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叔讲历史.5,秦汉.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1 07:39:20

点击下载

作者:凯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凯叔讲历史.5,秦汉.上

凯叔讲历史.5,秦汉.上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凯叔讲历史.5,秦汉.上作者:凯叔排版:汪淼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7-01ISBN:9787508687100本书由中信联合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读历史的味儿,赞人生的劲儿!

我第一次接触历史故事,是通过评书,最喜欢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先生说的《杨家将》。那个时候年纪还小,我以为真实的历史就是那个样儿。后来上了中学,课堂上的历史跟评书里讲的有点儿不一样,而且更多的是一串年代、人物、事件、结果、意义……这些知识点单一而枯燥,远没有评书的情节吸引人。于是,我找来史书自己读,想看看真实的历史到底什么样!什么《战国策》《左传》《史记》《汉书》等统统读了一遍,越读越觉得,史书里的历史远比评书里的故事更精彩。

历史源远流长,让我铭记在心的不是多么重大的历史事件,而是卷入历史事件中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仔细想来,历史上每一个人物的出场都在上演着一幕大戏,每一个历史人物在面对抉择时做出的决定,都影响和推动着历史的进程。不仅大人物如此,小人物也是。我喜欢绕到历史人物的背后,去体察人物身处事件中的心境,去感受他的感受,去思考他的抉择,然后在史书里寻找蛛丝马迹,以佐证我的猜测和推断。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让我在寻找中不断地获得新知,在思考中不断地构建逻辑,这些都让我获益匪浅。

我就是这样爱上历史的。我也想把我从读史当中的收获分享给你。

所以,《凯叔讲历史》就是要给刚刚接触历史的你,讲述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把历史事件的场景融进故事里。谁不爱听故事呢?这套书就用故事打开历史的大门,把历史有趣的一面呈现出来,把故事讲精彩,把人物讲活,让你身临其境。

这套书从夏启家天下讲到清末虎门销烟,近300个历史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也都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凡人。他们中有你熟悉的,也有陌生的;有你喜爱的,也有让你痛恨的。我希望你从他们的故事里,认识到千古名臣也有局限和失误,亡国之君也有善行和明政。这就跟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一样,谁都有做对事的时候,也有犯错误的时候。

所以,这套书里没有标签化的语言和艰涩的历史名词,不会塑造任何一个刻板的人物形象或设置死胡同一样的情节,我希望你能无障碍地阅读,读到故事里面去,钻进人物内心去,体会历史中的那些人当时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的思考和判断,像一个亲历者一样感受历史、触摸历史。

就像我们都知道的商纣王,他残暴不仁、荒淫无道,是商朝的亡国之君,但有多少人知道他少年时天资聪颖、孔武有力,也曾心怀抱负和理想,领兵打仗开疆拓土;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勤于政事,任用贤明,开创了大唐开元盛世,可后期却怠慢朝政,宠幸奸佞,最终导致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的中衰埋下伏笔。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人是在不断成长和变化的,当人在成长而目标不长的时候,就很容易扭曲。

在读了这样的故事之后,我们一起来思考,是什么改变了他们?再回归到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想一想,权力、财富、地位、名望是如何左右一个人的。这该是我们今天读历史最值得思考的方向,也是我从历史里学来的思考的方法。

这套书里还藏着一个很酷的组合,那便是马未都先生的观复博物馆提供的珍贵的文物故事和文物图片。最早和马先生聊起要给孩子讲历史时,我们便说,如果在每一个历史故事之后,能有一件文物佐证这段历史,那该是多么奇妙。比如讲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故事之后,马先生便展示出一柄剑,告诉你这便是当年越王勾践的剑,看这柄剑是什么样的材质,是什么样的纹路,刻有什么样的铭文,为什么保存千年而不锈且锋利异常。

当这个组合真的实现以后,我们才发现,这堪称一座纸上的历史博物馆啊!

是不是超酷!

故事包罗万象,承载万物,就像这套书,不仅有一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也有一件件珍贵文物的故事。这些故事里,有历史常识、知识、典故,有古代的科技、文化、艺术,也有古老的智慧、朴素的哲理。更玄妙的是,故事仿佛在不断重演,却又在不断变化,推动着人类社会步步向前。

在《凯叔讲历史》的音频节目在凯叔讲故事App上播放量超过3400万次的时候,我们出版了《凯叔讲历史》这套书,期待你在静静地阅读时,读到一段一段真感情,也触发一段一段真感情——对历史人物的真感情,对逝去时间的真感情。当你见识了历史长河中的大抉择、大是非、大生死之后,定会有更开阔的眼界、更豁达的胸怀、更美好的未来。凯叔序畅游历史长河,领略文物风华“凯叔讲故事”邀请观复博物馆合作出版了一套适合儿童阅读的历史书《凯叔讲历史》,凯叔用了近300个独立的故事串起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观复博物馆又精选了近300件文物,来辅助说明历史故事。为了让孩子们愿意听,还特意请可爱的观复猫来“讲述”,这立刻让这套书变得生动起来,也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

观复猫是观复博物馆养的一群猫,每只猫都极具个性,“各司其职”。它们每日在博物馆里迎来送往,与游客尤其是孩子发生过不计其数的故事。观复猫与主人、与文物之间,多年来形成了极好的关系,将文物变成与孩子沟通的桥梁,让他们在参观、读书之余,领略中国文物的精美绝伦,体会中国文化的玄机奥妙。

为儿童做文化产品,尤其做书,十分不易。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形成了一个刻板的印象,打破这一印象需要新理念,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凯叔讲故事”团队利用会讲故事的先天优势,讲述中国悠久的历史;观复博物馆的团队也整合了文物资源,将深奥难懂的文物抽丝剥茧地通过观复猫来一一展现。这一优质组合非常难得,也正是目前社会所需要的。

由音频故事升级为图书,让历史和文物变得鲜活和直观,并可以随时翻阅,加深印象,这对孩子无疑是个天大的好事。帮助孩子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在文物的森林里采撷,保持学习的兴趣,此套书身体力行,捷足先登。

是为序。戊戌春秦汉(上)大事年表观复猫介绍

花肥肥:理事长。观复猫的领袖,学识渊博的智者,和蔼可亲的长辈。胸怀大志,把握大局。

黄枪枪:接待馆长。温柔大气,善解人意,逢叫必答,稳重大方。白身黑尾的猫被称为“雪里拖枪”,枪枪的白身黄尾更为名贵。天生丽质,高贵妩媚。

麻条条:运营馆长。体态轻盈,一看就是体操运动员的坯子。活泼好动,动作自如且优雅。哪儿不好走就偏走哪儿,走自己的路,不管外界的评价。

云朵朵:营销馆长。名字富于诗意,也与她蓝白毛色相符。天真烂漫,单纯活泼,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有些害羞,体谅他人,像个小天使。

蓝毛毛:学术馆长。观复猫的智多星,聪明有智谋,遇事冷静。爱读书,爱美食,尤其爱甜食。文静内向,喜欢“宅”在家里。第1篇通向帝国的高速公路车同轨一个阴沉的傍晚,抬头就能看到厚厚的、暗黄色的浊云,

林荫道上驶来了一队车马。远远能看见写着“秦”字的黑色

旌旗。队伍最前面,是两队全副武装的骑兵,他们头戴甲胄,

身披铠甲,腰佩长剑。跟在骑兵后面的,是一辆驷马立车,

上面站立着三名士兵,中间是驭手,左右两边的士兵一个挎

着弓驽,一个手执长戟。一看这就是重要人物的警卫车。

警卫车后面,是一辆巨大的马车,车厢方方正正,像是一个移动的大房间,由六匹毛色光亮的高头大马拉着,车身雕龙刻凤。前室坐着驭手,后室显然坐着一位身份显赫的人。

史料记载:“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天子驾六”,不错,这六匹马拉的车里面坐的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马车正往前走着,突然,发生了一阵剧烈的颠簸。车厢倾斜晃动,马匹嘶鸣,驭手惊慌失措,情急之下猛地一拉缰绳:“吁!”马车停了下来。

车门半开,一个宫人探出脑袋,扯着嗓子喊:“怎么驾的车呀?惊扰了圣驾,你们担待得起吗?”

骑兵将领翻身下马,快步来到车前:“陛下,前面是此前赵国的地界,车轨变窄,通行不畅啊!”

宫人瞪了瞪眼:“混账!陛下早已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哪里还有赵国呀?”

话音刚落,一个人推开两扇车门,弯腰弓背,钻出车厢。宫人立刻闭了嘴,连忙小心翼翼地伸手搀扶。这个人生得一张国字脸、高鼻梁、细长眼,头戴十二旒的冕冠,身穿十二章纹色彩的冕服,腰间佩戴螭(chī)龙纹铁剑,一副王者风范,他正是荡平六国的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一现身,随行之人呼啦啦跪倒一地。他并不说话,径直走向马车的前方,望着前方变窄了的车道。

那个时候的路,都是土路,经年累月,车轮轧过之后,会把路轧出两道深深的沟槽。时间长了,车轮就像犁一样,把路面“犁”出了两条深深的车辙。如果车轮正好与车辙一样宽,车辆就可以顺畅平稳地前进,既安全又快速,就像行驶在铁轨上一样。相反,如果车轮与车辙不吻合,车行驶起来就非常困难。

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的车辙的宽度不相同,这样,敌人的战车到了别国,就发挥不了威力,商用的马车、民用的马车更是寸步难行。如果车辆不能各地通行,那天下又怎么能称得上真正的“统一”呢?秦始皇又怎么能巡视天下,管理各地的臣民呢?“陛下,四匹马的小车已经给您准备好了,请您换车。”

秦始皇眉头一皱:“朕今日可以乘坐小车,但以后呢?”

回到咸阳,秦始皇立马召见了丞相李斯,他下了一道圣旨:“即日起,大秦帝国境内统一车轨、修建驰道!”

秦始皇首先规定了全国统一的车轨,也就是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全国要统一,一律是6秦尺,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386米。

驰道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高速公路。秦始皇动用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了10年的时间,以都城咸阳为中心,“东穷燕齐,南极吴楚”,修建起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这些驰道宽80米,每隔10米左右都要栽种一棵松树。各地只要有任何的风吹草动,秦始皇都能第一时间派兵到达。

为了抵御北方的游牧部落匈奴,秦始皇还派遣大将蒙恬修建了一条专用的“直道”,从咸阳北边的云阳开始,途经黄河,直抵与匈奴接壤的九原郡,全长1800余里。这条直道比西方著名的罗马大道还要宽3倍、长10倍。通过这条直道,秦始皇的战车从咸阳出发,只需三天三夜,就可以抵达前线,参加战斗。

我们今天的高铁、火车的铁轨间的距离,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一样的,为14.35米,即英制的4英尺8英寸半。这个距离是根据最早造出铁轨的英国确定的,英国铁轨的宽度就是4英尺8英寸半。而英国铁轨的宽度,是根据英国铁轨上电车铁轨的宽度确定的。那么电车轨的标准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原来最先建造电车的人,就是造马车的人,他们以马车轮子的宽度,作为电车车轨的标准。那么为什么这些路上的车辙的宽度是4英尺8英寸半呢?这是古罗马人定的。4英尺8英寸半正是罗马人战车的宽度,任何不同轮宽的车在这些路上行驶的话,轮子的寿命都不会长。

罗马人为什么用4英尺8英寸半作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因为拉战车的马一般是两匹,两匹马屁股的宽度相加,正好是4英尺8英寸半。我们现在发射火箭、发射太空飞船的火箭推进器的宽度,便和铁轨一样大。我们可能想不到,它的宽度居然是由两千年前两匹马的屁股确定的。我们把这样的一个链条就叫作“路径依赖”。

据《史记》记载,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10年,11年间,秦始皇曾出动80余辆车马,官吏士兵千余人,浩浩荡荡地巡游了6次。他东至山东、南到湖南、西至甘肃、北到内蒙古,走遍了大秦帝国的核心疆土。

当秦始皇巡游的车队行驶在驰道上时,引起了很多人的瞩目。其中有一个叫刘邦的人,他看到秦始皇的车队,感慨地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就是说,作为一名大丈夫,就应该像秦始皇那样建功立业。而另一个叫项羽的人,看到秦始皇的车队,则充满自信地说:“彼可取而代也!”意思是,我可以取代他!

还有一个文人,叫张良,派了一个大力士埋伏在驰道旁,他想指挥大力士用大铁锤刺杀秦始皇。然而秦始皇为了防止遇刺,做了精心的安排。每一次巡游,他都会准备好几辆六匹马拉的车,别人根本不知道真正的秦始皇坐在哪一辆车里。结果,大铁锤“哐”的一下砸塌了一辆副车,秦始皇不在里面,逃过了一劫。当然,刘邦、项羽、张良,这些人后来都成了英雄豪杰,名垂青史。

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不仅统一了全国的车轨,还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大事。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也是第一个自称为“朕”的皇帝。说一说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车轨?统一车轨对他治理国家有哪些帮助?观复猫讲文物你好!我是观复猫蓝毛毛。我来给你介绍一种货币。战国时期的楚国,没有交易用的货币,楚国人便发明了一种可以剪的金版来替代它。在楚国的郢这个地方,这种货币被称为“郢爯(chēng)”。真正的“金”钱战国楚“郢”金版构成“郢爯”的两块金版大小不一,整体看是不规则的形状。那时住在郢的人,在买贵重东西的时候,便从郢爯上剪下等值的金版支付给对方,需要多少剪多少。这可以称得上真正的“金”钱了。如前所述,“郢爯”里的“郢”是指楚国的一个城邑;而“爯”,则是我们现在说的“称重量”的“称”,意思就是称量。“郢爯”的意思,是在楚国都城郢,称量过这块金版,因此可以作为官府认可的货币,并通行使用。“郢”曾是楚国的都城,白起水淹楚国时的都城就是郢都,而秦国统一六国时,王翦(jiǎn)率领秦军攻破的楚国都城是寿春城。寿春城是楚国的最后一个都城,前一个都城就是陈,再前面的都城则是郢。作为货币的金版,也有带“陈爯”印记的,意思就是在当时的陈制作、称量的。楚“郢爯”金版 战国中国钱币博物馆藏楚国的都城,先后从郢都迁都到陈,再到寿春城,一路不断向东南退去。这是因为秦国想要统一六国,于是,便不断派兵侵占楚国的国土。最后,秦国终于统一了六国,楚国的“郢爯”金版也就来到秦国。第2篇一个错别字,让全国人重新练字程邈造字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秦朝很快统一了文字,用上了小

篆这种字体。其实,除了篆书,秦朝还出现了另外一种字体,

它和我们今天的繁体字差不多,方方正正、书写规整,这种

文字叫作隶书。隶书是谁发明的呢?这得从一个囚犯说起。

这天中午,咸阳城的刑场上,几个身穿赭衣、蓬头垢面的犯人,跪成了一排,等着砍头的号令一声令下。明晃晃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刑场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随着一声令下,几个脑袋瞬间落地。只见最后一位头发花白、骨瘦如柴的老者,身子不停地发抖,他嘴唇煞白,就在刀挥舞下来的一瞬间,他突然一头昏倒在刑场上。

等老者醒过来时,发现自己已经身处大殿之上。他坐起身来,战战兢兢地打量着周围。黑漆漆的大殿上两排烛火忽暗忽明,每隔一个石柱,都站立着士兵,他们面无表情,在烛火的映衬下显得阴森至极。老者抬头向前看去,只见大殿中央,坐着一个身着红襟黑袍的男子。这男子身材高大,昂首挺胸,一副浓黑的胡须飘在胸前,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在他身边,站着一位留着山羊胡子、长相斯文的随从。

老者心里直打鼓:“难道我已经死了?这大殿之上的人就是传说中掌管生杀大权的大司命?”

他觉得脑袋迷迷糊糊,之前唯一的一点记忆就是刀落下来的一瞬间……他匍匐在地上,不敢再抬头。“小吏程邈(miǎo),拜见大司命。”

那个随从听到程邈的话,顿时变了脸色,赶忙呵斥:“大胆,这可是……”

但坐在大殿正对面的人,微微一摆手打断了随从:“哈哈哈……程邈,我问你,你到我这大殿,可知所犯何罪呀?”“大司命,小吏冤枉啊!”“哼,你任县丞时,错书地名,将宜阳写成南阳,让军队的粮草送错了地方,以致士兵断粮五日,饿死者若干,还说自己无罪?”

程邈连连向“大司命”叩头,一边说:“求大司命赐笔墨一用!”“大司命”微微点头,命金甲侍卫拿来笔墨和竹简,放在程邈面前。程邈抓起地上的拇指粗的毛笔,饱蘸墨汁,一笔一画,在竹简上并排写了两个词。前一个词弯弯曲曲,像是在画画儿;后一个词笔画略微清晰,像三角又像是方块。“大司命”看了看,皱起了眉头,指着后两个字说:“这是何字啊?”“和前两字一样,都读作宜阳。”“大司命”和随从看了,不禁“咦”了一声。

程邈继续说道:“当时,因为战事紧急,每天都要写很多公文,小吏便用了后面这种更简单的字体,没用笔画繁多的篆书。可是送粮草的官员却认错了字,才将粮草送到了三百里外的南阳啊!”“这么说,都是这字体惹的祸?”

程邈长叹了一口气:“唉!小吏也因此被关押了十年。”“我听说,你在狱中的墙上写满了字,可有此事?”“小吏在狱中心想,要是这天下有一种容易辨认、写起来方便的字体,就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了。这才研究文字的写法。可惜……再也没有机会了。”

程邈正失落,谁知道“大司命”突然捋着胡子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好好好,既然你有此心,朕现在就免了你的罪,造字的重任,就交到你的身上了。”

程邈正在疑惑间,忽然见到那随从冲着“大司命”鞠了个躬:“恭喜陛下,终于找到了合适的造字之人!”

程邈看着“大司命”,又看看那个随从,过了好久才恍然大悟:“您……不是大司命啊!”

此人当然不是大司命,他是嬴政,秦朝的始皇帝。方才在他身边说话的那位,就是丞相李斯。而这老者,就是后来造字的程邈了,他是秦朝的大书法家。

原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各国的文字并不统一,同一个字,有很多种写法。因为文字不通,不知闹了多少笑话,耽误了多少大事。

百姓遇到的文字问题,嬴政自己也会碰到。各地送来的奏折,用的还是不同的文字,批阅起来,别提多费劲了。李斯后来改良了小篆,在全国来推行小篆。可是因为小篆书写复杂,嬴政每天批阅奏折,依旧要批阅到半夜。于是,这位秦始皇想要命人研究出简单、方便、高效的文字。

程邈领了圣命,这对他来说真是劫后余生啊!程邈全身心地扑在造字上,废寝忘食。然而,当他勘定了全国所有的文字,一统计,居然有三万之多。这样的话,如果一天改十个字,一个月才能改三百个字,一年也就改三千六百个字。三万字再怎么加快速度,也需要八年时间才能改造完。

程邈把勘定的结果,拟成奏折,在朝堂上呈给了秦始皇嬴政。

嬴政紧皱着眉,摇摇头说:“八年太长了,朕要缩短到三个月,诸位有何办法?”

这个时候,李斯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可以从三万字中,选出三千个常用的字,用新的规范书写出来,先把这三千字推行到全国,剩下的字可以日后慢慢补足。”

嬴政听了,捋着胡须,点点头:“此法甚好!”

把三万字的工程,缩减到三千字,也没那么容易。当时,造字用的是最原始的方法——象形,就是用文字的线条或者笔画,把物体的外部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比如“山”字,就是要画成一座大山;“水”字,就是像波浪一样流水的形状。这种造字法局限性很大,稍微遇到复杂的字,笔画便繁多起来,其实这样写字跟画画儿没什么区别。

程邈心想:“小篆书写费时费力,就是因为以象形为书写规范。如果要达到书写简单的要求,那新字就不能采用象形模拟的原理了。”

可是,新字到底要用什么规范书写呢?这可愁坏了程邈。

程邈有一个好朋友,叫王次仲。王次仲出于关心,想让程邈把心情放松下来,于是拉着他下棋。

程邈看似在棋盘上落子,脑子却早就神游于外。他看着远处的山,就琢磨着“山”字该怎么写。看到近旁的树,就想“木”字该怎么写。突然,他看到自己的棋子,排成了一个奇特的形状,似曾相识。他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猛然一拍大腿:“哎呀,这不是一个‘山’字吗?”

果然,棋盘上的白子连起来看,就像是一个山字。不过,和象形字的山不同的是,这个“山”字,中间的山峰变成了笔直的竖线,在棋盘方方正正的格子中,显得十分简洁。所以,程邈才能一眼看出来。“如果把小篆里那些为了象形而弯弯曲曲的地方,都改成这种横平竖直的线,让字的结构看起来像一个方块,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字体吗?”

想到这里,程邈噌地一下站了起来,拔腿就往家中跑去。他把自己关在书房中,每日潜心创造新的文字。

三个月的期限到了,嬴政在大殿里举办庆功宴。文武百官的案前,摆满了美酒佳肴,殿中还有舞姬随着编钟美妙的乐声翩翩起舞。可是大家的眼睛,都没有盯着舞姬看,而是齐刷刷地望着大殿的外面。

这时,有侍卫上殿:“报,程邈到!”

嬴政激动地站了起来:“快,快请他进来!”

大家好奇地循声望去,即刻,程邈缓缓地走进大殿。在他身后,十几个随从抬着九张大板,他们把九张大板依次在大殿的石柱旁展开。每一个板上,都写着拳头大小的字,这些字方方正正,简约清晰,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甚是壮观。“陛下,臣作隶书新体,请陛下一观。”

嬴政亲自走到大板前,仔细地端详着。

程邈指着板上的字:“臣将象形字改为了方块字,将其中弯曲的部分,用直方的笔画代替,无论书写还是观看,都较之以前方便了许多。”

嬴政浏览片刻,不由得拍手赞叹:“好好好……隶书新体,独具神韵!”

群臣也激动地高呼道:“陛下万岁,陛下圣明!”

程邈造的隶书,是华夏文明方块字的由来,横平竖直一撇一捺,就是由此开始的。隶书,也是继小篆之后汉字的第二次大发展。经此过渡,隶书就成了汉朝的官方文字。说一说你还知道汉字的哪些字体?汉字的演变呈什么趋势?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观复猫讲文物你好!我是观复猫花肥肥,我来给你介绍一种记载着皇帝诏书的铜板——诏版。这块铜板上写着最早的统一文字秦廿六年始皇诏版以一件名为“廿(niàn)六年始皇诏版”的铜板为例。这件黑黢(qū)黢的长方形铜版上,竖向排列着六行文字,这些字,是篆书,是秦人使用的一种字体。铜板上写的内容是:“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qián)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谦疑者,皆明壹之。”这段文字中的“黔首”,是秦国对老百姓的称呼。黔,就是“黔驴技穷”的“黔”,是黑色的意思。“黔首”是指老百姓都戴着黑色的头巾。由于秦始皇相信阴阳五行的学说,认为秦国是水德,就是木、火、土、金、水中的水,水深为黑色,所以朝廷命令百姓都戴黑色头巾,以顺应水德。而这件铜板,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颁布统一度量衡的诏书。他让丞相怀状和王绾将全国的度量衡统一为一个标准。当时,秦始皇命人制作了很多这样的诏版,发放到全国各地。也有些诏书的内容刻在铜质的量器、衡器,甚至陶器上。廿六年始皇诏版 秦代陕西历史博物馆藏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统治,除了统一度量衡,秦始皇还要求全国各地使用同一种文字,车辙采用统一的尺寸,于是就有了历史上的“车同轨,书同文”。这样一来,不论是百姓生活、商人贸易,还是国家管理,都方便多了。第3篇老鼠丞相,把历史咬了个大洞丞相李斯秦灭六国之前,楚国的上蔡地区,有一个粮仓。每到夜

深人静的时候,粮仓中就传出“嘎吱嘎吱”的声音,让人听

着毛骨悚然。没有人敢进去一探究竟。

这天夜里,一个负责登记粮草的小吏来到了粮仓,胆大心细的他,想搞清楚究竟是什么在粮仓里作怪。这个人就是李斯,那一年他二十六岁。

李斯提着油灯,走到粮仓外,果然听到了“嘎吱嘎吱”的声音,他心里开始发毛。他从袖口里,抽出了准备好的匕首,鼓足勇气,一脚踢开了粮仓的门。

当李斯看到粮仓里的情景,他愣住了。原来,仓库里聚集了一大群老鼠。这些老鼠个个身材硕大,有一尺多长,皮毛油亮。更让他惊奇的是,这些老鼠完全不怕人,它们瞪着一双双小而聚光的眼睛,看了李斯几眼,便又低下头“嘎吱嘎吱嘎吱”地吃起粮食来了。就像后来唐代诗人曹邺在《官仓鼠》中所说:“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李斯上前驱赶,竟然有只老鼠噌地蹿到李斯的肩头,张嘴就咬,李斯赶忙晃动臂膀,用力把老鼠甩了出去。

看着眼前的景象,李斯想起了曾经在自家茅房里见到的那些老鼠,它们只有巴掌大小、瘦小干枯、毛色灰暗,看见人就吓得四处逃窜。同样是老鼠,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李斯心里感叹:“人又何尝不像老鼠,有没有出息,全凭所处的环境。我身居这清水衙门,每天做做文书记录,就好比是一只身处茅房的老鼠,终究难成大器啊!”

李斯想明白这个道理后,待天一亮,就辞掉了粮仓的工作,开始去游学。后来,他拜当时的大学问家荀子为师,学习治理国家的学问。

几年之后,李斯觉得已经学成了,就去拜别老师。

荀子问他:“你要去哪儿啊?”

李斯向老师深深作揖:“回老师,楚王无道,我回楚国也难以施展才能,学生看到了一个冉冉升起的国家——秦国,那儿的国君将来必是天下之主,那里也聚集了各国的贤能之士。所以我准备去秦国。”“你去秦国想做什么呢?”“学生觉得,一个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社会地位的卑贱;最大的耻辱,莫过于生活的困顿。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卑贱和困顿之中,除了满腹的牢骚,就别无所长了。学生要拿这一身的本领,去换取富贵功名。”

于是李斯拜别恩师,带着家人,踏上了去咸阳的道路。他来到秦国大展宏图,协助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并且主导了车同轨、书同文等一系列改革,立下了不世之功。

在当时,有很多读书人议论、批评秦始皇的改革。李斯认为,这样会影响秦朝的统治,于是他向秦始皇提议,除了秦国的史书,以及医药、占卜、农学的书籍之外,其他在民间的别国史籍和经书典籍,一律烧毁。他要通过这个办法,让天下人只能读到朝廷指定的书,这样就不会产生与朝廷不一样的想法,不会再有人批评秦始皇的改革了。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提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焚书。

当时,被烧毁的书籍不计其数,很多珍贵的典籍因此失传,给中国的文化传承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后来,李斯被封为丞相,登上了他人生权力的顶峰,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是没过几年,秦始皇驾崩了。临终之时,秦始皇把李斯和赵高叫到跟前,下旨传位给大公子扶苏。

李斯正要去传旨,赵高拦住了他。

赵高是个宦官,负责保管皇帝的玉玺。他还有一个身份,是秦始皇小儿子胡亥的老师。赵高对李斯说:“丞相大人,此事事关重大,需从长计议。”

李斯一愣,皱起了眉头:“此话何意?”“丞相,陛下驾崩一事,外人无从知晓,立谁为太子,全在丞相与下官的一句话。”

闻听此言,李斯心里咯噔一下,立马变了脸色:“如此大逆不道之言,你怎么能说得出口!我李斯原本出身卑微,幸得陛下提拔,才有了今日的显贵。如今,陛下将天下存亡安危托付于你我,我们怎能辜负陛下的一片苦心?”

赵高见李斯一本正经的样子,心想:“别在我面前装模作样了,难道你在秦国所做的一切,是为了秦国的天下吗?还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

想是这么想,可是赵高城府极深,他的脸上依然是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丞相大人,您不想辜负陛下,对,可是,我却替您的安危着想啊!”“哦?此话怎讲?”“依丞相之见,在才能、功绩、谋略、威望,以及公子扶苏的信任这几方面,您与蒙恬将军谁更强啊?”“这——”

李斯心里暗暗想道:“才能、功绩、谋略,我绝不会输给蒙恬;威望方面,蒙恬自从北伐匈奴成功之后,已经大大超过了我;至于公子扶苏的信任,蒙恬曾与扶苏并肩作战、一起修筑长城,这可是我比不上的啊!”

赵高见李斯开始犹豫了,就接着说:“丞相是个聪明人,其中的利害关系比下官看得更清楚。大公子扶苏一旦即位,丞相之职必定落入蒙恬之手。而公子胡亥慈仁敦厚,实乃立嗣的最佳人选,望丞相慎思啊!”

李斯心里开始打起鼓来,他花费了毕生的心血,才登上丞相之位,才在秦朝这个大粮仓里站住了脚。赵高说得没错,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旦扶苏继位,自己的相位势必不保!看来,胡亥继位,才是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赵高见李斯开始犹豫不决,觉得自己的目的马上就要达到了,便使出了最后的撒手锏:“丞相可还记得,您当年主持焚书,扶苏公子的老师淳于越因为此事被处死吗?一旦扶苏公子继位,您还能得到善终吗?”

这句话点中了李斯的死穴,李斯头上顿时冒出了一层冷汗:“就依您之见,立公子胡亥为帝!”

李斯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跟赵高合谋,篡改了秦始皇的旨意。

胡亥继位之后,一味地寻欢作乐,他把朝中的大事全部交给了赵高打理。赵高的野心也不断地膨胀,他把目光转向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

有一天,赵高得到消息,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反贼经过三川的时候,李由没有组织抵抗。于是,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胡亥,又煽风点火地说:“臣听说,丞相父子跟反贼有书信往来,看来想要颠覆我大秦江山的不只是这些蟊贼,还有我朝中的重臣啊!”

胡亥顿时气得一拍桌案:“这个老匹夫太可恶了,你马上给联严查此事。”“臣遵命。”于是赵高马上下令,将李斯打入大牢,严刑逼供。李斯耐不住严刑,最终被屈打成招了。

就在秦始皇死后的第二年,这位践行“老鼠哲学”的丞相李斯被满门抄斩。李斯被送上法场,行刑之前,他抬头看了一眼蓝蓝的天空,不禁老泪纵横。他对儿子说道:“你还记得咱们住在上蔡的时候,一起牵着黄狗,出城去打野兔的日子吗?那样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李斯死后没过多久,秦朝就灭亡了。

可以说,“老鼠哲学”成就了李斯前半生的伟业,也让他患得患失,最后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不得善终。

追求富贵没有错,可是如果把毕生的目标都放在追求富贵上,可就大错特错了。富贵只是我们努力的结果之一,而不应该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我们应该为了更远大、更高尚的目标努力,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也会坚强很多。说一说如果当初李斯拒绝赵高,历史会被怎样改写?你心中有什么伟大目标?观复猫讲文物你好!我是观复猫云朵朵。我给你介绍一块秦朝流传下来的石碑——琅玡台刻石。伫立在海边的记事石头秦代琅刻石这件石碑原来伫立在山东诸城的东南,石碑上除了雕刻秦二世的诏书外,还刻写了对秦始皇歌功颂德的文字。但是到了宋代,石碑上关于秦始皇的碑文只剩秦始皇从臣的官职和姓名。幸好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把石碑的全文记载了下来,其中有:“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和“功盖五帝,泽及牛马”等词句。意思是,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其功德超过了五帝,恩惠使牛、马都受益。五帝是上古时期,五个贤能的部落首领。关于五帝的说法有许多种,一般认为是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Dìkù)、尧、舜。五帝常与中华始祖的三皇并称为“三皇五帝”。秦王嬴政灭亡六国,完成统一大业,他自己也志得意满,唯我独尊,所以自称“始皇帝”,这就是用了三皇的“皇”,五帝的“帝”。秦始皇希望能够长生不老,以求长久地坐享江山,还想世代相传。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到了海边,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他产生了无尽的遐想,于是命人刻写了这块《琅玡台刻石》。九年后,他死在巡游的路上。秦二世继位,又在刻石碑的旁边加刻了二世诏书。王良刻石 秦代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现在的石碑内容早已残缺不全,上面仅存八十七个字,内容除了秦始皇从臣的姓名和官职,还有秦二世的诏书及其从臣姓名。第4篇强弩打败了匈奴北伐匈奴秦朝有一位著名的将军,在当时被称为“中华第一勇

士”,而且还修建了宏伟的万里长城。他靠强弩北伐匈奴的

丰功伟绩,更是流传千古。

在当时的秦国西北方向,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附近,有一个小镇。这个镇上居住着不少秦朝的百姓。这一天,正是他们的赶集日,老百姓都聚集在街市上,熙熙攘攘、叫买叫卖,集市上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突然,城门外传来了马蹄声,这声音越来越大,没多久,一支匈奴骑兵队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只见骑兵们各个头戴盔、脸遮面罩、身穿皮甲、脚蹬皮靴,全身上下只露出一双眼睛,放射出凶狠的光芒。他们个个手持狼牙棒,“嗷嗷”地叫嚷着,一路横冲直撞,闯入小镇。他们见人就杀,见物就抢,不大会儿的工夫,繁华的集市变得一片狼藉,百姓四下逃窜。来不及逃的,就葬身在狼牙棒之下。

就在这支匈奴骑兵想要离开的时候,一队秦国的弓箭手出现在街市两侧低矮的小楼上。只听得秦兵将领一声令下,这些弓箭手弯弓搭箭,认叩填弦,“啪啪啪啪啪啪”,箭支像雨点一样射向这些匈奴兵。可奇怪的是,这些匈奴骑兵似乎早有准备,竟然没有丝毫躲闪。秦兵的箭头叮叮当当射在他们身上,竟然都被反弹了回去。

这是怎么回事?并不是匈奴兵有钢铁之躯,而是因为他们身上都穿了一层坚实的皮甲,普通的弓箭根本伤不了他们。

然而,就在秦国弓兵射完了第一拨飞箭,准备续上弦,发第二拨的时候,原本准备离开的匈奴骑兵就像旋风一样,“哗”地掉转马头冲了回来。只见这些匈奴骑兵直起腰身,高举狼牙棒,就像削瓜切菜一样,把这些秦国的弓箭兵从小楼上抡了下来。紧接着,他们放起一把大火,转瞬之间,小镇消失在一片火海之中。

这件事,被当地的官员连夜快马上奏给了朝廷。秦始皇嬴政闻言勃然大怒:“这已经是关于匈奴入侵的第十道奏章了。匈奴不过是个游牧民族,竟敢频频犯我大秦边境。看来,不能再忍了!”

秦始皇马上召集文武官员,商议对策。

丞相李斯出班奏道:“启禀陛下,当年赵国的李牧将军曾经大败匈奴,从那以后,匈奴便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可是直到不久前,一个叫挛鞮头曼的人统一了匈奴各族,成为他们的单于(Chányú)。这挛鞮头曼野心很大,趁着我们忙于统一六国,没有精力对付他们,就发兵南下,占我城镇,杀我百姓。这挛鞮头曼擅于流动作战,我进他退,我退他又进,确实是个难缠的对手。”

秦始皇一拍桌案:“岂可纵容他在我大秦国土上肆意凌虐!”

这时,一员大将出班奏道:“陛下息怒,臣愿带兵出征,北伐匈奴!”

只见这员大将头戴凤尾高冠,身着白色甲袍,阔面钢髯、豹眼蚕眉,他站在殿上,不怒自威。此人正是当时秦朝著名的战将——蒙恬。

李斯说:“蒙将军千万不可轻敌呀!”

蒙恬一笑,“丞相放心,我有一利器,定能克制住匈奴的骑兵!”

蒙恬出身名将世家,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屡立奇功,深得秦始皇的信任。秦始皇知道,蒙恬将军从来不说大话。他当即下令,命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

数日之后,蒙恬就来到了秦国北境九原城。抵达当夜,他立马派出哨探,侦查匈奴骑兵的动向。

这哨探手脚麻利,天刚一亮,就已经回了信:“禀将军,匈奴主力骑兵聚集在五十里外的阴山草原。”“好!传令下去,今晚二更出发,明日黎明时分,偷袭敌营!”“将军且慢!”

原先驻守在九原城的将领拦住了蒙恬:“匈奴人居无定所、来去如风,如果我军仓促出击,匈奴人定会避开锋芒、绕道别处,还请将军明察!”

蒙恬脸色一沉:“哼!我们已经探知了敌军的动向,怎会是仓促出击?”“哎呀!匈奴人狡猾,经常虚设营帐,我们已经上当多次了,蒙大将军,我们不可不防啊!”“是否有圈套,本将军自有分寸,无须多言!”“是!”

当天晚上,秦兵就悄悄地离开了九原城,朝着阴山草原的方向挺近。

而就在九原城外,一个匈奴探子在夜色的掩护下,快马加鞭,直奔阴山草原的大营。“启禀单于,蒙恬带兵杀来了!”“哈哈哈哈……蒙恬小儿,我让你来得去不得!”

一个匈奴将领站了起来:“我这就去调派人马,与他决一死战!”

头曼单于眯了眯眼睛:“且慢!中原有本书,叫《孙子兵法》。写这本书的人说‘兵者,诡道也’,要实则虚之、虚则实之!”“什么又虚又实的?打仗就得打个痛快啊!”“打赢了才痛快!用兵打仗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蒙恬此时倾巢出兵来打我,这就意味着,他的九原城此时一定是兵力空虚,咱们不妨走一趟九原城,逛逛他的后花园,打他个措手不及!哈哈哈哈哈……”

蒙恬虽然有三十万人马,但大部分是步兵,而匈奴是清一色的骑兵。头曼单于率领人马,绕过蒙恬的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路奔袭,杀到了九原城下。

头曼单于朝着城头高喊:“城上的秦兵听着,我知道你们此刻城中空虚,只要开城投降,我就饶你们不死!”

他的话音刚落,城门就“吱呀呀”地打开了。

头曼单于很是得意:“哈哈……你们看吧,不用打仗,就能让他们献城,他们中原还有一句话叫作‘不战而屈人之兵’,哈哈,这才是最高明的兵法!”

头曼单于又要发笑,只见打开的城门中出现了一辆辆模样奇怪的三轮车,这些战车在城下一字排开。而这些三轮车上面,都装着巨大的床架,床架上并排安放着四张弓,搭在弓上的箭支,足有十尺(三尺等于一米)长。

匈奴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他们从没见过这么奇怪的东西。“哎哎哎,这是什么玩意儿?”“不知道啊,这弓不弓,箭不箭的……”

一时间,匈奴士兵说什么的都有。而头曼单于却突然觉得这些大车有点眼熟,似乎是在哪里见过。他心头猛然一沉,背后一下就冒出了冷汗,记起曾经在一本叫《墨子》的书上看到过这个图,它好像叫“弩车”。

头曼单于没有认错,这就是蒙恬用来攻克匈奴骑兵的利器——弩!

弩和弓一样,也是一种射箭的兵器,而且巨弩要比弓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大,命中率极高。弓用的是人力,精准度不高,人也容易疲劳。而弩用的是机械力,它永不知疲倦,射箭的人只需要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瞄准上。可以说,弩是古代的一种威力很大的远距离杀伤性武器。

强弩的射程可以达到六百米,威力最大的弩叫作床弩。床弩的四张弓并排安装在床架上,凭人力根本不能直接拉开弓,而是要转动床架后面的轮轴,通过齿轮来把这个弓上足了弦,张弓装箭,待机发射。据说那个时候的床弩,一箭发出去,射程足有上千米,也就是一公里的距离!而现在九原城下的弩车就是装载床弩的战车。

头曼单于认出这是弩车之后,心想“不好!”他又惊又恼:惊的是,听说制作弩车的技艺已经失传了,秦军怎么做出如此复杂巨大的床弩?恼的是,这蒙恬居然为了防备自己偷袭,留了这么一手!想到这儿,他气血上涌,高声喝道:“弟兄们,给我冲!”

匈奴骑兵得到号令,嗷嗷大叫着冲向城门。

就在这时,九原城头忽然响起了一阵战鼓声,紧接着旌旗招展、绣带飘扬,大将军蒙恬出现在城头之上。

原来,蒙恬可不只是留了一手,他这是专程在这等着头曼呢!蒙恬根本没有派主力去阴山草原,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的诱敌深入之计。

蒙恬拔出佩剑,指向头曼下令:“放箭!”

城下并排而立的弩车瞬间同时放箭。普通弓箭发射出时,弓弦声响都是“啪啪啪”,声音清脆而绵密,可这种弩车劲头太大了,弓弦太粗了,一射箭发出的声音都是“嘣嘣嘣……”

那粗硕的长箭就跟小孩的胳膊一样粗,那箭头好比是长矛的矛尖,从远距离发射出来,戳在土墙上都能穿个洞。

这下匈奴骑兵的皮甲可不管用了。别说是皮甲,就是铁甲,这一箭都能洞穿。弩车射出的每一箭都不浪费,都能射穿几个甚至十几个匈奴士兵,就像穿冰糖葫芦一样。

与此同时,城头上的秦国士兵每人又拿出了一支新式武器,叫作连弩。连弩虽然比较小,但是它的优势在于可以连续发射五支箭,这就有点像在那个时代的机枪。后来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进行改进,又发明了诸葛连弩,一次能连续发射十支箭。

秦军的连弩兵分成三排,当第一排射击的时候,后两排就拉弦搭箭,三排弩兵轮流射击:“啪啪啪啪……”那真是万箭齐发呀!一瞬间,匈奴士兵穿的皮甲个个都被洞穿,整个战场鲜血飞溅,匈奴骑兵人仰马翻。

可是,匈奴骑兵个个心中有股剽悍之气,他们并没有因此退却,而是冒着箭雨,拼命地往前冲,结果是一片一片地中箭倒地。后面的骑兵踩着前面倒地士兵和马匹的尸体,继续冲锋。这场攻城战足足打了一个时辰,匈奴骑兵的尸体已经堆得像小山一样高了,甚至堵住了后面骑兵冲杀的道路。

头曼单于眼见败局已定,不得不咬着牙下令:“撤!”

然而,匈奴骑兵退出去没有多远,四周又传来了喊杀之声,早就埋伏好的两支秦国铁骑分别从两边杀了出来,把原本已经狼狈不堪的匈奴骑兵再次杀得丢盔弃甲、仓皇逃窜。

紧接着,蒙恬乘胜追击,历时两年,一举收复了匈奴占领的河南地区,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干流以南的河套地区。后来蒙恬又率军渡过黄河,占据了阴山。

为了防止匈奴骑兵再次南侵,蒙恬把原先燕、赵、秦三国的长城连成了一体,修筑起西起陇西临洮(táo)、东至辽东,蜿蜒一万余里的长城。

自秦国重筑长城之后,才有了“万里长城”的称呼。长城利用地形,凭借着天险和要塞,有力地遏制了匈奴的南侵,就像后来汉朝贾谊在《过秦论》中所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现在我国的万里长城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之一了,在一定程度上,这要归功于北伐匈奴的蒙恬蒙大将军。

此外,据说书法总使用的毛笔,也跟蒙恬有关。据说蒙恬曾经造过笔,在浙江、山东、河北等毛笔产地,都筑有蒙恬庙。造笔的这些工匠师傅,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日子去蒙恬庙烧香、磕头,并且把蒙恬尊为毛笔产业的祖师爷。说一说蒙恬率兵打败匈奴人的法宝是什么?除此之外,蒙恬制胜的原因还有哪些?观复猫讲文物你好,我是观复猫黄枪枪。我给你介绍一件人形模样的文物——青玉立人。趋吉避凶的小玉人秦汉青玉立人这件玉人呈站立状,“他”的眉毛、眼睛和嘴巴都是用阴线勾勒、刻画出来的。玉人的头上扎着双角发髻,身上穿着束腰花格长裙,双手合拢,神态怡然。佩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佩玉的玉形,以圆环状、方牌状居多,而这件佩玉,为什么是一个人形呢?因为它是用来辟邪的。这件人形玉之所以能辟邪,是因为这个玉人的原型身份很不一般,他的名字叫翁仲。传说翁仲是秦始皇时期的一名大力士,姓阮。他身高一丈三尺,领兵镇守万里长城西边的临洮,打得匈奴人望风而逃。翁仲死后,秦始皇命人给他铸了一尊铜像,立在咸阳宫门外,匈奴人望而生畏,对秦国再也不敢抱有任何非分之想。青玉人形牌 秦汉时期观复博物馆藏后来,人们就把翁仲像立于陵墓神道的两侧,并称为石像生。北京的明十三陵,神道由南向北排列,两侧石像生中有石兽,如狮子、獬豸(Xiè zhì)、骆驼、象、麒麟和马,还有石人,如文臣、武将和建立过功勋的官员。而在陵墓前摆放石像生,是从西汉的霍去病墓开始的,后来便形成了等级制度,石像生成为皇帝陵墓前不可或缺的装饰物。石像生中的石人,原型就是阮翁仲。后人以他的身貌刻成玉器饰物,随身携带,希望能起到驱魔辟邪的作用。第5篇脑筋急转弯:鹿怎么变成马指鹿为马胡亥继位后,一味寻欢作乐,把朝中的大小事全部交给

他的老师,即丞相——赵高处理。赵高渐渐掌控了胡亥。

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乌云密布。一道闪电划过,把高大巍峨的咸阳宫映照得阴森恐怖。

此时,赵高一路小跑,奔向秦二世胡亥的寝宫。他生得白白净净、颧骨突出、嘴唇薄薄的,眉眼之间满是狡猾。赵高此时已经得到消息,有人在皇帝秦二世胡亥面前告了他一状。这个时候,皇帝正在宫中大发雷霆。

赵高刚迈进宫门,突然间,迎面一阵冷风扑来,他赶紧一歪头,“啪”,一个酒樽擦着他的耳朵,砸在了旁边的柱子上。赵高大惊,他抬头一看,皇帝胡亥正在发脾气乱摔东西,一见赵高来了,更是怒不可遏:“赵高,你可知罪?!”

赵高急忙俯首行礼:“吾皇息怒,别伤了身子。臣不知所犯何罪,请陛下明示!”

胡亥拿起一道写在丝帛上的奏章,抛到了赵高面前:“你自己看吧!”

赵高一看,这可不是普通的奏章,这是扎着红绳的秘奏!他展开秘奏,只见上面写着“赵高”“谋逆”等字眼儿。奏章下面没有署名……

赵高看得仔细,这里面确实没有什么确凿的把柄,说得更多的是赵高暴虐、滥杀无辜,引发各地造反。看完之后,赵高反而长出了一口气:“皇上,这道奏章一派胡言,臣冤枉啊!”

胡亥气得冲到赵高面前:“你还敢欺瞒朕?陈胜、吴广、项梁、刘邦,他们全都造反了,这奏章言之凿凿,说这些事都与你有关,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