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0 20:00:52

点击下载

作者:(美)埃里卡·克里斯塔基斯, 王丽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

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试读:

前言

关于年幼的孩子,重要的一点是要知道,他们自身充满了力量。

我在很多孩子身上看到了这种力量,例如,博物馆电梯里一群蹦蹦跳跳地把我撞到电梯按钮上的孩子们身上,七嘴八舌、噼里啪啦地抛出一连串让我窘迫的问题的孩子们身上,像诗人般思考着垃圾车里的各种可能性的孩子们身上,四仰八叉地横躺在地铁车厢、红扑扑的小脸儿挤到我座位的塑料椅背上的孩子身上。《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这本书源自我在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从事早期教育相关工作的经验。我有幸能够在一个充满故事的环境中工作,教授关于儿童发展及教育政策的大学课程,这样的环境为我提供了很大便利。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成为了一名母亲,同时为了养家,我开始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担任代课老师,期间得到了玛丽·兰达佐1(Marie Randazzo)的指导。我上午给学前班 的孩子们上课,晚上则在孩子睡着后开始攻读硕士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困惑,因为我看到了一种不匹配。一方面,我积累的大量证据表明,年幼的孩子们聪明且能干;而另一方面,学前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当我陪着丈夫去参加职场活动时,我可以看到人们在听说我“只是”一名学前班教师时眼中失去神采的样子。

同时,我开始质疑很多我在公共环境中听到的关于幼儿的观点,例如:他们成群结队地走向失败;条件差的孩子追赶不上条件好的孩子;父母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传播知识和技能,工作重心应该放在所谓的“升学准备”上。这些信条与我在现实生活中接触的幼儿及其家庭的情况并不相符。

于是,我有了这种想法:学校教育和学习是两码事。这也是我想在这本书中与大家分享的主要观点之一。不同于新生儿,幼儿在进入学前班时已不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与他们的家庭、所在社区及各种文化建立起一定程度的联系,已经从上述这些环境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幼儿时期是一个半满的杯子,而不是半空的杯子。从你现在所坐的位置看,这个杯子也许是空的,尤其是当你是觉得自己被抚养子女的责任,和不由你做主的教育选择拉入困境的众多家长之一时。但是,当你从另一个角度,即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这个杯子时,你会在孩子所处的每一种环境中看到力量和机遇。

然而,仅仅转换视角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当下,这是一个挑战,原因有几点:我们太晚才生孩子,而且每家的孩子数量很少;我们要离开家去工作,所以无法近距离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此外,我们对教育机构指导和管理孩子的能力太过有信心。

然而,这里有另外一种矛盾。我们总是迫切地想要帮助他们,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令幼小的孩子及他们周围的环境过早地成人化。幼儿期这扇小窗似乎关闭得过早了,孩子们被不断推着离开他们的童年。例如,现在10%的8岁女孩已经进入了青春期的初期阶段。

在这本书中,我用了一种法医式的方法来分析整个早期学习系统,希望在层层剖析相关教学法规、政策甚至各种关于如何照顾这些最小公民的秘籍后,一种关于幼儿童年的新视角会浮现,从而更好地反应幼儿的需求和愿望。好消息是,通过相对较少且较为简单的改变,我们可以恢复正在缩减的童年生境,让它变得史无前例的美好。而且,我们拥有极其契合的科学依据,以及几个世纪积攒下来的常识,它们会为我们提供指导。更幸运的是,孩子自己的大脑里本就拥有他们成长需要的所有要素。如果我们肯仔细地观察他们,他们会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

我们可以在很多地方发现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在他们复杂的艺术作品中和机智的言语中;在他们真心付出的友谊中和别出心裁的游戏中;在他们对工程及科学发现所做的创举中;在他们探究式的询问和与生俱来的数字敏感度中;在他们歪曲的观察结果和复杂的幽默中;在他们古怪的癖好和不讲道理的行事原则中;当然还有他们对很多事物表现出的无尽的好奇中。

这是一张为所有关心幼儿的家长、老师及决策者提供的路线图,其中也包括那些需要实用建议去鼓励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并未获得最佳待遇的孩子的人们。而我的建议的核心是,我们与孩子的关系是头等重要的学习工具。我热切地希望,家长和老师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加深自己与孩子的联系的方法。这么做才能带来双赢的结果,因为,在孩子的大脑中,学习和爱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第1章孩子所处的环境就是课堂

不久之前,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的卡尔文·希尔日托中心(Calvin Hill Day Care Center),我和一个名叫艾比的5岁小女孩进行了一次很特别的对话,对话的内容是关于食肉鸟的。她当时已经被一本纪实性图画书深深吸引,书中配有大幅彩色照片,还有大量孩子们喜欢阅读的信息。我一方面惊讶于书中竟然包含了如此多的能够启发孩子想象力的深奥知识,另一方面则惊讶于孩子竟然能记住它们。我们谈到了秃鹰、茶隼和游隼,还聊到了为什么猫头鹰猎食时脖子可以灵活旋转但眼珠却不会转动。

我了解到,艾比对这个主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细致研究,并且对鸟的影子相当在行,因为她经常用她的儿童望远镜透过教室的窗户观察各种鸟的影子。我看着她画了一只鹰,出乎意料地逼真。她是用深灰色的蜡笔画的,她解释说:“这是车道上的灰色影子,不过有时你抬头看向天空,可以看到鹰的全身。”然后,艾比领着我去参观了摆放在一张桌子上的一组鸟巢,都是孩子们收集的,他们在研究了自然手册上的鸟巢图片之后,鉴别了收集来的鸟巢,还贴上了手写的标签。这些从后院里找来的形态各异的鸟巢着实让我吃了一惊,而且,我似乎还在其中一个鸟巢上看到了一点点碎羽毛,又好像是一段线头。但艾比对这些似乎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她只是滔滔不绝地跟我讲着她对鸟的认识,就像一名鸟类学教授在给一个傻瓜上课一样。无知的我被她说的那些关于鸟的细节弄得晕头转向,直到后来一脸兴奋的艾比被什么内容难住而需要我的帮助。

她注意到,书的每一页最下面都有一幅漫画,其中一幅图让她无法理解。与漂亮又生动的照片不同,每一幅漫画都描绘一个由现实生活延伸出来的可笑场景。在那幅让艾比困惑的漫画中,一只正准备吃掉一条蛇的鸟正拿着一个小盐瓶往它的猎物上撒盐,就像是餐厅顾客在给他的食物加调料一样。艾比一直凝视着这幅奇怪的漫画,与此同时我却在努力抑制自己对那个画面的厌恶。然后她紧张兮兮地笑了起来,大概也感觉到了其中的怪异。

她问我:“这只鸟在干什么?”

我回答她:“很有意思,是不是?”然后用一种夸张的语调强调:“依我看,这只鸟在往它准备吃掉的那条蛇身上撒盐。”然而,我可以看出,她依然很困惑。我指着小盐瓶问她:“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接着说道:“那是盐瓶,用来往食物上撒盐的。瓶子上面有很多小孔,你只要像这样晃一晃,盐就出来了。”“哦,是的!”艾比说:“我们家有和这个一模一样的东西。”

她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幅图。“这幅图看起来很可笑,是吧,一只鸟怎么会使用盐瓶?”我说道,说到“鸟”这个字时还特意加重了语气。“是啊,但那是真的吗?”艾比怀疑地问。“好吧,我想这只鸟只是在假装像人一样吃东西。你不觉得吗?它是学着人的样子往食物上加盐。”“那不是真的,是吧?只是一幅漫画。”她继续问。“不是真的,我想制作这本书的人只是想开个小小的玩笑,假装这只鸟会像人一样吃东西。但鹰实际上是不会往它的食物上撒盐的,是不是?那太可笑了!”我继续用夸张的声音说道。“是的,是这样,”她咯咯地笑着说,“它从哪里得到的盐呢?”她问得相当仔细。“我知道了!它是不是飞到了某家人的厨房里,然后从厨房的桌子上拿到了盐?”我笑着说。“是的,有这种可能。‘你好!能给我些盐吗?’‘好吧!好吧!这里有盐!’唰,唰,唰。”艾比笑着说,手里比划着撒盐的动作。

艾比是个聪明的孩子,她在她的“最佳学习区域”内做得很好。在那段对话之前,她已经有很多运用她的智慧的机会——各种书、望远镜、蜡笔、真正的鸟巢、她的“研究”等。但是,尽管艾比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推断能力,在那样的特殊时刻,能够有一位感兴趣的成年人在她身旁,对她来说也是一件幸运的事。在这个被教育工作者称为“搭建脚手架”的过程中,我提供了恰当的支持,使得孩子的知识水平能够再上一个台阶。

当艾比努力去理解严肃与趣味、现实与伪装的交集时,她已经站在了她可用智力能力范围的最边缘。但在那之前,她面前已经竖起一道概念墙,如果没有他人的帮助,她自己是无法像对话中那样把两种不同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在每一步中,我都在推着她去多理解一些东西,其中采用的方法包括:下定义,对定义进行重述,提醒她想起一些她已经知道的东西,以及夸大一些关键用语和想法。事实证明,通过激活我自己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一个刚认识的孩子的视角,以及她与我分享的有趣内容,我同时也在我的最佳学习区域内进行了学习。

在今天的美国,早期教育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太多时候,幼小的孩子们(尤其是上学前与家里的成年人没有太多交谈的孩子)没有像这样的延伸学习的机会,因此,他们也就无法让自己的认知或疑惑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即儿童发展先驱让·皮亚杰(Jean Piaget)所说的“失衡”与“顺应”的循环。

艾比的故事还告诉我们:用明显的界线来区分“聪明的”孩子和“反应慢的”孩子的做法是错误的。就像大多其他事情一样,这么做实际上忽略了智力的自然变化。而且,绝大多数幼儿可以被培养得很好。其实很简单:幼儿需要知识,也需要理解。为此,他们需要一种学习生境,让他们能够与真正理解他们的人建立起联系。

这次交流的性质、其周围的学习生境、所有可用的工具(书、鸟巢及绘画材料等)、艾比课堂安排中可利用的自由活动时间(所以我们才能有这样一段对话),尤其是两个人之间产生的一种神奇的感应(让我们之间能够建立起一种联系),所有这些都是专家所谓的高品质学前教育环境的主要特征,而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早期学习经历会给生活带来怎样的实际变化。

成了学校的幼儿园

孩子们天生具备从人与人的应答互动中学习的能力,这是一种巧妙的技能,不用花一分钱。然而,因为各种原因,太多有着各种能力和性格的孩子觉得学校里的学习是件难事。这种情况,我在从事早期教育的生涯中见识得太多了,我认为,这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有帮助他们找到专属于他们的最佳学习区域。课堂这个分区,即便再温暖再吸引人,也有很多局限性——太乏味、太令人困惑,太简单又太难,太多激励,也太让人疲惫。大众文化常常提到让孩子失去快乐的小学或中学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却认为,这种失望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更深层次,直指服务于这么多美国学龄前儿童及幼儿园孩子的教育和保育体系。

据我观察,挫败感几乎随处可见。孩子们的期望和经历有时会得到赞美,但太多时候都被随意用沉默对待了。

在今天的幼儿园中,这样的不关心甚至愈加明显。这些幼儿园甚至连借口都不要了,不再宣称自己是通往“真正的”学校的门户,他们自己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学校。“我想,很多家庭不会把幼儿园当作正式教育的起点,”密西西比州一位学校领导对记者解释说,“如果孩子们已经落后了,那就很难让他们追赶上。”幼儿园的管理人员抱怨,许多小孩逃课太多,或者把迟到当作家常便饭;他们指责这些家庭不把近来幼儿园的严格制度当回事儿。按照这种观点,幼儿园显然在施行一种更严格的行为准则,比很多成年劳动力所遵从的还要严格。在密西西比州,大约10%的小逃课者因此升不了一年级。

未说明的是,在对每况愈下的幼儿园出勤率及破坏学习潜能的上课时间表示绝望的背后,事实是,在大多数学区,公立学校的经费直接与缺勤率挂钩。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一个5岁的孩子在祖母家待上一天就等于是在浪费学区经费。说我愤世嫉俗好了,但我相信,幼儿园之所以不再是一座通往正式学校的平缓桥梁,不再允许小朋友们多睡一会儿或者偶尔逃逃课,这种经费结构是隐含的原因之一。其实,不管谁出现、谁不出现,学校的运营都要消耗一定的沉没成本,因此,我觉得这是一种有问题的运营之道,不必要地放大了过失。这有点像被放在轮子上的仓鼠一样,处于焦虑状态中的孩子和家长被不停地告诫要向前追赶。我只能想到,这无疑会促使他们更想要远离学校,进而让每个人更加觉得这些小孩已经远远落后。

在这样一个对该年龄段的孩子极为重视的年代,在升学压力下,在大多数幼儿园已经摒弃了能够让5岁的孩子了解生活的传统道具和日常活动(例如,用道具服装和积木扮家家酒,在课间休息时间惬意地假装举办下午茶聚会)的情况下,只有非凡的老师们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更深的角度去了解他们照料的孩子。

当今学前教育的其他特性同样阻碍了老师与幼儿之间建立真正的关系。早期教育界有一个令人沮丧的趋势,即从中小学高年级到幼儿园的“连排式”向下推行。这种实践要求五六岁的孩子每天都要离开教室去上不同学科老师的课,如此一来,幼儿教师们更难很好地了解孩子们并满足他们的需求。

逃离课堂

有些孩子在应对失望的过程中彰显了十足的独创性:

我认识一个6岁的孩子,名叫康纳,是一名活泼的一年级学生,他对野生动植物有一种傻里傻气的兴趣。一天早晨,康纳哭着醒来,一边哭一边喊疼,连走到卫生间都办不到。他的父母大惊,赶紧带着他去了急诊室。一位儿科医生诊断出他患了暂时性滑膜炎——典型的由髋关节内层炎症引起的暂时性跛行及疼痛。医生建议他卧床休息一到两天,直到能够再次正常走路。但是一周之后,康纳还是卧床不起,仍然喊痛。他只能踉踉跄跄地走到浴室,当父母鼓励他来回走走时,他总是满眼含泪,并显得很焦虑。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天,直到他的父母脑海中慢慢生出一丝怀疑。他们觉得康纳的情况可能并没有他们最初担心的那样可怕。首先,康纳对这种病弱状态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高昂情绪;再者,他们开始注意他的疼痛,通常都是一大早最痛,然后在接下来的一天中慢慢消散。

事实上,康复期内的康纳显示出惊人的思维活力。在这一周里,他把他的双层床变成了他的塑料动物模型的一个生态栖息地,把它们按照进化树安排得有条有理。首先,他把脊椎动物从无脊椎动物中分离出来,然后又把哺乳动物从爬行动物、鸟类、鱼类及两栖动物中分离出来。他还把哺乳动物分了类:食肉类、啮齿类及鲸类。他为他的灵长类动物们做了一棵树,当作它们的栖息地;为有蹄类动物做了几片草原;还为小海豹做了一个海草林;他找来了纸巾筒和钓鱼线,为熊猫做了好多竹子。

每过一天,这些动物的栖息地就会变得更精致,而他的病痛借口也变得更夸张怪异。10天之后,他的父母越来越迫切地需要时间去处理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的怀疑也在加剧。无奈之下,他们约了一家大型教学医院的骨科专家。被吓唬了一下之后,康纳终于全盘托出了他的骗局:他髋部的疼痛并不严重,在第二天就已经全好了。康纳是个非常善于观察的孩子,他曾经仔细地观察了急诊室医生做检查时的情形,并且学会模仿这种病的体征和症状,为的就是能够装病在家待着。他说他想要为自己创造一个比学校更迷人的环境。

为什么一个健康又活泼的一年级学生,会选择花一周多的时间在床上装病?

像康纳这样的故事,我们可以有多种解读方法,但我更喜欢比较乐观的一种。一方面,一个充满好奇并且顽皮的孩子,要靠装病这种欺骗性伎俩来逃避一年级的课堂,这让人觉得很可怜,我们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与此同时,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不要太过沉湎于对康纳的经历的同情中,我猜想,他非常享受这个过程——事实上,这个小男孩非常有活力。康纳适当的调皮和顺应凸显了他的失望。他无疑是个幸运的孩子,有父母或看护人照料,比那些不那么幸运的孩子更容易跨过童年道路上的坎坷。但是,我从康纳的恶作剧中看到了非常积极的东西,我们可以把它们应用到所有存在类似情况的孩子们身上。

事实是,康纳会好好的。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只凭直觉,而是因为我很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康纳了,他大学一年级时,我们还进行过一次交谈。他告诉我,在他十几岁之前,学校充其量就是一个沉闷且令人厌烦的地方。“简直无法形容我有多讨厌学校。”康纳说。他觉得大多数家庭作业“无聊且完全是在浪费人的精力”,他觉得他与“每件事都不同步”。但是,关于康纳,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冗长而乏味的学习轨道对他的“摧残”怎么如此之少。

我问他,他能够带着几乎完整的成为科学家的梦想直到上大学的原因是什么,他解释说:他一直都知道他的大脑在学习,尽管这种学习与他那些并不足以成为典范的成绩和学校行为并不相配。显然,他采纳了一条建议(通常被认为是马克·吐温给出):“我从来没让我的学校教育干扰过我的教育。”最后,康纳解释说:“我之所以能成为一名好学生,是因为我从少数关键人物那里收到了他们从不怀疑我的学习能力的信息。”

如果说这里有什么可以传授的经验,那可能是:幼小的孩子们能够在各种环境中实现各种程度的学习,但在这些供他们学习的环境中,我们唯一能百分百地确定的只有一处,那就是,他们大脑中的某个隐秘处。

孩子所处的环境就是课堂

我们有一种笃定到令人吃惊但却错误的观念——我们所谓的学习必须来自孩子自身以外的地方,由有资格的成年人给予或限制。然而,每个幼儿的大脑中都存在学习的基础。无论什么地方,只要有孩子在,我们就能找到可供其学习的课程。

如果说年幼的孩子能够在各种环境中进行学习,那就意味着,即便失去了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或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的室外玩耍环境的街区,孩子也能从某个地方找到学习机会。这一点很重要,那些常年忍受戒尺打手的惩罚或长时间像成年人一样做苦力的孩子们,可能正是因此而得到了很多安慰。如果说狄更斯笔下那些在城市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中,没有一人能够找到某种方法来弥补他们经历的糟糕的学校教育,我们怎么可能相信。

我们可以再往深处想一想:如果学龄前儿童具有无限的、在各种环境中学习的能力,那么,我们又何必要勉强他们去实现那些无趣的目标呢?比如,就像我们在那么多早期教育环境中所看到的那样:识别三角形和正方形、记住颜色和季节的名称等。当然,除了那些毫无价值的目标,我们可以设定更高的目标,并要求学前班课堂能够以对发展过程的更深刻的理解为基础,而这种理解只与幼儿大脑发育的范围有关,与监管人员备忘录上所列的下学期到来前应完成的事项无关。

我们应该留意孩子所处的所有能够提供学习机会的环境,而不只是关注学校限定的那些环境。事实上,学前班可能或多或少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重要作用,但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研究表明,学前班对课外没有太多有利学习条件的孩子产生的影响最大,比如来自经济水平偏低或父母关系不稳定的家庭的孩子;而且,低质量学前班教育的积极影响极小,甚至没有积极影响。一个来自贫困家庭或有一个每天一睁眼就疲于赚钱养家的单身妈妈的孩子,可能会从强有力的学前教育课程中学到惊人数量的东西;而一个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可能就无法从目前更为普遍的普通质量的学前教育课程中获益多少。

学习机会似乎随处可见,有时候又似乎无迹可寻,这种认知迫使我们想要在孩子所在的每一个地方都创造一种支持性环境。我们不能再不假思索地责备某些父母,也不能再因为觉得某些机构和家庭环境必定不足以支持孩子的学习而不理会它们,因为事实是,孩子们能够且总可以从一切环境中学到东西。另外,我们也不能把问题归咎于孩子本身,那就更苛刻了。

除非承受了最严重的创伤和压力,否则,孩子们几乎不可能学不到任何东西。然而,在调查中,我也从一些学龄前儿童的家长那了解到,他们担心,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没有学习压力的传统儿童娱乐活动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我住在一个聚集了很多年轻家庭的街区,每天早上我走路去上班时,沿途总能看到一些父母在送孩子去学前班学校的路上,紧张地考问孩子算术题。驱动这些互动的是一种强迫性的渴望:大人显然觉得他的做法是必要的,虽然并不十分有趣;而孩子,由于渴望取悦他敬爱的父母,则努力去迎合他所以为的、父母对他的期待。然而,一个在认知和情感意义上非常特殊的学习机会就这样错失了,因为大人没有注意到,孩子其实对路边水坑中的油质物质产生的彩虹颜色十分好奇。此外,老师们也在过度担心可衡量的学业成绩,以至于他们会把孩子们的休息时间截留下来,作为学龄前儿童完成“正经”学习任务后的奖励返还给他们,就仿佛在3岁孩子的世界里,学习和玩耍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一样。

遗憾的是,这些对学习成绩的担心未必毫无根据:很多孩子确实缺乏重要的认知和情绪管理技能,尤其是来自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的孩子。但是,我们不应该只看这些极端的例子。更多孩子生活在各种条件相当充足的环境中,且生活中也不曾遭遇任何风浪,但在学校中还是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现在较为普遍的说法是,这样的失败证明了以严格代替快乐、以努力代替玩耍的必要性。于是,关于玩耍优先还是学习技能优先的论战一直都很激烈。尽管如此,事实却更为复杂:那些将学业目标推向更低年龄群体的严格的学校政策,导致并同时掩盖了一个事实——孩子们并没有获得更多技能,相反,他们学到的技能更少了。“消失的孩子”

在与孩子父母、教育工作者及政策制定者的交谈中,我从未发现他们中任何人对孩子关心得不够。当然,有时候,我确实也能感觉到孩子的优先权被忽视了,但我从未听过任何人公开或私下表明不想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换言之,现在早期教育的状态不是仅用资源不足或道德方向不对就能解释得了的,导致这种状态的真正原因是缺乏对孩子的实际成长和学习方式的了解。

我们在错失一些东西。诚然,与历史上任何时期相比,从各个方面看,现在的孩子的童年都健康得多,也安全得多。然而,还是有惊人的证据表明幼儿问题正在越来越严重:在刚刚告别了纸尿裤的孩子中,学前班的退学率急剧上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心理疾病的诊断案例也在激增;人们发明了“新型认知障碍”这种东西来解释幻想和笨拙等“问题”;传染性考试焦虑;富裕家庭的父母主张让孩子晚一年进入幼儿园,以避免如毒药般的压力。早期教育方面的变化得到了充分的印证,但也具有反复性:有些幼儿园老师每年要花上近百个小时对孩子进行测验,而音乐、美术、课外休息及游戏已经从某些幼儿园的课堂上消失。早期教育与正式学校教育之间的差别似乎变得越来越小。

我们并不需要更危言耸听的头条新闻来告诉我们,孩子们正在让他们的父母疲惫不堪。结合儿童保育在质量和实效性方面的双重危机,以及科技对基本人际互动的介入,目前的信息表明,对于社会中这一最小且最脆弱的群体来说,情况并不乐观。

我们被告知,现在的幼儿园实际相当于小学二年级,而与以前相比,学龄前儿童在更早的年纪就开始为将来的学业学习各种准备技能了。然而,他们的老师却说,这些孩子看起来似乎少了点儿好奇心,也不够投入,或者,至少看起来有点儿不像我们曾经认识的孩子那样。这些孩子可能无法从头到尾重述一个简单的故事,或者不会使用基本的连接词和介词,或者也无法将放气的气球和流水的水龙头做一个概念上的类比。

这个领域已经发出了遇难信号,而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对这个难题有一些了解。或许是职场妈妈们的问题?确实,我们的制度始终没有跟上女性走进职场的步伐,但是几乎没有可靠证据表明,父母的工作会对幼儿产生重大消极影响。当然,遇到糟糕的父母一直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但艾尔菲·科恩(Alfie Kohn)等社会评论家发现,很多关于“被宠坏的孩子”胡作非为的断言都极其缺乏确实的资料作证明,这些断言很大程度上出自大众的想象。或许,这些危难信号是我们的人口多样化及与日俱增的不平等性所不可避免的一个特征?人口因素无疑是导致这一难题出现的重要因素,因为贫富差距和社会阶级与教育结果密切相关。但是,没有任何一种解释能够准确地解答这个问题。家庭收入并不能一直作为孩子失败的有力解释,而且很多研究发现,与家庭是否贫困相比,父母的养育方式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老师们常常成为替罪羊,但即便是最棒的老师,对孩子学习效果的影响可能也没有大家普遍认为得那么大,而且,关于理想的教师培养的构成要素,说法总是很混乱。

丧失的学习生境

在著名的“公地悲剧”案例中,村民公有的草地被消耗殆尽,最终所有的牲畜都无草可吃,因为每个村民都不愿意限制自己的牲畜数量,除非其他人也都同意做同样的事。只有当所有村民一起合作(例如制订一个统一的放牧计划),草地才能够得到保护,所有牲畜才都有草可吃,而所有村民也都能从中受益。

在幼儿的学习习惯问题上,我们同样面临着“公地悲剧”——除非我们能够拿出一系列系统的解决方案,家长、幼儿护育者、教师、商业运营者、政府官员或政策制定者才有理由去追求有意义的改变。

之所以采用上面这个比喻,我经过了深思熟虑,因为最佳早期学习区域可以是一个更宽泛的区域,不只是认知空间,我们还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正在逐渐被侵蚀并陷入危险之中的综合性童年生境。我们需要开始把幼儿当作一个必不可少的顶端群体,需要认识到他们接受的照顾和养育影响着整个社会。丢了幼儿的这片学习生境(包括探索和联系的能力和机会),会真正威胁到我们社会的未来。

就像其他任何生境丧失一样,幼儿期的这场危机来得出其不意,因为它是逐步展现的,而且总是似是而非,极其微妙。在过去的50年中,孩子的物质生活已经越来越舒适,但他们周围也充满了危机。如果我们能看到幼儿身上那些一直被无视的东西,我们的大多数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如果我们能更近距离地看清楚学龄前儿童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那我们就很容易克服在子女抚养和教育方面遇到的各种挑战。而我们的第一步就是要走进教室,然后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第2章最佳的学习区域

中午刚过,在芝加哥海德公园街区的一个学前班学校的操场上,4岁的双胞胎蕾哈娜和萨莎发现,中午刚吃过午饭之后,她们在操场上看不到自己的影子,而当她们午睡醒来后,她们的影子又回来了。3岁的特雷用一根小棍儿在沙盒里挖沙子,他想要和小伙伴分享一个重要发现:风能够吹走沙盒边上那些干燥的沙子,却吹不动湿沙子。“这里面有胶水!”他微笑地说着,把一把湿沙子倒给查理,好让他能够把他的动物园的围墙堆起来。在玩耍设施旁边,5岁的娜塔莉正在向她的老师解释没有人玩那个滑梯的原因:“到了非常陡的地方时,你的速度会变得更快,就好像你把一块小石子放在上面,它会滑下去。”南森知道,蚂蚁“总会过来把它们死去的同伴的尸体拖回它们的洞里,而且它们能驮起比它们的身体重20倍或50倍甚至上千倍的东西,比人类厉害多了”。“如果你死了,蚂蚁永远都不会来。”阿丽莎断然地说道。“是的,”利亚姆表示同意,“但如果你去教堂做礼拜,上帝会把他们带回来。”利亚姆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但只是人,蚂蚁不行,我不认为蚂蚁可以那样。”

熟悉这类场景的人都知道,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天马行空的哲学家,他们总是能带来这类令人吃惊的发现,而你很难相信,这些发现来自这些刚刚离开了纸尿裤的小人儿。回忆起小女儿对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出人意料的领悟,哲学家、小说家丽贝卡·纽伯格·戈尔茨坦(Rebecca Newberger Goldstein)解释说,幼儿对形而上学思维的天然亲和力源自他们自由驰骋的思想,他们的概念架构为这样的思想扫除了障碍,而在成年人身上,这种概念架构早已被封存。然而,有着这样的犹太法典式的智慧和智力敏锐性的同时,学龄前儿童同样也能用他们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的运动技能、冲动控制能力及贪婪的利己行为让人吃惊不已。从发展角度看,学龄前儿童与青少年极其相似,和后者一样,他们也是一个复杂能力与不当举止的混合体。美国早期教育的问题在于,在这个学习的关键时刻,成年人却总是误解这两种属性,甚至将它们完全颠倒。

混乱的课堂环境

假设你是个4岁大的孩子,在走向典型的美国学前班课堂时,你会发现什么?首先是轰炸式的装饰,也就是教育工作者口中的“装扮丰富”的环境。每一面墙和每一个表面都被装饰得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的标牌、词汇表、日历、图形、教师守则、字母表、数字图表及励志的陈词滥调——大多让人很难解读出其中的含义。除此之外,大量的规章制度也被张贴在显眼的地方,其中包括洗手指南、过敏症处理程序及紧急出口指示图等,再加上商店里买来的很多没用的装饰品、三原色的塑料椅子和活泼的秋叶边框,简直就像“工艺品商店里的特价清仓通道”。

如果成年人的办公场所被装饰出如此不和谐的视觉效果,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恐怕就要介入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幼儿教室的杂乱装饰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选了幼儿园孩子们上科学课的教室作为实验教室,并在教室的墙上布置了大量杂七杂八的装饰。随着视觉干扰的增加,孩子们集中注意力、专注于课堂任务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都有所下降。至于这些装饰品对情绪有何影响,可想而知。然而,在早期教育界,这些杂乱的东西却被当作了品质的象征。

环境并不只是墙上那些东西。一旦你放下外套和书包,别想太放松,因为我们会要求你在这一天中多次转换上课的场地,并且通常不会事先有什么提醒。即便你前一天晚上睡得太晚或是有些想家,也别指望着你能有多少休息时间或私人空间。我们希望你在来到学校时,就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手眼控制能力和动作协调性,并已经准备好默默地加入一个个大集体。或许,你已经在积木区找到了可以做的事?但有趣的东西通常供给不足,所以我们会高谈阔论地教导你去做一个更乐于分享的人。画架是不是看上去很吸引人?但没有人教你基本的握笔方法,所以,即便颜料罐里还有颜料可用,你可能也要经历一个令人沮丧的过程。你可能要花一点儿时间去习惯一种节奏,但是当你终于开始投入到某件事情上时,比如玩乐高积木或画画,我们会叫你放下它,让你赶快去穿上防雪服,尽管这个过程会花掉你至少一半的有限的室外活动时间。点心时间还没到就饿了?只能说你太不走运了。

当你和小伙伴因为沙盒起争执时,即便你感觉很伤心也很生气,我们还是希望你能够承认错误并说“对不起”;即便是连大人遇到后都难免暴怒的情况,我们也希望你能够展示你的宽宏大量和合作精神。此外,我们希望,即便不花充足的时间去练习与人相处的本领,你也能够自动具备这种超凡脱俗的成熟。考虑到与人相处是幼儿期成长的核心挑战这一事实,这可真是让人遗憾。

如果你适应不了这种由成年人虚构并承受的单调乏味,我们可能就要给你的行为贴标签了:发育性协调障碍、感觉障碍或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每年有数千名两三岁的儿童得到这样的诊断。这些标签所反映的判断可能是真的,也可能只是你的老师凭想象臆造出来的。但无论哪种情况,对这样幼小的你而言,它们都几乎无法科学地预测你日后在学业上的成功与失败,更不用说你人生的成败了。当然,还有“问题儿童”的标签。而我最喜欢且流行的标签是“认知速度缓慢障碍”,我把它送给那个向窗外眺望的捣蛋分子,她这会儿本该正在把棉球粘到用美术纸做的蓝天上。

这些足够让你4岁的小脑袋晕头转向了。

然而,不要以为学前班的生活已经繁忙到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正好相反!学前班的生活也可能是无聊到无需动脑的。我们要求孩子们具备各种逻辑能力、体能及情绪处理能力。但与此同时,不幸的是,我们在低估孩子们的认知能力,用各种愚蠢又缺乏想象力的课程长期贬低孩子们的智商、他们先前的经历及已习得的背景知识。所以,当你生动地讲述着关于你的新朋友小仓鼠的故事时,我们可能需要打断你,因为这周课程的主题是彩虹和白云,不是啮齿动物,而且这里有一个特殊的词汇表等着你去学习。星期三教你字母“b”的老师,可能会错过你在意识到小写的“b”和“d”很像时脸上显现的兴奋表情,因为学习字母“d”是下周五的事。

对大自然感兴趣?我们会为你提供一些塑料昆虫教具,放在一个有网格图案的薄板上,或者叫你按照昆虫图片上的计数符号数一数蜘蛛和蚂蚁有多少只脚。窗台上那只蝴蝶吸引了你吗?或者,也许你想知道树上的虫茧是如何形成的?那么,你可以一边把假蝴蝶粘到纸板上,一边思考昆虫们是怎样完成这一奇迹般的蜕变的。

在这些严重模式化的环境中,课程就好像是装在盒子里的东西,而孩子的大脑则似乎只是一个个空舱,等着老师们把信息倒进去——没有人认为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能量源。这种“加油站”观点忽略了一点,即幼儿们身上有着非凡的“硬接线”(即基本的、固有的能力),牵动他们去产生好奇、探索、建立联系、感受并解决问题,而这些都是预示着孩子可以获得一种技能,帮助他们取得大多数家长所期盼的学业成绩。

带着成年人的这些错配的期盼,孩子们的幼儿期可能充满了迷惑,他们很容易被由我们的低估或高估而导致的失败所伤害,因为很多老师缺乏训练、经验或时间去为孩子们找到恰当的学习区域。根据教师的辩解,另一方面的问题是,孩子们的发展并非呈线型,因此,他们所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总会让我们感到吃惊,有时候变化甚至只是相隔一天的事儿。例如,他们在某个领域的快速成长常常伴随着其他领域的停滞甚至退化。如果你的小孩才刚刚学会发音和发脾气,你一定十分了解这类情况。换言之,只是精通儿童发展的大概轮廓还不够,虽然就连这个最基本的条件也不是所有幼儿教师都具备。我们必须切实谨慎地关注孩子们,但如果没有时间充分的常规化互动,这点很难做到。

保有和孩子一样的好奇心

有将近一年的时间,3岁大的儿子从学前班回来后,说起他一天的活动时,就只有一个答案——吃他所谓的“点心”。我知道,除了吃咸饼干,他一定还做了其他事,但这是他想要告诉我们的所有信息。大多数人每天早晨都会把孩子送到日托所或幼儿园,或者某个至亲的家里,但我们却不太清楚孩子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很难想象,我们为了孩子能得到适当的照顾花了这么多钱,但却如此不了解我们买了什么,而这也是学前教育领域的另一个矛盾之处:有些看得见的东西看似寻常,但实际上却非常不容易看透。育儿书籍常常侧重于父母的经历,而不顾孩子的经历——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从模糊的教学目标转向了对课程的吹毛求疵;家里的老人也帮不上忙,他们连自己究竟是怎么把孩子养大的都记不起来了。

孩子们总是对成年人生活的细枝末节很感兴趣,但反过来,情况就不是这样了。小时候,我对罗拉·英格斯·怀德(Laura Ingalls Wilder)书中写到的搅拌奶油、制作衣服及杀猪等场景总是看不够,我被成人生活中残酷又令人恐惧的工作深深地吸引住了。这些西进开拓者的生活与我那时知道的成年人的生活并无相似之处也没关系,最吸引我的是书中对成年人行为的极其详尽的描述,而不是罗拉当时作为一个孩子的体会。长大后重读《小木屋》(Little House)系列丛书时,我才发现了其中暗含的单调和令人毛骨悚然的不合时宜之处(爸爸扮演黑人,妈妈附和假笑)。但是,这类旧式书籍,以及像理查德·斯凯瑞(Richard Scarry)的《忙忙碌碌镇》(What Do People Do All Day?)(书中以动物形象代替人的形象)类书籍,它们对当代幼儿有着持久的影响力,因为他们以一种乏味的细节描写方式,揭示了对孩子们而言神秘的成年人世界的一角。

要是成年人能够对幼儿有同样的好奇心该多好!

高估或低估会让很多孩子在接受早期教育的过程中产生挫败感,甚至对于很多大人也一样。当人们不清楚幼儿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时,这种无头绪感可能会导致我们在过度死板的课堂上看到的各种问题:太多时候,老师会压制孩子们的自发行为;或者,当成人承认失败并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后,也可能导致同样有害的放任。当然,无论哪种方法,都无法带来我们期盼的所有学习成效。

什么才是成功的学前教育?

4岁大的奥尔马已经拿着笔奋斗10分钟了,他想要在纸上写出“community”(群体)这个单词。他笔握得还不是很稳,还不能在纸上留下有力的字迹,但是他依然吃力地写着,因为这是这周的词汇表上的一个词。他可能不知道,在这样一种安静而孤独的状态中写下“群体”这个词是多么的讽刺。不过,他最终还是照葫芦画瓢地写出了这个词的样子,还算合格。于是,作为一种奖励,他的老师指了指一个凌乱地放着几个瓶瓶罐罐的小角落说道:“做得好,亲爱的,现在去玩吧。”

然而,更令人不解的是,隔壁的教师休息室里放着一大箱漂亮的积木,用包装袋包着,没人用过,也没人碰过。这些老师都参加过相关讲习班,知道玩积木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各种技能。他们都熟知,美国幼儿教育协会也建议把搭积木作为幼儿课程的一项核心内容。然而,这些积木并没有被放进学前班的教室中。谈及原因,老师们说课程表已经安排得很满,没有“空间”留给积木,他们一贯使用的正规课程中也“不包含积木”。

从学龄前儿童的角度看,这个关于课程“包含的内容”的理念令人觉得匪夷所思。最近,有人请我审核一套被广泛应用的学前班课程,以便让它能够更好地符合教育工作者所谓的“发展适宜性实践”的要求。表面上看,这套材料似乎很适合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课程包含多个主题单元,如宠物、恐龙、上学及其他让小孩子们着迷的常见话题。送来的课程材料装在一个大箱子里,箱底有咖啡桌面那么大,每个主题单元都配有单词表及学龄前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前显然应该了解的主要概念的总结。

以“海底世界”单元为例,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了解海洋在维护我们的健康方面所起作用”,要求教师教授孩子一组对应的词汇,包括:“外骨骼”“扇贝”“鲸脂”及“管足”等词。表面看来,这样的内容似乎很有趣,也很有教育意义,而且配备的教师指南也列明了合理的发展原则。

然而,另一方面,我们难道没觉得,这种极其狭隘的主要概念组合有点太远了?“鲸脂”有那么特殊吗?“水槽”就不重要吗?“对流烤箱”或“汽车仪表盘”呢?我们都知道,在各种文化中,不管学不学习有关水生动植物的词汇或其他词汇,孩子们都在学业方面茁壮成长。学前教育的失败不应该被定义为在识别鲸目动物或根菜类蔬菜名称上的失败,而应该是无法点燃孩子天生的好奇火焰。

那么,孩子在四五岁时掌握了哪些主要概念,才算是成功的学前教育呢?创造性是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重要的早期学习特征。我所说的“创造性”并非指艺术创造性,尽管它可能体现在艺术方面。我所指的是“创生欲”。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曾经把“创生欲”描述为中年人的一个典型特征——到了中年,创造有意义的事物和照顾新生代成了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目标。然而,在我看来,这一说法可能也适用于那些表现出真实的创造意愿的非常幼小的孩子。具有创造性和创生欲望的孩子相信自己能够创造出有意义的东西——无论是想法、事物或是一种关系——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并把自己当成了能够开启希望的人。“创生欲”是对学龄前儿童要掌握的其他各种复杂而重要的认知及交际技能的一种补充。根据幼儿教育专家艾伦·加林斯基(Ellen Galinsky)等人的总结,这些重要技能包括:自我调节和自我引导能力,观点采择能力,交流能力,建立联系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尝试面对新挑战的意愿。特别要说的是,正如我一直主张的那样,与不同的人就不同话题自如交谈的能力是幼儿学习的一个主要特征。我还会加上“好奇心”,没有它,孩子们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主动学习者。最后,我还要加上“幽默感”。因为,恰到好处的幽默感是一剂万能良药,能够治愈各种心灵创伤,增强自我意识,并作为理解令人困惑的理念的工具。

好消息是,孩子可以通过在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实践,从而培养各种概念化的主要技能,而不是只通过特定的课程来学习它们。这些包括幽默和好奇心在内的技能,是可以通过环境和训练习得的。事实上,作为最著名的儿童科学实验之一的“棉花糖”测试明确表明,某些特定环境或以前的经历或多或少会让孩子表现得更冲动(例如,在实验中,即便已被告知只要再多等几分钟,他们便能得到双倍的棉花糖,一些孩子还是遵从了他们的习惯,立即抓住了一支棉花糖)。一个在缺乏足够资源且大人总是令人失望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可能会觉得,相比耐心地等着玩具轮换到自己手中,还不如从同伴手中抢夺玩具,因为有时候,拿到手才是硬道理。但换一种环境,先人后己的自控能力是可以培养得出来的。正因为如此,社会学习才会具有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作用力。通过各种处于动态中的人际关系,幼儿能够不断调整自己去适应新挑战。

我知道,模式化的课程背后有一种真诚的教学动机,也有一些试图将技能学习过度单纯化的尝试。我们中的很多人确实对孩子们即将继承的这个世界充满担忧,而且,反对“越来越复杂的词汇表”或“描述生物特征”这类要求并非易事。但是,除了千篇一律的标准课程,还有很多更可靠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这件事。

做一名小小研究者

那是某个寒冬的早晨,在康涅狄格州的卡尔文·希尔日托所,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正要开始他们的晨会。孩子们都了解这项例行活动,毫不慌乱地迅速聚集,有人站着,有人坐在小长椅上。班主任温妮·纳克莱里奥以一个问题开始了这一天的晨会:

她说:“我们中有些人可能已经发现,鱼会在鱼缸里游来游去,现在,我们想知道,它的身体里面有骨头吗?”

在一片此起彼伏的“有”和“没有”的回答中,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简单的提问激发了一连串的猜想。“有!有!”一个名叫本的孩子自告奋勇地回答道:“很久以前发生了一件事,我是说,我不知道这件事发生在哪,或者哪个国家,但是,呃,好像是,70个人下了水,然后,可能有八九十条食人鱼来了,咬了他们的腿!用它们的牙齿!”“哦,是的,”温妮回应道:“那很有趣,因为牙齿也是一种骨骼,对不对?但是我们的鱼缸里没有食人鱼。”她的话消除了孩子们的疑惑,一颗颗小脑袋纷纷点头。“鳗鱼真的没有骨头。”艾娃给出了她的意见。“哦?”温妮问:“我想知道我们所有人都这么认为吗?为什么你们认为鳗鱼没有骨头?”“因为那样它们滑行起来更容易,就像蛇一样。”卢卡斯说。“哦?嗯,那么蛇有骨头吗?”温妮继续问。“没有!”瑞恩高声说。“绝不可能有。”玛戈特也大声回答着。

孩子们中开始传出了一片低低的争论声。“我只是在问问题,”温妮解释:“我没说我知道答案。我们可能需要拿出我们的书查一下,并找出答案。蛇有骨头吗?”“没有,没有。”几个孩子小声回答。“有,但是骨头非常长!”加文插嘴道。“就像蟒蛇。”“那么,他们怎样到处滑行呢?”一个女孩有些哀怨地问。“好吧,”温妮开始总结,“所以,现在的情况是,有些人认为蛇有骨头,有些人说它们没有。安琪问,如果它们有骨头,那它们怎么能滑行呢,就是说,它们怎么能像这样移动身体呢?”她用手模仿着蛇蜿蜒滑行的动作,“它们的身体内有没有不会动的硬骨头?”

温妮注意到,索菲一直都没发言,于是请她回答问题。“嗯,在我们家,有这样的金鱼,我能看见它的鳍,有点黑。”“我想知道,你能看见金鱼身上的骨头吗?”温妮探究地问。“嗯,嗯,”索菲点点头,“我能透过它有点儿透明的身体看见骨头。”“你可以看见是吗?那真有趣。那么你觉得有骨头的鱼是怎样游动的呢?”“嗯……我想它只需要用它的尾鳍来游动,那样它真的能游得很快。”“好吧,索菲说她有一条金鱼,而且她能够看见它的骨头,她认为金鱼是靠它的尾鳍游动的。那么,如果蛇有骨头的话,它身上有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帮助它移动?我想我们得查一下了,因为我也不知道答案……稍等一下,很快会轮到你。”她向一个孩子保证。“阿尔玛,你怎么看?”“它们确实有骨头,嗯,看起来像鱼一样,但是,我一直在想,如果不事先把鱼骨头取出来,人们该怎么吃鱼呢?而且,恐龙也没有手。”“你说得对,恐龙没有手。但我想知道,它们身体的其他部位有骨头吗?恐龙有骨头吗?”“像地里埋了很久的化石,坚硬得像石头一样,你得把它挖出来。”马修解释道。“好吧,所以,我们都记得恐龙有这样又大又硬的骨头,那些骨头会被石化,变得像石头一样,被称为化石。”“杰登在看书。”有人打小报告。“我知道,我看到了。”温妮点头说道。

一些孩子开始控诉杰登不遵守课堂规则。“是的,我看到杰登拿起书了。看起来,有些小朋友在想,为什么我没有叫他把书收起来,因为我们不允许在晨会上看书。但我看见,他拿起的是一本动物百科全书,而且他在找蛇的图片,所以我想,这应该会是个好主意。”

另外一个孩子控诉说,杰登看了好几页,不只是看了关于蛇的那一页。“是的,我也看到了,”温妮耐心地说:“但你们知道吗,有时候,要找到你想找的那一页并不容易,而且我发现,杰登一直在试着找出关于蛇的那一页。他好像一直在查找,好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是这样吗,杰登?”

杰登点头。“好吧,那么我想,我们就不要再烦心书的事了。现在……梅森,你一副知道答案的样子,告诉我们你的想法。我们还是来讨论一下蛇和骨头的问题。”“好吧,蛇有很多小的、方形的骨头。”梅森解释道,并用手圈出一个形状。“就像这样一块骨头,一块骨头,一块骨头,一块骨头,又一块骨头,”他空手比划着,表明一连串骨头连成一条脊椎。“而它们之所以能够移动,是因为它们的骨头这么小,它就能那样移动。”

又有人举起了手。“好吧,那么,我们想知道,如果像梅森说得那样,一块骨头,一块骨头,一块骨头,又一块骨头,”温妮模仿着他空手比划的动作,“沿着蛇的身体排成一条线,就是它们帮助蛇运动和滑行的是吗?”“是!”几个孩子齐声断言。“好吧,我想我们还要找出更多答案。”

这段对话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孩子的口头语言的复杂性及观察能力;孩子自身经历的重要作用;学习的高度社会性;当然还有为了使孩子们能够将已知的关于骨骼的知识,与硬骨鱼类及蛇令人疑惑的灵活移动能力联系起来而做出的积极努力。

另一个令人惊奇的地方是,在这段对话中,温妮从始至终都没有“教过”孩子们任何关于蛇和鱼骨的特定知识。(因为我就在一边旁听他们的对话,我不得不拼命克制自己想要大声喊出“软骨”这个词的欲望。)她引导孩子们从整体的角度去想问题,这一点在她将孩子们的注意力从违反课堂常规的孩子身上拉回来时得到了体现。温妮尊重孩子们的愤慨,所以才会认真地解释她为什么决定不阻止杰登看书。然而,与其他许多老师在各种单调的以规则为推动力的晨会上的表现不同,温妮的处理方式足够灵活,所以才能够看出杰登的违规其实是一种研究,而不是一种违抗。

能够将自己当作研究者是一种“可转移技能”,它可以被当作在所有环境中学习的一个模板。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转移技能”都是最有效的技能,因为它们可被用于需要新解决方案的新情况。我们希望孩子们从小就学会把自己当作一名研究者,那样他们就不用依赖其他人对他们进行填鸭式教育。在大多数科学及艺术活动中,研究者的心态都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与能够以一种研究性及协作性更强的方式学习的孩子相比,没有学会像研究者一样思考的学龄前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而且缺乏好奇心。

当然,今天的研究者鲜有在孤立状态下工作的,而在温妮的课堂上,即便是在他们的意见看似离题的时候,每个孩子也都把这段对话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尽管,相同情况下,有些老师可能会试图堵住孩子们脑海深处刚刚涌出的思想之泉,但温妮选择了让它流淌,因为她知道,只要她这么做,每个孩子的观点都可以滋润另一个大脑中的“一片土地”。

梅森可能是唯一一个真正见过蛇的骨骼的孩子,他努力去解释小块骨头固定在脊椎上后如何带动蛇的身体灵活地动作。但即便像梅森这样的孩子,也需要温妮的支持性引导。我们看到,她重复并示范了梅森的“一块骨头,又一块骨头”的想法,以便让其他孩子能了解得更清楚。

温妮知道,早期学习在本质上具有社会性,并且在幼儿园中,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不存在零和博弈。后来,她告诉我,孩子们对动物骨骼做了一个全面研究。温妮和耶鲁的皮博迪博物馆(Yale’s Peabody Museum)的馆长很熟悉,所以能够为孩子们借到鳕鱼脊椎和完整的鱼骨架。但是,鱼骨剖析并不是她的目标,她的目标是批判性思维。

有趣的是,大学里也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因教学创新而广受国际赞誉的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物理学家艾瑞克·马祖尔(Eric Mazur),及其他一些教授正在颠覆自上而下的传统授课模式,转而使用一种需要同学间高度协作和互动的“点对点”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学生们在教授的帮助下,通过相互指导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杂乱的想法成为一种优势,而不是一种阻碍。这种能够带来累累硕果的学习方式,与很多幼儿园及学前班特有的孤立的课堂作业模式所形成的对比,既令人费解,又令人苦恼。

孩子的学习动机是什么?

显然,孩子不可能在一个真空的社会环境中学习。那么,怎样把学习情境引入课堂呢?让我们来想象一种典型的字母学习策略。使用这种策略的老师每周教一个新字母,尽管这种陈腐的学前班课程有它的局限性,但它却得到了惊人的普及。假设这周要学的字母是“B”,那么,老师会希望能够引导她的学生想出各种各样以“B”开头的单词。她可能会拿出画架上的蓝色(blue)颜料,还会在儿童沙水盘上点出气泡(bubble)。她可能会在“书写练习区”组织一些关于小写“b”和大写“B”的活动,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握笔能力,可能还会给孩子们读一些关于气球(balloon)、球(ball)或熊(bear)的书(book),并带着孩子们玩一玩昆虫(bug)分类的游戏。

我是不是已经让你烦透了?那么想一想,一个学龄前儿童面对这样一波接一波的安排又会是什么感觉?

这些活动可能会对孩子们很有吸引力,但是,如果组织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教孩子一些预备性读写技能,那么,这种一周一个字母的教学策略是极其没有效率的。学完整个字母表需要26周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孩子们要花半年的时间去学一个内容这么少的字母表。回想一下温妮的课堂,在短短的30分钟里,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多少有关鱼骨和蛇骨的知识,不仅如此,他们还了解了集体的力量,甚至体验了苏格拉底式的启发性教学。为什么在设计字母学习课程时,不能考虑一下字母的使用频率?《幸运之轮》(Wheel of Fortune)的选手们都知道“S”比“Q”更有价值。而且,即便完成了所有课程,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记住他学过的所有字母,有些孩子甚至可能都不知道字母表有什么用。这是因为,总有一小部分孩子会在某一时刻需要一种强化的一对一式的特殊帮助(而不是一股脑地将学习内容抛给所有人的那种简化版的直接教学),以便他们能够对字母形成一种更有意义的认知。而上述这种以偏概全的方法不仅没有效率,而且起不到多大作用。

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能够证明,是把字母一个个拿出来单独讲好,还是按照字母表的顺序介绍这些字母好。我们似乎只有一种选择,因为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但是,阅读能力培养专家朱迪思·西凯丹兹(Judith Shickedanz)及莫利·柯林斯(Molly Collins)提出了一种理念——“基于自己名字的优势”。孩子们会特别留意对他们有某种意义的字母,有些学前班课程就鼓励孩子们去认识他们自己和朋友的名字里面的字母。想一想,在这样的课程中,孩子们学得该有多快,因为他们有充足的动力去学习那些字母。例如,在这类课堂上,孩子们会学习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一个名单上,然后等着轮流做课堂队列的排头,或轮流玩沙盘。他们的老师可能会公布名字末尾为“M”、“A”或“R”的孩子可以先出去玩儿,或者先去喂班级里的宠物。

这种方法在数学活动中同样奏效。如果你把九块饼干给三个孩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