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与机制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为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5 10:52:38

点击下载

作者:安锦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与机制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为例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与机制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为例试读:

前言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具有不可替代和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所具有的创造性、灵活性和成长性优势有了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结构分布日趋合理;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对外开放的生力军;成为支撑县域经济的主体;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力量。《2013-2014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蓝皮书》(张春生)显示,2013年我国中小企业总量超过13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在40个工业部门中,中小企业在27个部门中的比例超过50%,部分行业已经超过70%;2012年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9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0.9%;中小企业从早期的加工、建筑、运输、商贸领域逐步转向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等领域;中小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新增城镇就业岗位和80%以上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小企业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生力军,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量接近50%;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全国绝大多数地市县的经济主体力量,税收贡献超过50%;中小企业还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与大企业(尤其是国企、央企)相比,中小企业仍然存在基础薄弱、市场占有份额低、发展质量差、融资难、人工成本上升、公共支撑服务体系不完善、技术创新不足等老问题。另外还出现了苗头性新问题,如短期困境常态化、“中国制造”竞争力下滑、“重转轻升”认识偏差、“税未降、费大增”不良倾向、自身约束限制转型升级等。一方面是由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乍暖还寒,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是当前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将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和不确定性。特别是依靠中小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应对,中小企业政策改进和机制构建是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

选择鄂尔多斯为样本,选择鄂尔多斯的中小企业为样本有代表性吗?我曾经犹豫过,毕竟它只是一个撤盟建市10多年的城市,它“成长”得太快了:城市规划的无序、建设规模的过度超前、人才引进政策的薄弱、投资渠道的匮乏、民间借贷所引发的资金困局等等,甚至研究者的脚步和思维都赶不上。但是毕竟是一个尝试。

第一,本书对西方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界定,并对中小企业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整理,从而为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政策的研究奠定理论上的分析基础;

第二,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制度变迁进行了简要回顾,并以鄂尔多斯市为例,对其中小企业近年来的基本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第三,对近年来中央及地方政府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进行了梳理,然后以鄂尔多斯市为例,在对其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进行大量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其中小企业促进政策的实施情况并指出了其所存在的问题;

第四,以美国、意大利、日本、台湾、深圳、浙江、武汉等国家和地区为目标对象,分别对他们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归纳了各国和地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共同经验和启示;

第五,在对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国内外中小企业促进模式分析的基础之上,本书提出了促进鄂尔多斯市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路改进、政策建议和机制构建。认真研究鄂尔多斯中小企业发展,促进鄂尔多斯市中小企业又快又好发展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甚至全国都具有示范作用。

第六,作为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就业增长互动机制研究”(14BJL097)的阶段性成果,本书提出了对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效果与就业促进效果进行双向评估、指出了两者之间存在作用方向不同的动力机制,西部地区必须在承接产业转移和促进就业增长之间构建和优化互动机制,相机抉择,实现互动机制效应的最大化。安锦2014年10月第一章导论第一节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一、选题背景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具有不可替代和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而且体现在其提供的就业机会和所创造的国民财富上。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中小企业所具有的创造性、灵活性和成长性优势有了充分发挥的舞台。另外,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资源有限、市场占有份额低,虽然具有灵活的机制和顽强的生命力,但仅仅依靠自身的努力是很难改变其在市场中的不利地位的。尤其是国际和各个外部国家经济形势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更加明显。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就是幼稚产业或“幼稚企业”,中小企业的成本往往高于大型企业,技术水平往往达不到大型企业的水平,面对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要高于大型企业,因此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往往低于大型企业。如果放任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竞争,并且没有相应的保护与扶持政策,中小企业必然在竞争当中失败,自由市场最终必然走向垄断。因此,对中小企业加以扶持不仅仅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需要,也是维护自由市场秩序的需要。中小企业的研究应该置于大国际和国内、区内经济结构、经济形势中。(一)国际背景

2014年,距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已经过去了六个年头。在这六年里,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都一直在期待经济会更好一些,就业机会更多一些,社会福利更周到一些。但至今危机带来的负面效应远未消除,世界经济并没有如其所愿,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仍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2013年12月18日,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的《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显示,在2013年,美国的增长率仅为1.6%,西欧国家虽然在2013年走出了衰退,但投资依然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未来形势不明确。日本的增长率为1.9%,未来两年提高消费税率可能妨碍经济增长。加拿大的为1.6%,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均为2.6%。在发展中国家中,非洲的增长前景较为乐观。经济增速在2014年达到4.7%。受金融危机和地区劳动力市场的长期影响,全球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美国面临的主要是周期性失业,而西班牙更多是结构性问题。2013年,在发达国家,美国的失业率的7%,然而,这种下降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参与就业的人数减少。欧元区的失业率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的12.2%,希腊和西班牙的失业率高达27%,年轻人的失业率甚至为这一数字的两倍。日本的失业率相对较低,但参与就业的劳动力也持续减少。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失业率状况有些复杂,北非和西亚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极为突出,尤其是年轻人失业。东亚多数国家的失业率较低,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越南都不足3%。南亚缓慢增长的经济对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非洲的快速增长对就业产生的影响有限。此外,不断涌入的新劳动力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压力。在巴西和墨西哥等拉美国家,尽管经济增长放缓,但失业率仍保持在6%或更低的水平。在俄罗斯,尽管经济增长急剧减少且独联体国家移民增加,但失业率仍维持为5%—6%的历史最低水平。众所知周,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具有全局和战略性的重要意义。国外的统计和研究也表明,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最好载体,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军,要想真正解决就业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二)国内背景

2012年是中国经济重要的转折之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中国这样一直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模式在向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其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外需下降、资金成本上升等短期因素,也有市场准入、税收制度、公平待遇等经营环境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截至2013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近4000万户,中小外贸企业数量将近500万户,而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0%是由出口型中小企业创造的。然而,中小外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却面临着各种困境: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国际市场欧债、美债危机导致的出口不景气以及严峻的资金短缺等促使中小进出口型企业生存更是艰辛。

在大的国际国内背景下,鄂尔多斯市与全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形势一样,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企业效益下降,财政收入增长减缓,消费需求增长速度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同样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但是鄂尔多斯市由于在内蒙古特殊的经济地位,以及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加之鄂尔多斯市近年来经济结构向非煤城市转型的特点,这些使得鄂尔多斯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加具有地方特征。2010年底,鄂尔多斯市中小企业14967户,占全部企业的99.6%,其中工业中小企业2494户,占全部中小企业的16.66%;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约60万人,占全部企业从业人员的85%。中小企业吸纳员工近60万人,占全部企业从业人员的85%。截至2013年,鄂尔多斯市中小微型企业户数已发展到30000多户。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也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解决社会稳定、劳动力就业以及繁荣经济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测算,我国目前50%以上的GDP、60%以上的工业生产总值、70%左右的工业新增产值、近60%的销售收入和出口额、税收的40%以上和75%的就业岗位均来自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是中国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生力军。特别是在以创新为主题的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技术更新速度加快、信息传递便捷的今天,中小企业更是推动社会进行自主创新和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主体。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资金短缺,技术装备率低,竞争力差等方面的劣势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成长环境。在这种外部经济环境的压力下,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外部环境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更为重要。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讲,对外部环境基本上没有什么干预能力,因而只能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变化。要加快发展中小企业,一方面企业自身要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正确评价中小企业成长环境,能清楚地认识到地方企业成长环境方面中存在的不足和将要努力的方向,从而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健康的。二、研究意义(一)有利于丰富研究中国中小企业的成长历程的实践案例

对由于中国过去的研究多着重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小企业的研究较少。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包括乡镇企业、私营(个体)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在内的中小企业发展很快,国有中小企业则面临着繁重的改革任务。与此同时,国际上涌动着中小企业发展的大潮,国际交流日益频繁。鄂尔多斯市总体经济在内蒙古自治区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作为鄂尔多斯市经济重要贡献的中小企业,对于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发展有不可代替和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在解决社会稳定、劳动力就业以及繁荣经济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鄂尔多斯的经济发展,对于研究中国的中小企业兴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有利于内蒙古鄂尔多斯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

中小企业是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快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是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和重要基础。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小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鄂尔多斯市走进全国前列、走向世界一流的进程,更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鄂尔多斯市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以及鄂尔多斯市向非煤产业结构转型的科学发展方式下,促进好鄂尔多斯市中小企业又快又好发展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甚至全国都具有示范作用。(三)有利于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政策的改进和机制的构建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2009年12月成立了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2011年4月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应该看到,在政策扶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之外,近些年来,通过公共服务这种途径去促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已经成为政府部门的重要政策选项。相对于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公共服务更具有普惠性,更适合我国政府职能转型的要求和适应WTO规则的需要。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研究内蒙古鄂尔多斯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以期找出抑制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政策瓶颈和机制构建。第二节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和方法一、研究内容

第一,是概念的界定。对西方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界定,并对中小企业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整理。

第二,是历程回顾。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制度变迁进行了简要回顾,并以鄂尔多斯市为例,对其中小企业近年来的基本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是指能够对其经营状况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依据企业外部环境分析法(PEST分析法),可以将中小企业经营环境划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四类。

第三,是政策实施情况分析,对近年来中央及地方政府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进行了梳理,然后以鄂尔多斯市为例,在对其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进行大量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其中小企业促进政策的实施情况并指出了其所存在的问题;鄂尔多斯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与经营环境调查研究课题按照系统管理学派的观点,对构成鄂尔多斯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外部影响因素即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与企业内部影响因素(战略、组织结构、制度、人力资源等)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影响鄂尔多斯中小企业成长的关键性因素和制约因素。

第四,是借鉴他山之石。以美国、意大利、日本、台湾、深圳、浙江、武汉等国家和地区为目标对象,分别对他们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归纳了各国和地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共同经验和启示。

第五,是提出政策改进与机制构建。在对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国内外中小企业促进模式分析的基础之上,本书提出了促进鄂尔多斯市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路改进、政策建议和机制构建。认真研究鄂尔多斯中小企业发展,促进鄂尔多斯市中小企业又快又好发展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甚至全国都具有示范作用。二、思路和方法(一)研究思路

1.全书基本框架(见图1-1)。图1-1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与机制研究框架

2.鄂尔多斯中小企业调查思路(见图1-2)。(二)研究方法

1.资料搜集阶段,主要运用文献法和实地调查方法。侧重搜集国内外学术界相关的研究成果;各级政府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法规;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档案;统计部门的各项统计数据。在实地调查方面,主要通过问卷、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深度访谈获取有关中小企业经营现状和经营环境的信息。

2.资料分析、形成成果阶段,主要综合运用各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主要运用于第四部分鄂尔多斯中小企业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实证分析上。以SPSS等分析软件为工具,对各类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方差分析、因素分析、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在定性分析方面,强调比较研究的方法、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的方法。第五章、第六章主要釆用规范分析方法,立足国情,借鉴国际中小企业促进发展经验,得出自己的研究结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图1-2 鄂尔多斯中小企业调查思路第三节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一、重点和难点

研究重点: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对影响鄂尔多斯市中小企业成长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进行经营环境的调查和分析,判断不同行业、类型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受环境影响的程度。

研究难点:第一,现在对鄂尔多斯市中小企业的样本选取标准的确定上。如何选取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典型性的企业。第二,对外部环境主要是相关宏观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的调研存在较大难度,因为外部环境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更为复杂。第三,如何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并使之具有一般性普遍应用价值也是本书的一个立足点和难点。二、创新之处(一)研究主体方面

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高速成长城市鄂尔多斯,其独特的外部宏观环境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对这一地区中小企业的研究填补了这一地区研究的空白。虽然中小企业的发展必定受到内外不同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同一地区面对基本相同的外部宏观条件,企业如何识别外部环境并以此调整内部经营管理,使企业更好地利用外部优势条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二)研究目的方面

2010年鄂尔多斯完成了一次重生似的跨越。人均GDP超过香港,位居全国第一;同时由于能源、原料价格的上涨,内蒙古整个省份的GDP增速迅速提升。由于地方政府或者开发商征地,让部分当地老百姓手中有了闲钱,于是不少人选择投资买房,另外就是放贷,并且多数都放给了房地产企业,不过,这场由“全民放贷”到“人人自危”的危机过程,也成为鄂尔多斯当地居民领悟财富创造与风险教育的“生动课堂”。同时,这场危机也给当地政府带来一次难得的重新审视经济增长模式与民间金融管理的机会。本研究定位为鄂尔多斯的中小企业,目的在于研究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改进与机制构建。(三)研究趋势与展望方面

本研究明确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应该在于“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就业增长互动机制”方面,此展望包含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将中小企业的研究置于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的国家战略之上;二是将中小企业的研究放在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之下;三是将中小企业的研究与就业促进联系在一起;四是要加强产业与就业的互动机制研究。政策改进与机制构建是中小企业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就业促进、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区域梯度、联动、协调发展乃至推动中国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跃升的路径选择。第二章中小企业概念与相关理论第一节中小企业概念界定及其划分标准

二战以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个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中小企业所处的经济发展环境不尽相同,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仅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即使是同一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产业部门,也会有不同的中小企业划分的标准。一般而言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有定量界定和定性界定两种方法。定量界定主要包括从企业雇员人数、资产额以及营业额三方面进行界定,定性界定一般从企业质量和地位两方面进行界定。一、定量界定标准

第一,雇员人数标准。该标准是从企业雇用人数多少这一人的要素角度反映企业规模的大小。首先,这是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的标准。其次,这里的雇员指企业工资劳动者或全职劳动者(周工作时间35小时以上,季节性劳动者需按劳动时间进行折算),不包括企业所有者及其在企业中工作的家人。

第二,资产(资本)额标准。该标准是以价值或实物形态,从企业资产(资本)这一物的要素角度反映企业规模的大小,往往为金融部门所偏好。与雇员人数标准相比,该标准在计量上存在一些困难:(1)中小企业尤其是家族式中小企业,企业资产与家庭资产难以区分;(2)无形资产进入总资产或存在技术入股情况下,评估的技术可操作性差;(3)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一些业主为使自己的企业加入中小企业行列获得优惠条件可能隐瞒其资产(资本)量,而事实上这些企业按标准不在中小企业之列。但随着经济制度的完善、资产(资本)评估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道德水准的提高,在企业资本运营日渐重要的情况下,这一标准将有广阔的前景。

第三,营业额标准。该标准是从企业经营水平角度反映一个企业规模的大小,往往为财税部门所偏好。该标准也有两个缺点:(1)企业的营业额是个极易波动的量,受通货膨胀、销售淡旺季,商业信用水平高低,甚至国际汇率等诸多因素影响;(2)与资产(资本)额相比,营业额更难以计量,可比性更低,也更缺乏可信性。二、定性界定标准

定性界定标准一般包括三个特征:独立所有、自主经营、较小市场份额。“独立所有”是多数定性界定的必要条件,但各国间亦有细微差别,如美德都强调独立所有,美国认为,只要业主持有50%以上的股权,就可“看作”独立所有而不管企业是否上市。德国则认为上市企业不是独立所有,不属于中小企业。“自主经营”是指业主本人控制自己的企业,但各国把握此标准的方法不一,如英国强调所有者(经营者)必须不受外部支配;以色列则强调业主自承担全部或大部分管理职能。“较小市场份额”的表达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如加拿大直接规定为“在其经营领域不占垄断地位”,意在防止垄断、鼓励竞争;德国则通过“不能以资本市场融资”和“对企业进行个人或家族管理”两个条件做了间接表达。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即使是定性标准,亦存在一定的相对性。三、美国、日本、欧盟对中小企业的界定

世界各国、各地区因各自经济发展阶段、水平和状况不同,对中小企业的界定都不一样,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地区也会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推进而不断调整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在中小企业发展得较好的美国、日本、欧盟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如表2-1所示。表2-1 美、日、欧中小企业界定一览表

资料来源:林汉川,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机制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0;白锁箭,《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四、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

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下简称《中小企业促进法》)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上得以审议并顺利通过,自200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该法所称的中小企业本质上是指“不规模”企业,包括以下两层含义,一是指那些不要求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二是指正处于向较大规模方向发展过程中的中小型企业。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研究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具体标准如下:表2-2 我国中小企业界定一览表第二节中小企业相关理论回顾一、中小企业成长理论(一)基于规模经济的中小企业成长理论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解释,规模经济是指在既定的(不变的)技术条件下,生产一个单位的单一产品或复合产品,在某一区间生产的平均成本递减(或递增)的情形。因此,中小企业成长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企业寻求最优规模的过程。(二)基于“生物学”的中小企业成长理论

许多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都认为,可以把企业看作为能动的生物有机体,其演化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或者说企业是有一定寿命或生长周期的,对此问题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众多不同的学说,其中典型代表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类:

1.管理学的“生命周期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Ichak Adizes,1989)认为,企业与自然界的动植物一样,不仅具有相似的“生命周期”(Life Cycle)现象,而且呈现出的性质也极为相同,因为它们都会经历一个从出生、成长到老化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企业的成长与老化同生物有机体一样,主要都是通过灵活性与可控性这两大因素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所揭示的战略含义,非常有助于中小企业战略的确立和实施,尤其是对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来说,可以为有意识地克服企业所面临的阶段性问题提供识别、解决的“蓝本”。

2.经济学的“生物进化说”。新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Marshall)将中小企业的成长类比于生物有机体的成长,并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中提出了著名的“树木原理”:中小企业同树木一样是有生死的。一个产业就像一片森林,大大小小的中小企业犹如森林中参差不齐的树木,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也都有凋零和枯萎的命运,由此经济世界才会不断更新和发展。在马歇尔的“中小企业森林”中,大、中、小企业只是各自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而已,规模只是企业暂时的特征。一部分中小企业终会长成大企业,而大企业也会走向衰老而被中小企业所取代。(三)基于内部资源的中小企业成长理论

与马歇尔的中小企业成长理论不同的是,彭罗斯(Penrose,1959)则强调了中小企业成长中内生资源的重要性。她通过对个体中小企业内在成长过程的追踪和描述,揭示了资源特别是稀缺的管理者能力资源在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指出:中小企业是建立在一个管理性框架内的各类资源的集合体。它的功能在于“获取和组织人力与非人力资源以赢利性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Penrose,1959)。(四)基于组织能力的中小企业成长理论

美国著名的企业历史学家钱德勒(Chandler,1977)指出,中小企业成长的动力是企业的组织能力(包括设备和在生产、销售及管理方面的技能等),它是中小企业内部组织起来的物质设备和人的技能的集合体。现代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在他看来可以通过四种方式获得:一是横向合并;二是纵向一体化;三是在地理上向远方的地区扩张;四是生产与中小企业现有技术或市场相关的新产品。钱德勒将上述四种成长方式提升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战略,为实践者(或企业家)提供了战略选择的理论依据。(五)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中小企业成长理论

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出要归功于美国密西根大学的教授普拉哈拉德(Prahalad,1990)。在他看来,核心能力对于中小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从对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研究中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在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等方面表现出咄咄逼人之势,就在于他们具有核心竞争能力。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的教授多士(Yves Doz,1994)对此做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他认为,“能力培育”、“能力扩散”、“能力整合”、“能力发挥”和“能力更新”是企业能力管理的五个关键过程。一个成功的面向企业能力的战略,必须对这五个关键过程进行成效卓著的规划和管理(Yves Doz,1995)。这就是说,对中小企业成长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能力在多士教授那里是可以规划和管理的,因而中小企业通过这种规划和管理,就可以达到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快速成长的目的。

通过以上对中小企业成长理论研究的述评,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中小企业成长的原动力是企业不断累积的组织资本。中小企业成长所依赖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可以培育的。二、中小企业成长环境理论(一)国外中小企业成长环境综述

在企业环境构成方面,Daft(1999)认为,企业环境或许比其他因素对组织结构、内部过程及管理决策影响更大。同时,他对企业外部环境主要的六个因素曾给与明确的界定:“对于一个特定的公司,任务环境和一般环境依赖于公司领域的界定和政策制定者如何选择在此领域中的表现。”Bourgeois(1980)将企业外部环境明确地划分为任务环境和一般环境。Allan Gibb和Jun Li两人指出中国的中小企业是在与西力一传统模型完全不同的条件下发展出来的,尤其是私有产权的缺失,并指出中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很多可以值得借鉴的地方。Chow Kong Wing和Fung Ka Yiu研究了1989-1992年中国上海中小企业所受到的融资约束,并指出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代理问题等的影响,很难从体制内获得融资。(二)国内中小企业成长环境综述

王元珑(2004)指出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商业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问题仍然突出,政府扶持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等仍然滞后于中小企业的需求等。高马良(2005)以浙江省为例,研究了经济转轨时期中小企业成长环境与中小企业政策的关系,提出中小企业政策可以归纳为政府改革、信息服务、财政补贴、融资支持、中介培育和贸易支持等六个方面。

李柏洲、李海超(2006)将影响中小企业的环境因素分为一般环境因素和任务环境因素。一般环境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法制建设、社会文化氛围等,这些因素对高科技企业的影响是间接的,尽管如此这些因素仍有可能对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产生某种重大影响。而任务环境因素包括信息网络、人力资源、融资渠道、市场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等。它们或是直接保证企业的发展,或是直接促进或制约企业的发展。相对于一般环境因素而言,任务环境因素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影响更大、更直接。

马永红等(2006)将中小企业的成长环境划分为直接环境与间接环境,直接环境指构成企业的生产要素,直接作用于企业成长的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环境、资本环境、技术环境、劳动力环境;间接环境指不直接作用于企业成长,但对其成长具有制约和引导作用的外部要素环境,包括社会服务环境、政策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产业环境。

国家经贸委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在华投资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做的问卷调查中罗列的影响中小企业的一些因素,主要有融资问题、市场环境问题、法制和社会化服务问题。在各影响因素中政府政策因素是主要的,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装备水平等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因素。所以只要政府采取一系列专门的中小企业政策,这些外部的影响就会向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方向转化,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一)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两阶段论:其中,爱迪斯的研究最为系统。爱迪斯(1989)在他的《企业生命周期》一书中,指出企业的生命周期要经历成长阶段(包括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与盛年期)与老化阶段(包括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前期、官僚期与死亡期)。企业的成长与老化主要通过灵活性与可控性这两大因素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他认为,企业年轻时充满了灵活性,但控制力却不一定总是很强;企业老化时,关系变了,可控性增加了,但灵活性却减少了。灵活性强,企业变革相对容易,但控制水平较低;控制力强的企业往往缺乏灵活性,缺乏变革的意向。在不同的阶段,企业可能会陷入不同的陷阱中。如在学步期,企业易陷入创业者陷阱;在青春期,面临新人与元老的矛盾。

四阶段论:理查德L.达夫特(1999)在总结拉芮E.格利纳、罗伯特E.奎恩和克姆·卡麦尔森等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企业发展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创业阶段、集体化阶段、规范化阶段、精细化阶段,并从结构、产品或服务、奖励与控制系统、创新、企业目标、高层管理方式等六个方面对组织在这四个阶段的特点进行描述。同样的,在这四个发展阶段中,企业面临着不同的危机。李业(2000)按照企业的销售额把企业发展分为初生、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周三多、邹统钎(2002)按照企业的经营战略将企业成长历程总结为专业化、多元化和归核化三个阶段。韩福荣等(2002)提出了基于灵活性、可控性和企业规模的三维生命周期模型。(二)企业生命周期的特点

在这些研究理论中,“四阶段论”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与认可,所谓企业生命周期“四阶段”,包括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四个阶段。

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具体特点:

1.创业期。企业在创业期的主要目标是摸索、创建一个可行的、有竞争能力的产品——市场战略,并生存下来。在这个阶段,创业者领导大家热情工作,具有活力、创造性和冒险精神。这时组织系统不完善,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决策基本上是由创业者独立决定。不会有过多的会议要开,有事情大家只是很随意聚在一起商讨,没有会议室也没有正式的会议记录。创业者之间能够团结一致,凝聚力强。这时企业资本实力弱,盈利水平很低,但需要的现金却很多。产品、服务方面频繁而且重大的创新,但这种创新被淘汰不采用的也快。企业努力寻找市场空隙,并集中资源于所选择的少数几个产品与市场上。这时的企业形象尚未树立。

2.成长期。在成长期,企业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壮大和差异化。企业盈利增长得很快,企业规模变大,就需要相关的制度,这时企业开始制定了一些规范的制度;经济增长使领导者们看到了希望,从而企业的组织活力、创造性和凝聚力不减;盈利增长使得领导者们开始有了新的想法——多元化,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冒一定的风险。企业的产品线开始加宽,但是往往更侧重在某个细分市场上的产品的系列化,这时还没有跨行业的市场差异化;比较注重产品改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而非创造全新的产品;市场开始细分以更好地满足不同顾客群的需求,随着产品和市场的范围越来越宽,利基战略的使用程度变低;决策比较程序化,决策者不冒险也不保守。企业由于差异化可能会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盈利虽然仍不多,但增长很快。企业开始设法树立其自身的形象。

3.成熟期。在成熟期,企业的目标是巩固和改进已有的地位,延缓衰退期的到来。企业设立完整的组织部门,各种制度得以规范;创业者之间开始产生矛盾,组织系统凝聚力得到削弱;做决策也程序化,做决策的时间增长且规避风险;守成思想开始出现,企业创造力和冒险精神减退,组织活力显得不足。盈利水平达到高峰,增长速度很慢或是没有增长;资金足够,出现现金流的闲置,开始对外投资;企业注意力集中在增加利润,提高效率(注重成本控制,销售量的维持)。产品的范围比成长期阶段更宽一些,开始跨行业多元化发展;市场空隙的关注不再重要;开始注重企业联合。企业的形象得以树立。

4.衰退期。在衰退期,主要目标是采用各种手段创新。企业的规章制度虽多但组织矛盾突出;部门之间责任的推诿,士气低落;走过场的会议过多;决策极端保守。企业资本虽多但资本负债率高;盈利下降甚至亏损。产品品种虽多但可能亏损严重;由于对市场需求反应迟钝而处于不利的境地。企业主要的工作是在应付、处理不断来临的危机,企业形象虽在但已成明日黄花。(三)生命周期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企业生命周期变化规律是以12年为周期的长程循环。它由4个不同阶段的小周期组成,每个小周期为3年。如果再往下分,一年12个月可分为4个微周期,每个微周期为3个月。该规律的行业特征不太明显,适用于各种行业,甚至大部分商业现象。

由于不同的企业存在着不同的生命周期,不同的生命周期体现不同的变化特征。尽管它们有共同的规律,但在4个不同周期阶段变化各异,各自的发展轨迹也不同。这些不同的变化特征归纳为如下三种变化:

1.普通型。周期运行顺序:上升期(3年)→ 高峰期(3年)→平稳期(3年)→ 低潮期(3年)。普通型变化最为常见,60%左右的企业属于这种变化。它的4个小周期的运行相对比较稳定,没有大起大落。属于普通型变化的企业,即使经营业绩平平,但只要在低潮期不出现大的投资失误,一般都能比较顺利地通过4个小周期的循环。

2.起落型。周期运行顺序:上升期(3年)→ 高峰期(3年)→低潮期(3年)→平稳期(3年)。起落型变化比较复杂,不易掌握,属于盛极而衰,大起大落之类型。这类变化企业的比例约占20%。它的运行轨迹在周期转换过程中突发剧变,直接从高峰落入低谷。处于这个周期阶段的企业,经营者一般都会被眼前的辉煌所迷惑,错误估计形势,拼命扩大投资规律,准备大干一场。殊不知这种投资决策的失误,结果导致前功尽弃,甚至全军覆没。

3.晦暗型。周期运行顺序:下落期(3年)→低潮期(3年)→高峰期(3年)→平稳期(3年)。名曰晦暗,隐含韬晦之意。这类变化的企业与上述两类变化相比,运转周期中减少一个上升期,多出一个下落期。这就表明在12年4个小周期的循环中,这类企业可供发展的机会少了3年,而不景气的阶段多出3年。这类企业的比例约占20%。

一个正常运作的企业,如果处于不景气的低迷状态中达6年之久,不光众人士气低落,企业决策者也面临严峻的考验。这个周期阶段的企业决策者,容易产生以下两种心态:一是彻底悲观失望,对前途失去信心,不想做任何努力,任企业自生自灭;另一种则出于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拼命扩大投资,采取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方式来挽救败局。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但于事无补,反在陷阱中越陷越深。所以在这个阶段,以上两种策略都不足取。

晦暗型变化的企业虽有诸多弊端,但也具备独特的优势,它在经历下落和低潮两个小周期阶段的低位循环后,运行轨迹突发剧变,直接从低谷冲上高峰。鉴于这个变化特点,企业决策者要权衡利弊,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不利转化为有利因素。“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企业处于低潮,固然不利,但从另一角度分析,这段时间也给企业提供了一个休养生息、调整组合的大好机会,采用相应的战略调整,着眼于中长期目标的投资。

针对不同的周期应采取不同的战略,从而使企业的总体战略更具前瞻性、目标性和可操作性。依照企业偏离战略起点的程度,可将企业的总体战略划分为如下三种:发展型、稳定型和紧缩型。

1.发展型战略,又称进攻型战略。使企业在现有的战略基础水平上向更高一级的目标发展,该战略宜选择在企业生命周期变化阶段的上升期和高峰期,时间为6年。

2.稳定型战略,又称防御型战略。使企业在战略期内所期望达到的经营状况基本保持在战略起点的范围和水平。宜选择在企业生命周期变化阶段的平稳期实施该战略,时间为3年。

3.紧缩型战略,又称退却型战略。它是指企业从现有的战略基础水平往后收缩和撤退,且偏离战略起点较大的战略。采取紧缩型战略宜选择在企业生命周期变化阶段的低潮期,时间为3年。

以上三种战略中,可以说所有的企业最不希望采用紧缩型战略,因为这与他们的愿望背道而驰。许多企业即使在时机不成熟的条件下,宁愿采用发展型战略而非紧缩型战略。其实从战略角度考虑,有时候战略上的退却比进攻更有成效。企业要生存并获得发展,必须把这两种战略摆在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上。

现今中小企业经营者极容易走入一个误区,认为只要做大做强,企业就能生存发展。在这种经营思想指导下,采取发展型战略进行盲目扩张。在企业生命周期的高峰期会取得一定成果,一旦进入低潮期就恰得其反,后果不堪设想。而低潮期是周期循环力量衰竭的产物,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企业战略只有选择最佳的时机,才能取得成功。周期战略的应用目的正在于此。四、中小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一)中小企业核心能力的识别

对核心能力理论的批评之一是核心能力理论缺乏可操作性,有实证研究发现,公司经理们对公司的实力很少有一致的看法(严勇,1999),各论文所引证的案例也往往是事后的,即一个企业具有核心能力是因为它已经取得了竞争优势(方统法,2001)。但是,对核心竞争力进行准确定位“非常重要”,企业要想把核心能力发挥到极致,必须对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一个准确的界定。识别核心能力主要应从发展历程和现状出发而不仅仅是事后回顾分析。

从各种文献来看,核心能力的识别标准一般有下面3点:(1)以客户价值为导向,能够为客户利益做出关键性贡献。(2)能够带来有效的差异化产品(或服务),这种差异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或替代。(3)覆盖多个部门或产品,“提供了潜在的进入市场的多种方法”。

基于上述基本识别标准,国内一些学者建立了基本模糊方法的核心能力量化识别模型(魏江等,2001;陈畴庸等2000;马力等2001)。方统法(2001)提出四种内部识别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技能分析、资产分析、知识分析和两种外部分析法:顾客贡献分析、竞争差异分析。吴爱华等(2001)利用专利统计来识别核心能力。祝方(2000)运用“关键活动”的概念来识别企业核心能力。Covne等(2001)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比该行业相关的所有战略因素都更为重要,比如结构性优势或者获取廉价资源的能力。这个标准把诸如区位优势和与政府的特殊关系等企业外部的资源包括了进来。

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无形资源的积累被认为是中小企业塑造核心能力的关键(彭杰,2001)。在杨凯云等(2002)的分析中,专有资产优势主要指企业无形资源(能力)所形成的差异化竞争及其模仿障碍,这种优势很难通过模仿或雇佣竞争对手的雇员和购买最新设备来获得。这些资源主要有专利权、专有技术、信息资源、生产诀窍、新产品开发能力等。(二)中小企业核心能力之技术创新

虽然学术界和企业界对核心能力的理解有许多不同,但企业的技术能力始终是核心能力理论关注的焦点。李龙一(2001)认为,技术创新对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积极有效和直接的:1.形成产品的独特性;2.形成产品的用户价值;3.形成知识、技能的不可交易性和难于模仿性;4.实现企业核心技术的范围经济。蓝海林等(2001)认为,企业技术创新一是能创造充分的顾客价值,即给顾客带来根本性的效用与好处;二是能够创造充分的企业价值,即帮助企业通过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来创造出高于对手的优势,从而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

中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技术装备率低,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使用的多为传统技术,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中小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获得核心技术,是获取核心能力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内外的大量事实和研究表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有着更强的平均创新能力。谢勒尔等人通过研究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对创新的影响,认为企业规模越大,官僚体制越复杂,其决策时间越长,研究项目间的资源分配可能会产生组织与决策上的惯性,从而难以灵活适应市场的变化(邵俊岗,2001)。与之对应,中小企业具有的优势有:1.领导层精干,有利于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创新决策,而大企业的官僚体制不利于创新的风险投入。2.宽松的管理环境有利于激发研究人员的创新激情,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3.“船小好掉头”,中小企业对创新更具适应性。4.现代化信息革命使得物质条件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逐渐削弱。

一些研究者认为模仿创新比较适合中小企业。彭杰(2001)认为模仿创新是中小企业塑造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模仿创新能够:1.有效降低能力的难驾御性;2.避免R& D失误;3.节约大量投资;4.具有高度指向性。张华胜等(2001)认为,后发企业可以利用知识的溢出效益,通过仿效技术创新来获取核心能力,仿效中创新是关键。另外,周亚庆等(2001)提出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合作理念——共同生存,要求加强与外部的联合:合作创新、利用顾问的智慧、与政府合作。李龙一(2001)给出了基于技术创新过程的企业核心能力培育五种途径:集群创新、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虚拟创新,这五种途径实际上均适合中小企业。许庆瑞等(1995)通过调查和障碍因素分析,给出了提高中小企业技术能力的对策,涉及中小企业的设备水平、人员素质、信息能力、技术管理与组织协调能力。叶学锋等(2001)还认为要让企业的技术优势在各个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并最终转化为经济绩效,还要培养技术能力与其他各种能力之间的和谐关系。五、中小企业集群理论(一)国外中小企业集群理论

中小企业集群理论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才从纯学术讨论走进了商界和政界。功臣人物是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教授。迈克尔·波特认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势并不一定是看整个国民经济,而主要看该国和地区有无独特的产业或产业群体”。他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集群是培育特色产业竞争的有效组织形式,因为它“不仅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而且改进激励方式,创造出信息、专业化制度、名声等集体财富。更重要的是,集群能改善创新的条件,加速生产率的成长,也更有利于新企业的形成”。他明确提出了产业群与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把集群所具备的共同要素整合成著名的“钻石模式”。波特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市场结构这一决定产业中和产业间绩效差异的主导力量进行分析,推出了一种广泛用于行为盈利性分析和竞争优势分析的方法,认为企业获得长期租金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罗森菲尔德强调社会关系网络及企业间的合作对中小企业集群的活力起决定性作用,他认为中小企业集群是相似的、相关联的或互补的众多中小企业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聚集;有着通畅的销售渠道、积极的交流及对话,共享社会关系网络、劳动力市场和服务,共享市场机会及分担风险。(二)国内中小企业集群理论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对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是以大企业为核心的区域生产综合体的研究。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了广东的“专业镇”、浙江的“块状经济”,此时,我国开始吸收国外有关研究成果,并对国内中小企业集群演化发展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思路。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以下方面:

1.从中小企业集群的结构分类研究中小企业集群。中小企业集群有很强的地方特性,关注角度不同,可有不同的分类。企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以平等市场交易为主,各生产厂以水平联系来完成产品生产的是“市场型”中小企业集群;以大企业为中心、众多中小企业为外围,形成的是“椎型”(也称为中心卫星工厂型)中小企业集群;以信息联系为主而不是以物质联系为主,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业的柔性生产方式来进行生产的是混合网络型中小企业群落(仇保兴,1999)。按照企业的性质可以分为:制造业集群、销售业集群和混合企业集群等等。从中小企业集群的结构微观演变的特征分类有专业分工和专业产品的分析。专业分工首先是产品生产的专业化阶段,其次是生产工艺专业化阶段,最后是生产服务专业化阶段。这三个阶段在中小企业集群中同时并存,产生了专业性工艺加工企业、专业性最终产品生产企业、专业性生产服务企业(陆立军、白小虎,2000)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集群的不断演进,中小企业集群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单纯的专业化向相对综合方向发展,由于中小企业集群的扩散,中小企业集群的边缘出现了交叉和融合的迹象,边缘效应已初步显示(朱康对,1999)。正因为如此,中小企业集群才能保持长期活力。

2.从技术创新行为方面研究中小企业集群。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证实,集群式创新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性创新的一种有效组织模式,借助这种组织形式,集群内企业可以发挥自身的创新活力,又可以弥补单个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的缺陷。“产业集群区域存在高效的、具有生态特征和自组织特征的区域创新网络,能够产生很强的地方根植性和持续的集群创新优势”(刘友金,2002)。刘友金提出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集群式组织模式、集群单元、集群式创新演化过程的CLC模型等,为建立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运行机制的分析提供了思路。

3.从演化经济学角度借鉴生态学研究中小企业集群。中小企业的成长具有“生态性”和“阶段性”,影响其成长的环境因素呈动态变化。由于企业专业分工愈来愈细,会促使不断分离出大量新的中小企业。产业演化的起始时刻,新产业被创新企业家尝试。当新产业与当地的环境背景条件特别吻合,资本收益率特别高,模仿者很快蜂拥而至,同类型企业大量出现。企业数量增加的结果使产业总规模扩张并形成区域性的产业优势,产业优势的确立又促进产业群内企业的衍生繁殖,表现为产业中企业的数量通过裂变、孵化、分孽而快速衍生增加。形成一个企业衍生与产业规模扩张相互增强的正反馈环。企业代际衍生是产业演化和环境选择的一个必经的环节。

4.从竞争优势的角度研究中小企业集群。产业集群企业内部分工的外部化和社会化是形成产业集群优势的原因(金祥荣,2002)。金祥荣认为产业集群中,由于中间产品的转移成本很低,分工的精细化以及资产专用性的提高带来机会主义难以实现等原因,生产同类产品的各种可分割性操作功能不断从企业内部剥离出去并达到最佳生产规模。魏守华、石碧华(2002)认为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可以用直接经济要素(垂直和水平联系的企业间合作与竞争形成)和非直接经济要素的区域创新系统(由支撑机构和企业群间相互作用)两方面体现出来。直接经济要素的竞争优势包括生产成本优势、产品差异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和市场优势。非直接经济要素的区域创新系统其创新能力取决于根植于区域学习轨迹。赵中伟、邵来安(2002)认为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源自集聚效应、知识的溢出效应、根植性、追赶和拉拨效应、外部范围经济、衍生及吸聚等多方面的作用引导成本优势、创新优势。总体上学者们的分析竞争优势,集中在交易成本、品牌优势、外部经济优势、融资优势、创新优势、协同机制优势等等,体现了中小企业集群在市场竞争具有“小市场、大巨人”优势。第三章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历程及鄂尔多斯中小企业发展概况第一节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与政策变迁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到现在,如果从国家政策支持方面来看,我国企业发展战略可分为明显的两个阶段:一是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但实际上实行的是大企业发展战略;二是改革开放以后,在“轻纺工业六优先”的政策指导下,我国工业化开始走向正轨,相应的实行的是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特别是1992年实行市场经济和1998年“抓大放小”政策实施以来,中小企业有了较为充足和持续的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60多年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态度和政策始终左右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进程。抑制—允许—鼓励—提速是基本发展阶段,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我国对中小企业的认识不断深入,政策也日趋成熟。如果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其中中小企业经历了3次大发展时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