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动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6 10:37:19

点击下载

作者:郎悦洁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有趣的动物

有趣的动物试读:

前言

你知道吗?燕子南飞、旅鼠迁徙、螃蟹取经、小偷袋鼠……这些匪夷所思的动物行为会让你目瞪口呆。当你了解这些动物的行为时,脑海中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没有想去探索个中的奥妙?

你知道吗?千百年来,各种各样的动物一直在进化,其间有无数的动物先后灭绝,比如恐龙,可是恐龙目前还存在于世界上,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你知道吗?金属当饭吃、蚂蚁是游牧民族、黄蜂也懂得遵守交通规则……这些动物的行为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我们经常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个“象”又有什么样的神奇的故事呢?蛇真的能吞象吗?

动物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能揭示动物生存和发展规律,与我们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公鸡打鸣、金雀高歌、斑马线都与它息息相关。

说动物学充满了趣味性,因为动物中充满了奇妙无穷的行为世界。

这本关于动物的小百科全书,它将带你走进妙趣横生的动物世界——蜜蜂、飞蝶、狗狗、猫头鹰的奇异行为,去探寻动物世界的真实面目。

翻开这本书,你将在神秘动物这个舞台上,看到会歌唱幸福的鸟儿、用手语交流的动物、飞蝶扑火的奇观,无数的动物扮演的一个个生动而鲜明的角色,上演着一幕幕奇趣横生的动画片。

探索动物的奥秘,不仅仅是动物学家的责任,也是孩子们的功课。

第一章 走进妙趣横生的动物大世界

黑河大军——遮天蔽日的大迁徙

放学回到家里,浩博便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不去练习跆拳道了。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我要在明天上课之前完成它。”

浩博一直非常喜欢跆拳道,今天居然主动提出不去练习,这让妈妈觉得很奇怪,“浩博,你到底有什么作业这么重要?”

浩博回答说:“老师让我们寻找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并说出它的一些特点。”

妈妈说:“我知道有一种动物,是已经灭绝的旅鸽,不过需要你自己去找关于它的资料。”

有了线索,浩博自己去查找资料了。

通过努力,他了解了旅鸽的一些资料。

旅鸽,顾名思义,是一种特别喜欢旅行的鸽子,曾经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种鸟类。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最多时有多达50亿只的候鸽,它们在空中飞翔时的景象非常壮观,可以用遮天蔽日来形容。

旅鸽是一种中型鸽类,体长约35厘米左右,体重约300克左右,翅膀张开之后呈扇形。羽毛的颜色非常好看,头部和上体主要为蓝灰色,两枚尾羽是褐灰色,其余尾羽白色,翅膀褐灰色,腹部以下呈红色。

关于旅鸽,最著名的是它迁徙的过程之中,由于数量众多,所经过之处的白天在数小时,甚至是好几天之内,一直暗淡无光。当旅鸽栖息的时候,很多粗壮的树枝被它们压断。只需要短短一夜的时间,旅鸽栖息下方的地面上会覆盖着大约5厘米厚的鸟粪。

然而,这些数量庞大的旅鸽是如何灭绝的呢?

当欧洲人踏上北美这块原始大陆后,旅鸽灭绝的命运便一步步开始。作为食物,旅鸽的肉质非常鲜美,被人们大规模地捕食。由此,旅鸽的数量开始急剧减少。

同时,由于土地的开垦,森林被破坏,旅鸽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恶化。加上人类用枪击、毒药、网捕等方式滥捕乱杀,旅鸽遭受灭绝性的打击。

根据当地人的统计,当地密执安州一个季节里就捕获了750万只旅鸽。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旅鸽从几十亿猛减到濒临灭绝。

直到19世纪40年代,旅鸽数量的锐减才引起美国鸟类观察组织的关注,他们决定想办法保护旅鸽。

然而,立法委认为“旅鸽数量庞大,栖息地四处都是,觅食地宽敞开阔”,拒绝立法保护旅鸽。这份旅鸽保护法未能通过,直接影响了后来对旅鸽的立法保护。

在人类的大肆猎捕下,旅鸽的数量急剧减少。到了19世纪70年代,美国的国内战争结束后,鸟类学者已经很难发现大规模的旅鸽群了,而各地发现野生旅鸽的记录也越来越少。

1900年,最后的野生旅鸽在俄亥俄州由一名14岁的小男孩射下,不久之后就死去了。

曾经遮天蔽日的旅鸽,在北美大陆已经很难看到。为此,美国政府曾登出这样一个特殊悬赏:谁要是找到一只旅鸽便可得到1500美元的奖励。可是至今都没有一个人得到奖赏。这代表着旅鸽从此在地球上灭绝了。

在美国的一家动物园曾经饲养过一只旅鸽,但几年之后,它老死了。这只旅鸽被制成标本,放进国家博物馆。如今,这具标本仍然保留在美国的国家博物馆,但不做公开展示。

了解了这些知识之后,浩博说:“这些旅鸽的生命太脆弱了。”

妈妈点点头,“人类何尝不是?如今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人类继续破坏环境,人类将来的命运可能和旅鸽一样。”

浩博点点头:“我以后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奇趣小知识:旅鸽属于极端社会性的动物,它的筑巢方式非常奇特。在一棵大树上居然有超过一百个鸟巢,密密麻麻的,即便有压断树枝的危险,它们也不会轻易“搬家”。

死亡迁徙——视死如归的旅游方式

浩博放学之后,一头扎进爸爸的书房,直到要吃饭了才出来。出来的时候,他的表情非常轻松。

妈妈问:“你进书房是不是查什么资料?”

浩博点点头,说:“妈妈,我先问你几个问题,可以吗?”

妈妈点点头。

浩博的问题分别为:1.一只雌旅鼠一年能够繁殖多少后代?2.旅鼠死亡大迁徙的秘密是什么?3.旅鼠在遇到天敌的时候,为什么会主动送上门?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回答浩博的这三个问题吗?

在大自然中,旅鼠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小动物,从外形来看,它与普通老鼠没有什么区别,体形椭圆,四肢短小,尾巴粗短,耳朵很小,体长可达到15厘米,是一种非常胆小的动物。

别看旅鼠的体形不大,但食量非常惊人。它以草根和苔藓之类的植物为食,一顿可吃相当于自身重量两倍的食物,一年可吃45千克左右的食物。因此,动物学家戏称旅鼠为“肥胖忙碌的收割机”。

旅鼠的食量非常惊人,但更为惊人的是它的繁殖能力。根据动物学家统计,一只雌旅鼠一年可产6~7窝,一窝可生12个,小旅鼠的成长期约为20天。根据这个速度来计算的话,一只雌鼠一年可生成千上万只后代,确实令人惊叹不已!

除了食量大和繁殖能力强之外,它还有一个特点让人惊奇。当数量达到一定的密度时,非常胆小的旅鼠就变得天不怕地不怕了,它们会焦躁不安,东跑西颠,且停止进食,似乎大难临头。这时的旅鼠不害怕任何天敌,还充满挑衅,并将灰黑色的皮肤变成鲜红的橘红色。平时,它们灰黑色的皮肤正好可以用来保护自己,而变成鲜红色,是故意吸引猫头鹰、秃鹰等天敌的注意,以便最大可能被发现并来吞食它们。

最令人惊叹的是旅鼠的迁徙行为。当旅鼠的数量越来越多时,它们会显示出一种非常强烈的迁移意识,聚集在一起,渐渐地形成黑压压的一大群。似乎是有预谋一样,它们会忽然朝向一个方向,浩浩荡荡地出发。它们往往是白天休息、寻找食物,晚上摸黑前进。

旅鼠们像传教士一样,沿途不断让新的旅鼠加入,队伍会愈来愈庞大,数量常常达数百万只。

数百万的旅鼠非常壮观,见山过山,见水涉水,一直向前,绝不绕道,更不会停止。一直到大海边上,它们仍然毫无惧色,纷纷跳下去,直到被汹涌澎湃的波涛吞没、全军覆没为止。

旅鼠的这种行为,动物学家认为是一种自杀行为。当旅鼠的数量达到顶峰时,食物就会短缺,为了继续繁殖下去,它们会留下少数同类,担当起传宗接代的任务,其余的就全部奔向大海自杀。

但不管怎样,旅鼠的这种行为的确是动物界中的一大奇观。当然,它们这种视死如归的迁徙方式,一直是动物学家热衷的话题,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一定能够找出旅鼠这种行为的真正原因。

浩博了解了这些知识之后,又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动物界中,除了旅鼠有自杀式旅游行为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动物有这种行为?

聪明的小朋友们,这个问题的答案你知道吗?奇趣小知识:除了旅鼠,蓝鲸也具有自杀行为。很久以来,人类就注意到蓝鲸的这种奇怪行为,经常有成群的鲸鱼突然出现在海边,然后在那里拼命地用尾巴拍打水面,同时发出绝望的嚎叫,最终在退潮时搁浅死亡。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12年的10月,在孟加拉湾北安达曼岛西岸,约40头巨鲸搁浅死亡。

去南方过冬——奇迹般的游牧民族

中秋节的时候,爸爸和妈妈带着浩博去爷爷家过中秋。浩博非常高兴,因为他又可以见到爷爷家的小燕子了。暑假的时候,爷爷家住进了两只小燕子,一雌一雄,它们进门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筑巢。

老房子的屋梁是它们选取的“宅基地”,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它们到村边的池塘里叼泥,到村外的农田里叼草,然后在“宅基地”里一点点地排起来,呈弧形,又一层层地垒上去。就这样一刻也不停地忙活着,几天后,一个马蹄形状的崭新的巢筑成了。

不久之后,一窝小燕子就孵出来了。作为主人,浩博当然为它们的成功欢呼、庆幸,而它们依旧早出晚归,到处捉虫子给小燕子吃,忙得不得了。

这次去爷爷家,又可以见到小燕子了。

可是,到了爷爷家,浩博发现小燕子的窝还在,但小燕子却不见了。

浩博问:“爷爷,那些小燕子怎么不见了?”

爷爷说:“它们都飞到南方过冬去了,明年春天就会飞回来了。”

浩博没有看到小燕子,有点失望。爸爸说:“其实,小燕子很有灵性,它们算得上是游牧民族,它们的游牧生活可是有很大的文章呢。”

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小燕子的游牧生活有什么秘密吗?

燕子的翅膀很长,尾巴像张开的剪刀,羽毛是黑色的,嘴边的羽毛和脚部呈橘红色,腹部是白色,喜欢在民居房的角落或民居房的横梁上方用泥搭窝。

关于燕子的迁徙生活,民间有句谚语,叫“燕子不过三月三”,意思是说:燕子回到华北平原地区的时间过不了农历三月初三。燕子在北方生活几个月的时间,到中秋节前后就会离开。

燕子是非常有灵性的动物,在即将飞往南方过冬的时候,它们基本上就不出门了。它们天天蹲在屋檐上,不时抖抖翅膀,忽而用嘴理理羽毛;一会儿相互间靠一靠,一会儿又在院子里飞来飞去,成双入对地互相追逐。这时候,一些老人会说,“南飞”的时间快要到了,这是它们在恋恋不舍地和主人告别。

在飞往南方的时候,它们是成群结队地由北向南飞向遥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而将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留给从不南飞过冬的山雀、松鸡和雷鸟。

很多人都认为,燕子南飞是寒冷天气的原因,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本乡本土生儿育女、安居乐业。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这是因为,燕子是以昆虫为食的,且它们从来就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而不善于像啄木鸟一样在树缝和土缝中搜寻昆虫,也不能像松鸡和雷鸟那样杂食浆果、种子,以及在冬季改吃树叶。

由于北方寒冷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又不能像啄木鸟和旋木雀那样去挖掘潜伏下来的昆虫的幼虫、虫蛹和虫卵,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燕子也就成了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了。

燕子的迁徙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之间飞走,这是因为它们总是在夜深人静、明月当空的夜晚迁飞,而且飞得很快,有时只能看见它们的影子一闪而过,根本看不清楚它们的模样。

燕子迁徙的过程非常壮观,看起来是无数个小黑点,可以用遮天蔽日来形容。有的时候,它们停下来休息,数量庞大。有人发现,有一次燕子中途停下来休息时,无数只小燕子停留在一座近10栋大楼的民房的楼顶上,以及附近的电线上、葡萄架上、树上等,到处都被灰黑色的燕子“占领”。它们一只只、一串串,像音符,像项链,场面十分美丽壮观。

家燕还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无论迁飞多远,哪怕隔着千山万水,它们也能够靠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返回故乡。奇趣小知识:燕子能够成功地预报天气,民间有谚语说“蚂蚁搬家蛇过道,燕子钻天青蛙叫”。意思是说,如果见到“燕子钻天”等动物的异常行为,天气就要发生变化。据说,“燕子钻天”就预示着要下雨。

彩蝶飞舞——与花朵争艳的美丽空姐

浩博在校园里玩耍的时候,突然看见了很多蝴蝶,在绿油油的树叶之间,这些蝴蝶像花一样,漫无目的地飘荡着。浩博伸出手,想去碰碰它。感到浩博的手接近了,蝴蝶一下子急速地上下翻飞着。

浩博很高兴地在那里观赏蝴蝶,他从来没有看到这么多的蝴蝶一起出现。不一会儿之后,这些蝴蝶似乎感觉到不安全,纷纷飞走了。

浩博很想弄清楚这些蝴蝶的知识,就在这个时候,上课铃声响了,浩博赶紧回到教室里上课。放学后,他赶紧跑回家,去查关于蝴蝶的知识。

经过查找,他知道蝴蝶也是一种迁徙性的动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

当今世界上,大约有200多种蝴蝶喜欢集体旅行。其中,最有名气的莫过于斑蝶和粉蝶了。这些集体旅行的蝴蝶,它们的队伍大小不一,最多时可由成千上万的蝴蝶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

在旅行的过程中,这些蝴蝶是按照一定的路线飞行的,很少发生错误,仿佛有一条无形的航线在指引着它们一样。蝴蝶飞行的速度很快,在逆风时一般每秒可以前进2~4米,顺风时则更快,每秒可以达到10米,也就是说,它在顺风的情况下加速飞行的话,可以赶上牙买加飞人博尔特。还有一种蝴蝶,叫灰蝶,它们的飞行速度要更快,绝对称得上是“无影腿”,来无影去无踪。

蝴蝶迁徙最有名的要数彩蝶王了。彩蝶王是一种橙褐色的大蝴蝶,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长途迁徙。每年的春天,彩蝶王总是成群结队地从中美洲一直飞向加拿大;到了秋天,彩蝶王又会从加拿大沿着来路飞回墨西哥。整个旅程的距离超过四千五百公里,这往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

每年春暖花开之际,它们会成群结队地从墨西哥出发,越过墨西哥湾、德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一直飞到加拿大。

这些彩蝶非常团结,在途中,雄性的彩蝶总是以护卫和导游的身份,在雌蝶周围组成一道屏障。它们和人类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旅途的过程中,天刚亮就开始起飞,傍晚太阳落山,它们就会找个地方栖息。

在几千公里的长途迁徙中,它们平均每天要飞行45千米。在行进的途中,要飞越大海、高山和荒漠。有时还会遭到高空强风的袭击,把队伍驱散。千百万只彩蝶王在碧空中如流霞一般,景象非常壮丽。

当然,在旅途的过程中,彩蝶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不过,它们有个很好的防身武器,那是随身携带的一种无形的武器——毒素,因此它们从来不畏惧鸟类的袭击。

它们随身携带的毒素是天生就具备的。当它们破卵而出变成幼虫之时,就会将植物液体中有毒的物质吞进肚子里,这些毒物在体内不断积累,由幼虫至蛹,蛹又传给蝶。如果鸟儿不慎咬住了这种彩蝶,毒素就会对鸟儿产生剧烈的刺激,阻碍它的血液循环,麻痹心脏,使之痉挛而死。

当经历长途飞行,到达墨西哥的马德里山脉时,彩蝶王会在这里休养生息、繁殖后代。大量的彩蝶王聚集在松树的树枝上,密密麻麻,有时竟能够把7厘米粗的树枝压断。

彩蝶王有时整个冬季都不活动、不进食,可是一到了春天,它们就会在温暖的阳光下苏醒过来,继续踏上北上的旅程。

浩博了解了这些知识,感叹地说:“这些小小的蝴蝶,居然能给人类带来这么强大的震撼,实在是不简单。”奇趣小知识:在中国常见的蝴蝶中,大多数种类是没有毒的。而一般有毒的蝴蝶,为斑蝶、麝凤蝶、裳凤蝶、丝带凤蝶等种类。这些有毒蝴蝶的共同特征是以有毒植物为食,毒物都是从食物中聚集的,而非自身产生。只要不吃就没事,毒性还是要看它吃的植物的。

漫漫长路——千里长征路

浩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极地海洋世界。在那里,浩博看到了很多在北京海洋馆没有见过的动物,比如北极熊、北极狼、帝企鹅、白鲸等等。

进了海洋世界,他首先看到的是北极熊。北极熊的体形非常大,两只北极熊一直待在岸上,走来走去,不时互相摩擦着头部。接下来浩博看到了帝企鹅,帝企鹅在企鹅里算是体形较大的,颈下胸前的毛是黄色的,看起来非常漂亮。

浩博想到了一件事,问:“它为什么叫帝企鹅?是不是和皇帝一样高贵、自命不凡?”

爸爸笑着说:“不是的。它之所以叫帝企鹅,是因为在发现它之前,发现了一种体形较大的企鹅,以‘国王企鹅’命名。后来,又发现了比‘国王企鹅’更大的企鹅,只好叫‘皇帝企鹅’了。”

浩博突然想到老师讲过的一堂动物课的内容,问:“爸爸,我听说帝企鹅每年都要进行一次‘长征’,是真的吗?”

爸爸点点头,“是的!”

浩博问:“那它们的‘长征’有什么特点吗?和我们的红军长征是一样吗?是不是也危险重重?”

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帝企鹅虽然叫“皇帝企鹅”,过的并不是皇帝的生活,不仅没有享受,反而会很辛苦。这种辛苦除了生活环境艰苦之外,还有就是前面提到的“长征”路了。

每年的3—4月,已经成年的帝企鹅需要走大约100公里千米的长征路。它们的腿非常短小,走路的时候摇摇晃晃,有的用“小胖手”撑着跑,有的干脆直接用肚子在冰上滑行。它们跑到一处算比较背风的空旷地带,进行求偶和交配。

在帝企鹅中,由于雄性企鹅比较多,雌性企鹅比较少,因此,在求偶时,雌性企鹅会非常积极主动,而且还会与其他雌性企鹅相互拍打,赶走“情敌”。

当雄性企鹅和雌性企鹅情投意合之后,就会交配。经过四个月的时间,雌帝企鹅会产下一枚淡绿色、重约500克的蛋,然后将蛋交给雄帝企鹅,就匆匆上路,返回食物丰富的海洋,以补养它们因生育而衰弱的身体。此时,它们又需要走大约90公里,返回出发点,寻找食物。

它们以水中的鱼为食物,潜水去捉鱼时,同样非常危险,因为海里有同样饥肠辘辘的海豹在等着它们到来。雌性帝企鹅吃饱饭之后,又匆匆往回赶,又走又爬,一来一去大约要花费三个月的时间。

雄性帝企鹅的生活更加艰苦,它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站着不吃不喝,而且要忍受零下60℃的温度。这些雄性帝企鹅是在做什么呢?它们在孵化企鹅蛋。

在这个过程中,它们需要用零上36℃的温度,也就是人类正常的体温去孵蛋。这个过程中,它们的头上会由于极寒天气而全部挂满冰柱,还不能动,因为脚上放置着蛋,一不小心蛋就会滚掉摔碎。

当小帝企鹅孵化出来之时,雌性帝企鹅差不多也回来了,这个时候雄性帝企鹅才能够寻找食物。当然,它们寻找食物还需要跑到出发地。

几个月之后,当小帝企鹅长大了,雌雄帝企鹅就会离开小帝企鹅,让小帝企鹅独自生活。

可怜的小帝企鹅还没有成年,身上的毛还是灰色的,毛茸茸的。它们只好跌跌撞撞,挤作一团取暖,慢慢地,这些小帝企鹅就会学会了生存本领。

当它们差不多长到5岁的时候,就会和它们的父母一样,踏上辛苦的“长征”路。

由于帝企鹅很好地适应了栖息地的恶劣环境,因此它们并不认为这对它们有什么威胁。目前世界上大约有30个帝企鹅群,因为气候环境变化、它们到筑巢地的距离不同,以及海冰边缘不断变化,帝企鹅的数量在减少。奇趣小知识:南极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最低温度可以达到零下90°。企鹅能够在这么冷的环境下生存,是因为它身上有厚厚的脂肪。动物学家研究发现,它身上一共穿了四层“衣服”:第一层为油性羽毛;第二层为空气,能绝缘保暖;第三层是皮肤;第四层则是皮下脂肪,厚达2~3厘米。

险象环生——惊心动魄的迁徙大军

最近,动物园迎来了一批新成员:两头角马和三只大袋鼠。周四上午,学校组织全体同学前去观看。

在动物园里,浩博看到角马长着一张长长的马脸,一条长长的尾巴,头大肩宽,头上长着一对弯弯的角,下巴留着一撮山羊胡子,牛头马面羊须,长相很怪。

在介绍角马的时候,现场解说员说:“角马,也叫牛羚,它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大型羚羊。它最突出的特征是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迁徙活动。”

在解说员的讲解下,浩博明白了角马的迁徙活动。

角马生活在终年高温的热带草原上。角马是群居动物,以血缘关系一大群一大群地生活在一起。每年4月至5月,角马们会在坦桑尼亚繁殖后代。这个时候,当地的大草原,就成了角马们的大产床,有数不清的小角马在这里诞生。在热带草原上,每年的7月、8月、9月为降雨季节,降水比较多。而其余的季节降水则相对较少,尤其是进入11月后,直至来年的4月,几乎很少降雨。

在雨季时,风调雨顺,植物茂盛,可以满足角马的食物需求。一旦进入干季,则缺水少雨,植物一片枯黄。

在干旱季节来临时,为了生存,角马会迁徙到热带雨林边缘水草旺盛的地方,寻找食物维持生命,雨季时再迁徙回来。

除了角马,热带草原上还有其他动物参与迁徙。据动物学家统计,有超过100万只非洲角马、50万只斑马以及其他大约10万只动物,它们迁徙的路线是穿过肯尼亚马赛马拉地区的边界线,前往塞伦盖蒂西部水草丰美的平原和林地。

每一次的迁徙都是险象环生,因为它们的旅途中埋伏着大量的天敌,陆地上埋伏着大量的狮子、豹子以及其他食肉动物,河里埋伏着大量的鳄鱼。

这些角马、斑马以及其他动物,在高温、干旱、贫瘠的热带大草原经历长达数周的长途奔波,体力已经大大降低,但它们依然与很多天敌斗争。最危险的,莫过于渡过马拉河,这条河水流湍急,而且里面潜藏大量饥肠辘辘的鳄鱼。动物学家统计,在长达3000公里的迁徙过程中,大约会有25万只老幼病残角马死去。然而事实证明,这些兽群很快就会恢复过来,甚至变得比原来更加强大。

渡过马拉河之后,就进入了水草丰盛的植物王国;渡不过去,将会因为缺少食物而死去。

为了能够让角马这个族群繁衍下去,尽管水中有很多饥饿的鳄鱼在等候着它们,但角马群必须渡过去。

角马渡河的策略,就是用量取胜,大队的角马一次性全部渡河。在渡河之前,角马会排起整齐的队伍,将一些老幼病残以及雌性的角马围在中间,而一些身强体壮的雄性角马则站在外围。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大量的河马开始渡河。

角马渡河的情景是很惨烈的。有的老、幼、病的角马从河岸上跳入水中时会折断腿,有的甚至被湍急的河水冲走;有的角马被河里的鳄鱼、河马袭击,受伤或者死去,漂浮在水上;有的角马渡过河后,才发现自己的亲人、孩子走丢了或不见了,于是又回到河边,向着对岸呜呜地哀叫,或者重新冒着危险跳入河中,游回对岸。

尽管角马渡过马拉河的情景非常惨烈,但这也是一次优胜劣汰的过程,一些年老体弱的角马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而一些身强体壮的角马则生存下来,并增强了后代的体质。

了解了这些知识,浩博和同学们都非常吃惊,它们没有想到大自然界还有这样的事情。他们同时也感叹,大自然真是丰富多彩!奇趣小知识:文章中提到的马拉河,是鳄鱼和河马的家园,它发源于多雨的热带山区,即使干旱时期也从不断流。3月至6月的雨季中,河水会陡然上涨。在每年发生的世界上最壮观的角马大迁徙中,渡过马拉河暴涨的激流和抵挡鳄鱼的阻击是最艰难而壮观的一幕,这被称为“马拉河之渡”或“天国之渡”。

千里大军——动物大部队迁徙

圣诞节的时候,浩博的同桌送给浩博一张非常好看的圣诞老人的画像。画像上,慈祥的圣诞老人坐在车子上,前面有九只驯鹿拉雪橇。

这九只驯鹿各自都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领头的是红鼻子的鲁道夫,分据两旁的拉车者分别是勐冲者、跳舞者、欢腾、凶婆娘、大人物、闪电、丘比特和彗星。它们在冰天雪地里欢快地拉着穿着红衣服、蓄着白胡子的圣诞老人到处派礼物。

浩博问:“这驯鹿到底是什么动物呢?”

同桌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

浩博只好自己查找资料,通过努力,他终于了解了驯鹿这种动物的一些知识。

驯鹿又叫角鹿,与其他鹿种不同,雌雄驯鹿都长着角,角的分枝繁复是其外观上的重要特征。驯鹿的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亚北极,包括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岛屿。北美的驯鹿是纯粹野生的,而分布于北欧主要由拉普人管理的驯鹿则属于大范围圈养的。

驯鹿在中国也有分布,在大兴安岭东北部的林区,主要分布在寒温带针叶林中,以石蕊、问荆、蘑菇及木本植物的嫩枝叶为食物。

驯鹿最让人吃惊的行为,是每年一次、长达几百公里的大迁徙。每年春天,驯鹿便会离开自己越冬的亚北极地区的森林和草原,沿着亘古不变的路线往北进发,寻找新的草场。

驯鹿的群族有着很强的组织性纪律性。在它们迁徙的过程中,由雌鹿作为向导带路,雄鹿则是断后保护,幼鹿伴随在母鹿左右,秩序井然,长驱直入,逢山过山,遇水涉水,不畏沿途艰难险阻前行。

驯鹿在迁徙的过程中,一边潜行一边进食,日夜不停。沿途不断褪掉身上的毛,生出新的薄薄的夏衣。有趣的是,前面驯鹿褪下的毛,被驯鹿的蹄子踩进泥土里,正好可以作为后来者的路标。就这样年复一年,驯鹿不知道已经走了几千年。

在迁徙的过程中,驯鹿大都是匀速前进,只有遇到狼群的惊扰或者猎人的追赶,才会进行一阵猛跑,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扬起漫天尘土,掩盖自己逃跑,走出危险。

驯鹿迁徙的过程,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迁徙过程中跟在后面的群狼非常贪婪,搜寻着衰老生病的驯鹿。对于健康的驯鹿,由于狼的奔跑速度没有驯鹿快,耐力没有驯鹿好,它们只能尾随在鹿群后面寻找偷袭的机会。一旦发现体弱多病者,狼群便发起攻击。在驯鹿大队迁徙过程中,最恐怖的事情就是落后掉队,掉队的一些驯鹿,不论大小强弱,多数都沦为狼群的食物。

迁徙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促进了驯鹿的进化。同样,驯鹿的繁殖和生长也非常快。一般来说,雌性驯鹿在冬季受孕,在春季的迁移途中产仔。幼仔产下两三天即可跟着母鹿一起赶路,一个星期之后,它们就能像父母一样跑得飞快,时速可达每小时48千米。

了解了这些知识,浩博心中有个疑问:“驯鹿真的能够拉车吗?”

爸爸说:“驯鹿当然能拉车了,中国的鄂温克族就经常使用驯鹿作为交通工具,为他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奇趣小知识:近年来,由于驯鹿的生活环境不断恶化,数量开始减少。尽管近年来,驯鹿走进很多人的生活中,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助手,成为半家养的种群,但由于长期近亲繁殖,遗传衰退严重,加之疾病、天敌为害,数量已经大大减少。

第二章 动物大军的谋食大法

降蛇十八掌——天生的冤家对头

2012年的暑假,浩博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云南旅游,旅游的经历让他至今难忘。

云南形状各异、姿态万千的石林让他流连忘返,美丽的西双版纳以及少数民族的风情更是让他陶醉。同时,他还学到了许多植物和动物的相关知识,关于蛇獴的知识就是其中一个。

旅游的途中,在一个农户家休息的时候,浩博看到了一种从未见到的动物,身体细长,四肢短小,嘴巴尖尖的,头非常小,外形有点像黄鼠狼。

好奇的浩博问:“这是什么动物?”

农户的主人说:“这是蛇獴,它是捕捉鼠类的能手。以前这里鼠害严重,人们把蛇獴引进来,用来抓捕老鼠。蛇獴的身体小巧而灵活,钻进老鼠洞里,一个个地捕食,我们这儿的鼠患就解决了。”

浩博说:“它真厉害,原来是专门用来捕食老鼠的。”

农户的主人笑了,说:“它的专职工作并不是捕鼠,而是捕毒蛇。它非常厉害,甚至能够捕杀比它身体大好几倍的毒蛇。”

浩博不敢相信,这么小的动物怎么能够捕杀毒蛇呢?

一说起毒蛇,人们就会感觉害怕,特别是眼镜蛇,更令人毛骨悚然。眼镜蛇的毒牙有剧毒,如果将它激怒,它前半身就会竖起来,颈部膨大,发出呼呼的声音,非常吓人。如果被眼镜蛇咬伤,不及时救治,两个小时之内就会死亡。

眼镜蛇虽然可怕,可遇到蛇獴,它就会非常害怕,缩成一团,像老鼠见了猫一样。

眼镜蛇的毒性很强,难道蛇獴不怕?

经过动物学家的研究,蛇獴是眼镜蛇的天敌,是因为两个原因:

1.蛇獴的身体非常灵活,动作频率很快,眼镜蛇很难攻击到它。

2.蛇獴的血液中含有对眼镜蛇的毒性有很强免疫力的抗毒因子。它的血液的缓冲能力比较强,能够抵御毒液的影响。也就是说,眼镜蛇的毒性再大,对它也一点作用不起。

眼镜蛇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毒性和快速的动作,在蛇獴面前,它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武器,也就是失去了威胁,只有等死了。

有动物学家对蛇獴和眼镜蛇之间的斗争,进行过详细的观察和记录。现在,就将蛇獴如何施展“降蛇十八掌”置眼镜蛇于死地与各位小朋友分享。

当蛇獴遇到眼镜蛇时,斗争便开始了。眼镜蛇出于本能,首先发起攻击,用它快速的动作攻击蛇獴,想把蛇獴咬住。面对精力充沛的眼镜蛇,蛇獴只好闪躲,根本没有办法还击。

15分钟之后,不断攻击的眼镜蛇已经筋疲力尽了,进攻的节奏逐渐缓慢。蛇獴的反击时间到了,它出其不意地一口咬住眼镜蛇的脖子,死死不放,双方扭成一团。

没过多久,眼镜蛇就会丧失抵抗力,成为蛇獴的美食。

像老鼠和猫是天生的冤家一样,有的时候蛇獴吃饱了,胃里已经装不下任何食物了,但是遇到毒蛇还是要把它咬死,就像猫见了老鼠那样毫不留情。

动物界中,除了蛇獴之外,黄鼠狼和猫也是天生的捕蛇能手。只是,黄鼠狼和猫只能捕食一些小蛇,对一些比它们体积大很多的蛇或者是毒蛇,黄鼠狼和猫就不如蛇獴了。

了解了这些知识之后,浩博很高兴,说:“蛇獴是一种益兽,我们绝不能伤害它。”奇趣小知识: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蛇缠腰”,这是一种由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民间有一种说法:蛇缠腰,缠到一圈死翘翘。这没有科学依据,只有引起并发肺、脑等系统损害,才会危及生命,不出现并发症是不会危及生命的。出现这种皮肤病不用担心,只要去医院让医生检查并正确用药,就会很快康复。

铁当饭吃——吃秤砣铁了心

星期天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浩博到动物园看动物,动物园里有很多好看的动物,如火烈鸟、狮子、老虎、犀牛等各种各样的动物。但让浩博印象最深的是大熊猫,在那里他学到了新的知识。

在观看大熊猫的时候,浩博听到身边的一个导游说:“大熊猫平时以新鲜的竹子为食物。根据历史资料记载,除了竹子之外,古代的大熊猫会吃肉,而且有资料记载,大熊猫还有一个名字叫“食铁兽”,顾名思义,就是吃生铁……”

浩博大吃一惊,问:“爸爸,大熊猫不是素食动物吗?怎么还会吃肉,还吃铁?”

爸爸点点头,说:“历史上有资料记载,大熊猫会吃生铁。”

聪明的小朋友们,你相信大熊猫会吃肉和生铁吗?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最喜欢吃新鲜的竹子,但可别以为它是素食动物,其实它是猪、羊、牛肉都吃的动物。大熊猫属于熊科动物,它的祖先是吃肉的,后来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才改吃竹子。如今,它的消化系统已经不太适应吃肉了,不过仍可以吃肉,只是不能多吃,吃多了会拉稀、吐。

除了吃肉,它还有一项特殊功能,就是吃生铁,因此,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叫“食铁兽”。

在1981年8月,一只名叫莉莉的7岁雌性大熊猫被送到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饲养场,饲养员给它喂食,将马口铁盆子放到它面前,正准备往里面倒饲料,这只熊猫居然将马口铁盆子咬成碎块,一块一块地吞进肚子。饲养员吓坏了,不知所措。

当时,动物园很多专家都在关心这些铁能否消化。一天后,饲养员从莉莉的排泄物中找到了吃下去的碎铁片,人们才算放心。

后来,动物园的专家在查阅了有关资料之后才发现,大熊猫是有吃铁习惯的。在《尔雅·释兽》中,对大熊猫这样描述: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

动物界中,除了大熊猫有吃铁的习性外,蝙蝠蛾幼虫也有吃金属的习性。

在日本,通信架空电线上的铅质金属保护层经常遭到破坏,造成通信中断的事故。后来,维修人员发现是一种寄生在铅层表面的蝙蝠蛾幼虫干的。它只有米粒般大,头部长有一对大牙,以啃食铅为主,能在10多天时间内啃穿1.5毫米厚的铅质保护层,速度惊人。

其实,说到吃金属的动物,最搞笑的莫过于我国古书《岭南杂记》中记载的一则故事了:

1684年,正是清朝康熙年间,在一个地方的银库中,有几千两官银失窃了。这可是件大事情,急坏了负责看管银库的官员们。如果这失窃的官银找不到,几十个人都要受到牵连。

后来,仓库的看管员在银库的墙角下发现了一堆闪闪发亮的白银粉末。于是,他们扒开了粉末堆,居然在下面挖出了一个白蚁窝来,原来白蚁就是偷窃白银的“罪犯”。

仓库的看管员将这些白蚁捉住,放进炉里冶炼,终于炼出了银子。计算了一下,大部分官银被找了回来。

后来,经过对白蚁进行研究,发现它是等翅目的一种昆虫,能够分泌出一种浓度很高的蚁酸。蚁酸和白银一接触,就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粉末状的蚁酸银,白蚁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粉末吃到肚子里。这种物质在炉子里加热到白银的熔点时,又还原成白银。

学习了这些知识之后,浩博说:“原来动物界中有这么多好玩的知识。”

爸爸点点头:“动物世界与人类关系密切,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为人类造福。”

浩博认真地点点头。奇趣小知识:在沙特阿拉伯的北部森林中,生活着一种爱吃铁的鸟类,这种鸟特别爱吃铁。经过动物学家解剖之后发现,它的胃液里含有浓度很大的盐酸。铁质在盐酸的作用下,会被慢慢消化掉。

人心不足——蛇吞象真的存在吗

星期天,浩博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看动物。浩博在动物园看到大象非常高兴。这只大象大约有三米高,象头非常大,耳朵像扇子一样,四肢像圆柱一样粗大,支撑着它巨大的身体。

恰好此时,大象馆在举行成语大赛,说出关于“象”的成语,谁说的多谁就能够获得与大象合影的机会,很多人都参加了。

爸爸也主动报名,他一口气说出二十几个成语,像气象万千、包罗万象、险象环生、盲人摸象、人心不足蛇吞象、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大象无形……最终爸爸胜利了,带着浩博和妈妈,一家三口高兴地与大象合了影。

从大象馆出来,浩博问:“爸爸,你能告诉我‘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吗?”

这是比喻一个人非常贪心。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典故。

从前有一个很穷的人,他救了一条蛇的性命。这条蛇是天上的一条蛇精,因为违反天条被打下凡间,但是它还有很高的法力。

这条蛇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就让这个人说出他的愿望,蛇会尽力满足。这个人一开始只提出简单的衣食住行方面的要求,蛇都满足了。

后来这个人慢慢变得贪心起来,要求做县官,蛇也满足了他。他觉得县官太小,想当宰相,蛇也满足了他的要求。但做了一段时间的宰相,他还不满足,想要当皇帝。

蛇此时终于明白了,人的贪心是永无止境的,于是一口就把这个人吞吃掉了。

所以,蛇吞掉的是宰相,而不是大象。故此,留下了“人心不足蛇吞相”的典故。

人太贪心不可取,但蛇吞象是不是真的存在呢?

蛇吞象谁都没有亲眼看到过,可是蛇吞青蛙、老鼠、小鹿甚至牛犊的事却时常发生。

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傣族人曾经发现,一条长约六米的蟒蛇,用长长的身躯将一头体形很大的鹿缠绕起来,使它窒息而死。然后张开大口,将这头鹿吞到肚子里。由于鹿体形太大,蟒蛇一时间难以消化,肚子胀得又粗又大,只能躺在那里,无法动弹。

同样的事情在我国的台湾地区也曾发生过。有一条蟒蛇闯进一个牛栏里,将一头出生刚4天、体重约12千克的牛犊吞了下去。大蟒蛇的腹部鼓起一只小牛的形状,胃都被小牛撑破了。同样,这头蟒蛇也无法动弹。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小牛和蟒蛇都会丧命。这时,小牛的主人立即报了警,警察请来一名研究蟒蛇的专家,用冷水淋在蟒蛇身上,帮助它把小牛吐了出来。幸运的是,小牛还活着。

蛇为什么能够吞下比自己身体大几倍的动物呢?原来,这和蛇身体的特殊构造有关系,就是它的嘴巴。

人的嘴巴只能张大到30°左右的角度,可是蛇的嘴巴能够张大到130°,甚至是180°的角度。这样,只要动物的体形在蛇口呈180°以下能够容纳,蛇就能够吞下去。

除此之外,蛇的胃和其他的动物不一样,其他动物的胃多是圆球状的,可蛇的胃呈长条状,就像一条长口袋一样。这条笔直的胃对于吞下较大的食物是十分有利的。

人类在吃较大块的东西时会堵住气管,蛇在吞食体形较大的动物时,会堵住气管吗?

动物学家经过研究之后发现,蛇的喉头的开口处在口腔底部前方,可以自由活动。蛇在吞食动物时,可以活动的喉头会伸到口外,这样就不必担心会堵住气管。

至于蛇能否吞象,理论上存在这样的可能,只要蛇的体积够大,是能够吞下大象的。只是,谁都没有见过。奇趣小知识:世界上最大的一头大象,站立时从脚到肩的高度有4.2米,体重为12.2吨,这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头象。近年来,由于人类的捕杀和生存环境的恶化,大象的数量在急剧减少,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雷公凿——会发电的雷震子

大家都在客厅里看电视,换台的时候,发现遥控器没电了。家里没有多余的电池了,手动换台又非常不方便,爸爸只好去小区里的超市买几块电池。

买回来将电池装上去之后,遥控器又能够正常使用了。

浩博说:“电池的发明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真是太好了。”

爸爸点点头。

浩博想到了一个问题,“爸爸,电池是如何发明的?”

爸爸说:“电池的发明多亏了一种叫电鳗的鱼,是它的放电性启发人们发明和创造了能贮存电的电池。”

浩博觉得不可思议,“鱼还能放电?在水里它放电时不会把自己电到吗?”

聪明的小朋友们,你相信鱼能够放电吗?

电鳗是一种南美洲鱼类,它的模样非常像蛇,体长有2米多,体重达20多千克。它全身无鳞,呈现灰褐色,栖息于水流很慢的淡水水体中,行动迟缓,并不时浮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

最奇怪的是鳗鱼的特异功能,它能够发电,能使一些小虾、小鱼和蛙类等触电身亡,然后饱餐一顿。当它遭到袭击的时候,也会立即放出电来,让敌方全身麻痹,击退进攻者。

至于电鳗能够放出多大量的电,在当地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支探险队无意间遇到了电鳗,觉得很奇怪,想抓住仔细观察一番。前去抓捕电鳗的有三个队员,结果他们刚刚碰触到电鳗,都像被谁重重击打一样,全部倒在地上,将探险队吓坏了。

后来,经过当地人的讲解之后,他们才知道原来是被电鳗释放出的电击倒。电鳗输出的电压在300伏到800伏左右,电力很强,因此,它又有“水中的高压线”之称。

生活在淡水中的电鳗为何能够放电呢?

经过动物学家研究发现,电鳗放电和它的生理构造有关系。电鳗尾部两侧的肌肉,是由有规则地排列着的6000~10000个肌肉薄片构成,薄片之间相隔着结缔组织,并有许多神经直通中枢神经系统。每个肌肉薄片都像一个小电源一样,能产生150毫伏的电压,近万个小电源串联起来,就可以产生很高的电压。

每当电鳗尾部发出电流,都会流向头部的感受器,因此在它身体周围形成一个弱电场。很奇怪的是,电鳗放电时,为什么不会电到自己?毕竟淡水是很好的导体。

这是因为电鳗皮肤表层的脂肪组织有很好的绝缘作用,而且电鳗也已经适应带微弱电的环境。

不过,动物学家发现,如果将电鳗放到空气中,它若继续放电的话,就会电死自己,这是因为空气的电阻比它身体的电阻更大。另外,如果电鳗受伤使两侧的绝缘体同时破损的话,放电时就会像两条裸露的电线一样短路,从而把自己电死。

后来,科学家根据电鳗的放电特性,受到启发,发明和创造了能贮存电的电池。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干电池,在正负极间的糊状填充物,就是受电鳗发电器里的胶状物启发而改进的。

当然,电鳗不会连续放电。电鳗肉质鲜美,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当地的土著居民在抓它之前,会先将一群牛马赶下河去,使电鳗被激怒而不断放电,电鳗放完电筋疲力尽时,就能够直接抓了。

浩博了解这些知识之后,高兴地说:“原来电池是受电鳗的启发而发明的呀,看来动物和人类的关系真的很密切。”奇趣小知识:动物界中,除了电鳗能够放电之外,其他的鱼类,如电鲶、电鳐等都可以放电。其中,电鳐放电虽然很弱,却能够持续不断地放电,这给人类很大的启发,或许不久之后人类能够发明用之不竭的电池。

小偷公司——动物世界中的小偷

爸爸和浩博出去买酸奶回来,发现很多邻居都围在保安亭,有个保安在门口看着。经过打听,原来是经常在小区里偷电瓶车的小偷被抓住了。过了一会儿,来了一辆警车,把小偷带走了。

浩博说:“小偷太可恶了,总是想不劳而获。”

爸爸点点头,说:“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做坏事,不然会受到惩罚的。”

浩博点点头,忽然他想到了一件事,问:“爸爸,我听老师说过,一些动物也会偷东西,是真的吗?”

聪明的小朋友,你相信动物也会偷东西吗?

在动物世界中,除了黄鼠狼、老鼠这样的小偷外,还有更高超的偷盗者,鬼脸天蛾就是其中一种。鬼脸天蛾的分布范围非常广,在世界各地均可见到,它的外形非常丑陋,体形和大小很接近蜜蜂。

正是利用体形大小与蜜蜂非常接近这一点,它发挥自己的特点,成为动物世界中最神通广大的小偷。

蜜蜂王国之内有着非常严密的防盗体系,蜂房就像攻不破的堡垒。甚至连力大无穷的熊,要想偷吃蜂蜜,也会被蜇得鼻青脸肿,狼狈逃窜。

可鬼脸天蛾却有自己独特的偷盗技术,就是“易容术”。每次它都能成功地混入蜂房,在那里尽情地享受香气四溢的蜂蜜。直到吃饱了,才会大摇大摆地走出去,且从未被发现过。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鬼脸天蛾“易容”成蜂王。在蜜蜂王国里,蜂王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蜜蜂是依靠翅膀的振动发出声音的,而蜂王却同普通的蜜蜂不一样,它发出的声音是急促的。鬼脸天蛾正是利用这一点,每当它进入蜂房时,都会模仿蜂王的声音。

在蜜蜂王国,普通蜜蜂对蜂王有着绝对的尊重,当蜜蜂听到这种声音时,都会肃然起敬、俯首帖耳。利用这一点,行窃者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进入蜂房,并且痛痛快快地饱餐一顿,再大摇大摆地出去。

鬼脸天蛾的偷盗技术算不算得上是动物世界中最先进的呢?除了鬼脸天蛾之外,居住在澳大利亚的袋鼠也有很高的偷盗技术。

袋鼠是大洋洲特有的动物,雌袋鼠的偷盗技术及逃跑技术具有天生的优越条件。

首先,它长在腹部的育儿袋是得天独厚的作案工具,而且随时随地携带,给它的偷盗行为带来了便利。当偷窃的东西得手后,它将偷盗的东西装在口袋内,然后逃跑。

其次,即便偷盗被别人发现,它也不怕,袋鼠的奔跑能力非常出色,它的肌肉几乎没有什么脂肪,而且心脏的功能十分强大,耐力持久。袋鼠奔跑的速度,每小时可以达到64公里。更重要的是,它在逃跑时,只用两只后脚着地跳跃着前进,身体直立,袋口向上,无论怎样奔跑也不必担心赃物会掉出来。

因此,袋鼠偷东西一旦得手,除非你把它捉住,否则你休想把东西再找回来。

这些动物的偷盗技术让浩博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动物界中居然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

浩博说:“除了袋鼠和鬼脸天蛾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善于偷盗的动物?”

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还有什么动物善于偷盗吗?奇趣小知识:除了这两种动物,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蚂蚁和蜘蛛,都是偷盗行业的高手,都具备很高的偷盗技术。只要你认真观察,一定会有所发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