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好习惯养成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9 15:03:11

点击下载

作者:刘夏米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3~6岁儿童好习惯养成书

3~6岁儿童好习惯养成书试读:

前言

20世纪60年代,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当时参加培训的宇航员多达几十人,为什么加加林能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偶然事件。

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参观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节,使加加林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罗廖夫说:“我只有把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才会放心。”

所以,加加林的成功得益于他良好的习惯,正是好习惯给加加林带来了好运气。其实,加加林并没有刻意考虑去脱鞋,他这么做是因为他的文明行为已经“习惯成自然”了。好的习惯能够给人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坏的习惯往往使人在不知不觉之中走向失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儿童时期应把培养好习惯放在首位。

童年时养成的好习惯能让人受益终身。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在回答记者的提问“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时说,他是在幼儿园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大人们也常以习惯的好坏来评价孩子品行的优劣。所谓“好孩子”,一定是有好习惯的孩子;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坏习惯较多的孩子。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一个坏习惯可能使孩子丧失良机,而一个好习惯则可能使孩子走向成功。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一个很特别的阶段,孩子的各种习惯大多在这一时期养成。这一时期养成的各种好习惯不但可以让孩子快乐地成长,而且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本书介绍了常见的八个方面的儿童好习惯,囊括了生活好习惯、学习好习惯、想象力好习惯、理财好习惯、社交好习惯、品德修养好习惯、情绪管理好习惯、安全常识好习惯等,涉及儿童的生活、学习、社交、安全等方方面面。

本书适合亲子共读,实用性和操作性强。希望本书能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好习惯,并在家长的帮助下,从小养成好习惯。第一章3~6岁儿童好习惯养成黄金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愿望,要想孩子成才成人,就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在黄金期对孩子实施好习惯教育,会事半功倍,一旦错过这个年龄段,则终身难以弥补。好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有一个小朋友叫妞妞,父母都在城里上班,工作十分繁忙。妞妞一周岁的时候,父母就把她送到农村,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对妞妞非常宠爱,将她照顾得无微不至。妞妞吃饭必须让奶奶喂,穿衣必须让爷爷穿,睡觉必须让奶奶哄着,连上厕所都由爷爷奶奶抱着。当妞妞3周岁进入幼儿园时,老师发现妞妞还不会独自上厕所,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睡觉……妞妞在生活中根本就没有学到良好的自理习惯,凡事都由爷爷奶奶包办!

这时候,妞妞的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把妞妞接回家,对妞妞进行生活习惯的训练。专家点评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6岁前的儿童主要生活在家庭中,所以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大人的培养下慢慢养成的,养成之后逐渐形成一种习惯。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睡觉,这些都是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培养,大人不能包办。案例中的妞妞3周岁了,上幼儿园了,吃饭、穿衣、上厕所这些基本的习惯都没养成,其根源在于爷爷奶奶一直包办,没有为妞妞营造培养好习惯的环境。

由此可见,孩子良好的习惯应从小培养,从孩子开始说话、走路时培养。同时,父母应当在行为、举止和谈吐等方面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讲话时要注意礼貌,举止要文雅,表现出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习惯。如果能够以身作则,这种长期熏陶就能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养,通过日积月累,孩子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3~6岁是儿童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乃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孔子曰:“少成则若性也,习惯成自然也。”意思是说,孩子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很多人获得成功,无不是由儿时养成的好习惯推动和支撑的。儿时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使孩子终身受益,成为他一生的财富。专家支招

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因此,父母一定要在孩子的习惯培养上下功夫。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生活习惯

生活是人生存的基础,生活习惯的好坏,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孩子综合素质的体现。生活习惯包括饮食、起居、卫生等习惯,孩子应做到按时睡觉、起床,安静睡眠并保持正确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等。

2.学习习惯

学习是孩子获得知识的途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学习好的孩子学习习惯都比较好,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多数并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学习专心认真,珍惜时间,等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3.思维习惯

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相关的,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孩子能力的锻炼、知识的获取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如善于观察、勤于动脑、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等都是良好的思维习惯。

4.文明礼貌习惯

文明礼貌应从小做起,父母要教育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仔细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5.道德习惯

道德指的是人的品德。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孩子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它包括尊敬长辈、团结友爱、爱护公共财物、遵守交通规则等。

6.劳动习惯

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所以要培养孩子初步的劳动习惯,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父母应该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铺床叠被等,还应该要求孩子帮父母干些家务活,比如,摆碗筷、擦桌子、扫地、倒垃圾等。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绝不仅仅是父母的事情,要取得好的效果,父母要及时与幼儿园的老师沟通,并积极与学校的教育配合。同时,家庭内部要保持一致性,这里的“一致性”不仅指父母之间的互相配合,还包括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更好、更快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坏习惯是孩子一生的债务

阳阳是一个正在上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最近一段时间,阳阳的行为让妈妈头疼不已。

有一次,阳阳在幼儿园里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回到家后飞快地跑到妈妈面前大喊:“妈妈,妈妈,老师今天表扬我了!”妈妈正在接一个重要的电话,于是她把手指放在嘴边做出“嘘”的动作,暗示阳阳不要吵了。

阳阳一看妈妈没有像以前一样高兴地表扬他,于是生气地抢过电话,狠狠地挂断了……

还有一次,阳阳刚放学回家就打开电视看动画片。妈妈正忙着和面做晚饭,这时候门铃突然响了,妈妈对阳阳说:“阳阳,妈妈手上有面粉,你帮妈妈开一下门吧!”

过了一会儿,门铃还在响,阳阳像是没有听到妈妈的话一样,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看动画片……妈妈只好赶快洗洗手,自己去开门。

等到吃晚饭的时候,阳阳刚刚吃了几口饭,就拿着勺子把各种蔬菜和酱料都放进碗里乱搅,妈妈板起脸说:“阳阳,乖乖吃饭,别浪费食物!”

没想到阳阳一点也不听,反而变本加厉,朝妈妈做鬼脸,故意扭着身体大力地继续搅拌着。

妈妈无可奈何,气得说不出话来。专家点评

处于上幼儿园时期的孩子,总会表现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如果父母听之任之,一旦这些不良行为习惯成自然,它们必将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因此,父母不要忽视这些小小的坏习惯,要防患于未然,并寻求改正的办法。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上面案例中阳阳有很多坏习惯:妈妈正接电话,打断和挂断妈妈的电话;妈妈叫阳阳开门,他装作没听见,继续看电视;妈妈叫他不要乱搅蔬菜,好好吃饭,他不仅不听,反而变本加厉继续搅拌。

随着孩子渐渐地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跟着养成了。孩子还不是很懂事,总是按着自己的想法做事,所以会在不经意间养成一些坏习惯。这些坏习惯可能很小,很容易被父母忽视,就算有时发现了,父母也常常觉得孩子还小,所以总是迁就他们。

但是,孩子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可就很难改正了。如果爸爸妈妈不帮他们改正,这些坏习惯就有可能伴随孩子一生,成为孩子一生的债务。

因此,父母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看他有哪些坏习惯,一旦发现,就要及时帮孩子改正。专家支招

俗话说:“学好三年,学坏三日。”孩子总归是孩子,身上或多或少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屡教不改”,就不能容忍,对孩子发脾气,甚至打骂孩子。其实,家长这样做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改正坏习惯,还会影响亲子关系。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改正坏习惯呢?

1.要宽容

也许孩子自己也不喜欢自己身上的某些坏习惯,但他又无法控制自己不做已经习惯的事。所以,父母应对孩子抱以宽容的态度,而不是抱有成见,觉得孩子不可教化。因为抱有成见既不利于纠正孩子的坏习惯,也不利于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成长。

2.抓住时机纠正

很多孩子的坏习惯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家长可以在孩子坏习惯出现后立即进行纠正。如发现孩子不洗手就吃东西时,要及时给孩子讲明“病从口入”的道理,并督促他洗手。

3.发挥榜样的作用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针对孩子难以改正的坏习惯,家长不妨在平时的生活中为他树立一个榜样,久而久之,孩子的坏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就改正了。

4.讲故事引导

因为孩子自我认识能力还不完善,所以有时候家长一味地批评,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不愿听从家长的教导,反而会强化自身的坏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妨通过给孩子讲故事、念儿歌等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身上的缺点。

5.转移注意力

当家长发现孩子始终“屡教不改”时,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喜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当家长发现孩子又在咬指甲时,可以让他帮忙打扫房间,这样孩子就会忘掉自己刚才的行为。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坏习惯有可能是模仿父母。因此,父母平时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孩子的模仿力极强,父母经常做一些习惯性的动作,在无形中就被孩子学去了。3~6岁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乐乐是一个非常调皮的男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习惯表现很糟糕。

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乐乐趁老师不注意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菜偷偷地夹到别的小朋友碗里,他还吸吮手指、吐口水、偷笑。

生活老师看到了,走过去跟他说:“乐乐,你觉得这样做对吗?”

乐乐低下了头,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错了,下次不这么做了。”

老师摸着乐乐的头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你这样做是不卫生的,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你说是吗?”

乐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可是没过多久,乐乐又把饭粒洒在桌子上,把不吃的菜摆在椅子上。

老师很头疼,只好打电话与家长沟通。

对于乐乐在幼儿园不好好吃饭的问题,乐乐父母也伤透了脑筋,多次与老师沟通。乐乐虽然每次都承认错误,但没过多久,不好好吃饭的毛病又犯了。老师和乐乐父母都感到很无奈。专家点评

3~6岁是儿童上幼儿园的时期,父母此时就应该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因为这一时期,孩子的身心发展十分迅速,可塑性极大。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为这一时期主要是孩子个性和习惯形成的初步阶段,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对其一生都是有帮助的。专家支招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可塑性极强,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紧紧抓住幼儿期这个黄金期,帮助幼儿从小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引导者,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责无旁贷,以下几点事项需要父母注意。

1.耐心引导

如果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父母要耐心地引导他们,不要想着一次就能成功。

2.良好示范

父母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首先要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身教永远胜于言传,有些道理说很多遍,不如自己做一遍。

3.及时称赞

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表扬他们,让他们知道哪个具体行为做得好、值得表扬,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4.态度坚决

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过程中,当孩子不配合或者效果不理想时,父母一定要坚决表明自己的立场,让孩子知道有些规则是必须遵守的。

5.配合默契

父母首先要意见统一,不要在孩子面前产生分歧,有不同的意见可以私下交流讨论,否则会阻碍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在一次幼儿园家长会上,一位母亲在谈到儿子的不良习惯时,检讨说:“儿子总是习惯随手乱丢东西;做作业时,一会儿找削笔刀,一会儿喝饮料,一会儿又看动画片;再三催促下写完的作业,字迹潦草,错误很多。说了多次也不改,实在令我们头痛,也令我们不得不反省。我想,坏习惯养成是有原因的,弄清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纠正。儿子的情况不能说与我们无关,杂乱的屋子、无规律的生活方式影响了他的注意力,是使他养成上述坏习惯的主要原因。”专家点评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习惯影响很大。孩子的一切习惯,都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有关。家庭环境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具有潜移默化的力量。

习惯是在人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良好的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要使孩子有良好的习惯,首先要注重家庭教育环境。孩子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生活在家庭里,家庭的环境包围着孩子、熏陶着孩子,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性格养成起着很大的作用。

古人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在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同时,一定别忘了审视自己,反思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一般来说,和睦、和谐、温暖、快乐的家庭环境,有益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健康成长;而糟糕的家庭环境则恰恰相反,不仅会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还会使孩子在学习和人生发展中产生种种偏差。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肯定离不开家庭教育环境的熏陶。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所作所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的表率作用很重要,父母的言谈举止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专家支招

孩子在家庭这个人生“第一环境”中接受教育,家庭对他往往具有难以磨灭的影响。3~6岁孩子除了在幼儿园学习外,其余的时间都是同父母一起生活的,父母是孩子天然的、不可选择的、不可任意更换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熏陶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家庭教育的基本方式,它比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要强烈、深刻得多。

所以,父母在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并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及自身的示范榜样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和道德好习惯。

1.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与孩子一同成长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环境是有生命的,环境通过对孩子的影响体现它的生命力。”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否则,孩子潜能的发展会受到抑制。

孩子成长需要四种环境。第一,宽松的人文环境。一家人互相关爱,分工互助,共同享受生活的乐趣,让孩子体会美好和睦。第二,审美的空间。孩子的生活空间应该是整洁优美的,要给孩子布置自己空间的权利。第三,智慧环境。常和孩子做点智力游戏,一同看看他们喜欢的有益的动画片,和孩子用固定的时间共同读书、讲故事。第四,意志环境。爸爸妈妈生活有规律,早起早睡,按时吃饭,孩子会模仿爸爸妈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为自己准确定位,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

一般来讲,家长大都把自己定位为教育者、监督者、惩罚者,其实家长应把自己定位为关心者、欣赏者、支持者、倾听者和参与者。只要家长懂得随孩子的年龄特点、时间、地点等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正确地转换角色,就能营造一个和睦、平等、适合孩子发展的家庭氛围。

3.让孩子成为家里的主人,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

家庭成员之间应是尊重、平等、互动的,所以父母不仅要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分担点家务活,还要让孩子有自由的空间、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家庭不只是给孩子创设的“学习家园”,还应该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土壤,父母要用科学、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方法,创造一个适宜孩子的成长环境,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4.让习惯成自然,家庭教育贵在持之以恒

3~6岁是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这个年龄的孩子不可能一下子改掉很多毛病,父母应该循序渐进,不应操之过急。在纠正某种问题时,一定要找到根源,找好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坚持足够的时间,切忌半途而废。家庭教育贵在持之以恒,培养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应该拥有教育孩子的恒心和毅力,孩子的每个优点都是一点一滴培养出来的,不能急于求成。上幼儿园,从培养好习惯开始

彤彤在上幼儿园小班。最近,幼儿园老师教小朋友们玩玩具。

一天,彤彤和其他小朋友在教室里玩玩具。彤彤玩着小锅、小勺,她总是把勺子放在小锅中,想不出其他的玩法。老师看到了,就走过去对她说:“彤彤,你的饭烧好了没有?盛出来给娃娃吃吧!”在老师的启发下,彤彤把“饭”盛到碗中,拿去送给娃娃吃。这样彤彤对小锅产生了兴趣,游戏的内容更丰富了。

有时候,彤彤拿着玩具,不知如何玩,就在桌上乱打或抛掷一地。老师就告诉她如何使用:“积木可以搭一座小房子,小珠子可以串成一条小项链。”彤彤喜新厌旧,某件玩具玩久了,就会随意抛掷,老师立即提醒她:“彤彤,汽车不玩了,要放在玩具架上。来,我们一起把汽车搬过去吧!”这样就降低了玩具的损耗率。

有一次,彤彤和一个小朋友很开心地搬着一只木箱,走到半路,彤彤要向东走,那个小朋友要向西走,两个人争吵起来。老师立即跑过去说:“彤彤,我们一起搬吧!搬到那张桌子上去。”彤彤又开心起来。

在老师不断的教育和培养下,彤彤渐渐地养成了正确使用玩具和爱护玩具的良好习惯。专家点评

游戏是孩子参与的主要活动。在游戏中,孩子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孩子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老师和家长及时发现,予以纠正。

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学习和游戏的场所,老师是主要教育者。而且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养成的良好饮食、睡眠、学习、卫生等习惯将会使之终身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困难了。因此,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树立良好的行为意识,老师的责任显得十分重要。

儿童往往会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孩子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孩子想要玩某些玩具时,就要人家无条件地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任由它发展下去。

儿童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他们的这个特点,老师应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其不良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孩子起来小便,脚步声很大,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他轻声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得对。专家支招

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也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那么,老师应该帮助孩子在幼儿园养成哪些习惯呢?

1.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脏东西,不随地吐痰,不吸手指,不挖鼻孔,不抠耳朵,养成整洁卫生的习惯。

许多孩子吃饭时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老师应告诉孩子吃饭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但不宜过急催促。每次盛饭不宜过多,吃完后再添,调动孩子吃饭的积极性。

2.不挑食的习惯

老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来吸引孩子的兴趣,可以用很夸张的行为表现“这菜真好吃”,也可以变化烹饪花样,诱发孩子的食欲,不可用粗鲁的语言和动作逼迫孩子吃。

3.讲礼貌的习惯

老师要重视孩子的语言文明,要求孩子尊敬老师和父母,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给孩子讲解规矩,使孩子懂得一定的行为规范。

4.良好的学习习惯

加强家园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一方面,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动员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家庭教育讲座、家园联谊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学习障碍,矫正不良习惯。

5.良好的劳动习惯

老师要让孩子学会承担一些简单的劳动。比如,早晨入园时,请第一个到园的小朋友帮忙放杯子;午饭后,请孩子们轮流帮忙擦桌子、扫地;傍晚放学临走时,请大家把自己的椅子放到桌子上摆放整齐等。

老师还可以通过游戏教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这种方法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第二章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龄前儿童期是人身心发展,尤其是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起居习惯、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身受益。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对孩子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邻居刘奶奶又在追着小孙子喂饭了:“别跑了,小祖宗!来,再吃一口……怎么还跑啊,这孩子!”只见刘奶奶一手端着一个饭碗,一手拿着个勺子,气喘吁吁地跟在小孙子后面。而她的小孙子正在前面跑得欢呢!偶尔停下来吃一口饭,然后转身又跑掉了。刘奶奶急得直跺脚,可小孙子才不管呢。专家点评

为什么孩子总是不爱吃饭呢?其实在现代的家庭里,小孩挑食、厌食的现象很普遍。家长们看到孩子不爱吃饭往往担心孩子是不是生病了,其实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疾病所致,绝大部分都是由于父母喂养不当或没有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这才导致孩子养成了不好的饮食习惯。

不少父母只看重孩子是否吃得“好”,却轻视行为习惯的培养,以致许多孩子养成了吃饭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众所周知,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对孩子有很大的危害,特别是偏食和挑食,会造成孩子营养不良,导致孩子的免疫力降低,进而容易感染各种疾病。专家支招

3~6岁的孩子正处于发育旺盛的时期,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吸收营养,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吃、怎样吃是爸爸妈妈需要关注的。下面提供一些健康饮食的方法和技巧,将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1.定时、定量用餐

3岁的孩子已经学会自己进餐,此时应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比如定时、定量。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这顿不吃好,过了时间就没得吃,直至下一顿才能吃,这期间只能喝水,绝对不能吃零食。无论孩子说自己有多饿,都不能松口,以此使他形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2.以清淡饮食为主,不吃重油、重糖的高热量食品

3~6岁的孩子肠胃消化功能尚在发育中,不够完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不应过多摄入重油、重糖食品,否则会使热能摄入过高,使儿童患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冠心病等现代文明病的概率大大增加,或由于饮食过于甜腻而难以消化,引起消化道疾病,如便秘、腹胀等。

3.给孩子做多样化食物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是多方面的,因此饮食必须多样化,任何挑食、偏食都会影响身体健康。建议同一天中不要做同样的食物给孩子吃,而且,同一种食物也不要采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做,应该偶尔变换下做法。3~6岁的孩子对任何事物都会充满好奇心,食物也不例外,多种花样的食物能刺激孩子的食欲。

4.让孩子专心吃饭,不做与吃饭无关的事

告诉孩子吃饭时要专心,不能做与吃饭无关的事,比如,不能到处乱跑、看电视、玩玩具等。在孩子吃饭时,大人不要逗孩子,不能批评孩子,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同时教会孩子正确、文雅地使用餐具,培养吃饭整洁、干净的习惯。

5.家里尽量少备零食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家里都会储备各种各样的小食品。孩子若有吃零食的习惯,慢慢就会把零食当主餐,吃饭时不好好吃,饭后就开始吃零食,这样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6.多夸奖孩子

人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孩子也不例外。平时吃饭时,家长应多称赞孩子,孩子听到家长的赞美心里肯定很开心,心里一乐吃起饭来也更轻松。

7.顺其自然,不强迫孩子

有时,孩子食欲不振少吃一些,有些父母就担心孩子营养不良,强迫孩子多吃,并严厉训斥,这对孩子的机体和个性都是一种可怕的压制,使孩子认为进食是极不愉快的事,逐渐形成顽固性厌食。培养孩子讲卫生的好习惯

琪琪是一个很乖巧、讲卫生的4岁小女孩,她的父母特别注意卫生。妈妈告诉琪琪,要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尤其是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琪琪不解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饭前便后要洗手?”妈妈回答说:“因为手上摸了脏东西,在吃饭前不洗干净,吃进肚子就会生病,肚子里就会长出虫子来,有虫子,就要去医院打针、吃药了。”等琪琪稍大一点,妈妈还进一步告诉她,饭前便后洗手可以预防各种肠道传染病。

从3岁左右开始,琪琪每天早晨起床后,就自己洗脸、洗手。尤其是吃饭前,从来都不用人提醒,自己就主动去洗手,洗完手,还用小毛巾把手上的水擦干净。有时爸爸一忙,吃饭前忘记了洗手,琪琪总是及时提醒爸爸去洗手。

琪琪不仅养成了爱洗手的好习惯,还养成了不乱扔果皮、纸屑的好习惯。有一次,琪琪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有一个小朋友吃完了香蕉随手将香蕉皮扔在草地上。琪琪看见了,马上跑过去捡起香蕉皮,丢进果皮箱里。旁边的大人都夸琪琪是一个懂事、讲卫生的好孩子,琪琪心里可高兴了。专家点评

从孩子懂事开始,就要着手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对于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很重要。习惯一旦养成,父母的负担也会减轻一些。

讲卫生是良好的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卫生习惯培养主要指个人卫生,包括洗手、洗脸的习惯,洗头、洗脚和洗澡的习惯,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习惯,剪指甲和保持衣服整洁的习惯,等等。除个人卫生外,还要养成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纸屑、果皮等习惯。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因为孩子的身体免疫力比较差,容易感染疾病。所以父母必须从小就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专家支招

儿童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个时机进行培养,习惯容易养成,而且牢固,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影响终身。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

1.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形象,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也是对别人尊重的表现。父母要教孩子正确地洗手、洗脸、洗头、洗澡、剪指甲、使用手帕等,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一定要使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的习惯,生吃瓜果要洗净去皮,经常携带并正确使用手帕,且手帕要经常更换,保持清洁。

2.让孩子养成清洁皮肤的习惯

每天早、中、晚洗脸时都要让孩子洗手,有条件的话每天要洗一次澡,因为人体不仅会积留灰尘,还为细菌滋生、繁殖提供了场所。每晚睡觉前都要洗脚、洗袜,鞋子也应勤换、勤洗。

3.让孩子养成天天刷牙的习惯

口腔进食后会留下一些残渣和怪味,如不通过刷牙或漱口除去,就会发酵生酸,助长细菌繁殖,腐蚀牙齿,影响肠胃功能,因此要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父母要教孩子学会正确使用牙刷,刷牙时要注意每颗牙齿都能被刷到。父母要为孩子选购毛束少、软硬适中的保健牙刷,这种牙刷刷头小,在口腔里转动灵活,使用方便。另外,牙刷、漱口的杯子都要专人专用,防止传染疾病。

4.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如果睡眠不足,孩子就会急躁、哭闹不安、吃饭不香,甚至生病。父母要为孩子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不要随便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只要持之以恒,经过不断地重复、巩固,就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5.父母要保持家居环境的整洁

卫生、整洁的家居环境是家庭成员人人都要讲究的。孩子也要学会注意家中的各种卫生细节,使家里的地板、窗帘、床上用品、餐具、卫浴洁具等都保持清洁。父母为孩子提供一个整洁、干净的家居环境,就是在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

6.教导孩子讲究公共环境卫生

孩子是社会小公民,也要注意公共卫生,这样才能赢得更多人的尊重。不乱扔果皮,不随地吐痰、大小便,就是保持公共环境卫生。孩子讲公共卫生,也是讲社会公德的表现,父母一定要注意培养他爱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7.及时鼓励、表扬孩子的进步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让孩子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小孩最喜欢家长鼓励、表扬他,所以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在看到孩子偶尔自觉地洗手后,就鼓励他、表扬他,孩子在接受表扬后,心中一定会非常高兴,从而更容易将这种好习惯保持下去。让孩子养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好习惯

在一家私人幼儿园,中午午睡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翻来覆去睡不着,有的趴在床上四处张望,有的在咬被子、玩手指,还有的到了该睡的时候不睡,该起床的时候又不肯起来……

涛涛在家里一直有午睡的习惯。但是入园一周后,爸爸妈妈没有想到,遇到的最大挑战,竟是午睡问题。

涛涛是中班的小朋友,平日里特别顽皮,中午几乎不睡觉,喜欢在床上玩,还会不断影响其他的小朋友。小朋友们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小朋友都睡熟了,但涛涛一点睡意也没有。

老师走过去拍拍涛涛的肩膀,想让他慢慢进入睡眠状态,但是拍了很久也不见效果,老师说:“你把眼睛闭起来试试。”涛涛用力地把眼睛闭起来,15秒钟后又睁开,嘟着嘴说:“老师,我实在是睡不着。”专家点评

涛涛在家从来不午睡,家长忙,所以懒得哄他睡午觉,久而久之他便养成了不爱午睡的习惯。

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通过睡眠,人体的大部分器官得到休息,这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儿童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有利于身体生长及脑功能的发育。睡眠充足的孩子精力充沛,心情愉快,食欲好,身体健康。睡眠不足的孩子就会烦躁易怒,食欲减退,体重增长缓慢,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专家支招

爸爸妈妈须加强与老师间的沟通,做到与幼儿园紧密配合,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具体措施如下:

1.晚餐时间要固定

儿童的晚饭时间最好是傍晚上五点半至六点,晚归的父母尽量不要和孩子一起吃晚饭,可以让爷爷奶奶或保姆陪孩子一起先吃,让孩子形成在固定的时间吃晚饭的习惯和意识。

2.睡前避免兴奋

吃过晚饭以后,最好让孩子做比较安静的活动或游戏,比如看书、画画、听音乐、讲故事、堆积木等,千万不要让孩子做剧烈的体育运动,或让他看惊奇、恐怖的电视节目,否则会导致孩子特别兴奋,影响夜间睡眠。

3.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睡觉之前,最好打开门窗通风,通风是有效的净化空气的方法。在孩子睡觉时,可以将灯光调暗,最好不要制造噪音,尽量让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睡觉。

4.做好睡前准备工作

让孩子知道“到睡觉的时间了”也很重要,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引导。比如每天播放同一首催眠曲,给孩子讲故事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5.早晨按时起床

早上七点左右就可以起床了,但有些孩子常常醒得很晚或者贪睡,不愿意起床。父母可以买一个充满童趣的音乐小闹钟,听到小闹钟的铃声,孩子就会自己起床,孩子早晨高兴,一天都有好情绪。培养孩子自觉收拾玩具的好习惯

成成开始上幼儿园中班了,父母总希望孩子能在成长的过程中,行为习惯也同时进步。成成道理都懂,却依旧我行我素,不免让妈妈的心里着急。

一个星期六的早上,妈妈正忙于打扫卫生,看到成成那一堆乱丢乱扔的玩具心情不免又烦躁起来。但妈妈还是耐住性子,蹲下来对儿子说:“成成,你看妈妈打扫卫生多辛苦呀,玩具是你自己的,你来收拾好吗?”只见他倒在沙发上,撒娇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不会,您帮我收拾好不好?”妈妈顿时生气了,要把地上的玩具全部清扫出去,这下成成才乖乖地收拾玩具,但是对积木、餐具模型、拼图等玩具也不分类,就杂七杂八地堆在了一个大纸箱里。

接下来的几天中,玩具还是到处都是,成成又不收拾了。妈妈思来想去,觉得用命令的方式去强迫孩子收拾玩具,效果不尽如人意。于是,妈妈请教其他几位家长,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一天,妈妈下班回家,就把成成叫到身边,对他说:“成成,妈妈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成成好奇地问:“妈妈,什么好主意啊?”妈妈说:“你们幼儿园有餐厅是吧?其实我们自己家里也可以布置个小餐厅,这样等你的小伙伴来了,你们就可以一起玩餐厅游戏了!你先把能够开餐厅的玩具整理出来可以吗?”成成一听兴趣来了,连忙说:“好的,妈妈,我也要开一家餐厅!”于是很利索地把所有餐具模型挑了出来,摆放得整整齐齐的。

接着,妈妈又说:“成成,咱们再开一家医院吧!”于是,成成又很快从一大堆玩具中找出了医疗用具模型,将“药瓶”、“听诊器”、“救护车”等都摆放在一起。

妈妈看着儿子忙个不停,玩具摆得整齐有序,高兴得直夸儿子“真棒”。后来,成成参照着幼儿园的班级布置,在妈妈的帮助下陆续整理出了“小小书吧”“音乐区”“娃娃家”等。

当天晚上,爸爸下班后也夸奖成成做得真棒,成成可高兴了。经过爸爸妈妈们的引导,成成乱丢玩具的坏习惯改掉了。

看到儿子的进步,爸爸妈妈都很欣慰。专家点评

玩具是孩子的玩伴,能给孩子带来无限的欢乐,伴随他度过幸福的童年。因此家长都乐意给自己的孩子购买玩具。但是,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不少家长为此很苦恼,却没有好的办法说服孩子,忽视了教育孩子的好机会,结果孩子养成不爱惜物品的坏习惯。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小,乱扔的玩具应该由大人来收拾,这种认识和做法对孩子不利。家长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孩子收拾玩具的好习惯,切不可认为是小事而掉以轻心。

其实,当孩子2岁的时候,父母就可以让孩子学习收拾玩具了,开始以父母收拾为主,请孩子帮助递拿,并告诉孩子:“小狗、娃娃、小汽车和你玩累了,要回家休息了。”每天这样告诉孩子,孩子就会懂得玩具玩完要收拾好。之后,逐渐让孩子在父母的提醒下,把玩具放到指定的地方,由父母帮助放整齐,一直到他会自己收拾为止。

到孩子5岁左右的时候,父母应教孩子按类别把玩具摆放好。教孩子收拾玩具前,应先为孩子准备几个大纸盒或木盒子,或给孩子一个高矮合适、开合方便的抽屉,也可将大人的书架腾出一格或一角让他放玩具。

习惯成自然。在父母的帮助和提醒下,孩子不仅能养成收拾玩具的好习惯,而且随着这个良好习惯的不断强化和迁移,还能做到收拾好自己使用过的其他东西,如画完画后的纸、笔,脱下的衣服,等等。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小事开始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以及生活有序、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这将会使孩子终身受益。专家支招

孩子将玩具四处乱丢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这也是让父母头疼的行为,经常是父母收拾好,孩子又弄得到处都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收拾,父母用尽了方法,可是效果都不太好,究竟该如何让孩子懂得收拾呢?

收拾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兴趣,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让孩子养成习惯或者让收拾成为孩子的兴趣。下面就说说父母该怎么做。

1.父母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如果想让孩子养成主动收拾玩具的习惯,父母就要做到东西不乱放,将物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时间久了,孩子就知道把物品放回原处了。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习惯养成的基础,因此,父母要努力给孩子创造这样的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教会孩子整理、归类、摆放的方法

在很多情况下,孩子不知道该如何整理或是摆放玩具。因此,刚买回玩具时,父母要告诉孩子玩具的具体摆放位置,以方便下次取用。必要时父母可以给予适当帮助。同时,先和孩子约法三章,告诉孩子如果不能自己收拾,下次就不能玩了,或拒绝给孩子增添新玩具以示惩戒。总之,父母在采取措施时要先礼后兵,而且要注意尺度,这样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帮助孩子一起收拾玩具,达到言传身教

当孩子玩完玩具时,父母可启发诱导孩子:“让我们一起把你的玩具在箱子里摆放好,行吗?”“把你的小车停在它的车库里。”然后一同收拾。同时还要给他讲为什么要这样做,时间长了他就明白玩完玩具要收拾起来的道理了。

4.把收拾玩具当成游戏,适时鼓励

游戏力求简单,可用竞赛方式,比如:把玩具车开进小车库,把布娃娃放到床上,把积木装进箱子里,等等。当完成一项任务时,模拟动物声音、动作,给予孩子表扬,以激发孩子收拾玩具的兴趣。

5.反复训练,持之以恒

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要仔细讲解示范,通过一个个活动,再加上手把手地指导和不厌其烦地说教,让孩子在反复训练中形成习惯。特别是刚开始时,父母一定要有耐心,通过不断强化、不断积累,才能让孩子做到持之以恒。

6.适当惩罚,以儆效尤

在孩子玩玩具之前给孩子提要求,玩完以后要及时把玩具收拾好,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就适当减少孩子玩玩具的时间或者减少玩具的数量,作为小惩罚。

总之,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父母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给孩子充足的时间,使孩子在没有压力、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接受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训练孩子养成按时排便的好习惯

小雨刚上幼儿园小班,由于换了环境和害羞心理,小雨不敢在幼儿园拉臭臭,慢慢养成了憋臭臭的坏习惯,经常便秘。每次肚子胀胀的时候,就坐在地上不动,有时候臭臭都拉出来了,也不吱声。有几次,小雨闹肚子,实在是憋不住了,拉在裤子里。老师和父母都感到很为难。他们多次与小雨谈话,但效果都不是很好。

为了让小雨养成自主排便的习惯,妈妈给小雨规定每天早上7点坐马桶。可是小雨不愿意坐,一到坐马桶的时间,就想出各种理由拖延。这个定时坐马桶的习惯很难培养起来。

父母十分着急,于是只好求助于儿童心理专家。专家说只能心理疏导,打开心结,试着用讲故事的办法进行心理安慰和引导。于是,妈妈买了些关于孩子排便方面的儿童故事书和绘本,每天都讲给小雨听。

这个方法效果不错,小雨听了后,慢慢有所改善,每天到了早上7点,就很开心地坐马桶。有时候,如果不容易拉出来,妈妈就给她喝蜂蜜水。一个月后,小雨就养成了每天定时拉臭臭的习惯,很少再便秘。专家点评

对于小孩排便的难题,每一位父母都会遇到,看到孩子拉得辛苦,父母在一旁干着急。有时候,孩子排便完全没有规律,有时上午,有时下午,有时甚至一整天都不排便,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父母要帮孩子从小养成按时排便的好习惯。

孩子3岁左右已经能理解不少成人的语言,父母可以训练孩子养成排便习惯。父母选一个较合适的固定时间,每天在这个时间让孩子排便。父母可以用“嗯……嗯……”声或“拉臭臭”等固定词语助孩子使劲排便,也要仔细观察孩子,弄清他在排便前可能发出的特殊信号。如有的孩子面部涨红、全身用力,有的孩子发呆,一旦得到信号,家长就及时把他引到便盆前对他说:“坐在便盆上拉臭臭吧。”

刚开始蹲便盆时,孩子会不太习惯,可能会将便盆当玩具玩耍。即使这样,每次排便也应让孩子蹲便盆,让孩子逐渐习惯蹲便盆。随着孩子逐渐习惯使用便盆,家长应把便盆放在一个固定的、方便孩子排便的地方,以后孩子要排便时会自己去。

排便是在无意识的反射活动的同时,意识也发挥很大作用的生理现象,故可以通过训练建立条件反射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婴儿听到妈妈的口哨会解小便就是通过训练建立的条件反射。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应该督促他们定时排便,养成每天早晨起床后或者自己认为合适的其他时间排便的习惯。一般在早晨起床后或早餐后最容易产生便意,所以在晨起或早餐后排便是最科学的。专家支招

那么,训练孩子养成排便的好习惯,父母该如何做呢?下面的一些方法仅供各位父母参考使用。

1.准备好专用的便盆和选好固定地点

开始训练孩子排便时,最好准备一个专用的便盆,给孩子讲清楚便盆的用途,并尽量固定好位置。卫生间是大小便的最佳地点,这样固定地点不仅能让孩子形成条件反射,还能培养孩子不随地大小便的好习惯。

2.让孩子固定时间排便

要想让孩子养成好的排便习惯,父母就需要训练孩子按时排便。时间最好是安排在早上起床之后,一起床妈妈就提醒孩子去卫生间,不管有没有便意都要去,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小便的时间也一样,孩子喝水后10分钟左右就要提醒孩子去小便,不要等到实在憋不住了才去。孩子贪玩,就算有便意他们也憋着,很多时候孩子尿裤子都是憋出来的。

3.排便时间要科学

刚开始,3分钟无便可以先停止,过一会儿再重复一次。但每次排便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以免减弱排便刺激,还要防止脱肛或痔疮。如果孩子拉不出便便,家长可以用麻油擦在孩子的屁屁上,效果不错。另外,每天晚上为宝宝做顺时针的腹部按摩,也是很有效果的。

4.注意清洁卫生

排便后及时清洁屁股,便盆每次用后也要及时倾倒,还要将盆沿擦拭消毒,冬天加个软垫,防止孩子因太凉而拒绝坐盆。

5.不强制孩子或是指责孩子

当孩子不小心尿湿裤子时,父母不要对着孩子大喊大叫,或是动手打孩子,而应先帮孩子换上干净的裤子,再把孩子带到一边,蹲下身来,跟孩子好好交流,打骂不见得有效。还有些父母,当孩子没有便意的时候也强制孩子去排便,极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6.合理搭配孩子的饮食

食物的通便作用不可小视。食物中的纤维素、苹果中的果胶等有刺激肠道蠕动、吸收大量水分,使大便变软并顺畅排出的作用。粗粮、糙米、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家长们要经常做点给孩子吃。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好习惯“五一”前夕一家幼儿园为孩子们制作了一张“假期家务安排表”。

一位妈妈说,她的双胞胎小孩,今年5岁,上幼儿园中班。看到这张“家务表”,她一句话道出了不少家长的心声:“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想做,而是家长不让他们做。”

就拿“家务表”中对4岁孩子要求的“独立穿衣”这一项来说,要是让孩子自己穿,他们可能玩玩闹闹、磨磨蹭蹭半小时还没穿完。这时候家长只能妥协,直接帮孩子穿好。“我家宝宝其实对清洗瓜果、蔬菜很感兴趣,可是一洗起来就把水稀里哗啦甩一地,反而给我们添麻烦。”一位6岁男孩的爸爸,看完“家务表”后摇摇头说,自家孩子可能只能做到两条,“我们是不会轻易让孩子接触电源的,连在厨房烧个水,都不会让孩子随便进去。”

一位上中班的女孩的妈妈,最近正在给孩子制作“生活安排表”,除了作业安排,其中还有不少家务安排。比如:饭前拿碗、摆放筷子;周日大扫除,整理一下书桌、衣柜和床铺等;假期里自己洗衣服。

这位妈妈说:“我重视女儿做家务,这是对责任心最好的培养。家庭是一个人所在的第一个团队,要知道在家里,不是所有人都围着自己转,而是大家都在为家庭服务。”专家点评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长辈的掌上明珠,在家中任何事长辈都包揽了,更不用说家务劳动了,于是孩子们缺少了锻炼,养成了娇气、懒惰的坏习惯。

在家里,孩子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在幼儿园里,老师安排的劳动活动少,使得孩子动手机会减少,生活自理能力降低。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好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训练出来的。要从日常生活开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让孩子自己起床、穿衣服、叠被子、收拾房间、洗漱、按时睡觉等。让孩子自己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学会自己整理物品,学会物归原处。

因此,父母首先要从培养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意识入手,一开始就要求孩子观察长辈在家做家务的情形,慢慢地让孩子知道在家里要做哪些家务,是怎样做的;其次与孩子谈谈家务劳动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家务劳动的必要性。

让孩子做家务并不只是为了让孩子帮助家人分担责任,而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家长总认为孩子做家务不是在帮忙,而是在给大人制造麻烦,却不知道这正是让孩子成长的有利时机。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学会了为家人付出。让我们学会放手,让孩子在主动探索和动手操作中实现成长。专家支招

现实中几乎大部分家庭都把自家小孩当“王子”“公主”养着,令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大大降低。家长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而不是什么都代劳,养成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娇气范儿。这样做不仅害了孩子,也苦了自己,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孩子自愿、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呢?

1.目的要明确

让孩子做家务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做某一件事情,如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倒垃圾等,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父母不要把让孩子做家务活看成可有可无的事情,孩子有兴趣就干,不愿干就不干。而应把干家务活作为孩子经常性的“工作”,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2.一起做家务,营造和谐的氛围

很多时候,孩子更希望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家务。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协作过程中的一员,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而不是服从的一方。

3.记住表扬和道谢

无论孩子做得如何,别忘了给予孩子赞美和鼓励。在所有回报中,父母的赞美是孩子最喜欢的。做完以后,父母要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谢,这种真诚的态度会令孩子更加积极地成为父母做家务的好帮手。

4.不要过多地干预

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选择适合孩子的家务活。孩子做家务时要注意安全,父母应该给予帮助,但不要过多干预,因为如果孩子认为“这些活是我自己做的”,就会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5.切忌用钱哄孩子做家务

不要用钱哄孩子做家务,而要使孩子做家务变成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对孩子的劳动,最好的报酬是当着别人的面给予表扬,抱一抱、亲一亲,或说声“谢谢”。

6.加强与幼儿园配合

孩子生长在不同的家庭里,所受的家庭教育各不相同,有的家长注重孩子的劳动教育,而不少家长却过分溺爱孩子,包办一切。但到了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孩子的自我劳动和动手自理就与家中不一样了,所以应搞好家园配合工作,父母经常与老师进行一些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交流,同时配合家庭教育孩子劳动,让他们在幼儿园积极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第三章激发孩子的学习和阅读兴趣 让孩子热爱学习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养成好学的习惯,一个好的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开阔孩子的视野、增加孩子的知识、增强孩子的专注力,还能让孩子有创造和思考的空间。孩子的阅读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靠家长和孩子一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天天和萌萌在同一所幼儿园上学,他们俩是好朋友,都有爱看书的好习惯。

天天是一个4岁的小男孩,最近他拥有了自己的小书房。天天的爸爸认为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在客厅大人的干扰会使他不能集中精力,给他布置一个安静、独立的小书房就可以避免孩子受到干扰,从而让孩子能够集中精力读书。

爸爸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天天自从拥有了自己的小书房后,看书时便不像以前那样总是三心二意了。

萌萌是一个4岁的小姑娘,她的父母平时最喜欢读书看报,家里收藏了各类文学著作数百本,还订阅了许多报纸。父母经常在一起探讨报纸或书籍上的内容。在父母的影响下,萌萌从小就对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岁的时候,萌萌开始在父母的帮助下背诵唐诗,3岁半的时候,萌萌能独立背诵100多首唐诗了,令邻居家孩子的父母羡慕不已。每每背诵到动人的诗句,萌萌便会带上各种表情,让父母忍俊不禁。在小区里,萌萌令许多父母赞不绝口,成为大家口中的“阅读大王”。萌萌也高兴不已,对看书更感兴趣了。专家点评

父母是孩子阅读的启蒙者。对孩子来说,家庭的氛围非常关键。父母为他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他就可能喜欢阅读;父母为他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他就可能喜欢看电视。

据说,在每个犹太人家里,孩子出生不久后,母亲就会让孩子去舔一下粘上蜂蜜的《圣经》,从小让孩子感觉到“书甜如蜜”,可见犹太人为了营造一个书香家庭用心良苦。

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家庭应该营造一种读书氛围。首先应该给孩子营造出一种健康、干净、温暖和快乐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阅读的兴趣要从小培养,其中环境的熏陶最为重要。最理想的环境是,充满书香的家。

在家里,书无处不在,父母经常与孩子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要鼓励孩子将书当玩具去玩,培养孩子视书为好朋友的观念。这样在很小的时候,孩子就对看书产生了兴趣。

在电视、网络普及,且影响了每一个家庭的现实情况下,更不可忽视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更要给孩子讲故事,诵读优美的儿歌和绘本,让孩子在优雅而快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与智慧。专家支招

3~6岁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父母应抓住这一时期,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学习环境。那么,父母该如何为孩子营造出读书和学习的良好氛围呢?

1.营造一个爱读书、学习的家庭氛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其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都很大。父母爱读书、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2.打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

温馨和睦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安心投入学习中,因此,父母要努力为孩子构建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要多和孩子沟通,尊重孩子,获得孩子的亲近和信赖,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这样,孩子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才会愿意向父母倾诉,和父母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

3.创造一个安静的不受干扰的学习环境

父母要为孩子准备一个安静的、不受干扰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能全神贯注地学习。在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要监督孩子远离电脑、电视机、手机和玩具等会分散注意力的东西,不要让孩子一边学习一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