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衙古影(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2 00:39:44

点击下载

作者:赵一帆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府衙古影

府衙古影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府衙古影作者:赵一帆排版:梦工厂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8-01ISBN:9787514322958本书由大华文苑(北京)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言府衙古影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程,推进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推进了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文化是立国之根,实现中国梦也是我国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并最终体现在文化的发展繁荣。习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要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

如今,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攻坚和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面对各种眼花缭乱的现代传媒,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传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浩浩历史长河,熊熊文明薪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江,是最直接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中华文化曾是东方文化摇篮,也是推动世界文明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早在500年前,中华文化的四大发明催生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地理大发现。中国四大发明先后传到西方,对于促进西方工业社会发展和形成,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总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先要站在传统文化前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弘扬和发展五千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现象,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价值、文化形态与文化风采。

为此,在有关专家指导下,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大型书系。主要包括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伦理道德、古风古韵的建筑遗存、深具内涵的自然名胜、悠久传承的历史文明,还有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本套书系的特点是全景展现,纵横捭阖,内容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语言通俗,明白晓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韵,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知识性和延伸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中华儿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2014年4月18日隋代县衙潞安府衙

潞安府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西南部,是山西省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衙门。它最初建于隋朝开皇年间,也就是581年至600年间。

在随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潞安府衙经历了多次重修和扩建。

潞安府衙历经沧桑巨变,除上党门基本保持完好外,原府衙建筑格局已逐渐模糊,建筑构件也日益散落了。李隆基发迹后兴修潞安府衙

潞安府衙位于长治市内西南。该府衙始建于明代,是明代府衙殿宇古建筑,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潞安府衙建于581年至600年间,即隋代开皇年间。府衙坐北朝南,后世保存下来的有大门、钟鼓二楼、府二堂、办公院和西花园等建筑。大门与钟鼓二楼平行排列,台基高峙,主从有别,错落有致。

大门面宽3间,进深四椽,明间辟门,两次间青砖砌筑扇面墙,单檐悬山顶。钟鼓二楼青砖砌筑城垛、券洞、踏道,上筑阁楼,广深3间,重檐歇山顶。府衙东侧的钟楼名为“风驰”,西侧的鼓楼名为“云动”,具有高耸入云的意思。钟鼓楼斗拱密致,脊兽华丽,与门庭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是一处地方衙署中富有民族风格的门庭式古建筑。■潞安古建■重檐歇山顶歇山顶又叫九脊殿。除正脊、垂脊外,还有4条戗脊。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宫殿建筑中重要大殿多采用重檐歇山顶。

早在隋朝开皇时期,就已经有了潞安府衙。这所府衙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大门,叫做“上党门”。

上党门位于长治市区中心地段府坡街北端的高岗上,这里属于原来古城西北部,它依地就势,巧借天然,建筑宏伟独特,是古代上党郡署,即潞安府衙的大门。《释名》 汉代学者刘熙撰写的一本专门解释汉代常用词语来历以及用法的典籍。全书共分为8卷,书中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词义。

门楼海拔1千米,传说楼顶与长治市东边的太行山顶一样高,当登楼远眺,城中景色尽收眼底,远山近水尽收眼底。长期以来,一直就是长治市的标志性建筑物。

关于“上党”的含义,东汉末年训诂著作《释名》中解释:“党,所也。在于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潞安府衙偏堂

古人说:“居太行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这里的“党”又有拉帮结伙和结党的意思。总体来说,“上党”两字的意思,就是太行山上最高的集团。

上党门历史悠久。在战国时期,七雄之一的韩国为了加强军事防御,巩固其国土,于公元前348年立上党为郡,在此设立治所,后成为韩国的陪都。在长平之战前,郡守冯亭为防止秦军占领上党,将上党郡又交给了赵国。郡 我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单位之一。始见于战国。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后汉起,郡成为州的下级行政单位,介于州刺史部和县之间。隋朝废郡制,以县直隶于州。唐武则天时曾改州为郡。明清称府。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争战结束,第二年秦军攻下上党郡署,控制了上党地区,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度,分天下为36郡,上党郡为36郡之一,治所在上党门北边附近。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游封泰山,后来从上党地区返回。由此,有人推测秦始皇应该在上党郡署住宿过。汉朝时期沿袭了秦朝的行政区划,仍在原址置上党郡。长平之战 发生在公元前262年,前后耗时3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和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争,发生于最有实力的秦赵两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不断更替,上党郡治数度迁徙,曾迁往安民城和潞城及长治等多处地方。直至440年北魏建立,上党郡才重新迁移到了上党门一带。

596年,隋朝重建上党郡,建上党门,以后上党治所就固定下来了,再也没有迁移过。

708年,一直是军事重镇的潞州城迎来了身为唐朝临淄郡王的李隆基,此时,他担任的职务是潞州别驾,也就是刺史的副职。所谓别驾,就是侍驾在旁的一个闲职。

然而这位别驾可是不一般呢!展现在潞州百姓面前的这位年轻人,20岁出头的年纪,红袍金带,“仪范伟丽”,他恰恰是一位风度翩翩的美少年,他是帝室之后,名不虚传。

用当时李隆基内心的话讲:“我的曾祖天子、祖父天子、祖母武则天也是天子、伯父天子、父亲也曾为天子。我是天子世家,我怕谁!”

李隆基在上党这里,就算是顶头上司也不敢对他有所怠慢,他在这里的所见所闻让他大开眼界,他■唐明皇李隆基蜡像再也不是那个青涩和无知的少年,此时的他已经早已洞察了一切。他视上党之地为“王业所基”,因此,他特别在此地修了一座“德风亭”。德风亭位于潞安府衙三堂北岸边,亭西有条辇道直通游岭,是潞州城远眺的最佳位置,三垂冈、老爷山、五龙山,简直荡气回肠。李隆基要在这里树立他的“德风”,用他的无形感召力建立起属于他的权威。于是,李隆基开始招揽了一批能人异士。他常与潞州名士、幕僚和名流之辈在上党门北面的游岭赏景,并和他们在这里赋诗、评论国事。■潞安府衙拱门每每谈到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李隆基往往仰天长叹,无限感慨,当大家谈到各自的抱负时,他又一言不发,大家问他,他笑而不答。酒到酣处,他离席起舞吟唱起汉高祖的《大风歌》。幕僚 是指古代幕府中的参谋和书记等,后来泛指文武官署中的辅助人员,一般是指有官职的人。由于职位设于幕布之中,所以又叫“幕府”。而统帅左右的僚属,也因之被称为“幕僚”或“幕职”。

李隆基在潞州神隐了两年多,他把这里治理得非常好。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五谷丰登。这时,李隆基觉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于是,他先设计了一些“龙飞”的预兆,如“寝壁蜗篆天子字”之类的流言向百姓传播,就是让蜗牛在寝室的墙壁上爬出篆书的“天子”字。接着又创造出四野呈现“黄龙升天”、“紫云绕室”和“赤鲤腾跃”的祥瑞景象,并不断传播这些对他有利的流言。贞观之治 指我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他还采取了以农为本、休养生息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年号为“贞观”,所以史称“贞观之治”。

在这个时候,在潞州人的心目中,李隆基俨然已经是未来的皇帝了。这时李隆基再找人占卜,说是“仲冬一阳动,当登大位”。

终于在709年,也就是景龙三年冬,李隆基在《还京乐》鼓吹曲的引导下,由潞州带来的一帮心腹之人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回归长安。《大风歌》 汉高祖刘邦年轻时,在与朋友饮酒时来了兴致,他借着酒劲儿唱的一首歌曲。这首歌只有短短的3句,但却表达出刘邦的宏伟志向和远大的理想抱负,以至于流传千古。

710年,李隆基诛杀了朝中乱党,他先使自己的父亲唐睿宗李旦复位,又过了一年多时间。

至712年,李隆基做了皇帝,即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也称唐明皇。他由潞州带去的一班人,因平乱有功,这些人都被他视为心腹之人,委以重任。阅读链接唐玄宗李隆基酷爱音乐,具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和才能,他是一位才华出众的作曲家、演奏家、乐队指挥和音乐教育家。李隆基作为优秀的音乐家,被后人誉为我国音乐、戏剧之祖。他曾于707年以临淄王别驾潞州,推动了上党地区音乐文化的发展。李隆基在潞州时,常去道观听法曲,而法曲正是他后来教授梨园弟子的主体音乐,该地区的音乐也对唐王的音乐创作产生过重要影响。潞州城大北街还修建有唐王庙,庙内设有梨园会馆,常以民间音乐为香火助兴,以敬唐王。之后,每年农历四月十五,要为唐玄宗唱戏3天。此时的上党地区民间音乐艺术同盛唐的政治、经济、文化一样,进入了高度繁荣时期。北宋时期战火焚毁了盛唐遗迹

李隆基执政前期,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在军事上,他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在全国设并州、潞州、荆州、益州、扬州5座都督府。都督府的最高长官为长史,由皇帝选派,唐玄宗从中央选派太常卿崔日知任潞州长史。潞州是李隆基的发迹之地,他在位期间曾3次到达潞州,对待这个有恩于他的地方,是格外关照。■潞安府衙门廊

723年,唐玄宗以皇帝的身份首次来到潞州,陪同他的官员有张嘉贞、张说、张九龄和苗晋卿等。农历正月初九,皇帝的銮驾正式进入潞州城,此行之前,人们已将旧日的官邸改称为“飞龙宫”,以供其居住。

唐玄宗高兴极了,当即令随行御厨大摆酒席以“宴父老”,还召集故交新朋以及当年的左邻右舍一同宴饮。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隆基■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又因兴致所至,当即写下怀念家乡的名道玄,是我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诗句,充分表达了李隆基衣锦还乡工尊为祖师。善于画佛道、神鬼、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来事业的展望。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他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是我国山水画的祖师。銮驾 又名銮舆,是指皇帝的车马。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到最后,古代帝王出巡时的整个仪仗队伍都被叫做銮驾。

724年,唐明皇李隆基东游泰山,在归途中,他特意绕道潞州,察看民情,体恤百姓疾苦,恩赐父老乡亲,以此来表达他对潞州的深情厚谊。

唐代大画家吴道子、韦无忝和陈闳三人共同绘制了《金桥图》,就是以此内容为蓝本的。韦无忝 长安人,玄宗时官侍郎左武术大将军。他画走兽,鹰鹘十分精妙。长安城内的寺观中有他许多手迹,为当时画走兽的画家们同声称赞。他虽以画走兽著名,但也工余画人物画,是盛唐时期少有的善画走兽的画家。

陈闳主要负责画唐玄宗李隆基的真容以及所乘照夜白马,韦无忝主要画狗马、骡驴和牛羊等动物之类,而桥梁、山水、车舆、人物、草树、雁鸟、器仗和帷幕等主题部分则由吴道子主画。《金桥图》绘成后,堪称“三绝”。

732年,唐明皇李隆基再次到潞州,他对老人普遍“赐帛”,免除潞州3年租税,把已征募和即将开拔的士兵让他们回归故里,另从别处征集,以此显示帝王的权力和他对潞州的恩惠。节度使 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在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在重要地区做总管统兵,后改称都督。至宋代时,而成为一种荣誉性的虚衔,授予皇族、后宫妃嫔的亲属、少数民族首领和文武大臣等。

唐玄宗在晚年时候,利令智昏,他去世之后,唐朝的辉煌也走向了穷途末路。因此,在潞安府衙修建的德风亭和飞龙宫之类的豪华建筑也都毁于五代十国的战火中了。

徳风亭第一次重修是在1098年的宋徽宗赵佶还在做端王的时候。当时任潞州节度使的赵佶,后来成为了皇帝,他还以书画艺术尤其是瘦金体书法而名闻天下。只可惜,赵佶没有学到“德风”的真谛,以致他在政治上只留下了昏君的恶名。

自古以来,上党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北宋末年金朝名将金兀术统领50余万大兵,围攻潞州。北关镇守节度使名将陆登即令城外老百姓移进城里居住,做好迎战准备。■潞安府衙书房

陆登又急忙修书告急,差人星夜前往相邻州府请求支援。金兀术率领士兵们一路烧杀而来,在离潞州不远处安营扎寨,随后他们就来到城下讨战。

大金铁蹄蹂躏了潞州府衙,潞州府衙很多在宋徽宗时期才修复好的建筑又尽数焚毁。就算是没有被焚毁的建筑,也只剩下残垣断壁。战争摧毁了一切,所以到了明朝时,潞安府衙不得不进行重修了。

1325年,也就是元代泰定二年毁于兵火。1326年,元朝朝廷又组■赵佶(1082年~1135年),宋神织重建公廨厅堂等。宗第十一子,宋哲宗的弟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和端王。宋哲宗于1100年正阅读链接月病死时无子,只好立弟弟赵佶为帝。宋徽宗赵佶在位25年,国亡被1100年,年仅25岁的宋哲宗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驾崩,没留下子嗣,朝廷只能从哲佑陵。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宗的兄弟中选择一位做皇帝。宋哲宗有兄弟14个,当时在世的有包括端王赵佶在内的5人。赵佶虽为哲宗兄弟,却非嫡出,按照宗法制度,他并无资格继承皇位。当时太后看中的恰恰是赵佶,但赵佶并非太后所生,可能与赵佶在太后心目中具有良好印象有关。赵佶原来在任潞州节度使时,他经常派人给太后请安,称得上是又聪明又孝顺,因此太后偏爱他。赵佶就这样被太后和众大臣推上了皇帝宝座,成为了宋徽宗。明太祖朱元璋重修潞安府衙

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重新修建潞安府衙,此时重新修建的潞安府衙已经跟唐朝时期的潞安府衙有了明显的不同。潞安府衙的建筑布局,既承袭了前代衙署的特色,同时又受到了明朝宫殿建筑布局和民居建筑规则制约的影响。上党门最盛时期亭、堂、楼、宫总计共有280余间,组群结合,高低错落、规模宏阔,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明清衙署的建筑群。府衙大门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占地面积约110平方米,悬山顶建筑。明间辟门,两次间青砖砌筑扇面墙照壁,饰以砖雕多种。屋顶灰脊灰兽,筒板灰瓦装修,看起来庄重典雅。■朱元璋(1328年~1398年),字国瑞,今安徽省凤阳人。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25岁时参与反抗元朝暴政。1368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潞安府衙内的慈禧雕塑

上党门上挂着的一个牌匾,上面竖着写着繁写体的“上党门”3个大字。

1398年,朱元璋下令修建潞安府衙的钟楼。府衙大门的西东两侧为钟鼓楼,为上下两层楼阁式建筑,单檐歇山顶,周匝围廊。悬山顶 即悬山式屋顶,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一般由一条正脊和4条垂脊构成,但也有无正脊的卷棚悬山式,悬山顶有利于防雨,是我国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悬山的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又称为“挑山”或“出山”。

钟楼 位于府衙大门的上党门西侧,用青砖砌筑基座,正方形,边长19米。北墙东北角是宽有1米多,高两米的券洞门,门额上面匾书写有“司钟”,意为晨钟。

进门为一台阶通道上基座平台。钟楼二层,砖木结构,进深和面宽约为3开间。楼顶四角悬挂铜风铃,有风吹过,叮当作响,引人遐思。

钟楼屋顶覆以灰瓦,屋脊中央置1米多高的琉璃兽,楼内置木梯。钟楼内曾挂着一口硕大的铁钟,钟口直径2米多,高3米多,重达万余千克,用直径0.4米的木柱悬挂,其形古朴,钟口有大耳12个,钟面由大小不等的格子和文字组成,记载着这座铁钟的厚度、重量、铸造时间以及捐款人名单。当钟撞击时,钟声宏亮悠扬,可传到几十千米外;近处者反而不能立刻听到声音,数分钟后,雄厚的回音才会从四方滚滚而来。■潞安府衙内的大钟每到天旱或天降冰雹时,附近的百姓,就争先上楼撞钟,祈祷苍天保佑,据说随着“嗡嗡”的钟声冰雹就会变弱,由弱变无,所以当地人称此钟为“神钟”。

1471年,明宪宗朱见深下令修建鼓楼。鼓楼位于大门东侧,基座长22米,宽17米,长方形。北墙西北角也有一个门洞,与钟楼门洞相同,门额上匾书“司暮”,意为暮鼓。鼓楼层次、结构、形态、建筑材料与钟楼相同。

上党门与钟鼓楼的距离不相等,钟楼距大门比鼓楼与大门远出10多米,看上去很不平衡,这是为什么呢?

民间相传,上党门与钟鼓楼二楼的距离是相等的,两座门楼各卧一个巨大石龟,日夜守候,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保持着上党门的平衡。

上党门东侧约100米处的莲花池,是一个花园,池底有个大泉眼,有只金蛤蟆负责守卫着,使每日流出的水刚好满到池沿儿而不溢出。

来了个外地盗宝人,听说此事,心想,要能得到这只金蛤蟆就发大财了。于是,他悄悄潜入池底,想偷走蛤蟆。明宪宗 (1447年~1487年),初名朱见浚,他被立为皇太子后改名为朱见深。他是明代第八位皇帝。明英宗的长子。1452年被废为沂王,1457年英宗复辟,1464年登基,年号成化。初年为于谦平冤昭雪,恢复景帝帝号,又能体谅民情,励精图治。

谁料想事情怎么会那么邪门,那只金蛤蟆就好像脚下生了根一样,趴在泉底的青石上,怎么也弄不下来了。

盗宝人气急败坏,拿起携带的大锤,猛然一砸,金蛤蟆被砸碎了,泉内突然冒出水桶般粗的水柱,水很快漫过池沿,盗宝人只在水中打了个漩,就被无情的泉水吞没了。■潞安府衙贡庙

可是泉水还在不断地喷涌,水流滔滔,泉水很快就蔓延到了全城,泉水还在不停地上涨,眼看就要淹到衙门大门了。■如今残破的潞安府衙

在这危急时刻,大门东侧鼓楼下的石龟突然活动起来,它为了拯救潞州城的百姓,毅然爬下台阶,来到了莲花池,纵身跳入池中,沉到池底,用身体堵住泉眼,喷涌如柱的泉水变成涓涓细流,大水慢慢退了下来。龟跌座 就是赑屃底座。它是龙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因为赑屃看起来像龟,所以人们又叫它为龟跌座。

可是,东边鼓楼连同门厅让石龟拉出去10多米,钟鼓二楼因此不再对称,就变成后来的这个样子。

潞安府衙门口有一通巨碑。这通石碑就是《新开潞安府治记》,它是青石质地,1534年立于上党门东侧,碑高2.5米,宽1米,碑文共626个字,用工整端庄的楷书刻成。碑下有龟跌座。

新开潞安府治记碑与陈卿青羊山起义、明代升潞州为潞安府有密切的关系。

1523年,潞城县小吏陈卿亡命家乡的青羊山中,凭借崇山密林,聚众造反。5年后,这支农民起义军人数已发展壮大,数量超过5万人,并连陷辽、沁两州,而且声威直逼河南彰德、怀庆、卫辉,晋豫之地为之震惊。石碑 把功绩勒于石土,以传后世的一种石刻。一般以文字为其主要部分,上有螭首,下有龟趺。大约在周代,碑便在宫廷和宗庙中出现,但此时的碑与后来的碑功能不同。此时宫廷中的碑是用来根据它在阳光中投下的影子位置变化推算时间的;宗庙中的碑则是作为拴系祭祀用的牲畜的石柱子。

官军连年安抚、剿捕均遭败绩,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直至1528年,明王朝下了最大决心,组织10万兵力剿灭了青羊山叛乱。

痛定思痛,明统治者开始反省自身治理上的失误,并对“天下之脊”的潞安开始重视起来,进而又采取了一系列亡羊补牢的措施。■潞安府古建筑

第一,划出青羊山区及周边地区赐名设置平顺县,取“剿平逆贼,地方顺服”之意,以改变这一带深山老林“三不管”的局面。

第二,升潞州为府的建置,加强对地险民悍的太行山区的管理力度,嘉靖帝赐府名为“潞安府”,就是保持潞州安定的意思。

第三,恢复隋唐宋元时期“州县相维”的区划格局,在潞安府边上设县,让府县同城而治,嘉靖帝赐县名为“长治县”,以祈望这里长治久安,“长治”之名至此始。

一场轰轰隆隆的农民起义,最终换来的是一个府、两个县的设置。这在历史的行政区划过程中也是极其少有的事情。

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这座古衙的存在,对古城长治乃至晋东南、山西省的历史、建筑等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拥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阅读链接据说,大清道光年间,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父亲惠征,曾在这里任潞安知府。长治一带百姓一直都相传,少年慈禧是长治县人,1835年11月29日生于长治县西坡村王姓汉族农民家中,从小被卖给本县上秦村宋家,十一二岁上又因家贫卖至潞安府中当了丫环,被知府收为义女。由于她天资聪明,知府请先生在西花厅书院教她读经认字,潞安府衙二堂后院还存有慈禧少女读书的书房。因慈禧貌美,知府为讨好皇上,将其送入宫中,生下载淳,被晋封为皇贵妃,后来垂帘听政,称“西太后”。州级署衙霍州署衙

霍州署位于山西省霍州市东大街北侧,始建于隋末唐初时期,其作为州治衙署,至今已历时1300多年了。霍州署衙占地面积3.85万平方米,分中轴线和东西辅线三大建筑群及一些署外建筑。

霍州署衙现存古建筑为元、明、清古文化遗产。无论其位置选择、建筑规模,还是整体布局、形制设计,均为全国现存同级别衙署之冠,也是我国目前尚存唯一的较完整的古代州级署衙,具有较高的研究、观赏与保护价值。由尉迟敬德的府邸改建的署衙

霍州署衙作为州级署衙之冠,它确实是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该署主体建筑,雄伟高大、古朴典雅、结构奇巧、工料俱佳、形制壮丽、内实外华。

霍州署衙的前身是隋末虎牙郎将宋老生的幕府。当时这里不叫霍州而是叫霍邑。霍州署衙其实是霍邑的一座衙门。617年,大隋朝的统治已经风雨飘摇,民间怨声载道。当时担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的李渊父子起兵造反。在吊民伐罪,征讨隋炀帝的过程中,打到了贾胡堡这个地方。这里距离霍州署衙只有不到2.5千米。■霍州署衙内景据说,当年李渊的大军进城之后,很快就把宋老生的居住地霍州署衙占据了。后来李渊的军队所向披靡,义军很快推翻了隋朝的统治,建立了唐王朝。论功行赏的时候,把霍州署衙赐给功勋卓著的大臣尉迟敬德作为府邸。■隋炀帝(569年~618年),即杨尉迟敬德 (585年~658年),本名尉迟恭,字敬德,鲜卑族,朔州鄯阳,即山西平鲁人。我国唐朝名将,他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身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被封鄂国公。后来,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

这时,修建了霍州署衙的大堂。大堂是州署整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在元代的时候重修了霍州署衙的大堂。

尉迟敬德的府邸,原占地面积3.85万平方米。由南而北分为中、东、西三轴线而展现出3个建筑群。历经岁月沧桑,饱受天灾战祸,州署后世所存的面积仅为1.87万平方米。以中部轴线为主的州署建筑基本保存完好。由南至北现存建筑分别有谯楼、丹墀、仪门、甬道和戒石亭等。知州 古代官名。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明、清以知州为正式官名,是各州行政长官,直隶州知州地位与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当于知县。

谯楼 位于仪门前,东西宽15米,南北长11米,明1542年,知州荡克宽筑建。

门洞上有楣书“振辰”两字,源出《论语》,意思是执政者如果能够以德感人,那么就会得到身边的人的拥护,从远方来的人也都会归顺于他。后来谯楼因年代久远而塌毁,后人又加以重修。

丹墀位于谯楼和仪门之间,是知州举行礼仪和群众“闹社火”集会的场所。

仪门就是官署的第二重正门,台前有一对石狮,拾级而上就可来到仪门。明嘉靖年间建造。仪门有四梁八柱,五檩四椽,建筑宏伟壮观。“霍州署”金字牌匾悬于仪门的上方。■霍州署衙古建

仪门又设有东便门和西便门,东便门为“人门”,就是供人们出入来往的门。西侧便门为“鬼门”,古代是死刑犯出入之门。

贴门神的风俗出自霍州。相传,隋朝末期驻守太原的将领李渊和李世民父子,起兵反隋兴唐的时侯,在霍州城两度争战,用计收降守将尉迟恭,使他与秦琼成为帐前两员哼哈猛将。

李世民当皇帝后有感两人为其守门警卫时,威震恶梦中的鬼魅妖魔功劳,便命画匠做两人像图画,张贴于帐前或宫门以镇避邪,此举以后传为民间贴“门神”风俗。

甬道是连接大堂与仪门间的通道,高出地面1米。古时衙役站立甬道两旁,迎送各级官员,因而甬道是一条礼仪之道。

戒石亭是仪门以北10米甬道中■李渊(566年~635年),字叔德,的木牌坊,南楣书有“天下为公”,祖籍陇西成纪,唐朝开国皇帝,杰北楣书有“清慎勤”。旧时在设亭之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李渊出身于北朝的关陇贵族,隋末天下大乱处立有一通石碑,后来为了出入方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便改建为“戒石亭”。安。618年,李渊称帝,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

原石碑南刻有“公生明”,北刻国。“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虚,上天难欺”。用以告诫官吏,永铭不忘。

霍州署内的建筑主要有月台、大堂、二堂、内宅和科房等。

大堂是州署整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唐代,后存的大堂建于1304年。大堂面阔、进深各5间,六椽减柱造,大额梁,内外均四椽柱。前接卷棚3间悬山顶四椽亭。

大额明间跨度极长,大堂结构布局严谨,雄伟壮观,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木构件保存之完整的典型代表。■霍州署衙观民堂

二堂位于大堂后,后存的建筑是民国年间修建的,面阔、过深各5间,前后没回廊,是知州日常办理州务大事的办公地方。

内宅位于二堂后面,知州居住的地方,属于明代建筑,清代屡有修复。

科房位于大堂前的东西两侧,回廊式硬山顶建筑,两边各17间。1524年,知州宇文镛建筑。阅读链接贴门神风俗出自霍州署衙。李世民当了皇帝,是通过杀了自己的兄弟的非正当手段进行的,所以心里总觉得有鬼,经常噩梦连连。于是他派手下的将军尉迟恭和秦琼为自己守门,担当站岗的警卫。说来也巧,自从两人站岗,果然李世民可以睡得安稳,但是两个人也不能天天给他站岗不睡觉,李世民于是便命画匠为两人画像,张贴于帐前或宫门以镇妖辟邪,此举以后传为民间贴“门神”风俗。元成宗将霍州署衙改成离宫

霍州署衙在唐宋时期修建的主要建筑经历了一次平阳地震,就几乎被夷为平地了。这一年是1303年,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是当时的皇帝。

孛儿只斤·铁穆耳是元世祖忽必烈次子真金的第三子,他是元朝比较少有的开明君主。在他当政期间,减轻了税负,肃清贪官,让社会矛盾有所缓和。牌坊 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其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元成宗在努力处理国家大事之余,偶尔也需要放松一下精神,他出游去霍州时,就选择霍州署衙作为离宫。

皇帝之所以选择霍州修离宫,是因为古代霍州地处交通要塞,南有白璧关,北有韩信岭,向来是重要的军事关隘,兼有行政职能、军事职能、驿站职能的重要衙门。最重要的是因为境内有大量驻军,皇帝住到霍州有极大的安全保障。

霍州的离宫是由当时的监州失剌不花和知州李伯渊在1304年主持■元成宗(1265年~1307年),原重新修建的。修建离宫时,首先修名孛儿只斤·铁穆耳蒙古帝国可汗,元朝第七位皇帝。1294年即建的是霍州署木牌坊。在木牌坊的皇帝位。他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社会正前楣额上写“古霍名郡”,两侧楣矛盾的政策,使元朝短期内复兴。下左书“平理”,右写“保厘”。■霍州署衙建筑“平理”意为审案断案,处置纠纷与维护社会稳定。“保厘”就是现在的税收工作,征钱纳粮充盈国库。牌坊面北上楣写的是“保障三城”,意为古霍州管辖霍邑、赵城、灵石三城。

木牌坊边上是代表皇帝威仪的“二龙戏珠影壁”。一般官衙里影壁上的图案大都为麒麟或者饕餮,麒麟图案有祈福纳瑞的意思,饕餮有警醒官员的意思。而只有霍州署衙因为作为皇帝的离宫而有如此与众不同的双龙戏珠图案的影壁。

值得一提的是霍州署衙的大堂。署衙大堂是知州审理案件的场所。在大堂前方是一个大约600多平方米的宽大长方形平台,东西宽约30米,南北长约20米,名叫“月台”。

州署大堂前修建月台,一方面是为了州署大唐的基础坚固,起到■屏风古时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保护地基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又种家具,所谓“屏其风也”。屏风是为群众能观看官员审案提供平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台,起到看台的作用。史由来已久。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

月台的南沿边伏卧石虎、石狮风、协调等作用。各一对,雕像均为卧姿,雕像已经是面目斑驳。狮虎均用卧姿。麒麟 亦作骐麟,简称麟。它的外形像鹿,头上有独角,全身覆盖有鳞甲,尾像牛尾。它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据说它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雄性称麒,雌性称麟。麒麟是吉祥神兽,主太平、长寿。

霍州署衙大堂配有如此大的月台,而且月台还高于周围地面一米以上,这在全国地方署衙大堂建筑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

大堂内结构布局严谨,采取了三面环墙,一面开放的半栅栏式结构。大堂正中是一扇巨大的松鹤红日屏风,正上方悬挂“正大光明”金字大匾,屏风前安放一面两米多长,一米多宽的审案桌,红裙黑面。左右两列分列着衙役的仪仗和几顶管轿。■霍州署衙大堂

大堂面宽5间、进深5间,六椽减柱造,大额梁,内外均四椽柱。前接卷棚3间悬山顶四椽亭。大额明间跨度极长,看起来雄伟壮观。

转过大堂屏风,在屏风后可以看到,就在知州审案的头顶之上,即大堂后槽的额枋中间,安放着一根两米长,直径为0.3米的半截木头,与两侧额枋的材质不同。额枋 额即是匾额。枋,是两柱之间起联系作用的横木,其断面一般为矩形。“额枋”就是梁柱上用于联系、承重的水平构件。南北朝及之前多置于柱顶,隋唐后才移到柱间。有些额枋是上下两层重叠的,在上的称为大额枋,在下的称为小额枋。大额枋和小额枋之间夹垫板,称为由额垫板。

这一截木头叫做“茹茹木”,是一种低矮灌木,这种木头一般很难长大成材,但霍州署衙额枋中间镶嵌的这根茹茹木却能长到直径0.3米,而且材质长直,实属罕见。

修建者将这一截茹茹木安放到知州头顶位置,另有更深的寓意。茹茹木由手指粗细的灌木成长为伸臂才能合抱的圆木,需要经历多少风雨和时日,希望以此告诫官员创业艰难,必须励精图治、鞠躬尽瘁,方能上不负天、下不负民、中不负自己的良心。

元代修建的大堂,从它的建筑风格上说,大堂的上下左右没有雕梁画栋,彩绘墙壁,给人一种庄严肃穆朴实无华的感觉。

整个大堂所有的柱子,均不抛不炫,粗就粗,细就细,顺其自然,也符合蒙古族人那种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的性格。霍州署衙大堂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木构件保存之完整的典型代表。仪门 旧时官衙,即府第的大门之内的门,也指官署的旁门。在古代,“衙门”或“官邸”辕门内具有“威仪”点缀的正门,成为仪门。有的旁门也借称“仪门”。有的后门也可以称为“仪门”。明代和清代的官署、邸宅大门内的第二重正门。仪门一称取自孔子第三十二代孙孔颖达的《周易正义》“有仪可象”之句而得名。

大堂第二道门后,有一道大门,叫做仪门。在仪门后有一座戒石亭。这座亭子的南楣书“天下为公”,北楣书“清慎勤”。原设亭的地方立着一块儿石碑,后为出入方便改建“戒石亭”。

原石碑南刻“公生明”,北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虚,上天难欺”。其目的用以告诫官吏,不能贪赃枉法,要重视百姓。阅读链接旧时称官署为衙门。其实衙门是由“牙门”转化而来的。衙门的别称是“六扇门”。猛兽的利牙,古时常用来象征武力。“牙门”系古代军事用语,是军旅营门的别称。当时战事频繁,王者打天下,守江山,完全凭借武力,因此特别器重军事长官和将领。军事长官们以此为荣,往往将猛兽的爪、牙置于办公处。后来嫌麻烦,就在军营门外以木头刻画成大型兽牙做饰,营中还出现了旗杆端饰有兽牙、边缘剪裁成齿形的牙旗。于是,营门也被形象地称作“牙门”。汉末时,“牙门”成了军旅营门的别称。这一名称逐渐移用于官府。唐朝以后,“衙门”一词广为流行。到了北宋以后,人们就几乎只知道“衙门”而不知有“牙门”了。大明盛世复建霍州署衙

霍州署衙在元代的建筑多半都毁于战火之中。直至明代,才对霍州署衙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复建。由于历史的原因,署衙的面积缩减大半,只有中轴线上的建筑保留完好。

霍州衙署不仅布局独特,还有三奇,“州署”里边住皇帝、唐代的建筑清代的图、曹端箴言四海知。■霍州署衙建筑

曹端是1408年的举人。他5岁的时候,看到《河图》和《洛书》,就摹画在地上,并向他的父亲求教。等到长大,专心于研究大道理。

他学习大道理,努力从自身做起,而且把所学的道理静心存留于心作为主要的。他读宋代儒学著作《太极图说》、《通书》和《西铭》,感慨道:“大道理就在这里面了。”于是专心致志在研究,座位下踏脚的地方,两块砖都磨穿了。

曹端做霍州学正时,他研究整理儒学,学生们都遵循他的教诲,郡里的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当作可耻的事。他改任蒲州学正期间,霍州、浦州两地各自上奏章争着要曹端,只有霍州的奏章先得到了批准。

曹端先后在霍州待了16年,1434年辞世于任上,时年59岁。他的众多弟子服丧之年,霍州百姓连买卖都不做了,街巷中充满哭声,孩子们都痛哭流涕。曹端因清贫而不能回故乡安葬,于是留葬在霍州。■霍州署衙内雕塑《河图》 传说中上古的始祖伏羲通过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的观察,画出的“八卦”图案。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做“河图”。这本书实际是一本古代数学专著。

曹端倡导的“公廉”两字竟成为明清两代之官箴。公廉说,即使在当今社会,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所以在此之后的府衙大堂很多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