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技术与方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7 03:47:00

点击下载

作者:马莹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心理咨询技术与方法

心理咨询技术与方法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心理咨询技术与方法/马莹主编.—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ISBN 978-7-117-22191-7

Ⅰ.①心… Ⅱ.①马… Ⅲ.①心理咨询 Ⅳ.①R395.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040111号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心理咨询技术与方法第2版主  编:马 莹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邮  编:100021E - mail:ipmph@pmph.com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制作时间:2017年2月版 本 号:V1.0格  式:mobi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2191-7策划编辑:潘丽责任编辑:董旭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前 言

心理咨询技术与方法是在心理咨询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较强实践特点的一门学问。心理咨询师应该了解和学习各种心理咨询技术与方法,才能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游刃有余地帮助来访者解除遇到的困惑。《心理咨询技术与方法》不仅介绍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心理咨询技术方法,还通过对各种案例的解说揭示了一个相同的道理:人总会在某时某地或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这种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心理问题浑然不知或怕丢人而讳疾忌医,或将心理问题误解为精神疾病。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会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做到“自知者明”,一般的心理问题就不会发展到精神疾病的程度;如果每个人或多或少地知道有了心理问题应该如何化解,心态就会保持平和,生活的体验才会丰富而深刻,生活的质量才会有所提升。

因此,学习和掌握心理咨询的有关知识应该是每一个人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心理咨询师的事情。当然,心理咨询师应该更懂得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因为心理咨询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帮助来访者解决面临的心理困惑,更重要的是还要帮助来访者形成健康的认知理念、完善来访者的人格特征,使其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潜能得到真正的发挥,生活得更加幸福和谐。

但是,心理咨询技术与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不同,人的心理特点会有所不同,解决心理困惑的方法也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时代的快速发展变化,促进了新的心理咨询技术与方法的不断涌现,因此,心理咨询师不仅要掌握传统的心理咨询技术,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及时学习、吸收新的技术与方法。

本书自2008年首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这对于作者来说是极大的鼓励。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在第1版基础上补充了新的技术方法、完善修订了旧的内容,精心奉献了第2版《心理咨询技术与方法》。

本书在保持第1版传统咨询技术与方法的基础上,吸收了许多新的方法,共介绍21种不同的心理疗法。每章以案例为引子,引出所要阐述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知识性。本版《心理咨询技术与方法》的内容特点如下:

第一,全面介绍了西方常见的几种心理咨询技术与方法,如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催眠疗法、认知疗法、以人为中心疗法。

第二,介绍了影响日本和中国心理咨询的森田疗法、箱庭疗法、内观疗法。

第三,介绍了在几种经典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影响下,结合一定文化背景进行整合应用产生的积极心理治疗、疏导心理疗法、家庭治疗、TA沟通分析、生物反馈疗法、音乐疗法、绘画疗法。

第四,介绍了结合时代特点产生的森田疗法的网络咨询、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以及反响较强的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

第五,介绍了在中国文化土壤中产生的、具有本土特点的心理咨询技术与方法,如认识领悟疗法、中医心理疗法、悟践疗法、道家认知疗法。

我们知道,在心理咨询临床实践中,常常因案例中不同的心理问题或不同的咨询阶段运用不同的心理疗法。本书将21种心理疗法分别介绍,旨在让读者从横向的角度更加仔细地掌握不同心理疗法的整体内容。只有把每种疗法的实质与特征及其局限性理解透彻,才能娴熟地整合运用各种疗法。

本书的作者都是在高校或医院开展心理咨询教学和心理咨询实践的教授或博士,他们对心理咨询技术与方法有深入的研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感悟。他们把自己在实践中成功运用的心理疗法毫无保留地介绍给读者,包括操作程序与过程、操作技巧、注意事项以及运用的适应性等,相信会给读者带来不少的启示和帮助。马莹2016年2月第一章 精神分析疗法

某大学的一位辅导员领着一位女学生来到心理咨询室。这位女学生什么话都不说,眼睛茫然、表情木讷。她呆呆地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一支笔,在纸上任意画着,画了又涂,涂了又画,看不清她画的是什么内容。

辅导员在约见心理咨询师之前就告诉了咨询师该生的基本情况:

她是大三的学生。一天中午,她接到一封信,阅读完毕,突然冷笑起来,之后是哈哈大笑,再之后,是号啕大哭。到了晚上,她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整个晚上就是这样度过的。从那以后,她似乎不认识班上的同学们了,对谁也不理睬,也不说话;走路、吃饭或上课时,突然会大声笑起来,之后又会哭起来。后来,宿舍同学悄悄看了那封信后才明白她哭笑的原因。原来,宿舍同学都知道她有一位非常要好的男友,在另一所大学读书。他们俩曾经是中学同学。虽然女孩没有告诉男孩自己喜欢对方,男孩也没有告诉女孩自己喜欢她,但从他们俩密切来往的书信以及经常打电话的行为看出,他们俩非常要好。女孩有什么事情都向他倾诉,对方也是如此。宿舍同学都将她的这位中学同学视为她的恋爱对象,她也没有反对也没有承认过。在学校里她与别的男同学都保持一定距离的交往。就这样,她与那位男同学交往了三年。那天的信就是那位男同学写的,信中写到:“你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的喜事就是你的喜事,我相信你也会为我高兴的,我告诉你吧,我找到我心爱的女友了……”原来,这个女孩子完完全全地把对方当作自己的恋爱男友了,而对方并没有把女孩当作自己的恋爱女友,女孩是在突然接受这样的打击后行为变得异常的。

该生无家族精神病史,之前也未发生过任何精神疾病。

咨询师了解了该生的情况,根据获得的信息,初步评估为应激性精神障碍。

咨询师开始与她谈话,可是无论咨询师说什么,她都只字不语,不停地在纸上画着一些看不懂的圆圈或其他不规则的图形。但咨询师从她皱眉头或点头的表情判断,知道她仍然在听着咨询师的问话。最后,咨询师问她做梦吗?女学生摇摇头,意思是不做梦。咨询师说,“明天来见我时,假如做了梦,就告诉我好吗?”女学生给咨询师写了几个字:“不可能做梦,从来不做梦。”咨询师说,“没关系,没有也行。”

第二天,女学生见到咨询师,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真奇怪,我昨晚做梦了。”咨询师建议她告诉梦的内容。女学生回忆道:“我梦见自己手牵着一个小男孩,从某学校里走出来,经过学校前面的广场,一直沿着马路向西走去。小男孩不太情愿,总是后缀着,最后,干脆不走了。我说,走吧,如果你走不动了,我背你吧。于是,我背起了小男孩,又向前走去。可是,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一片沙漠,自己也不知道该向哪里走去了。”

咨询师对女学生的梦做了解析:“在你心里有一位你非常喜欢的男孩,你希望带他走,走得越远越好,但是应该走到哪里去,你茫然不知;男孩也不太情愿。你为了这个男孩,甘愿牺牲一切,哪怕你一生为他劳累,也心甘情愿。是吗?”当时女学生睁大了双眼吃惊地看着咨询师,点点头说道:“是的,是这样的。”然后她伏桌哭泣起来。

……

关于释梦,是精神分析疗法中的一种,通常在咨询过程中,根据来访者的陈述与咨询需要,咨询师引导来访者讲出看似与咨询内容毫无关系的梦境,经过咨询师的解释、分析,使来访者获得一种领悟,进而解决其心理的困惑。精神分析疗法的内容较为庞杂,下面就心理咨询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也是被学界公认的疗法内容做一简介。第一节 精神分析疗法概述

精神分析疗法是心理治疗中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创建。其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精神分析疗法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精神分析疗法仅仅指弗洛伊德本人所创造的心理疗法,而广义的精神分析疗法包括弗洛伊德的弟子们在继承和批判弗洛伊德疗法基础之上所创造和使用的疗法。本文所指的精神分析疗法仅指弗洛伊德的方法,即经典精神分析疗法。一、精神分析学说简介

精神分析学说不同于传统对感知、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的研究,而是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着重于对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层次内容的研究,因此通常把精神分析学又称为深度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是人能体验到的部分;前意识是意识的一部分,即“现在虽然没有意识到,但可以想起来的”那一部分;在弗洛伊德看来,前意识处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它是可以召回来的那部分,也就是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潜意识包括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过去的精神创伤经历、不能为现实所容许的情感和思想、动机冲突与情结等,虽不能被人所意识,但是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它是人正常活动的内驱力。

弗洛伊德在给歇斯底里来访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发现:来访者的诉说与性有关,其中性诱惑似乎出自于他们幼年时的幻想或自发的愿望。所谓的性诱惑实际上是一种遮蔽性记忆。正常状态下,来访者在童年期对异性父母的眷恋和对同性父母嫉恨的经验处于潜意识之中,但来访者处在症状和梦中时这种经验就会表现出来。因此,他提出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在于幼年期性心理发育中未能解决的心理矛盾与冲突。这种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欲望或动机被压抑在人的潜意识领域中,虽然自我并不能觉察它并认识它,但它并没有消失,而是潜伏着并继续在起作用,给人的心理、意识施以影响,通过心理转换性机制以神经症症状或梦及失误等形式表现出来。精神分析治疗就是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矛盾冲突挖掘出来,剥去其伪装,使其上升到意识中来,并让来访者对其有所领悟,在现实原则指导下得以纠正或消除,从而使心理障碍得以消除,病情得以治愈。二、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就是依据精神分析理论在临床上治疗有精神障碍来访者的一种特殊心理治疗技术。精神分析疗法既可适用于某些精神疾病,也可帮助人们解决某些心理行为问题。弗洛伊德认为许多神经症(如癔症、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等)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压抑在潜意识内的某些本能欲望、意念、情感、矛盾情绪与精神创伤等因素在作祟。这些被压抑的东西,虽然人们自己不能觉察,但在潜意识内并不安分守己,而是不断兴风作浪,从而引起来访者个人也不理解的焦虑、紧张、恐惧、抑郁与烦躁不安等情绪,并产生各种精神障碍表现。此外,人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失言、笔误、错误言行与意外事故等心理行为问题,都与人们的潜意识心理活动有关,也可通过精神分析治疗得到帮助。

精神分析疗法包括自由联想、移情分析、阻抗分析、梦的分析和解释等技术。治疗者通过精神分析疗法,让来访者了解自己的意识和潜意识过程,将原来压抑到潜意识中的全部需要、欲望、经历等都召回到意识中来,来访者的行为不再被隐藏很深的动机所左右,或不再被积累已久的个人自我防御所困扰,进而促使来访者自己作出较合理的选择。为达到这一目的,来访者在治疗者的帮助下,进入过去被禁止的区域,抛弃那些不成熟的情绪和反应。换言之,让来访者如实地认识自己,从而促使症状消失。第二节 精神分析疗法的主要技术

精神分析疗法的基本手段是会谈。在会谈时,经典精神分析治疗技术主要有:自由联想、梦的分析、移情分析、阻抗分析、解释等。一、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精神分析疗法的核心。弗洛伊德早期曾尝试过催眠术,但结果却不理想,于是他开始另辟蹊径思考。他在临床上发现:在常态下,来访者受到咨询师的热诚鼓励后,便会滔滔不绝地倾诉埋藏在心底的隐痛。来访者一旦认识到咨询师从来不因卑鄙或猥亵等责备或蔑视他们时,就往往把受到压抑的记忆表露无遗。因此,弗洛伊德确信,被遗忘的记忆既然可以在催眠状态下复现,也应该在不受催眠的常态下复现。这样如果可行的话,就可以避免催眠法带来的一些弊端,而效果与施行催眠术一样。于是,弗洛伊德彻底放弃了催眠疗法,而让来访者安静地躺在一张舒适的睡椅上,心理治疗师坐在来访者侧面或背后,要求并鼓励来访者全身心尽可能地放松,把当时出现在头脑中的随便什么意象都讲出来,无论是与疾病有关的,还是无关的;无论是重要的、有意义的,还是不重要的、无意义的;无论是自己愿意讲的,还是自己不愿意讲的;无论是符合道德的,还是难以启齿的;总之,联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对谈话的内容咨询师保证为来访者保密,并启发劝导、鼓励来访者按原来的想法讲出来,不要怕难为情或怕人们感到荒谬奇怪而有意加以修改。因为越是荒唐或不好意思讲出来的东西,有可能是对治疗最有价值或最有意义的信息。在进行自由联想过程中,治疗者不要随意打断来访者的话,只是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咨询师鼓励来访者回忆从童年起所遭遇的一切经历或精神挫折,同时,咨询师把来访者所报告出来的意象加以分析和解释,从中发现那些与病情有关的心理因素,直到治疗者和来访者都认为已经找到了病的根源为止。这种治疗方法,被弗洛伊德称为“自由联想法”。之后,自由联想法成了精神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运用自由联想技术时,治疗师的重要工作就是帮助来访者克服抗拒。治疗师应告诉来访者,要正视这些隐藏的经验,并以现实的态度来看待它们,“学会和它们一起生活”。来访者在联想叙述中不能或不愿再继续下去的状态,有可能是治疗接近心理困扰根源的标志。此时,只要把潜抑在无意识中的、来访者自己觉察不到的心理矛盾冲突呈现到意识中来,使来访者有所领悟,并进行重新认识、批判和调整,疾病自然就痊愈了。

自由联想从整个过程来说是相当长的,有的数周,有的数日,有的则要数年才能完成。因此,事先应向来访者说明这点而取得较好的合作。

自由联想法的适应证主要是各类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与身心疾病等,也可用于部分早期或好转的精神分裂症来访者;但不适用于发病期的精神分裂症、躁郁症与偏执精神病等来访者。二、梦的分析

梦的分析是自由联想技术的亚方法。弗洛伊德相信梦一定是由个人的潜意识引起的,它可能表征着对治疗有重要意义的情绪来源,包含着导致某种心理障碍的原因。于是他开始研究自己的梦。他把两年的研究编纂在一起,出版了著名的《释梦》一书。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精神现象,做梦的人为了避免潜意识的欲望被察觉,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梦是通往无意识领域的重要途径。因此,梦的分析就成为接触无意识、挖掘被压抑的心理冲突或创伤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直接通往潜意识的桥梁。

弗洛伊德认为与梦境内容有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类:①睡眠时躯体受到的刺激,如房间太冷,会梦到身陷冰天雪地的山谷中。②日间活动残迹的作用,即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们可以在梦中继续完成白天的智力活动。③潜意识内容的反映,这是最重要的。他把梦分为“显梦”内容与“隐梦”内容两部分。显梦是指做梦者能意识到并能体验到的梦境的具体内容;隐梦则是指这些梦境具体内容所代表的无意识的象征性含义。治疗者的任务就是从做梦者的表面内容深入到隐含内容,去解释梦中的符号,找出它的象征性含义,把经过化装变形的梦复原,从而挖掘出做梦者潜抑在无意识的心理矛盾,以便帮助来访者正确解决其致病情绪。

有一次,弗洛伊德一个朋友的夫人,做了一个来月经的梦,这样的梦她过去几乎没有做过,她向弗洛伊德讨教。弗洛伊德告诉她,夫人做这个梦意味着内心深处存在着“有月经就好了”的想法,如果反过来看的话,这个梦可以解释为夫人目前的月经暂时停止了。这位夫人听后惊讶地告诉弗洛伊德,自己正处于妊娠期,她对弗洛伊德的解释异常钦佩。应该说,像这样内心无意识的欲求,在梦中按其本来面目直接或不很曲折地表现出来的情况,其判断是比较容易的。当然,由于梦的本质和机制十分复杂,许多内容对于人类来说,还是未知世界,所以,难以解释的梦仍然不少,甚至占梦的大多数。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通过“梦的工作”中的那些规律或心理机制而表现为各种离奇的梦境,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类:①象征:即用一种中性事物来象征替代一种所忌讳的事物,可减少或避免引起梦中自我的痛苦或创伤。例如,用细长、尖锐、蛇虫等东西来象征阴茎。②移置:指在梦中,将对某个对象的情感(爱或恨)转移和投向另一个对象方面去。移置有两种形式:其一,某一潜伏的成分可能被某种更遥远的东西所代替,而不是一种直接表达;其二,潜伏的重点可能在显相梦中被移置,如本章开头案例中的那位大学生梦到的那个小男孩实际上是她所爱的对象的置换。③凝缩:是指显象的梦被转化为极缩略的形式,梦的某些成分被略去,另一些只以残缺的形式出现。如在梦中,将内心所爱或恨的几个对象,凝缩成一个形象表现出来。④投射:指在梦中将自己某些不好的意愿与意念,投射于他人,而减轻对自我的谴责。如一妇女梦到丈夫娶了别的女人做妻子,经过分析却发现她对丈夫有所不满而萌发了离他而去的意念。⑤变形:指在梦中将潜意识的欲望或意念用其他甚至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一富家子弟,在其父病重后患了焦虑性神经症。其梦中梦见父亲病愈又能掌握家务了。经过分析,他的潜意识中盼父早死的不孝意念受到超我的严厉压抑,通过“反相形成”而产生了“父亲病愈”的“反”梦。⑥“二次加工”:指做梦者在梦醒过程中,往往会无意识地对自己的梦进行修改加工,使它比较有次序或合乎逻辑一些;或者将梦中最有意义的东西反而置于次要或不显著的地位。

弗洛伊德的助手费兰斯曾对一位女性的梦作分析,这个分析可以对上述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做一个清楚的阐述:有位女性梦见一只小白狗被绞死了,当这位女性把梦中“荒诞”的经历告诉费兰斯以后,费兰斯经过分析后认为,这条小白狗实际上是这位太太所讨厌的义妹的形象。费兰斯这样分析道:这位女性对烹调很擅长,并且有时还亲手勒死鸽子、小鸟等来烹饪。但她绝不认为这是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很想辞去这项工作。在分析梦的过程中,这位女性说出了这些情况,于是费兰斯问她是否有特别讨厌的人时,她说出了义妹的名字,并激愤地说起了义妹对她丈夫“就像训练好了的鸽子一样,使她十分厌恶”。费兰斯告诉她,你在梦中勒死小白狗的方法同勒死鸽子的方法实际是一样的,而鸽子、白狗其实都已拟人化了,它很可能就是你义妹的形象。通过进一步询问,果然得知,这位太太在做此梦之前曾与义妹大吵了一场,还把义妹从她房间里赶了出来,对义妹骂道:“滚出去,但愿别让狗咬着我的手!”分析到这里,女士承认,她确实有过“义妹死了可好”的想法,而她的义妹身材矮小,皮肤细白,就像小白狗一样。

虽说人的有些欲望能在像上面那样的梦中明显表现出来,但也有些欲望会不露形迹地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像上面所举的例子中,在欲将义妹勒死这种反社会、反道德欲望存在的情况下,为了达成欲望的满足,剩余的精神过程必须以乔装的身份,逃避精神稽查者的稽查进入梦。勒死义妹是不能容忍的,但是勒死小白狗还能说得过去。于是,在分析梦时,就需要我们千方百计地找到事物的本质,为此需要懂得梦的“象征”。弗洛伊德认为:骑马、吃香蕉象征性行为;竹竿、手杖、蛇等(呈棒状的东西)象征男性性器;花瓶、房子等(呈容器状的东西)象征女性性器。我们掌握了“象征”的多变性,解释梦就比较容易了。

一位妇女做了一个梦,梦的内容由三部分构成:

梦见她与丈夫遇到了什么麻烦,警察来找她调查,内容不得而知,隐约觉得有些害怕、担心,似乎觉得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丈夫抱着儿子,儿子大约3岁的样子(实际上她儿子已12岁)急匆匆与她告别,说要到老家去躲躲,她也答应了但没有送丈夫。

家里有一个不认识的A女人住着,并且抱着自己的孩子,在房间里吵闹声不停。她威胁那位A女人说:“你如果再这么吵闹,我就赶你出去,不允许你住在这里。”又有一个认识的B女人拿着相机要给另外一个似曾相识的C女人在房间拍照,她自己赶快与那位似曾相识的C女人站在一起,希望拍照,可那位认识的B女人总是说角度不好,一直不拍照,她自己突然明白,那位认识的B女人可能不愿意给自己拍照,因为在现实中,她本来就不喜欢那个B女人。于是,她赶快退出,果然,那位认识的B女人为那位似曾相识的C女人拍完照,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这时,自己的孩子哭着要妈妈抱,她就搂着孩子睡觉了。

一会儿不知为何又是丈夫抱着孩子,孩子喊着要吃东西,她问孩子“饿了吗?”孩子用英语清楚地回答:“Yes。”

下面是咨询师的解梦过程:

咨询师:“最近发生过与警察打交道的事吗?”

梦者:“做梦前一天发生过与警察打交道的事情。我上街时,手提包被小偷拉开了,幸好发现及时,小偷没有来得及偷取东西。我怒斥小偷,可小偷用挑衅的眼光看着我,当时我害怕急了。于是就报了警,又给我丈夫打了电话。警察及时到场让我指认并抓住了小偷,我们一起到了派出所,做了笔录等,但小偷很嚣张,既不承认事实还威胁我,我当时又后悔报案,害怕小偷放出来后报复我。我告诉警察我很担心小偷以后会报复我,警察说不会的,他们会保护我。丈夫过了一些时候也赶到了派出所,了解情况后,安慰我,说我做得对,别担心,不用怕。但他又说‘如果我当时在场,也可能就不会报案。’我觉得这话里对我多少有些报怨——我惹了事情。”

咨询师:“最近有没有发生与相片有关的事情?”

梦者:“睡觉前,我与丈夫一起看了一张朋友发到我邮箱里的照片。那是我们工会活动时的集体照。我给丈夫介绍了照片中的每个人,其中我对两个我第一次认识的人做了重点介绍。一位是男性,他总是觉得自己最优秀,与别人谈话总强调自己的观点最正确,我不喜欢这种人;另一位是女性,比较温和,我感觉此人不错。”

咨询师:“梦中那位你认识的B女人,在现实中,你为什么不喜欢她?”

梦者:“那个女人也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平时她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我不喜欢她,我觉得她对我也有看法。”

咨询师:“这个梦也许反映着你对白天发生过的被小偷侵害事情的担忧;在梦中,觉得似乎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实际上反映出你对报案这件事有后悔与后怕之心;梦中丈夫的躲避行为,是你对丈夫白天所说的那句‘如果我当时在场,也可能就不会报案’的认识评价后的心理反映:你对他略带埋怨的话不高兴。你认为丈夫遇事会躲避,你并不赞赏这种行为,所以,在梦中他要去躲躲,你也没有送他。“梦中那个认识的B女人实际上是相片中的那个男人和现实中你不喜欢的那个女人的凝缩。白天相片中你重点介绍的那个男人引起了你对现实中那个B女人真实态度的反映:你不喜欢她,她也不喜欢你,所以在梦中就会出现她不会愿意给你拍照的意象。“梦中那个似曾相识的C女人或许就是照片中比较温和的那位女性,希望与她合影,意味着你有想进一步与她交往的愿望。”

梦者:“你的分析有道理。但是梦中还有一个不认识的A女人,我嫌她吵,要赶走她,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咨询师:“可能你在做梦的那个时候,又听到了现实中的什么吵闹声,比如外面什么嘈杂的声音或者是你丈夫的鼾声?你丈夫睡觉有鼾声吗?”

梦者:“有鼾声。”

咨询师:“你觉得丈夫的鼾声对你的睡眠有影响吗?”

梦者:“有影响,他一打鼾声,我就睡不踏实,我不舒服。”

咨询师:“那也许就是你丈夫的吵闹,那个不认识的A女人实际上是你丈夫的替代。”

梦者:“那孩子又是什么?我儿子长大了,怎么还那样小?”

咨询师:“睡眠前,你与丈夫有示爱行为吗?”

梦者:“什么意思?丈夫只是搂着我说:睡吧,老婆,别再想白天发生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用害怕。”

咨询师:“你没有什么反应?”

梦者:“我什么话也没说,但还是不由自主地想着白天发生的事情。”

咨询师:“明白了,实际上那天晚上你希望得到丈夫的‘性爱’?可能没说出来。”

咨询师:(梦者笑眯眯地不好意思地)“什么呀?凭什么这么说?”

梦者:“凭你梦中搂着孩子与丈夫抱着孩子的情境,以及孩子喊着要吃东西的形象。”

梦者没有作任何反驳。

这个梦反映出梦者梦的内容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梦中的情境是梦者心境的自由编织;梦中流露出对现实生活中事件或人物的真实态度,也是生活中梦者认知判断的延续反映。梦者的愿望逐一呈现:报案后怕小偷报复的担心;对丈夫遇事易躲避行为的不满意;对日常生活中有些朋友的不喜欢态度以及希望丈夫给予安慰的心理几乎都表达出来。

因此梦可以说是由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生活事件等引起的梦者的一种心境、感受;通过梦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梦者此刻的心理状态,但是,释梦一定要结合梦者的生活环境、身体状况、社会背景、生活事件、当前的心理状态等去诠释,不可妄用某一固定的观念加以评论。三、移情分析法(一)正移情和负移情

移情分析也是精神分析疗法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弗洛伊德认为移情是来访者经过自由联想,将儿童早期所受挫折或创伤(真实的或幻想的)及其所带有的强烈情绪逐渐暴露出来,向外发泄,并把这种情绪转移到治疗者的身上,治疗者即变成了患者爱或恨的对象,其强烈程度亦是早年情况的复制。弗洛伊德最初认为它是一个障碍,后来弗洛伊德又认为移情是全部人际关系,这个观点被绝大多数精神分析家所认同。实际上,儿童最早是靠人际关系得以发展的,儿童早年中与最重要人物形成的关系是他以后新的人际关系发展的客体表现,对新客体的看法和情感是在原有客体基础上建立的,也就是说对新认识人的情感、看法实际上是对以往认识的人的情感、看法的表现,这个过程儿童一般是认识不到的,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这种客体关系在咨询过程中也同样呈现。在进行精神分析时,治疗者和来访者建立起和谐亲密的关系能大大促进治疗的效果,但由于疗程很长,医患之间的关系可能会超出理智的沟通或对话,而包含了强烈的情感。来访者把过去与父母的病态关系转移到与治疗者的关系上来,即来访者对自己疾病的关注明显降低,而对治疗者的兴趣渐渐突出,他们会将咨询师当作幼年经历中某个客体的替身,成为他们爱或恨的对象,这就是移情。

如果来访者在儿童期对父母是依赖和信任的,就会很容易以同样的依赖和信任把自己托付给治疗者,表现为对治疗者的钦佩、友好、爱慕或带有性爱的成分;或者,来访者过去做什么事都没有自信,在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咨询师对来访者给予感情上的抚慰,分担精神上的负荷,带着一种善意诚实的态度,认真倾听,使来访者认为咨询师是最善解人意、值得信赖的人,也容易把感情转移到咨询师身上,此为正移情。正移情中友好的情感性成分代表的意义是精神分析成功的载体。

而另一种移情代表着重现,可能为童年具有性色彩关系的易型形式。这种移情不能被正常地回忆起来,更多情况下来访者是通过咨询师对其进行重新体验的。比如来访者的双亲是冷漠、不可信赖的;或者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来访者戒备心理很强,既依赖咨询师又想躲避咨询师;那么,如果咨询师只是开口说教、批评也会影响来访者,以致对咨询师表示出怨恨和敌意,使心理治疗难以进行,此时,来访者表现为对客体的怨恨,则称之为负性移情。它可能会成为针对治疗的阻抗。

移情分析是精神分析的重要工具,移情的出现标志着心理治疗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如果咨询师适当地运用移情,则来访者不仅能对咨询师讲述他心甘情愿地说出来的东西,而且也能讲述产生于他的自我观察的东西。任何闪现在他头脑里的东西,常常可能是潜意识的直接衍生物,即潜意识里的冲突和心理痛苦的原因。从这些珍贵的资料中,咨询师能够推测他的被抑制到潜意识中的材料,并通过提供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来增强被分析者对这种潜意识的认识。通过移情,患者既了解既往所经历的事情,也理解这些经历是如何在此时此地重现及起作用的,同时,还有利于治疗联盟的建立与强化。

通过恰当的移情分析,来访者将学会许多自我探索的技巧,并且随着治疗的进展,来访者的这种能力更趋完善。成功的精神分析治疗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教会患者如何在结束治疗之后继续自我探索,以解决今后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心理困难,使治疗的效果有良好的延续性。移情的出现,可使来访者某些内在冲突得以有效宣泄。在移情中,来访者往往将咨询师置于他的“父亲(母亲)”的位置,来访者也把他的“超我”施行于他的“自我”的权力交给了咨询师。因此,透过移情分析,可使来访者洞悉深埋于内心的对某个或某些“重要人物”所持有的看法、情感或反应。这对于发掘对来访者早年具有影响的人或事及之间的关系极为重要。

当然,移情对治疗也有消极影响:过分强烈的移情,无论是正性的,还是负性的,均会使治疗师的心灵承担过多的负荷,或者这种强烈的移情本身就是一种阻抗(移情阻抗),这些情况将会影响治疗师的深入。如果治疗者能巧妙处理移情,即可变成治疗的动力。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异性之间易产生移情,就是男性来访者对女心理咨询师或女性来访者对男心理咨询师发生移情。

来访者易对年长的心理咨询师产生移情。这是来访者把年长的心理咨询师当作父母替身或智慧的化身来依恋。(二)反移情

反移情也是咨询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移情表现,它是指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感反应,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移情,是咨询师潜意识冲突的结果。反移情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有“一致的”表现,即咨询师与来访者的感情认同;一种是“互补的”,即咨询师对来访者过去生活中的某一个人(通常是父母的一方)的认同。

弗洛伊德最初把反移情看作是妨碍咨询师进行精神分析的盲点。从一开始,弗洛伊德就把反移情作为“咨询师自由理解患者的一个障碍”。弗洛伊德强调在分析过程中,咨询师应努力保持“不偏不倚”的治疗态度,即咨询师在治疗过程中将其自身所有的念头、情感及幻想驱除,丝毫不应因患者所采取的态度而将自己的情绪掺插到治疗过程中。他认为咨询师的反移情如同来访者的阻抗。可是,新精神分析认为反移情也可以有助于咨询师理解患者资料潜在意义的重要现象。

反移情的基本概念是,咨询师具有理解和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的要素,这些要素是潜意识的,只有当他在治疗中倾听患者、观察着自己头脑中的联想时才被发现。只是,咨询师必须能够控制被激起的感情,而不是像患者那样发泄感情,目的是使这些感情服从于精神分析的任务,从而在分析过程中,咨询师能成为一面患者能照见自己的镜子。他推测咨询师对患者的这种反应是潜意识的,当咨询师在自己的反移情中注意到来访者的情感反应,咨询师深层的关系会以情感的形式浮现到表面来。如果说移情是来访者对咨询师的非现实反应,那么反移情就是咨询师对来访者产生的移情。因此有专家说,在很多时候,反移情也用来描述分析治疗师对来访者的移情所产生的特殊的神经症性反应,它是存在于咨询师身上的这种关系中的非现实的部分。

有位咨询师说,她在给一位有亲子关系冲突的来访者做咨询时,出现了反移情现象。当时,来访者在回忆成长经历的过程中,对母亲只知道挣钱却不关心爱护来访者表现出了强烈的愤恨与排斥之情,咨询师听到此内容后,突然泪流满面。这就是典型的反移情表现。因为,来访者的语言感情触动了咨询师内在的亲子关系冲突,引发了咨询师角色的蜕变,成为来访者母亲角色的替代者,流下了不被孩子理解的委屈泪水。

从理论上讲,反移情是需要根本排除的。因为当咨询师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来访者对自己的信任和依赖,在解决自己过往不良体验带来的伤害时,有可能会给来访者造成二次伤害,这种情况对来访者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但是如果不允许反移情的出现也是违背科学态度的,也是做不到的。任何人,包括咨询师本人也有潜意识,也有持续存在的、来自于他幼年时代的客体关系模式,有伤痛、有爱好,在咨询过程中遭遇触动扳机情绪的情境从而激发情感体验是时常会发生的。咨询师如能及时察觉并认真分析和处理反而对咨询工作有帮助,它使得咨询师的表现更趋于人性化,从而更有说服力。

咨询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出现了反移情呢?一般来说,反移情的表现形式基本有两种,即过分认同和过分卷入。比如:咨询过程中出现精神不集中;或给特定来访者做完咨询后,有一种压抑或者不舒服的情绪体验;破坏咨询设置,如忘记预约时间、迟到、没有任何特殊理由延长咨询时间;在评论和解释当中带有虐待性或者不必要的尖刻,或相反地大量使用溢美之词;有意识地从来访者的赞赏、认可以及情感表露等方面获得满足;与来访者争论并希望对方失败;面对特定来访者有挫折感而倍感压力;对某一个病例有突发的浓厚兴趣,如获至宝,抓住不放,或兴趣锐减;无法对咨询过程采集到的材料作明确的分类,因为这些材料触及咨询师本人的问题等。

在处理反移情反应时,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个人情感既可以转化为最好的咨询工具,也可能由于处理不当而成为工作中的最大障碍。因此,要正确认识反移情现象。反移情也是心理治疗之必需,当然它应该产生在一定的背景中,是人类生活互相作用的一个表现,在治疗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是普遍存在的。当咨询师通过内省自己微妙的情感反应发现反移情现象的存在时,应接受权威分析家的督导,通过不断的自我分析,一方面去发现来访者的主要内心冲突,另一方面去发掘治疗师潜意识中的情感反应(反移情)的真实内涵,并意识到自身的心理缺陷,进而完善自身的人格。四、阻抗分析

阻抗是指来访者在特定情形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回避某些敏感话题,有意无意地使治疗重心偏移的状态。阻抗的实质是来访者为保护自己的隐私而以隐喻、象征的方式表现出的无意识行为。

在实际转化的过程中,由于致病冲突的潜意识心理内容不能容易地通过有意回忆揭示出来,而心理咨询师也不能知道来访者已经忘却的那些经验,同时,又由于症状满足了来访者的潜意识欲望,使潜意识冲突得到变相的虚幻解决,即受到的压抑要求表现和宣泄,但因受到现实和超我的阻拦,自我只好通过心理防御机制,把这些欲望化装为症状表现出来。来访者借助生病,从家人、朋友和其他人那里获得支持、同情、安慰,从而减低应激压力。因此,来访者便有意无意地想“留在病中”,而对治疗表现出一种矛盾态度。他一方面由于现实症状的痛苦和环境压力,在总体上表现得积极求治,想要努力摆脱疾病的折磨;另一方面,在实际治疗进程中,又时时显得消极、回避,例如不积极配合检查,不愿意采取实际行动练习新行为、纠正强迫动作,乃至借故误掉治疗时间或“忘了”治疗时间等。这种现象弗洛伊德称为“阻抗”现象。有些阻抗是有意识的,有意识的阻抗可能是来访者怕治疗者对自己产生坏印象,或担心说错话,或对治疗者还不能信任,这种情况经治疗者说服即可消除阻抗。但大多数阻抗是无意识的。无意识的阻抗则表现为对治疗的抵抗,很难对付,而来访者自己并不能意识也不会承认。来访者往往口头上表示迫切希望早日完成治疗,但行动上对治疗却并不积极热心。例如来访者可能表现为不愿更改其某种行为,即使这种行为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来访者也可能很难正视和讨论他的创伤性体验,或寻找其他话题。在自由联想过程中,来访者还会表现出很难回忆起一些与症状相关的重要事件及线索。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对阻抗的分析和解释是整个心理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治疗师应该向来访者解释阻抗的形成和表现并帮助来访者逐步认识阻抗行为背后隐藏的被压抑的动机,从而消除来访者对治疗的防卫机制,这是完成心理治疗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五、解释

解释是精神分析最重要的工具,是心理咨询师向来访者解释病理与症状的心理意义、向来访者指出隐藏在潜意识中的心理异常的症结、帮助来访者领悟和克服心理问题、使之学会以更成熟、更有效的方式去处理和面对现实问题的过程。

解释意味着让潜意识的现象进入意识。通过解释,指出一个精神现象的含义和原因。心理咨询师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对生活的理解,把来访者的心理感受与自己的心理感受相联系,感同身受地完成对来访者的理解,再把这样的理解通过语言表达反馈给来访者,形成了对来访者的心理解释。来访者在听到咨询师的解释后,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目前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并且能够更多地明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动机(潜意识的),看到自己的情感、行为方式是如何受动机、欲望的推动和影响的;看到当前所采用的心理活动方式是否能够真正有效地满足他的心理需要,实现他的潜意识欲望、愿望。当来访者接受了治疗师的这些解释时,他的思维、情感、防御方式及行为等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由此,解释起到了心理治疗的作用。

解释是在心理会谈过程中进行的,会谈开始于现在,方向指向来访者的过去,指向来访者的潜意识。这个过程逐层深入,每深入一层,都会有相应的一层解释。随着心理分析的深入,当来访者明白了自己内心世界的结构之后,明白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之后,他会重新回到现实中来,会采用更加有效的行为方式来满足本我的快乐要求。解释就是精神分析。心理症候都含有深刻的象征意义,症候是谜面,情结是谜底。咨询师的解释就是通过症候探究和剖析这些症候内在的意义。比如:

来访者问:“我知道我的婚姻是没有意义再维持了,我从内心深处也没有爱过他,可是当真正地要结束了,我还是觉得无法接受,我很沮丧,说不出的痛苦,无法振作起来。这是为什么?”

咨询师:“你觉得你从感情上离不开对方吗?”

来访者:“好像不是离不开对方。”

咨询师:“你很怀念你们相处的那些日子吗?”

来访者:“一般,不怎么怀念。”

咨询师:“你对未来担忧?”

来访者:“是的。虽然我不爱他,但还是觉得他给我带来了物质生活的丰富和享受。将来不一定能找到这样的对象。”

咨询师的解释:“你希望能得到一位你所喜欢的、又有能力给你带来物质财富的这样一位对象,可是你对未来又没有多大的把握和信心,一想起这些,你就觉得希望渺茫,有时觉得还不如与原来的对象相处下去,至少物质生活方面是无需担忧的。可是,保住眼前婚姻状况的事实又不存在。这样你处在后悔与不甘、希望与失望的交替矛盾中,所以你无法振作起来,你很苦闷。”

来访者:“嗯,好像是这样的,原来如此。”

……

来访者不明白自己为什么高兴不起来,在咨询师的层层询问与解释以及进一步引导下,来访者渐渐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这样的需求状况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重新认识自己的需求是否合理?能不能得到满足?在什么情况下去满足?用什么方式去满足等一系列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的问题,或者说从来没有站在另一个角度去认识的问题。咨询师的解释不但要让来访者明白痛苦的原因,还要让来访者明白满足本我的要求需要自我的强大。当本我的欲望无止境地膨胀而自我无法满足本我需求时,自我只能选择症状来逃避本我的折磨。然而,自我又躲进了症状的包围圈,自我的逃避带来的只能是冲突的剧增。因此,解释帮助来访者敢于面对内心的无理要求,敢于正视自我所处的困境,积极地寻求合适的方法适当地满足欲望,使其内心达到真正的和谐。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之所以能得到平衡与自由,是因为依靠对生活意义理解的调整。有些心理症状应该被看作是因为不了解其生存的意义或行为的价值而受到折磨的困惑现象,这类来访者有着孩子一般的心态,无法为自己的精神活动和生活事件的内部意义作出正确判断,从而出现精神迷乱。因此,解释可以引导来访者对自己的生活重新审视,重新体验生存的意义,对异常的遭遇作出准确的分析诠释,以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解释是对事物意义的重新认知。人们总是把不合己意的事物解释为谬误,然后歪曲它、反对它。因此,现实中的认识以及道德观念有些是反自然、反规律、反人性的东西,人们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这些规范就得违背自己的意愿。心理咨询师就应该用简朴、切实、准确、生动的语言以及高深的人文修养、气度和作风,运用正确的虚构和富有生命意义的观念对来访者的言行重新认知,重新解释,引导和教育被歪曲认知、成见所扭曲的来访者的人格,帮助来访者回归自然、顺应自然。比如来访者说“我婚姻失败了,我是一个失败的人。”来访者通过婚姻失败的事件来解释个人人生的意义和结果,以致自卑大增、心境苦闷。如果咨询师这样解释:“人生由无数个阶段构成,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个过程。两个不合适的人组合在一起,彼此给予的是不和谐引起的痛苦,分离了意味着解除了痛苦,这只能说明一个选择阶段的结束。从另一个角度说,意味着双方都有所成长,却无法证明你是一个失败者。”心理咨询师的解释是从积极的角度对“离婚”赋予了新的意义,引导来访者重新认识婚姻与人生的关系,从而认真冷静地分析婚姻解体的真正原因,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去建构新的人生阶段。

因此,解释可以说是检验心理咨询师思想内涵、学识与领悟水平以及咨询水平高低的过程。第三节 精神分析疗法的适应性

精神分析疗法作为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就一定有它的适应对象。经典的精神分析疗法,主要对象是某些积极要求治疗的成年人所患的神经症,如癔症、强迫性神经症等疾病,适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局限。随着后人对其理论的不断修正,治疗方法不断改进,精神分析治疗的适应对象也在不断地扩大,包括一部分人格障碍、重性精神障碍的来访者,治疗对象已扩大到心身症,幼儿、儿童、青春期个性问题,自我实现、自我的自立性现实适应以及人际关系的模式和行为模式改变的治疗上。交流分析、游戏疗法、音乐疗法、绘画疗法、心理剧、集体疗法等也都属于精神分析疗法。一般来讲,通过与来访者交谈,医务人员用精神分析的理论对来访者的现状、自我状态、性格等进行解释并使其理解的方法都属于精神分析疗法。

但是很多精神分析治疗师不太愿意以疾病作为选择治疗对象的标准,因为在他们看来症状只是表面上的东西,不同疾病的来访者其深层次的问题或许有着某种相似性,都可以用早期的客体关系、童年的创伤经历、潜意识里的冲突及防御方式等理论来解释。所以精神分析治疗师判断来访者是否适合做精神分析治疗的依据是来访者的心理特征或者人格特征。

当然,决定一个来访者是否可以做精神分析治疗的评判标准还有很多,比如来访者的经济条件是否适合长期的治疗,来访者的工作、居住地是否会给治疗带来不便,治疗师有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做治疗等其他因素。

总体而言,精神分析疗法适合治疗具有以下条件的一些心理症状:

其一,人格特征,即治疗前人格完整、没有精神分裂症倾向。那些具有高度猜疑、孤僻或退缩特征的来访者和诊断为边缘人格、高度依赖性人格的来访者不适合做精神分析治疗。

其二,具有较强的求治动机和积极参与治疗的态度。也就是说,来访者能够认识到面临的问题是心理学问题;有好奇心并且愿意理解自己;愿意改变、探索和实践;愿意进行自我反省并真实地评价自己的情绪问题;愿意积极参与到现实治疗中来;对心理治疗抱有期望;愿意做出理性的牺牲。

其三,对客体关系感兴趣并有能力建立人际关系(包括治疗关系)。客体关系包括来访者与当前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关系、与过去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关系及与治疗师之间的关系。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强迫性重复是来访者与客体建立关系的主要方式。即来访者与治疗师之间、来访者与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人物之间建立的关系都是其过去与某个重要人物建立的关系的无意识重复。对来访者移情的分析也就是努力去理解来访者早年的客体关系,治疗取得进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来访者对于这种客体关系的理解和沟通。

其四,具有心理学头脑。也就是说,来访者有能力把自己当前面临的症状和自己过去的经历、冲突相联系,认识自己现在的症状是由于过去的经历所造成的。经典精神分析治疗还要求来访者有能力看到睡眠时的梦境与觉醒时的生活是有联系的,并希望去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心理学头脑一直被认为是精神分析治疗的必要条件,大多数心理咨询师认为来访者的心理学头脑是可以培养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分析问题、洞察事物的能力,只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能力都是指向外界的。咨询师通过努力可以提高来访者对于自身的兴趣,让来访者把自己的思维、情感、行为作为观察研究的对象。第四节 精神分析疗法的评价与扬弃一、对精神分析疗法的评价

精神分析疗法是一个比较有深度的探讨我们心灵的方法,也是可以帮助来访者解除心理困难的方法。但它并非是万能的,也不是可以全盘适用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明白什么是精神分析所建议的治疗技巧与方法,什么是不能照搬的观念内容,才能较好地把精神分析疗法运用到心理临床上去。(一)精神分析疗法的贡献

1.精神分析疗法既是一种医疗技术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的研究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发掘各种深藏于潜意识中的关系,而它的医疗价值则在于它能够使来访者借助于心理咨询师的解释来理解这些关系。

2.精神分析疗法从人的心理内在方面入手来说明和解决人的心理困扰,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为了达到探索潜意识的目的,精神分析治疗家尽可能收集来访者的一切资料,花费较多的时间对来访者进行考察,并注重整体的人格分析。

3.精神分析疗法把心理问题产生的症结追溯到一个人早期的生活经验,特别是童年的精神创伤和经历,让来访者认识到当前的病态与幼年经历的关系,帮助来访者克服用幼年的方式解决成年人的心理困难的幼稚行为,这对心理治疗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4.精神分析疗法的历史意义和贡献还表现在它对其他心理治疗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上。之后的新精神分析学派无论其观念如何变化,但都是在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疗法基础上的发展,例如荣格的心理分析法、霍妮的分析心理学、阿德勒的心理分析法以及认知学派和人本主义的某些疗法,包括中国学者钟友彬的“认知领悟疗法”等,都与经典精神分析疗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5.精神分析在其一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具体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使得这一疗法变得相对经济和实用。改良的精神分析疗法能够在3~6个月内获得疗效,而且每周只需治疗1~2次,每次1个小时,来访者也无须一定要躺在躺椅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该疗法过于费时费力的缺点。(二)精神分析疗法的不足

1.精神分析治疗家过分夸大了人的生物本性的作用,所有的病因都与性本能有关,人的活动是要获得与肉体需要紧密相连的生理上的快感,忽略了人的社会性,在这一点上,人与动物没有什么差别。

2.所有的病因都需要从潜意识中去找,都要和早年经历联系起来,过于偏颇和武断。微小的或深刻的一次精神创伤同样会造成心理障碍。

3.来访者的困惑都可能与“俄狄浦斯情结”即恋父恋母情结有关,所有的梦都有性的象征意义,不适于所有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认识。

4.通过自由联想、移情分析、梦的解析等技术来探索潜意识的内容,缺乏足够的确定性,常令人如坠雾中,感到无从把握。二、对精神分析疗法的扬弃

1.运用精神分析的学理与知识,采用普通的方式,立足于中国哲学理念,尽量在短期内提供所需的心理治疗。比如,运用俄狄浦斯情结去解释母子关系,势必会激起国人的反抗与拒绝,但这绝不是弗洛伊德所说的阻抗,而是不同文化背景下观念所包含的意义不同的反映。

2.梦的分析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有重要意义,梦是一种精神活动,但不一定是性压抑的变相反映。梦既可能是客观刺激引起个体内隐认知活动的变相反映,也可能是梦者白天的心境反映。在某种意义上讲,梦是梦者对事件认知思维后的结果,它包含着梦者的希望、忧虑、担心或者得志后的愉悦之情。对梦的分析,不要刻板地只从“性”的角度去分析。

3.个体的早年经历确实对心理发展有影响,但并不是每一个来访者的困惑都与早年创伤有关系。

4.俄狄浦斯情结现象确实存在,但它不是人类天生的本能反应,它还受社会环境、教育方式、教育态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5.潜意识概念的提出意义重大,但在理解潜意识概念时要正确理解。弗洛伊德在论潜意识、前意识概念时有前后矛盾、混淆不清之嫌。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概念论述中发现,潜意识在临床表现上实际上是前意识。1

最后,笔者引用曾文星先生对精神分析疗法评价的观点,给我们咨询师认识精神分析疗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曾文星先生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认识是基于临床治疗基础上的辩证客观分析:他批判了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性”的重要性,但并不完全否定生理欲望对人心理的影响;他承认俄狄浦斯现象的存在,但反对弗洛伊德将一切关系都归咎为俄狄浦斯情结的观点;对“阳具羡慕情结”的形成持以完全的批判与否定态度,他认为这个现象应该透过文化去认识;他认为弗洛伊德并没有彻底说明精神疾病与人格发展的阶段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弗洛伊德只是说明了哪些病情有哪些特征而已,因此,对于弗洛伊德精神病的病理来源不必重视或认可,不能直接用来做精神病的“治疗”之用,但可以借用精神分析的道理来解释“了解”精神病的部分性病理现象与本质。精神分析的研究与理论比较适用于神经症来访者的辅导,特别是患癔症、强迫症或恐惧症的来访者。对于把自己心理上的困难不直接用焦虑或忧郁表达,而表现为焦虑症或抑郁症,且呈现比较复杂而透过转弯的方式表达问题的精神神经症,精神分析的学理很有帮助。精神分析也适用于有情结的来访者,通过分析,帮助其打开情结。但对于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是不适用的。因为精神病来访者所需要的,是对自我功能的补助与重建,要帮助他们把已经透露出来的原本精神材料如何去遮盖或控制,而不是把内心的原始材料经由分析而表露,这样会更增加来访者内心的混乱,反而使病情加剧。1 曾文星:中国台湾人,美国夏威夷大学医学院精神科教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