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校党建研究论文选编(五)(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1 10:09:40

点击下载

作者:杨泉明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四川高校党建研究论文选编(五)

四川高校党建研究论文选编(五)试读:

前言

为进一步加强四川省高等院校党建理论研究和党建工作交流,2014年12月,四川省高等院校党建理论研究会在理事会换届会议暨2014年年会上,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深化高校综合改革,提高依法治校能力”为主题开展了大会研讨和交流;2015年7月,四川省高等院校党建理论研究会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以及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载体、新途径”为主要内容开展了征文活动。各会员单位积极响应,提交交流论文和征集论文共95篇,其中单位署名5篇、个人署名90篇。四川省高等院校党建理论研究会秘书处在对论文进行学术不端文献系统检测的基础上,组织论文评审专家组对个人署名论文进行了评审,共评选出优秀获奖论文31篇,其中一等奖6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5篇。现结集31篇优秀获奖论文和5篇单位署名论文,编印出版四川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系列丛书《四川高校党建研究论文选编(五)》。四川省高等院校党建理论研究会秘书处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探索网络育人新途径

中共电子科技大学委员会

作为教育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试点高校,电子科技大学积极学习借鉴“易班”建设经验,发挥学校在信息技术学科、人才方面的优势,确定了“四个一”的工作目标,即“构建一个具有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的网络宣传和思想教育的大平台;培养和打造一支集教育、管理、技术、研究于一体的专兼职网络育人精英团队;探索建立一套网络育人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培养一批成熟理性自律的大学生网民”,建好、用好、管好网络新阵地,努力探索网络育人新途径。一、加强平台建设,构筑网络育人新阵地

成立研究机构,依托较早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工作基础和大数据技术优势,建立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和教育大数据研究所。

开发“成电公式”系统,分析大量毕业生在校全过程数据,对不同毕业去向优秀学生的校园行为轨迹进行公式化描述,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个性化教育引导。

开发“学生画像”系统,实时抓取学生在校各类动态数据,对学生个体或特定群体进行精准化描述,实现学生行为异常的预警式感知,并及时进行干预引导。

开发“思政智库”系统,对大量论坛、网站、社交平台等的文本数据进行抓取和分析,生成当前社会和大学生群体关注热点的分析报告,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开发“面聊”APP,学习借鉴“易班”平台的建设思路,动态生成以活动、兴趣、课程等为关联的多样化网络社交团体,实现从学生入学适应、课堂学习、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到实习就业的“全过程”教育、引导与服务。目前全校三分之二的学生实名入驻“面聊”。

开发“成电先锋”APP,在移动平台进行党校学习、支部活动、支部会议和党费缴纳,通过后台数据实时掌握各级组织党建工作活跃度,实现党建工作移动化、党建数据可视化。目前该系统已在学校基层党组织使用。

打造名站名栏,通过开展“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寻找校园好辩手”“感恩母亲节”“成电家书”等活动,创作“健康用网”系列动漫和“文明用网三字经”等作品,打造一批在师生中有影响力的名站名栏。在由有关机构发布的中国高校微信排行榜中,我校官微阅读量名列前茅。二、加强队伍建设,掌握网络育人主导权

选塑网络名师,遴选在网上网下有影响力的教师,组建网络名师工作室。首批26位名师包括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等。其中,李小文院士、周涛教授博客访问量分别达567万、296万。

强化学工队伍网络育人职能,出台管理办法,要求网建工作干事、辅导员以个人或集体的名义建设网络育人平台,将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向网络空间延伸。目前,全校140余名辅导员每年发表博文近万篇,涌现出以“全国辅导员优秀博文”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博文博客。

建好校园网评员队伍,选拔30余名政治质素过硬、敏锐度高、责任心强、文字功底好的学生骨干担任网评员,关注网络动态,在教师指导下围绕热点问题撰文发帖,引导校园网络舆论。三、强化保障措施,建立网络育人新机制

建立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校、院两级成立由党委书记挂帅的领导小组,开展顶层设计,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抓协调、抓推进、抓落实。

建立激励机制,修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将发表的网络文章纳入高级职称评选条件。在学校“先进工作者”评选中设立网络育人专项名额,将网络文化活动纳入学生组织的评选评优。

建立考核机制,将网络育人纳入学院四年目标考核、辅导员工作考核、学生工作团队考核中,出台《辅导员网络平台建设管理办法》《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干事考核办法》《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考核办法》等。

建立培育机制,出台“网络文化建设支持计划”“网络文化建设课题申报计划”“优秀网评文章奖励计划”等,划拨专项资金,对优秀的网络名师、网络平台、研究课题和二级单位给予支持。

电子科技大学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批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59号文件精神和本次会议精神,将“易班”建设、管理、运行等方面的经验有效运用到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试点工作,加快取得创新成果,使网络真正成为育人的有效新途径。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大力实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中共西南交通大学委员会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重大部署,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西南交通大学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一中心工作,结合学校工作要点和重点,提升我校各级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凝识聚力、开拓进取,进一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更好地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一、围绕中心工作,确定“五服务”建设要求

学校党委根据自身党建工作实际,重点围绕立德树人,以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向导,统一部署、认真落实,提炼总结符合我校校情的“五服务”建设要求,即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社会,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功能、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保障。二、理清工作重难点,制定“六有”建设目标

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实现“六有”目标:一要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成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二要有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培养一批“愿服务”“懂服务”“会服务”“服务好”的党员骨干;三要有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建设一批便捷服务、便利活动、便于议事的综合阵地;四要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创新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师生的工作抓手;五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形成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制度;六要有师生满意的服务业绩,取得师生欢迎、学校受益、社会认可的实际成效。

通过“六有”目标的建设实施,我校各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显著增强,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师生员工及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三、落实责任分工,明确主要任务(一)强化服务意识

学校各级基层党组织充分利用中心组学习会、组织生活会、专题报告会、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形式,加强党史国情教育,引导党员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积极开展创先争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活动,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二)健全服务体系

适应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新变化、新需求,构建学校党委、二级基层党组织、党支部等三级党组织服务体系,坚持有型覆盖与有效覆盖相统一,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优化基层组织设置。(三)强化服务功能

将加强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教育学生与服务学生相结合,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发展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从政策、机制、培养培训、能力提升等方面为教师搭建好发展平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良好的教风促学风。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三爱”教育,引导师生党员做信念坚定、品德高尚的表率,做成长成才、创新创业的表率,使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四)建强服务队伍

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创新选拔培养机制,采取上级选派、跟踪培养、公推直选等方式选拔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选好配强学校各二级党组织书记。

建立健全专兼职党务工作者的培训机制。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充分运用专题教学、学习研讨等形式,加强服务能力培训,每年定期举办以服务为主题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党务秘书培训班、组织员培训班、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引导他们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强化廉洁履职意识。(五)创新服务载体

结合党员干部专业特长、岗位职责,把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师生融入工作的各个方面,创建一批务实管用、特色鲜明的服务载体,打造服务品牌,通过组建特色服务团队,细化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实现服务载体多样化、服务手段信息化、服务管理一体化,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六)健全服务机制

健全基层党组织运行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党费收缴、流动党员管理、党员学习培训等制度,健全档案信息管理、党务财务公开等制度。在党支部层面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党员的教育,每年上半年组织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下半年开展十佳主题党日活动的评选和成果展示,并形成长效机制。在二级党组织层面开展党建创新项目竞赛活动,每年下半年开展活动,展示成果,将党建创新项目竞赛活动作为年度党建考核“党建创新”板块的重要依据,并形成机制。注重以党建研究为依托,组织基层组织书记和基层党员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即提高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力求不断推进学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四、保障科学推进,注重典型示范(一)组织领导,职责明确

我校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二级基层党组织具体负责和全体党员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二级基层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服务,在广大党员和群众中树立标杆、作出表率,取得明显的工作成效,确保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二)全盘谋划,分类指导

学校党委在深入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坚持统筹谋划,通盘考虑,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同计划、同部署、同实施,各项工作衔接紧凑、推进有序。统筹考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研究部署学校关于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思路、总体布局和推进步骤,制定实施办法和工作推进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根据各部处、学院基层党组织职能定位和工作基础,分类指导,提出切合实际的具体目标和工作措施。(三)强化舆论,及时宣传

加强舆论引导,充分运用校报、校广播台、校电视台、校园网等媒介,积极宣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成效经验,发掘和宣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五服务”方面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并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对事迹突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进行表彰,促进基层党组织和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四)强化保障,完善激励

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经费投入,将支部活动经费列入学校经费预算并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增长机制。建立党费拨返制度,党员缴纳的党费应适当返还基层党支部,开展党组织活动。

加强党员活动室建设,确保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有一个党员活动室,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将党员活动室与党员服务中心、师生服务中心、人才之家、工会之家结合,整体建设,搭建师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多元综合性平台。

每年有计划地选派党务工作者进修培训、学习考察、挂职锻炼;将素质高、能力强、潜力大的党务工作者培养成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后备力量。(五)梯次推进,典型示范

2014年下半年,学校启动“西南交通大学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项目”申报活动,确定第一批“西南交通大学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示范点”,给予建设经费的重点支持,引领推动全校创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2015年年底以前,建成一批符合先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条件、服务成效明显、广大群众公认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在此基础上,逐年推进,全面完成我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任务。

同时,学校党委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与两年一次的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相结合,与“优秀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评选活动相结合,发现和培育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六)渠道通畅,及时反馈

通过明确反馈内容和搭建反馈渠道,建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反馈机制,提升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效果。

明确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反馈内容,即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工作职责、工作方式、服务功能、组织建设、未来发展等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七)跟踪督查,强化考核

各基层党组织制定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工作方案,实行项目化管理,通过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扎实推进工作开展。学校党委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书记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述职和评议考核。

希望通过上述举措,经过3~5年的努力,深入落实“五服务”建设要求,使我校各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显著增强、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师生员工及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在全校范围内涌现出一批符合“六有”目标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西南交通大学通过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整个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学校走好内涵发展的道路,为书写好我校“大师云集、英才辈出、贡献卓著、事业常青”的新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指导创新高校党建工作考核体系的研究

中共西华师范大学委员会

习近平同志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动制度治党和依法治校的有机结合,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凝聚高校内涵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开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新局面。”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是新时期增强高校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而党建工作考核体系则是衡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环节。高校党建考核体系的实质是督促高校党建工作者借鉴先进的管理方式来加强党的建设,以科学的考评体系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保障。通过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指导,创新高校党建考评工作体系,推进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是新时期高校落实依法治国下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的主要体现,是提高高校党组织执政治校能力的重要举措,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重要途径。一、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指导,创新高校党建工作考核体系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是一种系统性的治国方略,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指导创新高校党建工作考核体系,可以使高校按照科学的思想、理论、制度和方法治理学校,运用现代管理的科学知识、技术和手段管理学校,不断提高科学管理学校的能力。在这种依法治校思维下,高校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高校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保证了教职工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同时,也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等组织民主管理的作用和各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民主管理学校的能力不断提高。增强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高校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党纪国法,用规章制度管人、管事、管理学校的一切活动,不断提高依法管校和依法治教的能力。(一)法治思维理念对高校党建工作考核的意义

何谓法治呢?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政治学史上第一个对法治进行明确定义的人,“法治应该包含两层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而法治思维,就是指长期运用法律逻辑来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模式。从依法治国的法治思维来构建高校党建工作就是指凡是在思考、提出解决关于党建工作考核问题的方法时,从合法性的角度出发,遵循党建考核主体的合法性、职权的合法性、程序的合法性和依据的合法性。在进行党建工作考核时既以法治思维为基础,又以法治思维为底线,在党建考核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追求考核工作的公平与正义,体现考核工作的平等性思维,在考核工作进行的运行过程中应当遵循所有参与考核的人的法律人格一律平等,具有平等的基本法律地位,同时平等地对待同样的行为。以法治思维进行党建工作考核可以保证党建工作的公开、透明进行,在评估的各个环节以制度为标准保证体现法治的权威性,而这种考核工作的依法进行既是我们所追求的一个理想的境界,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最佳治理方式。(二)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对高校党建工作考核的意义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式和内容,也是实施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方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来促进高校党建工作考核,可以保证高校党内生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可以提高高校党组织的自身建设,进而改善高校党组织和党员的形象、增强党的公信力,为高校党建工作在实践中的改革创新提供基本依据。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是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是改善党的形象、增强党的公信力的重要工程。在我国,党内法制的状况和法治化程度直接决定国家法治的状况和法治化进程。构建一套符合时代要求、科学合理、内容完备、实施有力、监督到位、内部统一、外部协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对强化高校所有党员的党章意识,增强党员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践行党的组织建设法规、普通高等学校工作条例、党的队伍建设法规、党的作风建设法规这些党内法规制度,提高高校党员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以充分显现党建工作在“三育人”过程中的活力与质量,从而大力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发展和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三)提高党员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对高校党建工作考核的意义

领导班子的能力高低往往决定着高校党建的状况,而高校党建工作长效评估机制构建状况往往体现出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状况。领导干部作为推进高校质量党建和法治党建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能不能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改革和完善高校体制机制、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发挥高校党委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中领导核心的关键。高校党建工作评估体系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不仅是领导班子能力建设水平的体现,也是学校管理先进性状况的反映。提高高校党政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可以保证好法律、法规在每个高校党政干部所领导和掌握的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严格的贯彻执行,同时也督促所领导的下属和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把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纳入法治的轨道。让党员干部在认真学习宪法、法律知识,掌握法律精神实质的过程中,学会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使其真正成为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在师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之真正成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教育、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为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的完成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四)以法律制度和法治精神来约束权力对高校党建工作考核的意义

质量党建是开展高校党建考核工作的核心,要进行质量党建要求既要以法律来约束权力,又要建立以“崇尚法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通过法律约束权力可以保障学校机关、教辅、后勤等部门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职责的履行,保证示范岗、开展评优活动等党建与业务的有效融合。用建立崇尚法治、依法光荣、违法可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型道德体系来约束权力可以使得高校党建在评估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专业课教学工作的有效融合。通过以法律制度和法治精神来约束权力进行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制度建设,不仅有效提高学校党建工作质量,而且能推进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反过来通过这种形式有效做好考核评估体系建设工作,不仅是注重党建内涵的发展,更充分显现高规格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绩效性、党员干部在教育教学中的先进性,高度体现了领导班子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能力建设,从而推动制度治党和依法治校的有机结合。二、高校党建工作考评体系的运行现状

高校不仅肩负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重任,也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而高校党建工作考评体系则是实现一个系统工程的重要保障,这就需要科学有效的标准,才能对高校党组织就各项的建设质量进行系统的考核评价。这种党建质量考评标准,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虽然制定了一个“基本标准”,但这是对高校党建工作项目、党建工作内容系统提出的一个总体性的达到基本要求的建设标准,而不是高校党建工作内容评估的具体操作性规范标准。这就要求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和广大党建理论工作者从高校党建实践的角度深入研究高校党建评估的系列问题。比如:党委对学校工作的领导项目,如何评估学校党委对办学方向的领导、对学校改革发展的领导、对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领导、对学校稳定工作的领导;如何评价领导班子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民主集中制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如何评测党的总支与支部的系列工作及其作用的发挥;如何检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问题;如何考评高校党的组织机构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状况;如何评定高校党委对群团工作的领导与重视问题;又如何测定高校党建工作的特色与创新问题,等等。

高校党建评估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而深刻的,研究的内涵是多重的。比如党建评估机制与机理的认识研究、党建评估主体与评估客体互动性研究、党建评估操作的载体与管理研究、党建评估的现实性与方向性研究、党建评估与学校科学发展研究等。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客观要求。在院(系)党组织党建工作的评估过程中,各院(系)党组织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将评估工作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以《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为依据,查找问题,健全机制,总结经验,凝聚特色,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着力提高,创先争优,从已完成的评估工作来看,评估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就高校而言,制度建设关系到学校能否将主要精力放到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工作上,关系到学校的教风、学风、作风的好坏,关系到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说到底,关系到学校依法治校的进程。为了开展党建评估为核心下质量党建发展,把依法治国的原则切实贯彻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高校党建评估的研究须以依法治国为指导,不断加强高校党建评估工作,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不断加强高校党建评估机制的理论研究,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进而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强大的动力。

当前,全国各高等学校都非常重视高校党建工作考核,在对高校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方面都达成了共识,而且各高校在探索党建工作考核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各高校在党建工作考核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各高校大都重视高校党建工作的考核结果,而忽视高校党建工作考核的过程管理和考核结果的反馈利用,从而影响了高校党建工作考核的创新,党建工作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高校基层党建评估规范性不够、公信度不高

高校党建评估工作的全方位、动态性的法治化推进,是实现高校各项工作合法、高效、公平、公正展开的有力保障,可就目前关于国内研究高校基层党建评估体系的建设情况来看,评估的公信力有待提高。评估工作的有序依法开展有赖于“有章可依”和严格“依章评估”的程序,但在实际的评估实践活动中,囿于评估法治规则的“缺位”、评估权力的“傲慢”、评估监督权的“孱弱”、评估校标与评估实际的“错位”,往往使得评估工作的展开在实际操作中主观随意性太大,更多以评估主体自身的利益关系偏好来“用脚投票”。对于上级及组织所要求的深化改革党建创新、开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新局面等任务,更多是以“雷声大雨点小”的形式主义作风来敷衍了事,甚至有些高校党建部门在评估工作中出现权力“越界”的现象,利用评估权力监督“孱弱”来寻租和设租。这不仅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公正客观性,从某些方面更使得评估对象的参与主体在以后的评估事务中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姿态对待。这将从根本上动摇评估工作的群众基础与基层基础,党建基层公信力的不足必将严重影响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在党建创新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二)高校基层党建评估方案单一化,评估体系有待完善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创新,不但要加强各级党委和宣传思想部门、组织部门、教育部门对高校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作用,同时也要求高校基层党建评估单位在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所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的框架内,寻求契合自身实际的评估方案。但目前很多高校的评估体系及方案更多是试行版,评估细则及实施步骤更多以单一化、机械化的方式呈现和展开,造成评估内容与各个高校实际的契合度不高,评估方案的自身特色与创新性不足。由于评估方案的单一化,各个高校评估出现两种情况,即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来设置的自身评估指标内容不是太过简单,就是太过复杂。在实践中任何一项制度的实施必须要与其所在环境的各项资源有效的契合,高效党建工作在努力推进、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大任务中,只有将指标定性与定量地良好结合,将各项指标的可行性和与环境的可融合性相结合,才能达成“结果(做什么)+行为(如何做)=高绩效”,从而探索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高校党建工作绩效评估制的评估方案体系。(三)高校党建工作评估方法有待完善

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既能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目的,也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党建评估体系设计中合乎公平与正义性、合乎权利与义务对等关系性、合乎程序性、合乎法律性这四个价值维度。但目前各高校的评估方法更多是在《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指导下的粗放型操作。关键绩效指标法主要围绕一级指标中的党委对学校工作领导、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作用发挥、防腐倡廉建设、宣传思想工作、安全稳定工作、统战工作、离退休干部工作、群众团体工作、特色工作展开;再具体到二级学院的评估方法选择上,由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重心等的不同,仍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不但不能真实地反映个体与组织关键绩效贡献,甚至有可能造成某些部门工作重心的“漂移”,出现为评而工作的本末倒置的恶性循环状态。评估方法选择上的这种形而上学主义,不但不利于“二级指标”与“测评要素”的层层具体化的递进,也是与高校立德树人和思想引领目标相背离的。(四)高校党建工作的评估机制缺乏创新性

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推动制度治党与依法治校有机结合是高校党建工作新时期的重要任务。为了努力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党建工作的推进不仅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来推进党建工作的思想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也要以“抓住一条主线、围绕‘两家’标准、突出三大重点、构建四个体系”的工作思路来推进高校党建工作评估机制的内在活力与动力。高校党建工作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推进,是有效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推进。但目前各省(市)、各高校的党建评估、工作方法上,更多采用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组织考评、个案访谈、听取相关主要评估人的口述汇报等陈旧方法;评估工作对象上,重学生党员管理轻教师党员的教育和发展;负责制上,集体领导虚拟化和校长权限分散化;决策机制上,党政决策主导化而教职工参与和专家论证孱弱化;工作内容考察上,重学术科研,轻党务与教育,这是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相背离的。三、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指导创新高校党建工作考核体系

从2008年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开始,我国高校党建工作发展经历了“回顾总结改革开放新时期高校党的建设宝贵经验,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贯彻落实好‘十二五’规划精神,努力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切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供坚强保证”“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几个发展专题,我国高校党建工作始终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而变化。当下,依法治国以指导推进各层次、各领域的依法治理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新时期的主要任务,而高校党建肩负着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创新党建工作各项评估的法治化,对于实现这一重大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用法治化的思维来看待高校党建工作考评

观念是行动的原动力,树立院(系)党建工作考核的新观念,是做好院(系)各项工作的前提。根据依法治国形势的要求,结合院(系)工作的实际,高校院(系)党工作评估必须以法治化的思维来看待。以法治化的思维看待高校党建工作考评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石,从我国建设事业的实际出发,深刻地理解党的基本路线与党的教育方针,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办学理校的高素质领导班子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高校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不仅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也有利于探索科学高效的党政工作运行机制,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组织保证。同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党委宣传部门可以通过全国普法日及日常宪法和法律知识的讲坛活动,提高其依法领导的自觉性、自律性,并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开放性、迅捷性特点,大力宣传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中涌现的好典型、好经验。特别是各级高校党委成员要认真学习中央的有关文件和精神,提高依法领导的自觉性,学校可以对每年党总支(分党委)和党支部评估考核实践进行认真的清理和总结,并通过专家组评估、教职工大会评估、评估组会议评估来寻求与民主评估和法治评估相适应的努力方向和具体整改建议。同时,通过各种培训教育,鼓励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使用法律,努力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使得高校领导班子的法治化思维彰显在依法治校、依法管理的工作中。(二)以法治化的方式来构建高校党建工作考核的长效机制

通过推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等关于党的法规、公文在高校党建工作的践行来保证高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在与国家法治建设相互协调、同步发展的前提下尽快建立健全高校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并完善对高校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通过制定职位说明书、考试考核、学法档案,完善职责绩效,规范党建各项程序的透明性,并推进高校党员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使评估主体明白相应的权责范围内的依法评估与依法纠正措施,形成“依法促建”与“依建促法”的双向循环局面。要探索、建立、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有效形式和监督激励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监督检查,保障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取得实效。要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要强化保障措施,制定、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工作制度和措施,从政策和制度上保障和促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落实。党建工作评估必须与党组织引领思想、推进事业、协调利益、服务群众、建设队伍、发展民主的职能相融合才能产生持久的“正能量”,要不断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在日常各项工作中运用法律方式展开工作的能力。并按照《意见》要求,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对干部参加教育培训进行考核,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进行法律知识考试考核。(三)从法治建设成效和德育素质教育水平两个指标来完善高校党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高校党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每个项目的工作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它不是装饰门面的形式,而是力求项目的建设质量与绩效性的显现。不断促进高校育人工作的科学发展应从提升高校党建法制建设成效与素质教育的绩效性作为党建评估研究的根本出发点。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切入点来紧紧抓住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素,着力提高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水平,构建高校党建工作的考核质量标准。把高校领导班子依法治校、依法管理的能力建设作为高校党建工作评估的重要指标体系,高校党建工作评估研究,在探讨领导班子能力建设途径的同时,还应注重能力的体现路径探索,特别是学校管理的科学性构建状况。全面考评党政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促使高校党委进一步深化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实现形式,进一步深化高校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对学校党的组织、思想、作风、制度建设的评估,通过评估工作,反映高校在深化教育体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等系列改革中展现出的水平和能力。把高校领导班子依法治校、依法管理的能力建设作为高校党建工作考核科学发展的核心要素。将党建工作的依法进行与德育素质教育融入到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中,对“教师党建”与“师德”建设、“学生党建”与“学德”建设采用多视角评估方式和多层次评估途径有机结合的方式来完善高校党建工作的评估指标,真正达到高校党建工作绩效性评估的科学化目的。(四)以法治为依托积极创新高校党建自我评估工作

首先着力完善高校领导体制,必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采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领导体制来应对高校治理中的问题,提高高校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坚持把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作为重点任务,不断提高领导高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以班子的事业性来团结和凝聚人心。高校领导班子要始终围绕“学校发展”这个主题,审时度势、把握全局,高举“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旗帜,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勇于谋划、勤于谋划、善于谋划,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合力,以明确的学校发展目标激励师生员工协力推动学校发展。构建民主决策、民主办学的动力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想要提高领导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就要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员工的力量,实行民主决策、民主办学。推进民主办学,要与学校建设发展的目标相结合,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与学校各项工作实际相结合。其次,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党建育人标准价值性的考核,在考核中重点考察领导干部个人是否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是否自觉以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约束自己,是否自觉接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以此来督促高校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从而为其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作内在的准备。最后,积极推进高校自我评建下的院系评估和校级评估两个层次的进行。开展院系评估可以从党总支部对工作的领导、领导班子建设、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团体工作这五个方面展开二级指标和主要观测点,要特别注重党建工作创新,形成特色。校级党建工作评估要根据上级制定的指标体系开展自查自评,并形成自评报告,通过召开自评工作总结会议,对评估过程进行全面的总结与研究,对自评中发现的问题,分配到具体部门,落实到个人,明确责任,以各项指标为目标进行改进和完善。创新来自于生生不息的实践,高校党建工作要在基础性和规范化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干部考核制度改革、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化,以综合化的手段推进党建党务工作者积极开展党建评估及立德树人在内的一切工作创新,为高校内涵发展和开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新局面提供强大动力。结语

当今时代是创新的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评估的创新是高等教育创新的必然要求,是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只有深刻认识高校党建工作考核创新的重大意义,才能更加自觉地去推进创新,探索高校党建工作考核创新的内容、途径和举措,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水平。创新党建工作评估体系要在导向性、可测性、可行性和系统性等原则的指导下,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高校党建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为根据,推动制度治党和依法治校有机结合下的评估指标的科学性、导向性、可测性、可比性、全面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二级学院党委党建评估的评估项目、评估指标、测评要素及权重分配。评估体系的组织实施则需要通过成立专门的评估机构、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开展高校自我评建与科学的评估方法相结合,来实现质量评估和法治评估下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教的评建结合局面,推进高校党建工作评估在依法治国大背景下的创新发展与依法治理。参考文献:

[1]习近平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人民日报,2014-12-30.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王宝根.高校党建创新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6]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不断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J].求是,2008(13):50-53.

[7]杜玉银.高校党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8]唐朝继.高校党建评估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9]张冬秀.学习“十八大”精神 不断加强高校党建工作[J].安顺学院学报,2013(6):1-3.

大力开展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党员整体素质

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代表,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政治理念、价值观念、道德水平、文化素质和民族意识都会对其他普通大学生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社会环境日益复杂,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益尖锐。如何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素质,保持其在学生群体中的先进性和引领效应,是所有高校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校一直把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位置,狠抓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针对以上问题,学校以大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突破口,突出主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时代性、实践性、特色性,不断丰富教育活动内容,积极创新教育活动方式,做到点面结合、注重实效,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学生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突出主题教育活动针对性,不断完善学生党员教育体系

学校坚持把完善学生党员教育体系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以实施“双向培养”为载体,依托学校党校,建立和完善了对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入党积极分子的集中教育、对预备党员的提高教育和对正式党员的经常教育的“四级教育”体系。同时,学校针对每一级学生的不同思想状况和具体学习实际,开展了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为抓好学生的入党启蒙教育,学校在新生中开展了“学党史,立宏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党史专题讲座、党史知识竞赛、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新生加深了对党的认识,激发了向党组织靠拢的热情。为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集中教育,学校在做好集中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开展了“践行雷锋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围绕雷锋精神进行交流讨论,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学习领会雷锋精神的时代效应。为抓好预备党员的提高教育,学校开展了“增强党性修养,做合格共产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在每学年第一学期组织全校预备党员进行为期两天的集中教育培训,举办党性修养专题讲座,举行重温入党宣誓活动,进一步增强预备党员的党员意识,更加明确了其成为一名合格党员的责任。为抓好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学校每年5月在毕业生党员中开展以爱校爱岗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党员通过适当方式为学校、学院的改革、发展建言献策,教育毕业生党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做好将要从事的工作,指导毕业生党员熟悉党员组织关系转移的相关规定。同时,为加强基层党务干部的教育培训,学校每年开展增强党务工作能力的主题培训活动,每年都要组织全校200余名党务秘书、党支部书记进行集中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务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二、突出主题教育活动时代性,加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学校坚持把教育活动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与国家重大活动紧密结合,紧扣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在活动内容上积极创新。为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精神,结合四川省委深入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学校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了“坚定自信,自强圆梦”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内容包括“十八大”精神和“三个自信”专题讲座、“十八大”和党章知识竞赛、主题组织生活、征文比赛、自主学习、参观学习等六大系列活动。按照“全覆盖、受欢迎、重实效”的原则,活动共有6000余名党员参与(包括两个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我校还举办专题讲座34场;召开主题组织生活228次;撰写心得体会5186篇,报学校参与评奖429篇;组织28名获奖学生党员、两委干部赴北川、天府软件园等地参观考察;累计20个学院的57名同学受到表彰。该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党员进一步领会了十八大精神,坚定了“三个自信”,也对“中国梦”“师大梦”“个人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按照中央、省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关要求,针对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举行一次理论宣讲会”“组织一次调研活动”“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形式,使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遵纪守法、学习生活、社会责任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据统计,全校共举行理论宣讲会38场,各支部向所在学院提交调研报告共293篇。每个学生支部都开展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向普通党员广泛征集了加强支部建设,改进党风的意见若干条。这些意见建议将在下一步建章立制环节,经过认真提炼总结,形成改进措施和制度固化下来。三、突出主题教育活动实践性,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综合能力

学校坚持把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党员到实践中去锻炼,在实践中去增强党性,在实践中去提高能力。学校每年都要开展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党员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到基层接受锻炼。2013年4月芦山地震后,学校积极响应省委号召,社会实践活动多以“投身抗震救灾、重建美好家园”为主题进行,为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学生党(团)员为骨干的“抗震救灾”志愿者服务队赴灾区开展相关救援帮扶工作,服务队克服余震不断、交通不畅、气候多变等困难抵达芦山县,走进居民的临时居所或在路边、田间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普及饮用水和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相关常识,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对灾民的安置和补偿政策。学校组织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学生党员参加了四川省政协为灾区群众举行的文艺慰问演出,为当地群众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学校从师范专业研究生中选拔出优秀学生党员,根据灾后教育重建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针对性培训和技能训练,以顶岗实习支教的形式到灾区上课。据不完全统计,汶川特大地震、芦山地震以后,全校有3500余名学生党员以各种形式参与到灾区重建,受到了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也使其自身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又成立了“四川师范大学学生党员‘春风’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专业和智力优势,为我校师生和社会进行一系列志愿服务。“春风”服务队通过25个学院的推荐,在符合条件的529名学生党员中,通过层层筛选共招募志愿者212名。他们将根据不同专业特长和优势,从事电器义务维修、心理健康咨询、义务家教等志愿服务。四、突出主题教育活动特色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观能动性

作为一所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大学,我校既有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学生,也有专科层次的学生;既有公办学院,也有独立学院和公办民助学院。这就造成学生党员质量参差不齐,理论素质、思想修养、专业特点各有不同。因此,学校在统筹安排学生党员教育活动的同时,积极鼓励基层党支部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学院实际和专业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并在每次先进基层党组织评选中单列一项“党员教育活动奖”加以表彰鼓励。如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针对一些非理性聚集事件,及时组织学生党员开展“弘扬新五四精神,争做跨时代先锋之理性爱国”为主题的爱国宣誓活动,教育学生党员把爱国之心纳入理性的轨道,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工作的动力,自觉抵制极端、粗暴、非理性的行为。美术学院组织开展了以“将心暖心”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常年坚持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表演节目、陪老人聊天,激发了大家关爱老人、投身公益事业的热情。经济与管理学院开展“一对多”活动,一名学生党员负责联系几名普通党员,负责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等方面的工作,这一活动在学生大四时发挥出了独特优势,使老师和同学之间、同学和同学之间联系更密切,毕业生工作更有成效。文理学院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学生党员在教室、学生寝室张贴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自觉接受监督,在言行上发挥表率作用。

总体来看,我校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紧贴学生党员实际,形式越来越丰富,效果越来越明显,对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有的学院党委对主题教育活动不够重视,敷衍应付,流于形式,活动效果不理想;有的支部开展活动,只求形式,不求效果等。这些问题,我们只有在以后的党建工作中,向各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素质、理论修养、实践能力,让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如何把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成为服务型党组织

——以宜宾学院为例中共宜宾学院委员会组织部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最基层的组织,是党联系群众(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把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成为服务型党组织,对于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服务群众存在的问题

加大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力度以后,学生党员人数增加,高年级普遍建立了学生党支部。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学生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学生党支部建设成为服务型党组织。

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在服务群众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服务党员群众不够好。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不知道学生党员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不能及时关心学生党员,不能帮助学生党员解决各种困难,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学习、工作积极性,不能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团结带领学生党员群众前进。

二是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对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班委会的关系把握不好,不能大胆地发挥学生党支部的领导作用,不敢大胆地指导团支部、学生会、班委会的工作,有的甚至不如团支部、学生会、班委会的作用发挥得好。

三是服务学生群众不够好。有的学生党支部没有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能积极热情服务广大学生群众;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关心不够,不了解自己负责的培养对象的思想、学习、工作情况。有的培养人甚至没有与培养对象进行过谈话交流,培养时间到了,既没有及时讨论培养人入党条件成不成熟,如果不成熟原因是什么;也没有及时与培养对象交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入党积极分子的进步。

四是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简单枯燥。有的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只是组织学生党员学习文件、报纸,一年进行一两次组织发展,没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党员把组织生活当成负担,没有起到组织生活教育党员、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培养党员各种能力、增强党支部凝聚力的作用。

五是学生党支部服务社会活动少。大学生走出校门,到社区、敬老院、幼儿园等地服务社会,做好人好事的活动,绝大部分由团支部、学生会、班委会组织,学生党支部没有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没有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