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超级IP(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6 18:21:34

点击下载

作者:秦阳 秋叶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如何打造超级IP

如何打造超级IP试读:

前言

2012年,微博正红,腾讯的微信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意识到是下一个大热的媒体。

2013年,微信公众号开始席卷全国,一个叫罗振宇的男人借微信东风迅速崛起,他被外界看做是自媒体的领军人物。

2014年,刷屏朋友圈的微商不时传出日进百万元的消息。

2015年,所有人都在讨论微信公众号流量下滑后的新出路,社群运营横空出世,线上分享遍地开花。

2016年,网红经济、内容营销、IP营销等新概念层出不穷,爆红的新人有咪蒙这样的资深写手,也有papi酱这样的精分红人。

有人编了一个段子调侃罗振宇等人投资papi酱1200万元,“我花了3年多,粉丝数量达到600万;papi酱花了4个月,粉丝数量达到1000万。我每天绞尽脑汁,讲哲理故事;papi酱每天网上刨几个段子掰几句。我们团队上百人,一年收入2亿多元,现在估值13亿元;papi酱一个人,什么都没开始卖,估值3亿元。papi酱,你叫叔叔怎么能好好睡得着?”

再一次看不懂这个世界了?

也许你会从这本书中寻找到答案。第一章IP之谜·什么是泛IP第一节 到底什么是IP1.IP火了!文化产业大爆发

2016年,不是在谈网红经济,就是在聊IP这个话题,似乎2016年玩互联网的人,不知道这些概念就落伍了。

说到网红,大家多少都理解。但说到IP,估计很多人还是一头雾水,IP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也有人批评说,IP这个概念国外早就有了,有些人就喜欢做搬运工,从国外抄来一些概念在国内炒作,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我们并不否认IP的确是国外已有的概念,而且不管叫不叫IP,类似的商业模式在欧、美、日、韩,甚至在早些年的中国香港都已经相当成熟。

那为什么突然在中国对IP概念如此热炒呢?我们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国民对文化消费的诉求、政府对文化产业扶持的政策等综合因素造成的结果。

所有文化产业的爆发都始于经济增长,都得从0到1,只是快慢迟早的不同。让我们把目光先跳出中国,分享一个近邻的故事,这位近邻叫韩国。

韩国,一个文化产业大国的崛起

20世纪60年代,韩国经济开始起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62年的87美元增至1996年的10548美元,创造了“汉江奇迹”。

当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时,韩国人对于文化娱乐等精神消费的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国经济进入一个中速增长转型期,韩国政府开始思考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动力会来自哪里。

科技产业自然不能撂下,韩国的科技创新战略如今来看是很成功的,三星目前是可以跟苹果整体抗衡甚至偶尔占上风的一个品牌。不过韩国更成功的是在战略上扶持了另一个产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认为这个产业带来的性价比要高过科技产业,那就是文化,我们老百姓更直观地称之为韩流。

为什么说文化产业性价比高呢?

第一,文化产业对环境无污染,还能塑造正面的国家形象。

第二,文化产业大多是智力成果,不需要依赖太多资源。韩国国土面积不大,自然资源匮乏,主要工业原料均依赖进口,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而文化产业有个特点,不需要多大投入,但是一旦产生效益之后相当持久。

这种对国家发展有持久好处的战略,似乎也是被韩国既有的自然资源格局给逼出来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韩国从中央到地方开始对文化产业进行全方位扶持。除了资金,还利用国家的行政力量对文化行业进行强化引导。

比如,韩国网游刚开始发展时,各个公司没有技术人才开发引擎,也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引擎,而游戏引擎就像是汽车里的发动机,控制着游戏的运行,非常关键。于是韩国政府拿资金招募人才,开发了一套免费引擎授权给韩国各大游戏公司使用。初期这种支持方式让很多游戏公司可以专注于游戏本身的设计,后期大浪淘沙还剩下的公司,等他们实力强了以后自然有资金和技术自己开发,或者直接购买国外的引擎。

再比如,很多人追韩剧是觉得韩剧的剧情吸引人,韩国政府在电影电视剧的剧本方面的扶持就体现出来了。20世纪70年代,韩国本土电影院还是以放映外国影片为主,90年代韩国政府确定电影配额制政策,这一政策令韩国导演士气大振,成为韩国电影发展的一个契机。政策虽然有了,但影视产业最重要的是编剧和剧本,当时韩国这方面力量还比较薄弱,所以韩国政府除了大力推动在大学里开设影视编剧专业外,还鼓励、扶持开办了大量编剧班。在街头密布着各种编剧培训,鼓励有兴趣的人参与,包括全职的家庭主妇。

你可不要小看家庭主妇,那几年培训出来的家庭主妇有很多成为韩国电视剧的主力军,不少有名的韩剧就是这些家庭主妇编出来的,这其中包括后来鼎鼎有名的《大长今》。为什么韩剧中有那么多描述家庭的故事,而且很多人爱看,那是因为这些编剧有亲身体验,剧本写出了他们自己的真实情感。

在韩国,一方面,编剧在影视剧环节里极有话语权,能决定剧情的走向,导演和演员都不能擅自更改;另一方面,编剧的稿费相当高。这些政策和调性,都刺激了编剧行业的高质量产出。

1999—2003年,五年的票房冠军均为韩国本土电影,依次为《生死谍变》《共同警备区》《朋友》《家门荣誉》《杀人回忆》,这些电影观影人数都在500万人以上,口碑、票房都不错。

好事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韩国的文化产业再强大,刚开始也需要学习、摸索。韩国政府以行政力量作为后盾,发现哪个环节薄弱就想办法巩固和加强。

我们也看到,韩国的文化产业一旦度过最难的从0到1阶段,后面的从1到100会相对容易,从一个文化进口国快速变成一个文化出口大国,文化产业对韩国经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文化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到底有多大?出口韩剧、卖电影,挣点版权费?当然远没有那么简单。

韩国偶像剧开发出来,首先火爆的是偶像们。Rain、李敏镐、金秀贤……一路走来,从不乏偶像,一个下去,另一个接棒。

一旦偶像确立了,那带动的产业可就大了。以女孩子们为例。看到MV、韩剧里的女孩子,人家穿的衣服怎么这么好看,我得去买……再看人家的搭配那么得体、那么漂亮,我得学……韩国的服装业一下子就给刺激起来了。

韩剧里说了那么多好吃的,看得人直流口水,干脆假期到韩国旅游,到首尔看看,又到这个洞那个街去吃喝玩乐,把韩国旅游市场刺激起来。

韩剧里的女孩怎么长得这么好看?看新闻说她那颧骨、下巴都整过,那我也去吧。整容业的利润自不必说,韩国整容医院现在更是吸金利器。“长腿欧巴我们爱你!”看到欧巴们影响力这么大,中国的许多企业是不是花天价签约偶像们拍广告做代言……

如果你有心的话,你会发现韩剧中主角们所用的手机大多都是三星,很少出现iPhone或者其他牌子,这无形中给三星打了广告,比如《来自星星的你》热播之后,女主角千颂伊同款手机非常热卖。而在韩剧中经常出现的社交软件LINE,是一个类似微信的应用,由韩国互联网集团NHN的日本子公司NHN Japan推出。

这个软件可以看到大量韩国明星或者团体的动态,经过韩剧的热映和大量植入让很多人开始关注和使用,LINE于2011年6月才正式推向市场,目前全球注册用户已超过4亿。

所以,一种韩剧文化输入过来之后,开发的是一整个庞大的市场,文化输出的同时输出自己国家的产品、娱乐、语言……而这个市场产生的效益,那是韩剧本身多少倍都不止的。

韩国这个文化大国的崛起过程,既可以看到文化产业的价值,也可以看得出文化产业链能量之强大,时间之持久。韩国在文化产业战略战术上的成功值得我们深思。

但是这和IP有什么关系?我们提到的《大长今》、韩国的长腿欧巴们,在文化产业里就被看做是极具商业价值的IP,这也就是本书重点为各位介绍的概念。2.人人谈的IP到底是什么?

如果把2014年称作IP元年,那么2015年则是IP爆发年。

IP,就这样成为一个大家都在说,可是都说不清的一个词儿。

IP?是互联网IP地址吗?是iPhone的简称吗?是知识产权的缩写吗?

……“IP是影视行业最核心的部分,互联网时代可以让IP从一个单一的创意变成影视公司与观众之间的多元情感连接,比如游戏转为电影、粉丝互动等;另外,以前传统影视行业是以创意者为中心导向观众,互联网时代则是观众导向创意者。”

——华谊兄弟 王中磊“未来腾讯只做两件事:连接器和内容产业。基于连接和开放两个原则,腾讯如果只是提供最简单的连接,那就只是纯管道,这种连接无法提供足够的增值服务。过去11年来,腾讯在内容领域,尤其是网络游戏领域,已经扎根。中国互联网发展18年,从之前完全无序的不重视知识产权(IP)到现在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虽然现在问题还没得到完全解决,但是已经很明显在改善。只有这样,整个互联网商业模式才能成型,才能从影视、文学、游戏、动漫、音乐等领域延伸构成一个交织的、分层次的新生态。”

——腾讯CEO马化腾“乌镇世界互联网峰会”演讲“在2008年、2009年的时候,原本没有购买版权的视频网站发现了问题,国家对于版权保护力度加大了,并且这些企业面临上市,需要实现自我规范,于是他们开始转向购买版权。而这时我们已经积聚了非常多的低价版权,当版权的购买者数量越来越多、价格出现爆发式上升的时候,我们又走上了购买IP的道路;而当竞争对手都去购买IP的时候,乐视又开始进军制作环节了……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互联网影视行业的领导者。”

——乐视董事长 贾跃亭“IP其实是凝结了作者创作作品的价值。这个价值越来越高,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可,是一个好的现象。”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法律部主任 孙洁“稀缺性是交易的入口,IP登场了,它不是一个被吹大的泡沫,一切才刚刚开始。”

——罗辑思维罗振宇“时间的朋友”演讲“通常意义上,IP是结果,已隐含连接属性。从小众到大众,是连接的一种结果。因此,超级IP其实已在定义这个时代的流量法则。”

——《场景革命》作者吴声 北大演讲

……

昨天还在谈“互联网+”,怎么一下子都在谈“IP+”了?

让我们先看看大家谈的IP到底怎么来的?在传统的知识产权知识体系里,IP是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也就是指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简而言之就是“智力成果权”:一类是著作权(也称为版权、文学产权),另一类是工业产权(也称为产业产权)。你要使用别人的知识产权,就得购买付费后才能使用。那么拥有大量核心知识产权的公司,就能源源不断收取红利。在手机芯片行业,高通公司凭借专利权赚取的真金白银超过了很多手机生产商,这是业内都知道的秘密。

不过现在的中国影视圈,可不只是把IP看做是知识产权,在电影人眼里IP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形象,甚至一句话;一个好IP可以延伸到不同领域,音乐、戏剧、电影、电视、动漫、游戏……但不管形式如何,一个具备市场价值的IP一定是拥有一定知名度、有潜在变现能力的东西。美国迪士尼公司就是运营IP的高手,依靠米老鼠等深入人心的形象,不但拍摄动画电影,还建造了史上最成功的主题乐园。印有米老鼠等形象的玩具、服饰等衍生产品所创造的利润远远超过电影本身的产值。

正因为一个好IP可以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影视圈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一切可以搬到银幕上的故事。只要是个深入人心的概念、形象甚至游戏、歌名,就有可能被影视公司买下版权。影视圈里讨论的“IP”更多的是这个含义。

例如在2015年,《何以笙箫默》《琅琊榜》《花千骨》《芈月传》等电视剧席卷荧屏与网络。在2015年电视台和网络共同热播的前30部电视剧中,一半改编自网络热门小说,它们被称为“IP电视剧”。

同在2015年,《小时代4》《夏洛特烦恼》《港囧》《鬼吹灯之寻龙诀》等电影创造各种票房纪录,它们都被称为“IP电影”。

还是2015年,papi酱的吐槽视频、咪蒙的《致贱人》热文刷爆朋友圈,她们被称为“IP人物”。

看来知识产权领域的IP概念解释不了这些名人谈的IP概念,今天的IP概念也不能局限在“知识产权”这个领域里,它有更丰富的含义,所以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泛IP”概念。正因为IP这个概念被泛化了,才导致了大家对于IP的各种不理解或不了解。

先来看看冯唐本人的一段阐述:“现在很多人在谈IP。IP,我理解是有内容的品牌。比如《星球大战》,它是一个整体概念,它有几个主要形象,有粉丝也有外展,更重要的是它的整体,跟它相关的一切。我认为现在我本人是一个IP,但我的作品未必是。作品是不是IP,要看它能不能被充分开发。作品是不是都能变成IP,这不是我能决定的。我更想做的是一个内容发动机,我产生内容,其他的要看机缘。”

在过去,我们一般说一部好作品是个IP,但现在按冯唐的说法,他这个活生生的“人”比他的作品更接近一个IP。冯唐对自己的小说有著作权,小说可以卖给别人出版、改编,做一轮轮的开发获取收益,那冯唐这个IP怎么卖?

罗振宇在2016年跨年演讲中谈到了一个商业入口理论模型:人格入口。

罗振宇是这样说的:“今天的商业入口是人格入口,本质上是信任的稀缺。那些让大家信任的人,永远会是稀缺的,这就是即将洞开的新一代交易入口,未来的一切交易都是社交。这些人提供稀缺性,你拿走稀缺性,跟身边的人去社交。”

一个清晰的被大家广泛接受的人格可以整合成为商业链的入口,对于一个人的信任可以造就出一个“现实扭曲场”,那么以用户经营为核心,基于人格化的价值观的输出、生活方式的倡导、与用户希望形成的精神层面都可以发生连接与变现。于是你看到了,《物演通论》这本书,过去十多年只卖出8000册,罗辑思维20天卖了1.5万套;“一元钱猜脱不花肚子里怀的是男是女”,罗辑思维就收获了16万元,以及16万的有效用户信息。

按罗振宇的说法,我们已经不能过于狭义地去理解“IP就是知识产权”了。就说冯唐,通过一部部小说和杂文,还有他的诗“春风十里,不如你”,他早就是某些文艺女青年心目中的男神。他出什么,大家买买买;他评什么,大家看看看。所以作家冯唐,摇身一变,变成视频节目《搜神记》里的主持人,节目里期期都植入某汽车品牌广告。这么说起来,冯唐变现商业价值的能力,比出书赚稿费倒是快多了。

不只是冯唐和广告商链接到了一起,如今IP已经成为大企业布局营销的重要资源。企业借助IP来填充自己的品牌内容,延伸品牌内涵已经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新技能。

一旦涉及利益就有江湖,IP圈也不例外。2016年年初,韩寒旗下作者张皓宸声称自己IP被盗了,韩寒为此也通过微博转发声援:“支持皓宸维权。影视公司看中某本书,只要皮够厚,是可以不经作者授权,向相关部门直接备案和立项的。”

图书版权的IP被盗我们能理解,那人格化IP会被盗吗?不会,但会被抢。因为围绕优质IP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不仅仅是影视剧,还有“IP游戏”“IP主题公园”“IP周边”……

以BAT为代表的企业早就在快速囤积IP。排名前100的网络小说IP,早已被瓜分一空。现在每家稍具规模的影视公司,都囤着几十个IP,优质IP基本被抢光了。2015—2016年,计划开拍或播出的由网络小说改编成的影视剧超过30部,其中包括热门小说、网络热帖、漫画、歌曲、动漫等。

最近的一个案例就是创业家牛文文感叹:抢网红了,还是罗胖下手快,据说他已拉徐小平老师一起抢投了网红papi酱和他的合伙人杨铭。投资额据说是1200万人民币——罗胖下手快,下手也狠,后续估计还有更狠的动作。网红小心,VC来袭!

一个自制了40几段短视频的网红,半年时间,就让人掏出1200万元当IP抢了,这背后的热潮是怎样形成的呢?3.IP热是怎样形成的?

一个值得所有人思考的现状就是,中国进入文化娱乐产业大发展的阶段了。

文化娱乐产业是美国的第二大产业,美国的娱乐业每年创造5000亿美元以上的产值。国际上的比较研究指出,一个国家的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对于文化娱乐等精神消费的需求将出现爆发式增长,中国也不会例外。说起来文化产业链消费在欧美、日韩早已经非常成熟,GDP占比非常大。

中国如今也站在高收入国家门槛边上了。据中国统计局在2016年1月19日发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7.67万亿元,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人均GDP为5.2万元,约合8016美元,虽然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3.7万美元以上的水平仍有很大差距,但离高收入国家的1万美元门槛,已经差距不大了。

考虑到中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其实相当一部分发达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元。这些收入过万的人们开始对精神文化有了追求。在中国,以90后为代表的消费群体正在崛起,他们的消费观念更加开放,对于娱乐产业的需求更旺盛。90后人群从传统的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价格,到从情景和情感出发,更加注重感官体验和心理认同,这也就是叶茂中为什么会说“一切产业皆是娱乐产业”。

更让人惊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知识产权的概念,开始接受为原创作品付费。整个社会都在进步,都在承认原创的价值,保护原创作者的权益。比如现在很多平台都有“打赏”功能,微信出台了很多保护原创的措施,消费者也开始愿意为原创付费了。

这些有消费能力、有消费意愿的人的总规模早就超过当年韩国的总人口,他们多集中在北上深等大城市,在这些地区,文化产业最先呈现凶猛的发展势头,然后逐级下沉到三四线城市。

所以,如今国内IP之所以大热,恰恰是中国在经济到达一定阶段后文化产业凶猛发展的一个表现,不是把国外的概念拿来炒作,而是中国已经到了文化体育产业要真正爆发的阶段。

国内的顶级企业家早就注意到这个趋势的到来,万达的王健林投资文化体育产业,谋划从房地产转型,他儿子王思聪干脆就是电子竞技行业的代表。马云的阿里巴巴在文化体育行业也是风生水起,收购文化中国、注资恒大、入股优酷土豆、入股光线传媒……阿里加码文化产业的动作着实让人应接不暇。更不用说一个叫所有人都看不懂的公司——乐视,就这样突然爆发性成长,各种概念、各种资本运作,短短几年就打造了一个文化产业链巨鳄。

2013年之前,网络小说的版权堆在一起,没人买,几十万就能买一个所谓的“大IP”作品改编权,在2015年这些IP的价格翻了10倍不止。《完美世界》的全版权卖到了近4000万元,郭敬明的一些知名度并不高的作品影视版权都开价2500万元。

也因为如此,一些网络剧制作公司,以及行业外的企业加快了斥巨资购买IP制作网络剧的步伐,大家都在疯狂的收购。连带编剧价格也水涨船高,只写过两部片子的20多岁的年轻编剧,就已经敢开价80万元一个剧本了,而且还不是本人写的,只是最后自己会“看一眼,把道关”。

2015年是中国优质IP商业价值的爆发年,《太子妃升职记》的爆红对2015年网络剧的爆发做了个漂亮的收尾。

IP商业价值如此暴涨,有没有人想走捷径?

2016年1月28日,日本KOEI公司开发的历史模拟类游戏《三国志》系列的第13部《三国志13》正式发售,距离1985年12月15日初代《三国志》问世已经过去了三十年的时间。现今的三国游戏可谓种类繁多,五花八门,已经成为三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说起最正统的三国游戏,大多数玩家想到的还是光荣开创的《三国志》系列。虽然正统的《三国志13》才刚刚发售,但是,早在几年前国内就有公司发售了《三国志15》这样一款超越正版3代的奇葩之作。《三国志15》是由CMGE中国手游旗下赤月科技开发的一款卡牌类手机游戏,依靠KOEI三国志系列手游的名头在一段时间内聚集了大量人气,也成功成为CMGE中国手游旗下第五款流水过千万的产品。直至年底,CMGE中国手游卡牌产品《三国志15》从App Store突然下架。次日,遭遇下架的《三国志15》又重新登录iOS平台,同时更名为《三国志-威力加强版》。至此,该产品已拥有3个名称,分别是《三国志15》《三国志15-霸王の大陆》与《三国志-威力加强版》。对于游戏下架的原因,CMGE中国手游CEO应书岭表示,《三国志15》只是采取了一种特殊的宣传手段,且该游戏也已取得国家版权局的认可,因此不算侵权。

对于这种行为有个统一的称呼“蹭IP”。CMGE中国手游之所以选择“蹭IP”作为宣传手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内法律法规缺乏对原作的保护。“蹭IP”蹭到的不仅是利益,还有IP背后所拥有的巨大粉丝群体与他们的影响力。

近一年上市的手游中,利用IP捆绑营销的手游产品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IP授权如此受手游厂商青睐,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IP的知名度能够帮产品吸引大量初期用户,从而降低运营风险,提高产品成功率;第二,IP授权利于版权方与手游开发商合作共赢。迪士尼与Imagi Studios合作出品的《神庙狂奔:勇敢传说》与《神庙狂奔:魔境仙踪》就是对游戏原型进行的二次开发,按照一定比例对游戏收益进行分成,达到双赢。

游戏行业发展到今天,厂商的IP意识已不像早年那样淡薄。诸如腾讯这样的大厂商正在积极开展对侵权手游的打击,包括此前畅游、完美掀起的对金庸侵权产品的打击。未来,在版权方持续的维权下,手游侵权成本将逐渐升高,“蹭IP”这样的打版权擦边球行为会越来越少。

和当年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相同的一点是今天中国政府和企业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一方面,各级政府在规划里纷纷提出要扶持文化创意产业,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另一方面,政府也出台政策保护本土文化创意公司的生存空间,重视知识产权。比如在电影市场,中国政府也一如当年韩国政府,对国外大片的引进进行了限制。最近几年国产电影的繁荣和政府的市场保护显然是有很强的相关性的。

和当年韩国发展文化产业不同的一点是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成熟,移动智能硬件软件设备的普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设备使得短视频、在线游戏、在线直播等形式更受欢迎,IP的载体不再局限在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士才能参加的电影、电视剧、游戏等领域,更多普通人可以直接参与到创作文化产品中来。而互联网热点的爆发性传播又让某些有才华的个人快速成长,使其变成热点IP成为可能。4.小心,IP风口来了

IP,这是一个真正的大风口。一切行业的爆发似乎都要搭上这个风口。IP为何现在爆热:一切只因为吸金效应。

就拿电影来说,购买小说剧本版权由来已久,所谓买IP搞开发不过是换了个说法,在本质上并无不同。放眼全球,购买小说版权改编成超级IP电影的成功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哈利·波特》《指环王》《星球大战》《变形金刚》以及漫威的超级英雄系列等,相对来说,国内的影视IP开发只能算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但2015年在中国爆发的IP热背后有和以往不同的背景。这个不同的背景就是中国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吸金效应”。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从100亿元到近300亿元,仅用时4年,2015年一季度,仅仅94天票房就突破了百亿元大关,比2014年提前了48天。但与美国平均观影人次相比,中国人均观影次数仍有巨大提升空间,这就意味着中国电影市场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一片光明。

电影投资者不差钱,差的是能拍成电影的创意。所以找好剧本的电影人不约而同想到去“抢IP”。从网络上寻找题材已经成为电影投资者的“常规动作”,并且屡试不爽、大有斩获。2011年,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电影《失恋33天》票房突破3.5亿元,成为年度票房市场的最大“黑马”。2012年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来的电视剧《甄嬛传》一经播出就占据各大电视台收视率榜首。2015年的热剧《何以笙箫默》《左耳》《万物生长》《太子妃升职记》皆来自热门网络小说。

一部部所谓的“IP电影”火了,从网络小说到经典名著,甚至是一首歌曲都成为热门IP。据说网络流行语“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也可能获得“IP开发”的殊荣。这些现象从侧面证明了优质IP的确属于稀缺品,不管是某个“有故事”的IP,还是能够产生好IP的人,甚至是能够批量产生IP的平台,都必然引发资本的疯狂角逐。

不过,单纯去囤积版权资源,包括利用平台优势绑定和圈养作者,以求用更高的价格卖出版权,并不是长久之计。这种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版权采集和运营方式,并不能稳定有效地产生优质的IP。

说到IP,似乎也不仅仅是拍个电影,做个游戏这样的事情,有些企业家,似乎发现了个人形象IP化的玩法。

让我们看三个人的故事。

京东的刘强东,从恋爱的西红柿到牵手奶茶妹,婚纱照、怀孕秀,老派企业家怎能理解京东刘强东把自己的私生活变成一场互联网上的免费直播秀?

奇虎360的周鸿祎,在互联网上经常挑起骂战,稳重的中国人怎能理解总是十面树敌引发围观的红衣教主周鸿祎?

格力董明珠,过了60岁后突然像换了一个人,频频高调出境,和雷军打赌,做格力手机,开屏就是自己的问候语,让崇尚低调内敛的国人怎样理解到处高调曝光的董明珠?

如果我还不是IP,那么我先变成一个IP。

明白的企业家早就明白游戏规则变了,而大部分人还只是把这些趋势当成一个热闹看。第二节 IP存在的认知误区1.IP就是知识产权?

IP确实是从知识产权这个概念发端而来,而且主要是娱乐领域的知识产权。所以通常会以网络小说版权形态呈现。但现在我们谈的IP,如果仅仅理解成小说或剧本的版权,会略显单薄。

现在人们谈论的IP,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小说,小说是标准的文化产品,作者拥有这部小说的著作权,是创造IP的人。比如金庸创造了多部成功的小说,这些小说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IP。金庸小说很成功,但他写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他本人并未在小说情节中,他与故事是完全分离的,所以我们说他是IP的所有者。因为金庸是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的原创者,从而对IP拥有巨大的权益,而拍摄金庸小说的演员、导演是变现IP价值的生产者。

但实际上IP也指各种可能会被用来改编成类似电影、电视剧、网游、话剧等各种形式的娱乐媒介,乃至一句话、一个符号。

比如像《同桌的你》作为20世纪标志性文化符号的歌曲,总能使人们的青春记忆在歌声中被唤醒,这是很多人的情感载体,而脱离开歌曲,仅仅从这个歌名延伸出来的一部电影,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再比如新锐作家张皓宸还遇到这么一个事儿:2015年2月,他在微博上公布了自己的新书书名《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新书3月公开预售,4月8日正式出版,后畅销超过百万册。

而在2015年3月,一部同名电影剧本提交立项,并在同年5月份拿到了拍摄许可证。这部撞名电影不但举办了开机发布会,并在宣传中使用了《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中的句子“因为是你,晚一点没关系”。

2016年1月25日,张皓宸在微博上称自己IP被盗,在声明中强调该书的全部著作权已由另一家公司独家代理,同时发了维权的律师函。1月26日,同名电影制作方回应没有侵权,并且表示会按照原计划拍摄。因为在广电总局备案中若发现重名,经过特别说明和合理解释的,是允许重名的。

我们都知道著作权法保护的是具有独创性的作品,那么书名是否构成作品呢?一方面,书名一般都比较短,能表达的信息有限,有时为便于读者理解和传播,还会选择将一些大众化的词语加入书名中,所以很难体现“独创性”;另一方面,书和电影属于两类商品,按目前的法规难以进行侵权界定,除非提前把书名注册成为商标。

那么问题来了:这对读者是不是会形成误导?如果对这个事件毫不知晓的读者在电影院因为片名似曾相识而进行消费,那因此获得的票房算不算侵权所得?

这种“蹭IP”流量的做法对于IP开发者来说无疑是影响巨大的,而这也可以看出,一些畅销小说的书名,或许并不一定能够受现有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在法律上不能成为“IP”,但对于作者而言,有必须捍卫的超高价值,因为在我们看来它就是有价值的IP。2.IP就是网红经济?

IP必定自带一定的流量,但有流量不一定就是IP,比如网红。

我们在网络上常见到的一些网红,他们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明星,但也通过照片、视频、网剧、直播等多种媒介形式获得大量粉丝,她们除了和明星一样接广告、做模特,还有更多元化的变现手段。

在2015年的“双十一”过后,有媒体报道称,排名靠前的几家网红店铺,在没有任何会场资源和流量倾斜的情况下,单日销售额均突破了2000万元,第一名的张大奕更是卖出了6000万元。

即便没有“双十一”推波助澜,她们平日里上新一次也能实现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惊人销售额。这与知名实体服装品牌股价常年下跌、商铺打折、花大价钱请一线明星代言,却依然难掩消费颓势的景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严格来说,她们所仰仗的漂亮脸蛋、婀娜身材并不是“智力成果”,你可以说她卖的是肖像权,也可以说这是颜值经济,何况网红们有些运作模式和变现手法和所谓购买了IP版权的网络剧运营有类似之处。

我们今天谈IP,显然不能局限在网红这个个体领域,只能说网红中的一部分有成为IP的潜力。正如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中谈论IP时认为:现在的IP经济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人格魅力体,只要足够多的人认可这个人格魅力体,他/她总是能成功吸引大家的目光,说服大家接受新的观念,将影响力直接变现成购买力,就是一个成功的IP。

罗胖作为“人”按传统意义不能算IP,也不能算网红,但是他利用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做的罗辑思维,是互联网知识领域非常热的一个IP,可他又是这个节目唯一的主讲人,所以罗胖就变成了一个IP,他就是自己这个IP的拥有者。

周星驰更是这样的一个IP,他演了很多经典的电影,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周星驰”三个字就是观众们买票的理由,“周星驰的电影”成为有强大号召力的文化消费品。

2016年周星驰的贺岁片《美人鱼》带来了30亿元的票房纪录,周星驰向我们科普了什么是票房号召力。不是简单将其主演影片票房相加,而是无论他作为主演、导演,还是监制,“周星驰”三个字就是票房保障,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IP号召力。

乔布斯不应该是一个IP,但是他做演讲,他是每一次全球瞩目的苹果发布会的主角,这些内容以视频形式成为有传播性的内容媒体,他也开始IP化。乔帮主去世,他的经历、故事被写成小说,拍成电影,等于后人还可以把他IP化,不管他愿意不愿意。

这样看来,经典历史人物都是好IP的“内容源”,想想霍元甲,想想叶问,想想狄仁杰,想想方世玉,想想黄飞鸿……

这些人可不是什么网红,是史红。3.IP营销就是借势营销?

出个书火了然后借势卖电影、卖广告、卖游戏、卖周边……

拍个电影火了然后借势卖书、卖游戏、卖广告、卖周边……

……

这就是IP?这不就是借势营销吗?

持这个观点的人,是混淆了“借势营销”和“IP授权营销”的区别,这两者在商业模式上可不是一个量级的。

比如说,《绣春刀》这部电影当年低调上映,好评爆棚,引发大量关注。

COSTA推出活动,持《绣春刀》的电影票可以在COSTA门店享受优惠。

可看武侠片和去一个现代连锁咖啡馆喝咖啡内在之间有怎样的文化或者情感联系?

我们谈IP营销,比如金庸老先生的小说《神雕侠侣》,可以授权不同的导演去拍电视剧,每一版演绎的杨过和小龙女都会有人去看、去点评,去说谁才是自己心目中最接近小龙女的演员。在网上引发关于谁最像小龙女的讨论中,大家自然完成了对最新版电视剧的传播,带动新一轮的信息扩散,这些粉丝对电视剧的讨论可能促使一部电视剧成功,从而吸引更多的商家想参与成功电视剧的借势营销。

我们认为先有成功IP的影响力,才能有后面的借势营销。

大多借势营销是单纯注意力覆盖,而IP的授权营销追求的是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感,可以赋予文化品牌内涵。

比如我们认为杜蕾斯是一个品牌,但是我们很难认为杜蕾斯是一个IP。因为有的品牌营销创意很棒,但这些围绕品牌调性的创意是碎片化的,热点形成一阵就消失了,不能形成大家固有的回忆。遇到某种特定场景就会被激活,没有这种能量的品牌,是不足以成为IP的。第三节 评判优质IP的两条标准

经过上面的分析,给如今“泛IP”要下一个定义或许很难,我们认为有两条标准必须坚持:1.有多元化开发能力的原创内容源

我们现在谈的IP原创内容不再局限于文字作品,表演、演讲、声音、符号、表情包,甚至颜值……都可以。在原始素材上通过自己的剪辑、组合、加工形成新的内容,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原创。

有人会提出,肖像权不是传统知识产权范畴,是个人权益,但是现在颜值似乎可以看成是IP,网上那些大美女的好看照片、吸睛视频、有趣表演……这里面有些形式或许很难通过“知识产权”界定,就统称为“优质内容”。围绕这些优质内容还能产生经济效益,所以“优质内容”才被看做是IP。可以这样理解吗?

好的IP确实应该具有优质内容源,但仅仅有优质内容并不能成为一个IP,能产生优质内容是一个IP的必要条件。

比如说“十点读书”,一直在分享优质内容,分分钟可以阅读量10万+,粉丝量早早就突破百万,运营者还和一些读者建立了情感联系,但是我们很难现在就把“十点读书”看做是一个IP。因为大部分人不会认为“十点读书”运营的内容主要是他们的原创内容,所以他们的优质内容缺乏自身品牌的温度。

有很多门户、平台和网站,拥有巨大的流量,随便投个小方块的广告都得花六位数的费用,但它们是IP吗?有很多营销大号,各种星座、心理学,流量也很大,篇篇10万+,但它们是IP吗?

我们强调IP要有“原创内容源”,一个IP运营者产出的原创内容,越容易被自己或网友加以改编,越能适应多元化载体。

好的IP运营者就好比当年的影视歌三栖明星,越是能多元化平台发展,越能让自己的商业价值最大化。今天的IP运营者,能扩展的运营平台早就超出了传统的电影、电视,只要有能力,就可以摆脱单一平台的束缚,在多元化互联网平台上获得流量。能分发的平台越多,IP的潜力才越大。IP不能仅仅是单一平台的原创内容,必须是能够在多元化平台上进行分发、改编、二次创作的原创内容源。

在多个平台上分发原创内容,IP影响力才能持续扩大,才能让自己的影响力植入多个领域中,形成跨界的商业化推广。

在传统的文化娱乐圈,成功IP常见的呈现形式有影视、出版、游戏、动漫、玩具(周边)、服饰、食品、主题公园等,但是到了互联网平台,IP可以渗透的领域还包括视频、网站、博客等门户,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电商、APP等购物或功能平台。

这些互联网平台带来的最大冲击是对人的解放。随时随地的连接可以是“人物时点”的自由“连接”,这是一幅巨大的社会生活场景。无限连接、永远在线的背面,是消费者掌握了主动权,而一些能够辐射很多连接的中心人物就开始呈现IP的特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以往谈IP都是说知识产权,而现在很多时候都在谈论泛化后的“IP人”。

以前明星是受制于经纪公司的,一个明星纵然通过自己的作品拥有众多粉丝,但是拍什么电影、拍什么广告、接什么通告,需要经纪公司动用资源推动与接洽,几乎全是由经纪公司说了算。而微博、微信、美拍等大量平台的出现,让传统的经纪公司再也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因为明星利用这些平台可以直接跟自己的粉丝连接、互动。只要有足够强的内容源,就可以将内容直接通过相应的平台展现给粉丝,获取相应的商业价值,而且可以收益最大化。所以明星就有了更广阔的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如今我们说人也可以成为IP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内地第一批偶像明星,陈坤先后拿下华表、百花奖影帝,自己就是强大的“内容源”,自从脱离原来的经纪公司,这几年陈坤的事业发展一直很顺,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自己做老板,演电影电视、唱歌、写书、玩微博、做公益、做微信、做APP、开线下店,甚至跨界做投资……随着作品不断,口碑提升,粉丝也越来越多,他在各个平台的影响力也随之升温,随之而来的是陈坤的强大商业号召力。2013年让很多自媒体颤抖的“微信会员”成为一个新媒体事件,你只要缴纳18元,就可以成为陈坤微信平台的月度会员,只要168元就可以成为陈坤微信平台的年度会员。成为会员以后,不仅可以阅读“行走”系列书籍、听陈坤的私房音乐、查看陈坤的私房照,还能听到陈坤语音给你说晚安、早安,还可以在会员讨论区中参与讨论……根据当时陈坤的影响力估测,一夜之间的会员费可以轻松到近千万。

与“人”的相关商业行为的新闻越来越多。2011年11月30日,赵薇和老公黄有龙一起收购了法国波尔多右岸圣爱美浓(Saint-Emilion)产区的Chateau Monlot酒庄,价格超400万欧元,成为亚洲第一个进军欧洲葡萄酒业的明星;2014年12月30日,赵薇夫妇购入19.3亿股阿里影业股份,成为阿里影业第二大股东;七十多岁的名嘴赵忠祥的“赵忠祥三生面”在南京开业,店内主打老北京炸酱面。这是赵忠祥在国内开张的第一家面馆,面馆里还陈列了他的私家珍藏字画、老北京照片,使用蓝白瓷定制餐具,一碗招牌三生面要36元;2014年,韩寒在上海创立“很高兴遇见你”餐厅,一开店就备受关注,餐厅门口排起长龙的报道也屡屡见报,有媒体统计如今该餐厅已在全国开出了30多家分店……2.对特定人群构成影响力

即便有的人能够产出优质内容,如果没有形成鲜明的个人特色,吸引到一部分人特别的关注,这些优质内容很难帮助你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没有有影响力的优质内容,可能有具备成为IP的潜力,但还不是一个IP。

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IP就是粉丝经济的进化体。比如,我是《星球大战》的粉,我是金庸小说的粉,我是周星驰电影的粉,所以我才和他或它有情感联系,发自内心地认可才会心甘情愿地消费——所以才有了“我欠星爷一张票”。“利用成熟IP开发影视作品的最大好处是可以降低投资风险。”中文在线总裁童之磊分析,“网络小说排名靠前的作品是从海量作品中筛选出来的,这就意味着高品质,代表了广大读者的认可”。他说:“传播越多,价值越大。一部只有一个人看的书再好也是你自己认为好,不代表大众的意见。但有100万人看、1000万人看,那商业价值就完全不一样了。IP的全媒体开发可以实现作者版权利益的最大化。”

跨界电影的成功也为童之磊的看法提供了佐证。由同名电视综艺节目改编而成的电影《爸爸去哪儿(1、2)》两部票房近10亿元,《奔跑吧兄弟》票房4.3亿元。这些看上去不像电影的电影震惊了传统电影业,客观上也为IP热再添一把火。

要有优质内容,要有人喜欢,影响力越大越好,这样说搞IP不就是搞粉丝经济吗?先让别人喜欢你,然后从粉丝身上变现?

IP确实要从粉丝群体中产生经济收益,但一个好IP并不只是简单鼓动粉丝去消费,粉丝们不一定对IP有多狂热,但会无条件地去支持、去消费,这和粉丝经济似乎又有点不同。

正如罗胖在演讲中举的例子,“一个IP的粉丝,和LV、爱马仕的粉丝截然不同。消费一款LV的包包,仅止于此。而一部小说的粉丝,会为这部小说投票,为剧情发展操碎了心,为编剧摇旗呐喊,甚至还会和原作者吵架。粉丝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比如金庸对他的几部重要作品做了修订,称为‘世纪新修版’,添加了一些情节,让之前被人质疑没说圆的部分变得合理。但是,这个修改几乎完全不被金庸的读者们认可。读者们宁可接受一个有缺陷的版本,因为那里有共同成长的记忆和形象定格”。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粉丝经济算得上是成功IP下的直接效应之一,但绝不能和IP运营划等号。

以两部同期上映的电影为例。《夏洛特烦恼》,这部电影获得1亿元票房时,或许可以说是其将近200万的舞台剧粉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当它以破竹之势从最初仅占12%的排片量迅速侵占大盘增至30%位列榜首,以14.41亿元票房收官,依靠的绝不仅仅是“粉丝效应”,而是“自来水”效应。

典型的对比是同期上映的《九层妖塔》。作为《鬼吹灯》这个超级IP的改编影片,又是国庆档唯一国产视效大片,上映首日票房便过亿,买票的绝大部分都是原著粉,可最先被得罪的也是原本抱着巨大期待的原著粉们,他们凶猛的发声导致口碑和影片排片率都一路下滑,最终收获7亿元票房。《鬼吹灯》广泛的粉丝群体不但没有为其买账,反而是将这部电影推向深渊的最主要推手,这和郭敬明拍《小时代》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回头再看罗振宇对IP的那个比方:“白娘子据说修行了1000年,蛇妖之身可以随时化作人形,在人间自由行走,这就叫IP。而白娘子身边的丫鬟小青,据说只修行了500年,虽然可以幻化人形,但是一不小心就要退转,这就尚未成为IP。”

讲到这里我们也就清楚了,罗振宇拿白蛇给IP打比方,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思考也就是两点,“内容源”有无延伸变现能力,有无持续的粉丝影响力。

如果你的内容对别人毫无影响力,那么你就很难被看做是一个IP。

了解了IP的含义、构成、现状和意义,也明白了IP的重要性和战略性。那么——

如何识别高价值的IP?

如何从无到有打造IP?

如何实现IP的商业化?

下面来为你一一揭晓。第二章奇货可居·如何识别高价值的IP第一节 人人都需要一双寻找高价值IP的“火眼金睛”1.你有发现IP的慧眼吗?

谈到IP的识别与挖掘,我们不妨从一个故事开始讲起。

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一直从事编剧工作的Bak-Ming Wong与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个名叫“奋斗”的小公司,小公司请不起大明星,Bak-Ming Wong亲自编剧本,朋友做主演,拍些小片,挣不到什么大钱。后来这个公司改名为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1983年Bak-Ming Wong写了个描写退伍老兵与养女间的悲剧故事,该影片让他一举拿下第2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

名声渐响的Bak-Ming Wong有一天收到一个中学的邀请,邀请他到该校的话剧社当嘉宾,对学生们的表演进行点评。Bak-Ming Wong倒也没什么架子,一口答应。在看孩子们表演话剧的时候,一幕叫《朱秀才》的话剧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个《朱秀才》讲的是三个女学生在一个庙里碰到一个吊死鬼的故事,虽然荒诞但很抓人,Bak-Ming Wong觉得构思很巧妙,他就赶紧派身边的人打听了一下,得知这个剧本就是一个被同学们尊称为“小马哥”的学生自己创作的。

经过商谈,Bak-Ming Wong从这个小马哥的手里把这个版权买过来了,小马哥还是个学生,本身没有多少名气,Bak-Ming Wong当时又是编剧们心中崇拜的大神,所以也没花多少钱。

买回来之后Bak-Ming Wong经过自己的二次加工,又把这个题材扩大改写,随后自己担任了主演,电影起名《开心鬼》,于1984年上映。这部电影最终一举拿下1700万港币的票房,在1984年的票房排行榜中位列第十二,还击败了同期上映的由洪金宝、麦当雄等大腕儿掌舵的猛片《省港旗兵》,堪称“刀仔锯大树”。

算下来这部电影成本加起来全部只用了约100万港币,但影片中既有鬼元素,又有青春校园的时尚元素,还有点无厘头,既感人又励志又搞笑,一时间轰动全港,不少家庭一家子买票一块看。

Bak-Ming Wong并未止步,而是趁热打铁在每年的暑期上映《开心鬼》系列《开心鬼放暑假》《开心鬼撞鬼》《开心鬼救开心鬼》《开心鬼上错身》等,成为20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的经典喜剧系列,也捧红了张曼玉、袁洁莹、李丽珍等众位少女。

刚说出电影名字的时候,可能平时喜欢看港片的读者已经猜出Bak-Ming Wong的中文名字了。没错,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黄百鸣。顺便提一下,那个学生“小马哥”就是后来写出《河东狮吼》《新扎师妹》《地下铁》的喜剧片高手——马伟豪。

发现好IP的重要性丝毫不逊色于创造一个好IP,拥有一双识别高价值IP的“火眼金睛”是多么地重要。

如果不是有专业积累的黄百鸣遇到马伟豪,小马的剧本也许就这样流失民间。一个好IP,好比是一块藏着玉的石头,这块石头价值几何,一来看有没有人能发现它的内涵,二来也要看这块石头被如何加工才能充分发掘内在的价值。《太子妃升职记》小说本身没有很火,从一部默默无名的小说一跃成为收视榜首的网络剧,是背后的编剧们在化腐朽为神奇。

所以在业内,总是能发现高价值IP的“金手指”地位非常高,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当红导演的影响力会让无数演员甘为其折腰了吧?

成为优质IP的关键在于成功做出爆款产品,对于演员而言,就是拍出一部上座电影。要让优质IP价值最大化的方式在于爆款之后迅速地推出系列化产品,对于演员而言,就是不断演绎系列电影或者拍摄更多热门电影,这样的故事其实一直都在上演。

在IP这个词没有流行之前,有个词其实大家都很熟悉了,这个词叫“星探”。2.对不起,你来晚了

泛IP时代,能被你发现的潜在优质IP,恐怕已经不多了。《三体》改编权是2009年卖的,那时刘慈欣不为人知;《鬼吹灯》改编权是2007年卖的,那时也没多少人知道天下霸唱。这两个超级IP,都卖不逢时。

都知道好IP很值钱,但现状是,排名前100的网络小说IP,早已被瓜分一空。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是90后、00后的时代,一些巨头还按照老的思路在囤IP,而未来围绕IP的泛娱乐产业还有很多新花样可玩。

90后、00后这一代人他们更喜欢尝试新鲜事物,那些我们所熟知的IP或许在这一代人身上起不到那么大的作用,而类似《暴走大事件》这样的新兴IP却可以获得大量的粉丝用户。

咪蒙的反鸡汤文章爆红,papi酱的精分短视频大热,让无数圈内人都看不懂,因为看不懂,所以谁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复制,既然无法复制,最好的策略就是先下手为强。

在这方面真格基金的徐小平老师倒是风格如一,先是第一时间投资90后美女创业者马佳佳,2016年又第一时间抢投了网络新贵papi酱,这不是投创业公司的玩法,这是抢IP的玩法,所以非议徐小平老师投资风格的人,恐怕是深深地误解了徐老师。

是的,IP的争夺不但没有结束,其实才刚刚拉开帷幕。

在这个时代,相比抢夺坐地吸金的成名IP,不如认真观察身边有爆款潜力的新人类,发现他们,链接他们,然后包装他们。也许这就是罗振宇在跨年晚会上建议大家要“观察、链接,学PPT”的深意。

自带星探能力的投资者,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时刻保持着敏锐度,才会在不经意间发掘到一座金矿,就像黄百鸣到中学出席当个嘉宾也能捡到一个创造纪录的IP一样。《移动的帝国:日本移动互联网兴衰启示录》的作者曾航发了一个微博说:“未来十年,IP就会像当年的房地产一样快速升值,IP现在就好像北京的房价2万一个平米,已经涨了很多,大家都觉得很贵,但是未来会涨到5万10万,所有有IP打造能力的企业,就是地产开发商,能在这一波浪潮中赚大钱。”

那如何练就一双寻找高价值IP的“火眼金睛”呢?我们先得看看在寻找优质IP的过程中常常陷入的思维误区有哪些?第二节 IP识别中的误区1.不是所有的IP都需要授权付费

知识产权保护都是有一定年限的,超过了一定年限之后,相关知识产权就可以公共使用,所以“IP没有授权就是盗版侵权”的说法是不严谨的。

比如动画片《大闹天宫》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1964年制作的一部彩色动画长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对电影作品的保护期是50年,那么到2014年《大闹天宫》的版权就会变成公共版权。

所以现在你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中国古典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游戏,因为这些瑰宝不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还无须向作者取得改编权。

但这也没有绝对的好处,恰恰因为成为公共版权,也就给IP开发成果的保护增加了难度。比如说,如果有一部西游题材的电影要上映,而有厂商在此之前上线了一款名称类似的游戏,那么在电影热映后,这款游戏可以躺着也获利,这种行为有个统一的称呼名为“蹭IP”。蹭IP“蹭”到的不仅是利益,还有IP背后巨大的粉丝群体与他们的影响力,而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内法律法规缺乏相关保护造成的。

再比如前面我们举的张皓宸IP“被盗”的例子,由于书和电影属于两类商品,除非作者或出版社/版权代理商提前把书名注册了商标,否则难以进行侵权界定。

这也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如果要开发一款IP,最好对有关的知识产权以及可能涉及的不同品类的商标权、著作权、软件版权等做好提前布局,保护自己的IP生态链。2.优质不是现在有多火,而是生命周期有多长

这是一个不断跟风的时代,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一些IP火起来了,有的人喜欢迅速出手,拿下一些当前正火的IP,可谓“抢占先机”战术。

但事实上,很多爆红的IP降温也快,原因很简单,内容创作后续乏力,一旦网友失去新鲜感,一下子就厌倦了。也许大家还记得微博上的@古城钟楼,每天定时“铛铛铛”,火的时候一天上万转发量,无数人都关心钟楼报时了没有,很多人都好奇是谁在运营它,何时商业化。不过内容单一的“铛铛铛”很难吸引网友的持续关注,所以今天的@古城钟楼还在默默坚持报时,微博转发量早就掉到了不足50。

类似的网红并不少见,如果你在IP火的高点去合作,往往意味着要多花更多的成本。随便举两个例子,“庞麦郎”的《我的滑板鞋》,曾经到处“摩擦”,也有人要包装他,现在还有多少人想听“庞麦郎”的歌?靠神对话和表情包火遍朋友圈的不服来战的“叶良辰”,号称要转型进入娱乐圈,可现在他在哪里?即便是在泛娱乐时代,优质IP的养成也必须经过时间的沉淀。一个选秀明星,如果没有持续的跟进、包装、运营,很难成为实力歌手。

即便是大多数热门电视剧,播出一两月就迅速降温,迅速被遗忘。作为国产良心剧《琅琊榜》,离结束播放不过半年时间,现在大家可以看看温降得有多快,网络上已经没有多少人在讨论这部电视剧,只是记住了一个王凯。《琅琊榜》这个IP有没有投资价值难讲,但被无数少女记住的演员王凯,显然是一个优质IP的苗子。相比一部电视剧,演员王凯的生命周期要更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