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宗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4 14:08:59

点击下载

作者:刘文英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思想宗师

思想宗师试读:

序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程,推进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推进了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文化是立国之根,实现中国梦也是我国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并最终体现在文化的发展繁荣。习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要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

如今,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攻坚和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面对各种眼花缭乱的现代传媒,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传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浩浩历史长河,熊熊文明薪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江,是最直接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中华文化曾是东方文化摇篮,也是推动世界文明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早在500年前,中华文化的四大发明催生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地理大发现。中国四大发明先后传到西方,对于促进西方工业社会发展和形成,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总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先要站在传统文化前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弘扬和发展五千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现象,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价值、文化形态与文化风采。

为此,在有关专家指导下,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大型书系。主要包括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伦理道德、古风古韵的建筑遗存、深具内涵的自然名胜、悠久传承的历史文明,还有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本套书系的特点是全景展现,纵横捭阖,内容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语言通俗,明白晓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韵,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知识性和延伸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中华儿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2014年4月18日

上古时期 古圣先贤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上古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如道家、儒家、墨家等,被史学界称为“百家争鸣”。这些思想流派,精彩展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全面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思想斗争,深刻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与复杂。

在这个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阶级,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基础,对我国古代文化影响深刻。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老子(约前570年~前471年),姓李名耳,字伯阳。生于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即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谥号“聃”。老子是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被道教尊为教祖,称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存世著作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我国乃至世界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画像■ 孔子问礼老子图

老子刚一出生,他的相貌就与常人不同,前额宽阔,耳垂丰厚。人们都认为耳垂大的人有福能长寿,他的父亲就干脆给他起名叫李耳。

少年时代的老子,勤奋好学,阅读了各种古典书籍,懂得了很多道理。而且遇事好动脑筋,好提出疑问,肯往深处想,所以他很快便成为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人,受到人们的尊敬。

老子20岁以后,就到京城管理图书文献。在这里老子有了充裕的时间和宽松的环境可以博览群书,他如饥似渴地拼命阅读,孜孜不倦地刻苦钻研,逐渐成为京城乃至各诸侯国都知名的大学问家,很多人都来请教他。

一天,孔子不辞辛苦地来拜访他,说要向他学习礼节。

老子告诉孔子不要刻意去模仿古人,约束自己的言行,更不要夸夸其谈,喜形于色,胸怀大志才能做大事。

孔子对老子的话十分推崇,也更加敬重老子了。此后,孔子不止一次地到老子这里登门求教。■ 老子骑牛出行图

老子的名气非常大,很多国君都想请老子做官,但老子不为所动,仍然过着清苦无为的日子。在一次内乱战争中,图书文献被洗劫一空,老子看着抢空的库房,心里十分难过,决定离开此地。

这一天,老子骑着青牛来到了函谷关,拜访函谷关的关令尹喜。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

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尹喜盛情款待老子,并请老子留下来,专心写书。老子被尹喜的真情感动了,就留下来了。■ 尹喜 字文公,号文始先生。甘肃天水人,周代楚康王时任大夫。自幼究览古籍,能知前古而见未来。周昭王二十三年,眼见天下将乱,他便辞去大夫之职,请任函谷关令,以藏身下僚,寄迹微职,静心修道,或称“关尹”。

经过一段时间的构思、推敲,老子写出了5000言的哲学论著,这就是流传至今的《老子》,也称《道德经》。不过现在一般认为,《老子》并非老子亲手所写,而是老子之后的学人编定于战国中期,但书中的思想基本上是属于老子的。■ 战国时期的《老子》竹简《老子》一书在东汉后被奉为道教经典,称为《道德真经》,老子也因此而被奉为道教教主。在魏晋时期,被称为“三玄”之一。“三玄”是指《老子》、《庄子》和《周易》这三部著作。据说老子写完这部书后,骑着青牛飘然离去,在游走中传道去了。

在《道德经》一书中,老子创立了堪称我国思想史上最早的“道”的理论。老子把“道”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认为“道”这个物质实体是世界万物产生的总根源,是宇宙的母亲。■ 老子写《道德经》■ 老子论道壁画

老子认为,“道”是早在天地未辟之先就存在着的一种浑然一体的物质实体,它虽然是目不见、耳不闻,无声无形的,但却是不能靠外力由自身而永远存在着,无所不至地永远运行着,成为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

它原先没有什么名字,就起名为“道”,因为它无所不包,弥漫一切,又可以勉强把它叫作“大”。“道”作为万物之母,是如何产生天地万物的呢?老子说,“道”最初产生出元气,因为元气是浑然一体的存在,所以叫作“一”。再由元气分化为两种互相敌对的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的对立而又统一产生出第三者冲气,冲气最后又产生出芸芸万物。

老子的“道”论,其积极意义表现在两方面:天帝 神话传说中天上的主神。在我国古代,关于天帝有很多种解释。比如:天帝就是帝俊,即商朝的守护神;东南西北中五方天帝;黄帝是中央天帝等。无论哪一种说法,天帝都是作为自然神存在。

一方面,老子否定了天帝的存在。自上古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宇宙间有一个最高的主宰,就是上帝,又叫天帝。对这种观念,老子用“道”来进行破除。■ 老子授经图

天没有意志,也没有赏善罚恶和支配人类的能力。天不过是万物中的一物,是一种自然状态。如果说有天帝的存在,那在天帝之先就已有了一种更为根本的存在,它是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最初的原始材料,老子就把他叫作“道”。

另一方面,老子突破了用具体实物来说明世界总根源的局限。在老子以前,也有些思想家从自然界中选取某些具体的实物来说明世界的构成。

如水、火、木、金、土,以及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等。而老子从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中找出了“道”这个总根源,既说明了世界的多样性,即“道”生万物;又说明了世界的统一性,即万物最终复归于“道”。

这是老子高出于前人的地方。

当然,老子为了突出“道”作为天地万物总根源的特殊作用,又在第十四章把它描绘成“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是无形无象的,玄远幽微,深不可测,有时干脆就把它叫作“无”。■ 老子的传世名著《道德经》

这个“无”虽是无形、无象、无限、无名,而不是虚无,但容易给人造成“无”中生有,“有”又生出天下万物的错觉。这种理论上的疏忽,恐怕也是老子所始料不及的。

老子最突出的贡献是在辩证法思想方面。老子系统地观察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现象,从中发现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正反两个方面的对立。

在自然界,大与小、多与少、上与下、远与近、轻与重、白与黑、寒与热、生与死、静与躁;

在人类社会中,美与丑、善与恶、强与弱、祸与福、荣与辱、吉与凶、是与非、贵与贱、贫与富、治与乱、巧与拙、真与伪、公与私。这些都是相反相成、相互依存的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与此同时,老子认为事物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共处在一个对立的统一体中。比如把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音与声、前与后看作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统一性 也就是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是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相互渗透的倾向。同一性是指两种事物或多种事物能够共同存在,具有同样的性质。

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中,一方是不能离开另一方而独立存在的。老子把这理论叫作“恒”,即是永恒的道理。事物正是在矛盾中不断向前发展的,而事物的矛盾又都是相反相成的,是以对立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同处在一个统一体中。这就是说,相反的东西是有统一性的。

老子还深刻地论述了“物极必反”的道理。任何事物矛盾的双方无不向它的相反的方面转化,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完全成为相反的东西。而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就是道的运动。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论道壁画

针对事物“物极必反”的规律,老子强调,为了防止事物的这种急剧的转化,就必须去掉那些过分的、极端的措施。只有这样,才不致使事物走向另一个极端。为此,老子提倡“不争”,要用柔弱来胜刚强。老子还强调要达到某种积极的结果,先要从它的对立方面去做起。比如,要做一件困难的事情,就要先从容易的做起;要做一件大事,就要先从细小的事情做起。因此,始终不贪图做大事,所以才能完成大事。

老子认为,对立统一规律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比如军事上的“欲擒故纵”,治理国家上的“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一个人认识事物上的“为学日益”等。

老子以“智者”的姿态建立了一套完整而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达到了很高的理论思维水准。事实上,道家的哲学是我们永远也无法绕开的,直至今天,道家的哲学仍然是有吸引力、有生命力的哲学。

如果啜饮了道家哲学这支“生花妙笔清凉剂”,无疑会从领悟中得到自由,为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阅读链接老子善于从大自然和实际生活中学习,并善于总结、提炼出有益的启示。有一年春天,村里来了一个卖牡丹根苗的人,那人很会夸自己卖的牡丹,于是老子就买了一棵,可结果什么花也没开。少年老子仔细一瞧,买回来的根本不是牡丹,而是和牡丹表面有点相像的一种野生植物,老子知道这次上了当。第二年春天,村里又来了一个卖牡丹根苗的。今年这个人很诚实,卖的是真牡丹。老子把这个意思用“信言不美,美言不信”8个字来形容。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生于东周时期鲁国陬邑,即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对我国和世界尤其是对我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全国各地也有孔庙祭祀孔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画像鲁国 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武王伐纣后,封其弟周公旦于曲阜,是为鲁公,即鲁侯。鲁国一向被认为是与周王室最亲且最有地位诸侯国,是所有诸侯国中保留周礼最完整的“礼仪之邦”,鲁国的国史也是最完备的。正因于此,这片土地终能产生孔子这样的旷世奇才。

孔子从小地位贫贱、所以干过很多杂活。他生在文化空气浓厚、历史悠久的鲁国,由于鲁国曾是周公封地,保留着周朝的文化传统,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孔子聪敏好学,幼年就把小碗小盘之类作为祭器,做练习礼节的游戏,稍大后,对于周礼、音乐、射箭、赶车、识字、计算这“六艺”也都无所不学。通过勤奋学习,孔子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并培养了自己的积极进取精神。

孔子由于后来在政治上的愿望无法实现,就通过授徒讲学来培养人才,来实现政治理想,结果却开辟出了一条私人讲学的道路。在20多岁时,孔子招收鲁国人曾点、颜无由、秦商、冉耕等弟子授业讲学,从此便开始了办私学的教书生涯。■ 周公 (约前1100年~?),姓姬名旦,也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即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孔子51岁时有机会从政,先后担任鲁国中都宰、司空,后来升任司寇。55岁时,国君让他代理宰相。孔子听到这个喜讯后非常高兴。

上任以后,孔子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行礼制教化,他把扰乱国家统治秩序的贵族给处决了,在百姓之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为了加强王权,他开始削弱三桓的势力,使鲁国渐渐地强盛起来。■ 孔子游列国地图

孔子在鲁国卓有成效的改革,使鲁国强盛起来。相邻的齐国君臣看到这种形势,担心会威胁齐国的安全。于是,他们决定从国内挑选美女和骏马送给鲁国国君,目的是使他们迷恋声色,怠于政事,进而疏远孔子。

鲁定公和贵族大臣果然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这些礼物,天天歌舞升平,吃喝玩乐,国事朝政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孔子想劝谏国君,但国君躲在宫里不肯见他。他心知振兴鲁国是没什么希望了,便带着弟子失望地离开了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征途。

孔子先后到了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等诸侯国,希望得到国君的任用,以便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可惜这些国君没有认识到孔子的价值。尽管道路坎坷,吃尽了苦头,但他仍然现出为实现理想而忘我的奋斗精神。三桓 即指鲁国卿大夫孟氏、叔孙氏和季氏。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庶次子叔牙、嫡次子季友皆按封建制度被鲁庄公封为卿,后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于三家皆出自鲁桓公之后,所以被人们称为“三桓”。

孔子经过了14年颠沛流离的周游列国的生活,深知自己在政治上已经很难有所作为了,于公元前484年68岁的时候,回到了久别的祖国鲁国。此后,他致力于教育和整理文化典籍。■ 孔子读书画像

纵观孔子一生,孔子先是对于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根本性变革。他把传统的“六艺”教育转化为“六经”教育,把道德教育提到教育的首要位置,德智一体而德为主导。

他以“学而优则仕”为教育目的,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有治国才干的贤人君;他对学生一视同仁,倡言“有教无类”,以人性的平等为教育的平等奠下了哲学的基础。

他积累并总结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论,以及关于教师的理论等。

他所做的这一切,最后形成了儒家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深刻影响并规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路向。即使是现代社会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孔子的教育思想仍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和意义。

孔子还总结以前从政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他的政治社会观,这就是“仁学”思想。“仁学”的核心是“爱人”。孔子把“仁”这一概念上升到哲学范畴。孔子的“仁”既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道德标准,又是决定社会生活的普遍原则。学而优则仕 意思是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这句话强调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但是学无止境,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一般理解为学习好了则做官。有教无类 意思是指,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可以进行教育。孔子的这一观点,是针对西周时平民是很难进入官办学校学习提出的。“爱人”包括的面相当广泛。它要求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尊重,要贯彻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忠”要求的是积极为人,“恕”要求的是推己及人。在统治阶级内部,人人都贯彻了“忠恕之道”,就能做到君主以礼来使用臣子,臣子用忠心来服侍君主,这样就可以消除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仁者“爱人”还要求统治阶级能做到“举贤才”。孔子主张要不计较小错误,把优秀人才提拔起来,让优秀人才在邪恶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恶的人变得正直。孔子强调统治阶级只要选贤于众,就能使“不仁”的人难以立足,就可达到统治天下的目的。

仁者“爱人”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要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孔子肯定普通百姓也有自己的独立意志,所以应该重视一般人民。由此,孔子更进一步提出,要想真正得到人民的拥护,必须给人民一些实际好处,不能光把老百姓当作役使的物件,而是要爱护人力,合理地使用劳动力。■ 孔子出游图■ 孔子与弟子画像

孔子的仁者“爱人”既有对统治阶级的要求,也有对劳动人民的要求,这种要求是很高的。

孔子认为,要做到“爱人”是不容易的,必须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内心自觉才能办到,所以他强调要靠个人的主观努力。但每个人并不一定都能自觉地认识到这一点,有的人甚至还会受到私心、无限制膨胀的欲望的干扰,从而不能实现“仁”。

为此,孔子又提出一套实现“仁”的方法,主要的就是“克己复礼”,即要用道德规范来从内心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道德规范是外在的,所以要实现“仁”,主要还是靠内心自觉。这种思想虽有阶级性,但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却起了积极作用。中庸之道 即君子之道,是传统儒家修行的法宝。它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的人物。从个人成长的意义上讲,中庸之道尤其具有积极意义。

严格说来,孔子不是一位哲学家,但他作为思想家,也有自己的方法论,这就是“中庸之道”。孔子承认,事物的变化转移是由于矛盾的存在,他看到事物都有“两端”。要处理好“两端”,孔子提出他的中庸思想。鲁隐公 (前722年~前712年),名息姑,鲁国第十三代国君。孔子所作之《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也就是公元前722年。由于春秋以鲁国国史为基础而编,故当时的国际大事都是以鲁国纪年来记录的。鲁隐公也因其为纪年年号常常被提及而出名。

所谓“中庸”,就是办事情要有一个适当的标准,要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这叫做中;这个标准是经常性的,这叫作庸,庸就是常。超过这个标准,就是“过”;没达到这个标准,就是“不及”。处理许多事情,都要合乎这个标准。

孔子的晚年,主要精力是放在教育和整理文化典籍方面。他一方面把《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些典籍作为传授弟子的教本;另一方面又用不少时间对这些典籍加以整理。他整理编排《诗》、《书》,编订《礼》、《乐》,解释《周易》,对历史文化的整理作出了贡献。■ 孔子与弟子蜡像

孔子在71岁这一年,根据鲁国的历史,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编写了一部《春秋》,提纲挈领地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200多年的天下大事。■ 孔庙画像

在编写过程中,孔子把自己的主张渗透到字里行间,形成了一种写作风格,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春秋》,被称为“六经”。它不仅是我国儒家最基本的经典作品,而且也是世界上富有学术价值的古代文化瑰宝,它的整理和保存对研究我国古代的思想、政治、社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正是由于孔子在文化上为中华民族立下如此不朽的丰功伟绩,就使他的名字和中华民族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孔子的贡献,中华民族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阅读链接孔子曾经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即是普通百姓,他们也各有自己的意志,不能强迫他们放弃自己的意志。有一件事很能说明孔子对普通人的命运的关心。一次,孔子的马棚不慎失了火,孔子刚好从朝廷回来,立即问伤人了没有,而不问伤马了没有。这里的“人”是马夫,地位很低,孔子关心他胜过关心自己的马,这体现了孔子对人的地位的重视。这在当时是很有进步意义的。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

墨子(前468年~前376年),名翟。生于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即今河南省商丘;一说鲁国,即今山东省滕州。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的“非攻”,“兼爱”,“尚同”、“天志”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受到了普通民众的欢迎,因而被称为“平民圣人”。而墨家思想也是我国古文化完整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论。■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画像墨石山 位于山东省新泰市北郊,山清水秀,奇石遍布,风光优美。据说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曾在这里开馆讲学,传授墨家的主张。位于墨石山北端的“亿年石人“,高20余米,似孔子拜天,似老子说法,后面还有一巨石,形肖骆驼,驼着经书和行囊。

墨子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居民家里,他小时候,住在山里面,上学很不方便,只好跟随父亲学认字。除认字以外,他还学纺织制造的手艺。他天性聪明,不管什么手艺,学两次就会了。

墨子在编织之余,打听到附近有一个传授武艺的高手,于是就去拜他为师,学习武艺。他年近20岁时,已经练得一身好武艺。此时,他已经是一个文武全才的勇士了。

墨子曾经学习过儒术,但因不满其烦琐的“礼”而另立新说。他在墨石山上开学馆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慕名来投奔墨子学艺的人很多。

墨子学馆设有文武学馆:文馆是讲授他的墨家学说。他讲学以口传授,注重亲自动手实践。他在上面讲,弟子在下面专心做记录。武馆是墨翟传授防身武艺和手工工艺的地方。

所以,他的弟子很多,经常有两三千人跟他学习,而且这些人最后都能成为文武兼备或有一技之长的人。

墨子一直致力于传播他的“非攻”思想。公输盘为楚国制造成了云梯这种器械后,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 公输盘 (约前507年~前444年),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生于鲁国。曾造云梯帮助楚国攻宋国,后被墨翟阻止。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 古代攻城云梯

墨子听说此事,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拜见公输盘。

公输盘问他有什么见教,墨子说:“北方有个侮辱我的人,希望依靠您杀了他。”

公输盘听后不高兴。

墨子说:“允许我奉送给您10金。”

公输盘说:“我讲道义坚决不杀人。”

墨子站起来身来,又向公输盘拜了一拜,说:“请允许我解释这件事: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云梯,将用它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多余的土地,人口却不足。现在牺牲不足的人口,掠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认为是智慧。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知道这些,不去争辩,不能称作忠。争辩却没有结果,不能算是强。你奉行义,不去杀那一个人,却去杀害众多的百姓,不可说是明智之辈。”公输盘折服了。

墨子说:“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停止呢?”

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对楚王说了这件事。”

墨子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行。”云梯 古代的云梯,有的下面带有轮子,可以推动行驶,故也被称为“云梯车”,配备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器具。有的带有用滑轮升降设备。云梯的发明者一般认为是鲁班(公输般)。现代指攀援登高工具的一种,主要做消防和抢险等用途。■ 战国局势图

墨子拜见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自己的华丽的车子,却想偷邻居的车子;舍弃自己的有花纹的丝绸衣服,却想偷邻居粗布短衣;舍弃自己的美食佳肴,却想偷邻居的糟糠等粗劣食物。这是怎样的人呢?”

楚王说:“这个人一定有偷窃的病了。”禽滑厘 也叫禽滑釐。春秋时期魏国人,传说是墨子的首席弟子。他曾是儒门弟子,学于子夏,自转投墨子后,便一直潜心墨学。墨子在军事战略防御学等方面的卓越识见,大都是向禽滑厘讲述然后记录下来的。

墨子说:“楚国的地方,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地方,方圆五百里,这就像彩车与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梦大泽,犀、兕、麋鹿充满其中,长江、汉水中的鱼、鳖、鼋、鼍富甲天下;宋国却连野鸡、兔子、狐狸、都没有,这就像美食佳肴与糟糠相比。楚国有巨松、梓树、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连棵大树都没有,这就像华丽的丝织品与粗布短衣相比。从这三方面的事情看,我认为楚国进攻宋国,与有偷窃病的人同一种类型。”非攻 墨学的重要范畴,是墨子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科学、文化、伦理思想。非攻就是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但对防御战,墨子是支持的。

楚王说:“虽是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制造了云梯,我一定攻下宋国。”于是,楚王召来了公输盘。

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墙,用木片作为防守的器械。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都抵挡了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墨子的防守抵挡的器械还绰绰有余。

公输盘折服了,但嘴上却说:“我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对付你了,我不说。”

墨子也说:“我知道你用什么办法对付我,我也不说。”

楚王问他们不说的原因。墨子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是想要杀掉我。杀了我,宋国就没有人能防守,就可以攻取了。可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300人,已经拿着我的防守抵挡的器械,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入侵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守御者。”

最后,楚王决定不攻打宋国了。

墨子的著作《墨子》思想非常丰富,其中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都比较突出,尤其是它的逻辑思想,是先秦逻辑思想史的奠基作。■ 战国时期的青铜尖矛《墨子》的政治思想,主要反映在《尚贤》、《尚同》、《非攻》、《节用》、《节葬》、《非乐》诸篇中。■ 墨子蜡像

墨子主张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反对任人唯亲。他认为,做官的不能永远都是高贵的,老百姓也不能永远都是下贱的。他主张从天子到下面的各级官吏,都要选择天下的贤人来充当。墨家反对统治者发动的侵略战争,声援被侵略的国家,并为此而奔走呼号,勇敢地主持正义。

墨子对统治者过的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极为反感,主张对统治者要进行限制。对死人的葬礼,墨子主张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这些客观上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墨子》的伦理思想,主要反映在《兼爱》、《亲士》、《修身》等篇中。■ 战国城墙复原图■ 墨家传世名著《墨子》

墨子主张人们不分贵贱,都要互爱互利,这样社会上就不会出现以强凌弱、以贵欺贱、以智诈愚的现象。国君要爱护有功的贤臣,慈父要爱护孝顺的儿子。人们处在贫困的时候不要怨恨,处在富有的时候要讲究仁义。对活着的人要仁爱,对死去的人要哀痛,这样社会就会走向大同。

墨子的伦理思想虽然抹杀了阶级性,带有空想的色彩,但它却是广大劳动人民要求平等、反抗压迫、呼唤自由的心声。《墨子》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非命》、《贵义》、《尚同》、《天志》、《明鬼》、《墨经》诸篇中。墨家哲学思想的最大贡献是认识论。墨子主张把知识分为“闻知”、“说知”、“亲知”三类,“闻知”是传授的知识,“说知”是推理的知识,“亲知”是实践经验的知识。这就否定了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伦理 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从学术角度来看,人们往往把伦理看做是对道德标准的寻求。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期,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学派,都赋伦理以不同的内涵。

墨子还反对儒家鼓吹的“天命论”,他不相信“天命”的存在,他提倡“尚力”。在“名”、“实”关系上,墨家认为“名”必须服从“实”,没有“实”作为基础,“名”就是虚假的。这些思想都具有唯物主义的性质。■ 战国时期战马盔甲

但是,墨子又相信天有意志,天能赏善罚恶,爱人憎人。他还论证了鬼神的客观存在,这就不免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坑。这说明墨家的唯物论思想还有缺陷,还不彻底。《墨子》的逻辑思想,主要反映在《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等篇中,这主要是后期墨家的思想。后期墨家提出了“辩”、“类”、“故”等一套完备的逻辑概念。

在《小取》篇中,墨子论述了辩论的作用,即辩论是要分析是非的区别,审查治乱的规律,弄清同异的所在,考察名实的道理,判别利害,解决疑似。他还阐述了辩论的几种方式,对推理的研究也甚为精细。天命论 一种具有唯心主义倾向和宗教色彩的思想观念,其中包含人类最早的环境观。这种思想根源于古代生产力落后和认识能力低下。从大尺度的历史空间来看,天命论的环境观反映人与自然没有发生明显分裂和对抗,处在低水平统一的时代特征。兼爱 战国时期墨子的主要思想。他希望通过提倡兼爱解决社会矛盾,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爱有差异等”的观点。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把兼爱与实现人们物质利益方面的平等互利相联系,表现出对功利的重视。

墨学在后期建立了相当严谨完整的逻辑理论,在我国逻辑思想发展史上起了开创作用,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直至今天,它仍是人们学习我国逻辑思想史的重要材料,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墨子》的军事思想,主要反映在《备城门》、《备高临》、《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