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乐群(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4 00:53:10

点击下载

作者:张涛编注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敬业乐群

敬业乐群试读:

前言

敬业乐群

”这个成语,见于《礼记·学记》,本义是老师考核学生的一个指标,即指学生对学业的专注及学生乐于与人交往、协作。引而伸之,即可指人们对学业、职业的专注及对集体的认同。宋朝大儒朱子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群者,乐于取益,以辅其仁也。”意即是对事业、对集体的责任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敬业乐群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强大推动力。通过对古哲先贤敬业乐群精神的解读,及古人身上的敬业、乐群事迹的挖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敬业乐群的重要意义,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友善”的具体要求,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推进学业、事业的顺利发展。所以本书的撰写,正是立足于弘扬古人敬业乐群的精神,共享人类历史之中的“敬业乐群”文化。

在我们古代,敬业精神的体现有多个方面。体现在君臣的治国理政上,即君主、臣子在各自的岗位要兢兢业业,施行廉政、明政、仁政,使君臣关系井然有序,使臣民关系稳定和顺,使邦交、经济、国防及民生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关系皆有条有理。如此,可使国富民强,人们安居乐业。敬业而又乐业,此将更有利人们在各自的职位励精图治,有利于人们推进各自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人们快乐地实现人生的价值。敬业精神体现在“士、农、工、商”等方面,即是老师能因材施教、谆谆善诱,学生执经问难能勤学苦练、学思并进,有手艺者能精益求精、锦上添花,农人能不违农时、勤于劳作,商人能童叟无欺、生财有道。简而言之,在我们古代,敬业精神体现在君主、百官、百工、百艺等各行各业中专注事业的人们身上。本书《敬业乐群》《敬业》两部分正是古人敬业理念及事迹的展现。“乐群”,顾名思义,即在群体之中能获得快乐。古人说:“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国语·周语上》)所以“群”的意义是指“群体、集体”。乐群,实质上说的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个体能和乐地融入集体之中,并在集体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成为害群之马,这是乐群的一个体现。个体能顺利地加入团队,并在其中协作攻关,而不是滥竽充数,这也是乐群的一个体现。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即在集体之中,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从中获得教益,最终使学业、事业得到新的拓展,此是从集体之中获得的快乐与进步,也是与人为善、摆脱孤陋寡闻的一个体现。但值得指出的是,“乐群”并不是沆瀣一气、同流合污,也不是结党营私、朋比为奸,更不是进行权力寻租、坠入塌方式腐败的深渊。乐群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互助协作的工作方式,更是一种宽广的情怀。它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一种积极的入世态度,从而使人们入乡随俗,尊重不同地方的文化差异;使人们能自觉地提高自身素养,融入集体。“《诗》可以群”,学习共同的文化知识,坚持相同的理想信念,可以让我们在集体中获得进步,得到快乐的正能量。而那些脱离群众、孤芳自赏的人,常常在自命清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最终走向自我埋没。

敬业、乐群是人们工作取得成绩、生活获得幸福的两大法宝。本书所精选的一些古人的故事,有的堪称敬业乐群的典型。这些或正面或反面的形象,自天子至平民,涉及社会的各行各业,皆指出了敬业、乐群对人们工作与生活的重大意义。这些鲜明的敬业、乐群的形象,告诉我们只有专注学业、事业的人们,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只有敬业而又谦和处世、善于群居的人们,才会获得来自集体的快乐源泉。显然,敬业乐群的精神,不分国度,不分时代,一直在推动“人的历史”与“历史的人”的前进。我们国家将“敬业”“友善”写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敬业乐群精神的恒久性。与人为友,与友为善,是乐群的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上说,“友善”与“乐群”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在本书材料收集、初稿撰写、校注工作进行之时,谢炳军、张玲莉、李筱艺、周毅、李小依等诸位积极配合,为本书的撰作和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多费心力,在此深表谢意。

最后,我们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给读者一点心灵的启迪,能给人们一些工作、生活上的正能量,能让人们在品味历史文化的同时,更好地敬业乐业、乐群爱群。

限于本人的学识和能力,书中肯定会有不少疏漏和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正!张涛2016年10月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敬业乐群

专注事业,以友辅仁

〔解题〕题目据正文拟。此为《礼记》中的一篇,篇题为《学记》,汉代学者郑玄对篇名的解释是:“《学记》者,以其记人学教之义。”该篇系“敬业乐群”词源所本,因此置于本书开头,一则阐明敬业乐群本意,二则体现求学、问学之道。关于敬业乐群,唐代经学家孔颖达解释说:“敬业,谓艺业长者,敬而亲之;乐群,谓群居朋友善者,愿而乐之。”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群者,乐于取益,以辅其仁也。”即敬业是对学业、事业的专注和诚敬,而乐群是仁人爱人、以友辅仁的意思。[1][2][3]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4]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5]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6]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7][8][9]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10][11],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12]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13]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14][15]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16][17][18]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19],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20]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21][22]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23][24]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25][26]。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27]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28][29]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30]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

[31]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32]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33][34],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35][36][37][38]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39]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40]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41][42]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43]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44]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45][46]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47]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48][49]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50][51]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52]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53][54]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55]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56][57][58]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59]。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60]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礼记·学记》[1] 发虑宪:虑,思考、思虑。宪,法令、法度。[2](xiǎo小)闻:,小。闻,声誉。小小的荣誉。[3] 就贤体远:就贤,接近贤人。体远,体恤与自己疏远的人。[4] 《兑命》:即《说命》,《礼记》均作《兑命》,《古文尚书》篇名,有上、中、下三篇。《说命》(上)是君臣的进谏及王、傅说的答辞与武丁的文告。《说命》(中)是傅说向武丁的进言。《说命》(下)是《说命》(中)的延续。[5] 旨:美味。[6] 学(xiào效)学半:学(xiào),即“敩(xiào)”,教导,使觉悟,后作“教”。“教”占“学”的一半,意思是教别人自己也能收到一半的成效。[7] 家有塾:孔颖达《礼记正义》:“百里之内,二十五家为闾,共同一巷,巷首有门,门边有塾。民在家之时,朝夕出入,恒就教于塾。”所以这里的“家”应为二十五家的闾。塾:古代指门内东西两侧的堂屋,也是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的地方。[8] 党有庠:古时五百家为一党,党的学校叫庠。[9] 术有序:术,即“遂”,古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遂,遂的学校叫序。[10] 比年:每一年。[11] 离经辨志:离经,明句读。辨志,辨析经义。[12] 说(yuè悦)服:信服。[13] 蛾(yǐ蚁)子时术之:蛾,蚂蚁。应学习蚂蚁积土成山的精神。[14] 皮弁:皮弁服,礼服。[15] 《宵雅》肄三:《宵雅》,即《诗经》中的《小雅》。肄,习也。习《小雅》之三,即《小雅》中的《鹿鸣》《四牡》《皇皇者华》。[16] 鼓箧(qiè怯):击鼓开箧,古时入学的一种仪式。[17] 孙:同“逊”,恭敬。[18] 夏(jiǎ假)楚:夏,同“槚”。楚,荆条。夏楚,古代学校两种体罚越礼犯规者的用具。后亦泛指体罚学童的工具。[19] 禘(dì弟):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20] 学不躐(liè列)等:躐,超越。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不能超越次第,要循序渐进。[21] 时教:因时施教。[22] 操缦(màn慢):缦,琴弦。拨弄琴弦。[23] 呻其占(zhàn站)毕:呻,朗读。占,同“苫”,竹简。毕,竹简。占毕:这里指课本。[24] 多其讯:一味灌输知识。讯,告知。[25] 及:急于,追求。数:同“速”。安:适应。[26] 佛:同“拂”,违背。[27] 隐:感到沉苦。疾:怨恨。[28] 去:忘记,忘掉。[29] 刑:成,成功。[30] 豫:预防。[31] 陵:超过。陵节:超越等级。孙:通“逊”,顺,循序渐进。[32] 扞(hàn汉)格:抵触抗拒。[33] 燕朋:轻慢而不庄重的朋友。[34] 燕辟:轻慢邪辟的言行。[35] 喻:晓喻、开导。[36] 道:同“导”,引导。牵:强拉。[37] 强(qiǎnɡ抢):勉励。[38] 开而弗达:开,启发。达,通达。启发而不是全部讲解。[39] 长善:发扬优点。[40] 微而臧:臧,善。意思指道理深奥而解说精妙。[41] 至学:求学[42] 美恶:这里指天资的高下。[43] 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夏、殷、周三代之王。四代:指虞、夏、商、周四个朝代。[44] 严:尊敬。[45] 不臣于其臣:不用对待臣下的礼节来对待其臣。[46] 尸:古代代表死者受祭祀的人,一般由王族中人或者死者晚辈充当。[47] 庸之:庸,功劳。这里指归功于老师的意思。[48] 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49] 节:树的枝干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50] 记问:凭记忆力掌握知识。[51] 听语:听取学生的问题并解答。[52] 车在马前:意思是说小马跟在车后,习惯之后才到前面开始驾车。[53] 比物丑类:丑,比。比较同类事物,以做到触类旁通。[54] 当:比得上。[55] 五服:斩衰(cuī崔)、齐衰(zī cuī资崔)、大功、小功、缌(sī思)麻五种丧服。它们分别用以表示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56] 大德不官:大德,最崇高的道德,多指圣人的德行。最崇高的德行,不局限于任何一种官职。[57] 大道不器:大道,事物的普遍规律。器:具体的事物。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不拘泥于任何具体的器物。[58] 大信不约:最讲诚信的人不必靠立约来约束。[59] 大时不齐:大时,天时。大的天时,如同四季的变化,无须整齐划一,却是最准确的守时。[60] 委:众水汇集之处。

恭以交际,道以仕官

〔解题〕题目据正文拟。中国是个伦理社会,十分重视人际关系。先贤孟子告诉我们,与人交际,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恭”。恭敬尊重,也一直贯穿于中国的传统礼仪之中。赠送礼物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并非所有的馈赠都体现了“恭”,若所赠之物是不义之财,或是有不正当的目的,那对于被馈赠的人,不仅不是恭敬尊重,反而会是害人的毒药。所以,无论古今,人情往来是增进感情途径之一,而若把握不好,性质便会改变。[1]

万章曰:“敢问交际何心也?”孟子曰:“恭也。”[2]

曰:“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以是为不恭,故弗却也。”

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却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也’,而以他辞无受,不可乎?”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3]

万章曰:“今有御人于国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馈也以礼,[4]斯可受御与?”曰:“不可。《康诰》曰:‘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5][6],凡民罔不譈。’是不待教而诛者也。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辞也。于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

曰:“今之诸侯取之于民也,犹御也。苟善其礼际矣,斯君子受之,敢问何说也?”曰:“子以为有王者作,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7]?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

[8][9]尽也。孔子之仕于鲁也,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猎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10]

曰:“然则孔子之仕也,非事道与?”曰:“事道也。”[11]“事道奚猎较也?”曰:“孔子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曰:“奚不去也?”[12]

曰:“为之兆也。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后去,是以未尝有[13]所终三年淹也。孔子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14][15]也。于季桓子,见行可之仕也;于卫灵公,际可之仕也;于卫[16]孝公,公养之仕也。”——《孟子·万章下》[1] 际:这里用为交合、会合之意。[2] 却之却之:一再拒绝。[3] 御:阻止、防御。这里指拦路抢劫的意思。[4] 《康诰》:是《尚书》中的一篇,《康诰》是周公封康叔时作的文告。周公在平定三监(管叔、蔡叔、霍叔)和武庚所发动的叛乱后,便封康叔于殷地。这个文告就是康叔上任之前,周公对他所作的训辞。[5] 闵:通“暋(mǐn敏)”,强横。[6] 譈(duì对):同“憝(duì对)”,怨恨。[7] 比:并列,挨着,即一个个的意思。[8] 充类:类推。[9] 猎较:争夺猎物。打猎时争夺猎物,用于祭祀,这是古人的一种风俗。[10] 非事道与:不是为了发扬道吗?事,动词,从事,即为了推行道而工作。[11] 簿正:按照登记的书目检验祭品是否齐全。簿,登记。[12] 兆:征兆,迹象。[13] 淹:停留。[14] 行可:可行其道。[15] 际:接。指对自己的礼节待遇等。[16] 公养:指对一般贤者的礼节待遇等。

鲁恭治中牟

范晔

〔解题〕题目据正文拟。为南朝史学家范晔所作。鲁恭任中牟县令,重德化不任刑罚,使得当地民众相安,人心唯仁,官得其职,民得其乐。治理国家不仅要重视法制,更要重视德治。[1][2](鲁恭)拜中牟令。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亭[3]长从人借牛而不肯还之,牛主讼于恭。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恭叹曰:“是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绶去,掾史泣涕共留[4]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于是吏人信服。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5][6]不寔,使仁恕掾肥亲往廉之。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1]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鲁恭于东汉章帝时任中牟(河南省郑州市辖县)县令,他注重以道德风尚感化人,不依靠刑罚命令惩治人。[2] 任:任凭使用。[3] 亭长:古代官名。[4] 贳(shì世):宽纵,赦免。[5] 寔(shí实):通“实”,真实。[6] 仁恕掾:汉代官吏,主狱。肥亲:人名。廉:检查。

得贤之术

孔融

〔解题〕题目据正文拟。盛孝章曾任吴郡太守,因病辞官归家,但有着很高的名望。孙策担心盛孝章不利于自己的统治,十分忌恨,孙权继位后亦是如此。好友孔融担心盛孝章将遭遇不测,所以写了《论盛孝章书》,向曹操推荐盛孝章。曹操接信后,即征盛孝章为都尉,可惜征命未至,盛孝章已为孙权所害。此为选段,集中论述了君主得贤的重要性,认为君主应该网罗一批优秀人才在自己周围,以治理天下。[1][2]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3][4][5]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6]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7]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8][9][10][11]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12]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13][14]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昭明文选·论盛孝章书》[1] 孝章:盛孝章,名宪,字孝章。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东汉末年名士。[2] 要:总的来说的意思。[3] 九牧:传说古代中国分为九州,州的长官名牧。这里九牧指九牧所辖之地,泛指天下。[4] 燕君:燕昭王。市:买来。[5] 骋道里:驰骋在路上。[6] 绝足:绝尘之足,指奔跑飞快的千里马。[7] 郭隗:战国时燕国人,曾为燕昭王求贤出谋划策。[8] 乐毅: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因燕昭王求贤而从魏来燕。[9] 剧辛:赵国人,因燕昭王求贤来到燕国,跟乐毅一起打败齐国。[10] 邹衍:齐国人,因燕昭王求贤来到燕国,曾著书论述国家强盛的原因。[11] 向使:假如。倒悬:倒挂,比如处境极度困难。[12] 北首燕路:面朝北往燕国而来。[13] 称引:援引,称述。[14] 因表不悉:旧时信末套语,意思是说依据此事而表明自己的意思,却不能详尽地说出所要说的。

辅相之责

韩愈

〔解题〕题目据正文拟。《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是韩愈两次上书宰相之后又上书的第三封。这封信与第二封信(《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的平铺直叙、苦苦陈情有了很大的不同。通篇将周公与当时宰相两两作对照,不畏犯颜,不畏嫌忌。末述再三上书之故,表明诚恳的心迹。文章将周公与当朝宰相对待人才的态度进行对比,指出当今辅相应该尽其职责,为天下网罗人才,热忱对待人才,表达了韩愈兼济天下的抱负。[1]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2]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3]沐,三握其发。当是时,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4][5]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6]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7]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8][9]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10]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11],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12][13]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14]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其所求进见之士,虽[15]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16]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17]

愈之待命,四十余日矣。书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18]而阍人辞焉。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阁下其[19][20]亦察之。古之士三月不仕则相吊,故出疆必载质。然所以重于[21]自进者,以其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忧天下之[22]心,则不能矣。故愈每自进而不知愧焉,书亟上,足数及门,而[23][24]不知止焉。宁独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贤之门下是惧。[25][26]亦惟少垂察焉。渎冒威尊,惶恐无已。愈再拜。——《昌黎先生集·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1] 三月十六日:指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三月十六日。[2] 哺:指口中所含的食物。[3] 沐:洗头发。[4] 欺负:欺诈背负,不守信义。[5] 荒服:古代以王畿为中心,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荒服是离京畿最远的区域。宾贡:入朝进贡。宾:服从,归顺。[6] 具:法令,方针。修理:修订整顿整齐。[7] 休征嘉瑞:休,美好,吉祥美好的征兆,古人认为天下清平便会出现吉祥之物,下文所称的麟凤龟龙皆属此类。[8] 叔父之亲:周公是成王的叔父。[9] 辅理承化:辅佐治理、承继教化。章章:显明、昭著。[10] 百执事:犹言百官。执事指朝廷中各部门官员。百,指众多。[11] 设使:设、使都是“假设”的意思。[12] 特:只是。[13] 维其:正因为,现在通常写做“唯其”。[14] 近:指与周公的地位相近。[15] 称说:建议,主张。[16] 去就:或去或就。去,使……离开,指不任用;就,就近,指任用。[17] 待命:等待回音。[18] 阍(hūn昏)人:阍本义为日落时皇宫关门,黄昏关门。引申义为守门人。辞:谢绝。[19] 吊:安慰。[20] 出疆必载质:离开故国一定带上见面礼。质,通“贽”,初次求见尊者时所带的礼品。[21] 去:离开(周)。之:往……去。[22] 亟(qì气):屡次。[23] 宁独:岂止。[24] 惴(zhuì坠)惴焉:惶恐不安的样子。[25] 惟:希望。少:稍微。垂:敬辞,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爱。[26] 渎(dú读)冒:亵渎冒犯。渎,没有礼貌。冒,冒犯。

官者,民之役

柳宗元

〔解题〕题目据正文拟。柳宗元(773—819)在送别友人薛存义时,告之应当明白为官的职责所在,就是为百姓服务。柳宗元提出了“官为民役”的观念,这种进步的思想虽然在当时只能是一种超越时代且无法实现的理想,但提倡官员要做“公仆”,对于今天的官员从政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2][3]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4][5][6][7]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8][9][10]。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11][12]。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13]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14]。[15][16]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柳河东集·送薛存义序》[1] 薛存义:唐代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曾任零陵(今属湖南省)代理县令,为柳宗元同乡好友。[2] 柳子:作者柳宗元自称。载肉于俎(zǔ祖):把肉放在器物里。载,承。俎,古代祭祀时盛肉的礼器。这里指放肉的器物。[3] 崇:充实,充满,这里作动词用。[4] 浒(hǔ虎):水边。[5] 饮(yìn印)食(sì伺):使之饮食,使动用法。[6] 吏:做官,作动词用。[7] 若:你。其:指代“凡吏于土者”。[8] 使司平于我也:让官吏给我们百姓办事。司,官吏。平,治理。我,指代“民”、百姓。[9] 我受其直:我(官吏)接受了他们(百姓)的报酬。这里的“我”指代“吏”。直,同“值”,指官吏所得的俸禄。[10] 岂惟怠之:还不仅仅是玩忽职守。岂,语气助词,难道。惟,只。之,指代“其事”,即“民之事”。[11] 盗:这里指贪污和敲诈勒索。[12] 向:假如。[13] 假令:代理县令。假,代理。[14] 审:明白。[15] 幽明:善恶,此处指政绩优劣。[16] 赏:赠送。

县令挽纤

宋祁 欧阳修

〔解题〕题目据正文拟。此文原为唐代孙樵所作,《新唐书》对孙文进行了压缩,本段主要讲县令在面对讨好上级和保证百姓安心生产之间,选择了后者,且运用了极其巧妙的办法。我们如今从中应该学习的恐怕不仅仅是他的聪明才智,更应该是他的为官原则。怎么样才能是一名好官?是做上级眼中的好官,还是做百姓眼中的好官?从道理上说,二者并不矛盾,也不应该矛盾。但有的官员却将二者对立起来。当前社会,为了升迁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置百姓利益于不顾的事情并不少见。这告诉我们,一方面官员自身要加强修养,另一方面也要使官员的考核制度更加合理化。[1]

何易于,不详何所人及所以进。为益昌令。县距州四十里,刺[2]史崔朴常乘春与宾属泛舟出益昌旁,索民挽繂,易于身引舟。朴惊[3]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耕且蚕,惟令不事,可任其劳。”朴愧,与宾客疾驱去。——《新唐书·循吏·何易于》[1] 何易于:唐文宗太和年间益昌(今四川广元市南)县令,为官清正廉洁,勤政爱民。[2] 繂(lǜ绿):粗绳子。此指纤。[3] 方:正当。

为国而官,为民而书

茅坤

〔解题〕题目据正文拟。明代茅坤(1512—1601)为《青霞集》所作序言,本选段主要是对沈青霞个人经历的概述。沈青霞在职期间以直谏闻名,敢于直接上疏揭发贪官污吏行迹,以“十罪疏”弹劾严嵩,被贬职塞上之后,痛感百姓之遭遇,发愤著文,以另一种方式尽士大夫治国平天下的职责。[1][2]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3][4][5]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6]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

[7][8]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9][10]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11]疆场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之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12]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13]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14]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15]中朝之士虽不敢讼言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16]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17]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青霞集·青霞先生文集序》[1] 青霞:沈炼(1507—1557),字纯甫,号青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嘉靖十七年进士,因为弹劾奸臣严嵩而被杀害,因此受到天下士人推崇,将他的作品汇编成《青霞先生文集》。[2] 锦衣经历:锦衣,即锦衣卫。经历,官职名,掌管文牍的小官。[3] 已而:不久,后来。[4] 累(léi雷):通“缧”,囚禁。[5] 会:刚巧,正好。[6] 恣(zì自)放纵、无拘束,这里是听凭、任凭。[7] 甚且:甚至。[8] 馘(ɡuó国):被杀者的左耳。古时作战凭割取敌人的左耳来计功。[9] 往往而是:到处都是这样。是,如此,这样。[10] 所:场所,地方。[11] 菅刈(jiān yì尖义):菅,通“蕳”,兰草。刈,割草。这里指像割草一样残害百姓。[12] 欷歔(xī xū希虚):同“唏嘘”,本意是哭泣后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现在通常指感慨、叹息的意思。[13] 什:篇章。[14] 煽构:煽动捏造。[15] 阃(kǔn捆)寄:统兵在外的人。阃,特指部门的门槛;寄,托付。[16] 坐罪:获罪。[17] 裒(póu抔)辑:搜集、编辑。裒,聚。

治安疏

海瑞

〔解题〕海瑞(1514—1587)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一生清廉正直、节俭朴素、言行一致,关心人民疾苦,不屈不挠地和权贵势力进行斗争,敢犯龙颜。此篇谏言是海瑞担任云南清吏司主事期间,为了匡正君道,明确臣下的职责,求得万世治安所呈。海瑞敢于直言,在谏言中明确地指出君主所应当履行的职责,对嘉靖皇帝沉溺于修道成仙,不理朝政进行了直接有力的批驳。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

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凡民生利瘼,一有所不闻,将一有所不得知,而行其任,为不称。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臣工尽言,而君道斯称矣。昔之务为容悦,谀顺曲从,致使实祸蔽塞、主上不闻焉,无足言矣。[1]

过为计者则又曰:“君子危明主,忧治世。”夫世则治矣,以不[2]治忧之;主则明矣,以不明危之:毋乃使之反求眩瞀,失趋舍矣乎!非通论也。[3]

臣受国厚恩矣,请执有犯无隐之义,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不为悦,不过计,披肝胆为陛下言之。

汉贾谊陈政事于文帝曰:“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夫文帝,汉贤君也,贾谊非苛责备也。文帝性仁类柔,慈恕恭俭,虽有近民之美;优游退逊,尚多怠废之政。不究其弊所不免,概以安且治当之,愚也;不究其才所不能,概以安且治颂之,谀也。

陛下自视于汉文帝何如?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可为尧、舜,可为禹、汤、文、武,下之如汉宣之励精,光武之大度,唐太宗之英武无敌,宪宗之志平僭乱,宋仁宗之仁恕,举一节可取者,陛下优为之。即位初年,刬除积弊,焕然与天下更始。举其大略如:箴敬一以

[4][5]养心,定冠履以辨分,除圣贤土木之像,夺宦官内外之权,元世[6]祖毁不与祀,祀孔子推及所生。天下忻忻然,以大有作为仰之。识者谓辅相得人,太平指日可期也。非虚语也,高汉文帝远甚。然文帝能充其仁顺之性,节用爱人,吕祖谦称其不尽人之财力,诚是也。一[7][8]时天下虽未可尽以治安予之,然贯朽粟陈,民少康阜,三代后称贤君焉。[9]

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矣。反刚明而错用之,谓遐举[10]可得,而一意玄修。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兴土[11]木。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驰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12]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宫,人以为薄于夫妇。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13]水旱靡时,盗贼滋炽。自陛下登极初年亦有之,而未甚也。今赋[14]役增常,万方则效。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悬磬,十余年来极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15]

迩者,严嵩罢黜,世蕃极刑,差快人意,一时称清时焉。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之严嵩未相之先而已,非大光明世界也。也不及汉[16]文帝远甚。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内外臣工之所知也。知之,[17][18]不可谓愚。《诗》云:“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今日所赖[19][20]以弼棐匡救,格非而归之正,诸臣责也。岂以圣人绝无过举哉[21][22][23]?古昔设官,亮采惠畴足矣,不必责之以谏。保氏掌谏王恶[24][25][26],不必设也。木绳金砺,圣贤不必言之也。乃修斋建醮,相[27]率进香,天桃天药,相率表贺。兴宫筑室,工部极力经营;取香觅宝,户部差求四出。陛下误举,诸臣误顺,无一人为陛下正言焉。[28]都俞吁咈之风,陈善闭邪之义,邈无闻矣,谀之甚也。然愧心馁[29][30]气,退有后言,以从陛下;昧没本心,以歌颂陛下,欺君之罪何如?

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也,人未有不顾其家者。内外臣工有官守、[31][32]有言责,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也。一意玄修,是陛下心之惑也。过于苛断,是陛下情之偏也。而谓陛下不顾其家,人情乎?诸臣顾身念重,得一官多以欺败、赃败,不事事败,有不足以当陛下之心者。其不然者,君心臣心偶不相值也,遂谓陛下为贱薄臣工。诸臣正心之学微,所言或不免己私,或失详审,诚如胡寅扰乱政事之说[33],有不足以当陛下之心者。其不然者,君意臣言偶不相值也,遂谓陛下为是己拒谏。执陛下一二事不当之形迹,亿陛下千百事之尽然[34],陷陛下误终不复,诸臣欺君之罪大矣。《记》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今日之谓也。

为身家心与惧心合,臣职不明,执一二事形迹说,既为诸臣解之矣。求长生心与惑心合,有辞于臣,君道不正,臣请再为陛下开之。

陛下之误多矣,大端在修醮。修醮所以求长生也。自古圣贤止说修身立命,止说顺受其正。盖天地赋予于人而为性命者,此尽之矣[35]。尧、舜、禹、汤、文、武之君,圣之盛也,未能久世不终。下之亦未见方外士,汉、唐、宋存至今日,使陛下得以访其术者。陶仲[36]文,陛下以师呼之,仲文则既死矣。仲文尚不能长生,而陛下独[37]何求之?至谓天赐仙桃药丸,怪妄尤甚。昔伏羲氏王天下,龙马[38]出河,因则其文以画八卦。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因而

[39][40]第之,以成九畴。河图、洛书,实有此瑞物,泄此万古不传之秘。天不爱道而显之圣人,藉圣人以开示天下,犹之日月星辰之布列,[41]而历数成焉,非虚妄事也。宋真宗获天书于乾佑山,孙奭谏曰:“天何言哉?岂有书也?”桃必采而得,药必工捣合以成者也。无因而至,桃药是有足行耶?天赐之者,有手执而付之耶?陛下玄修多年[42]矣,一无所得。至今日,左右奸人逆陛下玄修妄念,区区桃药之长生,理之所无,而玄修之无益可知矣。

陛下又将谓悬刑赏以督率臣下,分理有人,天下无不可治,而玄[43][44]修无害矣乎?夫人幼而学,无致君泽民异事之学,壮而行,亦无致君泽民殊用之心。《太甲》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45]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言顺者之未必为道也。即近事观:严嵩[46][47]有一不顺陛下者乎?昔为贪窃,今为逆本。梁材守官守道,陛下以为逆者也,历任有声,官户部者至今首称之。虽近日严嵩抄没、百官有惕心焉,无用于积贿求迁,稍自洗涤。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严嵩未相之前而已。诸臣宁为严嵩之顺,不为梁材之执。今甚者贪求,[48]未甚者挨日。见称于人者,亦廊庙山林,交战热中,鹘突依违,[49]苟举故事。洁己格物,任天下重,使社稷灵长终必赖之者,未见其人焉。得非有所牵制其心,未能纯然精白使然乎?陛下欲诸臣惟予[50][51]行而莫违也,而责之效忠;付之以翼为明听也,又欲其顺吾玄修土木之误:是股肱耳目不为腹心卫也,而自为视听持行之用。有臣[52][53]如仪、衍焉,可以成“得志与民由之”之业,无是理也。[54]

陛下诚知玄修无益,臣之改行,民之效尤,天下之不安不治[55]由之,翻然悟悔,日视正朝,与宰辅、九卿、侍从、言官讲求天下利害,洗数十年君道之误,置其身于尧、舜、禹、汤、文、武之上,[56]使其臣亦得洗数十年阿君之耻,置其身于皋、夔、伊、傅,相为

[57][58]后先,明良喜起,都俞吁咈。内之宦官宫妾,外之光禄寺厨役[59][60][61],锦衣卫恩荫,诸衙门带俸,举凡无事而官者亦多矣,上之内仓内库,下之户、工部,光禄寺诸厂,段绢、粮料、珠宝、器用、[62]木材诸物,多而积于无用,用之非所宜用亦多矣,诸臣必有为陛下言者。诸臣言之,陛下行之,此则在陛下一节省间而已。京师之一[63]金,田野之百金也。一节省而国有余用,民有盖藏,不知其几也。而陛下何不为之?

官有职掌,先年职守之正、职守之全而未之行,今日职守之废、职守之苟且因循,不认真、不尽法而自以为是。敦本行以端士习[64][65],止上纳以清仕途,久任吏将以责成功,练选军士以免召募,[66][67]驱缁黄、游食以归四民,责府州县兼举富教,使成礼俗,复屯[68][69][70]盐本色以裕边储,均田赋丁差以苏困敝,举天下官之侵渔,[71][72]将之怯懦,吏之为奸,刑之无少姑息焉。必世之仁,博厚高明悠远之业,诸臣必有为陛下言者。诸臣言之,陛下行之,此则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一振作而百废具举,百弊刬绝,唐、虞三代之治,粲然复兴矣,而陛下何不行之?

节省之,振作之,又非有所劳于陛下也。九卿总其纲,百职分其[73]绪,抚按科道纠率肃清之于其间,陛下持大纲、稽治要而责成焉[74][75]。劳于求贤,逸于任用,如天运于上,而四时六气各得其序,[76][77]恭己无为之道也。天地万物为一体,固有之性也。民物熙浃,[78][79]薰为太和,而陛下性分中自有真乐矣。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80]可与天地参。道与天通,命由我立,而陛下性分中自有真寿矣。[81]此理之所有者,可旋至而立有效者也。若夫服食不终之药,遥兴[82][83]轻举,理之所无者也。理之所无,而切切然散爵禄,竦精神,[84]玄修求之,悬思凿想,系风捕影,终其身如斯而已矣,求之其可得乎?

夫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于此不言,更复何言?大臣持禄而外为谀,小臣畏罪而面为顺,陛下诚有不得知而改之行之[85]者,臣每恨焉。是以昧死竭惓惓为陛下一言之。一反情易向之间[86],而天下之治与不治,民物之安与不安,于焉决焉。伏惟陛下留神,宗社幸甚,天下幸甚。臣不胜战栗恐惧之至,为此具本亲赍,谨具奏闻。——《海瑞集·治安疏》[1] 过为计者:过分担忧的人。[2] 眩瞀(mào帽):眼睛昏花不明。[3] 请执有犯无隐之义:请允许我遵循宁可直言冒犯,也不隐讳欺瞒的原则。[4] 箴敬一:箴,劝告,规劝。箴也是一种用于规劝劝诫的文体。敬,恭敬端肃。一,指内心纯一不杂。[5] 除圣贤:明世宗曾下令撤除孔庙中孔子的塑像,只供奉孔子的牌位。[6] 忻(xīn心)忻:同“欣欣”,喜悦的样子。[7] 贯朽粟陈:形容府库充实。贯朽,指钱存放过久,连穿钱的绳子都烂掉了。粟陈,指粮食因吃不完存放过久而腐烂。[8] 阜:丰盛。[9] 刚明:刚强圣明。[10] 玄修:修道,指明世宗迷信修炼长生不老之道。[11] 推广事例:明代有向政府缴纳财务以换取官爵或荣典的规定,起初控制较严,后援用此规定愈发泛滥,所以说“推广事例”。[12] 二王不相见:明世宗与方士炼丹,听信与亲人见面丹药就会失效的说法,就不和皇子见面。[13] 靡时:不时。[14] 室如悬磬:磬,古代矩形乐器。室如悬磬指居室空无所有,比喻非常贫穷。[15] 迩(ěr耳)者:近来。[16] 不直陛下:不以陛下为直,意思是不赞成、不称赞陛下。[17] 衮(ɡǔn滚)职有阙:衮,君王的礼服,借指皇帝。衮职,皇帝的职责。阙,同“缺”,过失。[18] 仲山甫:周朝的大臣。[19] 弼棐(fěi匪):弼、棐,都是辅助的意思。[20] 格非:纠正错误。[21] 过举:错误的举动。[22] 亮采惠畴:出自《尚书·舜典》,做官办事的意思。[23] 责之以谏:要求大臣尽到劝谏的责任。[24] 保氏:《周礼》中的一个官职名,负责贵族子弟的教育。[25] 木绳金砺:木绳,木匠用的墨线。金砺,磨刀石。古人多以这两件事物比喻纠正错误。[26] 修斋建醮(jiào叫):修建祭坛设置道场。醮,打醮,道士设坛念经做法事。[27] 天桃天药:天赐的仙桃和仙药。[28] 都俞吁咈(yù fú郁浮):都俞,表示赞成。吁咈,表示否定。《尚书》中尧舜对话所用的词语,表示君臣之间能推心置腹地交换意见,关系融洽。[29] 愧心馁气:不敢之言,不免感到惭愧,势弱气短。[30] 退有后言:在背后议论是非。[31] 官守:行政职务。言责:进谏的职责。[32] 奠:安置。[33] 胡寅: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宋徽宗时进士。宋高宗时曾上书主张北伐,反对议和,遭秦桧陷害。胡寅上书主战是正确之举,海瑞在这里说他“扰乱政事”,是一种反语。[34] 亿:同“忆”,猜测。[35] 此尽之矣:不过就是这些罢了。[36] 陶仲文:明世宗最信任的方士。[37] 伏羲氏:古代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是我们华夏文明的始祖,传说他的形象是人首龙身,他智勇双全、力大无比。他始画八卦,造书契,并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38] 龙马出河,因则其文以画八卦:相传伏羲时,有龙马出现于黄河,背上有“河图”的图案,伏羲据此图案画成八卦图。[39] 第之:排列起来。[40] 九畴:畴,品类。九畴,传说是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41] 孙奭(shì式):字宗古,今山东茌平人。北宋经学家、教育家。他以经学成名,一生坚守儒家之道。[42] 逆:迎合。[43] 夫人:那些人。夫,在这里不是发语词,当“彼”讲。[44] 致君:辅佐国君。[45] 《太甲》:《尚书》中的一篇。《太甲》四句的意思是:不合自己心意的话,一定要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这句话是否有道理。而对迎合自己心意的话,也要考虑这句话是否合乎道义。[46] 逆本:祸害的根源。[47] 梁材:字大用,号俭庵,南京金吾右卫人。明弘治进士,嘉靖时曾任户部尚书,砥节守公,因得罪权臣而失去皇帝信任,被贬官。[48] 鹘(hú胡)突依违:鹘突,糊涂。依违,没有一定的主张。[49] 灵长:灵,命运。指国运长久。[50] 惟予行而莫违:听从自己的旨意,不准违抗。[51] 翼为明听:做自己的助手和耳目。[52] 仪、衍:张仪和公孙衍,都是战国时代能言善辩的政客。[53] 得志与民由之:语出《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就与百姓一起循着仁义的大道前进。[54] 臣之改行:大臣的转变。[55] 日视正朝:每日上朝理政。[56] 皋、夔、伊、傅:即虞舜的贤臣皋陶(ɡāo yáo高摇)、夔,商汤的贤相伊尹,殷高宗的贤相傅说(yuè悦)。[57] 后先:先后,辅助之意。[58] 明良喜起:意思指君臣相互尊重勉励。[59] 光禄寺厨役:光禄寺,承办皇帝膳食的机构。当时挂名充厨役的极多。[60] 锦衣卫恩荫:锦衣卫,明朝独有的武职机构,贵族子弟多在其中挂名。恩荫,因先辈官爵受封。[61] 带俸:额外的编制。[62] 段:即“缎”。[63] 盖藏:储蓄。[64] 敦本行:敦,督促。本行,基本的道德。[65] 上纳:出钱买官。[66] 缁黄:指代和尚、道士。因和尚穿缁(黑)衣,道士穿黄衣。归四民:回到士、农、工、商的行列中。[67] 兼举富教:同时照顾到生计和教化。[68] 复屯盐本色:明屯田运盐本做边防军需之用,后将屯民应交盐粮实物折成银钱缴纳。海瑞主张恢复实物征收。[69] 苏困敝:恢复百姓元气。[70] 侵渔:贪污勒索。[71] 少:稍微。[72] 必世之仁:语出《论语·子路》“必世而后仁”,意思是几十年后才能收到成效的仁政。世,三十年为一世。[73] 抚按科道:巡抚、巡按、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都是明朝所设官职。[74] 稽治要:考核政纲的实施情况。[75] 四时六气:四时,四季。六气,阴、阳、风、雨、晦、明。[76] 恭己无为: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君主只要自己有德,感化臣民,不必自己亲自管理一切。[77] 熙浃:和睦。[78] 薰为太和:形成一片和平气氛。[79] 赞:帮助。[80] 则可与天地参:参即为叁,三。与天地配合成三,即人可与天地并列为三。[81] 若夫:至于。不终之药:不死之药。[82] 切切然:急急忙忙的样子。[83] 竦(sǒnɡ耸):紧张。[84] 悬思凿想:发空想。[85] 昧死:不怕犯死罪。惓(quán权)惓:忠诚。[86] 反情易向:改变心思、转移方向。

曾国藩诫子书

曾国藩

〔解题〕题目据正文拟。选文中曾国藩将自己生平所总结的经验告诉儿子,以此教育后代,即独处之时要严于律己、问心无愧,处世要恭敬严肃,待人要仁人爱人,学业、事业上要勤勤恳恳、不求安逸。

同治十年手书日课四条示二子。

一曰慎独则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廉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药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敬”之一字,孔门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至程朱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程子谓:“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毕至,聪明睿智,皆由此出,以此事天飨帝。”盖谓敬则无美不备也。吾谓“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肤之会,[1]筋骸之束。庄敬日强,安肆日偷,皆自然之征应。虽有衰年病躯,一遇坛庙祭献之时,战阵危急之际,亦不觉神为之悚,气为之振。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强矣。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能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若但知自了,而不知教养庶汇,是于天之所以厚我者,辜负甚大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者,自立不惧,如富人百物有余,不假外求。达者,四达不悖,如贵人登高一[2]呼,群山四应。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后世论求仁者,莫精于张子之《西铭》,彼其视民胞物与,宏济群伦,皆事天者性分当然之事,必如此,乃可谓之人;不如此,则曰悖德,曰贼。诚如其说,则虽尽立天下之人,尽达天下之人,而曾无善劳之足言,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

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3]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管一业,而食必珍羞,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之周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之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军兴以来,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其绝无材技,不惯作劳者,皆唾弃于时,饥冻就毙。故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钦。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余衰年多病,目疾日深,万难挽回。汝及诸侄辈,身体强壮者少。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强,而后有振兴之象;必使人悦神钦,而后有骈集之祥。今书此四条,老年用自敬惕,以补昔岁之衍,并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