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系列(共6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4 20:04:05

点击下载

作者:曲昌春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唐史并不如烟系列(共6册)

唐史并不如烟系列(共6册)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唐史并不如烟系列(共6册)作者:曲昌春排版:昷一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10-01ISBN:9781540480248本书由天津博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

写过不少字,提笔为自己的书写序还是第一次。

先感谢读者朋友们的厚爱,让我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写手能够接二连三地将文字变成铅字,尤其这套《唐史并不如烟》出到了第六册,按照计划,还会有第七册,相信就在不远的将来。

坦白地说,我的这套通俗唐史系列是受了《明朝那些事儿》影响,这一点毋庸讳言,当年明月创造性地开创了通俗写史,引领了一时风潮,而我恰在这个时候加入了这个行列。至于我的书名,见多识广的人应该会联想到章诒和先生的《往事并不如烟》,没错,我在起书名的时候借鉴了章先生的书名。

在《往事并不如烟》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看到了立体的史良,看到了有烟火味的罗隆基,这些人物的形象区别于历史课本上那些干巴巴的文字,章先生用她的笔告诉我们,这些人物曾经如此这般生活过。

受章先生影响,我力图在我的书中让一个个人物活起来,让他们不仅是平面的,更是立体的,让他们活在大时代中,同时更关注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命运,这既是为古人,也是为我们自己。

试想,当我们告别这个世界,如果后人仅仅凭借我们的档案和履历了解我们,那是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我们不只有生卒年月,不只有所谓的大事记,我们更有一个平常人的喜怒哀乐。在这个世间,我们哭过,笑过,奋斗过,颓废过,每个人都曾经是自己人生戏剧的主角,如果将我们的人生浓缩提炼,何尝不是一幕幕人生大剧?

时针拨到2009年4月,《唐史并不如烟第一部:大唐开国》面世,我是一个俗人,也有名利之心,也期待自己的书能有洛阳纸贵的效果。略显遗憾的是,由于上市推广并不到位,这套书没有成为一时无两的绝对畅销书,反而成了书店的常销书,看过的人纷纷好评,但没看过的人还是没看过。在这个好酒也怕巷子深的年代,身为一个普通作者,我又能怎样呢?

有意思的是,随着唐史系列的出版,出版方的纠结也在与日俱增,甚至几次开会研究,为什么此书不如预想那般红呢?明明具备了畅销的潜质,为什么登不上畅销书排行榜呢?几次研究下来,出版方得出结论,书名没取好,需要重新取名,重新包装上市。然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如果重新包装,那么已经推出的几本怎么办?就这样,在矛盾中,唐史系列出到了第五本。

最终在中国文史出版社梁玉梅编辑的穿针引线下,唐史系列第六本《元和中兴》在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并且该系列迅速再版。

此时喧嚣的通俗历史热已成过去式,而我既不迷恋所谓的热潮,也不惧怕所谓的低谷,无论热潮还是低谷,我还是我,我只想安安静静写字,安安静静在书里与古代人物对话。

时代与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时间变得忽快忽慢,当我们回忆过去时,往往感觉就发生在昨天,而当我们回忆近一两年甚至近半个月的事情时,甚至会有过去好久、恍如隔世之感,这一切都是因为科技进步和信息爆炸。当一切信息都碎片化后,我们的记忆也支离破碎,到最后,能记住的又有多少呢?

科技对出版的冲击显而易见,科技对作者的冲击也前所未有,但只要心中有坚守,什么时候都不会迷茫,也不会随波逐流,到后来你会发现,就这样安安静静挺好。其实,无论多大的冲击,人总是要看一点历史的,我们得知道我们出发的路通向何方,更需要知道我们为什么出发。

最后用一点篇幅感谢一下家人吧,如果没有他们的引领和支持,我不会走到今天,也不会有唐史系列。

我的母亲李家华女士1953年出生,1960年入学,1966年小学毕业,因为家庭的原因没能继续求学,至今引以为憾。据母亲回忆说,小学毕业时她的数学和语文考试成绩都是满分——100分,本可以进入中学继续求学,无奈外祖父患病在身,一家老小全靠外祖母里里外外支撑,虽然彼时上学学费可以全免,但还需要有一套住宿被褥,就是这套被褥难倒了母亲一家人。当然其中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那时农村盛行“女孩读书无用”论,又恰好同村有一位中学毕业的女生回村务农,这些背景成为母亲继续求学的绊脚石,最终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止步于小学。

正是因为这段经历,母亲在我求学的道路上支持得最为坚定,她说,只要我愿意读,她就一直供下去,无论读到哪一步。在母亲的支持下,我一路走来,从大学本科读到了硕士研究生毕业,如果不是我对学业有所厌倦,相信她会支持我读完所有能读的阶段。

略显遗憾的是,尽管读了七年建筑专业,毕业后我却进入了与建筑毫无关系的电视行业,并且在电视行业一待就是十几年,希望这不算辜负母亲的期待。

从2002年工作至今,同大多数游子一样,每年回去的时间寥寥无几,我成家立业向着四十岁奔去,母亲也在岁月中渐渐老去。以前读龙应台的文章无感,现在再读,不觉泪湿眼眶。龙应台写道:“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父母与子女是缘分,我们要做的是珍惜缘分,无论此生好与不好,下辈子都不一定能再相见。

在这里,同时感谢我的岳父、岳母以及妻子,如果不是你们无私付出,我哪里有时间这样一本一本写下去。

当然也感谢我的父亲,如果没有你,哪里会有我?

最后对女儿说几句,孩啊,为父不求你多成功,不求你多富贵,只求你能健康快乐,平平安安,做一个普通人,过平常的生活,这也就够了。

至于我下一步的创作方向,还是会聚焦唐朝,我一直想写一部与众不同的历史小说,并且一直在储备,希望很快就有梦想照进现实的那一天。第一章王朝更替,那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人生就是一杯酒

酒,毒酒!

月,冷月!

公元908年二月二十二日,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李柷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街头,他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只是没有想到来得这么快。

屈指算来,也就是一年前,李柷接到了权臣朱温的明示:小李,该禅让皇位了。“禅让”,多么崇高的一个词语,此时却变得俗不可耐,从北周到隋,从隋到唐,从唐再到朱温的后梁,每一次权力的交替都以“禅让”为名,一切看上去很美,一切又看上去那么俗,因为谁都知道,所谓“禅让”就是虚张声势的一个名词,权力交替哪次不是赤裸裸的抢夺,所谓“禅让”就是皇帝的新装。

于李柷而言,这个皇帝当又何喜,不当又何忧,原本他就不想当,在他父亲李晔的末期,唐王朝已经到了终点,父亲和自己都不过是朱温手里的稻草人,除了煞有介事地以天子之名吓唬一下藩镇,剩下的作用估计就是恐吓一下麻雀了。

父亲李晔已经死于朱温之手,自己这个皇帝则是比父亲还要傀儡的傀儡,尽管在自己手上唐朝又延续了三年,然而这三年何尝不是行尸走肉的三年。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唐王朝在李柷手上何尝不是一个活死人。

李柷知道,朱温肯定要动手,唯一的区别只是时间早晚。

接到朱温的指示之后,李柷马上下诏,禅让皇位,没想到居然遭到了朱温的再三拒绝,此时的李柷只有一个权力,那就是不准朱温拒绝,“强迫”朱温取代自己当皇帝,这是什么权力呢?这恐怕是最无可奈何的权力,也是最欲哭无泪的权力。

公元908年四月二十二日,朱温建立后梁,改名为朱晃(取日之精华),改年号为开平,从这一天开始,中国大历史中最辉煌的大唐王朝结束了,从公元618年开始的风云近三百年的王朝终结了。

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画下最后一个句号的,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孤魂野鬼。李柷正是那些孤魂野鬼的代表之一。

看着眼前的毒酒,李柷没有选择,他只能选择喝,尽管这个选择很难,但事已至此,他反而更加释然。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死,而是等死,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死亡的结局,而是在惶惶不可终日之中不知道死亡的方式。现在答案揭晓了,楼上那只始终悬着的靴子终于落了下来,心中那块忐忑不安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而这杯毒酒也到了入肚为安的时候。

从北周到隋,从隋到唐,从唐到后梁,世事的变换就是一杯毒酒。北周静帝宇文阐,隋朝恭帝杨侑,唐朝哀帝李柷,他们的结局都是一杯毒酒,他们的先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绑架了皇位,而皇位也绑架了他们的子孙,他们骑到了皇位这只老虎身上,而他们的子孙最终还是要被这只老虎吞噬。

杯空,酒残,月冷,星稀。

一个孤寂的身影在月夜中倒地,一个人的人生在无声无息中终结,一个王朝的辉煌以一杯残酒作为结束,从此历史翻过新的一页,从此唐朝已成背影,已是往事。尽管人不能改变很多东西,但时间会改变一切,时间会渐渐擦去唐朝的痕迹,直到那一切彻底成为历史。

不过,无论过去多少代,多少年,透过历史的尘埃,拭去岁月的浮尘,在不经意间却会发现,其实唐史并不如烟。谁动了我的唐朝

风云际会的三百年结束在文弱的李柷身上,这个答案很明确,然而另一个问题的答案似乎不那么明确,唐朝究竟是谁开创的?到底是李渊,还是李世民?

这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被李世民搞复杂了,当时的人们都知道是李渊开创了唐朝,但李世民之后的史料却在有意或者无意地告诉后人:“唐朝是李世民开创的,李渊只是沾了儿子的光!”

李世民开创唐朝的说法影响了无数代的人,至今还有无数人相信,唐朝就是李世民开创,李渊其实不是开国皇帝,而是开国皇帝的爹。

大文学家、大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李渊只是凭借自己的贵族身份和儿子李世民的努力当上皇帝。”事实真是这样吗?其实未必。

那个一生以讽谏作为事业的魏征曾经对李世民说过一句话,“不要以为一双手可以蒙住全天下的眼睛”,但已经贵为皇帝的李世民自然不肯相信这句话,于是他努力洗刷父亲的痕迹,清除父亲的影响,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他几乎成功了。当时的官方记录,每一版记录都彰显了李世民的英明神武,同时反衬了李渊的平淡无奇,老子被儿子算计到这个程度,李渊这个老子当得够窝囊的。

有的人一辈子活在父亲的阴影下,比如康熙的儿子雍正;

有的人一辈子活在儿子的阴影下,比如乾隆的老爹雍正。

李渊的遭遇跟雍正非常类似,他之前的皇帝和之后的皇帝都比他光芒四射,因此注定他要活在双重阴影之下。

在他的前面,是罄竹难书的亡国之君,隋炀帝杨广;

在他的后面,是名垂青史的治世明君,唐太宗李世民。

两个光芒四射的君王将李渊夹在中间,注定历史上的李渊光芒不会四射,形象不会丰满,在亡国之君与明君之间,你注定只是一个匆匆过客。

毫无疑问,唐代的史料已经经过官方修改,但真实的历史还是会流传,因为真正的历史并不是在官方编修的史书里,而是在芸芸众生的口里,在每个人的心里。幸运的是,跟随李渊起兵的温大雅忠实地记录了晋阳起兵的前前后后,所有的记录汇集成册,就成了史料价值甚高的《大唐创业起居注》。当时温大雅担任李渊的秘书,他的视角虽然不排除有对李渊的阿谀奉承,但还是基本真实地记录了晋阳起兵的前前后后。

从那里我们可以知道,建立唐朝,李渊是总设计师,李世民则是一个能力很强的泥瓦匠,而且这个泥瓦匠的功劳在起兵初期并不比隐太子李建成多,因为在那个时候,哥俩分别率领左右两军,他们都是父亲的左膀右臂。

只是李世民这个泥瓦匠最后掌握了书写历史的如椽大笔,于是在他的笔下,李世民成了总设计师,在他的笔下,他的父亲李渊变成了泥瓦匠,他的哥哥和弟弟则成了可有可无的建筑小工。事实上也只有这样,“玄武门之变”才有了正统的意义,“不是谋反,不是打劫,只是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历史从来不否认李世民的文治武功,更不否认李世民在唐初平定天下的功绩,然而主角与配角的戏份还需要分清,不能因为配角的发光就掩盖了主角的光芒。

我们试着将唐高祖李渊和汉高祖刘邦进行一下对比,李渊在建立唐朝过程中主要倚重三个儿子,而刘邦创立汉朝时倚重的是汉初三杰,萧何,韩信,张良。历史承认汉初三杰的历史功绩,同样承认汉高祖刘邦的雄才大略,那么历史在承认李世民文治武功的同时,为什么不能同样承认李渊的雄才大略呢?

有人说李渊的功绩平平,也有人说刘邦不学无术,实际上这都不影响他们成为一代开国君王。

做最高领导者不需要面面俱到,不需要独当一面,他只需要做到两个字。“融合”,这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两个字,同时也是最难的两个字,做到了这一点,开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曾经有一个小故事,可以折射出最高领导的真实含义。

巴西有一个特色小店,只要来宾展示自己的才能,就可以免费拿走一件商品,球王马拉多纳来了,用脚颠了几个橘子,于是他拿走了一件商品;拳王阿里来了,表演了一段拳击,也拿走了一件商品;最后美国总统来了,什么也没有做,只是一摊手说:“我是美国总统!”店主马上让他拿走了一件商品,为什么呢?

因为那个家伙一眼看上去就什么都不会,一定是美国总统!

最高领袖的最高境界不是什么都会,而是看上去什么都不会!

这句话适用于刘邦,适用于李渊,同样变相适用于项羽。

什么都会的项羽失去了一切;什么都不会的刘邦却赢得了大汉江山。

李渊同样看上去什么都不会,但并不妨碍他开创唐朝,缔造大唐王朝的风云三百年!

唐朝是李世民的,更是李渊的,别动李渊的唐朝!李渊的前世今生

说起李渊,先要给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来一个整体素描,总体说来,李渊是个可怜孩子。

都说人生有三大不幸: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一个人一生赶上其中一件就很不幸,不幸的是李渊居然连续赶上了三次。六岁时,父亲去世了,从此他成了没爹孩子;中年时,爱妻去世了,从此他失去了一生所爱;武德九年六月四日那一天,他一下失去了两个儿子,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而动手的是另一个儿子:秦王李世民。人生三大不幸集于一身,李渊不是倒霉孩子谁才是呢?

倒霉归倒霉,不幸归不幸,面对不幸和倒霉时,人们要做的不是向命运低头,而是微笑着面对生活。

在别人看来的人生三大不幸,其实对于李渊而言又是人生三大幸。

早年丧父,让他六岁就袭了唐国公的爵位,这为他日后的人生打下了基础;

中年丧妻,让他在中年实现了换妻的梦想,从此可以在美女丛中为所欲为;

晚年丧子也没有让他过度悲伤,因为他总共有二十二个皇子,总不会像那些独生子女家庭失去孩子就失去了依靠。

三大不幸,三大幸,事情的本身并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看问题的角度。

说完了李渊的三大不幸,该说说李渊的出身了。难题又来了,他究竟是汉人还是鲜卑人呢?

有人说他是汉化的鲜卑人,也有人说他是鲜卑化的汉人,李渊的先祖们生活在民族大融合的年代,想说清楚他到底是鲜卑化的汉人,还是汉化的鲜卑人,这又是一个世纪难题。现在唯一肯定的是,他身上至少有二分之一的鲜卑血统,因为他的父亲李昺娶的是北周贵族独孤信的四女儿,独孤信一家具有相对纯正的鲜卑血统。

说起独孤信,这个老爷子非常神奇,他跟随宇文泰一起打天下,后来他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北周皇族、隋朝皇族、唐朝皇族。

大女儿嫁给了宇文泰的儿子宇文毓,四女儿嫁给了李渊的父亲李昺,七女儿嫁给了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三个女儿,三个朝代的皇后,这样显赫的家庭恐怕只有近代的宋氏三姐妹可以媲美了。

还是回过头来说李渊的DNA,想弄清他的DNA确实比较难。按照武德元年确认的谱系,李渊认可的谱系是这样的:

南北朝时期西凉开国皇帝李暠是李渊的先祖,而李暠追认的先祖是汉代名将李广。李暠生子叫李歆,西凉国传到李歆就为北凉所灭。灭国之后李歆的儿子李重耳逃到了南朝的宋国。李重耳生子李熙,李熙生子李天赐,李天赐生子李虎,而李虎就是李渊的祖父。

事实上每个开国皇帝都会弄一个自己认可的谱系表,李渊的这个谱系表其实很牵强。为了证明自己有当皇帝的命,于是认西凉开国皇帝李暠为先祖,其实李暠不是真正的皇帝,他只是一个小割据政权的代表,而这个代表的身份还是手下的段姓将领怕自己不服众而强加给他的;这个谱系的另外一个破绽出现在李重耳身上,据《魏书》记载,历史上根本没有李重耳这个人。

李唐皇族的谱系一直在传承,到唐高宗李治时代,谱系又发生了新变化,谱系从汉代飞将军李广扶摇直上,又找了一个更加显赫的远祖——老子李耳。然而老子李耳与后世的李重耳只差一个字,既然是老子的后裔,为什么不为祖先避讳呢?

英雄莫问出处,命运在自己手中!

中国人重出身,所以每个皇帝都想把自己的出身说得神乎其神,李渊也脱不了这个俗套。其实为李渊打下坚实基础的不是那所谓的西凉开国皇帝李暠,而是祖父李虎。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李虎是李渊祖上艰难闯天下的第一代,李虎出身的李氏是极为普通的河北赵郡李氏,而不是红极几百年的陇西望族李氏。李虎靠的不是出身,而是自己一刀一枪建立战功,他一直追随的老板是宇文泰,后来他与宇文泰等八人并称为北周的八柱国,李渊一家的发迹,从李虎成为八柱国之一开始。

八柱国和十二将军是宇文泰为“府兵制”设立的,宇文泰则是“府兵制”的创始人。“府兵制”往简单了说就是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农闲时集中训练,这样农业生产和行军打仗两不误。

为了管理府兵,宇文泰设立了八柱国和十二将军,对应的是垂直管理。宇文泰和元氏皇族并列为最高元首,宇文泰实权在握,元氏皇族负责以皇族身份带头鼓掌,说穿了是个摆设。

其他六个柱国则是实打实的虎将,六柱国下面对应十二将军,每一个柱国管理两个将军,每个将军下面再管理两个府,这样就实现了对府兵的垂直管理,而在无形间也创造了北周、隋、唐三朝的贵族政治。

翻看柱国和将军名单,会发现这个世界太小了。

八柱国和十二将军中对三朝政治有巨大影响的总共有五人。

柱国:宇文泰(儿子宇文觉建立北周)、李虎(孙子李渊建立唐朝)、李弼(曾孙李密起兵反隋)、独孤信(三个女儿,三朝皇后)

将军:杨忠(儿子杨坚建立隋朝)

从这个贵族组成结构来看,北周、隋、唐,所谓朝代更替,实际上就是一场贵族后裔击鼓传花的游戏。

说完这些显赫贵族,该说说他们的出处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居然都来自同一个地方——武川镇,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武川县。

从武川这个地方先后走出了北周皇族、隋朝皇族、唐朝皇族,别的地方特产不是吃的就是喝的,武川的特产最特别——皇帝。或许武川的旅游管理部门可以做一个旅游概念,在武川的高速公路旁竖起一个硕大的广告牌,“欢迎来到皇帝的高产良田——武川”。

说起来也是,别的地方出皇帝论个,这个地方出皇帝论窝,同样是黄土地,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难道这里的黄土特别养人?第二章成功?我才刚上路在杨家的屋檐下

说起唐朝,谁都想一下子进入那风云际会的三百年,然而翻看史料会发现,要说唐朝,始终绕不过隋朝,不把隋朝交代清楚,唐朝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想要说清楚唐朝的开创,就不得不跟随李渊从隋朝说起!

几乎每个朝代都是自己滋生了自己的掘墓人,隋朝同样如此。李渊就是沐浴着隋朝的阳光,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王朝,然而从一开始,李渊其实是含着黄连开始了自己的人生路!

尽管头顶有唐国公爵位,李渊还是感受到了世态炎凉,父亲尚在时,家里高朋满座,父亲故去后,家里有的只是凄凉。以前别的孩子看他的目光是羡慕,如今看他的目光则变成了同情。

不过李渊也不是完全无依无靠,至少他的姨妈还是很关照他的生活,姨妈不是别人,正是杨广的老妈独孤皇后。

独孤姨妈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一直庇护的外甥有朝一日会造了自己家的反,从这个角度而言,独孤皇后就是隋朝的隐形杀手,一方面她帮杨广获得了帝位,后者将隋朝带上了不归路,另一方面她培养了颠覆自家王朝的外甥李渊。人始终无法走到时间前头,如果知道后来的结果,独孤皇后是否还会有当初的行为呢?

流传至今的《旧唐书》和《新唐书》继续着为帝王装饰的传统,在“帝王本纪”里都把李渊说得英明神武,从小胸怀大志,实际上这不是真实的李渊。

总体来说,李渊的前半生乏善可陈,总结下来就是几句话,一个姨妈,一个爱妻,一个表弟,三个儿子。

一个姨妈是独孤皇后,一个爱妻是他的妻子窦氏,一个表弟是隋炀帝杨广,三个儿子是建成、世民、元吉。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儿子是他与窦氏精耕细作的产品,后面那些儿子则是他与众多美女在工业化流水线上生产,有些儿子甚至一生都没有跟他说上几句话,所以说皇子并不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回过头接着说李渊的前半生,李渊的前半生就是寄居在杨家的屋檐下,过的是姨妈家的日子。姨妈家的发家过程,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是那个时候连他自己都不会想到,在将来的某一天他会照着姨父的方子照方抓药。

在他刚记事的时候,他家日子是比姨妈家日子好过,因为他的爷爷是柱国级别,而杨家爷爷是将军级别,用现在的军事编制换算,柱国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将军相当于集团军军长,两个老爷子级别之差非常明显,以此推算,集团军军长孙子杨广见了大军区司令孙子李渊应该立正敬礼!

好景不长,随着老爹去世,李渊家的日子就开始走下坡路,与此同时杨家的日子蒸蒸日上,表弟杨广的头抬得越来越高。又过了几年,杨家的日子更加美好,杨广的姐姐被立为北周皇后,那一年李渊十二岁,杨广九岁,从此之后李渊需要仰视杨广,因为人家是皇帝的小舅子。过了三年,形势又发生了巨变,姨父杨坚居然篡夺了北周皇位,自己当了皇帝,这下李渊只能趴在地上仰视杨广了,因为人家是货真价实的皇子了。

有时候想想,生活很有意思,北周与隋的皇权变更,折射的竟然是李杨两家生活质量的变迁,小时候杨广需要对李渊行礼,而现在李渊需要向人家行大礼,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吧!

据说建立隋朝时,原来封号为随国公的杨坚好几个晚上没有睡好觉,他想把国号定为随,可又嫌这个“随”字有个“走之”旁,他心里忌讳,生怕这个朝代长着腿跑了。愁白了无数根头发之后,杨坚想到了一个办法,把“腿”去了不就完了嘛!因此“随”就变成了“隋”,这就是历史上隋朝的由来。

老奸巨猾的杨坚不会想到,尽管他的“隋”朝不会长腿跑了,但这个王朝无法抵御民变流沙的侵袭,为这个王朝盖上棺材板、拍上最后一铁锹的居然是他一直重点提拔的外甥李渊,玩了一辈子鹰,最后被苍蝇蹬瞎了眼。

小渊啊,你不是我外甥,跟你比,我是你外甥。我的偶像姨父杨坚

有的人一出生随父亲,有的人一出生随母亲,李渊随得非常奇怪,从他的一生来看,他随的是他姨父——杨坚!

巧合的是,李渊的成长期正好是杨坚的奋斗期,而从隋唐两代的历史来看,李渊和杨坚有很多地方非常相似。

李渊的父亲去世很早,留给李渊的记忆也是模糊的,但李渊对于姨父杨坚的印象却是深刻的,因为他见证了姨父的步步为营,一步一个台阶。就成为皇帝的奋斗过程而言,他与他的姨父居然有着惊人的相似。

都说每一个人从小就要有远大理想,其实不尽然,远大理想是要不断修正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杨坚,比如李渊,他们小的时候,未必就有当皇帝的梦想,因为他们不是皇族,想当皇帝只能造现任皇族的反,世上有从小就以造反为远大理想的吗?恐怕没有,如果有,那就是太有才了。

杨坚和李渊一样,他们原本只是凡人,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是随波逐流,能在现任皇族的屋檐下混碗饭吃就足够了,至于当皇帝,想都别想,那可是灭族的罪。然而造化就是这样捉弄人,两个人都是在四十岁以后看到了当皇帝的希望,杨坚登基时已经四十一岁,李渊登基时已经五十二岁,杨坚已经不惑,李渊则是知天命的年纪。

两个人同样是从短命王朝手中夺得皇位,杨坚抢劫的是北周,李渊抢劫的是隋,北周立国二十四年,隋朝立国三十七年。

两个人抢劫的都是小皇帝。杨坚抢的小皇帝是北周静帝宇文阐,时年九岁;李渊抢的是隋朝恭帝杨侑,时年十四岁,一个是小学生,一个是初中生,总体来看,两个大人都挺不要脸。

两个人的相似还没有结束。杨坚抢的小皇帝从辈分上算,算是杨坚的外孙(不是血亲,他是女婿宇文赟的儿子,但不是杨皇后所生);李渊抢的小皇帝从辈分上论,算是李渊的孙子辈(表弟杨广的孙子)。

两个相似的人,做出了两件相似的事,总结陈词:不是不要脸,是相当不要脸。

公元581年,对于李渊和杨坚都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杨坚夺取了外孙家的江山自己称帝,也是在这一年,李渊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皇位面前,没有道德可言”。

有一学一,有样学样,李渊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默默地在心中念叨:“姨父,你是我的好榜样!”榜样的眼泪

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谁又知道榜样的内心有多苦,别人都看到了杨坚吃肉,可谁又看到他挨揍呢?

杨坚夺取皇位的过程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非常难。杨坚的女儿嫁给了北周宣帝宇文赟,这个宇文皇帝实在不是个省心的主,跟后来的隋炀帝杨广相比,宇文赟更像一个标准的暴君。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二十岁的宇文赟一登上皇位就暴露出自己的恶棍本性。对着老爹的棺木,宇文赟毫无悲伤之色,反而摸着因老爹体罚产生的伤疤,对着老爹的棺木狠狠地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老东西,死得太晚了!”

骂完老爹,宇文赟巡视老爹的后宫,看着后宫的美女气就不打一处来,一气之下就把她们赶到了一个地方,当然这个地方也很特别。

他自己的床上!

宇文赟的先进事迹先说这么多,总之大家记住这个皇帝不是一盏省油的灯!杨坚爱女杨丽华就是嫁给了这样的一个皇帝,尽管杨小姐是皇后,可惜是并列的,宇文赟先后封了四个皇后,按照宫里的说法,杨小姐相当于正皇后,其余三位相当于副皇后,然而实际上她们的排名不分先后,因为在宇文赟的眼里,她们都只不过是玩物而已,什么四皇后,分明就是玩物一,玩物二,玩物三,玩物四!

因为有皇后父亲的身份,杨坚受到宇文皇族的猜忌,毕竟杨坚算外戚,而外戚古往今来都是对皇权威胁最大的势力。

根据记载,有一次宇文赟在皇族的鼓动下动了杀机,他把杨坚叫进了皇宫,并吩咐左右:“如果他表情跟平常不一样,就砍死丫的!”(若色动,即杀之)

事实证明,杨坚的心理素质非常过硬,明明已经看到了刀光剑影和宇文赟那张扭曲变形的脸,然而他愣是装得跟平常一样,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智商不高的宇文赟想当然地认为杨坚是没有问题的,按照他的理解,如果有问题早就扛不住了。然而这就是宇文赟和杨坚的区别,一个喜怒形于色,一个喜怒不形于色,仅仅差了一个“不”字,差的可是几十年的功力。

杨坚能迅速夺取政权,还是要拜大头女婿宇文赟所赐。宇文赟确实太与众不同了,别的皇帝只有一个皇后,他一下立四个;别的皇帝不到死的那一天绝不撒手皇位,他不一样,二十岁登基,二十一岁宣布自己为太上皇,从皇帝到太上皇居然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世界上真有愿意当太上皇而不愿意当皇帝的人吗?或许有吧,宇文赟就算一个。

宇文赟可能要算北周皇帝中最荒唐的一个,他封了四个皇后还不算,还打破了自己创造的纪录,生生册封了第五个,以前四个皇后打一桌麻将正合适,这下只能玩山东的一种扑克——“保皇”(五个人一起玩)。

按说封皇后是他自己的事,别人干涉不了,只不过第五个皇后产生得实在有点荒唐。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有一天宇文赟堂兄的儿媳妇以皇族家属身份进宫拜见,没想到,这个侄儿媳妇被宇文赟一眼就看上了,见色起意的宇文赟把侄媳妇灌醉宠幸了。得知消息的堂兄丢不起这个脸,于是起兵造反,最后连同儿子一起被杀,那位漂亮的侄儿媳妇因此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宇文赟的战利品。为了体现对这个战利品的重视,他愣是破了自己的规矩封了第五个皇后,由此看来,皇后职称也太不值钱了。

了解了宇文赟的作风,就可以体谅杨坚的艰难,给一个好人打工简单,给一个恶棍打工就是难上加难。所以当劫后余生的杨坚回首前朝往事的时候,眼泪就跟断了线的珠子一样,那可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世界上从来没有白受的苦,经过多年的苦水浸泡,杨坚终于迎来了好日子,恶棍女婿宇文赟归天之后,杨坚趁机夺了女婿的家产,摇身一变,随国公就变成了大隋皇帝!

古来政权变更之易,莫过于隋!起点:千牛备身

杨坚登上了帝位,李渊也得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千牛备身。

千牛备身是个什么职位呢?说白了就是御前带刀侍卫。千牛指的是皇家的千牛宝刀,备身指的就是带在身上了,所以李渊第一个工作就是御前带刀侍卫,负责保卫姨父的安全。

千牛备身尽管看起来不太起眼,要求还很高,至少得达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保障有力”。“政治合格”不用说了,至少祖孙三代历史清白,不能有历史污点,这一点李渊有优势,而且独孤姨妈可以当他的证明人。“军事过硬”也没问题,李渊曾经创下射箭七十发七十中的战绩,别人射完箭一般找不回来,而李渊的箭射出去肯定能在敌人的尸体上找到,而且数目正好,一支都不少,有这个箭法护卫皇帝正好用得上。“作风优良”要求能吃苦,一般的贵族子弟做不到这一点,李渊却能做到,因为他的父亲很早去世,生活的艰难让他比其他贵族子弟更能吃苦。“保障有力”更没有问题,有武艺,能吃苦,政治合格,而且有很好的提升空间,李渊的保障肯定有力。

穿上千牛备身的制服,李渊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千牛备身相当于士兵里的特种兵,一当兵就从特种兵当起,这个起点可比一般人高得多。不过上班的第一天,李渊发现一个问题,而且很严重。

吃饭问题!

吃饭怎么还能成为问题呢,御前带刀侍卫还需要发愁吃饭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杨坚根本没有时间观念,一开会就停不下来。

杨坚在里面开会,李渊在旁边站岗,早就过了饭点,肚子闹起了意见,李渊别过头问一个老兵:“大哥,咱什么时候开饭啊?”

老兵撇撇嘴:“谁知道啊,问村长去!”

总算听到里面的大臣话说干了,意见也提完了,李渊以为姨父会宣布散会,结果杨坚说了一句话差点没让李渊昏过去:“诸位臣工,我再补充几点,我说完了大家再补充!”

得,这饭没指望了。

隋文帝杨坚确实如此,勤政勤得有点变态,过了午饭的点不知道吃午饭,过了晚饭的点都不知道吃晚饭,太阳都下班睡一觉醒了,杨先生才想起,“呀,时间不早了”!

杨坚这样做的一个副作用就是大家都不能按时吃饭,李渊这些大头兵只能站在台阶上捧着盒饭随便吃两口,而且常年如此。这样几年下来,李渊和同事们都得了胃病,如同那句广告词,“胃病,光荣,忙工作累的!”

贞观年间,李世民曾经问房玄龄如何评价隋文帝,房玄龄回答说,他很勤政,虽然智商不高,但也算个励精图治之主,几乎从来不正常下班,御前侍卫们一般都是站着把饭吃完然后接着站岗。李世民听了心里非常佩服,只是他不知道,在那群站着吃盒饭的侍卫中有一个就是他的父亲李渊。

不过那时的李渊心中还是幸福的,毕竟能在皇宫里站着吃盒饭也是一份不小的荣耀,不过对于皇帝这个职位,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皇帝这差事实在太苦了,天天加班还没有地方领加班费,上哪儿说理去呢?艳遇:射出来的爱情

工作有着落,爱情也要抓紧,不然李世民就没有机会来场玄武门之变了。

李渊的爱情来得很突然,也很传奇,他的爱情居然来自一场有奖射击游戏。

有一天李渊正在路上闲逛,突然发现前面围着一群人,这些人正在对着屏风上的两只孔雀射箭,前面几十个人都射完了,没有一个人中奖,一个个垂头丧气地走开了。

李渊上前看看屏风上画着的两只孔雀,心想,这有什么难的呢?

抬手两箭,两支箭分别命中了两只孔雀的眼睛,按照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射击比赛的计分规则,这两箭得算两个10.9环了。

射完箭的李渊并不知道,这两箭居然为他带来一生中最为美好的东西——爱情!

射完箭后,李渊也没当回事,转身要走,有人拦住了他。

李渊一愣,没说射箭要收费啊?

来人不动声色地说道:“恭喜你中奖了!”“什么奖品!”“美女一名!”

李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仔细一看,没错,一个长发飘飘的美女正在望穿秋水般看着他,这个美女就是李渊一生的所爱——窦氏。

说起窦氏,也很传奇,她的父亲是隋朝定州总管窦毅。窦毅还有一个身份,前朝驸马,因为他娶的是宇文泰的女儿襄阳长公主。

窦氏从小就具有神童的一切潜质,读《女诫》《周礼》过目不忘,三岁的时候头发与身齐,乌黑亮泽,具有拍洗发水广告的潜质。她的舅舅北周武帝宇文邕非常疼爱她,从小把她养在宫中,在诸多外甥女中,她的待遇是最高的,等同于公主待遇。

舅舅的疼爱也换来了窦氏的回报,小小年纪的窦氏居然就给皇帝舅舅提过建议。窦氏语重心长地对舅舅说:“舅舅啊,现在国家还不稳定,还得依靠突厥对咱们的支持,所以你还得疼爱那个从突厥来的舅妈,尽管你不一定喜欢她!”说这话的时候,窦氏只是几岁的黄毛小丫头!

此语一出,宇文舅舅惊呆了,这丫头是人吗?简直是神啊!从此之后,皇帝舅舅更加刮目相看,在他看来,这个女子不简单。

有了这些传奇垫底,窦老爷子更加疼爱这个女儿,心里总惦记着给她找个好人家,还经常嘱咐老婆说:“这个孩子贵不可言啊,可不能随便嫁了!”等到杨坚夺了宇文家的帝位,窦小姐在家里愤怒异常,气愤之余扔出了一句话:“恨我非男子,不能救舅家祸。”

此言一出,又把窦毅给惊着了:“姑奶奶,可别说了,这可是要灭族的!”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巧合得无法解释,窦小姐的气话在二十多年后居然成为了现实,他的丈夫李渊起兵推翻了隋朝,算是替她报了舅舅家的血海深仇,宇文邕老先生如果泉下有知,也该欣慰了。

经过多年酝酿,窦毅为女儿设计了“射孔雀招亲”。“射孔雀招亲”考两方面能力,一是武力,一是智力。本次考试随意发挥,应征者每人两支箭,对着孔雀想射哪射哪,然而话虽然这么说,但他的心里早有了标准答案:射中眼睛即为优秀。

前面几十个人根本不知道该怎样答这道题,同时他们的箭法无法精准到射中孔雀的眼睛,结果几十人射下来没一个人答对。李渊最后一个出场,两支箭,命中两只眼睛,窦毅一看一表人才的李渊,心中暗喜,“恭喜你,答对了,你将获得你的家庭梦想!”

拉着李渊再一盘问,窦毅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原来这个获胜者正是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的孙子,六岁就袭了唐国公的爵位,现在担任皇帝杨坚的千牛备身,更关键的是,他还是独孤皇后的嫡亲外甥,而且本人也长得比较帅!

什么是缘分,缘分就是随随便便射俩箭就能射出一生所爱;

什么是缘分,缘分就是在人生的拐角不经意就遭遇爱!

窦毅的惊喜还远没有结束,不久之后,已经完婚的窦小姐羞涩地告诉母亲,李渊“体有三乳”(《新唐书·高祖本纪》),窦毅的兴奋已经难以言表了,因为他知道,历史上的周公也只不过“体有四乳”,如此说来,李渊比周公其实只差一点!

原来,这女婿真不是一般人。尴尬:姨父离家出走了

成婚后的李渊非常幸福,因为窦小姐不仅人长得好,心眼也好,照顾得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不说好,李渊的母亲更是笑得合不拢嘴。这位苦命的独孤皇后远没有妹妹风光,妹妹的皇后身份是现任,她的皇后身份是追认的,而且她的一生很坎坷,四个儿子,李澄、李湛、李洪、李渊,前三个全部早卒,李澄和李洪连子嗣也没有留下,这无疑是老太太一生中最深的痛。还好现在有了窦氏,老太太的心情才逐渐平复了下来。

李渊一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姨父一家却出了状况,什么状况呢?

姨父杨坚离家出走了!

皇帝居然离家出走,这是什么世道啊?

为什么?被独孤皇后逼的!

独孤皇后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不好,忌妒,而且越老越忌妒。隋文帝杨坚总共有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都是独孤皇后所生,并不是杨坚不想广有子嗣,实在是独孤皇后看得太紧,管得太严,久而久之杨坚心中也有了心理障碍。即使跟别的美女云雨,质量也不高,再加上年龄不饶人,所以杨坚的儿子数量就定格在五个,一统天下二十多年,居然一个子嗣也没有增加,这注定是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本来情况还有改观的可能,可惜这个趋势还是被独孤皇后给无情中止了。

这些天杨坚正宠幸一个姓尉迟的女子,彼此感觉非常不错,可能是尉迟小姐被宠幸之后有点高调,让独孤皇后很不舒服。索性趁着杨坚上朝的工夫,独孤皇后处死了尉迟小姐,就这样杨坚和尉迟小姐的爱情刚开了个头就收了尾,杨坚能不崩溃吗?

太过分了,太过分了,有这么欺负人的吗?

一气之下,杨坚打马出了皇宫,李渊和其他千牛备身只能远远地在后面跟着,谁也不敢上前去劝。这节骨眼,皇帝正在气头上,谁上去劝就等于给九族找坟地,谁去找那不痛快呢?

还好还有些重臣,比如高颎、杨素,两个老臣冲了上去,杨坚看着他们,一声叹息:“我贵为天子,怎么连泡妞的权力都没有呢?”(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颎赶紧接话:“陛下啊,你怎么能为一个老娘们而轻视天下啊!”(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

唉,话是惹祸机器,高颎高大臣就因为这句话被独孤皇后记恨了一辈子:“敢说本宫是老娘们!”

原本高颎和独孤皇后之间还是非常有情谊的,高颎的父亲曾经长期为独孤信老爷子效力,后来一度还被赐姓独孤,因此独孤皇后称呼高颎从来都是“独孤”,意思是不当外人。现在高颎一句话把几十年的感情喊没了,所以说言多必失,尤其是在皇帝面前,少说两句没人把你当哑巴卖了。

最后,在高颎、杨素的调解下,独孤皇后痛哭流涕地向皇上承认了错误,两人重归于好,只是忌妒的种子自此在孤独皇后的心里扎下了根。外放:插上梦想的翅膀

目睹了姨父与姨妈的战争,李渊着实有点尴尬,姨父和姨妈也有点别扭,弄点绯闻马上就传到亲戚耳朵里,以后家庭聚会实在不好意思打招呼。再说李渊当千牛备身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基本上是“领导满意,群众满意,他好大家好”的局面,是时候给孩子一个官当了。

说起官职,李渊心里也有点不自在,自从姨父当上皇帝之后,李渊在表弟杨广面前头就没抬起来,人家杨广十三岁就被封为晋王,并州总管(大军区司令级别),自己呢,十六岁才当上大头兵,而且每天得站着吃盒饭,所以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人比人就得气死人。后来经过了三十来年的努力,李渊终于当上太原留守,这下才勉强追平了杨广十三岁时的纪录。

对着大隋地图,姨父杨坚在“谯州”这个地方画了一个圈,就去那里吧,先从刺史做起。

杨坚废除了州、郡、县三级体制,改成了州、县两级体制,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县级市(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不久又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两级体制),李渊外放的起点是谯州刺史。按照隋朝官制,谯州这样的州属于中等,州刺史的级别为正四品,这个级别可不低了,比御史大夫也就低一个级别。当然杨坚不会想到,自己给李渊插上梦想的翅膀之后,李渊居然有一天会用翅膀掀翻了自己的王朝。其实也不奇怪,按照王朝更替的惯例,推翻前一个王朝的往往就是这个王朝本身所滋生的,比如隋灭周,唐灭隋,后梁灭唐,总之一句话,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李渊的谯州是个什么样呢?这个州对应的是现在安徽省的亳州市,当时管着六个县,七万四千多户,跟现在动辄几百万的大城市没法比,不过在那时也算是比较大的州了。

从大兴来到谯州,李渊感到重任在肩,从一个管刀的上升成一个管几十万人口的地方大员,这个担子可不轻。以前自己站着吃点盒饭一天就打发过去了,现在可是要管几十万人口的吃饭问题,李渊想想就头大。

那时的李渊实在太不起眼了,甚至在历史上都没有留下他在谯州做的好人好事,我们只知道他豁达开朗,性格率真,领导关系非常好,群众关系非常好(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新唐书·高祖本纪》),总之一个字:非常好。

经过多年的努力,李渊从谯州调到了陇州,又从陇州调到了岐州,岐州对于首都大兴而言,相当于现在河北对北京的作用:拱卫京畿!岐州对应的是现在的陕西凤翔县,管着九万多户,在当时算得上上等州郡,州刺史级别为从三品。

岐州太守并不是一般人能当的,因为李渊是本朝的外甥,再加上群众关系比较好,李渊便插着梦想的翅膀从不起眼的谯州飞到了皇帝杨坚的眼皮底下,他的翅膀也一天天硬了起来。在他看来,接下来自己进入中央系统,进入六部甚至三省只是时间问题。然而,这仅仅是他的一厢情愿,接下来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第三章夺嫡,皇子的内战夺嫡,一场旁观的闹剧

两条平行线之间有和谐的美,优雅,矜持,就算岁月走得再远也不会改变——我们无法靠近,我们也不曾远离。李家和杨家的日子,其实就是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线。

李渊插着梦想翅膀当天使的时候,杨家的日子却平地起了波澜,隋朝第一家庭在经历了夫妻感情危机之后,又出现了更大的危机。

继承权危机。

但凡是皇帝,一般都要遇到这天下第一头疼的难题,到底选谁当继承人呢?尽管有所谓的“立嫡、立长、立贤”标准,然而标准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老皇帝一天不死,太子没有从准皇帝变成皇帝,那么这场继承权的斗争就永远没有停止的那一天。

李渊站在李家的平行线上,平静地看着杨家的平行线,在这场斗争中,他的身份就是光看不说的看客。

对于天下而言,杨家是一个集体符号,而对于杨家五兄弟来说,他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个体符号,谁都想当皇帝,谁都想自己一统天下,可惜千古难题就在这里:僧多粥少,狼多肉少。

僧多粥少、狼多肉少还有解决的余地,大不了大家吃大锅饭,可惜皇位这个东西恰恰不能分,要能分杨坚早就分了。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杨氏五兄弟的争夺其实是杨坚一手造成的,根本原因就是他对封建制还有一丝留恋,这跟他自身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

众所周知,在杨坚夺取北周政权时没有遇到多大抵抗,这是因为北周实行的是郡县制,北周皇族尽管地位崇高,但大多数皇族根本没有独立的兵权和领地,杨坚夺得中央大权之后,北周的宇文皇族全都成了待宰的羔羊。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杨坚一直对封建制耿耿于怀,要是国家有个灾难,连个管用的自己人都没有,这可怎么办呢?

终杨坚一生,他都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在他的治下,一直都留有封建的痕迹,太子留守中央,其余四个儿子分别镇守四个重点地区,这些地区一律为总管体制,相当于大军区的建制,相当于历史上的割据诸侯。直到杨广上台,才彻底废除了四个地区的总管体制,彻底消灭了封建制,不过也消灭了在危急关头可以挽救自己的稻草。试想,如果在李渊占领大兴以后,还有几个管用的杨姓总管(大军区司令),那么隋朝的国运是否还能延续呢?这是一个天问。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没等李渊起事,几个杨总管已经跟杨广打得跟乌眼鸡一样,西晋的八王之乱就是证明。

杨氏五兄弟的继承权之争主要集中在长子杨勇和次子杨广身上,至于杨俊、杨秀、杨谅,因为年龄太小,两位哥哥根本不带他们玩,他们三个只有在旁边鼓掌加油的份。杨勇与杨广的继承权之争开始的准确时间点已经无可考了,总之是随着杨广的成长和功绩的突出开始的,这一点跟李建成和李世民一样,初期相安无事,中期矛盾渐起,后期你死我活。

开皇元年到开皇八年(581—588),这一时期应该是杨勇和杨广的平静期,这个时期杨勇安心做他的太子,杨广则在父亲的安排下当亲王、总管、尚书令,两个人井水不犯河水。从开皇八年冬灭陈开始,两个人的矛盾出现了,杨勇作为储君尽管安稳,而杨广作为亲王已经迅速积累了功绩,南下灭陈,北上防范突厥,这些功绩安在大将身上已经快到“功高不赏”,而安在亲王身上那就是“功高震太子”了。风起,老二也能当皇帝

杨广的战功震动的不仅是太子,还有自己的内心。

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四月,杨广率领平陈大军威风凛凛地进入大兴城,此行的目的是展示平陈的战果,在他前面走的是南陈亡国君臣,他们将被作为战俘献给太庙。陈氏亡国君臣低着头走完这条路之后,晋王杨广高昂着头,享受着围观者的山呼海啸,就在这一瞬间,他的心中起了波澜,“我是应该拥有这样大场面的人!”

也许就是从此时起,杨广的心开始不平衡了,凭什么早出生几年就可以当太子,做储君,晚出生几年难道就要晚一辈子吗?所谓“立长”就是亘古不破的吗,非长子难道就没有机会吗?

机会总是有的,就看你能不能把握,杨广暗暗下了决心,并且以行动为自己未来的女婿李世民做了榜样,“小子,看好了,咱做次子的一样能当皇帝!”

说机会,机会就来了,杨广的战功是靠平定陈国取得,而他获得争取皇位的机会也跟陈国有关。平定陈国的第二年,原来陈国的那片地区又出事了。

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十一月,原陈国地区的苏州、婺州、会稽州都反了,这下杨广的机会来了。眼看这些地区不安稳,不弄个管用的皇子过去镇着是不行了,派谁去呢?当然还得是杨广,陈国就是他平定的,稳定陈国还得靠他。

从这个月起,杨广由并州总管改任扬州总管,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扬州总管生涯,也正式拉开了杨氏五子夺嫡的序幕,当然主角还是杨勇和杨广。

杨广长得帅,聪明,这在《隋书》中有明确记载,《帝王本纪》中说得很清楚,“上美姿仪,少敏慧”。

说起来,杨勇也差不到哪儿去,一样的父母,一样的教育,而且按照国之储君的模式培养,杨广和杨勇其实就是美国大选,“戈尔和小布什压根差不了几票!”

后世把杨勇说得顽劣不堪,把杨广说得荒淫无道,这都不太可靠,主要原因是隋朝太短了,一般短命的王朝都会给人感觉:“没几个好人!”另外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则是,书写历史的笔掌握在唐朝统治者的手中,不把前朝写得一塌糊涂,怎能树立本朝光辉形象。

可惜历史永远是一条单行线,容不得我们假设,如果隋朝再长一点,如果杨广的子孙将国运延续得久一点,那么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隋炀帝绝不是现在这个模样。叹息,那个被冷落的女子

开皇十一年正月,一个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的太子妃离世了,我们只知道她的父亲是隋朝大臣元孝矩,所以这个可怜的太子妃姓元。

太子妃元氏是杨坚夫妇为杨勇选定的,只可惜这段包办的婚姻并不幸福。在太子众多的女人中,元氏尽管是正妃,但并不得宠,甚至没有为杨家留下一男半女,她本人也是郁郁寡欢,在这一年的正月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不用问,多半是憋屈的。

元氏的离去对于太子杨勇而言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只不过死了个正妻而已,再从其他女人中立一个就可以了。杨勇想得很简单,然而别人想得很复杂,这其中就包括他的老妈,疯狂的女权卫道士独孤皇后。

在独孤皇后看来,杨勇对父母为他选定的正妻不用心,这本身就是一种罪,而不好好对待正妻还去宠幸其他小老婆,这更犯了独孤皇后的大忌。独孤皇后愤怒的种子早已在心中生根,现在芽已经嫩绿嫩绿的了。

都说“小处不可随便”,一些大街小巷也写着“不可随处小便”,无论这六个字怎么组合,对于太子杨勇来说都是要引以为戒的。这一点,弟弟杨广比他做得好很多。

并不是晋王杨广做得好,只是他善于经营,长于掩饰,同时还有两个优势,一是用心,二是扬州与首都大兴有很长的距离。

杨广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这让父母挑不出毛病,再者,他的总管府远在扬州,那个年月又没有远程监控录像,所以只要做好表面功夫,他的成绩就比哥哥杨勇好得多。太子的东宫离皇帝寝宫实在太近了,冬至时奏个乐曲都被杨坚听得一清二楚。

近,近得让人窒息。

从开皇十一年到开皇二十年,杨广和哥哥杨勇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夺嫡赛跑。在这十年里,杨广一直在加分,杨勇一直在减分,直到减到杨勇眼睁睁看着杨广超越他冲过了终点。

杨广的策略很简单,那就是在父母面前用真情打动,在父母的随从面前以礼待人,以情待人,树立自己的嫡系,瓦解别人的嫡系,此消彼长,最后胜利就是自己的。杨广每次从大兴返回扬州,都要深情地与父母辞行,在朝中是君臣,下了朝则是父子,这个时候不谈国事,不谈工作,就得以情动人,这一招三国时曹丕对曹操玩过。给曹操远征送行,曹植作诗,曹丕流泪,结果流泪是父子,作诗是君臣,最终曹丕以情动人得以继承大统。好的经验要代代相传,这一点杨勇怎么不长记性呢?不过也委屈他了,他天天在父母跟前,哪有杨广那么多的深情辞别的机会呢?

再者,每逢父母或者父母的随从到府,杨广马上紧急疏散府中美女,代以老弱妇女,乐器也经过做旧,这是向父母表明,自己从不沉溺于声色犬马。杨勇则不同了,父母都知道他喜好美女,那个姓云的美女一个人就给他生了仨,这已经让独孤皇后心生不满。独孤皇后的不满还在后头,据说这位姓云的美女本身还是个私生女,这个身份又犯了独孤皇后的大忌,将来有一天让这个私生女当我朝的皇后,那老杨家和独孤家的脸往哪搁呢?

有道是,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得罪领导身边的人,这一点杨广和杨勇又是高下立见。杨勇对待父母的奴才也就当他们是奴才,公事公办,爱答不理。杨广呢,每逢父母的下人受命到扬州,他必定亲自到扬州边界迎接,亲王屈尊迎接奴才,效果自然是“当场受宠若惊,回去广为传播”。遇上皇后的婢女探访,杨广的正妻萧妃则是与钦差婢女同吃同住,同榻而眠,这是什么待遇啊?这样做下来,效果也非常不错,感动得钦差婢女“热泪盈眶,肝脑涂地”。

三项指标比较下来,尽管没有大是大非,但细节已经决定成败——杨广完胜,杨勇惨败,此时的天平已经悄悄地向杨广倾斜,只要再加上一点砝码,杨广就将赢得这场比赛的胜利。

那会是什么砝码呢?很简单,就是一个皇帝的安全感。风,从耳边吹起

杨广想营造父亲的不安全感,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他不能直接去跟父亲说“你得小心太子”,再者找个合适的人传话也比较难,毕竟不是谁的话杨坚都听,到底应该找谁去当传声筒呢?

正在他愁眉不展的时候,死党宇文述来了。宇文述在隋朝算个人物,不仅打仗是个猛将,玩弄起阴谋诡计来更猛,别的猛将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是四肢发达,头脑更发达。

宇文述这个名字大家或许还有点陌生,只要说出他儿子的名字大家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他的儿子是谁呢?就是那位在江都兵变中杀掉杨广的宇文化及!

宇文述祖上并不姓宇文,姓破野头,后来祖上给宇文家族打工打出了感情,这就随了宇文的姓。杨坚在清算宇文皇族的时候根本没有把宇文述家算上,毕竟他们家只能算宇文家的奴仆,不算直系亲属。然而历史就是这样,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往往最有可能发生,恰恰是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这个假皇族家庭的逆子谋杀了杨广,结束了隋朝,也算变相为宇文泰报了仇。唉,谁说宇文述不是宇文家的。

不过这时候的宇文述还是一门心思地支持杨广,在他眼里,杨广就是他的期货,他得靠这个期货赢得家族富贵。

看杨广正在发愁,宇文述心里很清楚,还是关于太子的事。不过这也很难,要想把现在的太子搞倒,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从皇帝身边的人下手,让他们去营造“三人成虎”的局面,只要造出一定的舆论,多疑的杨坚自然会解决掉太子。去找谁呢?宇文述说出了两个字:杨素。

杨素这个人在隋朝实在太强了,总结起来四个字,“文武全才”。

文:此人善属文,工草隶,颇留意于风角,帝命素为诏书,下笔立成,词义兼美。

武:杀人如麻,有进无退。有犯军令者立斩之,一个不饶。每次大战之前就是杨素杀人之时,只要有点小错,马上处斩,最多一次杀了一百多个,最少一次也杀了好几十个,杀到最后血都流到他脚跟了,他依然谈笑风生。等到对阵时,先令一二百人冲锋,如果完成任务,立刻重赏,如不能完成任务、败退回来,不论剩下多少,一个字:斩!由是战无不胜,称为名将。

貌:美须髯,有英杰之表。

识:看人眼光非常独到。他曾经拍着自己的椅子对尚是青年的李靖说,你迟早会坐到这个位子的。果不其然,李靖后来在唐朝风生水起;他曾经对隋唐两代的老油条封德彝说,你会做到仆射的。有一次封德彝坐船掉进江中,不知死活,杨素说:“不急,封德彝是当仆射的命,一定没事。”没过多久,封德彝自己从江中爬出来了,后来官至仆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