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知识篇(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4 09:14:25

点击下载

作者:王月霞

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医药知识篇(上)

医药知识篇(上)试读:

前言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新世纪,科学技术正以人类意想不到的发展速度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未来。《科普知识百科全书》结合当前最新的知识理论,根据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特点,向青少年即全面又具有重点的介绍了宇宙、太空、地理、数、理、化、交通、能源、微生物、人体、动物、植物等多方面、多领域、多学科、大角度、大范围的基础知识。内容较为丰富,全书涉及近100个领域,几乎涵盖了近1000个知识主题,展示了近10000多个知识点,字数为800多万字,书中内容专业性强,同时又易于理解和掌握,每个知识点阐述的方法本着从自然到科学、原理、论述到社会发展的包罗万象,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需求。该书是丰富青少年阅历,培养青少年的想象力、创造力,加强他们的探索兴趣和对未来的向往憧憬,热爱科学的难得教材,是青少年生活、工作必备的大型工具书。

本书在内容安排上,注意难易结合,强调内容的差异特点,照顾广大读者的理解力,真正使读者能够开卷有益,在语言上简明易懂,又富有生动的文学色彩,在特殊学科的内容中附有大量图片来帮助理解,具有增加知识,增长文采的特点,可以说该书在当今众多书刊中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该书编撰得到了各部门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从该书的框架结构到内容选择;从知识主题的阐述到分门别类的归集;从编写中的问题争议到书稿最后的审议,专家、学者都提供了很宝贵的修改意见,使本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知识性和普及性。

本书采用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办法编写,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有限,尽管我们尽了最大努力,书中仍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本书编委会2006年1月

寻觅芳草

从神农尝百草谈起

有关人类应用天然药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非常遥远的年代。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神农尝百草之滋味,山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趋避,一日遇七十毒。”这反映上古原始时期,人类的祖先为了谋求生存,寻找食物,终年奔波在密林丛山之中,试尝着各种各样的植物。这些植物有的香甜可口,有的苦涩难咽,也有的使人呕吐、腹泻,甚至昏迷,危及生命;还有的却因食了某些植物后,而使原有的疾病得以缓解或消除。例如有人在烦躁、发狂、抽动时,吃了令人昏睡的植物后,能够很快安静下来。这样反复尝试的过程中,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才发现了原始的药物,故有“医食同源”之说。又如原始人狩猎时与猛兽搏斗或氏族间争斗,常常受伤流血,他们便尝试着用树叶、草茎缠裹,而得到保护和止血,这就是外用药的起源。以后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人们更注意到识别、采集、选择和栽培各种作物,因而发展了更多的植物药。

至于用药方法,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将植物药直接放到嘴里咀嚼吞服的,其难受滋味可想而知,且不良反应较大。商代有个厨师名叫伊尹,将烹调经验运用到药物上,便创制了“汤药”。将药物煎煮,使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出来,便于发挥疗效;且由于多种药物配合使用,可降低毒副作用,以发挥更好的药效。故汤剂至今仍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剂型。

随着用药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逐渐从口耳相传到结绳刀刻,进而用文字记载,使医药知识得以流传下来。由于所收载的药物以草药居多,故把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

解放后,我们在发掘祖国医药遗产及寻找新药源方面,已取得很多成就。例如过去一直认为我国不生产而专靠进口的胡黄连、马钱子、降香、安息香等,在国内相继发现或找到其代用品。还发现了不少新药,如具有抗微生物作用的穿心莲、四季青等;防治气管炎的杜鹃、牡荆等;中药麻醉药洋金花(即古代所谓蒙汗药的主要成分);肌肉松弛药八角枫;抗疟药青蒿;治疗冠心病的毛冬青、丹参、葛根、川穹等;抗癌药长春花、喜树、三尖杉等;驱虫药仙鹤草芽;治疗青光眼的包公藤等。它们为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疑难杂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原始人在渔猎和农牧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了一些动物药,以后又应用其脏器治疗疾病。如紫河车、鸡内金等,因此它和植物药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动物药种类繁多,功用各异。有的用其全体,如蜈蚣、全蝎;也有的用其一部分,如蛤蚧主要用尾,羚羊、犀牛用角,鹿主要用未角化的幼角鹿茸,穿山甲用其甲片,虎豹用其骨,驴用其皮,龟鳖用其腹甲或背甲。甚至一些动物的病理产物,如牛黄、马宝、狗宝、猴枣、珍珠等,均可作为药用。由于它们来之不易,因此显得非常珍贵。饶有兴味的是,人身上的头发、指甲、乳汁、胎盘、脐带、血液、尿液等,经加工后也可用来治病。

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动物各种脏器的有效成分已有所了解。如胰岛素、甲状腺素等用于临床。40年代至50年代,相继发现了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脑垂体激素等对机体的重要作用。60年代以后,开始了酶制剂在医药上的应用,如尿激酶、溶菌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等,皆具有独特的疗效,故这些药物已成为防治疾病的重要药源之一。

近几年来,对某些老药发现了一些新用途。如地龙(蚯蚓)原知它有清热解痉、利尿通络的功效,现在又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的治疗;五灵脂原知其有散瘀、止痛的功效,现配合香附应用,成为治疗神经性或溃疡性胃痛较佳的药品;斑蝥与蟾酥均已用于治疗癌肿等顽症。

长期以来,野生动物品种日渐减少,供应没有保障。解放后开展驯化、养殖工作。如蜈蚣、全蝎、蛤蚧、地鳖虫、白花蛇、林蛙、鹿、麝、鲎、海马、珍珠等的养殖,均已获得成功。

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随着动物药的生物活性物质日益被发现,如用蛇毒抗癌,蜂毒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水蛭素抗凝血等,对它们的研究也日趋增多,特别是海洋动物更是宝贵的药物资源。

古人在开采、炼制矿物和制造工具的过程中,已逐渐认识到一些矿物药,如石膏、硫磺、磁石、硝石、硼砂、钟乳石、云母石,以及龙骨、龙齿、石燕、石蟹、琥珀等动植物的化石。

矿物药具有多方面的疗效。例如龙骨、龙齿是常用的中药,有人顾名思义,以为它们是恐龙的骨胳和牙齿,其实是古代多种哺乳动物(如大象、犀牛、羚羊、熊猫、猩猩、骆驼、三趾马等)的化石。它们具有镇惊、收敛、安神之功,特别用于惊狂烦躁、心慌失眠等症,效果颇为显著。硼砂有解毒之效,在冰硼散中是主药,对急性咽喉炎、牙龈肿痛和中耳炎有很好的疗效。朱砂(汞的硫化物)是定惊安神药,外用具有解毒、生肌的功能,用于治疗疮毒、咽喉肿痛等症;内服有镇静、解痉、安神作用,故对多梦失眠、小儿惊厥等症,均有较好的疗效。但此药不能久服,否则会引起汞中毒。石膏(含结晶水的硫酸钙)是清热降火的名药,专医急性高热、口渴烦躁、大汗不止等症。

很多矿物药的有效成分已为现代药理所证实。如含钙、铜、铁、磷等矿物药为人体所必需,可作滋养药;含钾、钠、镁等盐类可作泻下利尿药;含铝、锌的盐可作收敛药;含硫、汞、砷类的化合物,多作外用杀菌、杀虫药。

巧夺天工创新药

我们的祖先流传下来的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总称为天然药物,但由于来源有限或多数品种有不良反应,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人工合成药。根据制法不同,又有化学合成药与微生物合成药之分。

19世纪初叶,随着化学工业的蓬勃兴起,为探明植物药中的有效成分创造了条件。如1806年从鸦片中提取到吗啡,继而奎宁、阿托品、麻黄素等药物相继问世,这些从天然药物中获得的纯粹化合物,称为化学药物。但由于含量甚低,来源较少,价格昂贵,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因此人们在查明其化学结构以后,便采用化学方法去仿造它们或改造它们,以寻找结构简单可用化学原料制备的代用品,称为合成药物。例如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的局部麻醉药盐酸普鲁卡因,就是由于研究可卡因的结构,而进行改造得到的,它不仅疗效高、毒性低,而且开创了从天然植物药发展到人工合成药的先例,为寻找新药开辟了崭新的途径。

19世纪中叶,人们从许多合成化合物中,发现了麻醉药乙醚、氯仿,催眠药水合氯醛等。继而由于染料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了利用堆积如山的染料副产品,又研制并合成了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的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

20世纪30年代,有人偶然发现,一些染料与蚕丝及羊毛的蛋白质竟能牢固地结合,那么能否将染料用于杀灭病菌呢?结果获得了成功。为了寻找效力更强的药物,便顺藤摸瓜合成了许多结构类似的物质,从中找到了大名鼎鼎的磺胺药,为征服细菌性感染开创了新局面。磺胺药的灭菌奥秘何在?通过深入的研究,人们惊喜地发现,原来肺炎、痢疾、脑膜炎等致病菌在代谢过程中,均需要一种对氨苯甲酸的物质。有趣的是,磺胺药化学结构与对氨苯甲酸异常相似,而细菌无法辨认,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将它们一古脑儿“误食”进去,结果大上其当,一命呜呼。人们从中得到启示,学会了运用鱼目混珠的“骗”术来消灭病菌。同时,对这类药物作用原理的认识,又创立了“代谢对抗学说”,从而为寻找新药又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便主动地设计“骗术”,研制出许多有效的抗癌药物,如氟尿嘧啶、甲氨蝶呤、巯膘呤等,都是与癌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物质很相似,从而达到以假乱真的治疗目的。

40年代青霉素的崛起,竟是从一只极普通的、为人们熟视无睹的污染标本开始的。继而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等应运而生,为拯救无数垂危病人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从此也就开创了抗生素治病的新纪元。

随着抗生素药物的广泛应用,一些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即抗药性)的现象也日趋严重,致使某些王牌药黯然失色。例如有的病菌竟能分泌出青霉素酶破坏青霉素,这给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病人也倍受痛苦。药物学家研究对策时发现,只要将青霉素的酰胺侧链结构用化学方法加以改造,不仅可以避免抗药性,而且还涌现出一批耐酸青霉素、耐酶青霉素和广谱青霉素等后起之秀,真是一举多得,这就是半合成抗生素。这种运用微生物与化学合成相结合的方法,为寻找新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

应用化学合成法寻找新药,虽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研制某些药物时,往往需要高温、高压等严格条件,而且产量低、价格高,难以推广应用。有人采用某些微生物帮忙,则可大大改观。例如可的松用化学合成法需要30多步反应,历时达2年之久,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借助于微生物进行生物合成,只需3步反应就大功告成了,而且便于大量生产,此即生物化学合成法。

新近由于化学合成与天然药物的密切配合,已研制成功不少新药。如抗心血管疾病的丹参素、心得安,乙胺碘呋酮等;抗癌药长春新碱、斑蝥酸钠、三尖杉生物碱等;治疗迁延性及慢性肝炎的联苯双酯片等,不胜枚举。

长期以来,人们寻找新药基本上都依赖于经验方法,这样就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以改造麻醉药可卡因的结构而言,历时达数十年之久,才在几千个化学结构中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普鲁卡因。又如对奎宁结构的研究,也经历上万次的失败,才人工合成了氯喹。当疟原虫对其产生抗药性后,又几经曲折才找到青蒿素。如今在掌握药物的结构与作用规律的基础上,加上应用现代技术与仪器,即能预测新药从而提高设计和寻找新药的命中率。如利用电子计算机,便能从浩如烟海的中医方剂中,筛选出对病症出现几率最高的药物,并揭示其组合的奥秘,为提取其有效成分,进行定向人工合成创造了条件。

饶有兴味的是,近年来又出现了运用量子化学理论寻找新药的方法。因为任何物质的性质,均由电子及其运动来决定,而量子化学正是研究物质电子运动的方法,用它了解药物电子运动,就能驾驭药物作用的规律,这样即可增加研究新药的主动性。尽管目前这一新技术尚处于试验阶段,但人们深信,一旦获得成功,将是新药研究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一大突破。

霉菌和土壤给人类的礼物

许多人都有嗓子发炎的经历。当你咳嗽、嗓子痛并且发烧的时候,医生很可能给你做个青霉素皮试,在你前臂上注入一点药,过20分钟,一看没有反应,那么就会给你肌肉注射青霉素。两三次以后,你的烧退了,嗓子也不痛了。这样的事对许多人都不会感到什么意外,似乎一切都已顺理成章了。然而,如果在19世纪初,得了一些感染性疾病,一切就不会那么顺利了。因为那时还没有青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

现代的抗生素是药物学上的一个极重要的内容,它们的发现经历了很长、很曲折的过程。特别是青霉素的发现不仅在医药上,而且对人类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实,自古以来人们就从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治病的方法。

如中国的裁缝曾用发霉的浆糊消除脓肿,古代的马雅人用菌类治疗伤疤和胃病,巴西人用蕈菌包扎伤口。中欧某些地区的人至今仍用发霉的面包作为包扎伤口和消毒用。19世纪英国和美国用酵母治病很普遍。

一生都在研究病菌的巴斯德思考着这样的问题:被病菌夺去生命的病人埋入地下后,这些病菌在土壤中还能生存和繁殖吗?人们喝地下井水会不会被传染?因为据估计,假如霍乱菌能无限制地繁殖下去,一个霍乱菌一天可以繁殖一千吨的子孙,两个星期之内就可以多到遮满整个地球表面,这将是多么可怕的情景!幸运的是,这些病菌在繁殖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干扰和抵抗,其中之一就是自然界中有许多能抵抗病菌的霉菌。

抗菌素的发现史可以追溯到1928年,当时在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工作的细菌学家弗菜明(Fleming)教授,有一次,他无意中把一块带有细菌菌落的培养皿平放在窗台上。不久以后,在这块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团青绿色的霉花。更出乎意料的是,霉花附近的细菌有的死亡,有的枯萎。这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弗菜明极大的兴趣。经过反复的研究,弗菜明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那种形成青绿色霉花的青霉菌,能够分泌出一种杀死或防止细菌生长的物质。弗菜明把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并在1929年6月,把自己的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在英国《实验病理学》杂志上。但是,青霉素的制造在当时相当困难,质量也不稳定,人们逐渐在这一科学难关面前停滞下来,弗菜明的发现也渐渐被遗忘了。

10年以后的1939年,一个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Florey)继续弗菜明的工作。他从几十吨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到一小匙棕黄色的粉末——最早的青霉素粉制剂。1940年5月,这种粉剂青霉素被用于治疗实验性链球菌感染的老鼠,疗效极好。1941年,在英国牛津,青霉素粉剂被第一次用于治疗一个患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双重感染、生命垂危的警察,治疗的结果简直令人吃惊,病人很快痊愈,恢复了健康。从此青霉素的研究和生产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然而,那时的英国,正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的严重威胁,大规模制造青霉素在英国已是完全不可能了。于是这项工作从1942年起在美国进行。由于制造、提纯方法的不断改进,白色粉末状纯净的青霉素终于问世。在1943年春天,就用青霉素治愈了200个病人;到1943年夏天,已经积累了500个临床治愈病例。青霉素的发现,不但在治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为其他抗菌素的研制开辟了道路。为了表彰这项医学成就,弗菜明、弗洛里等三人获得了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弗莱明

瓦克斯曼是研究土壤的微生物专家,他很早就注意杀菌物的研究。1945年他首先命名杀菌物为抗生素。1942年,瓦克斯曼的助手们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从上百个微生物中分离出两种放线菌,一种是在仓库空地堆积废物土壤中发现的,另一种是在鸡的喉头发现的。从这两种放线菌中分离得到一种物质被称为链霉素,它能够抵抗革兰氏阴性病菌,更令人兴奋的是对结核杆菌有很强的抵抗作用。由于青霉素的成功,而促使大家热心地研究链霉素,所以在几个月内就取得了决定性的突破。此后仅2年,美国药厂就生产了近20吨链霉素。

由于众多人的研究,1948年就弄清了链霉素的化学结构。科学家发现,在链霉素的分子中有一个很像葡萄糖的结构,只是所有的羟基都在相反方向,就像是葡萄糖的一个镜像。链霉素中的另一结构肌醇环的羟基排列也和人体中天然存在的肌醇环不同。有人认为链霉素所以能抑菌,可能就是由于链霉素分子中的这些与葡萄糖和肌醇的相似性而对细菌产生竞争性的抑制。还有,这些抗生素与某些维生素也很相像,这也是竞争性抑制。但是一个能干扰细菌细胞的抗生素往往也能干扰人的细胞,因此,许多抗生素无法用于人体。像青霉素这样对人体细胞基本无毒的抗生素是很少的。链霉素对人就有相当大的毒性,长期使用能伤害第八对脑神经而影响听力,故链霉素不能长期连续使用,需要和别的药物交替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在发现链霉素后的十年,即1943~1953年间,又在普查土壤标本过程中,发现了3000多种新的抗生素。但其中只有15种有临床应用的价值,有现在较常用的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等。这些抗生素抗菌范围较广,科学家称它们为广谱抗生素。由于氯霉素的化学结构简单,可以用合成方法来生产。

现在,医学上使用的抗生素已有十大类,数千种,这是前人所没有想到的,因为医学界对抗生素的热情曾经有过许多次的起落。1940年瓦克斯曼与杜伯斯在美国细菌学会上发表抗生素药物的演讲,学会竟找不到人来听2个小时的报告。但是6年后情况就不同了,再开会时听众极为踊跃,以致于要限制开会的人数和内容。有一段时间里,新抗生素的发现被当作特大新闻公布。

现代,由于对抗生素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青霉素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比如关于青霉素结构的研究,在1943年由钱恩和阿勃拉汉(E.P·Abraham)首先提出四元β—内酰胺环并合五元噻唑烷环,包括一个硫一个氮和三个碳。一直到1945年,有人用X线衍射技术进行X射线结晶分析才确定了青霉素的上述结构。195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希汉(J.C.Sheehan)等用新的试剂才完成了青霉素的全合成。但是,由于青霉素的合成法竞争不过发酵方法,所以至今也不能成为生产的方法。现在许多国家均采用发酵产物进行半合成的方法,已生产了许多有医用价值的新药。

目前用得最多的青霉素G,它是用玉米发酵液生产的。玉米中含有苯乙酸,从苯乙酸衍生青霉素的侧链称为青霉素G。1954年发现的苯氧甲基青霉素在胃酸中稳定,故可以口服,现在已有口服青霉素。

针对许多细菌对青霉素G具抗药性的问题,现已研究出有效的头孢霉素。头孢霉素和青霉素在化学结构上都含有β—内酰胺环,其他结构也很相似,因此,将它们合称为β—内酰胺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很重要,也是研究得最多的抗生素。随着细胞药理学和分子药理学的发展,对青霉素作用机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威斯康星大学工作的李德伯格(J·Leder⁃berg)最早观察到青霉素能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后来纽约大学院的萨尔顿(R·J·salton),哈佛大学的斯脱洛明格(J·L·strominger),纽卡斯尔大学的鲍狄莱(J·Baddi1ey)和其他许多研究者发现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膜都覆有一层肽聚糖,也称为粘肽或胞壁质,这种结构使细胞具有一定形态和坚硬度。青霉素所以能对抗细菌就是由于它对细菌细胞壁的溶解作用,不过还有许多直接引起细菌死亡的溶菌的原因还不了解,例如细菌如何产生耐药性的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现代细胞药理学的研究表明,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都能产生使β—内酰胺环打开的β—内酰胺酶,这是对青霉素产生抗药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利兰(Lilly)实验室发现用青霉素转化成头孢霉素的巧妙的化学反应路线,以及将甲氧基引入结构中的方法。用这些方法现在已制造出好几千种青霉素和头孢霉素,医学上常用的就有上百种。现在,抗生素家族中,不仅有抗细菌的成员,还有抗霉菌及抗肿瘤的,真是一个大家族了。

干扰素的发现

1935年,有人发现两种病毒在一起培养时,会产生相互干扰的现象。1957年,英国埃瑟克斯和林德曼等人,在研究流行性感冒病毒时,证实了这种干扰物质的存在,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干扰素”。干扰素的发现,立即震惊了整个医学界。这是因为,千百年来,病毒性疾病逞凶肆虐,人们几乎束手无策。无数科学家争相寻找能够抗击病毒的药物,都没有获得理想的结果。今天既然发现了干扰素,那么人们便理所当然地指望能从这里打开一个缺口,找到征服病毒的新药。从此,国际上展开了大规模的研究工作。

现在已经知道,干扰素是人体内或动物体内产生的一种物质。当病毒或其他诱导剂刺激人或动物的有关细胞(如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时,它们可以产生有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的低分子蛋白,它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这就是干扰素。干扰素可以扩散到邻近的细胞,使它们得到保护,而不再受该种病毒的侵害。

到50和60年代,干扰素仍不能在临床广泛使用,原因一个是产量问题,一个是纯化问题,再有就是价格昂贵。

由于干扰素是由人体细胞产生的,所以,最初制造干扰素是用健康人的血液作为生产原料,每制取100克干扰素,需消耗3200千克人血,所以价格十分昂贵,如治疗一个病人,就得花费2~3万美元。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在治疗上广为应用的,科学家们必须寻找其他的方法制取干扰素。

现在,由于遗传工程的兴起和发展,新的制取方法产生了。一些国家已经利用遗传工程的种种技术和方法,办起了“细菌工厂”,在那里可以用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生产干扰素。这样,干扰素的价格降低了,已经可以让医院的医生和病人接受了。

目前能大量制造的干扰素主要有三种,即从人体白细胞中提取的α干扰素,从纤维母细胞中提取的β干扰素,从淋巴细胞中提取的γ干扰素。最后一种来源丰富,抗癌作用明显。

我国在生产干扰素方面,已达到了国际水平。用大肠杆菌生产的干扰素,已应用于治疗癌症和一些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如肝炎。

前面谈到干扰素是在寻找抗病毒药过程发现的,怎么又有抗癌作用呢?

事情是这样的,最初,人们用干扰素治疗流感、肝炎、水痘、麻疹等病毒性疾病,后来证明它对肿瘤也有一定疗效,如对骨髓瘤、成骨肉瘤、结节型淋巴瘤、转移乳腺癌、黑色素瘤、急性白血病、肺癌等均有治疗作用。

那么,干扰素是怎么抗肿瘤的呢?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对肿瘤的真正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有些肿瘤的发生明显地与一些病毒有关,干扰素则可抑制这些病毒的复制,从而控制了癌症的发展。此外,干扰素还能阻止癌细胞的分裂繁殖,直接抑制癌的生长。由于干扰素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蛋白质,所以它可以调节淋巴细胞的功能,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并改变免疫系统的其他成分,使免疫功能增强。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干扰素可以防止某些白血病和实体癌的发生,已发生者则减慢它的扩散;对晚期癌,干扰素可以抑制它的增长,并促使它消退。

干扰素已成为抗癌的有力武器之一。

中药生产现代化

传统的中成药生产是纯手工式的,它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现在,当你走进一些中药厂时,映入眼帘的已经是各种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许多中药都需要分拣、清洗、切、蒸、煮、炒等。由于对中药生产机械化的加强,现在已有了捡药机、洗药机、圆筒翻转蒸煮罐、炒药机、烘干机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各种粉碎机不仅能粉碎含淀粉类、纤维类、矿物类的中草药材,还能粉碎含糖质、油性等有粘性的中药材。可自动完成上材、粉碎、混合等工序,而且粉碎过程全封闭。

中药的提取、蒸发,过去是用敞口直火加热锅,既麻烦又造成污染。后来,发展为夹层蒸汽加热锅,目前已广泛采用了先进的多功能提取罐。它具有水煎、乙醇提取、芳香性成分蒸馏提取等多种功能。最新推广应用的是逆流罐组提取技术及药酒恒温循环提取技术。由于提取设备的改进,大大提高了中药的质量和产量,并使提取工段的操作环境更为改善。,

中药提取液的浓缩,多采用真空低温浓缩技术和薄膜蒸发浓缩技术。这些技术使药液总的受热时间短,有效成分不被破坏,且能连续操作。中药浓缩液的干燥,广泛采用喷雾干燥技术。

80年代,我国引进了流动造粒技术,它将传统的混合、制粒和干燥程序,在流动造粒干燥机中一步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能耗,提高了中药质量。

现代化中药生产中,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环——灭菌,除采用水洗、酒精喷洒灭菌外,最常用的是蒸汽灭菌,它穿透性强,灭菌效果好,成本低,且无残毒。此外,还有辐射灭菌、化学灭菌及超高温瞬间灭菌等。

在所有现代化的中药生产过程中,都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监控。

无土培植中药

如今,“试管婴儿”的报道不时见于报端,可“试管苗”的概念恐怕还鲜为人知。

可是,如果你有机会去一些医药院校的中药系参观,他们一定会让你看看植物细胞工程是怎么用在中药培植上的。

中医药资源,原来主要靠在大自然中采集。随着人们对医药需求的提高,中药的许多品种早已从野生变为家种园栽。即使如此,仍感到供不应求,而且面临种系退化、生长期长、产量低等种种问题。

对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利用新科技手段进行了探索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在,让我们看看培育“试管苗”实验室的种种景象。

这是25℃的恒温培养室,迎面的木架上摆着一排排塞着棉塞的锥形瓶,里面长着豌豆苗样的绿色茎叶及缕缕白色胡须样的根。瓶签上分别写着:黄芪、甘草、丹参、长春花等。这是将消毒无菌的药材茎叶片断放在多种养分的培养基上培养得到的“试管苗”。待发育完成后,就可移栽到外面的土壤中,最终长成需要的药材。当药材资源缺乏、种系退化或感染病毒时,可用此技术大量培植健康、性状优良的药材植株。

这是另一间黑洞洞的实验室,开灯后你可以看见锥形瓶里乳白色的培养基上长着一簇簇豆粒大的白色、红色团块。瓶签上分别标着:丹参、三尖杉、毛花洋地黄、甘草……

这些绒绒的团块是药材的愈伤组织,是由药材划伤处长出的细胞经过特殊培养处理,可一直保持这种状态生生不息,也可分化成完整的药材植株。试管菌

在发出轻微声响的摇床上,一排排锥形瓶盛着乳白色、红色混浊液。这是长春花、丹参、绞股兰的液体培养细胞。通过定期接种传代,它们可以不断地增殖下去,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实验寻找适合不同药材生长、提高其有效成份的条件。如不亲眼所见,真难相信小小的植物细胞居然有如此大的潜力。更有趣的是,锥形瓶中那无数根蚂蚁大小的细根,竟是由一两根细根增殖起来的。这种叫“毛状根”的培养物可以原样繁衍后代,绝不走样。这就使黄芪、丹参等大批根类药材的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这如同冰柜大小的设备叫“发酵罐”,它有神奇的本领。它里面可以盛16升培养液,两个星期可培养数公斤中药材。

为了改变我国中药材资源短缺和生产落后状况,科学家正将生物技术引入中药材生产,并探索工业化培育中药材的新路。

多姿多彩的药物

药品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有力武器之一。为了使药物充分发挥疗效,病人又乐于使用,就需要将药物制成一定的形状,如药粉、冲剂、药水、汤剂、丸剂、药片、针剂、药膏等,统称剂型。

病有缓急,症有表里,这样对于剂型的要求也不相同。例如急症用药,为了使疗效迅速,宜采用药水、针剂;患慢性疾病则希望药效缓和而持久,需要用丸药、片剂等;患皮肤病则需要用药膏、擦剂等。

根据药物的性质不同,也要求制成不同的剂型。例如在胃中易被破坏的药物,像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对胃部有刺激性的药物,像治疗血吸虫病的酒石酸锑钾,均需要制成针剂使用。又如药品中若含有较多的剧毒性成分,则需要制成蜂蜡丸使用,像含有水银的三黄宝蜡丸,这样既可防止药物中毒或过强刺激,又可延长药物的疗效。

饶有兴味的是,将同一种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其作用快慢也不一样。如某些镇痛退热药,既可制成药粉,也可制成药水或针剂,但发挥疗效的速度,以针剂最快,药水次之,药粉最慢。又如治疗胃溃疡的氢氧化铝,可以制成凝胶剂,也可以制成药粉或药片,但疗效以凝胶剂最好,药粉次之,药片最差。令人惊讶的是,个别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后,所产生的疗效竟完全不同。像硫酸镁制成溶液,热敷可以消肿,口服可以导泻,而制成针剂却可以抗惊厥,用于治疗尿毒症、破伤风与高血压性脑病等。胰酶遇胃酸易失效,宜制成肠溶胶囊或肠溶片服用,使其在肠内发挥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效用。但将胰酶的精制品制成“注射用胰蛋白酶”,却可用于治疗胸腔疾患,如脓胸、肺脓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及血栓性静脉炎等。最近发现,它还可用于治疗毒蛇咬伤,且具有高效、速效及副作用小的特点,因此,千万不能用错。

另外,有时为了服用、贮存、携带、运输的方便,也需要将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如冲剂、片剂等。

常用的剂型约数十种,各有一定的特点。现将一些主要的简介如下:

汤剂 是祖国医学中应用最早的一种剂型,相传创始于商代,迄今仍在广泛应用。它有很多优点,如可以根据病情变化加减化裁,机动灵活地使用药物;汤剂多为复方,药物之间能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可增强疗效、缓和药性、减少不良反应,而且制备简单,吸收较快,但容积较大,味苦,且易于变质或发霉。

药酒 是用黄酒或白酒将中药内的有效成分浸出的一种剂型。有时还加入蔗糖或蜂蜜来矫味着色。它常用于祛风活血、止痛散瘀,效果颇佳。且久贮不易变质。如国公酒、舒筋活络酒等。但对小儿、孕妇及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禁用。

膏滋 又称煎膏剂,为我国习用的一类膏状的口服剂型。它以滋补为主,兼有缓慢的治疗作用,且因含有蔗糖、蜂蜜而味美适口,为病者所乐用。如枇杷膏、益母草膏与十全大补膏等。

软膏 药物与凡士林等混合制成的一种半固体剂型。涂于皮肤或粘膜上,能起到保护、滑润及局部治疗作用。如烫伤软膏、醋酸肤轻松软膏等。

膏药 一般分为硬膏药与橡皮膏药两种。其中硬膏药俗称黑膏药,是将药物用油熬炼后下丹制成。它能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起到消肿、拔毒、去腐、生肌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等症。如宝珍膏、狗皮膏及万应膏等。另一种橡皮膏,俗称伤筋膏药,是将药物与橡胶、松香及油脂性物质混合制成的,携带、使用都很方便,而且不污染衣服,但膏层较薄,药效维持时间较短。常用的有伤湿止痛膏、消炎解毒膏、香桂活血膏等。

栓剂 又称塞药,为古老的剂型之一。如人们熟悉的甘油栓和痔疮锭呈鱼雷形,塞入肛门后,经括约肌收缩容易压入肠内,发挥局部治疗作用。以后又发现栓剂尚可通过直肠粘膜吸收,起到全身作用,如治疗哮喘的氨茶碱栓、氨哮素栓等。

散剂 俗称药粉。可分为内服或外用两种。它比片剂或丸剂容易吸收,奏效较快。但容易吸湿变质,故需要密闭贮存。

胶囊剂 一般分为硬胶囊剂与软胶囊剂两种。其中硬胶囊剂是将固体或半固体药物填充于大小不同的两节圆筒形硬胶囊中,紧密套合而成。软胶囊剂常称胶丸剂,是将油类或液体药物封闭于软胶囊中,而成为一种圆形或椭圆形的内服剂型。前者如速效伤风胶囊,后者如鱼肝油胶丸。它们不仅外表整洁美观,容易吞服,而且可以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服用后迅速崩解释放药物,发挥疗效。

丸剂 俗称丸药,为古老的剂型之一。由于它具有服用、携带方便,借助于包衣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以其作用缓和、持久等特点,常作为慢性病的治疗及调和气血之用。按所用的辅料不同,丸剂又可分为水丸、蜜丸、糊丸、蜡丸等类型。

滴丸 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效、速效的口服剂型,多用于难溶性的、不易吸收的或有刺激性的药物,是丸剂的一大革新。服用后,辅料迅速溶解,而使药物呈微粒析出,吸收较快。如苏冰滴丸、芸香油滴丸等。

冲剂 呈颗粒状,临用时加开水冲服。它是汤剂的新发展,既保持了汤剂药效发挥快的特色,又克服了汤剂体积大、容易腐败变质的缺点。若加入多量糖粉,即具有糖浆剂的特点,对小儿尤为适宜。如感冒冲剂、止咳冲剂等。

片剂 创始于19世纪40年代,近十几年来又有新的发展。它具有剂量准确、成本较低,以及服用、贮存、运输方便等优点。还可在药片上压上主药的名称或外文缩写及含量,便于识别。也可在药片上压成凹纹,以利于折成两半或四份服用。但儿童及老年人不易吞服。

纸型片 它外表像一张纸,撕一格即可服用。这是将一定量的药物吸附在一定大小的特制的可食性纸上,而制成的一种内服剂型。它体积小、疗效高、包装简单、便于携带,但由于纸的吸附量有限,只适用于小剂量药物。如口服避孕纸片、胃疡平纸片、硫酸阿托品纸片等。

膜剂 为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剂型。是将药物溶解在一定材料中制成薄膜状的剂型。它含量准确,重量轻,体积小,既可口服,也可外用。如硝酸甘油膜、毛果芸香碱眼用膜及避孕膜等。

注射剂 俗称针剂。始用于19世纪,发展迅速,如今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和最常用的剂型之一。针剂具有很多优点,其药效迅速,适于急救;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还可产生局部定位作用。缺点是使用不便,注射疼痛和价格较高等。常用的有水针和粉针两类,前者如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后者如青霉素、辅酶A等。另外还有油针如雌二醇、丙酸睾酮等。气雾剂

气雾剂 由喷雾剂发展而来。主要是将药物与液化气体或压缩空气一起装于带有阀门的封闭耐压的筒内,使用时借助于容器内的压力,使药物成雾状自动喷射出来,让这些微粒直达呼吸道或被皮肤吸收,以发挥作用。其吸收速度并不亚于注射,而用法却比注射要简便得多。如喘息定气雾剂、芸香草气雾剂。其特点是剂量较小、奏效迅速,能保持药物的无菌状态,并能减少局部涂药的疼痛与感染,副作用较小。但制备麻烦,价格较贵,需要有一定的设备,因而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微型胶囊 简称微囊,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它的体积很小,只有1微米到几百微米,可以制成胶囊剂、片剂、注射剂等使用。微囊是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包裹一层高分子物质,而成为一种密封的囊状粒子。其特点是能增加药物的稳定性,使其不受湿度、光线的影响,同时可防止药物挥发,能掩盖气味,并减少刺激性。如蒜素微型胶囊剂、牡荆油微囊片、亮菌甲素微囊注射液等。

综上所述,任何药品的治疗作用,基本取决于本身的化学结构、性质和组成,然而剂型是药物应用的必要形式,它可以调节药物作用的快慢和持续的时间,以及减少副作用。可见,只有将药物制成相应的剂型,才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况,达到治疗的目的。

健康处方

不宜常吃的食品

当你走进商店,各类食品真是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精美的包装,真让你不知道选哪种好。其实,有些食品是不太适合儿童和青少年吃的,有些甚至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不宜常吃。

1.可乐饮料:里面含咖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还可抑制脱氧核糖核酸的修复,增加细胞的突变率。

2.爆米花:爆制过程中,铅可进入米花。再经口进入人体,可影响神经、造血和消化系统。

3.人参食品:人参可兴奋神经系统,促进性激素分泌,易导致性早熟,影响正常发育。

4.腌咸鱼:这类食品内含二甲基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转化为二甲基亚硝胺,致癌性很强。

5.罐头食品:这类食品都含色素、香精、甜味剂、保鲜剂等添加剂,如吃得过多,会加重身体的解毒负担,尤其对儿童的影响更大。

6.泡泡糖:内含增塑剂和多种添加剂,对儿童有微毒,增塑剂的代谢物苯酚对人体也有害。

7.茶:茶中含鞣酸,可影响人对铁的吸收。儿童和青少年长期缺铁,可导致贫血,并使记忆力、理解力下降。不宜常吃的食物

8.菠菜:其中含大量草酸,可与钙结合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钙。常吃会影响钙的吸收。

9.糖精:是从煤焦油中提炼出的化学产品,内含糖精钠、砷、氨化合物、邻甲苯磺酰胺等。其中的糖精钠、邻甲苯磺酰胺等有致癌作用。如果经常大量吃糖精,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末梢神经炎等,还可损害一些脏器,如脑、胃、肾、膀胱等。

10.动物脂肪:过多摄入动物脂肪可影响钙的吸收,影响骨和牙齿的发育,甚至使血脂及胆固醇含量增高,引起肥胖及心血管疾病。

你会喝水吗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成分,有助于血液流动、体温调节、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等的正常进行。由于气候炎热、劳动或运动时大量出汗,人体内水分和盐分会大量丢失,严重时可引起中暑。此时,人体需要通过喝水补充水分,而饮水不当则会引起水中毒或是其他疾病。可见,饮水应恰到好处,做到科学合理。

饭后饮水不好。有人常在饭后喝很多的水或汤,这是有害无益的。食物经食管进入胃内后,必须依靠胃分泌的胃液和胃酸进行消化。如果饭后立即饮水,必然会把胃液和胃酸冲淡,从而消弱胃的消化功能,长期下去会引起消化不良。

防止越喝越渴。在夏天劳动或运动出汗较多时,人体在失去水分的同时,也丢失较多的盐分,喝进去的水通过汗液排出体外,又会带走一些盐分,所以更感到口渴难忍。这时要喝些凉盐开水,但一次不能喝得太多,应当分几次喝,这样既解渴又补充了盐分。在出汗很多的情况下,饮用不含离子的所谓“纯水”、“蒸馏水”,或是“去离子水”更不可取。

口渴时,吃冷饮、喝饮料也是解渴的方法,但效果不理想,也有越吃或是越喝越渴的感觉。尤其是含酸的饮料,患有溃疡的人宜少喝为佳。不产气的果汁型饮料,含糖量较高,各种冷饮则以高脂肪和高热能为多,注意不要吃得太多。对由香精、糖精和色素配成的“三精水”,五颜六色、艳丽漂亮的冷饮,也应敬而远之,避免人工色素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

多吃蔬菜和水果是补充水分的好办法,既补充了水分,又提供了必要的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素,一举多得。通常,蔬菜的含水量在95%左右,水果含水量约90%。因此,食用500克水果或是蔬菜,实际上相当于喝了400多毫升的水。在夏季瓜果上市时,多吃水果比喝冷饮更经济实惠,同时又有益于健康。

有些人在口渴时,喜欢喝啤酒解渴,甚至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饮用冰镇啤酒。这于健康无益,可能损伤胃肠道的功能。故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应慎重,应控制饮量,最好不要喝冰镇的。

适量喝茶有益处。古今中外对茶叶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都证实茶叶不仅是最佳的饮料,而且老少皆宜,适量饮用大有益处。茶叶有生津止渴的作用,饮茶可解热消暑,以饮用温热的茶为好。实验发现,饮热茶9分钟后,皮肤温度可下降1~2℃,并使人有凉快、清爽的感觉;而饮冷茶后皮肤温度下降不明显。当然,饮茶还有其他许多保健功能,如利尿、抗辐射、抗癌防癌、健美减肥、解痉平喘、防治心血管疾病等。

饮水应当“量出而入”。补充人体水分,饮水并非唯一途径,依靠吃饭、吃水果和蔬菜,也能从外界获得水分。一般,我们每天通过饮料和饮水可得到1.0~1.5升的水,从其他食物如大米和蔬菜中也可得到1.0~1.5升的水。每人每天对水的生理需要量可因季节、气候条件、劳动强度和饮食状况而不同,通常每人每天至少要有2~3升水,才能保证正常的生理代谢,满足人体需要。炎热季节或大量出汗时,补充水分要增多,但应掌握“量出而入”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促进身体健康。

食盐,每天吃多少最好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这七件中,除了柴、米外,盐可能是人们须臾不可离开的调味品了,所以历来称盐为“调味之王”。

那么,每天吃多少食盐,才是最科学的选择呢?这就不仅是每个人的口轻口重问题了。对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食盐的每日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国内一些营养专家建议我国人民近期摄入量应控制在10克以下;一般认为,一位体重为70千克的成年人,以每天摄入6~10克为宜。

1克食盐有多少?大约装满1个牙膏盖即是。按每日5克摄入食盐,一个人每月只要150克足矣。一家3口人,消费500克就很合适。为什么要这么严格地控制食盐量呢?这是因为食盐摄入过多,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近年来,这一观点已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在世界上某些原始部落中,人们不吃盐,未见有高血压发生,而且血压也不像文明社会那样随着年龄而增高。如巴西北部的印第安人,其40~49岁男性的平均血压为14.3/8.9千帕(108/68毫米汞柱),女性平均血压为13.1/8.3千帕(98/62毫米汞柱)。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食盐摄入水平与高血压发生率呈明显关系,如北京地区人日均食盐摄入量为16~18克,高血压发生率为9.5/万人;广东地区人日均食盐摄入量为6~7克,高血压发生率为2.5/万人。我们在江苏省扬州地区调查了463户居民,表明这些居民食盐摄入量平均每天高达16克。其中仅有4户(占调查户数的0.9%)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符合国内营养专家标准的占1/4,其余3/4的家庭都超过每人每天10克的建议标准。

随着食盐摄入量的增加,高血压的罹患率也相应增高。食盐摄入量在一定范围内(10~20克),每增加1克食盐摄入,高血压罹患率约增加1%左右。高血压病人限制钠盐后,血压会下降。严格限制钠盐,每日少于5克,血压会明显下降。

食盐摄入量的多少,一般来说,与饮食习惯有关。我国民间有“吃咸有劲”的说法。

我国历史上一直很贫穷,劳动方式以体力为主。钠随汗排出较多,生理需要补充较多的食盐。在人群中,一般来说,荤食者需要盐量少,素食者需要盐量多。因为动物性食品中含钠盐较多(所以乳儿用不着吃盐)。扬州地区调查结果也表明,农村居民的食盐摄入水平(18克)比城市居民(14克)高。经济落后地区居民食盐摄入水平(19克)比发达地区居民高(14克)。

尽管在人类很难确切表明食盐的摄入会引起高血压,但在动物实验中却较容易见到。在实验用鼠饮食中增加钾盐,能预防钠盐的致高血压作用。原始部落的人们不吃钠盐,而无高血压,可能与他们食用大量钾盐有关。

食盐是人体既必需且又要控制的调味品,嗜盐与高血压发生有关,这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力提倡平衡膳食,合理营养,限制食盐摄入量,增加蛋白质,以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

卡本特之死

卡本特是美国红极一时的摇滚乐歌星,19岁时便已名声大噪。但是,在一天早晨,卡本特突然死了,年仅32岁。人们奔走相告:谁杀害了卡本特?调查结果发现,卡本特是患病致死。尸检报告中提到,死者骨瘦如柴,皮下脂肪极少,肌肉菲薄,消化器官萎缩,死于极度营养不良。她的营养不良是长年“减肥”的结果,以后得了厌食症,想吃也吃不下,过少的摄食量使她命归黄泉,真正的凶手竟是她自己。

厌食症是一种心身疾病,有些人从小任性、被过分溺爱,平时挑食、偏食,后来,由于怕胖而进行限食,进而发展成拒食、厌食。步入青春期的少女,有相当一部分人程度不同地患了厌食症,医学上将此称为“青春厌食症”。

少女中挑食、偏食的人为数不少。有些人害怕身体发胖,轻度的选择性地限制进食,或偶然发生食欲减退和有厌食的倾向,这些现象不属于“青春厌食症”。

根据病情,青春厌食症可分3期。初期:12周岁以上的少女,体重在30公斤以下,并呈递减趋势;经常食欲不旺,饭前没有明显的饥饿感;每天只吃一两粮食,不吃糖、油、蛋、奶肉,不吃蔬菜、瓜果;能进食而自己却故意限制进食,食物已不能引起求食的冲动和兴奋。中期:少女或女青年比标准体重少35~40%,并呈快速递减趋势;没有进食的欲望,对一日三餐持逃避、厌烦、恐惧的态度;对亲人劝其进食持不满、抵触情绪,不受暗示;连续48小时不进食的现象不断发生;不能参加正常的体力和智力活动,如日常的学习等。晚期:极其消瘦,面无血色;说话有气无力,行走摇晃;看见食物或听见食物的名称就恶心,食物在口中不会吞咽,只会引起呕吐反应,奄奄一息,危在旦夕。

像卡本特那样严重的厌食症虽是个别的,但是可导致死亡的严重后果是令人怵目惊心的。经常能够遇到的是为数不少的早、中期青春厌食症者,他们为了追求所谓的形体美,从限食到不由自主地走入厌食的危险之路,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是躯体、精神、智力方面的巨大损失,在自我摧残健康中。她们痛苦、绝望、抑郁,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成了一个于社会、于家庭、于个人无益的废人,她们虽然未像卡本特那样突然死去,然而与死人又有什么区分呢?厌食症的女孩面无血色,大量脱发,身体干瘪,全无女性的魅力,她们彻底失去了美感。严重的营养不良,还会导致精神恍惚,意识和自我意识水平下降,注意力不能持久,思维障碍,记忆中断,情绪急剧变动,动作反应迟缓,对学业的影响极其严重,不少人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厌食症者人际关系冷漠,社会适应力减退,性格变得孤僻,怕与父母、教师交谈,不愿和同龄伙伴交往,就好像一个孤独的游魂。厌食症者造成了自己的痛苦,也使家人悲哀绝望,危害之大,发人深思。

女孩子大致从12岁开始皮下脂肪增厚,随着乳房隆起,胸部日益丰满,骨盆变宽,臀部凸现。这些天赋的形体特点,是女性美最富魅力的地方。自然的曲线,可能使少女感到欢愉、矜持,却也可能给一些敏感、多虑、拘谨、刻板、内向的少女带来莫名的心理负担。为了追求苗条修长的身体,于是便盲目节食,最终造成难以自拔的厌食状态。

因此,避免厌食症的关键首先在于认识健与美的关系。女孩子必须明白唯有身健才有体美,没有生理、心理的健康,就没有形体美可言。丰腴是一种女性独特的美,杨玉环(杨贵妃)之美,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她的丰腴。丰腴不是肥胖,这个概念不能搞错。女孩子如何能有令人倾羡的丰腴,离不开正常的饮食,所以胡乱节食是极其错误的。即使身体真的肥胖了,那也不应什么东西也不吃,而是适当调整一下食物的结构,如多吃些粗粮、杂粮、蔬菜、水果,少吃些甜食、油脂就可以了。

现时的宣传在客观上给一些女孩子造成了错误的认识,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减肥方法、减肥药物铺天盖地而来,一些并不肥胖的人纷纷实施减肥,天生敏感的少女自然不甘寂寞。于是节食加减肥药,引导她们走上了厌食之路。一些学者指出,女孩子一般不要盲目服用减肥药,真的要用,必须到正规医院里接受检查,确诊为肥胖症后,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才能使用,这是避免“青春厌食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则。

广大的少女朋友们,卡本特事件是应该引起你们充分关注的,要谨防“青春厌食症”危害你们的健康。

必须送走“现代瘟神”

吸烟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现代瘟疫”。它损害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引起癌症、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天死于吸烟的达8000人。牛津大学癌症研究所所长皮托指出:经常吸烟的人中1/3将死于这一嗜好,其中一半人只能活到中年。

并非危言耸听。吸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根据大量事实作出的科学论断。数以万计的科学家对吸烟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多达上百万人,追踪调查时间长的达数十年,他们根据研究结果向人类提出了谆谆告诫。全世界至少已有6万多项科研结果证实:吸烟引起疾病,导致过早死亡。英国皇家癌症研究基金会、美国癌症协会、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研究,经过对100万人的调查:发表报告指出:发达国家12.5亿人口中,到2025年将有2.5亿人因吸烟而死亡。

为什么吸烟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如此严重?

香烟烟雾中含有至少2000多种有害物质。例如尼古丁,有剧毒。20支烟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头牛。吸入少量尼古丁,对神经系统起短暂的兴奋作用,吸入多了,即产生持久的麻痹作用。长期吸入尼古丁,会使大脑和自主神经的功能失调,心脏、血管、胃肠等器官受到损害。再如一氧化碳,与红细胞的亲和力比氧大210倍。一氧化碳吸入人体,进入血液后,就与氧争夺红细胞,使红细胞将氧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能力降低。香烟中还含有数十种致病物和促癌物……这么多有害物质吸入人体会造成何等严重的后果,可想而知。

有些人对吸烟的危害半信半疑。“吸烟致癌,为什么有许多人吸烟并未得癌症?”这是由于癌的潜伏期很长。癌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和许多因素有关。从癌细胞开始出现,到发展成为癌症,需要几年至几十年时间。致癌物损伤细胞内的基因,可能有极少数细胞出现致病性突变,但不一定就会形成癌症。经过各种促癌因素与抗癌因素的反复较量,癌细胞与机体免疫力的反复交锋,癌细胞取得胜利,得到繁殖发展,才能形成癌症。而生活环境良好、心情舒畅、饮食适当、生活规律、坚持锻炼、注意卫生的人,免疫功能强,就可能将癌细胞包围歼灭在萌芽时期。因此长期吸烟者身上的一些细胞尽管曾发生过致癌性突变,最后形成癌症的只是一部分人。

脑卒中的情况有相同之处。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的主要原因,而吸烟诱发高血压和促成脑动脉粥样硬化,均非短期所能实现,必须持续吸烟至少一二十年,才能完成一系列病理变化,出现脑卒中症状。吸烟导致冠心病、胃溃疡、肺气肿等严重疾病,也都有一个过程,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而且由于多种原因,并非所有吸烟者都能在死亡前形成这些严重疾病。

考虑这个问题,不能只看眼前吸烟没有得病,一定要看到吸烟的长期危害;不能心存侥幸,一定要充分认识吸烟致病、减寿的严重危险。而且不能忽略,吸烟者健康状况恶化,体质下降,记忆力衰退,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是普遍现象。

吸烟不仅危害自己,而且祸及他人。吸烟者吞云吐雾,大量烟毒排放在空气中,严重污染环境。这些有害物质,吸烟人只吸入一小部分(25%的尼古丁、29%的一氧化碳……),大部分弥漫在空气中,被周围的人吸走,与吸烟者长期共处的被动吸烟者其受害程度,与日吸5~10支烟者相同。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被动吸烟得病致死者主要死于肺癌或心脏病。

丈夫吸烟,妻子严重受害。长期与吸烟的丈夫一起生活的妇女,肺癌发生率比丈夫不吸烟的妇女高2.4倍,平均寿命短4年。与吸烟者结婚的妇女死于心脏病的机会增加0.3~2倍。

被动吸烟受害最大的是下一代。婴幼儿身体发育不成熟,抵抗力差,被动吸烟,更易患病。美国政府报告,二手烟每年造成数十万幼儿患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孕妇被动吸烟,烟毒通过血液进入胎盘、子宫及胎儿,使胎儿缺氧,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会增加流产、早产或死婴的危险。新生儿体重偏轻,身高、胸围偏小,智力发育不良,易出现畸形。吸二手烟的新生儿体重比不吸二手烟的低200~300克,畸形发生率比不吸二手烟的高1.8~3.8倍。

被动吸烟的不仅限于吸烟者的家人,凡是与吸烟者有过一定时间接触的人,都有可能受到被动吸烟的毒害。

吸烟,对个人来说,增加经济负担,每年要额外支出成千上万元。而且花了钱换来的是体质下降、疾病缠身和提前死亡。

吸烟,给社会和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国50年代至今,卷烟种植面积增加10倍,已占用耕地150万公顷以上,减少了粮棉蔬菜的生产。近几十年,我国卷烟销量增加近20倍。我国吸烟人数逐年递增,现在已近4亿人,每年消耗烟草占全世界1/4以上。西方发达国家人们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戒烟的越来越多,吸烟人数年年递减,但卷烟生产并未减少。洋烟大量倾销到发展中国家,以赚取高额利润。

我国成为吸烟大国给我们带来的除了疾病和死亡外,还有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治疗因吸烟和被动吸烟造成的各种疾病,每年要花掉巨额的医药费,吸烟导致劳动力丧失和早逝在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仅此问题,就远远超过国家由卷烟生产所得的利税收入。至于吸烟导致的疾病痛苦、精神折磨、家庭不幸等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计算的。

吸烟酿成火灾,导致车祸、工伤等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惊人。15%的火灾由吸烟引起。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就是工人违纪吸烟酿成的。吸烟使人的耐力、速度和动作的灵敏度、准确性降低,不但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容易出事故。国外报告,吸烟者发生工伤及意外事故的比不吸烟者高2.5倍。综上所述,吸烟严重损害健康,威胁生命,污染环境,连累家人,危害社会,降低民族素质,造成国家巨大经济损失,是严重的社会公害,可怕的“现代瘟神”,难道还不该赶快将它送走吗?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吸烟的朋友要痛下决心,立即开始戒烟!不吸烟的朋友要提高警惕,决不抽第一支烟。

神奇的大蒜

1995年12月10日,日本《东京新闻》发出一篇文章,题为“大蒜提取液抗癌”。文章全文如下:

京都府立医大肿瘤生化小组西野辅翼教授通过动物试验查明,经过特殊加工的大蒜提取液对肝脏、肺、皮肤的癌症有抑制作用。

西野教授和涌永制药公司小组把老鼠分成两组,一组喂加进提取液的食物,另一组喂普通食物,经两次这样的试验调查大蒜提取液对肝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36周后喂普通食物的那一组老鼠有40%得了癌,而喂加进提取液食物的那一组的癌发率则只有20%。进一步在为期40周的试验中,喂普通食物的老鼠的癌发率是70%,喂加进提取液食物的则只有33%。根据这项结果,西野教授认为,提取液有明显的抗癌作用。该小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大蒜中含有一种在受到外部刺激时,为保护自身而产生的防御物质,该小组成功地分离出这种化合物。

其实,自古以来大蒜就曾在人类与疾病的抗争历史上屡建奇功,拯救过无数人的生命。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对大蒜也情有独钟。

早在公元前2700年,古埃及国王驱赶几十万平民和奴隶为他建造胡夫大金字塔。繁重的劳役和极差的卫生条件,使奴隶大批死亡,奴隶们时时受着瘟疫的威胁。面对瘟疫的流行,古埃及的医生要奴隶们每天吃几瓣大蒜,结果瘟疫很快就被控制住了。在医学史上树起第一座用大蒜拯救病人的丰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磺胺类药物一时短缺。英军中成千上万的伤兵伤口溃烂,疾病也开始流行。就在这极度缺药的困境下,有人向医生推荐大蒜。于是成千吨大蒜从四面八方运往医院和战场,伤病员们吃后,病情果然好转。蒜

我国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大蒜。从此,我国人民也开始吃大蒜,以后又逐渐认识了它的药用价值。到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他的巨著《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一个病案:“尝有一妇,衄血一昼夜不止,诸治不效。时珍令以蒜敷足心,即时血止,真奇效也。”

长期以来,我国民间有许多用大蒜治病的方法,如用大蒜捣烂外敷足心治咯血、鼻出血,慢嚼大蒜预防流行性感冒、肠炎、肺结核、龋齿等疾病。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大蒜还有以下作用:(1)每餐吃几瓣大蒜可降低胆固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2)预防癌症:这不仅从一些地区人民爱吃大蒜,而癌症发病率低这一流行病学现象可以看出,而且科学也证实了这一现象,因为大蒜能杀死胃里的某些细菌,而这些细菌能导致亚硝酸盐的产生,亚硝酸盐则非常容易转变为致癌物亚硝胺。吃大蒜后,这些细菌被杀死,从而起到了预防癌的作用。(3)印度的科学家从大蒜油中分离出一种物质,既可杀死蚊子的幼虫和一些农作物的害虫,又可以有效地预防疟疾和乙型脑炎,而对人和牲畜都没有害处。(4)医生利用紧贴大蒜的那层薄膜来修补穿孔的耳膜,以帮助耳膜长好。

对大蒜的这些作用,你觉得神奇吗?从古至今,大蒜和许多植物一样,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贡献。

学会刷牙

刷牙,一般人对它并不陌生。虽然人们对刷牙的好处、方法和牙膏的选择等有了不少了解,但不少人还缺乏系统的知识,需要对此有更多的认识。

刷牙的目的不仅在于清除牙齿(尤其是牙间隙内)上的食物残渣、软垢及微生物,更重要的是为清除牙齿上的菌斑。

菌斑是什么呢?菌斑是附着在牙齿表面软而未钙化的微生物堆积物。它的主要成分是细菌及其不溶性产物葡聚糖,以及少量糖蛋白原、脱落的上皮细胞等。

菌斑分为龈上菌斑及龈下菌斑。龈上菌斑主要在牙齿的窝沟、点隙处,以及邻间牙面上。它所含的细菌是致龋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龈下菌斑主要在龈沟内,或牙周袋内,所含细菌一部分可致根面龋,一部分则致牙周炎,是致牙周病的首要因素。

因此,预防龋病及牙周病就必须清除菌斑,而清除菌斑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就是刷牙。

菌斑与牙面附着紧密,有人形象地讲,菌斑膜像树根一样伸入釉质表层。因此。一般冲洗难以除掉,只有正确刷牙才能起到清除的目的;而且菌斑在人工清除后6小时之内,便可重新形成。刷牙的工具

刷牙工具一般包括牙刷及洁牙剂。目前市场上的牙刷种类繁多,使用时应选择那些符合生理卫生要求的。

1973年,卫生部、轻工业部及商业部曾联合召开了我国牙刷规格会议,制定了牙刷标准,经国务院批准定为保健牙刷,并进行推广。

保健牙刷规定:①牙刷头不能大,以便在口腔转动灵活。成人牙刷头长30~35毫米,宽10~12毫米,刷毛3~4排,总毛束24~33束。毛束间保持一定间隙便于清洁。儿童牙刷刷头长25毫米,宽7~9毫米,刷毛不超过3排。②牙刷刷毛应选细而柔韧的优质尼龙丝,直径在0.18~0.2毫米。毛束高度成人为10~11毫米,儿童为8~9毫米。对尼龙丝要求耐磨性强,回弹力好,不易折断,不吸水,易清洁干燥。③牙刷每根刷毛顶端均应加工成圆形或椭圆形,圆钝光滑,绝不能成尖刺状。④牙刷柄应便于握持,不易折断,平直或有适当的弯度均可。

当您选择牙刷时,没有必要对照这些数字,但是提醒您注意,牙刷不论是进口产品、合资的还是国产的,如果真正经过牙医学会、口腔科学会或牙病防治机构认可并推荐的保健牙刷,您均可选择使用,但要谨防假冒。

对于那种大头、粗毛硬毛、毛端未经处理的牙刷,使用时不仅不灵活,而且还会磨损牙面,损伤牙龈,弊多而利少。因此不要贪图便宜,去使用饭店里的一次性、不合标准要求的牙刷。

另外,在使用牙刷后应注意冲净,并保持干燥,保证自身的清洁。牙刷使用一定时间后,刷毛会向外弯曲,不仅会影响清除菌斑及软垢等,而且会损伤牙龈,因此应及时更换。即使刷毛弯曲不厉害,牙刷使用时间也不宜超过3个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