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加州建筑之旅(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1 00:56:30

点击下载

作者:李文虹,徐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我的加州建筑之旅

我的加州建筑之旅试读:

前言

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我以国家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的身份去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启了生命中一段令人难忘的精彩历程。清晰记得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飞机跨越了太平洋,降落在晴空万里的加州西海岸城市旧金山,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踏上美利坚的土地,心中充满了兴奋、激动和好奇。

说起美国,那可真是一个藏在我心里20年的痛。1994年、1995年大学毕业之际,我也曾考“托福”想联系出国读研,但是当时美国经济不景气,很难申请到奖学金,无奈之下我选择了毕业工作。之后很快结婚生子,出国深造的梦想便被束之高阁,渐渐掩埋在了岁月的尘埃中。

命运中总有一些机缘是无法预料的。2013年,我加入了清华设计院的一个有关外国职业教育研究的课题组,这是教育部发起的一个课题。一段时间后,经过面试和英语考试,我获得了国家基金委公派留学的难得机会!多亏大学同学郝琳的引荐,我顺利联系上了久负盛名的加州伯克利大学建筑系,作为访问学者前去调研美国社区大学的建设情况。在不惑之年还能得到这样难得的机会,一圆年轻时的留学梦,令我倍加感慨也倍觉珍惜。我尤其要感谢单位领导对我的支持,批准了我7个月的一个长假;还要衷心感谢家人对我的支持,让我可以后顾无忧地出去进修学习。幸好现在女儿已经上高中,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学习又非常优秀,完全不用我操心,我才能一个人放心大胆地去美国。和那些带着年幼的孩子出国的访问学者相比,我要自由潇洒得多,随时都可以计划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美国访学期间,为了提高英文水平、了解当地文化,我选择寄居在伯克利当地一户美国人家里,我的房东莎拉(Sarah)一家和我相处得特别融洽。莎拉是国际学校的英语老师,经常会纠正我的一些英文错误,她和丈夫、女儿一起住在一幢独栋的二层小楼里,节假日常会邀请我一起参加聚会活动,介绍我认识新朋友。莎拉的母亲简(Jane)和我一起住在一栋与莎拉家紧邻、共享一个花园的平房里,她是一位心理学家,经常和我聊天。当然,还有一只特别暖心的大狗明卡(Minka),我几乎每天都要带它散步。和莎拉一家的生活让我完全没有远离故乡的孤独感,很快便适应了当地的生活。在伯克利,我在建筑系旁听一些感兴趣的课程,接收我的蕾妮(Renee)教授真诚热情,对我帮助很多。除此以外,我就是怀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不知疲倦地四处看建筑。在美国,公交非常不发达,没有车就等于没有脚,所以我一到美国就立刻考了加州驾照。感谢清华90级校友姜锴同学借给我一辆本田,让我平日里可以自由地驰骋在东湾区。每个月我几乎都安排一次远途旅行,洛杉矶、圣地亚哥、拉斯维加斯、奥斯汀、达拉斯、芝加哥、华盛顿、纽约、波士顿……这些城市里都留下了我的身影和足迹。我非常感谢那些在美国的大学和中学的同学们,因为我每到陌生的城市旅行,都是吃住在他们家里,节省了很多开支,当然,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同学感情。

这7个月的美国之行精神收获颇丰,除了拿到很多社区大学的第一手资料外,更是参观了数不清的优秀建筑,大大开阔了眼界。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锻炼了自己的独立能力。以前在国内,我连出差都不曾一个人,更没有独自旅行过。但在美国,我去哪儿都几乎是一个人,到了陌生的城市,租辆车、带上GPS就什么地方都敢去。最有挑战性的一次是我一个人开着租来的车去调研建筑,一天竟然往返了800公里!要知道我虽然有十几年驾龄,但是在国内最远只从北京开到过天津……特殊的环境和条件,让我的胆量和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历练。人的潜力真是不可估量。如果不是这次有机会一个人独闯美国,我大概永远都不会发现自己体内蕴藏着那么强的能量!

出去之前,我并没有想过要写书。但是回来之后才意识到,在这7个月的访学生涯中,我参观过的精彩建筑和途中见闻都是一笔精神财富,如果憋在肚子里实在是太可惜了,应该写出来给大家分享。写作的过程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因为每写一个建筑都要查阅大量的中英文背景资料,下笔的时候也要反复斟酌。由于当时去调研时来不及详细做功课,所以回来落笔写时才算是把参观过的建筑真正消化了。因此这也是一个幸福美好的过程,每写一个建筑都仿佛故地重游了一遍,图片和文字把我又带回了令人怀念的美丽加州。

提笔写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加州竟然有几处赖特大师设计的私人住宅还没有去过。于是利用2015年中秋和“十一”的两周假期,我再次前往加州,把赖特那几栋地处偏远的住宅也都补看了。至此,我终于把赖特大师在加州的所有作品都“膜拜”过了。

原本我想把去过所有城市的优秀建筑都写出来,目录列出后,发现加州篇居然就占了一半。这不足为奇,因为我访学时就在湾区,所以加州的建筑看得比较充分。但加州篇写完之后,我发现图文的数量已经丰富到足以出版一本书了。而且加州的赖特建筑不少,我独自一人前去勇敢探访的过程又充满了有趣、难忘的经历,也算此书的一个亮点吧。因此,我想先把加州篇结集出版,以飨读者。无论是将来想去加州建筑考察的建筑师、学生,还是对加州建筑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希望我的书能够对他们有所帮助!

最后还要感谢同事祁斌为我热情推荐清华大学出版社文泉书局,感谢出版社的徐颖总经理和陈静编辑对作品的认可,使得这些凝聚着我的心血和情感的文字得以出版。虽然出身理工科的我一直爱好文字,但是正经出书还是第一次。希望这是一个美好的开端!李文虹2016年5月于北京01伯克利 Berkeley伯克利日落(作者手绘)

伯克利是我在美期间的常驻地,也是我迄今为止在故乡北京以外逗留最久的一个城市,写到它不免要多着些笔墨。在伯克利生活学习期间,我寄宿在当地一个典型的美国人家庭,因此得以更深入地体验当地的文化与风土人情。虽然后来也去过美国的其他城市,但伯克利一直是我心头的最爱。比起繁华的大都市纽约,我还是更爱这个温厚而淳朴、山上点缀着房屋的宁静小城,对她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也许是加州充足的阳光会影响人的性格和心情,这里的人比东海岸的状态更为放松,也更加热情和友善,几乎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比阳光更灿烂的笑容。而印象最深的美景就是黄昏时在山上远眺湾区,落日余晖下波光潋滟的金色海湾、横跨两块大陆的金门桥剪影以及丹霞似锦的天空,成了深深烙印在我心头再也抹不去的美丽记忆。

伯克利位于东湾区,南部与奥克兰市接壤,西边与大城市旧金山隔海相望,乘坐BART(快速有轨公交)经过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旧金山市中心。与旧金山截然不同的是,伯克利没有林立的高楼大厦,最常见的就是两三层的棕色木片房子(shingle house)和各色灰泥房子(stucco house),给人以亲切温暖、自然和谐的感觉。尺度宜人的街道、简单朴素的房屋、四季常开的鲜花和绿荫延绵的山丘,一切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美得那么真实自然、不加修饰。然而在平静与安逸的表面之下,却积淀着百余年时代洪流与思想交汇中涤荡出的历史厚重感。

当地人非常重视建筑文化保护,有一家由志愿者们组成的组织——­BAHA(Berkeley Architecture Heritage Association),即“伯克利建筑遗产协会”。他们给小城的建筑都做了历史地标,定期组织活动,带领大家参观当地的历史建筑,讲述建筑背后的故事。我多次参加过他们的活动,受益匪浅。BAHA的办公室就在杜兰大街(Durant Ave)上,小城的著名地标伯克利城市俱乐部的对面,如果去参观城市俱乐部的话,不妨去对面BAHA的办公室看一看,拿些资料。

伯克利是一座大学城,以拥有全美最知名的公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而著称。来到伯克利后,我才在点滴日常生活的切身体验中领略到这所名校的真正魅力。伯克利是一所研究型大学,在它的一百多个子学科领域内,不乏众多世界级的大师学者。诺贝尔奖、图灵奖获得者的数目之多更是令其他高校难以望其项背。能够孕育出这么多优秀人才的土壤是什么?就是其言论自由、思想自由的学术气氛。

美国是个主张和崇尚言论自由的国家,加州的伯克利更是自由主义的发源地和大本营,早在20世纪60年代,从自由演说运动开始,这里掀起了人权运动、反战运动、嬉皮士运动、黑人人权运动和女权主义运动等一系列运动,从此伯克利便以对抗权威的自由反叛精神和激进思想而声名远扬。有一部曾获奥斯卡奖的纪录片《60年代的伯克利》,真实地记录了这段历史。

伯克利大学也以学术自由和学生自治著称,言论自由的传统一直传承至今。从学校外面那条很嬉皮甚至很疯狂的“电报大街”(Telegraph Ave)便可见一斑——那里充斥着打扮得稀奇古怪的流浪汉和艺术家,却有一种张狂不羁、我行我素的自由与活力。在伯克利,你穿什么奇装异服都没关系,没有人会对你指指点点;在伯克利,从来没有“主流”之说,它令人惊叹的多元化与包容性使得每一种声音都有表达的空间,没有人会被视为异类。这里没有来自于保守势力的羁绊,没有不可逾越的清规戒律,每个人的观点和思想都会得到充分的尊重。有了伯克利这片自由的热土,伟大的思想和科学发现才得以孕育、发芽、成熟!伯克利那种遍及校园每个角落、充盈在空气中的自由气息,便是这所大学的最大魅力之所在。而这种自由的气息,更是弥漫在了整个城市的空气中。一、伯克利的校园建筑(Campus Buildings at UC Berkeley)

伯克利的校园不像斯坦福那样,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无拘无束,有种微笑常驻心间的安宁和满足感,就像有位圣母在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你。校园的景观极富特色,景色宜人的东湾山(East Bay Hills)和草莓溪谷(Strawberry Canyon)为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这里有着起伏的地形、清澈的溪流以及葳蕤的树木,自然与建筑相互掩映、相得益彰,穿行于校园的体验让人感到惬意舒适又饶有兴趣。值得一提的是,伯克利校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师正是设计了中央公园的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这位大名鼎鼎的规划师和风景园林设计师还规划设计了不少著名大学的景观,如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关于伯克利的校园建筑,有一本叫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文建筑之旅》的书,是伯克利建筑系校友哈维·海尔凡(Harvey Helfand)所著,已经介绍得非常详细了。这里我只想写几个书里没有的新建筑和给我印象最深的老建筑。1.史带东亚图书馆——含有中国元素的建筑建筑设计:托德·威廉姆&比莉·钱(Tod Williams & Billie Tsien Architects)建造年代:2009地 址:Durant Hall #208, Berkeley, CA 94720(伯克利校园中北部)电 话:510-642-2556

温馨提示: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四9:00~21:00,周五、六、日开放时间有不同缩短

东亚图书馆开放于2009年。作为全美第二大的东亚图书馆,其馆藏图书多达90万册。它是校园里的新建筑,坐落于学校核心区,建筑面积约6300平方米,与1911年落成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伯克利大学总图书馆隔着草坪遥遥相望。特殊的位置决定了它的风格必须与周边建筑相协调,体量上又要能与对面的总图书馆相抗衡。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一栋矩形平面、敦实厚重、以白色花岗岩实墙面为主、红色黏土砖瓦屋面的建筑。外表看上去似乎比较平淡,唯一的亮点是立面窗户上巨大的青铜遮阳格栅——冰裂纹的图案散发出了浓郁的东方情调,它像一层金色的面纱,使建筑更显含蓄而神秘。然而当你走入室内,就会发现它的室内空间和光线变化丰富、引人入胜,与中规中矩的外表大相径庭。1.从萨瑟塔上远眺东亚图书馆2.立面上的青铜遮阳格栅

狭长的垂直楼梯交通空间规矩却并不古板,人们可以从顶层径直望到底层,同时楼梯空间将室内划分为左右两部分,每部分都摆满了书架。明亮的光线从屋脊上开启的一条采光天窗倾泻而下,一直穿透四层室内空间;加上侧面镂空金属花窗、落地玻璃窗的采光,整个建筑室内都被均匀柔和的自然光线充满。室内材料主要是素混凝土板、青铜指示牌、美国樱桃木和淡色胡桃木,朴素简洁又不失温暖。

图书馆的另一个特色是它靠近学校的北门,正好坐落于一片北高南低的山坡上,属于山地建筑,这类建筑在地形高低起伏的加州并不罕见。建筑的主入口处设计得立体且层次丰富,为人们进入室内提供了多种选择。从北门进入可以通过一个水平连桥直接进入建筑的三层;从南侧则既可以通过大台阶或楼梯进入二层,又能通过室外楼梯和连桥直接进入三层。人们还可以站在三层平台出挑的阳台上向南眺望大草坪和主图书馆。

建筑师托德·威廉姆和比莉·钱是一对夫妇,他们的设计注重环境、空间、材料、光线,该项目获得了2009AIA(美国建筑师协会)图书馆建筑大奖、2010AIA加州委员会建筑大奖等多项殊荣。1.室内交通空间2.顶部天窗3.图书馆室内4.从室内看遮阳格栅2.简·格雷·哈格罗夫音乐图书馆——艺术合院里的明星建筑设计:麦克·斯科金&美林·艾兰(Mack Scogin & Merrill Elam Architects)建造年代:2004地 址:伯克利校园东南部,临近建筑系和法学院电 话:510-642-2623

温馨提示: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6:45,周六、周日闭馆

这个音乐图书馆坐落于建筑系馆Wurster Hall的对面,每次我来学校都能看到它。它的北侧是音乐系的另外两栋建筑——音乐演奏厅Hertz Hall和教学办公楼Morrison Hall。这里由建筑围合的开敞庭院被称作“艺术合院”,因为东面是建筑系,南面是艺术系,北面是音乐系的演奏厅和教学楼,而西侧就是这栋四边形平面的音乐图书馆,从简洁现代而又艺术大胆的外表上看,它俨然是这个艺术合院中的一颗明星。1.音乐图书馆外观

这是一座三层的图书馆,造价约1400万美元,建筑面积约2673平方米,馆藏图书近19万册、音像制品5万份;它的主入口朝西,面向艺术合院的开敞空间。建筑物以实墙面为主,几乎通体被浅绿色的石板瓦所覆盖,一些不规则的矩形、带形开窗,打破了立面的呆板。低能耗的彩釉玻璃、透明玻璃以及金属遮阳,不仅活跃了立面构图,把校园风景和自然光引入室内,同时也达到了节能目的——该建筑的节能水平比加州苛刻的节能要求还低了10%。

这个建筑也是山地建筑,主入口在二层。有趣的是,一层平面是矩形,顺应伯克利官方的街道网格,而二层三层的平面稍作扭转,形成了平行四边形,正好与校园的历史网格相对应;而扭转后四边多余的空间正好可以用来摆放座椅。

在伯克利,这座建筑就像一首由石板和玻璃构成的诗,展示着艺术之美。1.音乐图书馆室内2.图书馆平面图3.伯克利艺术博物馆和太平洋电影资料馆——一首粗野主义的狂想曲建筑设计:马里奥·钱皮(Mario Ciampi)建造年代:1967—1970地址: 2625 Durant Ave #2250, Berkeley, CA 94720电 话:510-642-0808

温馨提示:开放时间为周三至周六11:00~17:00,周一、周二闭馆

在美国期间,我看到了很多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的粗野主义建筑,但要说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座位于伯克利校园对面的伯克利艺术博物馆了,它本身就是一件巨大且极具创意的混凝土雕塑,可以说是湾区一带最有代表性的粗野主义作品。每次去建筑学院,它都在我的必经之路上。1.博物馆沿街主入口立面

建造博物馆的要求是在1963年提出的,当时学校的艺术长廊已经不能满足艺术和展览需求。在1964年的艺术博物馆方案竞赛中,马里奥·钱皮和他同事合作的方案在366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征服评委的是它那凹凸造型中蕴藏的雕塑美感和不需要高造价及精细细节的素混凝土材料。也许当你从学校门口著名的巴克罗夫特(Barcroft)大街上经过时,目光并不会在这座半新不旧的素混凝土建筑身上多驻留几秒。但是一旦走入它的室内,你一定会被它大胆而粗犷的内部空间所震撼。很难想象,在没有计算机绘图的20世纪60年代,建筑师可以凭丰富的想象力设计出如此标新立异的建筑。

建筑内部是个几乎无柱的大空间,沿着从底层延伸上升至顶层的坡道,观众可以一气呵成看完所有的展览。随着坡道的升高,一个个折线形的展览平台也呈现在不同的高度上。对应着下面的画廊展台,建筑的屋顶也像一面扇子一样徐徐展开(只有站在萨瑟塔顶时,你才能看到那优美的折扇形屋顶)。屋顶上是大面积的玻璃采光顶,自然光线可以充分进入博物馆室内;站在顶层的平台,可以俯瞰下面的大堂和画廊。这个建筑的结构令人十分震撼,那些层层展开的展览平台都是悬臂出挑,下面根本没有柱子的支撑,整个建筑就像一个用折纸做成的艺术品,令人惊叹不已。该博物馆为伯克利和湾区社区的居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国际化艺术展览,内容涵盖了从古典的亚洲艺术到当代艺术的范围。

然而加州是个地震频发的地方,该建筑的结构在1997年未能通过地震安全评测,于是耗费400万美元进行了防震改造,一些铁制托架被加固在现有结构上,用来增加那些悬臂式展廊的结构安全性。在积极寻求长效防震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人们提出了建造新馆的建议。2011年,Diller Scofidio + Renfro事务所设计的新馆方案被采纳,位于伯克利市区中心的新馆目前正在建设之中,将于2016年对公众开放。1-2.错综复杂的屋顶3.室内高低错落的展台4.萨瑟塔——让灵魂自由飞翔的钟塔建筑设计:约翰·嘉伦·霍华德(John Galen Howard)建造年代:1914地 址:伯克利校园中心地带

温馨提示: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10:00~15:45,周六 10:00~16:45,周日10:00~13:30 & 15:00~16:45

来到伯克利校园的第一天,我就被不远处飘来的悦耳音乐所深深吸引,那清澈明朗、纯洁美好的声音仿佛来自天籁,让你瞬间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心儿仿佛融化在了头顶的那片蓝天里……这余音回荡的美妙钟声正是来自萨瑟塔塔顶。

萨瑟塔落成于1914年,它就像一块吸引学生自豪感和依恋情结的磁石,巍然屹立于校园中心区的绿地中,四周被低矮的古典建筑群所围绕。高度为93.6米的萨瑟塔是校园的焦点,也是伯克利的著名象征,方圆数里之内都可望见的标志性建筑物,还是世界上第三高的钟楼。萨瑟塔的设计受到了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上钟楼的启发,不过它不是用红砖,而是用白色花岗岩覆盖,更显高贵、冷峻。钟楼通过结构钢架和钢筋混凝土墙壁支撑,内部共有13层,其中在8层处设有观景平台。

萨瑟塔也叫钟楼(campanile),因为顶部有一个由61个大大小小的钟铃组成的钟琴。钟琴每天有早、中、晚三次短暂的演奏时间,而周日下午2点更会演奏长达45分钟之久。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这种“钟琴”,全世界的钟琴数量超过400台,大多在欧洲和美洲教堂的钟楼里,亚洲只有4台,其中2台在日本,另外2台在韩国和菲律宾。很遗憾,我国一台钟琴也没有。1.远看钟楼2.演奏钟琴3.钟铃叮咚

如果你来伯克利,那么一定要来钟楼,在61米高的观景平台上面眺望湾区秀色、近距离聆听钟琴的演奏绝对是一次终生难忘的体验!乘电梯到达7层后,再通过一个狭小幽暗的螺旋楼梯,就到达了令人眼前豁然开朗的8层平台。在这里,你可以把伯克利校园的美景尽收眼底,看红色屋顶的白色建筑点缀在树木葱茏、曲线动人的伯克利山上;可以远眺金门大桥和隔海相望的旧金山,看着消失在天边的海平面,遥想海的那一边是中国的哪个城市……在蓝天白云以及蔚蓝海湾的背景衬托下,眼前的一切宛如人间天堂,令人心旷神怡!而这时,如果钟琴奏响了,我保证,你一定有一种灵魂出窍、自由飞翔的感觉!欣赏演奏时,我不得不感叹钟琴是欧洲中世纪一项智慧的发明!它的原理有点像一台精密的机械钟表,61个不同尺寸的钟铃悬挂在观景平台的上方,通过机械传动装置和观景平台正中的钟琴相连。而它的结构有点像钢琴,只不过键盘是由两排木棒构成的,下方的踏板位置还有一排木棒。演奏者用拳头和脚敲击这些木棒,带动传动装置去拉动钟铃,于是那些钟铃就叮叮咚咚响了起来,神圣而纯净的钟声响彻天空,飘扬回荡,那一刻,俯瞰着湾区美景的你一定会以为自己到了和上帝最接近的地方!1.向北眺望可见东亚图书馆和北山2.向西眺望可见海湾和旧金山3.向南眺望可见艺术博物馆和电报大街二、梅白克与茱莉亚·摩根的代表作(Masterpieces of Bernald Maybeck & Julia Morgan)

在伯克利、旧金山一带的东湾区,伯纳德·梅白克和茱莉安·摩根这两位建筑师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其知名度就像赖特之于美国人一样,大名鼎鼎。

伯纳德·梅白克(1862—1957)是德国移民的后代,曾在巴黎美术学院学习建筑学,后来他在伯克利扎下根,创立了自己的事务所,并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授课,茱莉安·摩根就是他的学生。通过汲取湾区的建筑形式和方法,他形成了一套折中的建筑样式,讲求将中世纪风格与现代风格相结合,作品中体现了装饰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梅白克在旧金山湾区,特别是伯克利做了很多作品,只可惜随着一场山火,很多木构房屋化为灰烬;但作为许多美国年轻建筑师的导师,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却是永远无法磨灭的。1.伯纳德·梅白克2.茱莉亚·摩根

历史上被铭记的女性建筑师稀少如同凤毛麟角,而茱莉亚·摩根(1872—1957)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出生于加州旧金山的她,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了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后来在恩师梅白克的推荐下,到巴黎美术学院建筑系学习,成为在该系就读并毕业的第一位女性,也是加州第一位取得建筑师执业资格的女性。她是一位勤奋多产的建筑师,一生留下了七百多件作品,其中大多在伯克利一带的东湾区。她善于采用本土建筑材料,并将湾区建筑风格与欧洲建筑风格相结合。凭着女性特有的敏锐触角,她的作品以手法细腻、注重细节而著称。摩根瘦小的身躯里面蕴藏的是过人的艺术才华和坚强毅力,她是所有女性建筑师学习的楷模。1.基督教科学派第一教堂——唯一可以和赖特的统一教堂相媲美的小教堂建筑设计:伯纳德·梅白克(Bernard Maybeck)建造年代: 1910—1912,1927—1929地 址:2619 Dwight Way, Berkeley, CA 94704电 话:510-845-7199

温馨提示:每周日上午11:00~12:00开放,每月的第一个周日中午12:15提供45分钟的免费导游讲解

作为伯克利唯一一个被授予“国家历史地标”(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这一最高殊荣的建筑,第一教堂无疑是伯克利最为珍贵的一座建筑遗产。

这座百年老建筑就位于伯克利校园附近的人民公园东侧,我曾经多次经过那里,但在得知它是著名建筑、慕名而来之前,我竟然从来没有注意过到它。素色的混凝土柱子上凝刻着岁月的沧桑,木结构部分已经在风雨的洗礼中褪色,伸出的木花架上爬满了藤蔓植物,建筑沿街的立面被繁盛的枝叶遮去了一大半……确实,谁能想得到这被草木掩映的老房子竟然是一座历史名建呢?

第一教堂被认为是梅白克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被称作美国历史上唯一一座可以和大师赖特设计的统一教堂相媲美的小教堂。梅白克的传记作家肯尼斯·卡德维尔(Kenneth Cardwell)这样评论它:“在梅白克的作品中,再没有哪座建筑像第一教堂这样,通过对空间、结构、色彩和光线的完美处理,彻底地展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建筑天赋。”

教堂的基本平面是希腊十字形,700人座席的主厅周边有一些辅助空间;1929年,在教堂东侧又加建了一个周日学校。十字教堂和周日学校之间形成了一个小内院,里面草木茂盛,爬满了花架。建筑外部那些遮蔽了窗户的藤蔓植物正是梅白克所设计的景观,遵循了他把自然与建筑相融的设立理念。教堂的屋顶是坡度很缓的坡屋顶,木结构的屋檐或深或浅的出挑显示出一股东方情调;然而立面上的混凝土镂空花窗又是鲜明的哥特风格。入口的门廊和红杉木的棚架下面,由混凝土方柱支撑着,这些素色的混凝土方柱不仅立面上刻有凹槽,顶部还有中世纪的装饰造型。入口处垂挂着的一个铁制灯笼,看上去就像中世纪工匠的作品。可是在墙壁上,梅白克却用了工业时代的语言——带有红色菱形装饰图案的石棉水泥板。据说建筑的屋顶原本采用的是铁皮屋面,而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红色半圆瓦屋面。1.街角上的第一教堂2.教堂主入口3.从内院看教堂4.哥特风格的窗户

在这座建筑中,建筑师充满想象力地综合运用了各种平凡的材料,例如钢筋混凝土、镶嵌着半透明玻璃的工业钢框格窗、石棉水泥面板、橡木座椅、红杉木的棚架和屋架等。第一教堂创造性地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美国工匠风格、拜占庭、罗马式、哥特式以及日式风格,都在这座建筑之中有所体现。

穿过第一教堂前面的门廊走入其中,你会惊讶地发现,这是一座展示了内在美和力量的纪念碑。外表饱经风霜的建筑内部,空间竟然如此辉煌和震撼!屋顶巨大跨度的十字形木桁架结构为教堂室内创造了壮观的空间,下面由四根粗壮的混凝土柱墩支撑着,这些混凝土柱墩竟然是空心的,内部设有通风管道。木头本色的屋架上有着精雕细刻的鎏金镂空图案和彩色斑斓的点缀,混凝土柱头上也有彩色图案的装饰,那些色彩虽然已经不复当年的鲜艳,却散发着一股年代久远的光晕和气息,令人心生一股莫名的感动。座席正前方是混凝土浇筑的朴素讲台和金色的神坛。主要空间的周边是普通梁柱结构体系,教堂的窗子是哥特式的混凝土镂空花窗,中间镶嵌着比利时进口的半透明铁框玻璃。光线透过朦胧的玻璃窗照射进来,加上梅花形装饰图案的古铜吊灯发出的暖黄色灯光,整个教堂里被一层温暖的光芒充满,一股仁爱而慈祥的气氛在室内弥漫,仿佛上帝就站在面前聆听你内心的倾诉……身在这座被时光晕染得越发迷人的小教堂中,我不禁遥想当年——在这金色的屋架下面,不知有多少苦闷的灵魂曾经向神灵祈祷,渴望重归晴朗的天空啊!

在这座小教堂里,还存放着梅白克的彩色渲染图手稿及手绘的施工图纸,这些珍贵的资料无不显示出一位建筑师的执著与才华。1.教堂室内2.圣台3.十字形屋架4.柱子2.伯克利城市俱乐部——摩根的小古堡建筑设计:茱莉亚·摩根(Julia Morgan)建造年代:1930地 址:2315 Durant Ave, Berkeley, CA 94704电 话:510-848-7800

温馨提示:每月第四个周日下午1:00提供两个半小时的免费导游讲解

提到茱莉亚·摩根,人们最为熟知的便是她为报业大亨赫斯特先生在加州西海岸边建造的赫氏古堡。然而在伯克利,还有一座被大家亲切地称作“小古堡”的伯克利城市俱乐部,原因不仅是它们同出于摩根之手,而且伯克利城市俱乐部的一些建筑特点也会让人联想到赫氏古堡。作为伯克利的三个“加州历史地标”(California Historic Landmark)之一,伯克利城市俱乐部也是摩根在湾区一带留下的最为著名的作品。1.沿街立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