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菜种植新技术(新·奇·特种植养殖丛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9 14:06:05

点击下载

作者:王友平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特菜种植新技术(新·奇·特种植养殖丛书)

特菜种植新技术(新·奇·特种植养殖丛书)试读:

总序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要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总量平衡、品种多样、安全可靠和营养丰富的农产品生产格局。科学技术作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的决定性因素。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传统衣业向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转变;要牢牢盯住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攻方向,构建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求相适应的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体系;要完善和强化精干高效的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的运行机制,促进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要满足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科教需求。

因此,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迫在眉睫,农业现代化的希望寄予科技进步。为了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国家把农业科教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配合国家的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国内种植、养殖方面的专家编写出版了这套“新·奇·特种植养殖丛书”。该套丛书侧重科技新知识、新技术,兼顾政策法律,考虑区域特点,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旨在为广大农民提供通俗易懂、易于应用、便于操作的科技知识与最新科技成果。

该套丛书共有18册,紧密结合我国当前种植、养殖业结构调整,突出新型特色产业,既包括种植业的基础知识、栽培技术、植物病虫害防治和农产品加工等内容,也包括养殖业的动物品种选育、营养与饲料、饲养管理、动物繁殖、疾病防治和产品加工技术,本丛书既可作为种植户和养殖专业户在生产上的技术参考指导用书,也可作为基层种植和养殖技术人员自学用书。

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至今日,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现代农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需要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我相信本套丛书的出版发行,将为广大的农民专业户朋友带来很大的帮助,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2011年6月1日

一、山药

(一)概述

山药别名山薯,为薯蓣科薯蓣属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我国种植山药的历史悠久,早在2450年以前就开始种植,并被视为“天下异品,士大夫每作馈赠之品”。目前我国的陕西、山东、江苏等地为山药的主要产区。山药的主要食用部位为地下块茎,其营养丰富,为18种滋补品之一。山药富含皂甙黏液质、尿囊素、胆碱、淀粉酶等,因而具有很高的医用价值,常作滋补强壮剂入药。山药产量较高,因品种而异,每亩(1亩折合667平方米,下同)产量可达2000~5000千克,供应期正值蔬菜供应淡季,经济效益可观,同时山药还可用于干制、罐装出口创汇。

(二)特征特性

1.植物学特征

根茎圆柱状或棒状,肥大,肉质,具黏液。茎粗壮,缠绕,常带紫色。叶具长叶柄,对生或轮生,叶片卵状三角形或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具7~9脉,叶腋内有珠芽。花序穗状,生于叶腋,雄花序直立,数枚簇生,雄花乳白色,具香气。雌花序下垂,长8~12厘米,雌花子房下位。果实为蒴果,倒卵状圆形,具3翅。种子周围有薄翅。花期为7—8月,果期为8—10月。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山药茎叶喜高温、干燥,畏霜冻,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块茎极耐寒,在土壤结冻状态下也能露地越冬,块茎最适生长温度为20~24℃。能耐阴,较好的光照条件更有利于茎叶生长及块茎养分积累。山药的吸收根大多集中于深13~16厘米的表土层,吸收能力弱;对土壤的适应性强,黏壤、沙壤土最为适宜,黏土易使块茎形状不正、须根增多。

(三)类型与品种

1.淮山药

块茎粗大略呈圆柱形,平均重0.5~1.5千克,大的可达2.5~3.0千克,有极强的垂直向下生长习性,形状整齐,产量高,加工后成品个大色白,但因皮较厚,加工损耗大。2.嘉祥细长毛山药

块茎棍棒状,长80~110厘米,横径3~5厘米,重0.4~0.6千克。块茎外皮薄,黄褐色,有1至数块红褐色斑痣。毛根细,块根肉质细、面,味香、甜。适应性好,菜、药兼用。3.菜山药

菜山药是江苏省一农民于1965年从淮山药中的一变异单株选育而成。经济性状优于淮山药,其块茎长达143厘米,横径5厘米,外皮厚度比淮山药降低51.16%,表面光滑,瘤少而小,毛根少而短,利于加工。每亩产量可达3500~4000千克,干物质含量为14.39%。4.花子山药

花子山药也称水山药,植物地上部不结山药豆,地下块茎长140厘米,单重1.5千克左右,最重可达5千克。块茎皮薄,毛少,含水量高,质脆,味甜,宜生食和熟食,也可加工成罐头和干制入药,产量高,每亩产量可达4000~5000千克。

(四)栽培技术

1.繁殖(1)用零余子(山药豆)繁殖。用零余子繁殖时,繁殖系数高,复壮效果好。第一年秋选用大型零余子沙藏过冬,第二年春季于晚霜前半月按株行距(7~10)厘米×(16~26)厘米条播露地,或在苗床沙培催芽后栽植。做好各项田间管理工作(同生产大田),秋后挖取整个块茎(约30厘米长)供来年作种。(2)用地下块茎切块繁殖。即将地下块茎横切成长7~10厘米的小段,称“山药段子”,然后用这些山药段子直接播种于大田。用山药段子繁殖时,出芽较晚,播种时间应提前10~15天。(3)用山药块茎靠近茎的一端繁殖。将山药块茎靠近茎的一端切下一段,长20~30厘米,重约75~100克,顶端有芽,称“山药栽子”或“山药嘴子”,然后将山药栽子直接播种于大田。用山药栽子繁殖时,出苗比山药段子提早约20天。用山药栽子繁殖3~4年后,由于顶芽衰老,生活力下降,需用零余子苗更新。2.选地整地和施基肥

应尽量选择地下水位在4米以下,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地,冬前深耕33厘米,并挖沟距1.0米,沟宽25厘米,沟深因品种而异1.0~1.4米的栽植沟,进行冻土和晒土。翌春土壤解冻时,分次把土填回沟内,捡除胶泥和砾石,每填回30厘米,踩压1次,以免日后塌陷,使山药块茎弯曲和分枝。回填完毕后,作成宽50厘米、高30厘米的畦,并施基肥。在黏重的土壤上可采用打洞栽培技术,即按行距70厘米、株距25~30厘米,打洞径约8厘米、深150厘米的播种洞。3.播种

一般于3月下旬将选好的种茎(如有切口,切口处蘸些生石灰,以防病菌侵入引起烂种)在阳光下晒3~5天,并用40%的多菌灵胶悬剂300倍液浸种15分钟,捞出晾干后放入塑料小拱棚内催芽。待萌芽率达90%以上时播种,如无催芽条件时,可于4月上旬直接用种茎播种。

播种期以土壤深5厘米处的地温稳定在15℃时为宜,一般在4月上旬,最迟不晚于4月下旬,每畦播1行,株距25~30厘米。

播种时先在畦上开7~10厘米深的小沟,将种茎横平顺垄向放在沟内、芽朝上且方向一致,覆土8~10厘米厚。如果采用打洞栽培,则先填部分细土,然后把种茎放入洞中,使其顶端距地表8~10厘米,再用细土填实,最后也做成高畦。4.田间管理(1)施肥。山药喜有机肥,但粪肥必须充分腐熟并与土壤掺和均匀,否则块茎先端的柔嫩组织一旦触及生粪或粪团,会引起分杈,甚至脱水而引起坏死。

一般在幼苗出土前,每亩施腐熟优质圈肥500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草木灰200千克作基肥。将其2/3均匀撒于畦间,并深翻30厘米,剩余的1/3撒于畦面,兼起保墒、稳定土壤通气性,防除杂草、稳定地温的作用。基肥切莫施于栽培沟内,以免肥料与种茎或幼苗接触,造成肥害。

出苗以后视苗情可穴施1次提苗肥,每亩用尿素5千克,磷肥25千克,以促进茎蔓生长。6月中旬进入蔓薯共长期,块茎开始迅速膨大,再穴施1次追肥,每亩用尿素6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草木灰50千克。8月上中旬根据长势,结合病虫害防治用1%尿素加0.25%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10天1次,共喷2~3次。(2)浇水。播种前浇足底墒水,生长前期即使稍有干旱,一般也不浇水,以促进块茎向下生长,如过于干旱也只能小水浇。块茎迅速膨大期,如遇干旱,则浇水,以保持湿润的土壤条件。每次浇水后,水渗入土中的深度不应超过块茎下扎的深度,立秋以后为使山药长粗,防止进一步延长,可浇1次透水。山药怕涝,如遇雨涝,则应及时排水。(3)植株调整。1条种茎一般只出1株苗,如有数苗,应于其长7~8厘米时,选留1个健壮的蔓,并将其余的去除。

蔓高30~60厘米时,趁墒用竹竿或高秸秆等每株插1根,每3~4根交叉绑成1束,或用人字架,架高0.8~1.6米。促使通风透光,还可抑制零余子的肥大,减少养分消耗。

如不利用零余子,应尽早抹除。(4)及时除草。山药入土较浅,一般不进行中耕,但应及时拔除杂草,行间杂草可铲除。5.病虫害防治(1)黑斑病。本病为一种短体线虫侵染所致,从播种到收获都可危害。初期危害种茎、幼芽、根系及地下茎,严重时造成缺株断垄。形成不规则黑褐色病斑,深达木质部。防治该病应建立无病繁殖田,选用无病种茎,选用抗病品种,嘉祥细长毛山药较抗病,实行轮作,应间隔3年以上才能在同一块地上重新种植山药,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植株,播种材料在阳光下晾晒后,用50~55℃的温水浸种10分钟。(2)炭疽病。甩蔓前用300倍代森锰锌喷洒于茎蔓基部,每隔7~10天喷1次,共2~3次。(3)叶斑病。7月中旬喷300倍代森锰锌,5~7天1次,共4~5次。(4)山药叶蜂。1年可发生2~3代,在土中越冬,6月上旬至9月下旬危害叶片,造成减产约30%。防治上应精耕细作,杀死冬蛹;加强田间管理,改善田间通透性;利用3龄前幼虫有群集危害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杀;利用50%的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于3龄前喷洒防治,效果达95%以上。

(五)采收与利用

从10月下旬霜降后,茎叶发黄时开始,直到次年4月初出苗前,均可采挖。因山药块茎深埋土中,即使气温降到也不会受冻,但一般是在土壤冻结前将山药采挖完毕。挖掘时应保持山药块茎的完整性,一次采挖干净。过于寒冷的地区,因冬季土壤冻结,不便采收,常在冬前挖掘贮藏。贮藏时,选择完整、无病虫伤害的块茎,稍加摊晾,在室外高燥地或室内挖深约1米地窖,一层山药一层细土或黄沙进行埋贮,用土封严,冬季覆盖防寒。也可用竹筐或板条箱下铺一层稻草或麦秸,然后一层山药一层稻草或麦秸,放置室内筐藏,可以贮藏到翌年3~6月。山药加工成干制品,其流程为:切龙头→洗净去皮→熏硫干燥→搓晒→修整洗刷→包装。

二、樱桃萝卜

(一)概述

樱桃萝卜是一种小型萝卜,为中国的四季萝卜中的一种,因其外貌与樱桃相似,故取名为樱桃萝卜。十字花科萝卜属,一二年生草本。樱桃萝卜具有品质细嫩,生长迅速,外形、色泽美观等特点。质地脆嫩、味甘甜,辣味较轻,适宜生吃,有促进胃肠蠕动、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等作用。有资料报道,萝卜生吃可防癌,是萝卜中木质素、胆碱等成分所起的作用。樱桃萝卜作蔬菜食用,可炒、做汤,多凉拌。因其外形圆球状,小巧玲珑,颜色鲜艳,宜作水果食用,故又称为水果萝卜。樱桃萝卜有祛痰、消积、定喘、利尿、止泻等药用功效,古代列为药用保健蔬菜。(二)特征特性1.植物学特征

樱桃萝卜为十字花科萝卜属中能形成肉质根的二年或一年生作物。樱桃萝卜属于四季萝卜类群。樱桃萝卜的根为直根系。主根入土深约60~150厘米,主要根群分布在20~45厘米的土层中。肉质根是营养的贮藏器官,多为圆球形,或扁圆球形,表皮红色或白色,肉质白色。茎在营养生长期短缩,进入生殖生长期抽生花茎。子叶2片,肾形。第一对叶匙形,称初生叶。以后在营养生长期内长出的叶子统称为莲座叶。叶形有板叶和羽状裂叶。叶色有淡绿、深绿等色,叶柄有绿、红、紫等色。花为复总状花序,完全花。花萼、花冠呈十字形。长角果,内含种子3粒。种子为不规则的圆球形,种皮呈黄色至暗褐色。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起源于温带地区,为半耐寒蔬菜。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为5~25℃。种子发芽的适温为20~25℃,生长适温为20℃左右,肉质根膨大期的适温稍低于生长盛期,为6~20℃。6℃以下生长缓慢,易通过春化阶段,造成未熟抽薹。0℃以下肉质根遭受冻害。高于25℃,呼吸作用消耗增多,有机物积累少,植株生长衰弱,易生病害,肉质根纤维增加,品质变劣。开花适温为16~22℃。萝卜对光照要求较严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光照充足,光照不足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肉质根膨大缓慢,降低品质。属长日照作物,在12小时以上日照下能进入开花期。生长过程要求均匀的水分供应。在发芽期和幼苗期需水不多,只需保证种子发芽对水分的要求和保证土壤湿度即可。生长盛期应小水勤浇,萝卜叶片大、蒸腾作用旺盛,不耐干旱,如果水分不足,肉质根内含水量少,易糠心,降低维生素C的含量。长期干旱,肉质根生长缓慢,须根增加,品质粗糙,味辣。土壤水分过多,通气不良,肉质根表皮粗植,亦影响品质。樱桃萝卜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但以土层深厚,保水,排水良好,疏松透气的沙质壤土为宜。萝卜喜钾肥,增施钾肥,配合氮、磷肥,可优质增产。(三)类型与品种

樱桃萝卜为四季萝卜类群中的一些品种。该类群叶小,叶柄细,茸毛多,肉质根较小,早熟。目前较流行的品种有:1.二十日大根

由日本引进的品种。表皮鲜红,肉质白嫩,直径2~3厘米,单个重15~20克。极早熟,生长期20~30天。2.美樱桃(樱桃萝卜)

由日本引进的小型萝卜品种。肉质根圆形,直径2~3厘米。单根重15~20克。根皮红色,肉质为白色,具有生育期短、适应性强的特点,喜温和气候,不耐热,生育期30天左右。3.樱桃萝卜

日本引进品种,品质细嫩、生长迅速、色泽美观,肉质根圆形,直径2~3厘米,单株重15~20克,根皮红色,肉质白色,生长期30~40天,适应性强,喜温和气候,不耐炎热,高温季节种植易变形。4.罗莎(樱桃萝卜)

极早熟品种,圆球形,表皮深红,直径约1.5~2厘米,地上部分短小,叶片小。5.四十日大根

由日本引进的品种。肉质根球形,表皮红色,肉白色。肉质根直径2~4厘米,单根重20~25克。早熟,生长期30~40天。适宜温和的气候,不耐炎热。6.上海小红萝卜

由国外引进,在上海郊区已栽培多年。肉质根扁圆球形,表皮玫瑰紫红色,肉白色。肉质根味甜多汁,脆嫩,品质优良。单根重20克左右。春季生长期30~40天。7.好味(Flair)

鲜红色的圆萝卜,适合在春季和秋季于户外种植,开花晚。整齐且质量好,叶子中等大小,风味好。8.新潮

可在春、夏、秋三季于户外种植。成熟后还可在地里放一段时间,不会影响质量。叶子比较小。肉质根圆形,呈鲜红色。9.密尔

杂交品种,特别适合晚春、夏季和早秋种植。果实很小,适合成捆上市。它们大小一致,圆形,颜色鲜红。(四)栽培技术1.栽培季节(1)露地栽培。一般温暖地区全年可分批陆续播种。华南地区露地栽培则从10月至翌年3月最适。冷凉地区露地栽培从4月上中旬开始,陆续播种至9月中下旬。播种期根据各地气温而定。除高温多雨的夏季不适栽培外,其他季节均可栽培。(2)保护地栽培。冷凉地区从10月上旬至翌年3月上旬,可根据具体条件利用塑料大棚、改良阳畦、温室等陆续播种,分期收获。2.整地施肥

栽培在合适的土壤里,肉质根的生长才能更好地肥大,形状端正、外皮光洁、色泽美好、品质良好,因此整地的要求是深耕、晒土、平整、细致、施肥均匀。这样才能促进土壤中有效养分和有益微生物的增加,并能蓄水保肥,有利于根对养分及水分的吸收。施肥以基肥为主,一般不需追肥,可一次性地施入有机肥和复合肥。因其生长期短,肉质根小,所以对肥料种类及数量要求不太严格。一般每亩施腐熟厩肥2000千克左右做基肥。采用小高畦栽培,但畦不要起得太高,以15厘米左右为宜。3.播种

选择近1~2年内采收的新种子。在高温、潮湿条件下贮藏的种子,胚根的根尖容易破坏,播种后发芽率低,出苗也慢,萝卜种子大小对生长和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凡是千粒重较重的种子,子叶大、真叶出现早、生长快,一直到收获,可以始终保持较强的生长势头,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趁墒播种,撒播或条播,条播行距10~15厘米,株距3~4厘米,播种深度1.5~2厘米,每亩播种量500~1000克。春季露地播种时,播前先浇足底水,播后覆土2~3厘米,防止土壤板结,水分蒸发。4.田间管理(1)浇水。樱桃萝卜生长十分迅速,又行密植,需要水分较多,播种后要经常浇水,以促进快速生长,提高直根产量和品质。浇水宜轻,以免冲歪直根,尤其直根露出土面的品种。播种后10~15天,直根破肚而迅速膨大,特别要多浇水。采收前2~3天,适当控制水分,尤其长形品种,水分过多,直根易开裂。土壤过于干燥,则直根粗硬,辣味浓,品质明显下降。利用水培、沙培方法种植樱桃萝卜,由于肥水供应均衡、生长好、产量高,直根肥嫩爽脆,叶和直根均可食用,在国外已被广泛采用。(2)间苗、定苗。播种后3~4天,种子发芽出土,出现1~2片真叶后分2~3次间苗,拔除弱苗、拥挤苗、病虫苗。株间距离保持10厘米左右为适合。过密,叶易黄化,直根色泽不鲜艳(尤其露根的玫瑰色品种);过疏,单位面积产量低。每次间苗后宜浇水1次。(3)追肥。樱桃萝卜生长快速,除施足基肥外,还需酌情追施速效肥2~3次。第一次在2~3片叶,肥料浓度宜稀,50千克水加尿素100克;至4~5片叶时,直根迅速膨大,此时50千克水中除加尿素100克外,再加入氯化钾50克,充分溶解后施入。(4)中耕除草。尤其是秋季栽培,本身樱桃萝卜植株小,前期生长正是高温季节,杂草生长旺盛。消除杂草可保持土壤空气的含量,因此经常保持土面疏松,防止土壤板结。5.病虫害防治

常见有蚜虫、跳甲、黑斑病、软腐病等。防治软腐病可用65%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黑斑病可用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兑水500倍液喷雾;对蚜虫和潜叶蝇的防治喷1.5%乐果粉剂;防治菜青虫可用2.5%敌百虫粉剂。(五)采收与利用

樱桃萝卜一般生长期25~30天,肉质根美观鲜艳,直径达2厘米即可开始陆续收获。要注意在不同季节栽培收获时间不同,要及时收获,过早影响产量,过迟纤维增多易产生裂根、糠心,影响商品性状。收获前先浇水,使土壤松软潮湿。收获时茎叶连同肉质根一同拔起即可。采收后带叶洗净,每50株绑成一束上市。

三、芦笋

(一)概述

芦笋指石刁柏嫩茎,因其嫩茎挺直,顶端鳞片紧包,形如石刁,枝叶展开酷似松柏针叶,故称石刁柏;又因其供食用的嫩茎,形似芦苇的嫩芽和竹笋,故很多人习惯将石刁柏称为芦笋。芦笋原产于地中海东岸及小亚细亚,至今欧洲、亚洲大陆及北非草原和河谷地带仍有野生种,已有2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17世纪传入美洲,18世纪传入日本,20世纪初传入中国。世界各国都有栽培,以美国最多。芦笋的嫩茎是其食用部分,芦笋嫩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等,营养物质不但全面、搭配得当,而且含量比较高,是其他一些蔬菜和水果无法比拟的。(二)特征特性1.植物学特征

根为须根系,由肉质贮藏根和须状吸收根组成。肉质贮藏根由地下根状茎节发生,多数分布在距地表30厘米的土层内。芦笋命长,只要不损伤生长点,每年可以不断向前延伸,一般可达2米左右,起固定植株和贮藏茎叶同化养分的作用。肉质贮藏根上发生须状吸收根。须状吸收根寿命短,在高温、干旱、土壤返盐或酸碱不适及水分过多、空气不足等不良条件下,随时都会发生萎缩。芦笋根群发达,在土壤中横向伸展可达3米左右,纵深2米左右,但大部分根群分布在30厘米以内的耕作层里。茎分为地下根状茎、鳞芽和地上茎三部分。地下根状茎是短缩的变态茎,多水平生长。当分枝密集后,新生分枝向上生长,使根盘上升。肉质贮藏根着生在根状茎上。根状茎有许多节,节上的芽被鳞片包着,故称鳞芽。根状茎的先端鳞芽多聚生,形成鳞芽群,鳞芽萌发形成鳞茎产品器官或地上植株。地上茎是肉质垄,其嫩茎就是产品。芦笋的粗细,因植株的年龄、品种、性别、气候、土壤和栽培管理条件等而异。一般幼龄或老龄株的茎较成年的细,雄株较雌株细,高温、肥水不足、植株衰弱,不培土抽生的茎较细。地上茎的高度一般在1.5~2米之间,高的可达2米以上。雌株多比雄株高大,但发生茎数少,产量低。雄株矮些,但发生茎数多,产量高。叶分真叶和拟叶两种。真叶是一种退化了的叶片,着生在地上茎的节上,呈三角形薄膜状的鳞片。拟叶是一种变态枝,簇生,针状。芦笋雌雄异株,虫媒花,花小,钟形,萼片及花瓣各6枚。雄花淡黄色,花药黄色,有6个雄蕊,并有柱头退化的子房。雌花绿白色,花内有绿色蜜球状腺。果实为浆果,球形,幼果绿色,成熟果赤色,果内有3个心室,每室内有1~2个种子。种子黑色,千粒重20克左右。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芦笋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强,既耐寒,又耐热,从亚寒带至亚热带均能栽培。但最适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温带栽培。在高寒地带,气温-33℃,冻土层厚度达1米时,仍可安全越冬,产量虽低,但质量较好。芦笋种子的发芽始温为5℃,适温为25~30℃,高于30℃,发芽率、发芽势明显下降。用种子繁殖可连续生长10年以上。冬季寒冷地区地上部枯萎,根状垄和肉质根进入休眠期越冬;冬季温暖地区,休眠期不明显。休眠期极耐低温。春季地温回升到5℃以上时,鳞芽开始萌动;10℃以上嫩茎开始生长;15~17℃最适于嫩芽形成;25℃以上嫩芽细弱,鳞片开散,组织老化;30℃嫩芽生长最快;35~37℃植株生长受抑制,甚至枯萎进入夏眠。芦笋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是15~20℃。温度过高,光合强度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加强,光合生产率降低。芦笋适于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在土壤疏松、土层深厚、保肥保水、透气性良好的肥沃土壤上,生长良好。芦笋能耐轻度盐碱,但土壤含盐量超过0.2%时,植株发育受到明显影响,吸收根萎缩,茎叶细弱,逐渐枯死。芦笋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凡pH值为5.5~7.8之间的土壤均可栽培;而以pH值6~6.7最为适宜。芦笋蒸腾量小,根系发达,比较耐旱。但在采笋期过于干旱,必然导致嫩茎细弱,生长芽回缩,严重减产。芦笋极不耐涝,积水会导致根腐而死亡。故栽植地块应高燥,雨季注意排水。(三)类型与品种

芦笋按嫩茎抽生早晚分早、中、晚三类。早熟类型茎多而细,晚熟类型嫩茎少而粗。中国品种多引自欧、美等国家,目前常用的品种如下:1.玛丽·华盛顿

是由母本玛丽与父本华盛顿杂交育成的品种。嫩茎深绿色,茎尖端带有浓厚的紫色,尖端紧密。嫩茎粗大,整齐,扁平茎少。高温下鳞片很少散开,抗锈病。2.玛丽·华盛顿500

也叫加州大学500,是从玛丽·华盛顿品种中选出的优良雌雄株,经杂交培育而成。嫩茎比玛丽·华盛顿稍细,但发芽多,而且粗细均匀,产量稍高,但抗病性差,成熟不一致。3.玛丽·华盛顿500W

是从加州大学500里选出的优良雌雄株,经杂交育成的早熟高产品种。适于加工和鲜销。植株高大,嫩茎浅绿色,生长较为一致,尖端紧密,质量优良。抗锈病,耐寒。4.UC309

植株高大,长势强,发茎数少,嫩茎肥大,大小整齐,茎顶鳞片包裹紧密,圆钝,不易开散,外观与品质俱佳。绿芦笋的色泽绿,抗锈病。但抗茎枯病能力较低,不耐潮湿。适于绿芦笋栽培。5.UC157

系美国加州大学育成的普通F1品种。具有长势强健,耐瘠,丰产,萌芽性早,嫩茎色浓绿,较粗,大小整齐,顶部鳞片包裹紧密,高温时不易开散,适应性广等特点。既适于保护地栽培,也适于留母茎一季或两季采收栽培,但易患茎枯病与褐斑病。6.UC72

系美国加州大学育成。萌芽性较晚,植株高大,长势强健,嫩茎粗大,茎数多,头部紧密,色泽浓绿,大小整齐,空心癸少,丰产,但不耐高温。7.UC873

由玛丽·华盛顿500中的高产雌株与其优良雄株D37交配育成。具有高产、品质好的优点,但嫩茎大小不匀,细茎多。8.巨大新泽西

是爱利逊于1984年育成的全雄一代杂种。植株特别高大,长势强健,丰产,嫩茎较粗,头部紧密。但嫩茎曝光后变深紫色。种子价格昂贵。一般最适合露地栽培。9.阿特拉斯

美国加州培育而成的双交杂交一代绿白兼用型品种,属于中熟品种。该品种嫩茎比较粗壮,适应性比较强,丰产性好,嫩茎的粗度比UC157F1品种粗,但比格兰德F1品种细,平均单茎重24.5~24.8克,笋尖圆锥形鳞片抱合紧凑,嫩垄基部和头部略带紫色,舞体为深绿色,鳞片紧贴于笋体,使整个嫩茎外形非常平滑。阿特拉斯对芦笋茎枯病的抗性中等,对镰刀菌属的病菌具有较高的耐性,高抗芦笋锈病,不感染芦笋2号潜伏病毒。10.浙西全雄(荷兰全雄)

是荷兰芦笋育种专家克隆杂交育成的一代全雄株品种,属中早熟品种。该品种笋株长势旺盛,嫩茎粗大,粗细大小比较均匀,笋条直顺,耐高温,生长快,一年可采收1000~1500千克,抗病性比UC800和157P1等品种的抗病能力提高62%,产量提高40%。植株生长旺盛,耐干旱,适应性强,嫩茎顶部鳞片包合紧密,不易散头,产量高,抗茎枯病,并耐根腐病,白、绿舞兼用品种。(四)栽培技术1.育苗

利用种子进行育苗移栽,是芦笋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方法。

育苗按育苗方式可分为常规园地育苗和工厂化基质育苗,按保温方式可分为露地育苗、塑料小拱棚育苗和塑料大棚育苗,按育苗方法可分为平畦育苗、营养体育苗,按季节可分为春季育苗、夏季育苗和秋季育苗。

常规平畦育苗是国内目前应用最广的育苗方式,具有技术易掌握、投资相对较低、定植时间弹性较大的特点。

基质工厂化育苗是引进国外新技术、消化吸收改良后在生产上大量应用的新型育苗方式,具有成苗率高、苗全苗壮、定植成活率高、育苗场地利用率高的特点,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育苗新技术。

育苗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育苗场所及耕地的选择。不论是基质育苗还是平畦育苗,都要选择地势平坦、水源方便、便于排水、交通方便的地方作为育苗场所,平畦育苗要求耕地土质疏松、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的壤土。育苗地还要求环境空旷通风、无大风危害。前巷是林地或葱、蒜等不宜作育苗地和栽培地。(2)施肥做厢。平畦育苗要将地深翻20厘米左右,每亩施入腐熟好的有机肥3000~5000千克,氮、磷、钾含量为20、7、18的芦笋专用复合肥50千克,与土壤充分拌匀,拌成营养丰富的培养土,然后整成1.3~1.4米的厢面,要求厢面平整,土壤细碎,排水沟通畅。基质育苗先要将优质泥炭与珍珠岩加水搅拌均匀,并装入育苗穴盘,育苗穴盘每厢摆放宽度不要超过1.2米,方便播种。(3)种子晾晒及高温消毒。先将种子放在阳光下晾晒1~2天,然后再把种子放入水温65℃的温汤中,保持水温55~58℃20分钟。当水温下降到55℃时需加入热水增温至58℃,并搅拌均匀。(4)浸种催芽。将温汤消毒的种子先用清水漂洗,漂洗去秕籽和虫蛀种,将种子用30~35℃的温水浸泡48小时。浸泡期间每天换水2次,待种子充分吸水膨胀后,将种子滤出,再用50%的多菌灵300倍液浸泡12小时。将种子清洗后,分放盆中,盖上湿布,置于25~28℃的环境中进行催芽,每天用清水淘洗2次。当种子有10%左右的胚根露白时,即可进行播种。催芽时种子不能堆积太厚,并要经常用水清洗,防止种子缺氧造成烂种。(5)播种方法。基质育苗播种前应将已装入穴盘的基质浇足水,按每穴1粒种子进行播种,并覆盖基质,再浇足水;平畦育苗先将厢面灌足底水,按株行距各10厘米画线,将催芽的种子单粒点播在方格的中央,再用筛过的细土均匀地撒在厢面上,土厚2厘米即可。

根据播种时间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保温方式,一般在二月底至三月初可采用塑料大棚保温,在三月中旬至四月初可采用小拱棚保温,在四月份以后可露地育苗。保温育苗能有效提早播种时间,提早成苗,增加产量。一般大棚育苗比露地提早50天左右成苗,4月中旬大田定植,小拱棚可提早30多天成苗,5月份大田定植。2.苗床管理

芦笋种子与其他作物种子不同,发芽持续的时间特别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期间,对温度、光照及水肥等条件反应敏感。因此,苗床管理的重点是尽量满足种子萌芽及幼苗生长发育时期对这些条件的要求,从而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1)保持适宜的苗床温度。在出苗前苗床温度应保持在15~28℃内,出苗后最高温度只要在35℃以下,最低温度在10℃以上芦笋均可正常生长。(2)适时追肥。在幼苗抽出第二条嫩茎时,应追施1次氮磷钾复合肥,按每亩15~20千克复合肥先用清水溶解,再兑于1000千克清水中浇施,以后每隔20天追1次肥,共2~3次,以保证幼苗的健壮生长。(3)防旱、排涝。遇旱要及时浇水。芦笋不耐涝,遇雨后要注意巡视苗床,及时排水。(4)中耕除草。应及时拔除杂草,同时清除杂草时不要损伤幼苗。浇水或施肥后应及时松土,避免苗床上层板结,以利于根系发育和幼苗的健壮生长。(5)防治病虫害。芦笋幼苗生长期间,极易遭受地老虎、蝼蛄、蛴螬等害虫的侵袭,造成缺苗。因此,一定要注意检查防治。在苗期生长后期,由于温度高,湿度大,容易感染茎枯病和褐斑病,应每隔7~10天喷1次药。

出圃标准:当平畦苗达到苗高0.3米左右,有3根以上幼茎及7条以上地下贮藏根;基质育苗达到幼茎2根,幼根3~5根时即可出圃定植,一般平畦育苗达到60天以上、基质育苗达到45天即可达到以上标准,但基质育苗时间最长不能超过75天,否则幼苗素质会受到影响。3.种植地的选择

芦笋作为一种宿根性多年生作物,定植田土质和土层的优劣,对芦笋的生长发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芦笋定植田一定要慎重选择。根据芦笋的生长特性,对土壤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一是土壤条件要好。要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保肥保水性能强、通透性好的土壤。质地以沙壤土最理想,壤土和轻黏壤土也适宜,黏性过重的土壤不经过改良不宜种植芦笋。土层深厚的土壤对芦笋根系生长有利,根系可向深层土壤生长。土质肥沃、土层深厚、保肥保水性能强、通透性好的土壤能促进芦笋植株发育,提高植株抗旱抗逆性,延长植株的生长寿命,提高嫩茎的质量和产量。另外在沿河两岸地势较高的沙质壤土耕地,也适宜芦笋种植。二是地势较高、地下水位适宜。要选择地下水位低、便于排灌、不邻近水田、水利设施配套的耕地。芦笋的根系为肉质根,不耐水渍和缺氧,因此要求芦笋种植地的地下水位要低,雨后能迅速排渍,防止土地长时间渍水;干旱能及时浇水,避免芦笋受旱,生长受影响,做到旱能浇,涝能排。三是土壤酸碱度要适宜。土壤pH值以5.5~7.7为宜,不要选择强酸、强碱土壤。四是光照条件要好。光照充足,能促进植株的生长,降低田间湿度。另外,定植田集中成片,交通方便,便于田间管理,方便芦笋收购及加工,也是种植地的条件之一,前作是桑园、果园、林地的地块不宜种植芦笋。4.定植田的抽槽、施肥及土壤改造

芦笋的根系发达,对土质的要求较高,因此必须对定植田进行土壤改良,才能满足芦笋的生长要求。(1)抽槽施肥。根据地形,按1.4米的行距,以南北行向或东西行向挖宽0.4~0.5米、深0.4~0.5米的定植沟。定植沟可采用机械或人工开挖。挖沟时应将熟土和生土分开放,回填时先放熟土在底部,每亩按5000千克有机肥、100千克钙镁磷肥和芦笋专用复合肥50千克与土拌匀施入定植沟内。所施用的有机肥宜使用腐熟好的猪、鸡粪和人粪尿配制的有机肥。回填后的定植沟应放置一段时间待沉实后,再进行芦笋苗的定植,避免定植后因浇水或降雨导致土壤下沉,使幼苗下沉。定植后要沿芦笋定植方向距芦笋左右20厘米各开挖一条排水沟,将开挖的土方放置在未定植芦笋的空地上,以方便田间积水的排出和抗旱用水的灌入。随着幼苗的不断生长,再将垄面土逐渐回填于定植沟内,形成高出原地平面10厘米左右的土垄。(2)追肥。定植后第一年的施肥。幼苗定植后,要及时追肥,满足幼苗对营养元素的需要。在定植后20天即可开始追肥,在前期一般追施稀薄粪水或少量的尿素、氯化钾,做到少量多次,每隔20~25天追施1次,连续追施4~6次,定植较早的还要相应增加追肥的次数。追肥开始时可追1∶10的粪水,或尿素5千克、氯化钾4千克兑水240千克追施,以后可根据田间植株的长势适当增加浓度和用量,但一般每次的量不宜过多,一般应控制在尿素8千克、氯化钾6千克以内,既保证肥料供应又不浪费,促株丛生长旺盛。在8月中下旬施1次秋发肥,可追芦笋专用复合肥30千克或尿素8~10千克、钙镁磷肥30~40千克、氯化钾6~8千克。9月中旬根据苗情长势可酌情追施1次,一般可追施芦笋专用复合肥10千克或尿素5千克、钙镁磷肥10~15千克、氯化钾4千克。进入10月下旬后喷施2~3次叶面肥,叶面肥可选用丰产宝、喷施宝或尿素、磷酸二氢钾0.5%液,并适当喷施硼肥1~2次,每次0.5千克兑水100千克。

进入采笋期后,芦笋对肥料的需要量逐步增大,施肥量较上年要适当增加。施肥要做到三重数轻,即把采笋前、夏季及秋季母茎选留阶段作为施肥的重点,要重施三肥,而在采笋期间施肥要少量多次,以延长母茎的生物寿命。第二年春在抽幼茎前,于畦沟中央掘深沟,施入堆肥、人粪尿、钙镁磷肥和氯化钾等。每亩用量为堆肥1500~2000千克,钙镁磷肥25千克、人粪尿1200千克或尿素12千克、氯化钾10千克,与土拌匀后再用土盖没。采收嫩茎期间应每隔20天左右追施1次氮钾肥,每次用量分别为5千克和4千克;夏季母茎选留前,在畦沟中央每亩施堆肥1000~1500千克、芦笋专用复合肥25千克,或人粪尿1200千克或尿素12千克与钙镁磷肥25千克、氯化钾15千克混合使用。夏秋间于中耕松土后在植株附近施4~7次稀薄人粪尿或尿素和氯化钾。秋季清园后,要迅速追施秋发肥,其用量应占全年追肥量的40%,每亩要追施有机肥4000~5000千克,芦笋专用复合肥40千克,或钙镁磷肥25千克、人粪尿1200千克或尿素12千克、氯化钾10千克。在9月份再适量追施1次芦笋专用复合肥20千克,或尿素10千克、钙镁磷肥15千克、氯化钾6~8千克,保证植株生长旺盛。10月份喷施叶面肥和硼肥,促进植株健壮及营养回流。

到第三年春季的施肥量比第二年增30%。第四年以后的肥料用量还要适当增加。到第五年以后基本稳定。5.定植(1)定植密度。根据试验和笋农多年的生产实践,绿芦笋栽培行距按1.4米,株距按照0.25~0.3米,每亩定植1700~1800株较为合适。(2)定植方法。在整好的定植沟中间,将带基质或带土块的幼苗,按芦笋幼苗地上茎萌生的生长发展方向进行定向定植。定植时沿直线株距0.25~0.3米,随挖穴随栽植,穴径的大小以能放进幼苗为标准,使栽苗的深度保持在12厘米左右。定植时要对幼苗进行分级,大苗与小苗分开,不要混栽,防止大苗荫蔽小苗,影响芦笋的正常生长。6.田间管理(1)补苗。定植后1个月左右要进行查苗补苗,发现缺苗要及时补栽,补苗时要浇足底水、确保成活。(2)浇水培土。定植后要根据天气及时做好水分管理,做到降雨后及时清沟排渍,干旱要及时浇水。随着植株生长要做好培土防倒伏工作,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3)中耕除草。定植后田间易滋生杂草,要结合中耕做好除草工作,防止田间草荒,影响幼苗生长。7.病虫害防治

芦笋病害是影响芦笋高产稳产乃至种植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病害控制技术成为芦笋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特别是作为影响芦笋产业最关键的芦笋茎枯病,其防治效果成为当地芦笋产业成败的关键。危害芦笋的病害主要有芦笋茎枯病、根腐病、褐斑病、枯梢病,其中以茎枯病和根腐病的危害对芦笋的影响最严重。(1)芦笋垄枯病。是危害芦笋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世界各芦笋产区几乎都有发生。近年来,随着我国芦笋种植面积不断地扩大,芦笋茎枯病在全国各产地都曾出现过,其危害程度也随之加重。

防治方法。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前压菌源基数,后提前进行药剂预防,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做好药物保护,做到防病不见病,增产又增收,一定要改变发病才打药的错误做法。

选择种植地。在开园定植时注意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且注意中耕除草,抗旱排渍。从源头抓起,严把种子消毒灭菌关。做好清园,彻底清除并烧毁病株残体是压低初侵染菌源、控制发病的重要环节。必须及时将田间发病的植株和分枝清理出大田,并烧毁。实施避病栽培是降低茎枯病的有效措施,包括大棚避雨栽培、稻麦草地面覆盖、地膜覆盖等。避雨选留母茎和打顶疏枝技术。选留母茎:一定要选择和抓住3~5个晴天日,按要求进行母茎的选留。对于其余萌发的嫩茎要及时采收和清除,采收时不要留茎桩,及时培土、打顶疏枝防止植株倒伏,当出现发病株要清除病枝。推行配方施肥,多施有机肥,增施钾肥。

药剂防治是有效控制茎枯病的重要手段,主要用于灌蔸灭菌和地表消毒,涂茎防病,喷雾防病等。灌蔸灭菌和地表消毒:芦笋在清园后,要进行全田的灌蔸和消毒,方法是每亩用50%多菌灵300倍液先沿茎基部灌至根盘处,完后用喷雾器进行沟面和地表消毒,降低田间病原菌基数。涂茎:当留做母茎的幼嫩茎在长出地表10厘米左右时开始涂茎,方法是用棉手套、布条或海绵,将药液从下至上涂抹在幼茎上,冒1根涂1根,每天涂1次,直至分杈出枝叶时停。药剂有:50%多菌灵粉剂和70%代森锰锌各50克加特效王一支兑水1千克;芦笋净和芦保丰各50克兑水1千克;阿西米达150倍液。喷雾防病:防治茎枯病一般采用复配农药,如50%多菌灵+70%代森锰锌500倍液,阿西米达1500倍液、10%世高2000倍液+甲霜·锰锌1500倍液,0.4%波尔多液(0.2千克硫酸铜+0.4千克生石灰+50千克水)等,以上药剂喷雾防治均有一定的效果。防治时必须交替使用,做到前期5~7天防1次,一个月后根据发病程度可酌情改为7~10天1次,并保持到清园,降雨前和降雨后各防治1次,对芦笋茎枯病的消长至关重要,生产实践中必须牢牢把握。(2)褐斑病。褐斑病也是芦笋的主要病害,严重时可以造成植株生长不良,降低产量。(3)根腐病。是侵染贮藏根的地下病害,分为冠腐病和根腐病两种。

以上病害均可结合芦笋茎枯病的防治进行控制。(五)采收与利用

芦笋定植后经过一段时间生长,植株繁茂、茎秆粗壮后,即可开始采笋。1.适时采收

当芦笋移栽后经过大田5—7月的生长,地上部的株丛生长繁茂,茎粗1厘米以上的茎秆达到8根以上,植株的自然生长高度达到1.5米以上,新出土的嫩茎粗度多数达到1.2厘米后,即可开始采笋。开始采笋的时间要根据气候条件、水肥管理水平和定植田的土壤状态及改良的质量确定。2.采笋时间

一般正常年份从3月中下旬嫩茎开始萌发,当嫩茎达到采收标准时即可开始采算。管理得当,除夏季和秋季蓄留母茎期间有一段时间休整停止采收外,一般可持续至11月下旬嫩茎不再萌发。采收可分为三个季节:一是春季采收。成年园从嫩茎萌发即可采收开始,根据上年秋笋的长势,一般持续时间从20~50天;二是夏季留母茎采收,时间从4月初至5月上中旬开始,一般持续至8月中下旬;三是秋季蓄留秋茎数量达到8~11根的标准后,或时间到达10月下旬后开始采收,持续初冬至嫩垄不再萌发为止。

绿芦笋的采笋时间以日出后较好,除清晨或上午采笋外,临近傍晚也可采笋。3.适时终止采收

及时结束采笋,让植株根盘休养生息、积累养分、形成新的鳞芽是实现连年丰产的基础。当出土的嫩笋数量减少,三级以下的小舞增加,这时要及时停止采笋,并转入留母茎采收或田间培管阶段。4.采收方法及标准

采收最好用果树修枝剪,既省力又方便,且剪口较平整。如果无果树修枝剪,可用带手把的小弯刀或其他刀具,要求刀具刀口锋利、手持方便即可。采收时,对符合采收标准的嫩笋切入土下2~3厘米深,把采收的嫩笋轻轻平放在篓筐内,防止嫩笋折断。

绿芦笋的采收标准一般以25~30厘米为宜,但采收时一定不能散头,否则芦笋老化,失去商品性。一般在早春气温较低时可2~3天采收1次,但在夏季气温较高时,一般要求在1天内早晚各采收1次,并迅速送到收购点及时出售,否则嫩笋易老化,不能保证采收嫩笋的质量。

采下分级捆成把后,平整竖立放在塑料箱或木箱中均可,整理后要尽快出售给收购点,不要在家里长时间放置。

四、菜心

(一)概述

又称菜薹。十字花科芸薹属一二年生草本。我国广东、广西一带的特产,当地能周年生产与供应。主薹与侧薹供食,品质脆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菜心品质柔嫩。菜心可炒食、煮汤及加工出口。主要出口港、澳地区及欧美等国。(二)特征特性1.植物学特征

主根不发达,须根多,主要根群分布在表土层3~10厘米,根的再生力较强。茎短缩,绿色。叶宽卵圆形或椭圆,绿色或黄绿色,叶缘波状,基部具裂片或无,或叶翼延伸,叶脉明显,叶柄狭长横切面为半月形,浅绿色。花薹圆,绿色,薹叶卵形或披针形,短柄或无柄。总状花序,具分枝。长角果,含种子15~30粒。种子近圆形,褐色或黑褐色,与白菜种子近似,但较细小,千粒重1.3~1.7克。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种子萌动至子叶展开,在适温下经5~7天;至第5片真叶为幼苗期,需14~18天,萌芽和苗期生长适温为25~30℃;从第6片真叶至现蕾期为叶片生长期,需7~21天;现蕾至菜薹采收为菜薹形成期,适温为15~20℃,在昼温20℃、夜温15℃时菜薹发育良好,产量、品质均佳。温度过高或过低薹纤细、产量低、品质差。幼苗2~3叶时开始花芽分化,现蕾前以叶片生长为主,现蕾后花薹迅速生长,植株生长量、叶面积大小与菜薑产量正相关。属长日照植物,但多数品种对光周期要求不严格。(三)类型与品种

按生长期长短和对栽培季节的适应性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等类型。

早熟类型:植株小,生长期短,抽薹早,菜薹细小,腋芽萌发力弱,以采收主薹为主,产量较低。较耐热,对低温敏感,温度稍低就容易提早抽薹。

中熟类型:植株中等,生长期略长,生长较快,腋芽有一定萌发力,主薹、侧薹兼收,以主薹为主,质量较好。对温度适应性广,耐热性与早熟种相近,遇低温易抽薹。

晚熟类型:植株较大,生长期较长,抽薹迟。腋芽萌发力强,主侧薹兼收,采收期较长,菜薹产量较高。不耐热。

目前栽培较多的品种有:1.四九菜心

广州地方品种,早熟类型。植株直立。叶片长椭圆形,黄绿色,叶柄浅绿色。主薹高约22厘米,横径1.5~2厘米,黄绿色,侧薹少,抽薹早。品质中等。耐热、耐湿、抗病,适于高温多雨季节栽培。播种至初收需28~38天,连续收获10天左右。2.萧岗菜心

广州地方品种,早熟类型。植株直立。叶片长卵形,黄绿色。抽薹早,主薹高约25厘米,横径1.3~2厘米,薹叶狭卵形,易抽侧薹。品质优良,耐热性较弱。播种至收获需35~40天,连续收获10~15天。3.一刀齐菜心

上海市宝山区特产。植株高约48厘米,叶片卵圆形,绿色,叶面平滑,无茸毛,全缘。叶柄细长,浅绿色。主薹绿色,只收主薹。该品种抗寒力中等,侧枝生长势极弱。品质佳,味鲜美,纤维少,质地嫩脆。4.青柳叶菜心

广州品种,中熟类型。植株直立,叶片长卵形,青绿色,叶柄浅绿色。主薹高32厘米,横径2厘米,青绿色。薹叶卵形,易抽侧薹。品质优良。适于秋天生长,不耐高温多雨。播种至初收需50天,连续收获30~35天。5.大花球菜心

广州地方品种,晚熟类型。株形较大,叶片长卵形或宽卵形,绿色或黄绿色,叶柄浅绿色。抽薹较慢,主薹高36~40厘米,横径2~2.4厘米,黄绿色。易抽侧薹,品质较好。可连续收获30天左右。6.三月青菜心

广州地方品种。晚熟类型。植株直立,叶片宽卵形,青绿色,叶柄绿白色。抽薹慢,主薹高30厘米,横径1.2~1.5厘米,侧薹少。品质中等。该种冬性强,不耐热。播种至初收需50~55天,连续收获10~15天。一般每亩产750~1000千克。7.柳叶晚菜心

广西柳州地方品种。植株高大,腋芽萌发力强,是大型品种。该种晚熟,冬性较强。生长期100~120天。每亩产1000千克左右。(四)栽培技术1.栽培季节

在不同的地区,利用的品种不同,栽培时间也不相同。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利用早熟品种从4—8月均可播种。播种后30~45天开始采收,从5—10月为供应上市期。中熟品种从9—10月播种,播种后40~50天收获,采收供应期为10月至翌年1月。利用晚熟品种从11月至翌年3月播种,播种后45~55天开始收获,采收供应期为12月至翌年4月。江南地区菜心基本上实现了四季播种、全年供应的目标。华北地区露地栽培分春、秋两季。春季栽培利用早、晚熟品种均可,3~4月播种,4月下旬至6月初采收。秋季露地栽培利用中、早熟品种,8—9月播种,9—11月采收。保护地栽培时,利用晚熟品种,于10月至次年2月播种,播种后2个月即可开始采收。在华北地区菜心也基本实现了全年供应。2.适期播种

早熟菜心的适播期为5—9月。中熟菜心在3月下旬至4月和9—10月播种。晚熟菜心在11月至翌年3月播种。3.播种育苗

多采用撒播,每亩播种约400克左右。幼苗出土后要及时间苗,保证幼苗有6~7厘米的株距。5~6片真叶时定苗,株距13厘米左右。4.中耕除草

定植缓苗后应及时中耕松土,调节土壤温湿度,促进根系生长。降雨和灌水后也要进行中耕除草,以防土壤板结、杂草生长。5.肥水管理

必须要施足底肥。一般每亩用腐熟农家肥3000~4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和适量钾肥混合施入。生长期追肥,要应掌握三个时机:在定植缓苗后要进行一次少量追肥,每亩施尿素10至15千克,结合中耕进行。这次追肥的作用是促进根系发育和叶片生长。当植株现蕾抽薹时进行第二次追肥,每亩施尿素15~20千克,随灌水渗入土壤。作用是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植株采收后,侧薹开始发生时进行第三次追肥,追肥量应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定。长势弱、叶片较薄、叶色较淡的植株,可用磷酸二钱或磷酸二氢钾追肥。而植株长势较强时,应适当减少追肥量。菜心对水分条件要求很高,要采用多次少灌的原则。缓苗后结合追肥灌一次水,以促进根系生长。叶片生长期要适当灌水,以增大叶面积。植株现蕾抽薹后,应增加灌溉,加速花薹伸长。在整个生长期,注意保持土壤表层处于湿润状态。6.病虫害防治

由于菜心是速生菜,对病虫害应采用综合防治,尽量不施农药。必要时可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菜心主要病害有软腐病、霜霉病和菌核病,虫害有菜螟和菜青虫等。(五)采收与利用

采收标准是菜薹高度达到叶的先端,上部有几朵初开的小花,俗语称“齐口花”时,是采收的最佳时期。高温干旱时菜薹发育迅速,易开花,须及时采收。在低温湿润的天气,菜薹发育较慢,要延迟2~3天采收。

五、江城菜心

(一)概述

江城菜心是利用双低油菜“一菜两用”技术在抽薹前期采收一次的菜薹。双低油菜是指油菜子油中的芥酸含量小于1%,菜子饼中天然毒性物质硫代葡萄糖甙的含量小于30微摩尔/克的优良油菜品种。双低油菜“一菜两用”栽培技术是指利用符合国家双低标准的优质油菜品种,采用早播、早栽、早管、早发等一整套技术来栽培油菜,在抽薹前期采收一次菜薹的基础上,再常规收获油菜子,实现了“一菜两收”,是一项油菜增产增效栽培新技术。产出的菜薹甜脆可口,没有苦涩味,既可以作为时令蔬菜食用,又可以腌制或干制,深受人们喜爱。这项技术在我国的各油菜产区都可以推广使用,在交通方便、贸易便利的城市周边,推广使用效果更为明显。摘薹不但不会造成油菜的减产,只要栽培措施掌握得当,反而能达到增产效果。这是因为,双低油菜摘薹后,分枝部位降低,二次分枝增多,植株生长更加健壮,平均株高一般比常规油菜降低20厘米左右。双低油菜“一菜两用”栽培菜子的产量和常规栽培的产量持平或者略有增长,另外,“一菜两用”栽培的双低油菜,菜薹每亩产量可以达到250千克以上,由于摘薹期正值早春蔬菜紧缺季节,如果能够抢早上市,还能大大提高双低油菜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

(二)品种选择

凡是符合国家双低油菜标准、具有生育期偏早、苗薹期生长势强、再生能力强的优质油菜品种都可以作“一菜两用”栽培。我们最好选用杂交双低油菜品种,因为这类品种抽薹早,抽薹壮,菜薹适口性好,采收后恢复快,能在短时间内从腋叶间长出比较多的分枝,在获得比较高的菜薹产量的同时,又能兼顾油菜子的高产。在考虑菜薹产量和品质的同时,还应当重点考虑油菜子的高产和优质。我国各油菜产区都有主推品种可供选择,如湖北省适宜选择华杂6号、华杂8号、华杂10号、中油杂4号、中双9号等;江淮地区可选择皖油18、中油杂10号、中双8号等。各地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因素,选择当地适宜的优良双低油菜品种栽培。

(三)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

双低油菜苗期生长缓慢,长势比普通油菜弱。因此,必须适时早播,育好适龄壮苗。而双低油菜“一菜两用”高产栽培更要立足一个“早”字,因为油菜通过摘薹,造成油菜有一个损伤恢复期,另外,还可以更多地利用秋末的积温。这是保证培育适龄壮苗和适时移栽的重要技术措施,这样可以以早管促早发,以早发促早薹,以早薹促双高产,以高产促高效,各地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茬口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双低油菜“一菜两用”高产栽培的播种期要比正常栽培的播种期提前10天左右,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一菜两用”高产栽培播种期一般在9月上旬。但是,也不能播种太早,太早播种容易造成冬前旺长,受到冻害。播种量与正常栽培的播种量一样,以每亩苗床播种500克比较适宜。因为油菜种子很小,为做到播种均匀,播种时种子要拌细土,按畦定量分2~3次均匀撒播,然后用细灰粪土覆盖,做到播匀、浅盖不露籽,保证一次全苗。如果遇到干旱情况应该及时补水,确保一播全苗。当苗出土后,就进入苗期管理了。2.培育壮苗

培育壮苗是菜薹和油菜子都能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双低油菜“一菜两用”栽培适宜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育苗移栽,育苗期间肥水管理比较方便,容易培育出健康壮苗,另外,可以人为控制油菜的密度,避免摘薹后由于分枝增多而产生荫蔽,诱发病虫害。(1)苗床选择。双低油菜“一菜两用”栽培的油菜育苗地应该选择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地势平坦的地块。为了防止品种混杂,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应当注意选择两年内没有种过其他油菜或甘蓝、大白菜等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2)苗床整理。播种前一周,对苗床进行翻耕整地。要精细耕整,做到厢面平整,表层土细碎、土壤上虚下实。南北向开沟作畦,一般畦宽1.5~1.7米,沟深20厘米,长度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要施足底肥,每亩苗床用腐熟的猪牛栏粪1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尿素5~6千克、氯化钾2~3千克、硼砂1千克,全层均匀施入床土中。(3)苗期管理。当苗出齐后要及时间苗、定苗。间苗一般进行1~2次。第一次在齐苗后到长出1~2片真叶时,间除一部分弱苗、小苗、异形苗和病苗。第一次间苗以后,要轻施1次肥,每亩用尿素3~4千克兑水1000千克浇施。当出现3~4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做到叶不搭叶,苗不靠苗,同时拔除杂草。间苗后,施1次提苗肥,每亩施尿素5千克左右。3片真叶时进行定苗,留苗间距8~10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