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化学防除实用技术(第二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9 00:18:33

点击下载

作者:陶波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杂草化学防除实用技术(第二版)

杂草化学防除实用技术(第二版)试读:

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根据除草剂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除草剂使用技术,在简述杂草的发生及杂草群落变化特点,除草剂应用特点的同时,详细介绍了各种农作物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剖析了自然因素对除草效果的影响以及有效提高除草剂防效的技术措施。另外,还介绍了杂草抗药性的治理与抗除草剂作物,除草剂药害及补救措施,除草剂真伪与简单识别方法,以及除草剂相关背景知识等内容。文前附有杂草高清彩图,书后附有相关附录,便于对照查阅。

全书内容科学实用,通俗易懂,适合广大种植专业户、农药销售人员、农业技术员以及从事除草剂应用技术研究人员、推广人员阅读,也可供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杂草化学防除实用技术/陶波主编.—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10

ISBN 978-7-122-18387-3

Ⅰ.①杂… Ⅱ.①陶… Ⅲ.①杂草-化学除草 Ⅳ.①S451.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212232号

责任编辑:刘 军            装帧设计:张 辉

责任校对:宋 夏

出版发行: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邮政编码100011)

印  刷:北京云浩印刷有限责任公司

装  订:三河市前程装订厂

850mm×1168mm 1/32 印张13 彩插4 字数361千字

2013年11月北京第2版第1次印刷

购书咨询:010-64518888(传真:010-64519686) 售后服务:010-64518899

网  址:http://www.cip.com.cn

凡购买本书,如有缺损质量问题,本社销售中心负责调换。

定  价:38.00元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本书编写人员名单

主  编 陶 波

副 主 编 滕春红 韩玉军 马 红

参编人员 (按姓名汉语拼音排序)

     韩玉军 李晓薇 马 红 滕春红

     陶 波 徐永清第二版前言《杂草化学防除实用技术》第一版于2009年出版以来,一直作为广大种植专业户、农药销售人员、农业技术员、推广人员及农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进行除草剂应用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的参考资料,发挥了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国内外的除草剂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及时反映这些进展,使本书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是广大使用者的迫切需求,也是编写人员力求早日实现的愿望。

按照修订计划与要求,第二版于2012年秋开始修改,并于2013年3月在哈尔滨全体负责修改的人员对修改稿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讨论,接着编者各自再进行认真修改,全稿于2013年5月定稿。

这次修改,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修改和整理,有的章节重新编写。删去了一些过时的内容,增补了近年来国内外理论和实践方面比较先进的一些新材料。这些删减大致有以下4个方面:

1. 删去或精简了一些材料。主要表现在已经淘汰或很少使用的农药品种。

2. 增加了近年来本学科领域的许多新的科研成果及生产上的经验。例如杂草抗药性和抗除草剂作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近几年涌现出来的除草剂新品种的应用技术及相关知识。

3. 在第一版中反映不突出而又确实重要的问题,加大篇幅或另立章节予以阐述。例如,除草剂药害及补救措施、常用除草剂的中毒症状及急救措施、杂草抗药性及治理和抗除草剂作物。

4. 增加了一些杂草的原色图片和基本理论及应用技术方面的图片,使读者能够更形象地了解所阐述的理论和技术。

此外,其他方面也作了一定的修改,在此不再一一列举。负责修改的同志在教学、科研工作繁忙之际,做了大量的工作,力求最大努力做好修订工作。但由于水平和时间所限,仍会有一些疏漏和不妥之处,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3年6月第一版前言

农田杂草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杂草的化学防除是农田杂草防除的最重要的手段,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高效与优质农业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国杂草化学防除发展迅速,除草剂新品种、新剂型不断出现,除草剂的更新换代比较快,除草剂的活性更高,杀草谱更广,使用除草剂要求技术性更强。但是在除草剂的推广使用过程中,由于用户对除草剂施用技术掌握不当,不仅起不到应有的除草效果,而且使杂草抗药性增强,大面积药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基层农业管理部门和广大农技人员及农民迫切需要一本既有化学除草基础知识又有实用技术的专业图书。为此,我们在多年从事除草剂研究和推广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最新的理论和技术,编写了这本《杂草化学防除实用技术》。

本书的特点:一是贴近生产实际,用原色照片来清晰逼真地表现杂草形态,有利于农民对杂草种类的识别,又针对每种作物田间杂草种类和为害特点,提出了杂草防治的策略、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抗性杂草的治理及由于除草剂使用不当产生的药害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二是新颖,既论述了我国化学除草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近年来新开发的除草剂品种的应用技术,也介绍了除草剂单剂混配的组合和使用方法;三是系统,既介绍了杂草识别和防除的基础理论,又详细阐述了不同农田化学除草的应用技术,以及提高除草剂药效的方法及鉴别除草剂真伪的简单方法。

本书编写材料的搜集、文字编排和插图绘制中得到了任洪雷、高世杰、裴海英、张庆贺、战徊旭、张利斌、张洪岩、蒋凌雪、韩玉军等同志的帮助,在本书编写完成之际,对他们的无私奉献表示深深的感谢。

本书适用广大种植专业户、农药销售人员、农业技术员以及从事除草剂应用技术研究、推广人员和农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尽管编写人员多年从事除草剂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技术和试验推广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由于编写人员的学术水平所限,疏漏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及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09年4月第一章 杂草的发生及杂草群落变化特点一、杂草的发生和危害

杂草是长期适应当地的作物、栽培、耕作、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生存下来的植物,它从不同的方面侵害农作物,与作物竞争养分、水分和光照;传播植物的病、虫害,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业的生产成本,特别是有些植物的花粉和果实的毒性,影响人畜的健康。由于杂草具有休眠性、再生性、繁殖力强、繁殖和传播方式多样、种子寿命长、出苗时间不一致等特性;因此,杂草分布广泛,危害时间长,危害严重,防除周期长,增加防除的难度。

全世界广泛分布的杂草有3000余种,每年大约有180种杂草对农作物造成危害,对主要作物危害的杂草有200种,但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杂草只有20~30种。这些杂草由于地区、国家、气候与土壤条件、作物及栽培方法的不同,其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表现在杂草种类发生和分布表现不同。中国旱田杂草200余种,分属于150多个属、50余科;稻田杂草100多种,分属于70多个属、40余科。所有的主要作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杂草的危害,造成粮食产量损失10%~19%。人类利用生物、生态、物理、机械和化学的方法进行防除杂草,特别是利用除草剂防除杂草在防治措施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对杂草的分布、发生产生影响、并且使杂草的群落发生变化。二、农田杂草的分类、识别1.防除分类

从防治的观点出发,根据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按照它们的生育特点,进行分类,这种分类的实用性较强。

(1)一年生杂草 在一个生长季节完成从出苗、生长及开花结实的生活史,此类杂草在其生活史中只开花结实一次,种子繁殖。如马齿苋、铁苋菜、马唐、稗草等。在我国北方地区,一年生杂草多在春季发芽、出苗,当年夏季或秋季开花、结实,由于各地气温的变化,故其发生时期差异很大,例如稗草在上海于4~8月发芽与出苗,辽宁省5月上中旬发芽与出苗,黑龙江省5~6月发芽、出苗。

在我国东北及内蒙古地区,一年生杂草由于萌发时期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年生早春杂草与一年生晚春杂草,前者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萌发出土,如藜、萹蓄等,后者在5月中旬至6月初萌发出土,如稗草、本氏蓼、鸭跖草、苍耳等。

(2)越冬杂草 此类杂草春季发芽、出苗,当年秋季开花结实;如秋季发芽、出苗,则当年形成叶簇,次年夏季抽茎、开花与结实,种子繁殖,如荠、葶苈。

(3)二年生杂草 在两个生长季内或跨两个日历年度完成从出苗、生长及开花结实的生活史,此类杂草需要度过两个完整的夏季才能完成其生育周期,如秋季发芽、出苗,则需生育至第三年才能开花、结实,通常第一年发育庞大的根系,积累营养物质并形成叶簇,次年春季从根颈处抽薹,夏季开花、结实、种子繁殖,多分布于我国华北及东北地区,如飞廉,黄花蒿、野燕麦、看麦娘、播娘蒿、益母草等。它们多发生危害于夏熟作物田。

(4)多年生杂草 一次出苗,可在多个生季节内生长并开花结实。此类杂草的主要特点是开花结实后地上部死亡,次年春季从地下营养器官重新萌发,生成新株,其一生中可结实多次,既种子繁殖,也进行无性繁殖,因而难以防治。根据地下营养器官的特点,多年生杂草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 根茎杂草。地下茎有节,节上的叶退化,在适宜条件下每个节生出一或数个芽,从而形成新枝,凡是有节的根茎断段都能长成新株并进行繁殖,如问荆、狗牙根、两栖蓼。

② 根芽杂草。根上着生大量芽,在适宜条件下由芽生出萌发枝形成新株,任何根的断段均易产生不定芽而萌发,如苣荬菜、苦荬菜。

③ 直根杂草。此类杂草既有主根,又有很多小侧根,主根入土很深,其下段很小或完全不分枝,根颈处生出大量芽,这些芽露出地面便形成强大的株丛,而由一小段根也可成为新株,但仍以种子繁殖为主,如车前、羊蹄、蒲公英。

④ 球茎杂草。此类杂草在土壤中形成球茎,利用球茎进行繁殖,而其种子繁殖能力很低,如香附子的地下茎膨大,呈长圆球状,长1~3cm,球茎生出吸收根和地下茎,地下茎延伸出一定长度后顶端又膨大并发育成新的球茎,在新的球茎上又长出新株,因而繁殖迅速,危害严重。

⑤ 鳞茎杂草。在土壤中形成鳞茎,到生育的第三年鳞茎便成为主要繁殖器官,如小根蒜。

(5)寄生杂草 根据寄生特点,寄生杂草可分为全寄生杂草与半寄生杂草,前者地上部器官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寄生于寄主植物的根,茎或叶上,吸收寄主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后者虽含有叶绿素并能合成部分营养物质,但主要还是依靠寄主供给的营养物质而生长。

在全寄生杂草中,主要有根寄生与茎寄生两类,列当属是根寄生的典型代表,寄生于向日葵,番茄、烟草,茄子、大麻,亚麻及瓜类作物。它们没有叶片,仅在茎上生出螺旋状褐色鳞片,肉质直茎,顶端的鳞片内着生小花,种子繁殖,每株结实可达10万粒之多,藉风与水传播。茎寄生杂草的主要代表是菟丝子属,这类杂草一年生,种子繁殖,种子在土壤中可生存1~5年,种子发芽后幼苗一端在土中,另一端向上生长;茎丝状,黄色,无叶片,遇寄主产生吸盘,缠绕寄主上吸收营养,这时入土的一端便死亡,从而营全寄生生活。菟丝子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山东、安徽、江西,吉林及黑龙江等省(区),寄生于大豆、亚麻及十字花科作物。2.稻田杂草的分类

稻田长期积水,这种特殊的生态条件造成了独特的杂草群落,其群落组成受生态因子——水分的影响很大,它是决定稻田杂草种类及其发生与分布的重要因素。根据杂草对水分适应性的差异,可分为以下各类:

(1)旱生型 此类杂草在有水层时易于死亡,它们多生于田埂及灌排渠道,大部分为旱田杂草,如荩草、狼把草、地瓜儿苗等,对水稻危害很轻。

(2)湿生型 喜充分湿润的土壤,也能在旱田中生长,水层保持15cm便抑制其生长,幼苗长期淹水便死亡。此类杂草在稻田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如稗草在世界各地稻田普遍发生,成为最重要的杂草。

(3)沼生型 根生于土中,茎叶部分在水中,部分露出水面,无水层时生育不良或死亡,但水层深浅对其生育影响不大,如雨久花、鸭舌草、沼针蔺、牛毛毡。此类杂草分布很广泛,是稻田主要杂草,危害严重。

(4)水生型 根生于土中,叶片沉没或飘浮于水中,缺乏水层,特别是土壤干旱时易于死亡,如眼子菜、菹草、沟繁缕、小茨藻等。

(5)飘浮型 飘浮于水面或水中,降低水温与土温,如小浮萍、紫背浮萍。

(6)藻类型 低等绿色植物,土壤干燥时便死亡,它们生于水中,根不入土,漂浮于水中,如水绵、网水绵。3.根据生境的生态学分类

根据杂草所生长的环境以及杂草所构成的危害类型对杂草进行分类。此种分类的实用性强,对杂草的防治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1)耕地杂草 耕地杂草是指能够在人们为了获取农业产品进行耕作的土壤上不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

① 农田杂草 能够在农田中不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

a.水田杂草(paddy weeds)。水田中不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包括水稻及水生蔬菜作物田杂草。

b.秋熟旱作物田杂草。秋熟旱作物田中不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包括棉花、玉米、大豆、甘薯、高粱、花生、小杂粮、甘蔗和夏秋季蔬菜等田地的杂草,一般是春夏季出苗,秋季开花结实的杂草。

c.夏熟作物田杂草。能够在夏熟作物田中不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包括麦类(小麦、大麦、燕麦、黑麦、青稞等)、油菜、蚕豆、绿豆以及春季蔬菜等作物田杂草。一般是冬春出苗,春末、夏初开花结实的杂草。

② 果、茶、桑园杂草 能够在果、茶、桑园中不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由于果树、茶、桑均为多年生木本,故其间的杂草包括了秋熟旱作物田和夏熟作物田杂草的许多种类,当然,也有其本身的显著特点,多年生杂草比例高,但在农田中并不常见。

(2)非耕地草(ruderals) 能够在路埂、宅旁、沟渠边、荒地、荒坡等生境中不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这类杂草许多都是先锋植物或部分为原生植物。

(3)水生杂草(water weeds) 能够在沟、渠、塘等生境中不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它们影响水的流动和灌溉、淡水养殖、水上运输等。

(4)草地杂草(grassland-weeds or weeds of pasture) 能够在草原和草地中不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影响畜牧业生产。

(5)林地杂草(forestry weeds) 能够在速生丰产人工管理的林地中不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

(6)环境杂草(environmental weeds) 能够在人文景观、自然保护区和宅旁、路边等生境中不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能影响人们要维持的某种景观,对环境产生影响。如豚草产生可致敏的花粉飘落于大气中,使大气受污染。由于杂草侵入被保护的植被或物种生境,影响后者的生存和延续等。4.杂草的形态识别

杂草的鉴定与识别是杂草防治的基础,而要鉴定和识别杂草,就必须了解和掌握杂草的形态特征,以便于进行分类。

在化学除草中,首要区分的是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在单子叶中根据形态和特征要区分禾本科与莎草科杂草;在双子叶中要区分一些主要科别,如蓼科、藜科、十字花科、菊科等杂草。

形态特征是鉴定杂草的依据,花、叶片、子叶、根、茎是鉴定双子叶杂草的根据;芽、叶片、叶舌、舌基、叶耳、叶鞘以及根则是鉴定禾本科杂草的标志。

(1)单子叶 胚有1个子叶(种子叶),通常叶片窄而长,平行叶脉,无叶柄。

① 禾本科 叶鞘开张,有叶舌。茎圆或略扁。节间中空,有节。如马唐、稗草、狗尾草、千金子等。

② 莎草科 叶鞘包卷,无叶舌。茎三棱形或扁三棱形,通常实心,无节。如香附子、碎米莎草、慈姑、泽泻、雨久花等。

(2)双子叶 阔叶杂草类。胚具2片子叶,草本或木本,叶脉网状,叶片宽,有叶柄。

① 苋科 营养体含红色素。叶对生或互生,无托叶。花小,不显著,簇生或穗状花序,小坚果。如反枝苋、凹头苋、野苋、刺苋、空心莲子草等。

② 蓼科 茎节膨胀。单叶互生,叶柄基部的托叶常常膨大成膜质托叶鞘。花小,花簇有鞘发出,瘦果。如萹蓄、酸模叶蓼、水蓼、卷茎蓼等。

③ 藜科 叶互生,无托叶。花不显著,密集,小坚果。如藜、小藜等。

④ 菊科 头状花序,花两类,内部为管状花,外部为舌状花。如小飞蓬、黄花蒿、艾蒿,刺儿菜、苍耳、胜红蓟等。

⑤ 十字花科 常有根生叶。花两性,总状花序,萼片4枚,花瓣4枚,雄蕊6枚,4长2短,成为四强雄蕊;雌蕊由2心皮结合而成,子房上位,角果。如播娘蒿、遏蓝菜、荠菜等。

⑥ 旋花科 缠绕草本,有的有乳液。腋生聚伞花序,花大型,花冠漏斗状,子房上位,蒴果。如打碗花、菟丝子、南方菟丝子等。

⑦ 唇形科 茎四棱。单叶对生。轮状聚伞花序,不整齐两性花,小坚果。如宝盖草等。

生产上应用除草剂时,一般根据除草剂品种的作用特性,按照形态特征,将杂草划分为以下类别:

(1)小粒一年生阔叶杂草 双子叶,种子繁殖,种子直径小于2mm,一般在0~2cm土层发芽,如藜、苋、荠、野西瓜苗等,用土壤处理除草剂可有效的防治。

(2)大粒一年生阔叶杂草 双子叶,种子繁殖,种子直径超过2mm,发芽深度达5cm,如果种子在药层下发芽,则应用土表处理的除草剂难以防治,如苍耳、鸭跖草、苘麻等。

(3)多年生阔叶杂草 双子叶,种子与营养器官繁殖,如田旋花、苣荬菜、蓟等,耕翻后能够再生,由于借助于根茎与根芽进行繁殖,所以应用大多数土壤处理除草剂难以防治,通常采用传导性茎叶处理剂能杀死地下繁殖器官。

(4)小粒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种子直径小于2mm,发芽深度1~2cm,土表处理除草剂能有效防治,如稗草、马唐、金狗尾草等。

(5)大粒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种子直径超过2mm,发芽深度达5cm以上,用土壤处理除草剂难以防治,如野黍、双穗雀稗等。

(6)多年生禾本科杂草 种子及营养器官繁殖,由于以地下营养器官繁殖为主,故用土壤处理除草剂难以防治,耕翻后能再生,宜用传导性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进行防治。如狗牙根、假高粱、香附子等。三、杂草群落变化特点

杂草群落也和通常意义的植物群落一样,在农业措施作用下和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着演替,也就是一个杂草群落为另一个杂草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在自然界,植物群落演替是非常缓慢的过程,但是农田杂草群落的演替,由于频繁的农业耕作活动而变得较为迅速。

农田杂草群落演替的动力即是农业耕作活动及农业生产措施的应用,通常其演替的趋势总是与农作物生长周期相一致的。也就是说一年一熟或一年多熟的农田,其杂草群落的演替总是趋向于一年生杂草为主的方向,反之亦然。杂草群落演替的结果,总是达到一种可以适应某种农业措施作用总和的动态稳定状态,即顶级杂草群落。1.农业措施导致的杂草发生群落变化

杂草的发生和危害是以群落的形式出现,并且杂草群落随着农业的生产活动而发生变化,这种杂草群落的变化是适应某种农业措施作用总和的动态平衡状态。农田杂草群落演替的动力即是农业耕作活动及农业生产措施的应用。通常其演替的趋势总是与农作物生长周期相一致的。

(1)作物的生长季节 作物的生长季节不同,造成了只要求与之相似生态条件的杂草生长。夏熟作物如麦类、油菜、蚕豆等田中,主要以看麦娘、野燕麦、播娘蒿、猪殃殃、牛繁缕、荠、打碗花等为主要群落。秋熟旱作物如玉米、棉花、大豆、甘薯等田中,主要夏秋发生型杂草如马唐、狗尾草、鳢肠、铁苋菜、牛筋草、马齿苋等。但由于生长条件、管理方式和生长季节的生态条件趋于相似,故发生的杂草种类基本相似或相同。夏熟和秋熟两类作物田共有的杂草种类较少,如香附子、刺儿菜和苣荬菜等。不过,在北方一季作物区,这种交替和混合发生可能是普遍的。

一年一熟或一年多熟的农田,其杂草群落的演替总是趋向于以一年生杂草为主的方向,反之亦然。如黑龙江省垦区农田杂草群落的演替情况是这样的,开垦初期以小叶樟、芦苇及蒿属等多年生植物为主;经7~8年耕作,则演变为以苣荬菜、鸭跖草为主的杂草群落;又经5~6年后,则变为以稗草为优势种的杂草群落等。

北方旱茬麦田多以野燕麦为优势种的顶级杂草群落。秋熟旱作物田的顶级杂草群落,大多是以马唐为优势种的杂草群落。

在旱茬夏熟作物田的杂草,在北方地区和南方山坡地以野燕麦为优势种的杂草群落,其亚优势种或伴生杂草多为阔叶杂草。在沿江和沿海地区棉花田地,发生以波斯婆婆纳为优势种的杂草群落。

(2)水分管理 水稻田杂草有其独特性。大多数种类为湿生或水生杂草,不同于前两类作物田,如稗草、鸭舌草、节节菜、矮慈姑、扁秆藨草、水莎草、异型莎草、牛毛毡、眼子菜等。一般没有和夏熟作物田共同发生的杂草,只有少数种类和秋熟旱作物田是共同的,如水花生、千金子、稗草、双穗雀稗等。

(3)作物轮作和种植制度 作物相互竞争,随着杂草群落的发展,则作物生长量减少。又相互依存,不同的作物有伴生杂草,这是因为某些杂草与某类作物的形态、生长习性和对环境需求都十分相似,水稻田中杂草群落均以稗草为优势种的杂草群落。由于稗草与水稻的伴生性,使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轮作制度会对土壤的性质、水分含量等生态因子产生较大影响,间接影响到杂草群落结构。同时,也会直接作用于土壤杂草种子,决定不同的杂草群落类型。

稻麦连作时,麦田多以看麦娘为优势种,野燕麦等不能存在或生存能力有限。棉、麦连作麦田,则多以波斯婆婆纳为主。在江南地区,旱茬麦田多以猪殃殃、野燕麦为优势种的杂草群落。在江苏稻棉水旱轮作棉田,发生以稗、马唐、鳢肠和千金子等构成的杂草群落,而旱连作棉田则以马唐、狗尾草等为优势种的杂草群落。

大豆菟丝子的发生与大豆重茬密切相关,重茬2年菟丝子感染率达7%,间隔4年种大豆则感染率为零。不同作物要求不同的播种期、群体密度、施肥、耕作方式、植物保护措施、收获期等,由于不同的轮作,这些因素通过改变农田生境而影响杂草群落的结构,轮作方式的改变,对土壤里的种子库中的杂草繁殖体保存十分不利,从而导致杂草群落的改变。

(4)土壤耕作 不同杂草对土壤耕作的反应和忍耐力不同。深耕可使问荆、刺儿菜和苣荬菜等多年生杂草成倍减少。频繁的耕作,在降低多年生杂草的同时,一年生或越年生杂草会增加。深耕可以从底部切断多年生杂草地下根茎,截断营养来源,把根茎深埋入耕层底部,强制消耗根茎营养,降低拱土能力,使其延缓出土或减弱生长势,甚至达到窒息的效果。此外,深耕还会使地下根茎翻露土表,经暴晒或霜冻而死。2.环境条件导致的杂草群落变化

杂草群落的形成、结构、组成、分布直接受农田生态环境因子的制约和影响。不同环境条件影响杂草群落的变化。

不同的土壤类型杂草群落不同,亚热带地区的水稻土,常是看麦娘发生的主要土壤。旱地土壤如黄泥土则以猪殃殃和野燕麦为优势种,灰潮土以卷耳和波斯婆婆纳为优势种。

土壤肥力决定杂草的种类,土壤氮含量高时,马齿苋、刺苋和藜等喜氮杂草生长茂盛;土壤缺磷时,反枝苋则从群落中消失。

土壤水分是影响杂草群落结构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土壤水分含量不同影响杂草种群的变化。猪殃殃、野燕麦要求较低的土壤水分含量,这是因为水分含量过高,会使它们的籽实萌发能力降低或丧失。而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雀舌草等需要较高水分含量的土壤条件。眼子菜、扁秆藨草、野慈姑则需要长期土壤淹水的条件。土壤水分饱和,马唐、牛筋草等则生长不良。虮子草要求较干燥的土壤,而同属的千金子则要求土壤含水量高或饱和的条件。

季节不同,气候条件如气温、降雨、光照都不同,因而显著影响着杂草群落的发生。同是水稻,双季晚稻田则稗草苗较少,而早稻、中、单晚稻田则稗草为发生量最大的杂草,这是因为早、中稻等的生长季节与稗草的萌发生长正好相一致,而双季晚稻栽插时,在早稻田中成熟的稗草籽实正处于休眠中。播娘蒿、麦瓶草、麦蓝菜、麦仁珠喜温凉性气候条件,在秦岭和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的夏熟作物田发生和危害;西南高海拔地区,气候条件类似于北方,也有相似的发生规律。北方地区稻田较为普遍。圆叶节节菜喜暖性气候,主要分布于华南及长江以南山区的水稻田。胜红蓟、龙爪茅等适应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的杂草,主要分布发生于华南地区的旱地。薄蒴草主要分布发生于西北高海拔地区的麦类和油菜田。

土壤酸碱度明显影响杂草的发生,在pH值高的盐碱土,多会有藜、小藜、眼子菜、扁秆藨草、硬草发生和危害。蓼等需要pH值较低的土壤。扁秆藨草只发生危害偏盐碱性的水稻田,盐碱较重地区,开垦初期以藻类、碱蓬、芦苇等为主;盐碱较重,种稻后,经水洗盐,演变为以扁秆藨草为主的群落;继续洗盐、施肥的情况下,土壤含盐量降至更低,土壤结构改良,稗草群落代替扁秆藨草群落。3.地理区域、海拔和地貌导致的杂草群落变化

气候和海拔通过温度、日照和降水量影响农田杂草群落的结构。温性杂草野燕麦、播娘蒿、麦瓶草、麦仁珠、麦蓝菜等,多出现在淮河流域以北的温带地区,以南地区则少,甚至无。高海拔地区有适应高寒气候条件的薄蒴草等。而热带则多有C4植物喜温性杂草如飞扬草、铺地黍等。例如云南省元谋的海拔950~1000m,年均温22℃,夏季发生的主要杂草有马唐、龙爪茅、飞扬草和辣子草等热带和亚热带杂草,冬季发生的杂草中,看麦娘、牛繁缕、大巢菜和棒头草等只占少数;撒营盘的海拔2100~2400,年均温10℃左右,主要杂草是野燕麦、尼泊尔蓼、辣子草、香薷、苦荞麦、繁缕、遏蓝菜、猪殃殃和欧洲千里光等;马鹿的海拔2700~3000m,年均温7~8℃,主要杂草有尼泊尔蓼、欧洲千里光、香薷、苦荞麦、繁缕等。这3地水平距离不到100km,但随海拔增高,杂草种类则从南亚热带逐渐过渡到温带杂草类型。

在安徽省大圹圩农场麦田调查发现,由于田块不平整,在同一块田,低洼处看麦娘多,少或无猪殃殃,高处则多猪殃殃、大巢菜,而看麦娘数量少。在安徽南部岩寺调查的农田中杂草与山地和谷田地形的关系,山顶和半山坡为野燕麦、猪殃殃为优势的杂草群落,山脚缓地为看麦娘、雀舌草、稻槎菜等组成的杂草群落,山谷洼地为看麦娘、菵草、牛繁缕、海滨酸模组成的杂草群落。湖滩地地势低洼,积水,多菵草、牛繁缕和海滨酸模。4.除草剂的应用导致的杂草群落变化

除草剂的使用使杂草群落发生激烈的变化,改变杂草群落原始演替的进程。不同杂草将根据对除草剂不同的敏感性,在数量和抗性发生变化。随着除草剂连续单一应用,对除草剂敏感的杂草种类下降,不敏感杂草的数量增加,同时在除草剂的选择压力下,杂草本身的抗性增强。导致除草剂除草效果下降,恶性杂草的危害增加。

稻区由于长期单一使用丁草胺、乙草胺等除草剂,虽然稗草数量明显下降,但阔叶草和莎草发生数量增加。尤其在太湖和丘陵稻区更为明显,矮慈姑、野荸荠等已成为部分稻田的恶性杂草。苄嘧磺隆的长期大量使用,使扁秆藨草得到有效控制,但耐药性较强的水莎草、萤蔺数量上升;二氯喹啉酸的推广和长期使用,使千金子的数量上升。磺酰脲类和酰胺类除草剂的连年使用,使黑龙江稻区稗草等抗药性弱的杂草种群密度下降,而稻李氏禾等宿根性杂草逐渐上升为优势杂草种群,成为水田中难以防治的恶性杂草,危害十分严重。

目前玉米田使用的除草剂主要有乙草胺、乙·莠,2,4滴丁酯及其混剂等除草剂,由于单一品种的长期使用,使玉米田的杂草群落发生了变化。东北地区的鸭跖草、苣荬菜、问荆等杂草的数量及密度逐年上升,几乎成为东北地区春玉米田的主要杂草。莠去津及其混剂在玉米田的长期单一使用,诱发了多种杂草的抗性。在长期使用阿特拉津的玉米田,马唐对其抗药性上升;在长期使用百草枯的地区,通泉草表现出明显抗性。

在小麦田2,4滴丁酯、苯磺隆、百草敌、2甲4氯、噻吩磺隆、异丙隆、精唑禾草灵等除草剂品种的推广应用,使一些杂草的危害得到了控制。但同时也使麦田杂草的群落发生了变化,难防治杂草的种类、数量和密度在逐年增加,一些次要杂草逐渐上升为麦田主要杂草如田旋花、苣荬菜、大刺儿菜、婆婆纳、泽漆等,已成为一些地区麦田的主要杂草种类。

麦田杂草的抗药性也有所发展,在连续6年使用氯磺隆的麦田,该除草剂对莽草及牛繁缕的防治效果明显降低。

大豆田长期应用防除禾本科的除草剂,使鸭跖草、反枝苋、藜、香薷、狼把草、龙葵、刺儿菜、鼬瓣花、问荆、苣荬菜等阔叶杂草增加变为优势种,大豆田除草剂广灭灵、排草丹、氟磺胺草醚苗后施药传导性差,用量又低,使刺儿菜、问荆、苣荬菜等多年生杂草为主杂草群落。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大豆多年连种,多年连续使用氯嘧磺隆、咪草烟、普施特,致使大豆田杂草种类减少,难治杂草种类增加,如鸭跖草、龙葵、刺儿菜、大刺儿菜、问荆、苣荬菜、苘麻、苍耳、芦苇等,特别是俗称“三菜”的鸭跖草、刺儿菜(大刺儿菜)、苣荬菜等成为大豆主产区优势种群,占杂草发生总量的90%以上,危害严重,防治困难。四、主要作物常见杂草类型及特点1.大豆田杂草常见杂草类型及特点

(1)大豆田杂草发生种类 大豆田杂草种类很多,经常发生的造成危害导致作物减产的有20多种,其中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稗草、野燕麦、马唐、狗尾草、金狗尾草、野黍等;一年生阔叶杂草有鸭跖草、柳叶刺蓼、酸模叶蓼、卷茎蓼、反枝苋、藜、小藜、香薷、水棘针、狼把草、龙葵、苘麻、铁苋菜、苍耳、野西瓜苗等;多年生阔叶杂草有刺儿菜、大刺儿菜、问荆、苣荬菜、蒿属等;多年生禾本科杂草有芦苇等。

(2)杂草危害特点 大豆是中耕作物,行距比较宽,从苗时到封垄期,杂草不断发生,前期以一年生早春杂草占优势,六月上旬以一年生晚春杂苍耳、鸭跖草、稗草为优势种,同时大豆苗间杂草一直到封垄后发生在大豆田间造成危害,特别是稗草、鸭跖草、酸模叶蓼、卷茎蓼、反枝苋、藜、狼把草、龙葵、苘麻、铁苋菜、苍耳、刺儿菜、问荆、苣荬菜、芦苇等生长旺盛,株高超过大豆危害更严重。

(3)杂草种群变化 杂草种群以越冬型、早春型和春夏发生型混生杂草为主,杂草种群在不断演变,由于近年轮作制度的改变,栽培措施和防除措施的影响,使大豆田杂草种群变化明显。大豆重迎茬种植比例加大,在迎茬和正茬的大豆田内,其杂草主要是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构成的群落,重茬大豆田内,其阔叶杂草较禾本科发生严重,并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恶性杂草鸭跖草、苣荬菜和刺儿菜等危害加重,形成以阔叶杂草占优势的杂草种群;同时大豆田杂草种群与耕作措施有关,深松耙地的深浅、整地质量的好坏,及起垄时间的早晚等也影响其种群的变化,由于连年耙茬,苣荬菜、刺儿菜地下茎长;杂草的群落与土地开垦的年限和植被有关,持续种植,其杂草群落也将发生变化。杂草发生的种类多、数量大、危害重。人均耕地多,管理较粗放,若上一年管理不善,下一年杂草发生量则加倍;大豆播后,降雨量大,杂草萌发整齐,此时杂草对大豆危害严重。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除草剂作用单一,除草剂使用技术水平偏低,使用除草剂的时期不佳,除草剂的浓度配比不合理,及盲目加大用药量,同一地块多年使用同一种剂型的除草剂,且喷施的工具落后等原因,致使杂草产生耐药性或抗药性,一些劣势杂草种变为优势种,导致杂草种群演变;导致鸭跖草、苣荬菜、刺儿菜等恶性杂草严重发生;整地质量较差,降低了除草剂的药效作用豆田和油菜田的硬草、早熟禾对高效盖草能、精禾草克的敏感性也逐年降低。2.玉米田常见杂草类型及特点

(1)玉米田常见杂草类型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我国是[1]世界上玉米主要生产国,常年种植面积约3亿亩左右。分春播、夏播,而夏播又分为与小麦套播、麦收前7~10d串种、麦后直播或灭茬后播种几种形式。东北三省、新疆主要是春玉米,淮河地区主要是夏玉米。玉米杂草种类的危害十分复杂,其中马唐、稗草、牛筋草、苣荬菜、苋等杂草危害严重。据报道全国玉米约有1/2面积受到不同程度的草害,严重草害面积约10%~20%,若田间不除草,可使玉米减产50%以上。

玉米田杂草发生普遍,种类繁多,主要有稗草、马唐、牛筋草、反枝苋、藜、苋、马齿苋、铁苋菜、刺儿菜、田旋花、苍耳等。春播发生的杂草与夏播略有不同,春播田以多年生杂草、越年生杂草和早春性杂草为主,如打碗花、田旋花、苣荬菜、芥菜、藜、蓼等;夏播田以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晚春性杂草为主,如稗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反枝苋、马齿苋等。玉米田其他杂草发生量相对较小的杂草有:藜、蓼、莎草、田旋花、田蓟、早熟禾、苘麻、龙葵、苣荬菜、荞麦蔓等。

(2)玉米田杂草发生特点 春玉米田发生的杂草有2个高峰期,5月份以阔叶杂草为主,6~7月份以禾本科为主,特别在玉米的苗期杂草危害严重,在中后期的杂草对玉米的生长影响比较小。玉米田杂草生命力极其旺盛,吸收肥水能力强,抗逆性强,适应能力极强,不分土质,一般杂草具有成熟早、不整齐、出苗期不统一等特点,不利于防治,并且很多杂草能死而复生,尤其是多年生杂草,如马齿苋在人工拔除后在田间暴晒3d,遇雨仍可恢复生长,香附子的根深,不将地下茎捡出田外,在田间晒30d后,遇适条件仍可发芽。此外,杂草还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杂草的结实数是作物的几倍、几百倍甚至上万倍。根据调查总结发现,田间杂草发生为害越来越重,某些杂草同时产生了抗性,单一除草剂已不能抑制其发生、发展。一般造成减产1~2成,严重的减产3~5成以上。

(3)玉米田杂草的群落变化 玉米主产区的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省的玉米种植方式播种面积逐年减少,而套种免耕、贴茬播种面积逐年增加,使用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剂处理的效果不佳。使玉米田杂草群落发生了变化;土壤除草剂的除草效果与土壤湿度密切相关,土壤干燥时的除草效果大大降低,而我国春玉米的主要产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4省(区)几乎是十年九旱,而且春玉米播种时,经常刮风,药土层极易被风刮去。土壤干旱时,土壤处理剂的除草效果很难很好发挥,导致玉米田间杂草群落变化复杂。莠去津及其混剂在玉米田的长期单一使用,诱发了多种杂草的抗性。长期使用阿特拉津的玉米田,马唐对其抗药性上升;在长期使用百草枯的地区,通泉草表现出明显抗性。3.小麦田常见杂草类型及特点

(1)麦田常见杂草类型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栽培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而居粮食作物第2位。小麦栽培遍布全国省72(区),据2003年统计,全国小麦播种面积达2.39×10hm,而危害麦田杂草种类达200种以上。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是发展小麦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据统计,麦田草害面积占小麦播种面积的30%以上,严重危害面积约8%。因杂草危害,小麦减产约15%左右。冬小麦田间杂草有30种左右,以刺儿菜、藜、灰绿藜、灰绿碱蓬、独行菜、芥菜、泽漆、田旋花、米瓦罐、稗草等发生较重。春小麦田危害严重的有20余种杂草,主要有藜、野燕麦、田旋花、芦苇、野芥菜、苣荬菜、扁蓄、大刺儿菜等。危害最严重(或称为恶性杂草)的种类有野燕麦、看麦娘、牛繁缕、猪殃殃、播娘蒿等58种;还有分布较广或局部地区危害严重的主要杂草有:藜、荞麦蔓、田旋花、大巢菜、刺儿菜、苋、香薷、棒头草、苣荬菜、小旋花等。

小麦田除草我国小麦区草害基本上可以分为春小麦区、旱作冬小麦区和稻作冬小麦区三个类型。

春小麦草害区主要集中于西北、东北及华北北部地区,主要杂草有野燕麦、田旋花、卷茎蓼、藜、大刺儿菜等,重点防除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并兼顾阔叶杂草。旱作冬小麦草害区主要集中于黄淮海地区,主要杂草有播娘蒿、田旋花、藜、芥菜、猪殃殃、刺儿菜等,重点防除播娘蒿等阔叶杂草。

稻作冬小麦草害区主要集中于南方稻麦轮作区,主要杂草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牛繁缕、猪殃殃、大巢菜等,江苏等部分地区还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目草等发生严重。

(2)杂草的发生特点 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第一次高峰是在秋季的10月上中旬,发生的杂草有麦家公、播娘蒿、荠菜、猪秧秧、繁缕、大巢菜、泽漆、夏至草、鹅不食草,均为越年生杂草,这些杂草除少部分在冬季自然死亡之外,大多数能安全越冬,翌年4~5月开花结实。第二次高峰是在春季的3月底至5月初。除上述几种杂草能继续发生外,还有灰菜、扁蓄、马齿苋、苍耳等发生。这些杂草在麦收前开花、结实并成熟。一般年份,杂草发生以秋季为主,秋季发生的杂草约占总量的80%,具有发生密度高,与小麦共生期长,危害严重,对小麦影响大等特点。冬小麦田杂草在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有一个出苗高峰期,出苗数占总数的95%~98%,翌年3月下旬到4月中旬,还有少量杂草出苗。严重的草害通常来自冬前发生的杂草,密度大,单株生长量大,竞争力强,危害重。冬前杂草处于幼苗期,植株小,组织幼嫩,对药剂敏感,是防治的有利时机。到翌年春天,耐药性相对增强,则用药效果相对较差。因此,麦田化学除草,应抓住冬前杂草的敏感期施药,可取得最佳除草效果,还能减少某些田间持效期过长的除草剂产生的药害。

春小麦田杂草的发生与早春气温和降水量密切相关,早春气温高,降雨多,化雪解冻早,杂草发生早而重,反之则晚而轻,杂草盛发期在4月中下旬,5月上中旬为春小麦杂草化学防治适期。

(3)麦田杂草群落的变化 土壤含盐量的不同能引起麦田杂草群落发生结构变化,当土壤含盐量达0.3%以上时,藜科杂草为优势种,当土壤含盐量为0.1%左右时,藜科杂草下降,狗尾草上升,在土壤含盐量为0.04%~0.05%时,旱稗为优势种。尤其麦田除草剂的长期单一施用,造成杂草群落演替较快,原来没有的或次要的杂草演变为主要杂草或顽固性杂草,原来容易防治的杂草演变为抗性杂草。禾本科杂草如异军突起,已成为水地部分麦田杂草优势种群,由于阔叶类除草剂在麦田的长期推广使用,一些过去几乎没有或很少见的禾本科杂草,如节节麦、早熟禾、野燕麦、雀麦等,最近几年,已成为麦田杂草的优势种群。而且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普遍性,个别严重地块其群体数量已超过了小麦植株,发生面积之大,扩展之快,损失之重是其他阔叶杂草无法比拟的。

长期使用单一种类除草剂是麦田杂草生物相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由于长期使用单一种类除草剂,如2,4-滴丁酯和苯磺隆除草剂在该市推广使用已有20余年历史。长期的使用,使一些敏感性杂草愈除愈少,种群数量一年少于一年,而使一些难于防除的杂草,种群数量一年大于一年,月积年累,就助长了这些麦田杂草的生长繁殖,抑制了其他杂草种类的生长。长期作用的结果,就形成了常用除草剂非敏感杂草如播娘蒿、麦家公等阔叶杂草和非防治杂草节节麦、野燕麦、雀麦等禾本科杂草的繁殖蔓延,而成为危害麦田的优势种群。

小麦田在黄淮海地区随着苯磺隆大量使用,目前猪殃殃、泽漆、田旋花等发生严重。在长江流域及苏北地区,随着骠马的大量使用,麦田中的日本看麦娘、普通看麦娘等杂草已从优势种变成劣势种,而硬草、早熟禾、棒头草却成为麦田中的主要种群。4.水稻田常见杂草类型及特点

(1)水稻田常见杂草类型 水稻为我国种植的第一大作物,稻田常见杂草种类约100种,其中分布广,危害重的主要稻田杂草是稗草、双穗雀稗、水莎草、异型莎草、空心莲子草、鸭舌草、矮慈姑、节节菜、牛毛毡、眼子菜、扁秆藨草等。分布较广的常见杂草为萤蔺、千金子、锂肠、水苋菜、茨藻、黑藻、佰上草等;此外,节节菜、尖瓣花等在南亚热带和热带的稻区危害比较严重,芦苇、眼子菜、荆三棱、雨久花、牛毛毡、扁秆藨草、泽泻、水绵等主要在北方的温带稻区形成危害,杂草危害以单季稻田最重,晚稻田次之,早稻田最轻;早稻田杂草群落简单,以稗草占绝对优势,而晚稻田群落较为复杂,由稗草和阔叶草及莎草共同构成群落。一些杂草在局部地区造成严重危害。同时,直播田和抛秧田杂草危害重于常规移栽田,早育秧田杂草种类多于常规水育秧田。长期使用除草剂,使常规栽培稻田一年生杂草发生减轻,而多年生杂草危害上升,但稗草仍为主要恶性杂草。

(2)水稻田杂草的发生特点 稻田杂草的发生一般是在播、栽、抛后10d(插秧一般5~7d)左右出现第一杂草高峰,杂草主要以禾本科的稗草、千金子和莎草科的异型莎草等一年生为主,发生数量大、危害重。20d左右出现第二杂草高峰,杂草主要是莎草科的杂草和阔叶类杂草。

(3)水稻田杂草群落的变化 近年水稻种植方式多种多样,水稻田杂草优势种发生了明显变化,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禾本科杂草由稗草占绝对优势种群,变为稗草、千金子并重;阔叶杂草佰上草、鸭舌草、水莎草、醴肠、鸭跖草(竹叶草)明显上升;水稻中后期杂草发生及危害加重。以莎草科、禾本科、雨久花科、眼子菜科杂草为多,主要杂草有稻稗、鸭舌草、野慈姑、萤蔺、眼子菜、雨久花。杂草群落组成主要有三类,一是稻稗+鸭舌草+眼子菜+雨久花;二是稻稗+鸭舌草+野慈姑+眼子菜+雨久花;三是稻稗+牛毛毡+萤蔺+野慈姑。

在水稻田长期应用单一的除草剂稗草、异型莎草等多种一年生杂草有比较好的防除效果,但对多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差,为此水稻田的多年生杂草如矮慈姑、野荸荠、水莎草、荆三棱、双穗雀稗等明显增加,同时部分稻区杂草对草达灭、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二氯喹啉酸和杀草丹的耐药性明显增加。[1]1亩=1/15公顷。第二章 除草剂应用特点一、除草剂的使用

除草剂由植物的根或正在萌发的芽吸收,必须在杂草出苗前施于土壤;有些除草剂主要由植物的地上部吸收,须喷施在出苗杂草上。有些除草剂在土壤中被吸附或迅速降解,而失去活性,有些除草剂则在土壤中较稳定,能在很长时间内保持活性。所以,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除草剂的作用特性和使用技术。正确的使用方法应能让杂草充分接触,并吸收药剂,而尽量避免或减少作物接触药剂的机会,使除草剂的施用有效、安全、经济。实践证明如果使用方法不当,不但除草效果差,有时还会引起药害。因此,了解除草剂喷施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除草剂的施用方法多式多样,对作物而言,除草剂可在作物种植前施用,可在作物播后苗前施用,也可在作物出苗后施用;对杂草而言,除草剂可在杂草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也可在杂草出苗后进行茎叶处理。有的除草剂在作物苗后不能满幅喷施,必须用带有防护罩的喷雾器在作物行间定向喷施到杂草上。图2-1列举了除草剂的使用时期和方法。图2-1 除草剂使用时期和方法1.土壤处理

土壤处理即是在杂草未出苗前,将除草剂喷撒于土壤表层或喷撒后通过混土操作将除草剂伴入土壤中,建立起一层除草剂封闭层,也称土壤封闭处理。除草剂土壤处理除了利用生理生化选择性外,也利用时差或位差选择性除草保苗。

土壤处理剂的药效和对作物的安全性受土壤的类型、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量和整地质量等因素影响。由于沙土吸附除草剂的能力比壤土差,所以,除草剂的使用量在沙土地应比在壤土地少。从对作物的安全性来考虑,在沙土地除草剂易被淋溶到作物根层,从而产生药害,所以,在沙土地使用除草剂要特别注意,掌握好用药量,以免发生药害。整地质量好,土壤颗粒小,有利于喷施的除草剂形成连续完整的药膜,提高封闭作用。

(1)种植前土壤处理 种植前土壤处理是在播前或移栽前,杂草未出苗时喷施除草剂或拌毒土撒施于田中。施用易挥发或易光解的除草剂(如氟乐灵、异草松等)还须混土。有些除草剂虽然挥发性不强,但为了使杂草根部接触到药剂,施用后也混土,以保证药效。混土深度一般为4~6cm,然后耢平、镇压、起垄、播种。

(2)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是在作物播种后作物和杂草出苗前将除草剂均匀喷施于土表。适用于经杂草根和幼芽吸收的除草剂,如酰胺类、三氮苯类和取代脲类等。

(3)混土施药法 此种施药方法能使药剂被杂草的根、胚芽鞘和下胚轴等部位吸收,特别是易于挥发、光解的除草剂应采用混土施药法。混土施药法是将除草剂施于土壤表面,然后用圆盘耙、耕耘机、旋转锄、钉齿耙等农用工具进行耙地混土,将药剂与土壤均匀混合,以避免或减少除草剂的挥发和光解,从而达到防除杂草、提高效率和延长持效期的目的。如:氟乐灵等。

(4)作物苗后土壤处理 在作物苗期,杂草还未出苗时将除草剂均匀喷施于土表。如在移栽稻田,移栽后5~7d撒施丁草胺颗粒剂;又如在华北地区的麦套玉米田,小麦收割后喷施乙莠悬乳剂。施药时,玉米已出苗,而绝大部分杂草还未出苗。

播前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的优点:①防除杂草于萌芽期和造成危害之前。②由于早期控制了杂草,可推迟或减少中耕次数。③如苗前施药防除杂草效果不好,苗后有机会补救。④播前施药混土只需较少的降雨量或土壤水分,因此在干旱情况下一般也能奏效。⑤播前施药混土能增加对深层出土的一年生大粒子阔叶杂草和某些难防除的禾本科杂草的防治效果。还可以改善某些药剂对大豆的安全性,如赛克津等。⑥采用大雾滴喷雾,以减轻和防止对周围敏感作物的飘移危害。⑦一些播前混土的长残效除草剂可以秋施,避免春施遇土壤干旱和跑墒问题。

播前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的缺点:①使用药量与药效受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制约。②在沙质土,遇大雨可能将某些除草剂(如赛克津、利谷隆等)淋溶到大豆种子发芽部位,使之产生药害。③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在施药后土壤必须保持湿润才能使喷于土壤表层的药剂发挥作用,如在干旱条件下施药,除草效果较差,甚至无效。2.茎叶处理

茎叶处理是将除草剂药液均匀喷洒于已出苗的杂草茎叶上。茎叶处理除草剂的选择性主要是通过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选择来实现除草保苗的。

茎叶处理受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小,可看草施药,具灵活、机动性,但持效期短,大多只能杀死已出苗的杂草。有些苗后处理除草剂(如芳氧苯氧基丙酸类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受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在干旱时除草效果下降。把握好茎叶处理的施药时期是达到良好除草效果的关键,施药过早,大部分杂草尚未出土,难以收到良好效果;施药过迟,杂草对除草剂的耐药性增强、除草效果也下降。

除草剂施用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施用方式,如满幅、条带、点片、定向处理。在农田作物生长期施用灭生性除草剂时,一定要采用定向喷雾,通过控制喷头的高度或在喷头上装一个防护罩,控制药液的喷洒方向,使药液接触杂草或土表而不触及作物。如在玉米、棉花地施用草甘膦和百草枯。

涂抹施药法是选用内吸性传导性强的除草剂,利用其位差选择原理,以高浓度的药液通过一种特制的涂抹装置,将除草剂涂抹到杂草植株上,通过杂草茎叶吸收和传导,使药剂进入杂草体内。因此只要杂草局部器官接触到药剂就能起到杀草作用。大豆田主要用稳杀得、盖草能、禾草克、草甘膦等防治芦苇等多年生杂草。3.其他处理方法

(1)超低容量喷雾法 超低容量喷雾法是一种漂移积累性喷雾法,药液的雾化并非借助泵压形成,而是经过高速离心力的作用,因而雾滴直径甚小,仅100μm左右。这样细小的雾滴不仅能在植物正面展布,而且也能在植物叶片背面均匀粘着。超低容量喷雾由于药效的浓度较高,故消耗的药液较少,节省用药,提高工效。

(2)秋季施药法 秋施除草剂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施药技术,是防除第二年春季杂草的有效措施。土壤处理除草剂的持效期受挥发、光解、化学和微生物降解、淋溶、土壤胶体吸附等因素影响,其中化学和微生物降解、挥发、光解是主要影响因素。东北地区冬季严寒,微生物基本不活动,秋施除草剂到第二年解冻前降解是极其微小的。播前土壤处理剂秋施药混土,可避免药剂挥发、光解。

秋施药优点是:①春天杂草萌发就能接触除草剂,因此防除野燕麦等早春杂草效果好。②春季施药时期,即4月下旬至6月初,大风日数多,占全年大风日数的4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是全年最低的时期,药剂飘移和挥发损失大,对土壤保墒不利。③缓冲了春季机械力量紧张的局面,争取农时。④增加了对作物的安全性。如秋施氟乐灵对大豆根部的抑制作用比春施轻,因此秋施氟乐灵的大豆田保苗和产量比春施高。

秋施除草剂要做好以下几点:①施药前土壤达播种状态,地表无大土块和植物残株。切不可将药施后的混土靶地代替施药前整地。②施药要均匀。施药前要把药械调整好,使其达到流量准确,雾化良好,喷雾均匀。③混土要彻底。施药后2h内混土,可采用双列圆盘耙,车速不能低于6km/h,车速越快,混土效果越好。混土深度5~7cm。

(3)航空施药法 航空化学除草是用飞机喷洒除草剂,就有喷洒均匀、效率高、防效好、抢农时等优点。飞机喷洒农药由于雾化好,覆盖均匀,使用浓度高,能充分发挥药剂触杀作用,同样用药量比地面人工和机械喷洒药效好,可节省除草剂。

除异草松易挥发飘移,不易用飞机喷洒,大多数苗前土壤处理除草剂均可用飞机喷洒。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喷施时要注意除草剂飘移药害。二、除草剂的选择性

除草剂在防治杂草的同时,必须对作物具有高度的安全性;由于各种除草剂具有不同程度的选择性与杀草谱,所以才能用于不同作物防治各种杂草。1.物理选择性

除草剂必须接触并滞留于杂草叶表面,使其充分吸收并产生除草效应,而物理选择性则直接影响除草剂与杂草接触及滞留的一些因素,这种选择性不受植物本身的影响,主要决定于用药量、剂型及除草剂雾滴在叶表面的滞留等。由于作物与杂草敏感性的差异,有时采用不同剂量就可以达到防治某些杂草而不伤害某些作物的选择性。阿特拉津是防治玉米田大多数杂草的高效除草剂,但采用低剂量可用于苜蓿与棉田除草;草甘膦是灭生性除草剂,但用极低剂量可以防治大豆田菟丝子。

剂型显著影响除草剂的滞留,乳油及农乳剂比水剂易于在叶表面滞留,而气候条件对滞留也发生影响,如高温促进一些除草剂在叶表面的挥发,降雨则使除草剂从叶面淋洗;颗粒剂在作物出苗后处理,由于难以粘着和滞留于作物茎叶上,故选择性增强。一些经济作物与蔬菜在定植前,用活性炭处理根,可避免一些土壤处理除草剂的伤害。2.生态选择性

生态选择性是由于作物与杂草生态差异造成的,主要表现在叶片形态、生长点、胚芽鞘、根及地下营养繁殖器官等。

(1)叶片 叶片特性如叶片形状、叶姿、叶表面蜡质层、叶片数与分布等显著影响除草剂雾滴的粘着、滞留与展布,从而造成选择性的差异。如小麦、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叶表面有一层蜡质,叶片狭长,与主茎间角度小,喷施除草剂后,药液雾滴不宜粘着子叶表面而散落于土壤中;反之,像苍耳、苘麻等阔叶植物叶片宽大,在茎上水平展布,故能截留较多的药液雾滴。因此,应用2,4滴、2甲4氯等能有效防治阔叶杂草,而不伤害小麦、水稻、玉米、谷子等禾谷类作物。

(2)生长点 禾谷类作物节间生长,生长点位于植物基部并被叶片包被,而阔叶杂草的生长点则裸露在植株顶部及叶腋处,易于直接接触除草剂而受害,这是一些除草剂在禾谷类作物与阔叶杂草之间产生选择性的因素之一。

(3)胚芽鞘节 禾本科植物的胚芽鞘节和胚芽鞘包被的叶与茎尖是吸收一些土壤处理剂的主要部位,胚芽鞘节在土壤中所处位置因植物而异,野燕麦、稗草、绿狗尾草等不论种子播深如何,其胚芽鞘节始终处于土表下1.3cm土层;而大麦、水稻等的胚芽鞘节则处于种子之上3.8cm处,故随着播种深度的变化,其胚芽鞘节在土表下所处深度不同;玉米、高粱的胚芽鞘节接近土表,与播种深度无关;小麦胚芽鞘节则处于玉米与大麦之间。这种作物与杂草以及不同作物之间胚芽鞘节在土壤中所处位置的差异造成一些苗前土表处理除草剂的选择性;大多数禾本科杂草幼芽的胚芽鞘节是吸收除草剂的主要部位,而大麦、小麦吸收燕麦畏的部位是胚芽鞘节之上10~15mm处。这样,根据不同植物胚芽鞘节、茎间及被胚芽鞘包被的叶片在土壤中所处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