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改变世界:步入区块链+新时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4 05:48:18

点击下载

作者:林大雁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区块链改变世界:步入区块链+新时代

区块链改变世界:步入区块链+新时代试读: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基于自身实践经验以及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深刻领悟,向读者展现区块链对未来智能时代的巨大改变。未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将深刻改变人生的社会形态、生活方式、金融生态等,若抓不住风口,就如错过了互联网一样,错过智能时代的机遇,被历史淘汰。

本书深入浅出,通过普及区块链的底层知识和逻辑,让读者感受区块链的重要价值。并通过区块链在行业内的逐步实践与应用,向读者展现区块链应用的现在及未来,让读者在内容中发现未来机遇,及时投身其中,并融合于区块链的应用实践当中,抓住风口,拥抱未来,在人工智能时代,尽快起飞!

大咖推荐

科技的创新必然推动智慧向更高层次发展,应该说区块链就是一种科技和经济的创新技术,并且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智囊模型的推进,作为智囊型人物,林教授的这本专著从创新的角度阐述了区块链的诞生和发展历程,很有阅读价值和意义。——中国智囊国情调查中心执行主任、《共和国日记》广东/深圳卷筹委会执行主任宋东盛

林秘书长的这本新作,既展现出他深厚的专业素养,又体现出区块链投资者的充沛热情!作为一本全景式展望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入门书籍,本书深入浅出,非常适合缺乏相关知识、但又渴盼在短时间内了解区块链应用价值的人阅读。——亚太区块链论坛轮值主席、马来西亚CTG科技研发集团主席谢林峰

区块链不只是技术革命,同时也是社会革命。读者阅读本书,并不需要技术基础,而是通过实际应用中呈现出的场景及其剖析,了解到区块链思维的内涵精髓。因此,这本书可以看作知识普及性的著作,帮助每个人顺利走入区块链的时代。——亚洲泰斗级寿险导师、《真我中心学》创办人吴学文

当前,区块链行业迎来重大机遇,它以崭新的技术重构商业关系和生产关系。区块链的出现,使未来所有商业链接都面临全新挑战。《区块链改变世界》这本区块链作品值得一看。——微谷(中国)联合创始人、微谷研究院院长程生

社会的交换模式,总是伴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创新的,而从创新到广泛应用是需要有一个适应和推动过程的。林大雁老师的这本关于区块链知识的专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推介的过程中,通过完美的逻辑演示,取得了同步完善理论结构的效果,这在学术研究方面也是一种创新,所以,从此种意义上来说,就值得大力推荐。——中国智囊国情调查中心项目策划专家、执业律师、项目策划人、《交换论》作者金桑

没有人比林大雁先生更适合写这本讨论区块链应用的作品!丰富的投资人经历,使他能从各行业角度出发,对全社会拥抱区块链的热情有着深入的观察体验;多年的互联网从业,又让他站在信息技术变革的历史角度,看清区块链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相信这会是读者前所未有的一笔知识财富!——区块链早期投资者、神猫在线智能菜吧创始人王思彤自序重新定义我们的时代与未来

书,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思想的外化。我自幼酷爱读书,但却并未曾想到过写书——直到我认识并深入了解区块链。

全球风云变幻,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万物互联时代已经来临。面对海量的数据,面对疯狂的世界,区块链技术将成为未来物联网的主宰。区块链技术将是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组成部分。近年来区块链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也成为诸多国家和相关机构的研发重点和战略布局。

区块链是什么?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会给出不同的答案。IT从业者可能会将之看作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诞生的新技术组合,商业创新者从中看到人类商业模式变革的动力,哲学家发现的则可能是区块链背后所蕴含的平等、公正思想,而社会学家能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中,看见社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对我而言,区块链则是改变人生的机遇。

当区块链技术伴随比特币概念刚刚来到中国时,我正在投身自己热衷的营销策划和文化产业,虽然很早就听到这一新名词,但是对它的出现置之不理。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以窥识其真貌,便很快沉迷其中。那时,关于区块链的中文书籍难觅踪迹,我通过互联网和海外朋友,不断搜寻关于区块链的一切最新信息,并如饥似渴地学习了解。随着对区块链产业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开始尝试性地进入区块链行业,并成为投资人。

由爱好者、从业者、投资者到布道者,这让我对区块链技术的观察维度由单一变得多元。我从最开始单纯惊叹于区块链技术的严谨奇妙,到跻身于区块链创业的海洋中,亲眼目睹和体验了区块链技术是如何从人们认为的“币圈”,走向了所谓的“链圈”;又是怎样同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变化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解决行业痛点的落地应用案例。我开始深刻地意识到,这正如二十年前我亲身经历过的互联网浪潮那样,无论人们是否认识,是否认同,区块链的时代迟早要到来!

每次想到这里,我都会由衷渴望,希望自己在区块链行业中的所见、所知、所思、所得,形成文字,出版成书。这样既能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也能帮助更多读者抓住时代的风口,把握时代的脉搏。更重要的是,区块链的本质是可以构建个体共识、机构共识、行业共识、国家共识和全球命运共同体的“信任机器”,所以我有使命尽我的绵薄之力去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的普及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任何行业的形态,都有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任何过去不敢想、不曾实现的梦想,都有可能在新时代的舞台绽放光芒。在区块链的世界,每个人都能拥抱真实而可信的世界,获得公平和公正的对待,那时人类将开启新的文明,释放出无穷的创造力量。

这本书是我在工作之余,利用无数的不眠之夜,默默耕耘而来的。它涵盖了区块链的原理、历史、发展与应用等诸多内容。如果通过本书的阅读,能让更多朋友有所收获,我的心愿也就得以满足。在此,向给予本书写作充分支持的编辑朋友和相关人士,致以真挚的感谢!

本书创作过程中,由于个人能力有限,难免出现纰漏,望各位读者热忱斧正!林大雁于广州2018.12前言区块链并不远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永远离不开技术的革新迭代:蒸汽机释放了社会的生产力,电力解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

今天,新一轮技术革命的磅礴动能,正在区块链大旗下生发聚集,展现出改变世界的力量。以区块链之名,人类社会的信任构造方式将焕然一新,价值传递的方式也很可能被彻底改变。

究竟如何理解区块链?

区块链是结合了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它起源于比特币,但却绝非仅限于所谓“币圈”。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这一技术正不断被应用到金融、医疗、交通、教育、公共管理等诸多领域,积极改变着各行各业。

从本质上看,区块链技术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信任方式。去中介化、开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性和匿名性等特点,让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可以无需彼此认识,就能彼此充分信任。在如此强大的信任基础上,价值传递路径将越过既有的重重障碍,提升全人类的生产效率,直至为每个普通人带去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当然,人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不论在国际还是国内,都尚处在起步阶段。不同的应用方案和商业模式,都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人们对区块链应用的认知、研究和实践,存在着广阔的改善空间。想要获得区块链技术的先发优势,必须足够的重视、充分的投入,需要理论研究者、技术开发者、行业运营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积极参与和良性互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应运而生。作者身为中国互联网首批站长、区块链产业投资人,在多年来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落地应用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经验,形成了对区块链技术独到的认识。在本书中,作者首先深入浅出地向读者讲解了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的技术特征和实际价值、区块链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随后,作者又从金融、物联网、医疗、教育、社会公共服务、智慧城市、供应链、人工智能等不同领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对不同案例的剖析,着重介绍了区块链目前应用范围的主要方向与成就。

本书脉络清晰、语言生动、案例详实、角度客观,是一本介绍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佳作。通过本书,相信读者不仅可以初窥区块链的技术理论,更会清楚看见区块链现有的发展高度与未来发展,从而领略到科技发展为人类社会创造的无限美好可能。第一章什么是区块链01 从零开始认知区块链:从比特币说起

区块链因比特币而生。普通人都将比特币简单地视为数字货币,但从根本上看,比特币的诞生,提供给互联网新的价值传输协议,并直接催生了区块链技术。想要从零认识区块链,不能不从比特币说起。

2008年11月1日,一位网名为中本聪(Sutoshi Nakamoto)的神秘用户,在互联网上某个隐蔽的密码学讨论版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其论文名称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在这篇论文中,中本聪描述了“比特币”这种电子货币及其算法,解决了数十年来密码破译界的难题。

2009年1月,中本聪开发了第一套比特币的挖矿系统,并通过该系统获得了首批50个比特币及比特币系统的第一个数据区块。比特币网络正式上线。2010年5月,佛罗里达的程序员Laszio Hanyecz用一万个比特币,购买了两个披萨,他将比特币转给一位英国用户,对方用横跨大西洋信用卡帮他线上付款完成了交易,比特币历史上首个真实交易产生了。这次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使用行为,表明了比特币自发性设定价格的特点。

2011年2月,比特币价格首次达到1美元,随后一路狂飙,最高价格曾达到过上万美元。在其运用和发展过程中,曾经暴露过缺陷和问题,也催生了一批富豪,体现出未来广阔的商业价值,但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从电子货币的属性来看,比特币具有如下特征:

1.去中心化。比特币是第一种分布式的虚拟货币,在该货币使用网络中,只有用户而没有中央银行。

2.全世界流通。比特币能够在全球任何一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中进行管理,理论上任何人都能够挖掘、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

3.专属所有权。管理比特币需要私钥,私钥能够被安全保存在任何电脑存储介质中,除了用户自己以外,他人无法获取。

4.低交易费用。汇出比特币是免费的。支付比特币不需要繁琐的额度限制和执行流程,只要知道对方的比特币地址就可以支付。

5.跨平台属性。用户能够在众多平台上使用不同硬件计算能力进行挖掘。

当然,比特币有较多优势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缺陷。例如,比特币已经形成强大的网络,任何个人或组织都不可能通过控制全球比特币网络的预算能力,来对货币交易或币值进行控制。但比特币的交易平台却林林总总,很容易遭到黑客攻击或关闭。

又如,比特币交易确认时间太长:初次安装比特币钱包,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对历史交易数据块进行下载。当比特币进行交易时,为了确认数据的准确性,也需要消耗时间和P2P网络加以交互,等待全网确认之后,交易才算完成。

此外,由于大量投机者介入,比特币兑换现金的价格起伏非常大,导致比特币更多被运用于投机炒作,而不是匿名交易。再加上普通民众对原理难以理解及传统金融从业人员的抵制,也限制了比特币的发展。

比特币既存在传统货币体系无法比拟的优势,也具有难以在短时间内克服的缺陷,因此,虽然诞生近十年,其发展未来仍不可预期。

值得回味的是,比特币作为应用的前景无法确定,但全球科技人员却对区块链技术的前景极为看好,加上对比特币的运作原理提炼发展,区块链技术也日趋完善。比特币本身作为第一个也是目前规模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区块链,其最深远的影响或许恰在于此。02 区块链是如何运行的?

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了解区块链的运行原理,不妨从下面的场景入手:

苍茫的群山间,一座小村庄与世隔绝。村子里的每家农户,都有一定规模资产,包括房产、牛马、日用品、蔬菜粮食。所有的物质交换,都在村子内部进行,唯一能写会算的村长,负责记录交易数据。无论数据信息增长多少,村长都需要真实地将之记录在账本中并加以保管。

天长日久,村子扩大了,过去的记账模式出现问题。为了缓解压力带来的疲劳,村长将记账方法传授给每一家村民,让他们也能自行记账。

为了确保记账结果的正确性,村长要求,每家村民都应将所有交易金额、时间等信息加以记录。同时,每一笔交易记录都需要经过交易双方签字,然后才能生效。为了让信息得以安全保存,村长为每户村民家里装备各自独立的信箱,只有该家庭才能使用钥匙打开,查看账目信息的变动。

由此,村里的记账模式产生了重要的改变:只要有了新的交易记录,交易人就会将一页新的账本记录,挨家挨户放到村民的信箱中。这些交易信息按照信箱先后顺序,形成了新的账本。

全村人发现,新账本内容完全相同,同时又分布在每家的信箱中。任何人都可以拿出钥匙,打开自家信箱,查看所有人的账本,了解每个人的资产变化。

新账本最大的优势在于,即便有个别人想篡改交易信息,但他至多只能打开少数信箱进行改动,却无法将所有人的交易记录加以改变。哪怕村长外出时,村民们也只需要拿出各自保存的账本,根据多数原则,就能形成统一的交易记录,并对其他人手中的错误账本进行修改,完成自主记账。

这样的记账方式,称为加密式分布式记账,也正是区块链的核心运行原理。

在传统信息时代,所有的记账都是“中心式”的。例如,任何人在银行存入一笔钱,这个数据都记录保存在银行数据库,除了银行这个中心外,其他人都不知道。这种信息记录方式即为中心式。

中心式记账虽然经过历史检验,但随着社会发展,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中心化机构本身存在可信度,一旦银行出错或黑客入侵,原本真实可靠的信息就会被篡改。同时,信息存储的安全性也值得怀疑,银行数据库损坏(例如,遭遇天灾人祸),信息和备份全部丢失该怎么办?

正是基于上述风险可能,分布式记账的原理才被提出。在分布式记账体系中,数据不再存放于单一的中心机器,而是在全网计算机上都加以存放。

在每次存放时,系统都会为录入的数据创建一个区块。区块分为两部分:区块头,记录当前区块的信息;区块体,记录实际数据。而下一个区块的信息,则必须通过上一个区块的信息计算出来。如此由一个个彼此嵌合的区块,构成了区块链。

区块链最显著的好处在于信息安全。由于每个区块都是根据上一个区块计算出来,任何区块的篡改,都需要改动与之相关的所有区块。这就需要集结全网51%以上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才行,在成熟的区块链系统中,几乎无法做到。

不过,分布式记账原理的应用,也有需要克服的问题:记录数据会花费时间,也会占用数据存储空间,区块链系统如何说服其他计算机参与?这就必须运用一套奖励机制,其中的奖品成为通证(Token)。比特币就是典型的通证之一。

以比特币为例,计算机每次打开一个区块、记录一个数据,都需要事先进行大量计算。计算的内容就是寻找满足某些特定结果的字符串,只有那些最先找到答案的计算机,才能够获得一定数额的比特币。这就是通证原理用于区块链的流程。03 区块链的技术特点有哪些

分布式记账的原理是分布式加密记账,但其技术特点却绝非一两句话能加以概括。如果用数学函数来解释,可以将区块链技术所对应的多种因素看作函数中的变量或因子。正是将分布式网络、共识机制、去中心化、加密算法、智能合约、权限许可、价值和资产等不同变量,进行有机组合,区块链才有了与传统技术截然不同的新特征。

特点一,动态的点对点网络

与传统中心化、集中式网络架构不同,区块链技术中中央服务器的概念大大弱化了。在整个区块链分布式网络中,各节点不再有所谓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分别,不同节点都可以向其他节点请求或提供服务。

例如,一笔数据通过验证并被传递到区块链网络中任意节点时,也会被同时发送到其终边相邻节点。这些节点又会迅速将之传递给周围其他节点。以此类推,在最短时间内,一笔数据就能够通过区块链,广播到网络中不同角落,直到所有节点都对之记录保存。

在区块链的动态点对点网络中,节点之间能够直接交换资源,而不需要通过服务器来桥接。这就如同在村庄中,村民之间通过家庭账本,就能进行自主对账,并非必须经过村长过问。身处类似网络中,不同用户之间可以高效分享和利用资源。

除了这一技术特征外,区块链网络同时还是动态的。这一网络从来不会固定不变,而是不断会有新节点加入、旧节点退出。新节点加入同时,为网络带来新资源,这样,整个区块链就能得到构建、完善和发展,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随之得以扩充。随着节点数量增加,区块链网络的分散性、可用性和整体性能也会随之提高。

特点二,非对称加密技术的具体应用

区块链技术采用了哈希算法,这是一种典型的单向密码体制。

该算法的原理是:接收一段明文,以不可逆的方式,将之转换成为一段长度较短、位数固定的输出散列。这种不可逆的方式即为加密。这意味着,任何人都无法通过输出散列的内容,去倒推出和原文有关的信息。

在单向密码之中,原文信息的变化(即便只是某一位数字有所更改),都会导致输出散列结果完全不同。通过输入原文和输出散列一一对应的效果,可以轻而易举检验任何信息是否被修改。同时,又无法通过对输出散列进行破译来解读原文。利用该特性,区块链网络能够轻而易举检验信息的真实性。

基于上述原理,哈希算法通过对一个信息区块的所有信息加密,将之压缩成为一串数字和字母组成的字符串。这个字符串无法反推出原来内容,其名称即为区块链的“哈希值”。哈希值可以唯一准确地对某个区块进行标识。在任何节点中,都可以简便地对其区块头进行哈希计算,从而获取该区块的哈希值。

当人们想要确认区块内容是否被篡改时,只需要利用哈希算法进行计算即可。如果记账信息没有变化,哈希值也就不会发生变化。

区块链网络通常使用SHA-256的哈希算法进行加密。该算法输出长度为256位,即生成长度为32字节的随机散列。

特点三,去中心化下的开放性、自治性、不可篡改性和匿名性

由于使用分布式核算与存储,区块链中没有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任何节点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加以维护。由此,区块链系统表现出下列特性:

开放性。系统是开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之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能够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自治性。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如使用一套公开透明的算法,从而让整个系统中所有节点可以在信任的环境中自由安全交换数据。这样,对人的信任,就改成了对机器的信任,任何人为的干预都无法起到作用。

不可篡改性。一旦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到区块链中,就会在网络系统中永久存储起来。除非有人能同时控制整个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在目前无法做到),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因此,区块链的数据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匿名性。在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遵循固定的算法,因此其数据交换是不需要经过事先信任的。这意味着当你用区块链交易时,无论任何一方都不需要通过公开身份的方式来让对方信任自身,这对信用的累积非常有帮助。04 区块链如何构建共识机制

在区块链中,共识是指参与者就某一区块链状态达成共同的认识,相关机制即为共识机制。

为什么区块链存在共识,而微信、支付宝以及其他传统互联网应用领域,却没有这个名词?这是因为传统互联网是中心化的,而区块链不同。

例如,支付宝的一切规则,都是阿里巴巴事先制订,普通用户可以选择使用或不使用支付宝,但却不存在与阿里巴巴达成共识。但区块链却是去中心化的,并没有任何人或某个机构处于绝对的权力领导地位,整个网络状态的改变,都需要所有参与者在某种共同机制下达成相同认识,这就是共识机制。

想要构建行之有效的共识体制,就必须清楚共识的具体内容。

区块链中最多的共识内容,是关于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例如,比特币系统本质上是一种交易顺序共识,即哪一笔交易最先被系统确认为有效的。

另一个重要的共识内容,是所有参与者需要对最新的区块达成共识。例如,在某个区块链系统中,两个节点同时接收到一个区块,其中哪一方接收到的是有效的区块,也需要通过某种机制来形成最终答案,不能出现分歧。

类似的共识具体内容还有很多。包括区块的大小、内容、传输速度等,所有这些需要形成统一认识的集合,被统称为共识层。

当然,在具体的区块链应用中,仅靠共识层内容无法支撑运作,必须有大量非“共识层”内容。这一部分内容,整条区块链的参与者不需要再具体达成共同认识,而是在加入时就已经接受的。

如果用政治体制进行比喻,区块链的共识体制,接近联邦制度:所有组成国家的州(用户),都需要接受“联邦宪法”(共识层),每个州有自身独特的法律内容和制度(非共识层)。

那么,如何让共识层高效运作起来?这就需要共识机制积极发挥作用,在许多场合,共识机制又被称为共识算法。所谓共识机制或算法,就是通过具体的操作方法,来让参与者形成共同认识。

目前,区块链主要采用的共识机制有如下类型:

1.POW机制

Proof of Work,即工作量证明机制。

假设整个区块链网络中只有A、B、C、D四个人,为了获得记账权限,系统给他们四个人出一道题目。谁在第一时间发挥最大算力,算出了正确答案,就可以获得工作量证明并赢得记账权限。

该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第一代共识机制,简单而言即“按劳取酬”。通过计算不同节点的计算机付出多少工作量,就能够获得多少“投票权”。在互联网中,工作量即指用户为网络提供的计算服务,能力越强,获得的收益越多。

这种机制相当复杂,需要设置很多细节。例如:工作难度自动调整、区块奖励逐步减半等。这些因素都是基于经济学原理设计,能够吸引和鼓励更多用户参与。理想状态下,这种机制能够吸引大量用户参与其中,尤其越是先参与者,获得越多,能够促使区块链应用产品的初始阶段迅速发展,节点网络增速加快。同时,每个人都能通过提供大小不同的算力获益,实现了相对公平。

另一方面,POW机制也有其缺陷:

首先,算力是计算机硬件提供的,需要耗费电力,会直接消耗大量能源,与人类追求节能、清洁、环保的发展理念相悖。此外,随着区块链的发展,用户开始使用GPU、FPGA乃至ASIC矿机来参与计算,由此算力的集中越来越明显。这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方向背道而驰。

2.POS机制

Proof of Stake,股权证明机制。

A、B、C、D四个人都不想花费算力,于是他们用手中现有的股权多少来模拟计算过程。谁的股权多,谁就有机会获得记账权限。

如果说算力机制基于按劳分配,那么POS机制则是按股权分配。在该机制的创始区块内,写明了股权分配比例,随后通过转让或交易方式,逐渐分散到用户手中。同时,通过“利息”的方式,实现对节点的奖励。

简单而言,就是根据用户开启节点的多少和时间,决定其收益和权力的多少。这种机制类似于现实中的理财产品或银行存款。如果用户想要获得更多发言权或收益,就需要打开产品客户端,使其保持在线。

POS机制的优势在于:

节约能源。不需要进行原始的“挖矿”工作,对计算机硬件基本上没有太高要求,不需要大量耗费电力能源。

更为去中心化。由于不采用算力贡献多少作为标准,因此不会出现因为算力集中而导致中心化的出现,整个区块链网络更为安全而有保障。

不过,POS机制也有其缺陷。实践中,金钱投入越多的人,占据的“股权”也就越多,获得区块链中的记账权的概率就越大,容易产生另一种形式的中心化。此外,由于所有的确认都只是表达概念,存在遭受其他攻击的可能性。

3.DPOS机制

Delegated Proof of Stake:授权股权证明机制。

假设区块链的世界有了成千上万人,他们通过投票选举,选出了A、B、C、D四个人作为董事来行使记账权。记账过程中,四位董事各自有两秒钟时间记账。如果在规定时间内记账失败,则直接将权限交给下一位。这样,原本需要每个人参与的竞争,简化成为四个人。

DPOS最大的特点,在于将传统的POW机制和POS机制加以结合,并通过科技基础上的网络民主,抵消中心化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这种机制将区块链网络看作无人控制的公司,该公司发行股份并产生“利润”(记账权限),随后将“利润”(记账权限)分配给“股东”(节点)。

在该机制中,由全体节点投票,选举出一定数量的节点代表,并由它们代理全体节点对区块加以确认,并维持系统的有序运行。

不妨将DPOS机制看作董事会投票,该机制中拥有内置的实时股权人投票系统,如同系统随时在召开永不散会的股东大会。全体节点在这样的股东大会中,都具有随时罢免和任免代表的权力。如果必要,全体节点可以通过投票,让现任节点代表失去代表资格,并重新选举新的代表,实现实时的民主共识制度。

由于上述过程都是被硬编码到软件中,因此在执行过程中不需要再去验证任何人的信任度。

这种机制的优势在于:

消耗能源更少。DPOS机制进一步将节点数量减少,在能够保证网络安全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整个网络的能耗,运行成本被控制到最低。

更加去中心化。对于类似比特币这样的大型区块链应用,个人算力的运用已经并不现实,主要算力都被集中起来,形成事实上的中心化。同样,POS要求用户始终在线,但事实上没有多少用户会真正天天开着电脑,依然被大“股东”所控制。相比之下,DPOS的去中心化程度更高。

更快运算速度。区块链中,每个区块的运算时间为10秒,一笔交易大概需要1分钟。在DPOS机制中,一个完整的101个区块的周期,大概只需要16分钟。相比之下,POW机制产生一个区块需要10分钟,一笔交易完成需要1个小时。POS机制确认一笔交易,也需要同样时间。

当然,DPOS同样存在缺陷。

例如,该机制中投票的积极性并不高,许多应用中,90%以上的持股用户并没有参与过投票。因为投票需要时间、精力和专业技能,大多数用户并不具备。此外,在选举过程中,需要及时有效地防止破坏节点的出现,而这种处理存在一定的困难。

除了上述三种机制外,还有PBFT(使用拜占庭容错算法)、POI(重要度证明共识算法)和POP(将POI和DPOS的思想结合算法)等。除了POW已经在将近十年的运行中,表现出劣势之外,究竟哪一种共识机制更好,还有待时间的验证。05 区块链的分类

根据区块链的发展现状,可以对其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形成各自的分类结果。按开放程度分类

1.公有链

公有链是最为开放的区块链。任何人都能够参与区块链数据的维护和读取,完全去中心化,不受任何机构控制。某种程度上看,公有链如同公共数据库。

公有链类似我们所处的宇宙大自然,人人都在其中。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能够完全主导的中心力量。

2.联盟链

属于半开放系统,用户需要经过注册许可才能访问。从用户身份来看,联盟链仅限于联盟成员能够使用。联盟的规模既可以扩张到国家之间,也可以只是不同的机构、组织、企业。

在现实中,联盟链如提供服务的商会联盟,只有参与组织中,才能共享利益与资源。通过区块链技术在组织内的应用,能够让成员彼此更加信任。

技术方面,联盟链通常采取指定节点计算的方式,这决定了记账节点数量相对较少。

3.私有链

这是最为封闭的系统,仅限于企业、国家机构或者单独的组织内部使用,其主要作用在于改善数据的可审计性。

与现实中类比,私有链与私人数据库相似,通常都是个人或企业专用。入侵私有链,法律责任上接近黑客对数据库的入侵。按应用范围划分

在区块链的划分中,按照应用范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基础链

所谓基础链,即提供底层且通用的各类开发协议和工具,便于开发者在基础上快速开发出各种应用的区块链。

以传统计算机系统作为类比,基础链可以看作操作系统。当然,不同的基础链定位根据其特点有所不同。

2.行业链

目前,行业链在业内并没有统一定义,大都将之看作在底层技术上不如基础链,并为某些行业所特别定制的区块链协议或工具。

如果将基础链看作通用性公链,行业链则可以理解为专用性公链,类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行业标准。诸如资产类公链、数据公链、预测类公链等。按独立程度分类。

依据区块链是否足够独立,可以做以下划分;

1.主链

主链是那些能够正式上线的、独立的区块链网络,它们如同一个小王国,具有独立自主运行的能力。

2.侧链

侧链通常并不特指某个区块链,而是遵守侧链协议的所有区块链统称。通过侧链,数据能够在主链和侧链之间相互转移。

如果说主链是主要城市,那么侧链就是卫星城市,两者相互交流,但同时又各自独立。按层级划分

1.母链

母链即能够衍生出新链的区块链,它是区块链体系中底层的底层,是区块链系统中的基础设施。例如,著名的NULS链。

2.子链

子链是构建在底层母链基础上的区块链,是链条之上衍生出的链条。例如,NULS衍生出的子链如印链、Press one等,都是较为知名的子链。06 区块链离开“币”就无法存在吗

曾几何时,区块链与比特币紧密相联,大众对“链圈”与“币圈”两者概念混淆,难以分辨。如今,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落地,离开“币”的区块链,同样可以风风火火。其中,“链客”就是相当典型的案例。

2017年12月9日,迅雷官方发布“玩客奖励计划重大调整公告”。公告称,自当日起,“玩客币”正式更名为“链客”。

链客究竟是什么?

从官方的定义来看,它是迅雷玩客云共享计算生态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原生数字资产,其产生过程同迅雷玩客云智能硬件、共享CDN的经济应用有较强关联。用户通过玩客云智能硬件分享网络带宽和存储空间,就能获得一定的链客。

链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玩客云共享计算生态系统中,通过用户交换,成为可共享计算资源的媒介,保证用户权益和提供计算资源。

例如,链客可以提供网络加速服务,在游戏、视频、直播、下载等领域,迅雷用户使用链客来兑换加速能力、提升效率。也可以根据用户实际存储大小、时间、备份数量的需求,兑换所需要的云存储空间。

此外,用户还能够凭借玩客云的硬件,获取或者参与官方活动,获取链客。随后他们可以在内容分享平台上,利用链客去兑换其他用户所发布的独特内容。

链客在迅雷用户中的日趋火爆,说明区块链技术并非只有“币”这一场景。诚然,比特币等各种虚拟货币,从技术上和实践中都证明了区块链的重要价值,但区块链技术显然并不是只有这一应用,而是有着广阔的未来前景。

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中,大量场景是不需要激励参与者的,这时候“币”就是不需要存在的。始终对比特币避而不谈的马云,也在此之前表达了“区块链不是泡沫,比特币才是泡沫”的观点。

实际上,自从区块链与比特币诞生以来,技术、金融和商业界就围绕两者如何切割,展开各种讨论。这些讨论围绕着如下共识展开:最早期的区块链,需要以复杂的资源密集型计算方式来验证用户合法性。由于算力会消耗大量资源,必须采用比特币这样的虚拟货币,奖励那些贡献算力的人。

然而,如果打破思维的惯性,我们就能看到完全摆脱“币”的区块链。

例如:企业可以像迅雷那样,搭建封闭的共识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无论企业采用何种和何时发放激励都可以,只要不采取能兑换发币的“虚拟币”即可。又如,未来公众完全可以将区块链记账权交给政府职能部门,由他们履行记账工作,这样就不存在利用虚拟货币来作为奖励的需要。

2018年2月,广州仲裁委员会出具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区块链+存证”裁决书。该裁决书正是基于委员会的“仲裁链”而产生。“仲裁链”由微众银行联合广州仲裁委、杭州亦笔科技三方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由于具有防止篡改、可信任、分布式和加密算法等特点,仲裁链能够对数据签名后通过共识机制确认上链,在智能合约的辅助下,有效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从而实现审判与证据的标准化。

当有关业务发生时,用户将身份验证结果和业务操作证据提交到仲裁链上,系统将保存起所有数据的哈希值。一旦需要仲裁时,后台人员只需点击按钮,所有证据就会传输到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平台上。仲裁机构会在收到后,与区块链节点储存的数据进行校验,核实完成后,依据仲裁规则依法裁决并出具裁决书。

利用仲裁链,一旦发生纠纷,经过核实签名的数据就可以被看作直接证据,提供给仲裁机构。这样将大为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事实上,脱离虚拟货币的区块链,目前以联盟链领域最为成熟。从国家层面来推动打造联盟链的无币化,显然是可行的。因为从技术应用方向而言,政府使用区块链并非为了盈利。然而,企业构建区块链,是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而不是像广州仲裁委那样用于公共服务。使用无币区块链,企业如何实现盈利?

对此,腾讯的区块链项目给出答案。

2018年,腾讯联手深圳国税,推出了区块链数字发票,形成首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发票解决方案,针对发票流转过程中一票多报、虚报虚抵、真伪验证等问题,实现交易、开票、报销的一体化。在区块链技术作用下,每一张发票都能做到可查验、可信任、可追溯。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对发票流转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管理,让发票数据在各个场景中实现无障碍转化,将消费者、开票商户、税务局、报销企业连接起来,打造更为完善、多方共建的服务体系。

在这一项目中,区块链本身是无币的,但腾讯提供了新的应用服务。当金钱跟随发票流转时,腾讯就能够通过收取手续费实现盈利。

推而广之,人们就能发现,不仅联盟链不需要发币,私有链或企业内部的系统安全应用,都无需发行代币。区块链的无币化,实际上就是去通证化。这要求区块链系统能够依托于有足够吸引力的平台,将通证限定在固定场景中,使得区块链应用能够投入到有限而封闭的商业场景中,对激励机制进行限定性的分配。

在此过程中,激励不再是以虚拟货币的形式进行。相反,降低成本、去中心化、信息安全都将成为激励。在这些激励的刺激下,区块链能够联合更多主体,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升资源的流通速度和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人们有理由相信,区块链的无币化速度会越来越快。未来,区块链必将朝着正确、高效、公平的方向前行。07 区块链将改变哪些领域

随着区块链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期盼使用该技术进行自我革新。如同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带来的变革那样,区块链将可以深刻改变众多领域。

从理论上看,区块链起码能够推动下列变化:革新贸易、交易和业务流程

区块链最主要的两大概念包括“分布式网络”和“账本”,最重要的两大特性在于“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由此,区块链将能成为智慧的、无法篡改的执行方式,改变原有的贸易、交易和业务流程。

无论在哪个行业领域中,网络节点成员都能够通过公共账本,交换各种信息资产,进行各自账本的对比和确认。这种共享形式能够建立更深刻的合法性、更广泛的透明性,即便双方并不熟悉,也会同样高效。区块链能够带来更壮大的生态体系

由于解决了信任度的问题,区块链可以容纳不同类型的参与者。根据参与者数量、交换资产的价值等需要,就能使用“通证化”和“去通证化”两种方式,向生态中的所有成员提供服务。

当整个生态壮大到一定程度时,区块链的价值就能真正实现。因为形成了强大的生态系统,区块链的业务网络就会更轻松地构建出新的业务模式并革新交易流程。区块链可以改善业务的可见性和信任度

区块链能够消除验证中的中间方,并将交易结算过程中不必要的验证过程全部省去,让结算时间从数天乃至数周缩短到几分钟。同时,区块链构建在信任概念上,能够减少支付网络上非法行为发生的风险,从而减少欺诈和网络犯罪。

因此,速度、成本、效率和透明性是区块链最重要的优势。正因如此,区块链技术革新后的基础设施,能够更好地帮助各行业开展业务。

对普通人而言,自然无需了解上述理论层面的变化。正如绝大多数人对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运作、手机4G和5G技术的区别一无所知,但却依然每天会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同样,随着时间的发展,区块链会逐渐成为各种新技术应用的完美后台,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公共管理、商业消费、教育医疗、交通出行、社会沟通等各大领域。

目前,区块链最主要影响的领域包括如下几方面:

1.金融业务和支付

区块链允许个人和机构更快、更有效、更安全地交换货币,这让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都开始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化交易流程。

2.网络安全

中心化服务器很容易受数据丢失、人为错误、恶意篡改或黑客入侵的影响。但在区块链系统中,由于使用高级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验证和加密,能够让存储的云数据更为安全,获得更强的抵御能力。

3.物联网

物联网可让万物互联,越来越多的汽车、建筑物、家电都能通过软件、网络和传感器相互联接。如何保证这些设备不会被黑客入侵?区块链有潜力解决这些重要的安全风险问题。

4.通信

目前,利用算法自动化或数字通信技术,通信技术相比过去已经优化许多,如电子邮件、系统警报或来电提醒。相比这些,区块链能够在自动化环境中,采用更为自由的方式,进行双向通信和交易,并将不可改变的通信记录保留下来。

5.公共管理

通过区块链技术,政府能够更安全、高效和透明地运作。例如,各项公共资源和福利能够更为科学严谨地验证和分配,选票也能够通过预先设定好的系统进行有效统计和核实。

6.众筹和捐赠

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资金安全透明,被使用于应有的用途。例如,通过智能合约、在线信誉系统,慈善机构可以让大众更为信任他们。捐赠或众筹者也能通过安全可靠的分类账本,查看自己捐款流向的位置。

7.医疗保健服务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能够创建并集中安全的数据库,对病患的医疗记录进行存储,并严格与已经授权的医生、患者分享数据。

8.交通服务

目前的共享出行看似接近去中心化,但实际上一些大型企业,完全控制了出租车平台,并顺理成章地收取服务费用。未来在区块链的技术保障下,能够创建去中心化的点对点共享出行应用程序,并能让车主自动支付停车费、通行费等费用。

区块链虽然是较新的技术,在一路走来的道路上遭遇过挫折。然而,区块链创新的可能性是广阔的,除了上述领域之外,它还会在未来作用于零售溯源、能源管理、在线内容、供应链、咨询、房产、保险等方面。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面貌将会焕然一新,值得期待。08 区块链的发展现状

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系统进入大众视野,2015年全球各大主流银行与IT厂商纷纷成立相关实验室,2016年进入各国政府战略高度视野。区块链走过了艰难而不凡的道路,今天,区块链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

在全球区块链项目的类型分布中,金融领域以34.8%占居首位,信息和通信领域占比30.7%。位列第三的为底层技术与基础设施,占据14.8%。排名其后的为文娱、能源、教育等细分场景。

从国内来看,2013年开始,区块链项目逐年增多。主要分布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和杭州,不仅项目数量较多,技术人才的数量也位于全国前列。

在目前形势下,我国区块链行业发展的趋势,呈现出如下特点:

1.行业应用加速推进,向多领域扩张

作为一种通用技术,区块链正在从数字货币领域向其他领域扩张,积极尝试与不同行业创新融合。目前,区块链应用除了在加密货币积极应用,更多由IT行业推动。在各领域的数字资产管理方面,区块链以低成本建立信用为功能核心,提升信息共享的效率。

2.企业应用成为亮点,联盟链和私有链是主流

目前,大多数区块链实际应用集中于通证经济领域。同时也呈现出“脱虚向实”的发展特点,更多传统企业在考虑或着手使用区块链技术,对成本进行降低、并提升协作效率。总体上看,激发实体经济的增长,是目前及未来区块链应用发展的主阵地。

在企业应用中,更为关注区块链是否合规、性能是否具有针对性、安全性是否更符合现实需要。正因如此,联盟链和私有链由于具备了“强管理”特性,使大多数应用使用者更为重视,是目前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

3.与云计算的结合

云计算已成为大势所趋,而区块链与云计算的结合也正不断成熟。当下,区块链和云技术的结合,主要表现为两种模式:其一是区块链建设在云端;其二是区块链在云内部。后一种,即云服务商直接将区块链作为服务内容,提供给用户。通过这一方式,企业应用区块链的部署成本得以大大降低。

与此同时,区块链发展现状中,暴露出原本并不明显的问题,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机遇。例如:

1.安全问题凸显

从数学原理上看,区块链系统是近乎完美的,具有公开透明、难以篡改、高度加密、防御攻击等优点。然而,从工程角度看,其安全性依然受到基础设施、系统设计、操作管理、隐私保护和技术更新等多方面制约。

为此,在区块链发展过程中,需要从技术和管理上进行全局考虑,加强基础研究和整体防护的工作,确保应用的安全性。

2.竞争日益激烈,专利争夺正在展开

参与区块链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主体正在不断增多,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例如,从2014年以来,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呈现井喷趋势,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韩国和中国。2016年,中国的申请量已超越美国,未来的区块链专利争夺将日趋激烈。

从2017年开始,国内有关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包括技术、模式、专利等多维度。

3.标准缺乏,制定规范的重要性凸显

在区块链为基础的价值传递网络上,目前正完全采用算法和软件来构建信任基础。但体现在用户需要上,又远远难以满足,同样需要制定行业标准来为其增加可信任度。

可以预见的是,区块链的标准将从用户利益角度出发,以业务为导向,从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私钥安全、权限管理等维度,对区块链的技术和治理进行规范,从而让区块链技术更为可信。

4.政策密集,行业发展新机遇

由于区块链发展所暴露出的问题,同时表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从2016年以来,中国紧跟全球化的步伐,积极推动国内区块链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推广,并制定对应的标准化政策,为行业提供发展新机遇。第二章区块链凭什么重新定义世界01 信用重塑:如何从制度信任到机器信任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的大军来到赵国邯郸城下,而与赵国结盟的魏王却违约不救。信陵君魏无忌从宫中窃出虎符,夺取兵权,一举救下赵国,维护了魏国的霸权。

彼时,虎符就是兵符,国君与将领各持一半作为信物,军令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维系于此。然而,信陵君所传递的军令信息却是真实而不可靠的:虎符虽能契合,但内容却难验真伪。

在区块链时代,窃符救赵的事情绝不可能发生。

从某种意义而言,区块链其实就是“信用机器”。正是在区块链帮助下,人们能够普遍降低信任成本,确保信息安全。可以说,对信用的重塑,是区块链技术创始者的初心,也是其已表现出的最大价值。

信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商业交易到公共管理,没有信用,交易就无法达成。而在当代商业资本主导下,陌生人社会几乎完全取代了熟人社会,信用的建立过程就变得很麻烦。

为此,需要一个所有人都能信任的核心,作为信任中介。

最早的信任中介产生于公元12~14世纪,从美第奇家族垄断罗马教廷的经济活动开始,欧洲逐步建立了金融制度,银行成为商业活动中扮演第三方中介的角色。随后,在漫长的历史上,人类建立了各种组织、制度,以便维持信任系统的有效运行,例如,司法、金融制度管理下的货币体制、银行体制、审判体制等。

然而,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些制度都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或多或少的漏洞,导致信用体系始终面临被“信陵君”们破坏的风险。

相对这些传统中介,互联网技术之所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革新,就在于以新的方式去提供了信任中介。

例如,人们在电商平台上买卖,通过平台旗下的电子支付方式进行转账,平台承担了信任担保作用,确保了买家卖家不会相互质疑。

即使在线下交易中,两家身处不同国家的陌生企业,之所以敢于交易,也是发达的互联网信任中介在起作用。国际法律、跨国企业、政府部门、银行和互联网,成为了当今商业世界的信任中介中心。同时,这些信任中介也获得了自身收益。

然而,互联网时代的制度信用,即使去除了所有可能的道德风险,也依然存在成本巨大的问题。小到农贸市场,要向摊位收取租金,才能由物业提供服务,维持环境整洁和秩序良好,确保市场内正常的买卖气氛;大到电商平台,其首页推广虽然具有强大的信用价值,但也需要向特定商家收取高额的推广费用。

线下的银行、零售等实体,即便有强大的网络资源,还是要选择建立在商业区的黄金地段,打造富丽堂皇的门面形象,既是为了吸引流量,也是为了赢得信任。

当区块链到来时,一切都变得不同。区块链并没有消除信任,但它能够减少每个参与者所需要的信任量。区块链系统通过激励机制,确保每个参与者能按照系统协议合作,并随之由机器将信任分配给每个参与者。

区块链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不妨假设这样的情况:

A和B想要进行转账交易,由于是线下交易,可以很轻松进行验证。由于交易方式是现金,因此真实性可以通过验钞保证,而每张货币的独特编号也避免了“双花问题”。

然而,如果两个人扩大到两百人、两千人相互之间交易转账,就会变得复杂起来。所有人都希望找到中间人来促进交易。在传统时代,这个中介可以是银行、支付服务商或者汇款公司、信用卡公司。

区块链的时代,中介变成了机器之间的协议。区块链允许世界上的两个单独个体,通过互联网以点对点的方式,进行彼此交易。这是因为所有参与到该区块链系统的机器,都与你的机器同样接受了系统共识,由此,你们即使天涯陌路,也依然能够信任。

准确地说,区块链并非“无需信任”,而是“分布式信任”。我们的机器相互信任,我们每个人都是信任的一部分。

总之,没有信任中介,交易无法达成。制度下的信任中介,交易成本巨大。而当区块链出现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借助这一新技术的力量,制度所付出的巨大成本,能够被机器服务的成本所取代。

在过去,降低信任中介成本,意味交易整体环境的恶化。但从现在开始,区块链将显著改变这一点。伴随区块链的发展,中心化信用中介将进一步减退甚至消失,变成人与人通过机器直接信任和联接。02 去中心化:区块链的灵魂

自区块链诞生之后。“去中心化”始终被看作其核心灵魂。那么,什么是“去中心化”呢?

回忆一下你在淘宝网上购物的流程:

1.你下单并把钱转账给支付宝;

2.支付宝收款后,通知卖家发货;

3.卖家收到支付宝通知后发货;

4.确认收货后,你觉得满意,在支付宝上选择确认收货;

5.支付宝收到你的通知,将款项打给卖家。流程结束。

整个购物流程中,支付宝就是交易的中心。它提供了支付手段和电商平台。

去中心化的交易形态又是如何呢?下面是最为简化的去中心化交易流程:

1.你下单,并将钱汇给卖家;

2.你将这条转账信息,记录在自己的账本上,并广播出去;

3.所有节点上的人和机构,都在自己的账本上分别记录;

4.卖家发货,将发货凭据记录在自己的账本上,并广播出去;

5.所有节点上的任何机构,都进行了记录;

6.你收到货,交易流程结束。

显然,后一种交易流程中,所有人账本上都有着完全相同的交易记录,即便电商平台的账本服务器坏了,卖家、买家以及其他人的账本都存在。这些都是交易真实发生的铁证。

正因区块链提供了的新的交易流程,“去中心化”才是其真正的灵魂所在。“去中心化”翻译自英文单词decentralization。其中,centralization是中心化的意思,而前缀de则有消除、相反的含义。因此,“去中心化”可谓准确传递了开发者赋予区块链技术的原意。

想要弄清楚什么是去中心化,就要懂得中心化的含义。从技术角度上看,中心化的特性,具体表现在架构、治理和逻辑三大角度。

1.架构中心化,是指系统可以在多少个节点崩溃之后继续运行;

2.治理中心化,是指需要多少个人和组织才能控制系统;

3.逻辑中心化,是指系统呈现出的接口和数据是否统一。

区块链是基于点对点对等网络的,任何一部分节点崩溃,都不会影响系统运行。因此,其架构是去中心化的。

区块链通过共识算法运行,没有人能够掌握全网51%的算力,也就没有任何个人和组织能控制整个系统。因此,其治理是去中心化的。

正是架构和治理上的去中心化,为区块链带来充分的容错性、抗攻击风险和防合谋特点。只有从去中心化的角度进行考虑,才能真正找到区块链适用的场景。失去去中心化,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区块链的灵魂,即便打造出区块链项目,也只是以另一种应用技术实现了传统的中心化系统。

当然,“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特征,但这并非意味区块链能够“去监管”,更不意味区块链可以脱离监管机构而存在。事实上,监管和“去中心化”并不冲突。所谓“去中心化”,去除的是系统本身中央控制方和中介方,但不是监管方。

从监管角度来看,正因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监管者能够通过节点,便捷地接入任何一个区块链网络。同样,“去中心化”带来的公开透明特性,能够让监管机构更加方便地监控整个系统的交易数据。

此外,由于区块链治理上的去中心化,没有个人和组织能够篡改其中交易信息,数据一旦产生并确认后就无法删除和更改,通过数据造假来蒙骗逃脱监管的情况也就无法发生,更有利于监管机构的监督。

在著名的“以太猫”游戏中,就体现出了类似的正面效应。

以太猫中设计了一个CEO角色。该角色由掌握了指定私钥的用户掌握。在智能合约的基础上,该用户随时有权停止以太猫的创生、繁殖和交易。如果进一步推论,CEO是专业的监管机构,那么他们就能在必要情况下进行管理和所需要的控制。

这样的监管控制,本身已然是去中心化的。因为所有的监管规则已经提前记录在智能合约中,一经公布和确定,即便是监管方也无法任意更改。这种“去中心化”,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监管机构的能力,同时也约束他们的行为和权力。

由此可见,“去中心化”不仅有利于区块链本身,也有利于政府对企业、企业对自身进行的监督管理。03 分布式账本,让数据人人可查

区块链改变世界的能力,体现在其技术本质上:分布式账本。正是这一记账形式,让区块链从过去到未来,始终具备强大的革新力。

分布式账本,就是能在多个站点、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机构中进行信息共享的技术。参与到该网络中的每台机器,都能获得真实而唯一的信息副本。账本中的任何改动,都会在所有副本中被反映出来。

不妨这样理解:

数学常识告诉我们“1+1”等于“2”,如果将这个常识看作“记账”,那么全世界每个人都是“分布式账本”的一员。如果有人想要将“1+1”的记账结果变成“3”,那就要将全人类的逻辑共识加以更改。

同样的道理,大到全球直播的体育赛事、政治选举,小到企业内部的人事、家族内的婚丧嫁娶等,一旦公布之后,其可靠性就大大增加。用数学原理来分析,是因为这些信息内容公布后,就会产生不同规模和数量的“分布式账本”。如果想要对相关信息加以篡改,就需要控制每个分布式账本进行操作。

显然,分布式账本越多,参与者越多,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就越高。因此,分布式账本避免了传统中心信息管理所带来的信任与安全风险,使信息篡改成本大幅提高,保证了信息权威性。同时,也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及时有效地查阅、了解和使用账本数据,提升了信息利用的效率。

除了去中介和不可篡改性之外,分布式账本技术还具有下列优势:

1.加密保护,追根溯源

通过和加密技术的结合,在保持实名制基础的同时,也能保护个人隐私、商业秘密、交易策略信息的安全,满足隐私保护和权限控制的需要。在区块链系统中,分布式账本通常都使用加密技术,对用户身份信息和交易数据进行加密,并通过算法,将不断产生的新交易添加到已有交易链。这样,用户就能够在分布式账本中管理单边和多边,不需要受信任第三方的参与。

此外,分布式账本还能帮助用户对数据加以追根溯源。

区块链推广之前,无论是个人查阅银行流水、电商消费记录,还是企业或政府部门调取相关信息,都需要通过银行或金融公司等中间机构解决。然而,这些机构本身并不是数据的拥有者,也无法百分百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由于数据库是分布式共享的,所有信息都被公开记录在账本中并无法篡改。这样,任何有需要的人都能够通过获得权限,随时调取数据历史并运用于具体场景中。

例如,英国早期创业公司Everledger,主要从事保护商品来源的真实性。他们采用区块链数据库技术,建立了钻石信息分布式账本。一旦客户提出需要,该公司就可以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可溯源性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