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体质养生膏方(第2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4 10:18:01

点击下载

作者:尤虎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九种体质养生膏方(第2版)

九种体质养生膏方(第2版)试读:

前言

十多年前,我就在思考体质与疾病的关系,并试图找到一种可以改善体质的中医药疗法。对丸、散、膏、丹、酒等各种剂型逐一尝试后,我最终将焦点锁定在膏方这一传统剂型上。

因为身处南京,对膏方的应用较多,我的老师们每到冬季都有开膏方的习惯,不仅给病人吃,而且自己也经常服用以养生。其实,从明清时期起,江浙沪地区每到冬季都有服用滋补膏方的习惯,故膏方又被称为“膏滋”,但在当时远不如今日红火。

如今,中医体质学与中医治未病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膏方作为调理体质与治未病的最佳选择也日渐被民众所接受,原本“高大上”的膏方已深入百姓生活。

王道无近功,改善体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便于长期坚持服用的膏方对体质的改善大有裨益,且口感较佳,更能被大众甚至是少年儿童所接受。

在研究和使用膏方的过程中,我越发感觉到膏方对体质的改善非常有益,并在学习和总结前人经验的过程中发现了体质与膏方的关系这一空白。我潜心研究,搜集整理诸位名家和自己的临床验案,于2012年出版了《九种体质养生膏方》一书。该书一经上市即深受读者好评,多次重印,市场反应良好。

2013年冬,应江苏卫视知名养生节目《万家灯火》的邀请,我与恩师孟景春教授一起做了5集关于体质膏方养生节目,主要讲述了5种最常见的体质类型与冬令进补膏方的关系。那时,孟老已92岁高龄。去年,孟老仙逝,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依旧浮现在眼前,仿佛从未离开过……

此后,我常常收到热心读者的电子邮件或QQ留言,还有全国各地的患者或是中医爱好者专程来南京拜访。在与各位朋友一起讨论膏方、交流中医的过程中,我也是受益匪浅。更有热心读者虽然是非医学专业,但非常有热情,也非常爱钻研,与我反复探讨膏方制作工艺,并发来其膏方制作的视频与我分享。以上这一切,让我不禁感慨:高手在民间!

一直以来,很多中医医生对膏方存在一定的误解,总以为膏方就是名贵药材的堆砌。其实,膏方有其适用范围和配伍方法。同时,我也不排斥用经方、小方治病。在2016年和2017年,我分别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历代名医经方一剂起疴录》和《历代名医时方一剂起疴录》两本“一剂愈病”的书。

2017年初,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我将自己总结的开立膏方的方法向广大基层医生和中医爱好者授课普及,深受好评。

今年初,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编辑老师联系我,建议将《九种体质养生膏方》进行修订,推出第二版,并建立“微信读者圈”,进行作者问答、在线直播等。增加数字出版内容,可以更加方便地与读者进行互动,共同学习和探讨体质膏方!这真是太棒了,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今后,我会借助这个平台及更多的推广方式进行膏方与体质调理的科普宣传。希望这一古老剂型深入百姓生活,更好地为民众的健康保驾护航。“膏方惠民”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理想。这些年来,在使用膏方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探索将“药食同源”“药食两用”的食品用于膏方之中,这样更容易让普通百姓体会到膏方的好处。另外,结合民间传统技法与现代工艺,研究如何将膏方制作工艺水平进一步提升,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中医人的重要使命。

我想,这也是这本书再版的意义所在。尤虎2018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国医堂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保健意识逐渐增强,膏方已经在民间悄然流行。其实,古人研制的膏方,通常只在宫廷、贵族、上层社会流传。正因其流传渠道单一而且神秘,一些中医把它当作祖传绝技秘而不宣。而民间熟知的“龟苓膏”“秋梨膏”只是冰山一角,真正如慈禧一生钟爱的延年益寿膏、杨贵妃独享的红玉膏等滋补圣品更是鲜为人知。

近些年来火遍大江南北的“固元膏”,主要由阿胶、红枣、黑芝麻、核桃仁、龙眼肉、冰糖、黄酒等组成,其实这些原料仅仅是膏方的辅料,甚至只是调味品而已。真正的膏方组成远比这些要复杂得多,制定膏方需要结合患者的病症、体质等诸多因素,辨证论治,量体裁衣,一人一方,其制作工艺更是大有讲究。

膏方口感好,服用方便,用其调养身体的时间相对较长。针对不同的体质调配膏方,才能真正做到一人一方。中国人的基本体质类型分为九大类,而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人很可能是几种体质兼而有之的类型,这就要求开方的医生对体质的把握精准到位。其实,作为患者平时也应该了解自身的体质类型,力求达到每种体质在生活、起居、运动、心理、饮食等诸多方面的要求,才能真正把握住健康的方向,而不被现代很多打着中医旗号大放厥词、混淆视听的“伪中医”专家、“伪养生”专家所忽悠。

笔者致力于将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医学发扬光大,发掘并整理膏方的临床应用范围,总结临床应用的实际经验,让膏方深入民间,在民众中普及,而不仅仅是皇家御用的私藏。本书撷取名老中医膏方精华,结合自身临床体会,力求深入浅出,推动膏方文化普及,使得普通百姓能够了解膏方并从中真正获益。尤虎2012年7月于南京明基医院国医堂体质辨识篇——认清体质好养生什么是体质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了解什么样的人得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灵枢·寿夭刚柔》曰:“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一个相同的人。

有的人高大威猛,有的人娇小玲珑,体态各有不同;有的人外向开朗,有的人内向沉静,性格各有不同;同样是感冒,有的人很快就好了,而有的人总是反反复复;同样吹了空调,有的人觉得凉爽,有的人马上感冒;同样是吃东西,有人吃了一点儿凉东西就拉肚子,有的人却喜欢吃凉的东西,多喝一些冷饮也不腹泻;同样吃人参,有的人吃了就“上火”,有的人吃了感觉很舒服……以上这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其本质的区别就是各人的体质不同。

那么,什么是体质呢?体质就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个体差异),也就是人的天赋秉性和体格特征。体质就像人的性格一样,既有不变的一面,又不是完全不能改变的。简而言之,中医体质就是你区别于其他人而特殊存在的一组个性特征。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体质也不同。2009年4月,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编号ZYYXH/T157-2009)已经开始正式实施。2009年10月发布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已经将中医体质辨识纳入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续表体质的分类

要想辨清自己的体质,就要知道体质是怎么分类的,体质的分类方法是认识和掌握体质差异性的重要手段。

自古至今,体质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有四分法、五分法、六分法、七分法、九分法、十二分法、十三分法等。目前国家推荐的中医体质分类法为王琦教授的九种体质分类法。这是通过对我国东、西、南、北、中5个地域9省26市进行的21948例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所得出的结果进行归纳和统计分析提出来的,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基本体质类型。

根据统计,中国人九种体质人群分布构成比例如下:平和质32.75%,气虚质12.71%,湿热质9.88%,阴虚质8.89%,气郁质8.73%,血瘀质7.95%,阳虚质7.9%,痰湿质6.29%,特禀质4.91%。以性别分:男性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明显多于女性;女性血瘀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明显多于男性。以年龄分:年轻人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多见;中年人痰湿质多见;老年人阳虚质、血瘀质较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制定了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根据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点及反应状态,对体质进行分类和判定。九种体质速记法

口诀:“一平,二特,三虚,四实”。

一平,即一种平和质。

二特,即特禀质的两种状态,一为先天缺陷,二为过敏体质。

三虚,即气虚、阴虚、阳虚。

四实,即气郁、血瘀、痰湿、湿热。

其中,“四实”可以简单理解为“气、血、水”的瘀堵。“气”的瘀堵为“气郁”。“血”的瘀堵为“血瘀”。“水”的瘀堵有两种,一种是“热”不明显的“痰湿”,另一种是“热”明显的“湿热”。体质的简单测评

体质分型是按照中医理论评价人体的健康状况及其适应能力所获得的结论,在医疗机构中测定中医体质类型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并结合检测人员的经验,虽然比较精确,但是也很复杂。那么,能够自己简单辨别自身属于哪一种体质类型吗?下面就告诉大家各种体质的基本特征和自测题,大家可以简单测评一下自己的体质。当然,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不同,很多人往往并不是单一体质,而是几种体质相兼出现,所以要想知道准确的体质类型,还是要到能进行中医体质测定的医院和体检机构去哦。

九种基本体质类型的特征具体如下。平和质

平和质是指阴阳气血调和的体质状态。基本特征为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自测题】

1.您精力充沛吗?

2.您容易疲乏吗?

3.您说话声音低弱无力吗?

4.您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吗?

5.您比一般人耐受不了寒冷(冬天的寒冷、夏天的空调或电扇)吗?

6.您能适应外界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吗?

7.您容易失眠吗?

8.您容易忘事(健忘)吗?

对以上8个问题,若您第1题和第6题回答“是”,其他回答“否”,则为平和质。气虚质

气虚质是指元气不足的体质状态。基本特征为疲乏,气短,自汗。【自测题】

1.您容易疲乏吗?

2.您容易气短(呼吸短促、接不上气)吗?

3.您容易心慌吗?

4.您容易头晕或站起时晕眩吗?

5.您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吗?

6.您喜欢安静、懒得说话吗?

7.您说话声音低弱无力吗?

8.您活动量稍大就容易出虚汗吗?

符合5条以上为气虚质。

如果以上问题您的回答都为“是”,则为典型气虚质。阳虚质

阳虚质是指阳气不足的体质状态。基本特征为畏寒怕冷,手足不温。【自测题】

1.您手脚发凉吗?

2.您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吗?

3.您感到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吗?

4.您比一般人耐受不了寒冷(冬天的寒冷、夏天的空调或电扇等)吗?

5.您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吗?

6.您吃(喝)凉的东西会感到不舒服或者怕吃(喝)凉东西吗?

7.您吃(喝)凉的东西后容易腹泻吗?

符合5条以上为阳虚质。

如果以上问题您的回答都为“是”,则为典型阳虚质。阴虚质

阴虚质是指阴液亏少的体质状态。基本特征为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自测题】

1.您感到手脚心热吗?

2.您感觉身体、脸上发热吗?

3.您皮肤或口唇干吗?

4.您口唇的颜色比一般人红吗?

5.您容易便秘或大便干燥吗?

6.您面部两颧潮红或偏红吗?

7.您感到眼睛干涩吗?

8.您感到口干咽燥、总想喝水吗?

符合5条以上为阴虚质。

如果以上问题您的回答都为“是”,则为典型阴虚质。痰湿质

痰湿质是指痰湿凝聚的体质状态。基本特征为体型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自测题】

1.您感到胸闷或腹部胀满吗?

2.您感到身体沉重、不轻松或不爽快吗?

3.您腹部肥满松软吗?

4.您有额部油脂分泌多的现象吗?

5.您上眼睑比别人肿吗?

6.您嘴里有黏黏的感觉吗?

7.您平时痰多,特别是咽喉部总感到有痰堵着吗?

8.您舌苔厚腻或有舌苔厚厚的感觉吗?

符合5条以上为痰湿质。

如果以上问题您的回答都为“是”,则为典型痰湿质。湿热质

湿热质是指湿热内蕴的体质状态。基本特征为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自测题】

1.您面部或鼻部有油腻感或者油亮发光吗?

2.您容易生痤疮或疮疖吗?

3.您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吗?

4.您大便黏滞不爽、有解不尽的感觉吗?

5.您小便时尿道有发热感、尿色浓(深)吗?

6.您带下色黄(白带颜色发黄)吗?(限女性回答)

7.您的阴囊部位潮湿吗?(限男性回答)

符合5条以上为湿热质。

如果以上问题您的回答都为“是”,则为典型湿热质。血瘀质

血瘀质是指血行不畅的体质状态。基本特征为肤色晦暗,舌质紫暗。【自测题】

1.您的皮肤在不知不觉中会出现青紫瘀斑(皮下出血)吗?

2.您两颧部有细微红丝吗?

3.您身体上有哪里疼痛吗?

4.您面色晦暗或容易出现褐斑吗?

5.您容易有黑眼圈吗?

6.您容易忘事(健忘)吗?

7.您口唇颜色偏暗吗?

符合5条以上为血瘀质。

如果以上问题您的回答都为“是”,则为典型血瘀质。气郁质

气郁质是指气机郁滞的体质状态。基本特征为神情抑郁,忧虑脆弱。【自测题】

1.您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吗?

2.您容易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吗?

3.您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吗?

4.您容易感到害怕或受到惊吓吗?

5.您胁肋部或乳房胀痛吗?

6.您无缘无故叹气吗?

7.您咽喉部有异物感,且吐之不尽、咽之不下吗?

符合5条以上为气郁质。

如果以上问题您的回答都为“是”,则为典型气郁质。特禀质

特禀质是指先天失常的体质状态。基本特征为生理缺陷,过敏反应。【自测题】

1.您没有感冒时也会打喷嚏吗?

2.您没有感冒时也会鼻塞、流鼻涕吗?

3.您有因季节变化、温度变化或异味等原因而咳喘的现象吗?

4.您容易过敏(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或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时)吗?

5.您的皮肤容易起荨麻疹(风团、风疹块、风疙瘩)吗?

6.您的皮肤因过敏出现过紫癜吗?

7.您的皮肤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吗?

符合5条以上为特禀质。

如果以上问题您的回答都为“是”,则为典型特禀质。膏方基础篇——认识膏方明调理什么是膏方“膏”字从“肉”,本义指动物的脂肪,后泛指浓稠的膏状物。在中药制剂中,将中药材加工制成像动物的油脂一样细腻稠厚的半流体状物称为“膏剂”。膏剂与丸、散、丹、酒、露、汤、锭等其他剂型一样,属于中医传统八大剂型之一,分为外敷膏剂及内服膏剂。

外敷膏剂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通称为“膏药”,是将药物施于患者体表的某部位,通过发挥药物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风散寒、拔毒化腐等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或养生保健的目的,常用来治疗外科及皮肤疾患,对部分内科、妇科疾病亦有疗效。

本书主要介绍内服膏方,即“膏滋”,它是由医生根据患者体质与所患病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定制出不同的处方,进行全面整体调理的中医所独有的调补方式。

膏方历史悠久,其源头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和《五十二病方》。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一书中载有2张膏方,《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书中记载膏剂30余方。《五十二病方》中有“以水一斗,煮胶一参、米一升,熟而啜之,夕毋食”方,虽未以“膏”名,却可视为文献中记载的最早的内服膏方。之后的《武威汉简》中有“治百病膏药方”和“治千金膏药方”等,也是可用于内服的膏方。

早期的内服膏剂又常称为“煎”,如《金匮要略》中的大乌头煎、猪膏发煎等。称为“煎”的方常把膏进一步加工成丸剂服用,如《金匮要略》中的鳖甲煎丸,《中藏经》的地黄煎、左慈真人千金地黄煎,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的众多煎方等均是。

早期称为“膏”或“煎”的内服方,主要用来治病而不是滋补。到了六朝、隋唐时期的《小品方》《外台秘要》等文献中才见到一些滋润补益类膏方。人们在临床上逐渐认识到滋补类方药制作成膏剂服用有一定的优越性,以后用于滋补的膏剂方就逐渐多了起来。

宋代膏逐渐代替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沿用至今。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如《圣济总录》的栝蒌根膏,此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

膏方发展至明清时期已进入成熟阶段,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膏专指滋补类方剂,煎指水煎剂;其数量大大增加,临床运用更加广泛。明代膏方广为各类方书记载,组成多简单,流传至今的著名膏方有洪基《摄生总要》的“龟鹿二仙膏”、龚廷贤《寿世保元》的“茯苓膏”以及张景岳《景岳全书》的“两仪膏”等。

清代膏方不仅在民间流传,宫廷中亦广泛使用,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有内服膏滋方近30首,包括慈禧、光绪用膏方,代表方有延年益寿膏、菊花延龄膏、保元固本膏、资生健脾膏等。晚清时膏方组成渐复杂,如张聿青的《张聿青医案·膏方》中,膏方用药往往已达二三十味,甚至更多,收膏时常选加阿胶、鹿角胶等,并强调辨证论治,对后世医家的影响较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膏方的研制及运用得到较大的发展,膏方的数量迅猛增加,膏方的临床运用范畴进一步扩大,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五官各科。

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药品。它是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疾病和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的处方,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其中,处方中的药物尽可能选用道地药材,全部制作过程操作严格,只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膏方最终才能成为上品。

由于膏方服用十分方便,效果明显,加之人们的健康需求日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请中医专家为自己量身定制适合的膏滋药。膏方一直以来在江、浙、沪等地区尤为盛行,在中医药养生保健浪潮的推动下,服用膏方养生治病也在我国其他地区日渐流行起来,已成为健康养生的新时尚。

膏方,是在中医师悉心诊察并询问患者的详细情况,“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后,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全面考虑体内气血阴阳的变化后制订的处方,具有针对性强、效用明显的特点。

膏方强调一人一方,量体用药。它是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特点和不同的疾病及其症状、体征而组方,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和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个体化治疗原则,针对性强,非一般补品可比,以达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美容养颜、益肾兴阳的目的。

膏方一般由20~40味的中药组成,属复方大法范畴,服用时间较长,一般一料膏方可以服用两至三个月。膏方中多含补益气血阴阳的药物,其性黏腻难化,若不顾实际情况,一味纯补峻补,往往会妨碍气血,反而对健康无益,故合理配伍用药才是关键。

膏方制作极为复杂,一般要经过浸泡、煎煮、过滤、浓缩、收膏、贮存等工序。千百年来,中医学在膏方的制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加工经验。这些内容一部分记载在有关的中医药典籍里,一部分蕴藏在老药工的实际经验中,均有待于不断发掘继承和整理应用。

膏方服用经济、方便,口味怡人。膏方经提取浓缩后,由于充分利用了药物的功效,经济花费相对减少。对慢性疾病需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来说,不用再花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煎煮中药,服用时只需按时取出适量,用温开水冲服,有即冲即饮、易于吸收的特点。中药加工成膏方后体积缩小,有利于携带和贮藏。定制膏方时因添加了矫味、收敛的糖类,使膏方带有甜味,口感较好,适用于不喜欢中药苦味的患者。

膏方偏于补益,所以服用膏方一般选择冬季。冬令进补是我国民间的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要讲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阶段。人体阳气、阴精均宜藏而不宜泄,服用补益之品可以使营养物质得到充分吸收、利用和储存,而此时进行膏方调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膏方的效用,这就是“冬令进补”的原因。所以,民间有“冬令进补,上山打虎”的说法。冬天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使用膏方滋补能更好地发挥补药的作用。膏方的特点

一般来说,服用膏方多由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束。

但治疗为主的调治膏方则并非局限于冬季使用,只要有体质虚弱或其他病症所表现出气血不足、脏腑亏虚的临床证候,譬如外科手术、妇女产后虚弱等,一年四季都可以选择适宜的膏方内服。所以,进补膏方不必拘泥于冬令时间,只要病情需要,其他季节也可服用。可视病情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时令特点随季节处方。

膏方品质的好坏并非以价格高低来衡量。膏方品质优劣的评判,有两条简单的标准:一是以胃喜为佳,二是以气血畅顺为优。

膏方调理特别重视运脾健胃之道。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口服补品通过脾胃运化才能发挥作用。调理脾胃法是临床上最常用、最基本的法则之一,不仅可以用于脾胃疾病的治疗,还可以运用于其他系统疾病的治疗,这是脾胃所处的特殊地位及特殊功能所决定的。

清代名家叶天士曾说:“食物自适者即胃喜为补。”这条原则是临床药物治疗及食物调养的重要法则,也同样适合于膏方的制订。口服膏方后,胃中舒服,能消化吸收,方可达到补益的目的,故制订膏方,总宜佐以运脾健胃之品。中医习惯在服用膏方进补前,服一些开路药,或祛除外邪,或消除宿滞,或运脾健胃,处处照顾脾胃的运化功能,确具至理。

中医学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以脏腑阴阳气血为依据,脏腑阴阳气血条畅则能健康无恙,延年益寿,故《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就是以气血畅顺为优。

当然,临床上患者常常呈现虚实夹杂的复杂病理状态,如果对此忽略不见,一味投补,补其有余,实其所实,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膏方用药,既要考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又应根据病者的症状,针对病理产物,适当加以行气、活血之品,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阴阳平衡,气血条畅。膏方的适用人群

膏方补虚治病,其适用范围很广,但更适合下列人群。

慢性病稳定期患者:中医药治疗慢性病及其调养优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目前从临床应用膏方的情况来看,不但内科患者可以服用膏方,妇科、儿科、外科、骨伤科、五官科等患者都可以服用膏方治病与调理并行,效果明显。

亚健康者: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体力和脑力严重透支,应酬多,诱惑多,休息少,睡眠少,这些均可造成人体的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全面而整体的调理,膏方疗法就是最佳的选择。

老年人:生老病死是必然规律,人的生理机能逐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趋衰退,此时更易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甚至是恶性疾患,此时应用膏方进补,即可增强体质,祛病延年。

女性人群:女性特殊的“经、带、胎、产”生理可以引发相关疾患,更易导致气血阴阳亏虚。加之女性更易衰老,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载:“(女子)五七,阳明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根据此段经文,女性五七即35岁左右出现衰老表现,直至七七即49岁进入更年期。这期间服用膏方的优势就是补益人体气血阴阳,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等目的。

儿童与青少年:某些缺陷性疾病及体质虚弱的小儿可以根据其生长发育、体质或病症需要适当进补,但儿童脏腑娇嫩,发育未成熟,故不宜长期进补。

但如果确实为体虚的患儿,如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疾患、生长发育迟缓、食欲不振、自汗、盗汗、遗尿等,可用膏方进补。另外,处于疾病康复期的儿童、拒绝苦味中药的患儿等,也可以适当使用膏方进补。若疾病基本康复,症状基本消失时,就应该停用膏方,以防影响生长发育。一定要在专家的指导下谨慎用药,合理调补,可有助于学生提高记忆力,达到益智助考的效果。

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即使患病恢复也较快,故一般青少年不必服用膏方。而身体虚弱、需要进行调养的青少年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膏方。

性功能障碍患者:膏方对男性性功能障碍、女性性冷淡均具有显著的疗效,并能达到补肾填精、补虚兴阳的目的。膏方对不育症患者亦有较好的疗效。

疾病康复期患者:疾病康复人群,凡气血阴阳虚弱的患者都可以通过服用膏方来达到防止旧病复发、补虚怯弱、除病强身的目的。

肿瘤术后、放化疗后患者:目前肿瘤患者日益增多,各种治疗手段层出不穷,但患者常因药物的毒副作用或因体质虚弱而无法配合继续治疗,适时进行中医膏方调补,优势明显。即使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的患者暂无特殊不适,仍可用膏方调理,以达到治病调体、预防药物毒副反应的目的。

体质调理者:中国人九种体质只有“平和质”为健康体质,其余皆为偏颇体质,很多亚健康状态的人就是偏颇体质的典型代表。偏颇体质是介于健康和疾病的中间状态。要想获得健康,必须调整偏颇型体质。体质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通过干预调整其偏颇,体现体质可调性。膏方是调整体质的最佳选择。

体质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而全面的调理,包括生活起居、饮食、运动、药物干预等。膏方的优势就是便于长期坚持服药,而膏方处方的制订必然要结合体质类型,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特点,同时根据不同的疾病及其症状、体征而组方,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和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个体化治疗原则,以达到调理体质、治疗疾病的目的。膏方的组成

膏方的组方属复方大法范畴,一般由20~40味中药组成,由饮片、细料和辅料构成。

饮片即中药药材,它是膏方的主体部分,是中医师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特点和不同的疾病及其症状、体征而拟订的处方药物。

细料又称“细贵药材”,是一些参茸类和其他贵重药物的统称,是集中体现膏方补益虚损功效的重要组成部分。细料一般打成药粉,在收膏时直接加入。另有一些需要煎煮的细料药不能与一般中药饮片共同煎煮,否则用量较少的细料药所煎出的有效成分极易被数量众多的饮片药渣吸去,影响药效。应该采用另炖、另煎、烊冲、兑入等方式单独处理,以达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药物功效的目的。

辅料由胶类、糖类、黄酒组成。

胶类如阿胶、龟甲胶、鳖甲胶、鹿角胶、黄明胶、鱼鳔胶等,是膏滋加工中常用的药胶。在膏方配伍中这些胶类中药不仅是补益虚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助于膏滋制剂的固定成形。可以一胶单用,也可以视需要按一定比例数胶合用。

糖类如冰糖、白糖、红糖、木糖醇、元贞糖、饴糖、蜂蜜,是膏滋加工中常用的糖。膏方中配伍糖不仅能矫正药物的苦味,改善口感,而且糖本身也有一定的补益作用。同时,糖也有助于膏滋制剂的固定成形。在膏方配伍时单用糖或单用蜂蜜,或根据需要糖与蜂蜜并用。

制作膏滋所用的黄酒应是质量上乘的绍兴酒,用于浸泡阿胶等动物类药胶,具有活血通络、散寒、矫味、矫臭的功效。黄酒还是良好的有机溶剂,可以加强药物在体内的运化和吸收作用。在收膏之前,可以预先将加工所需的药胶用黄酒浸泡一定时间,使胶软化,再隔水加热,将胶炖烊,然后趁热合入药汁中共同收膏。膏方的常用药物人参【出处】《神农本草经》。【来源】本品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以吉林抚松县产量最大,质量最好,称“吉林参”;野生者名“野山参”,简称“山参”;栽培者称“园参”;鲜参洗净后干燥者称“生晒参”;蒸制后干燥者称“红参”;焯烫浸糖后干燥者称“糖参”或者“白参”;加工断下的细根称“参须”;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沸水浸后,用浓糖液加工者称“白糖参”。【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心、肺、脾经。【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使用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恶皂荚。不宜同时吃萝卜或喝茶,以免影响药力。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西洋参【出处】《增订本草备要》。【来源】本品又叫“花旗参”,主产于美国、加拿大。我国北京、吉林、辽宁等地亦有栽培。【性味归经】甘、微苦,凉。归肺、心、肾、脾经。【功效】补气养阴,清热生津。【使用注意】据《药典》记载,本品不宜与藜芦同用。黄芪【出处】《神农本草经》。【来源】本品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产于山西绵山者,称“绵黄芪”,为道地药材。【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肺经。【功效】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使用注意】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阳证均不宜用。灵芝【出处】《神农本草经》。【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南方庐山最为出名。【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肝、肾经。【功效】补气安神,止咳平喘。【使用注意】表实邪盛、内有积滞等实证不宜用。何首乌【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切片,干燥,为生首乌;再以黑豆汁拌蒸,为制首乌。【性味归经】生首乌甘、苦,平,归心、肝、大肠经;制首乌甘、涩,微温,归肝、肾经。【功效】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生首乌:润肠通便,解毒截疟。【使用注意】膏方选用制首乌入药。便溏及有痰湿者不宜用。肝功能异常或对此药过敏者禁用。本品不宜与含铁离子的药物或铁器同用。枸杞子【出处】《神农本草经》。【来源】本品主产于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夏、秋二季果实呈橙红色时采收。晾至皮皱后,再晒至外皮干硬,果肉柔软。产于宁夏者,称“西枸杞”,是道地药材。【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经。【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使用注意】表实邪盛、内有积滞等实证不宜用。石斛【出处】《神农本草经》。【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流苏石斛的栽培品及其同属植物近似种新鲜或干燥茎。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全年均可采收,以秋季采收为佳。烘干或晒干,切段,生用。【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胃、肾经。【功效】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使用注意】本品甘寒滋腻,脾虚泄泻、痰湿内盛者忌用。山茱萸【出处】《神农本草经》。【来源】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性味归经】酸、涩,微温。归肝、肾经。【功效】补益肝肾,涩精固脱。【使用注意】凡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鹿茸(附:鹿角胶)【出处】《神农本草经》。【来源】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头上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主产于吉林、辽宁、河北等省;后者习称“马鹿茸”,主产于青海、新疆、黑龙江等地。【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肝经。【功效】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使用注意】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出现衄血、吐血、尿血、目赤、头晕目赤、中风昏厥等不良反应,或伤阴动血。凡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火盛或肺有痰热以及外感热病均忌服。

鹿角为梅花鹿和各种雄鹿已成长骨化的角。味咸,性温。归肝、肾经。功能为补肾助阳,强筋健骨。其可作鹿茸之代用品,惟效力较弱,兼能活血散瘀消肿。临床多用于疮疡肿毒、乳痈、产后瘀血腹痛、腰痛、胞衣不下等。内服或外敷均可。阴虚火旺者忌服。

鹿角霜为鹿角熬制取胶后剩余的角块。性味涩、温。归肾、肝经。功能为补肾阳,收敛固涩,止血,敛疮。适用于肾阳不足兼脾胃虚寒的崩漏带下、食少吐泻等症。外用可治创伤出血、疮疡溃久不敛。附:鹿角胶【出处】《神农本草经》。【来源】雄鹿已骨化的鹿角经水煮熬,浓缩制成固体胶。【性味归经】甘,温。归肾、肝经。【功效】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止血。【使用注意】凡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火盛或肺有痰热以及外感热病均忌服。蛤蚧【出处】《雷公炮炙论》。【来源】本品为壁虎科动物蛤蚧的干燥体。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亦产。全年均可捕捉。除去内脏及头足,拭净,用竹片撑开,使全体扁平顺直,低温干燥。用时除去鳞片及头足,切成小块,黄酒浸润后烘干用。【性味归经】咸、甘,平。归肺、肾经。【功效】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使用注意】风寒或实热咳喘忌服。冬虫夏草【出处】《本草从新》。【来源】本品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主产于四川、西藏、青海等地。初夏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本品是动物和植物的复合体。冬天在高原上,有一种特殊的昆虫,它的幼虫像家蚕大小,在高原草甸子的下面,上面有冰雪覆盖而过冬。夏天,它本身感染了一种特殊的麦角菌科的冬虫夏草菌,就好像一个尾巴,其实是真菌的菌座,夏天真菌就从它的头部长出来,上面是真菌植物,下面是感染了真菌以后死掉的虫体,故简称“虫草”。本品人工培育还没有成功,故价格昂贵。【性味归经】甘,温。归肾、肺经。【功效】补肾益肺,止血化痰。【使用注意】有表邪者不宜用。紫河车【出处】《本草拾遗》。【来源】本品为健康人的干燥胎盘。将新鲜胎盘除去羊膜及脐带,洗净血液,蒸或置沸水中略煮后,干燥,或研制成粉用。又叫“人胞”。【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肺、肝、肾经。【功效】补肾益精,养血益气。【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不宜单独应用。

脐带为新生儿的脐带(又名“坎炁”)。将新鲜脐带与银花、甘草、黄酒同煮,烘干入药。性味甘、温。归肾、肺经。功能为补肾纳气,平喘,敛汗。主要用于肺肾两虚的喘咳、盗汗及痫证恢复期。肉苁蓉【出处】《神农本草经》。【来源】本品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地。春、秋二季均可采挖,以春季苗未出土或刚出土时采挖者为佳。除去花序,干燥。切厚片生用或酒制用。经盐制者为咸苁蓉,漂去盐质并蒸熟者为淡苁蓉。【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大肠经。【功效】补肾阳,益肾精,润肠通便。【使用注意】腹泻便溏者忌服。胃肠实热而大便干结者亦不宜用。沉香【出处】《名医别录》。【来源】本品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白木香主产于海南、广东、台湾等地;沉香主产于东南亚、印度等地。全年均可采收。割取含树脂的木材,除去不含树脂的部分,阴干,锉末,生用。【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肾经。【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使用注意】阴虚火旺、无气滞症状者慎服。天麻【出处】《神农本草经》。【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块茎。主产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而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冬、春季节采集。蒸透,晒干或烘干。用时润透,切片生用,或研末用。【性味归经】甘,平。归肝经。【功效】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使用注意】津液衰少者,表现为眩晕或头痛、口燥、舌干、咽干、大便干结等,均须慎用。浙贝母【出处】《神农本草经》。【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产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湖南,也分布于日本。5~6月采挖。晒干或烘干。【性味归经】味大苦,性寒。归肺、三焦、胃、肝经。【功效】清热化痰,散结解毒。【使用注意】本品性寒,善化热痰,如属寒痰则不宜用。不宜与乌头配伍(十八反)。三七【出处】《本草纲目》。【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主产于云南、广西。多为栽培品。夏末秋初开花前采者称“春三七”,秋冬果熟后采收为“冬三七”,以前者为佳。晒干,研末生用。【性味归经】辛、甘、微涩、微苦,温。归肝、心、胃经。【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使用注意】本品可活血散瘀,故孕妇慎用。三七性温,故血热妄行,或出血而兼有阴虚口干者,不宜单独使用,须配凉血止血药或滋阴清热药同用。黑芝麻【出处】《本草纲目》。【来源】本品为脂麻科植物脂麻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大肠经。【功效】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使用注意】便溏腹泻者忌食。胡桃仁【出处】《食疗本草》。【来源】本品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果皮,晒干,再除去核壳及木质隔膜。【性味归经】甘,温。归肺、肾、大肠经。【功效】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使用注意】阴虚火旺、痰热咳嗽及便溏者不宜用。龙眼肉【出处】《神农本草经》。【来源】本品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主产于广东、福建、台湾、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7月至10月果熟时采摘,烘干或晒干,取肉去核,晒至干爽不黏。【性味归经】甘,温。归心、脾经。【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使用注意】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忌服。大枣【出处】《神农本草经》。【来源】本品为鼠李科植物枣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胃经。【功效】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使用注意】凡有湿痰、积滞、齿病、虫病者,均不宜食用。阿胶【出处】《神农本草经》。【来源】本品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主产于山东、浙江,河北等地亦产。以山东省东阿县的产品最著名。捣成碎块或以蛤粉烫炒成珠用。本品又称“驴阿胶”。在东汉时山东有个东阿县,当地有一口质量好的井叫东阿井,这个井水熬的胶质量好,冬不皲裂,夏不黏臭,所以就称“阿胶”。【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肾、肝、心经。【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肺,润肠通便。【使用注意】本品滋腻,胃弱便溏者慎用。龟甲胶【出处】《神农本草经》。【来源】本品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腹甲及背甲煎熬而成的胶块。【性味归经】甘,寒。归肾、肝、心经。【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使用注意】虚寒泄泻者不宜用。鳖甲胶【出处】《神农本草经》。【来源】本品为鳖科动物鳖的背甲煎熬而成的胶块。【性味归经】甘、咸,寒。归肝、肾经。【功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及孕妇忌服。黄明胶【出处】《食疗本草》。【来源】本品为牛科动物黄牛的皮制成的胶。呈长方形片块,褐绿色,近半透明。【性味归经】甘,平。归肺、大肠经。【功效】滋阴润燥,养血止血,活血消肿,解毒。【使用注意】胃呆痰多、饮食积滞者忌服。膏方的制作

膏方的制作非常复杂,需要按照严格的程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膏方的制备流程1. 准备(1)收膏药的准备

胶类:临床以阿胶最为常用,其常用量为250克左右,亦可选用鹿角胶、龟甲胶等。膏滋的稠度与胶类、糖类及饮片中的滋腻药配比有关,因此还需参照具体情况增减胶类的用量。

糖类:可选用冰糖、蔗糖、饴糖、蜜糖等,以冰糖最为常用,以滋补药为主的膏滋,其用量可在500克左右,若处方中苦寒药较多,用量可至1000克左右。若用蔗糖或蜜糖,其量与冰糖相仿,用饴糖则需用2~3倍。糖尿病患者忌用冰糖、饴糖、蜂蜜,可以用木糖醇或女贞糖,处方时一般少用苦涩药。

酒类:临床常用优质黄酒250~500克,肝病患者不宜用酒类,可用等量的冷开水浸泡阿胶。(2)特殊工具的准备:①用作锅铲的竹片1支,约厚1厘米,长50厘米,一头宽4厘米作为持柄,一头宽6厘米削成铲状。②100目不锈钢筛子1只,直径为20厘米。2. 浸胶

将阿胶等胶类置入黄酒中一昼夜以上,直至其完全融化,待用。3. 浸药

将饮片倒入凉水中,水面高于药面10~20厘米,某些包煎药物,如旋覆花、蚕沙、车前子等须用纱布包裹好后投入,而贝壳类、矿物类药物最好也要包煎。至于先煎后下,就不必要求了。饮片浸泡时间约一夜。4. 煎汁

容器:最好用陶器、瓷制品,其次是不锈钢或铝锅,不用生铁锅。

煎煮:开始时水面应高出药面5厘米,一直煎至与药面相平,在其过程中可适当添加热水,以防干涸烧焦,煮沸1小时左右倾出头汁,再加热水煎汁,水面约高出药面3厘米,煮沸45分钟左右,三汁的水面接近药面,煮30分钟左右。

取汁:将所有药汁集中,用100目筛子过滤,静置一夜,倾出药液,去除沉淀物,此为清汁。5. 浓缩

将清汁置锅内用大火煮沸浓缩,边煮边用筛子捞去浮沫,每捞一次,随即将筛子在清水桶中漂净,待药液转稠,直至用筷子挑起成线或取少许滴于毛边纸上,以不渗开为度,其容积约为清汁的2/5,此为清膏。6. 收膏

收膏方法:将所得清膏与泡好的阿胶混合,再投冰糖,然后用筛子把此浓膏再过滤一遍,收膏用文火,并用竹片括清锅边并不断搅动铲底以防焦化,待锅内膏液向上涌动时,用扇子吹散锅面的热气,一则防止沸溢,二则加快收膏过程。等膏液只在锅内沸腾,不再上涌时,预示膏滋即将熬好。如要加入兑药(如人参粉、虫草粉等),缓慢投入,边投边用竹片搅匀。待气泡成黄豆大小时,说明膏滋已熬好。

收膏标准:用竹片从锅内提起,见膏滋向下滴成三角形,即“挂旗”。要是旗下有滴珠,提示水分尚多,仍须再熬。而“挂旗”大,说明膏滋熬得偏老,适于在暖冬服用;“挂旗”小,说明膏滋熬得偏嫩,适于寒冬服用。膏方的保存

膏方服用时间较长,其存放方法至关重要。

膏滋药熬成后盛放在陶瓷或搪瓷容器中,不宜用铝、铁锅作为盛器。该容器应事先洗净消毒并烘干,膏滋药经一夜冷却,第二天方能加盖,以免水蒸气冷凝回流于煎膏中,使膏面稀释,含水量高则易产生霉变现象。若用砂锅存放,砂锅底最好抹一层麻油。

膏滋应保存在低温洁净干燥的环境中。若放在冰箱冷藏更佳。若放在阴凉处而遇暖冬气温连日回升,应让其隔水高温蒸化,忌直接将膏锅放在火上烧化,这样就会造成锅裂和底焦。在膏滋药蒸化后,一定要把盖打开,直至完全冷却,方可盖好。切不可让锅盖的水落在膏面上,否则过几天就会出现霉点。

每天服用膏方时,应该放一个固定的汤匙,以免把水分带进锅罐里而造成发霉变质。一旦气候潮湿,或者天气变暖,在膏方上出现一些霉点,此时宜立即用清洁水果刀刮去表面有霉点的一层,隔水高温蒸化后再冷却。但如果霉点很多且在膏面的深处也见有霉点,这样就不能服用了。膏方制作时的注意事项1. 制备膏方时可能存在的问题(1)口尝有“砂粒感”:①制备中使用的器具,如浓缩设备、容器及搅拌用的棒子、竹片、筛网等这些器具清洗不干净,存在、带入或脱落灰屑。②药汁中带入泥沙、药渣等异物。③煎膏附料(如冰糖、核桃、芝麻等)中掺杂细砂、尘土、果壳等杂物。④因火候过大、胶未完全溶解等原因而引起粘锅结焦。(2)容易“出花”:①使用的器具,特别是容器没有充分消毒。②膏方制备中,如附料准备间、制膏间、凉膏间没有区分开来,造成交叉污染。③膏质过嫩,水分控制不当,含水量较多。④膏方制备完成,未完全散尽热量就加盖,使膏体及容器内壁凝结水珠。⑤凉膏间潮湿,致使膏体表面凝结水汽和细菌。(3)焦化:①在药材煎煮过程中出现焦化:这是由于浸泡时间不够久,药材没有充分吸收水分,在煎煮过程中继续吸收水分,造成焦化现象。②在浓缩过程中出现焦化:由于浓缩过程中药液不断蒸发,药液中含水量减少,极易出现焦化现象。(4)返砂:煎膏置放日久后,易产生糖与药汁分离,或有颗粒状析出的现象,习称“返砂”。2. 膏方制作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1)制备中使用的器具要注意清洗,保持清洁,不要带入灰屑、纤维等杂物。(2)药汁煎好后需过滤。药汁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或静置1小时,离心后浓缩。在浓缩中,要用筛子不停地捞去浮沫。(3)需加入芝麻、核桃等附料的膏方,应注意这些附料的清洁度,需认真淘洗、挑选,滤除泥沙,去除果壳。(4)在收膏阶段,应避免火候太大,水分蒸发过快则引起粘锅结焦。(5)盛膏方的容器应消毒烘干以备用。(6)加工制作的场地应与制作规模相适应,并有防虫、除湿、排风、降温等措施。各个工作区域应相对分开,防止交叉污染。(7)浓缩收膏应至“挂旗”,且旗下无滴珠。(8)膏滋药需经一夜冷却,第二天方能加盖。(9)凉膏间应监测温湿度,温度控制在20℃以下,湿度控制在45%~75%之间;室内至少每日两次、每次半小时进行紫外线消毒;货架应保持清洁。(10)严格要求操作人员按照膏方的操作规定进行操作,药材要经过充分浸泡,并在药材煎煮前加入足量的水,一般超过药面15厘米,煎煮过程中应及时搅拌。(11)煎煮完成后,在过滤药渣时要保证药液中的药渣去除干净(使用四层纱布过滤),并注意及时搅拌,特别是后期更要不断地搅拌。(12)炒糖要炒透(炒至老黄色)。附:简单膏方自己制

膏方制作工艺复杂,有特定的程序,严格的操作过程,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一般不提倡自制。

但有一些简单的膏方是可以在家自制的,制作方法如下。(1)中药饮片入冷水浸泡,然后入锅煎煮,若药方中进补药多,煎煮时间宜长。同时,把荤膏(如阿胶、龟甲胶、鹿角胶等)放入黄酒中浸泡去腥,待膏溶胀后,倒入煮好的清药汁中。(2)根据个人体质,可在药汁中加入适量冰糖、饴糖、蜂蜜,糖尿病患者可加入木糖醇。煎煮浓缩药汁,沉淀。离火待用。(3)熬糖膏。把蜂蜜或饴糖放入火上浓缩,待糖变稠。(4)把浓缩药汁与糖膏混合,可加入适当盐炒核桃、芝麻调味,一并放入不锈钢锅或砂锅中,用文火煎熬,不停地搅拌,熬至黏稠状。(5)离火,自然冷却,即成。膏方的服用服用膏方前的准备

膏方进补前,肠胃功能差者要先调理脾胃。一些肠胃功能不佳、舌苔厚腻、消化不良、经常腹胀的患者,若直接服用滋补膏方,容易加重上述症状。对于这些患者,最好要先给予“开路药”,一般选用陈皮、半夏、厚朴、枳壳、神曲、山楂等药,煎汤服用,以理气化湿,改善脾胃的运化功能。

膏方进补前要先治愈急性病。正在患病的应先将急性病彻底治愈,如患有感冒、咳嗽、急性胃肠炎等,则应先将感冒等病治愈,方能进补。否则如同“闭门留寇”,非但达不到补益的效果,而且会使感冒、咳嗽等病症绵延不愈。膏方服用有讲究

1.膏方一般在冬至前1周至立春前服用,也可不拘时令按需服用。

2.宜用少量开水冲化后服用。如果药物黏稠较难冲化,可用开水炖烊后再服。根据病情的需要,也可将温热的黄酒(肝病患者忌用)冲入服用。

3.膏方中宜放置一个固定的汤匙取药,避免沾水,否则易产生霉变。开始时早晨空腹服用1次,1周后改为每日服2次,即晨起和晚睡前一小时空腹服用。

4.成人每次服一汤匙,10~15克;小儿减半。

5.膏方启用后要及时放入冰箱,以防止霉变。

6.服用膏方期间,若遇到感冒发热、咳嗽痰多、急性腹痛、头痛、胃肠紊乱(如呕吐、腹泻、消化不良)、昏迷、实热内盛(如热性疮疡、局部红肿热痛)、闭阻不通(如大便不通、小便不利)等情况时,应暂时停服,待上述急性病症治愈后再服用膏方。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7.膏方的功效有两种基本倾向,一为补虚调理,二为治病疗疾。补虚调理药物不宜长期服用,补药绝不是多多益善,服多了不但影响消化功能,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损害健康。但对于膏方治病,却可以根据病情需要连续服用,但同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变化处方,随证调理。

8.膏方是针对个体的状况而制订的,应一人一方,不可混淆。贪小便宜者,一料膏滋药全家享用,无病者或体质不同者反而会受害。服用膏方有忌口

中医学认为,服用膏方必须忌口,否则影响药物的疗效,甚至产生毒副反应。

一般要忌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的食物。

服膏方时应忌烟酒,不宜饮咖啡、浓茶、可乐等有较强刺激性的饮品。含有人参的膏方忌萝卜,含有何首乌的膏方要忌猪血、羊血及铁剂,且不能与牛奶同服。忌绿豆等解药性的物品。服用膏方出现不适的调理

服用膏方在通常情况下不应该有不良反应。但是,也有少数人服用膏方后会出现以下不适。

1.滋腻碍胃,食纳减少,或不思饮食,脘腹胀满。

2.牙痛、口苦、口舌生疮、鼻出血、面部升火、大便秘结等“上火”表现。

3.第二年春夏时感到不适,如厌食、困倦等,入夏怕热,也有出现低热、皮疹、便秘等。

4.过敏表现。

这些不良反应,可以在刚开始服用几天时出现,也可能在第二年春夏才出现。防治这些不良反应,首先在服用“开路药”时要注意,尽可能祛除湿浊,调整好胃肠功能。在服用几天后就出现不思饮食、脘腹胀满时,应该暂停服用,改服1~2周理气和胃消导药后,再少量服用膏方,慢慢增加。如见牙痛口苦、鼻出血等“上火”表现时,须把清热泻火、解毒通腑药煎好后放入膏方中,一起服用以纠偏差。

如有过敏表现须立即停药观察,严重者行抗过敏治疗。膏方养生篇——按体调膏妙养生平和质

平和质属于健康的体质类型,一般不需要服用膏方。即使是冬令进补,也主要以饮食进补为主,但仍要注意饮食有节,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坚持锻炼。平和质可根据人体的生长规律,适当进补。注意事项

在服用此成品膏剂时,如果出现感冒、食欲不振、胃脘不适、大便稀、腹痛等症状时,必须停用,及时到医院就诊。糖尿病患者、孕妇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服药期间忌辛辣食物。更年期综合征——六味地黄膏(成品膏剂)【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制)、牡丹皮、茯苓、泽泻(剂量略)。【制备方法】以上6味,加水煎煮3次,第1、2次各2小时,第3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静置,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1.32(85℃)的清膏,每100克清膏加炼蜜300克,混匀,即得。【功效】滋阴补肾。【适用人群】尤其适用于肾阴亏损之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盗汗遗精、消渴等症。【用法用量】温开水冲服,每次10~15克,每日2次。相关链接

邻居徐阿姨刚满45岁,听别人说45岁到55岁是女性更年期,很多疾病在这时容易爆发。她的保健意识向来很强,虽然刚做完体检,一切指标均正常,体质测试也属于平和质,但她还是希望得到一些中医方面的建议。

对于女性而言,女性更年期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也是女性步入衰老的过程,这个阶段的女性雌激素分泌减少,生育能力和身体机能会逐渐降低,因此常常会出现失眠、烦躁、月经不调等症状,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的人表现也不一样。其实,每个女性在进入更年期后都或多或少会表现出一些不良症状,如烦躁、潮热、失眠等,从中医角度来看,大多属于阴虚内热,只是每个人的症状表现和轻重程度都不太一样。

所以,从养生保健的角度来说,滋补肾阴尤为必要。我们可以选择成品膏剂——六味地黄膏。中医学认为,其可滋阴补肾,现代研究认为其可改善性腺功能,通过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而改善性激素分泌,进而改善更年期症状。另外,其还具有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及强壮作用。注意事项

本品为气血双补之剂,性质较黏腻,有碍消化,故感冒、咳嗽痰多、脘腹胀痛、纳食不消、腹胀便溏者忌服。宜饭前服用或进食同时服。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不宜同时服用中药藜芦、莱菔子或其制剂,服药期间忌吃萝卜。糖尿病患者忌服。高血压患者及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服药期间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便溏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老年人气血虚弱——八珍膏(成品膏剂)【药物组成】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剂量略)。【制备方法】以上8味,酌予碎断,当归、川芎提取挥发油,药渣煎煮1.5小时,其余6味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80℃)的清膏。另取蔗糖1700克制成糖浆,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稠膏,待冷,加入适量防腐剂、当归与川芎的挥发油及香精,约制成2720克,即得。【功效】调补气血。【适用人群】尤其适用于气血两虚之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等症。【用法用量】温开水冲服,每次10~15克,每日2次。相关链接

许奶奶虽然经医院检查没什么疾病,中医体质测试也是平和质,但她非常关注冬令进补的问题,毕竟已经是70岁的人了,在冬季好好补养一下也非常必要。“八珍汤”为著名的益气养血方剂之一,临床应用范围相当广泛,是补益气血的代表方剂,针对老年人气血两虚的情况尤为适宜。方中八味药是补气益血不可或缺的常用药,应用本方可达到气血双补的效果。“八珍汤”是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组成的。“四君子汤”,古代称有地位并有冲和之德的人为君子,此方四味药皆为补气常用之品,不燥不烈,其性平和,故名“四君子”。方中人参甘温,可益气健脾养胃;白术苦温,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茯苓甘淡,可健脾渗湿。人参、白术、茯苓合用,则健脾祛湿之功更为显著。炙甘草甘温,可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物相配,共奏益气健脾之效。“四物汤”在《汤头歌诀》中有“血家百病此方通”之说。方中熟地甘温味厚,质柔润,长于滋阴养血;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白芍养血以柔肝和营;川芎活血行气止痛,调畅气血。地、芍为阴柔之品,归、芎有辛温之效,故补血而不滞血,活血而不伤血。四物相配,可养血活血,使营血调和,血虚则补之,血瘀而行之。《蒲辅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