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女儿学英语(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1 01:56:28

点击下载

作者:林克妈妈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我陪女儿学英语

我陪女儿学英语试读:

我也有一个梦想

二十多年前,我刚从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就被分配到浙江省一所重点中学担任高三毕业班的英语老师,被推到了应试教育的第一线。那年我19岁。

在中学教英语的八年里,我目睹了我的学生们,因为没有打好听说基础,英语学得很是艰辛,即便是考试成绩出色的学生,也大多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

离开中学后,我又教了几年大学英语,再次目睹了我的学生们,将大学生涯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用在了学英语上,但还是学不好英语,不但听不懂、说不出,甚至连写出来的句子也是错误百出。

中国学生学好英语为什么就这么难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我们的英语教育没有遵循应有的规律:在初学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听说基础,而把大量精力用在了背单词、学语法上。这就像一栋没有筑好地基的大楼,表面上一层一层在往上盖,最终也一定会是“楼脆脆”、“楼歪歪”。

这种陈旧、低效、摧残学生兴趣和发展潜力的应试教育让我感到厌倦,但却无能为力。

2007年,当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林克英语成绩不及格,并出现自卑、厌学等问题时,我开始陪女儿学英语。在这个过程中,我又一次目睹了小学生们,在家长和老师的逼迫下,沿用过去那种以背单词、学语法、做练习为中心的错误方法苦学英语,在大量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中,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面对和女儿同龄、过早承担学业压力的孩子们,面对和我一样为孩子的学习焦虑万分的家长们,我决心要做点什么。女儿为我提供了研究少儿英语教育的契机,我想在女儿身上,探索一条有别于传统方法的少儿英语学习新途径。

女儿厌学英语,也曾让我一度感到“黔驴技穷”。但我没有强迫女儿学习,而是努力寻找方法,让她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我开始“投其所好”,尝试着自己编写教材,把女儿感兴趣的游戏和运动编写成学习材料。

女儿喜欢做脑筋急转弯题,那我就让她背英文脑筋急转弯;女儿喜欢和我挠痒痒、捉迷藏、吹泡泡,那我就把和游戏相关的句子编成英文,一边玩一边学;女儿喜欢跳绳,那我就把和跳绳相关的句子编成英文,一边跳绳,一边说英语……

此外,我还把女儿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编成实用性很强的英文对话,使女儿在“学以致用”的语言实践中体会用英语表达的成就感,逐渐培养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渐渐地,英语对林克来说,不再是对字母顺序、语法规则的死记硬背,也不是面孔吓人的考试题目,而是她所喜欢的游戏和运动,英文字母原来是神奇的魔法大师,英文句子原来具有神奇的魔力……在潜移默化中,林克的英语学习,从以往被“逼”着学,变为积极主动地“求”学。

女儿在我的陪伴下,终于走出了对英语学习的恐惧。虽然我付出了很多,但看到女儿学习英语时的那份快乐,看到出色的英语成绩给女儿带来的自信,看到女儿那张逐渐开朗的小脸,心中的那种喜悦和骄傲真是难以言表。

我希望把我教女儿学英语中的体会和家长们分享,希望我为女儿编写的教学材料能够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同时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反思现行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避免孩子们重蹈我们这代人所走过的老路。

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我也曾经犯过一些错误,希望家长们能够从我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和个性发展,避免发生在林克身上的心理问题在您的孩子身上重演。对儿童来说,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是唯一的,不允许我们犯错误,因为我们犯不起错误。尤其是,如果因为家长的疏忽,让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甚至使孩子产生心理问题,那么,影响将终其一生。这个代价,将会是非常沉重的。

我们的孩子可以不上耶鲁哈佛,可以不读北大清华,可以不成为“人上人”,但他们一定要自信和快乐,内心始终充满阳光,一定要成为快乐的普通人。

我希望看到孩子们那张纯洁的心灵白纸上涂满鲜艳的色彩,而不是暗淡的刻痕。

马丁·路德·金有一篇著名的英文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这段演讲的录音我听过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我。他的梦想是美国的黑人能享有自由和平等。我的梦想没有那么高远,我只是用一个英语教育研究者的经验,以一个普通妈妈的心情,呼唤着孩子们自信的笑脸,期盼着孩子们能从英语学习中收获一份快乐和自信,期待英语学习能成为每一个孩子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这就是我的梦想,以此与各位深爱着孩子的妈妈们共享。林克妈妈2011年5月1日

上小二的女儿英语竟然不及格

有着如此出众的母语天赋,又有学英语出身的妈妈、学日语出身的爸爸,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林克日后的英语学习竟然会如此艰难!

林克二年级下学期考完期末考试,在家休息了几天,返校领取暑假作业本和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的成绩报告手册。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向不太重视的我,漫不经心地翻看着林克领回来的成绩手册,猛然发现英语期末成绩一栏中的大写英文字母“C”。

林克学校的成绩评价体系依次为:A+,A,B+,B,C+,C。据林克说,全班只有她和另外一个同学是C。C代表着及格边缘,甚至可能是不及格。我连忙拿出林克刚学完的英语课本,让她试着读一读其中的课文,发现林克读得很磕巴,很多单词甚至不会读。也就是说,这个“C”对林克来说,确实是“当之无愧”,并非是发挥不好的一次偶然失误。虽然我并不是“唯分数论”者,但起码也得考个B之类的,不能不及格呀。

林克小时候极有语言天赋。9个月就会有意识地指着各种各样的灯发出“灯”的音;1岁时,基本上能表达和她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甚至会经常说出主谓结构的句子,比如“勺勺掉”、“宝宝饿”,等等。当时,我以为这些都是1岁的孩子本来就该会的事情。在阿姨无数次提醒我,说和林克经常一起玩的同龄孩子这个时候连“爸爸”、“妈妈”都不会说时,我才猛然发现自己生了一个语言天才!

记得林克1岁5个月时,我们带她回老家过春节,在火车上,林克对着车窗大喊:“太太公公快出来,陪宝宝玩!”晚上睡觉前,林克对我说“妈妈抱抱宝宝,宝宝要睡觉觉”。这可是两个带有因果关系的完整句子!

1岁半时的林克,就已经能够“长篇大论”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了。

有着如此出众的母语天赋,又有学英语出身的妈妈、学日语出身的爸爸,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林克日后的英语学习竟然会如此艰难!

林克在学英语上的弱势,在她4岁半时我就有了某种预感。那时,中国大地正受着“非典”的肆虐,北京的所有幼儿园停课。老师给家长寄了一封信,里面是孩子在幼儿园学过的英语材料,要求家长在家里帮孩子复习巩固,直到这时,我才知道,林克在幼儿园里原来还上着英语课呢!

我打开资料,里面是些类似“大衣”、“袜子”、“裙子”等的图画,要求孩子看图说出英文名称。几十幅图画,林克竟然一幅图的英文也说不出来,或者乱说一气,这些可都是幼儿园里老师教过的呀,怎么会这样呢?

于是,我利用去幼儿园接林克的机会咨询了同班的几位家长,问她们的孩子会不会说那些图画的英文名称。她们的回答是:会说呀,而且很流利。同在一个班上课,效果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我预感到,林克日后的英语学习,会有很大的麻烦。

果然,上小学一年级时,林克的英语就让我颇费心思。尽管当时的英语课文非常简单,但林克上完学校的英语课后,回家让她读课文,发现不是不会读,就是读得离正确发音千差万别,而且,错误的发音一旦形成,再纠正就非常困难。私下与院里同校同年级的几个孩子家长交流,得到的答案是:孩子在学校上完英语课后,课文基本上就会背了,回家根本不用管。有的家长甚至还说,学校那点英语太简单,孩子不上就会。

为了不让林克在课堂上形成错误的发音,我在她每次上英语课前就事先让她听课文录音,一句一句地模仿(其实也就是三四句短短的日常用语而已),学会正确的发音后再去上课,以免课堂上自己瞎模仿。每天上完英语课回家我都要及时让她听课文录音,帮她复习巩固。这样一年半下来,虽然每个学期的英语成绩都是A,但是学得很不轻松。

二年级下学期,由于单位工作忙,家里的阿姨又走了,我实在没有精力工作、家务、女儿学习一起抓,于是,决定放手让林克自己学英语。那半年里,基本上没有管过她的英语学习,学校老师也没有要求家长监督孩子读课文。这样,半年过后,林克二年级期末英语成绩就出现了C。

我的宝贝林克哟,你曾经的语言天分哪儿去了?英语怎么学得如此糟糕?

我思来想去,原因可能有两点。首先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可能和过早上幼儿园有关。林克在幼儿园时因为年龄太小,总是跟不上班级进度,于是渐渐失去了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养成上课爱走神的习惯。

另一个原因是,林克死记硬背能力差。林克的记性,有时好得惊人,比如,她能记住2岁时发生的事情,能记住很多年前我和她说过的某句话,但是,就是记不住英语句子,记不住数学公式,背不会古诗。而如果这方面能力弱的话,在中国目前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下,绝对要处于弱势。我甚至预感到,林克今后学习历史、地理也许还会碰到像学英语这样的困难。在林克英语成绩出现不及格时,我们同时又面临了另一个更为重要、也更加棘手的难题——林克出现了心理问题。

女儿的心理问题让我崩溃

那时,林克是那个让忙碌了一天、拖着沉重脚步的我,加快回家步伐的那个人;而上小二时的林克,则成了下班往家里赶路的我,不知不觉中放慢步伐的那个人。

林克的心理问题在小一的时候还不是很明显,但到了小二,她的自卑、不合群,以及随之而来的“上学焦虑症”、“周一恐惧症”已经让我寝食不安了,再不解决,后果也许会不堪设想。

周一至周五,林克一直生活在焦虑和恐惧之中,总是害怕自己上学时忘了带这个,忘了带那个,还经常担心上学迟到。

晚上做作业或整理书包时,林克常常会突然大哭起来:“妈妈,不好了,我的数学练习本找不到了”,“妈妈,我的语文书不见了”……

这些小事,对林克来说,就好像天塌了似的严重。在林克的强烈要求下,我不得不深更半夜给老师打电话,确认练习本是否被老师收走还没有发下来,或者一定要从老师口中得到保证,老师不会因此批评她。

林克每次整理完书包,总要再确认一遍是否将所有东西携带齐全,睡觉前还要重新进行确认,躺进被窝后,还经常起床再确认,已显示出“强迫症”的先兆了。她有时还会半夜突然梦醒,嘴里念念有词,跑到客厅再一次翻看、整理书包。

送林克上学的路上,她手里始终紧握我的手机,双眼盯着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时间,一分一分地数,生怕迟到。有几次堵车,林克一边叫嚷着“还不如走着快呢”,一边竟然打开行驶着的汽车车门,要跳车!为了缓解她的紧张情绪,有时我不得已和林克下车,在严寒中步行,等她爸爸开着车从后面追上来,我们才又重新坐进车里。

林克唯一感到轻松、没有压力的时光就是周五晚上了。周五下班回家,总能看到林克安静地摆弄玩具,或折叠那些五颜六色的小纸片。此时的我,也特别的轻松快乐。

周六时,林克还算开心,但会时不时地唠叨:“妈妈,要是今天是周五该多好啊。”而到了周日,简直可以说暗无天日,“周一恐惧症”伴随着她的分分秒秒。

每个周日的早晨,林克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哭泣,晚上伴随她入睡的也是哭泣和妈妈的安慰,整个周日都笼罩着“周一要上学”这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为了让林克忘记周一上学的事实,我和她爸爸在周日总是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她玩得开心,可结果却适得其反,原因是:周日玩得越开心,就越不希望周一的到来。林克周日甚至还经常恳求我们:“爸爸妈妈,星期天别让我有快乐吧,你们可以打我一顿,好让我恨你们,恨这个家,这样我就会喜欢周一去上学了。”

林克班上的几位老师都很优秀,对孩子有耐心,在教书育人上也有一套方法,不至于用粗暴的方法批评过其他孩子,而让林克对老师和学校心存恐惧。我也相信,林克在学校里并没有因为少带练习本,或上学迟到之类的事情(她其实从来没真正迟到过),遭遇过老师的批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林克的现状始于过早上幼儿园时慢慢积累的后果,其主要责任在于家长,在于我这个妈妈。

也正是在这时,我的一个好友也碰到了类似的问题:她的儿子在上小学四年级时,有一次课间去洗手间,被几个高年级的男生打了几拳。由于害怕再碰到这些男生,好友的儿子开始惧怕上学。好不容易挨到小学毕业,好友托关系为儿子找到一所不错的中学,以为一切可以结束了,惧怕上学的阴影从此不再缠绕,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好友的儿子出于对新学校这个陌生环境的更加强烈的恐惧,从此不肯再踏进校门!

于是,本该上初一的12岁男孩,早早地结束了学生时代,从此在家里过起了“软禁”般的生活。

好友每每给我电话,总是在电话那头哭诉,何时才能让在家已闲待四年之久的儿子走出家门,重返校园。好友儿子的前车之鉴,无形中又增加了我对林克现状的担忧,让我变得焦虑不安。

在林克上幼儿园的四年里,作为妈妈的我,可以说无忧无虑。林克让我自足,让我快乐。当时的我,全然没有意识到危机已经潜伏。那时,林克是那个让忙碌了一天、拖着沉重脚步的我,加快回家步伐的那个人;而上小二时的林克,则成了下班往家里赶路的我,不知不觉中放慢步伐的那个人。

面对林克因为害怕丢书之类的小事哭闹不停时,我已经顾不得思考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我只要女儿今晚不再哭泣,能够做个好梦,睡个好觉。

于是,我总是这样安慰她:孩子,丢书,别害怕,妈妈明天一早就陪你去学校图书馆买新的,买不到就给你复印;老师,也别害怕,妈妈已经跟老师说好,即使你没带书或上学迟到,老师也不会批评你。

然后我再把自己编造的故事无数次地重复给林克听:孩子,妈妈小时候呀,家里穷得买不起书。有一次,妈妈竟然把整个书包给弄丢了,那时候,丢了整个书包可是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妈妈的书包和书呀,都是外婆借钱买的,哪里还有钱给妈妈买新的,气得外婆把妈妈痛打一顿;那时候的老师也特别凶,罚妈妈在教室外面站了整整一个上午。妈妈整个学期都没有书,今天向这个同学借,明天向那个同学借,同学又经常不借给我,还嘲笑我。但妈妈无所谓,还是整天乐呵呵的。而你呢,丢了书,妈妈不会打你,而是会给你买新的,还要安慰你。老师呢,也不会批评你,而且这书也许根本就没丢,正躲在学校的柜子里呼呼地睡着大觉呢……

听着听着,林克感觉自己的境遇比妈妈当年要强多了,于是会长长地舒出一口气,有时甚至还会突然破涕为笑。女儿在妈妈的抚慰下终于安静地睡着了。看着女儿刻着泪痕的小脸,听着她在睡梦中时不时的抽泣声,我常常会控制不住地落泪,眼泪中包含对女儿的心疼和怜爱,还有自责和内疚。

上面编造故事的方法,只能是权宜之计。为了能够彻底解决林克的心理问题,我四处咨询,老师和朋友建议找心理医生试一试。

我找到了北京研究儿童心理问题很有名的一家机构,得知1小时的费用是500元,而且,经过不知多少小时之后还不能确定是否能达到满意的效果。高昂的费用和结果的不确定性让我最终没有迈出那一步。

我在心里暗自下着决心:只有妈妈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妈妈应该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一定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替女儿治好心理的创伤。

“问题孩子”的背后有个“问题家长”

在教育女儿的问题上,我没有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心理感受,总是从自己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出发,一次又一次地替女儿作出不恰当的选择。

上幼儿园前的林克,曾经非常活泼好动,喜欢和小伙伴玩,也很爱动手。但是,自从上了幼儿园以后,林克就渐渐变得不爱动手、自卑、不合群,并最终酿成心理问题。

在刚生下林克时,我曾在心里这样描述过对女儿未来的期望:如果女儿将来有朝一日为生活所迫,要以乞讨为生,她能够快快乐乐地去要饭。

我知道,长大后的林克不可能会去要饭,心里之所以想出这么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因为我们很重视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希望林克今后无论碰到什么逆境,都能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可是,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女儿偏偏会不快乐,甚至还出现了心理问题。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定有一个“问题家长”。林克的心理问题,就是我这个当妈的一手造成的。我在林克2至7岁期间的教育问题上,由于“爱女心切”,无意中一连犯下了四个不可饶恕的大错,让我至今仍在为此付出代价。我要深深地为之忏悔。

第一个错误:过早上幼儿园——拔苗助长

林克从小不好好吃饭,长得很瘦小。当时我们想,不如早送幼儿园呢,也许在和小伙伴的竞争中,能让她改掉不好好吃饭的毛病。而且,幼儿园里有很多小朋友,林克喜欢和小伙伴玩,在集体生活中一定会更加快乐,有助于日后性格的发展。

当时的林克,似乎已经具备了上幼儿园的一些条件,比如,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具备自己上厕所、自己吃饭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性格外向,爱和同龄孩子一起玩……

于是,我们在林克2岁零1个月时,把她送到了离家几步之远的一所幼儿园的蒙班。可是,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正是这个看似正确的决定,让幼小的林克在幼儿园里备受挫折,为日后的不自信乃至心理问题留下了隐患。

林克在幼儿园的蒙班里,年纪最小,班里第二小的就是一个3岁的孩子,最大的孩子快6岁,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对婴幼儿来说,哪怕只差几个月,孩子在学习能力和心理品质等方面,都会存在很大的差距。何况,林克和其他孩子年龄相差这么悬殊呢?事后我设身处地地替女儿想想,真的难以想象她那颗幼小、脆弱的心每天要忍受多少焦虑和失意。

林克从3岁时,开始不停地眨眼,是那种非常频繁、快速的眨眼。看着女儿像孙悟空似的不停地眨眼,我心里万分着急。医生说,这可能是孩子在幼儿园里感到紧张、焦虑的表现,等适应幼儿园生活后,会渐渐消失的。可是,林克眨眼的习惯一直持续到小学五年级,到现在还偶尔会反复。作为妈妈,我心里充满了内疚和自责!

林克从3岁开始,老师就不断地向我反映她在幼儿园里的表现:不爱自己动手,老师让她玩教具时,总是说“我看看就行”、“让别人玩吧”;上课思想不集中,经常走神;胆小、不自信、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

林克3岁半时,在幼儿园举行的元旦联欢会上,我亲眼目睹了她在园里令人焦虑的一幕。

联欢会上有一个节目叫“蒙面击鼓”。前方3米处竖着一面大鼓,孩子们蒙上眼睛,原地转上几圈,走上前去敲鼓。

老师问:“谁想玩的到这儿来排队!”话音刚落,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争先恐后地排成一队,高喊着:“我要玩!我要玩!”不少孩子还抢着玩了好几遍,场面异常地热烈。

20多个孩子中,唯有林克,丝毫不为这热烈氛围所动,一声不吭、孤零零地站在队伍的外面。我鼓励林克:“孩子,咱们也去试一试吧。”林克使劲摇头说:“我敲不到鼓上,会丢脸的。”

当轮到家长参与这个游戏时,为了给林克做个榜样,我第一个装作兴高采烈地响应老师的建议:“我来敲!我来敲!”

没想到,林克突然撇起小嘴轻轻地哭了,小手紧紧地抱住我的大腿不让我参与,苦苦地哀求我:“妈妈,你不要去敲,我求求你了,敲不准很丢脸的,让别的家长敲吧。”

经过这件事,我感觉到林克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但一时又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我只有等待,等待林克长到5岁的时候,等待班里进来比林克小很多的孩子,那时,林克在班上就是大孩子了,就可以有能力稍微展示一下自己了!

当时,很多蒙班的孩子,到5岁时都要转到普通班,据说是蒙班不教汉语拼音和算术,难以幼小衔接。我在心中窃喜:大孩子们都转走吧,林克到时就是“孩儿王”啦!

不幸的是,就在林克快满5岁的那年7月份,幼儿园为了评级,开始装修,据说装修连带通风至少要半年。不得已,我们只能考虑转学。

第二个错误:转学让林克再次成为弱势个体——雪上加霜

由于附近没有其他幼儿园,我和林克爸爸的单位离家又很远,不可能每天接送孩子,我们只能选择寄宿制幼儿园了。

缺乏音乐细胞的我,特别希望林克从小能接受音乐的熏陶,于是,我们在林克的教育问题上,无意中又犯下了第二个不可逆转的大错,让林克原本自卑的心理“雪上加霜”。

我们为林克选择了一所以音乐艺术为特色的寄宿制幼儿园。这里的每个孩子都要学钢琴,每天要练钢琴,每周要上音乐基础知识课。由于大多数孩子3岁时就入园,而林克5岁才转过来,在钢琴、音乐知识方面没有任何基础,无疑又成了全班倒数第一。

林克一方面要适应离开父母的痛苦,另一方面又要面对自己在音乐方面不如其他小朋友的残酷现实。最让林克感到紧张不安的是音乐基础知识课。当时,幼儿园为孩子们集体报名参加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基础知识考级,老师对这门课抓得很紧,白天上课,晚上还要辅导。

林克说:“妈妈,白天音乐课老师提问经常是全班一起回答的,我还能蒙混过关,可是,晚上老师给我们辅导时简直太可怕了,要一个个点名唱谱,我就怕老师点到我,实在受不了了。”于是,我找到老师,让老师在上这门课时,无论白天上课,还是晚上辅导,都不要提问林克。老师表示同意,同时向我反映了林克在幼儿园不爱动手、上课不举手发言、经常开小差、有自卑倾向等情况。

林克在开始寄宿生活的第二个星期,伴随着精神上的紧张,身体开始出现了一些症状:眼睛不眨了,开始耸肩膀和吸肚子,伴随着肩膀一耸,肚子往里一吸,再往外面一翻,这样的动作频繁到5秒钟就要重复一次。医生说这是焦虑的又一种表现,等适应了寄宿生活,慢慢就会好的。可是,这个习惯性怪动作,林克至今还没能完全摆脱。

林克非常反对我们把她送去寄宿,寄宿一年,同我们抗争了一年。她曾经哭着对我们说:“爸爸妈妈,你们送我去寄宿,我感觉自己就是去流浪,等你们老了,我要把你们赶出家门,让你们也尝尝流浪的滋味”,“凭什么让我离开家,而你们却可以在家里过着幸福的生活”,“这个死日子,让我怎么过”,“让我去寄宿,不如让我去死”。

吃螃蟹的时候,5岁的林克竟然用螃蟹钳子割自己手腕上的血管!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为什么不能及时纠正错误的决定,克服困难,让不愿意、不适宜寄宿的林克回到父母的怀抱?!我们自私,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林克在寄宿幼儿园里所承受的各种心灵上的折磨,以及后来酿成的心理问题,作为妈妈,我难辞其咎!第三个错误:强制林克上“兴趣班”——牛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林克结束了一年痛苦万分的幼儿园寄宿生活,我们花了一笔巨额赞助费,为她选择了一所以快乐教育著称的小学,以求心理上的慰藉。

林克不自信、不爱展示自己、不爱动手、上课不发言等弱点,始终是我挥之不去的心病。

林克所在的小学,周二和周五下午没有课程,家长可以给孩子报课外兴趣班。为了帮助林克改掉上面的这些弱点,我们又一次在没有征求她同意的情况下,一相情愿地给她报了培养动手能力的“清华小小科学家”和锻炼她能够大胆展示自己的舞蹈课,利用课外“兴趣班”继续折磨孩子。

由于上“清华小小科学家”这个兴趣班的孩子很少,老师又特别负责,表示要给每个孩子同等的锻炼机会,尤其是胆小、不爱动手的孩子,是老师关注的重点对象。林克在这堂课上精神的紧张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林克从一年级开始,就不肯穿裙子,连色彩稍微艳丽一些的衣服也不愿穿,原因是不想让别人关注自己(林克至今还是不肯穿裙子),这是一种多么不自信的表现!而我和所有妈妈一样,希望把女儿打扮得像个美丽可爱的小公主。

我想象着林克每周二下午在学校的课外舞蹈“兴趣班”上,穿着粉色的芭蕾服和红色的舞鞋,那轻快、优雅的舞姿,一定很美丽。可是林克却这样对我形容自己的感受:“妈妈,你知道我的感受吗?穿那种衣服,感觉跟没穿衣服一样!”

就这样,“兴趣班”成了林克沉重的心理负担,成了牛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将林克压垮。

第四个错误:轻视成绩,导致成绩不理想——最后的导火索

小学三年级前,我们对孩子的学习很不重视,认为小学阶段,应该以体育、音乐、美术等兴趣课程为主。这些兴趣的培养,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小学生没有必要学太多知识性的东西。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在学生时代,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而我觉得,自己现在工作能力的强弱、生活得是否幸福,和当时的学习成绩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

在教育女儿的问题上,我没有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心理感受,总是从自己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出发,一次又一次地替女儿作出不恰当的选择。

在成绩不重要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在林克一、二年级时,课外给林克报了跆拳道、游泳、唱歌、钢琴。游泳报的还是常训班,天天晚上要去训练,要不是后来医生说林克的体质不适宜进行游泳常训,我们还会一直让她坚持下去。

相比之下,对林克的学习情况我们很少过问。二年级时,林克平时测验的试卷上经常出现B类成绩,平时的作业本上也经常出现良,甚至是及格,但这些都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

就这样,林克二年级时,英语成绩出现不及格,成了全班倒数第一名。随之而来的,还有日益严重的自卑、不合群……

直到这时,我才猛然意识到:为了孩子在班级里能够得到同学的尊敬,为了孩子的快乐和自信,学习成绩不容忽视。我们虽然不要求孩子每门功课都要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但应该努力达到中等偏上的水平,并在一门功课上能够出类拔萃。

我终于找到了女儿问题的症结所在:从两岁上幼儿园开始在班级里一直处于弱势,承受着来自能力比她强大很多的同伴的压力,致使性格变得内向、不自信;而作为妈妈的我,非但没有帮助孩子排解压力、舒展个性,反而强迫她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导致性格更加压抑。

找到了问题,就等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尊重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给她自由发展的空间;提高英语成绩,以此为突破口,帮助孩子获得同学尊敬,建立自信。

女儿对英语“油盐不进”

我开始检讨自己的教学方法。如果再这样下去,我又要重蹈以前的覆辙:强迫女儿做她不愿意做的事情。在女儿的英语学习上,我只有一条路可走:不是妈妈逼着孩子学,而是孩子 追着妈妈“求”学。

当林克在英语学习上出现问题时,我和很多家长一样,首先想到的是报课外班,以在课外班里学习为主,自己在家里教学为辅。可是,在试听了很多课外班之后,我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课外班违反语言学习规律的“强输猛灌”,只会加剧女儿对英语的抵触情绪(有关陪女儿上课外班的经历和体会,我会在本章后面部分专门涉及)。于是,我开始尝试自己在家里陪女儿一起学英语。

我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在高中和大学教过十来年英语,还办过英语辅导班,编写过英语教辅书籍,在英语教育方面应该有不少的经验。我还曾经帮助过很多英语成绩差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提高了英语成绩。

记得有一年我教高一,班里从农村转过来一个学生,他的数理化成绩都很好,就是英语特别差,每次考试成绩都在40分上下晃悠。本来是高考特别有希望的一个学生,因为英语差变得自暴自弃,其他学科的成绩也跟着下滑。

看到这个学生的情况,我心里特别为他着急。后来我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个学生画画特别好,我就让他把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按照故事主要情节,配上四五幅毛笔画,上课时把画挂在黑板旁边,让学生们进行看图说话的训练。

这个方法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可以想象一下:老师上课要用他画的画作为教具,这对他是一个多么大的鼓舞啊!而画画的过程,又给他提供了一个对课文内容进行预习、思考的机会。渐渐地,这个学生开始不再抵触英语课,对英语产生了兴趣。而一旦有了兴趣,又何愁学不好英语呢?到了高二下学期,他的英语水平在班里就已经名列前茅了。

所以,当我后来面对林克这个英语落后生时,我是信心百倍。心里思量着:小学那点英语,有什么难学的?

可是,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错了,问题完全不像我想的那样简单。

林克和我以往教过的英语落后生不一样。那些学生都已经读高中了,十五六岁的年纪已经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能够为了考试而主动学习,即使这种主动不是十分情愿的。这些学生英语以外的成绩大多也比较优秀,学习上很刻苦,之所以英语不好,主要是一开始学英语时没有打好基础,对英语缺乏兴趣。只要有好的老师引导,再假以时日,他们的成绩基本上都有明显的进步。因此,在“教”和“学”之间几乎不存在矛盾。

但在我和女儿之间,“教”和“学”就变成了势不两立、水火不相容的一对仇人。我要“教”,女儿就是不肯“学”。林克看见我拿出英语书,就装模作样地要去写作业,或者看课外书,甚至干脆躲在卫生间里装上厕所,磨蹭半小时都不出来。有几次被我逼急了,还会冲着我吼叫:“不学英语,难道我会死吗?”

面对这样的女儿,我该怎么办呢?

我先是从书店里抱回了几乎所有流行的少儿英语教材,希望能找到一套寓教于乐、适合林克的教材。

然后我又买了朋友们推荐的学习设备:点读机、带视频的掌中宝、带外放功能的MP3、录音笔等(后来证明MP3和录音笔的作用很大),该买的不该买的全买了。每个妈妈碰到孩子不爱学习、成绩下降时,就是这样从教材、辅导班、学习设备中寻找解决方法的,我也跟其他妈妈一样。但是很快,我就发现,妈妈急迫的心情和女儿的学习热情完全成反比。林克对我自以为“寓教于乐”的讲课可以说“滴水不进”、“充耳不闻”。

每给林克上一次英语,总是要费尽口舌,讨价还价。上多长时间、上完课给什么奖励等都像签合同一样要跟她约定清楚。而且,当我好说歹说、连骗带哄地让她坐在书桌旁可以开始学习时,我早已筋疲力尽,完全没有情绪再给她讲课了。

有时,当我好不容易争取到给林克辅导英语的时机,林克的手里必定要拿一件东西在玩着。我拿走一样,她又无意识地捡起另一样,我拿走了所有可以玩的东西,她又开始玩起自己的衣角、啃手指或者不停地卷书角,等等。

林克在听我给她辅导英语时,眼神经常是游离不定的,一看就知道人在心不在。学了没几分钟,就开始哈欠连连,那就赶紧睡觉吧。可是,一离开卧室,来到客厅,又神气活现,睡意全无,不管刚才看上去有多困,不管我和她爸爸怎么催,就是不肯睡觉。

女儿似乎在有意地考验妈妈耐心的极限……

有一段时间,为了让女儿学英语,家里天天晚上闹得不安宁。有时,我实在对林克失去耐心的时候,会怒气冲冲地跑到林克爸爸待的卧室,重重地关上门,恶狠狠地骂道:“这孩子没法要了!” 还有些时候,我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会独自一个人摔门出去,在院子里绕了一圈又一圈,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为了不让自己在气头上对女儿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

幸好只是一时之气,人都是有情绪的,情绪发泄完之后,总要回到理智上来,认真思考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我和林克爸爸都知道,孩子不爱学习,绝对不是她自己的问题。每个孩子刚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如果后来没有绘上一幅漂亮的画作,甚至涂上了污损的笔迹,一定是父母、学校和社会对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而我更愿意把责任归咎于自己,因为我们无法改变他人和环境,但是,我可以改变我自己。

当我消完气,回到家时,发现林克已经玩得不亦乐乎了。孩子就是这样,她对期望、未来之类的事是没有概念的,她只做自己眼前感兴趣的事情。如果她没有兴趣的事情你逼着她做,结果只能事与愿违。

我开始检讨自己的教学方法。如果再这样下去,我又要重蹈以前的覆辙:强迫女儿做她不愿意做的事情。在女儿的英语学习上,我只有一条路可走:不是妈妈逼着孩子学,而是孩子追着妈妈“求”学。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孩子,只要你还有兴趣点,妈妈就一定能够找到突破口!”

当我真正静下心来,换一种全新的思路,去耐心地寻找时,我发现那个曾经被我认为对英语“油盐不进”的女儿,那个让我黔驴技穷备感挫折的女儿,其实浑身充满了突破口。

在“挠痒痒”中寻找突破口

第一次和林克玩挠痒痒游戏时,我根本没有想到林克会这么感兴趣,可以玩这么久,学到这么多的英语表达法,而且效果更是出乎意料的好。

在我与林克之间展开的“教”与“学”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甘愿节节败退。我要放弃原先的模式,打破所有的常规,对女儿彻底地“投其所好”。既然林克一进卧室、坐在书桌旁,就无精打采、哈欠连连,那何必非得在那儿学呢?我们就在她喜欢的客厅里学。她不是不喜欢这套英语教材吗,那就换一套。这套还不行?那我就自己编。你喜欢什么,我就编什么。她不是最喜欢拿妈妈当恶作剧对象吗?那我就当她的“开心果”,制造机会被她愚弄。她不是喜欢玩儿吗?那就让她彻底地在玩中学。于是,林克三、四年级的英语学习,主要就是在客厅里一边玩一边进行的,而学习内容,都是我根据她的个人兴趣爱好,为她专门编写的。林克从幼儿园起,就喜欢捉弄妈妈,尤其喜欢挠我痒痒,看我乐得弯下腰、流出眼泪的样子。那么,我们的英语学习,就从“挠痒痒”开始吧。

我对林克说:妈妈要和你玩挠痒痒的游戏,但在玩的过程中,我们要用英语进行对话。我先把游戏内容用中文和林克大致说了一遍,林克一听游戏内容中的“纰漏”可以让妈妈上当,被她挠到痒痒,便摩拳擦掌,兴趣十足。即使学习英语句子是这个游戏里最讨厌的规则,但为了参加这个有趣的游戏,她愿意遵守这个规则。我的目的已经初步达到了!

我把游戏中出现的英文句子一句一句教给林克。林克一改往日死记硬背能力差的缺点,很快就记住了相关的句子。她恨不得游戏马上开始:林克:Can you fly? 你会飞吗?妈妈:Yes,I can.我会。林克:Can you show me how to fly? 能给我示范一下怎么飞吗?妈妈:Of course,I can. Look at me. 我当然能啦,看着我。

我装作兴高采烈、浑然不知林克正在酝酿着一个重大“阴谋”的样子,做出了飞翔的姿势。这个姿势,刚好给林克提供了挠我夹肢窝的机会。林克:Tickle,tickle, tickle.胳肢啦,胳肢啦!妈妈:Please don't tickle me. I'm ticklish. 请别胳肢我,我怕痒痒。这些对话,在林克实现对我挠痒痒、扬扬自得的笑声中顺利结束了。

林克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有时走在路上,就要跟我玩。于是就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我们在院子里一边走一边对话,追逐着互相挠痒痒。

当然,不能一直是飞的姿势,我把上面的句子简单改一下:

Can you show me how to swim? 能示范一下怎么游泳吗?

Can you show me how to dance? 能示范一下怎么跳舞吗?

而要示范 swim、dance这两个动作,都需要展开夹肢窝,让林克达到挠我痒痒的目的。通过这个游戏,林克很快就掌握了show sb. how to do sth.这个重要句型。

熟悉了上面的句型之后,我又增加了难度,让林克说:

Can you show me how to fly like a bird?

能示范一下怎样像鸟一样飞吗?

当时,林克只知道like是“喜欢”,还没有接触过like的另一个词义“像”。但这句话一出口,林克马上就猜出like的含义,根本不用解释。这就是语境的作用,一个活生生的句子里的单词比起单词表里死气沉沉的字母组合,要有生机得多。

我又把其他两个句子以同样的方式扩展为:

Can you show me how to swim like a fish?

能给我示范一下怎样像鱼那样游吗?

Can you show me how to dance like a swan?

能给我示范一下怎样像天鹅那样跳舞吗?

后来,学会“swim”这个单词后,我又教林克swim like a rock(像岩石那样游泳)。林克抬起小脸问我:“石头怎么会游泳呢?”我告诉她这就是“不会游”、“沉到水底”的意思,林克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词组。她对这类形象的词组很有兴趣,马上就用到我们的对话中:I swim like a fish. You swim like a rock.(我像鱼儿那样游,你像岩石沉到底。)于是,我立即“识相”地配合表演出“下沉”、“呛水”的动作,一边掐住自己的脖子,一边高喊“Help,help!”(救命啊,救命啊!),引得林克笑得气都喘不过来。游戏一次次地进行,学英语的进度也在一点点推进。林克掌握了上面游戏中的句型、短语之后,我又将“挠痒痒”游戏进行改编。新的游戏规则是:谁说出哪个地方怕痒,对方就不能挠哪个部位,而且一次只能说出一个部位,之前累计说出的几个地方均有效,对方在以后的游戏中都不能挠这些部位。

游戏开始:

妈妈:Let's have a tickle fight. 我们来玩挠痒痒吧。

林克:OK. Where are you most ticklish? 好的。你哪儿最怕痒痒呢?

妈妈:I'm ticklish on the feet. 我脚怕痒痒。(根据规则,林克不能挠我脚了。)

林克:Watch out! I'm going to tickle you under the arm.

注意!我要挠你夹肢窝啦。(林克开始挠我夹肢窝。)

妈妈:Please,please stop. I can't take it any more.

请你停下吧,我受不了了。

林克:Where are you most ticklish? 你哪儿最怕痒痒?

妈妈:I'm ticklish under the arm. 我夹肢窝怕痒痒。(根据规则,林克不能挠我的脚和夹肢窝。)

林克:Watch out! I'm going to tickle you behind the knees.

注意!我要挠你膝盖弯啦。(林克开始挠我膝盖弯。)

妈妈:Please,please stop. I can't take it any more.

请你停下吧,我受不了了。

林克:Where are you most ticklish? 你哪儿最怕痒痒?

妈妈:I'm ticklish behind the knees. 我膝盖弯怕痒痒。(根据规则,林克不能挠我夹肢窝、脚和膝盖弯。)

林克:Watch out! I'm going to tickle you around the neck.

注意!我要挠你脖子啦。(林克开始挠我脖子。)

妈妈:Please,please stop. I can't take it any more.

请你停下吧,我受不了了。

林克:Where are you most ticklish? 你哪儿最怕痒痒?

妈妈:I'm ticklish around the neck. 我脖子怕痒痒。(根据规则,林克不能挠我夹肢窝、脚、膝盖弯和脖子。)

林克:Watch out! I'm going to tickle you on the belly.

注意!我要挠你肚子啦。(林克开始挠我肚子。)

妈妈:Please,please stop. I can't take it any more.

请你停下吧,我受不了了。

在游戏中练习完这些对话,我和林克互换角色,由我来挠她痒痒。玩了几遍之后,林克就耍起了小聪明。当我问她:Where are you most ticklish?(你哪儿最怕痒痒?)时,林克就回答说:I'm ticklish everywhere.(我哪儿都怕痒痒。),让自己免受被挠之苦。

挠痒痒的游戏,我们玩了很长时间。因为林克实在太喜欢了,我决定顺水推舟,将挠痒痒游戏进行到底,最大限度地利用林克的这一喜好进行英语听说训练。

这一天,我又想出一个好法子。我和林克一起做一个简单、有趣的实验,用科学的方法互相找出对方身上the most ticklish spot(最怕痒痒的地方)。当然,让游戏更复杂一定是有目的的。

这次我有意识地安排了两个带有时间状语从句的复杂句子(由 before、till引导),训练林克的语感。我打开手机上的计时器,游戏开始:

妈妈:How long can you let me tickle your armpits / feet / neck / sides / belly before you can't take it any more?

你可以让我挠你夹肢窝/脚/脖子/腰部/肚子多久,才受不了呢?林克:You can tickle me till I shout “stop” and time it. 你可以挠我直到我喊“停”为止,然后计算时间。(time计时)(开始挠痒痒)妈妈:Stop! I can't take it any more. 停!我受不了了!

林克:Look at the timer. It's 30 seconds. 看看计时器,30秒。(timer计时器)我们把挠每个身体部位可以忍受的时间记录下来,然后得出哪个部位最怕痒痒。做完上面的游戏时,全身都挠了一遍,我们发现当自己挠自己时并没有痒痒的感觉,于是,我一边挠自己,一边教林克下面的对话:妈妈:I don't laugh when I tickle myself. Why? 我挠自己痒痒时,我不会笑,这是为什么?(我一边使劲地挠自己痒痒)林克:Because you know what's going to happen. 因为你知道将要发生什么。

第一次和林克玩挠痒痒游戏时,我根本没有想到林克会这么感兴趣,可以玩这么久,学到这么多的英语表达法,而且效果更是出乎意料的好。有一段时间,吃完晚饭后休息时,或在写作业的空隙中,林克突然凑到我旁边说:Mom,let's have a tickle fight.(妈妈,我们来玩挠痒痒吧)。看,那个不爱学英语的林克,现在在游戏的激励下,已经开始主动用英语来表达自己了。

我知道,我的探索走上了一个正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从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坚持以兴趣为导向,让孩子成为教学中的主角。(有关挠痒痒游戏中要用到的英语句子,请参见附录二MP3录音部分Part One。)

认识魔法大师

就这样,在我的精心“包装”下,英语从字母到单词再到句子,都是神奇的魔法大师,都具有不可抵挡的魔力。在魔法大师的诱惑下,初学英语的林克对英语开始建立起好感。

林克从幼儿园开始,就喜欢变些小魔术。记得在她3岁的时候,我曾经教她变过一个我小时候玩过的小把戏。我用纸叠成一个小小的三角包,戴在大拇指上,在她面前竖起大拇指,一边表演,一边说:

老头子,戴帽子,帽子不见了,帽子出来了。

当说到“帽子不见了”的时候,我迅速将三角包握在手心里;当说到“帽子出来了”时,又迅速将“帽子”戴回拇指上。

这么一个简简单单、漏洞明显的小魔术,竟然让林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缠着阿姨、爸爸看她表演,还去楼上的小朋友家里表演。看到观众惊讶的表情,林克过足了表演瘾。

等林克大些了,我的那点“雕虫小技”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她的需求了。于是,我买来了一本魔术书,打算在家里好好钻研,然后再教林克。没有想到,还没等我来得及研究,林克倒是先我一步,自己钻研起来,竟然还真的学会了两手!

林克拿出两根皮筋,把一根皮筋套在另一根皮筋上,故弄玄虚地说:“妈妈,这样是出不来的,对吧?”我当然非常配合,故意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说:“要是能出来,明天的太阳就打西边出来!”然后,林克对着皮筋神秘地吹了一口气,皮筋奇迹般地从另一根皮筋里出来了!

当林克对英语百般抵触时,我在心里暗暗地思量着:如果林克能够像学魔术那样主动学英语,如果英语也是个神奇的魔法大师,如果……而一次偶然的单词听写,帮我突然获得了灵感。林克三年级时,有一次课外班的老师布置了10个单词的听写作业,其中有一个单词是pink(粉色的),林克总是写成pinck。我对林克说:“孩子,pink就是ink(墨水)前加个p。”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猛然醒悟到了:英文字母原来真的是神奇的魔法大师!

于是,我连忙同林克说:“孩子,咱们不听单词了,先变个魔术吧。”林克一听要变魔术,一把推开令她厌烦的听写本,高喊道:“耶!妈妈万岁!”然后,瞪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我。魔术讲解开始了:

魔法大师拿出一瓶黑色的墨水,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对着墨水瓶使劲一吹,奇迹发生了:墨水突然变色,变成了一种你怎么也想象不出来的颜色。魔法大师到底往墨水瓶里吹进了什么神奇的东西?墨水又变成了什么奇怪的颜色?——选自林克妈妈英语系列教材之《英文三字经》

林克屏住呼吸听完我的解说,百思不得其解,央求我快告诉她秘密。我继续卖关子,说:“哎呀,秘密你早就知道的呀,你刚才不还在写它吗?”林克拿起听写本,仔细看了几个来回,半信半疑地问:“妈妈,难道是变成pink(粉色的)了吗?”我说:“对呀。你看,墨水是ink,魔法大师往墨水瓶里吹进了字母p,就把ink变成pink了,粉色的墨水是不是很奇怪呢?字母p能够把墨水变色,它是不是神奇的魔法大师?”

林克恍然大悟,若有所思地说:“还真是的呢,我以前怎么没有想到过呢?妈妈,你还有吗?”

我说:“当然还有喽。不过,妈妈有一个小小的希望哦,以后看到英文字母时,可不能再打瞌睡了,要不然,英文字母会不高兴的,可别惹这个魔法大师不高兴哦。”

第二天放学回家,林克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妈妈,我把那个英文魔术告诉同桌了,她也很喜欢,你今天再和我讲一个吧。”听到英文魔术让女儿在同桌面前可以“显摆”一下自己,我心里特别高兴,真希望有一天,胆小、不自信的林克能够勇敢地站起来,走到讲台前,在全班同学面前好好地“显摆”,而我愿意为她源源不断地提供“显摆”的材料!

于是,我又告诉了林克一个白天刚刚琢磨出来的魔术。我先问林克:“哪个字母让米饭总是煮不熟呢?”然后告诉她魔术的内容:

魔法大师把锅里的水烧开,然后往沸腾的水里加入大量的米,奇迹发生了:水立刻变冷!米饭怎么也煮不熟。这是怎么回事呢?你想拥有这种神奇的魔力吗?

林克听得很入迷,等我讲完之后,用手捂住我的嘴,生怕我告诉她答案,她要自己先琢磨!我提示林克:“米饭”用英语是怎么说的呢,这个单词里包含了什么?在我的启发下,林克终于明白了,一口气回答道:“妈妈,魔法大师在沸腾的水里放进了米(rice),而rice里含有ice(冰块),沸水遇到rice里的ice,自然就变冷了。”

瞧,林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魔法大师的引领下,对原本枯燥的英文字母产生了兴趣,又一次开始积极主动地想学英语了!我又乘胜追击,为林克找到了许许多多这样神奇的字母:

哪个字母是神奇的建筑师?

哪个字母是奇妙的助听器?

哪个字母能让公牛消失?

哪个字母能点石成金?

哪个字母爱美的女生最喜欢?

哪个字母爱美的女生最害怕?

……林克和英语字母这个魔法大师交上朋友之后,我还告诉她:英文单词也具有同样神奇的魔力!

在让林克用顺口溜的方法记忆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时,为了使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我想出了一个“魔力英文单词”的游戏。比如,学oa发音规律时,我会和林克说:

学完oa发音规律后,妈妈要和你进行吹泡泡比赛。据说这个吹泡泡的工具可神奇啦,只要给吹出来的泡泡贴上含有字母oa的单词,这个泡泡就永远不会破灭了。快和妈妈一起学关于oa的顺口溜,比一比,看谁吹出更多不会破的泡泡来。

林克当然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是妈妈在想方设法“骗”她学英语,但她还是非常乐意接受这种好玩的“骗局”,飞快地背起了顺口溜:一只goat,穿件coat,上了boat……背完之后,马上拿出笔,在纸上一边画圆圈当做泡泡,一边往一个个泡泡里填上goat、coat、boat……当然,妈妈总是要比孩子学得慢些,每次都要故意比她少写一两个单词,然后当看到孩子写得比自己多时,装出懊悔不迭的夸张表情,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有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通过这个游戏,林克在背顺口溜时,心里想着这些单词可都是具有让泡泡永不破灭的神奇魔力的,兴趣就更浓了,记忆效果也大大地增强。

除了英文字母、英文单词具有神奇的魔力,英文句子当然也不会甘拜下风。我告诉林克:“很多英文句子在妈妈这里是有魔力的,只要你一说出口,妈妈就必须照办。”比如,当林克用中文对我说“妈妈,帮我检查一下作业吧”,我会故意慢条斯理地说:“妈妈没空呢,等会儿吧。”但如果林克改成用英语说:Please check my homework,那么,无论我手头在忙什么,都要跳起来,飞奔过去替林克检查作业,因为英文句子的魔力实在太大了,完全把妈妈控制住了。(关于“魔力句”,请参考“‘魔力句’快速摆脱‘哑巴英语’”一文)

就这样,在我的精心“包装”下,英语从字母到单词再到句子,都是神奇的魔法大师,都具有不可抵挡的魔力。在魔法大师的诱惑下,初学英语的林克对英语开始建立起好感,不再像以前那样反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大为提高。

对初学者来说,一定要把英语最具魅力的一面展现给孩子。那种让孩子们苦背单词、苦记语法、苦做练习的方法,其实等于把英语进行一番人为的“丑化”之后,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而那个狰狞的面目其实并不是英语的本来面目。

顺口溜“唱”会自然拼音

林克掌握了自然拼音之后,再也不会出现课文中的单词和句子不会读,或者乱读一气的现象了,大部分单词,根据已经掌握的自然拼音,看到了就能自己拼读出来。因此,林克从四年级开始,就不再听课文录音,再也不用天天为学校那点英语发愁了。

林克在英语学习上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记不住单词和句子的发音,上完课后仍不会读课文。这个问题,很多人在初学英语时都会碰到。

我们也许还记得,二十多年前,在刚学英语时,面对着稀奇古怪的英语发音,我们是靠什么来帮助记忆的呢?是靠用汉字给英语单词注音。于是,我们当年的英语课本里曾经出现这么恐怖的一幕:

bus爸死 mouth妈死 yes爷死 nice奶死 niece你死 was我死 school死光了

其实,英语字母本身就是一套发音体系,字母、字母组合和声音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自然的对应关系。通过掌握这种对应关系,来拼读、拼写英语单词的方法叫做“自然拼音”法。我们只要掌握了自然拼音,就能做到“见词读音”,无须借助汉字给英语注音,也无须模仿老师、磁带的发音。

那么,要解决林克所面临的问题,当务之急就是教她自然拼音了。

于是,林克三年级时,我先后给她报了两个自然拼音班。旁听林克的自然拼音课,给了我一些启发。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自然拼音,要不要同时背单词呢?家长们不妨跟随林克的自然拼音课,和我一起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个自然拼音班由外教授课,美国老师把中国孩子当成美国孩子来教,学习效果很不理想,其中的原因我在“‘劣质奶粉’防不胜防”一文中将做进一步阐述。

这个班的外教老师只要求记住单词中字母的发音规律,不要求背单词。比如教ou发音时,要求看到blouse(女式衬衣),能读出发音,不要求孩子同时记住blouse的拼写和中文意思。

我觉得这样做很有道理,因为在学字母的发音规律时,如果要同时去记忆单词拼写和中文释义,会使学习目的不明确,并增加记忆负担。什么都想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

林克第二个自然拼音班是中教授课,老师不但要求记住字母发音规律,同时要求背相关的单词。比如教ou发音时,不但要求看到blouse能读出发音,同时要求记住大量含有ou的单词及其中文释义:blouse(女式衬衣)、house(房间)、round(圆的)、out(外面)、ground(地面)、loud(响亮的)、bounce(弹起)等。

这个班,因为要记的单词量太大,让林克苦不堪言,最后落得个自然拼音没学好,单词也没记住。

上面的这些经验告诉我:学自然拼音,不应同时背单词。但是,当我开始在家里用自编的教材,教林克自然拼音时,我的观点发生了转变。

和学习任何东西一样,学自然拼音,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兴趣问题。何况,学自然拼音,如同学汉语拼音,原本就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如果再不讲究教学方法,只是一味地让孩子死记硬背字母和发音之间的对应关系,孩子没有兴趣,效率自然低下。一些家长向我反映,虽然给孩子报过几次自然拼音班,可总也学不好,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此。林克也报过两个自然拼音班,学了等于没学。

那么,如何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自然拼音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呢?我想到了利用单词尾韵来编写带有故事情节的顺口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比如,在教林克关于ou的发音规律时,我把部分含有ou的单词,根据英文单词的尾韵和中文意思,编成下面两则具有故事情节的顺口溜(因为每句话里有三个字词,也称为“英文三字经”):

一只 mouse(老鼠) 西瓜 round(圆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