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人士工作法(套装共4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7 20:25:24

点击下载

作者:(日)森秀明,艾里,夏欣等

出版社:北京斯坦威图书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效人士工作法(套装共4册)

高效人士工作法(套装共4册)试读:

前言

你真的认为自己“想清楚了”吗?

引言 意思无法传达,是因为你不懂思考

第一章 培养“整理”“分解”“比较”的简单思考术

第二章 事实要如何“整理”

第三章 通过“分解”,导出有效突破现状的策略

第四章 利用“比较”,清楚表达主张

第五章 利用三步骤思考术推动工作、解决问题

精英都是细节控:掌控人生的72个细节思维

目录

前言

细节1 不要乱用公司资源

细节2 重要事件需要再次确认

细节3 换位思考

细节4 工作内容要保密

细节5 新员工也不可露怯

细节6 做好出差的事前准备

细节7 着装的影响力

细节8 不要轻信熟人

细节9 加班有时并不好

细节10 和钱打交道要谨慎

细节11 做事情要有始有终

细节12 员工的言行举止代表公司

细节13 了解客户习惯

细节14 吃亏是福

细节15 凡事按照规定走

细节16 踏实做好本职工作

细节17 不要因为纽扣丢了工作

细节18 公平是自己争取来的

细节19 切忌丢三落四

细节20 想象力的重要性

细节21 把自己真正当成公司的一员

细节22 零乱的办公桌阻碍了升职

细节23 正确的礼仪

细节24 漏一个字母的代价

细节25 乱用英文惹人笑话

细节26 花粉也会成为离职的导火索

细节27 没有理所当然的事

细节28 先客后主

细节29 备忘录的力量

细节30 提高危机处理的能力

细节31 双保险也不保险

细节32 公私分明

细节33 “合计”?“分计”?

细节34 老好人不能做?

细节35 一个电话的力量

细节36 报告概要的重要性

细节37 一块薯片带来的后果

细节38 “我病了”不是“万能符”

细节39 备用物品准备齐全

细节40 投机取巧被降薪

细节41 了解生活常识?

细节42 好关系不代表好说话

细节43 只有微笑还不够

细节44 醉酒并不是真性情

细节45 做事要细心

细节46 最理想的工作完成期是昨天

细节47 一小时的价值是一百万

细节48 工作不能太激进

细节49 出差不拎行李被“冷冻”

细节50 随口回答也能让人淘汰

细节51 服从不是迁就

细节52 被伪名牌毁了面试

细节53 谦恭的“唐僧”被辞退

细节54 人靠衣装

细节55 职场称呼要视情况而定

细节56 简历造假是大忌

细节57 尊重对方的隐私

细节58 术业有专攻

细节59 慎用公司资源

细节60 犯错要敢于承担责任

细节61 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细节62 职场说话要谨慎

细节63 无孔不入的“熟人”

细节64 一顿奢侈的晚餐吓走了外商

细节65 “1”和“7”

细节66 一字之差

细节67 你可以换种方式说话

细节68 猎头——跳槽泄密

细节69 画龙点睛

细节70 一句话惹怒领导

细节71 简历是第一印象

细节72 简洁明了的简历

不要输在思维方法上:摆脱低层思维,实现阶层跃升

目录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终身成长: 坚持意味着胜利

第二章 重点战略: 抓住重要的少数,放弃琐碎的多数

第三章 精英思维: 不做忙、盲、茫的“穷忙族”

第四章 深度工作: 帮助你抓住问题的关键

第五章 阶层跃升: 如何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第六章 刻意学习: 全面掌控自己的人生

第七章 断舍离: 改变你人生的高段位法则

第八章 整合资源: 创造职场高效能

第九章 借势破局: 做对每一件事

NLP思维:高效人士都在用的影响力沟通技能

目录

序言

前言

NLP在企业中的成功应用

一边阅读一边实践

本书的读者群和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 初步了解NLP

第二部分 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第三部分 NLP的具体技巧

第四部分 如何理解、影响和激励他人

第五部分 NLP助你复制卓越

第六部分 NLP在工作中的应用

附录A

附录B 术语表

鸣谢目录CONTENTS

前言 你真的认为自己“想清楚了”吗?

引言 意思无法传达,是因为你不懂思考

第1节 为什么我说的话,别人听不懂

第2节 有效沟通的基础:整理、分解、比较

第3节 倾听:理解对方话语的意思

第4节 让“听、想、写、说”的循环更简单

第5节 “听、想、写、说”的共同要素

第6节 三步骤思考术,提升工作能力

第一章 培养“整理”“分解”“比较”的简单思考术

第7节 所有工作都从“认识事实”开始

第8节 只要三步骤,奠定所有工作的基础

第9节 整理:掌握每一件“事实”

第10节 分解:没有遗漏、没有重复地划分事实

第11节 比较:以同样的角度比较事实

第二章 事实要如何“整理”

第12节 设定的问题,决定你整理事实的方式

第13节 从企业实例来整理事实

第14节 搜集信息和数据

第15节 以亚马逊书店为例,试着整理事实

第三章 通过“分解”,导出有效突破现状的策略

第16节 以营销理论实践“分解”方法

第17节 通过分解,找出主要消费群体

第18节 分析消费群体,锁定目标市场

第19节 决定市场定位,让全球的爱好者赞不绝口

第20节 从需求分析,设计不同的价位组合

第21节 以数学分解,找出获益最大的模式

第四章 利用“比较”,清楚表达主张

第22节 制作图表的目的就是进行“比较”

第23节 就算整体看起来持续成长,也要探究个别情况

第24节 将事实并列比较,就能看出差异

第25节 经过比较,就能以一句话清楚表达主张

第五章 利用三步骤思考术推动工作、解决问题

第26节 创造工作成果,第一步最重要

第27节 把每个“事实”写在笔记卡片上

第28节 搜集事实之后,进行排列、整理、分解、比较

第29节 将思考转化为发言和行动,工作成果会更好

第30节 思考的量比质更重要

第31节 重复整理、分解、比较,工作质量也会大幅提升

第32节 解读逻辑背后的情感和政治前言你真的认为自己“想清楚了”吗?“想说的话没办法好好说明……”“觉得自己说得够清楚了,对方却还是听不懂……”

不少职场人士都有相同的烦恼。

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发表意见、对客户作简报、向主管报告、派工作给下属、准备资料……要搞定这些职场上常见的场面,都需要向对方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向对方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在日常工作中任何时候都少不了的重要技能。

那么,既然这么重要,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为此烦恼?在我看来,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想清楚”。“无法向对方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是因为自己根本还没有想清楚。”

读者对我上一本书的反应,让我发现了上述这个问题。我上一本书《外资企管顾问制作资料的技巧》,是根据自己培育年轻咨询顾问的经验,写成的制作资料指南,受到许多读者喜爱。在公司担任管理阶层的读者,把它当成指导下属的教科书;在公司经常得准备资料的上班族,也从中学到说服他人的技巧。

读者给我许多反馈,我的客户也把《外资企管顾问制作资料的技巧》当成必读书籍,列为公司内部读书会的教科书,或当成资料制作相关研讨会、讲座的教材。

和读者接触多了,我才发现有很多人在开始制作资料之前并没有想清楚资料要写的内容(这是我栽培年轻咨询顾问时不曾碰到的问题)。

我不得不说,很多人无法提出有说服力的资料,其实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想清楚自己要说什么。即使觉得自己已经想过了,也只是按照自己的逻辑,并没有把想法整理得让对方也听得懂,所以写的资料对方也看不懂。这样花时间想,等于白想。

其实,这种问题不只出现在制作资料的时候,在前面我提到的各种工作场景中也有同样的问题。很多时候,工作成果不如预期,都是因为疏忽了“想清楚”的步骤。所以我把咨询顾问如何思考、如何回答企业客户丢来的难题,归纳整理为一般人也能运用的内容,写成这本书。

仔细想想,工作上解决问题需要采取的行动其实很简单:

步骤1:询问对方的需求和烦恼;

步骤2:思考如何解决对方的需求和烦恼;

步骤3:以有有说服力的方式,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步骤4:告诉对方具体的解决方法。

有时候只要做到步骤4就大功告成,有时候还得再回到步骤1,重新思考解决方法。不必我多说大家也知道,这个循环就是重复“活用对方提供的信息,转化为可以改变对方行为的信息,再以适当的方式告诉对方”。

说得简单一点,步骤2就相当于制作资料,前一个步骤,则相当于思考,所以必须仔细推敲构思。要是想得不够透彻,写成资料一样很难理解,无法触动人心,也无法说服对方。

对方无法理解自己想说的事,往往有三种原因。

原因1:没有好好“整理”对方说的话或发生的现象;

原因2:没有把事情“分解”成容易处理的大小;

原因3:没有通过“比较”,清楚呈现自己想告诉对方的意思。

反过来说,只要培养“整理”“分解”“比较”的技能,就能充满自信地面对任何工作上的难题。

其实,培养“整理”“分解”“比较”的能力,也就是在学习咨询顾问的思考方式。

经常有人问我:“这个问题你会怎么解决?”换句话说,大家想知道解决问题的专家——咨询顾问平时是怎么思考的。

回顾我在外资咨询顾问公司时代忙碌的生活,当时我究竟是如何处里庞大的业务量,我发现,基本技能其实很简单。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只有三种:“整理”“分解”“比较”。

在工作中,经历过各种令人进退两难的困境,经过一次次的考验,才归结出这三种基本技能。现在,我已经习惯这三个步骤,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自然而然地按照这三个步骤思考和解决问题。

本书包含引言和五个章节。

在引言中,我将带领读者想一想,工作中需要什么样的思考方式。如果不培养工作中需要的思考技巧,就无法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想法。只要确实执行“倾听”“思考”“书写”“表达”的循环,工作质量也会大幅提升。

第一章要让读者了解,我们需要“整理”“分解”“比较”什么样的事实。我会列举出工作场合常见的简单实例,让大家看到正确掌握事实有多么重要。“整理”“分解”“比较”这些事实的技能,是思考的基础。

第二章将解释“整理”的技巧。每一家企业都有各自的策略,这些策略和结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法则。我会以亚马逊书店的例子,让大家看到,运用“整理”的技巧,再复杂的商业模式,都可以非常简单、清楚地说明。

第三章会说明“分解”的技巧。乍看之下棘手的问题,只要经过“分解”,划分成容易处理的大小,就能理出头绪。我会根据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的营销理论,介绍实用的市场区分方法。

第四章探讨“比较”的技巧。“比较”的技巧在工作上威力无穷,通过“比较”,事物的差异就能一览无遗。只要分析差别,就可以清楚看到事物的核心,并传达给对方知道。我会以企业的十年业务计划为例,说明要如何提出一份能够打动经营者的计划。

第五章则是说明以简单的思考方式处理工作的诀窍。要得到过人的成果,一开始的行动非常重要,再通过“整理”“分解”“比较”的过程,达成目标、成功说服对方的概率也会更大。我将在这章中分享七大诀窍。

学会“整理”“分解”“比较”的简单思考术,碰到再复杂的问题,只要好好思考,一定能得到答案。请大家拿出自信,面对工作中的难题。衷心祝福各位成功、顺利!森秀明2015年10月1日引言意思无法传达,是因为你不懂思考第1节为什么我说的话,别人听不懂

前辈:你最近工作状况好像不太好,有什么烦恼吗?

后辈:工作不顺利……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却一直看不到成果。

前辈:你是说上次的会议,你提的方案没过那件事吗?

后辈:我觉得自己介绍得很好,可是大家好像没听懂,我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前辈:应该是你的工作方式需要调整。你有试过“整理”“分解”“比较”这三项思考工具吗?这可是上班族的必备武器。

后辈:“整理”“分解”“比较”?那是什么?

前辈:这是从事任何工作都会需要的三种重要技能。只要熟悉这三种技能,以后不管面对什么样子的对手和案子,你一定都能达到让大家满意的结果。

因为工作成果不佳,无法突破现状而发愁,和这位后辈有着相同烦恼的人,在其他方面应该也会碰到瓶颈,例如:

• 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得不到应有的成果。

• 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完美了,旁人的评价却很低。

• 想说的话都说了,对方听完之后,也没有任何实际行动。

这些情况,追根究底,最后一定会发现同样的问题——你并没有说出对方想知道的内容。换句话说,你并没有回应对方的需求,所以对方当然不会认真听你说话。没有达到沟通的效果,不管做什么也不会有成果。

像这样的人,还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 总是单方面陈述自己的意见;

• 资料准备好之后就照本宣科;

• 不听对方说话。

你自己,或身边的人有没有这种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其实都是因为“没想清楚”。无视对方的需求,只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就要求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完全不顾听者的感受。

不管从事任何行业、职业,沟通不良都会导致工作成果不佳,也一定会惹出麻烦。你必须尽快改善这种状况。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沟通,你如何“思考”将是关键。

不管你从事的是什么行业、职业,面对一项任务,你是如何思考,将影响最后的成果。工作成果不佳,都是因为“没想清楚”。所以,和对方沟通,或是开始制作资料之前,“思考”比什么都重要。

只要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就能清楚知道自己该采取什么行动。你可以找到正确的路,以最短距离抵达目标。

正确的思考方法,具体来说,就是我在前言提到的三个简单的步骤:整理、分解、比较。无法掌握对方的需求,说出对方想知道的内容,原因往往在于没有善用这三种技巧。

对方听不懂你想说的事,通常有三种原因:

1. 自以为正确掌握了事实和对方的需求;

2. 自以为正确划分了事实和对方的需求;

3. 自以为正确排列了事实和对方的需求,比较了差异。

关于原因1,“自以为正确掌握了事实和对方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没做好“整理”。至于原因2,“自以为正确划分了事实和对方的需求”,就是没做好“分解”。原因3,“自以为正确排列了事实和对方的需求,比较了差异”则是没有做好“比较”。关于这三种技巧,我会在下一章说明详细内容。培养符合逻辑的沟通技巧

要妥善传达对方想听的内容,必须先思考自己应该说什么。合乎逻辑又简单的思考方式必须活用整理、分解、比较的技巧。

懂得正确的思考方式,就能够掌握对方的需求,也能够清楚传达自己想说的话,“倾听”和“表达”的能力都会大幅提高。“倾听”和“表达”是沟通时最重要的武器,只要能提高这两种能力,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人、处理什么样的案子,都能充满自信,顺利解决。

好处还不只这样。培养正确的思考方式之后,也能自然提升“倾听”和“表达”背后的“思考”“书写”能力。需要活用整理、分解、比较的任务,往往牵涉到工作的四大要素——“倾听”“思考”“书写”“说话”。稳扎稳打的学习“架构”,而不是枝微末节的小技巧,才能够培养出可以面对任何问题的超强技巧。学会整理、分解、比较事实的思考方式之后,自然能提高工作效率、品质和精确度。第2节有效沟通的基础:整理、分解、比较

为什么善用“整理、分解、比较”的思考方式,能够提高所有工作的效率、质量和精确度?再进一步来了解我这么说的根据和具体的好处。“双方谈话没有交集……”“讨论的时候觉得已经达成共识了,实际上并没有……”

你和客户、主管、同事、下属沟通时,有没有碰过这样的问题?

小至个人之间的对话、大至企业之间的项目,工作中有各种大大小小、规模不等的事务,最终都脱离不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管目的为何,不管对方是谁,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你和对方的沟通。

单向的发言只会妨碍沟通顺畅,倾听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然而,在商业场合上,光是听别人说话,对方也不会满意,你总得表达意见。但如果你只说不听,同样行不通,对方不仅会不满意,还会对你留下“讲不通”“说了也没用”的印象。为了实现有效的沟通,必须和对方达成“共识”。要奠定有效沟通的基础,整理、分解、比较的架构是很有效的工具。学习正确的方法,就能有效沟通

你在说明一件事的时候,大脑中进行着什么样的活动?请想象你可以透视大脑的活动。你会看到,你在不经意的情况下,整理、分解、比较写了许多事实的卡片,然后再告诉对方你理解的内容。

已经习惯这种思考方式的人,可以顺利而正确地执行整理、分解、比较的步骤,有条不紊地向对方说明。然而,还不习惯这种思考方式的人,思考的步骤很混乱,说出来的话也很难理解。

和你说话的人也一样。当你提问,对方回答的时候,同样会在大脑中整理、分解、比较相关的事实,再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告诉你。

当你和对方互相理解,也就是双方的沟通有交集的时候,代表你们选择和排列事实卡片的方式相同,如表0-2。

有没有偏离主题(整理)、重点有没有遗漏或重复(分解)、比较的单位是否一致(比较)——只要做到这三点,沟通就会成立,奠定可以达成共识的基础。

沟通的第一步,首先,要和对方有交集。双方达成共识,才能往同样的方向前进。第3节倾听:理解对方话语的意思

现在还是有许多人误以为“沟通=积极地说话”。

沟通的却少不了对话,但是,重要的是“对话”,而不是“某一方积极地说话”。

其实,只要想一想对话的“方向”,就知道两者的差别。对话是双向的;而单方面说话,只有一个方向。换句话说,另一方就只能一直听对方说话,这称不上是沟通。

那么,理想的沟通,应该如何取得平衡呢?

根据我的经验,和客户对话时,有八成的时间应该听对方说,两成的时间自己说。(这虽然是我身为企管顾问,在协助客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的体会,但在许多情况下应该也有效。)

许多人都会认为,积极提供话题、陈述意见,才是得到对方认同最好的方法。然而,在商业场合上,人的心理恰恰相反,几乎所有人都希望别人听自己说话、希望对方确实理解自己的意见。

因此,只要主动靠近对方,表现出“我想听你说话”的态度,对方也会敞开心扉,告诉你真正重要的事情。这才是人的心理。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

关键是,你必须清楚知道听对方说话的目的是什么。光是表现出愿意倾听、理解的态度,那也只是社会人士都应该具备的商业礼仪。我所说的“清楚知道听对方说话的目的”,是要从对方说的话中,推敲对方的需求,以达成更好的结果。

要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成果,与其单方面陈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不如把对方说的话当成情报,输入大脑,考量对方的需求之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效率会更好。听对方说话,可以获得许多有价值的情报,这就是你设计提案或策划的线索。

为了以最短距离接近对方自己也还不明确的目标,需要输入许多情报。因此,最好的方式是尽量缩短自己说话的时间,让对方多表达意见。

很多时候,直到沟通结束之前,都还没有一定的答案。所以,一边听对方说话,一边思考“这个方法如何”“那样或许行得通”,保持思考的弹性,随时修正提案,这是沟通的诀窍,能让你得到重大的成果。

沟通的时候必须一边听对方说话,一边想象对方大脑中的事实卡片上写着什么样的事实和数据。第4节让“听、想、写、说”的循环更简单

其实仔细想想,所有工作都不外乎四种活动——“听”“想”“写”“说”。

具体来说,就是听对方说话;把情报输入大脑,仔细思考;以某种形式书写,制作资料;然后向对方报告,听取对方的反馈,重复这样的循环。换句话说,工作就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听”“想”“写”“说”这四种活动的循环。

坊间有许多教导工作技巧的书,这些书说穿了,都是以这四种活动当中的其中一种为主题。例如,“让对方照你的意思行动的‘倾听’技巧”“让自己更积极行动的‘思考’技巧”“让对方一定会回信的电子邮件‘书写’技巧”“让对方信服的‘表达’技巧”。

然而,这四种行动不能够分开来思考。工作时,必须让这四种活动的循环顺利运转,只要有一步卡住,工作就会停滞不前,无法得到理想的成果。

相反地,只要“听”“想”“写”“说”的循环顺利运转,大部分的工作都能得到理想的成果,理由请看下一节。第5节“听、想、写、说”的共同要素

只要工作的四种基本活动——“听”“想”“写”“说”的循环顺利运转,工作的效率、质量、精确度都能够获得提升。

而这四种活动都需要针对事实进行“整理”“分解”“比较”。

在“倾听”阶段,即使对方话说得支离破碎,你也要辨识出当中的事实,一一写进自己想象的事实卡片,再进行整理、分解、比较,厘清谈话的主题和内容。这么一来,你就能在大脑中构思叙事的梗概,并进一步提问。

在“思考”阶段,首先,要把输入大脑的大量事实写下来,写下事实卡片(这个步骤我称之为“笔记”,我会在第五章详细说明),再把累积的事实卡片有系统地排列在纸张上(这个步骤我称之为“草稿”)。通过笔记、草稿,以及整理、分解、比较的步骤,慢慢就能够厘清思绪。

在“书写”阶段,利用“思考”阶段写下的笔记和草稿,制作正式的资料。这时候,一样得重复整理、分解、比较的步骤,带着批判性的角度思考:“这是真的吗?”“概率有多大?”“有没有遗漏什么?”“有没有重复的地方?”“是否自相矛盾?”再提笔制作正式的提案书或策划书。

在“表达”阶段,针对自己的主张,必须先在大脑中进行整理、分解、比较。通过这个步骤,你会更清楚知道自己要说明的内容,以及该如何说明,才能让对方更容易理解。“倾听”“思考”“书写”“表达”的基本要素就是整理、分解、比较,只要知道这一点,你可以思考得更透彻,工作成果也会更好。第6节三步骤思考术,提升工作能力

工作是由“倾听”“思考”“书写”“表达”这四种基本活动组成,每一种活动并不需要特别的技巧,基本要诀都是一样的。

首先,要知道如何处理事实,知道如何整理、分解、比较。

只要学会正确的做法,倾听、思考、书写、表达的能力都能够提升。就像我之前说的,学会“整理”“分解”“比较”的思考方式之后,自然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质量和精确度。

接下来,我将具体说明商业人士必备的思考方法,你将可以提升“倾听”“思考”“书写”“表达”这些基本能力,培养沟通能力,改善工作水平。第一章培养“整理”“分解”“比较”的简单思考术第7节所有工作都从“认识事实”开始

要提升工作成果,良好的沟通很重要。那么,为了沟通顺畅,需要什么样的思考方法,又该如何培养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清楚——从正确认识事实开始。

所有工作都从“认识事实”开始。不管是什么行业、职务、立场,逻辑思考的第一步都是“认识事实”,这适用于每一个人。

如果对事实掌握不足,就无法进行逻辑思考,沟通便容易出问题。想要沟通顺畅,必须将事实正确传达给对方知道,同时也要确认自己掌握的事实和对方掌握的事实。

所以,关键就在于正确认识事实,以及正确传达事实。传达事实需要的三种技术

事实是你根据目的选出来的法则、案例、信息和数据。这些事实往往都是模糊、零散的状态。沟通时要把事实正确传达给对方,需要“整理”“分解”“比较”这三项技术。只要能活用这三项技术,沟通问题自然大减,也能够提升工作成果。何谓“整理”?整理就是“正确掌握每一件事实”。

把事实一件一件分开来,正确掌握每一件事实的规模和内容,这就是整理。我们来看看具体的例子。

在思考商品A的促销计划时,“在现有渠道,商品A的销售额已经面临瓶颈”这个问题是事实,“和B公司合办活动,招揽客户,提升产品知名度”这项计划也是事实,“总预算为300万日元”这个概算数字也是事实。

这些事实有大有小,举例来说,“商品A的促销计划”是一个事实,不过,这是“公司今后三年的事业策略”这个更大的事实的一部分。“商品A的促销计划”和“公司今后三年的事业策略”都是事实。

换句话说,就像在收拾房间里四处散乱的玩具,必须按照大小一一放进箱子里。面对许多模糊不清的事实,要整理,就必须抓出每一件事实。这就是事实和整理的关系。

此外,我们也可以把几个小事实整合起来,当成一个大事实来处理。何谓“分解”?分解就是“把大事实划分成小事实”。依据某种角度,把“事实”分成几个小组。

分解的反义词是整合。大事实可以分解成几个小事实;相反地,把这些小事实整合起来,可以还原成大事实。在事实的分解和整合之间,关系是可逆的。

举例来说,在思考“以社会人士为对象的新商品营销”时,从“总收入”的角度切入,就是一种分解的方法。按照“年收入未满500万日元”“年收入500万以上、未满700万日元”“年收入700万以上、未满1000万日元”“年收入1000万日元以上”来区隔,任何对象都会归于其中一组,而且不会同时归于两组,这就是分解的法则。

在分解事实时,“没有遗漏、没有重复”是不二法则。何谓“比较”?比较是“把大小一样的信息放在一起比较”。也就是比较相同单位的事实。

举例来说,如果要比较A公司和B公司的获利情况这项事实,就要把“A公司的营业获利”和“B公司的营业获利”放在一起比较。

如果是比较“A公司的营业获利”和“B公司的最终获利”,将无法得到正确的比较结果。关键在于,你拿来比较的事实,单位必须一样。

通过比较,两项事实之间的差距就能清楚地呈现出来。举例来说, A公司比较自家公司的销售情况:“现在的营业额”为1亿日元,“三年后的营业额目标”为3亿日元,两者之间有2亿日元的差距。这么一来,大家自然会去思考要如何填补这段差距,试着提出相关的计划和策略,例如推出新业务,或是把资源投入成长性的业务。这就是事实和比较的关系。

经过这样的说明,你现在应该能够了解,所有工作都基于正确认识事实,以及整理、分解、比较这三项技术。把原本散乱的事实一件一件地整理、分组,之后重新排列再进行比较,这几个步骤可以协助你导出新策略、计划、行动,让你更接近“答案”。

接下来,我们再深入探讨“事实”。第8节只要三步骤,奠定所有工作的基础

先看表1-3。这张表简单画出事实和整理、分解、比较的结构与关联。

表的左半边是事实A,右半边是事实B。把事实A整理、分解之后,得到A1、A2、A3。事实A是一个事实,从事实A划分成的A1、A2、A3也都是事实。同样地,事实B也能分解为B1、B2、B3三个事实。

接着,比较A1和B1、A2和B2、A3和B3。别忘了,先决条件是A1和B1、A2和B2、A3和B3的单位要一样。

以上就是事实和整理、分解、比较的结构与关联。

根据这层关联,可以看出两个关键:

第一是关于事实A和事实A1、A2、A3之间的关系。刚才我已经说过,A1、A2、A3是事实A经过整理、分解之后得到的结果。

如果我们把A1、A2、A3相加,一定可以还原成事实A。写成算式的话,就是“事实A=事实A1+事实A2+事实A3”。如果这些分解而成的事实,加起来无法还原成事实A,有任何遗漏之处,就代表分解做得不正确。

第二是分解的方法。分解的时候需要一个划分事实的主轴,如果没有正确的切入角度,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分解结果。分解的基本原则是“没有遗漏、没有重复”。落实“没有遗漏、没有重复”“没有遗漏、没有重复”是分解的基本原则,在企管顾问界,这称为“MECE”(Mutually Exclusic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没有遗漏、没有重复”的概念可以协助我们,把整理好的事实依据有意义的主轴,有效地分解,之后才能够正确进行比较。

一直以来,许多企管学者和企管顾问提出各种思考架构,以作为思考的工具。这些思考架构新旧流派为数众多,其实都遵循“没有遗漏、没有重复”的概念。

举例来说,营销的基本架构“4P”,就是遵循“没有遗漏、没有重复”概念的典型范例。

我们在思考营销方法时,必须组合产品(Product)、价格(Price) 、促销(Promotion) 、渠道(Place)这四个要素,这就是所谓的“4P”。具体来说,必须从这些观点思考:

• 产品有让顾客愿意付钱购买的价值吗?

• 价格能让顾客接受吗?

• 广告宣传和促销方式会让顾客想购买产品吗?

• 渠道能适时把产品展现给顾客吗?

销售方的能力和环境条件也得一并思考,在“4P”之间取得平衡,制订营销策略。

将营销策略分解成四个要素,没有遗漏,也没有重复。

再举一个例子。“SWOT分析”是分析环境、推导策略的有效分析架构,同样也是遵循“没有遗漏、没有重复”的概念进行分解。“SWOT分析”可以用于许多情况,从企业拟订策略,到个人处理工作,都能派上用场。

具体来说,“SWOT分析 ” 是从优点(Strengths)、弱点(Weaknesses) 、机会(Opportunities) 、威胁(Treats)的观点,分解企业(或个人)身处的环境,找出自己的长处和问题、助力和阻力。以这四种组合思考自己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 优势×机会=积极攻击

• 优势×威胁=差异化

• 弱点×机会=加强弱点

• 弱点×威胁=防卫“SWOT分析”的分解方式同样没有遗漏,也没有重复。第9节整理:掌握每一件“事实”

做任何工作,都要先正确认识事实,再运用整理、分解、比较的技术。只要做到这些,几乎可以处理所有的工作。正确认识事实之后,才能够自由地发挥整理、分解、比较这三项技术。

以下就用一个具体范例来说明,你就会了解这个道理。只靠三条规则,就让会议大不相同

我的上一本作品《外商顾问超强资料制作术》强调,一份有说服力的资料,必须包含“证据”“主张”“论证”这三项要素。请看表1-4。

我担任企管顾问的一家企业,“制定了三条会议规则,让开会变得更有效率”——这个事实就是证据。

所以说,“只靠三条规则,就让会议大不相同”——这是主张。

因为这三条规则“消除难以发言的气氛,形成自由开放的场合,让对方可以畅所欲言”——这是论证。

这三条规则可以统整为一个大事实,也就是“这家企业的会议规则”。来看看它的内容:

• 规则①——不要批评;

• 规则②——量胜于质;

• 规则③——善用空白。

这三条会议规则,分别以小事例说明:“不要批评”代表“欢迎大家提出任何想法”“在心里也不要批评”。“量胜于质”代表“计算提出多少想法”“跳脱框架思考”。“善用空白”代表“贴便利贴”“把想法写在白板上”。

在表1-4中,“只靠三条规则,就让会议大不相同”这个“主张”底下是规则的具体事例,也就是“证据”。

至于表下方“消除难以发言的气氛,形成自由开放的场面,让对方可以畅所欲言”的部分就相当于“论证”。

想要表达的主张、具体的事例,以及认为“消弭难以发言的气氛,形成自由开放的场面,让对方可以畅所欲言”的想法都是事实。最后一句“对方本来就有许多点子”相当于“论证”,这也是事实。

换句话说,事实有大有小,把几个小事实整合起来,就可以当成一个大事实来处理。

正确认识每一件事实,再整合成容易处理的大小,就算整理完毕。一言难尽的时候,就将事实分组

不管是任何工作,都可能会有多种见解和想法,也常常有新的点子随机出现。原本想用一句话来描述每一件事实,却觉得很难做到。也就是说,要了解每一项信息的重要程度,整合成容易处理的大小,顺利解决问题,其实并不容易。

不过,即使没办法简单用一句话来描述每一件事实,我们可以将事实分组,以更大的单位,掌握每一组事实。只要能从每一组事实中看出主要的主张,就能掌握更大的事实。即使是广泛的问题或格局很大的问题,只要我们耐住性子、看清事实,依序处理每一组事实,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境,都能迎刃而解。第10节分解:没有遗漏、没有重复地划分事实

我身为企管顾问,截至目前为止,已经看过超过十万页的资料。

有一些资料是正中红心,但也有一些是问题重重。从“回应对方”的角度看来,制作资料或与人沟通都一样。一份有问题、让人看了也摸不清头绪的资料,就像对话不成立的沟通一样,都是因为出自以自我为中心的逻辑。

有些人制作的策划书总是能赢得对方的青睐,他们究竟有什么好方法?

我就以“跟营销达人学习制作策划书”为例,来说明“分解”这个主题——没有遗漏、没有重复地划分事实。跟营销达人学习制作策划书

想写出一份好的策划书,有三大关键。

请看表1-5,左边圈起来的“走访现场”“试做实验”“公开共享”就是写出一份好的策划书的三大要点。也就是说,我把“制作策划书的要点”这个大事实,分解为“走访现场”“试做实验”“公开共享”三个小事实。

表的右边则说明每个要点所代表的具体行动:“走访现场”代表“在销售现场寻找可能会热销的点子”。“试做实验”代表“先做出模型,建立共同的目标”。“公开共享”代表“共享策划书草稿,轻松汇集意见”。

下方再列出进一步探讨的事例:“在销售现场寻找可能会热销的点子”包括“自己设计问卷,询问消费者的意见”“累积在现场得到的第一手数据”。“先做出模型,建立共同的目标”包括“具体想象‘要是有这种东西多好’”“制作模型,摄影,刊登产品照片”。“共享策划书草稿,轻松汇集意见”则包括“以视觉呈现产品的设计和使用情景”“充分利用空档和休息时间”。

这些也都是事实。策划书达人在制作策划书时会依据这三个要点展开行动。

总结来说,这张图表传达了“跟营销达人学习制作策划书”这个大事实,其中包含三个要点:“走访现场”“试做实验”“公开共享”。依据这三大要点展开行动,正是达人的做法。

乍看之下,分解好像很简单,但是,能不能正确分解,对工作成果影响很大。

只要习惯“整理”“分解”“比较”的三步骤思考术,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都能轻易地分解。

但是,在还不熟悉的时候,整理、分解、比较的经验还不足够,看到表1-5的分解结果,很容易以为这很简单,自己也想得出来,但这只不过是“自以为懂了”,并非真的了解。

那么,究竟要如何进行分解呢?两种思考方式:“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

要画出像表1-5这样的表有两种方法,简单来说,就是“由上而下思考法”和“由下而上思考法”。

表1-6说明“由上而下思考法”,从最后完成的表的左侧开始思考,在深入探究之前,先建立大纲。以“跟营销达人学习制作策划书”这个主题来说,就是先思考“会通过的策划书有什么关键”,先建立大致的假说之后再进行调查。

表1-7则是说明“由下而上思考法”,从最后完成的表的右侧开始思考,先搜集各种数据,之后再分组。也就是先询问那些策划书达人在制作策划书时都怎么做,搜集相关事实之后,再把搜集到的数据分组,整理出最后的结论。“由上而下思考法”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实战经验。有实战经验的人,只要学会逻辑思考,就能顺利完成推论。

另一方面,“由上而下思考法”就适合年轻上班族,就算还不习惯逻辑思考,也很容易执行。举例来说,访谈的时候,不管对方说什么,都逐字逐句地记下来,等对方都说完了,再来思考:“他说的重点是什么?”这种方法虽然耗时,但最后成果的误差也比较小,这是“由上而下思考法”的优点。

如果是“由上而下思考法”,访谈时当然也会把对方说的重点记下来,但不是对方说什么就记什么,而是在访谈之前就先思考“重点可能是什么”,先建立大致的假说之后再进行访谈。听对方说话的时候,也会一边在心里确认“这就是重点”,一边进行访谈。

主管会指示新人:“开会时,不管对方说什么,全部都记下来。”就是因为新人还不习惯“由上而下思考法”。如果逻辑思考做得不正确,即使想尝试“由上而下思考法”,也会偏离重点。

明明听到同样内容,会议结束之后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才发现彼此认定的重点完全不一样。

反过来说,只要持续地做“由下而上思考法”,努力累积经验,就能培养出直觉,自然而然学会“由上而下思考法”。

此外,学会“由上而下思考法”之后,感受到自己原先建立的假说和对方说的话之间的差距,可以让沟通更精准。如果有遗漏或重复,逻辑就不通了“跟营销达人学习制作策划书”可以根据“由上而下思考法”,也可以根据“由下而上思考法”,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得注意让内容没有遗漏,也没有重复。

表1-5左边和右边的事实集合已经整理、分解得没有遗漏,也没有重复。如果有遗漏或重复,逻辑就不通了。

不管是采用“由上而下思考法”或“由下而上思考法”,得到的结论都一样,所以只要选择自己擅长的方法就可以。不过,一定要遵守基本原则,从正确的角度搜集、整理事实,分解得没有遗漏,也没有重复,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答案。第11节比较:以同样的角度比较事实“整理”、“分解”和“比较”是商业沟通的三个主要技术。“整理”是把散落各处、大小不一的事实汇整在一起。“分解”则是依据某种角度将事实分组,没有遗漏,也没有重复。

接下来,我要说明最后的“比较”。

我准备了一个例子。表1-8和表1-9是三位职场达人说服主管的方法。这三位达人分别来自玩具公司TAKARA TOMY、电信公司NTT和电子公司TDK,三个人都顺利说服了主管,不过采用的步骤和方法各不相同。

只要像这样把事实并列,就能立刻看出差异,这是“比较”最大的特征。来看看具体的例子。比较三位职场达人说服主管的方法

向三位职场达人请教说服主管的方法,发现他们各有独特的想法。我们先整理访谈得到的事实。

TAKARA TOMY的员工提到“顾客最后为什么决定购买”“站在顾客的角度,发挥强大说服力”。

NTT的员工则提到“平时多留意和董事之间的沟通与共识”“投入销售工作”“总经理说:既然你这么坚持,那就试试看吧”。

TDK的员工则提到“从经营目标的观点”“得到销售人员的认可”“主管说:你都这么说了,我能不答应吗”。

这些做法可以分解为五大类:“公司的未来”“董事的沟通”“销售的现场”“顾客的故事”“建立信任”。

分解的时候,可以利用“KJ法”,这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会采用的方法。把搜集的信息写在卡片上,然后将同类型的信息归为一组。

请看表1-9,把三位达人提到的“顾客最后为什么决定购买”“站在顾客的角度,发挥强大说服力”“平时多留意和董事之间的沟通与共识”“投入销售工作”“总经理说:既然你这么坚持,那就试试看吧”“从经营目标的观点”“得到销售人员的认可”“主管说:你都这么说了,我能不答应吗”这八项事实写在卡片上。

先将这八张卡片打散,再根据卡片的内容,把同类型的卡片放在一起,不能分类的就单独留下,然后为每一组配上标题。标题就是分解的主轴。

举例来说,“站在顾客的角度,发挥强大说服力”“社长说:既然你这么坚持,那就试试看吧”“主管说:你都这么说了,我能不答应吗”这三项事实的共同要素是“建立信任”,就把它们分为一组,以“建立信任”为标题。

同样地,“投入销售工作”“得到销售人员的认可”可以配上“销售的现场”的标题。

不能分类的就单独留下,配上“公司的未来”“董事的沟通”“顾客的故事”等标题。

以上是“分解”的过程,接着,我们就可以进行“比较”。

我们可以在同类型的的事实中,找出共通点,看出主要的主张。举例来说,三位达人共同的做法是“建立信任”这项事实,代表在制作策划书之前,必须先和主管、周遭的人建立信任关系,这是商业活动的重要基础。

单独留下的事实也能看出主张。举例来说,“从经营目标的观点”这项单独的事实,可以看出TDK的达人以“公司的未来”说服主管。我们可以推测,他是从经营目标的观点,建立说服主管的逻辑,构成他的策划书。

通过整理、分解、比较,可以看出以前没注意到的事。如果可以看出主要的主张,或看出不一样的做法,将是正确传达事实的强大武器。

在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三位达人各有各的做法,你只要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就行了。经过整理、分解、比较,一定可以看出对自己最好、最正确的目标。专栏:商业上的法则、案例、结果都是事实

如果要解决商业上的问题,有三大基本要素不可或缺:“法则”“案例”“结果”。接下来我会逐一说明。何谓“法则”?

包括社会科学的法则、商业上的普遍法则、为了让企业业务和组织正常运作而广泛应用的想法。法则代表“有关事物成形方法的想法”。何谓“案例”?

包括和商业上的事例、推广事业的策略和推动组织的制度实例。案例代表“确实存在、可以观察的事例”。何谓“结果”?

包括商业活动的结果、执行事业策略的成果、调度组织的效果。结果代表“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情”。

举例来说,“从规模效益的观点看来,媒体结盟这种商业上的融合,是有益的”,这是法则,“出版社和电影公司合并”是案例,“营收增加了100亿日元”则是结果。

读完这一章,你应该会发现,“出版社和电影公司合并”并非唯一的事实,“从规模效益的观点看来,媒体结盟这种商业上的融合,是有益的”这项法则是现实,“营收增加了100亿日元”这个结果也是事实。商业法则,以及套用这项法则的情况(案例)和带来的变化(结果),这三点都是“事实”。

再优秀的商业人士,也不可能在做任何工作时,一开始就做得完美无缺。得先建立假说、实验,然后检验得到的结果。这样重复几次,确定可以套用的法则,再反复验证,才能看清“哪里有问题”。厘清事情进行得不顺利的原因,原本让人摸不清头绪的问题也会逐渐清晰。当你能够看清问题,就可以一步一步解决问题。

了解商业法则、案例、结果都是“事实”,懂得活用“事实”,要解决问题就更容易了。第二章事实要如何“整理”第12节设定的问题,决定你整理事实的方式

想说的话无法清楚表达,这种时候,往往自己也没有正确理解自己到底想说什么。只是有个模糊的想法,就想告诉对方,对方听了也会觉得不明所以。

能够清楚表达意见的人,都是充分了解自己想表达什么,并且以对方容易了解的方式陈述事实。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把事实整理清楚。

简单来说,“整理”就是“把信息放在一起”。把原本散落各处的信息和数据汇整在一起。不过,如果只是随便把信息放一起也没有用,必须先设定问题,再搜集符合问题的事实。设定的问题,会决定你整理事实的方式。

整理信息一般有两种方法:“由上而下法”和“由下而上法”。“由上而下法”以企管顾问芭芭拉·明托(Barbara Minto)提倡的“金字塔结构”为代表,先设定主要的主张,在主要的主张下面列出一些补充说明的副主张,副主张下面再列出作为依据的事实,排成金字塔的形状。

相较于由上而下整理信息,一般人应该更习惯“由下而上法”,这以“KJ法”为代表。先把和主题相关的信息写成事实卡片,一张卡片写一个事实,再将卡片打散,根据卡片上的内容,重新将卡片分类排列,然后为每组卡片加上标题。

如果想传达的主张一开始就很明确,我会建议使用“由上而下法”。但如果目标还不明确,或是还不习惯整理,“由下而上法”会比较恰当。依照“差异”“时间”“类别”“脉络”来整理

当我们由下而上整理事实时,关键在于“如何一边搜集资讯,一边分组”。所以我才说,设定的问题,会决定你整理事实的方式。

主要可以依照以下四个项目来整理:

• 差异——从比较之后看到的差异切入;

• 时间——从时间先后或行动流程切入;

• 类别——从类别切入,例如分成“既有”和“新创”;

• 脉络——从谈话脉络或故事结构的角度切入。

整理事实,必须从无限多的信息中找出必要的部分,有系统地汇整、分组。“差异”“时间”“类别”“脉络”不只在整理事实时有用,对于下一章要说明的“分解”也很有用。整理出来的事实要进行分解,最重要的关键就在于“划分事实的主轴”,之后我会再详细说明。

以什么样的“主轴”把整理出来的事实进行分组,之后比较得到的答案也会不同。“差异”“时间”“类别”“脉络”就是为信息分组的四种角度。

我在前一章说过,能不能正确地整理和分解事实,对工作成果影响很大。正确地整理和分解事实,具体来说,就是在“差异”“时间”“类别”“脉络”这四个项目中,选择一个适当的主轴。

觉得自己已经充分思考,却在工作上遇到瓶颈,不妨就从“差异”“时间”“类别”“脉络”这四个角度重新思考,这样可以让你更接近目标,成为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第13节从企业实例来整理事实

那么,我们需要整理哪些事实?

我就以一般人熟悉的企业实例来说明整理事实的基本方法,大家也可以套用这些方法。

表2-2是将企业实例整理出来的结果。表左边由上到下包括三大项目:“和公司有关的事实”、“和业界、对手有关的事实”,以及“和市场、顾客有关的事实”。

每一个项目右边还有中分类,例如,“和公司有关的事实”又分为“经营理念”“策略”“经营计划”“组织架构”“业务”“产品和服务”“业绩”。

同样地,“和业界、竞争对手有关的事实”可以分为“业界动向”“竞争对手”;“和市场、顾客有关的事实”可以分为“经济动向”“市场”“顾客”。这些信息都是事实。

中分类的右边还有分解得更详细的内容,每一个小项目也都是事实。

所以说,事实有大有小,小项目是事实,组合起来也是事实,就看你分类的方式。以最小单位看来,就是表右边小分类的事实。信息没有整理会怎样?

如果没有正确整理事实,会产生什么后果?以下是一些例子:

• 把公司的产品和业界流通的产品混为一谈;

• 把公司的经营策略和竞争对手的市占率混为一谈;

• 把创业者的话和市场规模混为一谈。

明明是不同的事实,却没有区分开来,代表没有正确整理事实。把不同的事实当成同一类,还觉得自己已经充分掌握事实,这样沟通当然会出问题。“讨论没有交集”“开会偏离重点”,会有这些情况,都是因为整理的方法不对。

举例来说,在职场上可能会出现像这样的对话:

主管:虽然A公司没有采用我们提出的产品促销计划,但应 该可以再向B公司提案。还可以从什么角度切入呢?

下属:嗯,规划过程中,最辛苦的就是市场调研了。公司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30~40岁的单身男性,但是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最近20~30岁的女性也成为我们的消费群体了。“促销计划的新策略”和“工作的甘苦谈”是完全不同种类的事实,双方的讨论当然不会有交集,也没有意义。不仅如此,主管和下属之间甚至可能产生沟通障碍。

正确认识事实、整理事实,可以让你不白费努力,也不会说出偏离重点的话。第14节搜集信息和数据

工作上,为了得到需要的结论,我们会去搜集可以证实结论的信息和数据。

假设你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公司产品的营业额比去年更好”,你需要正确了解事业计划的内容,包括是哪个部门的事业、营业额要比去年增加多少。此外,也必须掌握竞争对手的策略和业绩,以及既有顾客对产品有什么不满和期待。

这些信息和数据就是你要整理的事实。经过整理,才能有效活用这些信息和数据,证实“这是可以提高营收的对策”,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把证实结论需要的信息和数据当成事实,整理清楚,推导出假说,再经过验证,重复这样的过程,你会逐步靠近正确的结果。不仅企管顾问会这么做,这对任何商业活动都是有效的方法,所以说,从信息和数据中得到的事实非常重要。

接着,我们一起来思考商业活动会需要哪些信息和数据。

请看表2-3,商业活动需要的信息和数据都是事实。当我们思考假说背后的信息和数据,也就是在根据假说整理事实。视情况采用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

信息和数据可以分为“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定性信息可以让我们了解性质和特征,定量信息则是以数字表示数量和规模的大小,两者都不可或缺。

再来想想要如何搜集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

要搜集定性信息,通常会以访谈方式进行意见调查。这时候,应该尽量扩大访谈范围,找出可以提供有用意见的对象。

表2-3就列出五种访谈对象:“访谈高层”“访谈内部”“访谈顾客”“访谈对手”“访谈专家”。

访谈除了可以用来搜集信息和数据,还能够检验自己设定的假说。

举例来说,“公司品牌知名度高,推出新产品应该有助业绩成长,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会不会是促销和广告方法有问题?”

为了检验这项假说,对顾客进行集体访谈是个好方法。如果能听到顾客的意见,“我不知道你们有出新产品”“我对新产品的电视广告印象不好”“我不知道哪里可以买到新产品”,就能够检验自己设定的假说。

如果访谈听到的意见和假说不同,那么只要修改假说就行了。接着再重复检验和修改假说的过程,确认新的假说是否正确,就可以逐渐接近最佳的解答。

另一方面,要搜集定量信息,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此外还有大数据和模拟,大数据可以横跨长时间搜集大规模的数据,模拟则是以特定条件分析数据,预测未来。两者都适用于搜集和数字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只要正确整理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的事实,就有助于思考下一步。第15节以亚马逊书店为例,试着整理事实

接下来,我就以大家熟知的亚马逊网络书店拓展业务的实例,带领读者思考整理事实的方法。从充分搜集数据,到正确掌握事实,是整理技术的应用篇。贝佐斯的策略

1995年,杰夫·贝佐斯(Jef Bezos)创办亚马逊网络书店,开始服务顾客,现在,全球有10个国家、超过1.5亿人在亚马逊购物,营收突破700亿美元。

听到营收700亿美元,大家可能会以为亚马逊是一家以营利为优先的企业,但其实,“随时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才是亚马逊的策略。

表2-4据说是贝佐斯在创办亚马逊之前,和投资人在聚餐时,画在餐巾纸上的商业模式图。

贝佐斯并不是只看当下,而是以一家永续企业,从长远未来制订策略。也就是说,这不是一张已经过时的商业模式图,而是一直到现在,仍然持续在进化、发展。

亚马逊销售的产品种类非常多(Selection),顾客想买什么都能立刻买到,体验到以往不曾有过的便利性(Customer Experience),顾客满意度提高,创造了口碑,也带动了用户人数和造访网站的流量(Traffic)。亚马逊不只是零售渠道,也建立交易平台,企业和个人可以成为卖方(Sellers),网站流量越大,产品种类也越容易扩大,形成正向循环。

另一方面,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能够以划算的价格购买,亚马逊必须维持低成本结构(Low cost structure)。顾客增加,企业规模变大,就有更多的资金,可以发挥经济规模的效益,以更低的价格(Low Price)提供商品。这样一来,顾客可以花更少钱买到同样的产品,顾客满意度也会更高。

换句话说,贝佐斯以顾客的需求构思商业模式,想到的结果,就是以更低的价格和更多的选择,提高顾客使用亚马逊的满意度和次数。如果是以利益为优先,这张商业模式图的正中央就会是利益(Profit),而不是企业成长(Growth)。

亚马逊的策略就是一个“事实”。亚马逊的业绩变化,就和策略方向一致

亚马逊的业绩实际又是如何呢?请看表2-5的数据。

我想从比较长的时间轴来探讨亚马逊的业绩,不只看最近,而是从创业之后,经过十年、二十年这么长的时间,观察亚马逊的表现。

先看下页的图表“营收和获利的变化”,从创业以来,亚马逊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