把话说进孩子心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4 22:52:08

点击下载

作者:刘杰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把话说进孩子心里试读:

前言

养育孩子,无疑是这个世界上耗时最长、耗费心力最多且充满极大不确定性的一项工作,而且是为人父母者毕生需要做的事情。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几乎每个父母都有很多与众不同的感悟,也遇到了千篇一律的难题。诸如,如何把话说进孩子心里去,这个问题就很让父母们头疼。即使孩子已经成家立业,也有些父母依然与孩子一说话就吵架,甚至到了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地步。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不应该再依靠权威震慑孩子,而应学会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心里。父母只有真正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做事情有怎样的初衷,才不会误解孩子,才不会导致亲子关系日益紧张。父母只有时刻关心孩子的身体成长和心理发育情况,才能帮助孩子度过各个时期,让孩子茁壮成长。

每个人都有父母,在我们小的时候,也曾经因为父母的命令、颐指气使而对父母心生抱怨。也许到若干年后,自己也成为父母,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当时爹妈说的都是对的!然而,已为人父母的你却在重复当年爹妈的作为,强迫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殊不知,一代代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你既然能想到当年爹妈说的是对的,也就应该能理解你的孩子和当年的你一样奋不顾身地与父母对抗。这也许就是人类发展进化过程中的螺旋式上升吧!

父母们,别再抱怨孩子不听话了,因为你小时候也曾经这么不听话!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和孩子较真呢?与其和孩子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反目成仇,不如更多地体谅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走进孩子心里,进而说到孩子心里。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亲子关系始终都与夫妻关系一样,占据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与整个时代背景也是相符合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很多时候,孩子只有自己成为父母,才算真正长大成人,才能体会到父母当初的良苦用心。不要抱怨孩子辜负了你的用心,因为你也曾辜负自己的父母!也许成长终究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从清水变成浓香的茶,品一口,浸润心灵!编著者2016年5月第一章你的孩子听话吗——学会把话说进孩子心里让孩子听话,这几乎是每个为人父母者都万分头疼并且为之不懈努力的命题。然而,孩子似乎天生就有超强的能力,他们从呱呱坠地开始就把一家人搞得人仰马翻。尤其是在会说话和走路之后,他(她)简直摇身一变成了小小探险家,只能他(她)能够涉足的地方,都会毫无畏惧地走过去,捣乱一番。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她)会自己吃饭穿衣了,但是父母却丝毫不觉得轻松,因为他(她)变得更加独立、自主、有想法,更不愿意对父母言听计从了。由此一来,父母必须学会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才能给予孩子更好的引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有时一句话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从一张纯洁无瑕的白纸,到一张绚烂多彩的蓝图,再到把这些蓝图都变成实际的生活,需要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有人说命运是注定好的,任由谁也无法改变。然而,作为现代人,我们更愿意坚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者。既然如此,拥有怎样的人生,也就是可以争取和努力的了。孩子的成长看似漫长平淡,实则暗流涌动。很多时候,父母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会改变孩子的人生。因此,说当父母是每个人一生之中最伟大和最艰难的事业,真是丝毫不为过啊!想想看,你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会改变孩子的一生,那么你岂不是变成金口玉言了吗?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对于十分信赖和依赖父母的孩子而言,父母的话就是金口玉言。在进入学校之前,孩子就是通过父母去了解和感受生活的。在染黄则黄的年代里,父母树立了孩子对于这个世界最初的感受和想法。如果父母总是愁眉苦脸地生活,孩子长大之后也不会积极乐观。与此相反,如果父母不管在生活中遭受多少磨难始终信心满满,那么孩子日后也不会动辄就灰心丧气,万念俱灰。这也就是我们平日里所说的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

很多父母看似对孩子的教育特别重视,不但花费重金买好的学区房,送孩子上名校,等等,却丝毫不注意自身对孩子的重要影响。毫不夸张地说,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比让孩子上名校重要得多。有的时候,父母的一句话对于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难以抹除的影响。与其把教育孩子的希望都寄托在学校和各种水平参差不齐的培训班,父母不如多多提升自己。

很久以前,有个牧羊人家境特别贫困。他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他们都很聪明。有一次,牧羊人带着孩子们去山坡上放羊。羊儿找到水草肥美的地方吃草,牧羊人带着孩子们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突然,天上有一群大雁飞过。这时,一个孩子说:“爸爸,人能飞起来吗?要是我也能像鸟儿一样飞到天空中,那该多好啊!”牧羊人笑着说:“当然可以啊!人类也是有翅膀的,你可以试试看。”孩子们欢呼雀跃地尝试着想要飞起来,不想,他们努力好几次都没有成功。爸爸也在尝试,当然,他也失败了。看着孩子们沮丧的样子,爸爸毫不气馁,鼓励孩子们说:“你们还小,翅膀还没长好呢!爸爸又太老了,飞不动了。等你们再长大一些,就一定能飞起来。”后来,牧羊人用辛苦挣到的钱给孩子们买了个玩具。这个玩具很简单,有一个橡皮筋,只需要把小木块借助橡皮筋的力量弹一下,小木块就会飞到空中。孩子们特别喜欢这个玩具,在他们幼小的心里,小木块都能飞到天上,更何况是他们呢!长大之后,他们始终不忘飞天的梦想,最后居然梦想成真,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他们就是莱特兄弟。正是因为父亲的一句话,他们的一生都变得与众不同了。

美国登上月球的第一个人阿姆斯特朗,他的登月行为也绝非偶然。他出生于1930年8月5日,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喜欢在夜晚仰望星空。在一个晴朗的夜晚,他看着天空中的星星,不停地纵身往上跳跃。妈妈正在洗碗,听到他蹦蹦跳跳的声音,不由得问:“宝贝,你在干什么呢?”他大声地告诉妈妈:“妈妈,我想跳起来,跳到月球上看一看。”这时,妈妈丝毫没有感到惊讶,而是笑着对他说:“真的啊,那可太好了。你去月球上看完之后,一定要记得回来啊!”

在第一个实例中,听了爸爸的话,莱特兄弟在心中种下了飞天的梦想。正因为如此,他们长大之后在创造飞机的路上虽然受到了很多磨难,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却从未放弃过。至于阿姆斯特朗的妈妈,回答则更加机智和巧妙。如果这个问题放在大多数妈妈身上,也许马上就会毫不留情地打击孩子:“你还是先好好学习吧!”“你真是白日做梦啊,人怎么可能到月球呢?”“你真是奇思妙想啊!”这些回答,都远远不及“记得回来”给予阿姆斯特朗的信心、希望和勇气。

爸爸妈妈们,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多多注意,不要折断孩子的翅膀啊!赞美孩子要讲究艺术性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赞美。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家庭生活几乎是他们的全部,因此父母的赞美也显得至关重要。语言,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东西。民间俗语常常说,会说说得人笑,不会说说得人跳。这也就显示了语言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人们在因为各种复杂的关系头疼的时候,对于亲子关系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实,亲子关系也和普通关系一样,需要用心维护和经营。近些年来,随着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父母们也更加不吝啬赞美。然而,赞美也是要讲究艺术性的。并非跟着孩子一味地说好就是赞美。赞美,不但要具体、生动,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好的赞美,既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不会让孩子因为骄傲而翘尾巴。

常常听到有些父母说,孩子太小,没有什么值得赞美的。恰恰是因为孩子还小,所以才更加需要赞美,也有更多的进步需要得到赞美。例如,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几乎每天都有莫大的进步。对于他们来说,生活中的每个方面都是那么新鲜,需要他们精神振奋地去了解和接触。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完善自身的技能。从只会哭,到会笑,到会走,到自己吃饭,到会扔垃圾,等等,这些琐碎的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值得赞美的。尤其是当孩子开始合着音乐的节拍跳舞时,则更加可爱。他们扭动娇小的身体,或者肉嘟嘟,或者柔软灵活,笨拙地合着节拍跳舞,这个时候,身边的人看着他们简直会心花怒放。那么如何赞美呢?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赞美他们的技能多么高超,他们并不能准确体会。用艺术性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欣赏和喜爱,就足够了。例如,对于一个跳舞的两岁女孩,你说“很有节奏感啊”,她根本不知你所云何物。相反,假如你说“宝贝,你就像花儿一样美丽”,那么她一定能感受到你是喜欢她的。再如,夸赞一个小男孩的时候,你与其说他“强壮”,不如说他就像“一头小老虎”。这样的语言和赞美,才是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和感受的。

两岁半的恬恬很内向,总是躲在爸爸妈妈身后。有一次,爸爸妈妈带她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的囡囡就像是一个落落大方的小主人,张罗着给恬恬找玩具和零食。看到囡囡,恬恬却很害怕,一直待在爸爸妈妈怀里,不愿意出来。几个小时之后,渐渐和囡囡熟悉的恬恬终于不再害怕,和囡囡玩了起来。然而,没多会儿,爸爸妈妈就要带着她告辞回家了。

当天晚上,妈妈正在给恬恬讲睡前故事,恬恬突然问妈妈:“妈妈,囡囡姐姐说她是一朵花。”妈妈疑惑地问:“一朵花?”“嗯!”恬恬使劲点点头,说,“囡囡姐姐漂亮,她是一朵花。”看着恬恬羡慕的样子,妈妈决定第二天问个究竟。原来,是她的妈妈经常夸囡囡是朵“花”。囡囡妈妈说:“你知道吗,女孩子真是天生爱臭美。我试过很多夸囡囡的办法,但是效果都不好。直到我说她是一朵花,她马上就觉得自己真的变成花了。以前,囡囡也是很害羞、很内向的,我就问她,花儿不是要把自己的美丽展示给别人看吗?她一下子就明白了,变得落落大方。”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恬恬妈妈豁然开朗。虽然她也从来不吝啬赞美恬恬,但是她总说恬恬懂事乖巧,但恬恬去根本不知道她说的是什么意思。后来,妈妈也试着用艺术的方法赞美恬恬,说她是一朵花,说她跑得比兔子还快,说她比老虎更有好胃口,屡试不爽。

渐渐地,恬恬在爸爸妈妈的赞美下变得越来越自信,她觉得自己不管做什么都是最棒的,都表现得特别好。有了自信之后,虽然小小年纪,她也展示出了与众不同的气质。

孩子们虽然年纪很小,但是他们有着敏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只要爸爸妈妈夸赞的方式恰当,让他们理解其中的深意,他们就会接收到爸爸妈妈的期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每个孩子在降临人世之前都是天使,我们只有给予他们诗意,他们才能实现在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也许有些父母会说,我们工作那么忙碌,还要兼顾家庭,照顾孩子,哪里有时间诗情画意呢?其实,语言是一种习惯。只要我们心中充满爱,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欣赏,我们就会妙语如珠,自然而然地给予孩子足够的艺术性赞美。不要吝啬给予孩子鼓励

和孩子们的表现和成就相比,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总是那么迫切,期望也那么高。人类有很多不可调和的矛盾,父母的期望和孩子的现状之间就是这样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曾经有人说过,对于妈妈来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接受孩子平庸的事实。的确,经历了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憧憬,几乎每个妈妈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真命天子。然而,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学会的走路说话、吃饭穿衣,其他孩子也都学会了。孩子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妈妈们曾经的优越感也渐渐消失殆尽。甚至当孩子越长越大,父母发现他其实很平凡,根本不像他们这么多年来想得那样与众不同,鹤立鸡群。因此,父母们都开始铆足了劲给孩子报名上名校,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每个孩子的天赋都不相同,很多时候,他们的成功既有后天的因素,也有先天的成分。世界上有这么多人,有几个是出人头地、举世瞩目的?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如此想来,当孩子与你想象中完美的样子渐行渐远时,不要再一味地抱怨孩子,给他们施加压力了。最好的方式是鼓励,即使他在你心里不尽如人意,你也要多多鼓励他。一味地否定和批评,一味地吹毛求疵,只会让孩子最终选择放弃。曾经有一位名人说过,你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你就按照那个样子表扬他,他最终就会成为那样的人。反之,如果你因为不满意而不断地否定他,那么他一定会往反方向越走越远。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试试多鼓励呢?

在幼儿园的第一次家长会上,她和所有家长一样都兴致勃勃的,想知道老师如何表扬孩子。然而,家长会结束了,老师留下她说:“你家孩子肯定是有多动症,根本坐不住。我建议你带他到专科门诊看看,对症治疗。”回家之后,儿子高兴地问:“妈妈,老师表扬我了吗?”她心里难受极了,眼泪却只能咽进肚子里。她笑着对儿子说:“老师真的表扬你了。她说你以前只能坐在板凳上一分钟,现在居然能坐到五分钟了。全班同学里,只有你进步这么大,其他妈妈都很羡慕我呢!”那天晚上,儿子居然自己吃了两碗饭,没用妈妈喂饭。

上小学之后,她依然勇敢地去参加家长会,勇敢地面对一切问题。在儿子进入小学的第一次家长会,老师依然没有当着全班家长的面提起她的儿子。会后,她主动留了下来,老师对她说:“全班几十名学生,你儿子几乎次次都是倒数第一。你是不是考虑带他去医院检查下智力,根据我们的经验判断,他应该智力上有些欠缺。”这一次,她伤心地流下了眼泪,一路哭着走回家。然而,在进家门之前,她擦干眼泪,带着笑脸。进屋之后,她对正在书桌旁看书的儿子说:“宝贝,你一直都在进步。这次家长会,老师都特意表扬了你。她说,你现在上课听讲很认真。如果你能更加细心,下次考试有可能赶超你的同桌。这次考试,你同桌是第26名。”原本惴惴不安的儿子,听了她的话之后眼睛闪闪发光,兴奋地说:“妈妈,我一定会努力的。”第二天,她惊讶地发现,儿子早早就起床了,说要早点去学校读书、背诵。

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升入初中。在初三的一次家长会上,她打心眼里有些发憷,她生怕老师再次说出什么不好的消息。然而,这次家长会,老师真的当着全班家长的面点名了。老师说:“李振妈妈需要注意,按照孩子现在的成绩,考上重点高中有点儿难度。不过,如果这半年更加努力,还是有可能考上重点高中的。”听到老师的这句话,她简直心花怒放。因为兴奋,她简直觉得两脚轻飘飘的。她就这样飘飘忽忽地走出校门,对守候在门口的儿子说:“儿子,你是妈妈的骄傲。老师说了,你只要再努力半年,就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就这样,在妈妈的鼓励中,儿子顺利考上了重点高中,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因为,在儿子报考的时候她坚定不移地对儿子说:“你一定能考上清华!”在儿子把录取通知书拿给妈妈看之后,儿子哭了。他泪流满面地说:“妈妈,我知道我很笨,是你一直相信我!”她也哭了,这是喜悦的泪水。

一个被老师们宣判为多动症、智障的孩子,就这样在妈妈的鼓励中,一点一滴地进步,最终考入了清华大学。对于这样的孩子,鼓励都能让他脱胎换骨,更何况是活泼健康的孩子呢?重要的是妈妈的信念。

很多亲子教育类的书籍都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确,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孩子成才的背后,是妈妈呕心沥血的良苦用心。在上述例子中,如果妈妈的处理方式改变,在老师说出诸多难听话之后埋怨孩子,对生活失去希望,那么孩子别说是清华大学,只怕连正常的义务教育都无法坚持下去。鼓励的力量就是如此巨大,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等待孩子渐渐成长和成熟起来!批评孩子是一门艺术

曾经有一位名人说,人的一生就是不断犯错的过程。的确,从降临人世到不断成长,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错误中渐渐变得茁壮。在呱呱坠地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何为错误。正是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我们不停地尝试,在不知不觉中犯了错误。在这个阶段,我们的错误是很容易被原谅的。究其原因,我们只有在错误中才能得到正确的经验。既然如此,为人父母者当然能够接受孩子的错误,甚至还因为孩子总是不断了解和探索世界而感到骄傲。然而,随着孩子年纪渐渐增长,父母们不再希望看到孩子犯错。几乎每个父母都苛求自己的孩子变得完美,变得从来不会犯错。这当然只是一种美好的且不切实际的愿望。孩子们怎么可能不犯错呢?错误,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们正是踩着错误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文明社会。既然犯错如此理所当然,理由这么冠冕堂皇,那么为人父母者必须改变自己的态度和思路。对于犯错的孩子,掌握正确的批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和表扬相比,批评是更加需要艺术的。好的批评,不动声色,也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却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相反不好的批评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导致孩子失去前进的动力,甚至会让孩子变得不思进取,破罐子破摔。这样的批评听起来就很可怕,还不如不批评,任由孩子按照本性自由发展呢!现在的孩子不论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更加早熟。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揭露孩子的短处。要知道,孩子是非常脆弱的,他们的自尊心也特别强。常言道,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一旦让孩子颜面尽失,批评就不再具有任何效率。说白了,约束人们的除了法律和规章制度之外,更多的是人们的自尊和爱面子的心理。没有人喜欢丢面子,反之,一旦没有面子可丢,人就变得非常可怕。因此,在批评孩子的时候,首先要遵守的原则就是保护孩子的自尊。批评不一定要声色俱厉,也不一定要歇斯底里。很多孩子的理解能力都远远超过父母的想象。在父母心里,一直觉得他们是不谙世事的小孩子,其实,他们已经懂得很多道理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像和朋友一样开诚布公、坦诚相待呢?总而言之,在批评孩子之前,一定要认真而慎重地思考,权衡利弊,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冲动就对孩子大喊大叫,不管不顾,这样一定会留下遗憾。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年轻时曾经在某小学担任教师。有一天,他在校园里看到学生之间发生的一幕:一个学生正在用小石子扔另外一个学生。看到这样的情形,他当即上前制止,并且让那个用小石子打人的同学放学后去办公室找他。放学铃刚刚响了没多久,那个孩子就来到了办公室门口等待他。看到这个男孩做好了挨训准备的样子,陶行知不由得暗暗好笑。他站在男孩面前,什么也没有说,反而从口袋里拿出一块糖给男孩,说:“你放学之后按时来这里等我,这块糖是奖励你的。我迟到了,对不起。”看着陶行知先生和颜悦色的样子,男孩完全摸不着头脑,满脸都是惊讶。

正当男孩不知所措的时候,陶行知先生又拿出一块糖给他,说:“这也是给你的奖励。我制止你之后,你马上就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这说明你很尊敬师长。”男孩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完全不知道应该说什么。看着他惊讶的样子,陶行知先生笑了起来。这时,陶行知先生又拿出一块糖,男孩吓得使劲把手往后缩,他却把糖硬塞在男孩手中。他语重心长地说:“事情的经过我已经知道了。你之所以用小石子扔那个男孩,是因为他欺负弱小的同学。你很有正义感啊,路见不平就拔刀相助。你的勇气可嘉,所以我还得奖励你!”事到如今,小男孩羞愧不已。他含着眼泪说:“老师,我错了。我不应该用小石子扔同学,我应该和他讲道理。”听着他的话,陶行知发自内心地笑了,居然又掏出了一块糖给男孩,他说:“你很聪明,我还没有和你讲道理,你就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只有四块糖,最后一块也奖励给你吧。这件事情到此为止,我相信你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做。”

陶行知老先生不愧为教育大家,对于孩子的一个小小错误,他的教育和批评的方式是这么美好,而又充满艺术的气息。这就是教育的艺术,诲人无声。那个男孩,不管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也不管日后的人生是平凡还是伟大,一定会牢牢记住陶行知先生给他上的这一课。

也许有的父母会说,我们可不是教育学家啊!问题恰恰在这里,每一对父母都应该成为教育学家。因为,父母是需要我们穷尽一生扮演的角色和事业。要想把毕生最伟大的事业做好,我们不但要对孩子倾注深沉的爱,还要学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引导他,教诲他。孩子需要善意的谎言

关于谎言,历年来人们就分成两大派,一派认为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撒谎,另一派认为谎言也有善意的。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不撒谎的人,只不过,要看撒谎的内容和初衷。很多时候,理性的人们宁愿让自己痛苦,也要接受残酷的真相。很多人呢,愿意自欺欺人,宁愿被欺骗,也不愿意知道真相。谎言真的那么可怕吗?事实是,我们常常迫不得已撒谎。有的时候,我们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撒谎;有的时候,我们为了让爱人开心撒谎;有的时候,我们为了保护孩子稚嫩的心灵撒谎;有的时候,我们因为无法面对现实而撒谎……撒谎的原因多种多样,然而,谎言就是谎言。曾经有人说过,一旦撒了一个谎,就需要再撒一百个谎去继续遮掩真相。由此可以想象,那么迫不得已撒谎的人们是有多么无奈啊!

孩子很小,心理发育完全不成熟。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把真相告诉孩子,就要用善意的谎言来欺骗他,给予他时间慢慢成长。例如,很多抱养的或者是被遗弃的孩子,养父母都不会告诉他身世。对于孩子稚嫩的心灵来说,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更加重要。等到孩子渐渐长大,有了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再把这件事情告诉孩子,会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没有人愿意被遗弃,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得知自己是被遗弃的,那么对孩子的心理创伤是难以磨灭的。当然,生活中不仅仅有这样的情况需要对孩子撒谎。有些夫妻因为感情破裂,不得不选择终止婚姻。在这场错误的婚姻里,受到伤害最大的就是孩子。对于孩子而言,不管是选择爸爸还是妈妈,都意味着家的破碎和残缺。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不要让他面临如此残忍的选择。何不延长一段时间再告诉孩子真相呢?给他一点儿时间成长。有一个很微妙的社会现象,即每年高考之后,离婚率都会急速攀升。这是因为当孩子面临高考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不愿意因为自己的感情生活而影响孩子的一生。总而言之,孩子稚嫩的心灵需要善意的谎言,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更加快乐地成长。

保罗开了一家收容所,专门收养那些被遗弃的孩子。这些孩子或者是智力有障碍,或者是身体不健全,也有的是健康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保罗就像是仁慈的父亲。他从社会上的各个渠道募集善款,帮助这些孩子进行治疗。他用自己的胳膊,为几十个孩子撑起了一片天空。然而,最让保罗伤心的时候,是这些孩子问他:“保罗爸爸,我们的爸爸和妈妈呢?难道我们没有爸爸妈妈吗?”保罗不能残忍地告诉孩子们他们被遗弃了,为此,他想出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孩子们,你们在降临人世之前都是最可爱的天使。不过呢,天使总是要遭受磨难的,为了培养你们独自生活的能力,爸爸妈妈在你们很小的时候,就决定要和你们做一个游戏。这个游戏中,他们躲起来了,只有聪明的天使才会找到爸爸妈妈。所以,你们一定要健康快乐,这样才能尽早长大,才能去找爸爸妈妈啊!”这些可怜而又幸运的孩子相信了保罗的话,他们非常快乐,从未觉得自己是被抛弃的。他们努力地长大,期望有一天能够去找爸爸和妈妈。

保罗最早收养的孩子中,有个小女孩已经16岁了。她当然知道保罗说的是个谎言,但是她从不恨爸爸妈妈。她不但对和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们说要健康长大,也这么告诉自己。她总是对保罗说:“保罗爸爸,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去找爸爸妈妈,就像你爱我一样爱他们,照顾他们。他们一定是非常难,才选择和我做互相寻找的游戏。”保罗笑了,他知道,他善意的谎言达到了目的,这些孩子心中没有憎恨,只有爱。他们是心中有爱的天使。

人生归根结底还是需要真相的,虽然真相使我们刺痛,也真实得近乎残忍。然而,很多话题对于孩子来说并不合适,诸如被遗弃,诸如死亡。人拥有怎样的人生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心态,只有让孩子更好地面对未来,孩子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不管孩子的命运如何多舛,我们都要用心守护他们的心灵,让他充满爱和希望地对待人生。

为人父母者,除了要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之外,最重要的其实是守护孩子的心灵。心中有爱,人生就会豁然开朗。如果让孩子生活在仇恨、恐惧等负面情绪中,孩子的人生一定会被乌云遮蔽。倾听,是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

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从来不告诉自己心里话,也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和不快与父母分享。总而言之,他们和孩子之间似乎隔着厚厚的一堵墙,很难超越。在孩子小的时候,这种情况还相对好一些。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尤其是进入叛逆期的孩子,几乎就把父母视为仇人,严加防备。为此,很多父母都发自内心地感慨,为自己打抱不平:我辛苦了一辈子,难道就养了个冤家?其实,与其抱怨孩子对你关闭了心门,不如反省自己是否能够担当孩子知心人的角色。也许是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父母都觉得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既然自己花费诸多的财力、精力和心力养育了孩子,孩子就应该凡事都听自己的。这种观念完全是错误的。孩子的确依附于父母成长,然而,孩子并非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主见,也有自己的生活。随着年岁渐渐增长,他们最终会脱离父母,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这个过程恰恰是很多父母最不愿意接受的。当初那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把毛茸茸的脑袋乖巧地蜷缩在母亲的怀抱中,如今,他(她)为什么就不再愿意让母亲牵着他(她)的手,让父亲接他(她)下晚自习了呢?更有甚者,他们希望完全把父母屏蔽在生活之外,甚至剥夺了父母对他的生活发表看法和指手画脚的权利。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随着渐渐长大,他也渐渐脱离父母,独自生活。那么,他还愿意父母对他的各种决定实行否决权吗?当父母一次又一次地否定他,他就向父母关闭了心门。

有几个父母是真正地在倾听孩子呢?更多时候,他们是在打探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做出应对和干扰。他们以关心孩子的名义,捆绑了孩子的独立生活。孩子,最渴望的就是自由。他们并不想永远在父母的翼护下生活,哪怕外面的世界充满疾风暴雨,他们也更加愿意独自去闯荡。从最初的和父母倾诉却受到控制,他们渐渐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凡事都不让父母知晓,他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那么,聪明的父母们看到这里一定知道如何才能打开孩子的心门了吧?那就是,绝不干扰孩子,也不干涉孩子,做到真正把他们当成朋友对待。可以平等地给出建议,但是不要强制他们做任何事情。对父母来说,这简直太难了。这个小生命从降临人世开始,就在他们二十四小时监控下长大,如今怎么就要带着父母的牵肠挂肚去独自闯荡世界了呢?当孩子第一次独自出门,最受煎熬的必然是父母。尤其是妈妈,简直可以用六神无主、心神不宁来形容。当孩子独自做出人生之中的重大决定,有多少父母能够在知情并且不是很赞同孩子决定的情形下,淡定地让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哪怕碰壁呢?一切的根源,就在于父母的心态。只有父母摆正心态,孩子才能更加轻松,也才能给予父母足够的信任,愿意向父母倾诉。遗憾的是,大多数父母宁愿被孩子完全隔绝,也坚决要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生活。虽然他们口口声声抱怨孩子不够独立自主,却恨不得像监护一个小婴儿一样监护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倾听,父母一定要做到真正地倾听和纯粹地倾听。

今天放学,妞妞显得闷闷不乐。一进家门,她就对妈妈说:“妈妈,今天壮壮打我了!”不等妞妞说完,妈妈马上说道:“你这个丫头,在家就爱欺负人,到了学校,跟你说了多少遍了要谦让礼让,你为什么就是不听呢!壮壮那么老实,能打你嘛,肯定是你先招惹他的!”听了妈妈的话,妞妞突然大哭起来,她一边哭一边喊道:“你为什么不相信我?!明明是壮壮先抢了我的作业本,还把我的书包给弄到地上了。他一点儿都不懂得礼貌,不但不跟我道歉,还说我是活该。明天上学,我还要打他!”在妞妞的哭诉中,妈妈意识到自己错怪妞妞了,而且这种错怪带来的气愤还被妞妞转移到了壮壮身上。妈妈赶紧停下手里的活计,把妞妞抱在怀里,安慰妞妞:“宝贝,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你讲给妈妈听吧,妈妈知道你是好孩子!”在妈妈的安抚下,妞妞的情绪渐渐恢复平静。她哽咽着说:“今天,老师发作业本的时候,壮壮抢走了我的作业本。我追着他要,他不给我,还把我的书包给弄到地上了。我自己把书包捡起来了,让他道歉,他还说我活该,还推我。我就打了他。”听到妞妞的讲述之后,妈妈确定自己错怪妞妞了。妈妈赶紧向妞妞道歉:“对不起,宝贝,妈妈错怪你了。都是壮壮不对,不过,我觉得你可以把这件事情告诉老师,让老师批评他。你看看,我的宝贝长得这么漂亮,万一和壮壮打闹的时候磕碰到了,那爸爸妈妈多么心疼啊!我相信,如果当时你把这件事情告诉老师,老师会很好地解决的。”妞妞点点头,说:“恩,我会好好保护自己的。其实,壮壮就是调皮,他有的时候还是我的好朋友呢!”经过倾诉,妞妞的情绪恢复了平静。当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她悄悄告诉妈妈:“妈妈,我决定不和壮壮计较了。他是我的好朋友,我应该和他团结友爱。”

上述例子中如果妈妈不给妞妞倾诉的机会,像刚开始那样误解妞妞,妞妞一定会把自己的委屈转嫁到毫不知情的壮壮身上。对于父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平心静气地倾听孩子诉说。哪怕真的是孩子的错误,也不要急于批评和纠正。很多时候,孩子和成人一样,情绪也需要得到发泄。倾诉,就是一种很好的发泄方式。事例中的妞妞和妈妈倾诉之后,尤其是在得到妈妈的认可和理解之后,情绪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真正的、纯粹的倾诉,虽然说起来很容易,但是想要真正做到却很难。为人父母者,在照顾孩子吃喝拉撒、灌输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合理疏导孩子的情绪。永远不要向孩子关闭耳朵,一双静静倾听的耳朵和一颗宽容理解的心,就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礼貌用语使亲子关系更融洽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陷入了一个误区,觉得与自己亲近的人之间不需要使用礼貌用语。其实,越是亲近的人之间,越是需要使用礼貌用语。因为亲人之间的伤害,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刀,会给彼此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伤害。那么对孩子呢?更多的父母觉得孩子是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即使言谈之间有些不那么客气,也无关紧要。殊不知,孩子的心灵稚嫩而又脆弱,正处于染黄则黄的时期。如果父母言语恶劣,不但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伤害,也会让孩子养成不好的语言习惯。尽管有些人觉得亲近的人之间使用礼貌用语显得非常生疏,不够亲密,但是事实却证明,亲子之间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亲子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生活中的礼貌用语有很多,例如“谢谢”“对不起”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谢谢”和“对不起”。当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会很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妈妈干些家务。再加上进入幼儿园接受系统教育,他们非常热衷于说这些对他们而言很新鲜的词汇。当妈妈让孩子帮忙洗手帕或者择菜的时候,应该及时对孩子说“谢谢”。这样一来,孩子就会产生巨大的自豪感,觉得自己的存在很有价值和意义。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很多孩子帮助妈妈做家务之后,如果妈妈没表示感谢,他们会要求妈妈说“谢谢”。有些妈妈是怎么说的呢?她们会不假思索地说:“你都是给妈妈帮倒忙了,还要妈妈谢谢你。而且,妈妈辛辛苦苦把你养到这么大,你怎么给妈妈做这点儿小事还要妈妈谢谢你呢!那么,妈妈养你这么多年,你得怎么谢谢妈妈?”这个回答糟糕透顶,让孩子不由自主地感觉到沮丧,并且还会觉得自己欠妈妈的永远也还不清。面对如此巨大的挫败感,孩子怎么会不受打击呢?再来说说“对不起”。在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孩子在和妈妈说“对不起”,妈妈却很少和孩子说“对不起”。难道妈妈从来不会犯错误吗?当然不是。妈妈也会犯错误,但是,妈妈不敢表达歉意,因为她们要保持自己在孩子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实际上,说“对不起”并没有什么丢人的,因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妈妈也不例外。当妈妈真诚地向孩子表达歉意的时候,孩子一定觉得自己受到了妈妈平等的对待,不但会马上原谅妈妈,也会以妈妈为榜样,学着反省自己。

乐乐六岁了,妈妈发现他有点儿自私,总觉得别人为他做一切都是应该的。在家里,乐乐就像是一个小霸主,一旦妈妈批评他,他马上就反唇相讥。在学校,乐乐也很小心眼,与同学关系不太融洽。每次看到乐乐一和同学有矛盾就马上翻脸,妈妈也很苦恼。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妈妈决定先让乐乐拥有感恩的心。

有一天,妈妈让乐乐帮忙扔垃圾,其实这不是乐乐第一次扔垃圾。以前,乐乐扔完垃圾会要求妈妈跟他说谢谢,妈妈总是不以为然,偶尔还会训斥乐乐:“我把你养了这么大,你刚刚开始能帮妈妈干点儿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居然还要我说谢谢。”这话让乐乐很沮丧,觉得妈妈一点儿都不认可自己。为了改变乐乐的心态,妈妈开始和乐乐说礼貌用语。有一次,妈妈着急做饭,就让乐乐帮他择韭菜。虽然乐乐择得不那么干净,妈妈还是一本正经地说:“儿子,你太棒了,都能帮妈妈择菜了。谢谢你啊,好儿子。”第一次听到妈妈感谢的话,乐乐很不好意思。他说:“妈妈,你每天都做家务很辛苦,我以后一定要多多帮你做家务。”

有一天,妈妈因为路上堵车,去学校接乐乐迟到了。看到乐乐一个人孤单地等待,妈妈真诚地说:“宝贝,对不起。妈妈来晚了,下次妈妈会早点儿出门。”其实,以前也发生过这样的情况,面对乐乐的抱怨,妈妈说的是“我每天上班那么辛苦,还要挤出时间来接你,你等一会儿有什么关系呢?”听到妈妈表达歉意,乐乐笑着说:“妈妈,没关系。我已经把作业写完了,一点儿都没浪费时间。”随着妈妈越来越多地使用礼貌用语,她惊讶地发现乐乐变得谦和有礼了。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不管是对妈妈还是对陌生人,他再也不会胡乱发脾气,而是很讲道理,很有礼貌。看到乐乐的改变,妈妈暗自想道:“谢谢”和“对不起”可真神奇啊!

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和孩子朝夕相处的妈妈。如果妈妈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对孩子表达感谢之情和歉意,那么孩子也会学着感恩他人,反思自身。社会在发展,要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爸爸妈妈们,你们已经开始和孩子使用礼貌用语了吗?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对孩子颐指气使,恨不得像对待奴仆一样和孩子说话,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和言行举止的影响是很恶劣的。尤其是有些妈妈因为生活的压力,总是喜欢和孩子大喊大叫,呵斥孩子。日久天长,孩子必然也会变得歇斯底里,不讲道理。如果您想让孩子变成小淑女、小绅士,就从现在开始做起吧!第二章你会和孩子说话吗——沟通的目的不是打击孩子大多数父母每天都在和孩子说话,然而,你们真的会和孩子说话吗?说话,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心灵的沟通。尤其是对孩子的沟通,除了要表达日常生活的需要之外,更要注重对孩子的影响。正因为我们几乎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和孩子打交道,所以更加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免打击孩子。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处于成长阶段,我们必须非常小心谨慎,才能更好地给予孩子成长以帮助。孩子畏缩的原因

对于这个陌生的世界,孩子几乎随时都处于探索之中。他们那么小,那么较弱,除了父母引导的探索之外,他们不得不依靠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依靠自己几乎等于空白的人生经验,去了解世界。这一切,都对孩子是莫大的考验。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有些孩子拥有自信,积极乐观,所以即使长大之后,他们在面对社会的时候也依然开朗豁达。相反,因为父母教育过程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肆意打击孩子,为了求得孩子暂时的安静和听话,就以很多“莫须有”的事情恐吓和威胁孩子。长此以往,孩子必然胆小怯懦,不管做什么事情都畏手畏脚。如此一来,他们的人生就会受到影响,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才能变得自信而又果敢。对于小时候听话的孩子,大多数父母都会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如果孩子对他们言听计从,那么他们就能够省心省事。的确,淘气的孩子就像是一个小魔头,可以把父母精心收拾的家一瞬间就变得鸡飞狗跳,乱七八糟,也可以使原本顺利平静的生活转眼之间变得像一团乱麻。那么,遇到事情时他们必然有着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丝毫不愿意服从父母的安排,甚至对父母的话有着很强烈的抵触心理。如此一来,父母当然会烦恼顿生。然而,现代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孩子听话,尤其是对父母言听计从,并非好事。

孩子虽然是由父母辛辛苦苦抚养长大的,但是他们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渐变成生命的个体。从呱呱坠地的时候任由父母安排吃喝拉撒,到有了自己的想法,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开始对父母表达不满和不同意见,这对父母来说是一种“折磨”,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人生走向独立的必经阶段。为此,明智的父母即使面对孩子的叛逆万般烦恼,心里却会因为孩子渐渐成长而感到欣慰。如果想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因为孩子的叛逆而感到烦恼了。要想让孩子变得自信而又勇敢,千万不要在孩子表达自己的主见或者质疑父母的安排时怒火中烧。父母不可能永远陪伴孩子成长,也不可能扶持孩子走完一生,父母只能是把孩子扶持到人生的道路上,让他(她)学会一个人往前走,那么在以后面对人生的风雨和困境时也会学会坚强。

前段时间,恰逢爸爸妈妈都要出差两三个月,妈妈只好把奶奶从老家接过来,照顾五岁的思雨。思雨从小是由妈妈一手带大的,虽然妈妈以前也会因为出差把她交给奶奶照顾,但都是三五天的时间,从未有过这么长时间。这次,其实妈妈心里也很忐忑,担心奶奶不能很好地照顾思雨,或者是思雨不适应奶奶的教养方式。妈妈当然知道,奶奶只能负责照顾思雨的生理需要,却无法很好地照顾思雨的精神生活。然而,作为职业女性的妈妈只能这样选择。就这样,妈妈带着牵挂的心情踏上了出差的旅途。

当天晚上,妈妈就给奶奶打电话,还和思雨也说了几句。祖孙俩听起来都很愉快,妈妈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出差期间,妈妈几乎每隔一两天就会和思雨通话,也问问奶奶思雨的情况。奶奶让妈妈放心,说自己已经养大了六个孩子,肯定没问题的。日盼夜盼,妈妈终于结束了出差的日子,回到家里。妈妈回来的第二天,奶奶就因为不放心家里的事情回老家了。当天白天,妈妈并没有发现思雨的异常。然而,到了晚上妈妈发现思雨总是跟在她的身后,寸步不离。而且,平日里要到九点半才肯磨蹭着上床睡觉的思雨,居然刚刚九点就主动要求睡觉了。妈妈很纳闷,但是思雨只是要求睡觉,什么也没说。过了几天,妈妈给奶奶打电话的时候,无意间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奶奶在电话里说:“思雨妈,思雨这几天是不是都九点钟按时睡觉啊?”妈妈说:“是啊,我还很纳闷呢!以前,让她睡觉是最困难的事情,她总是要等到九点半也不肯上床。”奶奶笑着说:“哈哈,以后不会了,你放心吧。我这个招数,至少要管用好几年呢!”在妈妈的询问下,奶奶得意地说出了她的招数,原来,她在负责照顾思雨期间,遇到思雨不愿意睡觉的情况,就会告诉思雨怪物将在九点以后出来,把不肯睡觉的小朋友抓到山洞里关起来。听到奶奶的话,妈妈哭笑不得,叫苦不迭:难怪思雨这几天一到天黑就很紧张呢,原来她相信了奶奶的话,以为有怪物会出来抓小孩。晚上,妈妈给思雨讲了几个优美的童话故事,减缓思雨的紧张情绪。又过了几天,看到思雨渐渐不害怕了,妈妈才告诉思雨事情的真相。虽然思雨对于妈妈安慰自己的话半信半疑,但是总算情绪不那么紧张了。后来,妈妈还特意在晚上和思雨做些小游戏,帮助思雨忘记奶奶的可怕恐吓。如此一两个月之后,思雨才渐渐不再害怕那个所谓的怪物。

很多时候,成人信口说出的话就会给孩子带来很严重的影响,然而成人却毫不自知。为了让思雨晚上乖乖睡觉,奶奶就编出了那样一个谎言。她当然不知道,思雨因为这个谎言吓得瑟瑟发抖,甚至不敢再正视黑暗。幸好,妈妈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给予思雨稚嫩的心灵以安慰。

为人父母者,千万不要因为贪图一时的省心省事,就无所顾忌地吓唬孩子。要知道,孩子是最脆弱的,一定要用心呵护孩子的心灵,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自信地面对人生。像爱惜眼睛一样爱惜孩子的自尊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孩子也不例外。所谓自尊心,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对自己的尊重和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一个人要想骄傲地面对人生,不但要自己尊重自己,也希望赢得别人的尊重。成人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因为自尊,他们更加在乎自己的仪容仪表,也更加珍视自己的名誉和成就。他们努力,是为了获得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一旦失去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非常无耻,把自己当成破罐子,再也不在乎自己和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由此可见,失去自尊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在亲子关系中,很多父母都进入了一个严重的误区:孩子那么小,根本不知道自尊为何物,也不会有自尊心。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孩子虽然小,但是也有自尊心。有的时候,他们的自尊心很强烈,只不过是成人因为偏见忽视了他们的自尊而已。

曾经有个实验,证实了即使一岁多的孩子也有自尊心。实验对象是一岁多的孩子。当成人给予他们某件东西的时候,他们很高兴地去拿。这个时候,如果成人把东西收回,他们索取而得不到的话,会觉得很沮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成人再次把这件东西给予他们,他们又高兴地去拿,成人却再次收回,他们之中的有些孩子甚至会恼羞成怒,大哭起来。这就是孩子的自尊心。虽然他们不会清楚地表达,但是他们能够从成人的情绪和言行举止上感受到很多外界的态度。面对不友好,面对戏谑,他们也会感到愤怒和羞愧。这么小的孩子就有自尊心,更何况是大一些的孩子呢?所以,为人父母者,在精心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时,一定要照顾好孩子的心理和情绪,不要伤害他们稚嫩的心灵。很多父母在孩子长大之后抱怨孩子没什么自尊心,那是因为你没有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和呵护他们的自尊心。上文说过,没有自尊心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尊心是人生路上的一种动力。正是在这种动力的推动下,我们不懈努力,为自己创造和争取美好的未来。

浩浩不是个好学生,开始的时候总是在班级倒数之列。对于浩浩,不但老师没办法,爸爸妈妈也无可奈何。有一次参加家长会,老师当着全班家长的面,点名批评了几个落后生,其中就有排名次次倒数的浩浩。妈妈觉得很丢人,回家之后把火气一股脑地都发到了浩浩身上。她简直气昏了头,冲着浩浩大喊大叫:“我哪辈子做了坏事啊,生了你这么个不争气的东西。人家家长参加家长会都是得到老师的表扬,只有我,不被表扬也就罢了,还被老师点名批评。我这张脸,还往哪里放呀!”看到妈妈生气的样子,浩浩很害怕,说:“妈妈,我会努力的。”妈妈丝毫没有看到浩浩的内疚,而是继续歇斯底里地说:“努力?你这么笨,从上一年级开始就倒数,拿什么努力?你进步的速度比蜗牛还慢,蜗牛爬行还能前进一点点呢,你却越来越倒退。我还能对你抱有希望吗?”在妈妈的数落下,浩浩低下了头,哭了起来。面对妈妈喋喋不休的数落,他突然大声喊道:“我是笨蛋,你为什么要生我呢!你还不如不生我呢?”浩浩的话让妈妈突然之间有些愧疚,觉得自己不应该向孩子发这么大的火,但是这种想法只是转念之间,妈妈其实远远没有意识到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

家长会之后不到一个月,妈妈就被老师请到学校座谈。原来,浩浩虽然以前学习成绩不好,但还能做到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作业也能完成。现在呢,浩浩常常不完成作业,课堂上总是扰乱课堂秩序。老师问:“浩浩妈妈,最近你们家里有什么变故吗?”妈妈摇摇头,老师又问:“那么,在浩浩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妈妈突然想起自己家长会后冲着浩浩发火时说的话,老师得知情况后狠狠地批评了妈妈一顿:“浩浩妈妈,你怎么能这么说孩子呢?他是你的孩子啊,即使他的学习一直都是倒数,你也不能打击他的自尊心啊!每个孩子的天赋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可能学习不好,但是其他方面表现良好呢?我们作为老师都没有放弃孩子,你们作为家长怎么能说自己的孩子是笨蛋,连蜗牛都不如呢!你呀,孩子的表现都是因为你的无情打击,你赶紧帮助孩子恢复自尊心和自信心吧!”妈妈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决定改变对浩浩的教育方式。她不再一味地打击浩浩,而是从浩浩最擅长的体育运动开始,常常鼓励浩浩,帮助浩浩建立自信和自尊。果然,没过多久,重新找回自信和自尊的浩浩再次改变了。他因为努力,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居然在半年之后变成了中等生。在妈妈的引导下,他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再贪玩。看着现在的浩浩,妈妈由衷地感谢老师对她毫不留情的批评和教导。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每个孩子擅长的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学习上的优等生体育成绩很差,有些学习成绩平平的孩子素质却很高,擅长体育或者是音乐、美术。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努力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以孩子的长处带动孩子的短处,尽量取长补短,平衡发展。最忌讳的就是像上述事例中的浩浩妈妈一样,仅仅因为孩子在学习上进步很慢,就全盘否定孩子,导致孩子放弃自己,不再努力。

孩子就像是一株娇嫩的花朵,过多的呵护和温室里的照顾不行,突然疾风骤雨般的打击也不可取。为人父母者,必须有着足够的耐心和用心,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尤其要注意爱护孩子的自尊心,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果敢。亲子关系要讲究民主

和以往应试教育中的填鸭式教育一样,很多父母对待孩子也是填鸭式的。他们本着为孩子好的原则,根本不关心孩子的喜好和所思所想,一味地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硬塞给孩子。比如,有些孩子不喜欢吃菠菜,妈妈认为菠菜营养丰富,就一定让孩子吃。其实,孩子吃他喜欢吃的油菜也能起到相似的效果啊,又何必非让孩子吃菠菜呢?再如,有些孩子喜欢画画,爸爸必须要求孩子学习弹钢琴,面对枯燥的钢琴,孩子丝毫提不起兴致,却被爸爸看守着练习弹钢琴,这又何必呢?既然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那么在教育上误入歧途的父母就应该认清一个原则,即为孩子好要以孩子的感受和体验为主。往长远来看,当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很多父母过多地干涉孩子的终身大事,觉得孩子找到的人生伴侣完全不合格。其实,是否幸福是由孩子说了算的,和父母有多大的关系呢?归根结底,太多的父母认为自己倾尽一生的力量养大了孩子,所以不由自主地把孩子当成是他们的私有财产,从来不觉得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权利决定和自己相关的一切事情。由此一来,亲子矛盾就爆发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要求民主和自主的权利也在渐渐增强。从孩子想要决定自己今天穿什么衣服上学开始,到他们想要决定自己的工作、婚姻,亲子之间的战争从未停止过。问题的根源在父母,没有很好地调整自己的位置,过度干涉和决定孩子的生活。虽然孩子从小由你抚育长大,但是他们从来就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你只是帮助和扶持他(她),却从未拥有主宰他(她)的权利。

民主,早就被提上亲子关系的日程,然而,很少有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能够做到真正的民主。孩子却迫不及待地需要民主。面对如此矛盾的关系,父母要想与孩子之间更加和谐融洽地相处,就必须真正做到平等地对待孩子,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其实,很多时候,成人看问题的角度和孩子未必相同,因此在处理很多和孩子有关的问题时,尊重孩子的意见是非常有必要的。

皮皮是个特别有主见的孩子,才上幼儿园,他就要每天早晨自己挑选穿什么衣服。有的时候,他一个早晨要选好几套衣服换,急着上班的妈妈在一旁不停催促。但是,皮皮不选中合适的衣服就不愿意穿,也不愿意上学。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妈妈决定让皮皮每天晚上提前选好衣服,这样就能节省早晨宝贵的时间了。

渐渐地,皮皮从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去幼儿园,发展到想要自己决定买什么衣服。妈妈可不干了,因为每次买衣服都是她自己决定的,有的时候顺手就买了。要是让皮皮自己决定买什么衣服,那么逛商场的时候还得带上皮皮,那可太麻烦了。就这样,妈妈再次自作主张给皮皮买了件阿迪达斯打折的连帽衫,足足花了好几百元呢!让她崩溃的是,当她晚上下班回家之后,发现皮皮已经把这件连帽衫改造了。因为不喜欢帽子,皮皮自作主张,把帽子剪掉了,不过,他还留下了加工领子的空间。妈妈几乎要歇斯底里,看着衣服哭笑不得。她问皮皮为什么要把衣服的帽子剪掉,皮皮说:“我不喜欢帽子,我喜欢站起来的领子。”原来,皮皮最近疯狂迷恋装酷,喜欢立领。“那现在怎么办呢?这也不是站起来的领子啊!”“妈妈,你把它做成我喜欢的样子吧!”就这样,妈妈不得不拿起针线,给他缝制了一个皱皱巴巴的领子。即使这样,皮皮也很高兴。从此以后,妈妈再也不给皮皮买衣服了,她必须带着皮皮选中衣服,然后才买。皮皮呢,再也不为挑选衣服发愁了,因为他的每件衣服都是自己喜欢才买回家的。

年纪小小的皮皮,就知道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去上学。至于妈妈,在皮皮把新买回家的衣服剪坏之后,顺其自然地就尊重皮皮的意见,不再随便给皮皮买衣服了。如果妈妈还是执拗地按照自己的心愿给皮皮买衣服,那么不但皮皮穿着不高兴,也许还会不断地剪坏衣服呢!

其实,孩子有主见是好事。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只会依附于父母,处处都让父母为自己做主,那么他长大之后也定然会唯唯诺诺,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要想让孩子有主见,父母应该从孩子小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当看到孩子想要获得民主和平等对待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重视,以及平等的对待。过分的说教只会让孩子逆反

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些父母不但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孩子上早教班,上学之后更是各种培训班齐上阵。当然,如今提倡素质教育,父母们在狠抓学习成绩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对孩子展开素质教育,恨不得让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越发抓紧了。他们不但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心理发育,也更加注重孩子的品质。尤其是现代社会压力这么大,很多孩子心理脆弱,因此父母们也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想让孩子以后坦然从容地面对社会生活。总而言之,父母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孩子培养为面面俱到的完美之人。然而,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完美,所有的完美都是相对的。很多人的生活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却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痛苦。那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那么贪婪吗?每个孩子的天分都不相同,我们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孩子的童年也是非常短暂的,应该以快乐成长为主旋律。想想我们自己吧,现在面对生活压力的时候,想起曾经快乐的童年,是不是会不自觉地嘴角挂上微笑。那么,我们的孩子呢?难道等到他们长大了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就只能想起童年时代就早早开始的拼搏、四处奔波上补习班和爸爸妈妈没完没了的唠叨吗?

对孩子的教育要适可而止,要适度。凡事过犹不及的道理,用在这里同样适用。很多妈妈都喜欢和孩子讲道理,恨不得在一天之内把世界上所有的道理都告诉孩子,并且让孩子理解。殊不知,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发育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都知道揠苗助长的故事,知道禾苗一旦被拔掉,就会因为失去养分和违背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而干枯。然而,我们却没有把这个道理用到孩子身上。实际上,孩子和幼嫩的禾苗一样,需要汲取养分,慢慢长大。在和孩子讲道理的时候,父母们一定要注意适可而止。人在理解道理的时候,需要过程,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并非是一经点拨就能明白的。正如我们要给孩子时间等待他慢慢长大一样,我们同样需要给孩子时间消化我们给他灌输的道理。过分的说教,不但无法使孩子按照你的想法长大,还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导致事与愿违。

子玉是一名初中生。有一段时间,她和郁南彼此产生了好感。其实,他们只是关系比较好的朋友,比同学关系更加亲密而已。刚开始的时候,子玉的数学不好,语文非常棒。郁南呢,则恰恰相反,他语文不好,数学非常棒。为了互相帮助和提高学习成绩,子玉和郁南常常在放学之后留在教室,子玉帮郁南学语文,郁南教子玉解答数学题。一段时间之后,他们自然而然走得亲近起来。这时,同学之间渐渐有了风言风语,说子玉在和郁南早恋。

得知这件事情后,老师如临大敌,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子玉妈妈,让子玉妈妈多多留心。子玉妈妈知道后,马上就采取行动,每天放学都接子玉放学。为了让子玉重视这个问题,妈妈不但和子玉促膝长谈,每天上学前都会在子玉面前唠叨,让子玉不要再和郁南来往,一定要全心全意好好学习。刚开始的时候,虽然子玉问心无愧,但还是答应妈妈会和郁南保持距离。后来,看到妈妈每天都唠叨,子玉就很厌烦了。虽然妈妈接她放学,但是课间的时间还是有的。子玉依然和郁南走得很近,彼此请教学习上的问题。没过多久,子玉居然真的开始喜欢郁南了。妈妈越是唠叨,她就越觉得自己应该喜欢郁南,因为郁南始终都顶着压力陪伴在她身边。就这样,子玉不想再在乎妈妈的唠叨,真的和郁南早恋了。

早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始终是一个让父母和老师都很重视的问题。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早已不再如洪水猛兽般让人避之不及。其实,青少年异性之间彼此产生好感是很正常的事情,对于这种超过同学之情的情谊,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比较好的朋友。如果像子玉妈妈一样如临大敌,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子玉面前唠叨、说教,那么一定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试想,假如子玉妈妈对于子玉刚刚萌芽的早恋佯装不知情,而是使其朝着友谊的方向发展,那么结果一定会大不相同。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似乎始终都在扮演说教的角色。孩子在探索世界,父母则急不可耐地想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孩子。这样的传授,应该以言传身教和点拨的方式进行,而千万不要不分时间和场合地过分说教。只有父母掌握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扶持和帮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