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微讲堂:当前中国和世界石油形势的几个显著特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8 20:53:23

点击下载

作者:王能全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北大微讲堂:当前中国和世界石油形势的几个显著特点

北大微讲堂:当前中国和世界石油形势的几个显著特点试读:

正文

相当长时间以来,石油问题是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一大问题。大到八国首脑峰会、小到北京的出租车司机,都会就世界石油问题和国际石油价格,进行协商或发表一通议论。认真分析,我们认为,当前中国和世界石油形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中国的能源和石油问题,引起国家最高领导层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其核心问题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第二,中国能源消费主要依赖国内资源,进口石油只占世界市场很小的比重,中国是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受害者,中国能源政策的核心是立足于能源节约和国内资源,中国积极对外开放国内市场并参与世界油气资源的开发;第三,世界石油资源是充足的,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炒作。

一、 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造成石油问题引人关注

石油问题是我国最高领导层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据有关报告,2003年11月29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家主要领导人在分析中国经济形势时,第一次提到了金融和石油两大国家经济安全概念,并对石油能源安全问题给予深刻剖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运输通道、进口、管道、贸易、战略储备以及建立境外能源生产供应基地等。对于中国已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大国与进口大国,国际石油危机曾对一些石油进出口大国产生重大冲击,必须引以为戒,未雨绸缪。我们必须从新的战略全局高度,制定新的石油能源发展战略,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2005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06年经济工作八项主要任务,其中能源工作被列为第四项工作任务,中央要求在2006年的经济工作中“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国际上出现了中国“石油威胁论”。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石油消费的迅速增加,国际上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将我国与一段时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直接挂钩,认为中国是导致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将对世界政治经济和能源消费格局产生冲击。如美国全球安全分析学会(IAGS)执行主任格拉夫(Gal Luft)2004年2月2日在《洛杉矶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中国可能会像1967年前的日本一样为了获得石油而扩张,从而引发美中冲突。格拉夫在文章中认为,对石油的依赖就意味着对中东的依赖,中国已经开始刻意插足该地区,并以武器和政治保护为交换,这可能和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冲突;中国石油需求对于国际石油价格日常的影响,可以与美国石油需求和美国国家石油库存变化相提并论;中国在基础能源方面的一举一动已经开始深刻地影响全球供应链的分配和国际资源重新配置,中国的石油需求在美国造成了地缘政治影响。格拉夫得出的结论是,历史证明在对匮缺的资源展开竞争之际,那些超级大国往往会发现彼此难以共存。

石油问题之所以引人关注,其最直接的原因是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不断上涨的国际石油价格。据统计,1998年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和中东迪拜原油现货价格分别为每桶14.39、12.72和12.21美元,1999年分别为每桶19.31、17.97和17.25美元,2000年分别上涨到每桶30.37、28.50和26.20美元,2004年又分别上涨到每桶41.49、38.27和33.64美元。2004年与1998年相比,三种原油的现货价格分别上涨了2.88、3和2.76倍。

二、 当前中国的能源和石油形势

国家统计局2005年12月21日公布,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折算19317亿美元,名列世界第六。与此同时,根据英国石油公司2005年世界能源统计评论的数字,2004年我国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3.862亿吨油当量(19.7亿吨标准煤)。我国的能源和石油形势具有以下特点:(一) 我国主要依靠国内能源资源支持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18.4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5.2%;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9.7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5.7%。因此,2004年我国能源对外依赖仅为6.92%。(二) 我国能源消费主要依赖煤炭等固体燃料,由此导致较大的环境和运输压力。以2004年的统计数字为例,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9%,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分别为22%、3%、5%和1%;而同期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仅为27%,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分别为37%、24%、6%和6%;美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为24%,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分别为40%、25%、3%和8%;日本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为23%,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分别为47%、13%、4%和13%。(三) 建立了较为强大的石油工业。2004年,我国石油产量位居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美国和墨西哥四国之后,居世界第五位。2004年全国原油产量1.75亿吨,天然气产量408亿立方米。通过建国后五十多年的努力,截止到2004年底,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近海海域累计发现了758个油气田,形成了六大油气区,建成了大庆、胜利、辽河、新疆等25个油气生产基地,累计采出原油超过40亿吨;全国原油总加工能力约为3亿吨,乙烯产量626.6万吨。2004年,我国以汽油、柴油和煤油为代表的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57亿吨。其中,汽油表观消费量4607万吨,煤油表观消费量1035万吨,柴油表观消费量10063万吨。(四) 我国石油进口仅占世界石油贸易较小的比重,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不会对世界石油供应安全构成威胁。我国曾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出口国。1965年我国实现石油产品全部自给,1973年首船原油出口日本,自此以后我国石油出口供应国际市场。1985年是我国石油出口数量最高的年份,当年中国出口了3000多万吨的原油,石油出口总量达3460万吨。1973年至1993年的21年间,中国共向国际市场出口石油3.77亿吨。因此,可以说,这二十年间,中国的石油工业在保证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国际石油市场提供了宝贵的石油资源。1993年,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度统计公报统计,2004年度我国原油消费量2.9亿吨。据海关统计,2004年度我国原油进口1.227亿吨,出口原油549万吨,原油净进口量为1.1721亿吨;油品进口4270万吨,出口1135.92万吨,其中5-7号燃料油进口2883万吨,出口125.33万吨,油品净进口3134.08万吨。2004年度,中国原油消费对外依赖为40.41%。2004年,我国原油进口数量只占世界原油贸易量的6.29%,我国油品进口数量只占世界油品贸易量的5.96%。

专家们对未来我国石油消费和进口数量,有不同的预测。一种观点认为,到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总量将达1.7亿吨左右。假定以这一预测为准,到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也只占到2004年美国石油进口总量6.078亿吨的27.97%,2004年日本2.54亿吨石油进口总量的66.93%。因此,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中国石油进口不会对世界石油安全供应构成威胁,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石油供应格局。(五) 我国进口石油来源较为集中,中东和非洲是我国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2004年中国进口原油的原产地超过36个,油种超过50个。中东产油国是中国进口原油的主要来源地,占中国进口总量的45.4%;非洲原油所占的比例为28.70%;亚太地区原油所占的比例为11.5%,来自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前苏联国家的进口约占6%。(六) 我国是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受害者。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原油净进口费用为325.88亿美元,成品油净进口费用为52.85亿美元,合计为378.73亿美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144.26亿美元、31.27亿美元和175.53亿美元。另据有关部门测算, 2004年油价攀升对我国造成的直接代价是136亿美元,其中原油进口导致外汇多支出75亿美元,石化产品多支出61亿美元。根据我们实际工作中得到的数据测算,扣除运费上涨因素,2004年我国净进口原油价格每桶比2003年约增加7.1美元,成品油每吨约增加49.04美元。因此,仅从油价上涨的角度看,2004年我国净进口原油约多支付了60.64亿美元,净进口成品油约多支付了12.96亿美元,合计共多支付了73.6亿美元。

综合分析,宏观方面,2004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相当于导致中国GDP增速放缓约0.9个百分点;2005年国际油价上涨推动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0.16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上升1.45个百分点。微观方面,仅以农用柴油为例,按2005年7月23日柴油价格每吨上涨250元计算,2005年全年我国农民就需多支出约37.5亿元,大大加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负担,严重侵蚀了国家减免农业税给农民带来的好处。(七) 我国的能源政策和油气对外合作。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能源问题,温家宝总理指出:“必须坚持把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