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领导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8 00:48:24

点击下载

作者:沈拓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重生领导力

重生领导力试读:

前言

马克﹒吐温曾说过,“人的一生中两个最重要的日子:你出生的那一天和你懂得生存意义的那一天”。而正如本书的研究,你只有经历过人生

熔炉

之后,才会理解生存的意义。这里的“熔炉”,指的是在人的一生中,对人构成极大考验,并带来显著变化的关键性事件。每个人都将遭遇熔炉,并在熔炉中经受脱胎换骨般的历练,最终获得生命的重生。

本书的创作初衷,来源于我对于熔炉、领导力、职业生涯乃至人生幸福感的一系列观念,这是一组在逻辑上彼此相关的假设。这些假设的形成,一部分来源于我自己的人生体验,一部分来自于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分析。

假设一:熔炉会重塑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包括信念、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等。

假设二:精神世界的深刻改变,真正奠定了一个人的领导力水准,尤其是对于自己人生的领导力水准;

假设三:一个人的人生领导力水准,最终决定了他的职业成败与个体幸福。

但是,这些假设是否正确?这还需要系统化的、深入的、科学的论证与分析。这正是本书的创作初衷。

本书的筹备、研究及撰写过程,持续了近三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对于“熔炉”的系统化研究,使“熔炉”从一个概念变为一个体系。

我和我的研究团队,找到了100位左右在职场颇有成就的人士,主要由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构成。我们以多种形式,对他们一生中所遭遇过的熔炉事件进行了调研,获得了丰富的一手案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统计研究,使所有结论都建立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最终的研究成果是对于熔炉的系统化认识,包括熔炉的分类、特征、出现时点、主要事件类型、主要对策行为、对人的改变、带给人的收获等等。

第二件事情:对于领导力理论及其底层理论的关联研究,为领导力冰山找到更坚实的基座。

从理论学说角度看,我们的最终发现是,如果说领导力学说是水面以上的冰山一角,那么深藏于水面以下、更加宽大坚实的冰山基座则是哲学、心理学和文学。具体到一个人身上,如果说他的领导力行为是水面以上的冰山一角,那么水面下决定他的行为的,则是他的生存哲学、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最终的研究成果是,对当代领导力学说中的一些主流观点,我们都可以找到其哲学渊源、心理学基础和人文脉络。换句话说,我们可以从更底层探究领导力的秘密。

第三件事情:以书籍的形式传递有关熔炉的研究结论,使其成为通俗易懂、便于掌握、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运用的行为。

在本书的结构设计中,我们按照熔炉的分类进行篇章划分,每章讲清楚一种熔炉。在篇章内部,我们按照这样的次序来组织内容。

首先,每篇文章回答一个问题,包括“此类熔炉的定义和特征?”,“此类熔炉的出现时点?”,“此类熔炉的具体事件类型是什么?”,“人在熔炉中的感受是?”,“人在走出熔炉后的变化是?”,“人在熔炉中的具体行为是?”。

其次,每章的核心内容,主要回答“此类熔炉带给人最大的收获或启示是什么?”。由于这个问题是熔炉研究的重点,而且其结论具有普适意义,因此我们还遴选了一些典型案例或典型理论进行深度剖析。

最后,我们通常用一篇文章来回答最后一个问题,“经过此类熔炉的历练,对于一个人的领导力究竟产生了怎样的改变”。

作为一项持续几年的工作,我在完稿之际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本书关于熔炉的研究,能为每个正在、曾经、将要遭遇熔炉的人提供帮助,帮助他们成为更加卓有成效的人生领导者。每个人都要认识到,步入熔炉,是无法逃避的人生宿命,走出熔炉,是通往自由的重生之旅。2014年11月23日于北京沈拓第一章熔炉

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雨果

人生熔炉

我们都曾经历熔炉,我们都将经历熔炉。

熔炉,指的是在人的一生中,对人构成极大考验,并带来显著变化的关键性事件。

一般而言,熔炉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通常是挫折性事件或不利境遇,甚至是危机乃至绝境;

需要一个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度,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

会激发一个人的潜力,并使之掌握人生真正的源动力;

会改变一个人,使之具备前所未有的能力与心智模式。

古典小说《西游记》,从某种角度解读,可以看作是一部关于熔炉的暗喻小说。早期的孙悟空,象征躁动不安而又充满探索欲的青少年,在天庭恣意妄为,最终被天庭——暗喻为威严的成人世界——所收服,并投入了熔炉之中。孙悟空在熊熊燃烧的三昧真火中炼了49天后,不但没被消灭,反而炼就火眼金睛,变得愈发强大,一鼓作气,横扫天庭。但是,孙悟空还是不敌如来,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熔炉——压于五行山下500年。当孙悟空再次走出熔炉的时候,开始有了自己精神上的皈依与使命感,这可以视为一个年轻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最终稳定下来的过程。在取经路上,孙悟空和他的团队又遭遇了九九八十一难,这象征了人生路上的种种熔炉。最后,孙悟空历经所有熔炉,修得正果。

以熔炉的视角来看《西游记》,至少会获得以下几点启发。

第一,人的一生中,无论你愿意不愿意,早晚会遇到熔炉。

第二,熔炉会让你倍感痛苦,饱受煎熬。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如果你能走出熔炉,你将变得更为强大。

在我们对熔炉的研究过程中,曾对101位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调研,其中100位认为自己经历过人生熔炉。他们所经历的熔炉各种各样,有人经历了少年丧父,有人经历了生意失败,有人经历了职业方向迷失,有人经历了性格短板带来的职场挫败……这些受访者普遍认为,自己经历过的熔炉,以及走出熔炉的过程,对于他们的性格塑造以及人生走向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

许多中国人都会吟诵的孟子的一段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大意是,上天将要安排重大责任在一个人身上,一定要事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在中国人的内心中,对这样的信念笃信不疑,这使得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中有一种格外坚忍的精神。

在西方人的精神世界深处,也同样植有“历经考验,方能走向强大”的基因。赫拉克勒斯,是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在西方世界,赫拉克勒斯一词几乎已经成为了英雄的同义词。

赫拉克勒斯是宙斯与阿尔克墨涅之子,因其出身而受到宙斯的妻子赫拉的憎恶,后来他完成了12项被誉为“不可能完成”的伟绩,除此之外他还解救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他死后灵魂升入天界,众神在商议之后认同了他的伟业,他被招为神并成为了星座。赫拉克勒斯完成的12项伟业包括:扼死铜筋铁骨的涅墨亚森林的猛狮;杀死勒尔涅沼泽伤害人畜的九头水蛇;生擒克律涅亚山里金角铜蹄的赤牡鹿;活捉埃里曼托斯山密林里的大野猪;引河水清扫奥革阿斯积粪如山的牛圈;赶走斯廷法罗湖上的怪鸟;捕捉克里特岛发疯的公牛;把狄奥墨得斯吃人的马群从色雷斯赶到迈锡尼;战胜阿马宗女人的首领希波吕忒并取来她的腰带;从埃里忒亚岛赶回革律翁的红牛,途中将两座峭岩立在地中海的尽头;获取赫斯佩里得斯圣园里的金苹果;把冥府的三头狗刻尔柏罗斯带到人间,后又送回冥府。

赫拉克勒斯经历的重重考验,象征了人生中需要遭遇的种种熔炉。

总体而言,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在其精神世界的深处,都怀有这样的基本信念:人之成长必将经历熔炉考验,人只有经历熔炉的考验才能成长。

困境、坍塌、迷失和陷阱

在对熔炉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对100名经历过熔炉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进行调研访谈,让他们选择自己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熔炉,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最后,我们获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发现,包括对熔炉的合理分类方式,以及每类熔炉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于受访者的首选熔炉进行分类,可以把熔炉分为4类,我们分别称之为困境、坍塌、迷失和陷阱。

第一类“困境”熔炉,这是指人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和挑战,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能力上限,此类熔炉称之为“困境”。

第二类“坍塌”熔炉,这是指人所依赖的基础生活环境或职业环境,突然发生重大变化,对人造成重大打击,此类熔炉称之为“坍塌”。

第三类“迷失”熔炉,这是指人对于自己所追寻的方向、所从事的事情的质疑或厌倦,从而带来的意义困惑,此类熔炉称之为“迷失”。

第四类“陷阱”熔炉,这是指人在成长过程中,由于主观原因所犯的错误,从而对成长造成重大影响的,此类熔炉我们称之为“陷阱”。

31%的受访者表示,对他们一生影响最大的熔炉是“困境”熔炉,也就是曾经遭遇到的压力之大,让自己难以承受。主要表现为职位变动后的不适应、无法完成组织绩效、无法打开工作局面或在工作中遭受人际困扰等。应该说,“困境”熔炉在人生中几乎是必然遭遇的。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不断挑战能力上限的过程,这必然会导致某种困境。31%的受访者选择“困境”熔炉,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在我们刚刚到达或者准备到达人生新高度的时候,我们往往是力不从心的。或者换言之,如果我们要到达更高的高度,就必须要比以前更强大。

12%的受访者表示,对他们一生影响最大的熔炉是“坍塌”熔炉。这往往是人生中的重大灾难性事件,主要表现为亲人故去、婚姻失败、健康问题、职场重大挫败等。在各类熔炉中,“坍塌”熔炉是对人打击最大的,它急剧改变了一个人的生存处境,几乎就是一场灾难。这12%的受访者,每个人的故事都令人感慨,这将在本书后面做更详细分析。但总体而言,从受访者身上可以观察到两点,第一,这些人曾遭受过沉重的打击;第二,这些打击没有击垮他们。他们已经完全走出了“坍塌”熔炉,并且更加强大。

25%的受访者表示,对他们一生影响最大的是“迷失”熔炉,这主要是人们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困惑,主要表现为对于职业方向的迷茫、对于职业意义的质疑以及如何平衡自己做的事情和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等。对这25%的受访者观察发现,尽管“迷失”熔炉没有“坍塌”熔炉那样灾难化,但事实上大多受访者难以真正走出来,因为这需要一个人价值观层面的深层改变,非常艰难。对于一个人是否进入“迷失”熔炉,有个简单的衡量标准,那就是,当你问自己有关人生意义的问题的时候,当你开始思考在死亡之前或退休之前还要做些什么的时候,你就已经走入“迷失”熔炉了。

32%的受访者表示,对他们一生影响最大的是“陷阱”熔炉,这主要是一个人曾经犯过的错误,主要表现为性格短板、自我认知不当和错误行为。“陷阱”熔炉在四种熔炉中统计比例最高很正常,人皆有错,有些错误让人刻骨铭心。对这32%的受访者的观察发现,这些人都深具反思精神,能够反复咀嚼自己曾经出现过的错误,并从中获得动力。正如哲学家罗金斯所说,“真正的聪明人,善于从世间万物汲取智慧!”。

熔炉让人重生

面对来自各行各业经历熔炉的100位受访者,我很关注他们是否已经走出了熔炉——那些对他们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让他们刻骨铭心的熔炉。统计结果表明,其中84%的人已经走出了熔炉,还通过熔炉赢得了积极的变化,有16%的人还没有走出熔炉。

什么叫作“积极的变化”?换言之,走出熔炉的过程,到底带给了这些人什么?这需要好好分析一下。

许多受访者经历过熔炉的历练,实现了职业的进阶。例如,一位民营企业的中层经理,从后端突然被调动到前端,承担了很高的业绩指标要求。这种剧烈的岗位转换,最初他极不适应。但经过长期的努力,他不但很好地完成了业绩指标,自己也跻身于公司高层。从受访者总体统计来看,大约有60%的人,在经历过熔炉的历练后,实现了职业的进阶。

许多受访者经过熔炉的历练,实现了领导力的提升。例如,多位受访者提到了他们曾经最后悔的事情:在他们领导的团队中出现了起破坏作用的人,他们有权力对其进行处理,却没有及时处理。这种“后悔”,极大改变了这部分受访者的领导力行为模式。当再次面对同类问题时,他们不会让自己再次后悔,而是会采取勇敢的行动。就我们的访谈和观察发现,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通过熔炉让自己的领导力更加强大。

但如果对这种变化做更深刻的分析,借助观察、深度访谈和问卷分析,我们发现,这些经历了熔炉的受访者,事实发生了某种更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像水面下的冰山一样,藏于内部但根本性地改变了一个人,这种改变的剧烈程度不亚于一个人的重生。例如,一位让人印象深刻的企业家受访者,在经历了丧子之痛之后,完全丧失了对于商业以及利润追逐的兴趣,转而希望帮助更多的人。他变卖了自己的企业,组建了一个慈善基金,并以儿子的名字命名该基金。他把后半生全部的精力投入于此,身上充满了活力和斗志。我们在绝大部分受访者身上,都发现了熔炉所带来的深层次改变,要么是视角、思维方式的改变,要么是勇气或心胸格局的变化,甚至是价值观乃至生活哲学的变化。

我们的真实感受是,熔炉,让人重生。

熔炉与重生领导力

我和我的团队对总计101人进行了调研,其中100位经历过熔炉,这个数字也成为我们后续各种分析的基准数字。

在这100人中间,有42位来自国有企业,有38位来自民营企业或属于创业者,有20位来自于外资企业;有42位在40岁~50岁之间,有31位在30-40岁之间,有18位在50岁以上,有9位在30岁以下;有67位男性,33位女性。有72位属于所在企业中层管理者,有28位属于高层管理者。

关于熔炉的研究,以及本书的撰写,从构思到积累再到实施完成,整个时间大约有30个月。

整个研究源于我的最初构思,这也构成了熔炉研究的目标——在面对熔炉的时候,一个人什么样的行为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是有效的?更进一步,我还想知道,如何证明这样的行为是“对”的?如何证明这样的思维模式是“对”的。只有既有效又被证明是对的,才说明它具有真正的普适意义。去发现针对人生重大挑战的普适行为规律与思维规律,我认为,这个题目足以让人兴奋了。

此次研究的受访者,无一例外,全部是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同时也是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不错成绩的管理者,这是我们有意选定的。这源于我的另外一个考虑,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源于我的一个假设。我的假设是,一个人的领导力,来源于其个体的人生体验中,尤其是熔炉体验中所获得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因此,我们选择已经达到了卓越业绩标准的领导者作为研究样本,并深入研究这些人面对熔炉时的行为规律与思维规律。我们认为,这样的研究,即便不能全部,但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回答一个问题,即“卓越领导力来自于何处”。我们相信本次研究将对于领导力领域产生重大贡献,因为它深深进入了领导力的“根部”。

毫无疑问,领导力已经成为管理学领域的一门显学。人们都很想知道,能够成功领导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以及如何才能锻造出这样的能力。对于这两个问题,相对来说,学界关注第一个问题更多一些。因此,关于领导者应该具备什么能力、领导力的要素构成等方面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绝大多数的领导力书籍和领导力培训,最后都会告诉你,“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你应该具备A、B、C……”但是问题在于,正如“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领导力并不是突然之间出现的。那么,领导力究竟来源于什么?或者换言之,一个人必须做些什么、经历些什么,才能掌握真正的领导力?

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们的研究结论也是如此,一个人必须经历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熔炉历练,才能获得“动心忍性”的实质性改变,最终具备“曾益其所不能”的领导力。

熔炉是一个人一生中无法回避的重大挑战。在本书研究中所调研的101位受访者里面,有100位遭遇过严峻的熔炉考验,而且都遭遇了不止一次、不止一种熔炉的考验。所以说,无论你喜欢不喜欢,你终将遭遇熔炉。

熔炉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和改变,是其他事件无法替代的。本书中的所有受访者都同意这样的观点,与顺境相比,逆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更加显著。回顾一下本书对于熔炉的定义,“熔炉,指的是在人的一生中,那些对人构成巨大考验,并带来巨大变化的关键性事件。

一般而言,熔炉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通常是挫折性事件或不利境遇,甚至是危机乃至绝境。

2、通常需要一个人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或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度。

3、通常会极大激发一个人的潜力,并使之获得真正掌握人生的源动力。

4、通常会极大地改变一个人,使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能力与心智模式。

熔炉,让人刻骨铭心,会让人发生某种结构性改变。

熔炉会赋予一个人全新的能力和观念,这成为了领导力的源泉。正如我们对这100位受访者的研究,绝大部分受访者都已经走出了熔炉,不仅表现在大部分人的职业获得了成长,管理位阶普遍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这些受访者的行为、思维、心智和观念,在经历熔炉的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对于自己的认知更加清晰,对于自己的人生走向更有主见,对于自己追求的使命更加明确,对于自己如何影响他人、影响世界的想法更加成熟。所有这些,构成了领导力的真正源泉。

熔炉带来领导力,熔炉铸造领导者。

熔炉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帮助你更好地认识你自己、改变你自己、领导你自己,进而帮助你领导你的组织,影响你所能影响到的一切。小结

熔炉,指的是在人的一生中,对人构成极大考验,并带来显著变化的关键性事件。

熔炉的特点包括:

通常是挫折性事件或不利境遇,甚至是危机乃至绝境;

需要一个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度,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

会激发一个人的潜力,并使之掌握人生真正的源动力;

会改变一个人,使之具备前所未有的能力与心智模式。

熔炉可以分为4类,分别是困境、坍塌、迷失和陷阱。“困境”熔炉是指人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和挑战,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能力上限。“坍塌”熔炉是指人所依赖的基础生活环境或职业环境,突然发生重大变化,对人造成重大打击。“迷失”熔炉是指人对于自己所追寻的方向、所从事的事情的质疑或厌倦,从而带来的意义困惑。“陷阱”熔炉是指人在成长过程中,由于主观原因所犯的错误,从而对成长造成重大影响。

在熔炉中的历练,有助于职业的进阶和领导力提升,更重要的是熔炉所带来的深层次改变,要么是视角、思维方式的改变,要么是心胸、格局的变化,甚至是价值观乃至生活哲学的变化。

东方或西方精神世界的深处,都怀有这样的基本信念:人之成长必将经历熔炉考验;人只有经历熔炉考验才能成长。

本书的基本假设是,一个人的领导力,来源于其个体的人生体验中,尤其是熔炉体验中所获得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第二章

“困境”熔炉中的重生

人生不是自发的自我发展,而是一长串机缘、事件和决定,这些机缘、事件和决定在它们实现的当时,是取决于我们的意志的。——科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困境

人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和挑战,已经超出了既有的能力上限,此类熔炉我们称之为“困境”熔炉。在所有经历过熔炉的受访者中,有31%的人首选“困境”熔炉。“困境”熔炉体现了熔炉的一些本质特征。“困境”熔炉是这些受访者一生中印象深刻的挫折性事件或不利境遇;“困境”熔炉需要一个人采取行动,改变以往的习惯;“困境”熔炉激发了很多人的潜力,并使之成为宝贵的人生财富。“困境”熔炉是熔炉四种类型中非常典型的,也是受访者首选比例较高的。这些受访者所遭遇的,囊括了人生中的诸多典型困境。其中,有几次高考失利的,也有毕业找工作过程中频频受挫的;有在原岗位上做得不错,但被突然撤职的,也有被推上一个全新岗位,对新局面无所适从的;有感觉被边缘化而前途迷茫的,也有不被团队伙伴接纳甚至遭到排挤的。

受访者所经历的具体事例虽有不同,但本质上都反映了一个人所承受的压力和挑战,超出了其既有经验范畴。这段熔炉经历,也构成了他们难忘的人生体验。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是这样的。一家企业的部门经理,一直在后端工作,负责制订公司经营计划及预算管理。突然之间,被调任前端大客户销售部门担任经理。由于没有从事过具体业务,他对销售很不熟悉,自己又不掌握客户关系,迟迟打不开局面,手下的团队也不服他。雪上加霜的是,这个时候,他的爱人又生病卧床不起,需要人照顾。他回忆,这段时间他遭遇了最艰难的“困境”熔炉。这个“困境”熔炉,对他来说,必须要熬过去。他知道,这些困难是他成长中必须要经历的,是他成长的一部分。

他开始积极地搭建自己的社交圈子,想尽办法建立起自己的大客户关系,并逐渐拿下了一些重要订单,这对于建立威信是至关重要的。与此同时,他开始对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优胜劣汰,提升团队的战斗力。他还花相当多的精力,组织整个团队向业内的标杆企业学习,引入更优的销售模式、方法与工具,使整个团队的能力不断提升。在家庭方面,他安排家人照料自己卧床的妻子,自己也尽可能减少出差时间,经常到医院陪伴。随着时间推移,妻子的身体好转,家庭生活恢复了正常。由于他优秀的业绩表现及领导力潜质,他被任命为公司副总经理,跻身于公司高层,开始在一个更高平台上施展抱负。

在我们就“困境”熔炉的调研中,类似于这位受访者的案例非常普遍。许多受访者在经历了“困境”熔炉后,都赢得了成长。我们发现,如果一个人积极地面对“困境”熔炉,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帮助自己走出当前困境。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赋予了他战胜困难的态度与能力,这对于人的一生弥足珍贵。

人生拐点处的变化

对首选“困境”熔炉的31名受访者,我们进一步的问题是“你在什么时候遭遇到了困境?”。根据受访者的反馈,我们发现,“困境”熔炉的出现时间有显著规律,集中出现在一个人成长的拐点期,也就是人生处境发生显著变化的时候。正是由于处境变化,自己无法适应,困境随之而来。

在31名受访者中,74%的受访者在“岗位调整”时遭遇“困境”熔炉。这里的“岗位调整”包括升职、降职或平级调动,可能是企业的前后端变动,也可能是集团公司总部与分子公司之间的调整。在岗位调整这样的职业拐点期普遍遭遇困境,这说明,职场人习惯于既有的职业轨道,当职业轨道突然出现变化的时候,人们面临新目标、新技能和新人际关系的挑战,大多数人没有做好准备,表现得不适、紧张与迷茫。考虑到商业环境正在进入到一个越来越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职场人发生岗位调整或职业变动的频率将越来越高,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将遭遇“困境”熔炉。

在31名受访者中,16%遭遇“困境”熔炉发生在“求学或择业”期间,大多是高考或大学毕业择业过程中遭遇到一生难忘的困境。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在中国,高考进入什么样的大学,以及大学毕业是否能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是影响到人未来职场“出身”的关键环节,这两个拐点处留给很多人刻骨铭心的记忆。在受访者中,有连续参加三次高考的,有在大学毕业择业时屡屡碰壁的,他们在那个时候经受的历练,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们未来的道路和性格。

在31名受访者中,10%遭遇“困境”熔炉发生在“组织变革期”。也就是说,这些受访者自身的岗位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所在的企业正在经历变革,一般是企业的战略转型或组织结构调整等。一般而言,当一个组织发生变革的时候,许多积极的变革领导者往往会遭遇旧有习俗和文化的挑战。这些受访者即是如此,当他们准备励精图治,大干一场的时候,要么是自己的想法与旧有的流程制度冲突;要么是原有团队能力不能跟上变革的要求;要么是自己的变革主张遭到普遍反对。在职场中,很多人在变革期间遭遇到的压力、障碍、困惑之大,往往远远超出一般人的职场体验,这些挑战把他们推入到熊熊燃烧的“困境”熔炉之中。

职场人士面临重重挑战

在首选“困境”熔炉的31名受访者中,所面临的困境,由人生中各种各样的复杂和混沌组成,我们详细了解了每个人所遭遇的具体事件,并进行了分类。

其中,23%的受访者遇到的挑战性事件是“如何适应新岗位”。有的受访者在调整到新岗位之后,不认同接受新岗位的价值,有“英雄埋没”的感受;有的长期从事后台支撑工作,突然被推到一线,由于不了解市场和业务,心里发虚;还有的受到领导器重,被推到重要岗位上,但不能服众,背地里受到许多非议。对于岗位的适应性挑战,是“困境”熔炉中最典型的一类。

19%的受访者遭遇到的挑战性事件是“如何提升企业或部门业绩”。有的受访者被任命到业绩较差的子公司担任负责人,挑战是要让业绩回到增长轨道;有的受命负责企业的新型业务单元,尝试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投入不少,但短期回报甚微,年度目标无法完成;有的负责组建新公司,业务开展艰难,最难的时候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由于本书的全部研究对象都是企业管理人员,此类挑战性事件反映了这个阶层的常态。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业绩压力始终是难以摆脱的困境。

16%的受访者遭遇到的挑战性事件是比较具体的管理问题,我们称之为“如何改善企业或部门的运营水平”。有的受访者在企业内部发起流程再造,希望借此改变企业运营效率,但得不到足够的支持;有的受访者接手一个部门之后,发现规章制度严重缺失,自己必须从头开始;有的发现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落伍,每天疲于奔命,但效果很差。应该说,管理本身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一个管理者的职业成长过程中,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

16%的受访者遭遇到的挑战性事件,发生在自己青少年求学阶段,我们称之为“如何面对青少年时代的成长挑战”。有的受访者,家境贫寒,教育条件极差,曾经连续参加过三次高考才考上大学;有的受访者,大学时不善与人沟通,一说话脸就红,毕业面试连续被拒,心理压力极大,连续失眠很多天;有的受访者,希望在大学期间勤工俭学补贴家用,但生来不会卖东西,一叫卖脸就红。一个人的青少年阶段对其一生有重大影响,许多青少年时期的记忆会伴随终生。许多人在青少年阶段遭受的困窘会始终铭记在心,成为了难忘的熔炉记忆。

12%的受访者遭遇到的挑战性事件,与职场中的人际关系有关,我们称之为“如何改善与上级或同僚的关系”。有的受访者谈到“领导对我还很器重,因此受到了其他同事的排挤,工作中经常被孤立和拖后腿。那段时间对工作有深深的厌恶感,不愿进办公室,不愿与同事打交道,工作完全成为了一种精神负担。”有的受访者负责一个部门,自认为自己的工作做得不错,但后来却被调离。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平时很少与上级或其他同僚主动沟通,被同事们认为“恃才傲物”,为群体所不容;还有的受访者随着职业成长,进入了企业的董事会。但发现,对董事会里面的价值观、利益视角和游戏规则,自己都很不适应,如何和自己不喜欢的董事相处,变成了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人际关系,是一个人职场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往往成为职场人极大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包袱,也是“困境”熔炉的一种典型。

10%的受访者遭遇到的挑战性事件源自于对于下属团队的改变上,我们称之为“如何改变团队现状”。有的受访者被调任到一个新的分公司担任总经理,他发现,中基层管理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涉嫌贪腐,中饱私囊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这让他不知该如何开展工作;有的受访者希望带领团队积极变革,但团队中普遍的抗拒、拖沓和不配合,让他的变革思路难以推行。一个管理者要改变自己的团队,涉及到对人的深层次改造,这通常是最难的,也是极易引发矛盾和挫败感的。

还有3%,也就是一位受访者遭遇到的挑战性事件,来自于自己到外地工作之后与家庭的分离,我们称之为“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虽然此次调研中占比并不高,但这类挑战正在越来越显著地影响着许多家庭。这位受访者遭遇到的挑战是,自己被公司重用,派驻到外地,担任某子公司总经理,但是家中妻子有病,孩子还小,自己到外地又放心不下。这是今天诸多商界人士正在遭遇的现实挑战。

人的一生中,往往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挑战。这些复杂而混沌的境遇,横亘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成为每个人一生中无法摆脱的“困境”熔炉。

无处安放的焦虑感

对于首选“困境”熔炉的31位受访者,他们在刚刚遭遇到“困境”熔炉的时候,他们的主要感受是怎样的?我们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询。

在情绪上,比较普遍的状态是焦虑、担忧和茫然。正如前面分析到的,“困境”熔炉是人一生中的拐点时刻出现,这意味着受访者开始面临一些前所未有的境况。大部分人对于下一步该怎么办其实毫无头绪,也缺少可对照的经验或领路人,因此显得格外茫然;很多人对于自己的处境,以及自己的职业未来开始忧心忡忡,担心无法从困境中挣脱;对大部分进入“困境”熔炉的人来说,焦虑是伴随他们的长期心理状态,很多人几年间都陷于深深的焦虑感。

在内在心理上,我们也获得了这些受访者坦诚的回答。比较显著的是,相当多的人有明显的力不从心的感觉,从内心希望摆脱困境,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但在能力上却无法做到这一点。更进一步,很多人由此开始自我否定,生出了“我不行”的自我暗示,对于挣脱困境越来越无力。有一部分人甚至认为自己走入了职业的穷途末路,对自己的前途开始不抱希望。

有的受访者,在遭遇“困境”熔炉的时候,整晚整晚无法入睡;有的一开会说话就脸红,总觉得别人在看自己的笑话,最严重的人甚至只要看到别人在窃窃私语,就觉得是在针对自己,每天工作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中;有的对工作产生了深深的厌恶感,甚至不愿意走进办公室,工作已经完全成为一种精神负担。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的情绪状态和心理状态,主要集中出现在受访者刚刚进入“困境”熔炉的时候。正如后面的内容即将揭示的,这些受访者最终都走出了“困境”熔炉,并赢得了积极的变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在刚刚踏入“困境”熔炉的时候,往往需要面对的是自己负面的情绪状态和心理状态,这也是你感受到的熔炉压力的开始。

在游泳中学习游泳

当我们今天询问这31位首选 “困境”熔炉的受访者,是否已经真正从“困境”熔炉中走出来的时候,获得的100%的一致回答是,他们都认为自己已经真正从“困境”熔炉中间走了出来。那么,什么叫作“真正”从熔炉中走出来?这来源于我们对受访者的深度访谈以及过程中的观察所得出的结论。

首先,从情绪或心理上,这些受访者已经不再受到当年困境的困扰,尽管这些“困境”熔炉曾让他们担忧焦虑,让他们感觉力不从心,甚至感到自己走向穷途末路。我们注意到,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能够以比较轻松的姿态,谈论自己当年的困境,甚至很多人还会开玩笑调侃一下自己当年的惨象。也就是说,这些受访者都承认他们遭遇的“困境”熔炉是他们一生中刻骨铭心的记忆,给他们带来了重大改变。但是,这些“困境”熔炉都已经逝去,无论那时如何艰难,今天都已经能够在情绪上、心理上与当年的熔炉隔离,不再受当年的困境所困。

其次,在境遇上,这些受访者大多已经成功地从当初的境遇中摆脱。许多开始不适应新岗位的人,现在已经可以娴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甚至赢得了进一步升迁的机会;许多刚开始面临巨大业绩压力的人,现在也逐渐找到了套路方法,能保持本企业或本部门的持续发展;许多曾经不擅长“驾驭复杂局面”的人,也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能够更娴熟地驾驭种种局面,无论是组织变革,还是复杂的人事局面。我们在观察中发现,大部分遭遇“困境”熔炉的受访者,现在的管理位阶比遭遇熔炉时要高,也就是说他们在遭遇熔炉后实现了职业进阶。有的受访者已跻身所在企业的核心层,或者已成为中层管理者中的关键人物。还有些受访者,尽管管理位阶没有提升,但已经成为具有娴熟管理技能的领导者。从结果上看,这些受访者普遍通过“困境”熔炉获得了成长。

此外,通过深入的交流,我们发现,“困境”熔炉带给这些受访者最大的变化在于,他们都建立起了自己面对“困境”熔炉的对策模式。换言之,当他们的人生中出现新的“困境”熔炉的时候,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去应对。所有受访者都谈到,在经历了一次严峻的“困境”熔炉考验之后,他们其实在自己后来的职业和生活道路上,还遇到过多次困境,但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去面对这些前所未遇的人生考验。大部分受访者都感谢“困境”熔炉曾经给予过自己的历练,那段熔炉经历已经内化成为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困境”熔炉中的真实故事

31名经历了“困境”熔炉的被访者,都认为自己已经走出了困境,并赢得了积极的变化。我们很想知道,他们在面对困境的时候,究竟做了些什么。我们还想知道,这些行为是否具有更广泛意义上的普适性,能够帮助到更多遭遇困境的人。

我们认真分析了每个人走出困境所采取的行为,并进行了分类分析,以分析这些行为是否是有效的,以及这些行为是否是有共性的。从结果上看,走出“困境”熔炉确实有一些有效的共性行为。

在所有走出困境的有效行为中,将近45%的行为是“积极学习”。当一个人陷入困境的时候,学习是有效的脱困之道。也就是在面对困境的时候不要放弃学习,要以积极的探索来走出困境。调研结果强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也提供给我们很多印象深刻的故事。

一位受访者是一家企业的一位后端部门经理,他的“困境”熔炉出现在被任命为该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之后。由于他要对经营业绩负责,但却对市场、销售、渠道等没有太多经验,用他自己的话说,“心里发虚”。他认为自己这个状态是做不好这个岗位的。于是,他采取了一项在同级别管理者中很罕见的举动,主动请缨,下沉到一线县级公司挂职锻炼。在县公司锻炼的一年多时间里,他说“自己像海绵一样不停地吸水”,掌握了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后来,他再次回到了公司市场部经理的位置上,这个时候,他的信心倍增,工作开展得也很顺利。

另一位受访者,从企业职能部门经理的位置上调任到产品部门担任经理,自己并非是学技术出身,但现在开始要面对许多产品问题,还要管理很多工程师,这是他接手新部门之后的“困境”熔炉。他狠下心来,自己缺什么就补什么。他要求自己必须坚持学习。从此,他每天三个小时自学技术,不懂就问,整整坚持了四年;此外,自己花了很多钱,参加市场上的专业培训;他还尝试自己学会写代码,甚至熟练使用电钻。在补好自己技术知识短板的同时,他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领导力强的优势,把部门越带越好,自己也成为一个得到普遍认同的综合型管理者。

在我们的调研中,学习的具体形式不同,有向书本学习的,有向一线实践学习的,有向身边团队同事学习的,有向竞争对手学习的,但相同点在于,这些人都采取了扎实的、持续的和主动的学习行为,这对他们走出困境是至关重要的。

在所有走出困境的有效行为中,有29%的行为是“勇于为自己争取机会”,这些受访者都有过硬着头皮,想尽办法的经历。一个人走出困境,必须学会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并在创造机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多种可能性。

在调研中,有一个案例让人印象深刻。一家大型民营企业的COO,他的“困境”熔炉出现在大学毕业求职的时候。他出身农村,说话口音很重,自己当时也有自卑心理,大学期间不善与人交际,不敢出头,遇到事情尽可能向后躲。在大四将要毕业找工作的时候,由于他学的是冷门专业,加上不擅与人沟通,求职很不顺利。他的心里极为焦虑,甚至整晚整晚睡不着觉。在他和班里同学参加了某企业的一次笔试之后,他又一次落选了,而班里同学获得了参加面试的资格。这个时候,他做出了一个对他来说非常艰难的决定。他决定厚着脸皮,陪着班级同学到那个企业去试试,去求人家再给一次面试的机会。最终的结果是,人家给了他一次面试机会,而他也凭借这次面试,拿到了那个企业的offer。这位受访者认为,这是他一生中到现在最大的“熔炉”,通过这件事情,他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他可以做自己以前从没做过或并不擅长的事情。新的观念成为了他的价值观的一部分,伴随着他整个职场岁月。

还有一个与之类似的案例。一家国有企业的部门经理,对他的一生有深深影响的熔炉事件发生在大学三年级暑期。当时他到一家全球知名的外企去参加实习面试,希望能获得在这家五百强企业的实习资格。对方业务部门一位经理对他进行了面试,最终拒绝了他。当他走到门口的时候,恰好看到这个部门有近百台新电脑到货。他主动向该部门经理提出,自己安装电脑很熟练,可以留下来帮助安装电脑。在忙碌了整整一天之后,他帮助安装了很多台电脑,他准备告别。就在这个时候,对方通知他,下周他可以来公司实习了。这位受访者之所以选择这件事作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熔炉事件,原因就在于这件事教会他一个道理,机会必须要靠自己争取出来,或者说,努力争取会有机会,这已经成为他职业价值观的一部分。

在所有走出困境的有效行为中,有24%的行为是“积极推动团队变革”,这部分受访者采取了变革举措来帮助自己和团队走出困境。在团队整体面临困境的时候,需要积极开启变革,以“变”脱“困”。

有一位受访者,在调任去负责一个新部门的时候,发现该部门人员缺乏激情,更谈不上创新和转型。他想了很多办法也无法调动团队的斗志。最后,他决定向团队内部引入“鲶鱼”。一方面,他引入外包团队来负责部门的部分业务,这使得原来的一些人面临无事可做的尴尬。另一方面,他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行团队内部的奖勤罚懒制度,在团队引入优胜劣汰。逐渐地,这个团队的风气有了很大的扭转,部门整体业绩得以改善。

还有一位受访者,他供职于一家国有企业,担任某地市分公司总经理。他发现造成客户投诉多,口碑差的重要原因是,既有的业务流程极为繁琐,对客户很不方便。他决定把整个前端面向客户的业务流程进行大幅度调整,并通过IT系统固化,这将有助于增加客户满意度。但囿于国企的机制,他的变革方案在向省公司相关部门报批的过程中,拖延时间很长,迟迟没有恢复。时间不等人,他一方面推动方案审批,一方面获得省公司相关资源部门配合,把工作启动起来。最终,他的变革方案在本地顺利推行,极大地改善了客户口碑,并作为标杆案例在省内全面铺开。

以上两个案例说明了只是坐等是没有意义的,唯有以变革走出困境。

在所有走出困境的有效行为中,有17%的行为是“转变看人看事的视角”。这部分受访者在遭遇到人际困境的时候,很多时候是通过内向的反思和改变,重新修复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并从中获得继续前行的新动力。人生中的许多困境,往往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这是成长的必修课。

有一位优秀的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被提升进入公司核心管理层,并加入了该公司董事会。但随着他管理层级的提升,他开始遭遇人际困境。他以往习惯于带着与自己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一致的“兄弟们”去打拼努力。但是,现在他必须要和一些文化背景不一致、价值观不一致的人结为团队并共事,他也没有绝对的权力去改变这个层面的游戏规则和文化,这让他觉得很焦虑,很不适应。这位受访者后来的思考结果是,在遇到人际困境的时候,不要总是目光狭窄地盯着事情本身,这样永远也走不出来。他认为,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视角,包括自己看待别人、看待职业环境、看待职业挑战的角度。

他对自己的要求是,要站在更高层面上看待和包容,把这段经历视为自身成长的一个过程,从组织目标而非局部利益角度去俯视矛盾,在过程中升华自己,逐渐寻求与董事会成员求同存异式的协作。他努力的结果是,他逐渐摆脱了刚刚加入董事会时的被动和孤立,自己也摆脱了过去作为中层管理者的局部视野,而是变得更有大局观,更善于站在公司全局考虑问题和看待利益。这样的变化,使他赢得了更多同盟者,具有更大影响力。

在我们的研究中,对于走出“困境”熔炉来说,“积极学习”、“勇于为自己争取机会”、“积极推动变革”、“转变看人看事的视角”是具有共性特征的有效行为。这些有效行为百分比统计累积超过100%的原因是,几乎每位走出“困境”熔炉的人,都采取了不止一项有效行为。换言之,如果你遭遇了“困境”熔炉并想走出来的话,“积极学习”、“勇于为自己争取机会”、“积极推动变革”、“转变看人看事的视角”,这几件事情你大部分都要试一试。

人们在“困境”熔炉中学会了什么

在“困境”熔炉部分的研究中,我们对于受访者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在你遭遇到的‘困境’熔炉中,有没有一些东西,是你在熔炉中学会的。并且,当你后来再遭遇‘困境’熔炉的时候,你会用到这些你曾经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受访者听到这个问题后,都会沉默下来,认真思考一下作答,我们也会耐心等待。因为,我们认为,这是“困境”熔炉调研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在关于熔炉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的是,这些走出了熔炉的受访者,透过他们的具体行为,有没有形成某种模式化的、可持续的、可反复运用的行为。如果这些受访者形成了模式化的、可持续的、可反复运用的行为,意味着这些行为模式已经嵌入了他们的习惯之中,甚至已经形成了某种条件反射。当遇到类似熔炉或难题的时候,几乎像本能一样会沿用他们已经掌握的行为模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这些模式化的、可持续的、可反复运用的行为,是人们在遭遇熔炉之后,收获到的最大的人生财富。

经过认真思考之后,这些遭遇过的“困境”熔炉的受访者,谈出了熔炉教会他们最大的收获。我们也做了相应的分类和统计,最后发现,“困境”熔炉带给一个人的最大收获有三个方面。

有41%的受访者选择“在压力下坚持”是经历“困境”熔炉后最大的收获。这部分受访者认为,在“困境”熔炉的极大压力下,一个人很容易放弃自己的想法,放弃自己的努力。但这些受访者很庆幸自己在压力情况下,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和决定,最终得以走出“困境”熔炉。有很多在组织中发起变革的受访者,在推动的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制度规则调整、权力利益调整和人事岗位调整,这都使他们遭遇到极大的压力。他们的选择是,越是在压力情况下,越是要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想法,走自己的路,很多人最终取得了变革的成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他们的体会是,人在很多时候要勇于做“少数派”,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判断,相信自己可以改变未来。压力下的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他们通过“困境”熔炉,最终形成了这样的信念,“要相信自己,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压力”。

有32%的受访者选择“在恐惧中做出决断”是经历“困境”熔炉后最大的收获。这部分受访者大多使用了这样一些朴实的话语,例如“不要怕,要有定见”、“怕也没有用”。有一位受访者的思维模式颇具代表性,他在一个传统业务部门任职已久,忽然被调任至一个新兴业务部门任总经理。开始,他对新部门的业务一无所知,感觉无从入手,压力很大。后来,他觉得总是惶恐也没用,需要抓紧时间做一些思考和规划。他给自己抛出了一系列问题,“公司为什么要进入陌生领域?对公司整体业务的价值是什么?这些新业务能创造什么价值?需要怎样的资源和能力?为什么要我来做?我具备什么优势?我需要什么新能力?我需要做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以及与相关专家的交流,他逐渐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完备、深入的思路,也明确了部门的发展策略,开始逐步推动组织前行,“让队伍逐渐动起来”。与这位受访者一样,许多人在刚刚进入“困境”熔炉后,无一例外地充满了恐惧。但他们也都意识到,如果总是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其实无济于事。要想走出熔炉,就必须有勇气面对恐惧,学会与恐惧共处,看透恐惧的真相。他们通过“困境”熔炉,最终形成了这样的信念,“即便我怕得直发抖,也必须要做出自己的决断”。

有27%的受访者选择“在陌生情况下做不擅长的事情”是经历“困境”熔炉后最大的收获。我们发现,在这部分受访者身上,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特质。他们通常会这样看待自己和困境的关系,“我是要取得极大成就的人,取得成就必须要战胜困难,当前的困难不算什么,我一定能踏过去”。换言之,这部分受访者是成就动机极强的人。在这些受访者中,有被调任外地,与家人两地分居,既要把工作干好,又要兼顾家庭的。他认为也没什么,这是自己成长所要面对的,最后工作和家庭两方面平衡得很好;也有受命负责组建新公司的经理人,在人、财、物资源都不到位的情况下,甚至窘迫到了要借钱给员工发工资,自己白天当总经理,晚上到热线接听客服电话,甚至还要兼任技术员和客户经理,最后一点点带领公司逐渐走上正轨的。他这样告诫自己,“现在所经历的所有事情,都在给我自己长本事,为我的理想铺路”。这些受访者受益于他们的成就动机,把困难看作自己人生旅途中的必由之路。他们虽然也进入了“困境”熔炉,但很难被困难压垮。在他们的成就动机支撑下,这些人相对比较容易地走出了熔炉。而“困境”熔炉的历练,又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成就动机,最终固化了他们的信念,“一次又一次在陌生情况下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人就是这样逐渐锻炼出来的。”

毫无疑问,“在压力下坚持”、“在恐惧中做出决断”、“在陌生情况下做不擅长的事情”,是“困境”熔炉带给一个人的最宝贵的人生财富。为什么说这些行为模式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这些行为模式究竟带给一个人哪些改变?这是我们在“困境”熔炉调研结束后,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弹尽粮绝与习得性无助

就“困境”熔炉的问题,除了本书涉及到的商界人士之外,我们还曾经访谈过一位让人印象深刻的职业棋手。他就是中国围棋国手古力九段,也是中国迄今为止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一位棋手。他的熔炉,出现在2006年LG杯世界棋王战决赛中。在五番棋比赛中,古力前两局战胜对手,随后又被对手追上两局。在决胜的第五局中,古力在前半段下得并不好,甚至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已经觉得局势无望了。中午午休的时候,古力草草吃过午饭,在外面散步,想到了很多,包括如果输棋就会怎样等等,心情非常不好。他最后觉得不能就这么放弃,一定要坚持到底。下午,古力在棋盘上表现出比对手更好的集中力,并终于等来了对手的失误,局势逐渐扳了回来。下完第172手的时候,古力感觉局势已经完全扭转过来并取得胜势,“这个时候,泪水已经在眼睛中打转”。

在一本非常优秀但流传不广的小说《穿越死亡》中,记实地反映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一支处于边缘化、被普遍认为战斗力弱的队伍,本来执行的是战役中的辅助任务,但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这支队伍被命运推上了战役最核心的焦点地带。在那里,这支队伍陷入了敌人的三面包围,唯一的突破口是攻占一个地势陡峭的山顶阵地,突破这个阵地,不仅能够挽救他们自己的生命,更能够给整个战役带来胜机。经过惨烈的战事与巨大的伤亡,这支队伍的剩余部分到达了山顶。就在他们狂喜无比的时候,突然发现,由于地势的遮挡,一个之前没有被发现的敌人碉堡仍然顽固地伫立在那里。这个时候,队伍只剩下了一个班左右的兵力,弹尽粮绝,毫无余力。队伍的信心已经到达了崩溃的边缘,看着高耸入云的碉堡以及对方倾泻而下的火力,所有战士都已经绝望。这个时候,这支队伍的指挥员,一个年轻的班长,选择继续攻击,把碉堡拿下。考虑到战士的体力状况与火力劣势,班长让大家补充一些干粮,等到后半夜发起最后的攻击。在深沉的夜色中,班长和战士们都安静地躺在山坡上,每个人都在用人生最后的时间想着自己的家人。朦朦胧胧地,从某个地方似乎传来一阵不大的声响,麻木的战士们都没有注意到。后半夜到了,班长一声令下,队伍中的每个人都最后看了一眼远方,在班长的带领下向上方的碉堡发起最后的攻击。但令人奇怪的是,直到他们猫腰前行到碉堡底下,似乎都没有人发现,更没有枪声响起。他们走进了碉堡,更令人吃惊的是,里面只有一个被刺死的军官。事后,在军事专家的帮助下,战士们才明白事情的原委。当这支队伍看到碉堡,面临进与退抉择的时候,碉堡中的敌人也面临继续固守还是放弃的选择。除了碉堡的地形优势,敌人的状况其实比我们强不到哪去,前面惨烈的战斗同样使碉堡内的敌人信心崩溃。深沉的夜色给了他们一个逃走的良机,他们杀死了阻碍他们的上司,偷偷地溜走了,半夜的响声就是他们发出的。我们猜不出这个了不起的班长如何在那样的状况下,基于何种考虑下达了这样的命令。但可以确信的是,在那一刻,他只是感觉到,在他的背后,退无可退,唯有坚持,唯有向前。

接下来的问题是,人在困境中,为什么不要轻易放弃?这需要从心理学角度来寻找答案。“习得性无助”实验,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西里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西里格曼把狗关在一个上了锁的笼子里,并且在笼子边上安装了一个扩音器。只要扩音器一响,笼子的铁丝网就会通上电流,电流的强度足以让狗感到痛苦,但不会伤害它的身体。刚开始,扩音器响的时候,被电到的狗会在笼子里四处乱窜,试图找到逃脱的出口。可是在试过几次都没有成功之后,狗就绝望了,放弃了挣扎。虽然扩音器响了,还是有电流通过,但狗只是躺在那里默默地忍受痛苦,而不再极力逃脱了。

于是西里格曼把狗挪到了另一个更大的笼子里,笼子的中间用隔板隔开,一边通电,一边没有通电,但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西里格曼把另一条从来没有经过实验的对照组狗,和先前的那条实验狗一起关进了通电的一边,当扩音器响起,笼子通电时,对照组狗在受到短暂的惊吓之后,立刻奋起一跳,逃到了安全的那一边。可是那条可怜的实验狗,却眼睁睁地看着伙伴轻易地跳到笼子的另一边,自己却卧倒在笼子里,再也不肯尝试了。后来,西里格曼以及其他心理学家,在人身上也证明了“习得性无助”的存在。

通过这个实验,人们发现,持续的失败与恐惧,可以让人陷入习得性无助,并转化为麻木或放弃;陷入习得性无助的人,对于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对成功的渴望;他们认定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他们还往往固执己见,不能吸收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消极的方式重复不变地对待生活或工作中的问题。

一个人在“困境”熔炉中不要轻言放弃,原因就在这里。放弃,就如同实验中的狗一样,很容易陷入心理上的“习得性无助”,即便有机会也已经放弃了跳跃的努力,永远难以走出熔炉。为了不陷入心理上的“习得性无助”,即便在熔炉中,一个人也不能放弃,而必须在压力下坚持。

“我是我命运的主宰,我是我灵魂的统帅”

对于那些笃信“在压力下坚持”的人来说,他们并没有因为遇到阻力就后退,而是迎难而上,既帮助所在组织求得发展,也赢得了自己职业生涯上的新机遇。“越有压力,越要坚持”已经成为他们的人生信条。

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电影《成事在人》,写的是纳尔逊·曼德拉的故事。在曼德拉出狱后不久,即当选南非总统。前任政府给他留下一系列难题——经济萎靡、治安混乱、种族分歧、国民不团结等等。"He can win an election, but can he run a country?" (他能赢得选举,但是他能管理好这个国家吗?)这是南非人民抛给曼德拉的问题。时值1995年,南非作为橄榄球世界杯的主办国,南非橄榄球队“跳羚队”将代表南非参赛。最能在短时间内将国民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幅提升,将国民凝聚力增强的手段之一就是国际大型体育赛事。曼德拉也明白这一点,于是在世界杯期间,他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全力支持“跳羚队”,把他们送上世界杯的最高领奖台。这部电影正是细致生动地展现了曼德拉在世界杯期间所作的一切,以及他和球队最终取得的伟大胜利。

这部电影通过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展现了曼德拉所面临的困境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