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如此变幻,心灵必须宁静(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8 21:29:54

点击下载

作者:金卫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界如此变幻,心灵必须宁静

世界如此变幻,心灵必须宁静试读:

前言

这个世界,实在是变幻无定!“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世事变幻莫测,总是超出我们的预见范围,使我们难以掌控。在变幻的世事中,我们漠视了从前,迷失在现在,惊惧于未来。于是,我们沉沦了,沉沦在自己编织的藩篱之中,将自己紧紧封闭起来。而封闭的结果,则是我们的内心开始变得躁动不安,从此失去了昔日的宁静。

心若难以宁静,人生怎会幸福?

看吧!心若失去了宁静,我们便紧张地关注眼前利益的得失,从而放弃了那恬淡的幸福;心若失去了宁静,我们便开始急功近利,从而放弃了脚踏实地慢慢攀登;心若失去了宁静,我们便开始靠近尔虞我诈,背弃了真诚相待;心若失去了宁静,我们便开始彻夜失眠,从此失去了夜夜美梦。真的,心若失去了宁静,我们活着便只是行尸走肉,成功便只是昙花一现,我们将失去一切。

没有人愿意失去一切,所以我们的内心必须宁静。

说到底,宁静只是一种生活态度,最关键的,是我们要以何种方式去获得这种心境。有人说,学道入定,便能收获宁静;也有人说,学僧入禅,自然就能收获宁静;还有人说,种种花,喝喝茶,是内心宁静的最佳途径……这些方法可行吗?行,也不行。方法只是表象,要想内心宁静,便要抛开使心浮躁的尘土,这岂是坐禅喝茶所能得到的?我们是自己内心的主人,使心灵宁静的钥匙,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我们只需要记住,在这个世事变幻无常的年代里,唯有做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懂得选择,学会放弃,禁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才能获得心灵的笃定和超然,才能尽享美满幸福的人生。冷眼看繁华,平淡待得失,得意不张狂,挫折不消沉,我们需要在物欲中淬炼定力,在红尘中收获一颗宁静的心。

宁静的灵魂才是最幸福的。在宁静中,奇思和妙想在我们身边安住;在宁静中,性灵生活在身边默默生根;在宁静中,我们可以忘记一切,不断地充实自己。于是,我们便会不断前进。那么,成功就真的不远了。

现在,你的内心是否宁静?如果没有,那也没有关系,这本书将会告诉你获取内心宁静的方法。我们期待着,你能通过此书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开垦一块土地,种上一粒宁静种子。然后,收获幸福的人生。

一 别怪世界变化快,是你的心太吵闹

我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茫然不安,无法宁静,心浮气躁,仿佛心里有众多东西蠢蠢欲动,但又没有清晰的落脚点,只有让它到处飘荡,不得心安……心中总是很焦虑

有人说这个世界很压抑,其实是人心太焦虑。所以我们遗憾地看到,虽然今时今日娱乐方式不可尽数,然而焦虑症患者却在不断增多;物质条件日益改善,然而轻生者却屡屡出现。这些归根结底源于人的心理问题。也就是说,人们的心灵很混乱,因为混乱所以焦虑。

凭心而论,每个人都有压力,谁都会遇到难心之事,不过,那些心胸豁达的人挺一挺也便过去了,而那些心事过重的人却徘徊在自己的情绪中,无论如何也想不开。或许这些人每天想的是“我”、“我想”、“我要”、“我爱”,那么他就活得很狭隘,承担不起该承担的责任,走不出焦虑的世界。其实不管男人女人,无一不是爱自己的,这一点无可厚非,那些内心焦虑,甚至想自杀的人,无非是因为觉得自己受到了某些难以忍受的伤害,那么,是不是真的难以忍受呢?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则故事:

一位诗人爱上了一个美丽女子,而那个女子却无情地拒绝了他的示爱。诗人的家人非常担忧,怕他会自杀,都试着说服他。但他们越是这样,他就越认为自己应该自杀。他的家人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把他的门锁起来,但他开始用头去撞门,家人变得手足无措。

突然间,他们想到了诗人的朋友——一位颇有声望的哲学家,于是他们就请来哲学家,看能不能劝住发疯的诗人,至少他们是同一种信仰。

哲学家去时,诗人正用头在撞门,看样子他真的很伤心,完全下定决心了。

哲学家告诉他:“你为什么要把这出戏演得这么大?如果你想自杀,你就自杀,为什么要制造出这么大噪音?只用头撞门你是不会死的。所以,你跟我来,我们可以爬上楼去,从十几层跃下,何其痛快!为什么在这里搞得大家心神不宁?”

诗人不再用头撞门,他感到困惑:堂堂一个哲学家,又是友人,居然劝他跳楼?!

哲学家继续说:“把门打开,不要再引来一大堆的观众,为什么要这么演戏,你只要跟我来,我们上楼,保证你很快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诗人将门打开,看着哲学家一脸困惑。于是哲学家拉住他的手,把他用力地拉出来。

诗人随着哲学往楼上走,变得越来越害怕。

他们到了楼顶,诗人突然变得很生气:“你是我的朋友还是我的敌人?你好像想要杀死我。”

哲学家辩解说:“是你想要死,作为朋友我责无旁贷,我必须帮助你。我已经准备好了,现在我们就去栏杆那儿。今夜很美,月亮已经出来了,正是个好时候。”

诗人脸色煞白,嘶喊道:“你以为你是谁?是上帝吗?你可以强迫我去死吗?”

哲学家说:“你看看!这就跟你信仰上帝一样,有口无心。你心仪的那个女子,心不向你打开,你就得不到她的爱;同样地,你的心不向上帝打开,他能接你去他的地盘吗?”

一些人在生活中遭遇重大挫折以后,会像故事中的诗人一样,在生与死之间选择后者。然而,自杀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死,不是痛苦的结束。佛教讲善终,能够善终才能往生善道,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我们应重视重视生命,反对任何戕害生命的做法,应该在有生之年,发挥生命的光与热,以奉献一己、服务大众来扩大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延续生命的希望与未来,这才是正当的信仰之道,也才是我们面对人生应有的正确态度。

现代人工作忙碌,加上许多人因为追求完美、希望获得他人肯定而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又过度压抑情绪,焦虑指数也就一直降不下来,一旦时间久了就容易出现焦虑症。因此适时为情绪找出口,尤显重要。

想要真正走出生命“忧”谷,除了可求助精神科医师或心理咨询师等专业治疗外,对当事者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出自己的压力源头,学习如何处理压力、解决问题,才能避免压力如影随形,压得人喘不过气。

除了找出压力源外,如何舒解压力也是增加保护因子的良方,进行运动、旅游、散步、打坐、瑜伽等都是不错的方式。

现实生活中,焦虑症患者常因为情、财、事业等问题所困,但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焦虑,归根结底,就是人们常常不懂得适时放下,也就是遇到困境无法转换光明、正向的念头。那么很显然,遇事多向好的一方面去考虑,你的焦虑、心结自然也就解开了。越浮躁,越做不好

在人生旅途中,有太多的未知因素影响着我们,既有顺境亦有逆境。或许此时,我们风生水起、无往不利;或许彼时,我们步履艰难、如履薄冰。面对人生中的林林种种,倘若我们能够抱持“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态度,将心置于安定之中,不随外物流转而变动,我们的生活就会潇洒许多。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的心总是会被某种因素打乱平静,致使原本聪明的人也变得不那么聪明,一如下面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

从前,有一位神射手,名叫后羿。他练就了百步穿杨的好本领,立射、跪射、骑射样样精通,而且箭箭都能正中靶心,从来没有失过手。人们争相传颂他高超的射技,对他敬佩有加。

夏王也对这位神射手的本领早就有所耳闻呢,很是希望他的表演。于是有一天,夏王将后羿召入宫中,要后羿单独给他一个人表演一番,以便尽情领略他那炉火纯青的射技。

夏王命人将后羿带到御花园,寻了一处开阔地,叫人拿来了一块一尺见方、靶心直径大约一寸的兽皮箭靶,并用手指着说:“今天请你来,是想请你展示一下你那精湛的射箭本领,这个箭靶就是你的目标。为了使这次表演不至于因为没有竞争而沉闷乏味,我来给你定个赏罚规则:如果射中了,我就赏赐给你黄金万两;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减你一千户的封地。现在请先生开始吧。”

后羿听了夏王的话,一言不发,面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慢慢走到离箭靶一百步的地方,脚步显得相当沉重。然后,后羿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摆好姿势拉开弓开始瞄准。

想到自己这一箭出去可能发生的结果,一向镇定的后羿呼吸变得急促起来,拉弓的手也微微颤抖,拉弓数次都没有将箭射出去。最后,后羿终于下定决心松开了弦,箭应声而出,“啪”地一声钉在距离靶心足有几寸的地方。后羿脸色瞬息苍白起来,他再次弯弓搭箭,精神却更加难以集中,射出去的箭也就偏得更加离谱。

后羿收拾弓箭,勉强陪笑向夏王告辞,悻悻地离开了王宫。夏王在失望的同时掩饰不住心头的疑惑,于是问手下道:“这个神箭手后羿平时射起箭来百发百中,为什么今天跟他定下了赏罚规则,他就大失水准了呢?”

手下解释说:“后羿平日射箭,不过是一般练习,在一颗平常心之下,水平自然可以正常发挥。可是今天他射出的成绩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叫他怎能静下心来充分施展技术呢?看来一个人只有真正把赏罚置之度外,才能成为当之无愧的神箭手。”

利益之下,人往往会患得患失,倘若过分计较自己的利益,则成功必然会与我们相距甚远。我们应该认识到,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尽量保持平常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事与愿违的事情时有发生,往往令我们意不能平。其实,我们所拥有的,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上天对于我们最好的安排。倘若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你便能在顺境中心存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

浮躁不仅是人生的大敌,还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所在。浮躁是我们成功路上的最大绊脚石。人一旦浮躁起来,就会进入一种紧张状态中,火气变大,神经越发紧张,久而久之便演化成一种固定性格,使人在任何环境下都无法平静下来,因而会在无形中做出很多错误的判断,造成诸多难以弥补的损失。长此以往,便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终使我们被淹没于生活的急流之中。所以说,一个人若想在人生中有所建树,首先就要平心静气,其次便是要脚踏实地。忧虑改变不了任何事实

忧虑是一种过度忧愁和伤感的情绪体验。正常人都会有忧虑的时候,但如果是毫无原因的忧虑,或虽有原因但不能自控,显得心事重重、愁眉苦脸,就属于病态忧虑了。如果一个人不及时调整,一直忧虑下去,那么他只是在折磨自己,事情也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一个商人的妻子,不停地劝慰着她那在床上翻来覆去、折腾了足有几百次的丈夫:“睡吧,别再胡思乱想了。”“老婆啊!”丈夫说,“几个月前,我借了一笔钱,明天就到还钱的日子了。可你也知道,咱家现在哪儿有钱啊!可是借给我钱的那些邻居们比蝎子还毒,我要是还不上钱,他们能饶得了我吗?为了这个,我能睡得着吗?”他接着又在床上继续翻来覆去。

妻子试图劝他,让他宽心:“睡吧,等到明天,总会有办法的,我们说不定能筹到钱还债的。”

不行了,实在是睡不着,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最后,妻子忍耐不住了,她爬上房顶,对着邻居家高声喊道:“你们知道,我丈夫欠你们的债明天就到期了。现在我们告诉你们,我丈夫明天没有钱还债!”喊完她就跑回卧室,对丈夫说:“这回睡不着觉的不是你,而是他们了。”

如果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凌晨三四点的时候,你还在忧虑,似乎全世界的重担都压在你肩膀上:到哪里去找一间合适的房子?去哪里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内心的忧虑使你在那里碾转翻腾。那么你只要采取一个简单的步骤,对自己说一句简短的话,说上几遍,每一次要深呼吸,放松,然后对自己说,同时心里想:“不要怕。”

深呼吸,睁开眼睛,再轻松地闭起来,告诉自己:“不要怕。”仔细想想这些有魔力的字句,而且要真正相信,不要让你的心仍彷徨在恐惧和烦恼之中。

我们不能将忧虑与计划安排混为一谈,虽然二者都是对未来的一种考虑。未来的计划有助于你现实中的活动,使你对未来有自己的具体想法与行动指南。而忧虑只是因今后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产生惰性。忧虑消极而无益,既然你是在为毫无积极效果的行为浪费自己宝贵的时光,那么你就必须改变这一缺点。

请记住,世上没有任何事情是值得忧虑的。你可以让自己的一生在对未来的忧虑中度过,然而无论你多么忧虑,甚至抑郁而死,你也无法改变现实。别让妄念徘徊不散

我们的大脑犹如一个大容器,装进什么样的信息就储存什么样的信息。如果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得到的都是暴力、色情、拜金主义及现实社会中的利益争斗,这些不良信息就会在我们的大脑中产生各种妄念,而且这些妄念不会自生自灭,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会逐渐形成固定的观念就长久地占据人的大脑。清除妄念的最好方法就是大量接受真诚、善良、宽容等良性信息,以人的正念取代脑中的妄念与邪念。

妄念,又称为“妄想”。例如,我们早晨睁眼,脑筋里不断想事情,种种念头、种种幻想、公事私事、人我是非、历年的陈年往事,就会像过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过去,又像奔流不息的瀑布,没有一分一秒停止。心中有很多割舍不下的事或物,那么妄念是很难被清除的。

对待妄念,我们要记住两个词:一个是“不忘”,另一个为“不起”。妄念生起时,不压制它、不随它跑,不产生任何爱憎、取舍之心,才能感悟到逍遥人生。

相传有一位名叫金碧峰的高僧,他有很深的禅定功夫,已经到达无念的境界,只要一入定,任何人都找不到他。

有一天,皇帝送他一个紫金钵。他心里非常高兴,于是对钵起了贪爱之念。

那日,金碧峰的阳寿将尽,阎罗王派了两个小鬼前来索命,可是任他们东寻西找,就是找不到金碧峰的魂魄。

两个小鬼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去找“土地”帮忙,“土地”对小鬼说:“金碧峰已经入定了,你们根本找不到他的。”

两个小鬼央求“土地”为他们出个主意,否则回去没法向阎罗王交差。“土地”想了一想说:“金碧峰他什么都不爱,就爱他的紫金钵,如果你们想办法找到他的紫金钵,轻轻地弹三下,他自然就会出定。”

于是,两个小鬼东找西找,找到了紫金钵,轻轻地弹了三下。

紫金钵一响,果然,金碧峰出定了!说:“是谁在碰我的紫金钵。”

小鬼就说:“你的阳寿尽了,现在请你到阎王爷那儿去报到。”

金碧峰心想:“糟了!自己修行这么久,结果还是不能了脱生死,都是贪爱这个钵害的!”

于是,就跟小鬼商量:“我想请几分钟的假,去处理一点事情,处理完后,我马上就跟你们走。”

小鬼说:“好吧!就给你几分钟。”

于是金碧峰将紫金钵往地上一摔,砸得粉碎。然后,双腿一盘,又入定去了。这一回,任两个小鬼再怎么找,也找不到他了。

其实人人都有妄念,即便是入定的高僧也未必就能免俗,只是我们应该对着妄念有所控制,不要让它伤害了我们的本性、我们的生活。须知,这个尘世间全部妄念,对于生命而言,不过是一抹尘烟。心乱则妄念必至,心静则一片澄净。我们的心原本纤尘不染,只因为外界的物象所迷惑,才如明镜蒙尘一般,晦暗不清。

我们的心若思人间善事,心便是天堂,思人间恶事,心便堕为地域;生人间慈悲,处处皆菩萨,生龌龊欲念,人便沦为牲畜;心中有智慧,则无处不乐土,心中多愚痴,则处处是桎梏。心中有事世间小

无论这世间如何变化,只要我们的内心不为外境所动,则一切是非、一切得失、一切荣辱都不能影响我们,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内心世界将是无限宽广的。换而言之,心外世界如何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内心开阔,即便我们身居囫囵,亦可转境,将小小囚房视为大千世界;内心狭隘,即便我们睡在皇宫,也是会感到焦虑异常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就十分贴切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一个罪犯的丑事大白于天下,定罪以后被关押在某监狱。他的牢房非常狭小、阴暗,住在里面很受拘束。罪犯内心充满了愤慨与不平,他认为这间小囚牢简直就是人间炼狱。在这种环境中,罪犯所想的并不是如何认真改造,争取早日重新做人,而是每天都要怨天尤人,不停叹息。

一天,牢房中飞进一只苍蝇,它嗡嗡叫个不停,到处乱飞乱撞。罪犯原本就很糟糕的心情被苍蝇搅得更加烦躁。他心想:我已经够烦了,你还来招惹我,是在故意气人吗?我一定要捉到你!他小心翼翼地捕捉,无奈苍蝇比他更机灵,每当快要被捉到时,它就会轻盈地飞走。苍蝇飞到东边,他就向东边一扑;苍蝇飞到西边,他又往西边一扑……捉了很久,依然无法捉到。最后,罪犯叹气道:“原来我的小囚房不小啊,居然连一只苍蝇都捉不到。”

感慨之余,罪犯突然领悟到:人生在世无论称意与否,若能做到心静,则万事皆可释怀,若能做到心静,自己也绝不至于身陷囹圄。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天地宽。这就是解除人生躁乱的根本之道。如果我们在遭遇问题、困难、挫折时,能够放平心态,以一颗平常心去迎接生活中的一切,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无限宽广。

心灵的困窘,是人生中最可怕的贫穷,同理,心灵的平和,也是人生最大的富足。一个人,倘若在外界的刺激中依然能够活得快乐自得,那么,他就能守住内心的那份清净。然而,我们多是普通人,每日穿梭于嘈杂人流之中,置身于喧嚣的环境之下,又有几人能够做到清静呢?于是,我们之中的很多人需要寄托于外界刺激来感受自己的存在;于是,很多人开始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久久不能自拔;于是,很多人为求安宁,自诩为“隐者”,远避人群。殊不知,故意离开人群便是执着于自我,刻意去追求宁静实际是骚动的根源,如此又怎能达到将自我与他人一同看待、将宁静与喧嚣一起忘却的境界呢?

也就是说,求得内心的宁静在于心,环境在于其次。否则把自己放进真空罩子里不就行了吗?其实,这样的环境虽然宁静,假如不能忘却俗世事物,内心仍然会是一团烦杂。何况既然使自己和人群隔离,同样表示你内心还存有自己、物我、动静的观念,自然也就无法获得真正的“宁静和动静如一”的主观思想,从而也就不能真正达到身心俱宁的境界。

真正的心静之人,对于外界的嘈杂、喧嚣具有极强的免疫功能,他们听东西就像狂风吹过山谷造成巨响,过后却什么也没有留下;他们内心的境界就像月光照映在水中,空空如也,不着痕迹。如此一来,世间的一切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便都宣告消失了,这才是真正的物我两相忘。

当然,以现实状况来看,绝对的境界,即人的感官不可能一点不受外物的感染,但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加强意志锻炼,控制住自己的种种欲望,排除私心杂念,建立高尚的情操境界却是完全可能的。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开始,由己及彼,从心着手,静化灵魂,则我们一定会受益匪浅。心静才能生智慧

这世间万物皆有心。天有天心,天心静,则万簌俱寂,幽然而静美;人有人心,人心静,则心若碧潭,静如清泉……须知,身静乃是末,心静才是本。其实只要我们能够静下心来,便可以聆听到外界的很多声音,一如风过竹林的簌簌色、雨打芭蕉的滴答声、窗外鸟叫虫鸣的啾啾声……人的心,多在静时较为敏锐,由此,外面的境界亦历历可辨。倘若我们在静谧之中能够多用些心,智慧便会从中而生。

听过这样一则小故事:

某人在家中遗失了一只名贵手表,内心十分心急,遂请亲朋好友帮忙寻找。

于是,众人将家中的瓶瓶罐罐、箱箱柜柜都翻了个遍,但依旧毫无所获。最后,众人都累得气喘吁吁,只好稍作休息。手表主人感到非常沮丧,这时一位年轻人自告奋勇,要独自再去寻找。

他要求众人在房外等候,独自走进了房间,却坐在床上一动不动。

众人感到非常诧异,他不是要找手表吗,怎么一直不见他有所行动?所以大家也都静静地看着这位年轻人,想知道他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过了片刻,年轻人突然起身钻入床下,出来时手中拎着一只手表。

大家又喜又惊,纷纷问他:“你怎么会知道手表在床下呢?”

年轻人莞尔一笑:“当心静下来时,就可以听到手表的滴答声,自然便知道它在哪儿了。”

心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亦是一种智慧、一种思考,更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成本。若想做到心静,就必须具备一种豁达自信的素质,具备一份恬然和难得的悟性。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给鸟儿的翅膀缚上金子,它就再也不能直冲云宵了。”这个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处处充斥着诱惑,一个不留神,就会在我们心中激起波澜,致使原来纯净、澄清、宁静的心灵泛起喧哗和浮躁,我们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正所谓“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平心静气,心无杂念才是我们成功的关键所在。

我们做人,唯有高树理想与追求,淡看名利与享受,才能处身于浮华尘世而独守心灵的一方净土;才能坦对世间种种诱惑而心平如镜不泛一丝波澜。须知,唯有保持心的清静,我们才能书写一段精彩的人生。保持平常心

生活就如同弹琴,弦太松弹不出声音,弦太紧会断,保持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我们普通人的心灵修炼也是如此,需要一份定力,不因荣而骄,亦不因辱躁,荣辱不惊,保持平常心。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它不是平庸,而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坦白,是源于对现实清醒的认识。人生在世,最舒心的享受不一定是荣誉的满足,而是性情的安然与恬淡。因此,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解析生活,我们才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其实,我们本就是平常的人,过着平常的生活,只是有些时候,我们的心“不平常”了,我们刻意去追求一些虚无的东西,或者说我们把一些无谓的东西看得过重,于是我们开始忧喜交加、若疯若狂。这就让我们的身与心承载过大的负荷,所以多数时候,我们活得很累。大家看看那些悟透人生真谛的人,他们总是把心放在平常处,不以物喜,也不以己悲,所以他们活得总是那么地恬然。

居里夫人想必大家都知道,她曾两度获得诺贝尔奖,她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呢?得奖出名之后,她照样钻进实验室里埋头苦干,把象征成功和荣誉的金质奖章给小女儿当玩具。一些客人眼见此景非常惊讶,而居里夫人却淡然地笑了,她说:“我要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一样,只能玩玩罢了,绝不能永远地守着它,否则你将一事无成。”

多么精辟的一句话,不管是荣誉还是其它,你若是把它看得太重,一心想着它、念着它,对它的期望过高,那么心就一定会乱。于是出点成绩便沾沾自喜、洋洋自得,受了挫折就垂头丧气、哭天抢地,试想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又怎能安下心做事?所以说,人还是随性一些好,让心中多一点得失随缘的修为,这样,纵使身处逆境,我们依然能够从容自若,以超然的心情看待苦乐年华,以平常的心情面对一切荣辱。

人生在世,生活中有褒有贬、有毁有誉、有荣有辱,这是人生的寻常际遇,不足为奇,但我们对于这些事情的态度却需要有所注意。有一些人,面对从天而降的灾难,处之泰然,总能使平常心和开朗永驻心中;也有一些人面对突变而方寸大乱,甚至一蹶不振,从此浑浑噩噩。为什么受到同样的心理刺激,不同的人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差呢?原因在于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荣辱不惊。

事实上只要想明了、悟透了,我们每个人都做得到。我们根本不需要在意外界带给我们的刺激,就算我们现在身份卑微,也不必愁眉苦脸,完全可以快乐地抬起头,尽情享受阳光;就算我们没有骄人的学历,也不必怨天尤人,完全可以保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根本不必去羡慕别人如何如何,只要我们拥有一份平和的心态,尽自己所能,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无愧于社会、他人和自己,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是坚实厚重的。

当然,保持平常心不是要我们彻底地安于现状。人类的伟大在于永不休止地追求和渴望,历史的嬗变在于千百万创造历史的人们永无休止地劳作。生命是一个过程,而生活是一条小舟。当我们驾着生活的小舟在生命这条河中款款漂流时,我们的生命乐趣,既来自对伟岸高山的深深敬仰,也来自于对草地低谷的切切爱怜;既来自于与惊涛骇浪的奋勇搏击,也来自于对细波微澜的默默深思,这就是平常心。常为心灵除尘

我们在世间走得太久,心灵便不可避免地会沾染上尘埃,使原来洁净的心灵受到污染和蒙蔽。所以,我们应该时刻修正自己的身心,及时清除心中的杂质,洗涤心灵的污垢,让自己纯净的心灵重新显现。如此,我们便可行得正,坐得端,无烦恼。

其实人心就好比一面镜子,只有拭去镜面上的灰尘,镜子才能光亮,才能照清人的本来面目。所以,我们要常常为自己的心灵除尘,以求还原我们纯真、善良的本性。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弟子叫周利槃陀迦,本性十分愚笨,怎么教都记不得,连一首偈,他都是念前句忘后句,念后句忘前句的。

一天,佛陀问他:“你会什么?”

周利槃陀迦惭愧地说道:“师父,弟子实在愚钝,辜负了您的一番教诲,我只会扫地。”

佛陀拍拍他的肩头说:“没有关系,众生皆有佛性,只要用心你一定会领悟的。我现在教你一偈,从今以后,你扫地的时候用心念‘拂尘扫垢’。”

听了佛陀的话,愚钝的周利槃陀迦每次扫地的时候都很用心地念,念了很久以后,突然有一天他想道:“外面的尘垢脏时,要用扫把去扫,而内心污秽时又要怎样才能清扫干净呢?”

就这样,周利槃陀迦终于开悟了。

禅者认为随其心净则国土净,故有情众生都应随时随地除去自己心上的落叶,即所谓“拂尘扫垢”,还自己一片清静。

其实,人之初,心本净,刚出生的小孩,心地是多么纯净,多么透明,那份天真多么可爱,让人忍不住要去爱怜。但是随着他们的长大,很多孩子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可爱,到后来甚至十分令人讨厌,这是为什么?为何保持一份内心的洁净是如此困难?红尘浊世,是什么改变了我们?是它们,是生活中的财、色、利、贪、懒……它们时刻潜伏在我们的周围,像看不见的灰尘一样无孔不入。时间长了,不去清扫,我们的心上就会积着厚厚的一层,灵智被蒙蔽了,善良被遮挡了,纯真亦不复见了。

那些尘埃,颗粒极小、极轻。起初,我们全然不觉它们的存在,比如一丝贪婪、一些自私、一点懒惰,几分嫉妒、几缕怨恨、几次欺骗……这些不太可爱的意念,像细微的尘灰,悄无声息地落在我们心灵的边角,而大多数的人并没注意,没有及时去清扫,结果越积越厚,直到有一天它们完全占满了我们的内心,我们便再也找不到自我了。

是的,落叶之轻,尘埃之微,刚落下来时的确难有感觉,但若是存得久了、积得多了,你还不去清扫,那就是对自己太过放纵了。诚然,在生命的过程中,也许我们无法躲避飘浮的微尘,但千万不要忘记随时做个清理。淡泊的意境并非遥不可及

人心如长河,常在流转荡漾,难得片刻安宁。用庄子的话说,叫做“日与心搏”。很多人都是这样,内心澄净的时候少,燥乱的时候多,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与内心的搏斗之中:有所得之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有所失时,则伤心欲绝、不能自已;心有所虑,食不下咽、辗转难眠;心有所思,眉黛紧锁、日渐憔悴……得失爱恨,无不心潮迭起,心态失衡,久久无法平静。人若是这样活着,累不累?

其实,真的很累。然而,人活着,就要经历这个世界的沧桑变幻,就要体会这人世间的得失爱恨、是是非非,我们很无奈,因为这是一种必然,我们无力改变。不过,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情由心生,如果说我们能让自己的心释然一些,淡看春花秋月,淡看沧海桑田,淡看人世间的是是非非、错综复杂,我们就能卸下那份负累,活得恬然自得,悠然自在。

然而,人性毕竟太过软弱,常经不起喧嚣尘世的折磨。于是我们之中有些人贪恋富贵,遂被富贵折磨得寝食难安;有些人沉迷酒色,从此陷入酒池肉林,日益沉沦;有些人追逐名利,致使心灵被套上名缰利锁,面容骤变,一脸奴相……试想,倘若我们心中能够多一些淡薄,能够参透“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意境,是不是就能在宁静中得到升华,抛弃尘滓,让心从此变得清澈剔透?

这是不言而喻的,你看那古今圣贤,哪个不是以“淡泊、宁静”为修身之道?在他们看来,做人,唯有心地干净,方可博古通今,学习圣贤的美德。若非如此,每见好的行为就偷偷地用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听到一句好话就借以来掩盖自己的缺点,这是不能领悟人生大境界的。

近期,读了林怀民的《跟云门去流浪》、赖声川的《赖声川的创意》以及和蔡志忠的《天才学习法》。

这三个人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

林怀民,被誉为融东西方舞蹈、舞台剧于一炉的第一人;赖声川的舞台剧则以不断推陈出新广受赞誉;蔡志中的漫画将先贤的智慧从晦涩的古文中释放出来,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现给读者,可以说是传承古文化的一大功臣。

你去细品他们的作品就会发现,这三个人有一个共通点:他们都懂得:“静心”。

林怀民将太极和静坐编入了舞者的日常训练课程;赖声川发现了创意来自生活的经验和静心的修炼;蔡志忠在创作过程中不知不觉被佛、道两家的思想所熏陶,由此境界不断提升。

可以说,这些人的成功,都源于他们突破了世俗和自我的框框。

读书修学,在于安于贫寒心地安宁。美文佳作,却是人间真情。心地无瑕,犹如璞玉,不用雕琢,而性情如水,不用矫饰,却馥郁芬芳。读书寂寞,文章贫寒,不用人家夸赞溢美,却尽得天机妙味,体理自然。

可见,淡泊的意境并非遥不可及,重点在于认清淡泊的真义。对于淡泊的错误解读有两种,一种是躲避人生,一种是不求作为,前者消极避世、废弃生活之根本,却冠冕堂皇地冠以淡泊之名,淡泊由此成了一种美丽的托辞;后者将淡泊与庸碌相提并论,扭曲真意,于是淡泊不幸沦为不求上进、不求作为的借口,实在亵渎这种超脱的意境。

其实淡泊并非单纯地安贫乐道。淡泊实为一种傲岸,其间更是蕴藏着平和。为人若能淡看名利得失,摆脱世俗纷扰,则身无羁勒,心无尘杂,由此志向才能明确和坚定,不会被外物所扰。

淡泊不是人生的目标,而是人生的态度。为人一世,自然要志存高远,但处世的态度则应尽量从容平淡,谦虚低调,荣辱不惊,在日常的积累中使人生走向丰富。当人生达到一定高度时,再回归平淡,盛时常作衰时想,超脱物累,与白云共游。

淡泊宁静所求的是心灵的洁净,禅意盎然。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有云:“尔来不得明心见心性,皆由忙乱覆却本体耳;古人云,静见真如性,又云性水澄清,心珠自现,岂虚语哉。”由此可见,淡泊生于心的宁静,倘若内心焦躁,即便我们有心修行淡泊的境界,亦是枉然,更别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了。相反,倘若我们内心宁静,就不会流连于市井之中,不会被声色犬马扰乱心智。心中宁静,则智慧升华,我们的灵魂亦会因智慧得到自由和永恒。

所以别忘了告诉自己:

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这就好像在海边,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拾贝壳,有人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而“我”不妨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独自坐着。是的,一个角落——在无边无际的大海边,哪里找不到这样一个角落呢——但“我”看到的却是整个大海,也许比那些热闹地聚玩的人看得更加完整。

二 那些成长中的忧伤,不必念念不忘

我们的心底五味陈杂,空荡荡地感到难过,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前世今生的穿越。我们并没有错,只是被记忆错爱了。你可以去怀旧,但也别忘了活在现在

所谓“活在现在”,就是指活在今天,今天应该好好地生活。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我们都可以轻易做到。只是有些人似乎过于沉溺在过去的事情中,不能自拔,因而伤害了自己。

淑娟是某高校一名普通的学生。她曾经沉浸在考入重点大学的喜悦中,但好景不长,大一开学才两个月,她已经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连续两次与同学闹别扭,功课也不能令她满意,她对自己失望透了。

她自认为是一个坚强的女孩,很少有被吓倒的时候,但她没想到大学开学才两个月,自己就对大学四年的生活失去了信心。她曾经安慰过自己,也无数次试着让自己抱以希望,但换来的却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以前在中学时,几乎所有老师跟她的关系都很好,很喜欢她,她的学习状态也很好,学什么像什么,身边还有一群朋友,那时她感觉自己像个明星似的。但是进入大学后,一切都变了,人与人的距离好像变远了,自己的学习成绩又如此糟糕。现在的她很无助,她常常这样想:我并没比别人少付出,并不比别人少努力,为什么别人能做到的,我却不能呢?她觉得明天已经没有希望了,她想难道12年的拼搏奋斗注定是一场空吗?那这样对自己来说太不公平了。

进入一个新的学校,新生往往会不自觉地与以前相对比,而当困难和挫折发生时,产生“回归心理”更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淑娟在新学校中缺少安全感,不管是与人相处方面,还是自尊、自信方面,这使她长期处于一种怀旧、留恋过去的心理状态中,如果不去正视目前的困境,就会更加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建立新的自信。

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就会导致过分怀旧。一些人在人际交往中只能做到“不忘老朋友”,但难以做到“结识新朋友”,个人的交际圈也大大缩小。此类过分的怀旧行为将阻碍着你去适应新的环境,使你很难与时代同步。回忆是属于过去的岁月的,一个人应该不断进步。我们要试着走出过去的回忆,不管它是悲还是喜,不能让回忆干扰我们今天的生活。

一个人适当怀旧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因为怀旧而否认现在和将来,就会陷人病态。不要总是表现出对现状很不满意的样子,更不要因此而过于沉溺在对过去的追忆中。当你不厌其烦地重复述说往事,述说着过去如何如何时,你可能忽略了今天正在经历的体验。把过多的时间放在追忆上,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你的正常生活。

我们需要做的是尽情地享受现在。过去的再美好抑或再悲伤,那毕竟已经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沉淀。如果你总是因为昨天而错过今天,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你又会回忆着今天的错过。

在已逝的岁月里,我们毫无抗拒地让生命在时间里一点一滴地流逝,却做出了分秒必争的滑稽模样。说穿了,回到从前也只能是一次心灵的谎言,是对现在的一种不负责的敷衍。朱熹在《劝学》中说:“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可见,“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今’,最容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所以,过去的已然过去,就不要一直把它放在心上。该忘的,就把它忘掉吧

人的本性中有一种叫做记忆的东西,美好的容易记着,不好的则更容易记着。所以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自己不是很快乐。那些觉得自己很快乐的人是因为他们恰恰把快乐的记着,而把不快乐的忘记了。这种忘记的能力就是一种宽容,一种心胸的豁达。生活中,常常会有许多事让我们心里难受。那些不快的记忆常常让我们觉得如梗在喉。而且,我们越是想,越会觉得难受,那就不如选择把心放得宽阔一点,选择忘记那些不快的记忆,这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的宽容。

可以说人的一生由无数的片段组成,而这些片断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风马牛毫无关联的。说人生是连续的片断,无非是人的一生平平淡淡、无波无澜,周而复始地过着循环往复的日子;说人生是不相干的片断,因为人生的每一次经历都属于过去,在下一秒我们可以重新开始,可以忘掉过去的不幸、忘掉过去不如意的自己。

在雨果不朽的名著《悲惨世界》里,主人公冉·阿让本是一个勤劳、正直、善良的人,但穷困潦倒,度日艰难。为了不让家人挨饿,迫于无奈,他偷了一个面包,被当场抓获,判定为“贼”,锒铛入狱。

出狱后,他到处找不到工作,饱受世俗的冷落与耻笑。从此他真的成了一个贼,顺手牵羊,偷鸡摸狗。警察一直都在追踪他,想方设法要拿到他犯罪的证据,以使把他再次送进监狱,他却一次又一次逃脱了。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饥寒交迫,昏倒在路上,被一个好心的神父救起。神父把他带回教堂,但他却在神父睡着后,把神父房间里的所有银器席卷一空。因为他已认定自己是坏人,就应干坏事。不料,在逃跑途中,被警察逮个正着,这次可谓人赃俱获。

当警察押着冉·阿让到教堂,让神父辨认失窃物品时,冉·阿让绝望地想:“完了,这一辈子只能在监狱里度过了!”谁知神父却温和地对警察说:“这些银器是我送给他的。他走得太急,还有一件更名贵的银烛台忘了拿,我这就去取来!”

冉·阿让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警察走后,神父对冉·阿让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重新开始吧!”

从此,冉·阿让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他搬到一个新地方,努力工作,积极上进。后来,他成功了,毕生都在救济穷人,做了大量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冉·阿让正是由于摆脱了过去的束缚,才能重新开始生活,重新定位自己。

人们也常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同样,当年的辉煌仅能代表我们的过去,而不代表现在。面对过去的辉煌也好、失意也罢,太放在心上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容易让人形成一种思维定势,结果往往令曾经辉煌过的人不思进取,而那些曾经失败过的人依然沉沦、堕落。然而这种状态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只是,我们很容易将欢乐的时光忘却,但却对哀愁情有独钟,这显然是对遗忘哀愁的一种抗拒。换而言之,人们习惯于淡忘生命中美好的一切,而对于痛苦的记忆,却总是铭记在心。难道是因为它给你记忆深刻才无法遗忘吗?

当然不是,这完全是出于你对过去的执着。其实,昨日已成昨日,昨日的辉煌与痛苦,都已成为过眼云烟,何必还要死死守着不放?倒掉昨日的那杯茶,这样你的人生才能洋溢出新的茶香。

其实上天赐给我们很多宝贵的礼物,其中之一即是遗忘。不过,人们在过度强调记忆的好处以后,往往忽略了遗忘的重要性。其实很多东西,诸如无谓的烦恼,该忘就忘了吧,这样你才能过得轻松幸福。当失去成为现实,就别在固执

过去的一如暮霭,你错过了太阳,便会得到一轮明月;你错过了月亮,至少还有星星。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只不过,扪心自问,我们可不可以做到如此洒脱?很无奈,多数情况下我们做不到。

我们有时不免要抱怨生活,因为生活时常给予我们痛苦,那些被我们视为极美、极珍贵的东西,它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开,打乱了心绪,徒留一片唏嘘。这种遗憾和无奈,你我都曾领教过。

当然,如果我们在这里强调说一定要放下它,一丝都不要在意,那不现实,事实上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根本不可能尽除七情六欲,当“珍爱”流失,我们不可能做到波澜不惊。只是,我们可否将得失心放淡一些?我们喜欢一件东西,是不是非要得到它?我们失去一件东西,是不是非要那样痛不欲生?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让自己释怀,只要你肯扩充心的容积。

我们应该对生活中的无奈有个正确的认知,毫无疑问我们不可能随心所欲,不可能将我们认为“好”的事物尽收怀里。甚至大多时候,我们要与其失之交臂。我们为此感到遗憾,这很自然。但这遗憾不能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回过头仔细想想,遗憾能给我们留下什么?除了一种难以诉说的隐痛,似乎就没有任何好处。所以,我们不应该让这种隐痛久久不散,我们不是常说“缘由天定”吗?既然某些东西与我们无缘,那莫不如就随它自去吧!

禅理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以警世人:

小孩在一处平静之地玩耍,这时来了一位禅师,他给了小孩一块糖,小孩非常高兴。

过了一会儿,禅师看见小孩哭得很伤心,就问他为什么要哭,那小孩说:“我把糖丢了。”

禅师心想:“这小孩没糖时很平静,平白无故得到糖时很高兴,等到糖丢了时,便极度的伤心。那失去糖后,应与没得到糖时一样呀,又有什么可伤心的呢!”

是啊!为什么要伤心呢?这可能正应了那句话,失去的才是最珍贵的。其实失去的未必珍贵,只是它不属于我们了,我们也便觉得它珍贵了。说到底,还不是我们永不止歇的占有欲在作祟?

但事实上,很多我们失去的东西,真的未必适合自己,而这,或许也正是我们失去的理由。换个角度来看,这应该是一件好事,毕竟我们的精力有限,你失去了一个“不合适”,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争取下一个“合适”。这就好比谈恋爱,两个人不合适,真的就没有必要勉强在一起,分离或许会给我们带来短暂的痛苦,但当你找到真正合适自己的那个人时,你就会庆幸当初的失去。

人生其实就像一场戏,岁月可能会把拥有变为失去,也可能会把失去变为拥有,这很难预料。譬如你当年所拥有的,可能今天正在失去,又譬如你当年未得到的,可能远不如今天所拥有的。有时候我们错过了,其实正是今后拥有的起点,而有时我们所拥有的,恰恰是今后失去的理由。

曾听过这样一件轶事:

美国某大学要在中国招一名学生,这名学生的所有费用将由美国政府全额提供。初试结束,有三十名学生成为候选人。

面试那天,三十名学生及其家长云集在锦江饭店。当主考官出现在饭店大厅时,一下子便被人群围住了,他们争相用流利的英语向主考官问好,有的甚至还迫不及待地做起了自我介绍。只有一名学生,由于起身晚了一步,没来得及围上去,等他想接近主考官时,主考官的周围已经水泄不通,根本没有插空而入的可能。

于是他失去了接近主考官的大好机会,他有些沮丧。这个时候,他看到一个外国女人有些落寞地站在大厅一角,目光茫然地望向窗外,他心想:身在异国的她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于是他走过去,彬彬有礼地和她打招呼,然后做了自我介绍,最后他问道:“夫人,您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接下来两个人聊得非常投机。

后来,这名学生被选中了,在三十名候选人中,他的成绩并非最好,而且面试之前他错过了与主考官熟悉的最佳机会,但是他却无心插柳柳成荫。原来,那位异国女子正是主考官的夫人。

这件事曾经引起很多人的震动:原来错过了美丽,收获的并不一定是遗憾,有时甚至可能是圆满。

我们也应该留一份这样的从容给自己,如此就可以对不如意之事处之泰然,对名利得失顺其自然。其实只要豁达一点,我们都能够想明白,这世上所有的好事怎么可能只围着我们转?人生总是有得有失,有成有败,生命之舟本来就是在得失之间浮沉!美丽的机会人人珍惜,然而并非人人都能抓住,错过的东西不一定就值得遗憾。有些东西的确不该错过,然而有些东西则需要你去错过,这才是生活。在生命旅途之中跋涉,我们的视野毕竟有限,如果不肯错过眼前的一些景色,那么可能错过的就是前方更迷人的山河,只有那些懂得取舍的人,才会欣赏到真正的人生美景。

只是我们之中的一些人,似乎永远也参不透这人生的禅机。他们为了“有所得”,可谓是殚精竭虑,费尽心机,更有甚者甚至不择手段,以致走向极端。或许最后他们能够得偿所愿,但是在追逐的过程中,他们同样失去了很多,他们付出的代价应该相当沉重,而这一切并不是某些东西可以弥补的。

其实这样真的没有必要,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强求来的东西又有多好?况且很多东西我们一旦得到,就会发现它与想象之中相去甚远,反而不如因此而失去的,到头来又要追悔莫及。所以说当我们对某人、某物情有所钟之时,得到它或许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而错过它也许反倒会让我们有所收获。因而,即便是处于人生最困顿的时刻,也不要为失去而惋惜。花朵虽美,但毕竟会有凋谢的一天,何必对花长叹,耿耿于怀?要知道,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收获雨滴的温馨和戏雨的浪漫。

生活就是这样,许多的心情,可能只有经历之后才会懂得,如感情,痛过了之后才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傻过了之后才会懂得适时的坚持与放弃,在得到与失去的过程中,我们慢慢认识自己,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么些无谓的执着,没有什么真的不能割舍的,学会放弃,生活往往会变得更加容易!心有愧疚,不如尽力补救

人很容易被负疚感左右,在人性文化中,内疚被当做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加以运用。我们应当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而绝不能总在阴影下活着,内疚是对错误的反省,是人性中积极的一面,但却属于情绪的消极一面。我们应该分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反省之后迅速行动起来,把消极的一面变积极,让积极的一面更积极。

哈蒙是一位商人,长年在外经营生意,少有闲时。当有时间与全家人共度周末时,他非常高兴。

他年迈的双亲住的地方,离他的家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哈蒙也非常清楚自己的父母是多么希望见到他和他的家人。但是他总是寻找借口尽可能不到父母那里去,最后几乎发展到与父母断绝往来的地步。

不久,他的父亲死了,哈蒙好几个月都陷于愧疚之中,回想起父亲曾为自己做过的许多好事情。他埋怨自己在父亲有生之年未能尽孝心。在悲痛平定下来后,哈蒙意识到,再大的内疚也无法使父亲死而复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之后,他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常常带着全家人去看望母亲,并同母亲保持经常的电话联系。

其实内疚也可以说是人之常情,或许每个人都曾内疚过,我们的生活那么复杂,我们在经历学业、事业以及家庭琐事时,难免会做错事,那么就一定要内疚下去吗?千万不要这样,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它会让你的生活失去绚丽的颜色。退一步说,即便深陷这后悔的自责之中,又有什么用?我们是不是该为自己的过错做点什么,如果你能尽力补救,相信你的心就会好过一些。

从另一方面说,内疚或许不完全是坏事,因为它确实可以让人变得更加成熟,也可以让我们在今后的日子中减少痛苦并更有能力去摆脱痛苦。但我们怕的是,因为内疚而“走火入魔”,乃至痛恨自己、厌恶自己,直至厌恶了这个世界,但我们却未曾想过,其实这也是一种不负责,是对自己、对亲友,乃至对曾被你伤害过之人的不负责。因为你这种状态,如何去救赎自己的错误,而倘若你不能自我救赎,那无疑就是错上加错。所以说,大家应该学会释放,不要深陷后悔的自责当中,你应该振奋精神,投身到对错误的补救当中,这才是你当下最该做的事情。

我们应该明白,这世上没有一个人是没有过失的,只要勇于去改正过失,前途就依然充满阳光,但若徒有感伤而不从事切实的补救工作,则是最要不得的!在过错发生之后,要及时走出感伤的阴影,不要长期沉浸在内疚之中痛定思痛,让身心备受折磨,过去的已经过去,再愧疚也于事无补,要拾起生活的勇气,昂首奔向明天。多余的,都该被放下

其实,生活本该是一个轻松的课题,只是我们一直无法放下心中的累赘,将不该看重的东西看得太重,才会令生活变得如此复杂。漫漫人生路,只有学会放下,才能轻装前进,才能不断有所收获。

有这样一则寓言:

一位少年背着一个砂锅赶路,不小心绳子断了,砂锅掉到地上摔碎了。少年头也不回地继续向前走。路人喊住少年问:“你不知道你的砂锅摔碎了吗?”少年回答:“知道。”路人又问:“那为什么不回头看看?”少年说:“既然碎了,回头有什么用?”说完,他又继续赶路。

故事中的少年是明智的,既然砂锅都碎了,回头看又有什么用呢?

人生中的许多失败也是同样的,已经无法挽回,惋惜悔恨于事无补,与其在痛苦中挣扎浪费时间,还不如重新找一个目标,再一次奋发努力。

人的一生,需要我们放下的东西很多。孟子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就果断抛弃吧。几十年的人生旅途,有所得,亦会有所失,只有适时放下,才能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放不下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比如做了错事,说了错话,受到上司和同事的指责,或者好心却被人误解,于是,心里总有个结解不开……总之,有的人就是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想这想那,愁这愁那,心事不断,愁肠百结,结果损害了自身的健康和寿命。有的人之所以感觉活得很累,无精打采,未老先衰,就是因为习惯于将一些事情吊在心里放不下来,结果把自己折腾得既疲劳又苍老。其实,简单地说,让人放不下的事情大多是在财、情、名这几个方面。想透了,想开了,也就看淡了,自然就放得下了。人们常说:“举得起、放得下的是举重,举得起、放不下的叫做负重。”为了前面的掌声和鲜花,学会放下吧。放下之后,你会发现,原来你的人生之路也可以变得轻松和愉快。

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然而,有时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反而可能因此获得。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儿,就得放弃娇嫩白净的肤色;要想穿越沙漠,就得放弃咖啡和可乐;要想拥有简单的生活,就得放弃眼前的虚荣;要想在深海中收获满船鱼虾,就得放弃安全的港湾。

今天的放下,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干大事业者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他们都知道如何放下、放下些什么。一个人倘若将一生的所得都背负在身,那么纵使他有一副钢筋铁骨,也会被压倒在地。

昨天的辉煌不能代表今天,更不能代表明天。我们应该学会放下:放下失恋带来的痛楚,放下屈辱留下的仇恨,放下心中所有难言的负荷,放下耗费精力的争吵,放下没完没了的解释,放下对权力的角逐,放下对金钱的贪欲,放下对虚名的争夺……凡是次要的、枝节的、多余的、该放下的,都应该放下。孤独其实可以破解

孤独是一种心结,能解开它的只有你自己。心态决定命运,以一种全新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或许你就会感到温暖许多,幸福许多。

这个世界上,男男女女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孤独感。孤独是人生的一种痛苦,尤其是内心的孤寂更为可怕。一些孤独的人远离人群,将自己内心紧闭,过着一种自怜自艾的生活,甚至有些人因此而导致性格扭曲,精神异常。

有一个女人,两年前丈夫不幸去世,她悲痛欲绝,自那以后,她便陷入了一种孤独与痛苦之中。“我该做些什么呢?”在丈夫离开她近一个月后的一天,她向医生求助,“我将住到何处?我还有幸福的日子吗?”

医生说:“你的焦虑是因为自己身处不幸的遭遇之中,30多岁便失去了自己生活的伴侣,自然令人悲痛异常。但时间一久,这些伤痛和忧虑便会慢慢减缓消失,你也会开始新的生活,走出痛苦的阴影,建立起自己新的幸福。”“不!”她绝望地说道,“我不相信自己还会有什么幸福的日子。我已不再年轻,身边还有一个七岁的孩子。我还有什么地方可去呢?”她显然是得了严重的自怜症,而且不知道如何治疗这种疾病,好几年过去了,她的心情一直都没有好转。

其实,她并不需要特别引起别人的同情或怜悯。她需要的是重新建立自己的新生活,结交新的朋友,培养新的兴趣。而沉溺在旧的回忆里只能使自己不断地沉沦下去。

许多人总是让创伤久久地留在自己的心头,这样他的心里怎么也难以明亮起来。实际上,只要能放下过去的包袱,同样可以找到新的爱情和友谊。爱情、友谊或快乐的时光,都不是一纸契约所能规定的。让我们面对现实,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你都有权利再快乐地活下去。但是,她们必须了解:幸福并不是靠别人施舍,而是要自己去赢取别人对你的需求和喜爱。

让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露丝的丈夫因脑瘤去世后,她变得郁郁寡欢,脾气暴躁,以后的几年,她的脸一直紧绷绷的。

一天,露丝在小镇拥挤的路上开车,忽然发现一幢房子周围竖起一道新的栅栏。那房子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颜色变白,有很大的门廊,过去一直隐藏在路后面。如今马路扩展,街口竖起了红绿灯,小镇已颇有些城市的味道,只是这座漂亮房子前的大院已被蚕食得所剩无几了。

可泥地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上面绽开着鲜艳的花朵。一个系着围裙、身材瘦小的女人,经常会在那里侍弄鲜花,修剪草坪。

露丝每次经过那房子,总要看看迅速竖立起来的栅栏。一位年老的木匠还搭建了一个玫瑰花阁架和一个凉亭,并漆成雪白色,与房子很相称。

一天她在路边停下车,长久地凝视着栅栏。木匠高超的手艺令她惊叹不已。她实在不忍离去,索性熄了火,走上前去,抚摸栅栏。它们还散发着油漆味。里面的那个女人正试图开动一台割草机。“喂!”露丝一边喊,一边挥着手。“嘿,亲爱的。”里面那个女人站起身,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我在看你的栅栏。真是太美了。”

那位陌生的女子微笑道:“来门廊上坐一会吧,我告诉你栅栏的故事。”

她们走上后门台阶,当栅栏门打开的那一刻,露丝欣喜万分,她终于来到这美丽房子的门廊,喝着冰茶,周围是不同寻常又赏心悦目的栅栏。“这栅栏其实不是为我设的。”那妇人直率地说道,“我独自一人生活,可有许多人来这里,他们喜欢看到漂亮的东西,有些人见到这栅栏后便向我挥手,几个像你这样的人甚至走进来,坐在门廊上跟我聊天。”“可面前这条路加宽后,这儿发生了那么多变化,你难道不介意?”“变化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铸造个性的因素,亲爱的。当你不喜欢的事情发生后,你面临两个选择:要么痛苦愤怒,要么振奋前进。”当露丝起身离开时,那位女子说:“任何时候都欢迎你来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