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2 23:26:25

点击下载

作者:李振涛 赵玉谦 张燕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学生安全教程

大学生安全教程试读:

前言

FOREWORD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活动中的基本需要之一,也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前提条件。然而,安全是不会自然产生的,而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追求的结果。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院校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因为大学生安全关系到个人生命财产的安危,关系到每个学生家庭的幸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依法治校也是学校各级领导的法定义务。因此,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相关技能,提高大学生的自护、自救与互助能力,是保护大学生人身、财产、身心的安全与健康成长的一个必要环节,也是高校承担的社会责任。

如何强化学生自我防护和救助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安全的解释为“没有危险;平安”。《辞海》中对安全的解释有两层意思:①没有危险;不受威胁;②保护;保全。

本书结合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和当代大学生特点,围绕着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各个方面列举了四百多个发生在校园和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通过一个个鲜活案例和惨痛的教训,力求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学生自我防范和求助能力。本书共十一章,包括大学生安全教育概述,集体生活安全,人身安全,国家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健康教育,实验、实习、实践安全,校外安全,自然灾害的预防和自救,生活安全常识等内容。

本书精心选用大量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取材丰富、有很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案例,导入安全意识和安全教育,通过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和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从鲜活的案例中得到警醒和启迪。

本书适合作为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教材,也可供相关人员学习参考使用。

本书由李振涛、赵玉谦、张燕任主编,王永刚、王磊、郝端勇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李振涛编写第一章,张燕编写第二章,聂海荣编写第三章,王永刚编写第四章,郝端勇、高丽英王玮编写第五章、第六章,袁薇编写第七章,徐若冰编写第八章,赵玉谦编写第九章,王磊编写第十章,戎晓剑编写第十一章,李振涛完成全书的统稿工作。

本书由刘明生教授主审,他对本书进行了认真详尽的审阅,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深切的谢意。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教材的编写参考了一些相关著作与资料,谨向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6年6月第一章大学生安全教育概述

安全是具有特定功能或属性的事物,是在外部因素及自身行为的相互作用下,足以保持正常的、完好的状态,是免遭非期望损害的现象。通俗地讲,就是人和物受到保护、没有危险、不受伤害、没有事故的状态。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活动中基本需要之一,也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前提条件。然而,安全是不会自然产生的,而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追求的结果。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必须面对安全问题,并进行着不懈的斗争。最初,人类面临的主要威胁以地震、洪水、火山爆发、动物侵害、传染性疾病等自然灾害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类面临的威胁除了自然因素以外,还面临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等带来的威胁。

本书从十个方面论述大学生安全相关知识,具体包括集体生活安全,人身安全,国家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健康与安全,实验、实习、实践安全,校外安全与防护,自然灾害的预防与自救,以及生活安全常识等内容。

全国高校保卫学会曾对13个地区的76所高校进行调查,某年,高校校园内发生的各类案件9278宗,非正常死亡164人。据统计,全国在校大学生中每年有千人以上为非正常死亡。

这些死亡事故中,排除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外,约有80%的非正常死亡本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得到避免。

沉甸甸的数据和血淋淋的现实,一再警醒我们关注安全。第一节安全概述

大学生上大学之前,在学校和父母的呵护下,他们受到社会上各种危害和不安定因素影响的概率较小。步入大学后,开始独立生活,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感纠葛等方面的事务都需要自己安排和处理时,就亟须增长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近些年高校的扩招,在校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学生层次和素质参差不齐;大学生就业压力、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压力、情感纠葛等多重因素叠加;校园环境逐步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员进入校园从事第三产业等等,这些因素均使得校园治安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也使得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日趋复杂,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大学生安全关系到个人生命财产的安危,关系到每个学生家庭的幸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保护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高校良好的生活、学习秩序,是高校稳定、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依法治校确定为学校各级领导的法定义务。因此,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大学生安全防范技能,提高大学生的自护自救与互助能力,是维护大学生人身、财产、身心的安全与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二节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实施素质教育,打造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各类高等教育学生总规模达到364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加强大学生在校期间安全方面的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使其真正成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已经成为提高整个社会层次和素养的重要手段,成为社会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从在校大学生的成长历程来看,他们从接受幼儿教育开始至高中毕业,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从知识结构来看,他们缺乏法律、安全知识;从能力结构来看,他们缺乏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社会阅历浅,承受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各行各业都有自身的安全需要,如果一个大学生不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将很难面对成长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和考验。

大量事实说明,安全问题无处不在,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今后毕业走向社会要遇到的问题。用安全知识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安全素质教育,将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获益良多,减少由于缺乏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而造成的遗憾。【案例1】  2006年12月7日17时,某大学学生赵某蹑手蹑脚地来到其所在学校某学生寝室内,见左右无人,用事先偷配的钥匙打开室门,将大学生鲁某放在柜内的500元人民币和一台笔记本电脑盗走。物品总价值11780元钱。赵某本以为自己做得人不知鬼不觉,可没想到事发后第二天,警方根据相关情况,就锁定她是犯罪嫌疑人,并将其抓获。“我偷电脑是为了救济一位穷同学。我那位高中同学被保送进大学的,他很有才华,需要一台电脑。我偷电脑就是想送给他。我这人是个热心肠,看那个同学因为家穷买不起电脑,就想帮助他……”案发后,赵某曾这样向警方交代盗窃理由。而此时,她还有半年就完成大三学业,她竟然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触犯了法律,最终被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

二、在校安全生活,构建平安校园的需要

现代的大学校园不再是封闭的,而是逐渐转化为开放式的小社会。在高校周围遍布网吧、迪厅、卡拉OK厅、游艺厅、饭店、商店等,有些商业活动重点针对在校学生,把在校大学生视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多的各种社会人员进校服务,高校内的人员结构、数量和素质发生了巨大变化。校内及校园周边环境日趋复杂,一些社会矛盾、治安问题和不安定因素与社会不良习气可能进入校园内,增加了不安全因素,潜藏着许多安全隐患。

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构建平安校园的需要。虽然校园环境发生变化,学生的防范意识并没有随之加强,校园内相对安定的局面更加重了学生的麻痹思想,主要表现为:在自身财物管理上,手机、电脑、随身听等电器,现金、卡、证、钱包等物品随意乱放;离开宿舍、晚上睡觉不关门窗;离开教室、食堂就餐、体育运动等,将贵重物品随意放置不随身携带等,都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据了解,高校最常见的宿舍被盗案和诈骗案,其中90%是由于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造成的。因此,要通过对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不仅可以减少案件的发生,而且有利于校园秩序的稳定,让大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生活,顺利地完成学业。【案例2】  2014年5月7日,滁州警方宣布破获一起流窜盗窃案。经查,廖某某和王某某两人团伙作案,分工明确。江西男子廖某某40天内流窜于安徽、江苏、河南三省的26所高校,疯狂盗窃100多次,偷窃电脑120余台,涉案价值约50万元,盗窃得手后将赃物用快递的形式邮寄回家乡,让同伙王某某转手。王某某拿到电脑后,再以较低价格卖到深圳等地。目前,廖某某和王某某均被刑事拘留,等待他们的是法律的制裁。

三、社会公共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自从美国“9·11”事件等公共安全事故以来,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强烈地警示人们:高等学校内人才、资源高度集中,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和管理应成为高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专科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一般为3~5年,如何保证在校学生平安完成学业,是教学双方都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对安全教育缺乏实际操练,以致学生在安全自救方面的能力显得十分有限,甚至很多学生在事故发生的时候惊慌失措,不知道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自我保护和逃生,因而造成的惨剧触目惊心。东北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高校学生公寓、教学楼、行政楼是人员集中所在地,一旦发生火灾、爆炸等突发事故,人员的心理恐慌将成为合理疏散的重要障碍。莫斯科友谊大学学生公寓楼的火灾教训说明,这个薄弱环节正是高校安全教育的盲区和死角。日本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由于在抗灾防灾上训练有素,尽管地震灾害频发,但人员伤亡数字却不大。【案例3】  2010年6月5日20点58分,在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发生4.6级地震,太原市区内有明显震感,在地震之后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破坏的情况下,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却做出很多过激反应。某大学一位大三的学生在地震时为了逃生,从3楼纵身一跃跳下楼,最终以头着地,经抢救无效死亡,该生成为本次地震的唯一遇难者。【案例4】  上海某著名高校2015年3月3日下午1时30分许,闵行校区环境学院一实验室发生硫化氢泄漏事件,一名供货单位业务员在更换气瓶过程中,气瓶内硫化氢气体发生泄漏导致其身亡。事故中无学生伤亡。第三节大学生面临的安全形势分析及其对策

一、社会安全形势

社会安全情况总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而呈现不同的态势。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调结构和社会转型的阶段,社会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地震、台风、泥石流、洪涝、冰雪等极端天气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流行性传染疾病等公共安全事件以及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也给社会安全造成了影响。

1.经济犯罪案件

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人们好奇、贪利、避害和轻信他人的心理,以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来骗取钱财;有的伪造印章,利用支票作案;有的利用人们的同情心骗取路费;有的公司签订假经济合同骗取劳动力;有的以联营、合资为名行骗或搞传销活动;有的利用信用卡等虚假信息来行骗;有的利用吃喝手段,骗取信任后作案;还有的以举办培训班、研讨会为名,收取费用,进行诈骗;有的黑心中介以介绍假期打工为由,收取中介费、上岗培训费等行骗。【案例5】  海南某公司涉嫌经济犯罪案。2006年3月,海南省公安机关侦破了某公司涉嫌经济犯罪案。1999年底,犯罪嫌疑人王某等人在海南省建立了约600亩的仙人掌种苗栽培基地,并注册成立了公司。此后,该公司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进行虚假宣传,欺骗群众与之签订仙人掌种植和收购合同,承诺群众在购买其仙人掌种苗并种植成熟后,由该公司负责高价收购。但在收取种植户的种苗款后,却拒不履行收购义务,致使2866户种植户受害,涉案金额高达5800余万元,造成44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无法挽回。【案例6】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姜某信用卡诈骗案。2010年3月,牡丹江市公安机关摧毁了一个网银诈骗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缴获笔记本电脑、银行网银密钥等一批作案工具。经查,2009年11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姜某伪造某银行网站,并诱使被害人在该网站上填写网银用户名、密码等,随后冒用被害人名义,通过网上银行盗取银行卡上的资金。【案例7】  山西省太原市的刘某2003年5月报警称:他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太原市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说报案人的医保卡被他人冒用,而且目前已欠债务180万元,要替报警人报案。对方挂完电话后,几分钟内,另一名自称是某地公安局向警官的人又打来电话,催促报案人马上跟公安黄科长联系。黄科长又告诉报案人要立即进行“资金清查交叉比对”,汇款2万元。汇款后,报警人才发现上当受骗。

2.制毒贩毒犯罪《2013中国禁毒报告》(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2013年10月15日发布)显示,2012年,全国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2.2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3.3万名,同比分别上升19.8%和18.1%;缴获各类毒品45.1t。其中,海洛因7.3t、冰毒类毒品16.2t、氯胺酮4.7t、大麻4.2t。截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209.8万名,其中滥用阿片类毒品人员127.2万名,滥用合成毒品人员79.8万名,分别占60.6%和38%;2012年全国新发现登记吸毒人员30.5万余名,依法查获有吸毒行为人员54.9万人次,依法处置强制隔离戒毒20.2万余名,依法责令接受社区戒毒、社区康复13.6万余名。吸毒人员主要是因为好奇心理、经常出入娱乐场所、为了治疗某些疾病等原因误入吸毒的歧途。由于毒品买卖的暴利,使一些人置国家法令法规于不顾,铤而走险。【案例8】  2016年6月,警方在南宁某小区抓获了5名“瘾君子”,查获K粉110.67g。而据南宁公安兴宁分局禁毒大队民警透露,这5名“瘾君子”都是大学生,来自南宁不同高校,其中2人还涉嫌贩毒。涉嫌贩毒的陈某表示,他在上大学之前就接触了毒品。

3.性犯罪

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智能,越来越普及,加之互联网的发展,青少年对电脑、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对网络传输的内容缺乏监管,致使不良信息泛滥,导致青少年的性犯罪高发,呈现低龄化。除了传统的抢劫强奸等暴力性犯罪增多外,遭网友性侵害案和校园性侵案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警惕。【案例9】  2013年5月23日,两名男子闯入河北省某一所中学女生宿舍,涉嫌猥亵强奸6名初中女生。当天下午,两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获,一人年仅19岁,另一人仅为12岁,还是未成年人。【案例10】  2016年3月,衡水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破获了一起因网络聊天引发的强奸案。衡水姑娘小李通过网络聊天认识了小磊,继而发展为男女朋友关系。聊了近半个月后,3月5日傍晚,小磊约小李在衡水开发区的一个公园内见了面。

见面后两人相谈甚欢,随后小磊在佯装接了一个电话后,请小李陪他一起去趟某小区的出租房处理事情,将小李骗进屋后,小磊凶相毕露,对其实施了强奸。事后,小磊用手机给小李拍摄了裸照,并威胁小李,如若报警就将裸照发到网上去。3月11日,在裸照的威胁下,小李遭受了小磊的二次侵害。

4.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是针对和利用网络进行的犯罪,网络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危害网络及其信息的安全与秩序。例如,袭击网站,在线传播计算机病毒,利用计算机实施贪污、挪用公款,电子讹诈,网上走私,网上非法交易,电子色情服务,虚假广告,网上洗钱,网上诈骗,网络赌博,网络组织买淫,电子盗窃,网上毁损商誉,在线侮辱、毁谤,网上散布谣言,网上侵犯商业秘密,网上组织邪教组织,在线间谍,网上刺探、提供国家机密等。【案例11】  江苏无锡“兼职信誉刷客”网络诈骗案。2013年2月,无锡周某在浏览某求职网站时,看到“兼职刷客”信息(通过帮人刷信誉获得佣金),于是通过QQ与网站“客服”取得联系。“客服”让周某到正规网站购买100元面额的充值卡,并将密码发送过来进行充值,成功后会将本金和佣金共计103.5元返回到周某银行卡上。首次交易成功后,“客服”要求周某照此继续操作。此后,周某多次到正规网站购买总计金额35万余元的充值卡,但“客服”以种种理由推脱不予返还。周某发现被骗后遂向公安机关报案。无锡市公安机关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4月11日,专案组民警在厦门市公安局的配合下抓获王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缴获赃款20余万元,冻结赃款160余万元。经查,该团伙已累计作案100余起,涉案金额200余万元。【案例12】  秦某某诽谤案。据公诉机关指控,秦某某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间,使用“淮上秦某某”等新浪微博账户捏造损害杨某、张某某、罗某等人名誉,用不同身份编造、散布虚假信息,引发大量网民转发和负面评论。公诉机关认为,秦某某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信息在网络上散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编造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其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应当以诽谤罪、寻衅滋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秦某某对于起诉书指控的事实没有意见,表示认罪。

5.杀害、绑架、爆炸等恶性案件

近些年,一些地方接连发生暴力伤害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的恶性案件,社会上的杀害、绑架、爆炸等恶性案件也偶尔发生。【案例13】  2013年6月22日,上海宝山警方抓获的持枪杀人的犯罪嫌疑人范某。因工厂设备转让纠纷,范某持械将张某击打致死。随后,范某用私藏猎枪,在浦东周浦地区杀害非法运营车辆驾驶员卞某,劫其车折回宝山。在某部队营房门口,范某用猎枪杀害一名哨兵,另致一名哨兵受伤。范某抢得哨兵枪支后,返回厂区,欲进一步杀人报复。

当晚11时许,范某驾车回到厂区,在门口枪杀李某等3人,击伤2名员工。后范某进入厂区,被正在进行现场勘查工作的民警发现。范某举枪射击,现场民警奋不顾身将其扑倒在地,合力将其制服。上海“6·22”重大暴力犯罪案件致6死4伤。【案例14】  2001年3月16日,河北石家庄的一起恶性爆炸刑事案件,造成108人死亡,38人受伤。事后主犯靳某某被广西警方抓获,法院开庭审理此案,认定被告人靳某某为泄私愤,持刀行凶,并致死人命;又以极其残忍的手段,连续在居民楼内实施爆炸行为,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巨大损失,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爆炸罪。情节和后果均特别严重,且在刑满释放五年内又故意犯罪,系累犯。靳某某已被河北石家庄中级法院判处死刑。

二、校园安全形势分析

多年来,人们始终把高校当作纯净、圣洁、脱离世俗的世外桃源。但随着高等教育持续的扩招,在校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高校合并造成学生跨校区上课和活动范围的扩大等因素,以及现代人们观念的改变,都对高校安全产生显著影响,显现出很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

1.学生思想日趋复杂,但心智不成熟

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以及大学生特定的年龄结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决定了大学生必然面临诸多安全问题的困扰。目前,独生子女已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处于青年生理发育基本成熟而心理发育相对滞后的阶段,他们在中小学时期基本上是在父母的细心呵护和老师的关怀下成长的,他们从学校到学校,对于社会的复杂性知之甚少。步入开放的高校,面对独立的生活,他们普遍对未来的事业与生活充满憧憬,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追求欲望。但是,当他们步入大学,真正意义上离开父母和老师,开始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往往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如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自我控制力差、易冲动,交友不慎,轻信他人等),容易留下种种安全隐患(易被盗、被抢、被骗等),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一旦发生问题,往往又不知所措,处理不当,所受伤害便会加重,并在情绪上表现出强烈性、爆发性和易激动性。若这时不能很好地对自己及周围事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很容易引发心理失衡,出现心理问题。另外,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的比例有所加大,因情感问题而引发的治安事件呈上升趋势。【案例15】  2013年4月16日晚,南京某大学两名学生因琐事发生口角,一名学生被刺伤,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警方初步调查,当晚9时许,该校学生Y某(男,24岁)在宿舍内玩电脑游戏,遇到同宿舍J某(男,22岁)因未带钥匙敲门,Y某未及时开门,双方为此事发生口角,并发生肢体冲突。冲突过程中,Y某拿起书柜上的一把水果刀捅到了J某胸部,J某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校园内部环境日益繁杂,隐患增多

近年来,不少高校为满足学生的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需求,绿化美化工作都做得很好,校区内风景秀丽,公共健身器材新颖完备,高校校园成为周边居民、游人不收门票的公园。同时,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内部体育馆、网吧、招待所、医院、浴室、礼堂、舞厅、电影院等学生生活娱乐的服务场所,也开始对外营业。不少商家也看中了学校这块“宝地”,频繁进入校园进行宣传、促销等活动,从而使大量社会从业人员流入校园,打破了原有的“庭院式”封闭状态,使得一向清净的校园变得热闹非凡。另外,台式电脑、笔记本、智能手机等大量高档办公、学习电器在高校内逐步普及,加大了校园电网的工作负荷;大量私家车辆涌入校区,加重了校内交通、餐饮承载能力,增加了校内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在这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当前的高校在治安、消防、交通等方面的自我调控能力,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案例16】  2009年,某高校学生张某,头天晚上在网吧里上网到第二天凌晨4点多才回寝室休息。一觉醒来已快到上课时间了,他起床后顾不得梳洗匆匆下楼,骑上自行车飞快地朝教室奔。当他骑到一个下坡向右转弯的路段时,本来车速已很快但他还觉得慢,又猛踩了几下,就在这时迎面来了一辆小轿车,因车速太快避让不及,连人带车掉进了路旁的水沟里,致使右胳膊骨折,自行车摔坏。【案例17】  某高校学生李某,虽然是个近视眼,可他却最喜欢戴着耳塞边听音乐边走路边看书,有时候车到了他跟前才发觉。同学提醒他要注意,他却当作耳边风。2010年11月的一天下午,他跟往常一样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看着书回宿舍,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一辆大众轿车从他左侧开过来,汽车鸣笛,他丝毫没有避让的意思,结果汽车刹车不及将他撞倒,幸好车速不是太快,否则性命难保。【案例18】  2010年10月16日晚9:40,河北某大学新区某超市门口,两名正在玩轮滑的女生在学校宿舍区超市门口被一辆汽车撞到,被撞者均为大一新生。10月24日,犯罪嫌疑人李某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

3.校园周边环境日益嘈杂,诱惑增多

不论高校是地处市区、郊区还是城乡结合部,高校四周多是环境复杂、人员繁杂、交通拥挤的闹市区。网吧、歌舞厅、游戏厅、美容店、大排档、旅店在校园四周,它们的出现与繁荣,虽然带来一些便利,但却对高校大学生的业余生活造成了多种消极影响。大学校风学风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可以说,校外闹市依校内学生所生,校内学生受校外闹市所扰。例如,在周围网吧、游戏厅密集的高校,大学生夜不归宿的比例就偏高;在周围美容院、美体馆密集的高校,大学生文身、打孔的比例就偏高;在周围歌厅、舞厅密集的高校,大学生打架滋事的比例就偏高;在周围出租屋、小时房、日租房密集的高校,大学生恋爱同居的比例就偏高;在周围大排档、餐饮摊点密集的高校,大学生酗酒与食物中毒的比例就偏高。【案例19】  2004年4月,合肥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联合市辖区文管办的工作人员,兵分四路,对合肥高校周边的环境,特别是高校周边的网吧进行了一次突击检查,共收缴盗版VCD光盘400多张,其中涉嫌色情、淫秽光盘28张,VCD机、DVD机29台,PS游戏机12台,老虎赌博机1台,还有100多本盗版书刊。

三、高校易发高发治安案件类型

近些年,高校易发高发治安案件类型有:

● 盗窃犯罪(入室盗窃、室外自行车盗窃等)。

● 诈骗犯罪(短信中奖、冒充熟人、银行卡丢失寻求帮助,以及冒充好友请求支付款项等)。

● 性犯罪(侵害女大学生、女学生卖淫等)。

● 网络犯罪(利用网络购物、网络购票、网络发帖跟帖等实施诈骗或传谣信谣、诽谤)。

● 心理疾病造成在校大学生轻生、伤害、出走等人数增多。

● 大学生意外伤亡事故(溺水、坠楼、交通、运动等)。

● 校园酗酒、凶杀、群殴等暴力案件。

● 学生求职权益侵害(黑中介、无良老板、传销控制等)。

四、校园安全案件的特点

1.盗窃案件频发

盗窃案是高校治安案件中发案最多的类型之一,尤以学生宿舍发案最多。这是因为宿舍是学生学习和居住的地方,人员密集,学生进出频繁,存放贵重物品集中,对陌生人缺乏警惕。有些大学生缺乏安全意识,离开宿舍时不锁门、不关窗,客观上给犯罪分子创造了作案的条件。有些大学生不管在宿舍,还是在教室、图书馆、体育馆(场)、食堂等公共场所,书包、贵重物品都随意放,为犯罪分子“顺手牵羊”提供了条件。有些大学生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把陌生人带到学校、宿舍,甚至留宿,结果不但自己上当受骗,还连累其他人。

2.因感情问题导致的案件增多

由于年纪轻、心智尚不成熟,感情问题一时处理不当,容易冲动,再加上部分人法律意识淡薄,极易引发激情犯罪。【案例20】  2008年,某高校学生劳某,在女友和其分开后,性格变得怪异,脾气暴躁。最终因嫉恨前女友张某(同校学生)与邓某恋爱,持刀将邓某杀死。法医鉴定报告称,凶手异常凶残:被害人全面部皮肤剥脱,四肢大面积皮肤皮革样化,且身中13刀,最终因左心室破裂失血性休克而亡。劳某于2010年6月25日被执行死刑。

3.大学生参与犯罪数量增加且主体范围扩大

前些年,犯罪嫌疑人大多来源于社会人员。近些年,大学生参与犯罪数量不断增加,从民办院校到一般院校,再到重点大学甚至名牌院校,参与犯罪的大学生,较往年增多。从1995年、1997年某市连续在校园内出现铊盐投毒事件,到2004年扬州某大学秋水仙碱投毒事件,再到2007年某矿业大学铊盐投毒案,那一颗颗漠视生命的心灵震惊社会。同时,大学生犯罪现象正呈现上升趋势。【案例21】  2013年,某大学医学院2010级在读研究生L某和H某是同宿舍同学,因“H某获得直升博士生机会,其室友因此没有选上,于是怀恨在心”。L某“将实验室的某有毒化合物偷出,放在寝室的饮水机里”,4月15日,H某因饮用该水后,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人世。

4.犯罪出现智能化、团伙化的特点

以前校园安全案件以伤害型和侵财型为主,目前开始向多样化和智能化发展,大学生网络犯罪数量不断上升,大多为传播色情图片、网络诈骗、黑客攻击网络、网络盗窃、网络传播谣言和不负责任言论扰乱社会秩序等,并且大学生集体参与作案、社会成员掺杂作案现象增多。如轰动一时的郑州银行被劫案,这个犯罪团伙的4个重要成员中就有3个大学生,他们具有很强的反侦察能力,使得破案难度增加。

5.犯罪性质严重化

以前校园安全案件绝大多数是盗窃、打架斗殴等轻型犯罪,但近年来也出现了手段残忍的杀人、强奸、抢劫等暴力型犯罪。【案例22】  2009年4月某日晚,一对大学生情侣辛某、王某在北京某大学校园外的树林内被歹徒残忍杀害。

五、发生大学生安全案件原因分析

1.大学生思想单纯,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首先,大学生由于思想比较单纯,缺少社会阅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对社会上人和事的辨识能力不强,对可能的危险认识不足,容易使人身和财产遭受不法侵害。其次,目前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对贵重物品疏于管理,防盗意识不强,往往抱着侥幸心理,使盗贼有空子可钻。第三,很多大学生个性较强,没有安全意识,喜欢特立独行,不愿意认真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往往因小失大,造成严重后果。【案例23】  2010年4月,福建某大学大三学生沙某、小丽、小琴,为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三名女大学生先后通过媒体刊登广告寻求家教工作,没想到被色狼李某盯上。其中两名女生遭强奸,另一名极力反抗的女生沙某被害。

2.大学生法律意识淡漠

在目前高考招生的体制下,从学生到家长过多注重分数,而忽略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大幅扩招,学生管理队伍出现严重不足,学校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向教学倾斜,学校更关注知识的灌输,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法制等教育。即使部分课程涉及法制等人文素质教育,法律内容也很少,未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学生守法的概念比较淡漠。部分学生私欲膨胀,道德沦丧,不惜以身试法。

3.大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

大学生心理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的阶段,他们心理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遇事容易冲动,产生过激行为。有些大学生意志比较薄弱,情绪敏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对于不良现象和行为,往往因缺乏辨别能力而盲目跟风,选择极端方式,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刘某某硫酸伤熊事件,马某某携带仿真枪绑架案,以及许多大学生因难以承受恋爱失意而导致的犯罪,等等,都是因为心理的脆弱而诱发的犯罪。

4.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日益广阔的发展舞台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思想上的某种混乱。一方面,权钱交易、拜金主义及享乐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冲击着学子们。少数人物欲膨胀,追求享受,错误地以物质利益为尺度去评价个人得失。把对物质的追求当成生活和学习的重心,当通过正当渠道不能达到目的时,其中极少部分大学生就会采取犯罪的方法来实现。据调查,女大学生犯罪,除了少数是因为经济窘迫所致外,绝大多数是因为虚荣心过强、受社会不良习气影响、喜欢攀比、贪图享乐造成的。另一方面,各种不良文化随之涌入,色情、暴力、享乐主义以及西方文化中所宣传的私有化、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等文化糟粕都剧烈冲击着本民族思想道德观念。这些负面文化不断地涌入校园,也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坏的影响,诱导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5.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尤其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影响更为直接和重要,采取简单粗暴的家长制教育手段,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容易怨恨他人、仇恨社会进而引发犯罪。反之,部分家长则从小溺爱孩子,对他们的要求无条件满足,尤其在他们进入大学后,更是对其放纵,这些大学生往往比较自私、优越感强、逆反心理重,一旦心理失衡,就用暴力解决问题,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6.学校方面制度不健全,经费不落实,整改隐患不彻底

有的高校没有建立严格的安全防范制度,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措施;有的高校建立了安全防范制度,但形同虚设,没有认真执行并落实;有的高校领导对安全教育重视度和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安全教育应当是多层次、多对象、全方位的,所以在这些学校的安全教育当中往往存在一些“重教学、轻安全”或者“口头重视,行动轻视”的现象,也普遍存有“等、靠、拖”的思想,还有侥幸心理;有的高校教育经费和学生住房严重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而又没有投入资金对基础设施老化和住房问题进行改造、清除和解决,却盲目扩招。这些都为校园安全问题埋下隐患,容易爆发重大安全事故。

六、应对大学生安全事件的对策

除了没有预兆地突发天灾之外,纵观许多安全事件,都有一个前因后果的过程,大部分的事件是可以预防的。即使天灾等突发事件,如果事前有准备,应对得当,也可以有效降低危害程度。

1.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做好预防工作

预防为主、教育先行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本方针。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纳入教学计划,高校要保证必要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对大学生进行防火、防毒、防盗、防抢劫、防滋扰、防泄密、防交通事故、防网络犯罪、防邪教、防传销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让大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识与安全防范的基本知识,增强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可以明确“应当”“正当”与“不当”之间的关系和界限,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既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也可以在危险来临时恰当地帮助周围的同学。

2.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首先,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形势政策教育,深化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头脑。第二,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技能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等相结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第三,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教学、管理、服务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运用网络、报刊等各种媒体大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教职员工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做到言传身教。

3.开展大学生法制教育和实践演练

在加强安全法制课堂教学的同时,要充分开展法制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使大学生不仅掌握一些重要的、基本的法律知识,而且要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养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

4.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

随着当前大学生心理障碍以及性问题的日益增多,有必要在大学生中开设心理保健和性教育课程,设立心理教育与咨询机构,建立大学生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档案。帮助学生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际交往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解决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用积极的心态进行自我调整和调节的能力。

5.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和公寓管理工作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强化德育考评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开展“一对一”的教育帮扶。推行辅导员进公寓、进课堂制度,与教师课堂监督相结合,了解和掌握大学生课堂内外活动情况。加强公寓管理,完善门卫制度和门禁制度,加强安全巡查,也可减少社会闲杂人员进入学生公寓实施犯罪的机会。

6.强化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高校要树立以德治校、以法治校的观念,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体现公正、客观、平等、诚实、守信等道德和法律精神。完善矛盾处理机制和程序,建立必要的听证制度,确保矛盾处理的程序公正。稳定政工和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搞好部门协调和统一。加强高校后勤社会化中学校与企业、企业与学生等契约管理制度,避免后勤社会化实施过程中矛盾的激化。

7.营造大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应加强与社会有关部门的协作,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格健康发展的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和自然环境。尽可能地为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提供物质福利条件。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完善风清气正,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隐形育人功能,从空间和时间上减少和降低诱发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条件和各种社会矛盾。

8.完善校园治安综合治理机制

成立校园综合治理机构,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提高认识。第四节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及途径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安全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含安全法规教育、安全责任与安全意识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这些都应与高校的教育活动相联系,应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课教育等相结合。从安全防范角度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安全教育

随着高校改革开放的深入,境外人员来高校参观访问、举办讲座、讲学、留学、科技合作等情况日益增多,我国学生出国留学、交流、合作教育也在增多,这些使高校的安全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使其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条件下隐蔽斗争的新形式和新特点,自觉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

2.网络安全教育

近几年来,高校学生几乎人人涉足网络,虽然他们有驾驭网络的技能,但对自觉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却知之甚少,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淡薄。应教育引导大学生不登录反动网站,不看淫秽低级的网页,不下载、不传播具有反动及煽动性的信息,不在网上发表煽动性的言论。【案例24】  大学生阮某、黄某毕业后进入贵州某电子材料公司工作,2007年阮某通过邮箱将单位20t级电子级三氯氧磷技术资料发给其同学冯某,冯某与江苏省涟水县某化工厂取得联系,约定由阮某、冯某及江苏省涟水县某化工厂共同出资生产电子级三氯氧磷。其间黄某按照阮某的要求将贵州某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相关厂房设备等图片通过电子邮件发给阮某。案发后,阮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5年执行,并处罚金10万元;黄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并处罚金1万元。

3.消防安全教育

一是组织大学生学好消防法规,用好消防法规,提高依法预防火灾的观念;二是要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灭火技能和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互救本领;三是严格执行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学校的相关规定,注意用电用火安全,常怀对规则的敬畏之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火灾的发生或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4.防盗窃教育

针对当前学生宿舍盗窃犯罪上升的特点和原因,通过宣传教育、典型案例、治安通报等多种形式加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另外,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规定,在宿舍内不存放大额现金,不擅自留宿外客,对形迹可疑的陌生人更应提高警惕,避免宿舍盗窃案件的发生。

5.交通安全教育

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学生了解在交通活动中,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坐黑出租等良好习惯。通过交通法规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相应地建立五个意识,即红绿灯意识、停车线意识、斑马线意识、靠右行意识、路权意识。另外,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训练,提高大学生对交通情况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做出迅速处理,从而遏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6.心理安全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内在因素,健康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能杜绝心理性安全事故的发生。心理安全教育可采取普遍教育和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同时,要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教育。学校要通过开设心理门诊、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电话等形式,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及时帮助咨询对象,减轻他们内心的紧张与压抑。通过心理咨询对违纪行为或思想上有轻生苗头的学生进行及时疏导和教育,使教育真正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发挥感化学生的作用,使学生安全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7.自我保护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有关自我保护内容的法律知识教育,指导他们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学生在遇到不法侵害的威胁时,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以求得帮助。在遇到抢劫、强奸、行凶、杀人等不法侵害时,应大胆采取正当防卫来保护自己和他人。另外,要教育学生树立邪不压正的思想意识。在受到不法侵害时,要学会临危不惧,不要惊慌失措,从气势上压倒不法分子,迫使其停止侵害行为,进而将其抓获。如果不能抓获时,应记住不法分子的体型特征,为公安部门破案提供重要线索。对于体能较弱的学生,特别是女生,要引导他们不能同违法犯罪分子“硬拼”,一定要沉着机智,善于动脑,巧于周旋,学会“智斗”,用自己的智慧来赢得呼救及报案的机会。

8.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教育

面对台风、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一是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各项预警体系和制定防灾预案,统一协调,临危不乱。二是加强对学生进行包括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在内的安全教育。三是开展紧急疏散、逃生自救演练,提高全体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全员、全面、全过程进行安全教育

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处于宣传教育阶段,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但安全教育绝不是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安全教育也不只是开几次课、办几次讲座、贴几张海报那么简单。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教育力度,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教育。

全员教育即学校各级要加强教职工安全知识培训,组织广大教职工系统地学习、掌握安全知识,只有教职工具备了安全知识,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在教学上,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老师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在计算机课程中讲授有关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方面的内容;在信息工程课程中讲授信息安全、系统安全等内容。

在日常教育管理及各种服务工作中,都必须结合安全方面的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从而形成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共识和公众舆论,以利于安全教育与教学活动、课外实践以及管理和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安全教育得到广泛而充分的重视。

2.突出重点,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又要有重点地进行,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1)抓重点人的安全教育。如对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防止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造成安全事故。要做好这项工作,不能满足于形式,更不能只往下灌输,而要讲效果,要能打动人心,让受教育者内心接受,做到入耳、入脑、入心。(2)抓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如对防火、防爆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室,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又如在人群集中的活动场所,应教育学生注意文明礼貌,服从指挥,并注重观察场所周围的环境和安全通道,避免发生安全事故。(3)抓重点案例和专项演练,以案释法,以事警示,利用典型的事件、案例进行宣传教育,以生动形象的事实警示学生。模拟危险场景演练,让大学生置身其中,自救逃生,增加实践经验的积累。

3.抓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

重点时期是指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在高校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时期的安全教育。(1)要加强新生入学时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新生刚跨入大学校门时,由于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情况不熟悉,缺乏安全防范知识,不懂得如何自我保护,最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因此,切实加强新生入学的安全教育,增强新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大学生活,乃至以后的人生道路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安全责任教育: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学生家长总认为孩子进了校门,安全应该学校负责,其实不然,按照《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年满18周岁就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目前,大学生的年龄大多数都在20岁左右,依照法律规定都是成年人,也都具有完全的认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同时具备相应的自我保护能力。他们应该也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生本人对自身的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要加强节假日的安全教育。节假日学生思想容易放松,易发生财物被盗、火灾、食物中毒、溺水、车祸等事故。因而在此期间特别要强调安全问题,防止各类事故发生。(3)要加强学生外出实习、参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的安全教育。由于这部分学生外出实习、参加社会实践以及毕业生外出找工作单位,脱离了学校管理人员的视线,如果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遇事考虑不周,也易发生被骗,陷入传销组织,被坏人利用等各类事件。因此,学校应切实加强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防止各类事件的发生。第二章集体生活安全第一节集体生活——用电安全

安全用电历来都是高校安全工作的一个重点,然而每年因用电事件发生的人身伤害及火灾事故却高居不下。究其原因,主观上是因为大学生缺乏安全用电常识、防范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客观上则是由于学生在宿舍使用违规电器、乱拉电线、线路老化等原因造成的。所以大学生需从主观思想上和客观行动上加强防范,保障用电安全。

一、防火灾

随着大学办学规模的扩大,除部分新建校区外,学生公寓内学生数量都有所增加,居住条件变得非常拥挤,居住人员既多又杂。其中,有的同学防火意识淡薄,加之学校管理措施不到位,火灾隐患很多。高校学生公寓火灾类型大体可分为:违章用火引起、违章用电引起、管理疏漏引起3类。

1.违章用火

违章用火是指不遵守安全用火规定,擅自使用火源或明火。有的学生在停电或熄灯后,使用蜡烛照明看书;有的学生在公寓内使用酒精炉、煤油炉烧菜,改善生活;有的学生在学生公寓或公共场所乱扔乱丢烟头;有的学生逢重大节日或集会庆典时,在公寓阳台燃放烟花爆竹等。【案例1】  某高校女生擅自在宿舍使用酒精炉煮方便面,中途炉内酒精烧完,她未等酒精炉冷却就往酒精炉内添加酒精,引起酒精爆燃,引燃宿舍内尼龙蚊帐,造成火灾,多亏消防官兵及时扑灭。此次火灾共烧毁棉被7床、蚊帐7顶,衣服鞋袜全部烧毁,楼道内全部熏黑,造成该楼学生大面积恐慌逃离,险造成学生群体踩踏事件,该生也被烧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万元。【案例2】  2004年寒假刚开学不久,某高校体育学院2002级的两名女生违反学生公寓管理规定,擅自在宿舍用酒精炉做饭。在添加酒精时发生意外燃爆,导致同宿舍的另一名同学烧成重伤,医疗费高达几十万余元。这起事故给自己和他人精神及身体上造成很大的痛苦。

2.违章用电

违章用电是指不按照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随意安装、更换、使用电器。有的学生违章使用诸如电热杯、电热毯、电饭锅、热得快等电器,由于用电量过大,电线超负荷运载;有的学生乱拉乱接电线,违章接电,离开或睡前忘记拔掉电源等,就很容易造成短路,产生火花或发热起火,引发电力火灾,给自己及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防止由电力线路、电器引发的火灾,大学生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遵守宿舍安全管理规定,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不乱接电源,防止因乱接电源导致电流过载而造成的火灾。(2)严禁使用破损的插头、插座等,不要购买和使用质量低劣的电器产品,一定要选用有国家认证标志的合格电器产品。(3)不使用老化、接头处无绝缘胶布包扎的电线,不使用无插头的接线,以免由于电阻过大、电线发热,或接头处打火等原因,引起可燃物着火。(4)不得私自安装床头灯、台灯,不得违章使用电炉、热得快、电热杯、电炒锅、电饭锅等大功率电热器具。(5)防止电器长期通电,做到人走灯灭、关闭电源,节约能源,消除隐患。移动式插座必须放在安全的地方,并做到布线合理,不靠近蚊帐、被褥、衣服、书本等易燃物品,尤其是目前学生普遍使用的万能充电器,一定要做到充电时远离易燃物,人走电断。(6)发生电力火灾,应立即切断电源,无法切断电源时,迅速拨打119报警电话。同时可用不导电的灭火器灭火,电源尚未切断时,切勿把水浇到电气用具或开关上;如果电气用具或插头仍在着火,切勿用手碰及电气用具开关。(7)同学之间要互相监督规劝,还要敢于举报对安全造成威胁的一切违规用电行为。【案例3】  2008年11月14日早晨6时10分许,某高校宿舍楼起火,602寝室的4名女生在消防队员赶到之前,从6楼宿舍阳台跳楼逃生,不幸全部遇难。火灾事故原因为寝室里使用热得快引发电器故障,并将周围可燃物引燃所致。【案例4】  2006年7月14日早晨,北京某大学公寓一女生宿舍起火。起火时宿舍内一名女生被困屋内,女生说可能是对铺的一个充电器起火,该充电器已在插座上插了3天。

3.管理疏漏

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失管失修、措施不到位、宣教不广泛,都是引起火灾的重要原因。如有的线路长期使用老化检修不及时,消防器材准备不足,学生逃生演练不充分,等等。【案例5】  2011年5月10日,南宁市某学校7楼的机房发生火灾。在火灾发生前,消防隐患就已经被发现,但因没有及时整改,造成数台电脑被烧毁。接到报警后,南宁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立即出动两辆水罐车,12名官兵赶赴现场,及时组织学生疏散逃生,沿着楼梯快速撤离,并安抚人群的情绪。同时,特勤攻坚组通过垂直铺设水带进行灭火。15分钟后,火被顺利扑灭。据学校的相关人员介绍,该机房在学校消防安全排查时已经发现存在线路老化的问题,并打报告申请经费进行维修,但还没来得及整改,机房就发生了火灾。

二、防触电

触电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电灼伤和电击伤。所谓电灼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轻者只见皮肤灼伤,重者可伤及肌肉、骨骼,电流入口处的组织会出现黑色炭化现象。所谓电击伤,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所造成的内部伤害,它会破坏人的心脏、呼吸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引起强烈的肌肉痉挛、呼吸抑制或心跳骤停。严重电击伤可致残,甚至危及生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