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药现代临床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6 21:14:47

点击下载

作者:王凯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编中药现代临床手册

新编中药现代临床手册试读:

前言

中药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中药学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故中药学从神农到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乃至当今不断飞速发展.使祖国医学浩瀚内涵更加丰富灿烂,并为人类的繁衍、健康和民族的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书本着面向临床,注重实用,着力于从提高临床疗效出发,为避免与已面世的中药书籍过多重复,故对各种中药的一般知识如性味归经等未加赘述;亦未按传统中药的主要功能分类,而是按现代医学临床各科分述。

全书以病统药,以药领方。共分为内、外、妇、儿、皮肤、骨伤、眼、耳鼻咽喉、口腔、肿瘤、肛肠等十一篇,包括487种病症。对每种病症的定义及主要临床表现,均做了简要概述;介绍常用中药500余种,每种药物均以介绍其最新进展及全国各地临床医家多年临床验证、大量病例观察、证明确有较好疗效的临床资料为主;涉及各种临床验方2000余首。资料丰富,内容详实,简明实用。为反映每种中药的临床应用范围,方便读者查阅,书末附有中药名索引。全书比较系统地总结和集中反映了中药现代临床应用的经验及最新研究进展。相信对临床各级医师及科研、教学人员会有一定裨益。

编写本书的初衷在于试图突出临床实用,故与已面世的中药书有所不同,加之水平有限,错误和缺点在所难免,敬祈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再版修订时改正。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许多中医老前辈的指导,全国政协与科协常委、中国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著名中医专家施奠邦教授为本书撰写了序言。在此,向他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编著者一九九八年十月第一篇内科一、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夏季亦有,各年龄组均可发病。流感病毒通过飞沫经口、鼻及呼吸道直接传染,亦可由手、用具、衣服等间接传染。主要症状为普通感冒样。中医称为“时行感冒”、“时气病”。以下介绍8种中药在治疗本病中的应用。1.龙葵

据临床报道,用大青叶30g,鱼腥草15g,龙葵15g,射干15g,加水600ml,煎至200ml,加白糖或蜂蜜。每日2剂,每剂分2次服,小儿酌减。可随证加苏叶、薄荷、生姜等解表发汗药,或加麦冬、元参等养阴清热药。上方治疗流感患者94例,治愈87例,无效7例。〔赤脚医生杂志1975;(3):20〕2.香薷

据临床报道,用香薷、银花、连翘、青蒿、板蓝根,治疗96例夏季感冒。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服。其中体温37.3℃~38℃者34例,38.1℃~39℃者55例,高于39℃以上者7例。服药后平均退热天数1.77天,全部治愈。〔上海中医杂志1982;(8):35〕3.茵陈

据报道,取茵陈全草,按每人6~10g,加水熬至药液相当于生药量的3~4倍时即得。每人口服20~30ml,预防用,每日1次,连服3~5日;作治疗时,每日2次。或将茵陈全草加入45%~47%乙醇,浸过药面静置。一般每3000g茵陈制取200ml药液(每1ml药浸液相当于原生药15g)。预防用,每日口服1次,每次4~5ml;或每日服2次,每次2~3ml。治疗用,每日服2次,每次3~5ml;或每日服3次,每次2~3ml。用上述方法,于1970年给44000人服用此剂,没发生流感。1972年发生流感流行,内服此剂无1人发病。临床用于普通感冒18例,均获满意疗效。〔新医药通讯1973;(2):23〕4.大青叶

据报道,用大青叶、连翘各12g,牛蒡子、银花各18g,贯众15g,荆芥、豆豉、桔梗、杏仁各9g,薄荷、苏叶、前胡各6g。轻者日1剂,重者日2剂,体温39℃以上者加补液。治疗感冒300例,普通感冒180例,治愈155例,平均1.8天治愈;流感120例,治愈116例,平均2天治愈。〔湖北中医杂志1983;(2):19〕5.醋

据报道,观察食醋蒸馏液喷雾预防流感。方法:取食用醋1000ml,收集蒸馏液500ml,备用。将该液用喉头喷雾器在受试者的咽喉部挤压3~5下,连续7天。在流感流行区设预防组3个,定点在3个单位,观察147人,并与同单位不使用预防药物的人对照,结果:3个预防组的转阴率高,阳性率低,而3个对照组则阳性率高。结果判定食醋的蒸馏液喷雾给药,预防流感有肯定的效果。据报道,用醋预防流脑也有效。方法:关闭门窗,取适量醋(每立方米空间用2~10ml),用1~2倍水稀释后加热蒸薰,每次1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3~6天。某部队先后有13个连队发生流感,其中12个连队用此方法后第2天即控制了流行,而另一连队未曾应用,结果2天后有60%的人染病,于第3天,应用此法后便很快控制了蔓延。此外在流脑流行期间,曾对84名带菌者行食醋薰蒸,每日2次,连续10天,结果带菌者全部转为阴性。〔新中医1989;(7):34中药大辞典.第1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601〕6.石膏

据报道,取生石膏粉20g,阿斯匹林0.5g,为1包量,每次1包,日3~4次,治疗风热型感冒100例,治愈89例,有效3例,无效8例。〔中原医刊1982;(1):12〕7.贯众

据报道,用贯众片(由贯众、银花藤、路边菊、山芝麻各等份组成,每片重0.35g)预防流行性感冒2005人,发病率为3.04%,而对照组1412人发病率为9.28%。两组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据报道,以贯众60g,银花60g,甘草20g,水煎2次,制成药液120ml左右,每天上午喷入或滴入咽喉部约1.2ml,3个月为1疗程。结果:给药组393人中发病率为12.3%,而对照组391人中发病率为44.5%。两组具有非常显著差异。〔中草药通讯1977;(12):32〕8.木芙蓉

据报道,用木芙蓉叶10份,厚朴1份,加水没过药面,煮60分钟过滤,再加水煮30分钟过滤,两次药液合并,浓缩至每500ml含木芙蓉叶90g,厚朴9g,装瓶密封,高温消毒备用。每日4次,每次50ml,儿童酌减,连服10天为1疗程。疗效:共治疗流感122例。显效102例,好转11例,总有效率为92.6%。9例无效,占7.37%。主要症状在服药后随体温恢复正常而消失。〔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9):27〕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6个月到5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占全部发病人数的90%左右。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多流行于冬春季节。其特点为易感者在3~4周内有与麻疹患者接触史,突然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眼结合膜充血,口腔粘膜可见到麻疹斑。本病属于中医的“温病”范畴。以下介绍5种中药在治疗本病时的应用。1.黄连

据报道,用35%黄连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1ml,每日1次,观察有麻疹接触史而未见症状的儿童57例。24天后,有6例出现典型症状,15例只出现目赤、咳嗽等症状,36例未发病。〔中药大辞典.第1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066〕2.紫草根

据报道,用复方紫草根煎剂、丸剂(紫草根、白术、木香)等3种剂型口服,共观察6个月~8岁有麻疹接触史的散居小儿968名,发病率仅为9.72%,认为紫草对预防麻疹保护率为90.2%。〔中药大辞典.第1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345〕3.胡荽

据报道,用胡荽6g,紫苏10g,葱白10g,水煎服,可加少许红糖调味,治风寒外束,麻疹透发不畅之轻证。〔食疗本草学.第1版四川科技出版社,1987:36〕4.胡萝卜

据报道,用胡萝卜60g(切片),荸荠60g,胡荽30g,水煎代茶饮(胡荽后下)。可治小儿麻疹发热,疹出不畅者。〔食疗本草学.第1版.四川科技出版社,1987:46〕5.荠菜

据报道,用荠菜全草1000g,加水1000ml,浓煎成500ml,每日1次,每次服100ml。预防用药150人,发病7人。对照组130人,发病56人。〔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1970:2〕麻疹合并喉炎

在麻疹发病过程中,大都伴有程度不同的喉炎,随麻疹病情好转喉炎也恢复。但继发细菌感染发生的严重喉炎,可因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而死亡。以下介绍中药牛膝在治疗本病时的应用。牛膝

据报道,用牛膝甘草汤治疗麻疹合并喉炎119例,方药组成:牛膝20g,甘草10g,加水150ml,水煎20~40分钟,煎至60ml备用。治疗方法:每次4~6ml,每日1次。治愈标准以声音嘶哑、呛咳、喉鸣音消失及其他症状消失或好转。结果:124例麻疹合并喉炎患者中,119例患者采用牛膝甘草汤的治愈率为98.31%。15例重症喉炎中,10例采用牛膝甘草汤治疗,8例治愈。由此可见,牛膝甘草汤治疗麻疹合并喉炎疗效显著,并且毒性小,无任何副作用。〔中级医刊1987;22(9):48〕麻疹合并肺炎

麻疹出疹期由于麻疹病毒直接侵犯肺部,引起肺部病变。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吸气性呼吸困难,中毒严重时出现恶心、呕吐,甚至昏迷、惊厥等症状。以下介绍2种中药在治疗本病时的应用。1.大黄

据报道,用麻杏石甘汤加清热解毒药煎剂分组治疗麻疹肺炎,结果:加用生大黄组67例的退热、止咳、啰音消失、X线病灶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68例(P<0.05)。〔全国中医内科急症治疗学术交流会论文集,1980;343〕2.升麻

据报道,麻疹初起,疹发不透,可用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赤芍、甘草),升麻合剂(升麻、连翘、牛蒡子、麻黄、桔梗)对麻疹也有较好疗效;玄参升麻汤及升麻鳖甲汤可用于阳毒诸病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麻疹并发肺炎。〔四川中医1987;(12):42〕水痘

水痘是儿童时期的具有传染性的急性发疹性疾病。本病好发于冬春两季,任何年龄皆可发病,但以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发病较多。其特点为有水痘接触史后约2周左右出现向心性分布的皮疹,皮疹呈不同类型,如丘疹、疱疹、痂疹。中医学认为本病是以外感风温时毒,与内蕴湿热相搏而致。亦称“水关”、“水疮”。水痘一次发病后常可终身免疫。以下介绍2种中药在治疗本病中的应用。1.鸭跖草

据临床报道,用鸭跖草30g,贯众15g,黄芩15g,射干9g,板蓝根30g。每日一剂水煎2次,浓缩煎液,分两次内服。结果:用上方治疗小儿水痘患者76例,服药5天内皮疹全部干燥结痂而愈者69例,平均治愈时间为4.4天。〔新中医1983;(6):35〕2.滑石

据临床报道,青黛牡滑散(青黛粉、生牡蛎粉、滑石粉)外用治疗小儿水痘32例,获显著疗效。〔湖南中医杂志1990;6(5):41〕腮腺炎

腮腺炎是指由粘液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冬春季节。本病多发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通过飞沫及唾液接触传染。其特点为高热、耳下腮部疼痛肿胀。中医称为“痄腮”,认为是由风温时毒侵袭少阴,郁而不散,结于腮部而引起的急性疫病。以下介绍19种中药在治疗本病中的应用。1.车前草

据临床报道,用车前草治疗流行性腮腺炎64例,用法:车前草30~60g(干品15~30g),煎2次,首次加水300ml,煎至150ml;第2次加水200ml,煎至100ml,两次药液混合,分2次,每次加白酒5ml同服。一般连续服用3~5天,病情重者可酌加药量。多在2~4天内治愈,最长者不超过5天。〔赤脚医生杂志1976;(2):23〕2.败酱草

据临床报道,用白花败酱草干品治疗5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剂量:1~3岁15~20g,4~15岁20~40g,16岁以上40~6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其中服药1剂痊愈者44例,2剂痊愈者4例,服药3剂后,全部病例治愈。据报道,将黄花败酱草鲜叶适量,加生石膏15~30g,共捣烂,再用1个鸡蛋清调匀,敷于肿痛处,24小时后取下,重症需敷2次,有并发症时需加服其煎剂。治疗腮腺炎患者200例,90%病例在局部敷药后24小时内症状消失。〔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11:30江西医药资料1972;(1):29〕3.野菊花

据报道,用野菊花15g,煎汤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1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56例,痊愈49例,好转5例,中断服药2例。〔广西中医药1983;6(3):11〕4.蚤休

据临床报道,用蚤休根茎10g,用食醋磨成浓汁状涂布于患处,每日3次。治疗35例腮腺炎,痊愈34例,好转1例。〔广西中医药1985;8(1):51〕5.蛇莓

据临床报道,针刺后随即将鲜蛇莓全草洗净捣成泥状,外敷患处,每天换药1次,治疗42例流行性腮腺炎,全部治愈。其中1天治愈者8例,2天者10例,3天者14例,最长者7天。〔中级医刊1983;(4):33〕6.天南星

有报道,用生天南星粉治疗腮腺炎6例。方法:生天南星研粉入食醋中,5天后外涂患处,每天3~4次。结果:当天即退热,症状减轻,平均3~4天肿胀逐渐消退。〔中药大辞典.第1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29〕7.海金沙

据临床报道,用海金沙6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治疗腮腺炎80例。全部治愈,退热天数最短者半天,最长者2天,平均1天,消肿天数最短者1天半,最长者4天,平均2~5天。〔赤脚医生1978;(1):16〕8.萹蓄

据临床报道,将鲜萹蓄30g,洗静后切细捣烂,加入适量生石灰水,再调入蛋清1个,涂敷患处。治疗腮腺炎20多例,均痊愈。一般敷4小时后,即可使体温下降,最长12小时,大多数腮腺炎患者1~3天可获痊愈。〔中草药通讯1971;(3):46〕9.青黛

据临床报道,取芒硝30g,青黛10g,加醋适量调成糊状,外敷腮腺炎患处。经用此方治愈9例,早期轻者1次获愈,重则3~4次即消。病情重的可加服清热解毒中药。〔云南中医杂志1984;5(3):62〕10.黄蜀葵

据临床报道,用黄蜀葵治疗腮腺炎263例均痊愈。方法:黄蜀葵根(干)6g,藤黄4.5g,将上药研末,投入95%酒精500ml内备用,将药涂敷腮腺炎患处,每日2次。本药有毒忌入口。其中1~2天痊愈者占75%,3~5天痊愈者占25%,若刚发病即涂本药,疗效更佳。〔中草药通讯1971;(3):46〕11.蚯蚓

据临床报道,以活蚯蚓20~30条,洗净肚内泥土,置玻璃杯内,加入白糖30g腌渍,约50分钟后逐渐分泌出黄白色粘液。然后搅拌成糊状呈棕红色的蚯蚓糖浆,装瓶备用。将糖浆涂于肿胀处,用湿纱布覆盖固定,每日涂药3~4次,以保持患处湿润为度。每次换药前需用冷开水清洗皮肤。经治疗80例,全部治愈,疗程最长者为7天。〔乡村医学1985;(4):14〕12.五倍子

据临床报道,用五倍子25g,研末和醋调匀,包敷腮腺肿胀处,每日2次,有效。〔医学文选1990;(5):65〕13.相思子

据临床报道,将相思子微火炒黄,研成细粉,加入适量鸡蛋清,调成糊状药膏,涂布于塑料布或油纸上面,贴敷于患处,每天换药1次。治疗流行性腮腺炎485例,除1例情况不明外,全部治愈。其中敷药1次痊愈者402例,2次痊愈者56例,3次痊愈者26例。药膏以临用时配制新鲜者为宜,忌用纱布敷料覆盖。另有报道,用相思子20g,研粉,取1/2与1个鸡蛋清搅匀成糊状,摊于纱布上外敷患处,每天换药1次,直至治愈为止。一般换药1~3次即可治愈。7年来运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初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新中医1974;(6):48云南中医杂志1984;(2):36〕14.蝌蚪

据报道,蝌蚪1个,冰片3g,将冰片加入活的蝌蚪内,使溶化成水后涂患处,每天3~4次,连涂药2~3天,效果较佳。〔中药大辞典.第1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610〕15.吴茱萸

据临床报道,用吴茱萸12g,浙贝母、大黄各9g,胆南星3g,共研细末,醋调,外敷足心,患左敷右,患右敷左,双侧患病,左右均敷。每日换药1次。治疗腮腺炎100多例,疗效满意。单用敷药1~3天,痊愈者约占2/3,因病情重加用板蓝根及退热药者约占1/3。〔新中医1984;(8):30〕16.赤小豆

据报道,用赤小豆30g,大黄15g,共研为细末,再与青黛粉30g混匀,分成5包,每包约15g,备用。取1包与2个鸡蛋清调成稀糊状,蘸涂两腮处,干后再涂,不拘次数,共治疗腮腺炎患者70例,1~3天全部治愈。〔新中医1980;(3):42〕17.蒲公英

据报道,以鲜蒲公英30g(或干品20g)捣碎,加入1个鸡蛋清中搅匀,再加冰糖适量,共捣成糊剂,摊于纱布上外敷耳前及下颌角区的肿胀处,每日换1次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40例,全部治愈。退热时间最短1天,最长两天。消肿时间最短2天,最长4天。据临床报道,用蒲公英外敷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全部治愈。同时与加板蓝根注射液组及加中药“普济消毒饮”组对照,无论是疗程还是平均治愈天数均大致相似。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而且表明用蒲公英外敷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用法简便,患儿易于接受。〔新中医1972;(10):49湖北中医杂志1988;(3):18〕18.侧柏叶

据临床报道,用鲜侧柏叶200~300g,洗净捣烂,去掉木质纤维,加入鸡蛋清适量混匀,摊纱布上,敷患处,每日换药7~9次。治疗腮腺炎50例,48例均在1~3天痊愈,另2例因合并感染同时加用抗生素治疗。〔河北中医1985;(4):31〕19.威灵仙

据临床报道,用威灵仙15g,加米醋90~150g,煎沸后倒出一半,待冷却后涂患处,其余加水250ml,再煮沸后分2次内服。治疗100余例,一般用药1~2次,均获痊愈。〔赤脚医生1978:(6)34〕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但近年发病年龄有上升趋势。发病季节流行于7、8、9月。根据病情分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其主要表现为高热、脑膜刺激症状;重型、极重型可留有后遗症。中医认为本病内因乃正气虚弱,不耐暑、湿、热三气,一旦感受暑湿邪毒容易发病。属于中医“暑风”、“暑痉”或“暑厥”范畴。以下介绍8种中药在治疗本病时的应用。1.大青叶

据报道,用单味大青叶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其中轻型17例,重型26例。自发病至入院最短者1天,最长者8天,以3~6天最多,占69.7%(30例)。治疗剂量:2~6岁每次10~25g;6~14岁每次25~50g;15岁以上40g~50g。用法:重症患者3小时1次,水煎服,病情好转后改为每4~6小时1次。病轻者每4~6小时1次,随着病情好转改为日服3次。结果:43例经大青叶治疗后,体温很快下降。74.4%病人(32例)于服药后约2~4天体温完全恢复正常,8例5~7天完全恢复正常,其它症状迅速消退,平均4~7天。本组死亡3例,死亡率为2.3%。较本院同时期以其它中药治疗轻、重型33例,死亡率为9.1%为轻。〔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1971;45〕2.知母

有报道,用脑炎注射液(知母、板蓝根、大青叶等)静点治疗本病患者132例,取得了一定疗效。〔重庆医药1973;(4):47〕3.龙胆草

据报道,轻症能口服者服20%龙胆草糖浆10~15ml,日3次,中、重症不能口服患者以2:1龙胆草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4ml,日3次,用至热退后3天停药。共治疗23例,其中轻型11例,中、重型6例均痊愈。体温3天内正常者18例,有抽搐者15例,11例24小时内控制,余4例48小时内控制,仅1例重症患者有后遗症。〔中药大辞典.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629〕4.蚯蚓

据报道,用鲜淡红色蚯蚓以冷水洗净,不必剖开,每100g加水约50ml,炖汤内服,重复炖两次,30天为1疗程,小儿用量每次100~200g。用此法治疗乙脑后遗症,见肢体不能活动,神志呆滞,语言不利,声哑,吞咽困难等症状者10例,取得满意疗效。虚实皆可应用,以病后6个月内效佳。据报道,采用红色鲜蚯蚓10~15条,洗净后放小碗内,加白糖20g,置放约2小时,去掉残余部分,再加适量凉开水为1日量,每日服2次。同时配用大定风珠汤治疗乙脑恢复期严重精神障碍8例患儿,均在服药1个月后精神障碍消失,未出现后遗症。〔新中医1983;(4):7湖北中医杂志1982;(6):51〕5.生石膏

据报道,用白虎汤合大承气汤加减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30例,组成:生石膏50g,知母、大黄各10g,生甘草、元明粉、枳实、厚朴各6g。惊厥加钩藤、僵蚕;无汗加蝉蜕、香薷;湿遏痰鸣加菖蒲、郁金;呕甚加代赭石、半夏;热势渐升加黄芩、栀子;高热昏迷加至宝丹或紫雪散;热盛闭窍,神志不清加安宫牛黄丸。日1~4剂水煎服或鼻饲。结果:治愈27例,病残2例,死亡1例。〔山东中医杂志1997;16(1):27〕6.牛黄

据报道,直肠置入安宫牛黄栓(每粒含生药3g)于患儿肛门括约肌2~6cm处,同时静注冬眠Ⅱ号。治疗乙型脑炎180例,其中轻型和中型共140例,全部治愈(77.8%),重型和暴发型死亡分别为11例(占其型28.2%)、6例(占其型60%),总有效率90.6%。对照组(西药对症综合治疗)总有效率77.9%。认为牛黄对“乙脑”病毒有不同程序的直接灭活作用。〔中级医刊1988;23(4):47~49〕7.犀角

据报道,用犀地白虎汤合清宫汤加减(犀角5g,生地15g,生石膏20g,知母10g,连翘10g,玄参10g,麦冬6g,莲子心2g,石决明10g,天竺黄5g,全虫5g,僵蚕5g)治疗9例重症流行性“乙脑”患者,全部治愈,平均住院15.4天,最短6天,最长26天。〔江西中医药1985;(4):18〕8.蒜

据报道,用5%大蒜液成人每日80ml,小儿20~40ml,分2次静脉滴注。治疗乙脑17例,除1例加用抗生素外,其余均未用抗生素,只辅以脱水剂、镇静剂及退热疗法,少数加用激素。结果:痊愈16例,未遗留严重后遗症,死亡1例。治愈病例,神志恢复时间一般在3~5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3~13天。〔中药大辞典.第1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13〕病毒性肝炎

肝炎是由甲型、乙型、丙型、戊型等肝炎病毒所致的全身性传染病。本病流行较广,属多发病、常见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壮年。分为急性、慢性、重型肝炎及瘀胆型肝炎。其病因错综复杂,病程有长有短,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症状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或发热,肝功异常。慢肝可见到肝掌、蜘蛛痣等。中医认为本病的外因主要是湿热邪毒,内因是正气亏虚。属中医“胁痛”、“郁证”等范畴。以下介绍54种中药在治疗本病时的应用。1.木香

据报道,临床用广木香治疗传染性肝炎100例。其中无黄疸型50例,治愈42例;黄疸型5例,药后肝功能均迅速恢复至正常;迁延型30例,治愈24例;慢性15例,痊愈10例,血清转氨酶多数在3周内恢复正常,6例在2年内复发再次用药。〔浙江中医杂志1980;(9):45〕2.麦门冬

据报道,用一贯煎加减治疗肝炎后综合征49例。基本方: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子、炙甘草各10g,大枣、小麦各20g。随证加减,水煎服,日1剂。病情好转后改为隔日1剂。本组病例服药最多者25剂,最少者5剂,大多为10~20剂。痊愈31例,好转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7%。〔四川中医1988;6(1):20〕3.车前草

广州市传染病医院报道,用车前草煎剂,每日60g,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85例,总有效率98.8%,平均5~7天食欲恢复,14天左右黄疸消退,肝功恢复率为96%。中国人民解放军177医院报道,用鲜车前草或车前草冲剂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219例,治愈率达95.4%。〔新医药通讯1976;(2):28医药科技资料1973;(8~9):36〕4.鸭跖草

据报道,用鸭跖草全草30~60g,水煎服,1日2次,15~20天为1疗程,治疗100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2.5天,均达临床治愈标准。恶心、巩膜黄染消失较快,其次是乏力,肝脾肿大恢复正常,肝功恢复正常。肝功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黄疸指数15.3天,谷丙转氨酶23.3天。〔新医药通讯1972;(2):30〕5.败酱草

据报道,用茵陈45g,败酱草21g,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儿童减半。部分病人并用肝平注射液(茵陈、败酱草2:1),成人2ml,每日2次,肌肉注射,儿童减量。与西药组(保肝药)对照。疗效:中药组63例,治愈59例占93.6%,显效及无效各2例,各占3.2%;西药组50例,治愈45例占90%,显效3例(6%),无效2例(4%),两组无显著差异。中药治疗组肝功恢复平均18天,西药治疗组为26.9天。据报道,用六草四虫汤治疗乙型肝炎128例,本方含败酱草50g,白花蛇舌草、夏枯草、金钱草、车前草各30g,龙胆草6g,大蜈蚣3条,水蛭、䗪虫各12g,制鳖甲9g。肝掌、蜘蛛痣加赤芍、三七粉(冲);腹水加泽兰、泽泻;肝脾肿大加丹参、生大黄(先煎);黄疸加茵陈、白茅根;肝郁气滞加醋柴胡、醋香附;肝肾阴亏加生白芍、枸杞子;脾虚湿困加黄芪、白术;肠燥便秘加生大黄(后下)、桃仁。一般用半年。结果:痊愈66例,基本治愈28例,好转22例,无效12例。〔天津医药1977;(2):60新中医1996;28(2):50〕6.青蒿

据临床报道,应用青蒿龙胆合剂(青蒿、龙胆草各3g,每日煎服1剂,平均疗程31日),治疗23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治愈21例(90%),进步2例。其中8例以青蒿龙胆注射液滴注,平均疗程为14日。〔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2;(2):38〕7.茵陈

据报道,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急性黄疸型戊型病毒性肝炎20例,结果:均治愈。本方含茵陈60g,栀子、龙胆草、银花、茯苓、泽泻各15g,大黄、鸡内金各10g,板蓝根30g,生山楂20g,日1剂水煎分3次服,治疗1~2个月。据报道,用解毒活血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00例,方用茵陈60~100g,泽兰、大黄各10~30g,桃仁、山栀子、红花各10~15g,柴胡6g,生白术6~30g,日1剂,水煎分3次服。不能进食者先用瓜蒂7枚,赤小豆、雀粪各7粒,共研细末,吹鼻,2小时内吹完,2日1次。结果:治愈94例,基本治愈4例,未愈2例。据报道,用茵陈30~60g,黄毛草、板蓝根各30g,败酱草、栀子、茯苓各15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早晚饭前半小时分服。100例中治愈85例,好转13例,无效2例。多在10~15天内退黄;7~10天内消除急性黄疸及精神、食欲方面的自觉症状;肝功能在1月内恢复正常者79例,2个月恢复者12例,2个月以上恢复者7例。据报道,自拟“茵贞丹”(茵陈、女贞子、紫丹参、黑山栀、六一散、生军、方茯苓、醋柴胡)为基本方,随证略作加减,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200例,总有效率为100%,未发生迁肝。平均治愈时间为21.5天。据报道,用茵陈60g,甘草30g,红枣25枚,加水煎至160ml,再加糖浆40ml混合。1~3岁服12ml,3~5岁服15ml,5~10岁服30ml,每日3次。治疗传染性肝炎14例,体温恢复正常平均为3天,食欲转佳平均为4.2天,黄疸消失平均为7.6天,肝功能转为正常平均为10.5天,肝脏缩小平均为10天。据临床报道,用茵陈30g,制大黄10g,秦皮、土茯苓、蒲公英各15g,水煎服,每天1剂。治疗207例,有效率为96.2%。〔新中医1995;27(11):43河北中医1996;18(4):11湖北中医杂志1983;(2):9~16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5):12〕8.木贼

据报道,用木贼草30g,板蓝根、茵陈各15g(如用鲜品均加倍量),上药水煎浓缩至100ml,成人每日2次,每次服50ml。小儿5岁以下每次20ml,6~10岁每次30ml,11~16岁每次40ml,均为每日2次,口服。患者入院后按肝炎常规护理,给普通饮食。一律口服木贼草合剂,均不加葡萄糖及其他保肝药物。本组73例均在门诊检查有急性黄疸型肝炎症状及体征,化验肝功能异常,确诊后即收住院。73例发病最短3天,最长21天,平均5.6天。经用上法治疗后平均住院不到30天。结果:全部有效,其中临床治愈68例,占93.2%,基本治愈4例,占5.5%,好转1例,占1.3%。黄疸消失平均为9.8天,食欲恢复正常平均为5.6天,其中68例肝脏肿大治疗后缩小至肋下0.5~1cm以内,平均为19.6天,69例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平均为27.4天。〔新医药学杂志1974;(3):351〕9.豨莶草

据报道,用豨莶草30g,紫草30g,鱼腥草30g,金钱草30g,龙胆草20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5日为1疗程。用上方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0例,痊愈39例,显效11例,一般治疗时间为1~2个疗程。〔中原医刊1983;(3):20〕10.麦芽

据报道,取大麦低温发芽的幼根干燥后磨粉制成糖浆内服,每次10ml(内含麦芽粉15g),每日3次,饭后服。另适当加入酵母或复合维生素B片,30天为1疗程。连服至治愈后再服1疗程,治疗急慢性肝炎161例,有效108例,有效率为67.1%;其中急肝56例,有效48例,慢肝105例,有效60例。据报道,取酒蒸大黄40g,生麦芽30g,小儿酌减。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1例,一般服药后当天尿量增加,黄疸在6~8天内消退,其中5例第2天就退热,肝功能在3周内恢复正常。〔新医药通讯1972;(1):21浙江中医杂志1985;20(5):224〕11.太子参

据报道,用肝炎汤治疗乙型肝炎20例,结果:基本治愈7例,好转10例。方用太子参30g,蚕砂、虎杖、黄芪、金银花、泽兰草各15g,板蓝根、女贞子、白花蛇舌草各20g,丹皮、云苓、郁金、白芍、白术、首乌、菟丝子各13g。剂量酌情加减,日1剂水煎服,用3~6个月。据报道,用太子宁肝饮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49例,结果:显效33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本方含太子参30~60g,白术、白芍各12g,薏苡仁、猪苓、白花蛇舌草、茜草各30g,仙鹤草、女贞子、生麦芽、虎杖各15g,川郁金9g。气虚加黄芪、党参;肝阴虚加北沙参、黄精、炙鳖甲;湿热加茵陈、茯苓、车前子;瘀血加当归、三棱、莪术;肝郁气滞加八月札、苏噜子、元胡、广郁金;SGPT>100u加龙胆草、垂盆草。日1剂水煎服,2月为1疗程,用2疗程。〔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6;3(12):529~530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5):19〕12.赤芍

据报道,自拟赤芍治肝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42例,结果:胆红素下降率为71.4%,谷丙转氨酶指标下降率为76.19%。方用赤芍60g,丹参30g,大黄10g,日1剂水煎顿服。10日为一疗程。〔实用医学杂志1996;12(11):770~771〕13.猪胆汁

据报道,用猪胆汁治疗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35例,用猪胆汁丸(猪胆汁1个,浓缩至一半,加鸡蛋清1个,搅匀,熬至糊状,烘干,研粉,装空心胶丸,1个疗程各需50个)每次2丸,日3次口服。结果:治愈和明显好转33例,死亡2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11):29〕14.半枝莲

据报道,用乙肝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本方含半枝莲30g,紫金牛、黄芪各20g,石见穿、白花蛇舌草、枳壳、白术各15g,柴胡8g,藿香、鸡内金各12g,郁金、赤芍各10g。日1剂水煎分3次服,1个月为1疗程,治疗2~3个疗程。结果:痊愈46例,好转10例,无效4例。〔四川中医1996;14(4):32〕15.天王叶

据报道,用乙肝散治疗慢性乙肝40例,结果:有效3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用本品(天王叶20g,白毛藤15g,地人参、猕猴桃、五花血藤各12g,柴胡、鸡血藤各9g,田基黄6g等,贵阳永康医院研制),每日1包,日3次口服。3个月为1疗程。〔中国医药学报1997;12(3):23~25〕16.五味子

南京地区病毒性肝炎防治协作组报道,用南五味子粉治疗迁延性和慢性肝炎400例,日服3次,每次9g,15天为1疗程。其中治疗迁延性肝炎333例,301例(90.4%)恢复正常,8例好转,总有效率92.8%。治疗1个疗程者30例,2个疗程者100例。慢性肝炎67例中,56例(83.6%)恢复正常,5例好转,总有效率91%。解放军459医院内科报道,用五味子治疗传染性肝炎300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30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75例,慢性及迁延型肝炎95例,治愈240例,好转40例,有效率93.3%。无效20例,占6.7%。兰州部队总院传染科报道,用五味子蜜丸治疗传染性肝炎75例,近期有效率为94.7%,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有效率为95.7%;无黄疸型肝炎有效率为94.4%;慢肝有效率为97.1%,平均用药总天数为27天。〔中华内科杂志1976;(1):26医药资料选编1974;(1):23新医药学杂志1973;(9):16~18〕17.大黄

据报道,用大黄䗪虫丸治疗乙型肝炎468例,结果:治愈269例,好转148例,无效51例,总有效率为89.1%。方用熟大黄、地黄各300g,炒土鳖虫、煅干漆各30g,水蛭、黄芩各60g,炒虻虫(去翅足)、炒蛴螬各45g,桃仁、炒苦杏仁、白芍各120g,甘草90g,共研细末,加炼蜜80~100g制丸。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重症,用小蜜丸每次6~12g(或大蜜丸1~2丸),日2次口服,慢性迁延性肝炎及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用量酌减。湖北中医学院报道,用大黄硝石汤(大黄、黄柏、硝石、栀子)治疗急性黄疸,平均退黄时间为14.5天。北京第一传染病院报道,应用50%大黄注射液40~6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配合其它中西药物治疗急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13例,存活11例;慢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40例,存活27例。有报道,用单味大黄不同制剂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224例,有效率为95%(其中重症肝炎30例的有效率为76.7%),与西药组相比单味大黄在黄疸消退及腹胀、纳差等症状改善与消失速度方面均较西药快,并对急性肝炎由轻型向重型发展有一定预防作用。〔中药材1997;20(4):214天津医药1978;(2):85中华医学杂志1979;(1):31中医杂志1988;(11):66〕18.首乌

据报道,用滋养肝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8例。基本方:首乌30g,当归、虎杖、麦冬、生地、枸杞子、枣仁各12g,丹参10g,贯众、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15g,太子参、白芍、茜草各20g,广木香9g。随症加减。日1剂水煎服。结果:治愈8例,显效、好转各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中国民间疗法1997;(6):6〕19.虎杖

据报道,单味虎杖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325例,痊愈280例,占86%,好转45例,占14%。黄疸指数降至正常时间,成人平均15.6天,小儿平均10天;GPT降至正常时间,成人平均25.2天,小儿平均15天。随访50例治愈者,有48例半年以上未复发。用法:成人每天用虎杖90g,加水浓煎至300ml,分3次口服。小儿减量,连服2~3周,待症状消失,肝功恢复正常后,再巩固治疗数周。据报道,用虎杖浸膏片,每次6片,每日3次。生山楂30g代茶饮,辅以维生素类。治疗HBsAg阳性慢性活动性肝炎32例,用药3个月,HBsAg转阴17例,除3例无效外,其余症状体征、GPT、TTT、ZnTT、TgM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湖北中医杂志1983;(4):13山东中医杂志1982;(2):84〕20.连翘

山西医学院肝病研究组报道,以连翘制成浓度为1:1的糖浆,每次10ml,日3次(相当于每日3g),小儿减半。治疗17例急性传染性肝炎。治疗前GPT平均577.3U/L,服药1~4周,GPT正常者15例,占88.2%,好转、无效各1例,各占5.9%。〔新医药学杂志1974;(2):18〕21.青黛

据报道,用加味黛矾散治疗急性肝炎38例,取青黛、明矾、山药按1:4:6的比例共研细末,拌匀。每日6g,分2~3次吞服(11人装胶囊后吞服),同时肌注维丙肝每周1次,每次160mg,肝太乐每日0.1g。结果:临床症状消失36例,肝功能各项指标转正常,临床症状消失2例,但黄疸指数或锌浊度1~2项未降至正常,住院时间最短8天,最长69天,平均24天。服用散剂个别患者有恶心呕吐现象,但改用胶囊后无此反应。据报道,将青黛30g,明矾15g,泽兰15g,共研为末,每次1.2g,每日3次口服。治疗间接胆红素增高症5例,疗效较好,均1周退黄。〔浙江中医杂志1984;(5):20陕西中医1981;(1):15〕22.紫草根

据报道,用紫草根中提取的紫草红(素)干燥粉末,加入氢氧化钠制成0.2%的紫草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1~2次,每次2ml。共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13例,均治愈;治疗急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157例,治愈139例,显效6例,好转12例;治疗慢性肝炎113例,治愈84例,显效14例,好转2例,无效13例。此外,尚治疗肝硬化4例,亦取得了一定疗效。〔中药大辞典.第1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345〕23.三七

据临床报道,用参三七注射液每支2ml(含参三七1g),以每天2~1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治疗重症肝炎17例。有效11例,好转1例,无效5例。据报道,用三七粉口服,治疗慢性肝炎低蛋白血症患者10例,血浆蛋白平均上升至94.0%。〔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8):12中成药研究1984;(10):19〕24.独活

宁波第一中医院报道,在辨证用药的基础方中,加入小剂量(成人一般6g)的独活,治疗肝炎后胁痛43例,痊愈39例,好转4例。一般服用3~10剂即可达止痛效果,但肝阴不足者应慎用。〔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6;(6):16〕25.桂枝

据报道,用865冲剂治疗HBsAg携带者47例。方药:桂枝、肉桂、女贞子、干姜、白术、茯苓、丹参。服用865冲剂每次2包(每包含12g),每日2次。并同时采用大剂量聚肌胞肌注,每日一次,每次6mg。两组疗程均为半年。结果:治疗组47例,其中HBsAg阳性27例,HBsAg、HBeAg均阳性19例。治疗后单项HBsAg阴转率为46.4%,好转率(HBsAg效价下降二个滴度以上者为好转)为28%,总有效率为74.4%;双项抗原阳性的阴转率为26.3%,好转率31.5%,总有效率为57.8%,而对照组为2.9%(P<0.05)。〔中医杂志,1990;(1):41〕26.甘草

有报道,用甘草甜素10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点,每日1次,疗程为2~12周。共治疗乙型肝炎28例,非乙型肝炎20例,治疗后血清谷丙转氨酶均显著下降,但对澳抗无明显影响。据报道,用甘草甜素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30例,有效率为77%,对乙肝e抗原的转阴率为44.8%。〔汉方医学1993;7(4):47中药通报1987;(9):60〕27.黑矾

据报道,用黑矾散(黑矾6g,鸡蛋清3个)冲剂,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83例。结果:痊愈59例(71.1%),显效13例(15.7%),好转8例(9.6%),无效3例(3.6%)。〔中原医刊1984;(3):18〕28.当归

据报道,单味当归液浓缩制成丸剂,每10丸相当于生药2.5g,每次服15~20粒,日2次,用药1.5~3个月。治疗45例迁延性肝炎,24例慢性肝炎,19例肝硬变。各型麝浊异常显效率分别为84.4%(38/45)、79.1%(14/24)、73.6%(14/19)。对其他类型肝炎及肝炎合并脂肪肝也有一定疗效。〔中华医学杂志1975;(5):789〕29.龙胆草

据报道,以中药龙胆草为主治疗肝炎26例,18例GPT恢复正常,4例恢复后有波动,再用龙胆草制剂后又正常,4例无效。用药后症状与体征均有好转或恢复。〔江西中医药1988;(1):44〕30.山慈菇

据报道,秋水仙碱片(每片0.5mg),口服1次1片,1日3次,治疗迁延性和慢性肝炎有效。〔人民军医1976;(8):66〕31.陆英

据报道,用陆英糖浆,通过105例临床验证,对急性肝炎有显著疗效。有效率为98%,治愈率为81%,平均治愈时间为17.5天,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其安全系数为临床用量的100倍。方法:每次20ml,每日4次,7天为1疗程。〔人民军医1976;(8):66〕32.藿香

据报道,自拟疏利清肝汤治疗急性甲型肝炎60例。药物以藿香、薄荷为主。痊愈40例,治愈率占66.1%,显效14例,有效6例。〔上海中医杂志1989;(12):26〕33.泽兰

据报道,用活血解毒汤(泽兰、郁金、丹参、桃仁为主)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66例,痊愈57例,好转6例,无效1例。〔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9;(3):20~21〕34.苦参

据报道,以苦参注射液30ml加入10%葡萄糖500ml中静点,每日1次,15天为1疗程,多数用2个疗程。治疗病毒性肝炎159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71例,显效81.6%(58/71),有效16.7%(12/71);慢性活动性肝炎30例,显效56.7%(17/30),有效43.3%(13/30);郁胆型肝炎31例,显效67.7%(21/31),有效32.3%(10/31);重症肝炎27例,显效25.8%(7/27),有效18.7%(5/27),死亡48.1%(13/27)。〔浙江中医杂志1987:(12):533江苏中医1986;(4):7〕35.夏枯草

据报道,用夏枯草针剂(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甘草)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重症肝炎34例,无效死亡19例(55.9%),好转出院15例(44.1%);西药对照组治疗21例,无效、死亡共18例(85.75%),好转出院3例(14.25%)。两组好转出院率有显著差异(P<0.001)。据报道,用白花蛇舌草20g,夏枯草15g,田基黄、土茯苓各20g,绵茵陈15g,山栀、黄柏、木通各10g,甘草5g,上药为1剂量按常规制成合剂。成人每日服250ml,小儿酌减。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112例,痊愈64例,显效9例,有效1例,无效1例。临床治愈率为85.34%,总有效率为98.67%。据报道,用三草汤(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甘草)糖浆剂和注射剂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100例,每次服三草糖浆25ml,日2次;糖浆组治疗40例,总有效率为82.5%,针剂组治疗60例,总有效率为90%。〔中草药1982;(8):47中医杂志1985;(4):14中医杂志1980;(4):22〕36.人参

据报道,用高丽参治疗急性乙型肝炎30例,方法:除服一般药物外,还同时加用高丽参粉5g。结果:用高丽参的患者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恢复到正常值比仅服一般药物的对照组早6~8周,转氨酶恢复至正常早2~3周。据报道,用红参及参三七防止重型肝炎因减激素所致的反跳及出血等不良反应,临床观察100例。应用红参指征:激素按常规减量,停药前3天,口服红参液5ml(3g),每日1次,连续5天,可预防激素反跳。高度乏力,食欲不振者每日可口服1~2次;应用参三七指征:血小板8万以下者口服参三七液5ml(3g),每日1~2次,有鼻衄便血者,口服2~3次。结果:治愈78例(78%),死亡22例(22%),无1例死于出血。〔吉林医学1983;(5):54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2):119〕37.蜈蚣

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内科等报道,用蜈蚣注射液(每次肌注2ml,每日1~2次,10日为1疗程,一般需1~4疗程)治疗传染性肝炎32例,显效11例,有效15例。同时观察发现,本法对黄疸,改善胃纳,消除恶心、腹胀等症状的疗效较为突出。〔中草药通讯1976;(8):26〕38.猪苓

据报道,用猪苓多糖注射液,每日40mg,肌肉注射,连续注射20天,休息10天,以此连续用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SGPT升高者279例,恢复正常98例,占35.1%,显效58例,占20.8%,有效60例,占21.5%,总有效率为77.4%。治疗HBsAg不正常者296例,其中转阴者38例,占12.8%,滴度下降者109例,占36.8%,总有效率49.66%。〔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3):141〕39.䗪虫

据报道,用大黄䗪虫丸2丸(每丸重3.3g),每日2次,治疗亚急性重症病毒性肝炎2例。分别于治疗2个月和4个月肝功能恢复正常。〔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1):683〕40.斑蝥

据报道,用醋溶性斑蝥素片(含斑蝥素0.1mg,食用植物油20mg)每日口服0.02mg/kg或者用万分之一斑蝥素油纱外敷肝区5~20cm,1~2日更换1次。治疗甲型肝炎100例(黄疸和非黄疸型各半),服药后2~5天症状消失者占70%,其余30%6~8天症状消失。用药14~20天肝功能转为正常者占65%,其余35%于21~30天转为正常。〔自然科学1980;3(6):458〕41.忍冬藤

解放军26医院报道,用忍冬藤治疗传染性肝炎。方法是:用忍冬藤100g,加水1000ml,煎至400ml,早晚分服。15天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间隔1~3天再进行第二疗程。共治疗传染性肝炎22例。症状基本消失,肝功恢复正常者12例;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肝功能明显好转者6例;无变化者4例。〔陕西新医药1972;(3):41〕42.柳枝

据报道,用带叶的柳树枝60g(干品30g)加水500ml,煎至300ml,2次分服。治疗急性肝炎(黄疸型为主)253例,有效率为96.3%,平均用药28.5天。用鲜柳枝和杨柳枝各5000g,制成注射液1200ml,每日肌注4ml(小儿减半);另用柳叶、枫杨叶各750g,以蒸馏法制成注射液1500~1800ml,每日肌注2次,每次3ml(小儿减半)。临床共治疗218例,痊愈者208例,占95.4%。〔中药大辞典.第1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524〕43.木瓜

据报道,以木瓜制成肝炎冲剂,每次15g,每日3次,治疗急性肝炎,10天为1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共收治102例,治愈60例,显效21例,好转16例,有效率为95.1%,无效5例。具有降黄及HBsAg阴转的作用。据报道,以木瓜冲剂(每包含木瓜生药5g),治疗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70例。痊愈42例,基本治愈19例,好转9例,治愈率达87%。〔中医杂志1988;29(10):18福建中医药1987;18(2):24〕44.牛黄

据报道,用清开灵(为中药安宫牛黄丸的改良复方注射液)为主治疗黄疸型肝炎120例,治愈84例,占74.2%,好转24例,占20%,无效2例,占1.6%,死亡5例,占4.2%。以急性黄疸型肝炎最好,有效率为100%;慢性肝炎次之,有效率为94.3%;重症肝炎最差,有效率为50%。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副作用。据报道,用安宫牛黄丸,每日1次,开水化服,体虚者用人参汤化服,治疗黄疸型肝炎,效果较好。〔甘肃医药1988;7(2):56~57江西中医药1988;19(6):17〕45.蒲公英

解放军第69医院报道,用蒲公英注射液及煎剂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77例。每次2ml肌注,每日2次,30日为1疗程;煎剂每日口服3次,每次15ml,30日为1疗程。结果:临床治愈69例(89.6%),无效8例(10.4%),黄疸消退时间平均为26.1天。〔中医杂志1987;(12):55〕46.山豆根

据报道,用山豆根注射液,每次2ml肌肉注射(含苦参碱35mg),1日1~2次,2个月为1疗程。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402例,有效369例,其中显效218例,总有效率91.8%。一般2~4周SGPT即可恢复正常,并能提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对HB-sAg和HBeAg也有一定的转阴作用。〔药学通报1983;18(10):37〕47.山楂

据报道,用山楂粉3g,每日3次口服,10天为1疗程。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36例,迁延性肝炎34例,共服药2~4个疗程,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痊愈30例,好转3例;迁延性慢性肝炎痊愈26例,好转4例。〔人民军医1977;(8):封三〕48.威灵仙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