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与大学生谈心:王恩哥谈学习与成长(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0 05:02:40

点击下载

作者:王恩哥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北大教授与大学生谈心:王恩哥谈学习与成长

北大教授与大学生谈心:王恩哥谈学习与成长试读:

一、学者简介

王恩哥,男,汉族,1957年1月生,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英国物理学会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就读于辽宁大学和北京大学,曾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交流学习,并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法国里尔表面与界面实验室和美国休斯顿大学做研究。2009年起,王恩哥回到北大,先后担任物理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副校长、教务长,常务副校长,校长。王恩哥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在纳米新材料探索及其物性、原子尺度上的表面生长动力学以及受限条件下水的复杂形态等方面做出了有重要影响的工作。他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20余篇,其中在《科学》《自然》《美国科学院院刊》《美国物理评论快报》《美国化学学会会志》这五个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80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13项。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第一完成人)、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世界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亚洲计算材料科学成就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何梁何利科技奖等众多大奖。

二、正文

教学改革与师生交流

王恩哥:很高兴能来到“教授茶座”和同学们面对面交流,茶座的活动形式是很好的。我了解到,同学们对学校的教学方面有很多好的建议和想法,比如:在小班教学、大班教学和网络教学的选择上,同学们都有各自的喜好。有的同学认为大班课堂更有激情,有的同学则感觉网络教学很便捷。我不主张用任何一种方式代替其他方式,而是希望在探索中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发展,给老师和同学们的教与学提供更多的选择。记得在很久以前,有人认为,有了收音机以后教学方式可能会大大改变,很多人将会通过收音机学习知识,那时大家都很兴奋地期待着变化。收音机确实改变了许多,但我并不认为收音机的出现就把其他教授知识的方式替代了。后来,随着电视机走进千家万户,又产生了新的教学方式。但是直到今天,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依然还在沿用。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之外,我想应该增加一种让老师和同学多接触的机会,所以两年多前我提出了北大实行小班课教学的想法。同学们如果能有机会——无论是和大家一起玩的年轻老师,还是和像我这样年纪大一点的老师——多交流一些,都是非常好的。小班课教学期待让同学们在讨论中交流思想、解决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讨论对于同学们学习知识、完善自我都是十分有益的。学校努力营造老师和同学们多接触的机会,也鼓励同学们多和父母沟通,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会逐渐感受到这有多重要。

关于通识教育与广博学习

学生:大学本科阶段应该注重广泛涉猎还是就某一方面深入钻研?

王恩哥: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首先,要看你学的是什么专业,我认为,现在的专业分得太细,其实这并不好。有的专业比较偏向应用,有的则显得比较“没用”,比如像我学的这个物理专业就比较“没用”一点。我觉得,在一个最好的学校里,要多教学生一些“没用”的东西。那些看似“没用”的知识往往可以丰富人生,给自己无穷的后劲。同学们要抓紧时间在大学里多学些“没用”的东西,走上社会后那些“有用”的东西往往一学就会。众所周知,北大提倡通识教育,或称博雅教育,就是鼓励同学们广泛涉猎,横跨文理。同学们要用一些时间广泛阅读、多读经典,对人生有一些宽泛的思考。许多同学在高考时对于专业的选择可能没有充分的准备,所选专业也许并不是那么适合自己,那么宽泛的涉猎会对人生的再次选择很有帮助。在我看来,鼓励学生学习“没用”的知识的大学可能并不多,一般而言,这样的大学应该出现在文明程度和社会水平相当高的国家里。北大已经做出了努力,但相比牛津、剑桥等学校,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北大的办学模式是不可复制的,在这一点上,你们应该骄傲。我与许多知名大学校长交流的时候,大家普遍有这样的共识。因为,这样的学校不仅仅属于一个国家,而是人类知识的殿堂。所以,我觉得同学们在大学应该广泛涉猎一些东西,特别是要重视阅读经典,比如说,你们既要涉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文学著作,例如《巴黎圣母院》《哈姆雷特》,相关的著作、电影都要看,也要知道为什么当时会出现这样的名著。我个人认为,这种著作不必读多,但要尽可能对某一个作品读精,像《红楼梦》这种中国的经典著作也是如此。

学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起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王恩哥:北大的学习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单以课程资源为例,除各院系开设的专业课以外,我们也有全校性的各种类别的课程,同学们可以多听一些课,多听讲座,多读不同领域的好书,刚才已经谈到了要读经典作品,我觉得这些都是很好的途径。当然,还要多交一些朋友,要愿意跟别人讨论问题。北大是中国最好的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齐全,这也是同学们学习的一种优势。比如:理科生可以跟中文系的同学讨论《红楼梦》的问题,文科生也可以去跟物理学院的同学请教一下天文现象、宇宙的起源问题。北大的通选课、公选课的内容太丰富了,可以说应有尽有。

学生:我从本科时代的通识教育阶段到现在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每天专注于做实验、写论文,我有些不大适应,请问如何适应角色转变呢?

王恩哥:人生之路是漫长的,需要做出角色转变的时候也是很多的。小学、中学、大学本科、研究生以及未来工作以后,在每个阶段,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转变与适应的问题。我认为,如果改变不了环境就要先去适应它,从心中先接受新的变化,认清新阶段的新要求,迅速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去适应新的目标和任务。我相信你是能做到的,只不过这确实需要一个过程。研究生阶段做科研比较多,做研究有其规律和方法。当然,不同学科领域是不太一样的,所以我无法直接给你具体的建议,但是我相信你通过自身的努力,再加上老师们的指导,会逐渐适应新阶段的学业任务。我自己从大学时选择了学物理,到跟着导师做学问,再到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最后领导一个大的课题组并指导助手和学生工作,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学习,逐渐成熟,对物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如果同学们感兴趣,可以看看我写的一篇题为《一种做物理的品味》的文章。

关于小班教学与学会欣赏

学生:请问如何提高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我觉得老师不必重复学生可以从课本上获得的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此外,现在有些课上的讨论氛围不太浓厚。

王恩哥:学校一直希望能对此有所改变,因而我提出了小班教学改革试点。我觉得,一个班级的大小最好不要超过15个人,老师和同学们坐在一起讨论问题。课堂上,老师可以不必多讲,让同学们多发言,一起来讨论最好。像我们茶座这样的氛围就很好。

学生:如果有的小班课,只是任课老师给一本教材,然后让每个学生上去讲,而仍然缺少讨论氛围,可能会降低小班课的教学意义。

王恩哥:讨论不起来的小班课堂肯定不是好的课堂,是需要改进的。很多问题都是在讨论的时候相互启发,最终搞懂的。讨论不但有助于把知识搞懂,更有助于同学们了解他人,开拓思路,从而完善自我。其实一个人的一生是要学习很多本事的,从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对拓展自己的视野会有帮助。同学们要注重在课堂上涉猎不同的知识,通过交谈、讨论,通过听别人的课,通过自己去讲课来学习。同学们要学会欣赏,在课堂上欣赏老师和同学的长处。在听课、学习时,要学会观察,有些老师的举止、板书风格,都会给你带来影响。一个人的谈吐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而要靠自己观察学习。比如,我跟我的导师读完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两人之间基本不聊学术之外的话题。一般我到老师家里去,老师把问题回答完了以后,他就在那儿不说话了,这个时候我就大概知道我该走了。即便如此,我还是跟他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我第一次上他的大课,当时吓了一跳。那是一个学期的开始,他的课是早上8点,在一个100多人的教室。他开讲2分钟以后,有迟到的同学进来了,他就停下来,又从头开始讲;5分钟、10分钟以后又先后来了同学,他又从原来的第一句话开始讲。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同学敢迟到了。我的老师的板书很整齐,也很严谨,这也体现在他的为人处世上。我做校长以后,有一次物理学院的老师们开春季茶话会,我的老师腿不太好,我说要不要派车来接您,他说:“不行,特别是你做了校长,更不能用你的车。”这就是他的人生哲学。这些事情总能提醒我,让我受益无穷。我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同学们也要找到老师身上值得欣赏的品质。三人行,必有我师。你们要相信,每位老师、每个你身边的同学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希望同学们在课间的时候多去问问题,主动跟老师去讨论,把时间利用好,让它变得更有价值。

学生:我是元培学院政治经济哲学方向的一名本科生。我们学院有好多讨论班,哲学、经济学等各个方面,氛围特别好,还可以一边吃东西一边讨论。老师也特别关心同学,我觉得小班讨论课还是很有价值的,不仅是在知识方面,而且还会刷新你的一些观念。

王恩哥:你说的很对,北大老师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关键要在教学上用心,只要用心了,我们的小班课教学模式的优势就能体现出来。学校有的时候对科研看得重一点,对教学管理得相对软一点。从管理的方法来说,科研比较好评价,比如:你发了几篇文章?是否有顶级学术期刊的文章?这些比较好衡量。但是,教学管理会更复杂。讲课数量好比较,但是讲课的质量和效果评估起来就会难一些,当然,学校在教学评估方面也在不断改进和加强。

关于专业选择与事业取向

学生:想听一听您对专业选择的看法。据说有不少北大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好像与所学专业不那么密切相关,您怎么看这个现象呢?

王恩哥:光华管理学院、法学院等院系都是这些年高考生选报的很热门的院系,这与我国在一段时间里缺少相关领域人才有关。但是,我觉得,大家都一味地只追求某一些学科专业也不太好。拿法学来说,优秀的法学生同样需要理科的背景。比如:一个从事国际贸易的国际法法官,如果没有理科的背景,会是一个缺憾。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