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的哲学:助你成功与幸福的智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1 14:19:56

点击下载

作者:吴灿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行动的哲学:助你成功与幸福的智慧

行动的哲学:助你成功与幸福的智慧试读:

序言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解放的精神武器,是时代和实践的产物,它在时间上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空间上要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存在方式上要为千百万人民群众所掌握和运用,在研究新矛盾、回答新问题中实现理论形态的新飞跃,不断开辟认识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新飞跃的结晶,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国化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方向,时代化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大众化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基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是在人民群众中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精神,让人民群众接受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用以指导自己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自觉地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最终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正如列宁所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工人阶级的功绩,可以这样简单地来表达:他们教会了工人阶级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用科学代替[1]了幻想。”可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所决定的,是由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的任务和途径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伴而生。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结合推向一个高峰,形成了中国化与大众化结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要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问题;马克思主义要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把哲学从哲学家的头脑和课堂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人民群众手中的锐利武器”;马克思主义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和着眼点应是人民群众实践、斗争和生活中最关心的最迫切的利益问题;马克思主义要与民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相结合,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法阐释和普及马克思主义。总之,马克思主义不但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而且是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鲜活的生机盎然的马克思主义。

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全球化潮流席卷西方和东方,深刻地改变着每个国家、民族、群体乃至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方式,公民综合素质、民族文化软实力、国家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要素;我国社会的改革转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认识深刻变化等新特征,呼唤着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及全社会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显著提升。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社会科学要着眼发展,拥抱生活,直面问题,紧贴大众的所思所想,传播现代知识,培育理性精神;建设幸福文化,弘扬人文价值;启迪思想方法,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形成与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

为了适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使命,我们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策划出版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丛书”,组织专家学者围绕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理论课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首批问世成果有“问题的哲学”“行动的哲学”“生活的哲学”等哲学类著作,努力体现创新性、知识性和现实性的结合,希望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上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由于是探索,必然在观点上和体系上存在许多不足,我们期待着讨论和批评。

田丰

2012年11月注解:[1]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89页。导言行动:到达幸福彼岸的航船1.行动:实现幸福的根本

朋友,在这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浩瀚宇宙中,您偶然地降临到这个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这是一种何等难得的缘分,您难道不应无比小心地珍惜它、爱护它吗?

的确,人真的难得一生!而我们每个人应怎样度过自己这难得的一生?这个永恒的难题曾经引来无数哲人智士竞折腰。

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即是说:知者喜好水,仁者喜好山;知者活跃,仁者娴静;知者优游,仁者长寿。

百日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主张:“故人道者,依人以为道。依人之道,苦乐而已。为人谋者,去苦以求乐而已,无他道矣。”

闻名遐迩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看他取得什么。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

世界著名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扛鼎之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

数千年来,无数哲人智士的上下之求索,如果高度概括起来,实际上就是四个字:价值、幸福。也就是说,让人生有价值,让自己活得幸福。

然而,无论是追求价值,还是追求幸福,都必须靠行动!因为劳动创造价值,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天上不会自动掉下馅饼。

我记得儿时听过这样一则寓言,说有一只怪鸟,它有一个毛病,就是一到冬天,它的毛就会变得稀少。所以冬天一来,天气渐渐地变冷,它就冻得直打哆嗦。它一边打着哆嗦,一边发着誓:“别哆嗦,别哆嗦,明天定垒窝,明天定垒窝。”可是第二天,天气暖和一点了,它又到处玩耍,把自己发的誓言抛到了九霄云外。不久,天气又冷了,它又一边打着哆嗦,一边发着誓。然而第二天天气好了一点,它又故态复萌。就这样,这只怪鸟,只有想法,没见行动;结果,在后来的一场大雪纷飞的寒冷天气中,给活活地冻死了。

行动,是一切想法与一切追求实现的根本。没有行动,想法永远只是想法,追求永远只是追求。

要实现价值,要得到幸福,你就必须行动!行动是你实现价值,到达幸福彼岸的航船。这是古今中外历史所证明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虽然生活在战火连天的春秋末期,但他为了推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不仅从小奋发读书,使自己成为一个通晓“六艺”和“六经”,学富五车的君子;而且广开教育之门,传播自己的思想学问,培养“克己复礼”经世救国之人才;还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四处奔波,宣扬自己的德治理想。尽管当时礼崩乐坏,逐利乱世,孔子受尽磨难,如“丧家之犬”,但他不改初衷,坚持不懈地周游传播。一直到68岁,他才回到鲁国家乡。孔子以其一生奋斗不息的行动,彰显出其伟大而崇高的人生价值。

不仅古代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宋庆龄,一位杰出的女性,她伟大而光辉的一生几乎横跨了整个20世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这样形容她:外表像一朵柔美之花,内心则是一头无畏的狮子。

宋庆龄一家长期以来坚决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父亲宋嘉树长期追随孙中山先生,大姐宋霭龄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因此,宋庆龄从小就敬仰孙中山先生。宋庆龄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1914年,她从美国留学归来就接替即将结婚的大姐宋霭龄,继续担任孙中山先生的英文秘书。此后,她对孙中山先生的工作、个人品格和生活方式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情与爱慕之情也随之而来。她渐渐发现,她爱慕与需要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也同样爱慕与需要她。1915年,当孙中山先生与元配夫人离婚后而向她求婚时,她愉快地同意了。然而,当他们回到上海宋家时,两位老人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两老认为,孙先生已有妻室子女,做她的丈夫年纪太大了;孙先生连她的生活都无从保证,更谈不上享受了;他们虽然尊敬作为一个革命家的孙中山,但他们不愿意她去过那种危险而困难的生活;同时,他们也已经为她安排好了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然而,宋庆龄不为所动,父母只好把她软禁起来。可是,宋庆龄千方百计找到了一个机会,她给父母留下一张纸条,悄悄地离开了上海来到日本,与孙中山先生结为夫妻。宋庆龄以其勇敢的顽强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爱情的幸福。

行动是硬道理,行动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行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源泉和动力,行动又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根本手段。21世纪之交,西方世界评选出的最伟大的千年思想家马克思就深刻地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而改变世界必须靠行动!2.成功:遵循客观规律

然而,并非人们的每一个行动都能获得成功,也并非人们的每一个行动都能实现价值和幸福。

什么是“成功”?《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获得预期的结果”,或者说是“达到预期的目标”。由于目标是有层次的,所以成功的内涵也有不同。就一个人来说,有一件事的成功,有一种事业的成功,也有整个人生的成功。(1)行动、规律、行动哲学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成功,都必须让我们的行动遵循世界的客观规律。

规律就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也叫“法则”。它具有十分明显的重复性。它决定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而指导人们的行动去更好地遵循世界客观规律的大智慧,就是行动的哲学!

哲学,是人类最古老的学问,也是人类最高深的学问。哲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被命名为“爱智慧”。因此,哲学也叫做“智慧学”“聪明学”。而这种“智慧学”“聪明学”,学的不是“小智慧”“小聪明”,而是“大智慧”“大聪明”。“大智慧”就是“根本性的普遍性的智慧”;这种“根本性的普遍性的智慧”,也就是“根本性的普遍性的大聪明”。它把握的是宇宙、世界、社会和人生的根本——本质与规律。如果我们把握了宇宙、世界、社会和人生的根本,让它成为我们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自觉地遵循世界的客观规律,那么,我们的行动就一定能够成功。否则,必然会失败。《孟子·公孙丑上》记述了一则《揠苗助长》的寓言:有一个宋国人靠种庄稼为生,天天都要到地里去劳动。每当劳动了一天,他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一句。宋国人觉得真是辛苦极了。更令他心烦的是,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庄稼,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便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际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庄稼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衣服上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迸出了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庄稼都拔出来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画着。“什么?你……”宋国人的儿子大吃一惊,他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着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经晚了,庄稼已经全都枯死了。

自然界万物的生长,都有自己的客观规律,人无力强行改变这些规律,只有遵循规律去行动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国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适得其反的下场。

无疑,只有遵循规律的行动,才能获得成功。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反侵略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反侵略战争。这次长达八年之久的反侵略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固然有很多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遵循了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客观规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对战争、革命战争、反侵略战争、中日国情等问题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基本规律: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很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从客观规律出发,抗日战争必将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为了适应中国抗日战争规律发展的要求,毛泽东还提出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抗日战争作战的基本形式,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同时,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2)物质发展的规律须遵循,精神发展的规律同样不能违背

2011年4月中旬,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那么,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为什么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呢?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因而,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而当时普遍流行的发展观,还是片面强调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由此而来的失误,就是违背了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律;从而导致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长期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物质文明建设这一手硬,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软;法制建设这一手硬,道德建设这一手软;结果必然导致“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

温家宝为此指出,中国社会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因此,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这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要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使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尊重,使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唾弃。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国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正确:把握发展方向

成功的行动必须是正确的行动,而正确的行动不仅要遵循客观规律,还要有正确的行动发展方向。

什么是正确的行动发展方向?正确的行动发展方向,来自于正确的价值观指引。

人类认识世界,追求的是揭示真理;人类改造世界,追求的是价值实现;人类的行动,全赖于价值的指引。(1)价值为何物

价值又是个什么东西呢?价值就是事物(客体)对人(主体)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对个人、集体和整个社会生活所具有的意义。通俗地说,价值就是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如果一个事物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这个事物就有价值;如果一个事物不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这个事物就没有价值;如果一个事物不仅不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还损害人的需要的满足,这个事物就只有负价值。

从此我们可以发现,价值这个东西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关系性。一个事物有没有价值,单独来看是判断不出的,关键是看这个事物的属性与人的需要的关系,只有从这种关系中才能做出判断。拿水来说,仅仅看它本身,其有没有价值是说不清的。如果联系人来说,当一个人渴了,水有解渴的属性,能够满足这个人的需要,所以,水对于这个渴了的人来说,就有价值。第二,主观性。一个事物有没有价值,关键是看这个事物的属性是否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而人的需要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的人的需要来说,同一个事物的价值也就不一样。还以水为例,当一个人在沙漠中渴到已经危及生命时,水对于这个渴到了极限的人来说,就有巨大的价值;而当一个人在露天中冷得已经受不了时,雨水对这个人来说,就不仅没有价值,还有负价值。

人的需要不仅受到生理、心理的制约,受到不同时空环境的制约,还受到社会地位和社会观念的制约。又如爱情吧,抽象来说,是人最重要的需要之一,是人人所欲之物。古今中外,有多少关于爱情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从神话传说的牛郎织女,到古典小说的林妹妹宝哥哥;从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到中国的梁山伯和祝英台,无不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但是,不同的人追求的爱情却是不一样的。林妹妹只有像宝哥哥这样出身富贵之家的人才能欣赏的了,也才会爱她;而像焦大这样的劳动人民,要爱的也只会是健康能干的劳动姑娘,而绝不会爱慕一个连风都有可能吹倒的林妹妹。

由此可见,人们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观念影响到人们有不同的需要,也进而影响到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从而使价值观必然具有多元性。然而,在这多元的价值观中,应当有一种更加合理的价值观。只有坚持合理的价值观,我们的行动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与幸福。(2)合理的价值观是成功与幸福的保证

如果说,合理的价值观是成功与幸福的保证;那么,我们又如何评判哪种价值观更加合理呢?

第一,符合社会发展潮流。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只有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价值观,才更加合理;也才能更好地指引人们的行动获得成功,实现价值和幸福。孙中山先生有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中国自从鸦片战争以后,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潮流,也是世界发展的潮流。孙中山先生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成为流芳百世的英雄。而袁世凯逆世界潮流而动,篡夺革命果实,企图复辟帝制,结果众叛亲离,一命呜呼,成为千古罪人,遗臭万年。

第二,符合人类根本利益。人类社会,是一个共生共荣的社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人们的价值观,必须以符合人类根本利益为基础。因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发展是人类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是统一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类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故孙中山先生的名言也可以解读为“人类利益,至高无上,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对于每一个生活在特定的国度中的人来说,人类利益,具体化为人民利益。因此,人们的价值观,必须以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为基础。因而,又可以具体化为“人民利益,至高无上,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就拿中国的历史发展来说吧。纵观中国的历史,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的价值与幸福的实现,无不与是否符合人民利益直接相关。大禹治水,功利人民,深得万民拥护,因此舜禅位于他。而大禹的第十四代孙子夏桀王,贪财好色,荒淫无耻,残杀忠良,欺压人民,暴虐无道,人民痛恨地说:“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商汤顺应民意,起兵灭夏,建立了商朝。而到了商纣王也由于荒淫无耻,欺压人民,暴虐无道;周武王趁机起兵伐商,虽然商朝兵多将广,但商朝奴隶和平民在前方倒戈,从而使商纣王只落得个自焚鹿台的可耻下场。春秋战国无义战,秦始皇顺应天下统一之民心,终于统一了中国。但是他焚书坑儒,严法酷刑,荒唐淫逸,引起民众强烈的不满,死后不久,群雄并起,被汉所灭。隋炀帝骄奢淫逸,冷酷残暴,各地纷纷爆发起义,最后被唐所取代。唐太宗顺应民意,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施行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取得了中国历史上辉煌的“贞观之治”。但唐末几代君主均昏庸无能,骄奢淫逸,把一个强盛的唐朝给侵蚀一空,结果被义军叛徒朱全忠所灭。北宋徽宗钦宗昏庸无能,荒淫糜烂,被金兵所掳。南宋皇帝依旧昏庸无能,荒淫糜烂,残杀岳飞等著名爱国将领,最后也被元朝所灭。元顺帝昏庸而无耻,腐败无能,结果被明所灭。崇祯昏庸无能,亲小人而远君子,残杀忠良,朝廷腐败,被李闯王打入首都,只好吊死在景山的一棵树上。李闯王率义军攻入皇宫,众将领骄奢淫逸,争权夺利,很快就被清所灭。清初康熙皇帝施行满汉一家政策,平定三藩,三征噶尔丹,开创了一代太平盛世。到了清末,慈禧太后把持朝政,朝廷腐败日甚,内凶外软,丧权辱国,终被辛亥革命所推翻。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政府,不仅背叛革命,还残杀工农群众,腐败无能,终被人民所抛弃;而中国人民则在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4.完美:讲究行动艺术

完美的行动,不仅要遵循客观规律,要有正确的价值指引方向,还要讲究行动的艺术。

艺术在这里是指美的境界。而我们所谓行动的艺术,更多的是指行动的方法和技巧。当然,从严格意义上说,只有当人们把行动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得十分熟练高超时,才能达到艺术的境界。而在这里,我们还把行动的艺术看成是:一个不断掌握与运用行动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庄子在其《庄子·养生主》中,讲述了《庖丁解牛》这则著名的寓言故事。它说的是,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着的地方,膝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意念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像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意念在活动。顺着牛体的机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隙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集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即使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惕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

庖丁解牛,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劳作了,而是一种艺术,一种享受。庖丁解牛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境界,首先是因为他掌握了牛的机理。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机理,掌握了解牛的规律,自然懂得解牛的方法和技巧。生活工作也一样,如果我们能透解了、领悟了生活工作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利用正确的方法与技巧,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达到艺术的境界,真正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为了进一步理解这一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生活方面的案例。

世界闻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得好:“幸福的婚姻是一样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的确,幸福的婚姻有着共同的规律,也有着共同的艺术。只要把握好这种共同的规律和共同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拥有幸福的婚姻。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婚姻,就是这样一种幸福的婚姻。对于这种幸福婚姻的规律和艺术,周恩来与邓颖超把它概括为“八互”:互爱、互敬、互助、互勉、互商、互谅、互信、互识。

周恩来与邓颖超相逢相识相知在革命斗争生涯中,经过近5年的感情碰撞后,1925年8月,他们终于在广州喜结连理。从此,邓颖超和周恩来相濡以沫、互敬互谅、同甘共苦,携手走过了50年的风雨人生。无论革命斗争和人生道路多么残酷、多么艰难、多么困苦、多么曲折,但是,他们始终相敬相爱、互帮互助,生死与共、福祸同当。1988年春,当西花厅的海棠花再度盛开的时候,年已84岁的邓颖超抚花思人,倾诉着对周恩来无限的思念和真挚的情感:“我与你是萍水相逢,不是一见倾心,更不是恋爱至上。我们是经过无意的发展,两地相互通信的了解,到有意的、经过考验的结婚,又经过几十年的战斗,结成这样一种战友的、伴侣的、相爱始终的、共同生活的夫妇。……我们的爱情是深长的,是永恒的。”邓颖超和周恩来两人几乎用自己的一生演绎了相互之间无限忠诚的战友之情、伴侣之爱。这情、这爱,既撼天动地、荡气回肠,又缠绵百转、余味无穷……

幸福的婚姻需要艺术,成功的行动需要艺术。一 决策:运筹帷幄的诀窍1.目标:脚踏实地,四方之志

行动的前奏,就是决策。(1)决策与目标

没有决策,没有计划的行动,本质上是一种鲁莽的行动。而鲁莽的行动,十有八九会失败。如果说,这种鲁莽的行动,偶尔也会“成功”的话,那只能是一种“瞎猫碰上了死老鼠”般的运气。

然而,这种把成功的希望完全寄托于“运气”上的行动,你认为靠得住吗?你认为你总有这样的好运气吗?《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成语典故——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翻译成现代文字就是说,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犁耙,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由此,他的庄稼也枯萎了,一年的收获也没了。野兔不可能再获得,而他自己也成了宋国人的笑柄。“守株待兔”本含有“不知变通”之意。但“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重点说明人如果不做主观努力,只是存在侥幸心理,只想靠运气来获得意外成功,这是一种十分可笑的行为。

主观努力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在行动前必须做出正确的决策。

正确的决策首先是制定正确的目标。

正确的目标是成功的必备要素。当然,有了正确的目标虽然未必一定能够成功(因为它还涉及具体的途径和手段是否正确的问题);但是,没有正确的目标就一定难以成功。也就是说,要想行动取得成功,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目标。

吕书平著作的《成功论》中,指明了制定正确目标的八大意义:第一,能为你指明前进方向——“有目标在前,有灯塔导航,方位可以调整,障碍可以跨越,终究会达到目的。若是没有目标,只能是盲人骑瞎马,误打误闯,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第二,能把力量集中到成功的工程上——“成功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了目标才能把一切力量集中在这项工程上。”第三,能激发你创业的热情——“一个人当他没有行动的目标的时候,由于无所事事就会懒散放松,一旦有了行动的目标就会使他赋有责任感、紧迫感,就会为目标所吸引和催促而产生活力的热情,去积极地行动。”第四,能引导你找到成功的机会——“成功要有良机,而机会不是靠幸运就能得到的。只有在思想上做好了充分准备的人,当机会来到的时候,他才能较容易察觉。”第五,能促进你提高自身的素质——“在你有了既定的目标之后,在读书看报时你就会注意到那些对实现你的目标有用的资料,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非常注意学习这方面的经验,这就能促使你得到提高。”第六,能帮助你净化思想境界——“有了奋斗目标就会促使人把兴趣和精力集中到事业上,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正道上,使人走上正确的轨道,奔向有意义的目的。”第七,能帮助你创造幸福和乐趣——“有了宏伟的目标,你的生活就会觉得更有意义。为了达到理想的目标,每前进一步,获得一定的成果,就会觉得充实和满足,在整个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欢乐和幸福。”第八,能吸引别人的赞助和支持——“当你确立了目标,决心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的时候,别[1]人才会尊重你、相信你,才会给你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既然正确目标的制定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去制定正确的目标呢?(2)制定正确的目标,首先要“脚踏实地”“脚踏实地”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然而,人可以认识和运用规律。当然,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实事求是是唯一正确的思想路线。只有脚踏实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才能制定出正确的目标,才能使我们制定的目标得于实现。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90多年的曲折征程。她有过胜利,也有过挫折;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无论是胜利还是挫折,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与革命目标是否“脚踏实地”地制定和施行,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从建党的那天起,中国共产党就确定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奋斗目标;但是,在这一最终目标下的每一个具体目标的正确制定都非常重要。因为在这一最终目标下的每一个具体目标的是否正确制定,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是否顺利发展,最终目标是否能实现的重大问题。然而,在党的遵义会议以前,我党都没有能够真正“脚踏实地”地去制定和施行正确的革命目标。陈独秀领导的中央,不能正确地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革命的目标依然放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上,放弃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实行了一条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把革命的领导权拱手相让给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结果,导致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革命轰轰烈烈发展之时,悍然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疯狂残杀数以万计的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和大革命失败。而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的“左”倾盲动主义、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以王明(和博古)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都脱离中国的实际,否定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目标,要求通过城市暴动,“毕其功于一役,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结果,不仅导致了所有城市暴动的失败,而且导致了中央苏区和90%以上革命根据地的丧失,以及土地革命战争的巨大挫败,红军被迫长征。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本国情出发,正确地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目标,从而开辟了一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胜利之路。

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建国初期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也由于国际形势逼人,毛泽东急于将中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背离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多、底子薄、社会生产力落后等基本国情,不切实际地提出了“十五年赶英超美”的目标,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从而导致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严重挫折。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党的基本路线,正确制定了中国改革开放“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从而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地胜利前进。(3)制定正确的目标,还要有“四方之志”《诸葛亮集·诫外甥书》说得好:“志当存高远”,说的是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一个人是否有高远的志向,直接关系到目标的制定。志向越高远,目标越伟大,成就越辉煌。

可以说,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其之所以能够成为杰出人物,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有高远的志向,因而也就有了伟大的目标,从而在毕生奋斗中造就了自己的辉煌。《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农民战争的发起者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译文: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田,一次当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时,感慨恼恨了好一会儿,说:“假如谁将来富贵了,大家相互不要忘记了。”和他一起被雇佣的伙伴们笑着回答说:“你是被雇给人家耕田的,哪能富贵呢?”陈涉叹息着说:“唉!燕子、麻雀这类小鸟怎么能知道大雁、天鹅的远大志向呢!”)陈涉从小就有大志,因此才能有后来的发动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的大目标;因而成就了他的不平凡的人生。然而,由于他的目标受到农民价值观的影响,被追求富贵的观念所束缚;也由于他后来没有做到“脚踏实地”,从而最终走向了失败。

因此,立“四方之志”要与“脚踏实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说,“脚踏实地”既是立“四方之志”的前提,也是“四方之志”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如果我们离开了“实事求是”去制定我们“四方之志”的目标,就会变成不可实现的空想。如果我们离开了“脚踏实地”,我们制定的“四方之志”目标,就会变成不可实现的空谈。

鲁迅先生的崇高人生,正是其立“四方之志”与“脚踏实地”有机结合的典范。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革命文艺的旗手”鲁迅先生,身处中国内忧外患之时,他面对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深重苦难,坚决立志以文学的呐喊,去唤醒“愚弱的国民”,让东方的睡狮早日觉醒起来,进而改变旧中国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现状,跻身于20世纪的现代强国之林。因此,他毅然中止了在日本留学学医的行程,弃医从文,回到国内,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呐喊。面对反动派的恐吓,面对反革命的文化“围剿”,面对右翼作家、“自由人”以及“第三种人”的诬蔑和攻击,鲁迅先生临危不惧,战斗不息。他一步一个脚印,以自己锐利的革命笔锋,在反动统治的黑暗云雾笼罩之中杀开了一条血路,为唤醒“愚弱的国民”,振奋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推进中国革命的前进作出了重大贡献,谱写了自己崇高的人生。2.信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信息”一词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即有“信”字的出现。“信”常可作消息来理解。但至今信息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信息论的创始人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1916~2001)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然而作为日常用语,“信息”经常是指“音讯、消息”的意思。(1)正确的决策必须要依托于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子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这无疑是金玉良言,真知灼见。

诸君或许还记得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重庆谈判吧。

1945年8月,蒋介石在美国的授意下,于中、下旬,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举行和平谈判。毛泽东接到电报,立即召开了会议。从各方得到的有关情报信息分析来看,蒋介石的邀请并无诚意,他的和平谈判的阴谋在于:(1)利用和平谈判,争取内战的准备时间;(2)他估计毛泽东不敢去,因此,只要毛泽东不去,他就可以嫁祸于人,把拒绝和谈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3)如果毛泽东真的去了,他就想趁机压迫共产党交出军队;(4)利用和谈麻痹人民,掩盖内战的准备。于是,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将计就计。一方面,准备和平谈判的各种事宜;另一方面,做好粉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准备。不仅要在谈判桌上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并在争取和平的过程中戳穿美蒋反动派的假和平阴谋,而且还要在战场上取得粉碎国民党军队发动内战的胜利。

8月28日,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等一行由延安飞至重庆。毛泽东的果敢行动使蒋介石措手不及,在谈判中,由于中国共产党做好了充分准备,取得了谈判的主动权。经过43天的谈判,在1945年10月10日,公布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10月11日,毛泽东由张治中陪同,胜利地返回延安。《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国共产党做出以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为原则的必要让步,击破了国民党的内战阴谋,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从而,获得了谈判的胜利。

从重庆谈判的史实中可以看到,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对己对彼的“深知”,而对己对彼的“深知”却离不开对有关信息的把握。

诸君也许还记得中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使用的一招脍炙人口的“空城计”吧。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15万大军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上派20多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地。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次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诸葛亮的“空城计”使他解决了有可能完全被司马懿歼灭的危机,他的“空城计”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不仅掌握了必要的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更重要的还掌握了司马懿的个性心理信息,因此,他利用司马懿生性多疑的特点,使用了“空城计”的险招。而司马懿之所以把大好的天赐良机给白白地错失了,关键就在于他没有得到诸葛亮方面的准确和全面的信息,被诸葛亮所布置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进而做出退兵的错误决策。(2)科学的决策要“留有余地”

人们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收集到十分全面的信息;同时,还由于信息也是发展变化的,因此,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一定要“留有余地”。《荆轲刺秦王》是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古老故事:战国时期,秦国在秦王嬴政的统治下,成为七国中最强盛的国家。秦王胸怀统一天下之志,先后出兵征服各国。当时,燕国面临亡国之危,为了挽救燕国,燕太子丹策划了一次刺杀秦王的行动。勇士荆轲受太子丹之托,假充送燕国地图到秦,借便刺杀秦王。秦王翻看地图时,荆轲执匕首刺向秦王,秦王惊觉,环柱而走。秦王属下将相阻杀荆轲,荆轲无功而亡。

这个古老的故事,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曾予以了各种评说。从决策的角度来看,荆轲的失败,在于其刺杀方案的固执化和单一化,缺乏权变之计,没有回旋余地,结果落得个刺杀不成反而葬送了一位勇士的性命。“留有回旋余地”,是毛泽东一贯的战略战术的决策思想。依据这种思想,使毛泽东几十年南征北战无往而不胜。1947年,蒋介石命令胡宗南以15个旅进攻陕甘宁边区,妄图消灭我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为了避开敌人的锋芒,在运动战中更好地歼灭敌人,毛泽东决定主动撤出延安。同时,为了预防万一,毛泽东又决定,中央最高领导机构一分为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党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组成“昆仑纵队”,继续留在陕甘宁边区战斗;刘少奇、朱德和其他一部分中央委员组成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央工作委员会,进入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执行中央委托的任务。

毛泽东的决策,使我党我军掌握了主动权,经过几个月的较量,终于粉碎了蒋介石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由防御走上反攻。

决策的领域虽不同,但决策的道理和方法却是一样的。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任何决策,都要尽可能“留有回旋余地”。这样,我们就能够永远掌握主动权,就能够更好地走上成功。3.手段:价值定位,审时度势

正确的决策中,不仅要确定正确的目标,而且还要确定实现目标的正确手段。(1)只有正确的手段,才能保证正确目标的实现《三国演义》中有一场直接关系到魏蜀两国命运的战役,这就是街亭之役。当时,魏主曹睿令张郃为先锋,与司马懿一同引20万大军征伐蜀国;司马懿与先锋张郃商量:“吾素知秦岭之西有一条路,地名街亭;傍有一城,名曰柳城:此二处皆是汉中咽喉。诸葛亮欺子丹无备,定从此进。吾与汝径取街亭,望阳平关不远矣。亮若知吾断其街亭要路,绝其粮道,则陇西一境不能安守,必然连夜奔回汉中去也。彼若回动,吾提兵于小路击之,可得全胜;若不归时,吾却将诸处小路尽皆垒断,俱以兵守之。一月无粮,蜀兵皆饿死,亮必被吾擒矣。”

却说孔明在祁山寨中,忽报新城探细人来报:“今司马懿撤兵到长安,见了魏主,同张郃引兵出关,来拒我师也。”孔明大惊道:“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便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毕,参军马谡请求前往。孔明说:“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但马谡一再请求并愿立下军令状,孔明决定从之。孔明为保险起见:让王平与马谡率二万五千精兵前去迎敌。并唤王平吩咐道:“吾素知汝平生谨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汝可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送与我看。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如所守无危,则是取长安第一功也。戒之!戒之!”二人拜辞引兵而去。

马谡、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势。马谡既不按孔明之嘱,更不听王平之谏,坚持在街亭侧山屯军。结果司马懿率军杀到,命张郃引一军,挡住王平来路。又令申耽、申仪引两路兵围山,先断了汲水道路;待蜀兵自乱,然后乘势击之。司马懿大驱军马,一拥而进,把山四面围定。马谡在山上时,只见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蜀兵见之,尽皆丧胆,不敢下山。马谡将红旗招动,军将你我相推,无一人敢动。谡大怒,自杀二将。众军惊惧,只得努力下山来冲魏兵。魏兵端然不动。蜀兵又退上山去。马谡见事不谐,教军紧守寨门,只等外应。王平见魏兵到,引军杀来,正遇张郃;战有数十余合,平力穷势孤,只得退去。魏兵自辰时困至戌时,山上无水,军不得食,寨中大乱。嚷到半夜时分,山南蜀兵大开寨门,下山降魏。马谡禁止不住。司马懿又令人沿山放火,山上蜀兵愈乱。马谡料守不住,只得驱残兵杀下山往西逃奔。败军回营,蜀兵大势已去,诸葛亮只好挥泪斩马谡。《三国演义》中“马谡拒谏失街亭”的故事令人深思。街亭一役,损兵折将,甚为惨重,蜀国不得不由战略反攻转为战略防御,这是谁之过?马谡刚愎自用,固然是直接原因;但究其根本,却在孔明身上。孔明作为决策者,对于这样于国运攸关的重要战役,必须要选择正确的手段,在这里就是必须要选对统帅人物。从决策角度上看,选错手段,即错派马谡去守街亭,必然导致孔明在街亭一役中屡屡失败,并最终导致令人扼腕的历史结局。

由此可见,正确手段的选择与确定是何等的重要。(2)正确手段的确定,首先应当要有正确的价值定位

所谓正确的价值定位,也就是说,必须要符合正确的价值原则。

一般来说,正确的价值原则,往大了说就是不能损害人类的根本利益;具体来说,就是不能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往小了说,就是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例如当今世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基本的文明共识。如果我们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它不仅损害本地区和自己国家的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还会损害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因此,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发展经济从根本上来说,它只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的手段。因此,决不能两只眼睛只盯住经济,只盯住利润、税收和GDP!它必须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为本!

诸君大概对震惊中外的“三鹿毒奶粉”事件还记忆犹新吧。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是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中国企业500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也是河北省、石家庄市重点支持的企业集团。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等省以上荣誉称号两百余项。2006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5%,利税同比增长9.6%。

然而,从2008年3月起,三鹿集团陆续接到一些泌尿系统结石病患者的投诉。9月11日,新华社首次公布三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的消息。卫生部高度质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9月11日晚,三鹿集团发布产品召回声明。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9月1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做出决定,对三鹿集团立即停产整顿,对流入市场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全部召回,停止销售,并对奶牛饲料、原料奶、乳品原料、奶料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审查。

截至9月15日8时,全国医疗机构共接诊、筛查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婴幼儿近万名,临床诊断患儿1253名(其中2名已死亡)。其中,913名患儿症状轻微,进行院外随诊治疗;340名患儿仍留院观察治疗,其中53名患儿症状较重。

9月17日,三鹿集团原董事长田文华被刑事拘留,因三鹿奶粉事故已逮捕18人、刑拘28人、传讯87人。

9月18日,国务院废止食品质量免检制度。国家工商总局紧急通知责令含三聚氰胺液态奶立即下架退市。

9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协助中国应对“问题奶粉”事件。

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看望在“三鹿毒奶粉”事件中患病的儿童。

9月22日,李长江辞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职务。

截至11月27日8时,全国累计报告因食用三鹿牌奶粉和其他个别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29.4万人;累计住院患儿5.19万人;累计收治重症患儿154例。

12月31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田文华等4名原三鹿集团高级管理人员被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2009年1月22日,田文华被判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2468.7411万元。生产、销售含有三聚氰胺“蛋白粉”的被告人高俊杰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死缓,被告人张彦章、薛建忠以同样罪名被判处无期徒刑。其他15名被告人各获2年至1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截至2009年3月26日,国家部委、河北省、石家庄市政府部门的32名官员,因“三鹿毒奶粉”事件受到纪检监察部门的党纪政纪问责。

从这个惨痛的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眼睛只是盯住经济,只是盯住利润、税收和GDP!因此,这种以物为本、以GDP为本的畸形发展观,必然导致“三鹿毒奶粉”事件的出现。我们从中还可以发现,凡是利用损害人类的根本利益,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损害他人利益的手段去达到其目的的行为,迟早会落得个鸡飞蛋打一场空,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3)正确手段的确定,还应当审时度势

审时度势就是指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是说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正确的目标确定之后,手段固然要受到价值的定向;但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往往要受到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我们只有审时度势,才能选择正确的手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从而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和革命群众与国民党反动军队及其反动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

然而,九一八事变特别是卢沟桥事变之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的要求,适时提出了建立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为此,中共中央将原来的抗日反蒋方针改为逼蒋抗日方针,从抗日战争的大局出发,和平地解决了“西安事变”,并进一步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最终有力地保证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双十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因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与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再一次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和广大人民群众,以革命的战争反对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反革命战争,最终推翻了蒋家王朝,解放了除台湾等少数岛屿之外的全中国。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审时度势,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运用正确的手段。大革命失败后,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和革命群众与国民党反动军队及其反动势力进行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革命就会彻底失败;抗日战争爆发后,如果没有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不能有力地保证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和广大人民群众,以革命的战争反对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反革命战争,就不能最终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

革命时期要重视审时度势选择正确的手段,建设时期同样要重视审时度势选择正确的手段。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一直处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为了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广东人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杀出了一条前进的血路。

广东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经济碰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短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