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精编二十四史第八卷:宋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0 01:15:16

点击下载

作者:龚书铎

出版社:巴蜀书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白话精编二十四史第八卷:宋史

白话精编二十四史第八卷:宋史试读:

前言

宋史

鲁迅先生曾说:“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民族的未来。”中国的历史,无疑是我们国家和整个华夏民族的灵魂所在。从有文字以来,中国人就对历史的记述有着浓厚的兴趣。“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滥觞于前,孕育了中国几千年来持续不断的历史记述制度,不仅“世有史官”,而且设立专门的史机构;除了国家专门组织的著史工作之外,大量的私人著史活动也是风起涌,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观念并在不同的深度和广度上反映了历史的实,从而形成了一股汹涌澎湃的文化思潮,影响深远。

在这样的制度和文化背景下,几千年来,中国产生的历史著作可谓汗牛栋,为了有所区别,于是产生了“正史”和“野史”之分。在浩如烟海的历著作中,就正史而言,“二十四史”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是中国历史文化产中的璀璨明珠。

作为正史总集的“二十四史”是中国史学主干,由清乾隆帝钦定后,正遂成为“二十四史”的专有名称。它从《史记》(司马迁著)至《明史》(廷玉等著)共计24部、3243卷,约4000万字。“二十四史”的著作年代前后相差计1800年,是世界图书史上独有的巨著。“二十四史”全部按照纪传体的形式,采取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为顺序的方式记事,完整、系统地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明朝末年四千多年间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融合、兴旺的历史轨迹,全面展示了历代王朝的兴亡盛衰规律,翔实而细致地记载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域、民族、外交等多方面内容以及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

为了让读者能够轻松阅读这一皇皇巨著,我们编撰出版了这部《白话精二十四史》,从24部史书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精华篇章编译为白话,遵循“达雅”的原则,保持原书风貌,浓缩原著精华。为了适应现代读者的审美求,本书打破了传统正史读物的条条框框,版式设计新颖别致,书中插配了千幅与史书内容相关的绘画、书法、建筑、陶瓷、金银器等精美图片,通过些元素的完美结合,将读者带进一个真实而多彩的历史空间,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感受中华文明和华夏民族智慧之所在。宋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编辑部副编审曲鸣丽《宋史》为纪传体,是元朝人脱脱等利用旧有宋朝国史编撰而成,基本上保存了宋朝国史的原貌。全书496卷,是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它记载了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至南宋帝昺祥兴二年(1279)共计320年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典章制度、社会生活和民族关系等,另有天文、律历、河渠、地理、仪卫、舆服等方方面面,不仅条目繁多,而且内容详实,仅列传就有两千多人,记载了大大小小上万起事件,反映了这个时期文武百官的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进程。

由于《宋史》成书仓促及修书者思想上的局限,,书中部分地方略显杂芜,人物编排上也存在偏颇。尽管《宋史》存在这些缺陷,但因其卷帙浩繁,保存了不少已失散的原始资料,其史料价值仍是其他史书所不能替代的。要了解宋代光辉灿烂的文化以及这个时期特殊的历史现象,《宋史》是一部很好的历史参考书。卷一至卷三太祖本纪

对于任何一个王朝来说,开国之君都是一段绕不过去的传奇。宋太祖赵匡胤出生那天就充满着众多难解的“异象”,而这也拉开了他传奇人生的序幕:少年得志、青年扬名、中年称帝、晚年蹊死……他用赤诚、霸气和谦谨谱写了大宋帝国荡气回肠的开国伟业。

宋太祖赵匡胤是后周大将赵弘殷的二儿子,出生在洛阳(今属河南)夹马营,当时红光绕房,奇异的香气一夜都没散去,而太祖身体上泛出的金黄色,三天都没有变。【少年英豪】

长大后,太祖相貌堂堂、器宇轩昂,有见识的人都认为他绝非一般人。

太祖学习骑马射箭,一直比常人要好。一次,太祖想要驯服一匹性情极其暴烈的马,还坚持不用马鞍。谁知这匹脱缰的烈马飞奔上登城楼的坡道,太祖的额头一下子撞到门框的横木上,从马背上重重地摔了下来。在周围人的惊叫声中,太祖慢慢爬起来,继续追赶烈马,最后终于飞身跃上,扬尘而去。

还有一次,太祖和后来成为宋朝大将的韩令坤在一间废弃的土屋中赌博,赌兴正浓之时,听见麻雀在屋子外面互相争啄,噪声大作。两个人心烦不已,争着起身到屋子外捕捉麻雀,谁知他们刚跨出屋子,土屋就倒塌了。

后汉初年,太祖四处游历却没有获得多少机会,在襄阳寺庙中借住。一位会看相算命的老和尚,一见太祖,便说:“我给你足够的盘缠,你朝北走就会有机遇了。”太祖便一直往北走,当时正值周太祖以后汉枢密使的身份征讨叛军,太祖便应征在其麾下任职。【一战扬名】

显德三年(956)春天,太祖跟随周世宗征讨淮南,首战就在涡口打败南唐军万余人,斩杀南唐兵马都监何延锡等人。

南唐节度使皇甫晖、姚凤率领号称十五万的军队,驻扎在清流关,誓言与太祖决一死战。面对挑战,太祖率军连夜奔袭,将皇甫晖、姚凤的军队打得四处逃散。太祖紧追不舍,一直追到了城下,皇甫晖说:“我们各自为了自己的主人,我希望双方布好阵势以决胜负。”太祖笑着答应了。等皇甫晖摆好了阵势,太祖猛地抱紧马脖子一直冲入敌军阵内,一挥大刀,直接砍中了皇甫晖的脑袋,顺势把姚凤也一并擒住。

半夜里,太祖的父亲赵弘殷也率领军队来到城下,并传呼开门。太祖却传出话去:“父亲诚然是至亲,但是把守城门却是国家大事,我不能擅自深夜开门。”一直等到天亮,赵弘殷才被允许进城。

这时候,大将韩令坤也攻下扬州,南唐迅速派兵进行反攻。见到声势浩大的敌军,韩令坤开始动摇起来,主张退兵。周世宗连忙派太祖率领两千人马赶往六合(今属江苏南京)进行侧面增援。到了六合,太祖当即下令:“如果扬州兵敢退到六合,就砍断他们的脚。”断了后路,韩令坤只好固守扬州,一心迎敌。不久,太祖就在六合东面打败了南唐齐王李景达,斩杀一万多人。

班师回朝后,太祖声名大噪,被任命为殿前都指挥使,不久又被任命为定国军节度使。【黄袍加身】

显德七年(960)春,北汉联合契丹一起进攻后周,朝廷命令太祖率领军队抵御敌人。

大军到了陈桥驿(今河南开封东北),便安营扎寨了。这时,军队里有一个名叫苗训的精通天文的人招呼将士们观看一个奇特的景象。只见太阳下面还有个太阳,黑光来回晃动了很长时间。就在这天的后半夜,军中将士们一起来到驿门前,纷纷要求太祖做皇帝,虽然有人劝阻,但众人心意已决。宋太祖像

显德七年(960),五代末期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被部下黄袍加身,逼周恭帝让位,建立北宋。

天快亮的时候,将士们来到了太祖的营帐外,太祖的弟弟赵匡义进入了太祖的房间禀明事情原委,太祖起身。这时候,将士们拿着兵器立在庭院中,说:“如今军队里还没有真正的主人,我们愿意拥护您做皇帝。”太祖还没有答话,周围便有人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齐齐下拜,高呼万岁。紧接着,众人还扶太祖上马。太祖握住马缰,反问:“我的号令,你们还会听从吗?”众将士说:“当然听从。”太祖大声说:“当朝太后、皇帝,我们以后仍然要尽心侍奉他们,你们决不能有所冒犯。各位大臣也都是我的同僚,你们也不能欺辱。另外,朝廷的府库、官员百姓的家庭,你们也不能抢掠侵犯。听从命令的有重奖,反之则要砍下你们的头。”将士们都再次下跪称是,严整军队返回汴京(今河南开封)。

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后周副都指挥使韩通不服,他准备带兵抵抗。情急之下,太祖的手下王彦升把韩通杀死在他的家中。虽然王彦升一生对太祖赤胆忠心,但他的这一行为不符合太祖下达的善待大臣的命令,因此,王彦升终生没有得到大将的符节。

太祖率领大军重返汴京,登上明德门,随即命令将士回到军营去,自己也回到了官署。过了不久,将领们拥着宰相范质等人前来拜见。太祖见了他们,哭泣着说:“我违背天地,如今到了这种地步!”范质等不知该怎么回答。有个将领大声地叫了起来:“我们没有主人,今天大家一定要请点检当天子!”范质等人互相看了看,没有办法,只好退到台阶下下拜称臣。

紧接着,太祖召集众位大臣,到了黄昏时候,大臣们也都排好了位置。这时,翰林承旨陶谷即从袖中取出周恭帝的禅位诏书,一番仪式后,太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而周恭帝和符太后都迁到西宫,周恭帝改称郑王,符太后尊为周太后。【赤诚待人】

有一天,太祖退朝回来,坐在便殿中闷闷不乐。左右侍从忙问其故。太祖说:“你们认为当皇帝是一件容易的事吗?我在早朝的时候一时兴起做了件错事,到现在还心里难受呢。”汴京新建的宫殿落成,太祖来到正殿刚坐下,便令侍从将殿门全部打开,他对侍从说:“这就好比我的内心,很少有不正的地方,人们都可以看见的。”

吴越国君钱俶前来朝拜,上下官员都请求太祖将钱俶扣留从而夺取他的领地,太祖不听,放钱俶回国。等到告别的时候,太祖拿来群臣请求扣留钱俶的奏章数十卷,封存做标记后送给钱俶,叮嘱他在途中秘密观看。钱俶在路上打开观看的时候,发现全都是要扣留自己的奏章。钱俶既感激又害怕,江南平定之后,钱俶就主动请求归顺大宋。

南汉后主刘 喜欢在酒中下毒毒死大臣。归顺后,跟随太祖到讲武池,太祖斟酒赐给刘 。刘 怀疑里面有毒,哭着说:“臣的罪不容饶恕,陛下既然饶我不死,我愿意当大宋的普通百姓,不敢喝这杯酒。”太祖笑着对他说:“我待人推心置腹,怎么会那样做呢?”说完,太祖拿过刘 的酒喝了,另外斟了一杯给刘 。【节俭崇法】

太祖生活很节俭,宫中苇帘的边缘都统一用青布包裹。太祖经常穿的衣服也都洗过多次。太祖不仅这样要求自己,还经常教育别人要以节俭为本。有一次,他看见姐姐魏国长公主的短袄上装饰有翠鸟的羽毛,就语重心长地说:“你生长在富贵的环境里,应当懂得珍惜这个福分。”

孟昶是五代时期后蜀的国君,后来归顺宋朝,是一位奢靡的主儿。一次,太祖看到孟昶用珍宝装饰溺器,就把它捣毁打碎,并且不留情面地斥责说:“你用宝石装饰这个,又会用什么器具盛装食物呢?你这样做,不灭国才怪呢。”

太祖喜欢阅读《尧典》《舜典》,经常感叹道:“尧舜时候惩处四个凶人,只是把他们流放,为什么近代的法规那么严格呢?”后来,太祖对刑律处罚有了自己的看法后,对宰相说:“五代诸侯飞扬跋扈,有违反法律杀人的人,朝廷也置之不问。人命是最重要的,姑息纵容藩镇,这样做怎么能行呢?从今以后,诸州判决死刑,要记录好案情禀明朝廷,交给刑部审查。”宰相将太祖的这番话记录了下来,立为法令。【传位其弟】

开宝九年(976),太祖在万岁殿去世,终年50岁。太祖接受母亲杜太后的遗令,把帝位传给了弟弟赵匡义,即宋太宗。

太宗曾经生了很严重的病,太祖前去探望,并亲自烧艾草给他敷在疼痛的地方。太宗觉得痛,太祖就把烧得热热的艾草敷在自己的身体上。太祖还常对左右近臣说太宗走路的样子很有气势,并且降生时有异象,以后一定能当一个好天子。

论 赞

论曰:从前尧、舜凭借禅让,汤、武凭借征战,最后都坐拥天下。这四位圣人以后,世道有盛有衰,有乱世也有太平,慢慢向前推移。

五代乱到极点,宋太祖从一名普通的士兵发迹,直到登上皇帝的宝座,等到他发号施令,各地的豪杰都俯首听命,四方列国一个个被削平,这不是普通人能轻易做到的。他在位17年间,为子孙后代树立起典章法则。夏商周三代以来,如果要考察礼教文明的治理、道德仁义的风尚,宋代跟汉、唐相比一点也不逊色。开创王业而留传给后世的君主,能做到宋太祖这般事业的,也可说是伟大的了!卷四至卷五太宗本纪

宋太宗赵炅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在陈桥兵变中,他与赵普一起拥立赵匡胤为帝,并亲身参与了太祖统一四方的大业。太祖去世后,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继续宋朝的统一事业,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限制节度使权力,确立了宋朝文官政治的局面。不过,由于急功近利,太宗两次伐辽都受挫,也为宋朝后来的“积贫积弱”埋下了隐患。

宋太宗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的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他的出生也颇有神奇之处,据说其母杜太后梦见神人捧着太阳来给她,然后她就怀孕了。太宗出生的当夜,他的家里有红光向上升腾,好像火烧一般,连城中的大街小巷也都能闻到异常的香气。【继承大统】

太宗从小就显得与众不同,很有威严,跟别的小孩子一起玩耍,别人都很害怕他,也都很听他的话。他长大后,鼻梁高挺,一看就是大人物的面相。太宗生性好学,他的父亲领兵打仗时,每次攻破州县,即使不拿财物,也要搜罗一些古书送给他,并经常鼓励他。太宗也很争气,学问精深,而且多才多艺。

太祖即位后,太宗被任命为殿前都虞侯。太祖出征太原时,太宗是一个得力的帮手,被封为晋王,位列宰相之上,可见太祖对他的重视。

开宝九年(976)十月,太祖去世,太宗继承大统,成为宋朝的第二任皇帝。太宗即位后,大赦天下,对于常例所不宽恕的行为,也都予以了宽大处理。他的弟弟赵廷美被封为开封尹兼中书令,而他的两个侄子——太祖的两个儿子德昭和德芳,也被封为节度使。十一月,太宗追封已经去世的尹夫人为淑德皇后,并立越国夫人符氏为新皇后。太宗十分重视人才,为了考察各地官员的能力,他还诏令各地转运使考察州、县的官吏是否能干,将这些官吏按能干程度分为三等,规定每年的年底要向朝廷报告。太宗还下令各州大力搜寻懂天文、术数的人,把他们送到朝廷,如果有隐藏不报的按死罪处理。在外交方面,太宗也没有放松。他派遣冯正、张玘出使契丹,将太祖去世的消息告诉给契丹国首领。

这一年被改为太平兴国元年(976),太宗下令太祖的儿子和齐王廷美的儿子都称皇子,女儿都称皇女。契丹国也派使者带着钱物前来吊唁死去的太祖。【攻灭北汉】

太宗即位后,很想做出一番大的事业。他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北汉,想从这个弹丸小国入手,打几次胜仗,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威信。但北汉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因为它有强大的契丹做靠山。太宗也明白,自己之前的周世宗与太祖都曾经亲征太原,攻打北汉,但都没能取得成功。所以,太宗最初也有些犹豫。他询问老将曹彬的意见,曹彬信心很足,他告诉太宗,周世宗的失败是由于正式攻城之前的一次战败动摇了军心,太祖的失败则是由于士兵们水土不服,所以两次失败都是有原因的,并不是因为北汉有多么厉害。

这样一来,太宗有了信心,于是决定出师北伐,派遣潘美、崔彦进、李汉琼、曹翰、刘遇等大将,率各路兵马直驱太原。

当时,朝廷与契丹之间有和约,契丹听说大宋要攻打北汉,就派使者质问大宋为什么要这样做。太宗说:“北汉不听从我大宋的命令,所以我们要兴师问罪。如果你们契丹不插手,我们跟你们的和约还有效;如果你们插手进来,那么就战场上见!”宋太宗赵光义像

宋太宗(939~997)是北宋的第二位皇帝。他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维护统一、发展生产的措施,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太平兴国四年(979),太宗从东京出发,御驾亲征,攻打北汉。契丹得知大宋出兵的消息后,决定出兵支援北汉,派出宰相耶律沙率军与宋军作战。宋军大将郭进率军扼守石岭南。耶律沙到达后,本想等大军赶到再进攻,但他手下的将领贪功,执意要先行进攻。由于战场是在山地,契丹的强悍骑兵完全不能发挥出优势,而且还有一条深涧横在前面,更削弱了契丹军队的战斗力。等到契丹军队晃晃悠悠地渡过河,郭进率宋军迎头猛击,大败契丹军。耶律沙勉强逃得一命。

此战之后,契丹军队的士气大泄,各路军队纷纷撤退。北汉皇帝刘继元看到自己的靠山不行了,惊恐不已,派出一名密使把告急乞师信塞进他的发髻之中,偷偷溜出太原城,让他再次去向契丹求助。结果这名使者在半路上就被郭进抓住了。

宋军趁势追击,五月下旬,太宗本人也赶到太原城下慰劳诸将,并亲自穿上战袍指挥攻城。北汉军队支撑不下去了,开始有人投降。最后,刘继元也只好亲自来到城北投降。于是,宋朝灭掉了北汉,得十州之地,共有三万五千多户。【伐辽失败】

平定北汉之后,太宗很希望趁热打铁,一鼓作气把契丹也灭了,但是将士们刚刚经历过大战,很需要休息,这一点却被太宗忽略了。太平兴国四年七月,身心俱疲的宋军刚刚从太原归来,就又出发北伐契丹。

进入契丹国境内后,宋军最初的进军还很顺利,契丹东易州(今河北易县)和涿州(今河北涿州)的守官可能是看到大宋灭北汉的威风,心里有点害怕,就不战而降,把两座城池拱手献给了宋军。这一下,太宗的信心更足了。宋军很快便包围了契丹的重镇幽州(今属北京)城。

在此之前,宋军在沙河打败了契丹大将耶律奚底所率的兵马,这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开局。因此,宋军对耶律奚底的军队很看不起,有些骄傲。这时,另一名契丹大将耶律斜轸想

出了一个对付宋军的好办法。他命令自己的士兵举着耶律奚底军队的青色军旗,佯装成失利后的溃兵,在路上游走。太宗知道后,以为耶律奚底的军队还没有被完全消灭,就派兵前去追击。结果,宋军被诱进了耶律斜轸设下的埋伏圈,吃了败仗。宋军原本就身心俱疲,这下子士气更加低落了。在后面的战斗中,契丹又派出大军,大败宋军。太宗的第一次伐辽以失败告终。鎏银鱼龙纹铁斧·北宋

此斧前为龙首,后为鱼尾。鱼龙腹部以下接铸一锥状柄,铸造精工,为稀世珍品。

这次失败让太宗吸取了教训,雍熙三年(986),太宗再次北进伐辽,这一次,宋军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太宗也同样亲自部署和指挥作战。

宋军兵分三路,东路为宋军主力,由曹彬等率领,采取缓慢行军战术,虚张声势,向幽州进发,以牵制契丹军的主力;中、西路军分别由田重进和潘美率领,意图速战速决,解决契丹军的右翼,然后与东路主力会合攻取幽州。北伐开始后,曹彬率领东路军私自冒进,一路奏捷,却破坏了北伐的整体军事部署。最后,曹彬占领涿州后,没能守住城池,反被契丹军队反击,宋军在岐沟关惨败。由于东路军是主力,他们的失败使得太宗的第二次伐辽同样以失败告终。这不仅使北宋元气大伤,也沉重打击了太宗北伐的决心。从此,大宋对于契丹的方针,也从进攻转为防守。【如愿传子】

虽然太宗的登基是太后遗命,但他的心里还是有所顾虑,怕哥哥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德昭和德芳不服。太宗征辽时,德昭也在军中。宋军惨败,太宗一度脱离了大部队,大臣们都找不到他,于是有人提议立德昭为帝。后来,太宗又回来了,听说了这件事。当时德昭正好进宫,为生还的将士们请赏。太宗觉得德昭是在拉拢人心,便不高兴地说:“等你做了皇帝再赏赐也不迟。”德昭听后惶恐万分,回到家后便自杀身亡。两年以后,太祖的另一个儿子德芳也夭折了。从此,太祖的子嗣便不能对太宗的皇位构成威胁。

然而,太宗还有一个眼中钉,就是他的弟弟赵廷美。当时,正好有人上报说赵廷美阴谋造反。太祖的开国重臣赵普在太宗即位后颇受冷落,为了争取太宗对自己的信任,并对付政敌卢多逊,赵普便向太宗上奏,说卢多逊与赵廷美勾结,希望太宗早日归西。太宗相信了赵普的话,将卢多逊罢官,将赵廷美降为涪陵(今重庆涪陵)县公,赶出皇宫。赵廷美悲愤难平,两年后客死异乡。

至道元年(995),太宗将自己的儿子赵元侃立为太子,改名赵恒,赵恒就是后来的宋真宗。

论 赞

论曰:太宗沉着有谋略,有平定天下的大志。攻取太原,讨伐契丹,其功勋光耀史册。如果不是他的弟弟赵廷美的死,后人几乎没有什么可以责备他的。卷二十四至卷三十二高宗本纪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的第一个皇帝,他见证了父兄被金人掳走的莫大国耻,目送了北宋王朝的终结,机缘巧合地做了皇帝,却不思进取,面对金人不敢抵抗,只知道逃跑,甚至一路逃到海上。虽然他也曾在金人面前勇敢过,但是最终他的转变让人叹息,更让人愤慨。

宋高宗名赵构,字德基,是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被封为康王。赵构从小就天资聪颖、性格开朗,他博学强记,每天能背诵一千多字的文章。同时,赵构的身体也很强壮,力大无比,可以不费力地拉开一石五斗的强弓,臂力惊人。可以说,赵构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敢为人质】

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军入侵大宋的京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在城西北驻军,并派使者进城,要求宋朝派出亲王和宰臣到金军中议和。当时,宋朝可以说是一见到金军就两腿发软,之前已经答应把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割让给金国,此时见金人又提出要求,又一口答应下来。可是,派谁去呢?要知道,亲王和宰臣不是一般的大臣,而前去议和又是凶多吉少,这下可愁坏了钦宗皇帝。这时,康王赵构站了出来,主动要求派自己前去。钦宗一看,高兴极了,于是任命少宰张邦昌为计议使,与赵构一同前往金营。

赵构和张邦昌来到金营后,金军统帅斡离不为了显示金军的威风,便将他们扣留在军中,一连待了十几天。不过,赵构一点也没有慌张害怕的意思,他每天意气悠闲,该干什么干什么,一点也没被金人吓倒。

二月的一天,宋军将领姚平仲夜袭金人营寨,但以失败告终。金军很生气,向宋朝质问此事。身在金营的张邦昌害怕金人惩罚自己,当场就吓哭了,赵构却显得很镇定。斡离不看到赵构这样不同寻常,觉得他不是个适合当人质用来要挟宋朝的人,就要求把赵构送回去,让宋朝的另一个亲王肃王来代替他。钦宗不敢不答应,就派人把肃王送到金军中,和张邦昌留在那里做人质,赵构则返回了大宋。【登上皇位】

金兵撤退后,钦宗的腰又直了起来,想要收回之前割让出去的三镇。于是当年八月,金兵再次南下入侵,眼看就要包围东京。宋朝出使金国的使者王云回来后,说金国坚决要得到割地,否则就攻取东京。

听到金人的口气如此强硬,钦宗又害怕了。他看到康王赵构之前在金营中表现得很勇敢,就再次派他出使金国议和。赵构接到命令后,立即从东京出发,来到磁州(今属河北邯郸)时,当地的守臣宗泽劝赵构说:“肃王被带到金国后,就再也没能回来,现在金兵已经逼近,您再去恐怕也是凶多吉少,请您就留在磁州。”由于王云是和赵构一起前往金国的,磁州当地的百姓认为王云是要把赵构挟持到金国,群情激奋,就一哄而上把王云杀了。

当时,金军统帅粘罕、斡离不已经率兵渡过黄河,相继包围东京。赵构身边的人认为现在不能出使金国,也不能留在磁州,这时,正好相州(今属河北临漳)知州汪伯彦也捎来密信,请赵构到相州去,于是赵构便来到相州。

钦宗知道赵构的下落后,任命他为河北兵马大元帅,让他招募兵马解救京城之急。赵构在相州建了大元帅府,并于当年十二月率军离开相州,踏着冰渡过黄河,驻军大名府(今属北京)。

建炎元年(1127),东京被金军攻破,徽宗、钦宗被金人掳走。金人为了灭掉赵氏的江山,就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随后撤军。张邦昌皇位还没坐热,就有人建议他把皇位让给赵构,因为他只有金人做靠山,金人走了,没有人会对他心服口服。张邦昌没有办法,只好派人去寻找赵构,请他来做皇帝。卧萧照瑞应图卷(局部)·明·仇英

图中绘赵构自磁州北回,渡河时刚上岸冰即坼裂,后随者陷入冰河,赵构幸免于难。

赵构一开始表现得很谦让,坚决不接受这个请求,因为他是钦宗的弟弟,并非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不过,比起更加名不正言不顺的张邦昌,宋朝原先的大臣们自然还是更愿意接受赵氏的子孙来继承皇位。宗泽就给赵构写信,认为张邦昌是篡权叛乱,这一点没有什么可怀疑的,劝赵构早下决心,及早称帝,好恢复赵宋天下。门下侍郎吕好问也送来蜡封的书信,说如果赵构不立自己为皇帝,恐怕会有不应当皇帝的人篡位。这样一来,赵构才放下心来,接受了这个请求。宗泽又来信说,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是太祖振兴王业的地方,地处中原,漕运尤其方便。于是,赵构就赶往南京应天府,在那里登基做了皇帝。楼舡图

楼舡是一种楼船,为宋代水军战船的一种。【一路南逃】

高宗在位初期,还是很有志气和理想的。他起用抗战派李纲为相,以宗泽为东京留守,发动军民抗金,但没过多久,他开始转向投降策略,罢免了李纲,起用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把宋军防线由黄河一线南移至淮、汉、长江一线,面对金军只知道后退逃跑。

从建炎元年(1127)到绍兴八年(1138)的十余年间,高宗一直辗转在东南沿海各地,躲避金军。宗泽一直力劝高宗回到东京,但高宗对此置之不理,只求一时的安稳。

建炎元年秋,金军攻宋。高宗唯恐自己也被金人抓走,重蹈靖康之变的覆辙,便不顾主战派大臣们的反对,于十月将朝廷迁至扬州(今江苏扬州)。建炎三年(1129),金军奔袭扬州,高宗当时正在后宫寻欢作乐,听到消息,慌忙带领少数随从乘马出城,疾驰至瓜洲(今属江苏扬州),渡江逃跑,辗转来到杭州。

在高宗逃亡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次兵变。建炎三年三月,随从高宗保驾的御营司将领苗傅、刘正彦等人因对高宗身边的宦官不满,包围行宫,诛杀宦官,胁迫高宗让位于年仅三岁的皇子,由孟太后垂帘听政,把国号改为明受。兵变历时两个月,后来由于韩世忠等人起兵,高宗才重归帝位。

不久,金兵的铁骑就突破了长江防线,直扑杭州而来。高宗实在无路可退了,只好躲到了海上,在温州沿海窘迫地漂泊。一直到建炎四年(1130)四月,高宗在海上听说金军撤兵了,才回到岸上,从温州来到越州(今浙江绍兴)。

危险暂时解除,高宗又开始考虑迁都的问题。越州位置偏僻,漕运很不方便,相比之下,杭州交通方便,又有许多可以抵挡金军骑兵的江河湖泊,同时又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既安全,又富足,高宗很满意。于是,绍兴八年,南宋正式迁都杭州,高宗在这里获得一丝喘息的机会,很快就好了伤疤忘了疼,过起了“直把杭州作汴州”的醉生梦死的生活。【不辨忠奸】

高宗在政治上不仅窝囊,也很昏聩。当时的宋朝其实是有一大批骁勇善战的将领的,如岳飞、韩世忠等,如果跟金军打起仗来,并不见得会输,但高宗根本不想尝试抵抗,反而一味压制主战派,任用投降派秦桧为宰相,对金国屈膝妥协。

绍兴十年(1140),金军大举入侵,岳飞率领宋军进行反击,打得金军将领无可奈何,已经准备要撤兵了。就在胜利指日可待之时,秦桧却害怕破坏与金议和,怂恿高宗命岳飞撤军。高宗对大好形势视而不见,与秦桧合伙迫令岳飞等撤军。金军大将兀朮乘机率重兵进军淮南,形成大军压境之势。为了彻底求和,高宗召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入朝,解除他们的兵权。不久,在秦桧的操纵下,高宗首肯了对岳飞的诬陷和杀害,造成举国震惊的冤案。

一个莫大的讽刺是,秦桧去世后,谥号为“忠献”,高宗赐给他的碑文是“决策元功,精忠全德”。这个误国的奸臣,却被高宗视为精忠之人,高宗的昏聩可见一斑。

论 赞

论曰:徽宗、钦宗被金人掳走,高宗在南京继承帝业,号称“中兴”时期。他性格软弱,如果让他做守城之君也许还可以,但由他来重振江山、拨乱反正则不行。在他刚刚即位时,依靠四方勤王之兵,在内以李纲为宰相,在外任用宗泽,如果能这样坚持下去,应该还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然而,他逐渐被汪伯彦、黄潜善所误,后来又受到奸臣秦桧的控制,变得懈怠懦弱,坐失抗金的良机。他甚至将赵鼎、张浚相继流放、贬斥,将岳飞父子在即将大功告成之时杀害。一时之间,有志之士无不为此扼腕叹息,痛恨得咬牙切齿。高宗只知苟且偷安,忍受耻辱,不讲国仇,忘记亲族,最终免不了被后世所讥笑,真是可悲啊!卷二百四十二章献明肃刘皇后列传

章献明肃刘皇后出生于穷苦人家,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在宫中获得了一席之地。后来,虽然刘皇后获得了越来越大的政治权力,但她一心辅佐仁宗。不过,这位皇后去世后还是留下了很多争议。

刘皇后的名字叫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也是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她在宋朝的政治中取得了赫赫功绩,经常被拿来与汉朝的吕后、唐朝的武后并列,并被认为有吕后、武后的才能,而没有她二位的野心。【藏于金屋】

刘皇后生于宋太祖开宝元年(968),祖籍山西太原。她的祖先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父亲刘通则是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并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因此刘家举家从太原迁至成都华阳。

当初,刘皇后的母亲庞氏曾梦到明月入怀,后来就生下一女,于是便给女儿取名叫刘娥。不幸的是,刘娥出生不久,父亲刘通便奉命出征,跟随太祖赵匡胤去征讨太原,谁料却在途中去世。因为刘通没有儿子,从此家道中落,庞氏只好独自带着襁褓中的女儿回到娘家,所以刘娥一直由外祖父家抚养长大。

刘娥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尤其善于击打拨浪鼓。当时四川有个银匠叫龚美,他收留了刘娥,后来又将她带到京城。龚美凭借着一身好手艺,在京城里结交很广,他的朋友圈里正好有一位在襄王府里当差的张耆。当时的襄王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不过这个时候他还叫赵元侃,而且也不是太子。或许是张耆看到了龚美身边的刘娥美貌如花,于是就向襄王推荐,因此,15岁时,刘娥便以花鼓女的身份进入了襄王府。

襄王很喜欢这个既漂亮又多才多艺的女子,但这件事被襄王的乳母秦国夫人听说了,她很生气。秦国夫人很看不起刘娥的出身,觉得她不过是个卖艺女,身份卑微,根本配不上襄王。看到襄王这么喜欢她,她更为气愤。于是,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太宗。当时襄王也只有十几岁而已,太宗听说自己的儿子小小年纪便沉溺于女色,勃然大怒,一道圣旨下来,勒令襄王立即将刘娥逐出襄王府。父命难违,襄王赵恒不得不把刘娥送出王府,但他又很舍不得就这样放弃刘娥,于是就偷偷把她藏在张耆家里,一有机会便偷偷溜出来与她相会。就这样,襄王“金屋藏娇”了许多年,一直没有被发现。【入主中宫】

宋太宗去世后,赵恒即位,即宋真宗。刚登上帝位的真宗立即把刘娥召入宫中,封为美人。由于她没有兄弟姐妹,便提出让龚美改姓刘,做她的兄长。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刘娥被封为二品修仪,后来又被封为一品德妃。

景德四年(1007)四月,真宗皇帝的皇后郭氏去世,真宗想立刘娥为皇后,但是大臣们都强烈反对,认为这样做有违常规。不过,真宗最后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将刘娥立为了皇后。真宗的妃子中有一位李宸妃生了一个儿子,登上皇后位的刘娥便将这个儿子说成是自己生的。由于当时的刘皇后年纪已长,没有足够的精力来照顾这个儿子,她便将他交给杨淑妃代自己照顾。刘皇后非常疼爱这个孩子,与杨淑妃一起将这个孩子照顾得非常周到,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刘皇后像

刘皇后博览群书,才华出众,深受真宗皇帝的喜爱,而她也在大宋王朝的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一笔。【权倾一时】

刘皇后生性聪颖,通晓经书和历史,听到朝廷的事,都能记住事情的本末。真宗每日退朝,批阅天下密奏,多批到深夜,刘皇后都参与。在后宫真宗如有事相问,刘皇后就征引典故来回答。

天禧四年(1020),真宗久病住在宫中,事务多由刘皇后决断。宰相寇准秘密商议上奏真宗请太子代理国事,因事情泄露而被罢相,丁谓取代了他。周怀政谋划废皇后杀丁谓,并重新启用寇准辅佐太子。客省使杨崇勋、内殿承制杨怀吉就到丁谓处报信,丁谓夜乘牛车,挟崇勋、怀吉到枢密使曹利用那里密谋。第二天,诛杀周怀政,贬寇准为衡州(今湖南衡阳)司马。经过此事,真宗决定诏令太子开设资善堂,让大臣们处理天下事,刘皇后在宫内裁断。

真宗去世,下遗诏尊刘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暂由刘皇后处理。丁谓等请刘皇后御驾别殿,刘皇后派张景宗、雷允恭传旨说:“皇帝处理事情,太后应朝夕在他身旁,何须另御一殿?”于是请仁宗与刘皇后五天去一次承明殿,仁宗坐在左侧,刘皇后位于右侧,垂帘处理国事。计划已定,刘皇后忽然出示手书,想在后宫批阅章奏,遇大事就召入辅臣答对。这个计谋出自丁谓,并不是刘皇后的主意。

后来,丁谓被贬职,冯拯等人三次上奏,请求依照起初的意见行事。仁宗也这样认为,于是开始同御承明殿。百官上表庆贺,刘皇后深感悲哀。

有关部门请刘皇后制令称“吾”,以她的生日为长宁节,出入乘大安辇,鸣鞭,侍卫和皇帝一样。同时,命令全国避刘皇后父亲的名讳,群臣上尊号为应元崇德仁寿慈圣太后,刘皇后亲临文德殿受册。纺车图·北宋·王居正

该图形象地表现了北宋农村妇女在大树下纺纱的情景。

天圣五年(1027)正月初一,刘皇后到会庆殿,文武大臣及契丹使者位列两旁,宋仁宗两次下跪祝贺刘皇后。当天,刘皇后将自己亲笔书写的书信昭示文武百官,让他们不要请求给她加尊号。天圣七年(1029)冬至,仁宗又率领文武百官像前年那样恭贺刘皇后,虽然范仲淹极力劝阻仁宗,说这样做不符合祖制,但是仁宗不听。后来,仁宗又下令在长宁节那天赏赐百官衣物,并大宴天下。【争议晚年】

当初仁宗登基时年纪尚幼,刘皇后便代他行使皇帝的权力,虽然政事决于自己,但是刘皇后号令严明,恩威遍于天下。身边的近臣很少假权借威的,宫廷的人也没有敢胡作非为的。

刘皇后对内对外赏赐有度。她给自己的族人赐食时,会更换容器,她说:“不能让尚方之器进入我家。”刘皇后的衣着很朴素,她的侍者见仁宗身边的人都穿戴华贵,也想效仿。刘皇后立刻训斥她们:“那是皇帝身边的嫔妃才穿的,你们怎么可以去学。”

一天,小臣方仲弓向刘皇后上书,请求依唐朝武后的做法,立刘氏庙,而大臣程琳这时也顺势供献上《武后临朝图》。刘皇后却把方仲弓的上书扔到地上,怒道:“我不做这种有辱祖先的事。”还有一个叫刘绰的漕臣,从京西回来,声称仓库里囤积了千余斛粮食,请求交给有关部门,话语间多有邀功请赏之意。刘皇后反问道:“你知道王曾、张知白他们吗?他们难道因为向朝廷进贡余粮就得到升迁了吗?”

仁宗初即位,刘皇后便对辅臣说:“皇帝处理政务的空余时间,应该多聆听儒家学者讲习经史,这样,才能更好地立其功德。”于是,在崇政殿的西庑设立帷帐,每天有大臣为仁宗讲读经书。

刘皇后晚年渐渐也任用起外戚,任命内宫罗崇勋、江德明等暗访朝廷政事,罗崇勋等人因此势力大增。刘皇后的侄子从德死后,他的亲戚、门人、厮役中有数十人都做了官。御史曹修古、杨偕、郭劝、段少连上奏告状,刘皇后把他们全部逐出朝廷。

不过,刘皇后扶持皇帝还是尽心尽力的,仁宗侍奉刘皇后也非常周到。仁宗成年后,并不知自己是宸妃所生,刘皇后在世期间母子俩没有丝毫隔阂。刘皇后生病时,仁宗还为此大赦,召天下医生并用车快速送到京城。

明道元年(1032),刘皇后去世,终年65岁,谥号章献明肃,葬在永定陵西北。原来的制度是皇后只有两个字的谥号,从刘皇后开始,行使皇帝权力的,加为四个字的谥号。

陆陆续续,曾经被刘皇后贬谪的人全都内迁,死者也都追复官职。后来有人追究刘皇后晚年的事情,甚至名臣范仲淹也为此进言,仁宗却说:“这是朕所不愿意听到的啊!”下诏告诫宫内外不要再言。卷二百四十二慈圣光献曹皇后列传

慈圣光献曹皇后可以说是大宋王朝的一位传奇女性,她先后为仁宗、英宗、神宗三位皇帝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却从不贪功,赢得了世人的尊重。虽然这位皇后看上去清心寡欲,但却有着巨大的幕后影响力。

慈圣光献曹皇后,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以南),是枢密使周武惠王曹彬的孙女。明道二年(1033),郭皇后被废,仁宗皇帝下诏将曹氏聘入宫内。景祐元年(1034)九月,册立为皇后。曹皇后慈善节俭,重视耕作,常在禁苑中种谷、养蚕,她还擅长一种特殊的书法——飞白书。【分忧仁宗】

庆历八年(1048)闰正月,仁宗皇帝本打算在十五的晚上再次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但是曹皇后担心接连不断地举行宫宴,会让整个宫廷放松警备,给心怀鬼胎的人留出空隙。因此,曹皇后力劝仁宗取消这个计划。三天后,曹皇后的担心变成了现实,有一群宫内的士兵在宫廷内作乱,夜里越过屋顶进入仁宗的寝殿。曹皇后当时正好陪在仁宗身边,觉察到宫里有情况后,迅速起床查看周围的情况。这时候,仁宗有些担心,想出去到别的地方去。曹皇后紧关房门不让他贸然出去,并急忙传唤都知王守忠领兵进来。作乱的士兵在寝殿外面打伤了闻讯赶来的宫女们,宫女们厉声尖叫的声音一直传到仁宗所在的寝殿里,一时间宫里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曹皇后把太监叫来询问,太监很害怕,不敢说有人作乱,就撒谎说尖叫的声音是宫里的奶妈在殴打小宫女。曹皇后听了大怒,呵斥太监说:“现在有人在外面作乱,你们怎么敢乱报呢?”曹皇后料想作乱的士兵肯定会放火,于是暗中派人提着水跟在后面,果然看见有人正举着火把烧宫殿的帘子,派去的人赶紧用水浇灭了火。

曹皇后把许多侍卫和宦官集中起来,让他们分别把守宫门,捉拿乱贼,并亲手为每人剪下一绺头发,告诉他们说:“明天论功行赏,就以这个为凭证。”于是,众人都争相效力,乱贼很快就被捉拿住了。曹皇后临危不惧、指挥若定,不愧为将门之后。经历了这件事后,仁宗对曹皇后大为佩服。

当时,皇宫里有一个法令,如果宫女与宫里的侍卫通奸,要被处死。有一次,有个宫女触犯了这个法令。被发现后,这个宫女很害怕受到惩罚,就向仁宗宠爱的一位妃子求情,请这位妃子帮自己向仁宗说情,赦免自己。这个妃子心也软了,就向仁宗求情。

仁宗被说动了,就赦免了这位宫女的死罪。这件事情似乎可以了结了,可是没过多久,曹皇后却穿戴得整整齐齐地来见仁宗,请求依法处置这位宫女。本来这件事跟曹皇后并没有什么关系,但她身为后宫之主,坚持认为如果不恪守后宫法令,就不能在宫廷中营造一种庄严的气氛,最后会搞得后宫混乱不堪,影响朝廷的形象和稳定。仁宗看到曹皇后火气这么大,就让她先坐下慢慢说。可曹皇后就是不听,坚持要站着说。仁宗也觉得很尴尬,认为这只是一件小事,何必这么较真呢?可是曹皇后坚持她的观点,不依不饶。这样僵持了许久,仁宗终于被说服,批准将这个宫女处死。

张妃仗着仁宗宠爱她,平日里骄横跋扈。一天,她想借曹皇后的车马出行。仁宗没有表态,而是让她自己去向曹皇后借。曹皇后听说后,马上答应将车马给她用,看起来没有任何不悦。张妃很高兴,回来得意地告诉了仁宗。仁宗这时反而正色说:“国家的礼仪规章,上下都是有序的,你坐皇后的车出游,朝廷是不会为你安排的。”张妃听后非常失望,最终只好作罢。【辅佐英宗】

仁宗生有三个儿子,都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死了。于是,曹皇后就将濮安懿王赵允让的第13个儿子赵宗实接进宫中抚养。嘉祐七年(1062)八月,31岁的赵宗实被立为皇太子,赐名赵曙。次年三月,仁宗在夜里突然暴病,并且很快去世,经此巨变,曹皇后并没有张皇失措,她迅速将各宫门的钥匙收集起来放在面前,又召皇太子赵曙进宫。等到天亮,宰相韩琦等人到了,赵曙即帝位,是为宋英宗,尊曹皇后为皇太后。曹皇后像

曹皇后(1016~1080)出身将门,为人慈善、勤俭,她辅佐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皇帝,为大宋江山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英宗即位不久就生病了,无法料理朝政,曹皇后于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虽然如此,曹皇后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操纵朝政大权,如果大臣们白天上奏的事情有所疑问,曹皇后就会说:“你们重新再商议吧。”从不说出自己的想法。曹皇后对经史涉猎颇多,多援引经史处理政事。内外奏章每天有数十封,曹皇后都能一一记住纲要。曹皇后限制曹氏及左右臣仆,丝毫不让他们假借威势,后宫、朝廷都秩序井然。

第二年夏天,英宗的病渐渐好起来,曹太后就命令撤帘还政。英宗很敬重曹皇后的辅佐之功,就下令有关部门举行隆重典礼,任命曹皇后之弟曹佾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护爱神宗】

治平四年(1067),英宗病逝,其长子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神宗即位后,尊曹皇后为太皇太后,将其寝宫命名为庆寿。神宗对曹皇后极为孝顺,照顾她无微不至,还经常跟随曹皇后外出登高游玩,遇到坎坷难行的路,就一定要搀扶着曹皇后。而曹皇后对神宗也是护爱有加,如果神宗退朝稍晚,曹皇后一定要亲自来看望他,嘘寒问暖。有时候,曹皇后担心神宗专注于政事忘记吃饭,就亲自端着膳饮来喂神宗吃。

曹皇后对自己的家人很严格,从来不让他们进宫谒见。后来,曹皇后年岁大了,她的弟弟曹佾也老了,神宗多次劝说应当让他入宫谒见,曹皇后仍然不许。有一天,曹佾侍奉神宗,神宗再次请求,曹皇后才勉强同意,于是神宗就带着曹佾到了曹皇后宫中。过了一会儿,神宗起身出去,想让曹佾跟姐姐叙叙亲情。曹皇后马上对曹佾说:“这里不是你应当停留的地方。”急忙催促着曹佾出去。后来,曹皇后得了重病,宫里的医生无人能治。元丰二年(1079)冬,曹皇后病重,神宗到寝殿探视,衣不解带地照顾她。【幕后影响】

虽然曹皇后不直接干预朝政,但并不意味她在幕后就没有自己的影响力。

起初,王安石主持变革旧法,曹皇后乘机告诉神宗,说祖宗的法度不宜轻易更改。熙宁宗祀前几天,神宗到曹皇后住所请安,曹皇后说:“我以前听到了民间疾苦,一定要告诉仁宗,仁宗也会用赦免来解决,现在也应该如此。”神宗说:“现在没有什么事。” 曹皇后说:“我怎么听说民间对青苗法、助役法叫苦连天呢?这二法应该取消。王安石确实有才学,但是怨恨他的人也很多,皇帝如果真正爱护他的话,不如暂时把他调出京城会更好。”神宗听了,不久就想要停止二法。不过最终神宗还是被王安石说服了,没有完全采纳曹皇后的建议。

神宗曾想夺回燕蓟,与大臣议定下来后,就到庆寿宫禀告曹皇后。曹皇后却反问:“朝廷的储蓄赏赐准备好了吗?兵器士卒都精锐吗?”神宗连忙回答:“早已经准备好了。” 曹皇后说:“事关重大,吉凶难料,夺回土地也就是扩大领土而已。而一旦不成功,那么就会造成生灵涂炭,不是说句话就能改变的。如果失地可以轻易收回,太祖、太宗早就收复了,哪用等到今天呢?”片刻后,神宗说:“接受太后的教诲。”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为在自己的诗歌中对朝政有所讽刺,被抓了起来关进监狱,史称“乌台诗案”。当时,满朝文武都认为苏轼必死无疑。曹皇后听说了这件事后,对神宗说:“我忽然想起一件事,当年仁宗皇帝因为在科举考试中得到苏轼、苏辙两兄弟,曾经高兴地说:‘我为子孙找到了两个宰相!’可是现在我听说苏轼因为作诗被抓进监狱,这恐怕是仇人故意中伤他吧?他只不过写了几首诗而已,即使有错误,也是很小的。我现在病得很重,不想看到朝廷中有人再制造冤案,伤了你们君臣之间的和气。你应该派人调查实际情况,好好解决这件事。”望着重病中的曹皇后,神宗流下了眼泪。正是由于曹皇后的这番话,苏轼最终被释放了。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曹皇后病逝,终年64岁,谥号为“慈圣光献皇后”,安葬在永昭陵。蚕织图(局部)·宋

此图描绘了江浙一带的蚕织户自“腊月浴蚕”到“下机入箱”为止的养蚕、织帛的整个生产过程。画中翁媪长幼,皆穿宋装,神态举止,惟妙惟肖,桑树、户牖、几席、蚕具、织具等,颇有写真写实之风。卷二百四十九范质列传

范质在后晋官居翰林学士,在后汉做过中书舍人,在后周担任宰相。陈桥驿兵变时,范质在赵匡胤的软硬兼施中委曲求全,率领后周大臣拜伏于这位新皇帝的脚下。而范质本人也成为赵匡胤登基后任命的开国宰相,北宋初年制定的礼仪典制,多是由他主持。范质不仅智慧过人、清正廉洁,而且善荐贤能、办事公道,然而,在风云变幻的政局动荡中,范质没有成为似乎也无意成为为主舍命的绝对“忠臣”。或许,范质的“勿请谥,勿刻墓碑”的遗嘱,透露出的正是他内心的尴尬、无奈和愧疚。

范质,字文素,大名府宗城县(今河北清河西南)人。范质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母亲梦见神仙交给她一管五色笔。可能是受到了这位仙人的启示,范质文采出众,九岁就能写文章,十三岁开始研究《尚书》,教授学生。【文采出众】

或许是因为文采卓越的关系,范质在五代后期历经几个王朝,都得到肯定和重视。后唐长兴四年(933),范质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忠武军节度使推官,由此出仕。后晋天福年间(936~942),范质携带自己写好的文章去见当时的宰相桑维翰,桑维翰看到这些文章,十分欣赏,因此范质深得器重,历任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等职。

契丹侵犯边境,后晋少帝下令15位将领出征抗敌,出征前,他想把朝中负责起草诏令的诸位学士召进宫来,好好写一篇气势宏大、慷慨激昂的诏令,以此来鼓舞士气、凝聚人心。那天晚上,范质正好在朝中值班,陪在皇帝身边。当时已经是深夜,范质听到皇帝这样的想法,连忙劝阻说:“现在夜已深,宫门已经关闭,如果大肆召人进来,恐怕会泄露机密,万一被敌人的奸细知道了,对我军就极其不利了”。少帝听了,觉得有道理。但诏令也不能不写啊,这时,范质毛遂自荐,愿意撰写诏令。少帝没有其他办法,就将信将疑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范质。只见范质铺开纸张,下笔如有神,没过一会儿就把诏令写好了。少帝看后,不禁拍案叫绝,这篇文章写得实在是太精彩了。

后汉初年,范质被加封为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当时,周祖作为后汉的大将,经常去征伐叛乱,因而也经常要接受朝廷下发的诏令。周祖对这些诏令印象深刻,因为它们总是写得恰到好处又文采飞扬。于是,周祖在接受诏令时,就顺便问使者是谁起草的诏令,使者说是范质,周祖不由得感叹:“范质真是有宰相之才啊。”

后来,周祖从邺地起兵,反攻后汉的皇宫,想要建立自己的王朝。当时,京城一片纷乱,范质为了躲避战乱,隐姓埋名地躲在民间。周祖为了增加自己的威信,也要搜罗各类人才。他想起了那个文采出众、被自己认为有宰相之才的范质,于是命人四处寻找他。经过千辛万苦,周祖终于找到了范质,欣喜不已。当时正是寒冬,天上还下着鹅毛大雪,周祖看到范质瑟缩的样子,就毫不犹豫地解下自己的袍子披在范质的身上。这个小小的细节,让范质感动不已。

从此,范质就成为后周的重臣,对周祖和周世宗忠心耿耿,尽心辅佐。显德四年(957)夏天,范质跟随周世宗征讨寿州(今安徽寿县)回来,马上就加官晋爵。国家暂时稳定下来后,范质进言应该重新制定系统有效的法律条文,因为此前的条例都极为繁冗,轻重也没有依据,因此出现了很多作奸犯科之徒。于是,周世宗命令范质制定新的法律,《刑统》就这样诞生了。

范质与周世宗之间的关系非常好。显德六年(959)夏天,周世宗北征,范质因病留在京城。出征前,周世宗还惦记范质身体不好,赏赐给他一大笔钱,让他安心养病。周世宗平定南关后,班师到达瀛州(今属河北),范质前去迎驾。周世宗去世前,还让范质入宫接受临终遗诏,可见对他的重视程度。【开国宰相】

宋太祖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一员大将,在一次北征途中,行进到陈桥驿这个地方时,被军队拥戴为皇帝。赵匡胤从陈桥驿返回官署,当时范质正在吃饭,已经听说了赵匡胤即位的消息。他知道赵匡胤回来了,就带着王溥、魏仁浦前往官署拜见。赵匡胤看到这些昔日的同僚,不禁呜咽流泪,说自己是被部下逼迫为帝的,并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情形。范质等人还没来得及回答,赵匡胤手下的将领罗彦环以为范质等人对赵匡胤不服气,就举起刀对范质说:“我们这些人没有君主,今天必须有一个天子。”言下之意就是说,现在大势已定,你们最好识相地承认新君,否则就别怪我不客气。赵匡胤呵斥罗彦环退下,但罗彦环不肯走。范质感到很尴尬,只好和王溥等人走下台阶,表示愿意听从赵匡胤的指挥,承认新成立的宋朝。蝉形青花端砚·北宋

此砚首部为葵花形水池,内刻波浪纹,其中凸雕一条鱼。颈部有一孔和墨池相通。槽上有石色青中泛紫,花纹隐现,制作精美。

赵匡胤刚即位时,为了收拢人心,诸事都谦逊隐忍,连自己的亲戚都没有分封,一些拥立有功的幕僚、宾客也没有得到晋封。这时,已是开国宰相的范质适时上奏:“自古帝王开创基业,都分封子弟保证稳定。只有宗族亲戚繁盛,国家才会得到巩固。臣知道做宰相的,应当推举贤能之人,来共同辅佐天子,这是我们的职责。”范质还说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具有突出的将帅才能,如果能够让他统领藩镇一定是众望所归,还有嘉州防御使赵光美英俊老成,乐于行善,美名到处传扬。因此,范质请求赵匡胤对他们发布任命诏书进行册封。至于赵匡胤的儿子、女儿,哪怕是还在襁褓中的婴儿,也都应该享受到一定的优待。此外,范质还推荐吕余庆、赵普等人,认为他们精通治国之道,可以授予相应的职位,以使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为国为民做出贡献。赵匡胤十分高兴,当即采纳了范质的这些建议。

之前,宰相与皇帝商议朝廷政事时,都是可以坐下来面议的。议事完毕后,宰相还可以获得皇帝的赐茶,然后从容告退。这个制度直到唐朝、五代都还遵守。到了范质这里,由于对太祖的畏忌,他们每次议事都详细地写公文进呈。范质还向赵匡胤陈述说:“这才是臣子们秉承圣意之方,这样一来可以免除很多过失。”借着这个说法,赵匡胤从仪式上建立了自己的威信。从此,奏御越来越多,开始废除坐论的古制。宋太祖巡幸图

宋开宝九年(976),宋太祖赵匡胤到洛阳巡幸,想把都城迁到洛阳,但是他的弟弟赵匡义和诸位大臣都表示反对。

乾德元年(963),赵匡胤想要在圜丘祭天,于是任命范质做大礼使。范质等人讨论旧时的典章制度,制定出了《南郊行礼图》呈给赵匡胤。赵匡胤对范质给予特别的嘉奖。从此礼仪制度也开始完备起来。【名相品质】

正如周祖当年所判断的那样,范质的确具有一名优秀的宰相所应该具备的品质。从“专业素质”上来说,范质绝对是出众的。他博闻强记、聪明颖悟。当初范质刚刚进入朝廷做官,每天坚持看书,手不释卷。有人劝他说,既然已经踏上仕途了,就不要这样辛苦了。范质回答道:“曾经有个善于看相的人,说我将来会做宰相。如果真是那样,我如果不坚持学习,怎么有本事担当这一职务呢?”看来,范质一直是以宰相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当年范质跟随周世宗征讨淮南,朝中主要的诏令基本上都是由他起草的,吴中文士看到这些文字,莫不敬佩。

从德行上来说,范质也无愧为一名杰出的宰相。朝廷每次派遣使者到各地视察民情,范质都会在他们出发前见见他们,向他们交代皇帝爱民勤政的思想,希望他们能将地方上真实的情况汇报上来。范质还以清廉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来没有接受过别人的馈赠。自己前后所得的俸禄和赏赐,他也常常送给孤寡之人。

范质一生节俭,家中从来没做过什么山珍海味吃。去世之后,也几乎没有留下多余的钱财,这对于身居要职的一品大臣来说,实在是很不容易。赵匡胤就将范质作为榜样,对大臣们进行思想教育,说:“我听说范质名下只有一套自己住的房子,他从来不经营其他的产业去捞钱,这才是真正的宰相。”

乾德二年(964)九月,范质去世,享年54岁。临终时,范质告诫他的儿子范旻不要向朝廷请求谥号、不要刻立墓碑。赵匡胤听到他的死讯,深为痛惜,罢朝以示哀悼。

纵观范质这一生,宋太宗赵光义对他的评价颇有意味。一方面,太宗认为范质是个好大臣,而且在所有有才又有德的宰相里,范质也是数一数二的;但另一方面,对于范质身事二朝这件事,太宗又感叹道:“范质没有替周世宗一死,实在是可惜。”

论 赞

论曰:从五代初年到周世宗时,一直是天下大乱。范质是周世宗提拔的,具有宰相的才能。宋太祖登基后,范质成为辅佐的重臣。他身为儒者而通晓军事,担任宰相后,廉洁谨慎,遵守法度。太宗评价范质说他欠世宗一死,这是隐晦地责备范质身事二主,但这难道是范质可以选择的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