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礼仪(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7 05:49:32

点击下载

作者:李萍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学生礼仪

大学生礼仪试读:

前言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个人乃至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时,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礼仪可以使人变得有道德,可以帮助塑造理想的个人形象,可以促进事业的成功,更可以使社会变得安定、文明与和谐。

学习礼仪,首先是个人的需要,因为礼仪可以使人际交往变得顺畅,有助于事业的发展并取得成功;其次,学习礼仪是社会的需要,人人重视礼仪,讲究公共道德,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安定。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孔子说过:“礼者,敬人也。”其本意是强调在人际交往中,人人皆不可失去敬人之意。荀子也说过:“礼者,养也。”强调的是礼仪是每个人皆须具备的为人处事的基本素养。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但是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素质修养的差异等因素,在大学校园有许多大学生对礼仪知之甚少,在人与人交往、公共事务、与家庭成员相处中表现出很大缺失。从日常穿着打扮与大学生身份、场合不相称,到与同学、老师、领导交往中言谈举止不得体,无一不表现出大学生对于礼仪的缺憾。

开设大学生礼仪课程,旨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塑造良好的大学生形象,为将来立足社会奠定基础。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和目的,作者专门组织了从事礼仪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富有经验的教师精心编写了《大学生礼仪》这本教材。《大学生礼仪》从礼仪概述、个人礼仪、交往礼仪、家庭礼仪、校园礼仪、求职礼仪等方面,系统而全面地讲述了当代大学生应该掌握的礼仪知识和技能。《大学生礼仪》的主要特点:

第一,面向当代大学生。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一直以为我国人民服务、为我国学生服务为根本。礼仪知识种类较多,纷繁复杂。有鉴于此,本教材的编写自始至终以学生为本,面向我国当代大学生。努力适应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自始致终是其首位的选择。选择性介绍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礼仪规范,有助于学生学习相关内容。

第二,面向当代社会。在编写本教材的过程中,一方面力求与时俱进,关注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传授新知识;另一方面则努力贴近生活、面向社会、服务国家,始终坚持讲道德、讲文明、讲教养、讲沟通。

第三,操作性强。本书在每一章节都设有具体任务,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习、训练、实验相结合。

第四,直观性强。本教材配用了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中的角色绝大多数是由学生扮演,更加直观、生动、真实,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强,教学效果好。

第五,便于教师备课。本教材在每章开始前设有知识要点,结尾设有小结。

本教材既可作为大中专院校开设礼仪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社会各界人士掌握礼仪规范的有益读物。

课时分配及活动安排(供教师参考)

续表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集众家之说,参考颇多,详见本教材后面的“参考文献”,在此,向各位专家学者深表谢意。部分参考文献来源于互联网上发布或转发的信息,在此亦向各位原作者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教材由李萍任主编,吴玉亮、邵文恰任副主编,郑振峰、桑金歌任主审。具体编写分工如下:李萍拟定提纲、负责全书的统稿并编写了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吴玉亮编写了第六章和附录,邵文恰编写了第四章、第五章。王磊、姬伟、彭珊珊参与了编写。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欠妥与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2015年3月第1章礼仪概述

学习目标:

1.了解礼仪的含义。

2.描述礼仪的实质与特征。

3.说明礼仪、礼貌、礼节与仪式内涵区别。

4.理解礼仪的原则、功能。

5.明确大学生礼仪的重要性。

大学学什么?除了学知识外,大学生应该学习培养各种能力。例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其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了社交能力的问题。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1.1什么是礼仪

知识要点

1.明确礼仪、礼貌、礼节与仪式内涵的区别。

2.熟悉礼仪的实质与特征。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即:“做人要有礼貌,没有礼貌,是不能在社会及家庭立足的。”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代表着一个人、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中国历来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大学生也应秉承这种文化传统,表现出谦和、勤勉、尊敬长辈等民族特质。然而,现今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却不容乐观,当前大学生礼仪修养存在着与其所受文化教育不对等的情况,大学生中与礼仪相悖的现象日益严重,存在着礼仪修养的缺失,这种缺失具体表现在个人修养、社会交往、生活细节等各方面。例如,在公共场合有随地吐痰、乱扔杂物、高声谈笑等缺少自我约束的失礼行为;在人际交往中莽撞、冷漠、自私,缺乏基本的交往礼仪;追求个人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绝对“自我”,缺乏与周围环境的融洽相处能力;不会问候,不懂谦让、不尊重师长。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同学把无视校纪校规、行为放浪不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成是个性;他们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尊重别人,难以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此类行为,与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礼仪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既是社会交往活动的重要内容,又是道德文明的外在表现,有着丰富的内涵。那么什么是礼仪?1.1.1 礼仪的含义

1.礼仪的由来

礼仪起源于祭祀。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礼”字是会意字,“示”指神,因此从中可以分析出,“礼”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古时祭祀活动不是随意进行的,它是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方式进行的。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指出:“礼之起,起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人,更其后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多种仪制。”

小帖士 中国古代的“五礼”

根据《周礼》记载,周人把礼分为五类,即“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这五礼作为我国古代礼仪制度的主要内容历代相袭,许多内容延续至今。

吉礼:有关祭祀的典礼,主要是祭宗庙、祭社稷、祭天地等。

宗庙,古人又称祖庙、太庙,是供奉祖先的场所。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祭祀天地,在古代十分隆重,这种祭祀的仪式又称为“封禅”,祭天为“封”,祭地为“禅”,其实是两次祭祀活动的合称,不过经常一起进行。

凶礼:有关丧葬哀悼的典礼,带有生者对死者的顾恋悲哀之情。凶礼大致可分为复、殓、殡、葬、服丧五个阶段。

军礼:有关军事活动的典礼,包括校阅、用兵、田猎等活动时的礼仪。

宾礼:诸侯朝见天子,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交往时的礼节。 

嘉礼:古代礼仪制度中,内容最为庞杂的一种礼仪,涉及日常生活、王位承袭、宴请宾朋等多方面的内容,以婚礼、冠礼、射礼、飨礼、宴礼、贺庆礼最为重要。

我国的古籍中有许多是论述礼仪的,其中《周礼》《仪礼》《礼记》等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古典礼仪专著。“礼”在中国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产物,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标志。它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一种以礼节仪式为内容的风俗习惯。中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风俗习惯,大都以“礼”为核心。人们从出生、成人、结婚到死亡,都要举行一些特殊的仪式作为纪念;在节日庆典、出访、邀请、会客、宴会、告别等每一项活动中,也都有特殊的礼节要求。每一个时代的仪式和礼节,都会有所变化。但是,它们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即相互尊重、信任、依赖和友善,却是一致的。即凡是把内心待人接物的尊敬之情,通过美好的仪表、仪式表达出来,就是礼仪。

英语中“礼仪”一词“etiquette”是由法语演变而来的,法语原意是指法庭上的“通行证”,即用来发给进入法庭的每一个人,上面写有进入法庭时应遵守的事项,作为入庭后的行为准则。后来,各种其他场合也都制定了相应的行为规则,这些规则由繁而简,形成体系,逐渐得到人们的公认,成为共同遵守的礼仪。可见,礼仪是一种社会成员相互交往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一个人被周围人员所接受,并得到尊重与好感的“通行证”。

可见,礼仪就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中,用以美化自身、敬重他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程序。它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2.礼貌、礼节、仪表与仪式

礼貌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品质与行为。礼貌体现了时代的风尚和道德的规范,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和文明修养。礼貌总是在一个人接人待物的过程中,通过仪表、仪容、仪态及言谈举止来体现的。

礼节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表示问候、致意、祝愿等惯用的规则和形式,是表示对他人尊重与友好的外在行为规范,是礼貌在语言、行为、仪态等方面的具体体现。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服饰和个人卫生等,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仪式是礼的秩序形式,是一种重大的礼节,即为表示敬意或表示隆重而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的规范化活动。

总之,礼貌、礼节、仪表和仪式都是礼仪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们是互相联系的,遵循礼仪就必须在思想上对交往对方有尊重之意,有乐贤之容;谈吐举止上懂得礼仪规矩,外表上注重仪容、仪态、风度和服饰;在一些正式的礼仪场合,还须遵循一定的典礼程序。孔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礼仪虽然对人有较强的约束力,但它却是一封永远的介绍信。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还礼者的教养、风度和魅力,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敬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小帖士 最有礼貌的生物

海洋中的沙丁鱼最有礼貌,也最守纪律,当它们游到狭窄地带时,便自觉排成整齐的队伍,并遵守规矩。年长者在水的下层,年幼者在上层。要是鱼群中发现有日本鳗鱼时,年长的沙丁鱼还能客气地把下层让给“客人”,自己则在上层列队前进。1.1.2 礼仪的实质与特征

1.礼仪的实质

礼仪是人类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在人们的礼仪交往中,最好的表达莫过于恭敬二字。“治礼,敬为大。”孔子在谈到礼的实质和作用时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意思是说,内敬外恭、平等有礼,能促进人与人的交往和友谊。孟子也说:“尊敬之心,礼也。”如前所述,“礼”无非就是“示敬”。孟子还说:“不敬则礼不行。敬者,诚也。”礼物、礼貌、礼节,都必须是出于敬意的。

总之,礼仪是通过某些规范化的行为表示人际之间的真诚、尊重、敬爱、友好、体谅,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体现。

2.礼仪的特征(1)规范性。礼仪,指的是人们在交际中待人接物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约定俗成的一种尊敬他人的惯用形式,即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要想使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有一个和谐而轻松的交际环境,就需要让所有的社会成员都遵守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2)限定性。礼仪,顾名思义,主要用于交际场合,适用于普遍情况之下的、一般的人际交往与应酬。在这个限定范围内,礼仪肯定行之有效。离开了这个特定的范围,礼仪则未必适用。(3)可操作性。礼仪来源于社会实践,而且直接为社会实践服务。与纯粹的概念探讨、逻辑演绎等抽象理论不同,它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社会生活需要出发。切实有效,实用可行,规则简明,易学易会,便于操作。例如,人们见面时,面带微笑,如图1-1所示,点头致意,口道问候,即传递了相互尊重、友好的情感,彼此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图1-1 微笑(4)传承性。礼仪是一个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国家的礼仪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任何国家的当代礼仪都是在本国古代礼仪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对本国、本民族的既往礼仪成果的传承、扬弃,就不可能形成当代礼仪。(5)差异性。礼仪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和约定俗成的规范,这是各民族礼仪文化的一个共性。但是对于礼仪的具体运用,则会因现实条件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这主要表现在:同一礼仪形式常常会因时间地点的不同使其意义出现差异。礼仪的差异性,还表现为同一礼仪形式,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会有细微差别。(6)时代性。与其他事物一样,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形式,又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历史的进步而进步。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必定会引起众多社交活动出现许多新特点、新问题。礼仪是维系和发展人际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它必然会随着人际关系和其他各种关系的发展而发展。与此同时,随着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倾向日益明显,各个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礼仪也随之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取长补短,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充实新的内容。因此,不要把礼仪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以发展、变化的眼光去对待它。在社会生活中不要墨守成规,应该适应时代的特点。

巩固练习

1.礼仪是什么?

2.举例说明礼仪、礼貌、仪表、仪式。

实训任务

演绎你所知道的礼仪故事

任务描述

学习小组通过对礼仪故事的演绎,让学生了解礼的起源、实质和特征,在“学礼”中传承文化,在“习礼”中提升境界。

任务计划与实施

任务计划: (1)搜索与礼仪相关的故事。(2)总结故事中所体现的礼仪。

任务实施: (1)以小组为单位,生动讲述或角色扮演礼仪故事。(2)总结礼仪故事中受到的启发。1.2礼仪的原则与功能

知识要点

1.理解礼仪的原则。

2.掌握大学生礼仪功能。

礼仪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遵守礼仪是现代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现代社会,人们只有通过讲究礼仪,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得到帮助和被群体接纳,才能使个人的能力、才华、成就和形象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好评。1.2.1 礼仪的基本原则

1.宽容的原则

即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也要宽以待人。理解宽容就是说要豁达大度,有气量,不计较、不追究。具体表现为一种胸襟,一种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在社交场合,宽容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大英百科全书》对“宽容”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宽容即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宽容是人类一种伟大思想,在人际交往中,宽容的思想是创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法宝。

案例1-1 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把民主与宽容的思想渗透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让它们发挥奇妙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2.敬人的原则

孔子曾经对礼仪的核心思想有过一次高度概况,他说:“礼者,敬人也。”《礼记》云:“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所谓敬人的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交际活动中,与交往对象既要互谦互让、互尊互敬、友好相待、和睦共处,也要将对交往对象的重视、恭敬、友好放在第一位。

3.自律的原则

从总体上看,礼仪规范由对待个人的做法和对待他人的做法两大部分构成。司马光说:“礼莫大于分。”对待个人的要求,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学习、应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点,这就是所谓自律的原则。古人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若没有对自己的首先要求,而是人前人后不一样,只求诸人,不求诸已,不讲慎独与克已,遵守礼仪就无从谈起。

案例1-2 12万人国庆日天安门观升旗广场垃圾同比少三成

据环卫集团统计,截至2014年10月1日上午10时,天安门地区共清理各类垃圾3.5t,比去年同期减少近30%。升旗仪式刚刚结束,大批游客陆续退场。记者看到,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区域,不少守夜观看升旗仪式的游客遗留了一些铺地的报纸,除此之外,广场大部分区域并没有见到多少垃圾。清晨六点环卫工人们开始对广场清扫,一些高校学生也加入到清理垃圾的队伍中,约半小时后,广场地面恢复整洁。

4.遵守的原则

在交际应酬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自觉、自愿地遵守礼仪,用礼仪去规范自己在交往活动中的言行举止。对于礼仪,不仅要学习、了解,更重要的是学了就要用,要将其付诸个人社交实践。

5.适度的原则

礼仪是一种程序规定,而程序自身就是一种“度”。礼仪无论是表示尊敬还是热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没有“度”,施礼就可能进入误区。适度原则即交往应把握礼仪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要自尊却不能自负;要坦诚但不能粗鲁;要信人但不能轻信;要活泼但不能轻浮;要谦虚但不能拘谨;要老练持重,但又不能圆滑世故。

6.真诚的原则

苏格拉底曾言:“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可见在与人交往时,只有真诚待人才是尊重他人,才能创造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真诚和尊重是相辅相成的。

7.从俗的原则

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人际交往中,实际上存在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局面。对这一客观现实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自高自大,唯我独尊,简单否定其他人不同于已的做法。必要时,必须坚持入国问禁、入乡随俗、入门问讳的原则。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切勿目中无人,自以为是。

从俗就是指交往各方都应尊重相互之间的风俗、习惯,了解并尊重各自的禁忌,如果不注意禁忌,就会在交际中引起障碍和麻烦。

小帖士 中西方礼仪文化禁忌习俗

中国人不喜欢说4,因为与“死”字同音,认为8、6吉利,偏向于双数,追求成双成对。西方人不喜欢13,缘起基督教中的故事《最后的晚餐》,也不喜欢星期五。中国人尊老,而西方人忌老。中国人喜爱黄色,有图腾为“龙”,视为龙的传人。而西方则认为龙是蛇,基督教中蛇是撒旦、是魔鬼,黄色暗含断交之意。

8.平等的原则

礼仪中的平等原则,是指以礼待人,有来有往。既不能盛气凌人,也不能卑躬屈膝。1.2.2 礼仪的功能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当前,礼仪之所以被提倡,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多重重要的功能。既有助于个人,又有助于社会。

1.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它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而且还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礼仪即教养,而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这也就是说,通过一个人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由此可见,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修养,有助于“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并真正提高个人的文明程度。

案例1-3 修养的作用

有一批应届毕业生共22个人,实习时被导师带到北京的某部委实验室里参观。全体学生坐在会议室里等待部长的到来,这时有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其中一位同学还问了句:“有绿茶吗?天太热了。”秘书回答说:“抱歉,刚刚用完了。”林同学看着有点别扭,心里嘀咕:“人家给你水还挑三拣四。”轮到他时,他轻声说:“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秘书抬头看了他一眼,满含着惊奇,虽然这是很普通的客气话,却是她今天唯一听到的一句。

门开了,部长走进来和大家打招呼,不知怎么回事,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回应。林同学左右看了看,犹犹豫豫地鼓了几下掌,同学们这才稀稀落落地跟着拍手,由于不齐,越发显得零乱起来。部长挥了挥手:“欢迎同学们到这里来参观。平时这些事都是由办公室负责接待,因为我和你们的导师是老同学,非常要好,所以这次由我亲自来给大家讲一些有关情况。我看同学们好像都没有带笔记本,这样吧,王秘书,请你去拿一些我们部里印的《纪念手册》,送给同学们作纪念。”接下来,更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大家都坐在那里,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过部长双手递过来的手册。部长脸色越来越难看,来到林同学面前时,林同学礼貌地站起来,身体微倾,双手握住手册,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部长闻听此言,不觉眼前一亮,伸手拍了拍林同学的肩膀:“你叫什么名字?”林同学照实作答,部长微笑点头,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早已汗颜的导师看到此景,才微微松了一口气。两个月后,毕业分配表上,林同学的去向栏里赫然写着国家某部委实验室。有几位颇感不满的同学找到导师:“林同学的学习成绩最多算是中等,凭什么选他而没选我们?”导师看了看这几张尚属稚嫩的脸,笑道:“是部长点名要的。其实你们的机会是完全一样的,你们的成绩甚至比林同学还要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修养是第一课。”

2.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

个人形象,是一个人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教养的集合,而礼仪在上述方面都有自己详尽的规范。因此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无疑将有益于人们更好地、更规范地设计个人形象、维护个人形象,更好地、更充分地展示个人的良好教养与优雅的风度。当个人重视了美化自身,大家都以礼待人时,人际关系将会更和睦,生活将变得更加温馨。这时,美化自身便会发展为美化生活,这也是礼仪的运用所发挥的作用。

3.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

古人认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讲的其实就是交际的重要性。一个人只要同其他人打交道,就不能不讲礼仪。运用礼仪,除了可以使个人在交际活动中充满自信,胸有成竹,处变不惊之外,还能够帮助人们规范彼此的交际活动,更好地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与善意,增进大家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

4.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般而言,人们的教养反映其素质,而素质又体现于细节。反映个人教养的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国家的礼仪水准如何,往往反映着这个人、这个单位、这个国家的文明水平、整体素质、整体教养。古人曾经指出:“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将礼仪列为立国的精神要素之本。而在日常交往之中,诚如英国大哲学家约翰•洛克所言:“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的一切成就都会被人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荀子也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反过来说,遵守礼仪,应用礼仪,将有助于净化社会的空气,提升个人乃至全社会的精神品位。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全体社会成员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这些内容,与礼仪完全吻合。因此,完全可以说,提倡礼仪的学习、运用,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殊途同归、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这种社会主义的礼治,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

巩固练习

1.礼仪应遵循哪些原则?

2.礼仪的功能?

实训任务

PPT展示:如果没有礼仪,世界将会怎样?

任务描述

学习小组通过PPT展示如果没有礼仪,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从而认识礼仪的功能。

任务计划与实施

任务计划: 在网络中搜索相关图片,展示如果不讲礼仪所出现的社会现象。

任务实施: (1)展示PPT。(2)通过PPT的演示,总结礼仪的功能。1.3礼仪的修养和教育

知识要点

明确礼仪的教育意义及如何提高礼仪修养。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礼仪不是自发形成的,而主要是靠后天在交往实践中自觉修养得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交往实践中逐渐学习、积累而成的。因此,要提高整个社会的礼仪水平,必须加强礼仪教育,提高人们的礼仪修养。1.3.1 礼仪修养

所谓“修养”,主要指人们在思想、道德、学术以至技艺等方面进行勤奋学习和刻苦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一种品质和能力。礼仪修养,主要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交目的,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要求,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礼仪品质和礼仪意识等方面所进行长期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以及由此形成良好的礼仪品质和礼仪意识。礼仪修养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礼仪品质是一种自觉意志的行动过程。它是一定社会的礼仪原则和规范在人的思想和行动中的体现,是人在礼仪行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一贯倾向。礼仪意识是在人的思想中已经形成的自觉地重视并遵守礼仪的意识。礼仪行为就是人们在一定的礼仪意识的支配下,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礼仪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人们的礼仪品质与礼仪意识,提高人们的礼仪修养。

1.礼仪修养的特征

礼仪修养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它具有以下特征。(1)礼仪修养的同步性。人们的礼仪品质,主要是由人们对礼仪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等基本要素构成。这些基本要素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的。在实际的礼仪修养过程中,不可偏废某一方面。如果一个人只停留在对于礼仪意义的认识上,但缺乏礼仪的情感,更没有礼仪的行为习惯,那就不能算是一个具有礼仪修养的人。所以,人们必须在提高自己对礼仪认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礼仪情感,进而养成自己的礼仪行为习惯,实现礼仪修养的同步性。(2)礼仪修养的时代性。礼仪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这就决定了礼仪修养的时代性,即礼仪修养必须适应当代社会实践的客观状况和客观要求。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对礼仪也有不同要求。我国封建社会对人的礼仪要求,其中心内容是儒家的伦理思想。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对于人们礼仪要求,是在承认人与人之间平等协作关系的基础上,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尊敬、关怀、真诚。我们所进行的礼仪修养,就必须与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状况和要求相适应,反映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与时代风尚。(3)礼仪修养的长期性。礼仪修养不但要使修养者对礼仪的认识达到自觉化的程度,形成一定的礼仪品质,而且还要求实现礼仪行为上的自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陶冶、磨炼。同时,礼仪修养除了提高对礼仪的认识之外,还包括激发礼仪情感,养成礼仪习惯等要求。实现这些要求比单纯的提高认识,要复杂得多,也困难得多。比如,大家都知道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言谈举止必须文明、得体,符合礼仪规范要求,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经过反复的学习和实践才行。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逐步提高礼仪行为上的自觉性,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界。

2.礼仪修养的方法(1)从实践中锻炼。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同时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在礼仪修养方面,就必须充分强调实践的作用,懂得与实践相联系是礼仪修养的根本方法。一切礼仪修养,如果脱离了实践,就必然成为空洞的礼仪说教。一个人只有在人与人的交往实践中,在对别人、对组织的各种关系中,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哪些行为符合礼仪规范的要求,哪些行为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要求。同样,要克服自己的失礼行为与习惯,培养自己的礼仪品质,也必须依赖于交往实践。(2)以古人为榜样。在道德领域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礼仪修养方面也是这样。许多伟大人物不但注重大节,在原则问题上从不含糊,而且处处以礼待人。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恒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做了妥善安排。在礼仪修养方面,我们要以这些重视礼仪规范的伟大人物为学习的楷模。(3)严于解剖自己。礼仪修养的过程,也是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过程。它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社交行为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弄清楚在礼仪规范方面,自己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够。既要善于发现、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善于正视、改正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知己者明”,要像鲁迅先生那样,无情地对自己进行解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抛弃种种轻视礼仪的观念和一切失礼的言行,培养起良好的礼仪品质和礼仪意识。1.3.2 礼仪教育

1.礼仪教育的意义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具有尊老敬师、讲究礼让、待人以诚、礼貌待客、维护民族尊严等优良传统。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状况,一些人在公共场合、邻里之间有礼不让人,无理搅三分,不讲文明礼貌,无端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隔阂;一些人在社交活动中,脏话满口,动作粗鲁,不仅使别人受到污辱,同时也贬低了自己的人格;还有一些人在涉外活动中奴颜婢膝,毫无骨气,丧失国格和民族尊严;甚至更有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乘车争先恐后,上车抢座位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即便在高等学府,大学生中礼仪失范的现象也不在少数。因此,加强礼仪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礼仪教育的方法(1)提高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个人的礼仪行为往往与他对礼仪的认识有关。很多礼仪失范的年轻人,或者对礼仪持有错误的看法,认为礼仪是“小节”,是“形式”,无关大局;或者干脆不知礼仪为何物。甚至有人认为不受礼仪的“约束”,是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因而无礼却自以为荣,高校中屡禁不止的“课桌文化”就是有力的佐证。所以,要提高礼仪水平,首先必须提高大家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2)培养人人遵守礼仪的习惯。礼仪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明显的可操作性。因此,进行礼仪教育不能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传授上,而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具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并要求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大学生礼仪教育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该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在大学校园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还有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可见,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因为,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种对父母的“血缘上的”“无条件的”依赖。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却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自我封闭”的倾向。时常出现“孤独寂寞”“没有朋友”的情绪体验。产生这种情况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较为普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际交往时形成的“依赖他人”“不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依附于人”“利用他人”“个人中心”“求全责备”等倾向,偏离友谊“无私、平等、尊重”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是缺乏社交的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因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寂寞、缺少朋友,形成一些心理障碍,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让大学生学习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和夸奖等。这些都是十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即使产生了不良情绪,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同时,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并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2)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为是“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惊世骇俗”的“异类”,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但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例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其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心理承受力的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或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速、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那么,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还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3)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让他们明确地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有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4)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与修养,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教会大学生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现在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伦理等学科中,而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国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可见,礼仪教育更能直接地教会大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5)提高文明素质。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通过礼仪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巩固练习

1.大学生应从哪些方面加强礼仪教育?

2.大学生应如何强化自身礼仪修养?

实训任务

从我做起

任务描述

以自己改变某一礼仪陋习为例,从我做起,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

任务计划与实施

任务计划: (1)把自己的陋习写在一张纸上。(2)设想如何纠正自己的不文明行为。

任务实施: (1)把自己的陋习写在一张纸条上,把所有的纸条放在一起,通过抓阄的方式,抽到其他同学的纸条。(2)思考如何改变你抽到的那位同学的礼仪陋习,并提出解决办法。(3)借鉴其他同学提出的解决办法,从我做起,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

本章小结

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或行为模式,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礼仪的意义在于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本章介绍了礼仪的概念、实质与特征、原则与功能和礼仪教育与礼仪修养。(1)礼仪就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中,用以美化自身、敬重他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程序。它有规范性、限定性、可操作性、传承性、差异性和时代性的特征。(2)礼仪的原则为宽容、敬人、自律、遵守、适度、真诚、从俗、平等的原则。礼仪的功能为提高自身修养、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改善人际关系、净化社会风气。(3)大学生礼仪修养及礼仪教育。第2章个人礼仪

学习目标:

1.了解仪容的含义。

2.熟悉仪容修饰的基本要求。

3.掌握仪容修饰的具体方法。

4.熟悉服装色彩的种类与搭配。

5.掌握西装和西装套裙穿着要求。

6.熟悉表情传达的信息和常用的手势。

7.掌握站姿、坐姿、走姿、蹲姿的具体要求。

8.掌握交谈的基本要求。

刚刚大学毕业进入杂志社的张小姐接受领导安排,去采访一位某民营企业的老总,听说这位老总是一名既能干又极有魅力的女性。对工作一丝不苟,对生活却是极其享受,最关键的是即使再忙她也不会忽视身边美好的东西,尤其对时尚非常敏感,对自己的衣着及其礼仪要求极高。张小姐对她很感兴趣,非常高兴来做这个专访,事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采访纲要修改了多次,内心被莫名的激动驱使着。可采访当天穿什么衣服却让她犯愁,要面对这样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尤其还是位时尚女性,当然不能太落伍了。张小姐不是个会打扮的女孩,因为工作和性格关系,平时穿衣都是怎么舒服、方便就怎么穿。终于她在杂志上看到女孩穿吊带装,那清纯可人的形象打动了她,于是迫不及待地开始模仿起来。那天采访她穿了一件紧身小可爱热裤(虽然她的腿看起来有点粗壮),兴冲冲地直奔采访目的地。当她站在该公司前台说明自己的身份和来意时,明显看到了前台小姐那不屑的眼神。经再三说明身份,并拿出工作证才勉强进了老总的办公室。眼前的这位女性高挑的身材、优雅的举止、得体的穿着。她突然感觉自己的穿着就像个小丑,来时的兴奋和自信全没了。还好因为采访纲要准备还算充分,整个采访过程还比较顺利。结束前张小姐问老总日常生活中是如何理解和诠释时尚、品位和魅力的,老总告诉张小姐,女人的品位和魅力是来自内心,没有内涵的女人是散发不出个人魅力,也无法突显品位的。说完这话老总微笑地看着张小姐。此时张小姐的眼睛看到的只有眼前自己那两条粗壮的双腿。感觉自己无法正视她,采访一结束,就逃命似地奔离了老总的办公室。

芳芳是某高校文秘专业高材生,毕业后就职于一家公司做文员。为适应工作需要,上班时她毅然放弃了往日的“清纯少女妆”,化起了整洁、漂亮、端庄的“白领丽人妆”。修饰出自然又稍带棱角的眉毛,加上与服装色系搭配的灰度高偏浅色的眼影,紧贴上睫毛根部描画的灰棕色眼线配以黑色自然型睫毛,再勾勒出自然的唇型和略显浓艳的唇色,虽化了妆,却好似没有化妆。整个妆容清爽自然,尽显自信、成熟、干练的气质。但在公休日她又给自己来了一个大变脸,恢复成“青春少女妆”,以粉蓝或粉绿、粉红、粉黄、粉白等颜色的眼影,彩色系列的睫毛膏和眼线,粉红或粉橘色的腮红,配以自然色系的唇彩或唇油,看上去娇嫩欲滴、鲜亮淡雅,整个身心都倍感轻松。心情好自然工作效率就高。一年来芳芳以自己得体的外在形象、勤奋的工作态度和骄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公司同仁的好评。

案例中的张小姐作为某时尚杂志记者,由于刚走入社会,平时不太注意着装,所以分不清什么是“时尚”,什么是“时髦”。穿衣不会根据自己的体型、审美趣味来进行选择。以为时髦的东西就是时尚,所以作为时尚杂志的记者,不仅不能引领时尚,反而使自己的衣着打扮严重地和职业、身份不相符,缺乏应有的审美品位。所以难免招来前台小姐鄙视的眼光,让自己感到尴尬。芳芳很会搭配自己着装,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丰富多彩起来。作为白领丽人干练、简单、大方、成熟、知性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如果用“青春少女妆”的话就会显得整个人很轻浮、很单纯、完全少了女性的端庄。但节假日是个放松的时刻,不需要把自己的工作带进休息中,这时“白领丽人妆”就略显古板了。没有一点青春活力。而且“青春少女妆”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既体现了自尊自爱,又表示了对他人的尊重与礼貌。2.1仪容礼仪

知识要点

1.了解仪容的含义。

2.熟悉仪容修饰的基本要求。

3.掌握仪容修饰的具体方法。

仪容是指一个人的容貌,包括五官的搭配和适当的发型衬托。就个人的整体形象而言,容貌是整个仪容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朝气和活力,是传达给接触对象感官最直接、最生动的第一信息。2.1.1 仪容的含义

仪容,是指人的容貌,包括头发、面部、手部等,即人身体不着装的部位。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的仪容都会引起交往对象的特别关注,并将影响到对方对自己的整体评价。2.1.2 仪容修饰的基本要求

1.自然

自然是仪容修饰的最高境界,它使人看起来真实而生动,不是一张呆板生硬的面具。失去自然的效果,就显得矫揉造作,毫无美感可言。

2.协调

仪容修饰的协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妆面协调。即化妆部位色彩搭配、浓淡协调,所化的妆针对脸部个性特点,整体设计协调。(2)全身协调。即脸部化妆要与发型、服饰协调,力求取得完美的整体效果。(3)角色协调。即针对自己学习生活工作中扮演的不同角色,采用不同的化妆手法和化妆品。(4)场合协调。即化妆、发型要与所在场合气氛要求一致。例如:日常略施淡妆,出入舞会,可稍浓。

3.美观

仪容修饰美是指依照规范与个人条件,对仪容进行必要的修饰,扬其长,避其短,设计、塑造出美好的个人形象,在人际交往中尽量令自己显得有备而来。

礼仪对个人仪容的首要要求是仪容美。它的具体含义主要有三层:第一,仪容自然美;第二,仪容修饰美;第三,仪容内在美。真正意义上的仪容美,应当是上述三个方面的高度统一,即秀外慧中,表里如一。在这三者之间,仪容的内在美是最高的境界,仪容的自然美是人们的普遍心愿,而仪容的修饰美则是仪容礼仪关注的重点。2.1.3 仪容的修饰

1.仪容卫生

仪容修饰首先要注意仪容卫生,做到干净整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勤洗脸、洗澡。洗脸主要是指去掉面部多余的油脂、污物,做到无泪痕、无汗渍、无灰尘等。洗澡可以清除身体上的烟味、汗味、酒气等异味,可以使人精神焕发。(2)去除分泌物。主要是指去除眼角、口角、鼻孔及耳朵的分泌物。(3)定时剃须。除因宗教信仰或风俗习惯要求之外,男士不应蓄须。(4)保持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并尽量避免吃一些带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如葱、蒜、韭菜,等等。(5)保持头发整洁,不仅要经常洗头,确保头发无皮屑、不粘连、无异味,而且还要定期修剪头发。(6)保持手部清洁。坚持勤洗手,做到手上无汗渍、无异味、无异物,此外,还要经常修剪指甲,指甲的长度与指尖齐平为最佳,并保持指甲内无污垢,指甲两侧无死皮。

小帖士 皮肤类型

1.干性皮肤

表现特征:皮肤所含水份、油份不均匀,干燥、粗糙,缺乏弹性,皮肤的PH值不正常,毛孔细小,脸部皮肤较薄,易敏感。面部肌肤暗沉、没有光泽,易破裂、起皮屑、长斑,不易上妆。容易产生皱纹和老化现象。

护肤品选择:注意使用滋润、美白、活性的修护霜和营养霜。选择非泡沫型、碱性度较低的清洁产品、用保湿的化妆水。

2.中性皮肤

表现特征:皮肤所含水份、油份适中,皮肤酸碱度适中,皮肤光滑细嫩柔软,富于弹性。红润而有光泽,毛孔细小,无任何瑕疵,是最理想漂亮的皮肤。中性皮肤多数出现在小孩当中,通常以14岁以下发育前的少女为多。

护肤品选择:依皮肤年龄、季节选择。夏天亲水性、冬天选滋润性,选择范围较广。

3.油性皮肤

表现特征:油脂分泌旺盛、T部位油光明显、毛孔粗大、触摸有黑头、外观暗黄,肤色较深、皮肤偏碱性,弹性较佳,不容易起皱纹、衰老,对外界刺激不敏感。皮肤易吸收紫外线,容易变黑、脱妆,易产生粉刺、暗疮。

护肤品选择:使用油份较少、清爽性、抑制皮脂分泌、收敛作用较强的护肤品。白天用温水洗面,选用适合油性皮肤的洗面奶,保持毛孔的畅通和皮肤清洁。暗疮处不可以化妆,不可使用油性护肤品,化妆用具应该经常地清洗或更换,更要注意适度的保湿。

4.混合性皮肤

表现特征:一种皮肤呈现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外观(同时具有油性和干性皮肤的特征)。多见为面孔T区部位易出油,其余部分则干燥,并时有粉刺发生,男性80%都是混合性皮肤。混合性皮肤多发生于20~35岁。

护肤品选择:夏天参考第三项油性皮肤的选择,冬天参考第一项干性皮肤的选择。

5.敏感性皮肤

表现特征:皮肤较敏感,皮脂膜薄,皮肤自身保护能力较弱,皮肤易出现红、肿、刺、痒、痛和脱皮、脱水现象。

护肤品选择:应先进行适应性试验,在无反应的情况下方可使用。切忌使用劣质化妆品或同时使用多种化妆品,并注意不要频繁更换化妆品,含香料过多及过酸过碱的护肤品不能用,而应选择适用于敏感性皮肤的化妆品。

2.仪容化妆

在人际交往中,适当化妆,不仅是为了体现自身之美,也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1)化妆的基本程序:

续表

续表(2)化妆的礼仪要求:

第一,化妆的浓淡视场合而定。白天化淡妆,夜晚化浓妆、淡妆都适宜。

第二,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在公共场合化妆、补妆,都是非常失礼的,既有碍他人,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第三,力戒与他人探讨化妆问题。每个人的审美观未必一样,所以不值得在这方面替别人忧心忡忡,更不要评价、议论他人化妆的得失。当面指出对方的妆容失误会招致对方的不快,甚至会因此和对方产生矛盾,费力不讨好。

第四,不要借用他人的化妆品。化妆品由于直接和皮肤接触,多人共同使用很容易造成疾病交叉感染,所以应避免向他人借用化妆品。

第五,不要使化妆妨碍他人。有人将自己的妆化得过浓过重、香气四溢,令人窒息,无形中产生对他人的妨碍。

小帖士 化妆工具

续表

续表

3.发型要求

修饰头发,应注意的问题有四个方面:

第一,勤于梳洗。

第二,长短适中,要考虑性别、身高、年龄、职业等因素。

第三,发型得体。选择发型,除个人偏好外,最重要的是要考虑个人条件和所处场合。个人条件,包括发质、脸型、身高、胖瘦、年龄、着装、佩饰、性格,等等。总的原则是要扬长避短。所处场合也同样重要,发型特点要与具体场合相协调。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