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养生活(谷臻小简·AI导读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4 11:11:51

点击下载

作者:黄德海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驯养生活(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驯养生活(谷臻小简·AI导读版)试读:

驯养生活黄德海 著该书由讯飞有声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音频技术由讯飞有声提供下面由谷臻小简为您带来10%本书干货版权信息

驯养生活

黄德海 著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2019

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翻印、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

或图表。

DNA-BN:ECFP-N00017566-20190402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347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10号

电子邮箱:cb@bookdna.cn

网  址:www.bookdna.cn

BookDNA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电子书出版机构,为作者提供电子书出版服务。

如您发现本书内容错讹,敬请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Digital Media CO.,LTD,2019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cb@bookdna.cn

www.bookdna.cn目 录1. 正文

#辑一一. 在世俗的门槛上:阿城《洛书河图》及其他1. 作为文学的学术

毫无疑问,阿城是个一流的小说家。后来,阿城不写小说了,转向了一个初看起来跟他素来擅长的文学不太相同的地方。当《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出版之后,大概可以毫无疑问地断定,阿城的注意力,的确已经从文学偏离。既然阿城如此慢待文学,《洛书河图》又有很多学术方面的内容,不妨就把这本新书当学术著作来读试试看。

这本书的学理是创造性地释读出天极和天极神符形,并在冯时的研究基础上,揭开了素称难解的河图洛书之迷。在解释《易经》的乾卦时,他坐实了爻辞与苍龙七宿的关系。但不知是出于疏忽还是故意,解释漏掉了九三爻,而这一爻确实很难用天象说明,不知聪明如阿城,有什么办法弥补这个漏洞吗?

即使不谈这个小小的漏洞,《易经》的取象于天文,也算不得什么稀奇。如此以来,《洛书河图》的学术价值就显得有点可疑。因为所谈与天文有关,《河图洛书》的时空数量级就显得较一般作品大。不光是时空数量级,阿城在这本书里,仿佛用足力气往高处走,往一个自由的、神圣的状态里走。如果非要把阿城的这类文字定位,或许可以说,这是一本奇特的文学作品。在这本书里,我们习惯称谓的学术,有效地转化为一种文学质素,也让它脱离了单纯的意味状态,成了视界更为扩大、涵容更为丰富的文学,从而扩大了文学本身的容量,并有可能改变我们已经根深蒂固的狭窄的关于什么是文学成见。2. 残酷的常识

阿城喜欢谈论常识,谈论常识的阿城往往显得冷酷。阿城谈论的常识与潘恩不同,他的重点,深入的是人从生物性生发的种种情状,多显得不近人情,起码对人构不成安慰。让人稍许宽心的是,阿城所讲的常识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之上。既然是科学,就有被证伪的可能,将来或许会有所改变。不过,不管在这些常识被证伪之前还是之后,诚恳地认识人的生物性本然,进而与本能周旋,或许是人生不再那么残酷的起点。虽然惊醒梦中人的常识讲得这样有板有眼,阿城却并不一例反对人在催眠中做美梦。那个在谈论常识时显得冷酷,有时冷酷到有些庄重的阿城,背后深藏的,是他对这个世界的热心。3. 在世俗的门槛上

阿城对世俗的热爱是出名的,其俗态可掬也流传得很广。但是不是可以就此断定,阿城是个结结实实的世俗中人?读到他《洛书河图》一段挖苦嘲讽又略显峻急的话,会不觉一凛。这话严肃,甚至有点愤世嫉俗,几乎让人看破了阿城不满世俗的一面,也差不多要毁掉此前阿城世俗中人的形象。

我们往往会把一个人平常喜好谈论的东西误会为这个人本身,认为阿城是世俗之人的想法,大概就源于这样的误解。阿城对世俗满怀情意,是因为他明白世俗是一个自为的完整生态。阿城懂得,世俗的“糟粕、精华是一体,‘取’和‘去’是我们由语言而转化的分别智”。就像能省察“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并非百姓一样,不妨这么说,阿城谈论世俗,在起始意义上就有一种省察的态度在里面,并非他自己是世俗之人的声明。

一个省察世俗的人必须认识到,由完全超越世俗的人组成的社会,不可能存在,世俗之所以是世俗,就因为它对超越世俗有一种本质性的、不可救药的抵抗。从这个方向看,阿城倒真是超越世俗的人。二. 客厅里的城市:金宇澄《繁花》《繁花》的故事密集得有些松散,人物多到有点芜杂,读起来不免劳心费力。叙述中,人和事的动作幅度都控制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内,再乖张的人,再离奇的事,作者都没有让其跃出叙事语调的平静。这样说来,《繁花》岂不是一部略显奇特的“城市小说”?

现代城市小说的作者在里说里是一个城市的陌生客。与此相比,《繁花》的作者没有在作品中流露出一点置身事外的姿态。这种对一座城市喜爱以至沉迷的态度,让《繁花》在一定程度上接通了异于现代以城市为对象的小说的一个文学传统。《繁花》分成两个板块,前一个时代虽在整顿世俗,但因为上一个时代的遗留,还有着一些世俗的自为。经过整顿,到小说里的九十年代,所有上面提到的无用之物几乎都消失了,除了偶尔提到的评弹,加上一点假古董,时代车轮碾压的后果鲜明地显现出来。九十年代以降的生活虽然略显寡淡,但在小说里毕竟显现了一丝自在的生机,整顿的行为即使还有,也明显变少了。假设这本小说一直写下去,会不会是世俗一次新的轮回?《繁花》里的任何思想,都与人物的行为有关,小说里没有脱离事情的思考,也罕见人物的内心独白。人物的所有想法,都化解在他们自己的语言和行动中,只不过有的半遮半掩,有的直白无隐。从这个方向上看,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说,《繁花》和穿行于其中的人物,都生活在这样一种伦理自然化的道德态度之下?而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这本看似横空出世的作品,其思想渊源是不是也有一点蛛丝马迹可寻?三. 悲愤的阴歌:贾平凹《老生》

贾平凹此前的小说,多是对其置身的时代状况的回应,而这本《老生》,贾平凹一下子把视域扩大到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上,更是把自己不愿想不愿讲的百年中国的人心变化,伴着自己的野心,落在书里。《老生》中,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物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是那样的紧张而错综复杂,它是有着清白和温暖,有着混乱和凄苦,更有着残酷,血腥,丑恶,荒唐。贾平凹的野心,也是对百年人性写真。《老生》写的,就是一个多头怪兽和狮子统治的世界。这个世界礼俗败坏,人活不出尊严,仿佛全都在什么恶兽的掌控之下,社会上多的是混乱,凄苦,残酷,血腥,丑恶,荒唐,清白和温暖最少。《老生》写到的百年人性,既失掉了合理的教育,又缺乏因利乘便的引导,就像有什么人不管不顾地打开了潘多拉盒子,释放出人性中的贪婪、诽谤、嫉妒、痛苦、忧伤……单单把“人性中的人”关在里面。

不止《老生》,十多年来,贾平凹的每本小说,都隐含着非凡的野心,不是要为所写的时代找到走出困局的可能,就是要为曾经的生活树起一块碑。只是这走出困局的可能,差不多都是幻境;这碑,差不多真的是悲歌。现在的这本《老生》,贾平凹要为百年中国树起一块碑子。这块碑,是中国百年的人心和人性之碑。《老生》里的人心和人性,曲曲折折的来龙去脉,半遮半掩,花样繁复,独少生机。因此,这小说,该算是贾平凹一曲悲愤的“阴歌”,为百年的风雨泥泞送终。四. 运行于我们之间的命运:叶兆言《很久以来》的一种读法《很久以来》仿佛有意取消了情节中最尖锐突出的部分,去掉了那些给人强烈感觉的场景。不过,叶兆言的节制与以往小说相比显得有些奇怪,表现在《很久以来》里,就是小说避开了众多最需要浓墨重彩的地方。说得具体点,《很久以来》的节制,差不多是把时代的聚光点和时代潮汐里漏掉的那部分并置,平等对待了人物面对的暴风骤雨和平淡日常。

叶兆言较早小说中那些人物因过度压抑而来的举止失常,在这本小说里好像已不再能派上用场,他全力对付的,只是并不平静的生活之流。以时代界划措置人物命运的小说,差不多写的就是那种高高运行于我们之上的命运,不过这命运不是哈代那种圣徒式的高高在上,而是天威难测的播弄式高高在上,更为明显地外在于人物。不知道叶兆言是不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很久以来》通过激荡时代和日常生活的并置,以及人物性格特征的有效持续,差不多冲破了历来由各种革命和运动组成的明确时代界限,展现出一个非中断的线性日常来。时代与个人命运的有机结合,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人们轻易地把时代的诸种怪现象轻易地归结为社会群体,甚至把“平庸的恶”加诸其上。这并不是说《很久以来》深入探讨了一个时代迷乱表现的根源,给出了震古烁今的结论,而不过是表明,叶兆言这种尝试性地取消时代决定个人命运的写作方式,提示我们不要轻易地把复杂的历史判断轻易地依赖于于一些被抽空了具体所指的概念。

在一个访谈里,叶兆言说,他不准备在这本小说里控诉,也不想简单区分时代和人物的对与错,而是要“让读者感受到历史,再现当时普通人心态”,或许就是这个较为平凡的想法,让这本稍显平淡的小说关注到了运行于我们之间的命运,也让它与那些诚恳认真的文学作品一起,富有耐心地反思着我们置身其中的历史和当下。五. 那些抵牾自有用处:韩东的《欢乐而隐秘》《欢乐而隐秘》最先吸引我的,是王果儿这个人物。仔细看王果儿的行为,正是一个追寻“真我”的过程。这种由寻求真我而来的未经反思的个人主义,并未让王果儿变得不同,而是让她成了一个删繁就简的自我。如果就此以为《欢乐而隐秘》是刻画王果儿这种类型的人,以便引起人们的批评或注意,那大概有违韩东的初衷。韩东从来不以此衡量一部小说的好坏,他经常用来评断一部小说的标准,是能否“写飘起来”。

小说叙事始终存在一个难题,即写作者本人或由其设定的叙事者,会因其自身局限而对作品中的人物削足适履,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他们框范在写作者本人的道德或情感辖区。《欢乐而隐秘》的叙事者乍看起来有点暧昧,好像是“我”秦冬冬,却又用全知视角展开,仔细读,却发现虚拟的全知视角,仍然是秦冬冬视角的延伸。或者可以这么说,《欢乐而隐秘》几乎消除了作者或叙事者可能加于人物的局限,他们身上存在的所有问题,都是人物本有的,包括作为人物的叙事者的局限。借助自己的叙事策略,韩东取消了作者主观的价值判断,确保了自己在小说中始终如一的怀疑精神。

其实至今我也不是很喜欢支离的东西,比如《欢乐而隐秘》。细想起来,这种对支离的拒斥,差不多是因我对完全覆盖性理解的热爱导致的。我希望精神领域的问题,是层级性进展的。但小说并不只写思想的演化,更多是对人生的模拟,这就难免涉及各种各样水平不等的人。与此同时,思想上较为高明者,因为性情和境遇的问题,也不可能在人生的每一个问题上,都能确定性地站在高处。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个进入小说的人物,无论水平高低,就都有了被反讽的可能。在《欢乐而隐秘》里,每一个反讽者也需要被反讽。可是,即便所有互相抵牾的反讽叠加起来,也不应该是一个嘲笑,就像莱辛的《恩斯特与法尔克》里提到的:“人之间的联盟可能来自互相抵牾的个人性情,也可能引发个人性情的相互抵,然而这些抵牾可能自有用处。”

熟悉韩东的人大概看出来了,这种由参差不齐的人的各种会遭到反讽的行为构成的生活,正是他小说致力的“多种的抑或无限的可能性”。这种生活是常恒的、本质的,你不得不接受的那种生活,也就是每个人都不得不经受的命运。六. 雄浑地走进活的世界:何顿《黄埔四期》1. 生活之流

拿起何顿这部《黄埔四期》,恐怕要做好一点面对困难的准备。不妨试着把这作品看成一条绵延深长的大河,虽然无法像小溪一样瞥眼即见浪花的欢跳和日光的下澈,但慢慢走近了,能听得到势大声宏的水声,看得见静水深流下隐藏的汹涌暗流。《黄埔四期》时间跨度很大,从抗日战争一直写到文革之后,以新中国成立为分界,对照书写。何顿这部与历史有关的虚构作品,承受了他了解的来自历史的所有事情,包括其中欲望、情感和自己的想象。写作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对人物的诚实,集中起他所有的文学美德,小心地避免自己的智慧和警觉受到愤慨和无奈的伤害,在虚构中创造出了本真的历史。《黄埔四期》里绵延不绝的生活之流,不只是在战场上,而是此后的生活。不管经历怎样的人生,他们大都能历苦辛而无怨。如此以来,何顿笔下的两个时空段落,就不再是人在极端场景里的起起伏伏,而是在极端里仍有舒朗的景致。正因如此,小说里的战争和日常,就不是一个一个的场景拼接,而是一整个生活之流,自有人世的风光徘徊。

何顿的这个作品,把那些被现代以来的小说逐渐剔除的沉重感,借由无数抗战老兵的命运,毅然决然地背负在身上,小说也就有了“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的沉雄气象。2. 生活方式《黄埔四期》表现出与此前作品一个显著的不同,以往在时间框架中身不由己升沉的人物,因他们各自的性格惯性,不再只是时代潮汐的标识,有些甚至部分避开了时代本身的波澜起伏,作用于人物身上的时间之流,也终于不再是条块性的,而是绵延起来。如此以来,人便不再只是时代和环境的产物,而是时代和环境成为人物因素的一部分。或许可以这样说,因小说中人物的性格,总是枝枝蔓蔓地与其置身的世界牵扯在一起,《黄埔四期》里人物样貌有极大的稳定性,并不因时代的风暴而轻易更动或立即改变。

提到“性格就是命运”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种奇怪的误解,仿佛性格是注定的,命运也将由此而定。但性格向来不是铸就的死东西,而是一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生活方式,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应该确切地表达为,“人的生活方式就是人的命运”。

正是这种性格和命运共生的关系,让《黄埔四期》中的人物,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构造了他们各自的命运路线,也界定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坐标。即使小说里的人最后被时代的巨流里冲倒了,冲垮了,也用其性格的稳定性,与他共生的时代对抗、争斗、妥协,最终把时代写进自己身上,生成了精致微妙的样式。3. 品性差序

代中国的普遍人性论者早已昭告天下,人人生而平等,几乎不容有丝毫讨论余地。但品性的平等真的是一件可以欲求的事情吗?《黄埔四期》写到的抗战时期,品性差序还有所保持,人们也会辨识这种差序。品性高贵者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灵魂的次序就跟人的社会地位相对一致,拥有次级品性的人会承认,起码无法反抗这种高贵,社会就拥有了较为合理的秩序。把对高贵品性的承认内化为一种行为选择标准,正是社会秩序良好的保证。

战争结束之后,对平等的强调突出起来,人们开始觉得,“每一个人作为’不朽的灵魂’都处在相同的等级”,甚至以人的社会身份来扭曲这种天然的品性差序,比如说农民。如此以来,对品性差序的默认被取消,代之以平等品性,因而社会便不免凶德泛起,恶人当道,好人无告。

只有承认品性的差序,平等这件事才真的有了可能。否则,对平等的追求不光不能达至理想意义上的平等,人们的行为方式反而会基于最低的本能,凶德将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让人惊惧的是,这个被调动起来的凶德,并没有在小说结束后消失,而是早就一点一点渗透进了我们现在置身的世界,而何顿的这本《黄埔四期》,也就这样雄浑地走到了现在这活着的世界,并向未来投下深深的一瞥。七. 利玛窦的礼单,或万历二十九年:李敬泽《青鸟故事集》

每一样事物都有它的开端,比如,《青鸟故事集》的开端,历史的某个角落,发生过一些什么事,时间的尘埃很快便把这一切掩埋起来,遗忘饕餮般吞噬了它们。可是有一天,那个角落复苏了,发芽抽枝,我们身上长出了那被掩埋者的肉,流着他们当年流的血,苍老的饕餮忽然惊觉,它吞噬的那些已在某个时刻全面复活。

1601年1月25日,利玛窦终于等来好消息,万历皇帝决定让他这个洋人进京。利玛窦有备而来,他的礼物清单包括天主像一幅、天主母像二幅等。这真是一份意味深长的礼单,深长到几乎预言了今后大半的中国历史。

万历二十九年往前推十四年,提示了中国此后历史的重点:“中国二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对《青鸟故事集》的作者来说,这样的结论太宏大也太斩截了,即使正确,也容不下被隐藏在历史角落里的各类人,比如大大小小的“通事”,即翻译。《青鸟故事集》侧重的是翻译的“媒”与“讹”:“两边传话,化不通为通。”“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言的每次相遇都是深不可测的陷阱,匪夷所思的差错、误解、幻觉和欺骗在其中翻滚沸腾。”从开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