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哲理寓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7 04:04:46

点击下载

作者:冯慧娟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诸子百家哲理寓言

诸子百家哲理寓言试读:

前言

寓言一直被称为“智慧的花,哲理的诗”,它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又充满诗意的美。它好像带刺的玫瑰——花朵给人美的享受,刺却使人警醒。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寓言是一颗独特的璀璨的明珠。

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它篇幅短小,具有明显的讽喻意义,更有极大的思想启示力量。从古至今,寓言不断地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在我国,先秦是古代寓言的产生期和第一个繁荣期,是寓言文学兴盛的黄金时代。当时学术界空前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大场面。在学术争论中,出现了用寓言故事表达政治哲学思想的倾向,使寓言成为一种战胜论敌的有效手段。为了通俗而广泛地宣传自己的学说,各学派在吸取民间譬喻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寓言故事。就数量而言,先秦寓言的丰富,也是世界寓言史上罕见的。据初步统计,先秦诸子寓言竟多达近千则。先秦寓言对我国文学的影响也极为深远。它们极大丰富了古代汉语,有的在岁月的沉积中渐渐成了格言、谚语和成语,经常为人民群众所运用,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气息,无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形成了我国寓言文学史上的一大高峰。

你是不是有时候会觉得村上太忧郁,昆德拉过于痛苦,卡夫卡令人压抑、窒息呢?那么,抽点时间看看我们祖先们讲述的轻松而又同样发人深省的故事吧,就像听祖母讲故事一样亲切舒适、难以忘怀。一以善良宽容之心待人

善良是一种真,宽容是一种美。

莎士比亚说:“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善良的人能够剔除虚伪与浮华,能真诚,能宽容,能信任,能爱,能快乐。只要人人都有善心、善意、善举,那么人间将会增添多一些的欢乐和温情。

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宽容是人之博大、人之崇高,是一种品质、境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美。宽容之心能包容百川,容纳万物。那么,就让我们用宽容之心待人、做事。·好沤鸟者·

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列子《列子·黄帝》

从前,在东海岸边住着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很喜欢海鸥,海鸥也很愿意亲近他。每当他摇船出海的时候,总有一大群海鸥尾随在他的四周,或在空中盘旋,或落在他的肩上,自由自在地与年轻人嬉戏玩耍,相处得十分和谐。

年轻人的父亲知道了这件事,就对他说:“人家都说海鸥跟你很要好,对你毫无戒备,你明天就抓几只给我玩玩。”年轻人说:“这还不简单!”

第二天,年轻人早早地摇船出海,焦急地等待着海鸥的到来。可是,那些鸥鸟似乎看出了他别有用心,只是在他头上盘旋,却不肯落到他的身边。年轻人伸手一抓时,海鸥们就“呼”的一声全飞走了。【名家典籍】

列子,名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列子》一书,其中收录有百余篇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慧言箴语】

与人相处要以善良和真诚为前提,如果心怀鬼胎,背信弃义,那么朋友必会离你而去。·释鹿得人·

孟孙猎得麂,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归,至而求鹿,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鹿,又且忍吾子乎?”——韩非《韩非子·说林上》

一次,鲁国国君孟孙带随从进山打猎,臣子秦西巴跟随左右。打猎途中,孟孙活捉了一只可爱的小鹿,非常高兴,便下令让秦西巴先把小鹿送回宫中,以供日后玩赏。

秦西巴在送小鹿回宫的路上,突然发现有一只大鹿在后面跟着,还不停地哀号。大鹿一号叫,小鹿便应和,叫声十分凄惨。秦西巴明白了,这是一对母子。这对鹿母子的深情让他实在不忍把小鹿带走。于是,他就把小鹿放了。

孟孙打猎归来后,秦西巴把放走小鹿的事告诉了他。孟孙顿时火冒三丈,一气之下将秦西巴赶出了宫门。

过了一年,孟孙的儿子到了念书的年龄。孟孙想要为儿子找一位好老师。他突然想起了一年前被自己赶出宫去的秦西巴,便立即命人去寻找他,并把他请回宫,拜他为太子老师。

臣子们对孟孙的做法很不理解,他们问道:“秦西巴当年自作主张,放走了大王钟爱的鹿。您现在为什么还要请他当太子的老师呢?”孟孙笑了笑说:“秦西巴不但学问好,更有一颗仁慈的心。他对一只小鹿都能生出怜悯之心,更何况对人呢?有他当太子的老师,我就放心了。”【慧言箴语】

秦西巴的仁慈之心终于被孟孙所理解,并因此被再次起用。可见,一个人的善良之心是很重要的,能为自己赢来他人的信任。·林回弃璧·

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庄子《庄子·山木》

有一年,周朝的一个诸侯国灭亡了。亡国的人们纷纷逃亡。在逃亡的人中有个叫林回的,为了背负自己刚出生的婴儿逃难,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玉璧。

孩子哇哇地哭个不停,旁人听见了,都很不理解林回的做法。有个人问林回:“你是为了金钱吗?如果是为了金钱,一个婴孩显然没有那块玉璧值钱。可你为什么要背着个还没断奶的孩子跑呢?”另一个人说:“背着一个吃奶的婴儿多拖累啊。你的眼光太不长远了。国难当头,逃命才是第一位的。你却舍弃宝玉,背着一个婴儿逃跑。万一逃不出去,你可能连自己的命也搭上了。”林回说道:“那块宝玉是因为值钱,才和我有关联;而这孩子是我的亲生骨肉,和我的感情是永远连在一起的,无论如何也割不断啊!”

因为金钱而结合在一起的东西或人,遇到灾难或祸害,就会互相抛弃;因为骨肉情义结合在一起的东西或人,遇到患难也会相依为命。互相抛弃与互相依存,实在是相差很远啊!【名家典籍】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也是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其代表作《庄子》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慧言箴语】

一个仁慈善良的人,在面对财富与亲情的选择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因为和金钱挂钩的利益关系难以经受患难的考验,只有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谊才是长久和永恒的。·梦中受辱·

齐庄公之时,有士曰宾卑聚,梦有壮子,唾其面,惕然而寤,徒梦也。明日召其友而告之曰:“吾少好勇,年六十而无所挫辱。今夜辱,吾将索其形,期得之则可,不得将死之。”每朝与其友俱立乎衢,三日不得,却而自殁。——吕不韦《吕氏春秋·离俗》

春秋时期,齐国有个武士叫宾卑聚,他为人很勇敢,总把自己打扮成侠客的样子,腰间佩带一把宝剑,在街上耀武扬威。人们从来不去招惹他,见到他都远远地躲开。为此,他更加以为自己很有威严,很受敬重。

一天夜里,他梦见了一个身材魁梧的壮士,头戴白色绢帽,身穿绸衣,脚穿白色缎鞋,还佩带着一把宝剑。这个壮士走到宾卑聚面前,大声地呵斥他,还朝他脸上吐了一口唾沫。

宾卑聚从没受过这种侮辱,一急就从梦中惊醒了,醒来才发现是个梦。尽管这样,他还是非常气愤,感觉自尊心受到了强烈的挫伤。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宾卑聚就把朋友们都请来,向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梦。然后他对朋友们说:“我自幼崇尚勇敢,六十多岁了还从没受过任何欺凌侮辱。如今,我在梦中受到如此屈辱,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我一定要找到那个在梦中骂我,并向我吐唾沫的人。如果三天之内找到他,我就要报这个仇;如果三天之内还找不到他,我就没脸面活在世上了。”

于是,宾卑聚和他的朋友们来到了行人过往频繁的道路上,寻找那个在梦中骂他的人。可是,三天过去了,他们并没有找到宾卑聚梦见的那个人。宾卑聚气馁地回到家中,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拔剑自刎了。【慧言箴语】

宾卑聚气量狭小,竟然愚蠢到对一个梦耿耿于怀,最后含恨自杀的地步。故事告诫我们,为人要宽宏大量;否则,伤害的是自己。·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列子《列子·说符》

杨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有个弟弟叫杨布。

有一天,杨布穿了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了。不久,天上下起大雨,他就把白色的衣服脱了下来,穿着里面的黑布衣回家。

刚走到家门口,他家的狗就迎上去,对着他汪汪大叫。杨布非常恼火,拿了根棍子就要去打狗。

杨朱听见声音从屋里跑出来,说:“你快不要打狗了,它是因为认不出你了才大叫的。你自己有时也会这样。你想想,如果你的狗出去的时候是一身白毛,回来的时候变成了一身黑毛,你能不感到奇怪吗?”

杨布冷静地思考了一会儿,觉得哥哥讲得有道理,就扔掉了手中的棍子。【慧言箴语】

看问题时要注意认清实际情况,如果被假象迷惑,忽视情况的变化,就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另外,故事还告诉我们,对于不如意的事,不要轻易埋怨和责备别人,要善于从自身查找原因或进行换位思考,这样就不难宽容和理解别人了。·穆公失马·

秦穆公乘马而车为败,右服失而野人取之。穆公自往求之,见野人将食之于岐山之阳。穆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汝也。”——吕不韦《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

春秋时期,有一次秦穆公到外地去巡游。走在半路上车子坏了,驾车的马也趁机跑掉了。

穆公为了找那匹马,一直追到岐山南面。这时,他看见一群人正在宰杀他的马,还七嘴八舌地议论着马肉的吃法。穆公看见了并没有生气,而是走过去关切地对那些人说:“只吃马肉而不喝酒,是会伤害身体的。我担心你们吃了马肉会伤害自己啊!”于是,穆公一个一个地劝酒,然后才离开。

一年以后,秦国和晋国在韩这个地方交战。晋军把秦穆公的战车团团包围住了。晋国的士兵紧紧地拉住了穆公战车上的马,眼看就要把穆公擒住了,情况十分紧急。就在这时,曾经吃过穆公马肉的三百多人,不顾性命地一拥而上,保护穆公,并同晋军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晋军,并生擒了晋惠公。【名家典籍】

吕不韦曾任相国,秦始皇称其为仲父。吕不韦为相期间,门下食客三千。他命门客“人人著所闻”。《吕氏春秋》由此汇编而成。【慧言箴语】

一个人如果宽容大度,能够原谅别人的过失,以德报怨,那么终究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和爱戴。知识链接

秦穆公(?~前621年),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是秦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他姓嬴,名任好,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59年至公元前621年在位,共执政39年,谥号穆。秦穆公在位的时候十分重视人才,先后任用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由余等贤臣,在他们的辅佐下内修国政,外谋霸业,使秦国开始崛起,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周襄王时,秦穆公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为秦国的发展和中国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做出了贡献。二反省自身与欣赏别人

反省是一种能力,是修正自身缺点与错误的一种方法。我们要在反省自身的同时,发现别人的优点,真诚欣赏,虚心求教。

欣赏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任与祝福。正如培根所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敢于审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能使我们成长;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能使我们进步;欣赏并学习别人的优点,能使我们日臻完美。·邯郸学步·

且之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能国得,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庄子《庄子·秋水》

战国时,燕国的寿陵之地有个年轻人。他总是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未能做好一件事。有一天,他竟然嫌自己走路的姿势难看,想学习一下别人的走路姿势。他听说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十分优美,就千里迢迢地跑去学习。

到了邯郸以后,他认为那里人的走路姿势优雅至极,一举一动都显示着高贵。他连忙跟着路上的人学起走路来。人家迈右脚,他也迈右脚;人家迈左脚,他也迈左脚。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跟着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跟着学;甚至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他也学。可是他因为被以前的老走法左右,所以学了很久也学不会新走法。于是他决定彻底抛弃老走法,一心学习新走法。他每迈一步都仔细推敲下一步的姿势。可是好几个月过去了,他还是没能学会邯郸人的走路姿势,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姿势忘得一干二净。最后,他不得不爬着回燕国了。【名家典籍】《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52篇,现存32篇。《庄子》和《周易》《老子》一起并称为“三玄”。【慧言箴语】

勇于向别人学习是好的,但不应盲目模仿、生搬硬套,否则不但学不到别人的优点,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一叶障目·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鹗冠子·天则》

楚国有个书生,家境贫困,又很懒散。有一天,他读《淮南子》这部书时,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时,其他的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隐藏自己的身体了。看完后,他很受启发,梦想着能够找到那片叶子。他以为找到那片叶子,用树叶遮住身体,就谁也看不见自己了,这不正好可以去集市上白拿自己想要的东西了吗?于是,他就去树林中找这种叶子,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

忽然,他看见一片树叶下面藏着一只螳螂。他高兴极了,赶紧爬上树,准备采那片叶子。刚巧,一阵风吹过来,树叶纷纷飘落,他要采的那片叶子也落到了地上。地上的叶子太多,他分辨不出哪片树叶是螳螂藏身的,就干脆脱下衣服,把地上的树叶都包了回去。

回家之后,他一片一片地拿起树叶遮住自己,问妻子:“你能看见我吗?”起初,妻子总是说:“看得见。”后来,妻子不耐烦了,就说:“看不见了。”他听后高兴地嘿嘿傻笑起来。

他拿着那片叶子上了集市。集市上什么东西都有。书生用树叶遮着自己的眼睛,以为别人看不见他了,就伸手去拿人家的东西,结果被人当场抓获,并送到了县衙门。

县官问他:“光天化日之下,你竟敢当众偷东西,该当何罪?”书生忙说:“我本来找到了一片能隐身的树叶,用它遮住自己,谁都看不到我了,才去拿人家的东西的。可这片树叶为什么突然就失效了呢?”县官听了忍俊不禁,对他教育了一番,没有治他的罪就把他放了。【慧言箴语】

寓言既讽刺了像楚人一样,妄想用一片树叶来掩盖自己的不光彩行为、利欲熏心、自欺欺人的蠢人,还告诫人们不要被眼前细小、局部的事物所蒙蔽,否则就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和整体了。·东施效颦·

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庄子《庄子·天运》

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有名的美女,其举手投足、音容笑貌十分惹人喜爱。无论她走到哪里,都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令人们惊叹于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犯病时,她总是用手捂住胸口,双眉紧皱,流露出一种妩媚柔弱的风姿。

西施的邻居是一个丑女子,名叫东施,相貌丑陋,却嫉妒西施的美丽。东施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她总是挖空心思地改换服饰和发型,可仍然得不到任何人的赞美。

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便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自以为和西施一样美丽了。哪知这丑女的矫揉造作,使她的样子更难看了。结果,人们看见她的怪模样都像见了瘟神一般,有的人把门紧紧关上,有的人则赶忙远远地躲开。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美,盲目模仿她的样子,反被人讥笑。【慧言箴语】

每个人都要学会正确地欣赏别人,客观地审视自己,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不了解别人的长处是什么,也不加以变通,就盲目而机械地效仿,是十分愚蠢可笑的。·螳臂挡车·

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庄子《庄子·人间世》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庄公乘坐马车去打猎。马车正在前行,齐庄公突然发现道路上有只绿色的小虫子,气势汹汹地向车轮扑来。只见它不知疲倦地舞动着两只前足,好像挥动着两把大刀,向着比它身体不知大多少倍的车轮扑来,摆出一副阻挡车轮前进的姿势。

齐庄公马上命令车夫把车停住,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虫子?竟有胆量和车轮较量!”车夫朝地上看了看,说:“这是螳螂,这种虫子只知道向前冲,不知道往后退。它根本不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你看,车子马上就辗着它了,可它还是站着不动。它如此轻视对手,真是自不量力。”齐庄公盯着螳螂看了一会儿,笑着说:“虽然它轻视敌人,但它的勇敢是多么可贵啊!谁要是能像这虫子这么勇敢,那他一定是天下最威猛的勇士。我真希望我的战士们能学习螳螂的大无畏精神。我们不要伤害它,绕道走吧。”【慧言箴语】

小小螳螂竟敢与车轮较量,勇气可嘉;但是它在勇敢的同时没有正确估量自己的实际能力,如此不自量力、以卵击石,必然招致失败。·纣为象箸·

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不羹菽藿,则必旌象豹胎。旌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邱,临酒池,纣遂以亡。——韩非《韩非子·喻老》

纣王是商朝的国君。有一次,纣王吩咐工匠给自己做了一双象牙筷子。箕子对纣王的这一举动深感不安。

有人问箕子:“不过是一双象牙筷子而已,有什么好忧虑的呢?”箕子说:“贵重的象牙筷子,必定不能放到泥土烧成的碗、杯里去,必然要使用名贵的犀牛角或玉石做成的碗、杯;而用上了犀牛角或玉石做成的碗、杯,就必定不会吃豆子饭、喝豆叶汤,必然要吃牦牛、大象和豹的幼崽;而吃上了牦牛、大象和豹的幼崽,就一定不会穿粗布衣服站在茅草屋底下,必定要穿华美的衣裳,筑造壮观的宫室才能与之匹配啊!我是为此而忧虑啊!”

过了五年,纣王过上了极度奢侈的生活。他用美酒注满池子,用烤肉铺园子,号称“酒池肉林”。他还对敢于进谏的忠臣实行严酷的刑罚。最终,商朝灭亡了。箕子仅通过一双象牙筷子,就可以预见天下的灾祸,这是他能从小事预见到大事的本领啊!【慧言箴语】

纣王因在小事上放纵自己,而逐渐不可收拾,直至亡国,这说明事情的开端、发展和结局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人要学会“防微杜渐”,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反省自己。·马夫之妻·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晏子是齐国的宰相。一天,马夫载着他外出办事,经过闹市的时候,正好被马夫的妻子看见了。马夫的妻子看见丈夫坐在马车上,洋洋得意,神气活现,把马鞭挥得很响,好不张扬。妻子很生气。

马夫回到家里,见妻子正收拾东西,要离开他。马夫急了,连忙问妻子原因。妻子说:“晏子虽然身高不到六尺,但毕竟是堂堂宰相,名闻诸侯。可是今天我看他坐在马车上,低头沉思,神情谦虚,毫不故作尊贵;而你虽身高八尺,但只不过是个马夫,却不知道谦虚,赶车时的样子竟那么趾高气扬,就好像你是宰相一样。我不愿和这么骄傲自大的人过日子!”马夫听完后,知道了自己的毛病,羞愧不已。

从此以后,马夫十分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慢慢地,他终于改掉了那个坏毛病。对马夫的变化,晏子感到有些奇怪,于是便问他是什么原因使他的态度转变得这么快。马夫以实相告。晏子称赞这个马夫能够从善如流,后来推荐他当了大夫。【名家典籍】

晏子,名婴,字平仲,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大夫,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慧言箴语】

人贵有自知之明,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依仗别人的势力耀武扬威、骄傲自大,应该谦逊平和,摆正自己的位置。·讳疾忌医·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韩非《韩非子·喻老》

战国时期有一位医生,医术很高明,人们尊称他为“扁鹊”。有一天,扁鹊拜见蔡桓公,站在旁边仔细地端详了蔡桓公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的皮肤上有点小毛病,不治恐怕会深入体内。”蔡桓公不高兴地说:“我没有病。”等扁鹊走了,蔡桓公说:“医生就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显示自己的医术高明。”

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对他说:“您的病已深入到肌肤里了,不治会更严重。”蔡桓公还是没有理睬他。扁鹊走了,蔡桓公很生气。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次来拜见蔡桓公,对他说:“您的病已经到达肠胃了,再不治会恶化。”蔡桓公没有言语。扁鹊无奈地走了。

又一个十天过去了,扁鹊在路上看见蔡桓公,转身就走掉了。蔡桓公疑惑不解,派人前去询问原因。扁鹊说:“病在皮肤表面的时候,用药洗或热敷就能治疗;当病深入到肌肤里的时候,用针灸可以治疗;病在肠胃的时候,服些草药汤剂可以治疗;可是当病到达骨髓的时候,就不能救治了。蔡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了,所以我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五天以后,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去找扁鹊。可扁鹊已经逃往秦国去了。蔡桓公最终不治身亡了。【慧言箴语】

一个人有了错误和缺点时,要正确对待、及时改正,如果固执己见,错误只会越来越多,以至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晋平公问於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吕不韦《吕氏春秋·去私》

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缺一个县令,你看谁能当?”祁黄羊说:“解狐可以。”晋平公很吃惊,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何推荐他?”祁黄羊笑着说:“您问的是谁能当县官,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啊。”晋平公于是派解狐当了县官。解狐果然把南阳治理得很好。

几天后,晋平公又问祁黄羊:“朝廷里缺一个军尉,你看谁能担任?”祁黄羊说:“祁午可以。”晋平公又觉得奇怪,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说:“祁午是我的儿子,可您问的是谁能去当军尉,而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晋平公于是又派祁午当了军尉。祁午果然能够公正执法。

孔子听说后,称赞道:“祁黄羊推荐人才,对外不计较仇怨,对内不排斥亲生儿子,真是大公无私啊!”【慧言箴语】

祁黄羊在推举人才时,只注重才能,而不看其与自己的关系。他的这种不计私仇、处事公正的坦荡胸襟,值得赞扬。·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梁惠王在位时,野心勃勃,一心扩张领土,经常与邻国发生战争。每次战争发起,他就强行把百姓驱赶上战场应战。

一次,梁惠王召见孟子,问他:“我在位期间,对于国家的治理,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了吧?河内发生灾荒,收成不好,我就把一部分百姓迁移到河东去,并从河东运些粮食到河内。河东遇上灾难时,我也会从别处征调粮食到河东,解决百姓的饥饿问题。我看其他邻国的国君,没有一个像我这样爱护百姓的。可是,为什么邻国的百姓没有减少,而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多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战场上,两军对垒,作战双方经过激烈地拼杀后,很快就会分出胜负。这时,败方就会有人丢盔弃甲地逃跑。在逃跑的士兵中有的跑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下来。这时,跑了五十步的士兵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说他们是胆小鬼。您认为这种嘲笑对吗?”

梁惠王说:“当然不对了。他们虽然有的跑五十步,有的跑一百步,但都是临阵脱逃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那么,就不应该希望您的老百姓比邻国多。”

邻国国君不管百姓的生活,是不爱百姓的表现;而梁惠王常驱使百姓去打仗,致使民不聊生,一样是不爱惜百姓。在欺压黎民这点上,他们的实质是相同的啊!【慧言箴语】

人们往往对别人的错误指手画脚,却对自己的错误视而不见。错误的情节虽然有轻有重,但其本质是相同的。因此,看待事情时,一定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月攘一鸡·

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古时候有一个人,有偷窃的毛病,每天都要去别人家偷一只鸡回来。

有一天,他又去偷鸡了。他偷完鸡正抱着它往回走,碰见了村子里的一个智人。智人知道他经常偷窃,就规劝他说:“偷窃不是正派人的做法,你为什么不改掉这个坏毛病,做个堂堂正正的人呢?你这么强壮有力,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劳动赚钱生活啊!”

这个人想了想,回答说:“你说得很对,偷窃是很不好的行为,别人也总拿这件事耻笑我,可我一时也改不过来。这样吧,从明天开始我不再每天都偷鸡了,改成一个月偷一只。这样慢慢改,等到明年,我就再也不偷了。”【慧言箴语】

一个人做了错事,就要及时改正,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怎么能纵容自己继续犯错呢?·不识车轭·

郑县人有得车轭者,而不知其名,问人曰:“此何种也?”对曰:“此车轭也。”俄又复得一,问人曰:“此何种也?”对曰:“此车轭也。”问者大怒曰:“曩者曰车轭,今又曰车轭,是何众也?此女欺我也。”遂与之斗。——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车轭是驾车时套在牲口脖颈上的一种木制驾具,略微弯曲,有点像个“人”字。

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郑国人在路上捡到了一个车轭。因为他从未套过牲口驾车,所以不认识这是什么。回家后,他拿着车轭去找邻居,问:“这是什么东西?”邻居告诉他说:“这是车轭。”

虽然这个郑国人知道了这根弯木棒叫作“车轭”,但印象不深,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第二天,他又在路上捡到了一个车轭,又拿去问邻居。邻居说:“这是车轭。”不料这个郑国人听了以后竟大怒,说道:“先前那个东西,你说是车轭;现在这个,你又说是车轭。路上哪来这么多的车轭呢?我看你分明是在骗我。你真不是个好东西。”他骂着,竟然抓起邻居的衣领同他打起架来。

一个人遇到了不懂的事情,就要虚心请教别人。可是这个郑国人,请教别人时却不虚心,还怀疑别人告诉他的是错误的。【慧言箴语】

有些人在遇到疑难问题时,既想请教别人,又不虚心,还心存怀疑,明明是自己愚昧无知,反而还认为别人在欺骗自己。如此自以为是而又蛮横无理,真是可笑。·邹忌比美·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刘向《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叫邹忌的大臣,他身高八尺多,外形俊朗,仪表堂堂。有一天早晨,他穿好朝服、戴上朝冠,一边对着镜子打量自己,一边对妻子说:“我和城北的徐公,谁更俊美一些?”他的妻子说:“你特别英俊,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城北的徐公,是齐国著名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就又去问小妾:“我和城北的徐公,谁更俊美一些?”小妾回答:“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啊!”第二天,有客人来拜访,邹忌在交谈中问他:“我和城北的徐公,谁更俊美一些?”客人回答:“徐公可比不上您漂亮。”

过了一天,徐公来拜访了。邹忌认真地端详他,自认为没有他英俊;又照镜子观察自己,更觉得比他差远了。夜里,邹忌躺在床上仔细思考这件事,自语道:“我的妻子说我更漂亮,那是偏爱我;小妾说我漂亮,肯定是因为怕我;客人说我漂亮,则是想求我帮忙办事。”于是他从妻妾和宾客对自己的谬赞中,认识到了受蒙蔽之害,随即对齐威王进行劝谏,终使齐国威震诸侯。【名家典籍】《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记载了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不过,它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西汉末年,著名学者刘向发现了六种记录战国纵横家言论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按照国别重新编订成《战国策》,他只是校订者和编订者。【慧言箴语】

为人要有自知之明,不可轻信他人的赞美之言,听到恭维之语时,不能忘乎所以、飘飘然,而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反省、深刻审视自己,这样才能有所进益。三识破伪装,远离虚假

那些虚伪的人,或者假装慈善,给人以同情,其实是别有用心;或者居心叵测,举着人道的旗帜,却在背地里继续着他们的丑恶行为。与这样的人接触,必须提高警惕,认真分析他们的言辞和行为,以防被诱惑和利用,不慎迈进他们精心设下的圈套。

事实上,虚伪的人并不快乐,因为他们在欺骗别人的同时也欺骗了自己。虚伪就像一个个厚重的外壳,不仅重重地覆压在了一个人的身心上,也制造了让人不能相信和接近的隔膜。所以,人们不仅要善于识破虚假,也要懂得保持真实的自己。·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很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为此,他手下养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每次都叫这300个人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想利用这个机会挣钱,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远近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摇摆。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了很高兴,不加考核就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了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从此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起合奏给齐宣王听。他拿着优厚的俸禄和丰厚的赏赐,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他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装腔作势,模仿人家的姿势,脸上装出一副陶醉其中的样子。

好景不长,几年后,爱听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他和齐宣王不同,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动听。于是他下令,要这300人好好练习,一个个地轮流吹给他听。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蒙混不过去了,只好收拾行李连夜逃走了。【慧言箴语】

像南郭先生这样没有真才实学、不懂装懂、靠蒙骗过日子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事情迟早会败露的。·挂牛头卖马肉·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晏婴《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齐灵公很喜欢妇女装扮成男人的样子。于是全国的妇女都照着去做。灵公派人去禁止,并说:“凡是妇女穿男人衣服的,就把她的衣服撕破,把她的带子扯断。”可是即便这样,也还是不能禁止妇女这样做。

晏子来见灵公。灵公问他:“我派人去禁止女扮男装,可她们并没有停止这么做,这是为什么?”

晏子说:“你让宫内妇女做男人打扮,而在外面又加以禁止,这就好像在门口挂着牛头而偏要卖马肉一样。如果你叫妇女们在内宫里也不要穿男人的服饰,那么在外边也就没人敢那么做了。”

灵公说:“好极了!”于是他下令在宫廷里也禁止女扮男装。不久,全国上下果然再也没有人敢如此打扮了。【名家典籍】《晏子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慧言箴语】

这个故事常被用来比喻以好名义当作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货色;也比喻为人虚伪,表里不一,做事情内外有别。·以羊替牛·

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古时候,人们为了表示对神灵的虔诚之心,每到特定的日子,就在祠庙里举行一种“祭钟”仪式。每逢这时,人们就要宰杀一头牛或者一只羊,供在桌子上。

这一天又是祭祀的日子,齐宣王站在大殿门口,看见有个人牵着一头牛经过。那牛浑身发抖。齐宣王叫住牵牛人,问:“你要把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我要牵去宰了祭钟。”

齐宣王见那牛害怕的样子,心生怜悯,说:“这头牛本来没有罪过,却要白白地送死。看着它那吓得颤抖的样子,我真不忍心,还是把它放了吧。”

牵牛人说:“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祭钟这一仪式也废除了吧?”“这怎么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起来,接着说:“这样吧,就用一只羊代替这头牛吧!”【慧言箴语】

杀牛和杀羊都是屠杀生命,对牛怜悯而对羊残忍并不能算是仁慈。齐宣王以羊代牛只是虚伪的行为,可见他的假仁假义。·邻人献玉·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于是遽而弃于远野。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尹文《尹文子·大道上》

魏国的一个农夫在犁田,突然犁头碰到了一个硬物,只听一声震响。他刨开土层一看,原来是犁铧撞上了一块光泽碧透的异石。农夫没见过世面,不知是玉,就请邻人过来看看这是什么东西。

邻人一看那是块世上罕见的玉石,就起了歹心,欺骗农夫说:“这是个不祥之物,留着会引发祸患。你还是赶紧把它扔了吧。”

农夫见这石头如此晶莹、剔透,实在不像不祥之物,觉得扔掉了可惜,犹豫了一会儿,就决定先拿回家去,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天夜里,宝玉忽然光芒四射,把整个屋子照得通亮。农夫全家被这种神奇的景象震惊了。于是,农夫又跑去找邻人。邻人故作惊慌地说:“这就是石头里的妖魔在作怪。你再不把这石头扔掉,全家都会死掉!”听了这话,农夫吓得战战兢兢的,急忙跑回家把玉石扔到了野地里。

可没过多久,邻人就跑到野外把玉石捡回了自己家。第二天,邻人拿着这块玉石去献给魏王。魏王招来玉工鉴定玉石的真伪。那玉工一见这块玉石,急忙对魏王说:“这是一块稀世珍宝。世上所有的玉石,都不能与它媲美。”魏王听了这话以后大喜,当即赏给献玉者一千斤黄金,同时还赐予他终生享用大夫俸禄的待遇。【慧言箴语】

狡诈的邻人因骗取的玉石而受赏食禄;而穷苦的农夫却蒙在鼓里,毫不知情。·不材之木·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庄子《庄子·人世间》

从前有位工匠名叫匠石。一天,他带着徒弟前往齐国,来到一个叫曲辕的地方时,看见土神庙旁长着一株大树。这株树的树荫可以遮阴几千头牛;树身比山高出八十尺,之上才有枝叶,其中可用来造船的枝丫就有十几枝。有很多人来此围观这棵巨树。

奇怪的是,匠石竟没有停下步伐观看,而是继续往前赶路。徒弟们问匠石:“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木材,您为什么一点儿也不看重它?”匠石回答说:“这棵树木材疏松,用它造船,会沉;用它做棺材,会很快腐烂;用它做柱子,会被虫蛀;把它打成器具,会毁坏。它正是因为没有用,才长得这么高大,有这么长的寿命啊!”

名家典籍:《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其学说的最高理想。【慧言箴语】

貌似强大的事物往往华而不实。看问题、观察事物不能被表面蒙骗,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以免做出错误判断。·宣王之弓·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尹文《尹文子·大道上》

齐宣王爱好射箭,也喜欢听别人的恭维话。只要一听到别人夸他力气大,不论多强硬的弓都能拉开,他就会高兴得忘乎所以。齐宣王身边的臣子们为了讨好他,总是说些“大王神射”一类的话恭维他。其实,齐宣王所用的弓,用三百斤的力气就能很容易地拉开。

一天,齐宣王又把自己的弓拿给臣子们看,还让臣子们试着拉开。这些臣子在拉弓时,都故意装出使出全身力气的样子:闭着嘴,鼓起腮帮,将眼睛瞪得大大的。其实,这些人根本就没想把弓拉开,只将弓拉到半满就故意松开手,表示自己的力气不够大。接着他们会说:“这张弓好厉害!拉开它至少要一千斤的力气。除了大王,是没有人能拉开的。”齐宣王听了,特别得意。于是,他表演拉弓给臣子们看。臣子们看了都大声叫好。

齐宣王拉弓时,明明只用了三百斤的力气,可他一辈子都认为自己是用了一千斤的力气。齐宣王只喜欢虚名,却不知道自己实际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名家典籍】

尹文,齐国人。他所作的《尹文子》,大都是先秦人物故事、寓言小品,文简理丰、辞约而精,为后人所称引。【慧言箴语】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能轻信那些谄媚、奉承、虚伪、言不及义的话,更不该听到好话就沾沾自喜、自以为是。·涸泽之蛇·

泽涸,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不如相衔负我而行,人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人皆避之,曰:“神君也。”——韩非《韩非子·说林上》

有一年夏季,某个地方干旱缺水,地面都干裂了,很多池沼也都干涸了。原本生活在水沼中的一些虫、鱼、蟹等动物,都搬迁到别的地方寻找水源去了。只有两条花水蛇没走。可过了几天,眼看池沼边的杂草全部枯死了,再不走就没法活命了,于是它们也准备搬迁。

临走之前,小蛇对大蛇说:“你身强力壮走得快,如果你在前面走,目标太大,很容易被人们发现。那样人们一定会来捕杀我们,而你也一定先被捉到。所以,我想到了一个办法,你背着我走。因为人们从来没有见过哪种蛇长成这样,也没见过像我们这样行走的。所以他们会把我当成一位神君,从而对我们敬而远之。这样我们就能蒙混过关,安全抵达目的地了。”

大蛇觉得小蛇的话很有道理,就背起小蛇穿过大路,扬长而去。见到上下重叠行走的蛇,人们都很害怕,谁都不敢靠近。此事一传十,十传百。知道此事的人都煞有介事地说:“那一定是蛇神了。”【慧言箴语】

面对纷繁多变的社会,要善于识别变化多端的诡计,看问题时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去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本质。·献鸠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列子《列子·说符》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大臣叫赵简子。他有个嗜好,就是在大年初一这天放生鸠鸟。百姓知道后,都纷纷捕捉鸠鸟,献给他,让他放生。每个献鸠鸟的人,都会得到赵简子的赏赐。所以每年初一这天,来赵简子家献鸠鸟的人络绎不绝。

赵简子的门客问他为什么要放生鸠鸟。赵简子说:“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爱护生灵,有仁慈之心。”门客说:“您对生灵有仁慈之心,这的确难能可贵;可百姓知道您喜欢放生鸠鸟,都去山野里大肆追捕,这样一来,被打死打伤的鸠鸟不计其数啊!您若真心爱护生灵,就该下令禁止捕捉。如果像您现在这样,奖励百姓捕捉鸠鸟,然后再放生,那您对鸠鸟的仁慈还比不上您对它们造成的灾祸大呢!”

赵简子听了这番话,思考了一阵子,感叹地说:“是这样啊!”【慧言箴语】

寓言揭露了某些人只讲形式,不讲效果,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行为。知识链接

春节俗称大年初一,古人又称元旦、正旦、端日等,改用公历纪元后采用“春节”的称法。春节是一岁之首,也是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有很多习俗,比如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晚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也叫除夕守岁或熬年。此外,春节还有贴春联等习俗。·诗礼发冢·

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接其鬓,压其顪,儒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庄子《庄子·外物》

古时候有两个儒士,虽饱读诗书,却专干掘墓盗财的事情。他们为人还极其迂腐,在掘墓的时候总是吟诗作对,甚至力求每一个动作都符合诗书里的规范。

一天夜里,两人又跑到荒郊野外,偷窃随葬品。他们像往常一样,分工进行,大儒放风,小儒钻墓穴。

大儒站在外面,四下瞧瞧,字正腔圆地说:“东方已发亮了,事情进展得怎么样了?”

小儒在墓穴里,一边费力地剥死人的衣服,一边说:“进行得很快,就差裙子和短袄没脱了。我突然发现,他的口中含着一颗闪闪发光的珠子。”

大儒一听,搓搓手掌自言自语道:“真是不虚此行啊!”又赶忙对小儒说,“见了珠子,还犹豫什么,快取出来!《诗经》早就记载:‘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

小儒说:“他紧紧地闭着嘴呢,怎么取啊?”

大儒回答说:“揪住他的头发和胡须,压着他的面颊,然后用金椎子撬开他的下巴,慢慢分开他的颊骨,只要不弄伤了他口中的珠子就行。”【慧言箴语】

伪君子们总是口是心非、道貌岸然,明明做了坏事,还振振有词,引经据典。·黄公嫁女·

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时,冒娶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不姝美。”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尹文《尹文子·大道上》

齐国有一个姓黄的老相公,无论行事还是说话都十分谦虚。他有两个妙龄女儿,长得容貌艳丽、体态婀娜,一言一行都很高贵优雅,堪称国色天香。可是,黄公太谦虚了,甚至总是贬低这两个女儿。每与人提及自己的女儿,他就谦卑地说:“小女相貌丑陋,一无是处,实在不值一提。”时间长了,人们都信以为真,以为他的两个女儿都长得丑陋不堪。因此,这两个女儿到了婚嫁年龄,却没有一个上门求亲的人。

卫国有个人死了老婆,无钱再娶,听说黄公的女儿相貌丑陋,年龄不小了还没有许配人家,就跑到黄家求婚。黄公虽然嫌卫人是已婚之人,但因考虑到自家女儿老大不小,只得同意,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等到婚礼完毕,卫人揭开盖头一看,大吃一惊,妻子竟然是个绝代美人!卫人问妻子:“为何你如此貌美天仙,却找不到人家呢?”妻子抹着眼泪说:“这都怪父亲,在外人面前过分谦虚,故意贬低我们姐妹俩的相貌。别人以为我们丑陋,哪还有人敢娶啊!”

后来,卫人逢人就说:“黄公喜欢谦虚,总说自己的女儿长得丑,其实他的两个女儿都是少见的美人。”消息很快传开了,许多名门望族都竞相迎娶他的二女儿。一时间,黄公家门庭若市。没多久,二女儿也嫁人了。【慧言箴语】

一个人懂得谦虚诚然可贵,但是谦虚也要尊重客观实际,适可而止。如果违背事实,谦虚过度,就是虚伪了。·仇由迎钟·

知伯将伐仇由,而道难不通。乃铸大钟遗仇由之君。仇由之君大说,除道将内之。赤章曼枝曰:“不可。此小之所以事大也,而今也大以来,卒必随之,不可内也。”仇由之君不听,遂内之。——韩非《韩非子·说林上》

仇由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邻国晋国是个大国。当时,晋国的智伯一直计划着发兵攻打仇由国。可是去往仇由国的道路十分狭窄,异常艰险,兵马难行,想要取胜并非易事。

智伯挖空心思想出了一个计策。他令人铸造了一座很精美的大钟。这个大钟比通往仇由国的道路要宽出很多倍。然后他派使者告诉仇由国的国君说,要把这座大钟赠子他,只是碍于道路狭窄,请他拓宽道路,准备迎接。仇由国的国君接到消息后,喜出望外,立即下令修建道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