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战武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8 04:08:53

点击下载

作者:冯平,王国富,吴志樵

出版社:环境科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空战武器

空战武器试读:

前言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军事知识所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我们只有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解和掌握,才能全面而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军事科技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先锋,能够极大地促进基础科技的发展。军事科技不仅用于发展军事武器装备,用以巩固国防建设和促进和平发展,还逐渐转化为民用科技,它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日常生活水平。发展军事科技是我们提高国家整体科学技术水平的强大动力,我们必须优先进行国防建设,优先发展军事科技。

军事战争既有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也有进行武力占领践踏正义的侵略战争,但不论什么战争,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我们都应当避免发生。我们既要反对侵略战争,呼唤世界和平,尽一切努力避免各种形式的战争,但也要积极参与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军事人物既有和平的护卫者,也有发动战争的恶魔。无论是军事领袖,还是元帅将领或英雄,他们都是人类和平的守护神,是人类正义的化身和良知的体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大无畏的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发扬,让其精神永垂不朽。至于发动战争的恶魔,他们是遗臭万年的人类败类,他们背叛人类幸福与和平的道义,摧毁人类文明,使广大人民残遭杀害和痛苦,我们必须人人唾弃,让其永世受到惩罚。

军事历史是我们了解人类发展的主要窗口。军事与政治向来是相伴相随的,军事历史是政治历史的演绎,也是政治历史发展的高潮。任何一个朝代或者一个国家的开始与终极,都是伴随着军事战争的开始或终极。军事历史使政治历史更加集中与清晰,更加丰富与生动。我们要了解历史发展的概貌,首先就要了解军事历史发展的脉络。

总之,学习军事知识,加强国防教育非常重要。特别是学习现代军事科技,加强现代国防建设,更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为此,我们综合了国内外最新的军事历史研究成果和军事科技发展概况,编撰了“世界军事百科”丛书。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武器装备篇”,主要包括陆战武器、空战武器、海战武器、常规武器、现代武器、古代军事等内容;第二部分“战争战役篇”,主要包括古代战争、近代战争、现代陆战、现代海战、现代空战、现代会战等内容;第三部分“军事人物篇”,主要包括军事领袖、军事元帅、军事将领、军事英雄、战争元凶、军事枭雄等内容;第四部分“战史军史篇”,主要包括欧洲战史、亚洲战史、非洲战史、美洲战史、军事历史、作战谋略等内容。

本套书系内容全面、史事详尽,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系统性,是广大读者学习了解军事的良好读物,也是广大图书馆珍藏的良好版本。本书编委会

现代空战中的突击手

飞机正式作为

战斗机

使用,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

现代作战飞机与以前的作战飞机相比,它们在式样和性能上有了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一是用喷气式发动机代替了老式的螺旋桨发动机,使飞机的速度由每小时几十至几百千米,达到最快每小时约2400千米;

二是飞机的翅膀由初期的双机翼改为单机翼,而且机翼多采用向后掠的样式,主要是为了减少飞机飞行中的空气阻力;

三是增加了一些新的武器,提高了作战性能;

四是变滑行起降为垂直起降,以改善飞机的机动作战性能。

目前已装备使用的垂直起降飞机还较少,其代表者是英国的“鹞”式战斗飞机。

这种“鹞”式垂直起降飞机和一般直升机不同。它的发动机有4个喷口,都能在飞机机身两侧喷气,而且喷口可以同时转动。当喷口向后时,发动机中产生的燃烧气体就向后喷出,于是在反作用力的推动下,飞机向前飞行;而当喷口转向下喷气时,就能使飞机垂直向上升起。如果减少向下的喷气量,飞机就会因本身重量垂直降落到地面。

因此,这种飞机作战使用很方便,只要有三四个篮球场大的地方就能起飞降落,很适合现代作战的需要。

与地面上的坦克一样,现代作战飞机的火力都很强,一般都装有专门的航空机关炮,口径大多数为20~30毫米,射击速度较高,每分钟能发射1500发炮弹。还有一种用6个炮管轮流发射的快速炮,最高每分钟可发射6000发炮弹。

这种航空炮通常是进行空战使用的,但也有用来打坦克的航空炮。例如,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制成的A-10型攻击机,就装有一门口径30毫米用来打坦克的航空机关炮。它有七个炮管,可轮流发射炮弹,最高每分钟可发射4200发炮弹。在2000米的距离内,它发射的炮弹能穿透坦克40毫米厚的钢甲,用来攻击坦克的顶装甲很有效。

不仅如此,这种飞机的机翼下还可挂导弹、火箭弹等反坦克武器弹药3吨以上,而且飞机本身的防护能力也很强,在机身四周装有厚厚的合金钢板。所以,这种飞机用来打坦克是很有效的,它已成为反坦克武器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战斗机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战斗机开发的行话是“机动性”。即快速机动占领有利空域,以便发射空空导弹或航炮,这种敏捷的回旋性能被视为战斗机最重要性能之一。

自战斗机诞生以来,一直被视为最重要性能的最大飞行速度,反而被摒弃于主要评价指标之外。事实上,现役先进的战斗机,从方案论证开始就摒弃了片面追求最大飞行速度。这种倾向,粗看好像又回归到二次大战重视战斗机的格斗性能,是否可视作轻型战斗机的复活呢?

引发重视战斗机机动性的直接原因,是越南战争与第3次中东战争的教训。原以为进入超音速、导弹时代后不会再发生空中格斗,实际情况是,在超音速战斗机之间空中格斗时有发生,超音速飞行速度对空战作战效能远低于期望值。而高性能的机载武器系统,特别是机载雷达和空空导弹的性能,在实战中却产生了极为显著的效果。

为使战斗机具有高机动性,就得使机体轻型化,并配置强有力的发动机。

具体来讲,一是翼面负荷要低,即飞机重量与机翼面积的比,比值越小,则格斗性能越强。现举一些代表性机型的翼面负荷为例:22F-86F为279.9公斤/米,F-4J为433.3公斤/米,F-104J为595.6公斤/米22,F-15A为336.5公斤/米,由此可见,F-86F、F-15A的机动性最优,F-104J的比值比F-86F大1倍,不适合执行空中格斗。二是推重比要高,即发动机推力与飞机重量的比要高,如比值在1以上,即使没有机翼的升力,光靠发动机的推力也能垂直上升。

因此,推重比越大,飞机就越有升力,格斗性能也越好。以上面机型的推重比为例:F-86F为0.37,F-4J为0.76,F-104J为0.66,F-15A为1.14。由此可见,F-15A的升力最为出类拔萃。这些都是测算战斗机机动性的指标。

美国现役先进的战斗机大都是20世纪70年代投入使用的:空军的F-15“鹰”式战斗机,1972年试飞,1975年开始装备部队;F-16“战隼”式多用途战斗机,1976年试飞,1978年开始装备部队;海军的F-14“雄猫”式舰载战斗机,1970年试飞,1972年开始装备部队;F/A-18“大黄蜂”式战斗/攻击机,1978年试飞,1983年开始装备部队。

这些战斗机,只是其作战使命任务不同而各具特性,但均广泛应用了许多新技术、新材料,其共同的特征是重视战斗机的高机动性。这些战斗机,不仅成为美国空、海军的主力机种,也销售给许多国家和地区。

再看看西欧各国的战斗机。英国、德国与意大利3国共同开发的“狂风”多用途战斗机,1974年试飞,1982年服役,具有高机动性,超低空高速突防能力强。法国“幻影”F-1战斗机,1966年试飞,1973年开始服役,经不断开发改进,“幻影”2000战斗机,1983年服役,结构重量轻,机动性能好,除法国空军装备外,还出口不少国家和地区。

这些战斗机都是各国空军的现役主力机种,目前仍维持一定的产量,仍在不断改进。战斗机的使用寿命,一般是20至25年。

垂直起落飞机

垂直起落飞机是一种可以垂直起飞和着落的固定翼飞机。

多数垂直起落飞机兼有短距离滑行起飞和着落能力。它的这种特性,便于迅速出击、疏散隐蔽或紧急转移,使飞机的地面生存力及机动能力得到提高。

通常可装备在航空母舰、巡洋舰和驱逐舰等舰艇上,用以提高舰艇的防空能力和突击能力。

从外表看,它要比歼击机短小,它起飞时直接由发动机带动旋翼和螺旋桨产生推动力和升力,从这点上讲,它和直升机又有些相似,但它的飞行速度要比直升机快许多。

英国于1966年试制出世界上第一种垂直起落飞机,取名为“鹞”式战斗机。现在除了英国之外,美国和法国等国家也生产。

空中加油机

空中加油机是在空中给飞机补充油料的军用飞机。它的加油设备如附加油箱、输油泵、锥形套和燃料传感器等,通常安装在机翼下面的吊舱和机尾内。

它的外形和普通运输机很相像,所不同的是,机体内贮存的是油料而不是货物。

空中加油机有的能同时给几架飞机加油。在空中加油的时候,加油机在受油机的前上方飞行,由飞行员打开输油软管的保险装置,伸出锥形套,在气流的作用下锥形套自动展开,同时将输油软管拖出。受油机飞行员看准锥形套,注意调整飞机速度、航向和高度,待受油管插进锥形套后,油路便自动接通。

以前没有空中加油机时,飞机补充油料必须返回地面,这不仅消耗油料,而且在空中停留的时间也短。

电子对抗飞机

电子对抗飞机是用以对敌方雷达、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电子制导系统实施侦察、干扰或袭击的飞机的总称。

电子对抗飞机包括电子侦察飞机、电子干扰飞机和反雷达飞机。它们飞得很高,又飞得很快,而且全身涂有一层能吸收电磁波或大大减弱电磁波反射的材料,所以一般雷达发现不了它。

电子侦察飞机可侦察、识别和录取电磁信号,为指挥中心和作战部队提供有关情报。

电子干扰飞机携带电子干扰机和干扰物投放器,能使敌方的雷达在短时间内不起作用,以掩护战斗机和轰炸机突击地面。

反雷达飞机主要以反雷达导弹袭击地面雷达站。

电子对抗飞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的新型机种,它能在战斗中发挥特殊的作用。由于造价昂贵,目前这种飞机只为少数国家所拥有。

水上飞机

水上飞机是指能在水面上起落和停放的飞机。主要用于海上巡逻、反潜、救护和布雷。

按结构分为船身式、浮筒式、水橇式。有的能水陆两用,它凭借船形机身或浮筒能在水面漂浮。

水上飞机的机翼都采用上单翼,以减少喷溅水流对发动机、螺旋桨、外挂式武器和襟翼的影响。机上装有水舵、机动和锚泊设备。

主要武器有:航炮、炸弹、导弹和水中武器。

主要优点:可在广大水域起落,使用机动灵活;水上机场建设费用低;海上飞行安全。

主要缺点是:水上飞机阻力较大,飞行性能较差;水上维护不便,制造工艺较复杂。

反潜机

反潜机是一种专门对付潜艇的军用飞机。具有低空、低速航行性能好和连续飞行时间长的特点,配有两班乘员,总人数为12~16名,能持续巡逻约20小时。

反潜机经常携带航空反潜鱼雷、深水炸弹和鱼叉式导弹等反潜艇武器,巡航在海疆的上空。它有着警觉的“耳目”,一旦发现在水下活动的潜艇,就会迅速地向它发起攻击。

反潜机的“耳目”是声呐、磁探仪、红外探测仪和反潜雷达等设备。它的样子很特别,机翼的位置要比其他的飞机稍靠后,在它头部的后面还有一对小“翅膀”,在这上面安放着反潜艇武器。

反潜机的原型是用航空鱼雷打击敌舰船的鱼雷机。这种鱼雷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投入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即被反潜机所取代。

现在,反潜机已发展成为海军航空兵的主要机种之一,并与猎潜艇一起,组成海空反潜艇联盟。

预警机

预警机是用于搜索、监视空中或海上目标,指挥引导己方执行作战飞行任务的军用飞机。

机上装有雷达和电子侦察设备,飞机起飞后大大增加雷达的搜索范围和探测距离,增长预警时间,发现低空、超低空和海上飞机目标的作用尤为显著。

预警机通常由大型运输机改装而成,在现代战争中具有重要作用。

1991年初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出动了30多架预警机用于执行对空指挥、侦察、战场监视等任务,在破坏伊拉克军队指挥系统,摧毁飞毛腿导弹基地,夺取制空权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教练机

教练机是专门为训练飞行人员使用的飞机。

教练机的种类有飞行员教练机和机上领航员、通信员、雷达员实习用的专业教练机。使用教练机训练飞行人员可节省经费,缩短训练周期,提高训练质量。

教练机座舱内一般安装有两个座椅和两套联动的飞机发动机操纵机构,分别供教员和学员使用。学员在前舱,教员在后舱,后舱座椅比前舱高,便于教员望飞机前方。

教练机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种,以满足不同学员的训练需要。

初级教练机结构简单,着陆速度低,较易操纵,安全经济,便于初学者掌握初级驾驶技术。

中级和高级教练机设备、性能与相应的作战飞机基本相同,用以训练飞行员掌握作战飞机的基本驾驶技术、较高的飞行技术和战斗技能,有些可用于遂行作战任务。

反潜巡逻机

反潜巡逻机是用于海上巡逻和反潜的海军飞机。有岸基反潜巡逻机和水上反潜巡逻机之分。

反潜巡逻机主要用于对潜警戒,协同其他兵力构成反潜警戒线;在己方舰船航行的海区遂行反潜巡逻任务;引导其他反潜兵力或自行对敌方潜艇实施攻击,机上可携载反潜鱼雷、深水炸弹、核深水炸弹、空舰导弹、火箭、炸弹等武器。

反潜巡逻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普遍使用。装声呐浮标后,能发现水下的潜艇,成为反潜战的主要机种。

20世纪80年代初,反潜巡逻机的最大速度已达90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9000千米,续航时间13~22小时,具有良好的低空性能,装有反潜搜索雷达、红外探测仪、激光探测仪、磁力探测仪、微光探测仪、水质分析器、气体分析器和电子监听器等设备,能对潜艇进行全天候搜索、跟踪和攻击。

无人驾驶飞机

无人驾驶飞机是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

无人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尺寸小、成本低、机动性高、隐蔽性好等特点。

无人驾驶包机的机体与有人驾驶飞机大致相同,主要材料为非金属,机上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遥控和遥测设备、电视摄像机、自动导航设备、起飞和着陆系统等。有一次使用的,也有多次使用的。多次使用的无人机,可自动着陆,或用降落伞回收。

无人驾驶飞机的主要军事用途是:供高射炮、地空导弹部队打靶;担负昼间和夜间战术、战略侦察;以及施放电子干扰等。

此外,还可用于通信、反潜、火炮射击校正、核武器试验取样和特种战争效果评定等。

无人驾驶飞机除具有广泛的军事用途外,也广泛用于民用的大气测量、气象观测、地球资源勘查、森林防火、人工降雨等方面。

螺旋桨飞机

螺旋桨飞机是用螺旋桨作推进装置推进飞行的飞机。螺旋桨是由发动机带动旋转,向后排空气,产生向前的作用力,推动飞机飞行。

早期的飞机速度慢,高度低,大多采用螺旋桨式。现在虽大量使用涡轮喷气和风扇喷气发动机,但螺旋桨飞机因其耗油率低,经济性好,仍广泛用作亚音速的民航客机、运输机和军用反潜机等。

双翼机

双翼机是一种拥有双层机翼的老式军用飞机。

它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机动性好。不足的是,攻击力不强,飞行速度较慢,仅约500千米/时,而且飞行高度又很低,升高限度不到3000米,同时对气候等外界条件要求较高。

由于载重量不大,它只能配备机枪和携带少量的炸弹。在当时主要被用来消灭对方的地面火力点、摧毁工事和破坏建筑物等。

它的上下两层机翼,靠支柱和钢丝绳斜拉连为整体。与现代飞机不同的是,它的发动机通常装在机头上,飞行时发动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双翼机曾经被各国军队视为取得战争胜利的有效武器。从20世纪30年代起,它在军队的地位逐步被单翼机取代。今天,我们在空中所见到的双翼机,大都是民用的运输机或喷洒农药的专用机等。

歼击机

歼击机是用于在空中歼灭敌机和其他飞船式空袭武器的军用飞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被称作“驱逐机”,现在人们又叫它“战斗机”或“格斗机”。

它飞行速度快、空战火力强、机动灵活,配备导弹、炸弹、机枪、航空机关炮等武器,可与对方的歼击机争夺空中优势,拦截对方的轰炸机、

强击机

和导弹,向地面或海上目标发起攻击。

从外表看,它机身狭长,头部呈尖锥状,两片宽大的机翼下悬挂着数枚导弹,狭窄的驾驶舱内仅能容坐一名驾驶员。

它配有先进的雷达瞄准装置、武器自动控制系统和1~2台喷气式发动机。歼击机善于升空爬高和高速飞行,它的高空最大速度可达3000千米/时。作战时,它可以钻入云层,躲藏得无影无踪,又可以俯冲,实施超低空扫射。

在飞行中,它的喷气式发动机还会在空中划出一道长长的白雾,因此,它还常被请去参加各种飞行表演。强击机

强击机是用于从低空、超低空突击地面小型目标,支援地面部队作战的飞机,也称攻击机。

强击机具有良好的低空操纵性、安定性和搜索地面目标能力。有的强击机为提高生存能力,其要害部位座舱、发动机、油箱等还带有装甲防护。强击机用来突击地面目标的武器有:航炮、普通炸弹、制导航空炸弹、反坦克集束炸弹和空地导弹等。

多数强击机可挂战术核弹,有的装有红外观察仪或微光电视等光电搜索瞄准设备和激光测距器;有的强击机具有垂直/短距起落性能。1965~1968年,中国自行研制了强-5型强击机。

歼击轰炸机

也称“战斗轰炸机”。主要用于突击敌战役战术纵深内的地面或水面目标,并具有空战能力的飞机。

机上装有较完善的轰炸瞄准设备。有些装有地形跟随系统,以保障低空飞行时的安全。有的装有惯性领航系统和多普勒雷达、微光夜视仪、前视红外观察仪等设备,以便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发现、攻击目标。机载武器有航炮、常规炸弹、空地导弹,有的能带核弹。有的还带空空导弹,用以自卫。它投掉外挂武器后,具有一定的机动能力,可与敌机进行空战。歼击轰炸机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初是用歼击机改制的。

目前,歼击轰炸机的载弹量已达7~8吨,飞行总重量超过20吨,投弹后的飞行速度大于2马赫。随着机载电子设备的不断改进和现代格斗导弹的广泛使用,歼击轰炸机的空战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歼击轰炸机与歼击机、强击机的差别日益缩小。因此,一些国家把现代歼击机、强击机和歼击轰炸机统称为“战术战斗机”。

军用运输机

军用运输机是专门用于运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的军用飞机。

这种飞机还可实施空降、空投等,对提高军队的快速机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按执行任务的范围分,有战略运输机和运输机。运输机载重量大,航程远,可进行洲际空中运输任务;战术运输机用于在战役战术范围内执行任务,能在简易机场上起落。军用运输机的动力装置一般用2~4台以上发动机,有气密座舱、氧气设备和自动驾驶仪等,通常装有较完善的通信领航设备,能在昼夜复杂气象条件下飞行。

20世纪80年代,军用运输机仍为亚音速飞机,如美国的C-5A,巡航速度871公里/小时,最大载重航程为45公里,最大有效载重量达120吨;俄国的安-124,最大巡航速度850公里/小时,最大载重航程4500公里,最大有效载重量约150吨。

航天飞机

1986年1月28日上午,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场上,高大的“挑战号”号航天飞机屹立在小山似的发射架上,等待着点火出航。

这是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从1983年以来的第10次飞行。

虽然这次发射失败了,但航天飞机作为人类探索和开发宇宙空间的重要交通工具,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那么,航天飞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飞机,它有些什么特长呢?

航天飞机力宇宙飞船一样,需要用运载火箭从发射台垂直发射。

起飞后,它相继将两个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和又粗又长的外部燃料箱分离掉,轻装前进,并依靠本身携带的三台主发动进入预定的轨道飞行。完成任务后返回。在重返大气层后,它和普通飞机一样能在机场跑道上滑行着陆。航天飞机每次飞行后,经过短时间的检修,又可以重新发射升空,而且可反复使用100次。

从这里可以看出,航天飞机兼有飞机和宇宙飞船的双重优点,因此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合适的名字,使它和飞机以及航行天外的飞船喜结良缘。

航天飞机比普通飞机要复杂得多,它通常由3大部件组成:一个是轨道飞行器。

从外形上看,它是一个带翼飞行器,与普通飞机相似。它有长而宽大的机身。机身一般长37米,既可载人运货,又能将卫星载送到宇宙空间,省去了用专门的运载火箭发射。位于机身前面的是驾驶舱,舱内分上、下两层,每层可乘坐四名宇航员。在机身的后面装有3台主发动机,所使用的燃料是液态氢和液态氧,能产生相当于3700多万马力的推力。它还有一对呈三角形的机翼,翼展为24米。

在飞行器的主发动机旁边,还安装了两台火箭发动机,用来改变航天飞机的轨道,并使它减速返回地球。另外,在机身的下面还装有可以收起的轮子,以便于在跑道上着陆行驶。

在轨道飞行器的肚子下面,有一个像氧气瓶似的粗大圆桶,它就是航天飞机的第二个大部件——外部燃料箱。这个大圆桶长47米,直径8.5米,里面装着分隔开的液态氧和液态氢。这两种东西一相遇就燃烧着火,所以为了使它们保持体积较小的液体状态,就必须使它们处于-200℃的低温下。因而外部燃料箱又称做“世界最大的保温瓶”。航天飞机就是抱着这个大“保温瓶”升空的。燃料箱从航天飞机起飞起,向轨道飞行器上的主发动机供应燃料,一直供应8分钟,然后它就与轨道飞行器分离,自行爆炸。

航天飞机的第三个大部件,是立在外部燃料箱左右的两个细长的火箭助推器。这两个助推器长45.5米,直径为3.7米,使用的是固体燃料。它们在航天飞机起飞后30秒钟点燃,工作两分钟,就脱离轨道飞行器,用降落伞回收,以备下次再用。助推器为航天飞机进入轨道相助一臂之力。

如果利用航天飞机在宇宙空间设置雷达和其他先进电子设备,不仅能对飞机、导弹进行跟踪,而且能监视跟踪地面上的坦克和海上的舰艇等活动目标。

如果用航天飞机在地球的同步轨道上设置通信天线,就能接通1000万条话路。这样,在战场上作战的众多士兵,只要携带与手表一样大小的通话装置,就能通过通信天线和他们的指挥官直接通话,使用非常方便。航天飞机还能携带大型的照相和侦察设备,执行像监视潜艇发射导弹和跟踪观测导弹飞行之类的特殊任务。

航天飞机最拿手的本领还是用来发射、维修和回收卫星?甚至还能用来截获和破坏敌方卫星。通常,人们把人造卫星称作“人造月亮”,所以可将俘获敌方卫星叫做“九天揽月”。将敌方的卫星揽回来后,或者没收,或者加以改装,使它为自己一方服务和工作。路报道,美国设计的一种航天飞机,在机身上开了一扇宽18米的大门,就是为便于截获和绑架别国卫星使用的。

在未来的空间战场上,随着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的出现和发展,航天飞机不仅能用来击毁对方的飞船和卫星,而且还能拦截敌方正在飞行途中的导弹,甚至还能装载导弹去袭击敌方的重要目标。

气垫飞行器

气垫飞行器和气垫船、气垫火车属于同一家族。它的诞生同一次意外飞行事故有关。1932年,德国的一架水上飞机在飞越北海上空时,几台发动机突然同时熄火,飞机眼看就掉入大海!这时奇迹出现了:飞机跌到距海面10米左右便不再往下跌,并能继续向前飞。

后来人们才知道,托着飞机不继续往下跌的“神奇力量”,是由于一种“地面效应”产生的。利用这种原理制成的“气垫飞行器”,也叫做“地效飞行器”。

飞行器在贴近地面或海面飞行时,其下边的空气由于地面或海面的阻挡,流动速度减慢,根据伯努利定律,其压力就较大;而飞行器上边的空气流速较快,因而压力较小。这样,飞行器下边的压力大于上边的压力,结果就产生了压力差,将飞行器“托”了起来。离地面越近,这种升力就越大。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率先制成了3种气垫飞行器。其中最早问世的是“埃科兰诺”三翼面飞行器。在它的前部并列装有8台发动机,在起落或飞行时,这些发动机将喷射气流喷射到飞行器主翼下方,形成气垫,以增大升力。在飞行器的垂直尾翼上还装了两台发动机,以推动它向前飞。飞行器全长122米,可载人900多名,在距海面3.5米的高度上以每小时550千米的速度飞行。“奥兰”飞行器用两台换向式喷气发动机来代替装在其前部的8台发动机。它能同时装载850名士兵和两辆坦克,能在浪高1.5米的条件下起降和飞行。

问世较晚的“乌特卡”飞行器,在机头里加装了许多先进的电子侦察装置,并在机身背部装设了6枚导弹。它的航程大,隐蔽性好,不易被敌方雷达发现,可对敌舰和潜艇进行抵近攻击,突击威力极强。给它配上空对空导弹能打飞机。它能垂直起降和静止悬停,能声呐和探测仪器探知敌方潜艇位置并进行攻击。在给它装上扫雷具以后,也可用它来扫除水雷。

气垫飞行器能飞越沙漠、江河、冰河和雷区,能在海上和陆地上起降,能躲过雷达的探测,其运载量大,飞得远,可在登陆战中大显身手。

直升机

直升机是能垂直起降和悬停在空中的飞机。它转向灵活,能原地转弯,反应迅速,并能前飞、后飞和侧飞。

直升机通常携带机枪和火箭发射器,既可用于海上巡逻、运送兵员和吊运装备等,又可超低空攻击地面和水上目标及反潜艇、反坦克等,尤其适合在热带丛林、山区等地形复杂和交通不便的地带飞行作战。不管是在峡谷、森林、河滩,还是在高大的建筑物顶部,它都能随意降落和起飞。

直升机飞行高度低,速度慢,很容易遭到敌方防空武器甚至轻武器的攻击。

直升机的头顶上有台很大的“风扇”,那是它的升力部件——旋转机翼,有的机身底下装有两栖起落架和短翼浮筒,还能够在水面上起降或漂浮。配上挂钩,它能吊住轻型坦克在空中飞行。

反潜直升机

反潜直升机是用于搜索和攻击敌潜艇的海军直升机。类型有岸基反潜直升机和舰载反潜直升机。

反潜直升机主要用于岸基近距离反潜和海上编队外围反潜。其飞行速度多为200~300千米/小时,作战半径100~250千米,起飞重量4~13吨,多数装有两台航空发动机。能携声呐浮标、磁力探测仪等设备,能在短时间内搜索较大面积的海域,准确测定潜艇位置。搜索潜艇的效率和灵活性,均优于舰艇。但其续航时间较短,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

舰载反潜直升机的旋翼和尾翼大多可折叠,便于在载舰机库内停放。

武装直升机

武装直升机

直升机用于军事上,一般称作武装直升机。早期的武装直升机主要用来运输货物、侦察敌情和救护联络等,后来在飞机上配备了枪、炮、导弹等武器后,它才成为名副其实的武装直升机。

武装直升机是伏击坦克的能手。你们看它时而在空中盘旋,时而悬停在空中,时而又像蜻蜒点似的向地面腑冲,居高临下,视界宽阔,把敌坦克的活动看得清清楚楚。

它可以事先躲在掩体内,等到敌方坦克靠近时,出其不意地飞起来,向坦克发动进攻;或者隐藏在树丛、山后,一旦发现目标,突然垂直起飞,像老鹰追捕兔子那样冲向坦克。

在中东战场上,用武装直升机发射“幼畜”式电视制导反坦克导弹曾击毁了不少坦克。国外还进行过这样的实战演习:在“眼镜蛇”直升机上装上“陶”式导弹,让它和坦克比武,比赛结果是1:10坦克惨败于直升机的手下!

现代的直升机飞得很快,速度已达每小时350多千米。不仅如此,它还飞得又高又远。现在它的最大飞行高度为1万多米,而最大航程是3千多千米。另外,它还是一个大力士,运载量最大可达40多吨。

直升机具有这么多的优点,是与它的独特形状和结构分不开的。头顶上像几把大刀似的螺旋桨,转起来好似一把伞,通常叫做旋翼。直升机就凭着这些大刀片在空中旋转来直升直降,悬停或作任意方向飞行。

旋翼在空中快速旋转以后,就会产生向上的升力。如果飞行员加大发动机油门,旋翼就转得快些,升力就大。若升力大于直升机的重量,飞机就能垂直起飞;若旋翼转得慢些,当升力和飞机的重量近似相等时,直升机就停在空中不动;如果旋翼转动得再慢些,使产生的升力小于飞机的重量,直升机就会凭着自己的重量徐徐下降。

使人感兴趣的是,旋翼还能前、后、左、右倾斜。如果向前倾斜,它就会产生一个推着飞机向前飞行的力,于是直升机就向前飞行了。同样道理,旋翼向后、向左、向右倾斜,直升机就能跟着向后、左、右方飞行,操作也很灵便。

直升机的尾巴也挺怪的,尾巴长不说,还向上翘着,上面还挂了台“电扇”。这“电扇”实际上是个螺旋桨,它的转轴与地面是平行的,一般称作“尾桨”。它的作用和船上的舵一样,能使直升机向左或向右转弯。

一般飞机在空中转个弯可不容易,需要绕一个大圈子才能转得过来。而直升机有了这个尾桨,转弯就省事多了。

由于直升机的旋翼很大,为了防止它与尾桨相碰,就将尾桨向后移,于是直升机就出现了个长长的蜻蜓尾巴。

直升机的肚子挺大,样子像个大蝈蝈。这是为了在它的肚子里装载坦克、大炮等大型武器。它的肚子下面还装有起落用的橡胶轮子。

现在一些新式武装直升机,其外形愈来愈和普通飞机相近了,不但机身和现代的战斗机一样呈流线型,以减少飞机飞行时的空气阻力,而且在机身两侧装有小翅膀。这样,既可使升力增加,又能用来悬挂鱼雷和导弹等武器弹药。有的直升机还将尾桨用一个圆环罩起来,隐藏在垂直尾翼内,当它在高空飞行时,人们很难区别它是直升机还是普通飞机。

目前,代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电脑、自动驾驶仪和雷达导航仪等先进设备都已登上直升机了。这样,飞行员的操作就更灵活方便了。例如,他们可以利用电脑和自动驾驶仪进行自动操作,使飞机悬停在空中,自己通过软梯下机办一些其他事,然后再上机飞行。

未来的直升机将主要由“电脑”操纵飞行,甚至还可按照要求自动进行攻击作战。

现在,人们除了完善和改进直升机以外,还在研制一种供单人用的小型直升机。若将它的旋翼拆卸下来,可在地上当车辆行驶,因而这种单人直升机被称作“空中摩托”。“空中坦克”——武装直升机

人们将直升机誉为“空中飞行坦克”,并不过分。其高超的空中技能,变化莫测的战术运用,令众人惊叹不已。

直升机种类多种,这里主要说说坦克的克星——武装直升机。

武装直升机是一种具有高度机动能力和强大杀伤能力的作战武器,今天的直升机部队已由过去单一的战斗保障作用,而一跃为强大的空中突击力量。

20世纪40年代初直升机进入了批量生产时期。当时直升机主要用于救援,机降,运输和救护伤员。但就在那时,就有人提出把直升机改作三度空间运动的武装平台。不过,由于当时直升机普遍存在着稳定性差、振动大等缺陷,而使这一设想未能付诸实现。

1961年的侵越战争,是美国人持续时间最长、最不得人心的一场“马拉松”战。面对越南那崎岖不平,丛林密布的地形,美军先是用占绝对空中优势的固定翼飞机盲目地狂轰滥炸,结果成效甚微,万般无奈只好改用大量直升机进行空中机动作战。为保护空中机动兵力的安全并压制地面火力,在第2代直升机的典型代表——UH-1运输直升机上加装了武器,成为第一架以防御自卫能力为主的武装直升机。后来,贝尔公司根据美军陆航的作战需求,研制出了第一代专用武装直升机——AH-1G“休伊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并于1967年装备部队。专用武装直升机首次在越南战争中参战,主要完成对地攻击、机降突击、兵员和装备运输等任务。

据后来越南战争统计的资料表明:“AH-1G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共飞行了134.4万架次,被地面炮火击落的仅有22架,即每飞行1万余架次只损失1架。这主要因为现代地面武器多是用来对付中、高空飞行目标,要从地面上攻击低空隐蔽高速飞行的直升机就非常困难,如果用固定翼飞机来对付武装直升机,又不容易捕捉这种动作可快可慢,又超低空飞行的直升机;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武装直升机如蛟龙般得天独厚的攻击性能和防护力。随着大纵深、空地一体作战理论的形成,武装直升机的用途不断拓展,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陆军航空兵。1983年4月,美国正式建立陆军航空兵,为了适应未来作战的需要,美陆军总部还决定将美军现行师属各航空兵营和陆军航空兵团全部统一扩充为空中骑兵攻击旅。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直升机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到了第4代,这一代直升机的特点是装用了涡轮轴发动机和长寿命的复合材料新型旋翼,最大飞行时速可达350公里,较知名的当数美国的AH-64“阿帕奇”、前苏联的米-28、法国的AS-355“松鼠”、意大利的129,以及英国和法国合作的SA341“小羚羊”。

目前这第4代直升机中的武装直升机,根据其所担负的作战使命和功能,逐渐形成了3大类:一类是重型攻击武装直升机,例如前苏联的米-24,米-28,美国的AH-S,AH-64等,主要用于反坦克,近距离空中支援,还可以进行直升机空战及战场侦察等多种作战任务。在作战运用中,这类武装直升机可超低空渗透到敌军纵深实施空袭;在进攻中,协同装甲机械化部队对敌坦克群构成空中反坦克火力。这类武装直升机的主要特点是:结构复杂,重量大,武器威力强,机头设有机枪或航炮,机身两侧有6~8个挂弹架,可同时携带反坦克导弹、火箭弹和空对地导弹等多种武器。

第2类是小巧轻便、机动灵活、隐蔽性好的轻型武装直升机。因其任务主要是反坦克,因此机载武器为反坦克导弹。它能够在600~5000米远的距离上,出其不意、居高临下、快速准确地发射出一枚枚导弹,将敌装甲目标摧毁。这类武装直升机的代表有:法国的SA342“小羚羊”,意大利的A129“猫鼬”等。

第3类就是当今世界各军事强国正盛行研究着的空战直升机。

当攻弧Ⅶ型的反坦克武装直升机威信与日俱增,变成与坦克同为陆战场武林高手的时候,一种与之对抗,能将之击毁的强有武器系统的构想便应运而生。正如坦克是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一样。可以预言,在今后的战争中,只有空战直升机才是对付反坦武装直升机最有效的手段。

前苏联近期研制成功的单旋翼带尾浆布局的米-28,和共轴式反向旋转翼布局的“噱头”直升机,其空战性能大为提高。与此同时,美陆军也在加紧研制新型的武装直升机。目前美国正在一种侦察直升机的基础上发展空战武装直升机。预计,这种直升机将装备轻型机载毫米波雷达和旋翼轴瞄具;武器系统将包括高初速机炮和激光制导的空对空导弹。法国、英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为使武装直升机具有空战能力,在现装备的军用武装直升机上纷纷加装空战武器,以便可以进行空战自卫。第二代反坦克导弹

在苏伊士运河畔曾大量使用,并首创奇迹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一经出现,便有人尝试着将这种反坦克导弹加装在直升机上。例如法国制的阿尔耶特工上就装上了SS-10第一代反坦克导弹。遗憾的是,第一代反坦克导弹采用的是目视有线制导方式,要求射手需在导弹飞行的全过程中,一面用瞄准镜紧紧盯住目标,一面用手控操纵杆修正导弹的飞行姿态,其操作非常复杂,很难向坦克作正面挑战,所以未能在直升机上推广应用。

20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红外半自动制导式导弹的出现,使以往只能用航炮攻击软质,半硬质武装直升机的武器系统大为改观,装配反坦克导弹的武装直升机能够完成攻击硬质目标——坦克装甲车辆的任务。第二代反坦导弹,像美国的“陶”式,法德共同研制的“霍特”导弹以及欧洲的“米兰”式,一般都采用红外半自动制导方式。它利用红外测角仪和控制箱代替手控操纵,射手只需将瞄准镜中的瞄准线对准目标,导弹就可以命中目标,操作十分简单,为了使反坦克导弹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并实施远距离准确攻击,就将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安装在了专用的反坦克直升机上,使武装直升机的作战功能大大增强。西方国家寄希望于这种大量携带反坦克导弹的直升机,能够完成阻止集群坦克的重要使命,所以将这携带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和武装直升机装备于以色列等国家,并投入于中东战场进行试验。然而,真正能够配合直升机发挥卓越作用的却是第三代反坦克导弹。

像西方国家的“地狱火”和前苏联的AT-6反坦克导弹,这类导弹采用激光制导或红外制导方式,不需要射手一直瞄准目标,只要将导弹大致对着目标方向发射,当导弹离目标还有100~20000米时,导弹上的制导头就会自动跟踪目标,前苏联携载AT-6反坦克导弹的直升机,在6公里的距离上发射后,可准确命中装甲目标。

这种由直升机与反坦克导弹组合而成的武器系统,经过战术模拟表明,武装直升机在与坦克对抗时,可取得1∶18的损失交换比,这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比数。当然,武装直升机的价格昂贵,美国的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采购价高达1050万美元,而美M1主战坦克的单价为260万美元,二者的价格达到1∶4。所以,从表面看起来买直升机比较还是合算的。但直升机的使用费、训练费、维修费要比坦克贵得多,而且一发“陶”式反坦克炮弹的价格是坦克炮弹的几十倍,当然仅从此尚不能妄下结论。不过从战争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反坦克武装直升机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已显得魅力十足了。加之坦克装甲部队无法像武装直升机那样具有三维空间的高速机动力,可在5000米的距离上发射命中率高达95%的反坦克导弹;如果武装直升机能与坦克装甲部队密切协同,执行歼灭敌坦克装甲部队的任务,则更可以发挥强大的威力。所以反坦克武装直升一跃而成为一支强大的空中机动力量,变为各军事国家的抢手货。现代战争的尖刀利刃

尽管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主要是一场游击战,但由于以色列是以西方的装备和战术对付依靠前苏联体制的叙利亚,因而形成了这场冲突与西欧防务密切相关的特殊格局。且在这场战争中以叙双方都采用了新的技术,尤其以色列有效而熟练地运用了先进的武器系统而受到关注。作战双方在中东首次使用反坦克武装直升机和战斗直升机并取得战绩,因而确立了其反坦克武器的地位。

曾在20世纪70年代中东战争中,独领风骚的反坦克导弹,在黎巴嫩战争中却黯然失色。虽然以色列和叙利亚军队都大量使用了地面发射的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筒,但终因双方猛烈的炮火轰击和密集的机枪扫射,使反坦克射手无法抬起头来瞄准目标。而叙利亚飞行员驾驶着携带“霍特”反坦克导弹的“小羚羊”直升机,巧妙地躲避了以色列的防空探测雷达,出乎意外地成纵队飞过舒夫山区,给以色列以沉重打击。享有空中优势的以色列却无法阻止沿低空掠过的叙利亚直升机。这场战争,叙利亚出动了93架次携带“霍特”反坦克导弹的“小羚羊”直升机,命中了7辆以色列坦克。富有实战经验、素质优良的以色列人当然不甘落后。在这场战争中,以军动用了12架AH-1S“眼镜蛇”和30架休斯MD-500反坦直升机,出动了130架次,进行了400小时的作战,取得了击毁叙利亚29辆坦克,4辆装甲运输车,52辆轻型装甲和各种车辆,及1架直升机的辉煌战果。

从这场冲突可以清楚地看到,绝不能把“陆战”和“空战”看成是互不相干的两码事,地面部队的机动和作战,极需要空中支援;而地面系统和部队也能为空中机动提供有力的保障。“兵贵神速”,在现代诸兵种协同作战中,有了武装直升机这支空中突击力量,今天的陆军机动能力是早先步兵部队的20倍,是机械化部队的8倍。武装直升机的参与可大大缩短战争的进程,明显提高了陆军整体作战效能,并对未来战争的结局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美军对此有充分的认识,派遣了350余架AH-64A“阿帕奇”、50余架“休伊眼镜蛇”与法国派出的80架“小羚羊”一起,共计600架武装攻击直升机,参加了海湾战争,利用武装直升机攻击战场目标灵活广泛的特点,从攻击雷达、导弹发射架到前沿阵,在战术上大胆运用。特别是在地面阶段,创造了大规模直升机打坦克的成功战例。同时,在地面作战中,陆航直升机在第18空降军的迂回、包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部队快速机动。

随着直升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不久,未来陆战的很大部分将延伸到离地面100米的低空,将会出现大规模直升机降部队之间或武装战斗直升机之间的激战,同时还穿插着装甲机械化部队的遭遇战,这将是令人振奋的景象。由此迎来的是武装直升机的飞速发展时期。

对武装直升机本身而言,除所应具备的高飞行速度,较强的装甲防护和抗坠毁能力以及强大的火力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还应装备先进的电子设备。先进的电子设备如同人的眼、耳、脑一样,对于提高武装直升机在战场环境中的作战有效性和生存力至关重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电子技术和光电新技术在军事上的普遍应用,也促进了陆航武装直升机设备的改进。不久人们便发现,对于在原有系统中增添新的单一传感器和航空电子设备的传统作法不可取。这样不仅使直升机的设备越来越多,重量越来越重,而且操作繁杂,其弊多于利,反而使武器达不到预期的作战效能。因此,自20世纪70处代初,美国就提出了航空电子信息发展计划,并使电子综合化系统在武装直升机上获得普遍应用。

电子综合化系统是把信息处理、信息传输和显示构成一个信息综合化系统,是一个可进行综合控制与多功能显示的系统。电子综合化系统包括以下几个分系统:半自动目标识别,探测和跟踪,飞行和控制,导航,飞机生存性,武装控制与显示,及用甚高速综合计算机。此系统广泛采用了标准结构,数字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采用这套系统可使航空电子系统的重量减轻30~40%,体积缩小40~60%,使空勤人员的工作量减轻2/3,成本降低15~30%。而可靠性,维护性和抗干扰能力却成倍地提高。同时大大改善了目标的自动控制、识别,缩短了搜索时间。

美国陆军为直升机研制的ASQ-166综合化系统,无论是多用途武装直升机还是专用反坦克攻击直升机都可以安装,英国的“山猫”、意大利的A129“猫鼬”直升机和美国和530“防御者”反坦克武装直升机均采用了电子设备综合系统。

今天,为了完成其作战使命而装着通讯设备,自动测向仪、多普勒导航仪,自动驾驶仪各种电子设备的武装直升机,其复杂先进程度可与喷气式战斗机相媲美。

美国海军F7U“弯刀”舰载机

美国钱斯沃特飞机公司的F7U“弯刀”恐怕是美国海军舰载机史上最极端的一种战斗机设计了。在它诞生的揭幕式上,自认为有一定心里准备的新闻界记者们见到它的“芳容”后大吃一惊,他们立刻给它起了“蝙蝠侠”、“大标枪”之类的绰号。这种外形不那么美的战斗机却在美国创造了4个第一:第一种投产的无平尾后掠翼战斗机;第一种实现超音速飞行的海军飞机;第一种可在高亚音速状态时投弹,载弹量超过2.2吨的飞机;第一种同时采用带加力燃烧室的发动机,动力自动控制系统,飞机自动稳定系统等新技术的喷气战机。

但这样的“宝刀”为什么从1945年设计到1957年退役,没来得及“出鞘”就匆匆消失了呢?也许,正因为F7U是那个技术并不成熟时代的前卫者,所以注定了它不成功的命运。大胆创新“弯刀”于1945年6月开始设计。当时,美军的P-47和F4U在速度达到M数0.75左右时经常进入一种不稳定状态,有时出现空气压缩现象。科研人员认为高速飞行时作用于平尾上的负升力会使飞机进入不平衡状态,此时作用于操纵杆上的力会变得很大,飞行员往往难以控制。与此同时,前往欧洲搜罗德国军事技术的美国科研代表团归国,带回了一种大胆的设计思想——取消飞机的水平尾翼。著名的德国无尾机设计师利比施随后也投奔了美国。

一些航空史研究者据此认为F7U的无平尾布局直接借鉴了德国阿拉多P.NJ-1。但沃特公司实际上并没有接收过德国工程师,该公司的人也从没有涉足过德国三角翼及无尾布局技术的研究。P.NJ-1与F7U的相似不过是一种巧合,这体现了它们的设计者追求超音速飞行的共同目标。

美国海军1945年招标研制一种升限12200米、最大平飞速度965千米/小时的战斗机。美国各大飞机制造公司纷纷踊跃参加投标。到1946年4月招标结束时,共有6家公司的12种方案应征。设计过二战中最优秀舰载战机F4U“海盗”的沃特公司击败了麦克唐纳、北美、马丁、寇蒂斯4家公司,以它的V-346A、B、C3种方案同道格拉斯的565方案一同杀进了复选,两家公司都采用了无平尾设计。1946年6月25日,实难取舍的美国海军宣布两个公司的飞机他们都要。此时,美国军机的生产随二战的结束而减慢,新战机的发展也不那么争分夺秒了,各飞机制造公司大胆在新机上应用先进但不成熟的技术,期望借此确立喷气时代的优势地位。随后,565被命名为XF4D-1“天光”,V-346A被命名为XF7U-1“弯刀”。沃特公司获准生产3架用于试飞的F7U-1原型机。试验受挫

F7U-1计划装2台24C型涡喷发动机,一个增压座舱,一副35°的小展弦比主翼。1947年12月10日,沃特公司完成了最终设计。1948年9月29日,首架XF7U-l在马里兰州的海军试验中心冲上蓝天。这架“弯刀”实际装了2台J34-WE-32发动机。这次和随后一次试飞的成功,加上朝鲜战争的需求,使美国海军迅速征订了首批14架F7U-1生产型并着手进行飞行员的训练。当时,仅有的3架试验机曾计划被驳船拉到沃特的工厂加装发动机加力燃烧室。

然而,在计划实现前的1949年2月18日,死神开始向“弯刀”招手。之前,试飞员威廉·米勒驾驶122473号完成试验任务返航时,发现起落架被卡死于半收放状态,主起落架轮仅露出舱门15厘米。“弯刀”是世界上少有的几种将主起落架收起于垂尾结构中的飞机,起落架舱是垂尾的延伸,能起腹鳍安定面的作用。米勒实施了机腹迫降,机首部分受损。经过13天的紧张修复,473号重上蓝天。就在这阳光明媚的周日早上,壮士一去不复返。473号带着米勒诡异地消失在试验区上空2100米高度的云层中,人们到今天始终没能找到473号的残骸和米勒的尸体,这次事故成为美国海军航空兵史上永远的谜。

1949年末,472和474号“弯刀”原型机装上了发动机加力燃烧室,在德州卡斯韦尔战略空军基地进行了8个月的试车,随后进行飞行试验。在那里,科研人员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十几项改进意见,其中包括燃料系统方面的改进。改进后的472和474号机内有8个油箱,机翼下还可挂两个可抛弃的1137升副油箱。正当沃特公司的试飞员塞勒准备试飞改进后的472号时,意外但可笑的事故发生了。科研人员用两个实体模型代替外挂油箱,可试飞时竟然只装了一个!472号起飞不久即在低空发生横滚,近乎“四脚朝天”拍回了跑道。神奇的是塞勒并没有受重伤,他接受了简单的包扎后自己向塔台走去。

XF7U-1三兄弟至此只剩下474号了,塞勒雄心壮志的再一次驾驶它升空并在1950年7月7日赶回NATC参加一场飞行表演。474号机针对普遍存在的几个缺点作了改进,安装了号称更可靠的发动机。但当474号得意洋洋地以1110千米/小时的速度低空通场,顺利完成S形机动,进入一个垂直滚翻的时候,一台发动机中的涡轮导流管阀门脱落,导致发动机起火爆炸。塞勒拼命想使飞机回到正常位置,但所有努力都未奏效。在地面塔台的多次要求下,塞勒在低高度冒险弹射并取得了成功。“弯刀”的原型机至此全部“殉职”。它们的生命是这样的短暂,甚至没能踏上本应属于它们的天地——航母。

随后,14架生产型中的首批F7U-1终于在1950年6月24日~1951年8月14日间进行了上舰试验,于1951年7月在“中途岛”号航母上顺利弹射升空。试验过程中证实了F7U-1的能力:净重8.67吨的它加速至220千米/小时即可升空,最大起飞重量时可在甲板风速为13.33米/秒的情况下起飞。

像所有50年代的早期海军喷气飞机一样,F7U-1动力系统存在很大问题。西屋电气公司生产的几款喷气发动机动力不足,可靠性差,害苦了当时不少美国海军飞机,相当长时间内直接影响了美国海军舰载喷气战斗机的战斗力。海军在下大力气发展新式喷气发动机的同时,重新重用了本该退役的几款二战末期优秀的螺旋桨战斗机。

F7U-1为了克服这个先天的缺点,大胆采用了一种新颖的起飞方式:机首起落架装上强有力的液压作动筒,能在飞机即将离舰升空的瞬间伸长,从而让飞机的仰角骤升,较大程度上改善了起飞性能。鉴于F7U-1在海试中暴露了许多问题,海军放弃了让这14架F7U-1上舰服役的念头。1950年7月6日,124416号因机械故障坠毁,沃特公司试飞员史密斯殉职。9月28日,124417号因发动机缺氧导致停车,坠毁于试验基地附近一高山湖泊中。124426和124427号于1952年被著名的美国海军“蓝天使”飞行表演队采用,剩下的“弯刀”过着“凄惨”的生活,没日没夜地被用来进行飞行试验,直至其机件老化。它们不能上天后,还要被送回海军航空技术训练中心,担任学员发动机维护保养训练的教材。信任危机

沃特公司针对F7U-1的不足之处,于1948年11月1日向略有失望的海军部门分别提交了F7U-2和F7U-3两种改进型方案。海军先是看上了F7U-2,于1949年9月23日签发了88架的订单,赋予125322~125411的生产编号。但海军不久便将目光投向了尺寸更大、速度更快、用途更广的F7U-3,F7U-2方案随即胎死腹中。1950年8月21日,美国海军签发了生产合同。1951年12月12日,F7U-3在达拉斯试飞成功。

F7U-1着陆进场时机首仰角过大,飞行员极难看清跑道。这是因为飞机没有水平尾翼且主翼偏后,从而导致全机重心靠后。飞行员为了使作用于主翼后端升降副翼上的空气压力大到足够进行调姿,只好尽量让飞机的仰角加大。“协和”客机和苏联TU-144也存在类似问题,但它们的机体都很庞大,可以通过折动机首来改善飞行员视野。针对该问题,工程师们在首批16架F7U-3上首次采用了水滴型座舱盖,加高了弹射座椅,在后来的几批生产型上又进一步加高了座椅,采用了更小巧的雷达整流罩。新鲜出炉的“弯刀”外形更怪异,远看活像一只长着金鱼眼睛的蝙蝠。

F7U-3在服役前也进行了两次上舰评估试验。第一次始于1952年7月3日,128454号F7U-3于8月11~15日登上了“中途岛”号航母。10月44日,改进后的128454号在“珊湖海”号航母上进行了海试,11月8日得胜而返。这期间F7U-3的出色表现让人刮目相看。

第二次试验于1953年10月1日正式展开,128475号担负起了这最终的定型试验任务。它先后在1953年10月、1954年2月、1954年6月进行了试验。1954年10月12日试验结束正式服役。试验期间人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机体太重,舰上配备的CN44牵引车根本拖不动它,另外油门杆太短,胳膊短的飞行员不容易把它推到最大位置。服役前,F7U-3共进行了70次舰上弹射起飞,94次陆地模拟舰上起飞,66次8种不同型号阻拦索的着舰试验,94次陆地降落试验,包括对阻拦网的试验。

F7U-3长13.4米,翼展11.7米,高4.4米,空重8258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4350千克,最大航程1062千米,最大速度1095千米/小时,爬升速度66米/秒,升限12191米。该机在速度、可操纵性、飞行品质、火控系统性能、最大航程等方面要比前辈技高一筹。F7U-1机体强度不足,F7U-3加强了机体,几乎像M4“谢尔曼”坦克一样结实,原本位于机尾两台喷气发动机喷气口之间的单条的阻拦钩支架被换成了三角形双肋,并牢牢固定在机身下部。设计师别出心裁地将机身内几乎所有的电线布置在机身内右侧,将绝大多数液压管线置于机身内部的左侧。为了方便检修,机身上开了100多个检修口盖或舱门。

第2批生产型F7U-3改用了新式的配有更长液压作动筒的双轮前起落架。这种起落架伸长时高度竟然超过人,可使飞机与地面夹角骤然升至20°,“弯刀”因此被飞行员戏称为“起跳的蚌蜢”。但与此同时,前起落架的负担更大了,不堪重负的起落架有时会在飞机降落后被生生地压回舱中造成事故。

由于当时发动机的发展受阻,第2批生产型装的是不带加力的J35-A-29而是J46-WE-8。不同于道格拉斯公司的设计师海涅曼,缺乏长远眼光的沃特公司科研人员当初按24C发动机设计了F7U-1机体的后半部分,在F7U不断换装发动机的日子里,他们只得一遍遍修改机身尺寸,直至1954年10月12日试验圆满结束后改装J46-WE-8发动机时,机体仍需改动。

J46涡喷发动机计划单台净推力31.12千牛,加力推力44.45千牛,而飞机空重约8.6吨,最大推重比超过了1。但当F7U-3装上J46时,其最大推力仅为27千牛,加力推力40千牛,实际工作时两台的总推力勉强达到当初一台所预计的。另外,J46寿命短,维护困难,这也是F7U-3总体性能不佳的重要原因。当时美国喷气式舰载机中,F7U和XF2Y-1用J46发动机,F3H、F4D-1、F3D用J40。重新设计发动机后,F4D-1和F3D有了J57,F3H用上了J71,XF2Y-1遭下马,可怜的“弯刀”因为没有一种新发动机能适应它的内部布局及所需推力,所以只能继续使用J46。

F7U-3在机内油料供给方面也存在不足,燃油输送控制系统非常复杂,这往往意味着故障率高。此系统负责从机身内的7个油箱向发动机供油。飞行员升空后要立即关掉加力,因为如果开加力时间长了,机身内燃油可能很快耗尽,辅助油箱中的油却又来不及迅速补充……“弯刀”的飞行员要想过把超音速飞行的瘾也不容易。首先需经过一段冗长乏味的转圈,因为动力不足导致它无法垂直爬升。升至10668米以上的高空后,飞行员就可以推杆到底同时打开加力俯冲而下了。据说有个勇敢者曾驾机飞到了M1.1并活着回到了地面。

飞行员们常说:当飞机上的自动稳定器、液压系统和自动燃料供给系统全正常工作时,驾驶“弯刀”就像梦一样惬意。可惜,这些不成熟的新技术常常将这一美梦变成一场难以收场的噩梦。

在武器系统方面,F7U-1机首下端的4门20毫米Mk.12航炮被挪到了喷气发动机进气口的上唇内,共备弹720发。最初,这些火炮射击时产生的硝烟极易被发动机吸入并迅速导致停车,研究人员用不锈钢制炮口硝烟导流装置解决了问题。

F7U-3担负着海军极其重要的截击任务。在苏联成功进行了核武器试验后,惶惶不可终日的美国人近乎疯狂地发展能截击苏联洲际轰炸机的截击机。在那个还没有“超视距截击”技术的时代,美国人几乎想尽一切办法研制机载大威力拦截武器,后来出现的那种能装核弹头的空空导弹就是这种愿望的一种极端表现。F7U-3配备了当时威力最大的截击武器71毫米口径的“巨鼠”火箭,它在机腹下配备一个特殊的“巨鼠”火箭发射巢。两组共32枚“巨鼠”火箭弹竟然前后两列排列。也就是说后排的16枚发射时必须穿过前排16枚的空管!当第一排火箭弹有的因故障未发射成功时,后面的火箭弹将担负起把它顶出去的任务。这也让航母上的工作人员偶尔能见到因火箭弹起火而拖着火焰,狼狈不堪紧急降落的“弯刀”。

且不说那群让人头疼的“耗子”,后来携带的AIM-7A空空导弹有时也会出现单打连的情况。这种早期导弹的发动机喷出的浓烟作用于飞机后只有一种结果——发动机停车。

此外,无平尾式飞机最常见的一个缺点是重心不好控制,“弯刀”也不例外,美国战机的另一个传统缺点是过于复杂和笨重,在一些重要性能如爬升率、盘旋半径等在指标上往往落后于同时期别国的轻型战斗机。“弯刀”上的着陆灯设计最失败,远处根本看不见,急中生智的飞行员往往在夜降时打几下航炮以提示地面,当然落地后免不了被训。

1954年,颇有远见的美国军方曾派海军第三舰载机试验中队进行F7U-3的空中受油试验。

9月13日上午,F7U-3的首次空中加油作业取得了成功,但受油探头无法从锥套中拔出来。飞行员采取措施后锥体是脱离了但加油软管被拉断,管中的剩油糊满了前风挡玻璃,断裂的软管险些缠在飞机身上。在返航时,心有余悸的飞行员在3048米高的空中就放下了起落架,飞机因阻力剧增突然间失控并在空中翻滚着前进。在转了5圈后,飞行员终于收起了起落架使飞机平稳了下来,但在临降落前,起落架却放不下来了。最终,在地面指挥下,飞行员启动一个紧急按键放下了起落架,从而侥幸逃生,在F7U的发展史上又留不了惊怵的一幕。

1951年2月,海军不满足于现有的老式侦察机,向沃特公司提出了高速舰载照相侦察机的需求,早有准备的沃特公司痛快地拿出了F7U-3P。它于1954年7月1日首飞成功,海军迫不及待地订了12架试用。F7U-3P撤去了武器,机首加长63.5厘米后配备了40多个与照相有关的设备。美国海军自己都承认F7U-3P确实不错,但F7U-1当年飞行表演时的两次失手刺痛了海军的心,最终忍痛将其放弃。他们实在怀疑F7U-3P在实战的关键时刻会不会“掉链子”。

在那个“导弹制胜论”盛行的时代,F7U-3M全导弹截击机闪亮登场。它的原型机直接由129589和129590号F7U-3改装而来,1954年7月12日首飞成功。98架挂载4枚AAM-N-2“麻雀”的F7U-3M将许多F7U-3挤出了海军舰载战斗机中队,这些中队从此改名为舰载攻击机中队,因为F7U-3M能携带2450千克的外挂。据说改进后的它还能携带908千克级核弹。鉴于“弯刀”家族可靠性不佳,性能更佳的F-8“十字军战士”已首飞成功,道格拉斯公司替代F4D-1的A-4“天鹰”攻击机也在1954年10月开始装备部队,海军在接收完合同上的98架后,于1955年8月12日年停止了F7U-3M的生产。失败告终

众多的先天不足让“弯刀”的事故率居高不下,本该挥向敌人的刀却频频伤到自己,至此海军已到了对F7U-3忍耐的极限。当又一次在作战部队发生“弯刀”因进入尾旋而坠毁的事故后,海军痛下决心,于1957年底迅速撤装了所有“弯刀”。而那些飞行员们才刚冒着生命危险掌握了它的驾驶技巧,就不得不转而接触它的陌生接班人——A-4攻击机。

F7U-3一生曾先后隶属于13个舰载机战斗中队,6个海军试验飞行中队,在7艘航母上服过役。如同不能用286和现在的“奔腾”4计算机相比一样,F7U尽管不完美,但作为喷气时代的先驱,它为后来喷气飞机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教训,人们会永远记住这种飞机,以及为它而献出生命的飞行员。

印度LCA轻型战斗机

LCA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为满足印度空军需要研制的单座单发轻型全天候超音速战斗攻击机,主要任务是争夺制空权、近距支援,是印度自行研制的第一种高性能战斗机。印度空军提出其作战能力必须优于美国的F-20。

LCA项目是由印度政府1983年提出的,作为米格-21和Ajeet的后继机,1988年底完成任务规划,90年完成初始设计。

飞机的研制工作由航空发展局划分为600个工作单元,由全国50家公司与机构分工完成,如国防材料研究室研制发动机用超合金,国家物理试验室研制碳纤维,国家航空试验室作疲劳试验,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作静力试验,印度技术学院研究复合材料结构,作系统模拟试验。可谓印度航空工业整体的结晶。但实际上LCA的研制最终还是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特别是美英的技术力量才能进行下去,如以1000万美元合同从达索公司聘请30名工程师进行技术援助,并向美国提出引进技术的申请。1987年已提出采用美国莫格公司电传操纵系统用零件,利尔·西格勒公司的电传操纵系统技术,霍尼韦尔公司的任务计算机、导航设备,本迪克斯公司的座舱显示、刹车、液压技术,诺斯罗普公司F-20上的电子综合化技术,通用电气公司的F404发动机。所以LCA并不是靠印度本身的力量所搞出来的。

1995年11月17日首架技术验证机TD-1出厂,首飞原定于96年7月,后推迟到99年中,96年底完成第二架验证机TD-2的制造。由于技术和管理的问题,LCA计划进度不断延迟,进展缓慢。1998年印度接连试验核武器,美国停止了对印度的帮助,同年5月印度不得不将自行开发的GTRE发动机交给俄罗斯进行为期两年的测试工作。LCA从70年代提出设想,到2001年1月5日的试飞,整个研发过程历经了近18年,已耗资数百亿卢比。在此过程中遭受过国人的严厉批评和外界的冷嘲热讽。另外印度搞核试验遭到美国制裁使其受到很大影响,因为两架验证机采用的是美国GE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发动机。经过了这些曲折之后试飞成功,自然是一个鼓舞。LCA的试飞的消息传出,印度全国反应强烈,总理瓦杰帕伊向参加试验的全体人员表示热烈祝贺。1月5日,当地各大报纸也都报道了该机试飞成功的消息。难怪印度政要如此高兴,因为它确实来之不易。

LCA翼展8.2米,机长13.2米,机高4.4米,正常起飞重量8500千克,空重约55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M1.7,实用升限15240米,限制过载+9/-3.5G。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LCA是一种自重很小的轻型超音速战斗机。但正因为如此,使用上也会受到一定限制,例如有效载荷不会太大,航程也会受到影响。至今未见公布该机的航程数据,但可以断定它的作战半径也一定不会太大。

整个LCA计划分为600个工作单元,由50多家公司和机构参与,印度斯坦公司负责整体集成。虽然印度政府雄心勃勃,但是仍然不能改变核心技术需要外国提供的事实。1987年美国同意向印度出口航电设备、复合材料等技术。98年美国空军为LCA提供了技术和后勤支援。在项目定义阶段法国达索公司也提供了包括信息数据处理、软件在内的一些技术。

LCA采取无尾三角翼布局,进气道位于机身两侧机翼下方。飞机按放宽静稳定度设计,集成4余度电传飞行控制系统,利用垂尾和机翼后缘的两段式升降副翼以及前缘的三段式缝翼对飞机的飞行姿态进行控制。飞机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铝锂合金以及钛合金等先进的材料。其修型三角翼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安装在机身上部,前缘复合后掠,内段后掠角小,外段大,大扭转角,上下单块蒙皮使用螺栓安装在翼盒上,大部分翼肋和桁条采用复合材料制造。前缘装有三段式缝翼,后缘为两段式升降副翼,气流在前缘内侧的涡流分离器和内侧缝翼的共同作用下,在翼根和垂尾处形成涡流。减速板位于机身上方垂尾两侧。垂尾、方向舵、升降副翼、减速板以及起落架舱盖都采用了复合材料。这一机翼设计非常独特,尤其是向前凸的前沿,但外界普遍怀疑这一设计的合理性,认为外凸设计实际上会减低LCA的机动性能。而且大三角翼并不符合短距起降的要求,因此也不适合舰载使用。另外机翼下还有着非常奇怪的4个大型突起物,但又并非翼刀,估计为作动筒,但若真如此设计,似乎比较笨拙一些。

原型机采用1台通用动力公司的F404-F2J加力涡扇发动机,推力80.5千牛;批生产型的发动机由印度自行研制,具体型号是装有道蒂/史密斯公司的全权数字式控制系统的GTX-35VS涡扇发动机,推力83.4千牛。进气道为几何不可调Y型方式。但实际上印度自己研制的PV1-5发动机是否可靠,还是很大的问题。2002年2月,出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再度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和贸易,同意出售数量尚未公布的F404-GE-F2J3发动机,用于装备LCA战斗机。因此,批量生产的LCA非常可能放弃国产发动机,全面采用F404-GE-F2J3。印度LCA轻型战斗机

LCA采用了洛克希德·马丁电子公司的四余度电传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实现了“手不离杆”操纵。武器包括1门23mmGSH-23双管机炮,带有220发炮弹,射速3300发/分。机翼下有7个外挂点,可挂印度的各种导弹和火箭、炸弹等。

LCA型别有:单座基本型;LCA-T双座教练型,将来可能会取代Kiran教练机;NAVALLCA,计划中的海军型,将在飞机尾部增加着舰拦阻钩。LCA计划总费用为560亿卢比。美方则估计费用为650~780亿卢比。除了两架技术验证机外,HAL还在制造5架原型机,目前的客户则只有印度空军,大约需要200架左右,算上海军型也不会太多,生产型的飞机大约单价在2500万美元左右。但是,看现在LCA举步维艰的情形,LCA何时投入、能否投入装备还存在很大的疑问。

2002年6月5日LCA第二次试飞,飞行了大约30分钟。令外界惊讶的是该机于2001年1月完成了首飞,直到目前才第二次试飞,进度非常缓慢。印度国防部称已经制定了2008年将LCA引入空军服役的战机发展目标。

随后,几经计划延期和技术延误之后,第二架LCA原型机在班加罗尔进行了飞行试验。目前看来,在2010年前该战斗机服役的可能性不大。最近有媒体称,印政府正在从国外寻找适当的替换机种。这表明LCA计划的前景潜伏着危机。印度工业界部分人士认为,LCA的拖延,主要是政治而非设计上的原因。一位工业界人士说:“LCA计划受政治驱动,它将继续为政府官员提供就业机会,并将无限期地继续下去。”2002年底,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LCA将在3年内投产。他说等原型机完成一系列试验和测试飞行之后,印度将在3年时间内生产该型战斗机,用于海空军。费尔南德斯声称鉴于印度将在4到5年内实现俄罗斯苏-30MKI战斗机的国产化,和其他战斗机一起为印度构成一支强大的空军队伍。

印度信息系统技术公司于2002年7月成为LCA提供机身复合材料的设计软件。该软件能够增强复合材料的设计能力。机身复合材料由轻型高强度纤维混合构成,强度大。估计LCA机身的45%由这种复合材料构成。

在关键的数字飞行控制计算机设备上,2002年11月确定由英国BAE系统公司提供。该合同是由印度航空发展部ADE授予的。从事飞机飞控系统开发的BAE系统控制公司将提供6套激励器和传感器,每套包括28个可更换元件。该公司同时在两架飞行中的LCA飞机上完成激励器硬件的性能测试。这项工作预计将花费2000万美元。作为主要分包商的Moog公司将生产系统激励设备部分。BAE系统控制公司与ADE在为轻型战斗机设计飞控系统方面具有建设性关系。实际上,随着关键的数字飞行控制技术的引进,LCA的国产化程度与印度官方的说法已经相去甚远了。

进入2003年后,印度军方一些好高骛远的研制计划开始暴露出其固有缺陷,例如自行研制的高性能反坦克导弹、空空导弹都遇到了无法自行解决的困难,这对LCA的进程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F-22“猛禽”战斗机

F-22,是美国空军委托洛克希德、波音以及通用动力公司合作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也是专家们所指的目前唯一面世的“第四代战斗机”,它将成为下世纪初叶的主战机种。主要用途是压取战区制空权,因而也是F-15的后继型号。1990年9月原型机首飞,最初计划采购750架,最后确定的采购数量是438架。1997年9月EMD型飞机首飞,2002年开始交付生产型飞机,2004年形成初步作战能力,预计2013年交付第438架飞机。

该计划原称ATF,始于1982年,ATF要求,也是首次要求将以下5个特点集在一架飞机上,即低可探测性、高度机动性和敏捷性、使用军用推力即可作超音速巡航、有效载重不低于F-15和具有飞越包括第三世界战区在内的所有战区的足够远的航程。面对如此先进的设计要求,F-22采用一切已有的世界级航空顶尖技术是毫无疑问的。

经与F-23的竞争试飞,F-22中标,F-22的原型机试飞于1990年9月,如果顺利的话,F-22可望于2001年服役,成为21世纪世界最好的战斗机,目前获得订货224架。F-22“猛禽”战斗机高空飞行结构特点及电子设备

F-22采用双垂尾双发单座布局。垂尾向外倾斜27度,恰好处于一般隐身设计的边缘。其两侧进气口装在边条翼下方,与喷口一样,都作了抑制红外辐射的隐身设计,主翼和平尾采用一致的后掠角和后缘前掠角,都是小展弦比的梯形平面形,水泡型座舱盖凸出于前机身上部,全部投放武器都隐蔽地挂在4个内部弹舱之中。

F-22翼展13.56米;机身18.92米;机高5.00米;机翼面积78.80米。额定起飞重量27.216公斤。两台普惠公司的F119-PW-100带加力的涡轮风扇发动机。飞行特性:最高飞行速度1950公里/小时;近地最高飞行速度1480公里/小时;实际最大飞机高度1.8万米;作战半径1300~1500公里;最大使用过载9.0。

结构特点:在平面内为带高位梯形机翼的带尾翼的综合气动力系统,包括彼此隔开很宽和带方向舵并朝外倾斜的垂直尾翼,并且水平安定面直接靠近机翼布置。按照技术标准用吸收无线电波的材料、用无线电电子对抗器材和小辐射的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装备战斗机,其设计最小有交错射面为0.1平方米左右。在机体上广泛使用含热塑和热作用的聚合复合材料。在批生产的飞机上使用复合材料的比例将达35%。两侧翼下菱形截面发动机进气道为不可调节的进气道,为敷设发动机压气机冷壁进气道呈S形通道。发动机二维喷管,有固定的侧壁和调节喷管横截面积及按俯仰±20°角偏转推力矢量而设计的可动上调节板和下调节板。

电子设备:按TRW公司通用手册研制的整套综合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包括:中央数据综合处理系统;综合通讯、导航和识别系统ICNIA和包括无线电电子对抗系统的全套进行电子战的设备INEWS;具高分辨力的机载雷达AN/APG-77和光电传感器系统EOSS,两个激光陀螺仪的超黄蜂LN-100F惯性导航系统。机载雷达为带电子扫描的主动定相天线阵,它包含了1000多块模块,其中使用了超高频率范围的单一积分系统技术。为提高隐蔽性,设计有雷达站被动工作状态,它保证雷达站以主动状态工作时使信号更不容易被截获。飞行员座舱内的自动仪表设备包括4台液晶显示器和广角仪表起飞着陆系统。

对F-22的试验改良是十分细致和周到的,因为美国空军说“F-22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