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9 01:24:52

点击下载

作者:(明)程登吉

出版社:岳麓书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试读:

导言

在传统的蒙学书中,有一种流行很广、影响很大的体裁,就是用骈俪句式编写的各种知识读物,特别是历史文化常识读物。

对偶式的句子,如果再押上韵,用一句或几句话来介绍一位历史人物或历史典故,介绍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方面的知识,使儿童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既能识字,又能增长知识,以至终生不忘:这是古代蒙学书在内容和编写方法上的一个革新,一个进步,一个新的发展。唐代的《兔园册》今天已看不到原书了,是否属于这方面的内容,难以肯定。五代时后晋李瀚(一说为唐代李翰)的《蒙求集注》可能是这类书流传至今的最古的一种,后来又发展为明清以来广泛流行的《幼学》一书。

这本书原名《幼学须知》,又有过《成语考》《故事寻源》等异名,明代程登吉(字允升,西昌人)原编,但也有人说是明代景泰年间进士邱濬所编,后来通行的本子则是清代人邹圣脉增补注释的《幼学故事琼林》。但在旧私塾中,常略去增补部分不读。为求篇幅和内容的精悍适用,本书也略去了增补部分,加以今注今译,以求适合今天的广大读者阅读欣赏。“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这是旧时人们对二书的评语。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过去一些读书不多的人,却能懂得不少成语典故,在日常应用中还能得心应手,往往是得力于《幼学》一书。这是一本古代用于启蒙用的正宗类书,是一本兼百科全书和资料汇编性质的古籍。古代类书中的《皇览》今已不存,唐代类书中的巨著《艺文类聚》分四十六部,列子目七百二十七;专供皇太子学习的《初学记》分二十三部,列子目三百一十三;《幼学》分三十三部,未分子目,计联一千二百六十一。三书都是按天地人分类,人部又以朝廷为首,

文臣

武职

次之,亲、师、友等又次之,然后是身体、衣服、饮食、器用、制作、技艺,以鸟兽、花木等结束。《幼学》作为类书,远不如《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那样的名声赫赫,但其入人之深、普及之广、效用之大,则胜过这些皇皇巨著。它包括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方面的知识,书中辑录的资料,不仅涉及群经正史、诸子百家,还涉及许多稗官野史、方志异闻,特别是广泛吸收了多种“蒙求”的材料,分类录事,对偶成句,言简意赅,易读易记。旧时代人们日常所用文字、成语典故,多包括在内。在一定意义上,它也可以说是一本可诵读的成语典故小词典。它释文简练而又比较恰当,用语不多而又解释清楚。如:

无言曰缄默,息怒曰霁威。

大笑曰绝倒,众笑曰哄堂。

彼此不合曰龃龉,欲进不前曰趑趄。

受人牵制曰掣肘,不知羞愧曰汗颜。

只有几个字,就把词语的意思解释明白了。有时字数稍多,也不超过一个简单的句子,如:

赞襄其事,谓之玉成;分裂难完,谓之瓦解。同恶相帮,谓之助桀为虐;贪心无厌,谓之得陇望蜀。

事有大利,曰奇货可居;事宜鉴前,曰覆车当戒。

不修边幅,谓人不饰仪容;不立崖岸,谓人天性和乐。蕞尔幺么,言其甚小;卤莽灭裂,谓其不精。

读熟了这些句子,也就记住了这些成语的意义。词典而可读,事半而功倍,是编撰者的一个创造。

在内容上,书中包括了许多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人物掌故。如:

后羿妻,奔月宫而为嫦娥;傅说死,其精神托于箕尾。刎颈交相如与廉颇,总角好孙策与周瑜。

苻坚自夸将广,投鞭可以断流;毛遂自荐才奇,处囊便当脱颖。

又还包括了许多格言,或将典故格言二者结合在一起。如:

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此魏征之对太宗;众怒难犯,专欲难成,此子产之讽子孔。

求士莫求全,毋以二卵弃干城之将;用人如用木,毋以寸朽弃连抱之材。

成语、典故、格言,三者结合得天衣无缝,既是妙语,又是对句,一经记住,即终身不忘,终身受用。

本书编写得高明之处,还在于它打破了四言、五言或七言的限制,内容决定形式,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只求偶句成对,不强求整齐押韵;同时按内容分类编排,便于检索。旧时代的普通平民百姓从中接受了圣贤经传、诸子百家中的伦常观念和历史知识,熟悉了常见的成语典故和某些生活常识,对他们的文化传递就是通过这些书完成的。

本书成书于明代,不可避免地反映了封建思想意识,如“何谓三从,从父从夫从子;何谓四德,妇德妇言妇工妇容”,即是宣扬“三从四德”的封建伦常,而这正是封建社会套在妇女身上的枷锁。还有不少宣扬宿命论等封建迷信以至荒诞不稽的内容,如“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之类,不过也都来源于古书,并非杜撰。如上述两句,即出自《论语》中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二语。因而,它作为一种文化史和教育史的研究资料,一种文化的历史积淀,读者略予涉猎,仍然可以起到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的作用;使读者了解我们的先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氛围里形成自己的伦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其他传统观念,了解到封建时代的文化教育工作者是怎样向平民文化、儿童教育领域进行渗透。从这个意义上说,保存和提供这些资料无疑还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此书曾风行全国,遍及城乡,一些老年读者重读此书,大有返老还童、如逢旧友之感,因而对他们来说,还有着一种娱乐鉴赏的作用。但不管从什么角度去阅读欣赏此书,都既要看到它作为优秀蒙学课本的一面,也要看到它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内容不可避免地精华与糟粕互见,书中宣扬的封建思想意识与今天的时代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同时书中有的原文及其注释与史实不符,如《文臣》一篇,有“俗美化醇,尹翁归去思蜀郡”之句,原注称汉“尹翁归治蜀郡”,而据《汉书·尹翁归传》,尹在汉宣帝时为东海太守,后入守右扶风,都有治绩,并未治过蜀郡。对此新注中都已指出,也相信读者自能鉴别,取其有益,避其所短,从而真正做到开卷有益。至于注中的不足与不当之处,则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喻岳衡

卷一

天文

[1]

混沌初开[2],乾坤始奠[3]。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4]。日月五星,谓之七政[5];天地与人,谓之三才[6]。日为众阳之宗[7],月乃太阴之象[8]。虹名蝃[9],乃天地之淫气[10];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11]。风欲起而石燕飞[12],天将雨而商羊舞[13]。旋风名为羊角[14],闪电号曰雷鞭[15]。青女乃霜之神[16],素娥即月之号[17]。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18],雷部推车之女曰阿香[19]。云师系是丰隆[20],雪神乃为滕六[21]。歘火、谢仙,俱掌雷火[22];飞廉、箕伯,悉是风神[23]。列缺乃电之神[24],望舒是月之御[25]。甘霖、甘澍,俱指时雨[26];玄穹、彼苍,悉称上天[27]。雪花飞六出,先兆丰年[28];日上已三竿,乃云时晏[29]。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30];吴牛喘月,笑人畏惧过甚[31]。望切者,若云霓之望[32];恩深者,如雨露之恩。参商二星,其出没不相见[33];牛女两宿,惟七夕一相逢[34]。后羿妻,奔月宫而为嫦娥[35];傅说死,其精神托于箕尾[36]。译文

浑沌的元气一经分开,天和地也就奠定了。轻薄的清气向上浮起的便成了天,厚重的浊气向下凝结的就成了地。太阳、月亮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称之为“七政”;天、地和人,称之为“三才”。太阳出现在白天,是一切阳性事物的宗主;月亮出现在晚上,是极盛阴气的形象。虹的别名叫蝃,古人认为是天地间的不正之气所形成;月亮里的蛤蟆,是月亮的精华和光彩。大风将要刮起时,石燕就会飞起来;上天将要下雨时,商羊就会舞起来。旋风的别名叫“羊角”,闪电的称号叫“雷鞭”。青女是管霜的神,素娥就是月亮的号。雷部里跑得最快的鬼叫“律令”,雷部里推车的女鬼叫“阿香”。管云的法师是“丰隆”,管雪的天神是“滕六”。歘火和谢仙,都掌管雷火;飞廉和箕伯,都是风神。列缺是闪电神,望舒是驾御月轮的神。甘霖和甘澍,都是指下得及时的好雨;玄穹和彼苍,都是称代上天。六瓣的雪花飞舞,预兆明年将是一个丰收年;太阳已经升上三竿高,是说时间不早了。“蜀犬吠日”,比喻人见识太少;“吴牛喘月”,讥笑人畏惧太甚。希望迫切,就像久旱望云霓;受恩深厚,如同万物得到了雨露的滋润。参、商二星,你出我没,永远不能相见;牛郎、织女两座星宿,只有每年的七月初七才相会一次。后羿的妻子,传说跑到月宫变成了嫦娥;傅说死后,相传他的灵魂依托在箕星、尾星之间。注释[1]天文: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间分布运行等现象。古人把风、云、雨、露、霜、雪等地文现象也列入天文范围。[2]混沌:亦作“浑沌”。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元气状态。[3]乾坤:《易经》中的两个卦名。“乾”指天,“坤”指地。[4]“气之轻清”联:《说文解字》:“地,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5]七政:指太阳、月亮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6]三才:指天、地和人。因为天地能生万物,人是万物之灵,所以合称“三才”。才,能也。[7]众阳之宗:一切阳性事物的宗主。[8]太阴之象:极盛阴气的形象。日月对举,日称太阳,故月称太阴。[9]虹:阳光射入水滴经折射和反射而形成在雨幕或雾幕上的彩色圆弧。别名蝃(dìdōng)。[10]淫气:不正之气。古人认为虹乃阴气所为,阳气下而阴气应则为虹。天地之淫气,随日所映,朝西暮东。[11]蟾蜍:即癞蛤蟆。传说月亮里面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代诗文里常用来指月亮。张衡《灵宪》说,夏代后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其妻嫦娥窃而食之,奔月宫,遂化为蟾蜍。 月魄:道家以日为阳,故称日魂;以月为阴,故称月魄。 精光:精华和光彩。[12]石燕:形状如燕的石块。《

地舆

志》载:零陵山多石燕,遇风雨起而群飞,雨止仍复为石。[13]商羊:《说苑·辨物》载:齐有一足鸟,遣使问孔子,孔子说:“此商羊也。昔有童子屈其一足,展臂而跳,歌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今齐有之,将大雨矣。”[14]羊角:形容旋风旋转如羊角的状态。[15]雷鞭:驱雷的鞭子。《淮南子·天文训》:“雷以电为鞭。电光照处,谓之列缺。”[16]青女:神话传说中天神青霄王的女儿,掌管霜雪。[17]素娥:月中女神嫦娥的别称。因月色白,故嫦娥又称素娥。[18]至捷:跑得特别快。 律令:人名。传说是周穆王时人,因走路很快,死后在雷部做小鬼。[19]阿香:神话中的雷部推车女鬼。晋时,仪兴有一个姓周的,一天到郊外,日暮时至道旁草舍中,见一女子,周求宿。二更时候,闻门外有小儿呼曰:“阿香,官唤汝推车。”女出,忽然雷雨骤至。第天视宿处,乃一新冢。见陶潜《搜神后记》、释世道《法苑珠林》。[20]丰隆:神话中管云的法师。[21]滕六:神话中的雪神。牛僧儒《幽怪录》载:唐代衡州刺史萧志忠欲外出打猎,有樵者见群兽求救于九冥使者,使者曰:“若令滕六降雪,巽二起风,萧使君不复出矣。”天未明,风雪大作,忠果不出。[22]歘(xū)火、谢仙:神话中两个掌管雷火的鬼。[23]飞廉、箕伯:传说中的风神。[24]列缺:神话中的闪电神,是用来驱雷的鞭子。[25]望舒:神话中为月亮驾车的神。[26]甘霖、甘澍:犹甘雨。指适时而有益于农事的雨。《尔雅》:“久旱而雨曰甘霖,久雨不止曰愁霖,时雨澍生万物曰甘澍。”[27]玄穹、彼苍:二者均指天。玄,天青色;穹,穹隆,古人视天形圆如穹隆。苍,青色。[28]六出:雪花的结晶成六角形,称为六出,因用为雪花的别名。[29]三竿:形容太阳已升得很高,时近中午。 晏:晚。[30]蜀犬吠(fèi)日:语出韩愈《与韦中立论师道书》。蜀地山高雾重,很少见到阳光,因而当地的狗见到太阳,就狂吠不已。人们因以“蜀犬吠日”讥讽人少见多怪。蜀,四川;吠,狗叫。[31]吴牛喘月:吴牛,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炎热的时间较长,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就喘起气来。比喻因疑心而害怕。[32]云霓(ní):下雨的征象。云常为下雨的先兆,虹的出现在雨后。云霓之望,即盼望下雨。霓,虹的一种,又叫“副虹”。[33]参(shēn)商:二星名。参星在西,商星在东,此出彼没,永远不得相见。《左传·昭公元年》载:传说高辛氏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阏伯,小的叫实沈。因为不能相容,每天互相攻打,帝尧就把阏伯迁到商丘,主商星,将实沈迁到大夏,主参星。后因以“参商”比喻兄弟不和,也比喻双方隔绝。[34]牛女二宿:即牛郎星和织女星。宿,星宿。《续齐谐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是天帝孙女,勤习女工,无暇整理仪容。天帝怜其独居,将织女许嫁河西牵牛郎。织女嫁后竟废女工。天帝因此发怒,令织女仍回河东,只有每年七月七日才能与牛郎相会一次。[35]嫦娥:月神名。关于神话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既早又广,而且说法也各异。初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作“常羲”,说是帝俊之妻。《淮南子·览冥训》作“恒娥”,说是后羿之妻,因偷吃了不死之药奔月宫。《灵宪》说嫦娥奔月后化成了蟾蜍。但历代文学艺术作品中都把她作为美人的典型。 后羿:又称夷羿,夏代东夷族首领,原为有穷氏部落首领,善射。神话传说尧时十日并出,植物枯死,猛兽大鸟长蛇为害。他射去九日,射杀猛兽大鸟长蛇,为民除害,于是天下太平。[36]傅说(yuè):传说殷朝贤臣。他原是傅岩从事版筑的奴隶,后被殷高宗(武丁)任用为相,治理天下。傅说死后,其精神升天,乘东维,骑箕尾两星之间,与众星并列。箕、尾,星名,都属二十八宿。

披星戴月,谓早夜之奔驰[1];沐雨栉风,谓风尘之劳苦[2]。事非有意,譬如云出无心[3];恩可遍施,乃曰阳春有脚[4]。馈物致敬,曰敢效献曝之忱[5];托人转移,曰全赖回天之力[6]。感救死之恩曰再造[7],颂再生之德曰二天[8]。势易尽者若冰山[9],事相悬者如天壤[10]。晨星谓贤人寥落[11],雷同谓语言相符[12]。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13];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14]。如夏日之可畏,是谓赵盾;如冬日之可爱,是谓赵衰[15]。齐妇含冤,三年不雨[16];邹衍下狱,六月飞霜[17]。父仇不共戴天[18],子道须当爱日[19]。盛世黎民,嬉游于光天化日之下[20];太平天子,上召夫景星庆云之祥[21]。夏时大禹在位,上天雨金[22];《春秋》《孝经》既成,赤虹化玉[23]。箕好风,毕好雨,比庶人愿欲不同[24];风从虎,云从龙,比君臣会合不偶[25]。雨旸时若,系是休征[26];天地交泰,斯称盛世[27]。译文

身披星光出去,头顶月亮回来,是说早晚都在奔忙操劳;雨洗头,风梳发,是说尘世间的奔波劳苦。事情并非有意去做,好比白云无意间从山峰中飘浮而出;恩惠可以遍施,就说是有脚的阳春。赠送礼物表达敬意,就说是敢效法古人献曝的诚意;托人斡旋,说是全靠他的回天之力。感谢别人的救命之恩,说是再次给我生命;称颂别人再生的德行,说是我有两个天的庇佑。权势易于衰落,就像容易消融的冰山;事情相差悬殊,就像相距遥远的天和地。“晨星”是说贤人稀少,“雷同”是说话语相同。心中忧虑过多,与“杞人忧天”没有什么差别;做事不量力而行,与“夸父追日”没有什么不同。像夏日那样炎热可怕,是说晋国大夫赵盾使人畏惧;像冬日那样和暖可爱,是说赵盾的父亲赵衰令人亲近。齐国有个孝妇含冤而死,那个地方三年没有下雨;哲学家邹衍蒙冤下狱,五月间竟然飞起霜来。杀父的仇人不能跟他同在一个天底下生活,做儿子的尽孝道就应当珍惜父母在世的每一天。兴盛时代的百姓,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嬉戏游乐;太平时候的皇帝,可感召上天出现景星、庆云的祥瑞。夏朝大禹在位时,因治水有功,天上下起了黄金雨;春秋时孔子写成《春秋》《孝经》后,天上一道彩虹化成了黄玉。箕星爱好风,毕星喜欢雨,好比众人的愿望各不相同;风随虎起,云从龙生,好比君臣相遇并非偶然。下雨天晴,遇时而顺,这是吉祥的预兆;天地融合,成就泰运,这就叫做太平盛世。注释[1]披星戴月:亦作“戴月披星”。身披星光出去,头顶月亮回来。形容早出晚归或日夜奔波,备极辛劳。[2]沐雨栉(zhì)风:沐,洗头发;栉,梳头发。雨洗头,风梳发。形容旅途奔波的劳苦。[3]云出无心: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是说白云无意识地从山峰中飘浮而出。岫(xiù),本指山中洞穴,这里泛指山峦、山峰。[4]阳春有脚:春天的阳光就像有脚一样,普照万物。比喻给人带来温暖。[5]献曝之忱:言所献之物不足珍贵,但情真意切。《列子·杨朱》:“宋国有田夫,常衣温,仅以过冬。暨春冬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狢。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后因以“献曝”为献计或献物的谦词。献,进;曝,日晒,这里用作名词。[6]转移:迁徙、移动。这里是周旋、斡旋的意思。 回天:封建社会以皇帝为天,凡能谏止皇帝某种行动者称“回天”。后以“回天”比喻力能转移极难挽回的事势。[7]再造:再生,获得第二次生命。对重大恩德的感激之词。[8]二天:是说得到两个天的庇佑。古诗文中常以“二天”为感恩之词。[9]冰山:冰山见太阳就消融,比喻不可长久依傍的权势。[10]天壤:天上和地下。比喻相距遥远,差别极大。[11]晨星:清晨的星。比喻稀少。 寥落:稀疏。[12]雷同:人云亦云,相同。[13]杞人忧天:《列子·天瑞》里说,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他将无处存身,因此愁得觉也不睡,饭也不吃。后来就用“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14]夸父追日:传说古代有个夸父,拼命追赶太阳,在路上渴得厉害,先后饮了黄河和渭河的水,还感不够,又赶往北方的大湖,还没到就渴死在路上,他丢下的木杖后来化成了一片树林。见《山海经·海外北经》。这则神话故事表现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也用以指不自量力。[15]“夏日之可畏”联:《左传·文公七年》:“丰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赵衰(cuī),即赵成子,春秋时晋国之卿。赵盾,即赵宣子,赵衰之子,春秋时晋国执政。[16]齐妇含冤:汉代东海郡有孝妇窦氏,赡养婆婆非常恭顺。婆婆怕拖累守寡的儿媳,便上吊身亡。事后,小姑诬告窦氏杀母,郡守竟杀孝妇,因此郡中连续干旱三年。见《汉书·于定国传》。[17]邹衍下狱:邹衍,《史记》作“驺衍”,战国时齐人,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他曾在燕国事奉昭王,颇得信任,昭王师事之。后昭王崩,惠王听信谗言,下衍于狱,冤不能白。衍仰天大哭,时值五月(一说六月),天忽然下起霜来。见《太平御览·天部·霜》。[18]不共戴天:不跟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戴,顶着。[19]子道须当爱日:扬雄《法言·孝至》:“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后因称子奉侍父母之日为爱日。子道,儿子事奉父母的职责;爱日,珍惜光阴的意思。[20]光天化日:光天,白天;化日,即治日,指太平无事的时代。原来形容太平盛世,后来转而形容大庭广众,是非、好坏谁都看得清楚的场合。[21]景星庆云:古人认为是太平盛世出现的祥瑞。景星,也称瑞星、德星,“其状无常,常出于有道之国”,见《史记·天官书》。庆云,一种彩云,其云五色,“庆云,喜气也”。见《汉书·天文志》。[22]上天雨金:传说大禹平治水土,功齐天地,是时天雨金三日,雨稻三日三夜。见任昉《述异记》。[23]《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史。相传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 《孝经》:儒家经典之一。作者说法不一,以孔门后学所作一说较为合理。 赤虹化玉:传说孔子修成《春秋》《孝经》,告于天,赤虹自天而下,化为黄玉,长三尺,上有刻文,孔子跪而受之。见干宝《搜神记》。[24]箕好风,毕好雨:比喻百姓的好恶不同。箕、毕,星宿名。 庶人: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秦汉以后泛指没有官爵的平民。[25]风从虎,云从龙:《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敬仰)。”比喻明君贤臣意气相投。 会合不偶:相遇并非偶然。[26]雨旸(yáng)时若:下雨天晴,遇时都顺。雨,下雨;旸,天晴;若,顺。 休征:美好的征兆。[27]天地交泰:指天地万物都处在一种顺畅通达、兴旺发达的状态。泰,卦名。交泰,也指时运好。 斯:这。地舆[1]

黄帝画野,始分都邑[2];夏禹治水,初奠山川[3]。宇宙之江山不改[4],古今之称谓各殊。北京原属幽燕,金台是其异号[5];南京原为建业,金陵又是别名[6]。浙江是武陵之区,原为越国[7];江西是豫章之郡,又曰吴皋[8]。福建省属闽中[9],湖广地名三楚[10]。东鲁西鲁,即山东山西之分[11];东粤西粤,乃广东广西之域[12]。河南在华夏之中,故曰中州[13];陕西即长安之地,原为秦境[14]。四川为西蜀[15],云南为古滇[16]。贵州省近蛮方,自古名为黔地[17]。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为天下之五岳[18];饶州之鄱阳,岳州之青草,润州之丹阳,鄂州之洞庭,苏州之太湖,此为天下之五湖[19]。金城汤池,谓城池之巩固[20];砺山带河,乃封建之誓盟[21]。帝都曰京师[22],故乡曰梓里[23]。蓬莱弱水,惟飞仙可渡[24];方壶员峤,乃仙子所居[25]。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26];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27]。水神曰冯夷,又曰阳侯[28];火神曰祝融,又曰回禄[29]。海神曰海若[30],海眼曰尾闾[31]。望人包容,曰海函[32];谢人恩泽,曰河润[33]。无系累者,曰江湖散人[34];负豪气者,曰湖海之士[35]。译文

黄帝划分疆土之后,才区分了都、邑等行政区域;夏禹治理洪水之后,才奠定了山河的走向和位置。天地之间的山河不会改变,但古往今来对它们的称呼却各有不同。北京原本属于幽州和燕国的地域,金台是它的别号;南京原来叫建业,金陵又是它的别名。浙江省是杭州所在的地域,在古代原是越国的领土;江西省古代属于豫章郡,又叫“吴皋”。福建省秦代属于闽中郡,湖南、湖北两省的地域古代名叫“三楚”。东鲁和西鲁,就是山东、山西两省的名号;东粤和西粤,就是广东、广西两省的地域。河南省地处中国的中部,所以叫做“中州”;陕西省就是长安所在的地方,原本是古代秦国的辖境。四川省就是当年刘备建国的西蜀,云南省就是古代的滇国。贵州省接近古代南蛮的区域,自古以来就被称作黔地。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是天下著名的五座大山;饶州的鄱阳湖、岳州的青草湖、润州的丹阳湖、鄂州的洞庭湖、苏州的太湖,这是天下闻名的五个大湖。城墙好像金属铸成,护城河如同滚烫的开水,是说城池牢固得坚不可破;即使泰山变得像磨刀石一样小,黄河变得像衣带一样窄,但封国长存,这是汉高祖分封王侯的盟词。皇帝居住的国都叫做京师,家乡称作梓里。蓬莱和弱水,只有会飞的仙人能够渡过去;方壶和员峤,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沧海桑田”,是说人世间的事情太多变化;“河清海晏”,是预兆天下太平。水神叫冯夷,又叫阳侯;火神叫祝融,又叫回禄。海神叫海若,海眼叫尾闾。希望人家原谅自己,就说“海涵”;感谢别人的恩惠,叫做“河润”。没有牵挂的人叫做“江湖散人”,具有豪迈气概的人称为“湖海之士”。注释[1]地舆:指天地。地载万物,因此将它比作车舆。[2]黄帝画野:黄帝时开始划分疆土的界限。黄帝,古代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有熊国国君,号有熊氏,居轩辕之丘,又号轩辕氏。画野,划分界限。 都邑:古代行政区划名。《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3]夏禹治水:夏禹,亦称大禹、戎禹,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帝之命治理洪水,后以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 奠:定。以山川定界域。[4]宇宙:天地万物的总称。《淮南子·原道训》:“纮宇宙而章三光。”高诱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5]幽燕:地区名。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唐以前属幽州(古九州之一),战国时属燕国,所以称“幽燕”。 金台:又称黄金台、燕台。相传为燕国昭王所筑。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招揽天下有才干的人,故名金台。后世慕名,在今北京市和徐水、满城、定兴县皆有台以“黄金”为名。这里指代北京。[6]南京:今南京市。战国楚威王七年(前333年)灭亡越国后置金陵邑;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自京口(今江苏镇江)徙治秣陵,第二年改名建业,治所在今南京市,后定都于此;东晋及南朝诸帝均建都于此,改名建康;五代梁置金陵府;南唐改为江宁府;明帝洪武建都于此,改名南京。[7]武林:杭州的别称。因杭州西有武林山(又名灵隐山)而得名。秦设会稽郡,首府杭州。 越国:古国名,亦称“于越”。姒姓。相传始祖是夏代少康的庶子无余,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浙江省春秋时为吴、越两国之地。[8]豫章:郡名。楚汉之际置,郡治南昌(今南昌市)。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以后,辖境相当于今江西省地。元朝置“江西行中书省”,因有江西省之称。 吴皋:吴国的皋岸。皋,岸。江西在春秋战国时是吴、越两国的交界,因此又称“吴皋”。[9]闽中:郡名。战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置。郡治在冶县(今福州市)。辖境相当于福建全省和浙江宁海、天台以南地区。《附职方纪略》说,福建别号闽中,古闽粤地,首府福州。[10]湖广:即湖广行省,古行省名。元朝至元中置。明朝初年地域有所变动,辖境在今湖南、湖北两省地。这里指湖南、湖北。 三楚:古地区名。秦汉时分战国楚地为西楚、东楚、南楚,概称“三楚”。后多用“三楚”泛指湖南、湖北一带。[11]鲁:地区名。今山东泰山以南的汶、泗、沂、沭水流域,是春秋时鲁地。秦汉以后仍沿称这地区为鲁,近代又用为山东省的简称。古时称山东、山西为东鲁、西鲁。[12]粤:同“越”,古族名,泛称百粤。广东、广西本百粤之地,因此又称粤东、粤西,或称东粤、西粤。粤,后用作广东省的简称。[13]华夏:亦作“诸夏”。汉族先民或中国(中原)的古称。 中州:古地区名。即中土、中原。狭义的中州指今河南省一带,因其地在古九州之中得名。[14]长安:中国古都之一。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县,七年定都于此。 秦:古国名。周分封的诸侯国,战国时成为七雄之一,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15]西蜀:指四川。蜀,古国名,秦时置蜀郡,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因其地在中原以西,故称西蜀。[16]滇:云南省的简称。因省境东北部在战国至汉武帝以前为滇国地而得名。又云南因地在云岭之南故称云南。[17]蛮:亦称“南蛮”。中国古代对长江中游及其以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 黔:贵州省的简称。因省境东北部在战国、秦代属黔中郡,在唐代属黔中道,故名。[18]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岳,高大的山。汉宣帝确定以今河南省登封县的嵩山为中岳,山东省泰安市的泰山为东岳,安徽省潜山县的天柱山为南岳,陕西省华阴县的华山为西岳,河北省曲阳县的恒山为北岳。其后又改湖南省衡山县的衡山为南岳,隋以后遂成定制。明代又改今山西省浑源县的恒山为北岳。[19]五湖:五个大湖的总称。历来说法不一。近代一般以湖南省的洞庭湖、江西省的鄱阳湖、江苏省的太湖和洪泽湖、安徽省的巢湖为五湖。 饶州:州、路、府名。隋开皇九年(589年)置州,治所在鄱阳(今江西波阳),元至元中升为路,明初改鄱阳府,旋改饶州府。 岳州:州、路、府名。隋开皇九年改巴州置州,治所在巴陵(今湖南岳阳市),元改为路,明改为府。 润州:州名。隋开皇十五年置,治所在延陵(今江苏镇江市),北宋时升为镇州府。 鄂州:州、路名。隋开皇九年改郑州为鄂州,治所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路。 苏州:州、府名。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苏州,以姑苏山得名。明初改为苏州府,治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20]金城汤池:像金属铸造的城墙,像沸热不可近的护城河。比喻防守严密、坚不可摧的城邑。汤,热水、开水。 城池:古时都邑四周有城垣及护城河,用来防守,因有“城池”之称。城,城墙;池,护城河。[21]砺山带河:山像磨刀石一样小,河像衣带一样细。比喻年代无穷。砺,也作“厉”,磨刀石。《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誓盟:誓言、盟词。[22]京师:国都,皇帝所在之地。[23]梓里:犹桑梓,指故乡。古代家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因此后来用作故乡的代称。[24]蓬莱:古代传说东海中神山之一,为神仙所居。 弱水:古人称水浅或地僻不能通舟楫者为弱水,后讹传为水力不能负芥或不胜鸿毛之说。[25]方壶员峤:古代传说中的两座仙山。《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州,五曰蓬莱。”[26]沧海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又变为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27]河清海晏:黄河的水变清了,大海也平静了。比喻天下太平。河,指黄河;晏,平静。[28]冯夷:古代神话中的水神名。 阳侯:古代传说中的波涛神。他原是陵阳国的侯,其国近水,溺死后成为波涛神。[29]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死后为火神。后世称火灾为“祝融之灾”,本此。 回禄:传说中的火神。后用作火灾的代称。[30]海若:传说中的海神名。[31]海眼:即泉眼。古人认为井泉的水,潜流地下,通江海,随潮涨落,故称海眼。 尾闾:古代传说中海水的归宿之处,也称“沃焦”。尾,指百川之下;闾,指水聚之处。[32]海涵:谓气量大,能包容,如海之能纳百川。涵,包含、包容。后常用为请人原谅之词。[33]河润:施恩惠于人,就像河水浸润土地。[34]系累:牵挂。 江湖散人:闲散不拘、毫无牵挂的人。[35]湖海之士:湖海,水面广阔,气势雄浑,所以用来形容性格爽朗豪放的人。

问舍求田,原无大志[1];掀天揭地,方是奇才[2]。凭空起事,谓之平地风波[3];独立不移,谓之中流砥柱[4]。黑子弹丸,极言至小之邑[5];咽喉右臂,皆言要害之区[6]。独立难持,曰一木焉能支大厦[7];英雄自恃,曰丸泥亦可封函关[8]。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9];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10]。以蠡测海,喻人之见小[11];精卫衔石,比人之徒劳[12]。跋涉谓行路艰难[13],康庄谓道路平坦[14]。跷地曰不毛之地[15],美田曰膏腴之田[16]。得物无所用,曰如获石田[17];为学已大成,曰诞登道岸[18]。淄渑之滋味可辨[19],泾渭之清浊当分[20]。泌水乐饥,隐居不仕[21];东山高卧,谢职求安[22]。圣人出则黄河清[23],太守廉则越石见[24]。美俗曰仁里[25],恶俗曰互乡[26]。里名胜母,曾子不入[27];邑号朝歌,墨翟回车[28]。击壤而歌,尧帝黎民之自得[29];让畔而耕,文王百姓之相推[30]。费长房有缩地之方[31],秦始皇有鞭石之法[32]。尧有九年之水患[33],汤有七年之旱灾[34]。商鞅不仁而阡陌开[35],夏桀无道而伊洛竭[36]。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37];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38]。译文

沉湎于买田置房的人,原本就没有什么大志;能够翻天覆地的人,才称得上突出的人才。凭空发生的事情,称之为“平地风波”;一个人坚定不移地维持大局,称之为“中流砥柱”。黑子和弹丸,说的是极小的城邑;咽喉和右臂,都是比喻兵家必争的险要地方。仅凭一个人的力量维持不了局面,就是说一根木头怎能支撑起即将倒塌的大厦;英雄凭借自己的勇敢,是说用一颗泥丸也能封住函谷关。做一件事情开头失败而最终获得成功,便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做一件事情快要成功了却忽然停止下来,这便叫做“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用瓢去测量海水,比喻人的见识极小;精卫鸟衔石头去填大海,比喻人做事白费力气。跋山涉水,形容行路艰难;康庄大道,是说道路平坦。坚硬瘠薄的土地叫做“不毛之地”,美好肥沃的田地叫做“膏腴之田”。得到一件没有用处的东西,就说好比得到一块不能耕种的石头田;做学问已经大有成就,就说达到了知识的彼岸。淄、渑二水的不同滋味,春秋时齐国人易牙能够辨别出来;清澈的泾水和浑浊的渭水合流时,清浊仍然分明。山间涌出的流泉使人乐而忘饥,所以隐居的士人不愿出来做官;在东山过着高枕无忧的日子,所以东晋的谢安为求安逸而多次谢绝朝廷的官位。只有圣人出现了,那黄河的水才会变得清澈起来;只有太守清廉,那云雾中的越王石才会显现出来。风俗美好的地方叫做“仁里”,风俗恶劣的地方叫做“互乡”。一个地方取名胜母里,所以以孝著称的曾子不肯进去;殷商的都城叫朝歌,墨翟认为这个名字不妥,因此临近朝歌时掉转车子就走了。敲着泥块唱歌,这是唐尧时代百姓自得其乐的盛世景象;互让田界耕种,这是周文王时百姓互相推让的君子之风。东汉人费长房有缩短两地距离的方术,秦始皇有鞭打石头作桥的法力。尧帝时有连续九年的洪水患害,商汤时有一连七年的干旱灾荒。商鞅不仁厚,让百姓开出纵横交错的田界;夏桀荒淫无道,伊水和洛水同时枯竭了。东西掉在地上,没有人捡起据为己有,说明在上位的人执政有方,社会风气好;大海不起狂澜,知道中国有圣人治国。注释[1]问舍求田:亦作“求田问舍”。舍,房屋。谋求买田置屋。形容人只知谋置家产,胸无大志。[2]掀天揭地:翻天覆地。[3]平地风波:语本刘禹锡《竹枝词》:“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后以“平地风波”比喻意外的纠纷或事故。[4]中流砥柱:砥柱,原为河南省三门峡东的一个石岛,屹立于黄河急流之中。比喻能担当重任、支撑危局的人。[5]黑子弹丸:比喻地方极小。黑子,黑痣;弹丸,弹弓所用的泥丸、石丸或铁丸。[6]咽喉:咽与喉的总称。比喻形势险要之地。 右臂:人习惯于用右手做事,故以右臂比喻事物的要害部分。[7]一木焉能支大厦:比喻一个人的力量不能维持全局。焉,何,怎么。[8]丸泥亦可封函关:比喻地势险要,用一丸泥封关,就可阻挡来犯之敌。丸泥,揉泥使成丸形;封,封住,比喻阻挡来犯的敌人;函关,即函谷关。古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北,战国秦置,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得名。[9]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汉初,冯异与赤眉军作战,先败后胜。光武帝安慰他说:“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见《后汉书·冯异传》。后用以比喻开始虽然有失,但最终获得成功。东隅,东角,因日从东角出,故以东隅指早晨。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在处,谓晚暮。[10]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堆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一件事只差最后一点而不能成功。含惋惜之意。仞,长度单位,古时八尺或七尺为一仞;亏,欠,差;篑,盛土的筐,这里指用筐装的土。[11]以蠡(lí)测海:用瓢来量海水,比喻见闻浅陋。蠡,贝壳做的瓢。[12]精卫衔石:同“精卫填海”。精卫,传说中的小鸟名。古代神话传说,炎帝的女儿到东海游历,被淹死后灵魂化为精卫鸟,经常衔西山上的木头、石块去填东海。后来用以比喻深仇必报,意志坚决,也比喻白费力气。故事见《山海经·北山经》。[13]跋涉:爬山蹚水,形容旅途艰苦。[14]康庄: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道路。《尔雅·释宫》:“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15]硗(qiāo)地:土地坚硬而贫瘠,不宜栽种。 不毛之地:不长五谷的地方。[16]膏腴(yú):形容土地肥沃。[17]石田:田里多石,不可耕种。比喻无用的东西。[18]诞登道岸:登上道德知识的彼岸。比喻做学问大有成就。诞,句首助词,无义;道,道德,这里指品德学问。[19]淄渑(zīshéng):淄水和渑水,均在山东省境内。传说淄水味道甘甜,而渑水味道苦涩,若将二水掺和,则甘苦难辨。《列子·说符》:“白公问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淄渑之合,易牙尝而知之。’”易牙是春秋时齐桓公的宠臣,能分辨二水的滋味。[20]泾渭:泾水和渭水,甘肃、陕西境内的两条河。泾水清澈,渭水浑浊,两水在陕西境内合流时,清浊仍然分得很清楚。《晋书·王濛传》:“岂可令泾渭混流,亏清穆之风。”后因用泾渭喻人品格的清浊。[21]泌(bì)水乐饥:泌水虽不可饱,亦可以玩乐而忘饥也。形容隐居的快乐。泌水,涌出的泉水。[22]东山高卧:东山,山名,在浙江省上虞市西南。晋朝谢安早年筑室隐居于此,以山水文章自娱,屡征辟皆不至。后因以东山指隐居。谢安,字安石,少有重名,始就桓温为司马,其时已四十余岁。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之,中丞高崧戏之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孝武帝时,位至宰相。见《晋书·谢安传》。[23]黄河清:黄河系中国第二大河。自内蒙古河口镇以下穿行于黄土高原一千多公里,水色浑黄,王嘉说“黄河千年一清”(《拾遗记》)。所以古人认为,黄河一旦变清,就会有圣人出现。[24]越石见(同“现”):传说福州南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于云雾中,只有清廉的太守来了,它才会显现出来。宋朝时虞愿任晋安太守,很是清廉。他去观赏越王石时,越王石就从云雾中显露出来了。见《南齐书·良政传》。[25]仁里:《论语·里仁》:“里仁为美。”原指仁者居住之地,后指风俗淳朴的地方。仁,仁德。[26]互乡:是互相为恶的乡名。具体所指现在已弄不清了。《论语·述而》:“互乡难与言。”意思是互乡这个地方的人不讲道理,难于交谈。[27]里名胜母:曾子,名参,字子舆,孔子的学生,以孝著称。因为这个地方叫胜母里,有不孝之嫌,所以曾子不入。里,古代居民聚居的地方。[28]邑号朝歌:墨翟,即墨子,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他认为早晨唱歌不是时候,都邑用此命名十分不妥,因此当车驾临近朝歌时便掉转车头走了。朝歌,古都邑名,在今河南省淇县。商代帝乙、帝辛(纣)的别都。[29]击壤而歌:敲击泥块唱歌。击,敲击,打节拍。相传唐尧时有老人含脯鼓腹,击壤而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见《群书治要》卷十一引《帝王世纪》。后用来赞颂太平盛世的景象。[30]让畔而耕:《史记·周本纪》:“西伯(即周文王)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让畔,推让共有的田岸。说明君子礼让之风盛行。畔,田岸。[31]费长房:东汉方士。汝南(今河南平舆县)人。传说他从卖药翁壶公入山学仙,未成辞归,翁给以竹杖、符和缩地鞭。从此能医众病,鞭笞百鬼,驱使社公。欲至其处,缩之即在目前。一日之间,人见其在千里之外者数处。后失其符,为众鬼所杀。见《后汉书·费长房传》。[32]鞭石法:传说秦始皇作石桥,欲渡海看日出处。时有神人,驱石下海。石走不快,神人就用鞭抽,石头都流了血,至今石头还呈红色。后传秦始皇有鞭石法。[33]尧有九年之水患:《史记·夏本纪》:“当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34]汤有七年之旱灾:商汤时,天大旱七年。太史占之曰:当以人祷。汤曰:祷为民耳。若以人,请自当。遂剪发断爪,身婴白茅,以为牺牲,祷于桑林,于是大雨数千里。[35]商鞅:战国时卫国人。姓公孙,名鞅,因封于於、商,也称商鞅、商君。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辅佐秦孝公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使秦国富强。孝公死,公子虔等诬陷商鞅谋反,被车裂而死。见《史记·商君列传》。 阡陌:田间纵横交错的小路。南北曰阡,东西曰陌。[36]夏桀:相传为夏朝的亡国之君,名履癸,暴虐荒淫。后夏朝为汤所灭,桀被俘后流死于南巢。 伊洛:二水名。伊河是洛河的支流,都在河南省西部。[37]道不拾遗:东西掉在地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好。[38]海不扬波:相传周成王时,周公摄政,越裳国来献白雉,使臣对周公说:“久矣,天之不迅风疾雨也,海不波溢,三年于兹矣。意者中国殆有圣人,盍往朝之。”后因以“海不波溢”或“海不扬波”,比喻圣人治世,天下太平。见伏胜《尚书大传》四、《韩诗外传》五。

岁时

爆竹一声除旧[1],桃符万户更新[2]。履端是初一元旦[3],人日是初七灵辰[4]。元旦献君以椒花颂,为祝遐龄[5];元日饮人以屠苏酒,可除厉疫[6]。新岁曰王春[7],去年曰客岁[8]。火树银花合,谓元宵灯火之辉煌[9];星桥铁锁开,谓元夕金吾之不禁[10]。二月朔为中和节[11],三月三为上巳辰[12]。冬至百六是清明[13],立春五戊为春社[14]。寒食节是清明前一日[15],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16]。四月乃是麦秋[17],端午却为蒲节[18]。六月六日,节名天贶[19];五月五日,节号天中[20]。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21];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22]。五戊鸡豚宴社,处处饮治聋之酒[23];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七巧之针[24]。中秋月朗,明皇亲游于月殿[25];九日风高,孟嘉落帽于龙山[26]。秦人岁终祭神曰腊,故至今以十二月为腊[27];始皇当年御讳曰政,故至今读正月为征[28]。东方之神曰太皞,乘震而司春,甲乙属木,木则旺于春,其色青,故春帝曰青帝[29]。南方之神曰祝融,居离而司夏,丙丁属火,火则旺于夏,其色赤,故夏帝曰赤帝[30]。西方之神曰蓐收,当兑而司秋,庚辛属金,金则旺于秋,其色白,故秋帝曰白帝[31]。北方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壬癸属水,水则旺于冬,其色黑,故冬帝曰黑帝[32]。中央戊己属土,其色黄,故中央帝曰黄帝[33]。译文

一声爆竹响,人们辞去了旧岁;贴上桃符,千家万户更换了新气象。“履端”是大年初一,又叫“元旦”;“人日”是正月初七,是吉日良辰。元旦这天,晋代刘臻的妻子陈氏献给君王一篇《椒花颂》,祝他健康长寿;元旦请人喝屠苏酒,据说能够免除瘟疫。新的一年叫“王春”,过去的一年称“客岁”。火树上的银花交相辉映,是说元宵晚上灯火的辉煌;皇城桥梁上的铁锁通通打开,是说元宵夜京城解除警戒。二月初一是中和节,三月份第一个“巳”日是上巳节,魏晋以后这个节日定在三月初三。冬至过后第一百零六天是清明,立春后第五个干支带“戊”的日子是春社。寒食节是清明的前一天,初伏是夏至后第三个干支带“庚”的日子。四月是小麦收割的季节,端午节又称为“蒲节”。六月初六名叫“天贶节”,五月初五名叫“天中节”。端阳节赛龙舟,是哀悼屈原投水死在汨罗江;重阳节登高,是仿效汉朝桓景躲避灾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宰鸡杀猪祭神的日子,到处都喝防治耳聋的酒;七月初七日夜,是牛郎、织女渡过银河相会的时间,家家妇女穿针乞求学到织女灵巧的手艺。中秋之夜月光明亮,唐明皇亲自到月宫游玩;重阳节登高饮酒,晋代孟嘉的帽子在龙山被大风吹落。秦朝时人们把年终祭神叫做“腊”,所以直到现在仍把十二月称作腊月;秦始皇当年的名讳叫“政”,所以直到现在仍把正月的“正”读作“征”。东方的神叫太皞,居在震卦的方位,主管春令,天干为甲乙,五行属木,木在春天就旺盛,它的颜色是青色,所以春帝又叫青帝。南方的神叫祝融,居在离卦的方位,主管夏令,天干为丙丁,五行属火,火在夏天就旺盛,它的颜色是红色,所以夏帝又叫赤帝。西方的神叫蓐收,居在兑卦的方位,主管秋令,天干为庚辛,五行属金,金在秋天就旺盛,它的颜色是白色,所以秋帝又叫白帝。北方的神叫玄冥,居在坎卦的方位,主管冬令,天干为壬癸,五行属水,水在冬天就旺盛,它的颜色是黑色,所以冬帝又叫黑帝。中央在天干中属戊己,在五行中属土,它的颜色是黄色,所以中央帝又叫黄帝。注释[1]爆竹:古时节日或喜庆日,用火烧竹,发出啪啪响声,称为“爆竹”,以为能驱除鬼怪。火药发明后,改用纸张密裹火药,接以药线。点燃火线,引爆发声,称为“炮仗”“爆仗”。[2]桃符:王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相传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于是人们便在农历元旦,用桃木板画二神或写二神名,悬挂门旁,以为能驱鬼压邪。《宋史·蜀世家》载:五代后蜀主孟昶在桃符板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联语。这可能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后来改写在纸上,正式演变为春联。[3]履端:一年的开始。 元旦:也叫元日。吴自牧《梦粱录·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4]人日:指农历正月初七日。《北史·魏收传》引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5]椒花颂:晋代刘臻的妻子陈氏尝在正月初一给君王献《椒花颂》。见《晋书·列女传》。后用作新年祝词的典故。 遐(xiá)龄:高龄,长寿。[6]屠苏酒:酒名。也作“酴酥”“屠酥”。古代习俗,农历正月初一,家人先幼后长,饮屠苏酒,以此来避免瘟疫。见《荆楚岁时记》。 厉疫:即疠疫,瘟疫。[7]王春:公元前772年,周平王定历于正月。孔子作《春秋》时书曰:“元年,春王正月。”因此以“王春”代新的一年。[8]客岁:去年。客,过去的。[9]火树银花:形容灯光烟火绚丽灿烂。特指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日)的灯景。唐睿宗元宵作灯树,高二十丈,燃灯五万,号为“火树”。银花,是说燃灯就像开出的银白色的花朵。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叫上元节,这天晚上叫“元宵”,也叫“元夜”。唐代以来有观灯的风俗,故又称“灯节”。[10]星桥:战国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作桥,画斗魁七星,名曰星桥。这里指皇城的桥梁。 金吾不禁:金吾,汉置官名,武帝时更名执金吾。掌管京城戒备,巡徼传呼,禁人夜行。惟正月十五日夜及其前后各一日,敕许金吾开放夜禁,叫做“放夜”。因此称元宵节彻夜游乐为“金吾不禁”。[11]朔:农历每月初一日。许慎《说文解字》:“朔,月一日始苏也。”是说月亮在初一开始复生。 中和节: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根据李泌的建议,下诏废止正月晦日之节,以二月初一日为中和节,取春天之中而气候和暖的意思。这天,百姓用青囊盛百谷瓜果互相慰问,酿春酒祭神以祈丰年。百官进农书,以示务本。见《旧唐书·德宗纪》。[12]上巳:节日名。古代以农历三月第一个干支带“巳”的那一天为“上巳”。这一天官民都到水边嬉游洗涤,以驱邪避怪。魏晋以后改为三月初三日。[13]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进入“数九”寒天,白天短,夜晚长。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取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之意。距冬至一百零六天。[14]立春:这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节气。我国古代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五戊:指立春后第五个干支带“戊”的日子。 春社:古时祭名。祭祀土神,以祈丰年。社,土神。[15]寒食节:节令名。传说春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曾从公子重耳(即晋文公)流亡国外。文公回国后赏赐随从臣属,他未得赏,因与其母隐居绵上(今山西介休县)山中。文公为逼他出来,放火烧山。他坚持不出,母子均被烧死。于是晋文公规定要在每年的这一天禁止以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以清明前一天(或二天)为寒食节,断火冷食三天。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史记·晋世家》。[16]初伏日:节候名,第一个伏日。伏日亦称“伏天”,是初伏(头伏)、中伏(二伏)、末伏(三伏)的总称。从入伏至出伏,正是我国夏季最热的时期,民间有“热在三伏”的说法。伏,指阴气藏伏,不能升起。见《汉书·郊祀志》“作伏祠”注。 夏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天来到的意思。这时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17]麦秋:小麦收割的季节。蔡邕《月令章句》:“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18]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日,民间节日。本名“端五”,亦名“端阳”“重五”。端,初也;“午”与“五”同音通用。 蒲节:蒲,即菖蒲,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气,可入药。民间在端午节常将菖蒲叶与艾叶结扎成束,悬挂于门上,以避邪驱鬼,或用菖蒲泛酒以避毒,所以端午节又叫“蒲节”。[19]天贶(kuàng):天赐。贶,赐。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定为天贶节。[20]天中:天行暑中的意思,即端午节。[2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贵族,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因谗言被楚怀王流放后,秦国攻陷郢都,屈原忧愤交加,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以身报国。后人便把他投江这天定为端午节,以表示对他的敬仰和怀念。同时在这天将粽子投入江中,表示祭奠。还开展龙舟竞赛活动,以表示当时人们抢救屈原的迫切心情。《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械以拯之。”后相沿成习。[22]重九:农历九月初九日。道家以奇为“阳数”,偶为“阴数”,阳数中“九”为“极阳”,“九九”则是两极阳相遇,所以叫“重九”,又叫“重阳”。据吴均《续齐谐记》载:汉代大夫桓景,随费长房学仙法。一天,费长房告诉弟子,九月九日有大难,须请家人臂挂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方可避难。桓景按照先生的指点,幸免于难。晚上回家,只见家禽全都患瘟疫死亡。当然这种说法很荒诞,但九九登高却成了以后的一种习俗。“高”也意味着年龄高、辈分高,所以今天的重阳节已成为敬老尊祖之日。[23]治聋酒:五戊,即春社日。传说社日饮酒可以治耳聋,因称社日酒为治聋酒。[24]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日夜。传说牛郎、织女每年在这个晚上渡过银河相会。 乞巧:民间风俗,妇女于“七夕”向织女星乞求智巧,谓之“乞巧”。《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25]中秋:即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因八月居秋季之中,十五又是八月的月半,故而得名。 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乐史《杨太真外传》说,罗公远有道术,中秋于宫中赏月,他将手杖化为银桥,邀唐玄宗一同来到月宫游玩。月中仙女舞于庭,奏《霓裳羽衣曲》。返回时,银桥随步而灭。又《龙城录》载,唐代开元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