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基金——我的投资观与实践(修订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9 05:52:07

点击下载

作者:季凯帆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解读基金——我的投资观与实践(修订版)

解读基金——我的投资观与实践(修订版)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解读基金:我的投资观与实践/季凯帆,康峰著.—修订本.—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8.10ISBN 978-7-5136-5325-1Ⅰ.①解… Ⅱ.①季…②康… Ⅲ.①基金—投资—研究—中国 Ⅳ.①F832.51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198066号责任编辑 宋庆万 王建责任印制 巢新强封面设计 任燕飞装帧设计工作室出版发行 中国经济出版社印刷者经销者 各地新华书店开  本 710mm×1000mm 1/16印  张 20字  数 220千字版  次 2018年10月第1版印  次 2018年10月第1次定  价 58.00元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西工商广字第8179号网址 www.economyph.com 社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北街3号 邮编中国经济出版社  100037(联系电本版图书如存在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发行中心联系调换话:010-68330607)(举报电话:010-68355416 010-68319282)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国家版权局反盗版举报中心(举报电话:12390)  服务热线:010-88386794作者简介

季凯帆

天文学博士、教授,中国基金网名誉顾问,《证券市场红周刊》特约栏目撰稿人,开放式基金投资散户。2000年,开始在美国投资开放式基金,回国后继续投资国内市场,以“LaoK”为网名发表系列文章《我的投资观和实践》,并建立博客http://laok2.blog.sohu.com,获得广泛好评。

康峰

二三四五(002195)监事会主席、总裁办公室主任,曾从事证券行业多年,2006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与上海市政府新闻编辑培训班优秀学员,并获得网络新闻编辑从业证书。内容简介

季凯帆的网名LaoK恐怕比他的真名还要响亮,因为他的系列基金科普帖《我的投资观和实践》和博客曾经传遍了中国基金类网站的各个论坛,成为基金投资者入门和提高的必读文章。

2007年和2008年,作者在这些文章的基础上,出版了《解读基金——我的投资观与实践》第一版和第二版,从明确投资目标、选择基金品种和制定投资策略等方面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他坚持长期投资和注重风险控制的投资观点,并全方位地解读了基金投资的奥秘。十多年来,虽然书中有些具体案例已经过时,但基本知识和投资逻辑并没有变化,因此本书第一版和第二版_直是基金类入门的畅销之作。

本次修订,又增补了2007年后作者陆续撰写的一些文章。除了一些新增的基金知识外,更多的是作者的投资心得。无论是新基民还是老基民,阅读本书不但开卷有益,而且是一种精神享受,因为作者在介绍基金知识的同时也把生活的智慧和哲理融入了其中。再版序《黑天鹅》和《反脆弱》的作者塔勒布告诫我们,读书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读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书。因为只有时间才能去伪存真,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沉淀下来,浮出水面。季凯帆先生的《解读基金——我的投资观与实践》时隔12年之后能再版,我想足以证明这本书对于中国基金投资者的价值。

很幸运,作为一名资深基金从业者,我能成为《解读基金——我的投资观与实践》这本书的见证者。对朋友,对同事,对员工,我都不遗余力地推荐此书。

2007年,年轻的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公募基金作为帮助中小投资者投资资本市场的工具之一,红透了大江南北。然而,那时国内并没有系统地介绍公募基金的书籍或文章。

季先生虽是博士,但却是在天文学领域;虽是教授,但却讲的是计算机科学。作为一名业余投资爱好者,他却能在自己投资的同时,将多年对基金的认识和体验写成《我的投资观和实践》系列文章。从“投资目标的确定”“基金产品的选择”到“操作方法的实施”,系统地总结了基金投资“三步曲”,并融入了基金的基础知识和进阶的基金组合理论,再辅以对各种基金投资误区的剖析和丰富的投资心得。从一个普通投资者的角度,普及投资知识,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虽然是非专业人士,但其对基金投资的理解却让人叹为观止。文章一出,其博客就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几百万人次的访问,季先生堪称那个年代最火的基金“大V”。

与那个时代大多数财经博主不同,季先生虽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但他从不预测市场,也不讨论具体的操作。他更注重“道”,而不是“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从投资的基础逻辑去介绍其投资观,并以此希望帮助读者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

2007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了《解读基金——我的投资观与实践》的第一版,出版后好评如潮,并很快更新了第二版。该书在豆瓣获得了8.4分的高分,成为基金投资者入门经典读物。

书中提到的一些概念,比如基金组合、“核心卫星”配置、组合再平衡理论等,在2007年的中国资本市场略显超前,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少争论。但12年过去了,基金组合以及基于基金组合的投顾模式逐步获得了全行业的认同,变成了新一代的基金交易方式。而季先生提出的要平衡基金发展规模和基民利益的关系,不应该利用基民的“净值恐高症”等误区进行营销的“大额分红”“净值归一”的观点,也逐渐成为行业和基民的共识。

不夸张地说,《解读基金——我的投资观与实践》对基金行业的贡献是空前的,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第一代基金投资者和从业者。可惜,季先生日渐退出“江湖”,专心于他的学术生涯,但这本书的价值却随着中国基金业的发展日益得到体现。在此,我也表达对季先生深深的敬意。

12年过去了,市场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最基础的基金知识和投资观念其实并无本质的变化,这也是本书畅销多年的价值所在,其内容依然有很强的可读性和适用性,非常适合希望系统地学习基金知识的投资者,尤其是初学者。这也是再次出版本书的意义。不过,毕竟过去了10多年,书中有些具体案例已经过时;另外,关于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的观点也因为市场结构的变化和国内指数型基金的发展,需要重新讨论。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偏股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平均为16.5%,但大部分基金投资者的收益却很一般,甚至是赔钱的。这个矛盾的数据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基金投资者并不理解投资最基本的逻辑。在牛市的中后期匆忙入场的基民缺乏基本的投资常识和基金知识,既不知道该什么时候买、买多少,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卖,导致自己的账户业绩曲线和基金产品的业绩曲线严重不匹配。该赚的钱没有赚到,该回避的亏损没有回避掉。

2015年,我和我的同事创办了一个新的基金销售平台——“且慢”,作为多年的好友,季先生在“且慢”的成长过程中给了我们很多诚恳的建议和意见。本书中提到的“让时间成为朋友”和“且慢”的宗旨——“且慢,投资与时间相伴”——完美呼应。“且慢”要做的正是将《解读基金——我的投资观与实践》中的“投资观”,变成基民们的“实践”,从对投资者的教育和陪伴的过程中改变国人投资基金的方式,获得本应有的收益。

改变国人投资基金的方式,这个使命放在今天的大国角力的时点尤为重要。资本市场是一个伟大的人类实践,她为投资者和企业家建造了一座相互信赖和尊重的桥梁。这座桥梁,让企业家敢于尝试伟大梦想,敢于把目光投在未来10年、20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优秀的企业家们给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而投资者们在为企业家分担风险的同时,也会获得丰厚的回报。这是一个企业家、一个投资者乃至一个国家的良性循环。然而,由于A股波动巨大,又缺乏长期有效的投资教育和有温度的陪伴,大多数股民、基民都以赔钱而告终。这又反过来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季凯帆先生、“且慢”以及其他致力投资者科普事业的人们,都希望能让更多的国人分享优秀企业和中国经济增长的果实,也让优秀的企业家能用更长期的视角来看待未来产业和生活的变化,从而给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今天的股市很令人失望。上证指数大跌5.22%,下探2583点,创下4年的新低。我想,在市场的“冬天”能读到本书更是您的幸运。巴菲特说,投资就是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在寒冷的冬季学习,春天播种,夏季成长,才能在秋天硕果累累。盈米财富副总裁且慢 创始人孟岩2018年10月11日于北京第二版修改说明

本书第一版的主要内容是在2006年11月前完成的,但随着中国股市的蓬勃发展,2007年又是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牛市行情,而且在这一年中基金市场也出现了很多新现象。虽然市场有时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但总体来讲咱们对未来应该更有信心。

这次改版,首先对第一版中的一些错误进行了订正,并引用了最新的数据,同时增加了几个章节,主要内容是让人头痛的“巨额分红”问题。巨额分红、持续营销、净值归一是我非常反感的营销手段,但在2007年,这种现象却非常普遍,所以单独拿出一节来讨论这个问题;独特的指数基金——一个非常特别的基金品种,在上一版中讨论得不够详尽,这次也专门把它作为一节来论述;面向海外的QDII——一个新的基金品种,也给基民提供了一个面向全球市场的投资手段;另外,在博客日志节选部分还增加了4篇新的日志,主要还是讨论投资心态的问题。

2007年的市场虽然火爆,但是也隐藏着非常多的风险。上证指数冲上6000点高位,这是年初没有人能想到的事情,而市场未来走向会是什么样子,事先也无人会知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理智的思考。因此,阅读本书对您可能更为有益。作者2007年11月18日向谁求取“基经”

证券投资基金在中国已经算不上新鲜事物了。1998年3月,第一只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就已经在证券市场出现;但是在2006年的牛市到来之前,它并不被大多数投资人知晓;2007年,证券投资基金的百分百投资回报神话开始广为流传,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开始加入到基民的行列。如何快速认识并了解证券投资基金?如何才能做好自己的投资计划?如何才能成为基金投资高手?这成为很多新基民迫切希望了解的问题。

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是迅速提高自己能力的最佳办法之一。唐三藏可以去西天求取真经,小孩子可以向大人学习生活经验,新工人可以向老师傅学习工作经验,新基民应该向谁求取货真价实的“基经”才最合适呢?

向投资大师巴菲特学习。巴菲特是众多投资者顶礼膜拜的投资之神,他的投资理念也被很多专业人士和媒体充分挖掘和剖析,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复制他的成功。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就是他总有一种常人无法企及的特殊才能。所以,模仿大师的经验并不一定适合新基民。

向证券基金投资专家学习。基金投资的火爆,电视、广播等传媒也捧红了一批证券基金投资专家。一些所谓的专家频频亮相,今日推荐某某基金,明日推荐某某基金,跟过去的股评家差不多,很多人缺少真正的实战经验,说到底更像是一场“媒体秀”。

向基金销售人员学习。每次进到银行,总会看到一些积极推销基金的银行经理。在这轮基金热潮中,他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什么新基金比老基金便宜,买基金就是买储蓄等投资误区就是来自他们的传播,为了完成销售任务他们采取了一些不光彩的手段。看来基金销售人员也并不专业,他们也不是很好的学习基金投资的对象。

向取得成功的老基民学习。中国的老基民在年龄上其实并不老,但是投资基金的经验却十分老到。他们一般四十岁左右,年富力强,接受新事物比较快,有能力而且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热衷于通过投资理财来使家庭资产保值升值。他们的基金投资经验得到了市场的检验;他们善于总结经验并提高自己;他们拥有令新基民羡慕的投资业绩;他们愿意将自己的成功经验拿出来与新基民交流……

本书的作者季凯帆先生(网名:LaoK)就是这样一位善于思考、热爱基金,并且拥有成功投资经历的中国老基民。他在网络上开设个人博客,分享个人的投资理念和成功经验,在中国基金网论坛(www.cnfund.cn/bbs)等国内知名财经论坛上热心解答新基民的提问。他的无私奉献和满腔热忱赢得了网友的赞誉,他优秀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经验也让我们中国基金网(www.cnfund.cn)为之感动。为了便于新基民学习了解季凯帆先生的成功之道,让更多的新基民迅速成长,我们邀季先生将其对基金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发表过的一些精彩文章进行整理,汇编成册,作为中国基金网基金理财丛书中的一本,为普及基金知识和加强基金投资者教育贡献微薄之力。

在此,我们再一次感谢季凯帆先生的努力工作,以及出版社对基金理财丛书出版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中国基金网2007年3月15日第一章 投资的准备

我从来没有接触过任何金融知识,不懂股票,没有去过证券交易市场,更不会看K线图,但这一切并不妨碍我投资证券市场。1.咱们该投资吗

咱们该投资吗?“不!”如果有人这样问,我想至少80%的人会这样回答。投资?那是老板、资本家的事情。咱们那点钱,投什么资啊?而且,谁不知道投资有风险,万一亏了,多惨!还是放银行保险。

想退休的时候成为百万富翁吗?“当然!”至少80%的人会这样回答这个问题。谁不想发财啊?如果退休的时候我有100万元,那会是什么样的日子?

那这个梦想能实现吗?“那怎么可能实现呢?梦想只是梦想啊。我一个月存2000元,也要存40多年啊。别做梦了。”这样回答的人恐怕又会有80%。

是啊,这也许是最普通的想法,也恐怕是最符合自然逻辑的想法。可事情真这样悲观吗?我们每个普通人命中注定就只能靠着养老保险和退休后再打工来度过60岁后的人生吗?不,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每个普通人都有机会在60岁以后成为百万富翁。而这一切并不需要你去违法乱纪,也不需要你起早贪黑,你最重要的是要接受一个新的理念,然后开始一个新的历程——投资。

假设现在你30岁。你有几个办法在60岁的时候拥有100万元的资产呢?先看两个极端的办法。

方法一:最笨的办法。每个月拿出2777元,30年后,你就有了100万元。

方法二:最夸张的办法。30岁的时候拿出1元钱来,然后投资,并且每年都让你的资产翻一倍。1元变2元,2元变4元,……,20年后,你同样有了100万元。那时你还只有50岁。

太夸张了,每年翻一番,这不可能。是的,这是不可能。但我们还有其他办法,我们有30年时间,我们也不仅仅只有1元钱的原始资本。

方法三:30岁的你拿出3.5万元,用这些钱去投资,每年获得12%的收益,到60岁的时候你就有了100万元。

方法四:30岁的你一次拿不出3万多元,怎么办?如果你每个月能拿出300元也行。从30岁一直持续到60岁,每个月拿出300元放到一起,然后这些钱同样能获得12%的投资年收益率,到60岁的时候,你就有了97万元。

我保证,我没有算错。但当我曾经把这个事实告诉我一个同事的时候,旁边的另外一个同事对我说:“你就吹吧。”几乎很少有人想过这个数学题,甚至面对这个事实也很少有人能真正相信它,因为它太不可思议了。这就是被爱因斯坦称为“人类最有力的发现”——复利,也被一些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复利,其实就是大家俗称的“利滚利”。一听利滚利,我们想到的都是高利贷,我们都知道一旦陷入高利贷、利滚利的圈套,几乎永远不能翻身。是啊,当我们借贷的时候,利滚利会要我们的命。可我们如果把自己的钱利滚利,让利滚利为我所用,那得到的结果就是——你会成为一个百万富翁。

关于复利最经典的故事是美国纽约曼哈顿岛的交易。1626年,荷兰首任驻美总督彼得·米纽伊特用价值仅为60荷兰盾(约24美元)的玻璃、石头之类的小物品,从当地印第安酋长手中购买了整个纽约曼哈顿岛。这一直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廉价的交易之一。然而,如果将那24美元用于投资,以8%的年利率计算,到2006年这24美元就会变成120多万亿美元,不但可以把曼哈顿重新买下来,包括那上面的纽约股票交易市场、帝国大厦、联合国大厦等,而且还可以买下整个纽约州。

哇,看来投资非常有诱惑力。投资,说穿了就是让钱生钱。让钱生钱,这其实是所有富人的生财之道。

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必须考虑。在上面的方法一中,我们采用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每个月节约2777元,30年后,我们就存下了100万元。可我们忘记了一个“吃人的老虎”:通货膨胀。就算一个很低的通货膨胀率——2%,上面这个存钱办法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到60岁,你实际的所得只相当于你30岁时候的75万元,25%就这样被“老虎”吃了。而如果你30岁的时候把100万元放到抽屉里面,60岁的时候,你这100万元就只能当54万元花了,46%被这个“老虎”吃了。躲开这只“老虎”的唯一办法就是投资。当然你可以存银行,最多银行的利息也就是和通货膨胀“打个平手”。

我的女儿还在上幼儿园时,每年她都可以收到一些压岁钱。以前这些压岁钱都被我扔在了抽屉里。有一天我打开抽屉,看到那些钱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把钱放到抽屉里面实在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办法。女儿在长大,可她的钱却在贬值。虽然不是很多,但这显然是一个非常愚昧的事情。为了她,我也该做点投资。何况,我的女儿出生在美国,我希望以后她能再回美国读大学或者研究生。钱从哪里来呢?

再考虑到我自己。我有养老保险,但谁都知道,那点养老保险金远远不够保证我退休后的生活。难道我非要工作到70岁才能存够足够的钱安享晚年吗?现在我是生活不愁,没有近忧,但还有远虑啊。

看过一本书《富爸爸穷爸爸》,我必须是一个“穷爸爸”吗?“富爸爸”和“穷爸爸”最核心的区别是理念,“富爸爸”在投资,让钱生钱;而“穷爸爸”就盯着那点工资,他一生的追求就是寻找一个好的工作,得到一份好的薪水。结果就是,一个是“富爸爸”,一个是“穷爸爸”。

所以想来想去,咱们应该进行投资!

可是投资有风险,亏了怎么办?我一个月就节余千把块钱,去投资什么啊?

投资的风险肯定是有的,但关键是如何在风险和收益中进行平衡。如果我告诉你只要承担很小的风险,如5%或10%的风险,甚至不亏本,而有一个成为百万富翁的机会,你会去做吗?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去做的。

那我每月只有一点点节余,去投资什么呢?一想到投资,就想到合伙开公司、买房子、买黄金,甚至买古董、买邮票。可这都需要一笔足够的启动资金啊,没有几万块钱,怎么可能啊?

在本书里,我给大家推荐一种投资方式。一种你可以从很小的投资开始,承担很小的风险(最主要的是心理风险),而使你20~30年后成为一个百万富翁的方式。这绝对不是“天方夜谭”。

答案是投资证券市场。

天啊!你说的是投资股票?你没有看到那些跳楼的股民,你不是把我往死路上引吗?投资股票?“一赚两平七亏”,哪有可能让我一个月投入几百元的人成为百万富翁?笑话啊。呵呵,别那么惊慌。如果证券市场是一条死路,是一个让大家都亏得惨不忍睹的地方,那咱们国家为什么要开辟证券交易市场,为什么美国近百年的证券交易越来越兴旺?这中间必然有其道理。实际上,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投资证券市场。

我们必须搞清楚的一点是,我们要投资而不是投机。

进入股票市场,现在都被人称为“炒股”。一“炒”自然就是投机,而不是投资了。投机是瞄准一个“机会”,希望大赚一笔,一劳永逸,而投资是要你扎扎实实、一点一滴地走向你的最终梦想。投机实际上更多的是收获风险和灾难,而投资则是一种理性的产物。

好,算你说得有理。我不想投机,也想投资。可怎么做呢?我不懂证券市场,更不懂股票。我即便想投资证券市场也不知道怎么办啊?难道让我去学这些知识,天天盯着我的股票提心吊胆?钱不一定赚到,吓也吓死了啊。我不干!

我告诉你,咱们一样。我是一个散户,在投资以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任何金融知识,也没有多少财务知识;我不懂股票,从来没有买过股票;我从来没有去过证券交易市场,也没有网上股票交易账户;我不会看那些复杂的股票趋势图形,比如什么K线之类的;我更不会预测明天或者下个月股票是涨还是跌;我也不知道什么军工板块、科技板块、地产板块。可这一切居然都不妨碍我投资证券市场,也不妨碍我成为一个比较理性的投资者,甚至也不妨碍我写本书和大家交流投资心得。

谜底是我在投资基金,投资开放式基金。2000年开始,我在美国市场购买了第一只基金;回国后,2006年开始,我又投资中国的开放式基金。而且,我准备一直投资下去,至少到10年后我退休。2.什么是开放式基金

如果你已经了解了开放式基金,这一节你完全可以跳过。什么是基金?简单地说,基金就是把大家的钱收集到一起,由专门的人(基金经理)帮我们去投资证券市场。他提取他的佣金,我们拿我们的收益,他们帮我们理财投资。所以,我们不懂没有关系,我们找懂的人来做,就像一个企业的董事长聘请一个CEO来运转他的公司一样。

我保证你一下子就会冒出无穷个问题。我的钱可靠吗?基金经理可靠吗?他提取多少佣金?我有多少收益?这有多大的风险?他们都买什么样的股票或者其他证券啊?怎么买啊?要多少钱才能买啊?等等。

这些问题都是我要在本书里和大家交流的。我不是一个专业的金融人士,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基民”。我投资在这个市场里,坚信这个投资最终会给我带来回报,达到我的目标。如果你要寻求专业人士的观点和严格的定义,建议你去看看专业书籍,而我则是从一个散户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的。

先粗略回答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吧,因为本书毕竟不是讲概念一类的东西,而且我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基金是由基金管理公司来成立和运作的。一个基金公司下面可以运作很多基金,如广发基金公司就拥有广发小盘基金、广发聚丰基金、广发聚富基金、广发策略优选基金、广发稳健基金等。基金管理人的目标就是使我们这些基金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基金公司是独立的商业金融机构,有非常严格的审批程序,并接受中国证监会的严格监督。我们国家已经有了100多家基金公司,2000多只基金。

开放式基金的运行模式是采用一种严格的制衡关系。也就是说,基金资产的管理与保管是分开的,基金公司管理我们的钱的投资运作,而钱一般是托管在银行的。这样,无论是基金公司还是银行倒闭,都不能动用我们的钱,可以说,我们的钱是安全的。

基金经理是由基金公司聘任的,他的责任就是经营好他管理的基金。他必须是一个专业投资人士,否则咱们怎么会把钱拿给他管理呢。他的基金管理好了,赚钱了,咱们投资人得到好处,基金公司也得到好处,因为咱们是支付他佣金的。他管理不好,没有人买他的基金,他也什么都没有,所以理论上是一个双赢的态势。

那他们要的佣金是多少呢?这个分两个部分。在购买基金的时候,有笔申购/认购费用。对于新发基金叫作认购,成立后的基金叫申购,一般费率在1.0%~1.5%(有优惠促销活动的基金公司会发公告通知);对于网上直销的,费率一般在0.6%~0.9%。一次性收费还有赎回费,一般是0.5%左右,对于不同基金公司按规定年限长期持有者可以免除。就是说,你投资1万元,要扣除150元左右的购买费用,要说明的是这是一次性费用。这种费用的收取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你购买基金的时候缴纳,叫前端收费;也可以选择在卖(赎回)基金的时候缴纳,叫后端收费。前、后端费率是不一样的,各种基金也是不一样的。另外在赎回的时候,还要根据你持有基金的年限缴纳赎回费,如0.5%,这也是一次性费用。还有一种佣金叫管理费和托管费,一般是1.5%和0.25%。这笔钱不是一次性的,只要你投资,那基金公司和托管银行就要收取这个费用,而且是精确到以天为单位的。实际上,这笔钱才是基金公司真正的生财之道。你想,如果是一只100亿元规模的基金,一年的管理费就是1.5亿元。一个基金经营得好,买的人多,那规模就大,基金公司就有钱赚。

全部佣金是1.75%,那我们可以得到多少收益?风险又有多大?这些问题就不是那么明确了,因为这是一个动态的东西。我只能告诉你一个历史数据,美国市场长期平均的收益是10%~15%。显然这个收益是扣除了管理费、通货膨胀后,对我们来讲还是不小的收获。记住,这是一个平均收益,而且是长期收益。它不像银行利息一样定时发放,也没有人担保这个收益,这就是投资的风险。我还可以告诉你,如果你投资在20年以上,你恐怕就不承担什么风险,本儿基本上是能保住的。在后面的章节中我要详细讲这个问题,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基金可以在很多地方购买。你们家门口的银行、你们单位附近的证券公司和通过互联网联系在千里以外的基金公司。手续非常简单,你只要花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迈上投资之路。你想买的时候就可以买,想卖的时候就可以卖,所以基金是一个流动性非常好的投资品种。

那开放式基金是怎么购买和计算收益的呢?开放式基金采用一个叫作净值的概念。净值其实就是开放式基金的销售价格,是这样计算的:在一个基金刚刚开始建立的时候,净值都是1元。你用1万元(扣除认购费后)就可以买1万份基金。然后,基金公司就用募集来的这笔钱,如50亿元(50亿份基金)去投资证券市场。也许1年以后,扣除他们要的佣金,还剩下60亿元。这60亿元分到50亿份基金上面,每份基金就值1.2元,这时候的净值就是1.2元。显然,赚的钱越多,基金的净值也就越高。但如果亏了,净值就会降低,甚至降到1元以下。认购新基金的人,是用1元的净值来购买新基金的,那后来的人如果也用1元购买,前面投资的人不就亏了?所以,后来申购一个成立以后的新基金的人必须以当天的净值来申购。也就是说,如果净值变成了1.5元,你1万元投资就只能购买6666.67份基金,而不是1万份。卖出的时候,同样也是以当天的净值来销售的。如果你买入的时候是1.5元,卖出的时候是2元,那一份盈利就是0.5元。6666.67份就盈利3333.33元,这就是你的收益。当然,你投入本金越多,净值增长越大,你的收益就越多。之所以叫开放式基金,意思是一个基金的总份额是不定的。反正大家都按照当天的净值来计算,买的人多了,基金的规模就大;买的人少了,基金的规模就小。

还要注意一点,开放式基金的购买方式是一种“未知价格”的购买。每种基金的净值都是在当天股票交易市场收盘以后再根据其所持有的证券的市值来计算的,一天就一个值,这个值在北京时间下午3点以后才知道。但你购买基金的时候,如果在下午3点以前提交申请购买单,那你最终购买基金的净值就按下午3点以后计算出来的当天净值来算。如果是下午3点以后提交的购买申请,那就按照第二天的净值来计算。所以,无论你买还是卖,你当时并不知道基金的净值是多少,也就是“未知价格”。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用一个实时的净值呢?首先,开放式基金的交易模式就是这样规定的;其次,这也可以防止投资者短期套利“炒”基金。

开放式基金会分红的,会不定期地分配给你投资收益。你可以选择把分红留给自己,即所谓的现金分红,也可以选择红利再投资。分红的时候,由于基金的总资产降低了,净值也就下降了。所以,在看一个基金的净值时会有两个,一个叫“净值”,一个叫“累计净值”。“累计净值”不考虑分红给基金净值带来的降低因素,反映了基金成立以来总体的发展情况,而“净值”则是你交易时候的真正价格。

有一件非常有吸引力的事情,目前国家对个人的基金收益是不收税的。所以,如果你要和银行收益进行比较,一定要记住银行利息还要扣除利息税,而基金收益是纯收益。

那最小投资规模是多大呢?很小,一般基金最小的申购额是1000元,也就是你有1000元就可以开始投资了,甚至有些基金投资方式,如银行的定投,可以更少,几百元就可以。你不需要很多的钱就可以开始你的投资之路,就可以让你少量的节余滚动起来,最后变成一个大雪球。

那几百只基金都有什么区别啊?我选择什么样的基金合适呢?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些基础知识:开放式基金,一般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以及介于股票和债券基金中间的配置型基金。

顾名思义,股票基金主要投资在股票市场,债券基金主要投资在债券市场(如国债等),而货币基金主要是投资在短期货币市场。一般来讲,股票基金风险大、净值波动大,但长期收益也高;债券基金稳定一些,收益也低一些;货币基金几乎没有风险,但收益更低,现阶段一般是每年2%左右的收益。

你们在投资开放式基金时需要掌握的预备知识主要也就这么多,更多更详细的知识性的东西,互联网上有很多。

我想,你们已经明白了自己该投资,也明白了什么是开放式基金。但这还远远不够,千万别立刻就开始你的投资,千万别立刻到楼下的银行开户并被银行的工作人员一介绍就投入十万八万元购买一只基金。先学习,先做功课,态度决定一切。3.态度决定一切

在开始写本书之前,我在搜狐的“基金天下”论坛上泡过很久,也发了很多的帖子,回答过一些问题,交流过一些心得。由32篇帖子构成了一个系列叫“我的投资观和实践”,也得到了很多基友的好评。但在论坛上待得越久就越深刻理解了“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

知道我最怕回答的问题是什么吗?“我准备投资,你给我推荐几只基金吧”,或者“我是新手,昨天刚刚买了一只基金,你给看看并评价一下好吗?”说老实话,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们的问题,不但太笼统,关键是他们并没有认真地去做功课,在投资之前没有认认真真地去研究什么是基金,为什么要购买基金。说起来,也许你不相信,我估计有80%的基友在决定拿出十万八万元购买基金之前考虑的时间不到半个小时,比买件衣服的时间都少。

毋庸讳言,论坛上的确有不少对基金投资很有心得的朋友,但也不乏懵懵懂懂、迷迷糊糊的基友。而且,往往后者的问题更让你不知所措。回答问题是小事,但我真为这些基友们担心。咱们这是在讨论投资,是成千上万元的钱,是你一点一点攒下来的血汗钱,可不是小孩“过家家”啊。

美国非常著名的一个基金经理林奇把这种现象称为“Charmin综合征”。Charmin是美国宝洁公司出的一种卫生纸,几乎在美国任何一个超市里面都可以看见。林奇说:“很多人在买宝洁公司股票前花的时间还不如花在挑Charmin卫生纸上的时间多。”这就是“Charmin综合征”。稀里糊涂、懵懵懂懂地就把大把的钞票投入到一个未知的领域,而且还不想花点时间去研究一下。这和闭着眼睛打扑克有什么不一样呢?在任何一个基金论坛上待过一段时间的朋友都可以发现,在那里Charmin综合征恐怕并不罕见啊。

很多朋友很容易被银行的推销人员误导,还有些朋友道听途说就选择了一只基金来投资。更多的人则总希望得到所谓“高手”的一个具体建议,总希望有人帮他做个决定,而自己甚至连最基本的概念都不想掌握。不读书不看帖就想发财,恐怕只能等天上掉馅饼了。钱是我们自己的,投资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自己的事情还得我们自己做主。

基金投资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如果说需要一些数学知识,恐怕是上初中以前就学过了的,其他的就是概念了。投资不是比智商,而是比谁更理性,而理性的前提就是理解,要理解就得花点时间吧。你无须成为一个投资大师,无须像考大学一样每天学习到深夜。但你得花点时间,至少要花买件衣服的时间吧。

很喜欢一个故事:如果给每一个英文字母A~Z相应的数值,A=1,B=2,…,Z=26,那么每个单词中的字母相加都可以得到一个总值。知识(Knowledge)得分是96,勤奋工作(Hardwork)得分是98,态度(Attitude)得分才是100。

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态度决定一切,投资更是这样。

我的这本书,其实不会给出一个明确的建议,如该买什么基金,什么时候买,买多少。我不会提出这种建议,但我会把我投资的整个思路都原原本本地告诉大家。我始终认为投资最关键的是理念,是投资观,或者说是投资哲学。只有咱们清楚了投资思想,咱们才会有明确的方向,才会实现最终的梦想。

本书中,我归纳了一个买基“三步曲”。通过这三步,我觉得你就有了一个自己的投资观,就能迈上投资之路。这三步是:确定投资目标、选择优秀基金和掌握投资方法。第二章 “三步曲”之一:投资目标的确定

投资股票基金要长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收益带来的高风险会被平滑掉。1.基金的风险是什么

投资开放式基金到底有没有风险?这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开放式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本质上还是投资股票市场。大部分人说有风险,但也有人说没有风险。我认为正确的答案是:短期有风险,而且风险很大;长期则无风险,或者说风险很小。

股票型基金绝对不仅仅是投资某一只股票,而是同时投资在几十只甚至上百只股票上面。这叫分散投资,也称为投资组合。投资组合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一位20多岁的青年——哈里·马科维茨提出的,正是因为这个理论,他在20世纪90年代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可见,这个理论对投资领域的贡献有多大。

我们都知道,单只股票的波动是很大的。当然,一个业绩良好的企业会随着公司的发展而使其股票价值越来越高。但市场由非常多的因素构成,甚至包括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股票的价格波动很大,尽管长期是上涨的。那怎样才能做到既降低波动又享受长期上涨呢?有一个办法:多买些股票。这只股票涨的时候,那只可能跌;那只涨的时候,这只又可能跌。此消彼长,总投资金额的波动自然就小,而长期的平均收益却不会被抹杀,这就是分散投资。分散投资可以大大降低单只股票对总投资金额的影响。不过,分散投资的理念对“炒股”的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投机的人而言,他们希望的是抓住股票波动的脉搏,从而在低价位的时候买入,在高价位的时候卖出,长期趋势不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而基金投资则有所不同,它追求的就是长期投资和长期趋势。

股票之间却不是独立涨跌的,如国家出台一个大政策,所有的股票可能都一起涨或者一起跌。那你再怎么分散投资,也避免不了这种波动,这就是系统风险;开放式基金也无法避免这种波动,而且这种波动会叠加到长期趋势上面。

对这种波动只有用一个办法来平衡——时间。在一个长时间的期限内,这种波动就变得很小,完全被长期的大趋势压制下去了,只是一些小毛刺而已。时间越长,这种“毛刺”的影响就越弱、越不起眼。

在投资领域,我们都知道一句话,“过去的业绩不能用于预测未来”,由于未来是没有数据的,我们也只能依赖过去的数据去预测未来,或者用其他国家的数据来预测中国市场的未来走势。我们可以借鉴1925—2002年美国77年股票交易历史。如果1925年我们投资1美元在大公司股票上,到2002年,收益是1775美元。在这77年中,包含了多次股市崩溃,如20世纪30年代的股灾、1986年的“黑色星期一”、2000年的“网络泡沫”,最终的收益依然是1775倍,而同期通货膨胀是10倍。如果你真能投资77年,平均每年收益将达到12.2%,显然大大地赚了一笔。

这种平均12.2%的收益就是大趋势。但这77年中,如果我们独立地看每一年,却有23年是亏本的,也就是说,有30%的年份是亏钱的。亏损幅度最大的一年达到了43.34%,而在盈利年份,最赚钱的一次年收益是53.99%。77年中,70%的年份是赚钱的,而且赚钱的幅度也比亏损的大,所以最终结果是赚钱的。但这些盈利年和亏损年的分布是非常随机的,也就是没有任何规律可以找寻。不是说今年亏损,明年也会亏损;或者,今年赚钱,明年就会亏损。市场是根本没有办法精确预测的。所以,我们如果在77年中的任意一年开始投资,有30%的概率会亏钱,70%的概率会赚钱。

但如果我们连续投资5年,5年一平均,亏本的概率就降到了接近10%。亏损幅度最大的一次年平均收益为-12%,赚钱幅度最大的一次为24%,波动明显变小。

如果连续投资10年,10年一平均,亏损的概率只有3%。亏损幅度最大的一次年平均收益为-0.9%,赚钱幅度最大的一次为20%,波动更是减小。

如果连续投资20年,平均下来没有亏损,赚钱幅度最小的一次年平均收益为3.1%,幅度最大的一次为17.7%。也就是说即便你运气非常糟糕,在一个非常高的点位进行了一次性投资,你20年后也不会亏,只是赚得少而已。

这就是结论,按美国的股市历史,如果你仅仅进行1年的投资,亏的概率是30%;如果做5年的投资,亏的概率是10%;如果做10年的投资,亏的概率是3%;做20年投资,就不会有亏损。

如果只进行小于1年的投资,3个月或者1个月亏钱的概率有多大,我想应该和抛硬币差不多。

所以,我认为:短期投资有风险,而且风险很大;长期投资则无风险,或者说风险很小。

当然这些概率是对股票,或者说是对股票基金而言的。股票收益最大,风险也最大,要想降低风险,只有增加投资年限。或者,你也可以投资债券。如果投资债券,按美国的历史,投资期达到5年的时候,亏损的概率就不到5%了。而且,也要看到在前面说的77年中,美国大公司债券的年平均收益只有6.2%,也就是说经过77年,1美元仅仅变成了60美元。相比股票的收益1775美元,简直是天壤之别,但风险却小得多,投资5年亏本的概率和投资股票接近10年的概率相当。货币基金不会亏本,没有风险,但2%的收益在77年后,1美元仅仅是4.5美元,甚至还无法抵消通货膨胀对资产的侵蚀。

可见,股票基金显然是一种激进的、高风险和高收益的基金,而债券基金就稳健得多。对于配置型基金来说,投资股票的份额越大,风险就越大;投资债券的份额越大,风险就越小。

2007年,曾经有朋友对我说,2008年要装修房子,现在钱闲置着,让我推荐一个高收益的基金。我只能告诉他,他选错了投资对象。也许他现在选择一只激进的股票基金,2008年在装修房子前有很好的收益,但这要冒很大的风险。1年的投资,不亏本的风险只有50%。千万不要被火爆的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迷惑。

风险和收益是共生关系,一定要记住这点,没有高收益低风险的事情。要想降低风险只有增加投资期限,或者买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但这样做收益也低。所以,投资股票基金最好是用养老和子女上大学的钱,咱们有接近或者超过20年的投资周期,就算亏本也不会有多大,这其实也是基金投资的根本目的。2.拿多少钱来投资

无论怎么说,投资都不是一个“穷人”的游戏。如果吃穿都有问题的话,暂时还是不用考虑投资。也许等一切都安定了,家庭、事业、收入都稳定了,这时咱们就可以悠闲地考虑未来的日子,开始考虑退休后的生活和刚刚出生的孩子的将来。

咱们已经有了住房,除了支付银行按揭、生活必需品和一些享受,在银行里面开始有了点存款,而且每个月也能结余下一些钱。这时候,怎么使用这些“闲钱”就是一个要认真筹划的问题。我希望已经将您说服,投资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那拿多少钱来投资呢?既然开放式基金这么好,而且您也准备长期投资降低风险,岂不是能投多少就投多少!

在中国基金网的基金论坛上看到过一个帖子,有人说把存款全部买基金了,也有人说把私房钱也投进基金了,甚至还有人说要借钱买基金。2006年夏天以后,开放式基金简直火爆得无以复加,好像只要投资了基金,就必然会赚钱,那当然要把所有钱全部投进去。

如果你真的决定把所有的银行存款,所有的工资结余全部去买基金,这其实是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关于基金投资的风险,在上一节中已经介绍了。结论是长期投资没有风险或风险很小;而短期投资,风险很大。万一急需用钱,你必须改变原来的投资计划,恐怕就不得不在一个形势很不好的时候赎回你的基金,那么损失一定是非常惨重的。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惨况,有几种方式可以帮助你配置资产,确定到底该把多少钱用来投资比较合适。

一种是“三分之一法”。很简单,把三分之一的钱用来买房地产,三分之一的钱用来投资证券市场,三分之一的钱用作储蓄或者买国债。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这种配置方式早在2000多年前就被人提出来了,西方有句格言:“每个人都该把自己手里的钱分成三份,一份买地,一份做买卖,剩下的一份存起来。”书写这个格言的人一定很伟大,他居然能指导2000年后的现代人进行投资。

另一种是“指头算法”。这种算法就是估算你应该把多少资产用于投资,把多少资产用于保守地储蓄。这个算法也很简单,被称为“指头算法”,就是说你掰掰指头就能知道答案。这是根据你的年龄来划分的,如果你是30岁,你应该至少在储蓄上投入30%的资产,而各种投资不宜超过70%;如果你是40岁,那储蓄40%,投资60%;如果你是60岁,储蓄60%,投资40%。用公式表示就是可用于各类投资的资产比例=100-你目前的年龄

也就是说,年龄越大越应该保守,年纪越轻越可以进取。年纪大了,禁不起折腾,这也很容易理解。按照这个原则,咱们会发现一个事实,我们投资的策略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年轻的时候,我们的投资风格可以很猛,可以承受很大的风险;而当我们逐渐靠近退休年龄,或者靠近我们投资的目标时,如孩子开始读大学,我们就得适时地将股票基金转换成稳健的债券基金,这样即便赎回时我们碰到的是一个熊市,一个非常不景气的市场,我们依然能保住投资成果。

无论你是用“三分之一法”还是“指头算法”,我都要强调一条:你不能把所有的钱都用来投资。你必须有充足的“应急资金”去应付万一出现的生病、失业等。这样,一旦有急事你也不用临时抛售基金去解燃眉之急。

还有一点是丝毫不能含糊的:绝对不能借钱去投资基金。诚然,如果是12%的年收益,比银行贷款利率要高出不少。那自然就有人会去想,我借钱来投资基金岂不是白赚?可你一定要记住,12%那是一个平均数,并且这种回报也是通过长期投资和平滑短期的风险而得到的,绝对不是指每年你必然都有这个幅度的回报。而且,还有一点,当你用借款来投资的时候,你心理上就承担了另外一种压力,这是一种只许赢不许输的负担。在这种重压之下,你往往会在困难的时候铤而走险,结果往往是一败涂地。

当分配好了咱们的所有资产、预留了“应急资金”并保证没有借贷时,咱们就可以比较从容地去投资,即便投资失败,也不会让咱们倾家荡产。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这决定了你们投资的心态。显然,如果用一种非常浮躁和压力巨大的心态去投资的时候,一定会去投机,会去赌博,而不会认真地去研究投资方向,也就不可能理解正确的投资理念,无法掌握正确的投资方式,这种投资注定是要失败的。3.让时间成为朋友

时间是我们投资时最好的朋友。只要我们把它当作长期朋友看待,它就会和我们站在一起。

随着投资时间的延长,投资基金的风险会降低,因为有平滑风险的因素在发挥作用;随着时间的增加,咱们的收益也会增加,因为有复利在起作用。所以,在投资过程中,一定要首先考虑你的时间朋友:你到底希望它为你服务多少年。

我非常羡慕那些大学刚刚毕业就开始投资的朋友。他们不但有了一个投资的理念,更重要的是他们有非常大的机会去实现他们百万富翁的梦想,而且他们有条件去选择一个理想的产品——开放式基金作为投资对象,我在那个年龄时这是不可能想象的。

一个25岁才开始工作的年轻人,如果他试图在60岁退休的时候有100万元的资产,他只需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如果按照平均年收益12%来计算,他只要每月投资175元,那在60岁的时候,他的投资账户上就有101万元,而实际投入资本只是7.35万元。但对一个40岁的人来讲,要每月投资1000元,在同样的收益情况下,才能在60岁的时候有97万元,而他的实际投资成本却是24万元。为了达到同样的目标,多拿出来了14万元,多付出了两倍的成本,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投资晚了15年。

如果进行一次性投资,差距会更大。25岁的时候,一次性投资2万元,按12%的复利增长,60岁的时候,会有105万元;而如果在40岁的时候才开始投2万元,60岁的时候,只有19万元。差距达到4倍多。

在汇丰晋信基金公司推出的小册子——《十大投资金律》中有一个故事:陈先生20岁起每个月投资500元买基金。假设平均年报酬率是10%,他投资7年就不再扣款,然后让本金和获利一路成长,到60岁退休的时候,本利已达162万元。王先生则26岁时才开始投资,同样每个月投入500元,是10%的年报酬率。他整整花了33年持续扣款,到60岁时本利累计才154万元!相比之下,王先生投资才晚了7年,却要追赶一辈子。

上面几个案例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投资开始得越早,最后的收益就越多。或者说投资开始得越早,咱们为了达到同样的收益,付出的成本就越小。而且,两种情况的差距是如此之大,简直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在基金的风险里面,我们已经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的风险越来越小,但短期波动永远都是存在的。那咱们选择一个波动小的投资方案,虽然损失了部分年平均收益率,但长期下来是不是也差不了多少呢?如股票基金,年平均收益率可能是12%,而债券基金可能是8%。如果咱们一部分买股票,一部分买债券,达到一个平均收益10%,好像也比12%差不了多少?答案又会让你吓一跳。还是第一个例子,25岁的年轻人,月投入175元,只是收益从12%下降到10%,到60岁的时候,总资产只有62万元。虽然年收益仅仅少了两个百分点,但对比12%收益率时的最终100万元,本利居然少了40%。如果再降两个百分点,平均收益是8%,那到60岁的时候,就只有40万元了。

在长期收益计算中,有一个简便的“72法则”。如年收益是8%,那么72/8=9,就是说9年,你的资本就可以翻一倍;如果年收益是12%,那么72/12=6,就是说6年可以翻一倍。用72除以收益率,就是资本需要翻番的大约年数。这样,在30年的时间内,如果是12%的5收益,就可以翻5番,也就是2等于32倍;如果是年收益8%,30年内可以翻3番多点,还不到10倍。

无论怎么算,都会得出一个结论:在长期投资的情况下,很小的收益率变化,会给结果造成巨大的差别。

所以,如果是长时间投资,一定要追求最高的收益;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收益带来的高风险就会被平滑掉。也就是说,在风险和收益的角逐中,时间会帮我们很大的忙。美国77年的股市统计数据表明,大公司的股票增长了1770多倍,而波动幅度更大的小公司的股票却涨了5000多倍。

可见,你投资开始得越早,就越可以承担更多的风险,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不要太厌恶风险,躲避风险最后就只会让你失去非常好的机会。时间会为我们保驾护航,它是我们的朋友。

需要强调的一个概念是长期投资的平均收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如根据77年的美国股市历史,统计下来平均收益为12.2%,但这绝对不是说每年的收益都是12%左右,实际上单年的收益幅度变化是非常大的。对美国股市77的历史数据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最佳的年份,单年的收益为50%多,而最差的年份收益是-50%。

图2-1给出了不同收益情况的年度数目。横轴是收益率,纵轴是获得这个收益的年数。图2-1 美国股市历史收益分布情况

从图2-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年和年之间的收益有非常大的弥散。-10%、10%和30%收益的年数是最多的,都是13年。大收益和大亏损的年数都比较少,最后综合下来平均是12%。

2006年和2007年咱们的收益都非常好,但要知道这种收益恐怕是百年一遇。千万不要指望年年都是这样。4.复利计算的“72法则”

很多人都觉得复利的计算很麻烦,的确也是这样。如果年收益是nx%,那n年以后的收益是(1+x%)。这样,没有计算器,恐怕就很难计算了。

前面说过的“72法则”经常用来做复利的近似计算,用来计算在给定年收益的情况下,大约需要多少年,你的投资才会翻倍。

举例说明:

如年收益是5%,那72/5=14.4,也就是约14.4年可以将投资翻番(如果用标准公式计算,结果为14.2年);

如果年收益为7%,72/7=10.3,也就是约10.3年投资可以翻一番(用公式计算为10.24年);

如果年收益为10%,72/10=7.2,也就是约7.2年投资可以翻一番(用公式计算为7.27年);

……

如果年收益为x%,那翻番需要的年数就是72/x。这就是所谓的“72法则”。

这样很容易算出如果年收益为12%,翻番需用的年数就是6年;而如果收益是15%,翻番的时间就是5年。这样也很容易算出,如果收益是12%,那18年就可以翻三番,也就是8倍;如果收益是15%,那20年可以翻四番,也就是16倍。

还有一个“115法则”。“72法则”是计算翻番的时间,而“115法则”是计算1000元变成3000元所耗费的时间,也就是变成3倍所耗费的时间。计算方法还是一样,115/x就是本金变成3倍所耗费的年数。如收益是10%,那1000元变成3000元所耗费的时间就是115/10=11.5年。

表2-1对照了在一个特定利率的情况下,精确计算投资翻番的实际年限和“72法则”计算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对于年增长率很大或很小的复利,误差就比较大了,但作为估算的参照目标是没有问题的。表2-1 “72法则”估算结果和实际计算结果的比较续表续表5.风险心理承受能力测试

虽然时间的延长可以大大降低风险,但在短期内,资产的波动幅度还是很大的。如果咱们跟踪自己的资产情况,会发现有时大赚,有时大亏,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咱们的心脏能承受得了吗?咱们会不会为这些波动而彻夜不眠,最后神经衰弱?或者是实在承受不了这种颠簸,而放弃投资?这是很可能的,也是很可悲的。所以,咱们必须对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个清楚的了解。

下面有一道投资风险心理测试题,是我从一本英文版《投资学基础:估值与管理(第3版)》(Charles J. Corrado,Bradford D. Jordan)翻译过来的。在网上发表后,有很多朋友进行了测试,而且说测试的结果很符合他们自己的实际状况。

这套题实际上是根据人们对风险的认识来测量其心理承受能力,并提出投资参考意见的。我认为很好,而且觉得隔一段时间就应该再做一遍,因为你对风险的理解不一样了,承受能力也就不一样了。投资风险承受能力测试(1)选择最适合你的对投资理念的描述。

A.我的主要目标是得到最高的长期回报,即使我不得不忍受一些非常巨大的短期损失;

B.我希望得到一个很稳定的资产增值,即使这意味着比较低的总回报;

C.我希望在长期回报最大化和波动最小化间进行平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