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互联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9 16:21:01

点击下载

作者:郎为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话互联网+

大话互联网+试读:

前言

2015年 3月 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表明政府将从国家层面制定互联网发展战略,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路径。

一年来,“互联网+”迅速火遍全国,并在各行业各领域逐步落地。在国家搭台、企业唱戏、全民联动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了每一个行业,每一座城市。同时,由此带来的变革影响着身边每一个人,新经济的连接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去年,因手头上握有《特斯拉,改变世界的汽车》和《埃隆·马斯克:颠覆,岂止于特斯拉》两本书,我错失了一次与“互联网+”亲密接触的机会。今年,重拾这一选题,败家媳妇儿毫不隐晦地表达了她的担忧:“互联网+是不是过气了?”我头也不抬,斩钉截铁地说:“互联网+,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节能无线认知传感器网络协同频谱感知安全研究”资金的支持下,特撰写拙作,以期抛砖引玉,为我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本书由郎为民主编,解放军国防信息学院的陈红、毛炳文、邹祥福、瞿连政、徐延军、张锋军、余亮琴、张丽红、王大鹏、王昊、陈虎、陈凯、张国峰、刘素清、陈于平参与了本书部分章节的撰写,蔡理金、高泳洪、王会涛、李官敏、陈林绘制了本书的全部图表。李建军、靳焰、王逢东、任殿龙、孙月光、孙少兰、马同兵对本书的初稿进行了审校,并更正了不少错误,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互联网+”仍旧在路上,技术日新月异,产品层出不穷,加之作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因而本书难免存在错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不吝指出。我的E-mail是:wemlang@163.com。

谨以此书献给我聪明漂亮、温柔贤惠的老婆焦巧,活泼可爱、机灵过人的宝贝郎子程!郎为民2016年于武汉第1章“互联网+”时代来了“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给社会经济实体带来新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这绝非技术的改良,而是模式的革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意味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演进的新形态,而且还意味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所面临的新机遇,它必将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中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1.1 “互联网+”的来龙去脉

从互联网在中国落地生根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聆听和面对关于互联网的那些概念,见证着它们成为现实,然后成为历史。“互联网+”之风劲吹,搅动了传统行业的一池春水,各行各业在拥抱互联网的同时也免不了困惑和迷茫。“互联网+”这么火,导致很多人跟起风来,言必称“互联网+”,可是大家不但没搞明白“互联网+”是什么,而且也不知道“互联网+”究竟能在哪些方面挖掘出巨大的商业价值。这种瞎子摸象般的跟风注定是会以惨败告终的,就像以前大家一窝蜂地追逐社交网络和团购一样。那么,究竟是谁将“互联网+”的理念推向前台?“互联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1.1.1 易观国际的“互联网+”密码

研究“互联网+”,我们不得不提到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因为他是“互联网+”的首创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于扬,广东人,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拥有多年的电信和IT经验,是业内知名的演讲家、观察家和管理者。2000年,于扬创立易观国际,并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易观国际是中国互联网和互联网化市场卓越的信息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每年 15万余篇海内外新闻报道引用易观智库分析数据;上百家企业在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开募股)报告中、逾9成券商在研究报告中引用易观智库分析数据;从中央到地方,易观国际至少为25家政府、协会、园区、行业组织提供顾问咨询服务;每年2万多人参加易观行业盛会,传播覆盖人群超百万;易观国际成立以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帮助近5000家企业提升业绩……这就是易观国际,它有着海量数据的分析能力。

在大量的数据、案例分析和企业咨询的基础上,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2007年提出了“互联网化”的理念。互联网化是指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技术从事的内外部商务活动。于扬认为,互联网会像水电一样成为无所不在的基础设施。互联网化既可以是对传统商业流程中某环节的直接替换,又可以是再造商业流程本身,即简化、优化或重构,还可以是创造新的商业流程。同时,于扬还认为,互联网注定只是个工具,本身并没有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中国的企业终将成为互联网企业,而信息化只是企业互联网化的第一个阶段。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催化下,互联网也将像水、电一样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资源,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企业的互联网化在中国迎来了高速发展,互联网化的大势正在到来。

于扬认为,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变会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营销的互联网化。如广告主从在报纸等传统媒体上做广告,转变为在网络上做广告。

第二阶段是渠道的互联网化。其最大推手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崛起,正是渠道互联网化最显著的表现。

第三阶段是产品的互联网化。这一进程从2010年开始,其最大推手是智能手机的爆发,智能手机上的APP操作代替了原有的实地操作,在许多方面实现了无纸化,为环保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第四阶段是运营的互联网化,企业完全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

2012年11月14日,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理念。这一理念是对互联网化的进一步提升,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一种互联网化的具体落地思路。

于扬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传统和服务都应该被互联网所改变。如果这个世界还没有被互联网改变,那么它就是不正常的,要么意味着这里面存在着商机,要么意味着基于这种商机能够产生新的格局。未来的生活是希望在多屏的环境中随时随地使用所需的服务,而这样的服务会以一个“互联网+”的公式存在,来重新改造和创造当前的所有产品,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开创新的局面。

2015年7月2日,于扬接受凤凰财经总裁在线栏目采访。记者提问:“关于“互联网+”最早是谁提出的?有人说是您提出的,也有人说是马化腾最先提出来,您听过这样的争论吗?”

于扬回答:“我觉得我不是特别关心这场争论本身,如果你去看百度百科‘互联网+’的词条,最早公开提出来就是在2012年的11月4日那次易观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实际上,在此之前我们就已经提出这一理念,但是在那个会上我们对‘互联网+’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阐述,并认为‘互联网+’是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化的重要做法。我相信腾讯也有类似的思考。在这一问题上,我与马化腾也有一些交流,通过微信进行交流,我觉得英雄所见略同,只是他提出的时间可能稍微晚一些,我们之前的交流也给了他很多启发。无论大家认为‘互联网+’是我们提出来的,还是腾讯于2013年提出来的,都不是十分重要。重要的是,‘互联网+’最终能否帮助大家解决问题,能否真正落实到各行各业成为一种抓手和互联网化落地的行动指南。”

于扬指出,“互联网+”没有普适的方法和路径。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在互联网化的过程中,都应该有只适用于自身的路径。企业应该基于内部数据和外部大数据资源的利用,充分了解自身所处行业及关联行业的生态。从战略到意识,从能力到技能,从数据挖掘到量化决策,企业上至高管下到基层员工都要统一思想和步调,全身心地拥抱互联网,找到适合自己的“互联网+”路径,利用互联网去优化、改造甚至重塑自我。在互联网化过程中,每个企业都在“去中心化”。其核心就在于找到自身行业的本质,将其与互联网结合,把老中心打掉,建立更有利于自己、更大规模、更有效率的新中心。

互联网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效率提升器。各行各业运用“互联网+”的本质是用互联网去找到行业的低效点,如同潮水一般没过企业营销、渠道、产品、运营各个环节的效率洼地,帮助企业实现增效转型升级。

随着与传统行业融合的不断深入,互联网将爆发出更大的正向推动能量。“互联网+”加的是传统的各行各业。传统交通加上互联网成就了滴滴出行,传统集市加上互联网成就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加上互联网成就了京东,传统银行加上互联网成就了支付宝,传统通信加上互联网成就了即时通信,传统新闻加上互联网成就了新媒体,而传统的红娘加上互联网成就了相亲网站,如图1-1所示。互联网只是工具,只是如电力一般的基础资源。图1-1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

在中国互联网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互联网与广告、零售、银行、通信等传统行业的结合,在造就百度、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互联网优秀企业的同时,也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路径和宝贵的经验。每个传统行业都在孕育着“互联网+”的机会。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也已经把拥抱互联网提升为企业战略。但有的传统企业却寄望于找到“互联网+”的黄金法则或普适办法,妄想可以一蹴而就。

未来,每个行业都将是与互联网有关的行业,每个企业也都将是与互联网有关的企业。所谓的“互联网行业”“互联网企业”将变成现在的“电力行业”“电力公司”一样,成为提供互联网基础服务的行业和企业。

在“互联网+”实践的前行路上,在创新方向的选择上,形容词比名词更重要。这就好像马车公司了解用户需要更好更舒适的马车。关注“马车”这个名词的企业,成了历史的炮灰,而关注“更好更舒适”的人创造了汽车。在创新的落地上,名词又比形容词更重要。这就好比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是金融,而不是互联网。互联网本身并没有创造新的供需关系,它只是工具,为各行各业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当企业内外部都不提“互联网+”的时候,企业才算真正走完了自己的互联网化之路。

展望未来,随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越来越深入,具有高度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将从科幻电影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或许到了2025年,每个人都将拥有自己的机器人。当生物科技与互联网结合时,人类自身也会成为互联网的一部分。

蒸汽机出现后,人类的生产效率开始大幅提升。颠覆性技术让整个人类社会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生活在“互联网+”的时代,人们应该拥抱互联网,放飞梦想。2025 年的人们将完成现在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1.1.2 马化腾的“互联网+”提案“互联网+”或许是当前国内最炙手可热而又富有争议的热词,将之推到大众视野,并送入寻常百姓家的就是马化腾。

2015年两会,由马化腾提出的“互联网+”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一夜之间成为国民热词。其实,马化腾最早提出“互联网+”,可以追溯到他在众安保险开业仪式上的发言。

2013年11月6日,备受瞩目的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举行了开业仪式,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持股 19.9%,腾讯和中国平安保险分别持股 15%。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同台亮相,纵论互联网金融。马明哲称,“三马”在众安上的合作一拍即合,而马云则将众安称为“三马”的“共同理想”。

作为全球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正是站在“互联网+”风口上的人——这是国内第一家没有线下团队的保险公司、第一家将核心系统搭建在云上的金融机构,第一家齐聚三马巨头作为股东的企业。“三马”的共同出现显示出三家出资方对众安业务的重视。众安保险已经获得国内首张互联网保险公司牌照,业务定位于互联网相关的财产保险。从业务层面看,众安的业务与平安和小微金服的协同效应最强。互联网保险业务能够与平安目前的传统保险业务形成互补,而小微金服原本就是以互联网金融为主业的集团。腾讯旗下则有财付通和微信支付等与互联网金融有关的业务。

众安的成立,被业界认为是互联网向传统金融业务渗透的典型。马化腾在发言中认为,互联网是一个跨界的概念,不是一种颠覆、冲突和替代事物,充其量只是一种工具,而“互联网+”则是一种能力。

2013 年 11 月 10 日,腾讯公司“WE 大会”在深圳举行。腾讯董事会主席兼 CEO马化腾在会上发表了题为《通向互联网未来的七个路标》的演讲。马化腾指出,移动互联网不仅颠覆了 PC 互联网,而且导致传统产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企业家们感到忧虑。每个企业都没有详细的地图,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但中间也有一些规律可循,他称之为“七个路标”或者叫北斗七星。它们分别是:连接一切;“互联网+”;开放的协作;消费者参与与决策;数据成为资源;顺应潮流的勇气;风险。

在谈及“互联网+”时,马化腾表示:“互联网+”,“+”是什么?传统行业的各行各业。从中国互联网过去十几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加什么。加通信是最直接的,加媒体已经有颠覆了,还要加娱乐、网络游戏,传统游戏已经被颠覆了。在零售行业,过去认为网购电商只是很小的份额,现在已经不可逆转地走向对实体零售行业的颠覆,还有最近热捧的互联网金融。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已经不敢轻视互联网这一话题了。所以,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为什么要这样,一定要加上你这一行业吗?是改良还是什么呢?是你不管传统行业怎么做都永远不可能打造一个纯互联网吗?传统行业每个细分领域的力量仍是无比强大的,互联网充其量只是一种工具。

例如,就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而言,从 18 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了蒸汽机技术,到 19 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了电力技术以来,我们看到很多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趣的是,蒸汽机发明之后,其动力可以大大加速印刷量,学校、书籍大量产生,造成知识的传播和人才的培养。这与当前的互联网传播、现代通信发展非常接近。

再看电的产生,电力催生了很多东西,灯泡、收音机、电视机、电话,不胜枚举。互联网只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部分。如此推演之后,我感觉所有传统行业不用怕,“互联网+”不是什么新兴经济,就跟过去没有电一样。没有电以前金融也可以,各个银行之间都是记账,交易所在那里叫号可以成交,有电可以电子化,有互联网我相信也会衍生出很多新的机会,它不是一种神奇的东西,没有必要进行神化。

互联网到底怎样定义?最初传统行业认为互联网是虚拟经济,而当互联网发展越来越迅猛的时候,大家又把它定义为一个对传统产生颠覆、冲突和替代的事物。这些认识并不是互联网的本质。马化腾表示,实际上,互联网本身是一种技术工具、传输管道,“互联网+”则是一种能力,而产生这种能力的能源是什么?是因为“+”而激活的“信息能源”。

在《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提案中,马化腾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建议和看法。他呼吁,我们需要持续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他表示,“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他希望这种生态战略能够被国家采纳,成为国家战略。

马化腾表示,腾讯未来发展导向就是加强移动互联网连接“人”与“公共服务”。显而易见的是,腾讯利用移动互联网带动和促进交通、医疗、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对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均等服务水平、实现信息普惠全民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移动互联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就像马化腾说的那样,当前的中国互联网已经不是单纯的“IT”,而是已经全面应用到了第三产业,也就是“互联网+”。在这一全新的概念下,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而且正在向第一、二产业渗透。车联网与物联网的深化,带动了工业互联网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渗透,全面推动了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互联网也从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

腾讯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以及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依托移动互联网将“人”与“公共服务”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全面连接,不仅将大幅提升社会整体服务效率和水平,实现智慧民生,同时也为我国信息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使得社会公众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各种公共服务。1.1.3 “互联网+”是一场化学反应“互联网+”这个新鲜的红火词语,这两年迅速席卷世界,从学术大佬到市井平民,几乎无人不晓。自 2012 年出现以来,“互联网+”已经 4 岁多了。然而,就像诸多新生事物一样,“互联网+”并非总能迅速被大家看清。那么问题来了,何为“互联网+”?“互联网+”是创新 2.0 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 2.0 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给社会经济实体带来新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如图1-2所示。图1-2 “互联网+”的含义

中国互联网技术联盟权威发布的定义是:“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平台、物联技术、智能化技术、大数据技术,把互联网和传统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增值业务。

从行业维度上,《国务院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指出了“互联网+”重点扶持行业:制造、农业、能源、金融、交通、物流、电商、环保、房产、汽车、旅游、社保、养老、医疗、教育;从业务维度上,“互联网+”关注的重点包括:互联网营销、电子商务交易、产业互联网、产业链金融;从技术维度上,“互联网+”关注的重点包括:智能硬件与识别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电商系统与产业链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互联网+”就是各行各业和互联网发生的一场化学反应。为什么是化学反应?把氢气和氧气混在一起,它们还是两种气体。可是一旦它们发生了化学反应,就能变成水,这就是本质的变化。“互联网+”也是这样,它不是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简单结合,而是利用互联网对所有行业的再造,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是本质上的变化。例如,互联网+银行、基金=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零售=电子商务;互联网+制造业=工业 4.0。

这相当于给传统行业插上一双“互联网”的翅膀,然后助飞传统行业。例如,由于金融与互联网的相互结合,诞生出了很多普通用户触手可及的理财投资产品,像余额宝、理财通以及P2P投融资产品等;在互联网医疗中,由于传统的医疗机构接入互联网平台,使得人们在线求医问药成为可能,这些都是最典型的“互联网+”案例。“互联网+”拥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和连接一切等六大特征,如图1-3所示。

一是跨界融合。“+”就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就是重塑融合。敢于跨界了,创新的基础就更坚实;融合协同了,群体智能才会实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才会更垂直。融合本身也指代身份的融合,客户消费转化为投资,伙伴参与创新等,不一而足。图1-3 “互联网+”的六大特征

二是创新驱动。中国粗放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早就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到创新驱动发展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来。这正是互联网的特质,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来求变、自我革命,也更能发挥创新的力量。

三是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权力、议事规则、话语权不断在发生变化。互联网+社会治理、虚拟社会治理会是很大的不同。

四是尊重人性。人性的光辉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的力量,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也来源于对人性最大限度的尊重、对人类体验的敬畏、对人类创造性发挥的重视。例如UGC(用户生成内容)、卷入式营销、分享经济。

五是开放生态。关于“互联网+”,生态是非常重要的特征,而生态的本身就是开放的。我们推进“互联网+”,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化解掉,把孤岛式创新连接起来,让研发由人性决定的市场驱动,让创业者有机会实现价值。

六是连接一切。连接是有层次的,可连接性是有差异的,连接的价值也是相差很大的,但是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目标。

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改造和影响了多个行业,当前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1.2 “互联网+”的科技驱动力

互联网技术从兴起到普及,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随着物联网的迅猛发展,各种网络技术升级迭代、相互交融、相互激发,再加上大数据、云计算等后台技术的支撑,以及智能终端、交互体验等前端技术的优化,开创了各种资源集聚和创新的机会和可能性。“互联网+”离不开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的驱动。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感觉神经系统,为“互联网+”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云计算是“互联网+”的中枢神经系统,用于突破数据存储、处理的规模瓶颈;大数据是“互联网+”智慧和意识产生的基础,用于发掘数据价值。1.2.1 迪比克:世界第一个智慧城市

美国中西部爱荷华州的迪比克市风景秀丽,密西西比河贯穿城区,是美国最为宜居的城市之一。不过,大多数人知道它,还是因为在2009年9月,它与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共同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如图1-4所示。图1-4 智慧城市迪比克

2009年1月28日,刚刚就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IBM时任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和美国霍尼韦尔国际公司董事长兼CEO大卫·科特(David Cote)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参会。彭明盛在会上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在未来几年内,如果每年在宽带网络、智慧医疗和智慧电网等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方面投入 300 亿美元,那么每年就可以产生 100 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将帮助美国建立21世纪的长期竞争优势,并阐明其短期和长期效益。物联网就是这些所谓智慧型基础设施中的一个概念。奥巴马对此给予了积极的回应:“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

2009年 9月,美国爱荷华州迪比克市与 IBM共同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智慧城市。事实上,迪比克是个只有6万人的小城。在IBM的支持下,迪比克计划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城市的所有资源(包括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完全数字化并连接起来,以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并智能化地响应市民的需求,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使其更适合居住和商业发展。其中,能源、水务和交通三大系统建设是优先发展领域。

迪比克市的第一步是为所有住户和商铺安装数控水电计量器,重点采用了低流量传感器技术。数控水电计量器不仅能够记录资源使用量,而且还可以利用低流量传感器技术预防资源泄漏。同时,搭建综合监测平台,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和展示,使整个城市的资源使用情况一目了然,并智能化地做出响应。仪器记录的数据会及时反映在综合监测平台上,以便进行分析、整合和公开展示。更重要的是,迪比克市向个人和企业公布这些信息,使他们对自己的耗能有更清晰的认识,对可持续发展有更多的责任感。按照当地政府的话说,“这是一张一弛实现优化的方法”。

为了提高公交系统的载客量、调度效率和服务质量(如确定最适合旅游路线的巴士大小),迪比克市下足了工夫。一方面,通过与 IBM 公司合作,利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来追踪公交路线的载客量;另一方面,借助数百名志愿者乘客的帮助,将标签带到公交车上,读取乘客上下车的地点、时间等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更好地规划交通路线,对于公共交通系统的管理者们,通过分析数据可以有效地提高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互联网+”摧枯拉朽般地横冲直撞,各行各业不变就是等死,因为快吃慢、小吃大,庞然大物因转型慢而轰然倒下的案例数不胜数,谁也不敢掉以轻心。“互联网+”是一种思维,其载体是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平台未来可能提供所有的服务,与平台打交道的有两类主体:一类是人,另一类是机器。与人相关的应用信息通过手机和 PC 来采集,那么与机器相关的应用信息则需要物联网来采集。从移动互联到万物互联,智能化机器的规模比人类终端大得多。这也是“互联网+”为什么需要“物联网+”。没有“物联网+”,互联网的服务多半还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的消费类应用,而有了“物联网+”,互联网服务才能将触角伸进行业领域深处,来一场脱胎换骨的革新。

如果用行军打仗来比喻,互联网是元帅的话,那物联网就是先锋官。先锋官是干什么的?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互联网运筹帷幄之中,物联网决胜千里之外。我们再用人体来打比方,互联网是大脑,物联网就是胳膊腿儿,没大脑指挥肯定不行,不过要是没胳膊腿儿,那也干不成啥事。所以,发展“互联网+”,少不了“物联网+”。有了物联网,互联网如虎添翼;有了互联网,物联网也找到了组织。“互联网+”是灵魂,“物联网+”是肉体,灵与肉不可分离。灵魂的洗礼与肉体的重生,前后相随、里应外合,才能完成一场涅槃。

你是风儿我是沙,“互联网+”与物联网是一对须臾不可分的欢喜冤家。物联网是通过感知来了解这个世界并为之服务的。通过感知设备直接采集或者将感知模块嵌入各种设备、装置进行数据采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后端平台,由系统进行决策处理,也可向前端设备下达指令驱动其执行,从而实现智能控制。目前流行的可穿戴设备也好,智能硬件也好,各类行业的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器到机器)终端也好,都属于物联网的范畴,物联网产业区别于互联网产业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产业链条偏硬。

当下,互联网在服务市场一统江湖的背景下,物联网应用服务早已互联网化。既然云端被互联网产业占领了,网络层本来就是电信业的地盘,因而物联网最核心的、最能体现物联网特征的,就是感知层了。在“互联网+”的大旗下,物联网只好偏安于感知一隅了。从产业辨识度来说,物联网专注于感知制造基础设施是好事。事实上,前端设备(即感知层)智能化太重要了。如果物联网能够充分发挥感知层的作用,那么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将不可限量。

物联网是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信息采集、智能控制的核心,是“互联网+”战略实施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产业支撑,是“互联网+”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生产效率提升、运行模式创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事实上,针对“互联网+”指导意见中提出的重点领域,物联网早已在默默地探索,然而多年来饱受设备成本高企、应用碎片化、商业模式缺失的困扰。“互联网+”的到来,催生了有效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经验,平台化服务集聚吸纳了应用碎片并促使应用规模化,从而降低了成本。

简单来说,对于“互联网+”工业,物联网是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基础,智能感知元器件是支撑智能制造的核心,前端是智能生产装备,后端是工业云平台,生产制造信息全程在线采集,实现柔性化制造、网络化协同、精细化管理;对于“互联网+”农业,天地一体的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是实现精细农业的基础,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更离不开二维码、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在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的应用;对于“互联网+”物流,智能仓储系统的建设,需要在各级仓储单元推广应用二维码、射频识别等感知技术,物流智能调度更是离不了对于物流车辆和人员的精确定位与信息收集;对于“互联网+”交通,交通运输资源在线集成,需要利用物联网采集公路、铁路、民航、港口等交通运输网络关键设施的运行状态与通行信息;对于“互联网+”环保,需要基于智能监测,形成全天候、多层次的智能多源感知体系,电子标签、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还用于跟踪电子废物流向。由此可见,“互联网+”到哪儿,哪儿就有物联网的影子,二者荣辱与共,不离不弃。

到了目前这个阶段,技术的原始创新已比较困难,但是集成创新却刚刚开始,互联网与物联网、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再加上与新材料、新能源,融合创新,排列组合,脑洞不知要开到多大。互联网与物联网融合,只是大幕刚刚开启。总之,互联网与物联网,加上中间的通信网,组成了完美的云管端架构,甚至又衍生出大数据,“前端设备采集+网络服务+平台化服务+大数据分析”的通用模式几乎横扫三百六十行。1.2.2 微信,连接一切

微信是什么?可以用几个动词概括归结为晒、找、卖、泡、赚。

各种晒——晒胸、晒大腿、晒幸福、晒方向盘、晒飞机票、晒衣服、晒自拍照、晒酒店、晒饭局……

各种找——找初恋、找暗恋、找暧昧、找诱惑、找满足、找抽、找醉、找挨骗……

各种泡——泡美女、泡帅哥、泡茶、泡影……

各种卖——卖萌、卖傻、卖笑、卖哭、卖房、卖车、卖特产、卖技艺、卖商品、卖设计……

各种赚——赚钱、赚吆喝、赚眼球、赚关注、赚“粉”、赚人气……

微信(见图1-5),这款影响7亿人全球最大最潮的社交软件,它的创始人张小龙竟然是个沉默内向的人。其实,再平凡的人,也有伟大的地方;再伟大的人,也应该从平凡开始。生活中的张小龙,会聊天、会卖萌、会抒情、会写诗、会写段子、会谈论产品、会随手拍照,还会骂人。图1-5 微信

2016年3月,微信作为广受欢迎的中国聊天应用,月活跃用户数突破7亿,较2015年同期,同比上涨29%。“微信之父”张小龙称,微信源于自己大学时代失败的社交经历。

靠微信成名之前,张小龙曾是“天才程序员”和无业游民。一度吃不起饭的他长期困惑于技术与金钱的关系,至今对商业化心存抵触。但他的微信,被估值超过8000亿元。

张小龙读书期间,他个性沉闷、不修边幅,白天踩着拖鞋出门,晚上和室友守着酒精炉,边煮泡面边打“双升”。闲暇时,张小龙喜欢到宿舍外的池塘边钓虾,或者看录像、踢足球。总之,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大学时代的张小龙和周围人一样,远远谈不上什么传奇人物。

唯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天资聪颖,学什么都快。同学回忆称,张小龙无论玩什么,只要稍加练习,都能达到高手水平。他喜欢围棋、台球、保龄球和电脑游戏,和他打台球的人,大多数时候只能抱着球杆,在场边干坐着,等待他失误。

念研究生时,张小龙被分到微波专业,但他更喜欢软件开发,心情一度郁闷。一个同学对他说:你不喜欢还搞什么,去做你喜欢的。在其鼓动下,张小龙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当时刚有第一个完整标准的C语言上。

一开始,他只能编写一些画图之类的小程序,但却深陷一行行代码中不亦乐乎。每天一起床,他就骑车赶到珞珈山上的实验室,在“386”电脑前一坐就到夜里12点。如此摸索了2年后,他在数据结构等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

1994年6月,25岁的张小龙研究生毕业,因为不喜欢沉闷、死板的氛围,他放弃了到国家电信机关工作的机会。彼时,国内的互联网行业刚刚起步,张小龙斗志昂扬地前往广州,投身互联网大潮。

他先后任职于两家公司,负责程序开发。尽管干得不错,但因不愿充当大公司里面一枚小小的齿轮,并对按部就班的生活感到厌倦,这个不善言辞的年轻人开始一边上班,一边悄悄地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思来想去后,他决定开发一款属于自己的软件。

白天上班,他只能晚上写程序。华灯初上,张小龙就把自己“锁”在屋里,一边抽烟一边敲击键盘,直到夜色深深。他像个孤独的艺术家,精心雕琢着自己的作品。有时候,仅仅为了将程序变小几百个字节,就要花上一整晚的时间。

经过几个月的奋战,1997年1月,张小龙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一款名为Foxmail的邮箱软件。与当时的邮件系统相比,Foxmail轻便灵活、运行稳定。张小龙没什么财富的企图心,他决定将这款软件完全免费推向市场,供大家随便使用。Foxmail一经推出便获得巨大成功,4年后Foxmail斩获200万用户,而腾讯当时只有10万用户。

Foxmail 上线后,张小龙每天会收到几十封邮件,点赞的、提意见的,他都一一回复,成千上万的关注者让这名曾经的小程序员感受到巨大的成就感。经此一役,张小龙也声名鹊起,成为继求伯君、王江民之后的新一代技术精英。然而,这种快乐没能延续多久,张小龙很快发现自己被烦琐的维护工作捆住了手脚。软件完成后需要一点点完善,这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兴趣也因此消磨殆尽。

这让张小龙陷入了迷惘,一边是压抑的工作,一边是疲于应对的爱好。思考了很久后,他决定辞职,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虽然 Foxmail令其荣誉加身,却不能为他贡献一分钱。张小龙觉得自己是自由职业者,别人却认为他是无业游民。

2000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在第4版发表了一篇时评,题目为《免费软件饿着肚子挥洒冲动》,认为张小龙只是个悲剧人物。文章写道:“从1997年至今,Foxmail已更新了3个版本,知名度越来越高。但这并没有给张小龙本人带来任何经济上或社会地位上的好处。去年起,他离开了广州一家开发文档管理软件的公司,成为一个‘自由软件写作者’,说白了,就是一个无业游民,靠临时给别人写程序为生。正如一篇题为《懒散的 Foxmail》的文章所说的,张小龙承认自己是一个懒散的人,他只喜欢天马行空的生活,不愿意呆在一个大公司中,为一个软件数以千万行计的程序写其中的若干行。然而,Foxmail 带给张小龙的,只有不堪重负的感觉。当初写软件,对他是一种挑战。但当软件写成,需要一点一点完善时,他已失去了兴趣。他觉得,这是商业软件才会做的事。像张小龙这样热衷于写免费软件的人还有很多,但大部分都像他一样是饿着肚子写。‘我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也许再过半年,找不到合适的发展机会,干脆去美国算了’,张小龙这么说。张小龙的朋友都觉得他可怜,认为这位在100多万台计算机屏幕上留下大名的人只是个悲剧人物。张小龙目前的状况,是中国免费软件的一个缩影。”

有意思的是,就在《人民日报》为张小龙感到悲哀后不到一个月,2000 年 4 月 18日,Foxmail以1200万元被博大国际互联网公司收购,张小龙还被任命为博大公司CTO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首席技术官)。在新闻发布会上,他几乎没有发言,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当晚,他写了一封伤感的信:“从灵魂到外表,我能数得出它(Foxmail)的每一个细节……在我的心中,它是有灵魂的,因为它的每一段代码,都有我那一刻塑造它时的意识。我突然有了一种想反悔的冲动。”博大的收购让张小龙实现了财务自由,但并没有给他的事业带来起色,他再度成为大公司的齿轮,只不过型号变大了。

2005年3月16日,腾讯正式签署了收购博大Foxmail软件及有关知识产权的协议,张小龙及其团队作为“陪嫁”也一并入驻。在更大的公司里,张小龙突然发现自己的地位不一样了。当时,腾讯正面临MSN(Microsoft Service Network,微软网络服务)的威胁,国内社交软件业战火蔓延。作为当时“生态圈”中的重要一环,邮箱一直是腾讯的软肋,用户体验极差,马化腾自己都不愿使用。

在邮箱领域,张小龙已经是大师级别的人物,马化腾对他寄予厚望。2005年4月,腾讯广州研究院成立,主要负责邮件相关业务的研发和运营。马化腾任命张小龙为广州研发中心负责人,独掌一方大权。他的团队也不用像其他部门一样,承担零碎的事务性工作,只需专心研发。

经过3年打磨,QQ邮箱以其简洁易用、安全稳定的特点获得用户欢迎,并于2008年3月成为国内使用人数最多的邮箱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团队经历了从做客户端产品到做 Web 产品的艰难转型,在他们看来,“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对用户体验的极端重视,团队磨合和梯队建设,技术能力的积累和敏捷开发的经验,这些都是团队在 QQ邮箱开发过程中的收获。

这一逆转让张小龙重拾信心,他开始像以前一样,将自己的喜好融入作品中。因为喜欢《蓝莲花》的歌词,他向许巍买下版权,挂在QQ邮箱入口。此外,还有海子和马丁·路德·金的诗。像画家一样,张小龙希望在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QQ 邮箱渡过难关,张小龙却并不满足,在研发用户需求期间,他认定更强的社交属性是邮箱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此后的时间里,团队尝试研发了阅读空间、邮箱广播,但都谈不上成功,直到QQ邮箱推出漂流瓶。

2010年9月28日,QQ漂流瓶正式上线,如图1-6所示。在这款应用中,张小龙捕捉到大多数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他试图通过陌生人交友这一方式来迎合众人的需求。这款应用获得了空前成功,漂流瓶每天的发送量很快达到骇人听闻的1亿次,直接将QQ邮箱送上全国第一的宝座。图1-6 QQ漂流瓶

一年后,张小龙在母校面对学弟学妹时说,漂流瓶的创意来源于自己大学时代失败的社交经历。在那个男女生比例高达 7:1 的工科院校,孤独是张小龙和室友们的常态。漂流瓶的成功给了张小龙很多启示,之前他关注的是技术,这之后,人性需求成为其产品的新核心。

QQ 邮箱登顶没多久,张小龙又看到了新的机会。2010 年 10 月,一款名为 Kik 的APP上线15天就斩获了100万用户,引起业内关注。Kik是一款基于手机通讯录实现免费短信聊天功能的应用软件。

一天晚上,张小龙在研究Kik类的软件时,产生了一个想法:移动互联网将来会催生一批新的 IM(Instant Messaging,即时通信)软件,而这批新的 IM软件很可能会对QQ产生很大威胁。他想了一两个小时后,向腾讯CEO马化腾写了封邮件,建议腾讯做这一块的东西。马化腾也没睡,很快给他回了封邮件:马上就做。“反正是研究性的,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怎么样,”张小龙回忆说,“整个过程起点就是一两个小时,突然搭错了一根神经,写了这封邮件,就开始了。”

这封邮件成了微信的起点。2010年11月20日,腾讯微信正式立项,由张小龙负责。此后的两个月,张小龙带领十几名干将,挤在一个狭窄的办公区域,开始了疯狂的“码农”生活。他们时刻待在计算机旁边,饿了就叫外卖果腹,累了就停下来抽根烟,或者原地做几个俯卧撑。

起初,张小龙自己也不清楚微信应该做成什么样,但是他觉得自己有义务阻击腾讯的潜在对手。比如米聊,这款由雷军坐镇的社交软件在时间上先于微信,而且大获成功。

与外部竞争相比,来自内部的竞争更让张小龙头痛。移动社交从起步到爆发的时间太快,腾讯上下非常紧张。当时,有3个团队在做微信类产品,另外两个团队是手机QQ团队和Q信团队,由资深元老刘成敏领衔。张小龙的团队无论在人脉、资源还是经验方面都处于下风,集团的大多数人觉得他过不了“内部关”。那段时间,腾讯的移动社交之争刀光剑影,马化腾每天都得两边安抚,给双方做“心理辅导”。随着竞争加剧,张小龙对产品的狂热使得天平开始倾斜。

微信类产品在短信上与运营商(移动、联通)存在直接竞争关系,腾讯是靠移动做大的(移动梦网),担心得罪客户的刘成敏选择妥协,勒令手下放缓开发,同时致电张小龙,希望等他和运营商沟通好再发布。铆足了劲的张小龙却没有任何顾虑,他不管不顾地开发产品,哪怕得罪人,也绝不轻易妥协。这种偏执最终帮微信在“太子争夺战”中涉险过关。

2011年1月21日,微信1.0上线。打开应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深邃的画面:一个小人孤零零地站在庞大的蓝色星球外,眺望着远方的家园。张小龙希望用这幅画传递微信的用意:人很孤独,需要沟通。此后的时间里,微信不断推陈出新,从语音功能,到查看附近微信用户,其社交属性不断提升,用户数也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2011年8月2日,张小龙被任命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负责腾讯公司广州研发部的管理工作,同时参与公司重大创新项目的管理和评审工作。这位少年得志、大器晚成的技术天才,只用6年就做到了腾讯高层。这个职位倾注了张小龙的全部心血。微信初期,他每天花六七个小时逐条查看用户帖子。下属说这种工作交给我们来就行,但张小龙坚持自己体会、把控用户的感受。

在针对用户需求的调整中,张小龙开始变得令人生畏。大到一个按钮应该放在哪里,小到一个图像差几个像素,他都对团队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下属一度害怕看到他的邮件,并私下称其为“独裁者”。

2011年8月3日,微信2.5发布,添加了“查看附近的人”的陌生人交友功能,用户达到1500万。微信2.5大获成功后,张小龙一直在为下一个版本的内容犯愁。一天,在和同事吃饭时,他突然想到可以通过摇手机来找人,大家都觉得这个点子挺好。回家后,张小龙失眠了,他一遍又一遍地思考两个人通过摇手机进行沟通的场景。第二天,他和团队花了半天时间确定细节,光是设计摇的手势就讨论了很久。会后,大家迅速进入新一轮的开发。

2011年10月1日,微信3.0上线,“摇一摇”成为杀手级武器。人们只需摇一摇手机,就能找到千里之外同时摇手机的人。该功能很快引起受众热捧,日启动量超过1亿次。在无数的“咔嚓”声中,千万颗“寂寞之心”简单地找到了充满可能性的去处。“摇一摇”的成功很快引来对手的纷纷抄袭。马化腾给张小龙发邮件,问他要不要再细化一下,增加点功能,免得被对手抢了先。但张小龙对自己的作品很自信,他告诉马化腾,微信已经做到最简化,加任何东西都是减分。

不担心被抄袭的问题,张小龙将精力放在新的超越上。对手刚学会“摇一摇”,2012年4月19日,微信4.0又推出朋友圈功能,引发了新一轮的移动社交热,每天有上亿条信息、上亿张图片在朋友圈传递。

2015年1月21日,微信6.1版上线,新版增加了“附件栏发微信红包”“更换手机时,自定义表情不会丢失”“可以搜索朋友圈的内容和附近的餐馆”三大功能。还有安装之后的开场幻灯片——统计你过去一年“送出的赞”以及“收获的赞”。“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坐在你对面,你却在抢红包。”不知从何时开始,春节的记忆便离不开春晚,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逐渐成为一种习惯。2015年2月18日,央视春晚一如既往成为家人们饭桌上谈论的话题,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微信摇一摇抢红包成为当晚“最火节目”,为这个除夕增添了别样的味道,如图 1-7 所示。根据微信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除夕当日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10.1亿次,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达到110亿次,互动峰值出现在22点34分,达到8.1亿次/分钟。这一数据着实惊人,甚至有点“疯狂”。图1-7 微信红包

微信的野心,远不止是要做一个与手机QQ平起平坐的APP那么简单。它要开放,它要拥抱互联网,它还要连接一切!它连接了滴滴出行、京东、大众点评,让微信用户在微信上可以实现叫车、网购、团购电影票、吃喝玩乐。小微信,大作用!

作为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下的重要旗帜,微信的意义与功能也非同以往。张小龙强调说:“我们希望基于微信搭建一个生态系统,但不是我们自己把生态系统里面的每一块都给做了。简单地说,我们希望建造一个森林,而不是建造一座自己的宫殿,我们希望培育一种环境,让所有的动植物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长出来,而不是由我们去把它们孵化出来。”

从2011年1月21日微信正式推出至今,微信像一张大网,将每个人同其他人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微信客户端通过语音通话、摇一摇、附近的人、小视频、朋友圈分享等基础服务功能,让地理上的距离不再成为人与人交流的障碍。同时,公众订阅号的推出,让再小的个体,也可以有自己的品牌。大量自媒体的涌现,使得普通资讯的生产、发行和消费摆脱了传统印刷技术和PC互联网的桎梏,效率显著提升。“连接一切”正在成为现实。微信进一步尝试将人、设备和服务连接在一起,让用户的体验不再拘泥于当时当下。与手环、电视、空调等智能硬件的互联,以及滴滴出行、大众点评等线下服务的接入,使得微信像水和电一样渗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前,微信官方开放生态已经涉及微信支付、硬件开放平台、公众平台和企业号等业务,微信正在从一个人与人交流的工具,逐渐进化成一个连接人、硬件和服务的“森林”,通过“连接一切”带来人体的延伸、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日常生活的便捷。

如果说,在大工业时代,自动化与智能化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那么在互联网时代,连接一切则成为生活质量新的标准与考量。在微信生态为我们描绘的蓝图中,未来还有太多未知值得去期冀,而智慧也将在这个平台上无限衍生。

用云计算这个切入点来“连接一切”,这已经成为“互联网+”环境下的新思路。这一次的“连接一切”,不再是从应用本身入手,而是从应用底层的大数据、云计算入手,开始一场升维的过顶(Over The Top,OTT)之战。掌握住了移动互联网风口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又在将自己的触角伸到更远的地方。依旧是“连接一切”,这一次是微信之外的升维打法!

在云计算的战略下,腾讯正在将云服务提升到更高的维度,腾讯连接一切的思路也正在升维成为由“云计算”来连接更多的行业,为用户提供更加底层的服务。也正是如此,“社交的腾讯”“游戏的腾讯”正在升维成“云计算的腾讯”。

其实,不仅仅是腾讯,今天的BAT、华为都已经在云计算这个领域各显神通。每个厂商都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云计算为方向,“云管端”为战略的整体思路正在各个厂商身上得到体现。如果要问BAT为何都朝着云计算这个领域发力,其实有三大核心原因:一是在“互联网+”的战略之下,云计算已经迎来了风口,云计算也是即将到来的物联网和5G(5th Generation,第5代移动通信)大潮中的必然选择,更是大数据背景下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二是云计算和物联网、5G这两个词是紧密关联的,物联网和 5G大潮将要来临,云计算已经成为 BAT 等巨头的共同追求,即将到来的 5G,正在将物联网在内的信息产业变成现实;三是大数据代表了互联网的信息层,是互联网智慧和意识产生的基础,而云计算正是处理大数据的计算中心,云计算距离大数据只有一步之遥。

当年,微信诞生时的连接一切只不过是“互联网+”时代“连接一切”的一次小尝试,腾讯真正“连接一切”的野心在于通过云计算这一方式,深入到各行各业的底层之中,为各行各业赋能,塑造一个升维的、更加庞大且有力的“互联网+”的生态。1.2.3 阿里钉钉助力“天下无拐”

2016年儿童节,朋友圈被一条“中国拐卖儿童的真相”的视频刷屏了。作为8岁女娃的老爸,每次看到这样的帖子心里总是一紧。孩子是家庭欢乐的源泉,如果一个家庭发生了这样的悲剧,我真的难以想象孩子的父母将如何度过余生,而那些被拐卖的孩子的命运又将会是什么样的?

儿童失踪是个国际难题,很多国家的政府和民间力量都在做多方努力和尝试。比如,美国拥有AMBER(America’s Missing: Broadcast Emergency Response,美国失踪人口广播紧急响应)警报和亚当警报(儿童失踪安全系统)两个强有力的系统。

AMBER警报系统的产生与一个被绑架并被杀害的女孩子是分不开的。1996年1月13 日,9 岁的安珀·海格曼(Amber Hagerman)和她的哥哥瑞奇(Ricky)在位于美国德州阿灵顿(Arlington)附近的祖母家骑着脚踏车。突然,她的邻居听到一声尖叫,并看见一名男子把安珀从脚踏车上拽下来,拖入他驾驶的卡车中急速驶去。邻居马上向警察报案,并提供了有关绑架者和车子的特征。警察和其他邻居谈了话,当地电台和电视台也报道了这起绑架事件。不幸的是,4 天后,一位正在遛狗的男子在距离绑架地点 4英里(约合 6.4 公里)远的一个排水沟里发现了安珀的尸体,她的喉咙被歹徒割断。这起谋杀案至今没有侦破。

案发后,一名达拉斯人问了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当一个孩子被绑架,既然每分每秒都如此关键,为什么警方和媒体就不能联合起来通知公众呢,就像是发布一次飓风预告一样?随后,以安珀命名的“安珀警报”作为失踪儿童警报系统之一正式建立,至今已广泛用于美国50个州,覆盖全球18个国家。

在美国,当有儿童被绑架时,周围所有社区都会收到安珀警报。报警信息会第一时间发送至电台、电视台,并利用电子邮件、无线装置、手机短信等发布消息,同时网上会公布孩子的照片、嫌疑犯的照片、车型号、颜色、车牌号及可能的行踪轨迹。安珀警报信息如图1-8所示。图1-8 安珀警报信息

1981年7月27日,佛罗里达州6岁小男孩亚当·沃尔什在随母亲去购物时在百货商场里看几个孩子打电子游戏。仅仅7分钟后,亚当母亲赶来接他时,游戏机前空无一人——亚当失踪了。吓坏了的父母连忙印了15万份寻人启事,贴满全城大街小巷。但这一招并不奏效—16天后,渔民在120英里(约合193公里)外的灌溉渠内打捞出了亚当的头颅。

这些失踪儿童的家属们都曾对执法部门对此类案件的无能痛心疾首。他们发现,地方和联邦执法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也没有一个专门机构应对儿童失踪问题。在国会山召开的《失踪儿童法案》听证会上,并不精通法律和政治的亚当父亲,却用一句话打动了众人:“一个能发射航天飞机并让它回到地球的国家,竟然没有一个为失踪儿童设立的信息搜集和服务中心?”

在亚当父母和全社会的呼吁与推动下,以亚当命名的“亚当警报”失踪儿童警报系统最早于 1994 年在沃尔玛超市启用。至今已有大批百货公司、零售店铺、购物中心、超市、游乐园、医院、博物馆加入。当有访客报告孩子失踪后,店方必须立即获取孩子的详细描述信息,张贴海报或进行广播,同时将建筑物所有出口封闭并实施监控。如果10分钟内不能找到孩子,必须立即通知执法部门。

无论每年我国丢失的儿童有多少名,我们都要清楚地意识到,孩子一旦丢失,找回率非常之低,虽然我们知道警察已经尽力了。

儿童一旦被拐,往乐观估计找到“买家”算是好的,更悲惨的是那些没有找到下家,而被迫害致残沦为乞讨赚钱工具的儿童。这些孩子被折磨得不成人样,别说能不能被亲生父母认出并找回,就算是找到了恐怕孩子的父母也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虽然像黄渤提倡的那种“微博打拐”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传播资源,但是效率和效果都很难得到保障。

今后,当你低头刷手机的时候,如果收到一条关于失踪儿童信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