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做人 规矩做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8 16:20:01

点击下载

作者:张岩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老实做人 规矩做事

老实做人 规矩做事试读:

前言

人活在世上,一辈子要做的无非是两件事:做人和做事。这两件事从古至今都是人类一直在探讨的话题。

几乎所有人会感慨:“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的确,做人难,做老实人更难。现在,在有些人眼里,“老实”这个词如今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褒义词了。如果一个人说你“为人很老实”,那你就要小心了,也许他的潜台词是“你这人太笨”。老实人往往被冠以软弱、内向、寡言、胆小、怯懦、易受欺负、木讷、不善表达等的形容词。在工作中,一般苦活累活只有老实人才会去做,而受奖受封等好事则貌似都会落到那些善于溜须拍马、左右逢源、头脑灵活之人的头上。老实人吃亏,老实人无用,似乎成了人们对老实人的认知。其实不然,老实的本意应该是实在,诚实、踏实。

不管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如何变化,做老实人这条原则不能变。习主席在论述“三严三实”中深刻地指出“做人要实”。老实做人是为人处世要坚持的原则。老实也是一个人立身、立言、立行的基础。企业要想发展,离不开老实人;社会要想进步,更离不开老实人。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老实人老实敦厚、忠实可靠、胸襟坦荡的为人,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不急功近利但踏实的工作作风将为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到重要的作用。

规矩做事,是老实人在心态上的要求。从心态上端正好自己的态度,时刻对工作心怀感激,然后带着荣誉感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去工作,从而达到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规矩做事,还是老实人在行为上的要求。规矩做事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踏实做事,脚踏实地,远离浮躁,积极努力地把工作做到位,把事情办实办好,而不是到处推脱,把责任的皮球踢给别人。

本书通过上下两篇内容,分别从老实做人,规矩做事入手,详细讲述了作为一名员工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上篇主要包括:老实做人讲求原则;老实做人赢得信赖;老实做人不失风度;老实人的做人智慧。下篇主要包括:规矩做事,找到钟爱一生的事业;踏实做事,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到位;规矩做事需要责任心;规矩做事从心态做起。

社会发展了,但老实做人,规矩做事,扎实工作,应该是我们始终都坚持的准则。这就好比是打地基,只有地基稳了,才能建造出漂亮的高楼大厦。上篇老实做人第一章老实做人讲求原则少说空话,多办实事

在现实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很少有人能够脚踏实地地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去反省自己是否为实现理想而真正地努力了:不是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好,就是觉得公司没有给自己施展才华的机会等。成功者固然有其成功的方法,但世间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任何人都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凝聚起改变自身命运的爆发力。如果你不能够脚踏实地,如果你在工作中总是说得多做得少,你永远都不可能冲上云霄,成就大业。

有一位老教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觉有很多在校时资质普通的学生后来反而更成功。在学校时他们的成绩大多在中等或中等偏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天分,他们所拥有的只是安分守己的诚实性格。这些孩子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后,在工作中总是说得少做得多,他们不爱出风头,只是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他们太普通了,甚至在毕业后,老师和同学们都不太记得他们的名字和长相。但是,在毕业几年或十几年后,他们却能够带着成功的事业回来看望老师。而当时在学校被认为会有美好前程的学生,却往往是一事无成,这是什么原因呢?”

后来,老教授通过与同事在一起琢磨与研究后,最终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成功与在校成绩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成功却与踏实做事的性格密切相关。平凡无奇的人大都比较务实,他们往往都能够自律,会比别人更努力,他们也会因此而获得很多人渴望得到却总是得不到的机会。

孔子在《论语》里曾两次提到“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见孔子对少说多做十分重视。许多成功者也认为,在你还不成功前少说空话,多做实事,不要去当一个理论家、思想家,而要去做一个实践家。在职场上,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你放百八十个心吧,我一定会做好的!”“这个我在行,交给我没错!一会儿就做完了,等等就好!”“那个工作没什么了不起,换了我,我也能做得很出色。”……当这些人说出这样的话时,我们一般会以信任甚至是佩服的目光盯着他,认为他一定能完成任务。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左等右等也没有等到对方所说的结果。这样的次数多了,我们在对这个人失望之余,便开始怀疑他所说的话有多高的可信度。在他再次做出承诺或说出豪言壮语时,我们便不会相信他,也不会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来完成。这就是说空话、不做实事的结果。如果我们想取得别人的信任和认可,就要舍弃说空话的毛病,多做出一些实事来。只有这样,别人才放心把更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我们才有机会取得更大的成绩。然而,要真正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这一点,我们就要去克服一些自身的缺点才行。

少说,并不是让我们不说,而是让我们说该说的话,恰如其分地说话,而不是胡说、乱说。身在职场,如果你不能够确定自己要说的话对人对事是否有益无害或者利多害少,那就不如不说。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少说多做,踏实做人。

少说,就是让你有自己说话的原则,明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职场中,总有人喜欢发牢骚,殊不知,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把你卷入复杂的人事斗争之中。

多做,就是要求我们迅速有效地去工作。面对工作中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要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工作做到最好!在工作中,一定要勤恳做事,踏实做人!切不可小看工作中的任何细节,有时候,一件小事往往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甚至意味着一次晋升的机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我们想获得成功,就应该少说多做,踏踏实实做人,要多着眼于工作中的细微之处。学会吃亏

中国有句老话叫“吃亏是福”,听起来好像是弱者的自我安慰,可实际上,这句话渗透着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吃亏,虽然意味着舍弃与牺牲,但也不失为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度。尤其是身在职场,在与人合作或为人处世时,我们需要点吃亏的精神。也许,短期看来你是吃亏了,但最终你却能够收获很多。如果你什么事都不肯吃亏,总爱斤斤计较,就会使人看不起你,更不会有人愿意与你交往,与你共事,你就会因为目光短浅而因小失大。从表面上看,你也许没有吃亏,但是你却会因一时的小气而使自己失去更多、更大的发展机会。吃亏,会让人觉得你为人豁达、宽厚,让你获得更深的友谊。这当然会使他人更心甘情愿帮助你,替你办事。

红顶商人胡雪岩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他就是一个懂得做人,善于吃亏的人。

胡雪岩原本只是一个小商人,他不但善于经营,而且还知道如何做人,颇通晓人情世故,懂得“惠出实及”的道理,往往会给周围的人一些小恩惠。但小打小闹的生意已不能让他满意,他一直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他想,在中国,一贯重农抑商,单靠纯粹经商是不太可能出人头地的。大商人吕不韦另辟蹊径,将从商改为从政,名利双收。胡雪岩也想走这条道路。

杭州有一个小官员名叫王有龄,他是一位很有野心的人,总想着能往上爬,但迫于经济压力只好作罢。胡雪岩与他也有一些来往,随着交往的加深,两人发现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只是殊途同归而已。王有龄对胡雪岩说:“雪岩兄,我并非无门路,只是手头无钱,空手总是套不了白狼。”胡雪岩说:“我愿意倾家荡产来帮助你。”王有龄说:“等我富贵了,也不会忘记胡兄。”

胡雪岩变卖了家产,筹集了几千两银子,送给王有龄。王有龄去京师求官后,胡雪岩仍旧操持着旧业,别人对他的讥笑他从不放在心上。

几年后,王有龄穿着巡抚的官服登门拜访胡雪岩,问胡雪岩有何要求。胡雪岩说:“祝贺你福星高照,我并无困难。”

王有龄是一个非常讲义气、重感情的人,他让自己的军需官到胡雪岩的店中购物。从此,胡雪岩的生意越来越好、越做越大。他与王有龄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密切了。

后来,太平军占领了杭州,王有龄上吊自杀。失去王有龄这个大支柱,对于胡雪岩来说,简直就是天塌地陷了,但他并没苦闷多久,又重新找到了支持者——新上任的浙江巡抚左宗棠。他拿出一部分银子为左宗棠的湘军办粮饷和军火,赢得了左宗棠的好感和信任。后来,随着左宗棠的权力越来越大,胡雪岩的好运也是连续不断。他还被左宗棠举荐为二品官,成为大清朝唯一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的成功除了靠本身的经商才智外,最关键的就是靠他练达的社交能力,他善于制造机会和利用机会,更知道利用人情世故,懂得吃亏,令朋友信赖他的宽厚和真诚。

身在职场,让步、吃亏是一种必要的投资,更是我们打造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前提。因此,在职场中为人处世时,我们一定要敢于吃亏。只有你真正懂得了“吃亏是福”的人生道理,你的人生才会有转机,你的幸福之门才会在你不断的吃亏中得以开启。不夸耀自己,不锋芒毕露

锋芒毕露是指将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过分地表现自己,这是字典中的通俗解释。我们说它和“韬光养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事态度。老子曾经说过:“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叫人轻易看见;君子之人,品德高尚,容貌却显得愚笨拙劣。以此告诫世人,做人不可锋芒毕露。因此,在你工作表现卓越的同时切忌锋芒毕露,踏实肯干,淡定从容,才能获得职场中的好人缘。

工作中锋芒毕露的人,其人际关系是不可能搞好的。它与人们常说的“枪打出头鸟”、“树大招风”的说法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很多年轻人,初涉职场往往都急于显露自己的才能和实力,希望尽快得到他人的认可。因比,到哪里他们都想方设法让自己变成焦点:领导决策,他有建议;同事发言,他有看法。只要别人讲话他就想插嘴,对什么事情都有意见,凡事都要争个先后,有时动不动还要来个“抢跑”。凡此种种都是锋芒毕露的表现。

殊不知,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世人也都存在一种嫉妒的心理,都希望自己比别人优秀。被别人比下去是很令人郁闷的事情,所以不管你的上司还是你的同事,在不恰当的时间,被你比下去,这对你来说不仅是蠢事,甚至会埋下很严重的后患。“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即是如此。此外,如果你处处显露自己的才干和见识,人们就会产生一种心理定式,认为你总能比别人强。一旦你有遗漏和失误,别人轻则说你还欠火候,重则落井下石,认为这是自高自大的最好报应。

锋芒毕露的人虽然取得了暂时的成功,却为自己掘好了坟墓;虽然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却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当你在工作上有特别表现而受到肯定时,千万不要得意忘形,否则这份锋芒会为你带来人际关系上的危机。

真正的智者都懂得藏智,这种大智若愚、韬光养晦实则是人生最高修养,这样的人也总有更多成功的机会。韬光养晦就是隐藏锋芒,该出手时再出手。韬光养晦不仅不会让一个人的才华埋没,隐藏实力反而会给竞争对手以假象,减小竞争压力,从而获得更多赢的机会。当你在关键时刻,做得比别人更好时,你会赢得更多的关注,获得更多的机会。

你要是比别人聪明,不一定张扬着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时间会证明一切。收敛锋芒,韬光养晦,会使你在与人共事时,留下较大的回旋余地,是一种必要的心理保护,也是让别人敬佩的一种内在气质。言而有信,受人信任

做人要讲诚信,要懂得言而有信,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则。

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前提。所谓“仁、义、理、智、信”,信作为其中的一种,涵盖了真诚的德行。“诚”的意义包含了“言之必信”的具体表现形式。通俗来讲,“诚信”就是“说话算数”。“信”是什么?信是一种人格的力量,是超越金钱的友情,是了解、是欣赏、是信任,也是魅力。诚信和言而有信是诚信的实践方式。一个讲诚信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留下好口碑,都会被世人敬重。所以,“言必信,行必果”是人一生行为的准则。能帮的忙则帮,但不可轻易许诺;做事先做人,做人先取信;信誉基石,坚不可摧!

古今中外,言而有信的故事很多。

战国时,秦孝公起用了商鞅变法图强。商鞅想:怎么才能让人们相信我要变法是真的呢?于是,他在都城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便放言:“谁能把它扛到北门去,赏黄金十两。”没人相信这是真的,自然也就没人去扛。商鞅把赏金一直加到了五十两。终于有一天,一个壮汉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当场赏了他五十两黄金。老百姓们纷纷议论:商鞅言而有信,他的命令一定要执行。商鞅变法成功,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

一个人的诚信至关重要。如果食言就是失信,失信就等于失去了人格尊严。树立一个诚信的形象,是积极发展人际关系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每次讲的话都要打折,那么,他认识的人越多,带来的负面效应就越大。

诚信是一辈子的事,立志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行为,如果有一天无故失信,就会前功尽弃,甚至使多年努力建立起来的信誉毁于一旦,而要重建它则要花费多倍的努力。真正的诚信不是挂在嘴上的,是用心做出来的。我们倡导诚信,也愿人人都争当“言而有信”的人!做一个忠诚有原则的人

对于现实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而言,金钱是相当重要的,但是比金钱、钻石还要贵重的就是一个人的人品。坚守自己的人品就是在维护自己最为宝贵的品牌,而忠诚就是这块品牌上最闪亮的明珠。

忠诚,就是尽心尽力、忠于人、勤于事的奉献情操,它是一种发自内心,饱含着付出、负责甚至牺牲的精神。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负责的职业精神,而不仅仅是指对某个公司或某位老板的忠诚。每个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员工的忠诚。只有全体员工对企业心怀忠诚,大家才能心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团队的力量,自己也相应地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同时,也使工作成为自己的一种人生享受。

所有的老板都希望员工对自己忠诚,所以,员工要想获得老板的赏识,进而赢得加薪和晋升的机会,对老板忠诚是最基本的条件。但是,忠诚也应有个原则,有个限度,超过了限度就是盲从。忠诚不是愚忠,服从不是盲从。盲从就意味着可能去做不该做的事情,不但会被抓住把柄,还会给自己的职场记录留下污点,影响事业的发展。同时,忠诚不应该成为掩盖自己无能的借口。你忠诚于国家,你就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为国家多做贡献;你忠诚于企业,你就应该提高自己服务的技能,为企业多创效益。

职场上流行着这么一句话:“职场守则第一条,老板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如果发现老板错了,请参照第一条。”这句话强调了老板对员工的绝对领导关系,但这并不表明老板向你下达的所有指令你都必须执行。在工作中,老板也有向你下达不该执行的错误指令的时候。比如老板让你做假账,这时无论老板怎样威逼利诱,你都要拒绝。你可以提醒老板:“您是让我帮着您犯罪吗?”如果老板还不觉悟,你宁可辞去工作,也不要跟老板同流合污。如果你怕失去工作而怀着侥幸心理做了,一旦东窗事发,你的前途就被葬送了。万一碰到老奸巨猾的老板,利用你的忠诚来陷害你,到时候出了问题就把责任全都推到你身上,让你一个人来背黑锅,到时候你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作为一个企业的员工,对自己的职业忠诚是最基本的忠诚。

愚忠是不可取的。真正的忠诚,是行动而不是语言,真正的忠诚并不是放弃自己的个性和主见,并不是绝对和老板保持一个声音,更不是卑躬屈膝。

有一个故事广为流传,它说明了什么是对老板真正的忠诚。

一位名叫朵克的先生是新泽西州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他需要招聘一位总经理助理,限男性。

经过多项技能的考察之后,少部分人进入了复试阶段。朵克先生称此阶段主要考察应聘者的勇气和忠诚度。这批人被集中在公司的接待室里,由朵克先生一个接一个叫去应考。

第一位男士被叫进朵克的办公室,他满怀信心地接受考察。朵克先生把他带到一个房间,房间的地板上洒满了碎玻璃,尖锐锋利,让人胆寒。“脱下你的鞋,从房间的这边走到那边,把那边桌上的表格填好后交给我!”朵克先生说道。这位男士毫不犹豫地脱了鞋,忍受着剧痛从碎玻璃上面踩过去,当他把表格交到朵克先生手中时,他的双脚已是鲜血淋漓。然而,朵克先生看也没多看他一眼,只对他说:“回去等通知吧。”

第二位男士被朵克先生带到了另一间锁着的门面前说:“房间里有一张表格,你去把它拿出来,填好后交给我。”

这位男士推了推门,发现门是锁着的。朵克先生说:“用你的脑袋把门打开!”这位男士心想总经理要考察的是勇气,绝不能在总经理面前表现出软弱来,于是,他不由分说地用头去撞门,直撞得头破血流后才把门撞开。然而,他得到的依然只是一句“回去等通知吧”。

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勇士”接受了朵克先生的考察,但都没有得到明确的录用答复。

当最后一个男士被叫到朵克先生办公室时,他被带到一个房门前,房间里坐着一个虚弱的老太太。朵克先生对他说:“去把那个老太太打倒在地,然后把她手中的表格拿到,填好后交给我。”“你疯了吗?朵克先生!为了一张表格,就让我把老太太打倒在地!”“我是老板,这是命令!”“这样的命令毫无道理,你简直就是个疯子,这份工作我不要了!”

朵克先生什么也没说,又先后把这位男士带到有碎玻璃的房间前和紧锁着的房门前,但他的要求都遭到了这位男士的严厉拒绝。最后,这位男士非常气愤,立马想离开这里。这时,朵克先生极力挽留他,并向众人宣布,这位男士被正式聘用了。

那些伤痕累累的“勇士”非常不服气:“他什么伤也没有受,算什么勇士啊?”

朵克先生说:“真正的勇士是敢于为正义和真理献身的人,而不是一味地听老板的话。你们所表现出来的,既不是真正的勇气,也不是真正的忠诚,而是愚忠!我要的,不是愚昧地只忠于我的人,而是要敢于坚持真理的人!”

任何一个明智的老板,都会像朵克先生那样,抛弃那些不顾正义一味效忠的人。愚忠者,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得到老板的信任,但时间一长,这些人必然会被老板抛弃。因为,能够成为老板的人,绝对不会是傻瓜,只有傻瓜才会心甘情愿一直被骗。因此,在职场中,我们不仅要做一个忠诚的人,还要做一个有原则的人,不去盲从,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让善良成为你做人的信念

善良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品格,也是人性里最为朴素的美,只有在善良的土壤里,才能开出更为崇高的品德之花。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平凡的人,去用崇高的品德感天动地,但我们必须做到人人心存善良,这个世界就一定会美好。善意产生善行,善行收获善果。

在“二战”期间,欧洲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在法国的某地乘车返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那一天大雪纷飞,天气寒冷,汽车一路奔驰。忽然他看到一对坐在路边的法国老夫妇被冻得直发抖。他立即命令身旁的翻译官下车去询问。一位参谋急忙提醒他说:“我们必须按时赶到总部开会,这种事情还是交给当地的警方处理吧。”可是艾森豪威尔坚持说:“如果等到警方赶来,这对老夫妇可能早就被冻死了!”经过询问,他们才知道这对老夫妇是去巴黎投奔儿子的,但是他们的汽车却在中途抛锚了。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不知道如何是好。艾森豪威尔听后立即请他们上车,并且特地将老夫妇送到巴黎后才赶回总部。

艾森豪威尔根本没有想过行善图报。然而,他的善良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报。原来,那天德国纳粹的狙击兵早已埋伏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只等他的车一到就立刻实施暗杀行动。如果不是为了帮助那对老夫妇而改变了行车路线,他恐怕很难躲过这场劫难。假如艾森豪威尔遭到伏击身亡,那整个“二战”的历史很可能因此而被改写了。

在职场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少不了的,但因为职场中利益关系的存在,使得很多人走入误区,不与人为善,而是互相抨击、互相诋毁,“善”字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你是团队中的一分子,在你努力的时候,在你与别人共事的时候,你不能只顾自己而不顾整个团队。我们说要努力工作,但是你可能是跟一个团队在一起努力工作,所以你不能不管同事,不管下属,不管别人的家庭,不能像一个机器一样工作,你还是要平衡好工作和生活。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放大别人的长处,忽略别人的短处,这样你工作起来也会开心,对工作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人为善,与己为善,职场中要想成功就一定要有善良之心。

一个有良心的人,才能享受到灵魂的宁静和欢喜;一个有良心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敬重,才能在与他人的双赢合作中走向成功辉煌的人生。良心是人之根本、成功之基。怀着“以和为贵”的心态去做人

儒家有一句名言叫作“以和为贵”,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治家者有一条经验,“家和万事兴”。经商者有一个信条,“和气生财”。治国者讲究和平。由此可见,“和”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和”是贤者仁人所追求的境界。在历史上,谋“和”求宽容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这一切无不在昭示人们要“以和为贵”,不要与邻为壑,“和”能平息仇恨的怒火,使仇人之间不再冤冤相报,化干戈为玉帛。在工作中,我们也要怀着以“和”为贵的心态去做人。“以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要求人要有仁和之心、谦和之德、温和之气、慈和之容。人生在世,与人相处是无法逃避的现实。人这一生要掌握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问就是如何与人相处。相处得好坏,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思想情感、行为方式甚至生命安危都有很大的影响。与人相处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以和为贵便是其中最实际可行的。“和”是协调人际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复杂化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种种不和,不和就会产生分歧,有了分歧就会导致摩擦,摩擦导致矛盾,矛盾激化就会导致争斗。而无论何种方式的争斗都会伤了彼此间的和气,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则能减少人际关系中的种种矛盾。“和”能形成合力。大至一国,小至一家,上下团结,左右和谐,就会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无往而不胜。“团结就是力量”、“家和万事兴”,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的真理,全都归功于一个“和”字。“和”能化解矛盾。生活中的许多矛盾,只要用和善的办法去处理,就能迎刃而解。矛盾双方各让一步,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能以守为攻。当你失礼于人或是无意中给人以损害,你就处于被动的地位,和与不和的结果将会截然不同。如果你能以和善的态度待人,你将由被动变为主动,以守为攻,息事宁人,从而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如果你固执己见、毫无和善之意,将会扩大事态,甚至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和”能以柔克刚。有些事情硬来是办不好的,用软的办法却可以办好。“和”有时候是至刚的表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等。生活中以柔克刚的事例举不胜举。

做人应求“和”,而不求“同”,要“和”而不同。提倡“和”,不是要求人们都抱成一团,讲求一团和气,无原则立场地妥协和谦让,而是为了追求一种团结进取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追求工作上的互帮互助的氛围和对人对己宽容大度的气量。“和”是成就事业的良好环境,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一个和睦的家庭,会令人感到温暖;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人感到舒畅;一个和平的环境,会使人安心搞建设;一个祥和的气氛,会让世界充满温暖。正直是堂堂正正做人的根本

正直,是人类的“脊梁”,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孔子在《论语》中说过:“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意思是说,人的生存靠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不过是侥幸免于祸害罢了。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深刻的哲理。身正不怕影斜,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就会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敬。

在现实的社会中,尤其是在人际关系复杂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想的都是自己。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对社会、对单位、对他人,事不关己,则高高挂起,只为求一个平稳和安宁;或者做事用心计,耍手腕,说话办事表里不一,对上级百依百顺,对下级非常严厉,台上讲话头头是道,说君子言,台下说话信口开河,行小人事……在这些人身上很难寻找到正直二字。

现在的社会需要正直的人。正直意味着这个人具有很强烈的道德感,并且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随时准备服从自己的良知,勇于坚持自己的信念,在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不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正直的人绝不是一个攀附权贵、口心不一的人,他不会心里想一套,口里说一套,实际行动中做的又是另一套。他不会表里不一——他是一个真正的忠实于自己做人标准的人。

在一所大医院的手术室里,一位年轻的护士第一次担任责任护士。在手术差不多快完成时,护士对外科大夫说:“大夫,您已经取出了11块纱布,但是我们总共用了12块,还有一块没有取出来。”“我已经取出来了,现在开始缝合伤口吧。”手术医生断言说。“不行!”护士抗议道,“我们是用了12块。”“由我负责好了!”外科医生愤怒了,他严厉地说:“缝合。”“你不能这样做!”护士激动地喊道:“我要为病人负责!”

这时,这位大夫微微一笑,举起手让护士看了看第12块纱布,然后说:“你是一个合格的护士。”

原来,这位医生是在考验这位护士是否正直。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你不但要在自己的职业中做出成绩来,还要在自己的做事过程中建立高尚的品格,做一个具有正直品格的人。这样,你的职业生涯和生活才有重大的意义。第二章老实做人赢得信赖真诚是赢得信任的基础“敦厚之人,始可托大事。”一个人如果虚伪奸诈,往往会成为见利忘义的市侩小人,这样的人是没有真正的朋友的,有的也只是利用关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把朋友当作工具。交友如果不交心,一切都不会长久。真诚的人才是可以信任的人。

其实,只有真诚,才会使你获得真正的朋友,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倘想获得知己,必先以真诚待人。你如能先给人一点点温暖,就可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知己。诸葛亮曾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无意于当世,与刘备素昧平生。刘备深知其才华,“三顾茅庐”,才得相见,此举表现了他的诚挚。于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举可见真诚之威力。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真诚的人呢?

首先,要做到真诚,不能在外表上下功夫。说话表情虽好,而你的内心不诚,至多是“巧言令色”罢了。对方如不是糊涂之辈,定会看出你的虚伪,因为内心不诚,即使你巧言令色,终有若干破绽可查。相反,如果你内心能诚,即使拙于辞令,拙于表情,却能体现出你的朴素。诚心且朴素,效力更大,只要对方对你素无误会,你的真诚,必能感人。

其次,最忌平时好用欺骗的手段。欺骗也许能得一时之利,却不能维持长久。如果你的欺骗日久为人察觉,即使日后你真有诚意,仍会被认为是另一种姿态的虚伪。也许你曾遇到过这种人,你以真诚相待,他却虚情假意,于是,你便对“诚”产生了怀疑。

当然,对方若不是你深交之人,你也畅所欲言,只能显示你的冒昧和浅薄。真诚本来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与时,你说三分话,看看他的反应;得其人与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话,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择地长谈,这并不与真诚相悖。

总之,要想使自己成为真诚的人,你要锻炼自己在小事情上做到完全诚实。当你不便讲真话时,不要编造谎言,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谎言,也不要重复那些所谓的流言蜚语。

当你真正地在寻求真诚并且开始发现它的时候,它本身的力量会使你着迷,最终,你会明白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都包含有它本身的不容违背的真诚的内涵。如果你追求它并且发现了它的真谛,你就一定能使自己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恪守承诺、有诺必践“成功是舟,诚信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生是船,诚信是帆,船无帆难行,帆无船难立。”这是一句关于诚信的格言,它很形象地告诉我们诚信在人生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承诺无小事,轻诺必寡信。恪守承诺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存之本,立业之道。不管所做的承诺是大是小,我们都应重视并加以履行,因为每个人的诚信品质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果我们轻视它,哪怕是很小的一个承诺都有可能让你成为失信之人。海尔之所以能够做到企业品牌信誉永不倒,就在于海尔人对承诺有很深刻的理解。

2006年夏天,在德国留学的中国青年杨立从波恩港出发,沿着莱茵河开始了他的自行车旅行。在克里斯托小镇他将捡到的一个装有几千欧元现金和信用卡的钱包送到了市政厅,便匆匆离开了。

由于当时杨立没有留下姓名和任何的联系方式。警察们只好把杨立的相貌拼图传给上下游两岸十多个镇的警察局,发动百余名警察,才找到了他,并要求他回克里斯托小镇领取500欧元奖金。杨立不解克里斯托小镇为何如此兴师动众地寻找自己。镇长给予了严肃的回答:“施恩不图报,是你的个人问题,却破坏了我们的规则。那些奖励你可以不在乎,但你必须接受,因为这不仅仅是对你的认可,也是整个社会对善举的尊重,这让我们有资格去劝勉更多的人向善。”

看似极小的一件事,却反映出德国人民的智慧,那便是有承诺必实现。这也是德国经济在世界范围能有如此强悍表现的一个写照。承诺无大小之分,信用无轻重之别。有时候违背某些承诺,或许不会对我们个人造成什么大的影响,长期下去却定会让自己孤立于世。倘若我们能够不为眼前利益所动,做到恪守承诺,最终将会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不讲信誉,我们的个人形象就立不起来,事业就难以成功。所以,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把诚实守信、恪守信誉落到实际行动中去,让诚信精神体现出它的真正价值。在许诺的时候,我们应该冷静思考,想清楚自己的理想和梦想是不是痴心妄想,自己的誓言和诺言是不是笑言或谎言。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能力,承诺时要给自己留点余地和退路。只有在实际行动中将诚信植入骨髓,才能铸就我们成功的事业与人生。忠诚是赢得上司信任的基石

在员工职场成功必须具备的核心品格中,“忠诚”的位置是最高的,处在所有核心品格的最高处。忠诚是职场最基本的道德,也是职场成功最核心的品格。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员工的能力和智慧,更需要员工的忠诚。忠诚是企业最重视的美德之一,只有所有的员工都对企业忠诚,才能发挥出团队的力量,才能使团队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企业走向成功。

一位老板曾对员工说:“我的用人之道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那就是忠诚。当我们争论一个问题时,忠诚意味着你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我,不管你认为我是否喜欢它,意见是否一致。但是,一旦我做出了决定,争论必须立刻终止,从那一刻起,忠诚意味着你必须按照我的决定去执行,就像执行你自己做出的决定一样。”对于员工来说,企业是一个大家庭,只有所有员工一起努力,才能让这个家发展得更好。遗憾的是,有很多员工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工作,认为自己是在出卖劳动力;他们蔑视忠诚,将其视为老板盘剥员工的手段。其实,老板与员工在一定层面上是和谐统一的。对老板而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员工的忠诚;对员工而言,丰厚的物质报酬和精神上的成就感离不开企业的发展。

秦汉之际,季布受项羽的指派率领军队与刘邦对垒,并且经常能把刘邦打败,这让刘邦很是难堪。刘邦对季布是恨之入骨,可为什么最后刘邦不仅赦免了季布,而且还对他委以重任呢?不外乎有两个原因:一是他的忠诚,二是他的才能。

季布在项羽手下的时候,屡次为项羽立战功,因为项羽是他的“老板”。作为手下,他不仅忠于老板,也忠于自己。正因为他对项羽的忠诚,赢得了朱家的尊敬,也赢得了刘邦的信任。刘邦认为,他对项羽如此忠诚,那么如果他作为自己的手下,也一定会忠于自己。更何况季布是一个如此有才能之人,为什么不能委以重用呢?

从季布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忠诚不仅不会让他失去机会,相反,还会让他赢得机会。除此之外,他赢得的还有别人对他的尊重和敬佩。

忠诚是一种美德,也是每一位员工必须具备的品质,因为忠诚能给你带来你暂时看不到的“无形回报”——信任。

作为一名员工,要赢得老板的关注,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有赢得老板信任的人格魅力,而忠诚绝对是你最好的选择。如果你忠诚地对待你的老板,你必定会赢得他对你的注意,那么在老板的心里,你就是一个肯与公司同进退的人才。出于对你的信任,一旦有发展的机会,老板一定会第一个想到你,给你锻炼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你的忠诚会为你树立个人品牌,这是永远都不会贬值的。挡住诱惑,不做背叛公司的事情

这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而诱惑随时可以让一个人背叛自己信守的情感、道德和工作原则。很多公司都有这样的员工,他们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公司的利益,将公司的商业机密出卖给别人。然而,这么做一定会获得成功吗?

希尔是一家金属冶炼厂的技术骨干,由于工厂准备改变发展方向,他觉得工厂不再适合自己,于是准备换一份工作。

鉴于希尔原来所在的工厂在行业上的影响力以及他自身的能力,他要找一份工作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很多公司早就想挖他,但是都没有成功,这次是希尔主动要走,很多公司都认为是获得他的绝好机会。

很多公司对希尔都给出了很高的条件,但是希尔觉得这种高条件背后一定隐藏着另外一些东西。希尔知道不能为了某些优厚的报酬而背弃自己的原则。因此,希尔拒绝了绝大多数公司的邀请,最后他去了全美最大的金属冶炼公司应聘。

面试希尔的是该公司负责技术的副总经理,他对希尔的能力很是认可,却提出了一个让希尔非常失望的问题:“我们很高兴你能够加入我们公司,你的资历和能力都很出色。我听说你原来的厂家正在研究一个提炼金属的新技术,听说你也参与了这项技术的研发,我们公司也正在研究这门新技术,你能把你原来厂家研究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告诉我们吗?你知道这对我们公司意味着什么,这也是我们聘请你来我们公司的原因。”“你的问题让我十分失望,看来市场竞争确实是需要一些非常手段,但是我不能答应你的要求。因为我有责任忠诚于我的企业,尽管我已经离开它了,但任何时候我都会这么做,因为信守忠诚比获得一份工作重要得多。”

希尔身边的人都为希尔的回答感到惋惜,因为这家公司的影响力和实力比他原来的工厂要大得多,在这里获得一份工作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希尔却放弃了这个绝好的机会。

就在希尔准备去另一家公司面试的时候,那位副总经理给希尔寄来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这么说道:“年轻人,你被录取了,并且是做我的助手,不仅是因为你的能力,更因为你的忠诚。”

每个公司都需要像希尔这样的职员,你只有成为这样的人才能受到公司的重用。无论在哪个公司,你都应该保守公司和老板的机密,对公司的各种事情都不能随便张扬,一定要守口如瓶。

相反,一个不忠诚的人到哪个公司都不可能得到老板的欢迎,即使他才华出众。没人会信任不忠诚的人,因此,忠于公司就是忠于你自己;背叛公司,背叛老板,其实也就是背叛你自己,最终的结果就是走向失败。

作为一名员工,不要忘了自己的角色,你需要为公司争取利益,而不是为你自己争利益。只有公司“发达”了,你才会跟着“发达”,万万不可越位。有时,公司与你个人在利益上也会发生冲突,这时你千万不能把公司利益置之度外。乐于助人就是给自己铺路

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怎样对你。换句话说,你想别人怎样对你,那你就先得怎样对别人。所以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应该懂得替别人着想。关心和帮助他人,有时候其实就是在关心和帮助我们自己。

有一个人被带去参观天堂和地狱,以便比较之后选择他的归宿。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狱。这里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所有人都围坐在一起。

他们的左臂都捆着一把叉,右臂捆着一把刀,刀和叉有四尺长的把手,大家都试图想把食物喂到自己嘴里,无奈刀叉不给力,即使美食当前,也吃不到,郁闷的他们一个个都瘦得皮包骨。

然后他又去了天堂。这里和地狱的情况差不多:同样的食物,每个人的手臂上也绑着四尺长的刀和叉。然而,天堂里却充满了欢声笑语。这位参观者困惑了:为什么情况相同,结果却如此不同?原来天堂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将美食喂给对面的人,大家这样互相帮助,结果也是帮助了自己。

美国哲学家兼诗人爱默生曾说过:“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由此可见,帮助别人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乐于助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中国有句俗语:“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有时,我们帮助别人可能仅是举手之劳,但我们的心灵会得到极大的升华,我们也可能因此而受益匪浅。我们给予别人的帮助会产生几何传递的效应,接触的人越多,受益的人也就越多。

一个真正取得成功的人,一定是充满爱心的人,一定是乐于助人的人。我们要学会帮助别人:如果你已经取得了成功,你需要帮助别人;如果你还没能取得成功,你更需要帮助别人。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只有给予别人帮助,我们才会收获大家的支持,才会使我们成功的道路变得更加顺利。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这些帮助可以是一个微笑、一句亲切的话,或是发自内心的温暖的感激、喝彩、鼓励、信任和称赞等。当我们把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时,我们留下的东西就会扩大和增加。我们帮助的人越多,我们得到的也就越多。

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独立的、真空的世界里。在现实工作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困难。这些挫折和困难,可能是自己无法解决的,这时,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别人的帮助。如果我们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肯定会心存感激,当然,渡过难关之后,我们也希望自己能帮助别人,不仅是为了报恩,也是为了心理上的平衡。不要独揽功劳《菜根谭》中说:“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它的意思是:完美的名节,不应该独自拥有,分些给别人,才可以避免祸害;不好听的名声,不要都推给别人,自己也应承担一些,才能隐藏锋芒,修养品德。

喜欢被赞扬,喜欢好名声,喜欢把功劳归为自己,这本是人之常情。可是,名头太大会遭忌妒,功高盖主也很危险。为名所累,为功所害,那种居功自傲,终为名声所害、为功劳所累的典型例子不胜枚举。物不平则鸣,如果你将功劳占尽,什么利益都要大头,还有谁会支持你、喜欢你呢?

因此,不要感叹上司、同事和下属的度量狭小,其实,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你自己。你要记住,在享受荣耀的同时,不要忽略别人的感受。其实每个人都认为别人的成功中总有自己奉献的一份力量,而你却傻乎乎地独自抱着荣耀不放,别人当然不会感到舒服了。

美国有个家庭日用品公司,几年来生产发展迅速,利润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这是因为公司建立了利润分享制度,把每年所赚的利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给每一个员工。这就是说,公司赚得越多,员工也就分得越多。员工明白了“水涨船高”的道理,积极生产自不用说,还随时随地地检查产品的缺点与出现的问题,主动地加以改进和创新。

要知道,职场的黄金原则就是要与同事合作,有福同享,有难共当。当你在职场上小有成就时,当然值得庆幸。但是你要明白,如果这一成绩的取得是集体的功劳,那你就不能将其独占,否则其他的同事会觉得你抢了他们的功劳。

明灏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并担任该社下属的一家杂志社的主编。平时与单位的同事、领导关系都不错,而且他还很有才气,工作之余经常写点东西。有一次,他主编的杂志在一次评选中获了大奖,他感到相当荣耀,逢人便提自己的努力与成就。但是一个月后,他发现单位的同事,包括他的上司和属下,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和他过意不去,并处处回避他。

后来他才发现自己犯了“独享荣耀”的错误。就这件事而言,这份杂志之所以能得奖,主编的贡献当然很大,但也离不开其他人的努力,其他人也应该分享这份荣誉,而现在自己“独享荣耀”当然会使其他同事感到不舒服。

所以,当你在职场上因有出色表现而受到肯定时,一定不能独享荣耀,否则这份荣耀会为你的职场关系带来危险。正确对待荣誉的方法是:与他人分享、感谢他人、谦虚谨慎。即使你凭一己之力得来的成果,也不可独占功劳。不妨大方一些,让那些属于同一部门,曾经协助过你的同事一起来分享这份荣耀。

别担心你所扮演的角色会被人遗忘,因为你的所作所为上司看得清清楚楚。

如果你大大方方地和同事分享功劳,一方面可以做个顺水人情,另一方面上司也会给你更高的评价。当然,卖人情的手法必须做得干净利落,不可矫揉造作,更不可对同事抱着“施恩”或希望下次有机会讨回这份人情的心态去做。

让自己拥有团队意识,摒弃“自视清高”的作风,换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职业意识,只要注意到这一点,你获得的荣耀就会助你更上一层楼,你的人际关系也将更进一步。第三章老实做人不失风度不断完善自己

不管是新入职的员工还是“久经沙场”的老员工,要想在职场上干得风生水起,就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价值。

人不可以不成长,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完善自己的过程,自我提升的过程,也是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没有追求的人生是可悲的,有目标、有方向更有助于你的成功。人要经过学习培养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完善自己,首先要认识你自己。

很多人都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并据此思考下一步该往哪里走。例如在考大学时,很多人会选择目前社会上所谓的热门专业而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去报读,结果在就业时就会发现自己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一旦盲从、缺少目标、随遇而安成为职业生涯中的常态,不断地自我加分必然会成为空谈。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评估自己的优势,并分析怎样的职业状态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自我认识及评估是一个不断延续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参加网上提供的职业测评或者经常与老师、朋友、家人、主管等进行讨论来完成。

其次,加强自身的学习修炼,做时间的主人。

职场中有太多东西需要我们学习,不仅是平时的社交礼仪、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专业知识的补给也是非常重要的。利用业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职业发展方向学习一门外语或辅助学科,都将对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益处。

时间是最公平的,每个人每天都拥有24小时。有的人会善用时间安排,让这24小时发挥出最大功效;而有的人却肆意挥霍时间,最终变得碌碌无为。然而,时间管理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一是要充分利用每一秒时间来自我增值。在日本的地铁上,常常可以看到的一幕就是人手一本书,或是专业书籍,或是管理类书籍,利用每段空闲时间进行学习已经成为日本人的习惯。二是要合理安排,制订完善的、合理的工作计划。如果你每天能够早起一会儿,提前到公司,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安排一天的事情,也不用担心因为完不成工作而总在加班。

最后,要拒绝频繁跳槽。

任何职业都需要一定量的积淀才能有一个质的飞跃,如果没有2~3年的积累,很难对一份工作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频繁的跳槽不仅会让你缺少职业储备,也会成为你继续找作的“扣分项”。那该如何区分有益的和无益的跳槽呢?其关键还在于跳槽的动机———不是因为现在的工作不好、不顺心就决定跳槽,而是看有没有一份更好的机会在等待着你。工作没有100%的如意,如果因为不好就换、就逃避,只会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连续性和经验的沉淀。只有主动面对职业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学会适应环境,克服困难,才能积累跳槽的本钱。

一个人最美好的品质就是认识你自己,只有真正地了解自己,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做一个职场需要的人,开拓自己的职场精彩。与人方便,自己才能方便

中国有句俗话:“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它的意思是说,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人在世上,难免都会遇到困难。此时,如果你向身处困境中的人伸出友爱之手,给他善意的帮助,他不但会乐于接受,而且还会心存感激。身处在复杂的职场中,做事要懂得变通,凡事不能斤斤计较,有时候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你自己。

一个乡下人进城经商,在一条街上开了一家门店。刚来不久,他就发现这条街不仅生意不好,而且路面坑坑洼洼,到处是残砖乱石。乡下人觉得奇怪,就向相邻的商家请教。相邻的商家告诉他,路不好走,经过的人或车辆就会慢下来,人们进店的概率就会增加,这样才能增加商机。乡下人对这种想法不以为然,他不听周围人的劝阻,坚决搬走路上的砖石,并找人将路面修平。从此,这条街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商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增。众人疑惑不解地问乡下人:“路通畅了,人们驻足停留的机会少了,何以商机反倒增多了呢?”乡下人答道:“路不好,人们大多会选择绕道而行。经过的人少了,商机又怎能多呢?”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利人才能利己。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社会中,如果我们都能想着与人方便,今天你做了一件方便别人的事,明天他也做了一件方便你的事,后天又有人做了一件方便其他人的事,那么长此以往,大家就都方便了,社会也就更和谐了。

一年冬天,年轻的哈默随一群同伴来到美国南加州一个名叫沃尔逊的小镇,在那里,他认识了善良的镇长杰克逊。正是这位镇长,对哈默后来的成功影响巨大。

那天,下着小雨,镇长家门前花圃旁边的小路成了一片泥淖。于是行人就从镇长家的花圃里穿过,结果花圃瞬间就变得一片狼藉。哈默不禁替镇长感到痛惜,于是不顾寒雨淋身,独自站在雨中看护花圃,让行人从泥淖中穿行。这时出去半天的镇长挑着一担煤渣回来,从容地把它铺在泥淖里。后来,就再也没有人从花圃里穿过了。镇长意味深长地对哈默说:“你看,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我们这样做有什么不好?”

是啊,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花圃,每个人的人生之旅就好比花圃旁边的小路,而生活的天空不仅有和风丽日,也有风霜雪雨。那些在风雨中前行的人们如果能有一条可以顺利通过的路,谁还愿意去践踏美丽的花圃,伤害善良的心灵呢?

后来,哈默成了美国石油大王。一天深夜,他在一家大酒店门口被黑人记者杰西克拦住,杰西克问了他一个很敏感的话题:“为什么前一阵子你们对东欧国家的石油输出量减少了,而你们最大对手的石油输出量却略有增加,这似乎与阁下现在的石油大王身份不符。”

哈默听了记者这个尖锐的问题,没有立即反驳他,而是平静地回答道:“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那些想在竞争中出人头地的人如果知道,关照别人需要的只是一点点的理解与大度,却能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他一定会后悔不迭。给人方便,是一种最有力量的方式,也是一条最好的路。”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事事都依照“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原则行事,“宁愿自己揽下麻烦,也不给别人增添困难”的话,我们不仅能赢得四海朋友,而且还会招来八方财源。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好心回报,如愿以偿。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临危不乱,沉得住气方能成大事

为什么有的人能成功,有的人总是失败?二者的差异除了其他因素外,主要的区别还在于各自的心理素质。凡成大事者都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无论胜败荣辱,他们都能沉住气,顶得住。

人生在世,须有一口气在。不管这属于志气、勇气、才气甚至傲气,总之,你要沉得住气。沉得住气,是事业的开始;沉得住气,是事业成熟的标志。有时,沉得住气,需要韬光养晦、高瞻远瞩,才能有所作为。有的人沉不住气,特别是在面对挫折遭遇逆境的时候,他们常常消极颓废,心灰意冷;在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时候,他们往往趾高气扬,骄横自大。因为沉不住气,在人生的低谷,他们怨天尤人,诅咒命运的不公;在人生的高峰,他们唯我独尊,我行我素。他们就如大海上的一只小船,随时会有被狂风巨浪颠覆的危险。

沉稳的人总善于捕捉机会,洞察全局,因为他拥有一颗稳定、清醒的心去面对一切。沉稳是生存的一种智慧,更是走向成功的重要法宝。

沉得住气,就要克服内心的浮躁。急躁的人做事情往往欲速则不达,因为急躁会使你失去清醒的头脑。遇事要沉着冷静,不慌张;做事不要急躁,不要急于求成,慢慢来;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人或事,要压住心中的火。

沉得住气,就要始终如一,执着,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坚持就是一种优秀的素质。沉得住气,就要耐得住寂寞。一个人要想做成一点事,没有定力是不行的。沉得住气,要善于把自己放到低处,海之所以能纳百川,是因为置于低处。最低陋的事情往往指向最崇高的目标,也许你做的事很低微,但是一定有它的价值。

古往今来,欲成大事者必须胸怀宽广,能屈能伸。但这说起来容易,真正能做到的很少。做人要有宽广的胸襟,长远的目标,形势不利时就要容下难容之事,忍住难忍之气,为长远考虑。而沉不住气,时机未成熟就贸然行动,只会使自己败得更惨。

顺风顺水时,要把持住自己,沉得住气,低调一些,免得树大招风,惹出一些不必要的事端来。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少一些绊脚石,让自己的路走得更稳健一些。失败时要沉得住气,审时度势,保持镇定。只有沉得住气,才能保持住自己的信心和实力,并最终站稳脚跟。只有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应付各种事情,才能抓住时机,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

沉得住气是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一个人只有沉得住气,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并使之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才能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迈向成功。做人要沉得住气,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保持气度上的从容淡定,宁静致远。不要意气用事,退一步海阔天空

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发生争执在所难免,这时切忌意气用事。很多时候,与朋友或同事发生的一些大的矛盾或分歧在最初时也许只是小小的意见不合,而人们为了所谓的“面子”都不愿意退让,怕从此被人看低,最终把小小的不合演变成了不可收拾的争端,最终落得两败俱伤的结局。如果当初双方都能懂得让步,就可避免之后的诸多麻烦。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清朝的张英在朝为官,一日突然接到老家书信。他拆开一看,原来是家人与邻居发生争执,起因是隔开两家院子的墙塌了,重新砌墙时两家都想多占些地皮而寸土不让。家人于是写信来请他出面说话,以便让邻居退缩。不久,张英的家人收到了盼望已久的回信,里面却只有一首打油诗:“千里捎书为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主动往后退了三尺。邻居一见,不由地羞愧起来,也往后退了三尺。于是,两屋中间出现了一条六尺宽的胡同可供村民们行走。后来村民们就将此胡同叫作“六尺巷”,又叫“仁义胡同”。

可见,有些事情争或不争并不会对我们的生活甚至整个人生有什么影响,这时我们不妨大度一些,退让一些。

曾有一个妇人,经常为生活中一些琐碎的小事情生气。她也知道这样不好,却总也打不开这个心结,便去求一位高僧解开心结。高僧听了她的讲述后,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间禅房中,锁上门就走了。妇人气得大骂起来。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她。妇人又开始哀求起来,高僧仍置之不理。妇人终于沉默了。这时高僧在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妇人说:“我在对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过了一会儿,高僧又来问她:“你还生气吗?”“不生气了。”妇人说。“为什么?”“气也没有办法呀!”“你的气并未消,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说完又离开了。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生气。”“既然衡量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是有气。”高僧笑道。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大部分时候,与别人赌气、与别人起争执,最终伤害的却都是我们自己。即使在争端中我们占了上风,而最终又能得到什么呢?恐怕最多的还是在争执中浪费的精力、脑力、体力带来的伤害,如果能退一步,我们将收获一份心灵的宁静以及别人对我们的尊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