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泰然《普通地质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6 01:38:50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吴泰然《普通地质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吴泰然《普通地质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试读: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805普通地质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试题编号:  805 

试题名称:普通地质学(共2页)

适用专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工程(专业学位)

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或草稿纸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地质作用

答:地质作用是指自然界由于受到某种外力或内力的作用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可以分为表层地质作用和内部地质作用。

2.地温梯度

答:地温梯度又称“地热梯度”、地热增温率,是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底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以每百米垂直深度上增加的℃数表示。低温梯度是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

3.克拉克值

答:克拉克值是指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也称元素丰度。绝大多数恒星的元素丰度基本相同﹕氢最丰富,按质量计约占71%﹔氦次之﹐约占27%﹔其余元素约合占2%。这称为正常丰度。有少数恒星的元素丰度与正常丰度不同﹐一般说来﹐这与恒星的年龄有关。

4.区域变质作用

答:区域变质作用是指是在广大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区域变质方式以变质结晶作用最普遍。

5.类质同象

答:类质同象是指在一种晶体的内部结构中,本来完全可由某种离子或原子占据的位置,部分地由性质类似的它种离子或原子所占据,共同形成均匀的、单一相的混合晶体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解析】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2.内力地质作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构造运动。【解析】内力地质作用是指能促使整个地壳物质成分、地壳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3.按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方向,可将断层分为______、______、______等三种基本类型。【答案】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解析】正断层运动方向是上盘相对下降;逆断层运动方向是上盘相对上升;平移断层运动方向是两盘沿断层走向作相对水平运动。

4.确定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答案】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地质体切割律;岩性对比法。【解析】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地层的生成顺序和相对的新老关系,它只表示地质历史的相对顺序和发展阶段,不表示各个地质时代单位的长短。

5.引起岩石发生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解析】变质作用是指先已存在的岩石受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变化的影响,改变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成为一种新的岩石的转变过程。温度的改变一般是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变质作用的压力范围一般为0~109帕;在变质作用中,岩石中常存在少量流体相,且随变质程度的加强而减少。

6.矿物在可见光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即通常所说的光学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反射______、______折射______、______散射______等。【答案】反射;折射;散射。【解析】矿物的光学性质主要是指矿物对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折射时所表现的各种性质,以及由矿物引起的光线干涉和散射等现象,如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等。

三、简述下列各对概念间的主要差异(每小题4分,共20分)

1.绝对地质年代与相对地质年代

答:(1)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地层的生成顺序和相对的新老关系。它只表示地质历史的相对顺序和发展阶段,不表示各个地质时代单位的长短。(2)绝对地质年代指通过对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测定,根据其衰变规律而计算出该岩石的年龄。绝对地质年代是以绝对的天文单位“年”来表达地质时间的方法,绝对地质年代学可以用来确定地质事件发生、延续和结束的时间。

2.解理与节理

答:(1)解理是指矿物晶体受力后常沿一定方向的平面破裂的这种性质。解理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矿物质,不同的晶质矿物,解理的数目、解理的完善程度和解理的夹角都不同。(2)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岩石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因此不能用来判别矿物的种类。

3.沉积物与沉积岩

答:(1)沉积物是沉积作用堆积而成的松散物质,包括冰碛物、冲积物、风积物、坡积物、洪积物、海积物、湖积物等很多类型。(2)沉积岩是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后形成的一种岩石。沉积岩按沉积物来源可分为内源沉积物、陆源沉积物、火山碎屑岩三大类,也可按岩石结构分为碎屑岩、泥质岩、化学和生物碎屑岩三大类。

4.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

答:(1)似斑状结构:斑晶和基质基本同期产出,矿物成分比较一致,而且斑晶和基质基本都是全晶质。(2)斑状结构:斑晶和基质非同期产出,矿物成分相差很多,基质一般都是隐晶质。

5.潜水与承压水

答:(1)二者埋藏条件不同

潜水是地表以下埋藏在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2)水来源不同

潜水的补给主要是当地的大气降水和部分河湖水;承压水则是依靠大气降水与河湖水通过潜水补给的。

四、简答题(合计100分)

1.简述地球内部三大圈层划分的依据及各圈层的主要特征。(15分)

答:(1)地球的内部结构划分依据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莫霍面是地壳与地幔之间的界面,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之间的界面。(2)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特征

①地壳

a.分布特征

地壳是地球的表层,厚度分布不均,平均厚度为17km。

b.组成特征

地壳上层为花岗岩层(岩浆岩),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下层为玄武岩层(岩浆岩),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

c.地震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发生地震。

②地幔

a.分布特征

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b.分层特征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c.物质组成特征

地幔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③地核

a.分布特征

地核是地球最深层,平均厚度约3400公里,地核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高,物质密度很大。

b.分层特征

地核可以分为三层,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层,其中外地核为液态或熔融态。

2.试述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及其特征。(20分)

答:外力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外部的能量引起的,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主要有5种类型:(1)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风化作用包括物理(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其特征如下:

①形成风化壳;

②风化程度受气候、植被、地形和岩石特征影响。(2)剥蚀作用

剥蚀作用是指各种运动的介质在其运动过程中,使地表岩石产生破坏并将其产物剥离原地的作用。剥蚀作用营力有地面流水(片流,洪流,河流)、地下水、湖泊、海洋、冰川等,按方式可分为机械、化学、生物剥蚀作用。其特征如下:

①作用范围广

剥蚀作用存在于河流湖泊、沙漠甚至海洋,塑造了地表地貌形态,包括“V”形谷、溶洞和海蚀凹槽等。

②作用力量大

例如,剥蚀作用可以使海岸线逐渐向内陆退形成波切台和波筑台。(3)搬运作用

搬运作用是指自然界中的风化、剥蚀产物被运动介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搬运作用可分为机械、化学、生物搬运作用,其营力主要有地面流水(片流,洪流,河流)、地下水、湖泊、海洋、冰川和风等。其特征如下:

①水流搬运作用

机械搬运为主,存在化学搬运。

②地下水搬运作用

取决于地下水渗流区的岩石性质和风化程度。

③冰川的搬运作用

它们是固体搬运即载移,搬运能力很大。

④风的搬运作用

风搬运的能力虽小但是风沙流所携带的砂量往往是很大的。风搬运砂砾的方式主要是跃移。

⑤海洋(湖泊)的搬运作用

在滨海地区,通常以波浪为主要搬运营力;在峡湾或潮汐通道附近以潮流为主要搬运营力;在半深海与深海则以海流为主要搬运营力。(4)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是指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其不同方式的沉积特征:

①水流沉积作用

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冲积物,往往具二元特征。

②地下水沉积作用

以化学沉积作用为主,场所主要是洞穴和泉口。

③冰川的沉积作用

为纯机械沉积,冰川消融是冰川堆积的主要原因,沉积物叫冰碛物。

④风的沉积作用

为纯机械沉积作用,因风速减小或遇到各种障碍物而沉积,风的沉积作用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⑤湖泊的沉积作用

湖水的机械沉积作用主要来源于河流,化学沉积作用受气候条件的控制极为明显。(5)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是指把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作用。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其主要特征如下:

①压实作用

随着孔隙度降低,相应地将引起沉积层的渗透率降低,颗粒间的连接力增大,抗侵蚀能力增强。

②胶结作用

形成充填孔隙的胶结物必须在沉积物中保持长期水循环并且有过饱和溶液的稳定供给。

③重结晶作用

重结晶作用的强弱与矿物成分、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一般颗粒越小,越容易被溶解,被溶解的成分容易沿较大颗粒重新结晶。

3.在变质作用中原岩的物质成分(包括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都发生了哪些变化?(15分)

答:变质作用是指先已存在的岩石受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变化的影响,改变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成为一种新的岩石的转变过程。变质作用主要有三种方式,即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其带来的原岩的物质成分变化如下:(1)重结晶作用

重结晶作用指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然后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重结晶作用只会改变矿物的颗粒大小,而不改变矿物的成分以及岩石的化学成分。(2)变质结晶作用

变质结晶作用是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总体化学成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原有矿物或矿物组合转变为新的矿物或矿物组合的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主要特点是有新矿物的形成和原矿物的消失,并且反应前后岩石的总体化学成分基本不变。(3)交代作用

交代作用是指变质过程中,化学活动性流体与固体岩石之间发生的物质置换或交换作用,其结果不仅形成新矿物,而且岩石的总体化学成分发生改变。其特点是:

①在固态下进行,交代前后岩石的总体积基本保持不变;

②原矿物的溶解和新矿物的形成几乎同时进行;

③交代作用是在开放系统中进行的,反应前后岩石的总体化学成分发生改变。

4.试述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其地质意义?(25分)

答:地层的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1)整合接触关系

①整合接触关系的定义

整合接触关系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时代连续的一种接触关系。

②整合接触关系的地质意义

整合接触关系反映了该地区地层在地质历史时期未出现较大的构造运动,沉积环境较为稳定。(2)平行不整合

①平行不整合接触的定义

平行不整合接触又称假整合,特点是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保持平行,但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

②平行不整合接触的地质意义

平行不整合接触反应了地壳一次显著升降运动,其间有反映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的剥蚀面存在。在地壳稳定情况下,沉积了一套或多套沉积岩层。地壳上升,经长期的风化剥蚀后,地面形成了凹凸不平的剥蚀面;地壳重新下降,形成新的上覆沉积岩层。(3)角度不整合

①角度不整合接触的定义

角度不整合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

②角度不整合接触的地质意义

角度不整合接触反映了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反映了一次显著的水平挤压运动及伴随的升降运动。

5.列举并说明在野外用于识别断层存在的标志。(15分)

答:(1)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

构造线是指区域性构造在地面上的延伸线,如褶皱轴迹。断层会使构造线和地质体出现间断或者消失。(2)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当断层存在时,断层的上升盘可能由于抬升剥蚀使得地层缺失;断层出现后经过一系列的构造运动可能会使相同的地层出现在不同的深度。(3)擦痕、摩擦镜面、阶步和断层岩

①擦痕是指断层面上平行而密集的沟纹。擦痕的方向指示断层的相对运动方向,手摸擦痕面时感到光滑的方向即为对盘运动的方向。

②摩擦镜面

摩擦镜面是指局部平滑而光亮的表面。由于在断层两盘错动时有较强的摩擦力,使断层面上局部地方升温,岩粉重熔,产生一层极薄的镜面糜棱岩,使断层面光滑如镜。

③阶步

阶步是指断层面上往往还有与擦痕方向垂直的小陡坎,其陡坡与缓坡呈连续过渡。阶步的陡坡倾斜方向也指示断层对盘的运动方向。

擦痕、摩擦镜面及阶步均是断层滑动的直接证据。

④断层岩

断层岩或构造岩是指断层带中因断层而形成的动力变质岩类。断层岩不仅是断层存在的岩石标志,还能反应断层的性质、运动方向及形成的物理环境等。(4)地貌及水文标志

断层崖是较大规模的断层在山前形成的平直的陡崖。断层崖如被沟谷切割,形成一系列三角形的陡崖,即断层三角面。洪积扇的错断与偏转,水系的突然直角拐弯,泉水沿一定方向呈线状分布,湖泊、沼泽呈条带状断续分布等,都可能是存在断层的间接标志。

6.简述板块构造的含义及板块划分的依据。(10分)

答:板块构造学说是一种现代地球科学理论,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被誉为科学史上的一场革命。(1)板块构造的含义

固体地球上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两个圈层,即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垫的塑性软流圈;刚性的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做大规模的运动;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块的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着各种地质作用的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2)板块划分的依据

板块划分主要依据是板块边缘的构造、活动性和板块内部的整体性,并以此可分为以下三种板块边界:

①洋脊扩张带

洋脊扩张带是离散型或张裂型板块边界,沿此边界板块分裂并作离散运动,地幔物质涌出,产生洋壳,因此又称为生长型板块边界。

②海沟

海沟是聚敛型板块边界沿此边界两个相邻板块作相向运动,大洋板块发生俯冲消减,因此它又称为消减型板块边界。

③转换断层

转换断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板块边界,沿此种边界既无板块的增生,又无板块的消减,而是相邻两个板块作剪切错动。

以上三种板块边界主要位于洋底或洋陆交接处。此外,大陆内部的地缝合线则是两个大陆之间的碰撞带,代表已经消亡的古海洋,是古板块划分的重要依据。

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质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地质学原理)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案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需使用计算器不使用计算器√

一、判断下列概念的差别(每小题5分,共25分)

1.矿物与岩石

答:(1)矿物是指自然条件下,在一定的物理-化学环境中形成的元素或化合物,大多数矿物是晶体,少数是非晶体;(2)岩石是指由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矿物在地质作用下所组成的固结的或者不固结的天然集合体。岩石可以是由单一矿物组成的,但大多数的岩石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的。构成地壳的岩石按照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地球的外圈与内圈

答:地球具有圈层结构,可以划分为内圈和外圈。(1)地球的外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的外圈和内圈之间存在一个软流圈,这是地球内圈和外圈的过渡圈层;(2)地球的内圈根据地震波速的突变由外到内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3.岩浆岩与火山岩

答:(1)岩浆岩是指岩浆喷出地表或者侵入地壳冷却后所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又称火成岩。(2)火山岩是指火山喷发后,岩浆由于温度和压力骤降,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形成的岩石。火山岩特指火山喷发生成的岩石,而岩浆岩则包含了火山岩。

4.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

答:(1)大洋地壳是指位于大洋盆地下的地壳,简称洋壳。大洋地壳主要由基性、超基性岩构成,它的特点是地壳较薄而致密,缺失陆壳所特有的“花岗岩层”。(2)大陆地壳是指位于大陆下的地壳,主要分布在大陆及浅海大陆架区,简称陆壳。陆壳上地壳主要物质成分为硅铝质矿物岩石,下地壳则为镁铁质矿物组成的岩石。

5.克拉克值与元素丰度

答:(1)克拉克值是指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百分含量。(2)元素丰度是指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它是根据各种岩石的化学成分用加权平均法求得的,通常用重量百分数或克/吨表示。

二、回答下列问题

1.试述板块的边界类型及其地貌特征。(25分)

答:板块的边界有三种类型:离散型边界、汇聚型边界和转换型边界。(1)离散型边界

离散型边界以拉张作用为特征,张应力产生断裂,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玄武质岩浆沿着这些裂隙侵入或喷出。板块沿着洋中脊分开,并相背运动。

离散型边界的地貌特征:

多形成裂谷和海沟,除非洲和北美西部的几个裂谷带之外,现存的所有离散型边界几乎全被海水淹没。(2)汇聚型边界

汇聚型边界两侧的板块相向运动,是一个地质作用复杂的地区,它以岩浆作用和构造变形变质作用为特征,可以分成两种基本类型:俯冲型边界和碰撞型边界。

①俯冲型边界形成的地貌特征

有一侧的板块俯冲到软流圈,并受热熔融并最终成为地幔的一部分,俯冲作用通常会形成海沟、岛弧、弧后盆地的地貌组合,称为沟—弧—盆体系。

②碰撞型边界的地貌特征

两侧通常都是大陆板块,在板块的结合处形成一系列的山脉,以喜马拉雅山为代表的特提斯构造带是碰撞型边界的代表。(3)转换型边界

转换型边界地貌特征:

①转换型边界的地震影响分隔了大洋洋脊;

②断裂带附近,地壳减薄;

③转换断层可将山脊与海沟或海沟与海沟连接起来。

2.如何确定沉积岩的相对地质年代,如何确定花岗岩的地质年代和湖泊泥炭层的地质年代,并论述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25分)

答:地质事件的发生时间可以用相对的和绝对的地质年代来表示,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地层的生成顺序和相对的新老关系,它只表示地质历史的相对顺序和发展阶段,不表示各个地质时代单位的长短。绝对地质年代是以绝对的天文单位“年”来表达地质时间的方法。(1)确定沉积岩的相对地质年代方法及基本原理

①岩层的叠覆原理

通过对区域间的地层对比,就可以确定区域地层沉积的先后顺序,并根据其他地质体与地层的关系来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沉积间断和地层对比研究有助于沉积地层中岩组和沉积阶段的划分。

②生物群的演化规律

生物的演变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和发展的。

a.地层越新,其中含生物就越进步、越复杂;

b.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而在相同时期、相同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地层,不论相距多远都含有相同化石或化石组合。

根据生物组合面貌可以反推地层的大概年龄,经过长年研究,古生物学家筛选出一系列化石或化石组合作为标准化石,用之确定地层时代。

③原生构造

原生构造是在岩石沉积时形成的,有些可以用来确定相对年代。它们包括交错层理、粒级层、波痕、化石和枕状熔岩等。

a.交错层理

交错层理可以由风或地下水流所形成,侵蚀作用可削平这些层的顶部,使之呈截顶状,但交错层理的底层一般平行于层的底面。这样,交错层截顶面与其上交错层切线的相对位置,可用来建立某一沉积岩系的相对年代。

b.粒级层

在粒级层中,从一个单层的底到顶,其粒级出现由粗到细的变化。粒级层是由间歇性的海底底流形成,最常见的是由浊流而成。粗粒物质首先沉积,小的颗粒依次沉积。因此,在一个层中的粒级向顶面逐渐变小。

④岩层的接触关系

可根据岩层之间的相互接触关系确定。岩层的接触关系有沉积岩之间的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以及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的沉积接触和侵入接触。(2)确定花岗岩的地质年代方法及基本原理

①花岗岩的相对地质年代确定方法

利用岩体的穿插关系来确定相对地质年代。花岗岩常常与层状岩石之间或者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相互穿插、切割的关系,这时,它们之间的新老关系依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来判定,即较新的地质体总是切割或穿插较老的地质,或者说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

②花岗岩的绝对地质年代确定方法

通过对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测定,根据其衰变规律而计算出该岩石的年龄,这种年龄就是绝对年龄。(3)确定湖泊泥炭层的地质年代及基本原理

湖泊的泥炭层是生物遗体由于氧的供应不足而不能充分分解堆积所形成的,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其存在的生物来确定湖泊泥炭层的相对地质年代。

3.论述海洋沉积物质的来源,试举例说明海岸抬升的地貌特征(25分)

答:(1)海洋沉积物质的来源

海洋沉积作用可以分为滨海沉积、浅海沉积和深海沉积三种大的沉积环境。海洋沉积物质的主要来源则有:

①滨海沉积

a.海滩沉积

海滩沉积的沉积物质以较粗的硅质碎屑物组成的松散堆积物组成,主要是沿岸流所携带的碎屑物。

b.泻湖沉积

泻湖的沉积物可以分为三类:来源于湖岸的陆缘碎屑物、发育在陆岸的沼泽沉积和湖底的生物沉积物和化学沉积物。

c.潮坪沉积

潮坪沉积物质的来源主要是陆源细碎屑。

d.礁与礁坪沉积

礁与礁坪沉积物主要来自造礁生物的骨骼。包括由骨骼碎屑组成的碳酸钙生物碎屑沉积和海水溶解骨骼形成碳酸钙化学沉积,几乎没有陆源碎屑物。

②浅海沉积

a.冲淡水沉积

冲淡水沉积物质通常都是粒度很小的黏土级到粉砂级的陆源碎屑。

b.浪控沉积

浪控沉积物主要是来自侵蚀海滩和搅动滨海、浅海的沉积物。

c.潮控沉积

潮流的沉积物主要有砾、沙、泥三种成分,是来源于大陆架的碎屑物。

③深海沉积

a.陆源碎屑沉积

陆源碎屑沉积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大陆,依靠浊流或等深流的搬运,沉积在大陆坡和大陆坡脚处。

b.深海冰川沉积

深海冰川沉积是大陆冰川进入大洋之后,随着海水的漂流融化,冰川所携带的碎屑物沉入海底而形成的冰海沉积物。深海冰川沉积属于陆源碎屑物沉积的一种特殊类型。

c.深海生物源沉积

深海生物源沉积包括钙质软泥沉积、硅质软泥沉积、珊瑚碎屑沉积和有机沉积。

d.深海火山碎屑源沉积

深海火山碎屑是海底、火山岛和陆缘火山喷发产生固体产物,它们大部分沉积在深海盆地中,形成深海火山碎屑源沉积。

e.深海黏土沉积

陆缘碎屑物很难到达深海,沉积速率极慢。(2)海岸抬升的地貌特征

海蚀作用是指海水对海底或者海岸的破坏作用。海蚀多发生在基岩海岸,海蚀的程度与当地波浪的强度、海岸原始地形有关,组成海岸的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亦有重要影响。

海蚀崖不断后退,海水不断冲刷,磨蚀位于海蚀崖前方的基岩面,形成微微向海倾斜的基岩平台。当海岸抬升,海蚀平台会形成海蚀阶地。

4.沉积岩层有哪几种接触关系,不同的接触关系表达了何种地质构造环境?(25分)

答:沉积岩层的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地层接触关系基本上可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其中不整合接触又包括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1)整合接触的地质构造环境

整合接触是指产状一致时代连续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当一个地区长期处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沉积物则一层层地连续堆积而没有沉积间断。

①沉积盆地持续下降;

②沉积盆地虽上升但未超过沉积基准面以上;

③地壳升降与沉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2)不整合接触表现的地质构造环境

①平行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主要表现是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一致,但因时代间断而地层缺失,又称假整合。

②角度不整合

a.主要表现为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不仅有地层缺失,而且产状不同;

b.褶皱型式和变形强弱程度不同;

c.断裂构造发育程度和性质不同;

d.上、下两套地层的构造方位不同;

e.上、下两套地层的变质程度和岩浆活动常有明显差异;

f.上覆地层的底面切过下伏构造和不同时代地层的界面;

g.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表现为上覆地层底面的地质界线截切下伏不同时代地层的地质界线。

5.在什么情况下花岗岩与长石石英砂岩可以相互转化?绘图说明。(25分)

答: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岩浆侵入地层冷却形成的岩体。长石石英砂岩则是花岗岩风化,然后再次沉积形成的产物。矿物成分上比原来的花岗岩简单。

花岗岩和长石石英砂岩的相互转化如图所示:

图略

2012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普通地质学(甲)考研真题及详解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共计30分,每题6分

1.地质学思维方法论

答:地质学思维方法论是指用来指导研究地质科学的方法理论。其中最基本的三个理论包括“将古论今”即用现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的过程,“以古论今,论将来”和“活动论”。

2.硅酸盐矿物

答:硅酸盐矿物是指一类由金属阳离子与硅酸根化合而成的含氧酸盐矿物。它是构成地壳、上地幔的主要矿物,约占整个地壳的90%以上。其中石棉、云母、滑石、高岭石、蒙脱石、沸石等是重要的非金属矿物原料和材料。

3.转换断层

答:转换断层是指切割洋脊的一系列横向断裂。它是指断层的运动方向和运动性质在断层的两端发生了转换,由平错变换为拉开,表现为以轴脊为界、左右两侧的地质体整体地做同步的分离运动。

4.风化壳

答:岩石圈上部的各种残积物的总和称为风化壳。地表岩石经物理、化学、生物风化的长期作用,形成由风化产物组成的、分布于大陆基岩面上的不连续薄壳。可以分为碎屑状风化壳、含盐风化壳和碳酸盐风化壳等。

5.浊积岩

答:浊积岩是指由浊流沉积形成的各类沉积岩。常见的浊积岩有硬砂岩质浊积岩、碎屑灰岩质浊积岩,还有多种浊流成因的岩石类型。

二、简述题:共计40分,每题10分

1.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答:内力地质作用是指以内能作为营力的地质作用。内能是指包括重力能、结晶能等由地球内部产生的能量。外动力地质作用则是指由地球外部的能量作为营力的地质作用。(1)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的联系

①二者都是作用于地球,是对地球产生的地质作用;

②内动力地质作用可以改变外动力的作用过程,例如海底地震所释放的能量会引起水圈的运动而发生海啸;

③外动力地质作用同样可以触发内动力地质作用的发生,例如河流的夷平过程可以促使地幔隆起改变内部平衡。

这种统一性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地球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各圈层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2)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的区别

①作用力的来源不同

内力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外力地质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

②作用的具体位置不同

内动力地质作用主要作用于地球的内圈并最终反映到地壳;外动力作用则主要作用于地球的外圈和地球的表层系统。

③作用的结果不同

内动力作用导致地壳的变形,使地球表面复杂化;外动力作用则主要对地球表面进行夷平作用,使地球表面简单化。

④表现形式不同

内动力地质作用的形式主要是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地球外圈对地壳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过程。

2.火山的喷发方式及其产物是什么?

答:(1)火山的喷发方式

因岩浆性质、地下岩浆库内压力、火山通道形状、火山喷发环境(陆上或水下)等诸因素的影响,使火山喷发的形式有很大差别,一般有这样一些分类:

①熔透式火山喷发

熔透式火山喷发是指由岩浆直接熔透地壳,并大面积地出露地表的火山作用。这种喷发方式只存在于地壳较薄的大洋中,大陆上已经没有。

②裂隙式火山喷发

裂隙式火山喷发岩是指岩浆沿着地壳的巨大裂隙溢出地表的喷发方式。这种喷发方式在陆地上目前只有冰岛可见,故又称为冰岛型火山,但在大洋中脊部位很普遍。

③中心式火山喷发

中心式火山喷发是指岩浆由喉管状通道喷出地表的方式。这是现代火山喷发的主要方式。根据火山喷发的激烈程度又可将其分为:爆发式、宁静式和中间式。

a.爆发式

爆发式火山喷发又称培雷型火山喷发,这类火山在爆发时产生猛烈的爆炸现象。

b.宁静式

宁静式火山喷发又称夏威夷型火山喷发,这种类型的火山爆发多为黏滞性小的、易流动的、不易冷凝的基性岩浆。

c.中间式

中间式火山喷发介于爆炸式和宁静式之间,有时会有较猛烈的喷发,有时则为较宁静的溢流。(2)火山的喷发产物

①固体产物

火山的固体喷出物也称为火山碎屑物,是各种成分不一、大小不一的块体。陆上火山喷发大多会有大量的固体喷出物。

②液体产物

火山喷出的液体产物即岩浆,其成分主要为硅酸盐,极少情况下为碳酸盐。不同类型的火山喷出的岩浆的成分也有很大的不同。

③气体产物

a.火山期后阶段早期

温度通常在500℃以上,喷出的多为高温的干气体,水蒸气量很少,喷出物的成分主要为氯化钠、氯化钾和其他氟化物。

b.温度降低到100℃~300℃时

火山喷出物主要为硫化氢、氯化氢、自然硫等气体,并在喷气口附近留下黄色或红色的沉积物。

c.温度在略高于100℃时

喷出的主要气体成分是硫化氢和碳酸氨,并有含碱的火山气体和高温水蒸气。

d.温度下降到I00℃以下时

喷出的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气体。

3.如何确定地质体的相对年代?

答:相对地质年代是指确定地质事件发生先后顺序的方法。确定地质体的相对地质年代主要有以下三个准则:(1)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形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称地层层序律。(2)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不同的古生物化石组合,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越简单,则地层的时代越老,反之越新。(3)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针对呈块状产出的岩浆岩或变质岩):较新的地质体总是切割或穿插较老的地质体,或者说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

4.简述湖泊的生物沉积作用。

答:(1)生物沉积作用发生的环境

湖水的生物沉积主要发生在潮湿气候区,平静的湖水和有充足水源的湖岸为生物在湖泊中和湖岸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干旱气候区的生物沉积则较少。(2)湖泊的生物沉积形式

①植物遗体形成的毡状生物遗体

植物在湖岸和湖水中的生长随水深的变化具有分带的现象,湖水中不同深度层次也生长着不一样的植物,这些植物绝大部分都在秋天死亡,从而形成湖底的一层毡状生物遗体。

②动物遗体形成的有机质泥层

湖水表面生长着大量的浮游动物或其他小型动物,这些动物死后沉于湖底,与其他生物沉积物和碎屑物一起构成了湖底的有机质泥层。

③厌氧细菌作用形成的沥青质有机泥

湖底缺氧的环境使厌氧细菌繁殖,并对有机质泥层发生作用,使其沥青化,形成沥青质有机泥。沥青质有机泥一般不太厚,通常只有1~10m,但厚时可达40m。

a.这种有机泥可以用于医疗或饲料的添加物,还可以从中获得甲烷、汽油、凡士林、石蜡等提取物;

b.在成岩过程中,这些有机泥会转变成胶状腐植煤、沥青黏土或油页岩;

c.在特殊的条件下,动物遗体形成厚层腐植泥,在较高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经细菌和其他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可以形成石油,即陆相成油。

④其它沉积形式

在温带较冷的气候条件下有时会繁殖大量的硅藻,由硅藻转化而成的硅藻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以用做吸附剂、耐火材料、充填材料等。

三、问答题:共计80分,每题20分

1.如何判识断层的存在及其形成时代?

答:(1)断层的野外识别标志

①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

②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③擦痕、摩擦镜面、阶步和断层岩。

a.擦痕

擦痕是指断层面上平行而密集的沟纹。擦痕的方向指示断层的相对运动方向,手摸擦痕面时感到光滑的方向即为对盘运动的方向。

b.摩擦镜面

摩擦镜面是指局部平滑而光亮的表面。由于在断层两盘错动时有较强的摩擦力,使断层面上局部地方升温,岩粉重熔,产生一层极薄的镜面糜棱岩,使断层面光滑如镜。

c.阶步

阶步是指断层面上往往还有与擦痕方向垂直的小陡坎,其陡坡与缓坡呈连续过渡。阶步的陡坡倾斜方向也指示断层对盘的运动方向。

擦痕、摩擦镜面及阶步均是断层滑动的直接证据。

d.断层岩

断层岩或构造岩是指断层带中因断层而形成的动力变质岩类。断层岩不仅是断层存在的岩石标志,还能反应断层的性质、运动方向及形成的物理环境等。

④地貌及水文标志

断层崖是较大规模的断层在山前形成的平直的陡崖。断层崖如被沟谷切割,形成一系列三角形的陡崖,即断层三角面。洪积扇的错断与偏转,水系的突然直角拐弯,泉水沿一定方向呈线状分布,湖泊,沼泽呈条带状断续分布等,都可能是存在断层的间接标志。(2)断层的形成时代

如果断层切过了一套地层,则断层的形成时代应晚于这套地层中最新的地层时代;当断层又被另一套地层所覆盖时,则断层的形成时代要早于上覆地层中最老的地层时代。

2.板块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答: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这个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板块划分主要依据是板块边缘的构造、活动性和板块内部的整体性,并以此依据分为以下三种板块边界类型:(1)洋脊扩张带

洋脊扩张带是离散型或张裂型板块边界。沿此边界板块分裂并作离散运动,地幔物质涌出,产生洋壳,因此又称为生长型板块边界。(2)海沟

海沟是聚敛型板块边界沿此边界两个相邻板块作相向运动,大洋板块发生俯冲消减,因此它又称为消减型板块边界。(3)转换断层

转换断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板块边界。沿此种边界既无板块的增生,又无板块的消减,而是相邻两个板块作剪切错动。

以上三种板块边界主要位于洋底或洋陆交接处。此外,大陆内部的地缝合线,则是两个大陆之间的碰撞带代表已经消亡的古海洋,是古板块划分的重要依据。

3.什么是喀斯特?试述喀斯特发育因素?

答:(1)喀斯特

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喀斯特作用是指流水(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易溶的、有裂隙的岩石进行溶解、淋滤、冲刷等,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独特的岩溶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过程。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的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2)影响喀斯特发育的因素

①气候因素

a.降水

降水多影响水循环,水的侵蚀能力强。

b.温度

温度的影响较复杂。温度高,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少,溶蚀力减弱,但高的温度又使水中的氢离子增多,溶蚀力又增强。

c.气压

气压与二氧化碳量成正比。

②生物因素

湿热环境下,生物多使得二氧化碳量增加,利于岩溶地貌发育。

③地质因素

a.碳酸岩地区容易被溶蚀;

b.岩石有裂隙,透水性强有利于溶蚀;

c.结晶质岩石的晶粒越小,相对溶解度越大。

4.深海沉积物及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水深超过200 m的海洋水域都称为深海,包括了大陆坡、大陆坡脚和大洋盆地等。由于现代海洋勘探技术的限制,深海沉积物的观测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深海沉积物的分类主要依据沉积物的物源及成分,各种沉积物在全球大洋中有自己优势的分布范围。大洋沉积物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1)陆源碎屑沉积

沉积物特征:陆源碎屑沉积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大陆,依靠浊流或等深流的搬运,沉积在大陆坡和大陆坡脚处。(2)深海冰川沉积

深海冰川沉积是大陆冰川进入大洋之后,随着海水的漂流融化,冰川所携带的碎屑物沉入海底而形成的冰海沉积物,实际上深海冰川沉积属于陆源碎屑物沉积的一种特殊类型。深海冰川沉积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主要有三种类型:

①近源块状底碛

位于冰川进入海洋附近的海底,主要是冰川所携带的底碛物在大陆冰川末端直接释放在海底形成的冰海沉积物。这种沉积物特征是:分布范围小,无分选、无层理、无生物碎屑。

②冰海混杂层状沉积

冰海混杂层状沉积是深海冰川沉积的主要类型,分布在块状沉积物的前方,形成一个较为宽广的沉积带。这种沉积物特征是:沉积物含黏土成分、粗碎屑较少,具层理。

③含冰碛坠石沉积

含冰碛坠石沉积是深海冰川沉积与正常深海沉积的过渡类型,沉积物具有海相纹泥夹冰川坠石特征。(3)深海生物源沉积

深海生物源沉积包括钙质软泥沉积、硅质软泥沉积、珊瑚碎屑沉积和有机沉积。

①钙质软泥沉积

特征:

钙质软泥沉积是深海沉积中最常见的类型,各大洋均有分布,但分布并不均匀。钙质软泥的形成与钙质介壳的产量和溶解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②硅质软泥沉积

硅质软泥的形成同样受到介壳的产量和溶解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另外,硅质软泥与产生硅质介壳的生物分布有直接的关系。(4)深海火山碎屑源沉积

海底、火山岛和陆缘火山喷发产生固体产物,它们大部分沉积在深海盆地中,形成深海火山碎屑源沉积。沉积物特征有:火山碎屑沉积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地区,其分布范围与优势风向有很大关系。在信风带由东向西飘,在盛行西风带由西向东飘,形成与风向一致的沉积带。(5)深海黏土沉积

深海黏土沉积物特征:

①分布特征

深海黏土分布的面积也很广,仅次于钙质软泥沉积,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地区。

②沉积环境特征

深海黏土的沉积环境比较特殊,一般都分布在远离陆缘的深水地区。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一章 填空题

1.地球具有同心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其中,外部圈层圈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其中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能源并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地震

3.地磁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磁俯角、磁倾角、磁场强度

4.按地震成因可将地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构造地震、陷落地震、火山地震

5.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溶蚀作用、水力作用、磨蚀作用

6.断层按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分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7.划分板块的依据是板块边界,板块边界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离散型、汇聚型、平错型

8.矿物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在可见光作用下所表现的性质,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颜色  条痕色  光泽  透明度

9.海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运动形式。【答案】波浪、潮汐、洋流、浊流

10.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

11.风蚀作用包括______、______两种方式。【答案】吹扬作用、磨蚀作用

12.风蚀作用包括______、______两种方式。【答案】吹扬作用、磨蚀作用

13.河流的侵蚀作用使原来的谷底形成河流阶地,根据阶地组成物质的情况将阶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堆积阶地、侵蚀阶地、基座阶地

14.走向有两个方向,倾向有______方向,且与______垂直,直立岩层倾角为______,有走向无______。【答案】一个、走向、 90°、 倾向

15.岩石发生破裂但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______,按其形成的力学性质可分为______和______。【答案】节理、张节理、剪节理

16.在识别褶皱时,先根据地层______是否有对称重复现象,并结合地层产状分辨出______和______。【答案】新老关系、背斜、向斜

17.地层连续,岩性和生物演化递变,产状基本一致时,称为______接触,当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岩性及古生物变化突变,有地层缺失,新老地层之间有广泛的剥蚀面时,称为______接触,说明该地区经历强烈的构造运动。【答案】整合、角度不整合

18.中国现已发现______种矿产资源,查明资源储量的有______种。【答案】171、158

19.摩氏硬度计中,硬度为3、4、7、9的矿物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在野外,通常用小刀、指甲来粗略测试矿物硬度,小刀的硬度是______左右,指甲的硬度是______左右。【答案】方解石、萤石、石英、刚玉、5.5、2.5

20.变质作用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变形和碎裂作用等几种。根据组成集合体矿物的延伸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类型【答案】重结晶作用、变质作用、交代作用 、一向延伸、二向延展、三向等长

21.研究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需掌握的是矿物的硬度、______、______、密度和比重【答案】解理、断口

22.矿物的有些特殊性质,如发光性、磁性、______、______、特殊的味道等仅存在于少数矿物中。这些性质除了可用于鉴定矿物之外,在工业上也具有相当价值。【答案】压电性、放射性

23.现代地质学诞生标志是英国科学家______所著的______一书的问世。【答案】莱伊尔、《地质学原理》

24.按照岩石的成因(形成方式),岩石分为三大类: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5.世界主要火山活动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环太平洋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地中海-印尼带)、大洋中脊火山带

26.根据岩石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1)______SiO2为______、(2)______、SiO为______、(3)2______、SiO为______、(4)______、SiO______。22【答案】超基性岩 、<45%、基性岩、45~52%、 中性岩、52~65%、酸性岩、>65%

27.地质学上计算时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______,另一是______。某地层产状测得为30°∠56,则其产状三要素分别是______, ______,______。【答案】相对年代、绝对年代、走向为120°或300°、倾向为30°、倾角为56°

28.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气候、地形、岩石特征

29.板块构造学说建立的基础是______和______。【答案】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

30.褶皱要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核部、翼部、枢纽、轴面、轴

31.晚古生代包括______三个纪,其代号分别是______。【答案】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D、C、P

32.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分为______。【答案】正断层、逆断层及平移断层

33.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谷坡、谷底、河床

34.中生代在生物演化史上,植物为______时代,动物为______时代。【答案】裸子植物、爬行动物(菊石)

35.三叶虫始于______,至______灭绝(年代名称或代号),是______的标准化石。【答案】早寒武世、二叠纪末、寒武纪

36.岩石地层单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级单位。【答案】群、组、段、层

37.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走向、倾向、倾角

38.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侵入接触、沉积接触、断层接触

39.新构造运动可分为______、______。【答案】现代构造运动、挽近构造运动

40.岩石变形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答案】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变形

41.褶皱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核、翼、转折端、枢纽、轴面、轴迹、脊和槽

42.根据断层与褶皱的几何关系,可以将断层分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纵断层、横断层、斜断层

43.褶皱的组合型式具体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答案】阿尔卑斯式、侏罗山式、日尔曼式

44.根据褶皱位态分类方法,如某一褶皱轴面直立,枢纽倾斜,为______褶皱。【答案】直立倾伏褶皱

45.根据褶皱转折端形态将褶皱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圆弧褶皱、尖棱褶皱、箱状褶皱、挠曲(膝折)、扇状褶皱

46.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将断层分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47.按构造运动的结果,将构造运动为分______、______。【答案】造山运动、造陆运动

48.岩石受力后,通常会经历弹性变形阶段、______、______三个变形阶段。【答案】塑性变形、脆性(破裂)变形

49.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单元有层、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群、组、段

50.根据褶皱位态分类方法,如某一褶皱轴面直立,枢纽倾斜,为______褶皱。【答案】直立倾伏

51.褶皱的组合型式具体可分为______ 、______、______三类。【答案】全型(阿尔卑斯式)褶皱、过渡型(侏罗山式)褶皱、断续(日耳曼式)褶皱

52.劈理由互相平行相间排列的______和微劈石组成。【答案】劈理域

53.按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其分为______地质作用和______地质作用。【答案】内动力、外动力

54.地磁场的三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磁场强度、磁偏角、磁倾角

55.常见的矿物肉眼鉴定的依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解理、硬度、颜色、光泽(断口、透明度)

56.物理风化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 等。【答案】温差风化、冰劈作用、盐类的结晶和潮解(干湿变化引起的胀缩作用、层裂)

57.地下水的由地表向下的垂直分带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58.海洋的四个环境分区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答案】滨海、浅海、半深海、深海

59.板块的边界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_ 和______ 三类。【答案】离散型、汇聚型、转换型

60.河流阶地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种类型。【答案】堆积阶地、基座阶地、侵蚀阶地

61.地层产状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答案】走向、倾向、倾角

62.根据断层相对运动的方向,可将断层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答案】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63.主要的地质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火山、地震、泥石流(滑坡、地面沉降、崩塌)

64.风化壳剖面由上向下的垂向分带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土壤层、残积层、半风化层

65.化学风化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溶解、氧化、水解(水化、碳酸化)

66.海水的机械运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海浪/潮汐、洋流(浊流、风暴流)

67.根据SiO的含量,岩浆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2和______。【答案】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

68.褶皱的两种基本类型是______和______。【答案】背斜、向斜

69.代表性的侵入岩为______、______和______。【答案】辉长岩、闪长岩、花岗岩

70.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答案】动力变质作用、接触交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71.地面流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答案】动力变质作用、接触交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72.三角洲可分为三个带,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

73.常见的地质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

74.常见的地层接触关系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答案】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75.按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其分为______地质作用和______地质作用。【答案】内动力、外动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