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报告(2019)(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4 12:13:46

点击下载

作者:谢瑾岚,罗黎平,杨顺顺,刘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报告(2019)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报告(2019)试读: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报告(2019)》编委会

主任:李荐国

副主任:刘云波

成员:(按姓氏笔画)

马骏 刘敏 曲婷 刘黎辉 陈文锋

杨顺顺 肖琳子 郑小鸣 罗黎平 周静

高立龙 谢瑾岚 曾召友序言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核心理念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顺应发展潮流,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带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开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究,是国家战略层面的现实需求,是对中央和政府有关文件的准确领悟,在当前和未来都将是理论界、智库界探讨的热点命题。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省份之一,承担着“一带一部”的建设使命和“守护一江碧水”的历史重任。作为省委、省政府的核心智库,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早在2016年就组建了由区域经济与绿色发展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研究团队,启动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报告》的研究和编撰工作。通过团队人员的共同努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报告(2017)》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国内推出的关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整体性研究的首部专著,在全国率先构建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首次从流域、区域、省(市)域3个层面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进行了评价分析,并对长江经济带城市、产业、消费3大领域的绿色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著作的出版发布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省内外专家学者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日报·海外版》、《湖南日报》、《国际商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湖南经视、红网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本书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报告》年度系列报告的第二本,被列入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智库团队重大委托课题并给予资助。谢瑾岚研究员总体负责全书调研与撰写工作,刘敏研究员具体负责书稿撰写过程组织管理。本书由谢瑾岚提出总体研究思路和框架体系,经多次集体讨论细化章节提纲后分工执笔。初稿完成后由刘敏、杨顺顺、罗黎平初审并提出修改意见,经各章执笔人反复修改后,再由谢瑾岚终审定稿。

本书由“评价篇”、“案例篇”两大部分和“附录”组成。其中“评价篇”包括4章,其结构的逻辑关系如下。首先,继续发布“长江指数”和对长江经济带东、中、西3大板块、11省(市)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评价,在此基础上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研判,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其次,对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位势与作用、问题与不足进行评价与剖析,对未来发展方向与路径进行探讨;最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湘江流域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评价,以期为湖南“守护好一江碧水”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依据。“案例篇”包括5章,选取地处长江经济带中游的湖南省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流域综合治理、湖区湿地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绿色发展、海绵城市建设、生态旅游扶贫等方面,对湖南省绿色发展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与成功案例进行总结与提炼。“附录”主要收录了本书各类评价模型计算部分程序示例,以及《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报告(2017)》出版发布的各类反响。本书各章节分工如下:第一章,曾召友著;第二章,肖琳子著;第三章,谢瑾岚著;第四章,杨顺顺著;第五章,罗黎平著;第六章,刘敏著;第七章,陈文锋著;第八章,曲婷著;第九章,高立龙著。“附录”的评价模型计算程序示例由杨顺顺承担,反响资料由肖琳子收集整理。此外,杨顺顺承担本书模型运算工作,曾召友承担部分数据收集与处理工作,高立龙、周静分别承担第一章、第三章图表绘制,郑小鸣对本书的撰写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付出了辛勤劳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报告》的研撰,是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依托湖南本土平台,立足国家大区域发展战略,致力于“跳出湖南来研究湖南”的一次重要尝试和探索,也是团队不断磨合、认识不断深入、体系不断完善、方法不断健全、文字不断凝练的过程。但受时间、经费和研究能力等条件限制,依然存在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调研深度与广度不足、专题研究刚刚展开、针对性政策建议偏少等问题,这些都有待今后年度系列报告的不断完善与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报告》在研究、写作过程中,得到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党组、科研处的关心与支持;在调研过程中,得到湖南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常德市、岳阳市、郴州市、平江县等市、县有关部门的帮助与支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出版分社邓泳红社长对著作的出版给予了关心与帮助,陈颖编辑付出了辛勤劳动,本书也参考了国内外许多学者颇有见地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分析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谢瑾岚2019年12月评价篇第一章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总体评价

本章运用课题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报告(2017)》所建立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基于2011~2017年数据,分流域、东中西区域和11省(市)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尤其关注2016年、2017年呈现的新特点、新变化,以期全面反映整个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成效特点与瓶颈障碍。一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指数测算与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灰色关联(AHP-GRAP)联合评价法,以绿色发展总指数为目标层,以绿色增长度、绿色承载力、绿色保障力为一级指标,以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开放协调、水资源利用、水生态治理、绿色投入、绿色生活为二级指标,以36个具体指标为三级指标,对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一)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总指数综合测算结果与评价分析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总指数测算结果如图1-1所示。1.总指数变动态势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总指数由49.39上升至60.44,其间,虽有小幅震荡但总体而言呈平稳上升的态势。从总指数次级指标来看,绿色承载力贡献最大,绿色保障力其次,但绿色保障力指标值年均增速不高,而绿色增长度指标对总指数贡献偏低,仅在2013年略超绿色保障力,2016~2017年其发展加速,与绿色承载力的贡献相当(见图1-1、1-2)。图1-1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总指数图1-2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一级指标得分对比2.总指数增速变动情况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总指数年均增速为3.42%,其间,虽有小幅震荡但总体而言呈平稳上升的态势,尤其是2016年与2017年保持了稳健增长势头,年均增长达3.57%,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稳步推进,绿色发展水平稳健提升(见表1-1)。表1-1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总指数增速

同样,绿色承载力对总指数增速的贡献最大,其次为绿色保障力,虽然绿色保障力年均增速仅为2.70%,但后期加速发力,稳定提升,2016年与2017年年均增速几乎追平另外两项指标。相对而言,绿色增长度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总指数增长率的贡献偏低,但2016年后提速,与绿色承载力并驾齐驱。由此可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不断提高绿色增长度,将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方向。(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分项指数测算结果与评价分析

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总指数分解为绿色增长度、绿色承载力和绿色保障力3个一级指标,分项进行分析和评价。1.绿色增长度的测算结果与分析评价

测算结果表明,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增长度由45.82上升到56.51(如图1-3所示),年均增长率为3.56%,其中2013年表现出色,增幅达12.03%,2014年增幅逆转为负,此后保持平稳上升态势,2016~2017年年均增幅为3.58%,略高于总体平均水平。图1-3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增长度变化趋势

从二级指标对绿色增长度的贡献来看,结构优化的贡献居首,创新驱动的贡献排尾。2011~2017年,结构优化指数由49.31升至69.24,略呈匀加速态势,年均增速5.82%。源于其次级指标即三级指标中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工业劳动生产率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人均GDP在近五年间增长接近40%。特别是2016~2017年两年人均GDP增幅达29.33%,工业劳动生产率甚至达44.84%;与此同时万元GDP能耗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由0.68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0.46吨标准煤/万元,共同为结构优化指数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劲支撑。

开放协调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增长度的提升做出了较大贡献,但近两年受大环境影响,部分指标表现欠佳,2011~2017年,开放协调由49.83上升到58.64,然后回落至56.88,年均增速2.23%,2016~2017年两年总体出现负增长,跌幅接近3%,年均跌幅为1.51%。从三级指标看,其中城镇化率由50.29%小幅上升到58.29%,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增速由12.26%升至15.52%,地方财政住房保障支出比重基本平稳,2017年回落至3.49%,甚至低于2011年的3.65%;出口交货值相对规模呈现逐年微幅下降趋势,2016~2017年增幅为-16.51%,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15平稳下降至2.70,泰尔熵指数由0.10下降到0.09。

从图1-4可以发现,绿色增长度与创新驱动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同构性,只是前者增减程度更为缓和,绿色增长度在2013年前后的上升下降是与创新驱动能力的大幅升降及开放协调发展过于平缓分不开的。2013~2014年,创新驱动由53.27大幅下降到45.09,2015年持续降至43.17,年均增速为-3.27%,但开放协调在2015~2016年的大幅下降没有改变绿色增长度的态势,这主要得益于结构优化的稳定支撑和创新驱动能力的阶段性平稳发展的支撑。从三级指标来看,R&D经费投入强度、万人拥有科研人员数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是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速出现明显波动,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先升后降,但总体呈上升趋势,技术市场成交额增速明显下降,信息产业占GDP比重波动变化,整体呈现微幅下降趋势,其中,技术市场成交额增速2011年为19.54%,2013年达到峰值31.7%,2015年降至14.01%,2016年开始回升,2017年升至19.51%;信息产业占GDP比重由2011年的4.24%波动下降,到2017年降至4.05%。由此可见,着力提高创新驱动能力将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主攻方向。图1-4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增长度二级指标变化趋势2.绿色承载力的测算结果与分析评价

测算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绿色承载力由2011年的53.11持续上升,2017年达到65.62(见图1-5),年均增速达3.59%,2016~2017年基本保持同等速度延续递增态势。从其次级指标来看,水资源利用指数和水生态治理指数均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其中水资源利用对长江经济带绿色承载力指标贡献较大,2011~2017年分析期间水资源利用指数由55.40上升到70.64,年均增长率达到4.13%。从三级指标看,其中万元GDP水耗2011年为123.39立方米/万元,2017年降至71.08立方米/万元;七年间工农业用水效率均大幅度提高,其中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量由708.09立方米/万元降低到515.07立方米/万元,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81.84立方米/万元降低到52.00立方米/万元;但人均生活用水量始终保持微弱上升势头,由61.29立方米/(人·年)提高到67.60立方米/(人·年)(见图1-6)。

水生态治理指数也有较快提高,由2011年的51.92稳定提高到2017年的63.00,年均增长3.28%,这说明,近年来长江经济带水生态治理已取得明显实效。具体而言,2011~2017年,长江水质前五年明显上升,长江流域国控断面三类(水质)以上占比由2011年的80.9%,到2013年升至89%左右;2016年降至82.3%,2017年回升到84.5%;湿地面积前两年为3.89%,后五年基本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为5.65%,保持稳定;万人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总体增强,自2012年持续稳步递增,2017年回调至2056.63立方米/(万人·日);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与氨氮排放强度均出现持续明显下降,万元GDP化学需氧量排放由4.26千克/万元下降到1.33千克/万元,万元GDP氨氮排放量由0.53千克/万元下降到0.18千克/万元;化肥施用强度由0.50吨/公顷降至0.49吨/公顷,而农药施用强度总体保持小幅下降,时有波动但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17.2~18.3千克吨/公顷。图1-5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承载力变化趋势图1-6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承载力二级指标变化趋势3.绿色保障力的测算结果与分析评价

测算结果显示,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保障力由49.98上升到58.63(见图1-7),年增速为2.70%,其中2016年和2017年两年增幅达7.19%,年均增速为3.53%,保持了2013年以来的增长态势。从数值上看,大多年份绿色保障力指数低于绿色承载力指数、高于绿色增长度指数。从增长率来看,与绿色增长度及绿色承载力相比,绿色保障力的年均增速低不到1个百分点,也比长江指数3.42%的年均增速低0.7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长江经济带绿色保障力一方面基础比较薄弱,另一方面保障力提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水平和速度。

绿色投入增长较快是绿色保障力提高的主要原因。2011~2017年,绿色投入指数由41.07上升到48.28,年增长率为2.73%。从三级指标看,2011年,节能环保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为2.51%,此后总体呈先降后升态势,2016年微弱回落,到2017年大幅增长到2.73%,后两年年均增速为6.79%。此外,水利环境固定资产占全社会固定投资比重由8.33%提高到13.91%,增速明显,特别是2016年及2017年年均增幅达25.76%;但万人拥有环保人员数自2015年开始有所下降(见图1-8)。

2011~2017年,绿色生活指数由63.93提高到74.85,呈现先升后降再持续上升的状态,年均增长率高达2.66%。从三级指标看,突发环境事件次数评分由2011年的99.09升至2013年的131.18,2017年降至33,总体而言,说明环境保护与治理卓有成效。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84.89%上升到98.8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也由39.57%变为40.92%,略有提升。公共交通覆盖率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由11.39标台/万人上升为14.35标台/万人,小幅提升。地级及以上(省会)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重由2011年的90.76%降为2013年的59.18%,2017年升至76.63%,波幅较大,但后两年增幅明显,超过10%。图1-7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保障力变化趋势图1-8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保障力二级指标变化趋势二 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绿色发展评价

根据地理空间分布,长江经济带可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东部区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中部区域包括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和湖南省,西部区域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和云南省。为了更为精确地展示长江经济带内部不同区域绿色发展的状况,本部分采用2011~2017年数据对长江经济带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绿色发展指数进行测度和比较分析。(一)长江经济带东、中、西区域绿色发展指数比较分析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持续推进,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均取得显著成就,但也存在明显差异。1.总指数比较分析

从总指数来看(见图1-9),东部绿色发展水平七年来一直遥遥领先,从2011年的53.04增长到2017年的66.55,年均增速为3.85%,无论是绿色指数水平值,还是其年均增速,东部区域均在三大区域中排名第一;西部绿色发展成效也相对突出,2011~2017年,绿色指数由46.74增长到57.30,超过中部,在三大区域中排名第二,但年均增速排名第三,为3.46%,增长速度有待提高;中部绿色指数七年间一直处于末位,2011~2017年,绿色指数由43.53增长到54.49,各年始终位列第三,年均增速3.81%,排名第二。图1-9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区域绿色发展总指数2.绿色增长度比较分析

从绿色增长度分析,2011~2017年,东部绿色增长度指数由53.54增至67.45,始终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年均增长率达3.92%,而西部的绿色增长度指数均低于50,2017年达48.85,位居第三位,年均增速为3.16%,也位居中、东部增长水平3.65%和3.92%之后。但考察近两年情况,2016~2017年东、中部增速加快,年均增速中部达3.93%,东部达3.99%,但西部则放缓0.1个百分点。从二级指标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开放协调的各项指数来看,区域位次各年始终未变,东部第一,西部排尾,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能力提升速度来看,排序也是如此,但从开放协调度的提高情况考察,西部开放协调指数七年来增幅第一,东部第三(见表1-2)。表1-2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东、中、西区域绿色增长度指数及排名表1-2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东、中、西区域绿色增长度指数及排名-续表3.绿色承载力比较分析

从绿色承载力分析,各年区域位次稳定,东部最高,西部第二,中部最低。2011~2017年,东部绿色承载力指数由55.26增至69.23,年均增速3.83%;中部绿色承载力指数由40.89增至54.42,年均增速4.88%;西部绿色承载力指数由50.56增至64.78,年均增速4.22%。虽然中部年均增长速度最快,但由于绿色承载力指数绝对水平值大大低于东部和西部,中部绿色承载力的提升注定较为艰难,但已显现β收敛趋势(落后地区比发达区域增速更快,整体呈现收敛一致的趋势)。从二级指标来看,水资源利用指数西部长期稳居首位,表明西部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其次是东部,而中部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则最低;水生态治理指数东部最高,且远高于中、西部;西部排名第二。表明水生态治理成效东部最为显著,中部单从指标看成效不显著(见表1-3)。表1-3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东、中、西区域绿色承载力指数及排名表1-3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东、中、西区域绿色承载力指数及排名-续表4.绿色保障力比较分析

从绿色保障力来分析,西部的绿色保障力指数最高,七年来一直稳居领先地位;东部在2011~2014年连续4年的绿色保障力指数最低,2015年达到55.01,跃居第二位并一直保持;中部在2011~2014年的绿色保障力指数位居第二,但2015年开始被东部赶超,排名下降。2011~2017年,东、中、西部绿色保障力指数年均增速分别为3.71%、2.12%、2.34%,东部的增速最快,目前,东、中、西部绿色保障力指数分别为58.22、57.73、61.77,东部年均增速明显超过西部,是长江经济带绿色保障力增速最快的区域,而中部当前绿色保障力指数水平值和增速均处于末位,是绿色保障力最为弱势的区域。东部绿色保障力快速提升与绿色生活指数的提高密不可分,2011~2017年,东部绿色投入指数由39.00提高到46.05,2014~2015年在三大区域中一度由排名第三跃升到第二,但在2016年和2017年又被中部反超;绿色生活指数增长更快,由59.01提高到77.29,排名由第三跃居第一,为东部绿色保障力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见表1-4)。表1-4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东、中、西区域绿色保障力指数及排名(二)长江经济带东部区域绿色发展评价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东部区域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相对平稳的线性递增态势,在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板块中处于领先地位。1.东部区域绿色发展总指数变化特征

无论是绿色指数水平值,还是年均增速,东部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在三大区域中一直遥遥领先,从2011年的53.04增长到2017年的66.55,年均增速为3.85%,呈稳定上升态势(见图1-10)。从次级指标的贡献来看,主要是绿色增长度和绿色承载力提供了较好的支撑,2017年,这2个一级指标对总指标的贡献分别为38.60%和32.47%,但绿色保障力表现并不突出,对总指数的贡献为28.94%(见图1-11)。图1-10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东部区域绿色发展总指数2.东部区域绿色发展分指数变化特征(1)一级指标,东部区域3项一级指标分项指数历年变化情形如图1-11所示。图1-11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东部区域绿色发展一级指标变化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东部区域的绿色增长度指数由53.54变为67.45,年均增长3.92%,接近并略高于总评指数增速3.85%;绿色承载力指数由55.26变为69.23,年均增长幅度为3.83%,与总评指数增速基本持平;绿色保障力指数由46.80变为58.22,年均增长幅度为3.71%,比总评指数增速略低。其中,绿色增长度指数主要得益于结构优化指数高速增长的稳定支撑,创新驱动指数虽然总体呈缓慢增长,但是波动明显,特别是2017年比2016年下降明显,开放协调指数始终保持平稳的缓慢增长;绿色承载力指数的提升同时受益于两项二级指标水资源利用和水生态治理的共同支撑;绿色保障力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2016年受绿色投入指数小幅下滑影响,幸而绿色生活指数快速上升起到一定支撑作用。(2)二级指标。2011~2017年,东部区域的结构优化指数由58.74升至85.99,年均增长幅度为6.56%;创新驱动指数由48.01升至52.71,年均增长幅度为1.57%;开放协调指数由57.01升至60.94,年均增长幅度为1.12%;水资源利用指数由60.06升至74.34,年均增长幅度为3.62%;水生态治理指数由52.76升至66.58,年均增长幅度为3.95%;绿色投入指数由39.00升至46.05,年均增长幅度为2.81%;绿色生活指数由59.01升至77.29,年均增长幅度为4.60%。增长态势方面,结构优化、水资源利用、水生态治理等二级指标均呈稳步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水生态治理2016年增速很快,2017年出现反弹性减缓;创新驱动、开放协调、绿色投入等3项二级指标则呈波动变化,开放协调于2016年和2017年增速明显放缓。比较反常的是绿色投入和创新驱动,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绿色投入中的环保支出和环保人数占比均在2016年出现下滑,而创新驱动中的6项次级指标中有4项出现明显降低,特别是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速由15.25%降至2.19%,跌幅较大(见表1-5,图1-12)。表1-5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东部区域绿色发展二级指标指数图1-12 2011年和2017年长江经济带东部区域绿色发展二级指标对比(3)三级指标。首先,结构优化4项三级指标均得以持续优化,绿色生活指标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公共交通覆盖率、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突发环境事件次数评分等5项三级指标实现稳定提升,而森林覆盖率得以保持。其次,水资源利用、水生态治理和绿色投入指数增幅居中,水资源利用中表征综合用水效率的万元GDP水耗保持稳定下降趋势,而代表产业用水效率的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万元农业增加值水耗均整体延续下降态势,但万元农业增加值水耗相比2016年而言,在2017年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由595.43立方米/万元增至621.03立方米/万元,考虑到消费需求升级背景下居民生活节水相对困难,代表居民用水效率的指标人均生活用水量确实持续攀升,与预期吻合,且2016年增幅较大,2017年达80.79立方米/(人·年);水生态治理中湿地面积占比数值维持不变,人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2017年在2016年取得较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略有回落,总体增长态势得以维持,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这两类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延续了2015年之前的势头,化肥和农药施用强度保持微幅稳定下降;绿色投入在2016年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绿色投入中的环保支出和环保人数占比均在2016年出现下滑,但这并未改变绿色投入指数增长的长期趋势。再次,创新驱动和开放协调指数增幅偏低,创新驱动指标中,R&D经费投入强度、万人拥有科研人员数呈增幅递减的增长态势,而技术市场成交额增速、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速受经济增速普遍下降的大环境影响,2017年大幅下滑,幸而2016年增幅较大,支撑了整体上升的势头,此外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信息产业占GDP比重均有所下滑,2017年东部区域两指标各为31.90件/万人和3.76%,分别较2015年下降了2.37件/万人和0.17个百分点。(三)长江经济带中部区域绿色发展评价

总体而言,长江经济带中部区域绿色发展滞后,不论是指标值还是年均增速,绝大多数低于全经济带的总体水平,部分指标值甚至低于西部区域。1.中部区域绿色发展总指数变化特征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中部区域绿色发展总指数值如图1-13所示。图1-13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中部区域绿色发展总水平指数

2011~2017年,中部区域绿色发展总水平指数在三大板块中各年均靠后,但2011~2015年总水平指数年均增速位居第二,为3.17%,2016~2017年增速明显加快,达5.12%,其原因主要是绿色增长度指标从2016年开始加速上升,变幅较大,而且其核算权重最大,为0.37。绿色保障力指标权重略小,但2016~2017年增幅明显大于前面年份。因此总水平指数受绿色增长度指标和绿色保障力指标变化的冲击最为显著,整个分析期年均增速位列第二。2.中部区域绿色发展分指数变化特征(1)一级指标。图1-14所示,2011~2017年,中部区域绿色增长度指数由42.97升至53.27,年均增长3.65%,略低于总水平指数增速;绿色承载力指数由40.89升至54.57,年均增长4.88%,高于总水平指数增速1.23个点;绿色保障力指数由50.90升至57.73,年均增长2.12%,明显低于总水平指数增速。可见,绿色增长度与绿色保障力指数明显偏低,对总水平指数的支撑作用明显不及绿色承载力指标,未来对总水平指数贡献的提升空间较大。增长态势方面,绿色增长度在2014年出现明显下降,2015年开始反转,2016年基本持平,2017年明显上升达53.27;绿色承载力2016年增速实现11.78%,次年增速放缓;绿色保障力截至2017年几乎一直保持均一速度温和上升,变幅不大。图1-14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中部区域绿色发展一级指标变化(2)二级指标。中部区域绿色发展总水平指数同前面一样,选取的同是7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开放协调、水资源利用、水生态治理、绿色投入和绿色生活。其逐年变化如表1-6所示。表1-6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中部区域绿色发展二级指标变化表1-6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中部区域绿色发展二级指标变化-续表

在构成绿色增长度的次级指标中,除结构优化指数稳定上升外,创新驱动指数在2013年达峰下落,其后一直围绕42.00持续微幅波动,峰谷之距大于1,2017年为42.42,略高于前一年;开放协调指标则震荡前进,振幅较大,峰谷相差10个点。而构成绿色承载力的次级指标水资源利用和水生态治理,构成绿色保障力的次级指标绿色投入在2016~2017年均保持缓慢增长趋势的特点而显得平稳,但绿色生活2017年增幅显著,掩盖了之前的增幅不显著。所有这些次级指标变化的叠加效应,综合形成图1-15所示的情形。图1-15 2011年和2017年长江经济带中部区域绿色发展二级指标对比

将中部区域年度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2011年的基础上,2011~2017年,中部区域各项二级指标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三级指标。从三级指标看,首先,结构优化指数跃升幅度明显,主要是因为其次级指标工业劳动生产率、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及人均GDP指标优化迅速,2015年之前基础扎实,各项得分均净增1倍有余,且2016~2017年势头不减,其增幅分别达49.55%、43.72%及30.18%。加之万元GDP能耗稳步下降,使其指标得分升幅稳定。水资源利用得分上升,主要源于万元GDP水耗和工业用水效率二者的贡献,与2011年相比,2015年万元GDP水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降低32.6%和31.6%,2016~2017年二者得分增幅19.83%和10.89%,依然势头迅猛,只是居民生活节水难度更大,代表居民用水效率的指标始终负向变化。水生态治理指标得分主要缘于两类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强度2016~2017年分别下降到75.65%和60.02%,势头强劲,因此其得分大幅稳定提高。且化肥施用强度指标得分在2016~2017年两年增幅达19.77%。其次,开放协调、绿色投入和绿色生活升幅居中,分别源于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城镇化率快速增大,2016~2017年年均增幅达8.42%,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出口交货值相对规模和地方财政住房保障支出比重的负面冲击。水利环境固定投资占比指标得分在2016~2017年两年增幅达69.59%,升幅巨大,抵消了环保人数占比降低的负影响,财政节能环保支出占比节节攀升,得分在2016~2017年两年增幅达23.79%。绿色生活次级指标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公共交通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稳定提升,但城市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指标由2011年的88.8%明显下降至2015年的68.1%,2016~2017年公共交通覆盖率、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表现依旧抢眼,得分加速提升,从其归一化结果来看,两年增幅均超过10%,分别为54.94%、14.30%和10.48%。再次,创新驱动指标升幅最小,主要原因在于尽管R&D经费投入强度和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得分稳步增加,但支撑力量有限,而万人拥有科研人员数、技术市场成交额增速和信息产业占GDP比重的得分受近年大环境影响而持续下降,技术市场成交额增速在2016~2017年归一化结果降幅达22.95%,致使创新驱动指标指数受其影响,表现不突出。(四)长江经济带西部区域绿色发展评价

本部分对2011~2017年,尤其是2016年和2017年长江经济带西部区域板块的绿色发展总指数、3项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和相应的三级指标的变动特点进行展示和分析。1.西部区域绿色发展总指数变化特征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西部区域绿色发展总体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从2011年的46.74增至2017年的57.30,共增长22.59%,年均增幅3.46%,2016年与2017年两年增幅更大,高达9.22%,年均增幅4.51%,势头强劲。总指数明显高于中部区域,与整个经济带基本持平且多数年份略微偏低,但远低于东部区域。从一级指标来看,绿色承载力和绿色增长度是总体指数增长的主要支撑因素,2017年绿色承载力指数位居中部区域指数与全经济带及东部区域指数之间;但绿色增长度指数位列三大区域末位,也低于全经济带绿色增长度指数;绿色保障力指数高于全经济带、东部区域和中部区域。从增长态势方面来看,2011~2017年,绿色承载力和绿色增长度年均增幅分别为4.22%和3.16%,绿色保障力指数年均增幅相比较小,为2.34%。绿色承载力2016年与2017年增幅达12.17%,而绿色保障力指数2016年与2017年增幅为8.57%,二者均加快了之前的增长势头。但绿色增长度指数2016年与2017年年均增速放缓,其在2016年增速上扬,高达4.86%,但2017年增速迅速减缓,仅为1.30%(见表1-7和图1-17),总指数和一级分项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只是部分指标部分年份出现增幅不一致而已,充分说明长江经济带西部区域绿色发展各方面均在稳步推进。图1-16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西部区域绿色发展总水平指数表1-7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西部区域绿色发展指数增速(%)2.西部区域绿色发展分指数变化特征(1)一级指标。2011~2017年,西部区域绿色发展一级指标呈逐步上升态势,绿色增长度从40.53升至48.85,年均增长3.16%;绿色承载力从50.56升至64.78,年均增长4.22%;绿色保障力从53.77升至61.77,年均增长2.34%。根据测算,绿色增长度指数的上升主要得益于结构优化指数以年均增幅5.40%的速度快速拉升,开放协调指数增速次之,年均增幅不到结构优化指数增幅的一半,创新驱动年均增速仅为1.06%,且在2017年不升反降,因而造成绿色增长度2016年增速尽管高达4.86%,但在2017年增速迅速减缓,仅为1.30%的情形(见图1-17)。绿色承载力指数的增长同时得益于水资源利用和水生态治理指数的快速上升,在2016~2017年依然维系绿色承载力指数快速增长的势头,且加速度为正。绿色保障力指数的提升主要得益于绿色投入,其年均增速3.26%,远高于年均增速仅为1.31%的绿色生活的支撑作用,在2016~2017年仍基本保持加速增长趋势。图1-17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西部区域绿色发展一级指标变化(2)二级指标。2011~2017年,西部区域绿色发展虽然部分二级指标部分年份出现了小幅下滑,但总体呈上升态势,其中,结构优化、水生态治理等指标的指数实现了持续上涨,而创新驱动、开放协调、绿色生活、绿色投入与水资源利用指标的指数却表现为在波动中上升。例如在2011~2017年,结构优化指数由42.45提升至58.21,年均增速5.40%,其增速在7项二级指标中排名居首,2016年与2017年递增速度放缓,两年升幅达9.78%,其年均增速为4.78%;创新驱动指数从38.83提升至41.36,年均增长1.06%,2016年与2017年增速加快,两年升幅达3.33%,其年均增速为1.65%;开放协调指数从40.55提升至45.79,年均增长2.05%,2016年与2017年年均增速下降为0.91%;水资源利用指数从60.88提升至78.18,年均增长4.26%,2016年与2017年增速放缓,两年升幅达7.82%,其年均增速为3.84%;水生态治理指数从45.18提升至57.80,年均增长4.19%,2016年与2017年增速明显加快,两年升幅达15.46%,其年均增速达7.46%;绿色投入指数从45.50提升至55.14,年均增长3.26%,2016年与2017年增速加快,两年升幅达14.20%,其年均增速为6.86%,明显提高;绿色生活指数从66.74提升至72.14,年均增长1.31%,2016年与2017年增速略有放缓,年均增速跌至1.26%(见表1-8、图1-18)。由此看来,结构优化、水生态治理和绿色投入等指标表现最好,创新驱动指标指数增速最慢,表现最差,应为今后长江经济带西部区域绿色发展急需提高的着力点。表1-8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西部区域绿色发展二级指标变化图1-18 2011年和2017年长江经济带西部区域绿色发展二级指标对比(3)三级指标。从三级指标来看,2011~2017年,结构优化指数的三级指标虽然都实现了优化,但这些分项指标对结构优化指数大幅提升的支撑作用不一,在此我们重点考察最后两年即2016~2017年的情形,以期发现其后的变动趋势,突出需要重点监测的指标。在2016~2017年人均GDP增长幅度最大,达40.3%,工业劳动生产率次之,为34.47%;创新驱动指数之所以表现不佳,在于其三级指标中,仅R&D经费投入强度在2016~2017年增速较快,增幅达16.37%,其他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技术市场成交额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速3个指标的指数均出现负增长,加之信息产业占GDP比重指标提升幅度较小,导致创新驱动指数增幅甚微,仅为0.04,是西部区域绿色发展的短板;开放协调指数的三级指标中,城镇化率、出口交货值相对规模和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增速三项指标在2016~2017年增速迅猛,增幅分别为26.45%、35.66%和21.60%,相对较差的是地方财政住房保障支出比重,在2016~2017年出现19.35%的负增长,显著拉低了年均增速;水资源利用指数中,在2016~2017年万元GDP水耗、农业和工业用水效率都实现了大幅下降,万元GDP水耗降幅达10.38%,农业和工业用水效率降幅分别为4.55%和6.01%,在人均生活用水量指数不升反降的情况下,实现了水资源利用指数加速提升的势头;水生态治理指数中,湿地面积占比评分维系不变,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与氨氮排放强度在2016~2017年增幅分别为31.71%、41.50%和37.99%,水生态治理指数虽有较大幅度提升,但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与氨氮排放强度急需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同时农村面源污染源控制仍需加强,特别是化肥的施用强度有所增大;绿色投入的三级指标水利环境固定投资占比2016~2017年增幅达44.95%,财政节能环保支出占比2016~2017年增幅次之,环保人员数占比在2017年有所降低;绿色生活的三级指标中,2016~2017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及公共交通覆盖率增幅均超过16%,其他指标虽然变动不显著,但其走向均趋好。三 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绿色发展评价

长江经济带横贯中国东中西部,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所属各省市绿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长江经济带省域绿色发展总指数比较分析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绿色发展水平参差不一,且排名处于不断变动之中。1.省域绿色发展总指数比较

2011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绿色发展总水平排名依次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重庆市、贵州省、四川省、湖北省、云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湖南省,经过七年来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2017年,11个省市绿色发展总水平排名已变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重庆市、湖北省、贵州省、四川省、湖南省、安徽省、云南省、江西省。图1-19 2011年和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绿色发展总指数图1-20 2011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绿色发展总指数比较

从2011年到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虽然部分省市的排名位次没有变化,有的变动非常细微,但各省市绿色发展总水平均有很大的提高,只是提高幅度有所差别而已。排名位次没有变化的共有四个省市:上海市,绿色发展指数由61.41跃升至81.82,一直稳居榜首;江苏省,绿色发展指数由54.11跃升至66.93;浙江省,绿色发展指数由53.86跃升至66.43;重庆市,绿色发展指数由51.90提高到63.89,依序包揽前四,但江苏和浙江在2013年和2017年出现过换位情形,主要是由于各自绿色增长度排名及分值发生变化,位次完全未变的只有上海和重庆两市。部分省市排名略有变化,贵州省,绿色发展指数由47.65提高到58.12,前六年一直保持第五位,2017年下滑为第六;安徽省,绿色发展指数由43.93升至54.21,一度由第十晋升第九又跌至第十位,在2016年重回第九并保持至2017年;四川省从2015年开始由第六位下降到第七位,主要原因是绿色增长度、绿色保障力指数的增速放缓,分项排名偏低且下降所致。排名变化最大的省市是湖南省、湖北省、云南省和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排名上升较大,其中湖南省由第十一位上升到第八位,主要是由于其绿色增长度增速非常快,分析期内稳步上升,绿色保障力也有较大的提高;其次是湖北省2012年由第七位降至第八位,次年开始上升,2017年到第五位,主要原因是其绿色增长度指数上升很快,其得分较高,对总指数形成有力支撑,另两项排名变化不大,其中绿色保障力虽然排名最后但分值未被其他省拉开距离;排名下降的为云南省,绿色发展指数由44.66提高到54.18,2011年为第八位,次年第七,2013年开始三年保持第八位,而后下降为第十并保持至2017年,主要原因是绿色增长度增速过缓,排名过低;江西省由2012年第九位滑到2013年的第十位,次年即下降到第十一位,主要原因是其绿色承载力增速缓慢且得分过低(见图1-19、图1-20、表1-9)。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