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天性教养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1 11:27:28

点击下载

作者:(美)迈克尔·古里安(Michael Gurian)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核心天性教养法

核心天性教养法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核心天性教养法作者:[美]迈克尔·古里安(Michael Gurian)排版:红枫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11-01ISBN:9787300220215本书由天津湛庐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中文版序天性,教养的基石《核心天性教养法》这本书能够在中国出版发行,我深感荣幸。在此谨向湛庐文化致以最深厚的谢意,我非常感谢湛庐文化每一位员工为本书的出版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努力。如今,我的女儿加布丽埃勒已经25岁了,她刚刚结束在重庆万州区为期两年的和平志愿者服务工作,在中国的这段经历给她的人生带来了奇妙的改变,加上现在这本书能在美丽热情的中国面世,可谓是双喜临门。我期待着有一天能到中国看一看。

同时,我希望你能通过本书喜欢上从天性为本的视角去探索男孩与女孩不同的思想和心灵。书中的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融合了遗传学、神经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三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这套理论指出,我们的孩子主要由三股力量构建而来:天性、教养和社会文化。天性是基石,而后才是我们根据每个孩子的天性去制定教养计划,而教养的过程又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的。

全书整合了以上三方面的科学知识和教养案例,以帮助家长和专业人士透过孩子的眼睛看到他们真实的天性。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一个孩子,才能给予这个孩子最好的教养和关爱。相信中国的社会文化也已意识到了这三个要素,我只希望这些书能够坚定你的教养信念,让你不断深入探索、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心灵。

阅读完本书,你会发现在针对培养孩子的天性上,我们提供了很多不同的策略以供参考。《核心天性教养法》这本书探讨的是孩子的核心人格,它为你提供了一些理解孩子核心天性的工具,以及孩子七个成长、发展阶段的相关知识。在孩子的生命中有两个最具决定性的要素,分别是核心人格和性别。这两大因素伴随着孩子的基因组成为遗传特征,被带入家庭和社会。从天性为本的视角理解这些要素,可以帮助你为孩子建立一个能够支持他们核心天性的社会体系。

为了能帮助你,我们在每一章都引入了一些性别科学方面的知识。性别是先天预设在人体的X和Y染色体上的,而后在妈妈的子宫内进一步发展,到宝宝出生时其性别得以最终确定。他们基于性别的差异在各方面具有截然不同的需求。我们曾研究了中国、美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男孩和女孩大脑的扫描结果,发现男女之间的大脑活动有显著的差异,生物化学(如荷尔蒙)和神经生物学特性也各异。因此,有必要把这些知识加入到书中的每一章节。

感谢你通过本书来了解和探索以天性为本的理论。如果你想专门了解关于男孩的天性、教养以及如何帮助男孩在生活中树立他们的人生目标,提升意义感和积极性的话,可以关注我的另一本著作《男孩的人生目标大不同》。迈克尔·古里安于华盛顿州斯波坎市古里安研究所推荐序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苏彦捷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

这本书的译者严霄霏是我指导的第一个博士生。她于1994年进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学习,在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首都师范大学任教,几年前移居美国。

九月初,霄霏来信说让我给她翻译的教养书写一篇推荐序,我欣然应允。很高兴学生们把曾经学习的发展心理学,不仅作为自己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术业专攻的领域,而且还能够以译著的形式为社会服务。十一假期,终于收到了湛庐文化编辑陈杨老师寄过来的样稿。通读下来,这本书的内容主题虽然属于我非常熟悉的发展心理学领域,但文字内容的亲和、生动以及贯穿全书的对天性的尊重仍让我受益匪浅。说说因材施教的中外解读

如果要我总结一下全书的核心内涵,“因材施教”这四个字应该是最恰当的。

以我的理解,作者在书中采用大量的科学研究数据和咨询实例,说明了因材施教的基础是心理学最看重的个体差异。核心人格(天性)的发现是为了了解我们要施教的“材料”(孩子)是什么性质的,有什么特点,以进行核心天性的教养。

心理学研究人类行为的规律。从群体来看人类的确存在一些共同特点,但具体到个体,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能动者,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被动接受任何一种内外因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对不同的个体采用同样的方法和处理方式,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这样的思想,在《论语·先进篇》第22章也有清晰的阐述。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求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材”之不同作了不同回答(教化)。

如上,教养和教育按照每个人的特点来进行,这是因材施教第一个方面的含义。

个体的发展会有很多不同步的情况。曾经看到过国外的一则“木桶说新解”:“孩子是一棵树,他所能到达的人生境界,取决于树干上最长的那根树枝,而不是木桶上最短的那截木板。”我非常赞同这一见解。虽然学界比较普遍的建议是对存在发展方面问题的个体进行针对性训练,以弥补其不足。然而另一种取向已经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即应该让孩子自由地发挥所长,而非简单地取长补短。这就是因材施教另外一个方面的含义。谈谈父母教养的三个层次

在每学期开始讲授发展心理学课程时,我都会告诉大家,尽管学习发展心理学这门课程是为了很多学术目标,但它还有一个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有益的作用,那就是帮助我们做好父母(了解孩子们);做好自己(了解青年人);做好子女(了解中老年人)。因此家长们若能通过阅读本书来运用发展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教养中的问题,是作者和我们这些教育者最希望看到的。其中做好父母是最直接的应用。梳理一下,我们作为父母的教养实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更多地接近一种本能,即我们的父母如何对待我们,我们也会如何对待我们的孩子,进行代际间的传递与传承。这应该说是一种相当省心的方式。

第二个层次是随着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为人父母的年轻一代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专业教养知识,会更多地学习和了解个体的发展规律与孩子各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很多年轻的父母都已经有了天性教养方面的意识,并且不断实践着学术为尊,按书“索骥”的教养实践。

第三个层次应该更进一步,除了阅读专业书籍、了解个体发展的相关知识外,父母更应好好“读读”自己的孩子。尊重个体差异,制订出更合适的教养计划。这个层次对父母的要求很高:孩子是某一类中特定的那个。作为一类个体的特点在发展心理学上通常有所总结,可特定的这个孩子需要我们花时间去观察,要不断地尝试,探索出适宜的与孩子互动的方式和方法。

当然这种个性化定制也应该有章可循,这本著作就是帮助我们达成第三层次教养的一种工具。在书中,作者既简明扼要地对7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围绕核心人格和性别两个要素进行了说明。又用作为家庭治疗师时积累的丰富案例,帮助每一个家长去理解如何读懂孩子。尽管对每个发展阶段的孩子,作者都给出了教养要点,但家长一定要记着,这些原则要应用于自己的这个孩子身上,就需要将反映了一般规律的原则具体化。这必然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但当你看到自己的孩子快乐地成长,就一定能体会到伴随孩子一起成长的那种成就感。探探守望成长的定力所在

书中还有一个观点我深有体会,那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常常需要家长有强大的内心去对抗流行文化,特别是那些大家都顺应潮流和社会习惯所做的选择。比如,有些家长说,别人家的孩子从小要上各种兴趣班,如果我们由着孩子自己的性子整天玩耍,等到有一天看到同龄人潇洒地玩着乐器,顺利进入令人羡慕的学校时,孩子埋怨我们怎么办?虽然目前我们对此还没有非常理想的答案,但希望这本书能给您提供一些支持,以便更有底气地“守望”。

而正在写这篇推荐序的时候,霄霏的学弟夏海伟在我们实验室的微信群里为大家推荐了一个报告实录“守望成长”(徐家胜),“要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家长应该是一个守望者的角色,七分观望三分守护”“……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在我看来,这与核心天性的教养有异曲同工之妙。

书的后记标题为“有一种幸福,叫孩子的天性因你而绽放”,作者“相信真的没有什么感受比得上你知道是自己让孩子的天性得到培养,同时也滋养了自己的天性……如果我们能帮助孩子塑造他成为他自己,就会感受到那种永存后世的圆满”。我也相信!

是为序。引言和孩子的天性捉迷藏

1990年,在一个暴风雪的冬日,我的妻子盖尔经过44小时的阵痛,艰难地生下了我们的第一个女儿——加布丽埃勒。加布丽埃勒的出生过程,几经波折,惊险异常。当时,医生、护士和专科医师在我们身边跑来跑去,一度手术室挤了9个人来商量对策。起初,医生建议紧急剖宫产,但后来实施的硬膜外麻醉使盖尔的血压下降到了可以顺产的水平,可是经过8小时的努力,盖尔的宫颈扩张程度还是不够,最终医生还是决定实施剖宫产。

当我剪断脐带,护士把这小女婴抱到盖尔面前的时候,当加布丽埃勒用她的第一声哭喊发出指令的时候,妻子和我——当时还是32岁的年轻父母,就决定将全部身心奉献给她了。我们用最本能的方式来关爱孩子——给她无穷无尽的爱。不是随便其他哪个孩子,而只是她。安静敏感又“难伺候”的加布丽埃勒

自从加布丽埃勒诞生那一刻开始,她的核心天性、独特自我也随之到来。她是个安静的宝宝,安静地观察着这个世界,不过一到晚上,她就会躁动不安。白天她所接触的众多事物超过了她的承受范围,因此她常常哭到难以安抚、辗转反侧、不停地“抱怨”。我和盖尔试了很多招数都不见效,最后,我们发现,把她抱在胸前或轮流带她到室外走来走去,才能平息她的哭闹。

加布丽埃勒慢慢长大了,长成了一个惹人喜爱、富有爱心的孩子。她会在刚开始进入一个新环境的时候试着去适应,然后再慢慢应对环境做些变化,让自己更舒服。在她3~5岁的时候,只肯穿裙子去幼儿园和早教班,因为她的朋友们都这样做,因此她也希望如此。盖尔买的裤子她一次都没有穿过,即使是在下雪的日子,她也只穿连衣裙。不过,她有一个同伴们都没想到的实用方法——在连衣裙下面穿上色彩鲜艳的长腿袜或打底裤。

孩子天生是一件空的容器吗?扫码关注“庐客汇”,回复“核心天性教养法”,独家精彩观点抢先看!

当盖尔和我回顾加布丽埃勒生命最初的那些年月时,我们能够清晰地觉察她的天性在自然展现,到如今她已经进入青春期后期阶段,我们仍能看到她的天性在持续着:她富有爱心,同时她也是个观察者。每到一个新环境她总要过一段时间才加入其中——先观察,再决定要如何加入其中;而一旦决定加入,她会先仿照其他人的方式做,再逐步改造成她自己的方式。当然,她已经不再一到晚上就烦躁不安了,但是她仍然会在繁杂的人、事带给她过多刺激的时候变得焦躁易怒。我们开玩笑地说,她还是“很难伺候”,对此,她当然对我们报以白眼。热情外向的“跳跳虎”达维塔

加布丽埃勒3岁半时,她的妹妹达维塔降生了。这次盖尔的分娩不像上一次那么惊心动魄,事先就计划进行剖宫产。随着达维塔降生,她躺在妈妈胸前用哭叫宣示自己的存在,我所感受到的爱和天性的吸引与第一次相比毫不逊色。

达维塔从一开始就在很多方面与姐姐不同。她的四肢很灵活,她会用很大的嗓门让全世界满足她的需要。隔壁的邻居开玩笑说:“达维塔什么时候打盹、什么时候醒来我们全知道。”

达维塔比她的姐姐需要更长时间的身体运动。加布丽埃勒很容易满足于仅仅坐在椅子或秋千上观察世界,达维塔则不同。达维塔似乎更愿意蹦蹦跳跳,通过打破平静来吸引他人注意。在幼儿园的每一天,老师都要委婉地提醒她:进教室前不要一直跳。老师管她叫“跳跳虎”,取自小熊维尼的故事。

和文静的加布丽埃勒不同,达维塔太过热情且情感外露,以至于有时候会让其他孩子招架不住。我们不得不一再嘱咐她,要保持人与人之间的界限,给他人足够的空间。

达维塔的独特天性也表现在她的睡眠上。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如果把她放在小床里,她只能打个盹,睡很短的10~30分钟。但是如果有人陪她一起睡,或者至少是在她入睡的时候陪着,她就可以睡上2~3个小时。持传统观念的育儿者会说:“这样过多的关注会惯坏你的孩子……竟然和她一起躺那么久!”但是我们就是这么做的,而且乐意为之。盖尔和我从心底里了解达维塔的先天气质和大脑的化学特性,她需要这样的身体接触,这样做是为了帮她培养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在加布丽埃勒和达维塔的童年时代,我们总是尽可能多地与她们亲密厮守,来相信自己对孩子天性的直觉。在本书中,我称之为孩子的核心天性(core nature)。压力重重的天性教养

在加布丽埃勒和达维塔茁壮成长的分分秒秒里,遍及她们的整个童年时代,盖尔和我越来越投入地去培养她们各自独特的、与生俱来的天性。如今这两个孩子已经成长为青少年,而我们对她们天性的关注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日益增加。盖尔、我还有家庭治疗师,曾经一起做过一个课题,是研究如何提升对孩子独特天性的感知能力,从而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孩子的天性。

在盖尔和我沿着这个方向努力的过程中,我们的生活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身处这个时代,每一天都是我们观察思考的良机。我们可以去观察孩子的朋友、学校、社区、文化等种种外界因素是如何影响孩子的。我的两个女儿在成长道路上曾承受过巨大的社会压力,你的孩子一定也历过这些。经过这么多年,我们和曾经帮助我们一起抚养孩子的人慢慢总结出一些理解、应对和反击这些社会压力的方法。这些压力有的来自媒体,有的来自同伴,有的来自老师和其他家长。其中很多可能是出于好意,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多加小心。要聚焦孩子的核心天性,我们必须时刻关注这些正面或负面的外部压力,因为它们总是试图改造、转变甚至破坏孩子的天性。

我永远忘不了达维塔7岁时的那次经历。当时很多人推荐她去参加一个为期3周的夏令营。一些孩子劝她“非去不可”,甚至这些孩子的家长也极力邀请。大家都说那个夏令营将会帮助她取得学业上的成功,让她变得更受欢迎。可是,这些社会压力太过强烈了,以至于最后我们不得不停止和他们讨论有关夏令营的事情。

夏令营其实并不符合7岁小姑娘的天性,它所强调的学业领域是达维塔在那个年纪还没有发展好的;而在它没有直接强调出来的潜台词里,那些同伴群体的互动、远离父母照顾的部分也不适合达维塔的天性。如今,我和盖尔回想这件事,我们仍记得当年有些家长甚至因为我们没有“劝说达维塔去参加夏令营”而“斥责”我们。目前达维塔的学业和社交方面都发展得很好。当年的夏令营在她的成长中并不是必要的,甚至有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如果当时我们违背她的天性,勉强送她去参加夏令营的话,她很可能会经历一些根本没必要的折磨。

其实,达维塔究竟要不要去参加夏令营这件事在她的生命中只是一个“小片段”,但我们都知道,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各种有压力的“小片段”,这些压力可能来自你身边的人、媒体、还有那些会使我们违背孩子天性的社会潮流。从这样一个家庭生活的“小片段”里,盖尔和我感受到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一直渗透在我们对孩子的培养过程中:我们的文化迫使家长把孩子打造成“小明星”,这常常导致家长在错误的时间给孩子的生活灌注了过多压力,而只有少数家长能够对这种文化压力“免疫”。也许就在此刻,你正要说服孩子去参加一个让他备感压力的活动。借助“扩展家庭”培养孩子的天性

和很多家长一样,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盖尔和我并不能完全理解孩子的需要。在养育孩子方面,亲人给了我们不少帮助,除此之外,我们也会求助于关爱呵护我们孩子的团队——开办家庭日托中心的玛丽安和她的助手萨德拉,以及我们的好友帕姆,她同时也是孩子们的教母。帕姆帮助我们协调并满足各个孩子的实际需求。

像她们这样的“扩展家庭”成员可以看到孩子天性和需要的不同方面,而这些方面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后来,我的父母和盖尔的父母为了离孙女更近一些,相继搬到了我们所在的斯波坎市(Spokane)。我们也很信赖他们,相信他们能够深刻理解每个孩子的天性。双方父母的支持帮我们缓解了很多社会压力。直到今天,盖尔和我都坚信培养出快乐成功的孩子,唯一也是最基本的做法是运用“扩展家庭”成员一切可能的有利条件去培养每个孩子的天性。不断变化的孩子和不变的天性

你有没有深刻地体会到,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带着他们自己的天性?从一出生,他们就在寻求和呼唤着适合他们天性的、特定的照看方式?你是否留意过你的孩子身上的优点和弱点?他们也许会表现出与其他孩子相似的品质和倾向,但又与众不同、区别于其他孩子。你是否了解了每个孩子独特的性格、脾气,还有他们照顾自己和寻求关心的方式?你会不会觉得,你的孩子渴望成为一个不同寻常的人?不一定要成为明星,但仍会是一个有着独特价值的、非常重要的人物。

我相信每个家长都有过这些感受。我相信每个孩子是带着天生固有的独特才能和使命降临到我们这个世界的。而且,现在很幸运的是,我可以和你们分享我这种信念的科学依据。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其独特的自我都会逐渐浮现出来,并会日积月累地发展和壮大。随着孩子的独特自我逐渐呈现,我们会想,“我终于锁定孩子的发展方向了”,然而他们偏偏又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去了;再等他们长大些我们才能从“不断改变的孩子”身上看出稳定的发展轨迹:他们原本的核心天性始终闪耀在那里,一如我们在他们幼小时所感受到的那样。

盖尔和我看着加布丽埃勒从一个安静、敏感的小孩长成了一个自信的年轻姑娘,如今,她会大声讲出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的立场,也不会因别人的反对而退缩。她小时候是那么文静,我们简直想象不到她会长成一个这么有主见的姑娘。我现在甚至会觉得,“那个文静的小女孩并不曾真的存在过,现在这个有主见的姑娘才是真实的”。可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这个17岁的年轻姑娘时,我们发现,加布丽埃勒在每一次坚持己见之前仍然要先安静地观察思考一番。她在变化,但同时又真切地保持着她的本真。那么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的孩子身上也同时呈现出了这种成长的变化性和延续性?

我们再来看看达维塔。达维塔小时候精力特别充沛,对朋友也总是感情外露、热烈奔放,现在,长成大姑娘的她反倒内敛许多。她同时具有活泼开朗的外显自我和非常敏感的核心自我,很容易因为别人一句尖刻的话或只是粗暴的语气而受到伤害。在她小时候,我们完全无法想象她能够在其他小朋友面前有所克制。但是,当我们仔细观察她,仍旧会看到当年那个“跳跳虎”,她那蹦蹦跳跳的个性丝毫没变,如今,那个精力充沛的小姑娘也在变得成熟,正以她独特的“达维塔方式”积极地融入这个世界。那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有没有也看到这样的发展变化?

如果你的孩子还没有长大,那么你是否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样子,以及从那时起就展现出来的独特的性格和气质?是否尽管这些品质随着生活环境的更替而不断变化,如潮水般起起落落,但是你仍然保持着原本的那个“你”?

在养育两个女儿的过程中,盖尔和我始终努力做到一半参考科学、另一半依靠我们对孩子天性的直觉,我们把这种科学和直觉的结合作为养育孩子的理论和实践参照点。我们确信孩子自有她们的天资,也总会通过孩子的表情和行为来认清哪些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盖尔和我尽力让我们的孩子,同时也帮助其他孩子免受社会传统观念对他们天性的侵害。

我们生活在社会潮流中,他们通过媒体或其他途径宣扬“你的孩子需要这样的教育、这样的食物、这样的电脑、这样的手机和衣服、这样和同伴相处的时间……”,每到此时,我们会本能地说:“请等一下。这对加布丽埃勒是适合的吗?对达维塔是适合的吗?她们的天性是什么?这些能和她们的天性相匹配吗?”当我们的孩子遇到阻碍时,当向我们咨询的家长或社区里的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带着他们回顾这个问题:“这个孩子是谁?”结合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去应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挑战,才是明智之举和最根本的方法。

我们把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写入这本书。我坚信当今的父母都应该力争做到拥有这样的信心和清醒的意识。我们必须开始自问:“我的孩子是谁?”不同的家庭对这个问题将有不同的答案。人类学家米德提出“多元化的人类天赋”的概念。教育家蒙台梭利教导我们要“跟随孩子的脚步”。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指引我们寻找“内心潜藏的天性”。诗人惠特曼在诗中描绘了“每天向前走的孩子”。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也强调“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天性远比你所了解的强大得多,它决定了你为人父母的教养计划,同时塑造了你不同于他人的生活方式。摆脱社会流行教养文化的干扰

在本书中,我将和你分享一种教养孩子的愿景,我希望可以让你更长远地去看待“什么是孩子需要的”这一问题,从而让他们走上爱和成功的旅程。从婴儿期一直到青少年后期,对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孩子,我们都应找到适合的答案。我们就能够重新认识他们,即使他们已经长大成人,我们也可以在他们身上有新的发现,从而更了解他们。

我认为,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对身边所有的社会和文化优势善加利用。但一开始就要弄清楚,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主导天性是什么。今天,我们已经可以用新的、科学的方式来分析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从而帮助我们放心地培养我们的孩子。在《核心天性教养法》这本书里,我会以确凿的事例向你们证明:气质、性格、天赋和行为方式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独特的天性是孩子发展的基础,是他们成功之路的起点。从盖尔怀孕时起,这18年间在我们家发生了很多令人惊叹的故事,所有这些故事让我最终能够完成这本书。人类基因组图谱已绘制完成,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和其他脑成像技术已普遍应用,这些20年前初露头角的科学技术,如今已经在生活、商业、家庭等诸多方面大显身手,形成了一轮破旧迎新的科技变革。

当你读了本书后,我期望你也能加入到这场教养方式的变革中——作为父母、祖父母、教师或社区成员,把更多的精力投注到培养孩子独特的、与生俱来的天性上面。现在,我们不仅能运用科学技术,更能得到家长、老师和教育专家组成的团队帮助。在本书中,你会看到,很多父母已经投入到这场伟大的教养方式的变革之中,他们在书中提出的建议都是出自实践的真知灼见,这些建议都基于他们对自己孩子天性的理解。

在本书中,我会尽量让你学会如何将其他父母的具体建议改造成最适合你的孩子的教养方法。很多明智的父母都在积极追寻革命性的教养新方法,他们像我一样都相信:过去整个社会一直在沿用错误的教养方法。这里所谓的“错误”,我更愿意称之为“社会流行教养文化带来的过度影响”。我们会在本书中详细剖析这种过度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引导教养革命。违背天性的社会流行教养体系

在这个混乱的社会系统中,充斥着过高的压力和过度的计划,唯独缺乏对天性的滋养,很多孩子的自我正在迷失,盖尔和我一心想要保护我们的孩子免受影响。现在这些社会压力构建起一种社会流行教养文化,它过度控制了当今的父母和孩子们。幸运的是,我们仍然可以关注儿童个体和他们的独特天性,这样做足以帮我们摆脱社会流行教养文化的束缚。社会流行教养文化的10种迷思◎ 学科专家或媒体专家比我们更知道什么适合我们的孩子。◎ 孩子生来是一块白板,没有什么核心天性能指引他们发展,全靠父母和社会文化对他们进行培养。◎ 身为父母的职责就是在这块白板上不断雕琢,输入必需的训练和信息,塑造出必要的性格和品质,创造出我们预期的能够在未来生活中获得成功的孩子。◎ 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孩子的日常生活必须始终充斥着各种课程和活动,因为父母认为,身处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只有这些课程和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出人头地。◎ 孩子只有在他所参加的所有活动团体中都拔得头筹,才有可能在长大成人之后获得成功。◎ 孩子都应该尽可能早地学习阅读和其他各种认知任务,最好是从4岁就开始,否则他们在日后可能会遭遇学业上的困难。◎ 绝大多数成功的成年人在小时候都是外向和有主见的孩子。◎ 批评孩子可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身为父母,你能够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给孩子谈论你的感受以及让孩子谈论他的感受。◎ 不要母乳喂养,这对你的宝宝不好;要坚持一直用母乳喂养,这对你的宝宝好。不要和宝宝一起睡觉;要一直和宝宝一起睡觉等等。

社会流行教养文化是一种被媒体和社会驱动的教养孩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的引导下,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时候背离了在了解孩子天性上的直觉,转而把信任投向不断变化的社会流行、专家言论和娱乐资讯之中。很多父母不断追寻最新的专家观点、报纸杂志里的文章或电视里只言片语的建议,而这个系统中的内容观点和专家意见就像那些警句谚语一样摇摆不定,比方说,从“什么都不要做,只要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到“家长要参与进来,每天晚上给孩子读书,带给他巨大的改变——否则你的孩子将会不学无术、一事无成”。

现在,社会流行教养文化宣扬的是一种急躁又狂热的学习方式,他们促使父母不断地刺激孩子,对孩子指指点点,给孩子制造超负荷的压力,好让孩子能够适合社会的竞争。这个系统训练出的父母只会以符合常规期待的方式去培养孩子。实际上,社会流行教养文化并不真正关注我们孩子原本的样子;正因为如此,它常会变成一个违背天性的危险系统,把孩子和家庭引向焦虑和长期的压力应激状态。在第1章里,我们会看到这种长期的应激压力已成为全美范围内孩子和父母们的头号健康问题。我们会在第2章里提出一些直接针对这些应激状态的非常实用的方法,在本书的其余章节中也都会用到这些方法——这些是基于孩子天性提出的解决方案。科学实践基础上的天性教养

我在儿童和成人发展领域从事研究工作25年,曾长期研究这种以天性为本的理论并力图使它尽可能实用。作为一个治疗师和以科学为基础的思想者,我查证后排除了所有不符合真实脑科学和生物科学信息的那些想当然的观点和社会流行的劝告。古里安研究所(Gurian Institute)的团队给了我不可估量的帮助。

在过去的10年中,古里安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访谈了很多家长,希望了解这些家长在培养自己孩子独特的天性的过程中,他们认为什么信息才是最本质和最重要的。我们问那些有经验的家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你最希望拥有什么样的知识来帮助你理解你的孩子?”这些家长帮我们筛选出了他们认为最有用的信息。

我们将在本书的后面7章中向你展示出这些信息。你会发现其中的知识和真知灼见是按照儿童发展的7个阶段来划分的,从出生经过青春期一直到成年早期。这些最基本的知识有助于你对孩子天性的理解,你可以很轻松地为孩子进行调整,并为他们设计出更适合他们的教养计划。

这种科学教养的“实验室”不是在什么封闭的满是白大褂的研究室,而是在你的家庭和你的世界。这种新的教养方法并不是要否定专业研究的重要性,也不是要抛弃那些前人总结的智慧,以及家长、教育者和临床医生多年积累起来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与之相反,这种新的方法可以引领所有那些重要的技术(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基因研究、现代神经科学和其他新科学领域的技术)登上科学教养的舞台。

我希望当你从本书中读到这些科学研究、真知灼见、实践智慧时,你会说“啊!我从我孩子身上看到过这些!”在你理解了书中那些证明新科学的个案轶事,并且能够运用那些能让你得心应手的工具的时候,我和我的研究小组希望你会将你的这些惊叹进一步打造成自己设计的教养计划,按着这计划构建家庭的基础,从而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天性。天性惹的麻烦,本质教养来解决

当孩子的核心天性逐渐展现在你眼前的时候,你会赞叹不已。身为父母,能够根据孩子的独特天性为他量身定制教养技巧,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盖尔和我曾获得过那份自信。即使是在我们犯错的时候,即使是在我们的孩子遇到不擅长的事、好像在失败边缘又重新振作的时候,我们仍能感受到那种自信。

盖尔和我都还记得,在加布丽埃勒小的时候,她不能很好地适应日常生活中的变化。这件事让我们非常焦虑。例如,从朋友家出来让她坐上车很困难,到家之后,再让她从车里出来、进到家里也很困难。有时候她还会表现得粗鲁失礼。我们试过很多管教她的方法,她也很了解我们这些做法的意图。每当这样的时候,我们都会深吸一口气,注视着加布丽埃勒的眼睛,然后问自己:“这个孩子是谁?”我们意识到,是她的天性给她带来了这些麻烦。她的基因原本就是如此。我们自己小时候也跟她一样。加布丽埃勒需要时间去适应这些变化。我们从另一位很了解自己孩子天性的家长那里学会了一种非常实用的策略——预演。她的孩子也有类似加布丽埃勒这样的天性。我们学会了如何预演即将发生的事件或转变,其中包括到达和离开朋友家的情景。我们花了一天时间帮助加布丽埃勒适应生活,让她理解事件和转变的到来,并且让她学会一些技巧来克服困难。从那以后,那种与环境转变相关的事情就容易应付多了。

达维塔也曾遇到过问题,这同样需要我们和她自己都做出调整。达维塔在刚开始学习字母表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后来她的阅读也出现些许障碍。这无论对她还是我们来说都非常痛苦,特别是当同学取笑她的时候。在小学低年级,她曾被诊断为轻度阅读障碍。最初我们难以相信这种事竟会发生在我们的孩子身上!但是,当我们看到那些科学解释时,我们明白了这其实是达维塔天性的一部分。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需要改变日常生活方式来帮助她不断练习阅读,以增强她的技巧,同时帮助她提升自信,还要花更多的时间与她的老师和辅导员交流。当我们从“失败”的痛苦感受中走出来,进而理解并欣赏她的独特之处和天赋才能,比如,她克服困难时那种无穷的毅力,解决她阅读障碍的难题就变成了全家人加深情感联结的契机,甚至成为了我们增加亲密感和快乐的源泉。为了更好地满足达维塔核心天性的需要,我们把她转学到了蒙台梭利学校,在那里她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并顺利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业。到她升入初中时,她已经可以在语文课上取得优等成绩。你可以想象,这在我们家是多么了不起的大事件!

这只是一些关于如何运用科学培养天性的小故事。当然,很多家庭还有说服力更强、更激动人心的故事。这些故事使家庭深厚的爱播撒开来,展现出家庭成员之间亲密联结。他们为我们呈现出这样的事实:一旦我们理解了孩子的天性,那么,那些最开始我们眼中的难题反而会转变为接近目标的动力,甚至能更充分地帮助我们达成目标。教养孩子令人兴奋之处就在于,你能透过孩子的眼睛看到他们内心深处、你真正为之努力的那种独特的天性。

根据孩子发展的各个阶段,我们设计出一系列培养孩子天性的行动计划,主张发挥他们的优势并接纳他们的弱点。我们常常问自己:“什么才是孩子天性中最根本的?哪些是额外的、不必要的、甚至是危险的?”然而你心里对孩子的了解有着本能的直觉。在你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希望你能够开始运用自己的洞察力,对自己孩子的需要建立起深层次的正确认知,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你的孩子的本质教养计划(essential parenting plan)。新生儿天性教养的10个技巧从宝宝诞生之日起(或许早在诞生之前),我们对他的核心天性就已经可窥一斑。下面我们将列举一些宝宝各不相同的核心天性表现,并为你提供一些相应的措施,让你在了解孩子天性的同时量身定制最适合他的教养方式。◎ 如果你的宝宝看起来天性就比较急躁,很难哄,你可以尝试播放一些安静舒缓的音乐,带着愉快享受的心情给宝宝唱唱歌。你还可以尝试在地板上铺一条厚毛巾,把宝宝放在毛巾上待一小会儿。◎ 如果你的宝宝看起来很安静,可以尝试用几种不同的声音(妈妈、爸爸、奶奶、保姆)来刺激他,并且要让宝宝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外面的世界。如果你的宝宝在听到其他声音或被带到室外观察世界的时候还是很安静,你也不必过分担心。◎ 如果你的宝宝过于敏感或经常大哭(也许两者兼而有之),你可以把他紧紧地包裹起来,这种好像在子宫里的感觉会给宝宝带来安全感,让他的神经系统平静下来。有些宝宝天生比别的孩子更敏感,有些可能容易发生疝气。紧紧的包裹有助于让孩子获得自我控制感,逐渐安静入睡。◎ 如果你的宝宝不喜欢母乳喂养,或者在母乳喂养的时候有困难,你需要用吸奶器把奶吸出来喂给他,时间大约要持续两个月(具体还要咨询医生)。保证宝宝得到充足的天然初乳,帮助他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统。◎ 如果你的宝宝一出生就不好好睡觉(睡觉不安稳或者容易发生疝气),你可以尝试采用“抱着走——摇摆——振动”的策略。试着抱着宝宝、轻轻摇晃,也可以让宝宝躺在正在运转的洗衣机上面或者正在行驶的汽车上,这样宝宝的神经系统可以感受到振动,就好像又回到妈妈的子宫里一样。◎ 你的宝宝也许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愿意和你保持目光交流,通常这并不需要特别担心。有些孩子的大脑和视网膜有一种先天的倾向,他们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空间中移动的物体上,而不是与别人进行目光交流。这样的宝宝可能会喜欢那种折射出来的跳动变幻的光。但是,我们不建议你把孩子放在电视机前。◎ 如果你的孩子看起来只愿意在某一项活动中(如喂奶)和某个特定的人接触,换成另一项活动时(如摇晃着哄他睡觉)就只愿意和另一个人接触,那么孩子的核心天性和他先天的自我已经开始表现出来了。孩子已经可以通过行动来区分在什么时间需要什么人、什么东西。如果你能跟随孩子的引导去观察,只要几年时间,你就会发现这些角色在不断变化更换,你自己也会开始享受孩子不断成长的心灵智慧,而不再觉得受到排斥了。◎ 如果你的宝宝看似“不容易建立情感依恋联结”,一看到你在身边就表示抗拒甚至哭闹,那么你在这个阶段最好“暂时等待”。同时,你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会不会是因为宝宝不喜欢你身上的气味(比如,你喷的香水、吸的烟,或者在工作环境中接触过化学品)。如果你找不到任何习惯或刺激物会影响宝宝,使他出现这种反应,并且宝宝的这种行为已经持续了一个月以上,那么最好去咨询一下儿科医生或相关专家。◎ 如果你的宝宝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很容易相处的天性,那就尽情享受这种平静的生活吧!这样的宝宝可能始终都性情温和、容易相处,但他也可能在青少年时期突然经历一段时期的“困难”。小宝宝将会成长为儿童,然后是青少年,接着成年,但是并非所有核心天性的表现都很明显,毕竟他们这时的大脑还很稚嫩。◎ 如果你有一个很难带的宝宝,最要紧的就是要去寻求帮助,同时也不必因为孩子这些表现就担心他将来一定会长成一个性情暴烈、玩虐成性、叛逆危险或一事无成的孩子。有些非常不好带的婴儿长大后也可以非常成功。那些在婴儿时期给他们带来困难、令他们对刺激过于敏感、躁动不安或无法控制的特质,将来可能帮助他们成为有进取心、有梦想的成功人士。从出生的第一天起,他们已经在尝试去征服这个世界,并将之改变成他所期望的。他们也许不是性情温顺的孩子,但却可能非常坚强。如果你有个这样的孩子,肯定会忧虑重重,这时候不要试图一个人担负起照顾这个宝宝的全部重担,最好找三四个有经验的人来帮助你。

卡拉来见我的时候,两眼满含泪水。她说,她15岁的女儿凯蒂不愿意和她讲话,12岁的儿子安迪沉迷于电子游戏。卡拉感到束手无策,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做一名称职的母亲,而且她从家庭、学校和朋友那里也得不到很好的帮助。她很担心凯蒂会变成一个叛逆的不良少女。“对于凯蒂的穿衣打扮、行为举止,我已经越来越无法控制,”卡拉说,“而且不管我和我丈夫做什么,安迪就只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沉浸于电子游戏。我觉得,不只是我和我的孩子有这种困扰,我孩子的很多朋友也都有类似的问题。这些孩子本质上都是非常好的孩子,我们也都是很好的家庭,但是肯定有哪里不对劲儿。我们已经筋疲力尽了。”

斯托尔夫妇带着他们的女儿苏姗来向我咨询。当我见到这个16岁的年轻女孩时,看到了她眼睛下面的黑眼圈。苏姗每天都非常忙碌,晚上只睡5个小时(而在她这年纪应该保持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而且有时候她还容易惊醒。她在每天缺乏睡眠的紧张生活中特别痛苦。对苏姗来说,只有这么少的睡眠时间,她还能长到这个年纪,简直就应该获得“荣誉奖章”。她的日常活动也不能满足一个青少年的天性需要——她的生活非常不健康。

在另一个案例里,罗伊斯一家带着他们的儿子迪文来见我,这个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就留级。他很受其他孩子们的欢迎,但总是不能按照学校和老师对他的要求去做。但凡能够培养出表现优异的孩子所需的一切正确做法,他的父母全都已经做了——从小给他读故事书,播放《小小爱因斯坦》(Baby Einstein)的视频,送他去最好的学校……他们甚至从3岁起就开始让他学习使用电脑。但是他的老师却说“迪文就是不能在学习上集中注意力”。到了6岁,迪文又开始尿床,甚至开始不愿意去学校。

这些家庭都是非常优秀的家庭,这些父母都是善良出色的父母,这些家长也在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去教育子女。但是他们却始终感到非常吃力,而且这样的家庭也不在少数。我经常收到来自父母和其他家长的大量电子邮件和信件,他们提到,在自己的家庭或身边的家庭中都可以感受到明显的压力和焦虑。他们注意到有些压力已经令幼小的孩子表现失常,一些青年人则总是无精打采,好像无意于寻求成功或去探索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我在社区工作中所到的各个地方,都能见到这样精疲力竭、不断挣扎的家庭。这些父母很爱他们的孩子,孩子自己也希望能够成长发展得很成功。但是还是有些地方不对劲儿。

在忙忙碌碌的现代生活中,如果你感觉到所有的事情都在加快速度,而且这让你每天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完所有的事情,那么请停下一会儿,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 我是否给孩子的生活安排了过多的活动?我是不是整天带着孩子游走于一场又一场的课程、排练、比赛、团队训练和社会活动?如果是这样,为什么要这样做?

• 我们疯狂的努力拼搏,想要赶上其他孩子和家长,这是否给孩子带来了伤害?如果是,我是不是虽然能够察觉却无力抗拒?

• 那些好心的老师、医生或其他专家向我告孩子的状,是否只是因为孩子不符合他们的常规期待?我的孩子是否只是与众不同而已?

• 如果我5~7岁的孩子正在针对心理行为采用药物治疗,他们是否只能依赖这些化学药品才能安静下来或消除行为障碍?或者,尽管医生建议对年幼的孩子采用这样的药物治疗,但是在我内心深处并不相信孩子真的需要这些药物?

• 正处于青春期的女儿最近是否正经历着一些麻烦,她的行为方式好像“不是她自己”了?

• 正处于青春期的儿子是否开始越来越忽视我们的家庭和父母的权威,而且做出危险的行为?

• 我是否经常担忧“我的孩子能否进入最好的大学”,而且这些压力是否正驱动着我给孩子安排更高负荷的学习活动?

• 我的孩子是否沉迷于电脑、电子游戏、电视、手机、短信、博客……或存在其他电子产品成瘾的问题?

• 我的孩子对理想生活的理解是否特别物质化,进而导致他缺乏完善自己和寻找生活目标与意义的动力?

• 我在生活中是否总是感到焦虑,总觉得自己身为家长亏欠了孩子?

事实上,大部分家庭和孩子所经受的痛苦、疾病或伤害都已经大为减少,然而他们却因为这些问题而备受折磨。有些孩子要参加3项运动训练,有些除了运动队训练外还有私人教练辅导,导致他们总是不停地从一个劳累的体育训练冲向下一个。有些孩子经常要参加各种考前辅导班、舞蹈班、音乐班,还有一项接一项的为课程展示或艺术表演准备的日常排练。有些孩子努力锻炼他们的社会情绪技能,却忽视了个性。一些孩子年纪尚幼,其行为举止仍粗鲁无礼且情绪易怒,但他们却也不得不奋力挣扎着跟上最新的社会竞争潮流。

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正在承受慢性应激(chronic stress)的痛苦。2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目前有太多家庭中存在这种隐患。为了让我们的家庭免受这种侵害,让我们仔细审视一番,寻找可能导致这种压力形成的主要社会力量。如果我们决定要成为实践教养革命的父母并且努力培养孩子的天性,我们就需要尽量与这种社会力量抗衡。生活中的压力与慢性应激让孩子筋疲力尽

无论是生活中的琐事,还是像家庭成员因车祸去世这样的巨大创伤,压力总存在于我们和孩子的生活中。在正常情况下,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可以适应周围纷繁复杂的环境,并且能够尽量维持一种稳定的状态。这其中大部分因素被神经学家称作积极应激(positive stress)。我们的身体和精神要努力理解和整合一些压力来源,比如:像消防队员灭火那样应付紧急事件;学习艰深的新技术;从事故中恢复过来;接纳生活中那些令人伤感的事……我们可以从积极应激中获得力量、理解力、新的能量和新的目标。因此,可以说,这样的压力对我们是有意义和帮助的,也不会使我们迷失。

另一方面,消极应激(negative stress)则需要我们非常小心地对待,特别是与孩子相关的状况。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专家指出,“如果压力不断持续,你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健康问题。这类压力会损耗你的免疫系统。近期研究显示,90%的疾病与压力有关”。这样的研究结果和我们知道的常识是一致的。当压力超过一定的水平,即从积极应激转变为消极应激,它就会严重影响你的健康状况,症状大体可以分为3类:身体症状、情绪和心理症状以及人际关系症状。

• 身体症状:睡眠失调、体重增加或体重减轻、疲倦、哮喘或呼吸短促、病毒和细菌感染增加、偏头痛或其他强烈的头痛感。

• 情绪和心理症状:焦虑、抑郁、喜怒无常、精力不集中、缺乏动机、自控力下降、药物滥用、在一些日常情境中过度反应。对立违抗性障碍(ODD)、强迫症(OCD)、注意力缺陷障碍(ADD)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这些疾病都可能会因为消极应激而发作或加剧。

• 人际关系症状:反社会行为、争吵、污言秽语、远离人群以及攻击和暴力行为的增加。

某一种消极应激经年累月的持续就可能演变成慢性应激。当我刚刚开始在卡拉、斯托尔和罗伊斯这样的家庭问题中甄别各种消极应激模式时,我就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对于那些不是仅仅一天或一个星期的消极应激,而是全社会都助长的长期应激压力,我们众多的家庭和孩子又怎么能承受得起?”从这个问题再延伸到另一个问题:“这会不会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在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区里消极应激的发展程度而造成的呢?”

在进行了一些临床调查后,我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对慢性应激的科学研究

目前关于慢性应激的科学研究主要呈现在两个领域当中:

• 对于儿童早期关系中精神创伤的研究。这类精神创伤可能是由于父母和保姆疏于照顾或是粗暴对待所致(其中也包括虐待)。这样的创伤会提高皮质醇(Cortisol,压力应激荷尔蒙)的水平,进而导致原本正常的大脑神经递质和神经通道发生“改路”。

• 对于养育着患有严重身体残疾或慢性疾病孩子的家庭所进行的研究。无论是患病的孩子,还是要时时保持警觉的照顾者,他们都可能会有皮质醇升高的体验,进而导致抑郁和其他一些大脑神经化学递质的问题。

当人们感受到巨大压力时,他们会觉察到和表现为:

• 感到好像总在奔波,总是迟到,总被各种事情催促;

• 承担的责任太多,手头上要办的事情太多;

• 感到过度兴奋;

• 变得脾气急躁;

• 感到持续焦虑;

• 过度反应或者神经紧绷;

• 对很多小事过于担忧;

• 关注负面信息,尤其是负面的自我评价和身边亲近的人的负面信息;

• 总是想到失败和可能的灾难,感觉成功的希望渺茫;

• 总是觉得不满足。

看着上述这些症状,还有之前列出的那些慢性应激症状,我愈发确信这些症状与卡拉以及其他很多家庭所面临的类似问题都吻合。古里安研究所的调查结果

我请古里安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帮我找来这些家长并询问他们真实的想法,力图弄清楚慢性应激与这些家庭之间的联系。

2005年,古里安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开始测量这些家长的压力应激水平。我们编写了一份问卷并用电子邮件发给了1859位家长和看护人,请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等级评分:

• 在当今的文化环境中,他们作为家长感受到的支持程度;

• 孩子们在社会中受到保护的程度;

• 作为家长和看护人他们最害怕的是什么。

这份调查问卷的结果非常有影响力。调查中有2/3的受访者认为“在美国,身为家长他们缺乏支持”,感到“无能为力”,还“长期担心孩子可能会受到伤害”。对任何一个年代的人来说,为孩子的安全担忧都很正常。但是,参与调查的这些家长,他们最大的恐惧并非源自躯体暴力的伤害,甚至不是来自恐怖分子或性侵犯者的威胁。而是超过2/3的受访家长相信他们的孩子正处于一种比之前更危险的境地,这种危险来自“隐性的伤害”而不是“外显的伤害”。比如,一位受访者写道:“我们的社会已经消除了大量对儿童的明显伤害,比如缺乏食物或住所。但是现在,那些隐性的伤害要更糟糕。”对受访父母来说,隐性伤害既包括媒体的刻板成见,如纤瘦的女孩、强健的男孩,也包括媒体中的语言暴力和儿童不宜的性内容,还有日常生活中缺少家庭情感联系,以及孩子所承受的沉重社会压力。相当一部分受访者都不同程度地报告了这样的问题:“社会和家庭对我们的孩子有非常高的期望,期待他们以一种并不适合孩子天性的方式去行事,而这种做法实际上只会让孩子们筋疲力尽。”

在调查中我们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3/4的受访者感到他们的孩子所处的危险境地要比他们自己小时候经历的更加恶劣。其中许多受访家长出生成长在冷战时期,在那个时期,美国人认为,他们随时会在核灾难中丧命,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仍然觉得,他们的孩子在当代社会中所经受的隐性伤害比核灾难更糟糕。

这些调查结果激励古里安研究所的科研团队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以探查家长们可能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他们与社会期待和社会压力相关的应激和焦虑感是源自什么。我们查询了大量有关父母育儿过程中焦虑症状的研究文献和调查结果,发现我们的研究可能是这一类研究中最早试图确定慢性应激和家庭生活确切联系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调查研究试图找到一般性的父母育儿焦虑症与儿童健康之间的关系。这些同行的研究也验证了我们的调研结果。其他同行对家庭中慢性应激的研究

在过去几年中,美国的大学越来越多地关注到了一些状况,这些状况都是支持慢性应激理论的。2004年11月,众多来自不同大学的学校健康服务工作者发现,很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上都有所恶化。哈佛大学的教务长、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前所长史蒂文·黑曼(Steven Hyman)指出,学生的心理状况现在非常令人担忧,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对大学的核心课程进行干预”。

根据哈拉·艾斯特罗夫·玛拉诺(Hara Estroff Marano)1996年在《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在许多学生健康中心,“焦虑已经取代人际关系问题,成为学生目前主要的问题”。大约有40%的女性,在她们大学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饮食障碍的影响。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的自杀预防小组的主任、心理学家保罗·约弗(Paul E. Joffe)跟踪研究了年轻人中危险性饮酒比例增加的现象。他发现,我们很多青少年后期的孩子“身处一个颠倒的世界,他们把狂饮到失去意识和记忆的状态当作一种感受情感联系和活力的方式”。显著下降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如同之前提到的那样,我开始临床调查工作是因为很多家庭被指出“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现在应该可以看清楚到底是什么问题了:那些家庭充满痛苦折磨,是因为孩子和父母经受着慢性应激。当然,统计结果或个案报告有可能是并不完全准确的;一个特定的统计结果背后也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和解释;宣称我们的孩子绝对比上一代人糟糕得多也是不能全信的。我们的孩子在很多方面都更出色。但是,调查研究、专家分析和个案分析等信息显示,许多家庭为了养育和保护孩子,在已形成的社会系统中存在焦虑感。考虑到所有这些信息,古里安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决定搜集更多与应激压力有关的儿童疾病的量化数据,来看一看在过去两代人中增加到了什么程度。我们的团队有训练指导凯西·斯蒂文(Kathy Stevens),父母项目协调人米蒂·佩德罗萨(Mittie Pedraza),和依恋关系专家派特·克拉姆(Pat Crum),这些专家帮助我们处理那些既令人恐惧又有革命性启发意义的统计数据。这些统计数据足以说明,我们的孩子正表现出与成人慢性应激同样的症状,不仅如此,总体上看,孩子的基本心理健康状况正在显著下降。令人担忧的儿童心理现状◎ 美国儿童患抑郁症的比例在过去10年间已经呈指数级增长。从1995年到2002年,医院门诊接诊7~17岁的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数量从144万跃升至322万。这些孩子当中多数是女孩。而6岁以下的女孩中服用抗抑郁类药物的数量也超过了100万。◎ 美国超过400万的男孩在服用利他林或其他心理、情绪治疗的替代药物。他们从很小就开始接受药物治疗,尽管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并没有准许在这些低幼群体里使用这些药物。总体上讲,在男孩和女孩中使用安定类药物的比例在1995~2002年间已经增加了5倍之多。◎ 美国孩子长大后表现出反社会人格的比例也在增加。如今,被诊断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Personality Disorder)的孩子已增至数以百万计。如卡内基梅隆项目组的调查指出,对于儿童这种新型的反社会特性,我们的主流社会非但没有反思成年人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反而要去扩建对这些孩子进行惩罚和监禁的机构。有一个法律研究部门报告了我们目前的监禁率:如今每20个出生在美国的孩子里面就有一个会在人生某段时间在监禁中度过。比如,2004年,每138个美国居民就有一个在监狱里服刑。◎ 美国超过700万的女孩现在正在与饮食障碍做斗争——在高度紧张的生活中,她们大脑中的血清素水平严重失衡,以至于她们必须依靠过度饮食、催吐食物并延缓她们身体的成熟进程来重新获得平衡。◎ 为了抗衡绝望感和获得亲密关系,每年有将近200万的女孩用刀或其他利器自残。◎ 数百万的儿童、青少年滥用药物和酗酒,酗酒在男孩里尤为突出。这些孩子通过不健康的人际关系和人格成长方式来寻求情感释放和逃避压力。◎ 男孩和女孩每晚的睡眠时间,比使他们大脑健康成长需要的时间少1~2小时。我们低估了睡眠缺乏对很多问题的影响,而这可能导致包括反社会行为、药物滥用和学业失败等诸多严重后果。◎ 在过去20年里,美国孩子体重异常的比例已经上升至每两个孩子中就有一个超重,每5个孩子就有一个患肥胖症。肥胖症现在成了美国儿童的头号健康问题,并且与其他很多问题联系紧密,如酗酒、药物滥用、自残、抑郁、电子产品成瘾以及倦怠等。儿科肥胖症专家菲利普·托马斯(PhilipThomas)博士担心,“这一代儿童将会首次成为比他们父母寿命更短的一代人”。总体来说,即使把这些统计数据的在数字上的重复叠加考虑进来,我们现在也仍然可以将2/3的孩子诊断为存在某种显著的心理或生理疾病。

如今,关于儿童健康的统计数据已经亮起红灯。我们需要倾听父母的心声。在研究儿童健康的科研人员和努力保护孩子的家长中,存在着最明智的一群人,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从四面八方传来的消息都在报告儿童生活中的不适感,为了能够让家长为我们的孩子提供最好的保护,我们需要逐一倾听每个家庭的情况。不论你的孩子年龄多大,他遭遇慢性应激的可能性都在持续增加。这些压力从哪里来?要保护你的孩子免受痛苦应该做的又是什么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