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疾病药食宜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8 13:53:42

点击下载

作者:孟昭泉,孟靓靓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胃肠疾病药食宜忌

胃肠疾病药食宜忌试读: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保健的意识愈来愈强。一日三餐提倡膳食平衡,不仅要吃得饱,而且要吃得好,吃得科学,同时更注重饮食搭配方法。当患病以后,更要了解中西药物及食物之间的宜忌等知识。

食物或药物宜忌是指食物与食物之间、各种药物之间、药物与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拮抗、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搭配不当,可引起不良反应,甚至中毒反应。这种反应大多呈慢性过程,在人体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降低药物或营养物质的生物利用率,导致营养缺乏,代谢失常而患病。食物或药物宜忌的研究属于正常人体营养学及药理学范畴。其目的在于深入探讨食物或药物之间的各种制约关系,以便于人们在安排膳食中趋利避害。提倡合理配餐,科学膳食,避免食物或药物相克,防止食物或药物中毒,提高食物营养素或药物在人体的生物利用率,对确保身体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患了某种疾病之后,饮食和用药需要注意什么;哪些食物或药物吃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甚至加重病情;哪些食物吃了不利于患者所服药物疗效的发挥,甚至降低药效或发生不良反应;哪些药物不能同时服用,需间隔用药……这些都是患者及家属十分关心的问题。

因此,我们组织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的专家,查阅海量文献,针对临床上患者及家属经常问到的问题,编写了《常见病药食宜忌丛书》,旨在帮助患者及家属解惑,指导药物与食物合理应用,以促进疾病康复。

患者自身情况各异,疾病往往兼夹出现且有其个体性,各种药食宜忌并非绝对,还需结合临床医生的建议,制定更为个性化方案,以利于疾病向愈。另外,中外专家对药食宜忌的相关研究从未停止,还会有更新的报道出现,我们将及时收录。基于上述原因,本丛书虽经反复推敲,但仍感未臻完善,其中的争议亦在所难免。愿各位读者、同道批评指正,以期共同提高。

本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常见病药食宜忌丛书》编委会2016年7月

编写说明

在人的一生中,由于禀赋虚弱、饮食不节、思虑过度、外感所伤、病后失调等因素,可导致胃肠功能失调,发生多种疾病,这些疾病大都属于常见病、多发病,有的甚至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食管、胃、肠疾病,在消化系统疾病所占的比重,无疑是最多见的病种之一。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极大地影响着患者整体的身心健康,关系着人的生老病死。因此,研究食管、胃、肠疾病产生的机制及其防治方法,不断地推陈出新,逐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人类健康长寿做出贡献,一直是医务工作者奋斗的目标。

提高胃肠疾病的诊治水平,普及疾病防治知识,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极为重要。如果广大群众掌握一些常见病的中西医诊疗方法,便可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胃肠道常见疾病,这不但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而且可以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疾病,获得花钱少、见效快的效果。有时我们也经常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认识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表现,掌握一些简易方法,配合医生治疗,常能收到良好的疗效。为此,我们组织消化科专家,参考有关资料,依据胃肠道疾病的特点编写了《胃肠疾病药食宜忌》一书。本书详细介绍了食管、胃、肠常见疾病,每病按概述(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饮食宜忌、药物宜忌(中西药物治疗与禁忌)。本书简繁得体,内容全面,方法简便,实用性强,是胃肠疾病患者及其家庭的常备用书,亦可供基层医务人员学习参考。

书中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同仁和广大读者赐教。编者2016年7月|第一章|食管疾病一、胃食管反流病【概述】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灼感,造成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组织损害的疾病。胃食管反流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人群中7%~15%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0~60岁为高峰发病年龄,男女发病无差异;反流性食管炎中,男性多于女性(2∶1~3∶1)。胃食管反流病在北京、上海两地的患病率为5.77%,反流性食管炎为1.92%,低于西方国家,病情亦较轻,有相当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可无食管炎表现,这类胃食管反流病又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或非糜烂性反流病。1.病因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1)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抗反流防御机制包括抗反流屏障,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及黏膜对反流攻击作用的抵抗力。

1)胃抗反流屏障:是指在食管和胃交界的解剖结构,包括食管下括约肌、膈肌脚、膈食管韧带、食管与胃底间的锐角等,上述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上的缺陷均可造成胃食管反流,其中最主要的是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状态。

食管下括约肌是指食管末端3~4cm长的环形肌束。正常人静息时食管下括约肌压为10~30mmHg,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食管下括约肌的结构受到破坏时可使食管下括约肌压下降,如贲门失弛缓症手术后易并发反流性食管炎。一些因素可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压降低,如某些激素(缩胆囊素、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等)、食物(高脂肪、巧克力等)、药物(钙拮抗药及地西泮等)等。腹内压增高(妊娠、腹水、呕吐、负重劳动等)及胃内压增高(胃扩张、胃排空延迟等),均可引起食管下括约肌压相对降低而导致胃食管反流。

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是近年研究发现引起胃食管反流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当吞咽时管下括约肌松弛,食物得以进入胃内。一过性管下括约肌松弛是指非吞咽情况下管下括约肌自发性松弛,其松弛时间明显长于吞咽时管下括约肌松弛的时间。一过性管下括约肌松弛是正常人生理性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

2)食管清除作用:正常情况下,一旦发生胃食管反流,大部分反流物通过1~2次食管自发和继发性蠕动性收缩将食管内容物排入胃内(即容量清除),是食管廓清的主要方式;剩余的则由唾液缓慢地中和。故食管蠕动和唾液产生的异常也参与胃食管反流病的致病作用。食管裂孔疝是部分胃经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的疾病,可引起胃食管反流并降低食管对酸的清除,导致胃食管反流病。

3)食管黏膜屏障:反流物进入食管后,食管还可以凭借食管上皮表面黏液、不移动水层和表面碳酸氢根、复层鳞状上皮等构成的上皮屏障,以及黏膜下丰富的血液供应构成的后上皮屏障,发挥其抗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损伤的作用。因此,任何导致食管黏膜屏障作用下降的因素(长期吸烟、饮酒及抑郁等),将使食管黏膜不能抵御反流物的损害。(2)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在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的基础上,反流物刺激和损害食管黏膜,其受损程度与反流物的质和量有关,也与反流物与黏膜的接触时间、部位有关。胃酸和胃蛋白酶是反流物中损害食管黏膜的主要成分。近年对胃食管反流病监测,证明其存在胆汁反流,其中的非结合胆盐和胰酶是主要的攻击因子,参与损害食管黏膜。2.临床表现(1)食管症状

1)典型症状:烧灼感和反流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而且具有特征性,因此被称为典型症状。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含酸味或仅为酸水时称反酸。烧灼感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烧灼感和反流常在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部分患者烧灼感和反流症状可在夜间入睡时发生。

2)非典型症状:指除烧灼感和反流之外的食管症状。胸痛由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疼痛发生在胸骨后。严重时可为剧烈刺痛,可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颈部、耳后,有时酷似心绞痛,可伴有或不伴有烧灼感和反流。由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胸痛是非心源性胸痛的常见病因。吞咽困难见于部分患者,可能是由于食管痉挛或功能紊乱,症状呈间歇性,进食固体或液体食物均可发生;少部分患者吞咽困难是由食管狭窄引起,此时吞咽困难可呈持续性或进行性加重。有严重食管炎或并发食管溃疡者,可伴吞咽疼痛。(2)食管外症状:由反流物刺激或损伤食管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引起,如咽喉炎、慢性咳嗽和哮喘。对一些病因不明、久治不愈的上述疾病患者,要注意是否存在胃食管反流病。伴有烧灼感和反流症状有提示作用,但少部分患者以咽喉炎、慢性咳嗽或哮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出现肺间质纤维化。一些患者诉咽部不适,有异物感、棉团感或堵塞感,但无真正吞咽困难,称为癔球症。近年研究发现,部分癔球症患者也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3)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因食管黏膜糜烂及溃疡可以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可有呕血和(或)黑粪及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

2)食管狭窄:食管炎反复发作致使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食管瘢痕狭窄。

3)巴雷特食管炎:巴雷特食管炎在内镜下的表现正常,呈现均匀粉红带灰白的食管黏膜及出现胃黏膜的橘红色,分布可为环形、舌形或岛状。巴雷特食管炎可发生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基础上,亦可不伴有反流性食管炎。巴雷特食管炎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其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30~50倍。3.辅助检查(1)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病最准确的方法,并能判断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结合活检可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食管炎和其他食管病变(如食管癌等)作鉴别。内镜下无反流性食管炎表现不能排除胃食管反流病。

根据内镜下所见食管黏膜的损害程度进行反流性食管炎分级,有利于病情判断及指导治疗。目前多采用洛杉矶分级法。

正常:食管黏膜没有破损。

A级:1个或1个以上食管黏膜破损,长径<5mm。

B级:1个或1个以上黏膜破损,长径>5mm,但没有融合性病变。

C级:黏膜破损有融合,但<75%的食管周径。

D级:黏膜破损融合,至少达到75%的食管周径。(2)24小时食管pH监测: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应用便携式pH记录仪在生理状态下对患者进行24小时食管pH连续监测,可提供食管是否存在过度酸反流的客观证据,并了解酸反流的程度及其与症状发生的关系。常用的观察指标:24小时内pH<4的总百分时间、pH<4的次数、持续5分钟以上的反流次数及最长反流时间等,但要注意在行该项检查前3日应停用抑酸药与促胃肠动力药物。(3)食管吞钡X线检查:对不愿接受或不能耐受内镜检查者行该检查,其目的主要是排除食管癌等其他食管疾病。严重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现阳性X线征象。(4)食管滴酸试验:在滴酸过程中,出现胸骨后疼痛或烧灼感的患者为阳性,且多在滴酸的最初15分钟内出现。(5)食管测压:可测定食管下括约肌的长度和部位、食管下括约肌压、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压、食管体部压力及食管上括约肌压力等。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为10~30mmHg,如食管下括约肌压<6mmHg易导致反流。当胃食管反流病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作为辅助性诊断方法。【饮食宜忌】1.饮食宜进(1)饮食原则

1)需食刺激性小、性味平和之食品。

2)应食富含各种营养素的新鲜食品。

3)饮食宜柔软、易消化,宜少量多餐、定时定量。

4)食物当细嚼慢咽。

5)有食管狭窄的患者,可根据其轻重程度,选择软食、半流质或流质饮食,缓慢地一口一口咽下;或进食不久服用苏打液,以利于食物通过。(2)食疗药膳方

1)胡椒炖猪肚:猪肚1个,白胡椒25g。猪肚洗净,纳入白胡椒,两头扎紧,加水炖熟。饮汤吃猪肚,分次调味服食。隔日1剂,连食2~4周。适于纳少、便溏属脾胃虚寒而见胸脘隐痛、呕逆、吐酸等症状之反流性食管炎。若胃阴亏虚、胃火亢盛或湿热中阻见有口渴、咽干、呃逆、嗳气、胸膺或胃脘灼热之反流性食管炎则不宜用此方。

2)香橼饴糖羹:新鲜香橼1个,饴糖250g。香橼洗净,切块,和饴糖加适量水同蒸烂熟,调成羹状。每日早晚各食2匙。适于少气乏力、纳少属脾胃虚弱而见有胸痛、呃逆、嗳气等症状之反流性食管炎,也可用于咳嗽、痰多之慢性支气管炎。不宜用于胸脘闷痛、口渴、便艰属湿热内盛或胸脘灼热、咽干口燥、舌光红属胃阴亏虚之反流性食管炎。

3)糖腌萝卜:白萝卜150g,饴糖100g。萝卜洗净,切薄片,放杯中,加入饴糖,置一夜后食用。每日1剂,连食数日。适于乏力、脘胀、口渴、苔黄腻属脾虚湿热而见纳少、呕逆、胸膺不适之食管炎及急慢性气管炎。不宜用于胸脘隐痛、呃逆、吐酸、纳少、便溏属脾胃虚寒之反流性食管炎。

4)羊乳山药羹:羊乳500mL,怀山药30g。山药洗净,炒微黄,研为细末。羊乳煮沸,加入山药细末,调匀服食。每日1剂,连食数日。适于胃阴亏虚、胃火亢盛见有口渴、咽干、呃逆、嗳气、胸膺灼热等症状之反流性食管炎。不宜用于有畏寒、口渴、便溏、胸脘隐痛、呃逆等症状属脾胃虚寒之反流性食管炎。

5)蜂蜜萝卜膏:蜂蜜50g,萝卜100g。萝卜洗净,切碎。与蜂蜜同炖成膏状。每日分2~3次食用,连食数日。适于口渴喜饮、呃逆、嗳气、胸脘灼热属胃热内盛之食管炎及胃炎。不宜用于便溏、畏寒、呃逆、泛酸、胸脘隐痛属脾胃虚寒之反流性食管炎。2.饮食禁忌(1)避免摄取使胃酸增加的食物,如咖啡、辛辣食物。可适当多食中和胃酸的碱性食物。(2)防止过饱而致胃内压增高,宜少食多餐,有规律地进食少量口感温和的食物。(3)避免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张力的食物因素

1)减少脂肪的摄取:脂肪可促进小肠黏膜释放胆囊收缩素,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张力。

2)禁食巧克力:巧克力含有大量黄嘌呤,是细胞内磷酸酯酶的强抑制剂,可增加平滑肌受体的环磷酸腺苷浓度,而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故应禁止食用。

3)禁吸烟:香烟中的尼古丁可降低静态时食管下括约肌张力。

4)禁酒:大量饮酒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静态时的张力。(4)不应在临睡前进食。(5)不宜食温热性食品,如羊肉、牛肉、荔枝、桂圆、橘子、巧克力、咖啡等。【药物宜忌】1.西医治疗(1)药物治疗

1)促胃肠动力药

①多潘立酮:多潘立酮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可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张力,防止胃至食管的反流,增加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十二指肠运动,从而抑制恶心、呕吐,并有效地防止胆汁反流。

片剂为10mg,滴剂为30mL、100mL,口服混悬液为200mL。片剂每次10mg,每日3次,餐前30分钟服用。栓剂成人每日2~4个栓剂(每个60mg),直肠空时插入;2岁以内儿童每日2~4个栓剂(每个10mg),直肠空时插入;2岁以上儿童每日2~4个栓剂(每个30mg),直肠空时插入。

有些患者在服用多潘立酮时,可出现女性泌乳、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不调、哮喘发作、锥体外系反应等。其机制为多潘立酮可以到达脑垂体部位,并有拮抗多巴胺的作用,使泌乳素分泌增加,从而引起泌乳;影响卵巢激素的分泌,导致月经周期异常;阻滞脑内多巴胺的功能,使乙酰胆碱系统处于亢进状态,从而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多潘立酮引起的上述不良反应,常随停服多潘立酮药物而消失,因此在临床应用多潘立酮药物时,如发现异常现象就要立即停止使用。

②西沙必利:本品为一种全胃肠道促动力药,能选择性刺激肠肌间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进而调节肠间神经丛功能。因此,本品对食物滞留、胃肠排空减慢或大肠、小肠运动迟缓等均有疗效。片剂为5mg、10mg。每次5mg,每日3次,餐前15分钟及睡前口服。

便秘患者每日总量15~40mg,分2次服用,维持治疗时每日1次即可,一般治疗1周内即可见效,但严重便秘者可能需2~3个月方可显效。

③莫沙必利:每片剂量5mg。每次5mg,口服,每日3次。

2)抑酸药

①H2受体阻滞剂:是目前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主要药物。此类药物与组胺竞争胃壁细胞上H2受体并与之结合,抑制组胺刺激细胞的泌酸作用,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降低反流液对食管的损害,缓解不适,促进食管黏膜的修复。此类常用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这4种药物的抑酸效果依次增强。临床口服用药以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为多。尼扎替丁口服吸收良好,给药后约3小时达到血药浓度峰值,血浆半衰期为4小时。不良反应一般不多见,主要有头痛、腹痛、肌肉痛、背痛、胸痛、虚弱、发热、消化不良、肠胃胀气、腹泻、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失眠、嗜睡、鼻炎、咽炎、鼻窦炎、咳嗽、瘙痒、多汗等。对H2受体阻滞剂过敏者、妊娠期妇女、小儿,应慎用H2受体阻滞剂。哺乳期妇女应用本类药物,应停止哺乳。肾功能不全者用药时应减量。H2受体阻滞剂最好与食物同时服用。年老患者不宜长期服用,应在医师指导下,掌握正常的服药方法,此药才安全而有效。

轻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可采用标准剂量的治疗方案,一般治疗6~12周。西咪替丁片剂为0.2g、0.8g,胶囊剂为0.8g。每次0.2g,口服,每日4次;或每次0.4g,口服,每日3次。雷尼替丁片剂、胶囊为0.15g。每次0.15g,口服,每日2次。法莫替丁片剂为10mg。每次20mg,口服,每日2次。尼扎替丁片剂为0.15g。每次0.15g,口服,每日2次;或每次0.3g,睡前服用。

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需要加大剂量才能缓解症状、促进食管炎愈合。一般治疗8~12周。西咪替丁每次0.8g,口服,每日2次。雷尼替丁每次0.15~0.3g,口服,每日4次。法莫替丁每次40mg,口服,每日2次。尼扎替丁每次0.3g,口服,每日2次。

②质子泵阻滞药:质子泵阻滞药的作用机制是特异抑制H+-K+-ATP酶的活性,从而阻断胃壁细胞分泌胃酸的最终环节,产生比H2受体阻滞剂更强的抑酸效果。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甚好,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及雷贝拉唑。此4种药物抑酸作用强大,效应作用持续时间长,能高效抑制基础和刺激后的胃酸分泌,明显降低24小时胃内的酸度。美国食物和药品管理局已批准奥美拉唑用于重度胃食管反流病的短期(4~12周)治疗。有研究表明,奥美拉唑每日20mg,治疗胃食管反流病4周、8周,食管糜烂、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64.7%~86.9%;雷贝拉唑为58%~88%;而雷尼替丁的愈合率为36%~65%。偶有不良反应,如轻度头痛、腹泻、皮疹等。长期服用需监测肝、肾功能。

奥美拉唑:片剂为10mg、20mg,胶囊为20mg。每次20mg,口服,每日2次。

兰索拉唑:片剂为15mg、30mg,胶囊为30mg。每次30mg,口服,每日2次。

泮托拉唑:片剂为30mg。每次30mg,口服,每日2次。

雷贝拉唑(波利特):片剂为10mg。每次10mg,口服,每日2次。

3)黏膜保护药:此类药物不仅通过黏附于食管黏膜表面,形成物理屏障,还可络合反流的胆酸,且其中铝成分的便秘与镁的腹泻不良反应可相互抵消,因此临床广泛应用。不良反应偶见恶心、腹泻、便秘等。其中铝、镁等的吸收量虽较少,但长期服用有蓄积作用,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本品能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如合并应用其他药物时应在此药应用前后1小时服用。

①硫糖铝:每片或液状乳剂量为0.25g。每次1.0g,每日3次,饭前1小时服用。片剂服用时,需碾成粉末加水调成糊状物,才能黏挂在食管壁上。硫糖铝是一种局部作用的制剂,能黏附于食管黏膜表面,提供物理屏障抵御反流的胃内容物,对胃酸有温和的缓冲作用,但不影响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对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也没有影响。硫糖铝不良反应以便秘常见,偶可见口干、恶心等,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②铝碳酸镁:片剂为0.5g。每次1.0g,每日3~4次,餐后1小时或餐前半小时、睡前服用。

③铋剂:能在酸性条件下与黏膜损伤处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隔绝胃酸、消化酶及食物对损伤黏膜的侵蚀作用,有利于损伤组织及溃疡的愈合。本药可刺激损伤黏膜合成前列腺素,能促进黏膜上皮修复,还有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铋剂不中和胃酸也不抑制胃酸分泌,而是形成一种坚固的氧化铋胶体沉淀于损伤黏膜,成为保护性薄膜,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愈合。

枸橼酸铋钾:片剂为120mg,冲剂、胶囊剂为110mg。每次110~120mg,每日4次,餐前半小时或睡前服用。

果胶铋:片剂为50mg。每次150mg,每日4次,餐前半小时或睡前服用。(2)维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慢性复发倾向,为减少症状复发,防止食管炎复发引起的并发症,需考虑给予维持治疗。停药后很快复发且症状持续者,往往需要长程维持治疗;有食管炎并发症如食管溃疡、食管狭窄、巴雷特食管炎患者,肯定需要长程维持治疗。H2受体拮抗药和质子泵抑制药均可用于维持治疗,其中以质子泵抑制药效果最好。维持治疗的剂量因患者而异,以调整至患者无症状之最低剂量为最适剂量;对无食管炎的患者也可考虑采用按需维持治疗,即有症状时用药,症状消失时停药。(3)抗反流手术治疗:抗反流手术是不同术式的胃底折叠术,目的是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抗反流手术的疗效与质子泵抑制药相当,但术后有一些并发症。因此,对于那些需要长期使用大剂量质子泵抑制药维持治疗的患者,可以根据患者的意愿来决定抗反流手术。对确诊由反流引起的严重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质子泵抑制药疗效欠佳者,宜考虑反流手术。(4)并发症的治疗

1)食管狭窄:除极少数严重瘢痕性狭窄需行手术切除外,绝大部分狭窄可行内镜下血管扩张术治疗。扩张术后予以长程质子泵抑制药维持治疗可防止狭窄复发,对年轻患者亦可考虑抗反流手术。

2)巴雷特食管炎:必须使用质子泵抑制药治疗及长程维持治疗。食管炎发生食管腺癌的危险性大大增高,尽管有各种清除食管癌方法的报道,但均未获确定,因此加强随访是目前预防食管癌的唯一方法。重点是早期识别异型增生,发现重度异型增生或早期食管癌及时手术切除。2.中医治疗(1)辨证治疗

1)肝胃不和

主症:每因情志不遂而致胃脘胀满,两胁疼痛,胸闷脘痞,胸骨后灼热或灼痛,嗳气频繁,反酸打嗝儿,食欲不振,大便不畅,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6g,白芍15g,枳壳、陈皮、香附、延胡索、川楝子、郁金、甘草、紫苏梗、半夏各10g,甘草5g。

加减:伴吐酸者,加海螵蛸、浙贝母,或煅瓦楞子,以抑酸和胃;嗳气频繁者,加沉香、白蔻仁,以顺气降逆;心烦易怒者,加合欢皮、炒栀子,以安神除烦;伴呕吐者,加代赭石、柿蒂,以降逆止呕;胸骨后或剑突下灼热者,加黄连、蒲公英,以清胃热。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脾虚气滞

主症:胃脘胀满隐痛,剑突下或胸骨后隐隐灼热,嗳气则舒,食欲减退,泛酸或泛吐清水,大便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或细。

治法:健脾理气。

方药:丁香柿蒂汤加味。丁香3g,柿蒂20g,党参15g,茯苓15g,半夏、紫苏梗、枳实各12g,延胡索、生姜、白术各10g。

加减:胸脯满闷甚者,加薤白、厚朴,以增强宽胸理气之力;脘腹满闷,纳呆便秘者,加苍术、藿香、白蔻仁,以和胃化浊;兼手足不温,脘腹胀闷,喜暖喜按者,为脾胃虚寒,可将生姜易干姜,加吴茱萸、补骨脂,以温补肝肾。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3)脾虚胃热

主症:胃脘隐痛胀闷,泛吐酸水清水,嗳气,纳差,大便时干时稀,剑突下灼热,胃中嘈杂,口干喜饮,胸中烦闷,舌淡红,苔薄黄或薄白,脉弦缓。

治法:健脾清胃。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味。党参、延胡索、半夏、黄芩、大枣各10g,茯苓15g,煅瓦楞子30g,黄连6g,炒竹茹12g,炙甘草、干姜各5g。

加减:胃热偏重,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枳壳,以加强清泻胃火之力;口中烦渴者,加天花粉、芦根,以养胃生津;脾虚偏重,腹胀便溏,苔薄白兼腻者,加苍术、藿香,以健脾化浊。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4)肝郁化热

主症:剑突下或胸骨后烧灼感或烧灼样疼痛,反酸嗳气,甚则发生呕吐,性情急躁易怒,头面燥热,胁肋引痛,大便干结,口干喜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2g,牡丹皮、大黄、栀子各10g,石决明(先煎)、代赭石、生地黄各30g,全瓜蒌20g,薄荷8g(后下),竹茹、天花粉各15g。

加减:疼痛较重者,加延胡索、川楝子,以加强疏肝止痛之力;腹胀便结者,加大腹皮、枳壳,以通便消胀;脘胀痞闷、不思饮食者,加猪苓、茵陈,以化浊祛湿、醒脾清肝。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5)气虚血瘀

主症: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形体消瘦,气短懒言,口干咽燥,吞咽困难并呈持续性胸骨后疼痛,舌淡暗,舌边有瘀点,脉沉涩。

治法:益气养阴,化瘀散结。

方药:启膈散合橘皮竹茹汤加减。太子参、茯苓、丹参各20g,浙贝母、荷叶蒂各15g,郁金12g,砂仁6g,桃仁、当归、竹茹、陈皮各10g,甘草、生姜各5g,大枣9g。

加减:津伤较甚者,加麦冬、玄参,以助增液润燥之力;大便不通者,加大黄、甘草,以苦降缓下;阴虚内热较重者,加生地黄、沙参、牡丹皮、知母,以加强滋阴清热之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验方

1)丁香2~4g,柿蒂9g,党参12g,生姜6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中焦虚寒之胃食管反流病。

2)山药、赤茯苓各20g,炒黄连、吴茱萸各6g,连翘15g,金钱草、代赭石、煅瓦楞子各30g,竹茹、枳实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胃火上逆之胃食管反流病。

3)太子参、姜半夏、薤白、苍术各12g,茯苓20g,白蔻仁6g,补骨脂、紫苏梗各10g,柿蒂、代赭石各30g,炒黄连5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脾胃虚弱、浊气上逆所致的反流性食管病。

4)合欢皮20g,柿蒂40g,代赭石、蒲公英各30g,牛蒡子18g,山豆根、炒栀子、射干、鸡内金、佛手片、沙参、麦冬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肝气郁结、虚火上炎所致之胃食管反流病并发咽炎者。3.药物禁忌(1)硫糖铝(胃溃宁)

1)苯妥英钠:硫糖铝可使苯妥英钠吸收减少7%~20%,服药相隔2小时可避免相互作用。

2)胃蛋白酶:硫糖铝可吸附蛋白酶,并抑制其活性。不宜与多酶片联用,因可降低疗效。

3)三环类抗抑郁药:硫糖铝可使阿米替林吸收明显减少。

4)强心苷:硫糖铝可使地高辛吸收略有减少。

5)华法林:硫糖铝可使其抗凝作用下降。

6)氨茶碱:硫糖铝可使茶碱缓释剂吸收降低50%(减少吸收)。

7)喹诺酮类药物:硫糖铝可减少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吸收,间隔2小时服药影响较小。

8)四环素类抗生素:硫糖铝可减少其吸收。

9)脂溶性维生素(A、D、E、K):硫糖铝可干扰其吸收,长期用药可发生维生素缺乏症。

10)西咪替丁:可能降低硫糖铝的疗效。(2)西咪替丁(甲氰咪胍、甲氰咪胺、泰胃美)

1)氢氧化铝凝胶:可使西咪替丁生物利用度从82%降至55%,两药应间隔1小时以上服用。

2)氯霉素:与西咪替丁联用加重骨髓抑制和铁利用障碍。

3)酮康唑:西咪替丁可使其血药浓度下降20%,生物利用度下降65%。同服一些酸性饮料,可避免此种相互作用。

4)氨茶碱:西咪替丁抑制其代谢和清除,降低清除率20%~30%,升高其血药浓度,两药联用可导致严重毒副作用。

5)吗啡、哌替啶、美沙酮、利多卡因:西咪替丁可使其血药浓度升高,引起呼吸抑制、精神紊乱、定向力丧失等不良反应,联用时应减少阿片制剂用量。

6)咖啡因:西咪替丁可使其血药浓度升高70%。

7)甲氧氯普胺(灭吐灵):可使西咪替丁生物利用度由80%下降至63%,联用时需增加西咪替丁用量。

8)乳酶生:可降低西咪替丁疗效(产酸作用减少吸收20%~30%)。

9)β受体阻滞剂:与西咪替丁联用易致心动过缓或心力衰竭。西咪替丁可使普萘洛尔血药浓度增加3~6倍。

10)钙拮抗剂:西咪替丁可使其消除率下降,联用时硝苯地平应减量40%。地尔硫应减量30%~35%。

11)抗高血压药:西咪替丁可抵消可乐亭、喷托铵、胍乙啶及米诺地尔等药物的降压作用。

12)多巴胺:与西咪替丁联用可致室上性心动过速。

13)卡托普利:与西咪替丁联用时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增强,有导致精神病的报道。

14)抗癫痫药:西咪替丁可抑制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药物代谢,增加血药浓度,如需联用应减少抗癫痫药用量和监测血药浓度。

15)糖皮质激素:西咪替丁可降低激素排泄,使其血药浓度升高75%,副作用增多。

16)三环类抗抑郁药:西咪替丁可使丙咪嗪和地昔帕明血药浓度升高;联用时,三环类抗抑郁药应减量。

17)苯二氮类:西咪替丁可降低地西泮、去甲西泮和氯氮等药物的肝代谢,使其血药浓度升高1~2倍,镇静作用增强;但对奥沙西泮和劳拉西泮无影响。地西泮与西咪替丁同服有引起心源性昏厥的报道。

18)铁剂:西咪替丁可减少铁吸收。

19)氯丙嗪:西咪替丁可使其清除率降低60%,药效增强,催眠时间延长1倍以上,并可引起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

20)普鲁卡因胺:西咪替丁可使其清除率降低,半衰期延长。

21)乙酰丙嗪:西咪替丁可使其清除率降低1倍,半衰期明显延长。

22)酰胺咪唑:西咪替丁可使其血药浓度升高。

23)胰岛素:西咪替丁可使血糖升高,联用时应酌情增加胰岛素用量。

24)口服避孕药:西咪替丁可使其作用增强,并增加液体潴留、致血栓及糖尿等副作用。

25)华法林:与西咪替丁联用时抗凝作用增强。

26)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西咪替丁皆有神经肌肉接头阻断作用,联用可导致呼吸抑制或呼吸停止。这种作用不被新斯的明所对抗,只能被氯化钙所对抗。

27)美法仑:西咪替丁可使口服美法仑生物利用度降低约30%。

28)苯巴比妥:可加速西咪替丁的代谢。

29)强心苷:西咪替丁可使强心苷血药浓度升高,联用时易发生强心苷中毒反应。

30)阿司匹林:西咪替丁可使阿司匹林对胃的刺激作用减轻,增加吸收,药效和副作用均增加。

31)吲哚美辛:西咪替丁可防治吲哚美辛所致胃出血,但减少吸收和降低药效。

32)抗酸剂:可使西咪替丁生物利用度降低,血药浓度下降33%,联用应间隔1~2小时服用。

33)阿托品类:与西咪替丁联用可降低疗效,增加毒性反应;但可能有益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和卓-艾综合征。

34)异丙嗪:与西咪替丁联用可加重心绞痛、间歇性跛行等不良反应。

35)毒扁豆碱:可消除西咪替丁的神经毒性症状。

36)抗结核药:与西咪替丁联用有引起肝性脑病死亡的病例报道。

37)四环素类抗生素:西咪替丁可使其吸收降低,减低药效;但糖浆剂不受影响。

38)美托洛尔:西咪替丁可提高美托洛尔的血药浓度,有肝损害者须慎用。

39)胺碘酮:西咪替丁可使胺碘酮血药浓度升高38%,但有时无改变,个体差异较大。

40)维拉帕米:西咪替丁可抑制维拉帕米代谢,使其生物利用度由(26.3%± 16.8%)提高到(49.3%±23.6%),使血药浓度升高,两药联用时应谨慎。两药联用有引起左心功能不全的病例报道。

41)利多卡因:西咪替丁可使利多卡因血药浓度增加、半衰期延长、清除率降低。静脉注射西咪替丁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42)不可配伍药物:氨茶碱,巴比妥类药物。

43)富含酪胺食物:服用西咪替丁期间,进食富含酪胺的食物可发生剧烈头痛和高血压反应。酪胺食物包括香蕉、鱼子酱、干酪、腊肠、腌青鱼、香肠、鸡肝、牛肝、橘子等。(3)雷尼替丁(呋喃硝胺、胃安太定、善胃得)

1)苯妥英钠:与雷尼替丁联用,苯妥英血药浓度升高,停用雷尼替丁后,则迅速下降。

2)普鲁卡因胺:雷尼替丁可降低普鲁卡因胺的清除率。

3)普萘洛尔,利多卡因:雷尼替丁可减少肝脏血流量,因而使受肝血流影响较大的药物普萘洛尔、利多卡因等代谢受影响,可延缓这些药物的作用。

4)雷尼替丁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与西咪替丁不同,雷尼替丁无酶促作用,对于依赖细胞素氧化酶P450消除的药物,可使其清除率下降,如可使苯妥英的血药浓度上升。但与此不一致的是,雷尼替丁可使茶碱的清除率增加。(4)法莫替丁:含氢氧化铝、镁、二甲硅油抗酸剂,可降低法莫替丁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吸收,降低血药浓度,机制不清。(5)奥美拉唑(洛赛克、渥米哌唑、奥克、沃必唑)

1)苯二氮类药物:应用三唑仑、劳拉西泮或氟西泮期间,给予奥美拉唑(20mg/d)可致步态紊乱,停用一种药即可恢复正常。服用奥美拉唑1周后,可使单剂量静脉注射地西泮的清除率降低54%(代谢酶抑制)。

2)苯妥英钠:奥美拉唑使其血药浓度、药峰浓度和清除半衰期略有增高和延长,大剂量奥美拉唑(40mg/d)可抑制苯妥英钠代谢,使其清除率明显下降(酶抑作用)。静脉注射苯妥英钠的清除率减少15%,半衰期增加45%。

3)钙拮抗剂:与奥美拉唑联用,两药体内消除率均有所减慢,但无临床意义。

4)泼尼松:奥美拉唑抑制其转化为活性形式,降低药效(雷尼替丁无此作用)。

5)环孢素:奥美拉唑可影响其血药浓度(升高或降低),机制不明。

6)戒酒硫:与奥美拉唑联用时可出现神志错乱、定向障碍、肌僵直和牙关紧闭等不良反应。

7)四环素、氨苄西林、酮康唑:奥美拉唑造成胃内碱性环境(pH8.0左右),使四环素不易吸收,氨苄西林和酮康唑吸收亦减少,血药浓度下降。

8)铁剂:奥美拉唑的抑酸作用影响铁剂吸收。

9)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奥美拉唑可显著延长戊巴比妥引起的催眠,但对氟哌啶醇引起的强直性昏厥和吗啡引起的镇痛作用均无影响。

10)华法林:奥美拉唑可增强其抗凝作用,两药联用后华法林的平均血浆浓度增加9.5%,对其药效的影响不大。

11)吲哚美辛:可延缓溃疡愈合,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奥美拉唑可逆转吲哚美辛的这种作用。

12)地高辛:奥美拉唑可增加地高辛口服吸收,两药联用应注意地高辛的给药剂量并监测其血药浓度,以免导致地高辛发生毒副作用。机制:奥美拉唑显著抑制胃酸分泌改变胃内pH,从而可能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

13)枸橼酸铋钾:铋的吸收依赖于胃内pH值,奥美拉唑可增加枸橼酸铋钾中铋的生物利用度。

14)地西泮:奥美拉唑可使白种人受试者的地西泮清除率降低38%±4.4%,而中国人受试者仅降低20.7%±7.3%。奥美拉唑对地西泮代谢的抑制程度取决于血药浓度的高低,也取决于种族差异。机制:奥美拉唑能诱导细胞色素P450-1A(CYPⅠA)。

15)茶碱:奥美拉唑可使茶碱的清除率增加11%;这与奥美拉唑血药浓度正相关。

16)咖啡因:奥美拉唑对咖啡因代谢的影响取决于其剂量和代谢的遗传特性。

17)口服抗凝药(双香豆素、华法林等):奥美拉唑可延长其半衰期,增强其抗凝作用(抑酶作用)。

18)硝苯地平:受奥美拉唑抑酶作用影响,半衰期延长,药理作用增强,联用时应减量。

19)缓释制剂:受奥美拉唑影响改变胃内pH值,缓释及控释系统可受到破坏,药物溶出加快。

20)去甲西泮:与奥美拉唑联用,地西泮消除率下降50%,血药浓度升高。

21)奥美拉唑可降低下列药物吸收:氨苄西林、铁剂、维生素B12。奥美拉唑可使地高辛吸收增加(胃内水解减慢),联用时应监测血药浓度。

22)奥美拉唑对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降低香豆素类抗凝药、地西泮、苯妥英钠、氨基比林、安替比林等在肝脏的代谢,使其清除率降低、半衰期延长。二、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概述】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于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下段食管括约肌(LES)呈失弛缓状态,食物无法顺利通过而滞留,逐渐使食管张力减退,蠕动消失及食管扩张的一种疾病。本病常见于20~40岁的患者,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1.病因

本病的原因尚不清楚。目前一般认为,本病属神经源性疾病,病变可见食管壁内迷走神经及其背核和食管壁肌间神经丛中神经节细胞减少,甚至完全缺如。动物实验显示,迷走神经的支配仅止于食管的上段,而食管下段的功能则由食管壁肌间神经丛支配,其神经递质为嘌呤核苷酸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有人测得本病患者LES内的VIP为(85±3.6)pmol/g,明显低于正常人(95.6±28.6)pmol/g。VIP具有抑制静息状态下LES张力的作用。LES内VIP的明显减少,致LES失去抑制作用而张力增高,引起失弛缓症。

此外,南美洲锥虫侵入食管肌层释放出外毒素,破坏神经丛,可致LES紧张和食管扩大(Chagas病),但这种患者常伴有巨结肠、巨输尿管、巨膀胱等其他部位病变;胃癌侵犯LES的肌层神经丛也能引起与本病相似的症状;还有一些食管贲门失弛缓症者的咽下困难常突然发生,且具有迷走神经和食管壁肌间神经丛的退行性变,因此,也有人认为本病可能由神经毒性病毒所致。曾有文献报道,该病有遗传背景,在同一家庭中有多人同患本病,也偶见孪生子同患本病者。但这几种原因均尚未被肯定或证实。

正常吞咽动作开始,LES即反射地松弛,其压力下降,以利食物进入胃腔。当迷走神经功能障碍或食管壁肌内神经丛损害时,LES压力可上升至6.67kPa(50mmHg)左右。在吞咽动作后,压力不下降,LES不能正常松弛,加上食管2/3平滑肌蠕动停止,不能推动食物前进。食物和液体便存留于食管内,只有在直立体位,在重力的作用下,食管内容物的流体静压超过LES阻力时,才能进入胃中。久之,食管可以极度扩张、延长迂曲。食管扩张程度,远较食管癌或其他食管疾病所致者为著,其容量最大可达1L以上。食管壁往往高度肥厚,而有时在LES上方明显变薄,甚至形成假憩室。严重的食物滞留可导致食管炎,以致出现糜烂、溃疡、瘢痕形成、上皮增生性改变等。2.临床表现(1)症状

1)咽下困难:无痛性咽下困难是本病最常见最早出现的症状,占80%~95%以上。一般起病较缓慢,经数月或数年逐渐加重。初起症状轻微,仅在餐后有饱胀感觉,咽下困难多呈间歇性发作,时有时无,时轻时重,常因情绪波动、发怒、忧虑、惊骇或进食过冷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而诱发,后期咽下困难则转为持续性。患者进食时常需大量汤水或温水将食物送下,也有采用大量咽气的方法,以取得足够的压力,迫使食物通过未能弛缓的LES。少数患者咽下液体较固体食物更困难,有人以此征象与其他食管器质性狭窄所产生的咽下困难相鉴别,但大多数患者咽下固体比咽下液体更困难,或咽下固体和液体食物同样困难。食物滞留于食管内,由于细菌的作用而腐败,其呼吸时可有恶臭。

2)疼痛:占40%~90%,多在餐后出现,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及中上腹,也可在胸背部、右侧胸部、左胸骨缘及左季肋部。性质不一,可为闷痛、灼痛、针刺痛、割痛或锥痛,有时酷似心绞痛,甚至舌下含硝酸甘油片可获缓解。疼痛发生的机制可能是食管平滑肌强烈收缩,或食物滞留性食管炎所致。随着咽下困难的逐渐加剧,梗阻以上食管的进一步扩张,疼痛反可逐渐减轻。

3)食物反流:发生率可达90%,随着咽下困难的加重,食管的进一步扩张可使食管内潴留大量食物和唾液,在患者卧位时,食管内的滞留物便逆流溢出,并混有大量的黏液,因反流的内容物未进入过胃腔,故无胃内容物的特点。在并发食管炎、食管溃疡时,反流物可夹有血液。

4)体重减轻和贫血:长期而严重的咽下困难可严重影响食物的摄取,故病程长久者可有体重减轻、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贫血等表现。

5)其他症状:在后期患者,极度扩张的食管可压迫胸腔内器官而产生干咳、气急、发绀和声音嘶哑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的增高,患者很少发生呃逆,乃为本病的重要特征。(2)并发症

1)吸入性呼吸道感染:食管反流物被吸入气道时可引起支气管和肺部感染,尤其在熟睡时更易发生。约1/3的患者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呛咳或反复呼吸道感染。

2)食管本身的并发症:本病可继发食管炎、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和出血、压出型憩室、食管-气管瘘、自发性食管破裂和食管癌等。有人综合1908~1975年文献报告的5235例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并发食管癌者173例,平均发生率为3.3%,显著高于一般人群。3.辅助检查(1)X线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最为重要,是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1)钡餐检查:钡餐常难以通过贲门部而滞留于食管下端,并显示为1~3cm长的、对称的、黏膜纹正常的漏斗形狭窄,其上段食管呈现不同程度的扩张、延长与弯曲,无蠕动波。如予热饮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可见食管贲门弛缓;如予冷饮,则使贲门更难以松弛;潴留的食物残渣可在钡餐造影时呈现充盈缺损,故检查前应做食管引流与灌洗。

2)胸部平片;本病初期,胸片可无异常。随着病情的进展,胸部平片可于心影后见到食管扩张,内含液体,出现气液平面。(2)内窥镜和细胞学检查:内窥镜检查的优点是在诊断的同时发现并发症,并除外其他疾病,尤其是肿瘤。原发性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无食物滞留时,内镜所见食管黏膜正常。在经常反复发作而病情较严重时,可见食管腔扩张,内有大量食物和液体残留,食管黏膜可见充血、变厚、糜烂,甚至出现溃疡;当上皮出现再生时,黏膜可有小的结节形成。虽然食物不易自食管进入胃内,但内镜入胃并无多大阻力,可以除外器质性狭窄或癌肿,细胞学检查亦为阴性。(3)醋甲胆碱试验:该试验可以观察食管的运动,对于X线检查阴性的患者尤为重要。正常人皮下注射醋甲胆碱5~10mg后,食管的蠕动收缩略微增加,但同样剂量给本病患者注射1~2分钟后,可产生食管强力的收缩,食管内压力骤增,从而导致剧烈的胸痛和呕吐,有时疼痛可放射到颈部、颌部甚至背部(做此试验时应准备阿托品,在反应剧烈时用)。由于大多数患者对6mg以下的醋甲胆碱即出现反应,试验时应从小量(3mg)开始,如无反应,间隔20~25分钟,再注射5~6mg,如仍无过强的反应,再隔20~25分钟,可用10mg,剂量不宜再大。食管极度扩张者对此药不起反应,故试验结果为阴性。(4)吞咽时间测定:吞咽时间指液体经口进入胃内所需的时间,检查时患者取直立体位,将听诊器置于患者上腹部或剑突下,让患者饮水,流水声的出现标志着水进入胃内。正常的吞咽时间是8~10秒,失弛缓症者则大大延长或完全听不到声音。【饮食宜忌】1.饮食宜进(1)饮食原则: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宜少食多餐和进食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多维生素类,及易消化食物。(2)食疗药膳方

1)八仙膏:用藕汁、姜汁、梨汁、萝卜汁、甘蔗汁、白果汁、竹沥、蜂蜜各等份,和匀蒸熟,任意食之。

2)生韭菜叶,泡过,打烂取汁,每日3次,每次服100mL。

3)雪梨1个,丁香50粒。梨去核,放入丁香,外用纸包好,煨熟吃,每日3次。

4)鲜威灵仙120g(4、5月开花者,捣汁),生姜120g(捣汁),麻油60g,白蜂蜜120g。4味同入瓷器内搅匀,慢火煎,待如粥状时,候冷,不拘时,少少频服之。

5)白木耳5~10g,浸泡数小时,以文火煮烂,酌加冰糖,每日2次。

6)薏苡仁粥:生薏苡仁50~100g,白米30~50g。先将薏苡仁用水煮烂,后入米煮成粥,可作晚餐食之。2.饮食禁忌

戒烟戒酒,避免粗糙、过冷、过热和刺激性大的饮食,如辛辣调味、浓茶、咖啡等。【药物宜忌】1.西医治疗(1)一般措施

1)稳定情绪:食管失弛缓症患者应注意消除顾虑和紧张情绪,尽量减少七情所伤,保持心情愉快,尤其进食时,应避免躁扰不宁情绪,维持正常进食。

2)高枕卧位:本病患者睡眠时宜高枕卧位,减少食物反流。餐后1~2小时亦不宜卧床。呕吐时注意体位,以免将食物残渣吸入气管,诱发肺部感染。

3)劳逸结合:本病临床治疗难以短期见效,患者应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注意摄生,动静结合,配合散步、慢跑、保健操、太极拳等综合治疗,对提高疗效极为有益。(2)西药治疗

1)对精神神经紧张者可予以心理治疗和镇静剂,用1%普鲁卡因溶液,每次10mL,每日3~4次。

2)硝酸盐类:异山梨酯10~20mg,每日3~4次,口服或舌下给药,对偶而发作者效果较好;也可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使LES松弛。

3)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10~20rug含服,用药30~60分钟后可使本病患者LES压力下降30%~50%,无效者可联用硝苯地平、小剂量多潘立酮(10mg)。(3)扩张疗法:应用气囊或探条扩张,使食管与胃的连接处松弛。在透视下经口插入以探条为前导的气囊,使探条进入胃,而气囊固定于食管与胃的连接处,注气或注液,出现胸痛时停止注气或注液,留置5~10分钟后拔出。一次治疗后经5年随访,咽下困难消失,恢复正常饮食者达60%~80%。但本疗法食管破裂发生率达1%~6%,应特别谨慎操作。(4)手术治疗:扩张术未获成功者,可行外科手术。目前以Heller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为最常用,此术可使85%以上的严重患者症状得以消除。2.中医治疗(1)辨证治疗

1)痰气交阻

主症:吞咽梗阻,进食迟缓,胸脯不适,时轻时重,多因情绪而诱发或加重,舌淡红,苔薄白而腻,脉或弦或缓。

治法:理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药:启膈散加减。沙参、杵头糖各15g,丹参20g,郁金12g,川贝母、茯苓各10g,砂仁壳5g,荷叶蒂2个。

加减:气郁而逆者,加代赭石15g;气郁日久化热者,加蒲公英20g,山栀子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阴伤血燥

主症:咽下不顺,梗涩而痛,口干舌燥,心烦少寐。舌体瘦,舌红少津,苔花剥,脉弦细而数。

治法:滋阴养血,润燥启膈。

方药:益胃汤加味。沙参、丹参、玉竹、生地黄各15g,麦冬、炒枳壳、紫苏梗、赤芍、白芍各10g,冰糖(化服)20g,生甘草6g。

加减:口干而渴甚者,用五汁安中饮少量频服;咽物涩痛者,加玄胡粉、三七粉各3g冲服;大便干结者,加麻仁、瓜蒌仁各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3)阳气衰微

主症:咽下困难,经久不愈,面色白,精神疲惫,泛吐清涎,时时反食。舌淡而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降浊。

方药:补气运脾汤加减。人参粉(冲服)、砂仁各3g,炙黄芪、代赭石各20g,茯苓15g,清半夏、炒陈皮、炒白术、旋覆花(包煎)各10g。

加减:肾阳不足为主者用右归丸加减,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菟丝子、肉豆蔻各10g,制附片、丁香各6g,肉桂5g,沉香粉(冲)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4)气血两亏

主症;病程日久,饮食不下,甚则滴水不入,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眼花,心烦失眠,身倦无力,形体枯瘦,舌淡苔白,脉细微如丝。

治法:补益气血,兼以散结。

方药:八珍汤加味。代赭石20g,黄芪、当归、大枣、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各15g,白芍、茯苓各12g,熟地黄、川芎、白术、生姜各10g,炙甘草6g。

加减:心悸失眠甚者,加首乌、黄精、酸枣仁各12g;胸膈疼痛甚者,加丹参、桃仁各15g;血虚便秘者,倍加当归;胸膈胀闷者加香附、郁金各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验方

1)清膈降逆汤:代赭石24g,瓜蒌15g,赤芍、郁金各12g,半夏、枳壳、柴胡、山栀各9g,黄连、砂仁各6g。水煎服,每日1剂。

2)扶正开结汤:黄芪、威灵仙、代赭石各30g,党参20g,当归15g,白芍、旋覆花、急性子、生半夏、桂枝、陈皮、生熟地黄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

3)加减半夏泻心汤:代赭石、大枣各30g,法半夏、黄芩、甘草、党参、旋覆花各10g,黄连、干姜各5g。胸痛者加桃仁、延胡索各10g;呕吐者加竹茹5g,茯苓15g;精神抑郁者加柴胡、香附各6g;便秘者加大黄6g。每日1剂,病情好转后改为隔日1剂,水煎服。

4)扶正汤:黄芪、女贞子、鸡血藤各20g,当归、竹茹、补骨脂各9g。每日1剂,水煎服,随症加减。

5)化瘀汤:生半夏、生南星、莪术各6g,沉香3g。水煎服,每日1剂。

6)降逆利痰解郁汤:代赭石18g,太子参、旋覆花、制半夏、天冬、茯苓、路路通各9g,全当归、知母各6g,制大黄4.5g。水煎服,每日1剂。

7)加味四逆汤:白芍、甘草各64g,干姜48g,附片32g,牡丹皮、桃仁各6g。水煎服,每日1剂。

8)加味桂芍汤:白芍60g,饴糖100g,桂枝30g,炙甘草、大枣、生姜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3.药物禁忌(1)硝苯地平(硝苯吡啶、心痛定、利心平)

1)镁盐:与硝苯地平联用,个别患者发生肌无力和瘫痪。

2)万古霉素:已用硝苯地平扩张血管者,快速输注万古霉素可发生低血压。

3)胺碘酮:硝苯地平可反射地引起心动过速和心肌收缩加强,可对抗胺碘酮的交感神经阻滞作用,抑制胺碘酮所致心动过缓,防止心率减慢,故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但是,两药联用可引起心律失常。

4)哌唑嗪:与硝苯地平可能作用于不同的血管平滑肌受体,两药联用时可引起血压急剧下降;但有人认为两药联用可降低硝苯地平的副作用。一般主张两药尽量不联用。但哌唑嗪与小剂量硝苯地平联用,对顽固变异型心绞痛可有效。

5)硫氮酮:与硝苯地平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发挥不同的抗心绞痛特点,减少单独大剂量应用时的不良反应。在治疗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心绞痛时,联用最佳平均剂量为硝苯地平61(30~90)mg/d、硫氮酮206(90~360)mg/d;但不良反应极为多见且较严重。两药联用均应尽可能使用小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6)奎尼丁:与硝苯地平联用后,若停用硝苯地平,则奎尼丁血药浓度明显升高,第4日可以达高峰,10日后可恢复正常水平,两药联用时应谨慎观察。硝苯地平使奎尼丁血药浓度降低,而后者则提高硝苯地平血药浓度,联用时需要调整用量。

7)普萘洛尔:与硝苯地平联用时降压作用增强,但应防止心脏过度抑制及低血压发生。普萘洛尔阻滞心衰时神经体液因素,常表现为两药的负性肌力作用相加,使心力衰竭加重,因此,心力衰竭或心衰合并高血压患者不宜两药联用。β受体阻滞剂与硝苯地平联用可致严重副作用(心力衰竭,严重低血压)。

8)阿替洛尔:与硝苯地平联用可增强降压作用。但有报道,两药联用可引起严重的低血压和心力衰竭,停用阿替洛尔后患者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

9)西咪替丁:可减少肝血流量,抑制肝药酶,使硝苯地平清除率降低、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增加,导致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两药联用时,硝苯地平用量应减少40%。

10)雷尼替丁:可抑制肝酶降低硝苯地平代谢,两药联用可致硝苯地平中毒。

11)氨茶碱:与硝苯地平联用可提高平喘疗效。硝苯地平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抑制过敏物质的合成及释放,减少黏液腺分泌。但是,硝苯地平能明显升高氨茶碱的血药浓度,两药联用时应注意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