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病良方1500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7 16:11:14

点击下载

作者:张大伟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妇科病良方1500首

妇科病良方1500首试读:

内 容 提 要

本书收集治疗妇科疾病的效验良方1500首,包括妇科经、带、胎、产、杂病、前阴病、炎症、肿瘤等多种常见病,所收之方以名医的名方较多,其余则为杂志上公开发表的有效验方。该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从事妇科临床科研工作者参阅,也可供患者自疗时参阅。

前 言

妇科病是指妇女由于自身不同于男子的解剖、生理、病理特点而特有的疾病,常见的有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及其他妇科杂病等,严重地危害着妇女的身心健康。从古至今,历代医家对妇科病的防治都有较深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我国中医药界的专家、学者,对妇科病防治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创立了数以千计的防治妇科病的良方。但这些珍贵的方药,多散见于各种文献资料中,难以查找,不便推广。有感于此,笔者博收约取,从各种妇科医疗专著、名医医疗经验专集、各医药期刊报纸中筛选出临床实用高效的防治妇科病的方剂,并汇集成册,名之为《妇科病良方1500首》。本书的出版发行,若能给中西医妇科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与启发,为妇科病患者的自疗康复起一点作用,为保障妇女的身心健康做一点贡献,笔者将感到万分欣慰。

本书共分为十章及附录二篇。以病为纲,以病统方。每方下按组成、功用、适应症、用法、加减、疗效、方源七栏编写,条理清晰,易于查检。凡原著未标方名者,笔者冒昧以“药名”或“功用”冠以方名,并用☆表示;重名的方剂,笔者多在其方名前加上姓氏以示区别,并亦用☆表示;原著未标功用者,本书按方中药效归纳出功用;无用法者,按“每日1剂,水煎服”应用;无加减或未标明疗效者,录用时亦未写加减及疗效。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1998年6月于郑州

第一章 月 经 病

凡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称为“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治本大法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等。

第一节 月经不调

妇女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或过少等同属月经不调的范畴,可见于多种妇科病。

一、治月经不调通用方

处方1:增效调经丸

组成:地黄10g,当归6g,党参10g,炒白术10g,陈皮10g,菟丝子10g,川续断10g,制香附10g,月季花3g。

功用:补肾培本,养血调经。

适应症:妇女月经不调。

用法:按上药比例可制成丸剂,也可作汤剂煎服。

加减:如作汤药煎服,因血热而致月经先期者加地骨皮、丹皮;证偏阴虚血热,迫经先行者加麦冬、女贞子、白芍;因寒客胞脉而致月经后期者加桂心、艾叶;证偏血虚加枸杞、枣皮;证见郁滞腹痛者加元胡、台乌药;因肝郁而致月经先后无定期者加柴胡、炒白芍;证偏因郁瘀者加元胡、蒲黄;证见肾虚者加山茱萸、山药、五味子;因气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者加黄芪、仙鹤草,重用党参;因热盛于里而致月经过少者加炒黄柏、炒地榆、旱莲草;因血瘀而致月经过少者、加桃仁、红花;证见痰湿者加陈皮、茯苓、半夏。

方源:彭澍方.中国中医药报第3版.1991;12:13

处方2:调经养血汤

组成:大熟地12g,当归身15g,阿胶珠12g,丹参30g,炒白芍18g,柴胡6g,陈皮9g,香附9g,炒杜仲12g,川续断12g,桑寄生30g,甘草3g。

功用:养血调经。

适应症:月经不调属气血不和,血虚者。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加减:经期提前属血热加生地、丹皮;经期错后加泽兰、坤草、苏梗、桔梗。

方源:孙一民.临证医案医方.第1版.河南:河南科技出版社 1985:218

处方3:加味四物汤

组成:当归10g,白芍7g,川芎3g,生地7g,香附10g,阿胶珠1.5g,艾叶炭3g,炙甘草3g。

功用:和气血以调经。

适应症:月经不调。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加减:热者可加黄芩、荆芥炭;寒者加炮姜、杜仲;虚者加

疗效:治疗30例中有效22例(73.3%),无效8例。

方源:祝秀都,等.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7;(8):32

二、治月经先期量多方

处方1:柴芍调经汤

组成:柴胡6g,白芍12g,女贞子12g,旱莲草10g,麦冬10g,地骨皮10g,白茅根12g,香附10g,地榆10g。

功用:清热养阴,调气理血。

适应症:月经先期,经量血多或非时出血(少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服1剂,每剂分2次服用,早饭前及晚饭后1小时各温服1次。

加减:本方适于因血热所致之月经先期、经量血多及轻微的非时出血诸症。因实热者可酌加丹皮、青蒿、黄柏;虚热宜以生地、地骨皮为主,配滋阴壮水及阿胶等养血柔阴之品自可收功;郁热者可以本方与丹栀逍遥散合参化裁治之。

方源:张丰强,等.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6:250(朱南孙方)

处方2:参芪调经汤

组成:太子参15g,山药15g,白术9g,黄芪15g,枸杞子12g,川断10g,石莲10g,乌贼骨15g。

功用:平补脾肾,调经固冲。

适应症:月经量多、月经先期、腹痛、气短、乏力、血色素偏低者。

用法:先将药物用冷水适量浸泡,迄浸透后煎煮,始煎温度黄芪、党参、白术。

方源:王开明,等.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第2集,第1版,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6:550(冯济卿方)

处方4:益黄八珍散

组成:党参24g,白术9g,茯苓12g,当归9g,生地12g,赤芍9g,川芎6g,益母草30g,地鳖虫9g,炒蒲黄9g,鸡血藤18g。

功用:养血行瘀。

适应症:月经先期或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漏下色污有块,痛经。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方源:黄文东.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第1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117(王渭川方)

处方5:桑寄生汤

组成:石决明18g,炒秫米9g,元胡9g,桑寄生15g,白蒺藜6g,土炒乌芍9g,旋覆花6g,代赭石6g,炒丹皮4.5g,苓皮12g,赤小豆12g,川萆薢9g,黄柏9g,益元散12g,盐橘核9g,川牛膝9g,藕30g。

功用:理气调经,清热化湿。

适应症:月经不调。症见经水失调,带下黄而多,经色黑,少腹痛,呕逆泛酸,舌苔黄腻,脉滑弦而数。属湿热郁阻,脾虚湿盛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黄宗荣,等.名医妙方精华千首.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437(《孔伯华医集》方)

处方6:七制香附丸

组成:香附子1kg,青藤香30g,10%当归溶液100mL,10%食盐水,童便,白酒,生姜水,食醋,蜂蜜适量。

功用:调经止痛。

适应症:妇女月经不调,经闭经痛,经期紊乱,经水过多或过少,或结婚后数年不孕等症。兼治男女各种气痛。

用法:香附子1kg,洗净炒干,先加白酒,次入生姜水,10%食盐水、童便、食醋、含生药10%当归水各100mL,药水分开依次投入炒干为度。再加青藤香30g同炒片刻,碾末,炼蜂蜜制成小丸,每次10g,早晚各1次。

加减:本方另加䗪虫、花粉,有止心痛散癥瘕作用.可治子宫肌瘤和抑制癌肿延长存活期。用此治200例,均有卓效。

方源:何春水,等.当代名医亲献秘验方.第1版,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2:469(魏泽生方)

处方7:自创育坤散

组成:香附120g(去净毛,分四份,醋,酒,生姜汁,童便各浸泡一宿,凉干微炒),全当归50g,川芎片20g,炒白芍40g,白茯苓40g,粉丹皮25g,益母膏50g(烤干)。

功用:养血调血,理气调经。

适应症:妇女月经失调,提前错后,先后无定期,血量或多或少,经色或淡或暗或有块,或少腹胀坠或隐痛,或痛经或崩漏等病症日久不愈者。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眼5g,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下。20天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则可痊愈

方源:何春水,等.当代名医亲献秘验方.第1版.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 1992:469(黄惠卿方)

处方8:调经二方

组成:吴萸6g,小茴香10g,黄芩10g,生地12g,当归15g,炒白芍15g,川芎10g。

功用:调经。

适应症:月经先后期。

用法:每日1剂,水煎温服。自行经开始服至净止。

加减:月经先期,去吴萸、小茴香,加制香附12g;月经后期,去黄芩、生地,加制香附12g。

方源:何春水.等.当代名医亲献秘验方.第1版.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 1992:464(朱晓鸣方)

处方9:复方益母膏

组成:益母草500g,当归120g,白芍120g,川芎60g,生地120g,醋香附90g,陈皮60g,砂仁15g,红糖500g。

功用:滋养强壮,补血调经,活血镇痛,健脾和胃。

适应症:月经不调,崩漏,闭经,痛经,久不受孕,贫血等。

用法:先将益母草为第一份,用水7.5kg,煎煮3小时(将益母草煎至稀烂为度)。然后把当归、白芍、生地、香附、陈皮为第二份,放在煎过益母草的水里煮沸2小时,再把砂仁放入,煎15~20分钟后,压榨过滤去渣,再放锅内熬至1000ml,最后把红糖放入,溶化即成。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15g(约一汤匙),开水调化送下。崩漏者,可酌情增量,每次服20~30g。

方源: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第1版.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535(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秦继章方)

处方10:补气活血调经汤

组成:黄芪30g,党参、菟丝子各20g,茯苓、当归各15g,丹参25g,白术,川芎、桃仁、红花各10g,甘草5g。

功用:益气活血,兼以调经。

适应症:月经失调属气虚血瘀者。

用法:依月经周期选加药物,常于行经期加蒲黄、茜草根,服5剂,每天1剂。月经第7天(即卵泡期)加女贞子、覆盆子、怀山药,服5剂,每天1剂。月经第19天(即黄体期)加肉苁蓉、仙灵脾、川续断,服5剂,每天1剂。服药1个周期(按上分3个阶段服药)为1个疗程,最长治疗6个疗程。

加减:月经前期加升麻、柴胡、旱莲草;月经后期加鸡血藤、青皮、首乌;月经量多去红花,加升麻、狗脊;月经延长,经间期出血加黑荆芥、黑蕲艾、首乌;子宫肌瘤者配合激素、止血药物治疗。

疗效:用本方治疗30例。痊愈13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

方源:彭少芳.新中医 1995;(12):22

处方11:针刺方

处方:三阴交(双),关元,中极,子宫(双)。

适应症:青春期月经不调。

用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连续3天。应高,煎至沫少用慢火煎半小时左右,以此法将两次所煎之药液混匀,量以一茶杯(250ml)为宜。每日服1剂,每剂分2次服用,早饭前及晚饭后1小时各温服1次。

方源:张丰强,等.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6:251(张琪方)

处方3:益气清宫固冲汤

组成:太子参15g,炙黄芪30g,生地15g,黄芩12g,贯众炭15g,乌贼骨15g,重楼30g。

功用:益气清宫,固冲止血。

适应症:适用于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崩漏、胎漏及人流或产后恶露不绝等属气阴两虚,营热扰冲者。症见面色少华,头昏乏力,腰脊酸软,心烦口干,舌偏红,苔薄中剥,脉细数。

用法:先将药物用清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煮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两次药液合并,分2次早晚空腹温服,每日1剂。

加减:凡属气阴两虚,营热扰冲之妇科血证,使用本方均可收到明显效果。如夹瘀者,加煅花蕊石15g,参三七末5g;气虚较著者,用潞党参易太子参,加焦白术、炙升麻;阴虚较甚者,配合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阿胶;胎漏者,加苎麻根、桑寄生、菟丝子。

方源:张丰强,等.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6:309(姚寓晨方)

处方4:先期汤

组成:生牡蛎24g,血余炭9g,川萆薢12g,知母9g,石决明18g,生侧柏叶9g,莲子心6g,黄柏9g,赤小豆18g,炒丹皮4.5g,元胡9g,橘核9g,滑石12g,旋覆花4.5g,生赭石4.5g,藕30g。

功用:清热凉血,滋肝调经。

适应症:月经先期。症见月经先期,行不自己,脉弦数兼滑,左关较盛。属阴虚血燥,肝家阳盛,迫血先行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黄宗荣,等.名医妙方精华千首.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438(《孔伯华医集》方)

处方5:调经汤

组成:黄芪10g,党参5g,白术10g,炙草5g,龙眼肉10g,扁豆10g,山药10g,功劳叶10g,仙鹤草10g,焦三仙各10g,陈皮炭6g,八月札10g,绿萼梅10g。

功用:补脾益气,养血调经。

适应症:月经不调。症见月经先行7~8天,量多,色鲜红伴有小腹胀,脘腹胀满,食后尤甚,肠鸣,便溏,心慌,气短,周身乏力,舌质黯苔薄,脉沉细少力,属心脾两虚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黄宗荣,等.名医妙方精华千首.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36

处方6:经期超前方

组成:生地黄30g,旱莲草、茺蔚子、当归身各15g,地骨皮、大蓟、小蓟、炒荆芥各10g。

功用: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适应症:血热妄行,经期超前。症见月经周期(正常者一般28天1次)提前8~9日,甚或1月两至,来时量多,色深红或紫黑,质浓稠粘,或有臭秽之气,喜冷怕热。

用法:以上8味药,1日1剂,每剂加水煎3次,餐前小温服。从月经来潮第15天服起,或月经来潮前3天服起,连服7剂。下月照服,共服三个7剂。不宜吃辣味品及过热饮食,不宜劳累、负重、剧烈运动、操心、激怒、受热、熬夜。节制房事。经期禁止游泳和坐浴。忌烟、酒。注意外阴清洁,勤洗勤换月经带和内裤,并在阳光下曝晒消毒。注意休息。

方源:高正末.无苦味中药良方.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138

处方7:双菜饮

组成:芹菜90g,芥菜90g。

功用:凉血调经。

适应症:月经先期(血热型)。

用法:芹菜、芥菜拣洗干净,切成条状,清水下锅烧开后,倒入芹菜、芥菜,煮沸后捞起加适量猪油、精盐、味精即可服食。一般服7至10剂有效。

方源:何春水,等.当代名医亲献秘验方.第1版.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2:465(吴熙献方)

处方8:芪胶汤

组成:生黄芪16g,生地黄(酒炒)12g,杭白芍(醋炒)10g,当归身10g,酸枣仁10g,山茱萸7g,阿胶珠10g,蒲黄炭7g,龙眼肉10g,炙甘草3g。

功用:滋肝养营,凉血摄任。

适应症:月经不调。症见经行如崩,身发寒战,头晕目眩,怔忡心烦,面目浮肿,耳内作痛,呈忧戚容,口渴舌干,小溲黄赤,脉象弦数,舌质红苔白。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黄宗荣,等.名医妙方精华千首.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38(《李聪甫医案》方)

处方9:补肾调经汤

组成:熟地黄25g,菟丝子25g,续断15g,党参25g,炙甘草10g,白术15g,制首乌30g,枸杞15g,金樱子20g,桑寄生25g,黄精25g,鹿角霜15g,益智仁10g。

功用:补肾调经。

适应症:月经不调。症见崩漏出血已止,头晕,腰腿发软,小腹胀痛,口淡纳差,舌淡红略暗胖,脉沉细。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黄宗荣,等.名医妙方精华千首.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37(《罗元恺医著选》方)

处方10:生龙牡汤

组成:生牡蛎24g,生龙齿10g,生鳖甲9g,桑寄生30g,盐知母9g,盐黄柏9g,地骨皮12g,杜仲炭9g(盐水炒),盐橘核12g,芡实9g(盐水炒),赤小豆18g,炒丹皮4.5g,川萆薢12g,珍珠母30g,血余炭9g,干藕节7枚,台乌药9g。

功用:滋阴摄血,泻热调经。

适应症:月经过多,症见月经过多,止而后下,腰酸痛,口渴喜饮,脉象细数。证属阴虚血燥,潜摄失职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临经腹痛加石决明、旋覆花、代赭石、荷叶、半夏。

方源:黄宗荣,等.名医妙方精华千首.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439(《孔伯华医集》方)

处方11:地骨皮汤

组成:鲜地骨皮120g(纱布包干的用30g),瘦猪肉120g.

功用:凉血止血。

适应症:月经过多,崩漏,属正虚血热迫血妄行者。

用法:慢火炖,少加盐,喝汤吃肉。

方源:黄宗荣,等.名医妙方精华千首.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440(载《蒲辅周医疗经验》方

处方12:固冲止血汤

组成:党参30g,熟地30g,杜仲9g,川断9g,炮姜炭3g,鹿角霜21g,十灰散(另包)3g。

功用:调和冲任,益气止血。

适应症:月经过多,症见月经量多,色红,夹有血块,伴有轻度浮肿,舌淡苔薄白腻,脉沉细涩无力,曾患慢性肾炎及心血管病。证属脾肾虚弱,冲任不固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同上方.

处方13:益脾和肝汤

组成:黑升麻3g,川杜仲10g(炒炭),黑荆穗6g.川续断10g,生牡蛎10g(生龙齿10g同打用布包),阿胶珠10g,生熟地6g(砂仁5g同捣),杭白芍10g(醋柴胡5g同炒),山萸炭15g,厚朴花6g,莱菔子6g(炒),仙鹤草12g(炒),玫瑰花6g,莱菔英6g(炒),茅根炭15g,谷麦芽各10g,酒黄连3g,沙蒺藜10g,炒远志6g,酒黄芩6g,白蒺藜10g,党参6g。

功用:益气血,和肝脾,调冲任。

适应症:月经过多。症见经期延长,淋漓不止,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胸闷胀,食不香,腰酸神疲,舌苔薄白,脉沉细有力。证属素体脾虚,更加肝郁,气不摄血,冲任失固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症状改善后,每日早午各服人参归脾丸1丸,夜服玉液金丹1丸,共30日以巩固之。

方源:黄宗荣,等.名医妙方精华千首.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441(《施今墨临床经验集》方)

处方14:月经过多方

组成:黄芪、熟地各30g,党参、山茱萸、当归各15g,茺蔚子、麦门冬各10g,蒲黄5g,阿胶10g。

功用: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适应症:脾不统血,月经过多。月经量超过正常,或行经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多,但月经周期正常,经色淡红而清稀,面色苍白,体倦,气短.食少,面浮。

用法:以上9味药,1日1剂,每剂前8味加水煎3次,每次加入含阿胶3g的炖化液,餐前温服。从月经来潮时开始服用,连服5剂,下月照服,共服3个5剂。不宜吃辣味品及过热饮食,不宜操劳、负重、剧烈运动、激怒、受热、熬夜。节制房事。经期禁游泳和坐浴。忌烟、酒。下肢应保暖,注意外阴部清洁,勤洗勤换月经带和内裤,并在阳光下曝晒消毒。

方源:高正末.无苦味中药良方.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140

处方15:宁宫汤

组成:禹余粮18g,熟地黄12g,炒白芍12g,炙升麻6g,山萸肉12g,杜仲12g,贯众炭6g。

功用:宁宫止崩,固益冲任。

适应症:月经过多,色淡无块量大之功血,或经期多日不净,产后、人流后出血不止。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何春水,等.当代名医亲献秘验方.第1版.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2:465(王忠民方)

处方16:刘氏治月经不调方

组成:山药15g,白术9g,炙甘草6g,石莲9g,川续断9g,熟地12g,椿根白皮9g,生牡蛎30g,乌贼骨12g。

功用:平补脾肾,调经固冲。

适应症:脾肾不足,挟有虚热所引起的月经先期,月经频至,或轻度子宫出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徐福宁,等.当代著名老中医秘验单方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3:157(刘奉五方)

处方17:治月经先期方

组成:生山药15g,莲肉9g,白术9g,川断12g,熟地12g,菟丝子9g,旱莲草9g,阿胶15g,椿皮9g。

功用:益气养血,佐以固摄。

适应症:脾肾不足,冲任不固,症见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稀,疲乏无力,心悸,小腹有坠感。舌苔白,舌质淡,脉虚大无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重症加黄芪15g,当归9g。

方源:何春水,等.当代名医亲献秘验方.第1版.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2:472(马国良献方)

处方18:六炭固经汤

组成:地榆炭、生地各20g,茜草炭、蒲黄炭、槐花炭、贯众炭、血余炭、白术、益母草各15g,党参25g。

功用:补气固经,养血止血。

适应症:月经过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加减:若中气下陷加黄芪30g;血热甚加黄芩炭15g,焦山栀12g;血瘀甚加焦山楂20g;气郁甚加香附、藕节各15g;腹痛者加川楝子15g,元胡12g;肾阴虚合左归丸;肾阳虚合右归丸,服药期间,禁辛辣刺激之品,绿豆、萝卜、生冷等物。

疗效:治疗40例中,治愈2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

方源:姬云海.陕西中医 1996;17(2):76

处方19:参芪四草汤

组成:党参、黄芪、仙鹤草、鹿衔草、益母草、茜草。

功用:补虚,清热,止血。

适应症:月经过多(气血两亏,冲任不固)

用法:经前2~3日开始服药,每日1剂,共5~7剂,连续治疗2~3个月经周期。

加减:气虚重用黄芪、党参,加白术、炙升麻,血热加生地、丹皮、子芩炭;血瘀加花蕊石、失笑散;阳虚加附子、炮姜炭:阴虚加旱莲草、龟板。

疗效:按上方治疗82例,46例治愈,34例好转,2例无效。

方源:毛丽娟.浙江中医杂志 1996;(7):300

处方20:凉血清海汤

组成:水牛角(水浸、先煎)30~45g,生地(切碎黄酒浸)15~45g,生白芍15~45g,丹皮炭9g,桑叶30g,阿胶(烊冲)10g,荆芥炭10g,仙鹤草30g。

功用:凉血止血。

适应症:经量过多。

用法:日1齐,水煎2次分服。

加减:血热夹瘀者,加三七(调冲)3g,益母草12g;血热气虚者加党参15~30g;血热气虚肝郁者加香附炭6g,柴胡5g;血热肾虚者加旱莲草30g,女贞子12g,萸肉20g。

疗效:100例中:治愈76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

方源:马大正.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8;(4):38

三、治月经后期量少方

处方1:补肾调经方

组成:仙灵脾10g,仙茅10g,紫河车10g,山萸10g,女贞子20g,当归10g,白芍10g,香附10g。

功用:补肾、调经、养血。

适应症:肝肾亏虚所引起的月经后期,月经过少及闭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兼气虚者加生黄芪、党参;兼气滞加柴胡、青皮;兼痰湿加半夏、益母草等。

方源:卢祥之.中国名医名方.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1:256(许润三方)

处方2:养肝调经汤

组成:熟地、当归、白术、女贞子、旱莲草、益母草、鹿衔草、白芍、紫丹参、阿胶、甘草。

功用:健脾益肾,养血调经。

适应症:月经错后或经闭,经行量少,属肝阴(血)不足者。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加减:脾虚者加太子参,山药;气虚者加党参,黄芪;阴虚者加麦冬、玉竹。

方源:胥京生.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5;(8):14

处方3:益任降冲汤

组成:龟板15g,制首乌30g,枸杞子15g,鸡血藤30g,桑寄生30g,太子参30g,牛膝18g,郁金15g,丹参15g,益母草20g,麦冬15g,川断18g。

功用:补阴血,益任降冲以调经。

适应症:阴血亏虚之月经后期、量少,闭经,形瘦,舌嫩红少苔、脉细弱。

用法:加生鸡蛋一只与药水同煎,鸡蛋熟后去壳再入药,三碗水煎至大半碗,入红糖适量,空腹热服。

方源:何春水,等.当代名医亲献秘方验方.第1版.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2:463(龙福珍方)

处方4:月经后期自制方

组成:潞党参30g,鸡血藤18g,生黄芪60g,桑寄生15g,菟丝子15g,阿胶15g,鹿角胶15g,炒北五味12g,砂仁6g,槟榔10g,益母草24g,覆盆子24g,胎盘粉6g(早晚冲服)。

功用:补气养血调经。

适应症:月经后期,属气血两虚者。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方源:王渭川.王渭川妇科治疗经验,第1版.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40

处方5:自拟加味逍遥散

组成:柴胡、赤白芍、当归、茯苓、香附、青陈皮、月季花、益母草、小茴香。

功用:行气活血。

适应症:月经后期或先后不定期,或经闭,属肝气郁结者。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方源:胥京生.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5;(8):14

处方6:经后汤

组成:石决明24g,旋覆花9g,代赭石9g,知母9g,黄柏9g,元胡9g,萆薢12g,乌药9g,滑石12g,制香附9g,杜仲炭9g,莲子心6g,牛膝6g,桑寄生18g,青皮9g,鸡血藤9g,制乳香9g,制没药9g,鲜荷叶1个,藕30g。

功用:清热利湿,行气调经。

适应症:月经后期。症见经来延期,经色晦,腰际酸楚,脉弦滑而数。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黄宗荣,等.名医妙方精华千首.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439(《孔伯华文集》方)

处方7:经期退后方

组成:巴戟天、制附片、乌药、川芎、当归尾、苏木各10g,肉桂、吴茱萸、干姜各5g,牛膝15g。

功用:温经助阳,补肾调经。

适应症:血寒凝阻,经期退后。症见月经周期延迟7天或1月以上,甚至两三月(排除早孕)一至,经量少,质清稀,色黯黑,或有小血块,畏寒肢冷,面色晦暗。

用法:以上10味首,1日1剂,每剂加水煎3次,餐前温服。从月经来潮第22天服起,连服5剂,下月照服,共服3个5剂。不宜吃生冷食物、油腻品,不宜受凉、受湿、劳累、负重、操心、忧郁、熬夜。心情应愉快,下肢要保暖,讲究经期卫生,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多视听欢快声乐和优美的演出。

方源:高正末.无苦味中药良方.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139

处方8:月经过少方

组成:党参、当归各20g,酸枣仁、楮实、鹿角霜、巴戟天、川芎各10g。

功用:补血调经。

适应症:肝血不足,月经过少。症见月经周期正常,但经量减少,甚至仅见点滴,或行经时间缩短,经色淡红质稀,或淡如黄水,面色苍白,头昏、心慌。

用法:以上7味药,1日1剂,每剂加水煎3次,餐前服用。从月经来潮开始服用,连服5剂,下月照服,共服3个5剂。不宜吃生冷食物、油腻品,不宜受凉,受湿,操劳,负重,忧郁,熬夜。精神宜轻松、下肢要保暖,讲究经期卫生,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多视听欢快声乐和优美的演出。

方源:高正末.无苦味中药良方.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141

处方9:理血补肾调经汤

组成:柴胡6g,白芍10g,赤芍10g,泽兰10g,益母草10g,鸡血藤10g,怀牛膝10g,刘寄奴10g,苏木10g,生蒲黄10g,女贞子10g,覆盆子10g,菟丝子10g,枸杞子10g。

功用:舒肝理血,补肾益精。

适应症:月经不调,月经后错,或卵巢功能低下不排卵者。

用法:月经期服药:月经第一天开始连服3~4剂。中期服药:月经第13天开始连服3~4剂,若月经后错或稀发,则采用服药3剂,停药7天,再服3剂,以后停药7天再服。同时配合检查基础体温,如果基础体温超过36.6℃,连续3天就停药。等月经来潮后,再按第一种方法服药。如果月经不来,仍按基础体温的测定序贯服药。如果基础体温连续上升15~20天,有可能是怀孕,则应化验,如为妊娠则服保胎药,以预防流产。

方源:张丰强,等.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国家文化出版公司 1996:252(梁剑波方)

处方10:肾气归芪二仙汤

组成:熟地30g,干山药5g,山茱萸9g,牡丹皮9g,茯苓9g,泽泻9g,炮附子6g,肉桂6g,仙茅9g,仙灵脾15g,当归6g,黄芪30g。

功用:温壮肾阳,补气生血。

适应症:卵巢功能不足,月经不调,后错。

用法:经后月煎服,日1剂。

方源:何春水,等.当代名医亲献秘验方.第1版.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2:497(王云铭方)

处方11:六三益肾养血汤

组成:熟地30g,干山药15g,山萸9g,牡丹皮9g,茯苓9g,泽泻9g,当归6g,黄芪30g,蛇床子9g,菟丝子15g,五味子9g。

功用:滋阴益肾,佐以补血。

适应症:卵巢功能不足,月经不调,后错。

用法:经后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何春水,等.当代名医亲献秘验方.第1版.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2:497(王云铭方)

处方12:孙氏治月经不调方

组成:当归6g,桃仁6g,红花4.5g,牛膝9g,丹参9g,苏木6g,穞豆18g,大黄䗪虫丸9g(包煎)。

功用:祛瘀生新,和血通经。

适应症:瘀血内阻所致之月经过少、闭经、痛经,以及癥瘕等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徐福宁,等.当代著名老中医秘验单方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3:157(孙朗川方)

处方13:经少回春丹

组成:人参20g,麦冬20g,五味子20g,黄芪40g,当归20g,熟地30g,鹿茸15g,菟丝子40g,丹参30g,香附20g。

功用:补血养血,补肾益精。

适应症:月经过少(血虚、肾虚型)。

用法:共研细末,瓶装密封备用。临用时取药末各10g,加适量水调和成团,涂于神阙穴,纱布覆盖,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

疗效:治疗129例,痊愈71例,显效了8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8%。

方源:庞保珍,等.山西中医 1996;12(6):22

四、治月经先后不定期方

处方1:益肾疏肝汤

组成:(1)经前方:娑罗子12g,路路通12g,王不留行12g,八月札10g,紫丹参12g,制香附10g,大熟地12g,菟丝子12g。(2)经后方:大熟地15g,菟丝子12g,仙灵脾12g,山萸肉12g,炒柴胡6g,炒白芍10g,全当归10g,生麦芽30g。

功用:疏肝通络,养血益肾。

适应症:月经先后无定期和功能不孕症。症见月经先后不定,月经夹有血块或经前点滴渗血,抑郁胸闷,经前乳胀,性欲低下,或有不孕,苔薄舌偏淡,脉细弦。

用法:上二方分别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服经前方,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源: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第1版.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531(姚寓晨方)

处方2:举经汤

组成:炒防风10g,荆芥炭10g,白芷10g,藁本10g,柴胡5g,炒白芍10g,炙黑甘草5g,炒当归10g,白术10g,茯苓10g,木香5g,鲜藕750g(打)。

功用:扶脾调肝,升阳举经止漏。

适应症:月经不调,或先或后,经血量多,经期延长,漏下不止,伴腰酸下坠,但无腹痛,面色萎黄,舌嫩色暗,脉细微弦。

用法:先泡后煎,每剂煎2次,再将2次药液混合备用。每日1剂,分2次温服,一般5剂见效,最多10剂收功,下次经潮5日后,再服5~10剂,以巩固疗效。

加减:腰酸坠重,是督脉带脉虚损,应加羌活、独活、续断;经血量多,重用白芷、防风,再加黄芪;若见瘀块,为气虚血瘀,加红花、炮姜;兼白带多者,加龙骨、伏龙肝,并重用白芷、藁本,甚时可加苍术。若偶有腹痛,尤其腹中拘急,亦不能用理气之法,应用温中法。气虚理气,辛香更伤元气,只有温中,阳气得煦,其痛自止,芍药与茴香、益智仁同用,或芍药、甘草与炮姜同用,效果颇佳。

方源: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第1版.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536(丁光迪方)

处方3:调经合剂

组成: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柴胡8g,香附10g,枳壳10g,云苓10g,白术6g,郁金10g,川楝子10g,元胡10g,丹皮10g,甘草3g。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调经。

适应症:月经不调属肝郁气滞者。症见经前乳房胀痛,胸闷,烦躁,易怒,经期腹胀腹痛,血不畅行,血色暗红或有瘀块,舌红,苔薄,脉弦。其辨证要点为:乳疼,腹胀,烦躁,脉弦。

用法:先将上药用凉水浸泡30分钟,先煎煮30分钟,将药液倒出,添水再煎20分钟,将2次煎出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早晚各服1次。

加减:经期去云苓、白术、加泽兰、益母草各10g,以助调血生新化瘀。

方源: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第1版.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529(载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丁蔚然方)

处方4:经行先后无定期方

组成:沙参、石斛、合欢花、乌药、佩兰叶、制香附、巴戟天各10g,五味子5g,全当归20g。

功用:开郁疏肝,养阴调经。

适应症:经行先后无定期属肝气不舒者。症见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有时超前,有时退后,或1月2行,或两月1行,血量或多或少,经前或行经时乳房胀痛,或小腹胀痛,或牵连两胁,或腰部酸胀。

用法:以上9味药,1日1剂,每剂加水煎3次,餐前温服,从月经来潮第15天起,连服7剂,下月照服,连服3个7剂。不宜吃辣味品及过热饮食,不宜操劳、负重、剧烈运动、激动、受热、熬夜。节制房事。讲究经期卫生,加强营养,注意休息。

方源:高正末.无苦味中药良方.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139

处方5:七花四物汤组成:月季花、合欢花、红花、绿梅花、鸡冠花、厚朴花、佛手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

功用:疏肝解郁,活血调经。

适应症:血虚挟瘀,肝气郁结所致月经不调,症见经期先后不定,脐腹疼痛,胸闷脘胀,乳胁隐痛,湿浊带下以及痛经、闭经、崩漏等,舌质淡暗,脉弦细涩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源:何春水,等.当代名医亲献秘验方,第1版.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2:470(承忠委方)

附:治排卵期出血方

处方1:温肾活血汤

组成:仙茅10g,仙灵脾10g,菟丝子15g,巴戟肉10g,柴石英10g,熟地10g,怀山药10g,山萸肉18g,当归10g,红花10g,泽兰10g,益母草15g。

功用:温肾,活血,化瘀止血。

适应症:排卵期出血。

用法:每日1剂,分2次口服。

疗效:治疗26例,痊愈5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46%。

方源:张海峰.江苏中医 1996;17(7):15

第二节 崩 漏

崩漏是指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一般以出血来势急而量多者称“崩”或“崩中”;出血来势缓而量少淋漓者称“漏”,或称“漏下”。崩与漏的出血情况虽不相同,但其发病机理是一致的,而且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可相互转化,互为因果。血崩日久,气血耗伤,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也能成崩。所以临床上崩漏并称。崩漏是多种妇科疾病所表现的共有症状,如现代医学之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子宫肌瘤、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的阴道出血,都可属崩漏范畴。中医临床常分为血热、血瘀、脾虚、肾虚、肝郁进行辨证治疗。

一、治血热为主崩漏内服方

处方1:经漏方

组成:乌贼骨20g,莲房炭50g,生地炭40g,当归10g,胡黄连10g,炒升麻10g,白芍20g,木香10g,甘草20g,大枣10枚,知母15g。

功用:滋阴清热,益气止血。

适应症: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症见经血淋漓不断,色鲜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倦怠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用法:每日1剂,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早晚分服。

方源: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第1版.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570(李玉奇方)

处方2:白头翁二至合剂

组成:白头翁10g,秦皮6g,女贞子10g,旱莲草12g,怀山药15g,川断10g,生地12g,白芍10g,黄芩6g,仙鹤草12g,藕节10g,生甘草6g。

功用:养阴平肝,凉血止血。

适应症:阴虚肝旺型崩漏。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20分钟,再煎沸2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源: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第1版.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69(李衡友方)

处方3:生地龙牡汤

组成:大地黄30g,煅龙骨15g,煅牡蛎30g,墨旱莲12g,冬桑叶30g,蒲黄炭9g。

功用:滋阴清热,固冲止血。

适应症:崩漏日久伤阴。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加减:方中重用桑叶者,仿傅青主女科“清海丸”之意,补阴而无浮动之虑,缩血而无寒凉之苦,使胞宫清凉,血海自固。若食欲不振,加谷芽、鸡内金;阴虚盗汗,加地骨皮、浮小麦;腰脊痛楚,加桑寄生、杜仲。

方源:同上方,1990:567(浙江省中医院裘笑梅)

处方4:水牛角止血汤

组成:水牛角30g(先煎),大生地20g,丹皮10g,生白芍15g,鹿衔草30g,紫草根20g,黄芩10g,花蕊石30g,大小蓟(各)10g,炒蒲黄15g(包煎),炒槐花15g,制军炭10g(后下)。

功用:清心泻肝,凉血止血。

适应症:血崩。功能性子宫出血,粘膜下子宫肌瘤出血,多发性、肌壁间的子宫肌瘤出血,以及产后大出血。凡属血热型子宫出血者,均可服用本方。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服2次。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加减:临证如遇功血病去紫草根,加淮山药15g,煨葛根10g,升麻12g;子宫肌瘤出血按上方加贯众炭15g,半枝莲30g,夏枯草15g,参三七粉2g(冲服)。

方源: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第1版.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565(沈仲理方)

处方5:寒凝止崩汤

组成:黄芩10g,白芍10g,生地15g,丹皮6g,墨旱莲草15g,白茅根15g,乌贼骨10g,血余6g,茜草根6g。

功用:育阴滋液,凉血止血。

适应症:崩漏。下血色鲜,心烦口干,夜眠不安,舌质红,苔黄等。属阳盛阴虚,血热偏重者。

用法:上药除茅根、墨旱莲草最好用鲜者外(无鲜药干者亦可),黄芩、白芍、乌贼骨宜微炒用。茜草根、血余、丹皮炒炭用。诸药清水浸泡30分钟,煎30分钟,每剂煎2次。每日1剂,分3次服。病重者可日服2剂。

加减:如兼血热发烧加青蒿、白薇以清透伏热;兼腹痛加砂仁、制香附以开郁行气;久病漏下淋漓不止,加清阿胶10~15g,以加强育阴止血的作用。服药期间,情态宜静,避免刺激,戒恼怒,远房事,食清淡,禁厚味,忌烟酒。

方源: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第1版.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564(李培生方)

处方6:崩漏止血汤

组成:生地25g,当归15g,白芍25g,侧柏炭20g,地榆炭20g,莲房炭15g,棕榈炭15g,杜仲炭20g,川续断20g,醋柴胡15g,炙升麻10g,茜草15g。

功用:清热凉血,止血。

适应症:崩漏。阴道出血,淋漓不止,时多时少,长期不愈,伴有小腹隐隐作痛,腰膝酸痛,肢体乏力,头晕,纳减。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药液混合。早晚分服。

方源: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第1版,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559(高宜民方)

处方7:滋水清火止崩汤

组成:生地20g,枣皮12g,山药3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丹皮10g,黄柏10g,知母10g,白芍15g,地锦草15g,茜草10g。

功用:滋肾清火,固冲止崩。

适应症:阴道流血如注或经血淋漓不尽,色泽鲜红,阴道有灼热感,头晕或痛,心烦易怒,咽喉干燥或口苦,手足心热,两颧发赤,舌红绛少苔,脉细数之虚火崩漏、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老妇血崩多见虚火所致。

用法:将药加适量冷水浸泡30分钟后,煮沸20分钟,取汁约200ml,按前法再煎两次,共取药汁约600ml,分3次饭前服,每日1剂。

方源:何春水,等.当代名医亲献秘验方.第1版.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2:453(郑家本方)

处方8:生石决明汤

组成:生龙骨12g,生牡蛎18g,血余炭9g,生石决明30g,柴胡0.9g,赤小豆18g,川萆薢12g,旋覆花6g,代赭石6g,炒丹皮3g,台乌药9g,盐知母9g,盐黄柏9g,鲜茅根30g,蒲黄炭9g,芡实9g,藕30g(带节须),犀黄丸1.2g分吞。

功用:潜阳固摄,泄热止血。

适应症:崩中。症见崩漏不止,脉仍弦滑。证属血分湿热,肝家阳盛,迫血下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黄宗荣等.名医妙方精华千首.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456(《孔伯华医集》方)

处方9:六炭止血汤

组成:鹿角霜9g,大生地15g,炒条芩4.5g,大白芍12g,防风炭9g,血余炭12g,藕节炭7枚,贯众炭3g,牛角䚡炭15g,炙升麻3g,生白术9g。

功用:调经涩血。

适应症:经漏。症见经事淋漓,半月不止,尾闾酸楚。证属脾气不足,督脉失固。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黄宗荣等.名医妙方精华千首.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455(《程门雪医案》方)

处方10:清热止血汤

组成:当归15g,芥穗15g,白芍10g,连翘15g,茅根20g,黄柏10g,川军7.5g,侧柏炭15g,丹皮15g,栀子15g。

功用:清热凉血,止血。

适应症: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血虚加阿胶15g;气虚加黄芪40g;肾虚加枸杞子30g;血流不止加川军、栀子炒炭。

疗效:治疗45例,痊愈42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

方源:辽宁中医杂志 1983;(1):27

处方11:疗崩止漏汤

组成:冬桑叶30g,生白芍30g,生黄芪30g,田三七8g。

功用:清热平肝,益气固冲,散瘀止血。

适应症:崩漏。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血热者加黄芩10g,生地15g;血虚者加当归15g,阿胶珠15g;脾虚者加党参15g,炒白术10g;肾阴虚者加女贞子15g,旱莲草15g;肾阳虚者加熟地12g,菟丝子10g;阴道出血不止者加云南白药5g(冲服),地榆炭15g;腹痛甚者加玄胡10g,乌药10g。

疗效:治疗64例,显效42例,有效17例,无效5例。

方源:孙贵洲.湖北中医杂志 1984;(5):22

处方12:复方乌贼骨茜草汤

组成:煅乌贼骨15g,茜草炭15g,地榆炭15g,木15g,蒲黄炭10g,槐米炭30g,荠菜30g,马齿苋30g,生甘草5g。

功用:凉血消瘀,固涩止血。

适应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子宫肌瘤、盆腔炎引起的子宫出血。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各12g;血热者加生地炭20g;血瘀者加煅花蕊石20g。

疗效:治疗10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者:显效37例,有效27例,无效4例。子宫肌瘤者:显效4例,有效12例,无效6例。盆腔炎者: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本方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优于器质性子宫出血。

方源:林永华,等.浙江中医杂志 1980;(12):538

处方13:清经失笑散

组成:熟地24g,地骨皮12g,青蒿12g,白芍12g,云苓10g,丹皮10g,黄柏10g,川断12g,黄连6g,生蒲黄10g,炒灵脂12g,桃仁10g,红花10g,坤草30g。

功用:清热凉血,化瘀止崩。

适应症:崩漏。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治疗113例,治愈93例,好转15例,无效5例。治愈率82.3%,好转率13.3%,总有效率为95.6%。

方源:常丽雪,等.山东中医杂志 1983;(3):19

处方14:止血灵

组成:马齿苋30g,益母草30g,地榆30g,生蒲黄12g,茜草12g,升麻6g。

功用:凉血止血,祛瘀升阳。

适应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其他妇产科出血性疾病。

用法:上方为1日量,水煎服。血止后,再用其他药物调整月经周期或治疗原发病。

疗效:用本方治疗妇产科各种出血性疾病100例,总有效率91%。

方源:李秀珍,等.湖北中医杂志 1984;(1):16

处方15:黄芪失笑散

组成:白芍15g,黄芪、白及各30g,夏枯草、炒蒲黄(布包煎)、炙五灵脂各9g。

功用:清热凉血,补气摄血。

适应症: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

用法:水煎,每日1剂,煎2次,药液混合,早晚2次分服。

加减:热甚者加牡丹皮15g;寒甚者加干姜炭3g;肾虚者加山茱萸、阿胶各10g。

疗效:临床治疗50例,痊愈38例,显效7例,好转4例,无效1例。痊愈率为79%,总有效率98%。

方源:彭喜珍.湖南中医杂志 1989;5(4):42

处方16:椿皮饮

组成:椿皮40g,白术25g,炒山栀25g,侧柏叶20g,棕炭25g,地榆25g。

功用:清热凉血,止血。

适应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用法:水煎服,1日服3次。

加减:气虚不摄加人参、黄芪;血热妄行加黄芩、地骨皮;肝气郁结加柴胡;肾虚不固加杜仲、枸杞子。

疗效:治疗122例,显效67例,好转36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84.4%。

方源:高振华,等.吉林中医药 1983;(2):27

处方17:王氏清热止血汤☆

组成:生地30g,黄芩9g,丹皮9g,地骨皮15g,地榆30g,棕榈炭30g,阿胶15g(烊化另入),甘草9g。

功用:清热止血。

适应症:崩漏之血热型。症见阴道骤然下血甚多,血色鲜红,烦热口渴,睡眠欠佳,面色潮红,腰酸,心慌气短,倦怠乏力,舌红苔黄、脉象数大。

用法:(1)先将药物用冷水适量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用武火(温度较高)煮沸后,文火(温度较低)煎20~25分钟,二煎武火煎沸后文火煎15~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mL为宜,每日服1剂,每剂分2次服用,早饭前及晚饭后1小时温服。(2)1日1剂,连服5~10剂为1个疗程,待下次月经来潮时,原方如法再服1个疗程。

加减:如症见胸肋胀痛,心烦易怒,时欲叹息,脉弦数等症,则为肝经火炽。治宜平肝清热,佐以止血,宜用丹栀逍遥散去生姜,加益母草、炒蒲黄、血余炭,以止血活血调经。

方源:张丰强,等.首批国家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6:257(王云铭方)

处方18:鹿地阿胶汤

组成:鹿衔草30g,生地、阿胶、棕榈炭各15g,炮姜炭10g,黄芩炭8g,煅乌贼骨20g。

功用:止血,清热,益气,养血。

适应症:青春期功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1疗程。

加减:脾肾不足加黄芪20g,白术、茯苓各15g;肝肾不足加女贞子、旱莲草各20g,菟丝子30g。

疗效:治疗66例,痊愈61例,有效2例,痊愈率96.96%。

方源:马继媛,等.陕西中医 1996;17(12):535

处方19:养阴清热汤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山药、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玄参、青蒿、牡丹皮、生白芍、冬桑叶。

功用:滋阴,降火,清血热。

适应症:青春期子宫功能性出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3个月为1疗程。

加减:出血量多加仙鹤草、藕节炭、生地榆、荆芥炭;贫血、头晕乏力加黄芪、阿胶、龙骨、牡蛎。

疗效:治疗40例,治愈21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0%。

方源:鲍筱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96;20(5):23

处方20:加味芩术四物汤

组成:当归、川芎各6g,生地、黄芩、白术、赤芍、侧柏、生地榆、藕节各10g。

功用: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适应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血热内扰型)。

加减:便秘者加全瓜蒌10g;烦躁易怒者加夏枯草10g;兼有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各10g。

用法:水煎服,早晚各1次。

方源:高丽萍,等.湖北中医杂志 1996;18(1):42

处方21:王氏止漏汤

组成:忍冬藤、荆芥炭、青木香各10g,红藤、旱莲草、地锦草各15g,生地榆12g,藕节炭30g。

功用:清热、化湿、止血。

适应症:诊断性刮宫出血不止。

加减:大便溏薄者,藕节炭改用莲房炭,加白术、山药、扁豆衣;口干、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者,加生地、地骨皮;带下多者,加萆薢、蒲公英;面黄少华、白血球低者加黄芪、党参。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疗效:23例全部治愈。疗程5~16天。

方源:王凤珠.江苏中医.1995;16(3):14

处方22:养阴益气化瘀汤

组成:生地、黄芪各15g,旱莲草、炒黄芩、茜草、益母草、制军炭各10g。

功用:益气养阴,清热化瘀。

适应症:功能性子宫出血。

加减:阴虚火旺加女贞、枸杞、炒丹皮、炒山栀;气阴两虚者加太子参、南北沙参;气滞血瘀者加醋柴胡、制香附、失笑散;

用法:轻者日1剂,分2次水煎服,中度以上者日2剂,分服4次。

疗效:共50例,治愈31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0%。

方源:王宁.江苏中医 1994;15(6):10

处方23:加味三青汤

组成:桑叶、天冬、生黄芪、白糖、米醋各30g,阿胶10g,竹茹、丝瓜络炭各12g,三七粉3g。

功用:益气固摄,清热凉血止血。

适应症:功能性子宫出血(气虚血热兼血瘀)。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血热重,加焦山栀、地榆;脾虚,加生白术、怀山药;肾阳虚,加炒杜仲、菟丝子;肾阴虚,加女贞子、墨旱莲;血瘀,加炒蒲黄、五灵脂。

疗效:本方治疗48例,41例临床治愈,5列好转,2例无效。

方源:孙桂姣.浙江中医杂志 1996;(10):453

处方24:自拟止崩汤

组成:生地榆100g,牡蛎40g,陈醋100ml。

功用:止血。

适应症:崩漏。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每剂分4次服。

加减:肝郁加柴胡15g,青皮20g;脾虚型加党参20g;血热型加生地20g,侧柏叶10g。

疗效:共治疗185例,显效158例,有效22例,无效5例。

方源:杨汝欣,等.辽宁中医杂志 1997.(7):312

二、治血瘀为主崩漏内服方

处方1:祛瘀止崩汤

组成:柴胡10g,赤芍12g,当归10g,生地15g,红花10g,桔梗10g,牛膝12g,香附12g,阿胶10g,栀子12g,丹皮10g,黄芩15g。甘草8g,鲜藕节3块为引。

功用:活血逐瘀,凉血止崩。

适应症:适用于血瘀、气滞、血热型之崩漏,月经失调导致的崩漏等症也可用此方。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早饭前晚饭后温服,其中阿胶烊化。

加减:本方系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方基础上加减而成,使用时若出血量多加地榆炭、棕榈炭或焦栀、香附炭;出血日久量多者,加黄芪,阿胶加量,出血量多,热象明显者,加重生地、黄芩用量;出血量多夹有瘀块,小腹痛者,加蒲黄炭、五灵脂、泽兰。随证加减,灵活化裁,应用此方自当有效。

方源:张丰强,等.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6:258(周鸣岐方)

处方2:固气化瘀汤

组成:炙黄芪30g,潞党参15g,焦白术10g,煅花蕊石15g,煅紫石英20g,失笑散12g(包煎),紫丹参12g,参三七末5g。

功用:益气散瘀。

适应症:功能性子宫出血。症见月经血淡红夹血块,淋漓不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