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推交通强国(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6 02:55:11

点击下载

作者:赵光辉 姜彦宁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互联网+”助推交通强国

“互联网+”助推交通强国试读:

前言

交通强国是我国政府在立足全球战略视野、深刻把握我国国情特色、研判交通发展潮流及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国家级战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中均对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进行了重点论述。2017年12月25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发言人在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中明确表示,要分“两步走”实现交通强国战略目标: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迈入世界交通强国行列;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交通强国,迈入世界交通强国前列。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和服务性的重要作用,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高速铁路里程突破2.2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3万公里,内行航道通航里程近13万公里,高铁、大飞机等高端运输装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工程规模最庞大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经全线贯通,我国俨然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

但我国交通发展水平与美国、德国、日本等交通强国仍存在较大差距,长期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侧重于规模与速度,忽略了效率与质量,区域发展不平衡,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等交通方式未能实现协同发展,多式联运发展滞后。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日渐加快、消费持续升级,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停车难、物流成本高、运输效率低下等行业痛点亟须解决。

在世界经济格局深度重构、我国经济迈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局面下,大力推进交通强国战略持续稳定落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推进交通强国建设,不仅要交通运输“自身强”,建立安全、便捷、高效、绿色、智慧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公众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优质出行服务,更要“强国家”,服务于“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周期长、技术及资本密集等特征,尤其是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与庞大的市场需求,使交通强国战略的落地难度提高了几个数量级。而“互联网+”模式在出行、教育、餐饮等各行各业的不断渗透,使社会各界对互联网与交通运输产业的碰撞融合充满了期待。实践证明,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与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模式、一套解决方案。

移动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的大规模推广普及,使信息以极低的成本实现实时传播,人们在出行前,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获取交通路况信息,从而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出行方案;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更高效地配置交通资源,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发生交通事故时,及时采取应对策略,将交通事故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物流企业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对运输车辆及货物的全程监测,优化配送路线,降低空载率,提高物流效率。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使传统交通行业发生颠覆性变革,交通运输更加智能化、智慧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各区域、各部门、各层级存在严重的沟通壁垒,交通运输管理更多地侧重于事后管理,针对已经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很难在事前及事中环节解决问题。

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激活海量的数据资源,打破沟通壁垒,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实现区域交通协同发展。更为关键的是,出行企业、物流企业等可以通过分析海量数据,对自身的产品及服务进行持续优化,针对广大民众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在“互联网+”模式的助推下,催生了滴滴出行、摩拜单车等共享交通玩家,它们充分整合线上、线下的交通运输资源,将物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提高了汽车、自行车等运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推动绿色交通发展。

搬运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无人机等高端装备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为“互联网+物流”模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顺丰、京东、亚马逊、菜鸟物流等富有探索精神的时代弄潮儿积极探索智慧物流,通过技术、模式及管理创新,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人力成本过高、配送效率低下等物流痛点提供了新的思路。

未来,随着“互联网+停车”模式不断走向成熟,停车难、停车贵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停车服务商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强大连接能力,将海量离散的停车场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并高效配置,与此同时,依托完善的智能停车系统,利用分时租赁、停车位共享等方式,提高停车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大幅降低停车成本。

无论是世界交通强国的发展实践,还是我国政府的顶层设计,都展现了实现交通强国战略目标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即便有“互联网+”模式提供的强大推力,要探索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交通强国之路也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鉴于此,作为一名“互联网+交通”模式的研究者、观察者及实践者,我对多年的思考与分析进行了深入总结,结合了大量实践案例及自身多年的从业经验,创作了《“互联网+”助推交通强国》一书,希望能够为创业者、决策者、出行服务商、物流企业、客运企业提供一些指导与帮助。

本书共分为全面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深化交通供给侧改革、“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智能交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交通运输、大数据交通、物联网时代的交通物流智能化、共享交通、“互联网+客货运输”“互联网+物流”“互联网+停车”等十大部分,全方位、立体化地深入分析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实施交通强国战略的宏观背景、现实意义、顶层设计、切入点选择、执行方案制定等,为推进交通强国战略的真正落地,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

需要明确的是,虽然政府部门在推进交通强国战略落地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要想完成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转变,仅靠政府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科研机构、物流企业、互联网企业、技术服务商、软件开发商、投融资机构等多方的积极参与。

推进交通强国战略落地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例如,百度地图、滴滴出行等企业以向政府部门免费开放数据的方式,为实现交通强国战略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预见的是,在各方的积极探索下,未来将会涌现一系列“互联网+交通”的新玩法,这将有力地确保交通强国战略有效落地。第1章交通强国:全面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1.1 开启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新征程1.1.1 习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业的重要论述

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明确了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在“互联网+”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交通运输业应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利用日益发展成熟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推动整个交通运输业的转型升级,打造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从而为我国整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基础设施支撑。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他行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了交通运输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定位、发展形势、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

可以从以下几点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论述。

◆牢牢把握发展的先行官这个角色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没有过时”“应把交通一体化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等,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又高度概括了交通运输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和服务性的功能,明确了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发展“先行官”的战略定位。

不过,交通运输业要扮演好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的角色,必须从思想、行动、作风等各个方面实现“互联网+”的变革升级,先让自身强大起来,构建数字化、智慧化、绿色高效的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如此才可能真正发挥对经济社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为整体经济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牢牢把握建设人民满意交通这个发展目的

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因此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设人民满意的交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改善一条溜索、修建一段公路,可能就会让一些贫困地区的群众获得一个脱贫致富的机会”,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把乡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具体来看,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应把握好以下几点:(1)坚持安全发展,建设平安交通,把安全生产、安全交通作为最基本的民生工程;(2)坚持服务为本,牢牢把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围绕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人民,发展交通运输业;(3)坚持共享发展,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让所有人民共享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成果,提高普通大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牢牢把握“黄金时期”这个发展形势“十三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将进入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和整体产业转型升级的“黄金时期”。交通运输业应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行业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与分析。

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对传统发展模式中过于注重发展速度与规模的变革重塑,是从速度型、规模型发展转向质量型、效率型发展,是交通运输业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整体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等背景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加快我国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提升交通运输的运营治理能力,从而最终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牢牢把握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个发展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业已进入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新阶段,需要紧紧围绕这一发展目标,从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工作措施等多个方面创新突破,实现各种交通方式和运输业态的有机融合,“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不仅明确了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个战略发展目标,也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路径引导,对此可以从以下3个维度理解。(1)“为什么建”: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我国从交通大国走向交通强国的必然要求。(2)“建什么”: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3)“怎么建”:从“平衡各种运输方式”和“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两个角度发力,积极推进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化整合,充分发挥不同交通方式和运输业态的比较优势与组合效率。

◆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发展主线

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还必须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推进交通运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实现物流业降本增效乃至整体经济效率的提升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交通运输业要加大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力度,“特别是把简政放权、提高效率放到重要位置”。

在整个经济运作体系中,交通运输业是生产与消费的连接枢纽,深化交通运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有助于提高整个经济体系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率。交通运输业应围绕物流业降本增效这一目标,不断推进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快实现转型升级,优化供给结构,增强有效供给能力,从而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业的更高要求。

除了上述几点,习近平总书记还针对党的建设、“一带一路”精神、绿色交通等方面进行了科学论述,从而明确了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形势、发展主线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为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提供了思想理论支撑和方向指引。1.1.2 我国在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被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很多方面走在了世界领先水平,从而不仅使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运输大国,也为我国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迈向交通强国提供了有力支撑。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规模稳居世界前列

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铁路电气化率、复线率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我国的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交通运输业乃至整体经济在国际社会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目前,我国公路总里程为469.6万公里,覆盖了全国99.99%的乡镇和99.94%的建制村,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世界第一,超过13万公里;内河航运总里程12.71万公里,拥有世界数量最多的万吨级泊位,总数达2317个;颁证民航运输机场218个,通用机场300个;邮政单程总里程658.5万公里,邮政快递网点21.7万个,基本形成了“乡乡设所、村村通邮”的邮政快递网络系统。

◆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名列世界前茅

在运输服务保障方面,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铁路货物发送量累计完成2.8亿吨,同比增长13.9%;累计发送旅客23亿人次,同比增长9.1%;动车组发送旅客12亿人次,同比增长18.7%。其中,铁路旅客周转量和货运量为世界第一,高铁旅客周转量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总和;公路客货运输量和周转量均排在全球首位,高速公路在社会总客运量和货运量的比例分别超过33.3%和25%。

在海运方面,外贸货物运输中超过90%使用海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在全球占比超过1/3,从而为我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提供了坚实支撑;在民航运输方面,旅客运量和货邮周转量均排在全球第二;在物流快递业方面,物流快递业保持年均增长50%以上的强劲发展态势,业务规模为世界第一。随着运输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交通运输业对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持续增强。

◆科技创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过程中,交通运输业一直扮演着“先行官”的重要角色,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领域之一,很多技术能力和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幅增强了我国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具体来看,我国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特大桥梁隧道、深水筑港、大型机场工程等建造技术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功建造了沪昆高铁、港珠澳大桥、洋山深水港、北京新机场等一批世界瞩目的交通超级工程;高铁列车、C919大型客机、振华港机、新能源汽车等众多自主研发制造的交通运输装备充分展现了“中国创造”的巨大魅力,成为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的新“名片”。

此外,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导航系统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广泛深度应用,数字化、智能化、便捷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快速成形。

◆交通运输行业现代治理能力大幅跃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在短短二三十年内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道路,实现交通运输业的根本性改变,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对交通运输业治理模式的不断探索创新,现代行业治理能力持续增强。

我国面对新常态下交通运输领域发展的新形式、新业态、新需求,交通运输业始终保持高度开放创新的精神,不断优化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业的法规、政策、规划和标准体系。

例如,我国是全球第一个针对网约出租车、共享单车等出台全国性管理规章的国家,不仅有力促进了各类创新性的共享经济形态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也为其他国家新业态的治理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启发。

我国发起了“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交通部长会议”等,并建立了多边合作机制,连续14年成为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中国人首次担任国际民航组织秘书长等,充分表明我国交通运输业在国际社会拥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1.1.3 交通大国如何迈向交通强国

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的支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的生活。2017年3月末召开的发展改革系统基础产业工作会议中强调,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由此可见,交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交通大国

为推进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部门整合优势资源,建立并开创了“两纵两横”高速国道主干线,增进了我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之间的交通运输关系,围绕中心城市、城市群建设总体交通框架,在乡镇级农村地区铺设交通运输网络,逐步提高各级交通枢纽的承载能力,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通往来。日益完善的交通设施足以支撑快速崛起的社会经济,彰显我国的竞争实力。

◆迈向交通强国

作为交通大国,我国接下来的目标是将自己打造成交通强国,为此,要制定确切的发展目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及时维护与升级设备,拓宽交通运输网络的覆盖面;提高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与质量,确保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能够正常运营,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改革原有的技术手段及机制体制,打造完善的服务体系,清除交通运输在建设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力。

现如今,我国致力于提高交通运输业的安全性,加快其整体运营,并降低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担,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我国在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提高整个行业的运营水平,促进先进技术在各个环节的应用,完善相关部门的管理与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持,体现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竞争实力,加快实现我国成为交通强国的目标。1.1.4 奋力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经济新常态下,交通运输业发展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安全、便捷、绿色、高效、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论述,从多个维度发力,加快推进我国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

◆着力推动基础设施联网优化(1)围绕建设综合交通“一张网”的目标,以综合运输大通道为主骨架,以综合交通枢纽为关键连接点,构建高品质的快速交通运输网、高效率的普通干线交通网以及覆盖广泛的交通运输基础服务网,最终形成立体化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2)从深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出发,积极构建交通基础设施陆、海、空、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网络体系。(3)从发展普及自动驾驶、新能源等交通运输创新技术的角度着手,加快建设、布局和完善与之匹配的新一代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4)从提高交通运输的系统运作效率出发,不断提升现代治理能力和水平,做好交通运输业存量基础设施的管理和保养工作。

◆着力推动运输服务提质升级(1)加快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不同交通运输形态的比较优势和组合优势,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提高绿色交通比例,不断减轻交通运输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3)着力发展货运网络,加快物流运输系统向国际拓展、向农村下沉、向中西部延伸的步伐,充分发挥交通运输业对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4)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构建科技驱动、创新驱动的全新发展模式,为广大民众提供数字化、智慧化、多元化、个性化、安全便捷及绿色舒适的交通出行体验和物流运输服务。(5)大力推进交通业与物流业、制造业、旅游业等关联产业的联动发展、整合发展。

◆着力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我国已成为交通大国,但要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必须转变以往过于追求规模与速度的发展思维和模式,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全新发展路径。我国交通运输业要积极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导航系统等先进技术构建“互联网+交通运输”的创新发展模式,不断增强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大力发展自动驾驶和新能源交通,加快推进并完善交通运输人才队伍的建设,为打造数字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安全交通,实现交通强国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与人才支撑。

◆着力提升行业现代治理能力(1)加快并深化综合交通运输、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投融资等领域的改革,构建开放、有序的现代交通运输市场秩序,不断增强交通运输行业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2)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业的运行效率,建立智能决策支持和监管体系,增强管理控制能力,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工具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3)不断增强我国交通运输业在全球行业标准和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全球交通运输治理,特别是共享租车等创新业态的监管提供“中国智慧”。1.2 我国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顶层设计1.2.1 建设交通强国的必要性、进程与目标

◆我国建设交通强国的必要性(1)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050年,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建设交通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要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种多层次、立体化、全面发展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全面繁荣。我国政府多次强调不仅要发展经济,更要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并改善民生水平、教育水平,完善医疗健康保障体系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国政府提出了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8项强国战略,可见交通强国是我国的一项国家级战略,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3)建设交通强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作用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及服务性行业,对“一带一路”等国家重要战略的实施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高铁是高端装备的典型代表,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推力。

★交通领域的车联网、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等为实现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贸易强国、海洋强国的关键。

★发达的交通有利于提高资源流通效率、降低原材料及商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充分保障产品质量、推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

◆我国建设交通强国的进程及目标

交通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进程和目标必须和国家的整体建设目标保持一致,当然,为了充分发挥交通对国家及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可以适度提前交通强国的进程。

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类似的是,我们也可以把建设交通强国的进程及目标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着力实现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物流等基础设施的网络化、信息化,通过在运载工具及运营管理方面进行创新,提高发展水平与质量,给广大民众带来更为优质的出行体验,有效降低商品运输成本,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050年,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交通线路及枢纽进行持续优化,实现各层级、各部门、各区域交通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打造综合性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精准传递,提高交通组织的运行效率,使我国步入交通强国之列。1.2.2 我国建设交通强国的认识与衡量标准

作为一项国家级战略,交通强国不仅要建立完善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出行需求,也要为国家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交通建设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硕果,高速公路及铁路总里程、港口万吨级泊位等都达到了世界首位,在规模和体量方面,我国确实已经步入了交通大国行列,但与欧美交通强国仍存在巨大差距,交通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为我国从交通大国转变为交通强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衡量交通强国,既要看表象,又要看内核

交通强国绝非仅简单地扩大路网规模,而且要将道路利用效率、交通通达度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建立起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能够为公众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绿色的出行服务。

我们不难发现,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的民众出行品质远高于我国,为了提高出行品质,未来我国需要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培育并扶持共享交通等新兴交通业态,使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的出行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衡量交通强国,既要看局部,又要看总体

交通强国不仅表现在国家有发达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方面,而且必须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运输效率与服务水平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衡量交通强国,既要立足交通,又要跳出交通

交通运输的发展程度和国家发展水平存在密切关联,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交通运输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价值更是得到了充分体现,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在《做客中央台》节目中指出,科学认识交通强国,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交通运输“自身强”。在基础设施、装备技术、运输服务等交通运输环节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不仅有发达的硬件设施、管理水平等软实力,也要达到较高的水平,建立起安全、便捷、高效、绿色、智慧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通过发展海陆、陆空、海空等多式联运,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势,对运输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及利用。(2)交通运输“强国家”。交通运输对国家发展有深远影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及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设施供给、运输保障、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了强大的支持。1.2.3 我国与欧美交通运输强国的对比分析

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总量,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规模仍需要进一步扩大,出行品质和物流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不妨从日本、美国等交通强国借鉴经验:美国的基础设施规模、运输服务能力,以及交通运输对国家发展的支撑作用等位居世界前列;日本强于现代物流、城市轨道交通及综合枢纽建设;德国强于物流运输和多式联运;瑞典强于交通安全;新加坡强于城市交通等。与这些交通运输强国相比,我国未来的交通运输产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就基础设施领域来看,规模仍待扩大

即便是交通运输相对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仍需进一步扩大,在城市交通运输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轨道交通方面,伦敦、东京、纽约的轨道交通线网密度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4~6倍,在人均道路面积方面,国内一线城市和发达国家的中心城市也存在明显差距。

◆就对发展的影响来看,成本还有待降低

我国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首位,但物流运输环节是一大短板,运输效率低下、成本较高等问题使我国制造业企业难以形成较强的竞争力,阻碍了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2.1万亿元,同比增长9.2%,在GDP中占比14.6%,比2016年下降0.3个百分点。

事实上,从单一货运环节来看,国内运输成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是很严重,而货运整体成本之所以如此高,关键在于较高的仓储、服务及物流体系成本。未来,要想在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取得领先优势,必须打造高水平的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

◆就日常出行体验来看,品质还有待优化

从居民的日常出行体验角度来看,我国和日本等交通强国仍存在较大差距。以日本为例,日本打造了开放式、立体化的综合客运枢纽,对地上、地下空间的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旅客换乘成本控制在较低的水平。研究数据显示,日本铁路与出租车的换乘距离为300米左右,与公交车的换乘距离为200米左右,与轨道交通的换乘距离仅有100米。

目前,绝大部分的国内城市无法达到这个水平,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城市交通规划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组合效率,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及质量,引入移动支付等现代化支付方式,给广大民众带来良好的日常出行体验。1.3 我国建设交通强国的内涵、路径与保障1.3.1 我国建设交通强国的基本内涵与重点

广义的交通是指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及语言和图文传递的行业,其内涵是利用汽车、飞机等运载工具,通过交通运输线路和枢纽运输人和物。交通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6种。(1)人:包括乘客、司机、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2)运载工具:包括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3)交通运输线路:包括公路、铁路、航线等。(4)交通枢纽:包括车站、港口、机场、物流基地等。(5)人与物的转移活动。(6)对物品进行装卸的设备及工具。

此外,在交通的构成要素中,还存在信息、组织、目的、安全、速度、体验等衍生要素。

◆我国建设交通强国的基本内涵

我国的交通需求总量庞大,在很多方面已经位居世界前列,高铁运营里程世界第一,铁路运营里程世界第二,截至2017年11月,我国的铁路里程为12.1万公里,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5万公里,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交通大国,但与交通强国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建设交通强国不能仅关注规模与速度,还要注重效率与质量。

目前,我国经济迈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需要改变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注重发展质量,对于实施交通强国战略亦是如此,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要求,为交通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1)实现交通的基本构成要素及衍生要素的协同发展,并对相关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及高效利用。(2)实现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大力发展多式联运。(3)通过科技及管理创新提高交通产业的发展水平。(4)充分发挥交通对国家及产业发展的支撑及引领作用,实现交通强国。

◆我国建设交通强国的重点

从我国交通产业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在发展初期,我们更强调速度,追求规模,用更快、更多的车辆满足庞大的交通需求。随着相关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完善,以及消费持续升级,交通建设开始强调安全、便捷、舒适,提供良好的运输体验。

而真正的交通强国,不仅要具备高效的运载工具、掌握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模式、能够给顾客带来良好体验,而且必须实现信息的实时精准匹配,拥有高效的交通组织。1.3.2 建设交通强国的路径和保障体系

◆我国建设交通强国的路径

我国建设交通强国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从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打造交通强国不能仅依靠交通部门的力量,还需要将其升级为国家级战略,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定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2)将交通强国和制造强国、科技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网络强国等战略融合起来,实现交通和制造、科技、海洋、贸易、网络等产业的协同发展,有效提升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3)掌握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运载工具以及相关装卸设备的核心技术,培养一批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使我国的交通技术及管理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降低交通领域的准入门槛,鼓励企业及创业者创新、创业。(4)加快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开放更多的交通数据资源,积极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我国建设交通强国的保障体系

建设交通强国的保障体系,应该包括以下5个方面。(1)组织方面。打造跨部门、跨区域的协作体制机制,让各级各地区的交通、科技、财政等部门充分沟通交流,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2)人才方面。组建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大型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交通企业高端人才参与的研发团队,并建立交通领域人才交流平台,逐渐打破发达国家垄断交通核心技术的不利局面。(3)资金方面。国家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应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交通领域,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资金保障体系,为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及企业提供充足、稳定的现金流。(4)应用方面。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应用保障机制,通过出台相关政策、资金扶持等方式,使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的企业更容易建立领先优势,从而加快先进交通技术及设备在我国的推广普及。(5)法治方面。加快研究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完善交通领域的法律法规,需要明确的是,法律法规的作用是为了规范并引领行业发展,促进良性竞争,而不应该成为企业创新及发展的阻碍。1.3.3 我国建设交通强国的五大战略支撑点

我国许多战略规划的执行有赖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完善的交通供给为战略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沿线国家及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有赖于相关交通运输项目的建设与完善,具体项目包括中巴走廊、中欧大陆桥、中马港口联盟、湄公河次区域交通系统、中国与相关国家开通的356条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往返于沿线国家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等,这些交通运输项目能够带动沿线国家及地区的经济与贸易发展。

◆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

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打造“四纵四横一环”交通网络骨架,建设并完善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在京津冀主要城市推行交通“一卡通”,加大对重要运输节点的建设投资,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

依托黄金水道的强大运力,出台针对长江上、中、下游的治理措施,发挥航道运输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将上海、武汉、重庆打造成重点航运枢纽,将各个枢纽串联起来,共同提高长江水运的承载能力。与此同时,发挥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的协同作用,加强长江沿线的港口建设,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推动其经济发展。

◆为扶贫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

农村公路的畅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数据统计结果显示,2017年,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96万公里,99.2%的乡镇和98.3%的建制村通了沥青路、水泥路,99.1%的乡镇和96.5%的建制村通了客车。近两年,我国财政部门加大了对农村地区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在改建农村公路的同时,不断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旨在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民众的经济水平与生活质量。

◆为“公交优先”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

近年来,为促进国内城市公路及铁路建设,国家交通部门、财政部门推出一系列发展措施与支持性政策。例如,官方机构采取补贴性政策保证票价稳定,很多城市的交通部门推行了一卡通,旨在降低城市地区发生交通拥堵的概率。此外,共享单车在北京、上海、广州等诸多一二线城市实现了全面覆盖,与此同时,智能电子收费系统得到普遍应用,新能源车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1.3.4 我国交通强国战略的顶层设计与落地

◆要靠科技创新提升内力,也要靠管理创新形成合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我国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多技术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相继完成了大型机场、特大桥隧、深水筑港等诸多国际公认的施工难度极高的项目。2017年12月21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车辆通行费收费听证会在珠海正式召开,这意味着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施工难度最高、规模最为庞大的桥梁——港珠澳大桥即将具备通车条件。

在滴滴出行、ofo等时代弄潮儿的引领下,我国的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交通领域的新兴业态也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百度在无人驾驶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顶级水平,2018年会推出无人驾驶车“阿波龙”(百度阿波罗和金龙客车合作生产)。诸多实践案例说明,能够让我国在部分领域达到交通强国水平的,正是时代弄潮儿的创新探索精神,它们通过科技及管理创新在诸多细分领域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

◆要靠科技创新提升内力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技革命,为我国的交通强国战略落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大颠覆力,给交通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百度地图、滴滴出行等互联网公司目前已经开放了其数据资源,这些互联网公司能通过运用车联网、深度学习、智能算法等技术对城市交通路况进行有效预测,帮助广大用户选择合理的出行路线及出行时间,帮助交通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等。

未来,实现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交通服务的水平与质量,建设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将成为我国迈向交通强国的必然选择。

◆要靠管理创新形成合力

技术确实对交通产业的发展很关键,但没有先进的管理模式提供支撑,很难使我国实现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转变。以多式联运为例,为了加快多式联运的推广进程,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政策,并推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2016年,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了第一批1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名单。2017年11月10日,又公布了第二批名单,示范工程项目增加至30个。

实现交通、城市及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也非常关键,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在城市发展及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我国要充分考虑交通、城市、产业之间的关系,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与规划,使三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目前,交通运输部通过和中国工程院合作,深入研究交通强国战略,加快制定交通强国的顶层设计与施工方案,明确交通强国的内涵、战略目标、实施路径及保障体系等,将为交通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第2章深化交通供给侧改革,助推交通强国战略2.1 新常态下我国交通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与要求2.1.1 供给侧改革的内涵、本质及基本要求

在2015年11月举行的中共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被首次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给体系提质增效,为经济发展增加新动力。

此后,中央政府多次提出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尤其是在2016年3月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李克强总理表示,要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及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及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各行各业尤其是交通运输业完成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在为我国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的同时,带来了新的机遇及挑战。

◆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投资、消费及出口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需求侧的三大需求。供给侧代表了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资本、创新及劳动力)的供给与有效利用。供给侧改革是从需求端切入,运用提高竞争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等方式,淘汰落后产能,培育经济新动能,促使供需平衡,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和此前的需求侧改革相比,供给侧改革通过提高供给质量及水平取代刺激需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各行业产业结构,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供给侧改革的本质

现阶段,我国的供给侧改革需要将资源与精力集中在去库存、去产能、降成本、去杠杆方面。本质上,供给侧改革是结构性改革,从产业、要素、制度3个维度展开,分别对应转型、创新及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基本要求

供给侧改革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等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2)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解决中低端产品过剩的问题;(3)激活创新创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4)打破垄断、放松管制、降低税率、减少税种,使企业过高的运营及交易成本得到有效控制。2.1.2 新常态下我国交通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我国交通运输的供给能力已基本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一直以来,运输供给都是根据运输需求规模制定的,交通运输的供给侧改革就是要转变这一发展思路,大力推动交通运输进行市场化改革,使政府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包括让运输业价格实现市场化,简政放权,破除融资壁垒,引进民间资本,加大在新技术方面的投入等。

我国的交通建设持续了30多年,在此期间,交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供不应求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尤其经过“十二五”阶段的大规模建设,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2.45万公里。在世界范围内,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里程数与港口深水泊位数都高居榜首。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升,已基本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部分领域甚至已实现了超前发展,从供不应求变成了供需平衡,交通发展有了一个新起点。

推动运输需求、实现结构性变革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经济转型发展,二是生活方式不断升级。传统制造业已基本停止大规模扩张,钢铁、煤炭等行业的规模已达到巅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节能环保、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崛起使货运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革。2017年,我国人均GDP超过8800美元,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居民需求表现出鲜明的高端化特点,80后、90后的生活消费文化逐渐变成了社会主流消费趋势。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过去高端的出行方式逐渐变得大众化,这也决定了当前运输需求的结构性变革是供给侧改革需要注意的长期发展趋势。2.1.3 供给侧改革对我国交通提出的新要求

供给侧改革战略的持续推进,给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几种新的要求。(1)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增强交通运输的总体供给能力

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加上尚属于发展中国家的现状,决定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需求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了完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经济需要以年均6.5%的速度保持稳定增长,提高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对释放改革红利、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想充分满足广大民众的出行需求并扩大第三产业的体量与规模,必须提供高水平、个性化、低成本的优质运输服务。因此,未来我国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出台更多的利好政策,提升交通运输的总体供给能力及服务水平,让有需求的个体与组织获得完善的一体化运输解决方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