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汉王朝的100个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9 23:45:33

点击下载

作者:江辉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关于东汉王朝的100个故事

关于东汉王朝的100个故事试读:

前言

三国蜀《后汉书》是南北朝时南宋人范晔所著。虽然在范晔著《后汉书》之前,已经有好几个版本的《后汉书》问世,不过受连年战乱的影响,保留下来的书籍史料并不多。于是范晔集百家观点并以班固的《汉书》作为蓝本,写成了《后汉书》。

范晔本人思想开明、进步,在《后汉书》的写作方式上虽以班固的《汉书》为主要参考,但不像班固那般以正统形式记载。另外,范晔生活在一个骈文逐步兴盛的时代,而史汉的优良传统也并未中断,因此,《后汉书》的语言是融骈散于一炉。从梁启超建议“读史自《后汉书》为始”这点来看,就足以证明《后汉书》的语言特色了。

除了写作手法较有特色外,范晔在思想上亦与其他史学家有所不同。他敢于揭发和抨击封建统治者的暴政以及腐朽的行为,如在宦官和外戚等人的列传中,采用了批判的方法,尽情地予以揭露;而在党锢、独行、逸民列传中,则对那些高风独行之士采用歌颂的方法。另外,在书中的排列和分章上,他也改变了史书那种专为帝王将相立家谱之风气,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从文学方面来看,《后汉书》的成就也很高。范晔在自序中很自豪地说:“详观古今著述,班氏最有高名。”“吾书‘博瞻不可及之,而整理未必愧也’。”这里他明确说明,他的书不如班书博大深远,但在文字方面却不比他差。虽然此话未免有些不够谦逊,但从实际来说,也确是如此。接着他又说:“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循吏以下诸序论,笔势纵横,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论》。方班氏所作,非是不愧而已。赞是吾文之杰思,殆无一字空设,且奇变不穷,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上述之话,说明范晔对此书很满意。事实上也基本确如其所言,他的书和班书大体处在伯仲之间。《后汉书》在论的方面,确实写得好。由于作者思想开明,不受拘束,写作纵横捭阖,大气磅礡。其文如行云流水,读之深有玩味,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不像班固那样谨慎小心,过于拘谨。所以他自诩是“无一字空设”,这也不是虚言的。由此种种,范书问世以后,逐渐取代他书,与《史记》《汉书》及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并一直流传于世。

而对于这样一本具有传承性的史书来说,在当今的快节奏阅读习惯下,人们未必能够仔细品读之。故此,作者从全书中甄选出一百个重要的故事,这些故事无论是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还是闲余生活的调剂都是有益的。这也是《后汉书》在21世纪的另一种意义。自序

两汉时期,无论是西汉的汉高祖刘邦,还是东汉的光武帝刘秀,都是以普通身份一步步建立帝国的。虽然东汉初期也呈现过短暂的盛世景象,但是比起西汉终归是差了很多,且东汉在光武帝、明帝、章帝三朝过后,就陷入了外戚、宦官专权,内部权力斗争之中,直到灭亡都没有再出现一个像样的皇帝。

有人说,东汉是个悲情的王朝,因为前有西汉的壮丽,后有三国的耀眼,整个东汉完全被这一头一尾给掩盖了;也有人说,东汉的政治是历史上最混乱的政治,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皇帝一个个都沦为傀儡,党锢之争搞得朝廷乌烟瘴气。其实追根究底,东汉王朝的开国名将马援说得很对:光武帝刘秀之所以不及汉高祖刘邦,是因为刘秀凡事都循规蹈矩,而刘邦并没有太多束缚。也因此,刘邦建立西汉,可以穷兵黩武,消耗国力去达成自己的目的。这直接促成了后来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文景之治”,到了汉武帝时期形成了辉煌盛世。可是刘秀却做不到,这并不是因为他的才华和身边人才的欠缺,而是因为刘秀对“仁爱”十分推崇。在中庸的发展之路上,他所创造的开国盛世,在接下来的明帝、章帝两朝过后,就显得后劲不足了。

就东汉王朝的衰弱,在整段历史期间,无论是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还是太后外戚政治,抑或是中后期的宦官专权,究其根本原因,可能还是要从开国之君刘秀的性格来看。虽然,刘秀并不像秦始皇或刘邦那般斩杀功臣,可是他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开国功臣们的权力。朝廷缺乏有力的大臣,三公没有匡扶作用,大将军又不足以震慑内外,加上重文轻武,结果自然是有人想谋夺权力。

即使这般东汉的科技仍然很先进,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是很难得的,尤其是科技上出现了造纸术的改进、九章算术、地动仪、浑天仪等。

对于一个存在过两百多年的王朝来说,无论怎样评价它都无法准确地记录曾经发生的事情。只有一段段故事留给后世,供后人思考与借鉴。

这本书里,不但有我自己对东汉历史的认识,也有一部分是从历史中领悟出的道理。希望有人能从这一百个故事里看到一个王朝的兴衰成败,这也就足够了!目录

前言

自序

第一章 历史洪流中的帝王 “庄稼汉”的逆袭人生——光武帝舂陵起兵抽签得来的好运——刘盆子称帝皇帝不是好当的——公孙述兵败族灭好母生好儿——尊重师长的汉明帝写得一手好字——汉章帝独创“章草”外戚手里难夺权——汉和帝的自治之路不满周岁的百日皇帝——汉殇帝因此得名父凭子贵——被废太子遭诬陷唯独成全父亲——内忧外患的汉安帝阎显兄妹的政治秀——汉前少帝自身难保宦官的傀儡——汉顺帝的屈从两岁能执政?——汉冲帝的黄泉路此跋扈将军也——汉质帝童言无忌厕所政变为红颜——汉桓帝为爱诛权臣皇帝也做不了主——汉少帝无法自主的人生末代皇帝落难记——献帝不甘做傀儡别开生面的送别仪式——学驴叫的曹丕

第二章 开国与守成中的武将文臣 只动口舌不动刀兵——岑彭劝降朱鲔躲不过的对手——延岑投降灭族将军还是好厨子——冯异与刘秀的好交情请不要“网开一面”——吴汉的临终遗言贤妻有贤戚——阴兴与刘秀的秦晋之好人红遭嫉妒——身死蒙冤的马援云台第一将的失败——邓禹的污点一人胜过百万兵——“战神”耿弇预言里的富贵——李通辅江山无颜守印绶——马成平夷无功渠成水不流——王梁开渠失败搏命无大功——不远征的贾复反被聪明误仕途——陈俊怀才不遇选择的代价——傅俊回乡殓亲属比不过的智商——寇恂智取高平失联没什么大不了——坚镡孤军守南阳和胡人较上了劲——王霸越界打强盗抄文书不是我的志向——班超西域修好不要母亲和老婆——李忠大公无私来去也潇洒——朱佑功成身退回到故乡去炫耀——景丹封地波折最后倒下的旗帜——李固亡,精神亡生错了年代——李膺的党锢之祸难以争辩的命运——杨秉辩护无果大丈夫当扫除天下——陈蕃收拾残局慧眼识木头——蔡邕救琴乞丐进化论——曹嵩位列三公赤壁之战的幕后操盘手——鲁肃坐观成败区区寒舍有高人——诸葛亮躬耕自娱聪明反被聪明误——杨修之死

第三章 不是外戚掌权,就是宦官乱朝 政治暴发户——窦宪绝处逢生皇帝年幼谁当家——邓氏的权力之路当个皇帝不容易——刘懿与阎氏戚族的交易太监推来个汉顺帝——宦官粉墨登场不顾身份的结盟——梁商明哲保身东汉的十年黑暗——梁冀的跋扈统治容不得外戚再放肆——汉桓帝封侯宦官外戚与宦官的鹬蚌相争——袁绍渔人得利“和平期”的到来——汉灵帝的荒唐剧最差劲的计策——何进死,天下乱

第四章 天下乱世,群雄割据 兄弟的背叛——隗嚣的致命败局忍不了的委屈——彭宠自立为王没了粮食丢了兵——刘永部将造反要不得的野心——张步东山再起占了皇室血统的便宜——卢芳继承宗庙用全家性命来赌气——公孙瓒兵败自焚斗气不是好兄弟——刘虞恩怨难了把握不住的机遇——刘表难有作为引狼入室——刘璋乱世难幸存宁为曹公奴,不为刘备客——张鲁择主一会儿仇人,一会儿亲家——张绣袭曹也降曹自导自演,逆转人生——袁绍名动天下众叛亲离的结局——袁术称帝丧身英雄难过美人关——吕布乃一介武夫名将再强,也难防暗箭——孙坚的陨落可怜霸王命不长——孙策脱离袁术赤壁大火稳江东——孙权与刘备的联盟君无实权——董卓的政治投机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的阴谋

第五章 红颜浮生录 不一样的废皇后——郭皇后的政治姻缘万千宠爱于一身——娶妻当得阴丽华“不留名”皇后约束外戚——马家有位三小姐开外戚专权之先河——窦太后横刀夺爱都是嫉妒惹的祸——阴皇后巫蛊之祸“灰姑娘”成长记——邓太后的逆袭到底是亲哥哥——梁太后与她的外戚集团给女人定规矩的女人——班昭与《女诫》不爱华服爱穷郎——桓少君简朴从夫“丑女”也有春天——孟光人丑心不丑要钱不要命——董太后的敛财之路被抢去做老婆——蔡文姬的三次婚姻再婚不如要我命——皇甫规妻大骂董卓惨被杀半途而废可不行——乐羊子妻的人格魅力可怜佳人迟暮——红颜薄命的甄宓

第六章 政治夹缝里的文化绽放 废物利用的成就——“蔡侯纸”的发明科学的集大成者——“木圣”张衡藏在朝廷的文学家——断代史从此兴起经学家的政坛风波——马融剃发流放留下一句座右铭——崔瑗的一生中国有了“汉字学”——许慎“说文”又“解字”夜梦金人向西去——佛教传入中国老师也有年轻时——贾逵隔篱偷学第一章 历史洪流中的帝王“庄稼汉”的逆袭人生——光武帝舂陵起兵

假使没有西汉皇帝昏聩不堪、外戚擅朝,也许刘秀就没有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假使没有王莽篡夺刘氏天下,剥夺刘氏的爵位与封地,也许刘秀还能安心享受着皇帝远亲身份所带来的优渥生活。

但是历史的发展就是这么突如其来。若不是当时风云突变,战火四起,刘秀可能与他的祖辈一样,既享受着皇室宗族的高贵生活,又不必卷进权力斗争的旋涡,更别说成为后来东汉的开国皇帝了。

在天下未乱,西汉未亡的时候,刘秀生活得十分惬意,头顶着皇室宗族的光环,过着地主豪强的生活,每天耕田浇花,要有多自在就有多自在。相较于刘秀的谨慎低调,哥哥刘演却豪侠仗义,他性格刚烈,胸怀大志,广交天下豪杰,为了成就伟大功业而不懈地努力着。

公元17年,那个不被人们认可的皇帝王莽,统治危机四伏,农民起义堪比星星之火,地方官甚至还没来得及向皇帝传报快讯,起义的野火就已经烧到了皇城外边。此时刘演、刘秀兄弟俩自然不会置身事外——刘氏远亲在没了刘氏政权支撑的情况下更不能坐以待毙。兄弟俩一边观察着当时的局势,一边蛰伏在距离帝都长安城很近的南阳。一来可以和风暴中心保持距离,二来在这个距离内又很利于掌握长安城内的情况。光武帝刘秀画像

在这种情况下,刘秀的想法是“小不忍则乱大谋”,反正也忍了这么久,不差这一时片刻。可是刚烈的刘演却不想忍耐下去,巴不得早点加入打倒王莽的队伍。于是,他替刘秀做了决定,立刻招兵买马,以待时机。只要时机成熟,他就打着“光复汉室”的大旗,直捣王莽的老巢。刘秀见哥哥心意已决,只好一同为秘密起义做准备。

这准备足足做了五年,直到公元22年,刘演和刘秀才遇到了有利于他们的时机。

这一年,一支名为“新市兵”的地方军队已在南阳站稳脚跟;同时,在南阳平林县又有千余起义人员,组成了一支名为“平林兵”的起义队伍。眼看农民起义的烈火已经烧到了南阳城,刘演当机立断,决定响应两支农民起义军。《历代帝王图》中的光武帝刘秀。在阎立本笔下,光武帝刘秀双目炯然有神,面型端庄,体态匀称。画家巧妙利用史书所载“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的生理特征,传达出刘秀英明睿智、胸怀宽广的气质。

时隔不久,以刘演为领袖的起义队伍终于举起了自己的大旗。可是,并不是每一名刘氏子弟都有勇气捍卫汉室江山,起义刚刚开始就有了逃兵。此时的刘秀一反儒雅温和的性格,率先穿上戎装,佩上宝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响应哥哥的号召,并告诉刘氏子弟他们并不是去送死。

在战场上,只有勇气是不够的。刘演虽然刚烈,但是他低估了王莽军队的实力。在起义情势大好的情况下,他贸然进军宛城,结果兵败,舂陵义军被王莽的军队打得四散而逃。可以说舂陵起兵首战是以悬殊的差距落败了,但舂陵起兵对刘秀而言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宛城一战失败之后,刘秀辗转逃亡到信都。在信都立足之后,刘秀放弃了刘演的激进策略,他自己谋划形势对策,他开始筹建军队,还举办了一场政治联姻。新娘郭圣通的嫁妆是一支十余万人的军队。至此,刘秀已经从一名“庄稼汉”转变为国内群雄中不可小觑的起义领袖了。

刘秀一鼓作气,经过数番征战,在乱世中成为一方势力。

公元25年,刘秀在各地将领的拥护下称帝,没有排场,没有皇宫,非常低调。从此以后刘秀的天下开始了。抽签得来的好运——刘盆子称帝

刘盆子何许人?他的祖上是平定“诸吕之乱”的刘章,而刘章的爷爷正是汉高祖刘邦。虽然刘盆子是正统的皇亲国戚,无奈他生逢乱世。当时已不是全盛的大汉王朝了,而是盛极而衰的末路国家。

在封建社会,刘盆子这种身世注定他的人生无法由自己掌控,他的命运在家天下的捆绑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生对时期,赶上汉武盛世,刘盆子什么也不用做,也有千百人簇拥他、讨好他,但他恰好生在末世,夹在两个朝代之间,刘姓对他而言,着实成为难以摆脱的负担。刘邦画像

刘盆子虽然不走运,没能享受皇亲国戚的富贵与权势,却也在乱世里做了几天的皇帝。以刘盆子的出身和才干,在当时群雄并起的情形下,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来称帝。而他能在四方战乱的烽火狼烟中成了九五之尊,依靠的是运气,因为他这个皇帝是抽签得来的。

即使在割据混战的乱世,皇帝也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自古多少豪杰为了这个位置拼死拼活也没能称心如意,但偏偏刘盆子得到了。不仅如此,他不但做了皇帝,而且在他短暂的帝王生涯结束后还富足地过完了余生。

回到刘盆子称帝的正题,这要从农民起义军赤眉军经过式县说起。

当时,刘盆子家族受到王莽篡位、建立新朝的影响,原本的世侯爵位被废黜,他因此成了普通的百姓。赤眉军经过式县时,得知刘盆子一家居住在此。赤眉军的首领一想,自己是农民出身,想要从众多农民起义军中脱颖而出,必然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有了刘氏子弟,自然会变得师出有名。于是,他便将刘盆子和他的两个哥哥刘恭、刘茂劫掠到军营当中。刘恭和刘茂都是自小读过书的,聪明人懂得看形势,很快就为自己在赤眉军中谋到了职位,而年少无知的刘盆子看到赤眉军有一群牛需要人照顾,便愉快地放起牛来。

到了公元15年,赤眉军首领樊崇采纳方望“拥立汉朝宗室为帝,以号令天下”的建议,决定从刘氏三兄弟中找一个人出来登基称帝。三个兄弟都很听话,但只立一个傀儡皇帝,无论立谁都没有差别,那么到底应该选谁呢?他把刘盆子兄弟三人叫过来,看了半天,最后决定把选择权交给老天。樊崇命下属准备一个签筒,做了三支竹签,一短两长,等到一切准备就绪,便命刘盆子三兄弟抽签决定谁来做皇帝。刘盆子一听要抽签,心里十分高兴,当发现自己抽中了签更是乐不可支。于是,在公元15年六月,抽中签的刘盆子就这样高高兴兴地登基成了皇帝,年号建世,史称建世帝。小知识刘秀打败赤眉军时,樊崇带着刘盆子前来投降。刘秀接纳了降军,命人准备饭菜赏给他们。第二天,刘秀将自己的军队召集起来,列成阵势给樊崇等人观看。刘秀问刘盆子:“我的军队如此强大,你能够抗衡吗?”刘盆子低头乞求着回答:“我冒犯陛下,罪该万死,但希望看在同是刘氏子孙的份儿上,能饶我不死。”刘秀笑起来,命刘盆子居住在洛阳,并分了一所住宅、两顷田地给他。皇帝不是好当的——公孙述兵败族灭

东汉初年的英雄豪杰有很多,公孙述算得上是鼎鼎有名的人物之一。与刘秀不同的是,公孙述成名较早;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曾为官,这也为公孙述扩充势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王莽政权灭亡后,天下失去秩序。此时公孙述既有名气,又有自己的军队,不称帝反而显得很不正常。于是公孙述自立为帝,国号成家,建元龙兴,任命李熊做大司徒,其弟公孙光任大司马,公孙恢为大司空。

从时间上来看,公孙述称帝比刘秀早两个月。

公孙述称帝后其实还是很有规划的。说到政治才干,他与刘秀几乎不相上下;可是说到军事才能,他则要逊色很多。公元30年,刘秀连连击败各地割据势力,天下局势已经十分明朗了。数年的征战让刘秀的政权已经坚如磐石,但公孙述和隗嚣偏偏不肯投降,仍然想要和刘秀一决雌雄。公孙述据蜀,在山上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他便借此自号白帝,并称此城为白帝城。公孙述死后,当地人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称白帝庙。

刘秀虽已基本坐拥天下,但经过连年的战乱他也打累了,因此希望能以和平手段解决剩余的两股势力,一来能显示自己的胸怀,二来也能避免战乱发生。于是,刘秀开始写信给公孙述,一封信不成就写两封,两封信不成就写三封。在信中,刘秀完全显露了自己与生俱来的皇室本性,以君自居,这种举动令公孙述十分不开心。公孙述心想,你是皇帝,我也是皇帝,凭什么要我退让来换取天下和平呢?一山不容二虎,天下不容二君,既然你想要做皇帝,那么我们只能战场上见了。

公元32年,刘秀开始进攻隗嚣,虽然公孙述及时派兵援助,但没能挽回倾颓的局面。眼看又一股势力被刘秀消灭,公孙述有些着急,他派王元与领军环安据守河池,又命令田戎及大司徒任满、南郡太守程汛率军下江关,攻破汉威虏将军冯骏等,攻占巫及夷陵、夷道。至此公孙述反攻为守,据守了荆门重地。

可是刘秀的势力如猛虎般,公孙述哪里抵抗得了。公元35年,大将军岑彭对公孙述发动进攻,没几日就夺下了领地。而这边,刘秀仍然秉持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继续写信给公孙述陈述利害关系。此时的公孙述早已不像从前那般不可一世。事已至此,身边的亲信都劝公孙述投降,但公孙述到底是有傲骨的,他对亲信张隆、常少说:“兴与亡都是命运,哪里有投降的天子呢!”

乱世英雄,成王败寇,公孙述的人生已经注定为此付出代价。

公元36年,刘秀又派大司马吴汉、辅威将军臧宫对公孙述展开进攻。不久,公孙述就收到弟弟公孙恢和女婿史兴战死的消息。此后,公孙述几经辛苦建立的帝国以不可挽回之势加快崩溃,各地将帅对这场结局早已明了的战争都显得十分绝望,即使在公孙述灭族的威胁下离叛之事仍不断地发生。

同年九月,吴汉乘胜追击,公孙述此时已经濒临绝望,他对延岑说:“现在还有办法吗?”延岑说:“男儿应当在死中求生,怎能坐着等死呢!财物是容易聚敛的,不应当吝惜。”于是,公孙述以金帛相诱,募集了五千人敢死队偷袭吴汉大军,竟反败为胜,将吴汉打落河中。

十一月,公孙述亲自率兵进攻吴汉,一战大捷,二战大捷,三战大捷。公孙述三战三胜,仿佛看到了一举击灭吴汉军队的希望,可是他竟然忘了将士们都是血肉之躯,需要补充体力。这下吴汉抓到了机会,他命令壮士突击公孙述,壮士一枪刺中公孙述胸部,将其从马上掀翻在地。虽然公孙述的亲信拼死将他救回到城内,但这一枪毕竟太致命,到晚上公孙述就一命呜呼了。

临死前,公孙述将兵权交给了延岑。

第二日清晨,延岑心知无法抵抗吴汉军队便举旗投降了。可是吴汉竟然下令族灭公孙述、延岑家族,又纵兵烧杀抢掠,焚烧公孙述宫室。

虽然刘秀得知后愤怒地责备了吴汉,但是公孙述兵败族灭的结果无法挽回了。好母生好儿——尊重师长的汉明帝

在中国千百年的封建社会里,男人三妻四妾,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要普通男人对结发妻子一心一意尚且困难,更别说要求皇帝夫妻恩爱、琴瑟和谐了。但汉明帝刘庄的父母正是历史上极为著名的恩爱夫妻:刘秀与阴丽华。

其实刘秀也曾为了事业与郭圣通联姻,郭圣通还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也是后来的太子。但不管是嫡子的限制,还是身份的限制,都难以阻挡刘秀对发妻阴丽华的深情。他不仅坚持让阴丽华做了皇后,还将他与阴丽华的儿子刘庄立为皇帝接班人。

汉明帝的父亲是东汉开国贤帝刘秀,他的母亲有“娶妻当得阴丽华”的美誉,可想而知,两个优质基因的组合加上后天教育,即使放到现代,汉明帝也一定是一名出身良好的优秀少年。桓荣画像

汉明帝可以说是被精准的皇帝教育模式培养着的。难得的是,自小就万千宠爱集一身,后来又是普天之下权力最高者,汉明帝对待恩师却始终保持着尊敬的态度。他从未以帝王之尊面对过他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汉明帝完全身体力行,实践着老师对自己的教导。

那么,这位担任准皇帝老师的高人到底是谁呢?

据说,这位老师名叫桓荣,在当时是顶尖的学者。他学识渊博,不慕名利,对儒家思想至死追随,而且对《尚书》很有研究。如此高人担任准皇帝的老师自然是错不了的。

于是,未登基之前,刘庄便整日跟在桓荣身边学习《尚书》。老先生本身应该也很有魅力,不仅将刘庄培养得很好,还和刘庄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当刘庄成为汉明帝后,有一次,他忙完政务,要给自己放个假。那么这难得的时间,到底是应该去后宫取乐,还是驰马射猎,或者安排歌舞表演?这些都不是他的选择,他甚至想都没有想便去了桓荣的家里,探望昔日恩师。

到了桓荣的宅邸时,已经身为皇帝的刘庄丝毫不显露权威,而是如过去那般,让桓荣坐在东面,召集百官和其弟子前前后后数百人向桓荣行礼。身为皇帝,向来都是由大臣、太监主持别人向自己行礼,可是此时汉明帝却亲自主持众人向自己的老师桓荣行礼。到学生们提问题时,有的学生想讨好汉明帝,便向汉明帝提问。可是汉明帝却十分谦让地说:“老师在这里,我也是弟子。”

如果说这是汉明帝为施仁治的作秀,那在他对桓荣其他方面的关心上,则可以让他人清清楚楚地明白他与桓荣的师生情谊了。

桓荣每次生病,汉明帝都会派遣侍从前去探望,而且专门指派太医为老师治病。后来,桓荣病势加重,请辞交还爵位和官职,汉明帝坚决不许,并亲自到他家中询问起居情况。不仅如此,汉明帝一到桓荣家所在的街道就下车,完全放下皇帝的威严。在病榻前,他抚摸着老师哭泣,待了好久才离去。汉明帝尊崇儒学

桓荣死后,汉明帝犹如失去至亲般伤心不已,换上丧服为桓荣送葬,并对桓荣的儿子做了妥善安置。写得一手好字——汉章帝独创“章草”

刘炟在众多皇子中排第五,被汉明帝册封为皇太子的时候年仅3岁。汉明帝不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立皇储,究其原因,并不是汉明帝独宠其生母贾贵人,也不是前四位皇子无能、不才。理由其实很简单,汉明帝是“立爱”。可想而知,当时尚不通人情世故的刘炟是多么被汉明帝喜爱。

父亲对他器重,刘炟并没有恃宠而骄,他十分争气地表现出聪慧、宽容、善学的性格特点。在刘炟19岁时,汉明帝去世,他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是为汉章帝。

汉章帝虽然年轻,但没有辜负父亲生前对他寄予的厚望。即位初期,刘炟便下令各部门“慎选举,进贤良,退贪猾,顺时令,理冤狱”。他继承了父亲勤政爱民、选拔良才的执政理念。相较于汉明帝,刘炟待人更为宽厚。可以说,汉章帝统治时期在东汉历代中算是一个黄金时代——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他真正做到了“仁政”的统治。

在政治稳定、社会繁荣的大好局面下,刘炟不需要担心军事上的侵略,也不需要考虑是否有奸臣贼子想要颠覆他的政权,更不需要顾虑百姓是否有饥荒疾病。所以刘炟可以好好培养自己的兴趣了。

刘炟虽然是皇室出身,却没有皇室子弟身上那种奢靡之气,他更像一个文人墨客。对刘炟而言,除了治国理家之外,他唯一的兴趣就是书法。

历史上的皇帝,基本上都有一手好字。在单纯依靠文书传递信息的古代,能见到皇帝本人的官员只有少数,更不必说普通百姓了。因此,皇帝想要彰显自己的威严,一手龙飞凤舞的好字则成为必修课。生长在帝王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的资源都可以供皇室利用。想要找几个名师教皇帝练字再简单不过了,皇帝能写得一手好字也理所应当。而刘炟的字是不能只用“好字”来形容的,如果刘炟不是皇帝,说不定他会成为一代书法家。

刘炟喜爱书法,喜欢舍弃原有的书体随性写字。起初,刘炟只是书写隶书,毕竟那是官方字体,身为一国之君无论如何也要好好练习。随着国家越来越安定,刘炟不必整天为政事所牵绊,可以利用的个人时间越来越多,练字的时间也就变得很宽裕了。汉章帝巡行

想必刘炟此时的心情很得意自在,一不小心连笔下的字也活泼起来,上下字独立而不连写,笔法虽似隶书形迹,却又带有几分狂野自在。久而久之,刘炟的字体自成一派,形成了独特的书体。刘炟的这种字体,正是后来“章草”,也是“今草”的前身。小知识汉章帝去世时年仅31岁。在东汉历史上,汉明帝与汉章帝的统治时期是最为繁荣安定的黄金时期,后世称这段时期为“明章之治”,是中国古代政治清明的时代之一。但由于明、章两位皇帝在位时间总共不过31年,因此相较于西汉历史上的“文景之治”,缺少影响力。外戚手里难夺权——汉和帝的自治之路

东汉的皇帝大多短命,因此小皇帝比比皆是。那么在小皇帝尚不能独立统治国家的时候,遇上贪权的太后及其身后的外戚集团,小皇帝自然会沦为朝堂上的傀儡。汉和帝刘肇就是这样的小皇帝。

刘肇一出生就被窦皇后抱养而离开了生母梁贵人。窦皇后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势力,先以“巫蛊之罪”诬陷了当时太子刘庆的母亲宋贵人,接下来又以“谋逆之罪”将梁贵人全族贬谪到了偏远地区。这样一来,窦皇后的势力已经坚不可摧了,不会再有其他的皇子来威胁自己的权力之路。

汉章帝死后,刘肇登基,窦皇后顺理成章地晋升为窦太后。刚满10岁的刘肇不足以执掌朝政,自然需要请窦太后帮忙。于是,窦氏外戚开始了只手遮天的统治,彻底将一个稳定平和的东汉王朝搅得不再安宁。

可是刘肇到底是会长大的,窦太后无论怎么有控制力,也无法控制一个逐渐长大懂事的人。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处于窦氏一族长期压迫下的刘肇,对自己的身世渐渐有所耳闻。

一方面是日益膨胀的窦氏,一方面是养育自己的后母,刘肇虽然无法接受窦宪、窦笃等人的做法,但毕竟窦太后对自己算是疼爱有加,因此无权无势的刘肇只好对窦氏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是,窦宪却仍然不知足,即使外戚的身份令他荣耀,但也比不上帝王宝座来得舒服。因此,他与女婿郭举及其父郭璜、部下邓迭及其弟邓磊等人计划刺杀刘肇。

当14岁的刘肇得知窦宪的阴谋之后,心知再也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出强硬的对策,否则别说汉室江山,连自己的性命也将不保。但刘肇却无可奈何,朝廷里的文武官员基本上都是窦氏的人。虽然尚有司徒丁鸿、司空任隗、尚书韩棱这些忠臣可以信赖,但窦氏兄弟早已将皇帝的行动限制住,他想要和大臣们私下接触是绝不可能的。

刘肇思来想去,突然发现在这已经不属于自己的皇宫里,每天服侍自己的宦官郑众正是对自己忠心耿耿可以倚重的人。而且郑众在刘肇身边多年,他和刘肇单独待在一起,谁也不会有疑心。另外郑众为人机敏,十分有心计,可以为刘肇出谋划策。

于是,当其他人都离开后,刘肇便趁机将自己想要铲除外戚的想法告诉郑众。让刘肇惊喜的是,郑众竟然二话不说,当即表示自己将誓死追随皇帝。虽然外戚势力遍布朝野,但郑众并不惧怕,他劝刘肇要先下手为强。

政变来得很突然,但也很直接。在逮捕窦宪的前一个晚上,刘肇亲自率领羽林军,命令司徒兼卫尉官丁鸿紧闭城门,同时派人分头捉拿郭璜、郭举父子和邓迭、邓磊兄弟。第二天,刘肇直接派人到窦家宣读旨意,不仅将窦宪的大将军印绶收回,改封他为冠军侯,还下令窦固、窦景回到各自的封地。

年仅14岁的刘肇迅速扫除了外戚势力,窦氏子弟至死都无法相信他们辛苦建立的窦氏势力就这样在瞬间化为乌有。虽然刘肇没有公开处置窦氏兄弟,但私下逼迫他们回到各自封地后自杀。

刘肇在外戚势力的压迫下夺回刘氏政权,没有引起朝野的混乱和恐慌,这足可见汉和帝刘肇的统治才能。小知识刘肇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扫平了窦氏外戚,归根究底,其成功的原因是他的群众基础好。窦氏嚣张跋扈的做法早已天怒人怨,各方人士早就对窦氏兄弟心生不满了,此时只需要一个契机,以及一位领导者将大家团结起来。窦氏往日强取豪夺,目中无人,民心尽失,他们的失败是必然的。不满周岁的百日皇帝——汉殇帝因此得名

汉和帝刘肇铲除了窦氏外戚,但没有逃过早亡的命运。汉和帝27岁去世后,本应当由长子刘胜继承皇位,可是,汉和帝的邓皇后却推翻了这一继承制。此举并不是因为她想成为第二个窦太后,而是一心一意为了汉室江山。

原来,刘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药罐子,虽然多年寻医问药,但是从来就没有好转的迹象,甚至连他到底得了什么病太医都无法确诊。让这样一个无法自理且随时都有可能一命呜呼的皇子继承皇位确实不妥。可是除了刘胜以外,该找哪位皇子继承皇位呢?这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这还要从窦氏外戚说起。当时窦太后的外戚势力过于膨胀,窦宪等人甚至还想要颠覆皇位,这给年轻的汉和帝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阴影。虽然汉和帝以超过年纪的沉稳将窦氏外戚一网打尽,恢复了自己的统治,但毕竟在权力面前仍然会有人无法控制欲望。汉和帝深知自己高处不胜寒,因此也格外小心。但不知怎的,也许是家族遗传基因不好,也许是其他什么原因,不仅自己短命,连他的亲生儿子们也都个个早逝。眼看着自己十多个儿子相继夭折,汉和帝却找不出原因。要说是凑巧,这也实在是太巧了。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所以然的汉和帝把矛头对准外戚,他一直怀疑自己的儿子相继早逝,一定是有外戚在陷害他。后来,汉和帝再生了儿子便都寄养到宫外百姓家里,这样才总算保留下来一点血脉。

汉和帝去世得早,加上先前他又死了十几个儿子,此时面对该立谁为皇帝就变成一道极为困难的选择题。长子刘胜说不定哪天就死了,就算能多活几天也不知能不能为汉室留下血脉。如果让刘胜登基,实在是太冒险了,可是第二人选也同样靠不住。虽然这个人既没病也没有品行问题,但他还没有断奶。

是的,这个人正是后来的汉殇帝刘隆。

刘隆刚出生不到百日,他的父亲汉和帝就去世了,尚在襁褓中的他就被邓皇后立为皇帝。邓皇后的想法自然是好的:她计划着先以太后名义临朝执政,同时抚养幼小的刘隆,等到刘隆懂事以后将权力交给他,这样既能保证汉王朝权力平稳交接,又不会导致国家内乱。可是天不从人愿,刘隆虽然被邓皇后悉心呵护着,但也终究没能逃脱早逝的命运。汉殇帝画像

这位出生不满百日就登基的小皇帝,在位仅两百二十天便不幸夭折,时年刚满一岁。

刘隆死后,谥号为孝殇皇帝,也算应了刘隆懵懂又可惜的一生。小知识汉殇帝是东汉第五位皇帝,也是中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他被史学家称为“八月皇帝”或“百日皇帝”。汉殇帝在位期间由其养母邓太后执政,邓太后积极治国,大力发展经济,同时避免外戚势力兴起。范晔在《后汉书》中评论道:“殇世何早,平原弗克。”父凭子贵——被废太子遭诬陷

刘庆并未真正出现在东汉帝王史上,但是他在东汉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说到刘庆,则需要从窦太后争权的事情说起。

窦氏作为大将军窦勋的小女儿被选入宫中。年轻貌美的窦氏凭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快便抓牢了汉章帝的心,不久便从窦贵人升为窦皇后。窦皇后深受汉章帝的宠爱,加上有家族势力作后盾,只要尽快生个嫡子,其实不用费尽心思去害人。

可是偏偏天意弄人。窦皇后虽然深受汉章帝的宠爱,但始终无法怀上龙子。眼看着宋贵人所生的儿子刘庆一天天长大成人,又很讨汉章帝的欢心,窦皇后无能为力。

在封建王朝,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便是立太子。身为皇后的窦氏一直无所出,那么汉章帝只能立其他皇子为皇储,刘庆便是不二人选。

窦皇后虽然嫉妒宋贵人,但却没有对策可以改变现状。这时,正好梁贵人也生了一个儿子,窦皇后终于看到了机会。以窦皇后的心性,她难以接受由刘庆做皇帝。假使刘庆登基,他自然是倾向于生母宋贵人,窦皇后就当不了太后。所以,当得知梁贵人生了一个儿子后,窦皇后便跑去请求汉章帝将梁贵人的儿子过继给自己抚养。

汉章帝并没有多想,就依着窦皇后的要求满足了她。然而,这只是窦皇后计谋的第一步。当她有了梁贵人儿子的抚养权之后,接下来便是考虑如何将刘庆的太子之位废掉。因为只要一天不废掉刘庆,她的养子就没有登基的机会,那么她自然也没有成为太后的希望。

窦皇后深知在后宫中人们对巫蛊十分避讳,而邪门歪道这种事又难以说清楚,因此窦皇后便策划用巫蛊来嫁祸宋贵人。可是虽然有了计划,却难有下手的机会。

不久后的某一天,宋贵人病了。按理说,身为后宫的嫔妃,又是太子的母亲,生了病自然有最好的医生为她看病,可是宋贵人却要用偏方,非得找生菟丝来吃。这一微不足道的要求,彻底将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之地。

窦皇后早已经想好了计划,就等着宋贵人自己上钩,偏偏宋贵人又要娘家人带生菟丝进宫。于是,窦皇后立刻跑到汉章帝那里去打小报告,至于报告内容,当然是巫蛊一类的诬陷。不用想也知道汉章帝从窦皇后那里听来的故事有多么离谱、邪恶。

可怜的宋贵人甚至没有辩解的机会就被汉章帝打入了冷宫。宋贵人被囚禁以后,刘庆也因此受到牵连,没多久便被废黜了太子之位。至于宋贵人,从巫蛊之祸发生那刻起,她就明白一切都是因为窦皇后容不下自己而设计的。在宦官蔡伦的严刑追究下,她不堪折磨服毒自尽了。

宋贵人虽死,但刘庆的人生却没有因此结束。被封为清河王的刘庆在后来诛灭外戚势力时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被他的弟弟汉和帝委以重用。但刘庆的好运不仅如此。在东汉王朝的风云变幻中,废太子刘庆的儿子后来登上了皇位,而这位曾与皇位失之交臂的父亲也因此被追封为“孝皇帝”。刘庆可以说是父凭子贵了。小知识在汉章帝统治时期的各个藩王中,清河王族是较著名的一支,这个家族不仅出了一个皇帝,还出了一位对汉家王朝有功的刘庆。清河王刘庆为人友善孝顺,一共生三子、十一女。他原为太子,后被废改封为清河王,余生遵纪守法,安稳谨慎,从未犯下过错。唯独成全父亲——内忧外患的汉安帝

汉安帝刘祜是废太子刘庆的儿子。年仅1岁的汉殇帝去世后,东汉的皇位又空缺了,于是被封为清河王的刘庆被邓太后想起来了。很快,他13岁的儿子刘祜被正式扶上了皇位。

当时窦太后弄权致使刘庆被废太子之位,其生母宋贵人更是含恨惨死,想不到几经变故,他的儿子竟然意外地登上了皇位,不知当时得知这个消息的刘庆会是怎样的心情。命运总是让人难以捉摸,在刘祜继位四个月后,一生太多坎坷的刘庆终于难以支撑命运的捉弄,离开了人世。

虽然刘祜的祖母,也就是当时被窦太后以巫蛊之祸诬陷的宋贵人,早已去世多年,而父亲刘庆也去世了,但刘祜并没有忘记自己是如何辗转流落到清河的。于是,刘祜开始追查当年宋贵人自杀的真相,为自己的祖母报仇。当时审问宋贵人的蔡伦,因不堪忍受刘祜的逼问而选择了自杀。

家仇已报,那么刘祜剩下的事就是好好做皇帝了。可是事与愿违,即使刘祜已经到了可以执政的年纪,邓太后仍然不肯将权力交给他。刘祜对此虽然不满,但也无可奈何。毕竟经过几十年的宫廷斗争,清河王族早已被放逐在外,虽然刘祜被安排当上了皇帝,但他并没有可以倚重的大臣。

祸不单行,在内部权力失衡的状况下,边疆又传来羌族作乱的消息。东汉与羌族的矛盾旷日持久,皇帝始终都被这困扰。此时东汉朝廷政权不断更替,又有窦太后的外戚政权祸乱在先,羌族人自然以为有机可乘。刘祜正是在这样一个敏感时期当上了皇帝,他没有实际权力,但又是众矢之的。可想而知,这样的皇位实在没什么意思,每天除了担心自己的性命外竟然想不出第二件可以做的事情。

然而,邓太后即使权力再大,毕竟也是人,凡是人就免不了一死。在邓太后41岁这年,刘祜梦寐以求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邓太后一命呜呼了。

做了太久的傀儡皇帝,现在终于得以解放,刘祜堪比刚被释放的犯人,心情大好。刘祜心想:没有了邓太后的管束,我终于可以随心所欲了,这个天下是我的了!

皇帝有了这种想法,着实是件可怕的事情。他已经偏离了为国为民的轨道,完全将东汉王朝当作自己玩乐的工具。而刘祜不单想让自己玩得开心,还要找各种人来陪他玩,于是他的妻子阎皇后便趁机将自己阎氏族人推荐给刘祜作为玩伴,刘祜对此也十分受用。

就这样,以阎皇后为首的阎氏一族开始形成新的外戚势力,而刘祜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到死也没能醒悟。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皇权,所以尽情挥霍着国家资源来供自己玩乐,却从没有想过自己的祖母和父亲曾经因皇权之争做了多大的牺牲。

刘祜在皇帝的任期内,大力追查祖母当年的冤案,又将自己的祖母和爹娘加以追封。可以说,刘祜这个皇帝当得不怎么样,但他登基也算有一点儿好处,就是成全了他的父亲废太子刘庆。虽然刘庆生前从没有做过一天皇帝,可是刘祜在他死后给了他皇帝的名号。小知识邓太后死后,曾因邓太后受过处罚的人利用刘祜对她的不满开始挑拨,致使邓氏一族被刘祜清算,许多邓氏族人不堪侮辱和逼迫选择了自杀。但事实上,邓氏集团不同于东汉其他的外戚集团,他们虽然掌握权力,不仅没有做出危害朝野的事情,反而是一心为了东汉的发展,在历史上的外戚势力中算是不错的了。阎显兄妹的政治秀——汉前少帝自身难保

当皇帝这件事,有人挤破脑袋也梦想要当上,有人却是心不甘情不愿被迫当上的,比如刘懿就是后者。

东汉初期,几位皇帝也算是勤政仁德,总得来说,当时东汉的整体发展还是很有生机的。倘若没有窦太后连同她背后的窦氏外戚突然出来闹了一场,或许东汉还能有机会再现西汉武帝时期的蓬勃气象。

无独有偶,在窦太后倒台以后,久居深宫的阎皇后也开始谋划自己的太后之路。

公元125年,汉安帝刘祜去世,阎皇后大喜过望,这正是她盼望已久的机会啊!然而,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阎皇后想要顺利晋升为太后以稳定她的阎氏集团,首先得抵制住京师大臣们对刘保的拥护。

刘保是何人?正是汉安帝的独生子。刘保登基对阎皇后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威胁,因为刘保的生母是被阎皇后毒死的。假如刘保登基了,阎皇后非但当不成养母,还极有可能性命不保。

这可是威胁自己身家性命的大事。于是,阎皇后将哥哥阎显召进宫内,密谋夺权事宜。说来也巧,汉安帝去世的时候不是在公开场合。因此,阎皇后利用没人知道的机会,将汉安帝驾崩的消息给遮掩过去了。

阎皇后为了盘算自家利益,将汉安帝的尸体放到一间阴暗隐密的房间里。汉安帝在世时对阎氏家族不薄,如今在利益面前,阎氏族人翻脸却快过翻书,简直是恩将仇报。阎皇后不仅秘不发丧,而且继续对外宣称汉安帝病重,直到四天后,阎皇后才把汉安帝的尸体抬出来出殡发丧。

在风云变幻的皇宫内,四天的时间已经足以改变一切。四天之后,汉安帝终于入土为安,而阎皇后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太后,开始了她的临朝听政生涯。

没有生育过的阎皇后在成为太后的过程中需要一个皇帝,而且最好是一个能够听任自己摆布的年幼皇帝。于是,她的哥哥阎显适时提出立北乡侯刘懿为帝的建议。大致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形:兄妹二人默契地对望了一眼,不谋而合地计划着大权在握的未来,两人心中的愉悦不言而喻。

刘懿虽然年少无知,但也明白自己继位后的处境。此时终于成为太后的阎氏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任命哥哥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掌握军政大权。而那些衷心拥护刘保的大臣们虽然对阎氏兄妹横行霸道的做法心有不满,却不能表露出来,因为阎显对汉安帝过去的亲信们早已展开了诛杀。

可是阎太后、阎显兄妹俩的如意算盘却没能长久,刘懿在位仅七个多月便患病去世,史称少帝。

这位被迫当上皇帝,又始终处于忧患、自身难保的汉少帝,最终因疾病去世,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小知识后来,汉顺帝继位,以诸侯王的礼仪将刘懿下葬,因此也有史家不将刘懿计入东汉皇帝之列。宦官的傀儡——汉顺帝的屈从

汉顺帝刘保的生母还未来得及被加封为妃,就被阎皇后毒死了。虽然刘保是汉安帝和宫女所生的皇子,但贵在独生子的身份,因此被汉安帝立为太子。阎皇后担心刘保会威胁到自己安危,整日向汉安帝吹枕边风。不罢了刘保的太子之位阎皇后是不会罢休的。

后来,阎皇后还没有坐稳太后之位,她所立的小皇帝刘懿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此时在皇室子弟里很难再找出第二个合适的人选继位,而刘保是汉安帝的正统传人,在朝中有大批官员等着阎氏倒台,拥护刘保匡扶刘氏江山。

当时,北乡侯刘懿在登基后一直病怏怏的,于是宦官中常侍孙程向济阴王刘保提议说:“您是先帝的亲儿子,本来没什么过错。因为先帝听信谗言,您才被废黜。如果北乡侯死了,我们联合起来,共斩江京和阎显,事情肯定成功!”不久,北乡侯果然病逝,可是阎太后并不死心,又使用秘不发丧的伎俩,想要继续从皇室子弟里挑选皇帝接班人。

宫门被阎太后紧紧封死,大臣们心知宫中局势又要有变,但具体会发生什么事没人说得出来,只能在家里等待结果。阎太后虽能瞒过大臣们,却无法逃过宦官的眼睛。宦官孙程等人早已计划要推翻阎太后的统治,拥立刘保为皇帝。此事一成,原本没有靠山的刘保得以登上皇位,心中自然感激宦官们,以后少不了他们的好处。如果不成,宦官们大不了就是一死,反正在这深宫里也没有别的出路,搞不好哪天还是会因为无足轻重的小事被阎太后杀掉。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孙程等十几人在宫中德阳殿秘密聚集,举行宣誓仪式,每人割去一片衣服,决心同心协力,共举大事。时隔两天,孙程等人又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此次会议对日后刘保登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孙程决定立即动手。于是,这天晚上,在宫门紧闭的皇宫内开始了一场宦官间的流血斗争,阎氏信赖的宦官被孙程等人杀死,唯独留下了老宦官李闰。孙程把刀搁在他脖子上,说:“现在我们迎立济阴王,不准三心二意。”李闰在宫中沉浮多年,事已至此,他便顺势应允了。孙程见李闰愿意与自己同谋,就扶起李闰一起迎接济阴王刘保登基。

刘保继位以后,阎氏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没了阎氏作威作福以后,刘保仍有需要面对的问题。因为生母地位低下,刘保没有可依靠外戚集团,又一直被父亲冷落,这让他养成了软弱的性格。虽然他得以登上皇位,却没有能力来捍卫自己的江山,因此,刘保可以依赖的只有这群宦官。但是宦官们的野心也是不容小觑的。

孙程等人拥立有功,因此全被封侯。后来刘保渐渐疏远了孙程等人,开始宠信另一个宦官张防。张防在智谋和为人上都远不及孙程,唯一擅长的是拍马屁。刘保恰好需要张防这种人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张防得庞以后,便开始为非作歹。

久而久之,刘保这个皇帝当得越来越无趣,不是受制于孙程,就是被张防玩弄于股掌之间。对此,汉顺帝刘保除了选择忍让再也没有别的办法。小知识公元124年,汉安帝的乳母王圣、大长秋江京和中常侍樊丰诬陷太子刘保的乳母王男和厨监(古代宫廷的厨官)邴吉,因此王男和邴吉被杀。太子刘保虽不忍心,但也无可奈何,只好终日叹息。而王圣等人惧怕刘保继位后会报复他们,于是串通樊丰、江京诬陷刘保。刘保因此从太子被贬黜为济阴王。两岁能执政?——汉冲帝的黄泉路

东汉不乏娃娃皇帝,刘炳也是一个小皇帝,而且同样是一个短命皇帝。

汉冲帝刘炳继位的时候刚刚2岁半,虽然他的生母是虞贵人,但是在他继位后,得益的却是梁皇后和她的娘家梁氏家族。梁皇后虽然没生儿子,但也没废太大心思就稳妥地当上了太后。刘炳的生母虞贵人为了自己的性命,也为了儿子的前途,她选择了隐忍,最终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梁家上一代的掌门人梁商为人正直、忠君爱国,曾是朝中榜样,不论谁提起他都会竖大拇指。可是“好竹出歹笋”。他的儿子是历史上臭名远扬的奸臣梁冀。

刘炳这边当上了皇帝,梁冀那边仗着自己是太后的兄长,开始了毫不收敛的凶暴统治,还常常找虞贵人及其家族的麻烦。梁商在天之灵如果知道儿子的所作所为,搞不好会气得从坟墓里钻出来。

梁冀掌权,专横跋扈,结党营私。小皇帝刘炳虽然什么也不懂,但日子却不好过,毕竟他还处在需要有母亲在身边的年纪,可是梁冀却将虞贵人和刘炳隔离开来。后宫虽然人多,但无论如何也比不上亲生母亲的照顾。经过一段时间,小皇帝刘炳就生病了。

梁冀得知刘炳生了大病以后,心里气坏了,这简直是对自己的无声反抗。刘炳尚不懂事,可他这一病无疑使梁冀遭到了“合作伙伴”的背叛。半年以后,刚满三岁的刘炳便因病去世了。这条皇权路刘炳走得迷糊,而他的黄泉路也许才是真正的自由!

在刘炳死后,朝廷里自然要推选新皇帝。梁冀暴行已久,朝廷大臣们有心整治梁冀,于是以太尉李固为首提出拥立“年长有德”的清河王刘蒜为帝。

梁冀当然坚决反对,最后他的霸道再次获胜,他选择了年仅8岁的刘缵做继承人,誓将专权进行到底。此跋扈将军也——汉质帝童言无忌

说到东汉末期的统治,就是不停地更换君主,且多是幼主。不难想象,在外戚势力过于强大的当时,这些幼主的命运大多不会很好。清代的历史学家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专门研究过东汉多幼主的现象。他调查发现,东汉的19位皇帝里,活过30岁的只有4人:光武帝、明帝、章帝和最后的献帝。剩下那些年轻的幼主,大多都因为外戚势力身不由己,最后年纪轻轻便离世了。

在公元145年即位,在位时间仅一年的汉质帝刘缵,同样遭受外戚控制,但他显得有些特殊。

刘缵的不幸可以认为是“祸从口出”,当然也可以像后来写史书的范晔一样,认为是因为聪明惹的祸。一个年仅8岁的孩子竟因为聪明惹祸被杀,可见当时东汉朝廷有多混乱。

走了一个儿皇帝,又迎立一个儿皇帝,这一切皆是为了稳固梁冀的个人统治。此时被外戚牢牢控制的东汉看不到希望,8岁的刘缵在如真似幻的年纪当了皇帝,他还不明白权衡利弊,也不知道阴谋诡计,更不懂得利欲熏心。只是在他被选中继位,由宫女、太监服侍着穿上繁琐的帝王服准备登基时,他问:“皇帝是做什么的?”回答的人告诉他,皇帝就是要别人都听他的,皇帝是最厉害的人,谁都不能欺负皇帝。

8岁的孩子,当然渴望称王称霸、当第一,就像现在的小学生喜欢当班长、想要考一百分、当第一名一样。可是,刘缵实在生得不是时候。他虽然是皇帝,但这个天下并不是他说了算。

梁冀为了自己能够独揽大权而将刘缵抓来做皇帝,他看好的不过是刘缵年纪小和他的姓氏。但刘缵哪里明白梁冀的阴谋,他只记住了宫人说自己是最厉害的人,谁也不能欺负自己。于是,一件啼笑皆非的事情发生了。

当时,梁冀在朝廷内外只手遮天,虽然朝中仍然有太尉李固这样的正直大臣,他们不断上书批评梁冀的所作所为,可是国家君主年幼无知,尚且不能料理国事,这些奏折也就石沉大海,无法得到回复。在这种绝望的情况下,李固等人虽然没有放弃与梁冀抗争,但无一例外地遭到梁冀的打击和压制。

孩子总有孩子的好处。此时的刘缵依然天真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不管自己的国家有多乱,也不管他的大臣们活得多么痛苦,更不管梁冀的专横跋扈。对于无能为力的事情,如果换成一个有正常心智的成年人,对此现状要不就是感到无力,忧郁而死,要不也会被梁冀残忍杀害,也有可能在无助的情况下渐渐堕落。

可是这样的日子,刘缵无法一直生活下去。因为梁冀已经到了目中无人的地步,即使在小皇帝刘缵面前,也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刘缵看到梁冀如此嚣张,他心想:不是说好了我才是老大吗?你只是我的大将军,怎么还敢欺负我?

孩子的负面情绪往往会随着各种小事加重,而且,孩子是不懂得隐藏情绪的,他的不满就是不满。现在梁冀欺负到自己头上了,刘缵当然不高兴。在一次朝会中,当梁冀又开始肆意滥用权力的时候,群臣敢怒不敢言,都表现得恭恭敬敬,而坐在殿上的刘缵却生气了。刘缵虽然才8岁,但正因为只有8岁才有无畏的勇气。这时,刘缵当着众大臣的面指着梁冀的鼻子喝斥道:“此跋扈将军也!”好像如果不这样做,不这样说,刘缵心里的怒火就无法平复似的。

但是,孩子做错了事也需要付出代价。因为在利益面前,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已经被梁冀搬到了朝廷中。

这件事发生以后,虽然有大臣为刘缵求情,说他年纪小不懂事,但在梁冀心里这始终是一个心结。小心眼加上从没遇过别人忤逆自己,梁冀只要一想到小皇帝刘缵竟然当众斥责自己就十分不快。谁也没想到,这个梁冀竟然和一个小孩子计较起来。

梁冀对刘缵怀恨在心,又担心刘缵聪慧早熟将来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便对他动了杀心。

公元146年六月,梁冀知道刘缵喜欢吃饼,便命人将毒药掺进刘缵平时吃的饼中。9岁的刘缵吃过饼后不久就腹痛难忍,接着中毒身亡。死后谥号为质帝。小知识刘缵的曾祖父因生母地位卑贱被剥夺王位的继承权。按理说,到了刘缵这一代,与皇位应该无半点牵连,顶多分封个地方诸侯,但在他8岁时,却因朝廷内乱,被外戚梁冀推上了皇位。厕所政变为红颜——汉桓帝为爱诛权臣

公元159年六月,汉桓帝刘志终于可以从不和谐的夫妻关系中松一口气了,那个整天令他头疼的梁皇后因病而死。梁皇后去世以后,刘志便可以放心地宠爱邓贵人了。

这个邓贵人是如何在梁冀的压迫下混进宫中的呢?这件事说来有一点儿复杂。邓贵人的母亲年轻守寡,后改嫁给了梁纪,梁纪是梁冀夫人孙寿的舅舅,因此,邓贵人也算是梁家的人。

可是邓贵人毕竟不姓梁,而她又与刘志夫妻情深。试想自己的老公整天被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欺负着,这种事换谁心里都不会好过。可是邓贵人毕竟算是梁冀安插在刘志身边的眼线,即使对梁冀不满,邓贵人也只能隐忍。

比起邓贵人,有一个人更是忍中高手,这人便是刘志。虽说梁冀倒行逆施,但毕竟有汉质帝的例子在前,刘志只好对梁冀的行为装作不知。刘志心想:毕竟我没有力量可以和你争斗,再说能安稳地做一个傀儡皇帝总比拼个你死我活要好。所以,刘志始终都很淡定地忍着。

可是,梁冀哪里知道满足。刘志和邓贵人两人只不过想在梁冀的摆布下圆满地过二人世界,而梁冀对这也要横加干扰。说白了他还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毕竟梁太后和梁皇后都已经去世了,此时宫中无人,梁冀的外戚地位受到了威胁。于是,他想到将邓贵人收为干女儿的主意。

这想法的确是好,可是这涉及了辈分问题。虽然邓贵人与梁纪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可是毕竟她的母亲嫁给了梁纪,算起来梁冀和邓贵人也属于同辈。梁冀想要认邓贵人作干女儿,即使梁纪为顾全梁氏的地位而同意,邓贵人身后的邓氏也不会同意的。

梁冀索性来个一不做二不休,邓贵人不是还有邓氏撑腰吗?那就把邓贵人可以依赖的人都杀掉好了。

梁冀派人刺杀邓贵人生母邓宣,刺客竟然不小心走错了院子,被邓宣的邻居中常侍袁赦当作小偷抓了个正着。未经严刑逼问,刺客就招供了。袁赦考虑到邓宣是邓贵人的母亲,便将此事报告给邓贵人。邓贵人一听,当即梨花带雨跑去找刘志哭诉了。

刘志一听此事,简直怒不可遏,梁冀平时作威作福也就算了,现在竟然欺负到自己心爱的女人的头上。这时候的刘志完全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再也不去考虑什么敌强我弱的问题了。既然梁冀要伤害我所爱的女人,那我一定要和他决一死战。

虽然古时候还没有什么窃听装置,可是隔墙有耳也不是闹着玩的,更何况刘志的生活基本上被梁冀的人24小时监视着,想要单独和亲信策划剿灭梁冀难上加难。

但有一个地方刘志还是有自由权的,那就是厕所。

想来也觉得可悲,堂堂九五之尊,竟然只有在上厕所的时候才能不被人跟踪监视,这样的人生境遇,刘志一直忍着的确很不容易。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