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父:中国 企业家的创业启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0 02:29:43

点击下载

作者:常桦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创业教父:中国  企业家的创业启示

创业教父:中国 企业家的创业启示试读:

序言

人生充满激情,创业无处不在。创业是所有想成为老板的人的梦想,而对于即将创业和正在创业的人们来说,借鉴成功者的经验,无疑是最近的捷径。拥有“中国创业教父”之称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巨人网络公司董事长史玉柱,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等。他们都是当今中国最负盛名的商业领袖,其创业的思想精华和成功经验,堪称一部经典的创业教科书,从他们身上人们可以学习到企业成长的规律和过程。他们是当下中国个性最鲜明,人气最旺,实战经验最丰富的教父级创业大师,更是其所从事领域中的行业先锋和楷模。

创业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要想创业,就必须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从创业的第一天起,就要不停地面对困难和失败。任何挫折都必须自己去面对,没有人会替你去扛,创业本身就是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的过程。

这是一本写给创业者的书,一本写给所有有梦想者的书,它告诉我们如何让梦想变成现实。当然,创业教父的成就一般人很难企及,但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精神、理念和创业的心得、窍门却可以学习,至少可以给我们启发,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创业是一种传奇,更是人生的一种升华。要想创业美梦成真,每一步都不会轻松。但创业教父的成功轨迹,可以给我们指引路标。他们的创业故事,对我们所有创业者来说都是一种激励,是对我们理想的一种保护,更是引领我们从梦想走到现实的桥梁。

本书内容涵盖了这四位商业领袖最具价值的创业经历以及创业经验,提炼了他们在不同行业各具代表性的创业智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最精简的文字,为创业者提供了有益的智慧启迪。他们用自己的创业经验和心得,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投资思维、方法、技术等方面问题,从而使我们更好地找到那些造成创业失误的根源;他们总结出了自己创业时解决问题的宝贵经验,旨在让创业者顺利走出困境,以具体事例传承投资智慧。

梦想点燃生命,创业改变人生。因此,作为这个时代创业的代表人物,以及继续在创业路上的先行者,他们的成功创业案例或许不能直接给创业者带来成功,却能给予创业者一个提示,一个视角,一个忠告,一个鼓励,以期告诉所有创业中的人,创业其实有很多误区,需要创业者自己去反省和规避。

赢在创业,贵在坚持。充满创业梦想和创业激情的你,也许曾经因为没有背景,没有金钱,没有深厚的人脉而怀疑自己,怀疑成功,从而徘徊不前。在此不妨结合创业教父的创业体会,相信自己,你一样可以成功!

2001年8月,阿里巴巴开始在国际站第一次推出诚信通服务。它和工商银行以及另外几家商业调查机构合作调查会员的信用,此举使通过阿里巴巴达成的交易更加令人放心。由于加入诚信通的会员比普通会员成交量大10倍,许多会员争相支付2300元的费用诚请加入。之后,阿里巴巴还推出了英文版诚信通,商人的反映非常好,两个星期里的订单就超过了200份。能够获得如此多的订单是因为阿里巴巴覆盖的地域范围极广,包括韩国、新加坡、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13个国家。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公司都购买了诚信通。

由于网络商务先天性的缺陷难以保障诚信,在这种情况下,诚信通的出现,就具有了里程碑式的意义。甚至可以说,诚信通就如同免疫疫苗一样,保证了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的健康成长。

经朋友介绍,上海美逸礼品有限公司开始使用阿里巴巴网站,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就通过阿里巴巴结识了一家美国客户,做成了一笔10万元的象棋生意。

李先生是深圳市金凯鹏公司的经理,该公司是一家贸易型专业电脑系统集成企业,拥有自主开发研制的产品,但主要通过厂商来获得代言,给网络设备经销商与系统集成商提供全新或者一些二手产品的代理,其经营范围涉及品牌电脑销售和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对于李先生所在的这种小公司来说,实行的是现货交易,资金比较充裕,在网络贸易上具有自己的竞争优势,正式成为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在接触阿里巴巴的两年多时间里,李先生有许多属于他自己的成功故事。如今,在李先生的公司中,每天都会有工作人员负责到网上发布供应信息,这已经成为金凯鹏公司每天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

关于诚信通,李先生说:“诚信对商人很重要,它能够提高成交的可行性。我希望我们的客户是有信誉的客户,同时,客户也希望我是有信誉的供应商。虽然说诚信是自己写就的,但如果不去证明自己是有诚信的商家,你在寻找客户的过程中就需要付出额外的劳动。现在我加入了阿里巴巴的诚信商务社区,别的商家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肯定会优先考虑我们。我觉得阿里巴巴创建诚信商务社区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今后定会有我们这种小公司不断地加入。”

作为诚信的倡导者,马云率先坚守诚信,这也是诚信通得以顺利实施的原因。马云在召开公司会议时,曾做出过这样一个决定:如果阿里巴巴推出诚信通,就要愿意去接受诚信通的考核,即使阿里巴巴只有两个诚信通的会员,它自己也要去做其中的一个。后来阿里巴巴的会员愈来愈多,许多会员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了诚信通的标志。结果表明,诚信通会员的成交率由47%上升至72%。因此,自2002年起开始,每年收费2300元的诚信通变成了阿里巴巴盈利的主要工具,数万网商的营业利润,让阿里巴巴每天的盈利轻易超过百万之巨。14.最怕不犯错

网络公司一定会犯错误,而且必须犯错误,网络公司最大的错误就是停在原地不动,最大的错误就是不犯错误。关键在于总结反思我们犯过的各种各样的错误,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当初,马云的内心有些想法,头脑也有些膨胀,既然阿里巴巴要做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就必须站到全球的制高点。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马云就把公司总部设在了中国香港,把研究中心设在美国硅谷,并且在韩国和欧洲成立了合资企业,只是自己还栖身于西子湖畔。这样,表面上看,一个所谓的跨国公司的模型初步具备。

在1999年的时候,马云给阿里巴巴制定的策略是迅速打出去,在海外抢占市场,为亚洲的中小企业、为出口企业打开海外市场。很显然,这个时候海外市场上使用互联网的商人已成规模,阿里巴巴需要做的是让自己的网址进入这些人的视线中并让他们天天点击,从而用这个平台把亚洲的企业带到欧洲和北美市场。阿里巴巴的口号是:不管你们的企业在哪儿,你只要学会上我的网站,我就能把你带到美国,带到欧洲去。

马云把这个战略比喻为足球比赛避开甲A联赛,直接进入世界杯足球赛。但那时阿里巴巴毕竟还不是一支实力雄厚的球队,在世界杯踢球有视野广、升值快的一面,但也有成本高、管理难的一面。

马云的风格是说干就干。第二年,阿里巴巴果然把摊子铺到了美国硅谷、韩国,并在伦敦、香港快速拓展业务。摊子的急速扩大,使得马云突然觉得管理起来有些手长袖子短,力不从心。加之自己手下的员工都是些世界级的精英,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以至于一时内部产生了分歧。最大的分歧,是公司的方向之争。比如,阿里巴巴美国硅谷研发中心的员工认为技术是最重要的,认为要发展技术平台,发展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为大企业解决交易的问题。而曾经是一家全球500强企业副总裁现在坐镇香港总部的总经理认为向资本市场发展是最重要的。香港员工建议公司改型,并偏重于走电子商务的模式,以中华网为模板,为别的公司建设大网站。他们称,虽然中华网自己赚钱并不多,但是美国华尔街却很是看好,而阿里巴巴应该迎合他们。这些全球精英们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此时,学历不高、经历不深的马云反而没了主意,他们说的似乎都在理,到底听谁的?不知道!未来向哪里发展?不知道!马云为此彻夜不眠,忧心忡忡——阿里巴巴成立一年就成了跨国公司,员工来自13个国家,究竟该如何管理?

问题远远不止这些,马云实际上犯了一个战略性的失误。他将阿里巴巴的英文网站放到硅谷,但是在美国硅谷里面的全是技术精英,而阿里巴巴网上交易需要的贸易人才却要从纽约、旧金山空降来硅谷上班,这就平添了一大部分无谓的成本。大环境上又恰逢美国纳斯达克股市持续下跌,造成大片互联网公司倒闭,阿里巴巴的硅谷研究中心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面对这些意料之外的变故,如果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整个阿里巴巴将很可能早早地夭折。马云已经意识到:当时阿里巴巴所采取的策略是全球的眼光,阿里巴巴的拳头打到海外的每一个位置。到这个时候,再打下去已经没有力量了,需要迅速撤回来,回来后采取在当地制胜。然后,形成自己的文化,形成自己的势力再打出去。如果不在中国制胜的话,就会漂在海外。何况,他们要防止的对手是在全球,而非中国内地。

在紧要关头,马云决定收缩战线,先是撤消了欧洲、美国和中国香港的办事处,另外上海、昆明、重庆、大连的办事处也被裁掉。

几个月后,美国纳斯达克股市即告崩盘。马云这一强硬果断的决策,挽救了阿里巴巴,使之摆脱了失败的命运。2001年初,阿里巴巴才对外公布了这个收缩战略,当时有很多跟在阿里巴巴后面的竞争对手,起初都学着他们打到海外去,结果还来不及回头,就稀里糊涂地死掉了。

事实证明,中国大陆特别是杭州这一大后方,确实是阿里巴巴的命脉所系,当阿里巴巴会员总数超过100万时,却有54万客户来自中国大陆,在遍及202个国家和地区的会员中,中国大陆的会员数排第一,美国排第二,欧洲是第三,接下来是日本和中国台湾。可见,马云做出这样一个惊人的决策,绝不是简单地拍脑袋瓜子,而是基于现实的需要和实际数据的反馈。

阿里巴巴的老用户都能感觉到:2000年10月上旬,阿里巴巴的中文网站和英文网站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改变。

阿里巴巴以前每当访问量剧增的时候,网站就会死机,就进不去,这是由于阿里巴巴发展得太快了,而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却跟不上发展的形势。他们确实创造了奇迹。但CTO吴炯说,不能再这样下去,阿里巴巴要建立一个优秀的企业,建立像Oracle、像微软这样的企业,技术平台就必须彻底改写,从底层数据库的改变,从平面结构的改变开始。

可以说,在这之前的几个月里,和中国所有的互联网一样,阿里巴巴也一样经历了最痛苦的阶段。他们承担了投资者要求赢利的压力,承担了媒体对他们的批评,也承担了所有会员对他们的抱怨和投诉。

阿里巴巴在努力寻找突破口。接连几天里,马云和阿里巴巴CTO吴炯,还有CFO蔡崇信等所有高层都坐下来,没日没夜地分析、探讨。

最后,马云下了命令,停止所有正在开发的项目。接下来的4个月时间里,他们没有出台任何新的服务,所做的就是把阿里巴巴的技术平台从最底层开始彻底重写了一遍。他们为了给会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很多正在开发的项目突然一下全部停掉,这使得很多的网站建设人员都流下了眼泪。他们一大批人员在那里干等了4个月。

这期间,阿里巴巴公司还召开了一系列员工大会,马云帮助员工分析阿里巴巴创建一年半中所犯过的种种错误。马云也自我检讨说,因为自己没有经验,犯了很多错误,很多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没有做好。犯了错误并不要紧,阿里巴巴以后还会犯错误,但最怕的是犯同样的错误。15.金钱面前要冷静

一个公司在两种情况下最容易犯错误:第一是有太多钱的时候,第二是面对太多的机会,一个CEO看到的不应该是机会,因为机会无处不在,一个CEO更应该看到灾难,并把灾难扼杀在摇篮里。

处于市场经济之中,盈利就是企业的使命,挣钱就是企业存在的价值。钱的魅力实在是大得不得了。但这并不是说钱越多越好,这要分什么情况,在不需要的时候,人要对钱有一种敬畏感,面对诱惑要理智要清醒。

在阿里巴巴的初创时期,作为网络公司最大的问题就是钱的问题,他们一共有大家伙凑来的50万块钱,所以他们每买一样东西的时候都要讨价还价。最便宜的家具市场他们去过不知多少次,买一张桌子都是从180块钱杀到135块钱,还要让人家免费给他们送回来,因为他们付不起10块钱的三轮车费。这时的马云的确很缺钱,他深知钱的重要性。后来经过努力,在公司做得有点眉目的时候,各路的风险投资资金纷纷送上门来,但马云没有为此就忘乎所以。他说:我并不看重钱,我看重钱背后的,我看重这个风险资金能够给我们带来除了钱以外的东西,这是我最关注的。而且风险资金到底能够帮助我什么,它是不是有这样的能力,是不是有这样的人专门为我们服务,这个我很关心。所以我挑剔风险资金的程度绝对不亚于风险资金挑剔项目,我可能比它们还过分一点。

第一个找马云的是浙江的一家企业,这家投资商说我们可不可以合作一下,我给你100万元人民币,明年你还我们110万元人民币。马云说你比银行还黑。那时国有企业对风险投资的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有些风险资本进来,他们考问马云很多,你们现在怎么做,将来怎么做。等他们考问完以后,轮到马云考问他们了:你倒说说看,除了钱以外,你还给我带来什么东西?他们如果说不出来,马云就会把他们拒绝掉。

很多人认为钱越多越好,而马云认为,很多人经营的失败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因为有太多的钱,不知道应该干什么。网络公司这两年就是因为钱太多了,他们必须把这些钱花出去,投资者也在发疯,大家都这么做。

后来由于蔡崇信加盟阿里巴巴引起了香港投资界很大的震动,香港的汇亚基金是最早到阿里巴巴来考察的,汇亚基金考察阿里巴巴时差点把阿里巴巴的地毯一寸一寸地检查一遍,他们的考察包括马云的历史、马云的现在、阿里巴巴员工素质怎么样等。

汇亚基金的确是一个传统的投资企业,非常谨慎。以前有人跟马云说要找香港汇亚投资可能性不是很大,他们光调查就要半年时间。马云想半年以后公司早就没了,但来了总是客,就跟他一点一点谈,最后马云也烦了。全部谈好了以后,他们说,马云你得到香港给我们董事会去作一次报告,如果你不能说服我们董事会的话,你的投资是没有希望的。

当时阿里巴巴需要的投资是300万美元,这300万美元恐怕今天马云听起来也是挺怕的,他说自己最怕的就是钱,他这个人没钱惯了,一下子有钱了心里面却满慌的,300万美元在那个时候对他来说是很多很多钱了。汇亚投资方面说要他去香港,马云也脑袋一拍就去了香港。记得他们在香港这次投资申请报告是一天下午五点半开始的,马云壮着胆子想,谁怕谁呀,最多弄不到钱就是了,随后他就慷慨激昂地讲起了阿里巴巴的现在和未来。马云讲了大约30分钟,底下的人一点声音都没有,然后他们的董事长走过来,笑着对马云说:马云我跟你商量一件事,我给你500万美元。当时,500万美元可是个天文数字。

但最后,由于双方合作的条件没谈好,马云还是拒绝了。马云这个人就是这样,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就一概拒绝。说来也怪,这件事以后,谈判的条件就开始发生了转变,阿里巴巴越来越主动,直到他们可以控制局面。

第二天,马云就飞往硅谷,在美国硅谷很多基金组织跟马云表示要投资阿里巴巴,可马云却一直板着脸说不,这是最牛气的一个礼拜。

1999年10月26日,拒绝38家风险投资企业后,马云接受了以高盛公司为首,包括富达和新加坡的政府科技发展基金,向阿里巴巴注入了首期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而在此之前,高盛公司从不投第一轮,更不在第一轮中占大股。高盛公司认为:阿里巴巴是高盛公司在亚洲开展投资以来的第一家一流的投资对象。他们曾经帮助IBM、微软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这第一次对亚洲公司投资,高盛公司3分钟之内就决定了。

戏剧化的阿里巴巴第一轮融资,终于在1999年10月划上圆满句号。当时互联网很热,很多人都想要给阿里巴巴注入资金,但许多投资者都被马云婉拒。马云对他们说对不起,因为他的资金够了。

搞定融资后,马云于10月7日在香港正式宣布推出阿里巴巴。由高盛公司牵头的500万美元风险资金到了公司账上。马云用这笔钱从香港和美国引进大量的优秀人才。这个时期,也正是马云对外称创业人员只能够担任连长及以下的职位,团长级以上全部由MBA(工商管理硕士)担任的时候。这时,12个人的高管团队中除了马云自己,已经全部来自海外。

因为有钱,马云当时希望有高手进来。他坦承,自己其实犯过很多错误,把钱用错了地方,而花钱买人才,买智力,永远不会错。

传奇的融资经历仅仅是个开始,它还需要传奇的人去续写。马云有几点经验支撑他的整个互联网创业史,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曾经没有钱,正是因为曾经没有钱,所以才要让每一分钱都花得物有所值。在他看来,融资的目的不是学习花钱,而是要学习怎样花钱来做事。

2000年八九月份,马云在北京接到摩根·斯坦利亚洲公司的资深分析师印度人古塔的一个电话,询问了马云有关阿里巴巴想做的事情和融资的一些情况。然后,古塔说我们有没有机会投资你们?马云说我已经接受高盛公司为首的投资集团的投资了,不可能再去找一家投资公司,但是我们可以保持一定的朋友关系。一个月后,古塔给马云发了个电子邮件,说有个人想和你秘密见个面,这个人对你一定有用,古塔语气非常肯定。

就在马云接受高盛为首的投资集团500万美元的投资到位的第二天,马云飞赴北京前去会见一位神秘人物。见面才知,那人是IT财团大亨、雅虎最大的股东、全球互联网投资皇帝、Soffbank(软银公司)的主席兼行政总裁孙正义。

当时,双方约定在四点半会谈半个小时。秘密约会远不是马云原来想象的一对一的见面。马云穿得也很随便,结果进去以后发现满满一屋子人看着他,马云心里当然也不是很高兴——说好是秘密会见,他却叫了那么多人来。

孙正义这位亚洲首富说他还没听说过阿里巴巴,工作人员马上用投射机调出阿里巴巴网站的页面。

马云开门见山,便说:我不需要钱,我只想谈谈对阿里巴巴的理解。马云站起来做了几分钟的演讲,介绍阿里巴巴到底是什么和想做什么。

谁知马云刚讲了6分钟,孙正义这位互联网投资公司之王就对马云说:我也不知道阿里巴巴是什么,但是我如果投资一定要30%的股份,你可以继续谈。你要多少钱?

马云说:我昨天刚拿到钱,我不要你的钱,我们可以探讨一下网络的方向。

孙正义说:你不要钱你来找我干什么?

马云说:又不是我要找你,是人家叫我来见你的。

据说,孙正义事后判定阿里巴巴会成为一家和雅虎一样知名的公司。马云也断定孙正义就是他要与之合作的人。

马云当时的处境是孙正义投资的盘子太大,阿里巴巴网站只是个牙牙学语的孩子,这个孩子有多大的出息,怎么养才会有出息,实在难以估计。对于孙正义伸出的橄榄枝,马云不知如何应对……当所有在场的人都劝马云接受孙正义的投资时,孙正义说,马云是个聪明人,给他一段时间,让他考虑一下。

要知道软银公司每年会收到超过700家公司的投资申请,而他们只能选择其中的70家公司进行投资,而孙正义本人呢,只会与其中一家最有潜力的公司亲自谈判。

这次,孙正义选择了马云。孙正义决定投资给阿里巴巴,他的理由是:我坚信,一切成功都是缘于一个梦想和毫无根据的自信……

此后的第三天,软银公司派了一个小组到马云的家里来。双方谈了一个回合之后,马云觉得软银公司并不是很理解他们,而且马云自己也没把握好到底什么时候需要资金,于是便把软银的人打发掉了。后来软银又派了几个人来。

马云与孙正义的第二次见面是二十多天后在日本,马云和他的CFO蔡崇信一起去的。双方用了大概五六分钟就把事情解决了。

事情的经过是,一见面孙正义就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怎么成交?马云当时回应了三个条件:第一,希望孙正义本人能够亲自做这个项目。孙正义说:我从来不做任何公司的董事,我就做你的顾问吧。在软银投资的120多家互联网公司中,孙正义亲自参与个中事务的只有很少几家,阿里巴巴是其中之一。第二,马云希望用软银自己的基金,孙正义答应用自己的闲钱——软银有很多基金,并且很多基金都是贴上软银的名字,但不是软银的钱。第三,就是金额多少的问题,马云接受孙正义3000万美元的投资。6分钟内,双方就达成协议。

最终孙正义说:记住,今天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天,你们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团队。

可是一回国,马云又反悔了。对于风险投资,马云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他认为互联网公司需要足够的钱,但不需要太多的钱。许多公司倒闭就是因为钱太多了。这次,他竟然觉得3000万美元太多了,他不需要这么多钱,只需要2000万美元。他说:做互联网,我是在赌博,但我只赌自己有把握的事。2000万美元我是管得了的,钱再多就失去了价值,对公司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我不得不反悔。因此,马云只愿意接受2000万美元。

于是,马云写电子邮件向孙正义解释说:按照我们自己的思路,我们确实只需要2000万美元。15分钟后,马云收到孙正义的回复说:谢谢你提供的机会。我们将使阿里巴巴像雅虎一样成功。放心去做吧。马云这种对钱所保持的理智和尊重,更赢得了孙正义对他的尊重。

马云对钱的这种清醒认识值得效仿。我们见过这样一些人:创业之初资金雄厚,这也许来自父辈的遗产,也许得到了友人的大笔资助。可他不会花。于是盲目购置房屋、汽车,不切实际地招兵买马,轻率地实施项目,却忘记了学习、掌握干一番事业的真本领、硬功夫。结果,几年过去了,才发现自己并未创造任何价值,只是把原有的积蓄花得差不多了,甚至负债累累。相反,只有那些白手起家、艰难起步的人,才有望收获大发展、大兴旺、大辉煌。16.一切为了客户

做任何网站,做任何事业都是为客户服务,而不是为投资者服务,也不是为媒体服务。我们坚信一点,新经济也好,旧经济也好,有一样东西,永远不会改变,就是为客户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如果没有有价值的服务,网站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

今日的市场已不同于往昔,当买方市场成型之后,商人的观念也应随之变化,把为顾客着想放在首位。因为在今天,无论哪个行业,顾客才是市场的“主角”、老板的“上帝”。

顾客的需求可能多种多样,但从本质上讲,他们都希望更方便地得到产品带来的价值,体验到更具人性化的服务,这一点是相同的。如果某种商品的操作难度极大,服务态度恶劣,即使它具有比同类商品更大的价值,顾客也不愿购买。所以,商品都变得越来越简单,无论是照相机还是计算机,都达到了让外行很快学会的程度;对待顾客的态度越来越好,服务也越来越完善,无论是在酒店还是宾馆,顾客几乎不用操心就可以享受到全程服务。俗话说得好,“予人方便,自己方便”,如果你让顾客更方便地得到产品的价值,自己也会更方便地赚到钱。

但是,如何给顾客带来方便呢?这需要时时关注顾客使用产品或享受服务的情况下,发现其中的不便之处,及时予以解决。总之,一定要用“心”做生意,把你的灵魂倾注于你的创造性工作中。

只有真心为客户着想,企业才有利可图。以后的事实证明,马云是真正参透了这一铁律。

客户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马云和他的公司有一个宗旨,就是和中小型企业一起成长,只有客户成长了,自己才能够成长。

阿里巴巴这么多人在一起,最终是为解决会员的问题。正是那么多会员的支持,才使得阿里巴巴有了美好的今天和未来。因此,马云每一次见客户的时候,都想听一听会员们的声音,从他们那里了解情况。

早在1999年阿里巴巴首轮融资的时候,马云就跟股东讲,投资者是阿里巴巴的娘舅,客户才是阿里巴巴的父母。为了让“父母”满意,阿里巴巴是非常尽心的。

阿里巴巴的会员都是实实在在的商人会员,商人是没有时间上网的,他更不会在没获取一点好处时就花时间注册成为会员。诚信社区的服务还包括协助客户解决贸易争端。比如:阿里巴巴就妥善地处理了一家以色列公司与一家中国扬州公司之间的误会。这家以色列公司要在阿里巴巴网页上贴出一条消息说,中国扬州一家单位是欠款单位,请不要相信它等等。阿里巴巴的工作人员发现这条消息后马上同他们取得联系,告诉他们说这条消息阿里巴巴不能发,原因是希望对方通过正常的法律程序来处理。然后,阿里巴巴的工作人员又马上写Email给这家扬州公司,跟他们核实是否有人投诉他们。扬州公司马上反馈说,事情其实是他们跟我们买二手鞋,我们也准备好了,可是出口时给有关部门扣住了,不让出口。我们确实收到他们开过来的信用证,我们也说了对不起,可他们就是不理解不相信我们,阿里巴巴能不能帮我们做个解释?然后阿里巴巴的工作人员就跟以色列公司做解释,经过四五封Email通信,这两家公司成为了朋友,并且现在都是阿里巴巴的忠实会员。

类似事情阿里巴巴经常在做。阿里巴巴是跟市场一起成长的,他们没有认为阿里巴巴是阿里巴巴人自己做出来的,而是认为它是全球商人一起做出来的。他们只不过是形成了一个规范,做一些服务罢了。

现在阿里巴巴的网上社区,尤其是中文站点人气极旺。论坛按行业合理分类,比如:五金、矿产、农业、工业、机械等,各个行业里的问题都可以探讨。此外还有情感世界、商海沉浮、旅游天地……八方信息,穿插其间,方寸之地,琳琅满目。阿里巴巴把商界称为一个社会,网上虽是一个虚拟世界,而从中透露出的主办者的情怀却是真挚的。因此,马云觉得他们做这个事情,每天都很动情,都很投入,当然也很累。他们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觉得很正常,也很有意思。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到今天这样的规模,能为全世界商人服务,他们感到骄傲。

阿里巴巴还规定,成为阿里巴巴的客户后,必须接受培训,这是为了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服务,最终达到阿里巴巴与客户共同发展的目的。他们还成立了阿里巴巴学院,培训公司干部,培训客户,公司和客户一起成长。现在每个月都有客户到阿里巴巴公司来接受培训,或者阿里巴巴组织人员到各个城市,把客户集中起来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不光是对阿里巴巴的使用,还有管理艺术、中小企业的成长等等,在这些课程上他们已经具备开办阿里巴巴学院的条件。

经过一系列极具“诱惑力”的服务举措,阿里巴巴的会员数量与日俱增,再加上背后投资者的支持,马云的电子商务之路是越走越宽。17.有舍有得,大舍大得

阿里巴巴在路上发现小金子,如果不断捡起来,身上装满的时候就会走不动,永远到不了金矿的山顶。

有舍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世间绝没有无付出的回报,也绝没有无回报的付出。

就像马云的淘宝网,在过去5年里,他从来没有收过一分钱,也从来没想过怎样去向用户收钱。“所以很多人经常担心我,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很多邮件告诉我淘宝该怎样赚钱,感谢所有人对我的关心”。

阿里巴巴集团新确立的未来5年规划中提出,要把淘宝网打造成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因此未来5年,阿里巴巴集团将追加20亿元人民币投资淘宝网。“追加的20亿人民币5年内必须花光,而且必须投入在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生态链建设上面”。

这20亿元投资是继2003年淘宝网成立后,阿里巴巴集团对淘宝网的第三次投资。淘宝网由阿里巴巴集团于2003年5月10日投资4.5亿元创办,2005年10月第二次投资10亿元人民币。截至目前,阿里巴巴集团累积对淘宝网投入资金达34.5亿元人民币。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马云如此舍得?在马云看来,自己只对能改变世界、影响世界的事情感兴趣。几年前他产生创办淘宝网的念头时,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专注点还在娱乐、门户站点、游戏方面。因此他的想法一提出来,不仅投资人不看好,客户不看好,甚至连阿里巴巴内部也有很多人不看好。

但是马云坚信,中国一定会有这么一个电子商务的市场,他也坚信如果他踏踏实实地做,电子商务肯定能改变世界。“毕竟我不太相信游戏能改变世界,也不太相信每天看新闻能改变世界。”马云说。立定了这个想法之后,他们就创办了淘宝网。

5年后,淘宝网已是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拥有6200万会员,每天有超过900万消费者在淘宝网上“逛街”,日成交金额达到了2.5亿元人民币。

这几年马云看着淘宝网的飞速成长,以及它给各个行业带来的冲击,对许多行业的完善,这种快乐远远超过赚了多少钱。成立之初淘宝网就提出5年内不赚钱,给中国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截至今年一季度,淘宝网直接或间接给社会带来的就业机会已经超过100万个。

淘宝网一定会有大收成的。“舍”是种子,“得”则是收成,有些种子发芽早,有些则发芽晚,但总是会发芽、会有收成的。从古至今,有难以计数的著名人物,取得了名垂史册的丰功伟绩抑或巨大成就。他们的成功,无不得益于对“舍得”二字的把握和了悟。

抉择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让人夜不成寐,辗转反侧。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有舍才有得,大舍才能大得。

人事如此,万事万物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蛇是在蜕皮中长大,金是在沙砾中淘出。就是在我们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不也是每时每刻都在围绕着舍与得、得与舍,演绎着无数成功和失败的故事吗?

弗尼吉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战车车辕与车轭之间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许多自信称王的人试图解开此结都以失败告终。当亚历山大也兴冲冲地跑来试图解绳结时,才发现并非轻易之举。但是他凝视绳结,猛然间拔出宝剑,手起剑落,绳结被砍断。在场的人先是惊讶,转瞬间一阵欢呼,人们与其说佩服亚历山大的智慧,不如说佩服他的果敢。亚历山大的勇敢和果断似乎使一切问题变得简单了,不舍得如麻一般的绳结,怎么能快刀斩乱麻,一举夺得亚细亚王的宝座?

要成功创业,就要去做多数人不愿意做的事情,舍得丢面子,到更多人面前去赚钱。只有舍掉你所谓的颜面,你才会摆脱贫穷,才会与多数人不一样。

天道有衡,不舍不得。非有放弃,岂能得到。所得所弃,权衡由心。得时无喜,弃不足惜。无忧无惧,功乃天成。18.创业没有不可能

对于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来说,世界上没有所谓“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敢想,并且付诸于行动,那就“一切皆有可能”。而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种想法就是典型的“不靠谱”。因此那些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前多被人称作“疯子”、“狂人”,但正如马云所说,被称作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你认为正确的、有意义的事情。

2002年,马云很低调地给阿里巴巴定的盈利目标是:赚1元钱。他对全体员工说:要赚100万元钱,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但要赚1元钱,谁都知道怎么去做。每个人都多做一个客户,对客户做好一点,让成本减少一点就可以了。2002年,赚1元钱就实现目标,赚2元就超过了目标的100%,赚3元就超过目标200%……这就是可以预期的目标和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的区别。所谓志在蓝天,脚踏实地也是这个道理。2002年12月底,经过阿里巴巴全体员工的努力,阿里巴巴终于实现了1元钱的盈利。

但在2002年的年终会议上,马云“狂”性大发,竟然提出了2003年的计划——阿里巴巴全年盈利1亿元。从1元到1亿元!有人站起来拍桌子说不可能,马云纯粹是异想天开。然而马云的个性是一旦下定决心,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目标提出的同时,马云也相应地调整了阿里巴巴公司的组织结构,目的是使其变得更加灵敏和高效。在此之前,公司由事业部主导,设有工程部、销售部和网络部。调整之后,马云把这几个部门合并为两个部门,一个做外贸,一个做内销。与之相对应的中国供应商和贸易通产品,也都改由配备专业的队伍及时跟进。另外,马云还在公司成立了一支针对大客户的直销队伍。这在许多互联网公司,基于有网站作为平台的理解,都忽略掉了。

阿里巴巴推出了专注于中小企业网上交易的中国供应商服务网。中国供应商会员可以分享50万海外买家和进出口商的有关信息,阿里巴巴帮助中国企业出口,参与全球化竞争。企业想做国际贸易,阿里巴巴协助在国际网站推广,服务费从2万元到6万元,按照一定的比例相应地提高价位。

2003年,如马云所料,阿里巴巴轻松完成了1亿元的盈利,阿里巴巴报告日收入100万元。在所有收入中,主要来源是中国供应商会员服务费和诚信通会员服务费,前者占70%的收入,诚信通的收入占到20%多,其他为广告收入占到2%~3%。

在2003年年终会议上,马云又抛出了一个更疯狂的目标:2004年,我们要实现每天盈利100万元;2005年,我们要每天缴税100万元。每天盈利100万元!这再次引起了阿里巴巴管理层的轩然大波。反对的声音更激烈,马云充耳不闻。他仿佛是上帝的宠儿,一切都稳稳当当地掌握在手里,2004年,阿里巴巴再次实现了马云的梦想,马云再次征服了他的部下,让当初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谈到“不可能”这个观念,不禁想起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使用的“疯狂”的方法。年轻的时候,希尔抱着成为一名作家的理想,为实现这个梦想,他知道自己必须精于遣词造句,而字就是他的工具。但是,由于家境贫穷,希尔接受的教育并不完整,因此,善意的朋友就告诉他,说他的雄心是不可能实现的。

年轻的希尔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立志实现雄心壮志,他存钱买了一本最好、最完整、最漂亮的字典,他所需要的字都在这本字典里面,而他立志要完全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字。但是他首先却做了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情,他找到“不可能”这三个字,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然后丢掉。于是他有了一本没有“不可能”的字典。此后,他把所有的事都建立在这个前提下,对一个渴望成长、想超越别人的人来说,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当然,并不是建议你也从你的字典中把“不可能”这三个字剪掉,只是建议你从你的头脑中把这个观念铲除掉。谈话中不要提到它,想法中要排除它,态度中要去除它。无情地抛弃“不可能”,不再为它提供各种理由,不再为它寻找各种借口。把这个字和这个观念永远抛开,用光明灿烂的“可能”来代替它。而“可能”这两个字的意思也就是——你认为你行,你就行。

世间没有绝对的“不可能”,只要你认真去做,它将山重水复变成柳暗花明,只要你主观上去努力,去实现,没有什么不可能。史玉柱:巨人教父的创业法门

史玉柱从创业之始,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从一穷二白的创业青年,到身家过亿的超级富豪,再到负债数亿的“中国首负”,一跃再次成为身价数百亿的超级巨富。在中国企业的创业史上,他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创业者之一。史玉柱用自己的独特行为,充分展示了他的个人魅力。作为中国商业史上最著名的“失败者”,在他的身上,我们能轻易发现他所具有的那种与众不同的勇于面对失败的精神。他之所以能够在经历失败之后东山再起,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善于总结经验,把消费者研究清楚,在于他独特的创业思维。

史玉柱档案

1962年,出生于安徽省怀远县。

1980年,以怀远县高考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

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分配至安徽省统计局工作。

1986年,被招为深圳大学软科学专业研究生。

1989年,毕业于深圳大学研究生院,为软科学硕士。随即下海创业。

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

1992年,巨人总部从深圳迁往珠海。38层的巨人大厦设计方案出台。后来这一方案一改再改,从16层升至70层,为当时中国第一高楼,需资金超过10亿元。史玉柱基本上以集资和卖楼花的方式筹款,集资超过10亿元,未向银行贷款。

1993年,巨人推出中文笔记本电脑、中文手写电脑等,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史玉柱成为珠海第二批重奖的知识分子。

1994年年初,巨人大厦动工,计划3年完工。史玉柱当选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

1995年,巨人推出12种保健品,投放广告1亿元。史玉柱被《福布斯》列为内地富豪第8位。

1996年,巨人大厦资金告急,史玉柱决定将保健品方面的全部资金调往巨人大厦,保健品业务因资金“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迅速盛极而衰。

1997年年初,巨人大厦未按期完工,国内购楼花者天天上门要求退款。媒体地毯式报道巨人财务危机。不久只建至地面三层的巨人大厦停工。巨人集团名存实亡,但未申请破产。

1999年,注册建立生产保健类产品的生物医药企业——“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00年12月21日,注册成立“珠海市士安有限公司”。在珠海收购巨人大厦楼花。

2000年,和原班底人马在上海及江浙创业,营销“脑白金”。

2001年,在上海申请注册巨人公司,谋求上市。

2004年,上海征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5年,《征途》完成开发。

2006年,上海金茂大厦,《征途》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在开曼群岛注册巨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筹备上市。

2007年,获第三届中国游戏产业年会评选出的“最具影响力人物”。宣布其征途网络更名巨人网络。11月,巨人网络成功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08年,巨人投资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布,正式开辟在保健品、银行投资、网游之后的第四战场——保健酒市场,世界第一款功能名酒——五粮液黄金酒。

2009年,在上海宣布,推出名为“赢在巨人”的网游创业平台。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史玉柱以15亿美元居第468位,在大陆位居第14位。一、反败为胜,起死回生:史玉柱创业历程1.汉卡:下海第一笔生意

1984年,史玉柱从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省统计局。工作期间,史玉柱开发出了农村调查统计软件,这套软件后来被推广到整个统计系统。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86年,安徽省统计局将其列入干部第三梯队送至深圳大学软件科学管理系读研究生,毕业回去就是处级干部。可是到深圳之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接触到了高科技软件开发的史玉柱很快就有了创业的想法。于是,从深圳大学毕业后,已经是国家储备干部的史玉柱提出辞职,放弃了发展前途良好的公职,在领导和同事的惋惜声中毅然南下深圳。

20世纪80年代末,个人计算机在中国逐渐普及,与之相配套使用的“汉卡”在价格与成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当时中国市场上有30家以上的公司在做“汉卡”,其中尤以“联想汉卡”最为知名。没错,这个“联想”就是如今已成为世界IT巨头之一的联想集团。史玉柱读研究生期间,恰逢“汉卡”市场逐渐成熟,做汉卡的高科技公司都赚了大钱。史玉柱想要创业,自然得寻找赚钱的项目,“汉卡”虽然利润不少,但是竞争也非常激烈,市场的空白点到底在哪里?

在原单位统计局里,史玉柱就已经发现了一个市场机会。当时一台四通电脑打字机价值2万多元,而局、厅、处等政府部门都有电脑,不能处理文字,所以不得不买打字机。史玉柱认为有了电脑还要买打字机是一种浪费,于是他就想编一个软件,通过这个软件,使电脑具有打字功能,这样就节省了成本。史玉柱并不是想想而已,半年之后,他果然在自己家中编出了“M6401”文字处理软件。史玉柱送了一套给原单位,大受欢迎。原来,电脑装了这套软件之后打出来的是比四通打字机24点阵更漂亮的64点阵字,而且编辑屏幕比四通打字机的要大很多,使用更方便。那个时候,金山的WPS还没有编写出来。史玉柱知道这套M6401文字处理系统前景非常可观,于是带着它和4000元的创业资本返回了深圳。

当时深圳最便宜的电脑也要8500元一台,而史玉柱只有4000元钱,根本买不起电脑,而且那4000元钱用来租下了天津大学深圳科技工贸发展公司电脑部。这样一来,除了营业执照什么都没有,史玉柱的创业就这样开始了。卖的是软件,没有电脑,如何向客户展示?

白手起家的创业者首先要面对的一个困难就是资金,而史玉柱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才能获得向客户展示软件的电脑。

买不起电脑,史玉柱想到了赊。他向电脑商家请求推迟付款半个月,这半个月的宽限期,他将向商家多支付1000元。卖电脑的老板最终相信了史玉柱,将电脑赊给了他。电脑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接踵而至:如何才能让更多人知道M6401,从而赢得客户呢?

广告无疑是覆盖面最广、效率最高的一种方式,史玉柱最开始想到的销售方式也是广告。当时,《计算机世界》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IT报纸,若能在报上登广告,效果一定会很好。但史玉柱连电脑都是赊的,更不用说交纳巨额广告费了。没有钱,广告还得打,不然产品销路无法打开。于是史玉柱找到了《计算机世界》广告部主任,通过现场演示软件让广告部主任意识到M6401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接着要求先打广告后付款。报社终于被史玉柱打动,答应先打三期1/4版广告,但费用必须在半个月内交清。史玉柱终于为产品推向市场铺平了道路。

创业之初的这台电脑和广告费用加起来要17550元人民币,这对于当时的史玉柱来说,无疑是一个足以让他倾家荡产的数字。两项大胆的决策,把史玉柱的电脑服务部逼上了“绝路”:15天内,倘若挣不到钱,就是砸锅卖铁也还不起这个巨额债务!

广告终于打出来了,这一天是1989年8月2日。第一天,没有消息;第二天,没有消息……第10天,仍然没有消息;第12天,还是分文未进。怎么办?付款期限只有15天,难道真的陷入绝境?史玉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第13天,第一张订单终于来了,这一天收到了三笔汇款,总共是15820元。燃眉之急终于解决了,史玉柱和他的伙伴们在收到汇款单的那一刻,激动得拥抱成一团。这第一笔生意,不仅挽救了史玉柱的小企业,而且再次点燃了他创业的激情。

两个月之后,史玉柱赚了10万元。相比当初的创业资金,这样的收获应该不算小吧?但是史玉柱还有更大的动作,尝到广告甜头的他竟然将10万元全部投入了广告!

如果当初15天的期限到了,史玉柱仍然没有收到订单怎么办?或者他收到的款项不足以支付欠债又该怎么办?幸运的是,这些问题并没有出现。如果第一次打广告是背水一战,是迫不得已地赌一把,那么这次史玉柱是要主动下注了。他将10万元全部投入广告,4个月之后,他赚到了100万,成了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

100万是终点吗?是不是该庆幸,该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不,它仍然只是一个起点。

1989年10月,史玉柱将100万元再次全部投入到《计算机世界》,在1989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将M6401的广告做得铺天盖地。当时中国的工厂行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互联网时代还没有到来,媒介也没有近十年那么发达,因此在《计算机世界》上打广告的效果出奇的好,M6401月销售额乘势攀升到了500万元。1990年前3个月,史玉柱已经挣到了3000万元。

至此,史玉柱的汉卡业务开始步入正轨,然而竞争对手也壮大起来了。1990年WPS借助方正的品牌和渠道推向市场,从软件水平、功能到文字编辑的界面、方便程度,WPS都比M6401要高出一筹。有了这样强劲的对手,M6401的升级换代就迫在眉睫,史玉柱带着一个助手到深圳大学,半年后研发出了M6402,开始借用巨人汉卡的名称,虽然缩小了与WPS之间的差距,但是仍然赶不上WPS的销售额。直到1991年8月,在排版效果、速度和图文混排等方面有很大突破的M6403型汉卡推出。

在M6403的推出上,史玉柱首创了现场订货的销售模式,充分显露了他的营销天分。这种营销策略也是后来巨人集团从IT行业到保健品行业成功跨越的最重要的因素。他向全国各地的电脑销售商发出邀请,只要订购10块巨人汉卡,就可以免费来珠海参加巨人公司的销售订货会。经销商包机过来,现场订货,一边交钱、一边发货。一场订货会,史玉柱就当场拿下3500万元现金支票。就这样,史玉柱以不到100万元的代价,组织起当时在全国称得上是最大的连锁销售网络。

营销通道的迅速打开,使得1991年的巨人汉卡销售量跃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而同一时期,巨人又开发出了中文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传真卡、巨人中文电子收款机、巨人财务软件、巨人防病毒软件等产品,公司资本超过1个亿。

从1989年到1992年,创业两年的史玉柱将4000元变成了1亿元,成功不可谓不迅速,不可谓不巨大。史玉柱本人也被罩上各种各样的光环,迎来了第一个事业高峰。

踌躇满志的史玉柱准备大干一场,誓做中国的“蓝色巨人”。2.大厦将倾:天堂到地狱有多远

深圳是史玉柱上学的地方,也是他起家的地方,这个曾经荒凉的地方正在飞速崛起,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可以预见到它将来的繁华,然而由于种种限制,史玉柱无法在这里注册他的公司。

无奈只好将公司注册到了与深圳相邻的珠海。1991年春,史玉柱在珠海注册了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同年9月将公司更名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注册资金1.19亿元,当年的销售额上亿元。

珠海是一个退路,但落户珠海的巨人却有幸遇上了邓小平同志南巡,在珠海开始谱写辉煌。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同志先后在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巡视并发表了重要谈话,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指导下,珠海市政府对科技的重视提上了日程。史玉柱觉察到了政府的意图,于是将巨人集团注册头两年的经营业绩,包括珠海巨人公司账簿记录上的往来账目和纳税记录等,通过当地新闻媒体进行公布,这样的大动作很快吸引了政府的注意力。珠海市经济协作办公室和巨人集团所在的香洲区政府的领导们与史玉柱见了面,商讨巨人落户珠海的问题。最终,史玉柱下定决心,放弃深圳,将巨人公司总部迁移到珠海。

像巨人这样年销售额上亿的软件公司在全国都不多见,珠海市政府理所当然对巨人高度重视,不仅解决了巨人集团科技骨干特区户口调动、公司高层领导赴港澳长期往返通行证等问题,给巨人集团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而且还给了巨人集团一块按当时地价减免50%,并可分期付款的土地。有了珠海市政府的这份厚礼,史玉柱开始涉及地产行业。

1993年,巨人集团成为规模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四通集团的高科技企业。巨人集团的巨大成就不仅受到了珠海市政府的重视,而且得到了党中央的关注。1993年1月~3月,党和国家领导人杨尚昆、李鹏、田纪云、李铁映先后到巨人集团视察。1993年1月,巨人集团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成立了8家全资子公司,8月又开发出一批新产品,9月,史玉柱荣获“广东优秀科技企业家”称号。

巨人集团顺利的发展,让史玉柱的信心大增,在行动上开始有些冒进。

有了珠海市政府批的土地,史玉柱开始筹建巨人大厦。巨人大厦的设计方案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在众人的追捧下,巨人大厦的高度从18层增加到38层、54层、64层,直至70层,号称当时中国第一高楼,投资从2亿增加到12亿。

盛极必衰,物极必反。正当史玉柱踌躇满志地准备在IT界再续辉煌,在房地产界开启篇章时,巨人集团内外矛盾开始逐渐激化,让他忧心的事一件接一件。

首先是巨人集团一批技术骨干因不满史玉柱独享名利而辞职。这次辞职事件并未引起史玉柱的重视,然而人才的流失却带来了另一个严重的负面影响。其中一位离职员工带走了巨人集团新的软件技术,并擅自将其转让给了深圳某电脑公司。该公司经过包装后,推出“某某超级多窗口办公系统”,而该系统竟与巨人的M6405(M6404的升级产品)一模一样。此时醒悟,为时已晚,为了应对深圳公司的竞争,史玉柱不得不将巨人汉卡降价销售,损失巨大。

为了防止这些已经离职却掌握核心技术的技术骨干给巨人集团造成更大损失,巨人集团将他们告上了法庭。这是广东省首宗计算机软件雇员侵权案。巨人集团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这场官司的赢家,但是其损失却已经无法弥补。吃一堑,长一智,经历了这次侵权事件之后,巨人集团采取了保证书的形式来约束员工对技术成果的规范使用。公司规定,员工在巨人集团参与开发研制出的技术与产品,所有权归公司,员工不得侵占、隐瞒和转让他人使用,并且在离职后一年内不得从事与该项目相同或相关产品的开发。一个大型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除了要有技术水平过硬的人才,还要有配套的管理体系。巨人集团在不断壮大,但内部管理问题也逐渐凸显,这次集体离职事件就是一个证明。4个月后,巨人再次遭遇集体出走事件,除了这些年轻员工自身的问题,还有巨人集团的管理问题。

除了这些,巨人集团也遭遇了外部市场的打击。1994年,对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禁运高新器材和技术的巴黎统筹委员会解散,西方发达国家向中国出售计算机的禁令被撤销,国外电脑和软件大举进军中国,抢走了“汉卡”的市场份额,也极大地缩小了巨人其他软件产品的生存空间。

为了弥补管理漏洞,史玉柱开始尝试放权,他将自己的总工程师的职位全权交由巨人足球队队长张凯负责,而自己则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市场上。张凯在上任之后除了稳定之前巨人略显动荡的局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接替史玉柱的总工程师职位,负责推动巨人集团的整体技术革新的运作。张凯相机而动,上任不久便不负众望地推出了新的技术项目——多媒体教育软件。

从1993年到1995年,巨人集团集中精力开发多媒体教育软件。史玉柱负责产品推广,他的市场推广计划相当周全:准备阶段,完成主流媒体的宣传准备工作,包括报刊广告设计、POP广告设计(购买地的促销广告)、宣传册的印制、宣传品的定制以及珠海培训会的筹备工作;实施阶段,主要将广告铺开,投放单位为各地的晚报、中学生报和青年报;销售和渠道扩展阶段采取展览会和研讨会等销售方式,除了按照传统的思路发展电脑经销商以外,还要开辟以书店网络、百货公司网络、各地各级的教育委员会和直属中学为对象的直销网络。

然而,多媒体教育软件的投放并不像史玉柱预想的那么顺利,反而使他在上面栽了个大跟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多媒体教育软件依靠的是中文之星的支持,操作十分繁琐,而且缺乏硬件载体,硬件限制使得这一套看似完美无缺的软件无法适应市场,在市场上找不着方向的史玉柱已经有些欲哭无泪了。

IT困境使得史玉柱最终抛开了自己的专业所学和巨人在软件行业已经打下的根基,去寻找另一条康庄大道。最终史玉柱瞄准了利润空间巨大的保健品行业,斥资5亿元开发出全新的保健产品——脑黄金。

产品开发出来了,需要推广。如何推广?当年的M6401汉卡市场的打开是拜广告所赐,所以史玉柱对广告情有独钟。从1994年5月上旬开始,巨人展开了大规模的广告轰炸。2000多万的广告投入,超强的密度,轰炸机、坦克、炸弹、军鞋等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广告画面曾令许多报社的广告部门目瞪口呆。巨人集团的广告攻势备受争议,从此时就已开始埋下被封杀的祸根。

在舆论的炮轰之下,1994年7月1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广告监督管理司称,巨人集团的广告造成了不良的社会效果和政治影响,并随即发布紧急通知暂停发布“巨人系列广告”,轰动一时的“巨人健康大行动”广告销声匿迹。这次失败的广告投放,给巨人集团造成的间接损失超过亿元。

如何解困?就此放弃?史玉柱当然不甘心,7月10日巨人公司系列广告被终止之后,他便开始马不停蹄地为新的广告设计奔忙起来。为尽快消除前期广告的负面影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史玉柱重新策划了一个广告促销方案,并以最快的速度付诸实施。

8月中旬,巨人集团的新广告终于出来了,抛弃了战争与政治的符号,将极易令人产生战争联想的“飞机”、“坦克”换成具有亲和力的儿童。公司更换广告后,其广告营销战术也进行了修改:从“全面进攻”变成了“重点进攻”——集中精力大做“补钙”和“吃饭香”的广告。

巨人集团的新广告很快在市场上引起了积极反响,一个月后,“脑黄金”在全国范围内热销。高调的宣传,全新的广告策划,高达1亿元的巨额广告投入,终于使保健品脑黄金在12亿中国人中广为流传。巨人集团不仅渡过了资金周转难关,1个亿的广告投入也换回来近10亿元的收入。史玉柱和他的脑黄金一起,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然而好景不常在,1995年9月,巨人的发展形势急转直下,步入低潮。那时的保健品市场并非巨人一家独大,同是做保健品的三株集团也如火如荼地开展“农村包围城市”的营销运动,成就显著,号称每月回款10亿元。

参照三株模式,巨人集团花费巨资购买了一家全国性报纸的报头,组织了巨人保健品专刊,并印制了5000万份,分别投递到广州、济南、上海、天津和福州等大城市。此外,巨人集团还在销售终端大做文章,大规模地在零售地张贴海报、悬挂彩旗并开展一系列的促销活动,借以营造活跃的销售氛围。有的分公司还雇人将海报贴进了居民楼。不巧的是,时值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开展期间,巨人贴在楼道的宣传海报自然成为打击对象。

三株成功的销售模式并未给巨人的销售带来同样的效果。1995年底,巨人集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因外欠加工费,一些加工厂采取了过激的报复行为,故意将药装错,短斤少两……巨人的形象在一步步地被毁灭。更有愤怒的被拖欠费用的经销商携带刀子、炸药进行威胁,巨人集团的梦魇开始。

为了缓解僵局,解决财务危机,史玉柱倾尽全力推广“巨不肥”,所有巨人集团的员工包括人力资源主管、文秘、中层管理人员等纷纷离开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前往营销第一线。在这场“全民动员”的闪电战中,“巨不肥”创造了一个销售奇迹,销售增长速度飞快,给巨人带来一线生机,但并不能彻底扭转败局。

正当巨人集团在财务危机中苦苦支撑时,又雪上加霜地遭遇了外部官司。巨人集团在推出的一款名为“巨人吃饭香”的保健品的宣传册中,公然出现了“据说娃哈哈含有激素,造成小孩早熟,产生许多现代儿童疾病”的语句。这个广告使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在全国各地的销售量下跌,截至1995年12月31日,娃哈哈由此减少销售收入45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达700万元。于是娃哈哈集团与巨人集团之间关于不正当竞争的官司打响。

1997年1月22日,巨人集团与娃哈哈集团在杭州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由巨人集团向娃哈哈集团公开道歉,按调解协议赔偿娃哈哈集团直接损失200万元,并补偿娃哈哈集团其他费用190340元。

保健品市场的残局已经无法收拾,巨人又在电脑市场遭遇了惨败。巨人员工因贩卖微软的盗版软件而被告上法庭,判决结果为巨人赔款50万给软件巨头。微软趁机大造舆论,想以此为它在中国地区的事业开展铺平道路。作为国际新闻,这一事件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曾经显赫一时的巨人顿时声名狼藉。

一连串的打击,让巨人集团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祸不单行,巨人大厦给了巨人集团致命性的一击。由于1994年底到1995年上半年是巨人效益最好的时候,公司认为没有银行贷款也可顺利建成大厦。在错误估计公司形势的情况下,巨人集团没有去银行申请贷款,完全用自有资金筹建巨人大厦。而当1995年下半年他们想去贷款时,全国宏观调控开始了,银根收紧,巨人集团贷不到款。1996年5月,史玉柱把各子公司交来的毛利2570万人民币净留下的850万资金全部投入了巨人大厦。进入7月份,全国保健品市场普遍下滑,维持生物工程正常运作的基本费用和广告费用不足,生物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保健品业务因资金抽取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迅速盛极而衰。

按原合同,大厦施工三年盖到20层,1996年底兑现,但由于施工不顺利而没有完工。大厦动工时为了筹措资金,巨人集团在香港卖楼花拿到了6000万港币,国内卖了4000万,其中在国内签订的楼花买卖协议规定,三年大楼一期工程(盖20层)完工后履约,如未能如期完工,应退还定金并给予经济补偿。1996年底,巨人大厦一期工程未能按期完成,购楼花者天天上门要求退款,导致了巨人财务危机进一步恶化。

麻烦并没有中止,新加坡IPC公司曾是巨人集团的合作伙伴,因意见分歧而停止合作关系,当时双方曾约定,巨人代售的一批电脑款项由巨人大厦副楼的相应面积作为抵押。眼见着巨人承诺的交楼期限将至,巨人大厦的副楼却丝毫未动工,情急之下的IPC将巨人告上了珠海法院,提出诉前保全,而巨人集团的总部大楼从此贴上了大大的两条盖有法院印章的封条。

后来巨人厂库被封、总部被封的消息不胫而走,混乱局面开始搅得人心惶惶。趁乱逃走的员工们或私自截留货款,或直接卷款走人,巨人陷入了破产危机。

墙倒众人推,媒体的狂轰滥炸、一系列负面报道使得巨人集团和史玉柱深陷重围。得到消息的债权人蜂拥而至,将巨人集团总部办公楼围得水泄不通。巨人大厦停工,总部办公楼被拍卖抵债,银行账户被法院冻结,巨人集团欠债2.5亿,公司名存实亡。

为了找到突围方法,解救巨人集团,史玉柱北上北京与柳传志、段永基对话,但没有找到现成的答案;赴济南,向三株教父吴炳新求教,但三株因撒网过大,各种隐藏的矛盾也来了个总爆发,吴炳新自己也身陷重围。

就在史玉柱背负2亿多元巨债离开珠海的时候,只有陈国、费拥军、刘伟和程晨以及另外近二十人始终跟随着他,但是史玉柱并没有解散巨人,他要东山再起。3.白金奇迹,资本玩家

巨人大厦倒塌后,史玉柱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甚至是销声匿迹,但他并不是从此一蹶不振。

在巨人陷入低谷的时候,史玉柱仔细地研究和思考过保健品的市场问题。他深入分析了中国的保健品,发现10个里面有9个都是不赚钱的,原因可能有两个:要么是产品功效不明显;要么是产品有功效,消费者却感觉不到。于是史玉柱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要想打开销量,唯有广告宣传。不过史玉柱也认识到,唯有用口碑相传的方式才能让保健品在市场上持续经营。因为,广告的投入无疑增加了运营的成本,广告投入起到的只是敲门砖的作用,没有口碑相传,单凭一时的广告来赢得暂时的销售火爆并不是长久之计。

当史玉柱身陷重围时,中国著名实战派经济学者何学林曾断言史玉柱必将东山再起,并为史玉柱的卷土重来出谋划策。何学林给史玉柱的建议是:反弹琵琶——零收购巨人集团,将错就错——进军保健品,捏紧拳头——集中优势兵力做一个产品,踏准节拍——形成良性循环,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和企业财务现金流量逐步推出新品。

卷土重来的史玉柱果然还是做保健品——以褪黑素为主要成分,改善睡眠的脑白金。经历过失败的史玉柱谨慎了许多,在推出脑白金之前,他先进行了前期市场调查。1998年3月,史玉柱带着手下在无锡走街串巷,了解群众意向。掌握了试用效果后,史玉柱决定大力推广脑白金,他找一位朋友借了50万元,拿出15万元补发所欠工资,又拿出15万元委托无锡一家公司代为生产脑白金。

剩下的20万元除了留下5万元做预备资金之外,其余15万元全部砸向了江阴的广告。这阶段营销以推广概念为核心,主要通过小广告、新闻报道、健康常识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向可能的消费群体灌输脑白金的概念。

脑白金的推广从江阴开始,免费试用的方式为脑白金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第一个月,脑白金在江阴的销售净利润达15万元,第二个月增至30万元。当市场扩展到无锡后,利润达100多万。

在无锡市场取得初步胜利之后,史玉柱又相继启动了南京市、常熟市、常州市的保健品市场,并进一步将市场扩展至吉林省。成功再次复制,每到一处,在不到两个月的周期内,成本便全部收回。

史玉柱开始重整山河,再续保健品销售辉煌。他采取的销售策略是通过广告,先让消费者知道脑白金,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询问脑白金时,经销商自然会找史玉柱。一年半之后,脑白金在全国市场铺开。在市场划分上,史玉柱将重点放在了乡镇。因为他很清楚中国最大的市场在农村,农村加上县城人口超过9亿。鉴于过去3个亿的保健品烂账收不回的教训,史玉柱要求经销商先付款后提货。当脑白金全国热销时,月销售额高达1亿元。

脑白金销售的成功,让史玉柱有了重新站起来的资本和信心。1999年7月12日,上海健特成立。但公司注册法人代表却不是史玉柱,因为债权人如果知道健特是史玉柱的公司,就会纷纷上门要债,公司当时的利润根本不足以还清欠债,但这并不意味着史玉柱不还债。当脑白金的销售收入大幅增长,上海健特有实力还债时,史玉柱开始行动了。2000年,史玉柱在央视《对话》栏目中表示:老百姓的钱,我一定要还。同时还提出了还钱时间——2000年底。

巨人集团的债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在香港所卖的楼花、在国内所卖的楼花以及国内法人间的债务。涉及金额分别是9000多万满仓币、5000多万人民币和1亿人民币。2000年上海健特仅在上海徐汇地区的纳税额就高达1.04亿元,2001年脑白金销售额达10多亿元人民币。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史玉柱开始了还款行动,具体做法是通过第三方珠海市士安有限公司收购巨人大厦楼花。2001年上半年史玉柱再一次成为全国上下、大江南北曝光率最高的名字之一,凭着还钱的举动,史玉柱还成功当选中央电视台评出的“2001年央视十大风云人物”,一时更是声名鹊起。到2001年底,史玉柱终于还清了所有债务。

史玉柱的还钱举动可谓一举多得:首先是洗刷了巨人的耻辱;其次为史玉柱重树了信誉形象,不至于背着污点做事;第三是间接地宣传了健特。新闻报道的宣传效果比广告要高得多,试想:如果将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都换算成广告版面的话,这个价格将远远超过史玉柱还债所花的钱。“脑白金”的热销,“黄金搭档”的推出,清偿欠债的行动,都宣告着“巨人”再一次崛起。也许电视剧、电影中经常会有亿万富翁变成穷光蛋又重新成为富翁的故事,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下子变得人人敬而远之,避之唯恐不及,又在某一次机遇之中站起来,再次成为权倾一时的人物。可是这些都是故事,而史玉柱却将这些传奇故事活生生地上演了,他从一个巅峰跌入了谷底,又从谷底爬起来,再次到达巅峰,身价由几亿,到欠债几亿,反又增至几百亿。对生死的参悟,不屈服的精神给了他勇气和力量,对自身的反省让他增长了经验、汲取了教训,员工的批评为他指点了管理之道,精明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和创业成功的经验使他具备了再度辉煌的条件。

手头钱太多,就会想着去投资。从2002年起,史玉柱通过上海健特向保健品之外的行业投资。

有了珠海巨人的教训,史玉柱意识到资金流顺畅通的重要性,于是将投资目标瞄准了银行。是选择已经上市的银行还是未上市的银行呢?如果选择已经上市的银行,空间不大还要受到股市、证监会、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