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开会最有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4 17:33:35

点击下载

作者:郑一群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这样开会最有效

这样开会最有效试读:

第一章 别说你会开会,开会是门技术活儿

时下,开会之风似乎很是盛行。开会自然好处多多,开会有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信息的传达,也有利于意见的整合。但是你真的会开会吗?如何提高开会效率和决策效率,避免无意义做功?哪些会议是必须要进行的,而哪些会议则可以取消?最佳开会时长为多少分钟……开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掌握相关的知识,才能把会议开得好、开得有效率。

开会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根本

开会是现代人群体沟通最主要的形式,看似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事情,却是人们一生参与最多的活动之一,也是衡量现代文明程度最重要、最简便的标准之一。

开会到底有什么用?有人说解决问题。其实开会解决不了具体问题,具体问题要到实践中去解决,开会只是解决人在观念和态度上的问题。开会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枪使,但开会可以理清思路、制定规划、统一认知、凝聚人心。

其实,开会就是经营,就是管理。开会经营的是人心,管理的是团队。可惜不是所有的组织或企业都会开会,在会议管理上多数不太用心。有的很少开会。有一个贸易公司的老板说,他一年开不了几次会。大家都挺忙,各干各的,没事一般不开会,也不知道该公司“有事”开会时讨论的是什么事。一个组织没有思想上的交流,如何持续成长?都等有了事再开会,就太晚了!有的不会开会。事先没有充分准备,想起来就开个会,说起来漫无边际,散会后没有结果。尤其是有的领导喜欢一言堂,一个人一讲几个小时,大家只有听的份儿,听完了就散会。这样的会开不开两可!一家族企业召开会议,商讨家族企业“改制”事宜,男女老少来了一大帮,主席台上坐的均是上了年岁的家族重要成员,有董事长、总经理和各常务董事;台下坐的除了该家族的其他成员外,还包括若干个该家族企业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议开始,董事长发话:现在我们的企业做大了,企业发展和管理遇到了瓶颈,专家学者跟我说要想把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家族企业必须改制为“现代企业”,应该聘请专业人士来当企业的总经理和各部门负责人,这就是“企改”。今天把大家叫来就是商量这个关系到我们家族前途命运的大事,请大家都表表态。董事长话音刚落,台上台下的家族成员就炸开了锅似的争相发言,纷纷表示家族企业是老一辈拼死拼活打下的天下,是本家族每个成员的命根子,在领导权和管理权的问题上决不允许外人染指,否则就是背弃先人、背叛家族,就是走死路、邪路和不归路。见此阵仗,坐在台下的几位被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失所望,但又不敢开口说话,只是用眼盯着台上台下这帮家族成员,心里暗想:他们把企业看作是家族的,而不是社会的,无非是既得利益和自私自利之心使然,但想想也正常,谁愿意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呀,谁又乐意将既得利益与人分享呢?再者,让他们交出企业管理权,你叫这帮上了岁数的家族成员干什么好呢,他们又能干什么呢?会议结果是继续先辈的家族事业,企业所有管理职位仍由本家族成员担任,不许外人插手,“今后决不允许改制”的声音也在家族企业里出现,家族企业既不走小作坊式的老路,也不走踢开家族成员而由外人插足管理的“邪路”。

开会本来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问题得不到解决和处理,这样的会议开和不开一个样。

开会,本是召集若干人议事,通过会议解决问题,安排工作,制定计划和决策,推动项目最终达成目标。但是,我们在现实中看到很多会议,都是上级开了下级开,讲的都是一个内容,一个道理,更有甚者,会议内容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或者开了以后就没有了下文,开了等于白开。类似这种会议不但浪费财力、物力、时间,更使人产生了厌烦情绪。

要使开会的意义值达到最大化,就应该摈弃官僚作风,建立起良好的会议文化,开有准备的会,没有准备的会议直接取消;开有主题的会,有针对性的围绕主题开展深入地调查研究后才会得出最佳方案,让与会者直接融入到会议的主题当中,人人有所想,有所思;开有纪律的会,制定惩罚制度,任何部门任何人不得因为任何理由而迟到早退,态度散漫;开有结果的会,开会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会议如果没有达成结果,将是对大家时间的浪费。开会不落实等于零,落实不检查等于零,检查出问题不追究也等于零,只有会后追踪、有始有终,开会才有意义。不然,还不如认真研究自己的工作,使自己的工作效率更上一层楼。

对任何一个组织来说,会议都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对会议进行管理。首先要建立起一个会议系统,设计一套不同时间召开、不同人员参加、不同层面组织的各种会议,明确每种会议的目的职能、会议的频率时间和开会的方式方法。形成会议制度后,认真执行,并不断评估、研究和创新,追求会议效率和效果。人们常常说,看一个组织如何开会,可以看到一个组织的文化。表面上看是组织会议的安排,会议的内容,会议的氛围,但其体现的就是这个组织的价值观,会议文化一定是组织文化的重要部分。

总之,会不能不开,但不能乱开,它是管理的重要部分。会议本身也需要管理,千万别拿开会不当事儿,它很重要也很有用!【小贴士】

开一个有效会议需要注意的问题:(1)会议的根本目的:开会不是走形式,也不是完成任务,会议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问题。(2)会议决议的形式:开会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那么会议要会而要议,议而要决。

克服紧张,敢于在会议上发言

这是一个部门经理的自述:一年前的一次汇报,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特别特别紧张,心慌得喘不过气来,虽然通过不断地吞咽口水克服了紧张情绪,可是却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后来职务升迁,当了部门经理,新的岗位需要经常开会发言,我现在感觉自己已经有心理障碍了,一听到开会两个字就紧张害怕,即使是四五个人的小会,平时都是很熟的同事,我也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说两句就觉得心慌的厉害,嗓子死死地哽住了,再也说不下去了,于是只好草草收场,逃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才感到安全了。

一说到开会发言,有很多人就底气不足,需要发表意见的时候能躲就躲,说起话来磕磕巴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是因为小心谨慎,害怕自己出错误,不自觉地逃避这种容易出错的情景,久而久之,变成了“恐惧”心理。可是,如果长期缺乏沟通,不仅影响自信心,还很可能失去很多宝贵的机会,陷入恶性循环。李开复被公认为是现今的青年创业导师。但他刚加入微软时,在开会时从不轻易开口说话,担心说错话,因为在座的都是如比尔·盖茨这样的大人物。有一次,李开复参加了一个10多人的小型会议。比尔·盖茨召集大家共同探讨微软的改组问题,并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言。轮到自己发言时,李开复想:事到如今,与其畏畏缩缩不敢说话,不如直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于是他说道:“微软是世界IT(信息技术)行业的领军巨头,我们拥有智商最高的员工,效率却比任何公司都要低下。不断企图改组公司是问题的根本原因,公司领导每天想的是内部斗争,却从没有考虑过员工的感受。在这样动荡的环境下,员工根本没有心思安心工作。因而,其他公司员工的智商叠加,产出高效,而我们员工的智商在不断消减……”他讲完话后,全场鸦雀无声。之后,李开复收到很多同事的电子邮件,称赞他的胆量,说他说出了他们敢想不敢说的事实。结果,比尔·盖茨不但没有责怪李开复,反而接受了他的建议,不仅搁置了公司的改组方案,还在与公司其他领导层开会时引用了李开复的话,让大家把思维从怎样改组公司放到建设公司文化上来,让员工充分发挥才智,积极工作。自那以后,李开复得到了比尔·盖茨更多的重视和了解,他在微软的事业轨迹也有了巨大的转变。

职场是员工表现自己的舞台,你是否有勇气说出自己的看法,能否得到领导的欣赏与重用,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敢于和领导对话。李开复正是因为敢于在会上发言,获得了比尔·盖茨的重用,为自己的事业打开了局面。

其实,人人都可能在说话前后或说话过程中出现紧张、恐惧心理;即便演说专家、能言善辩者也不例外,都是从无数次失败经验中才获得了勇气,掌握了大胆说话的技巧。那么,如何克服开会发言的恐惧心理呢?按照以下几点建议去做,你就能泰然处之,游刃有余。

1.放松自己。

有些人在说话时特别紧张,大都是由于他们说话时呼吸紊乱,氧气的吸入量减少,头脑一时陷入痴呆状态所致。

说话时发生不正常情况通常都是这样的顺序:怯场——呼吸紊乱——头脑反应迟钝——说些支离破碎的话。要克服这些不正常情况,就要学会如何调整呼吸。

说话时全身要尽量放松,静静地做几次深呼吸,吐气时可以略微用点力。这样一来,人的心里就会获得一份踏实感。

2.不要给自己反面的刺激。

在讲话过程中还应尽量避免令自己不安的反面刺激,比如,总是设想自己会犯语法错误,或总担心自己会突然停顿下来,讲不下去了。这些反面刺激,很可能会动摇你的信心。因此,在开口时,最重要的是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或集中精力听别人怎么说,避免不必要的紧张感。

3.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

有时人出现紧张的原因,是由于知识领域过于狭窄,或对当前发生的事情知道得太少的缘故。假若你能经常读些课外书籍、报刊杂志、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你就会发现,在社交场合你可以毫无困难地表达你的意见。这将会有力地帮助你树立自信,克服紧张。

4.主动营造说话的气氛。

如果在与领导说话时的气氛好,或者当时所谈论的话题领导感兴趣,那么领导的谈话兴致便高,回应的速率也会很快,这样就避免了自说自话的尴尬,无形中会减少和领导说话时的恐惧感。

5.用微笑掩饰内心的紧张。

心理学家建议,当一个人特别紧张时,不妨面带微笑。因为笑对于缓和全身的紧张状态有很好的作用。研究证明,当人们微笑时,内脑接收的讯息通常是积极的,并且能使身体处于放松和满足状态;当人们处在焦虑和恐惧中时,微笑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无论你是否意识到微笑对自我控制紧张感所起到的作用,这种“人为的”努力表明了大脑在毫不怀疑其真实性的情况下对外部讯息作出了积极有效的反应。

另外,微笑是一个人充满信心的表现,它和人的自信心相互促进,自信心使人充满微笑,微笑使人更加充满信心,两者相互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在紧张的时候,学会发自内心的微笑,能够有效地克服紧张情绪,增强你的自信心。有一个女孩,一遇到人多的公众场合,她就会紧张得要命,说话还会有些结巴。但她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无论遇到什么事她的脸上总会呈现出灿烂的微笑,也是这灿烂的微笑陪她度过了一生。那一年,女孩所在的学校要组织演讲比赛,女孩特别喜欢演讲,于是便报了名。经过女孩的不懈努力之后终于进入了决赛,女孩高兴极了,便把妈妈也邀请了过来。轮到女孩上场了,看到台下众多的观众,她十分紧张。刚开口,就出现了结巴的情况。台下的人开始骚动了起来,有人嘲笑女孩:“结巴也能演讲?真不害臊!”甚至有人还在冷嘲热讽。就连神情严肃的评委也有些显得不耐烦了。可下面发生的一幕让全场在座的人都惊呆了,女孩不但没有气馁,反而面带微笑并自信地说了一句:“我……相信……自己的……能……力,请大家也要……相信……我……好吗?”这一番话短小而经典,让台下的人都赞不绝口。台下渐渐安静了下来,女孩也逐渐地摆脱了紧张的情绪,开始了她的正式演讲。每个人都很用心地去聆听女孩的演讲,评委也给了女孩高度评价。演讲结束后,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是发自内心的!二十年后,女孩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主持人,同时也克服了一紧张就口吃的毛病。当有人问女孩成功的秘诀时,女孩的脸上闪现出那令人熟悉的自信的微笑,女孩轻轻地说了一句:“什么时候都要有着自信的微笑!”

由此可见,对有紧张情绪的人来说,有自信的微笑是很重要的。自信的微笑来源于内心中的力量,从气质中散发出来,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同时也是在暗示自己“我很好,我能行”。所以,微笑是一个人自信的表现。在开会发言的时候,如果你以微笑的态度出现在别人面前,就能掩饰你内心的紧张。【小贴士】

卡耐基说:当众发言是克服羞怯心理、增强人的自信心、提升热忱的有效突破口。这也是克服紧张的最有效的办法。想一想,你的紧张心理是否多次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应明白:当众讲话,谁都会害怕,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开会时,不要放过每次当众发言的机会。

开会是件严肃的事,必须遵守会议纪律

众所周知,会场是有纪律的。参加培训,出席会议,就要遵守组织者制定的培训要求、会议纪律,这是常识,也是每位与会者基本素质的体现。但有些人总是做出各种“违规”事件:迟到、旁若无人地聊天、不断地有手机铃声响起、毫无顾忌地接打电话……这种现象,既影响会议质量,又滋长散漫作风,也是对与会者的不尊重。虽然每次会议的组织者一再重申会场纪律,但每次都有不少人依然我行我素,不把会场纪律当一回事。小刘的公司应邀参加一个研讨会,该次研讨会邀请了很多商界知名人士以及新闻界人士参加。老总特别安排小刘和他一道去参加,同时也让小刘见识见识大场面。小刘早上睡过了头,等他赶到,会议已经进行了二十分钟。他急急忙忙推开了会议室的门,“吱”的一声脆响,他一下子成了会场上的焦点。刚坐下不到五分钟,肃静的会场上又响起了摇篮曲,是谁在播放音乐?原来是小刘的手机响了!这下子,小刘可成了全会场的明星。没过多久小刘就另谋高就了。

不管是参加自己单位还是其他单位的会议,都必须遵守会议纪律。因为在这种高度聚焦的场合,稍有不慎,便会严重有损自己和单位的形象。

召开会议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庄重严肃,责任重大。每一位与会者都应该严格遵守会场纪律,不迟到、早退、无故缺席,不能打瞌睡、接打电话、交头接耳。如果会议纪律松弛、自由散漫、管理不严,则会拖延会议时间、降低会议效率,从而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严格遵守会议纪律不仅是对工作态度的要求,也是对个人道德水平的要求。那些扰乱会议秩序者,影响了他人,也会影响整个会议,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自己在同事、领导心中的形象,甚至前途。

遵守会场纪律,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和综合素质,折射着一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折射着一个人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它看似小事、无碍大局,但若漠然视之,习以为常,就会积累成恶习,进而影响个人素质的提升。

总之,为严明会议纪律,维持会场秩序,保证会议的质量和效果,会议纪律是每个参会人都需要遵守的。【小贴士】

遵守会议纪律:(1)请与会人员必须按时到会,不得无故缺席,确实有事应提前请假。(2)与会人员进入会场前应关闭手机,严禁在会场内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3)会议期间,要自觉维护会场秩序,不得交头接耳和随意走动,不得早退。(4)与会人员要集中精力开会,不得办理与会议无关的事项。

掌握正确的开会方法,让会议更高效

在职场中,开会是大多数人日常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从基层的工作小组到高层领导的战略规划,人们通过各种会议来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因此开会也被认为是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手段。

但现实中,仍有很多人不懂得如何开会。会议开得没有效率,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甚至成为领导头疼、员工抱怨的一大难题。某公司软件部助理组织了一次公司内部会议,目的是宣传一套新开发出来的软件。会议定于周五上午10:00准时开始。10点,只有技术总监一人到场,直到10:10,看人到得差不多了,软件部经理才宣布会议正式开始。在软件部经理讲了一番新软件开发部的背景和意义后,需要开发部经理讲述软件功能,却发现开发部经理没来(在开发实验室打盹),等开发部经理在困意中讲完后,大家讨论对外宣传策划,却发现根本没有请市场人员。在软件部经理去找市场人员的过程中,售后服务工程师离开了会场。这时,技术总监铁青着脸宣布散会。事后做检查,呈现给技术总监的结果是:软件部助理:软件部经理只告诉我要开会,所以我就定了会议室,发了会议通知;市场部经理:软件部经理只给我口头说过,但我没有接到正式通知;开发部经理:我昨晚又熬一个通宵,实在太困了;普通参会人员:公司开会经常性推延5~10分钟,去早了也得等别人;售后服务工程师:通知上也没有说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一看人不齐,所以有事就先走了。

很显然,这是一次无效的会议。每个职场人士,应该说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过这样的现象:原本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办,突然上面宣布有一个重要的会议要您参加,您不得不放弃;会议开了半天,离题万里,竟不知道会议所云;会议与你相关的内容不到10分钟,你却不得不等上2小时,会议结束后才能离开;开会时间已过点,应会人员却拖拖拉拉、来者无几,会议发起人不得不打电话挨个找人;参会人员已到齐,却因为一个重要参会者不在,要等上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会上领导讲得滔滔不绝,眼看就过了下班的时间,但他还意犹未尽;原定1小时的会议,结果吵吵闹闹3小时也没结束,甚至不欢而散;几个小时的会议结束了,会后什么也没留下;一个商务会议一开就是好几个小时,却没有任何结果,合作伙伴很失望;会上承诺的营销计划,会后却没有人去追踪和落实,经销商很生气。

凡此种种,举不胜举。所以说,会议怎么开、如何更有效率,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议题。在网络刚刚兴起的时候,一家台资背景的电子商务公司准备在北京成立。为了决定网络平台采用哪一种技术,公司召开了一次会议。各种有不同技术专业背景的员工在会议上争得面红耳赤。有的说我这种技术虽然比较保守,但是很稳定,另一种技术的支持者马上针锋相对地提出我这种技术虽然现在不稳定,但是有发展前景,而且成本低,将来适应新的需求游刃有余,最后从关于技术的争辩升级成为人身攻击。这个会议一直延续了一个星期,仍然没有产生结果。台湾方面的老板不得已只好从台湾派技术人员过来拍板。在网络刚开始的时候,时间就是生命。在网络的冬天来临时,这家公司正好因为一个星期的时差,没能完成融资,倒闭了。

在这个事件中,会议自始至终都在争论,毫无效率,一个漫长而充满争吵的会议最终使得一家公司迅速灭亡。

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问题,但由于开会技巧不佳,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愈趋复杂。频繁的会议与管理层的随意决策,常常是员工的梦魇;员工花太多时间在无效率的会议上,不仅浪费公司成本,也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所以,如何能在会议中高效率且有效地解决问题,是开会的中心议题。

一般而言,有效的会议安排首先要回答5W1P。WHY:我们为什么要开会?WHAT:我们开会的内容是什么?WHO:谁召集、谁主持、谁记录、谁追踪结果?WHEN:什么时候开会,持续时间多长,何时结束,下次会议召开的预计时间?WHERE:会议在什么样的环境和场景下召开?PREPARING:针对会议必须要有充分的安排。

如果与会者对这些问题的回复是“我不知道”那么,会议结果必定是“鬼才知道”呢!【小贴士】

高效会议具有8大特征:(1)只有必要时才开会。(2)认真筹划。(3)拟定与分发会议议程。(4)各级都需严格尊守时间。(5)一切按议程进行。(6)请必须参与的人员参加。(7)最好做出评论与总结。(8)做好记录,记录所有决定、决意、建议与负责人。

建议在正式召开会议之前,将高效会议的8大特征一一列出,并随时检验,充分做好预防性管理,使即将召开的会议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会议。

学会开会,你的前途一片光明

职场如战场,无硝烟的竞争异常激烈,每个人都需要保全且不断发展自己事业,没有谁愿意永远生活在别人的光辉之下,没有谁愿意躬身谦卑、经年累月地重复着昨天的工作,没有谁愿意一个职位做到老,只要不是平庸之辈,都会渴望有升职加薪的机会。正如拿破仑所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但事实上,任何一位老板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提升你的职位,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获得老板的信任和赏识,赢取较高的职位,你必须拥有提升的理由与筹码。

同在一家公司里,为什么有些人升职快,有些人媳妇都熬成婆了,职位还是没动?

这其中固然有一定的因素决定着你职位的升迁,例如,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习惯、好的人际关系等,但除此之外,学会开会也是你升职的必备条件。

美国权威机构的一项调查表明,企业80﹪的员工提升来源于其在会议上的表现引起上司的注意和赏识,所以如何使会议有效益和有效率,对于员工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很多人认为开会是个无聊的事情,有时候会议和自身有关的内容很少,但是仍要去列席,让人觉得很枯燥,这其实是对开会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什么有很多人个人能力很强,是技术能手,或者销售冠军,但是一旦到了领导的岗位上往往很难带领团队做出成绩。这是因为他们并不具备领导素质,不能把集体的力量发挥出来,再深入挖掘就是不能掌握每个人的长处,合理安排工作。阎开和于洋是公司的两名骨干人员。阎开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技术人员,任何开发难题到了他的手里都能迎刃而解,但在平时,他却是个非常内敛的人,基本上很少和同事沟通。而于洋,则是经理助理,主要负责替经理安排一些事情。每次来了任务,经理都安排人去通知各部门开会,然后领导组织每个人发言,最后确定方案,协调各部门工作安排并分派任务。有时候,过程性的会议,都会安排人来召开,最后汇报会议结果。时间长了,于洋对公司每个员工的工作能力都了如指掌了,甚至每件事情该如何安排心里也有数了。此时,他有些工作提前就替经理安排下去了,等经理想到的时候,工作已经做完了。后来,公司另外组建了一个部门,需要一个经理,按照资历阎开应该最有资格了,但是公司总经理经过权衡,最后还是决定让于洋来担任这个经理。

很多同事为阎开打抱不平,觉得于洋只不过是一个小助理,无论个人资历还是专业技能都不如阎开,为什么让他做经理呢?最后,公司总经理在正式任免于洋的时候,说道:“任命于洋担任新部门的经理,是公司领导经过认真考虑的。一个领导,除了要有很强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有很强的协调能力。大家也看到了,每次有工作下来,都是于洋协调各部门开会,确定方案,分派任务,其实他无形之中已经承担了一个领导者的职责。因此,由他担任新部门的经理我们相信是不会错的。”至此,大家才无话可说了。

看来,学会开会是职场人士的必修课,如果你想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就必须学会开会。

很多时候,老板在考虑提拔谁时,除了业务水平,更会估量谁“看起来”像个领导以及“做起来”是个领导。你得多展现领导管理的才华。这其中,学会开会就显得十分必要。会议管理的能力可以展现你多方合作时的协调沟通能力,遇到阻力时的解决问题功力,这是你足以胜任领导的最佳说明。

总之,对于想有更大发展的人来说,要充分地利用公司组织的各种会议,并将其作为一个很好的窗口和平台,展示自己,让会议为我所用,如此,才能让自己抓住机会,创造更大的成长空间。【小贴士】

很多人认为自己具有较高的开会技巧,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你简单地学习一些会议的基本技巧,比如,如何准备会议议程、如何鼓励参与以及如何协调文化差异和解决冲突等,这将提高开会效率。

缩短会议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工作离不开开会,但开会是一门大学问。开会的组织与效率能完整地体现出一个单位的基础管理水平。对会议这种人人参与、司空见惯的事情,人们又常常不把它当回事,不仔细研究会议的流程管理、效率管理,以至于我们的会议常会在低水平、低效率中运行。

如今,大会开得烦琐,小会开得随意,开会之前稀里糊涂,开会之后也没能明白清楚。人们普遍对开会没能增加多少好感,只是不断地开会,效率低下的“文山会海”依然是很多公司的真实写照。老徐是山里的一个猎户,有一次他外出打猎,不小心被毒蛇咬伤了脚。老徐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老大、老二、老三。当下老徐把三个儿子都叫到床头来,吩咐道:“你们快给我出去找点急救药来,要不然我的命就完啦。”老徐家做事有个祖传的规矩: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先开个家庭会议讨论讨论,这一回当然也不能例外,于是弟兄三个开了个紧急碰头会。会议由老大主持。他慢条斯理地说了一通开这个会的目的和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一个建议:名贵的药物一般都生长在向阳的地方,大家一定要到南坡去找。老大一口气讲了一个多钟头。老二一边伸长耳朵听,一边用手指敲着桌子,听着听着,他打起瞌睡来了。直到老大讲完,拍拍他的肩膀要他发表意见时,才清醒过来。他首先表示不同意到山南坡去找蛇药,并列举了许多事实,说明名贵的药物不一定都长在向阳的地方。然后他也提出一个建议:三个人要分头寻找,谁找到了就立即送回来,抢救爸爸的性命要紧,不能再磨蹭了。这时候,会议已开过三个小时了,老三还没有发言。老大对他说:“我们都讲了,现在就等你开口了。”老二对他说:“你的讲话很重要,你讲了我们就好做决议了。”老三眨巴着一双糊涂眼睛,半晌才说:“两位兄长的高见,我认为都有道理。第一,你们的年纪都比我大;第二,你们的经验都比我丰富;第三,你们的头脑都比我清楚;第四……”末了,他也提出两点建议:一、要带支火把照明;二、要带根棍子自卫。要是找蛇药的人被毒蛇咬了,那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会议从傍晚开到半夜,又从半夜继续到黎明,足足开了大半天,最后总算统一了认识,作出了三条决议:一、到山的南坡去找药,二、三个人分头出发;三、携带必需的自卫武器。正当兄弟三个站起来伸伸懒腰,准备按决议行事,忽然从里屋传来老徐“哎唷”一声惨叫,三兄弟大吃一惊,急忙赶到房里一看,老徐已经断气了。三兄弟一个个痛哭流涕。老大难过地说:“早知道蛇毒那么厉害,不开这个会就好了。”老二赶忙劝慰他道:“不,不,不,要是不开这个会,大家都拿不定主意,怕连个决议也做不出来呢!”老三听了点点头说:“两位哥哥说得都在理。下一回要是大哥也被毒蛇咬伤了,我和二哥再开碰头会讨论时,争取提早半小时结束。”

这是一个杜撰的故事,听起来有些可笑,但仔细想想却意味深远,在某些方面也反映出当今社会的开会问题。会议不在长,话不在多,解决问题才最重要。其实开会也是涉及时间管理,让会议时间缩短,也是能让会议更有成效。拖沓的会议,其实是对所有参会者时间的蔑视,同时,也会极大降低以后开会的热情和效率。

现代社会是一个讲究效率的社会,传统的会议形式、方式、模式许多已经难以适应工作的需求,必须随着时代发展,赋予了会议管理新的内容,使其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承担着更重要的职责。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士光敏夫有一个著名的“五提倡会议律”:一是提倡开短会,他认为所有会议的时间都不应超过一小时;二是提倡站着开会;三是提倡所有与会者都要发言;四是提倡发言时间要有节制;五是提倡各抒己见,勇于争论。这其中有三项都彰显着管理界所倡导的“会议要保持短、平、快”的观点。

缩短会议时间意义重大。会而议,议而决,决而行,行而果,这都是高质量会议的最终目的。高质量的会议要规格适度、会风端正、会议简短、准备充分、取得效果。对于会议议定的事项、布置的工作任务、提出的办法措施,务必使直接执行人明确是为什么、怎么做,力求使每次会议都有具体的成果。

管理离不开会议。开好会,也会提高生产力。会议开好了,贯彻落实抓好了,管理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小贴士】

开会前,事先规范会议开始与结束的时间,并且设定详细的议程,严格地监控会议的进行。控制时间的目的在于摆脱无聊的会议,同时能够重视“时间成本”的观念。(1)确保会议准时开始。没有要等谁来才能开会这回事。如果连续要参加两场会议,那么两场会议之间,须保留十分钟空当,以确保开完第一场会后,能准时参加第二场会议。(2)每次开会,都拿出表来计时,强制控制时间的进行,以免会议延迟。(3)时间要紧凑。要事先规定会议时间,一个议题的会议一般会议时间不应超过一个小时。超过一个小时还形成不了决议,说明分歧较大,可以回去重新准备,二次在议,做出准确决策。

向会议要利益,召开高效会议

时下,开会似乎是冗长枯燥的代名词。很多企业会议开的没有效率,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甚至可以说有些企业管理者不会开会。会议怎么开、如何开更有效率,是值得很多企业管理者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议题。有个数据表明,中国人单位时间内创造的平均价值不及美国的1∕5,可见中国企业效率之低,其中开会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企业会议种类繁多,战略会、总裁办公会、经营例会、生产例会、业务会、务虚会、沟通会、吹风会……不一而足,而会议效率是整个社会效率的集中体现。会议效率低下,就不能指望整个社会效率提升。所以说,如何开好一个会,非常值得探讨。国内有一家知名啤酒企业曾以为自己效率很高,结果有一次到比利时英博集团观摩,却发现自己的工作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他们发现,英博为什么一个营销经理人能驾轻驭熟管理数百成千业务员、10多个片区?不是因为比利时人比我们聪明,而是他们每次开会都是标准化操作模式,包括会议的目标、议程、参与者、主持、决议、执行等都是标准化,连两个不同的会前后隔几天开都是标准化的。这家企业高层震动很大,回去后也开始对会议进行梳理、分类,进行标准化管理。

开会的目的是指引工作方向,使工作更有效率地开展,高效的会议会短时间内达到交流信息、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的目的,而失败的会议只会成为例行公事,成为领导和员工的负担。

想要开一个有效的会议,想要企业沟通无障碍,企业管理人员都必须培养良好的开会意识和习惯,应该从上至下要求企业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如何开好一个会议。

会议能够,也必须是高产出的。倘若我们遵循一些简单的规则,会议就可以变成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那么,如何高效开会呢?

1.确定开会的必要性。如果会议内容只是单方面的信息传递,那么以文件、电话或网络等通知形式即可,没必要大动干戈组织开会。如果是决策性会议,要首先权衡开会需要达到的目标和利弊得失。要做到“若非必要,绝不开会”。

2.明确开会的目的。开会通常为了三个目的:沟通、管理和决策。而不管哪一个目的,会前一定要明白会议的主题,围绕主题有的放矢做充分准备。

3.做好会前准备工作。参加会议前要根据得到的会议议程作充分的准备,包括收集信息、准备资料,如要在会上发言不但要准备发言内容,还要设想别人可能会提的问题并作准备。

4.认真做好会议记录。一定要有一个准确完整的会议记录,会议的各项决议一定要有具体执行人员及完成期限,如此项决议的完成需要多方资源,一定要在决议记录中明确说明,避免会后互相推诿,影响决策的完成。

5.会后追踪。会议决策情况的跟踪检查,非常重要。首先是检查要及时。在会后的几天里,要检查有关部门对会议决议的贯彻落实方案。其次是定期查落实,对会议的贯彻,制定各节点,每个节点都要进行检查。三是决策完成期限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好的表扬,错的处罚,确保会议有效性的贯彻落实。

总之,会议是一个易于提高效率、形成决策的场合,也是最容易浪费资源而不易察觉的场合。开好会议是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面对的重要课题。【小贴士】

高效会议一定是简练、有序、流畅、少干扰因素、没有重复的,所以一定要从控制会议内容、会议时间、会议成本以及与会者等几个方面来下足功夫:(1)尽可能减少无意义会议。(2)大会、长会少开,小会简开。(3)减少会议参加者,避免无关人员列会。(4)控制会议时间,超过1小时的要有书面通知。(5)确保会议准时开始和结束。(6)要有清晰、准确的会议记录。

领导开会,秘书如何当好配角

参加会议或主持会议是秘书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这其中有大量的文字工作,组织协调工作和事务性工作要做,是对秘书人员能力水平的检验,如果能把会议组织好协调好,这说明你这个秘书是合格的。某公司要召开2012年度总结大会,作为领导秘书的胡娟主要负责会议文件材料的准备工作。会前胡娟进行会议筹备,搜集有关信息,确定会议议题及大会会议材料的形成做好准备。年度大会的工作报告非常重要,包括一定时期的工作总结、体会或者经验,对目前情况的分析和下一步工作的思路、要求及具体措施等内容。为此,胡娟有针对性地、广泛搜集一段时间以来各方面工作的进展情况。会议期间胡娟认真做好会议记录,力求会议记录准确、完整,忠实发言人的原意,并进行会议发言录音和录像。为了使会议信息尽快传递给与会者,她及时编写会议简报、使会议达到良好的效果。会后,胡娟认真编写会议纪要,作为与会代表贯彻执行的依据,推动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她还搜集齐会议期间所有文件材料,及时整理有关会议文件,为会议文件的归档打下基础。胡娟大会期间的表现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在上例中,作为领导的秘书,胡娟充分做好了会议的准备工作,确保会议的正常进行及圆满结束,尽到了做秘书的职责。

现代职场中,不管在办公室,还是会场上,秘书的作用都极其重要,要做很多细小而繁杂的工作,要给领导写发言稿,充当主持人,还要身兼会议记录员等。

秘书身兼数职,可谓要务在身,但即使负责的工作再多,也要充当好助手的角色,为领导排忧解难。秘书是为辅助上司工作而存在的,因此,秘书必须工作上鼎力帮助上司,并与上司保持良好的关系,让上司信赖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双方的工作相得益彰。生产部的王经理和设备部的于经理分别带领各自部门员工一起开会,商讨两个部门的配合工作。公司上马了一个项目,从美国采购了一批设备,还配了专业技术人员协助一起安装调试。生产部和设备部两个相关部门的人员基本都出动了。会议进行得很顺利,谈到一份总经理对此项目的批文时,双方理解方面有点争议,王经理让秘书小刘赶快把文件拿出来。小刘小跑着回办公室拿去了。同时于经理也派秘书小张去把文件和一份附件拿过来,以供双方达成共识。于经理当时说:“小张,把总经理批文拿来。顺便把那份附件也一起带过来。”“嗯?附件?还有附件吗?”小张满脸茫然,还夹着一丝慌乱。于经理一看小张那表情,气就不打一处来,碍于面子,他还是压低声音说:“就那份我后来递给总经理的补充文件,总经理在上面签了字的。”小张支吾了一声,仿佛思考去哪里找的样子。

于经理不满地催了一句:“就我上周五给你的那份。”上周五经理给了四份文件,当时手忙脚乱地拿到,没细看,到底是哪一份文件呢?放在哪里了?小张脑袋一团乱,也顾不得想清楚,就慌慌张张地跑去找文件了。于经理满脸通红,略微不好意思地朝王经理笑了一笑,两位经理就对面坐着,说话基本都能听见。这王经理心想:素闻老于平日对手下调教不严,在这重要会议场合竟然没有准备齐全文件,而且临阵还找不着是哪个文件,看来传言不虚。一会儿工夫,小刘把文件找来了。大家就都等着小张,十分钟过去了,小张还没来。大家就开始谈论下一个议题。又过了五分钟,小张气喘吁吁跑过来,递给于经理两份文件。于经理拿了文件一看,其中一份不是想要的那份,为了顾全面子,嗯了一声,不说是,也不说不是,但是表情明显沉郁了起来。偏偏这个愚笨的小张摸不准领导这是满意?还是不满意?鼓起勇气画蛇添足加了一句:“那我再去找找?”明显说明他没有找到领导想要的文件。这一句话岂不是给于经理丢脸?果然,霎时于经理涨红了脸,大声说:“快坐回原位,不要影响大家开会。”小张乖乖坐回原位,会议继续进行。事后,小张挨了一顿狠批,还按照制度罚了款。

也许有人会问,一份文件找不到,也要这样处罚吗?关键是小张做秘书没有尽到自己的工作职责,还让领导很没面子。

作为上司的助手,秘书要了解自己上司的职责范围和权限。秘书不仅要了解上司的工作内容,秘书还应熟悉本公司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和责任,清楚知道谁、在哪、负责什么样的业务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地采取对应的行动,熟练地完成文件、传真、电话等交流,高效率地辅助上司的工作;也只有这样,秘书才能在日常会议中根据上司的职责范围和工作重点的需要,主动地做一些准备工作。

具体地说,在会议中,秘书的主要任务是:

1.撰写会议文稿。撰写文件是会议秘书的一项十分艰苦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事前要收集相关材料和文件,做好各种准备。撰写文件初稿一般包括:开幕词、闭幕词、工作报告、决议、总结等。在会议进行中,要及时收集会议讨论的意见,并分类整理,着手对文件初稿进行修改。

2.做好会务接待工作。组织安排会务,是会议秘书的一项主要工作。它包括会议活动的统筹安排;议题的收集、归纳、筛选和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讨论的意见;会议期限、会议地点、会议人员和会议组织系统的建立的意见,并根据领导者审定的意见发出会议通知;会议食宿、交通、医疗和文娱活动的安排;会场布置、音响设备的检查;会议日程安排、会议作息制度和安全保密的规定;会议文件和学习材料的发放等有关具体问题的组织。

3.掌握会议进程。会议进行中,是秘书工作最活跃的阶段。这时秘书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协助会议领导者掌握会议的进程,驾驭会议向预定目的前进。一般小型会议主要是做好记录。

4.收集信息反馈。会议结束后,会议秘书班子要做好善终工作和催办会议决定事项,及时收集信息。【小贴士】

1.会议秘书要有较强的办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较高的文字水平。

2.会议秘书经常受领导之托处理一些问题,要常同与会者联系,必须谦虚谨慎、热情待人。不能因为工作忙、遇到某些不注意方法的人,而耍态度、发脾气,给领导者和领导机关带来不良影响。

3.会议秘书是辅佐会议领导,而不能代替会议领导。凡会议中的重大问题、会议中遇到的重要情况必须及时向会议领导汇报或请示,不得擅自对重大问题作出决定。

第二章 礼多人不怪,了解会议礼仪那点事儿

中国是礼仪之邦,从古到今,凡是正规点的场合,都很注重礼仪。一个懂得礼仪、擅长礼仪的人,能给人留下特别好的印象。日常生活,人们经常会接触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会议,无论是办公室里简单的会议,还是大型酒店举办的会议,会议礼仪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不管是主持人、发言人还是参与人都需要遵从,毕竟会议是人们交流发表想法的舞台。所以,会场上,千万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力求符合会议礼仪。

凡是开会,必须守时

人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然时间如此宝贵,那么开会守时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开会守时是与会者的必备素质之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更加强调人们的时间意识。但在日常工作中,开会不守时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刻意观察,我们会以为迟到是人们的通病,堵车、回去取东西、记错时间、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事件等,都是说得过去的理由。但稍加注意则会发现,守时的人总是守时,他们似乎总能安排妥当,显得从容不迫;而迟到的人总是迟到,似乎每天日理万机,常有临时的意外发生,因而,总是显得匆忙慌乱。

既然总有人能够做到守时,就说明守时并非一件很难的事情,做不到守时的人“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守时就是遵守时间,是一个人有修养的标志。开会守时的人会惜时如金、惜时如命,认为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相当于谋财害命。开会守时体现着对别人的尊重,最起码,他知道等人的难受滋味,懂得换位思考,珍惜他人时间的同时,也在体恤他人的心情。只有那些高高在上、傲慢、不顾他人感受的人,才经常以种种借口迟到。

曾经有人问我:“每次开会或搞活动都有人迟到,为什么你还要提前到呢?”面对这个提问我感到十分可笑,守时不仅仅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更是一种责任!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浪费别人的时间呢?我们有什么权利去浪费别人的时间呢?是的,上天从来没有给予我们任何不守时的理由,更没有赋予我们任何权利去浪费别人的时间!有一次,香港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梁凤仪应邀到北京大学作报告,时间是下午3点。当天的上午她应邀参观了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拍摄基地后,她觉得时间还很充足,就和基地的领导一起共进了午餐。谁知乘车去北京大学的路上塞车了,结果迟到了一小时。会议开始后,主持人一再强调:“梁老师迟到是因为塞车。”但是,走上讲台的梁凤仪觉得自己是不可原谅的,她说:“各位同学,我在此向大家诚恳道歉!北京塞车是常事,但我不应该为自己找借口,我应该把塞车的时间计算在内,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在座的有一千位同学,我迟到的这一小时,对大家来说,就是浪费了一千个小时的生产力量,影响一千个人的心情啊!我只能盼望你们的原谅!”她的话,不仅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更赢得了大家发自内心的爱戴。

守时是一种美德、一种素质、一种涵养,是待人有礼貌的表现。德国民间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准时是帝王的礼貌。”守时就是遵守承诺,按时到达要去的地方,没有例外,没有借口,没有理由,任何时候都得做到。即便你因为特殊原因不得不失约,也应该提前打电话通知对方,向对方表示你的歉意。这不是一件小事,它代表了你的素质和做人的态度。如果你对别人的时间不表示尊重,你也不能期望别人会尊重你的时间。一旦你不守时,你就会失去影响力或者道德的力量。小李是某公司的一名销售主管,她起先是从业务员做起的,一步步地晋升为管理层。自从升了职,她的心态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原先风风火火、开会非常守时的她,升官后,经常在业务会上迟到。有一次,老板召开季度会议,全体员工准时到场后,她才不急不慢地进场,不但没有愧意,嘴里还不停地为自己辩解:“忙啊,太忙了!”老板对她怒目而视。会后,老板对小李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解除了她主管的职务。

由此可见,开会守时很重要,迟到是不能得到谅解的行为。不守时,不但会表现出你没有时间观念和责任感,更会让老板觉得你对这份工作没有热忱,从而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守时是对与会者的一个基本要求,提前10~15分钟到达会场效果最佳,可熟悉一下环境,稳定一下心神,做好发言准备等。提前半小时以上到会被视为没有时间观念,但在会议开始后迟到或是匆匆忙忙赶到却是致命的,如果你迟到,那么不管你有什么理由,也会被视为缺乏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即缺乏职业能力,给老板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不管什么理由,迟到会影响自身的形象,这是一个对人、对自己尊重的问题。

作为最基本的开会礼仪,守时的确非常重要的,所以,与会者不要找任何理由为自己开脱,请记住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名言:“守时就是最大的礼貌。”【小贴士】

开会时,如果迟到了,记住以下技术要点:(1)开会迟到时,不要找借口。用神情表明你惭愧,两秒钟后恢复正常。(2)如果会议室已经满了,不要悄悄溜进去,而是安静地站在墙边。(3)等十分钟再发言,因为迟到的人很容易提出已经有人提到的东西。(4)会议结束后,找到会议室内最重要的人,道歉。

开会,请关手机

“开会时,请大家把手机关掉”,每次开会,主持人都会事先做这样的规定,但遗憾的是,会场上照样会听到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本来很安静的会场成了手机铃声的舞台,更有甚者,这边主持人刚强调了纪律,那边又响起了铃声,扰乱了大会的程序,也严重影响了工作。

开会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在会上接听手机是对领导的不尊重,对所有与会人员的不尊重,也是接听电话者素质低的表现。在网络上曾有一则关于开会时手机频响的消息,说的是福建省省长卢展工在主持召开再就业工作座谈会时,主席台下不时响起各种铃声、音乐声。卢展工忍不住放下手中的讲话稿,沉下脸说:今天在座的都是各个部门和大企业的领导同志,我说的也是人命关天的事,只要大家有起码的常识,就应该掂量得出这个会议的分量!他语重心长地说,尊重他人、遵守会场秩序是每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人的基本素质。不久前,王芳去北京参加一个“破产法管理人专题讲座”,参加人员有法官、律师、拍卖师和会计师。本来提前书面通知的“注意事项”第一项就明文强调“讲座时保持会议场所的安静(将手机关闭或调至静音)”。可是在上午开会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接打电话之人不计其数,手机铃声此起彼伏,还有个年轻女士公然旁若无人地大声接打电话,时间不下三分钟,严重影响了会场的秩序。

这种无语又无奈的现象,说明了什么?这是多么简单的一件小事情,一件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小到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举手之劳,为何三令五申禁止的事情依然屡禁不止?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严重干扰会场秩序,不仅正在讲话的人思路受到影响和干扰,而且参加会议的人注意力也会跟着转移。把手机铃声处理为振动或静音,只是一个小动作就能搞定的小事情,却屡屡成为困扰会议正常进行的大问题,这其中反映了什么呢?

有人说是缺乏文明素养,一个人的品质、素质如何都会在这样的小事上得到印证。有人说是目中无人,视领导及重要场合于不顾,唯我独尊。也有人说管理人员首先缺乏开会素养,做不到以身作则。而我认为其根本还在于缺乏尊重意识,缺失一颗敬畏之心。

我们都知道开会要保持安静,手机铃声是最大的干扰源之一。那么开会之初,就需要把这个干扰因素提前排除掉,手机关机或设为静音,这样手机铃声就不会在不该响起的时候突然响起,我们也不会在会场上因为手机铃声成为众矢之的。【小贴士】(1)开会期间,将手机关机或设置静音状态,不接打电话。(2)如必须接听电话,到会议室外接听。

参加商务会议,穿衣要因地制宜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人的衣着得体、修饰恰到好处,自然就会给个人形象增添几分色彩。衣着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是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素质的表现。无论是工作的需要,还是基于商务的礼仪,仪表和着装对于很多职场人士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与客户开会时,简洁整齐的服装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谈判的一种资本,而错误的着装很可能会毁了这次会议,或者让生意泡汤。

英国女王曾在给威尔士王子的信中写道:“穿着显示人的外表,人们在判定人的心态以及对这个人的观感时,通常都凭他的外表,而且常常这样判定。因为外表是看得见的,而其他则看不见,基于这一点,穿着特别重要……”人类都有以貌取人的天性,外在形象直接影响着别人对你的印象。穿着得体整洁的人给人的印象会好,它等于在告诉大家:“这是一个聪明、自重、可靠的人,大家可以尊敬、信赖他。”反之,一个穿着邋遢的人给人的印象就差,它等于在告诉大家:“这是个没什么作为的人,他粗心、没有效率、习惯不被重视。”香港立法会一次例行会议上,前特首董建华先生拒绝回答新当选的一位立法委员的问题,因为这位委员穿着一件T恤、牛仔裤之类的休闲打扮。这显然有悖于讨论严肃和重大问题的气氛和行为准则,从信德的角度看,这位委员缺乏最基本的尊重和礼貌,还有和委员之间相互信任、平等讨论重大和严肃问题的态度。英国一位华裔投资商在1999年网络飞跃的时代来到北京的中关村,和一位电脑才子商谈投资。他说:“我怎么也不能相信这穿着旅游鞋、牛仔裤,头发如同干草、说话结结巴巴的小子会向我要500万美元的投资,他的形象和个人素养都不能让我信服他是一个懂得如何处理商务的领导人。”

只有为自己塑造一种利索能干的形象,才能够使别人对你产生一种信任的感觉,才能够使别人敬畏你,你办起事来才能够如鱼得水,自然就会将事情办好。所以,参加商务会议时,一定要重视自己的外貌和服饰,良好的外形表现出你对生活的态度,得体的衣饰,反映着一个人良好的精神状态。

一、男性会议着装

简洁、整齐是衣着的第一要旨,这一点对男人来说尤其重要。没有一个人会愿意和一个衣着邋遢的人打交道。此外,衣服的质地对男人同样重要,一套质地优良的西服与一套质地低劣的西服的分别是很明显的。

虽然男士没有女士那么多讲究,但是一定也要不失庄重沉稳的同时又适当地显示个性,符合个人气质形象,在这里也给大家几点建议:

1.西装。最容易被接受的男性西装颜色是浅蓝、黑中带浅灰色,接下来就是褐色和米色。质地应该是纯毛,在视觉效果上羊毛比任何其他衣料都要好。勿选欧洲设计者设计的西装,因为它们裁剪得都较紧身,且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保守世界来说太花哨。

2.中山装。它具有我国民族的特点,穿着简便、舒适、挺括,在穿着时,不仅要扣上全部衣扣,而且要系上领扣。不允许挽起衣袖或裤筒,否则就会显得不伦不类。

3.衬衫。这里的着装原则很简单。原则1,总是穿长袖衬衫;原则2,总是穿白色或淡蓝色衬衫;原则3,永远不要违背原则1和原则2。

4.鞋子。男士应穿黑色或棕色的皮鞋,其他材料和颜色都不妥。系鞋带的皮鞋是最保守的选择,但几乎广为接受,无带的也较大方得体,但切勿把这种鞋与船鞋混为一谈。

5.袜子。袜子应和衣服相协调,因此,颜色多为蓝色、黑色、灰色或棕色,袜子的长度应该以你跷腿时不露出太多的胫骨为宜,在你移动双脚时也不至于在脚踝部隆起。总之,弹性较好的裹及小腿处的袜子是你最好的选择。

6.皮带。皮带应该和你选择的鞋子相匹配。因此,蓝色、黑色或灰色西装将需要黑皮带和黑鞋子搭配,而棕色、棕褐色或者米色的西装应配棕色的皮带和鞋子。

在参加会议时不必要统一穿着笔挺的西装,但是一定要做到举止端庄,仪表整洁。

二、女性会议服装

女性会议着装并非一定要是名牌,但须端庄清洁,并熨烫平整,特别注意衣裤和裙表面不能有过分明显的内衣切割痕迹。如须佩戴公司标志,要佩戴在显要位置,并把私人饰物拿走,两者不能并列。与主体衣服相配的鞋、袜、手套也要多加考究,例如袜子以透明近似肤色或与服装颜色协调为好,带有大花纹的袜子不能登大雅之堂。正式、庄重的场合不宜穿凉鞋、靴子或系带的鞋。更不能穿吊带衫、露背装、紧身裤这类性感的衣服。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女士参加会议时比较实用的服装:

1.套装。自然是省力又美观的选择,不用为上下间的搭配而苦恼。

2.裁剪合体的小西装(搭配直筒深色西裤)。不用过分花哨,只要在基本款上添加一点小细节、小装饰就好了。

3.衬衫。与小西装相配套,显得成熟干练。

4.深色系服装。给人真诚稳重踏实的印象,不过要避免全身上下都是深色的,看起来老气横秋,可以用粉色衬衣(低领亮色毛衣)来点缀。

5.大方的裙子。略带中庸的及膝裙让女士重拾往日的温情,既不失现代的淑女风范,又自然地保留了流行的味道。【小贴士】

穿紧身装、透视装、低胸装、露背装、超短装、牛仔装、运动装或休闲装,全身上下戴满各式首饰,从耳垂一直“武装”到脚脖子,以这些打扮出席商务会议,是对会议的不尊重,是缺乏修养的表现。

举止优雅,会场上展现出翩翩的风度

举止是一个人自身素养在生活和行为方面的反映,是映现一个人涵养的一面镜子。在中华民族礼仪要求中,“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姿”是对一个人行为举止最基本的要求。在会议中,正确而优雅的举止,可以使人显得有风度、有修养,给人以美好的印象;反之,则显得不雅,甚至失礼。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总统约翰逊应邀访问泰国。约翰逊将访泰的消息被泰国的传媒做了大量宣传,引起了轰动,泰国国民都盼望着一睹美国总统的风采。泰国国家电视台对泰国国王会见约翰逊总统的场面做了现场直播。然而,约翰逊的举动令泰国国民失望和愤怒。在贵宾室会谈时,约翰逊坐在沙发上,脚却高高地跷在沙发扶手上,极不雅观。观众只能看到他高跷的脚板,并让人感到他似乎是指着鞋子和国王说什么。随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种无理举动造成的紧张气氛和国民的不满还未散,这位美国总统又站起来走向邻座的泰国王后,还没等人们明白怎么回事,他就和王后来了个得克萨斯式的热烈拥抱。王后十分窘迫,国王也面露尴尬。这一举动使泰国国民愤怒有加。第二天,泰国各新闻媒介就对约翰逊的失当举动予以猛烈抨击,使得约翰逊提前怏怏而归,访泰以失败而告终。

举止看起来好像是琐碎小事,但是小事往往更能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素质。虽然人们常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是这并非说小节就不重要。对于各种“小节”,该注意的时候就要注意。

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人:他们或是仪表堂堂,或是漂亮异常,然而一举手、一投足,便可现出其粗俗。这种人虽金玉其外,却是败絮其中,只能招致别人的厌恶。所以,在会议活动中,要给人们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外在的美固然重要,而高雅的谈吐、优雅的举止等内在涵养的表现,则更为人们所喜爱。这就要求我们应当从举手投足等日常行为方面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养成良好的站、坐、行姿态,做到举止端庄、优雅得体、风度翩翩。

1.会场的落座礼仪——坐有坐相。

正确的坐姿可以给人以端庄、稳重的印象,使人产生信任感。在会场上,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不雅坐法,比如两腿叉开、腿在地上抖个不停或者跷得很高,让人实在不敢恭维。开会时,优雅的坐姿传递着自信、友好、热情的信息,同时也显示出高雅庄重的良好风范。

所谓“坐如钟”,并不是要求你、坐下后如钟一样纹丝不动,而是要“坐有坐相”,就是说坐姿要端正,坐下后不要左摇右晃。

开会时,坐姿的基本要领是:入座时走到座位前,转身后把右脚向后撤半步,轻稳坐下,然后把右脚与左脚并齐,坐在椅上,上体自然挺直,头正,表情自然亲切,目光柔和平视,嘴微闭,两肩平正放松,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膝上,也可以放在椅子或沙发扶手上,掌心向下,两脚平落地面,起立时右脚先后收半步然后站起。

一般来说,在商务会议中,要求男性两腿之间可有一拳的距离,女性两腿并拢无空隙。两腿自然弯曲,两脚平落地面,不宜前伸。在日常公司会议中,男性可以跷腿,但不可跷得过高或抖动,女性大腿并拢,小腿交叉,但不宜向前伸直。

在会议中,为使你的坐姿更加正确优美,应该注意:入座要轻柔和缓,起立要端庄稳重,不可弄得座椅乱响,就座时不可以扭扭歪歪,两腿过于叉开,不可以高跷起二郎腿,若跷腿时悬空的脚尖应向下,切忌脚尖朝天。坐下后不要随意挪动椅子,腿脚不停地抖动。女士着裙装入座时,应用手将裙装稍稍拢一下,不要坐下后再站起来整理衣服。正式场合与人会面时,10分钟左右不可松懈,不可以一开始就靠在椅背上。就座时,一般至少坐满椅子的三分之二,不可坐满椅子,也不要坐在椅子边上过分前倾;沙发椅的座位深广,坐下来时不要太靠里面。

2.发言时的肢体礼仪——站有站相。

站立姿势是任何一个人的全部仪态的根本之点。如果站立姿势不够标准,一个人的其他姿势便根本谈不上优美而典雅。

站立姿势,又称站姿或立姿。它是指人在停止行动之后,直着自己的身体,双脚着地,或者踏在其他物体之上的姿势。它是人们平时所采用的一种静态的身体造型,同时又是其他动态的身体造型的基础和起点。

所谓“站如松”,不是要站得像青松一样笔直挺拔,因为那样看起来会让顾客觉得很拘谨。这里要求的是站立的时候要有青松的气宇,而不要东倒西歪。

在会场发言时,良好站姿的要领是挺胸、收腹,身体保持平衡,双臂自然下垂。切忌歪脖、斜腰、挺腹、含胸、抖脚、重心不稳、两手插兜。

优美的站姿男女有别:女子站立时,两脚张开呈小外八字或V字型;男子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身体平稳,双肩展开,下颌微抬。简言之,站立时应舒适自然,有美感而不造作。

一个人的站姿能显示出他的气质和风度。所以当你站立发言的时候,应该让别人觉得你自然、有精神,而你自己亦感到舒适、不拘谨。

3.走向主席台的礼仪——走有走姿。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交场合,走路往往是最引人注目的身体语言,也最能表现一个人的风度和活力。

开会时,走上主席台应步伐稳健有力,行走的速度因会议的性质而定,一般地说,对欢快、热烈的会议步频应较慢。

当你走向主席台发言的时候,头要抬起,目光平视前方,双臂自然下垂,手掌心向内,并以身体为中心前后摆动。上身挺拔,腿部伸直,腰部保持平直,脚步要轻并且富有弹性和节奏感。

走路时上身基本保持站立的标准姿势,挺胸收腹,腰背笔直;两臂以身体为中心,前后自然摆动,前摆约35°,后摆约15°,手掌朝向体内;起步时身子稍向前倾,重心落前脚掌,膝盖伸直;脚尖向正前方伸出,行走时双脚踩在一条线缘上。【小贴士】

行为举止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你在开会时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着别人对你的评价,因此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国人最讲究的是“精、气、神”,凡事有主骨,也就是体现出其内在的本质。所以,无论是“坐如钟”、“站如松”还是“行如风”,都不是让你简单地模仿这三种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要你掌握它们的“精、气、神”,做到神似,而非形似。

握手是与会者不可忽视的礼节之一

在商务会议或活动中,握手是一种经常使用的礼节方式,不仅常用在人们见面和告辞时,更可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达方式。尽管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握手只是两个人之间双手相握的一个简单动作,但却是沟通、交流、增进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美国著名盲聋作家海伦·凯勒写道:“我接触的手,虽然无言,却极有表现力。有的人握手能拒人千里之外,我握着他们冷冰冰的指尖,就像和凛冽的北风握手一样。也有些人的手充满阳光,他们握住你的手,使你感到温暖。”这从侧面证明恰到好处的握手可以向对方表现自己的真诚与自信,也是吸引他人和赢得信任的契机。玛丽·凯化妆品公司创始人玛丽在当推销员时,有一次,销售经理召集他们开会。会议结束时,大家都希望同经理握握手。玛丽排队等了3个小时,终于轮到她与经理见面。经理在同她握手时,甚至连瞧都不瞧她一眼。经理用眼去瞅她身后的队伍还有多长。善良的玛丽理解他一定很累。可是,自己也等了3个小时,同样很累呀!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的玛丽暗下决心:如果有那么一天有人排队等着同自己握手,自己将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对方身上——不管自己多累!她后来多次站在队伍的尽头同数百人握手,常常持续好几个小时。无论多累,她总是牢记当年自己排那么长的队等候同那位销售经理握手时所受到的冷遇。如有可能,总设法同对方说点亲热话——也许只是一句,如“我喜欢你的发型”或“你穿的衣服多好看哪”。她在同每一个人握手时,总是全神贯注,不允许任何事情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这样握手,使数百人都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她的公司就这样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公司之一。

可见,握手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通过握手的动作,往往显露一个人的个性,给人留下不同印象。在商务会务时,一个积极的、有力度的正确的握手,表达了你友好的态度和可信度,也表现了你对别人的重视和尊重。一个无力的、漫不经心的、错误的握手,立刻传送出不利于你的信息,让你无法用语言来弥补,会给对方留下对你非常不利的第一印象。于娜是个热情而敏感的女士,目前在中国某著名房地产公司任副总裁。那一日,在北京召开的房展会上,她接待了来访的建筑材料公司主管销售的韦经理。初次见面,于娜离开办公桌,面带笑容,走向韦经理。韦经理先伸出手来。让于娜握了握。于娜客气地对他说:“很高兴你来为我们公司介绍这些产品。这样吧,让我看一看这些材料,我再和你联系。”几分钟后,韦经理就被于娜打发走了。接下来的几天内,韦经理多次打电话,但得到的均是秘书相同的回答:“于总不在。”到底是什么让于娜这么反感一个只说了两句话的人呢?于娜在一次讨论形象的课上提到这件事,余气未消:“首次见面,他留给我的印象不但是不懂基本的商业礼仪,而且没有绅士风度。他是一个男人,位置又低于我,怎么能像王子一样伸出手让我来握呢?他伸给我的手不但看起来毫无生机,握起来更像一条死鱼,冰冷、松软、毫无热情。当我握他的手时,他的手掌也没有任何反应。握手的这几秒钟,他就留给我一个极坏的印象,他的心可能和他的手一样冰冷。他的手没有让我感到对我的尊重,他对我们的会面也并不重视。作为一个公司的销售经理,居然不懂得基本的握手礼仪,他显然不是那种经过严格职业训练的人。而公司能够雇用这样素质的人做销售经理,可见公司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层次也不高。这种素质低下的人组成的管理阶层,怎么会严格遵守商业道德,提供优质、价格合理的建筑材料?我们这样大的房地产公司,怎么能够与这样作坊式的小公司合作?怎么会让他们为我们提供建材呢?”

握手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但这短短的几秒钟是如此的关键,立刻决定了别人对你的喜欢程度。通过握手时的举止行为,在一个侧面可以断定许多问题:双方关系远近、情感厚薄、个人文化修养、地位和工作精神,乃至于为人处事的方式与品性等。握手的方式向别人传递了你的态度是热情还是冷淡、积极还是消极,是尊重他、诚恳相待,还是居高临下、敷衍了事。热情、文雅而得体的握手能让人感受到愉悦、信任和接受,促进彼此间的交流和了解。

与陌生人初次见面,人们大都会重视着装和微笑,但据调查指出,握手同样能够对人的第一印象起决定作用,因为人类能够对来自内在或者外在的刺激作出更强烈更敏锐的反应。所以,想在初次的商务会议中留给他人良好的印象,就要学会与人握手的技巧。

1.握手的顺序。

主人、长辈、上司、女士主动伸出手,客人、晚辈、下属、男士再相迎握手。

长辈与晚辈之间,长辈伸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接握;主人与客人之间,主人宜主动伸手;男女之间,女方伸出手后,男方才能伸手相握;如果男性年长,是女性的父辈年龄,在一般的商务场合中仍以女性先伸手为主。但无论什么人,如果他忽略了握手礼的先后次序而已经伸了手,对方都应不迟疑的回握。

2.握手的方法。

握手时,距离受礼者约一步,上身稍向前倾,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向受礼者握手。掌心向下握住对方的手,显示着一个人强烈的支配欲,无声地告诉别人,他此时处于高人一等的地位,应尽量避免这种傲慢无礼的握手方式。相反,掌心向里同他人的握手方式显示出谦卑与毕恭毕敬,如果伸出双手去捧接,则更是谦恭备至了。平等而自然的握手姿态是两手的手掌都处于垂直状态,这是一种最普通也最稳妥的握手方式。

3.握手的禁忌。(1)握手时应伸出右手,不能伸出左手与人相握,有些国家习俗认为人的左手是脏的。(2)戴着手套握手是失礼行为。男士在握手前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女士可以例外。当然在严寒的室外有时可以不脱,比如双方都戴着手套、帽子,这时一般也应先说声:“对不起”。握手者双目注视对方,微笑,问候,致意,不要看第三者或显得心不在焉。(3)如果你是左撇子,握手时也一定要用右手。当然如果你右手受伤了,那就不妨声明一下。(4)握手的时候,眼睛一定要注视对方的眼睛,传达出你的诚意和自信,千万不要一边握手一边却在东张西望,或者跟这个人握手还没完就目光移至下一个身上,这样别人从你眼神里体味到的只能是轻视或慌乱。那么是不是注视得时间越长越好呢?并非如此,握手只需几秒钟即可,双方手一松开,目光即可转移。(5)握手的力度要掌握好,握得太轻了,对方会觉得你在敷衍他;太重了,人家不但没感到你的热情,反而会觉得你是个老粗,女士尤其不要把手软绵绵地递过去,显得连握都懒得握的样子,既要握手,就应大大方方地握。(6)握手的时间以1~3秒为宜,不可一直握住别人的手不放。与大人物握手,男士与女士握手,时间以1秒钟左右为原则。如果要表示自己的真诚和热烈,也可较长时间握手,并上下摇晃几下。(7)多人相见时,注意不要交叉握手,也就是当两人握手时,第三者不要把胳膊从上面架过去,急着和另外的人握手。(8)在任何情况下,拒绝对方主动要求握手的举动都是无礼的。但手上有水或不干净时,应谢绝握手,同时必须解释并致谦。

综上所述,握手,是商务会议中最常见的礼节,掌握握手礼仪的要领,是令你讨人喜欢的心理策略之一。【小贴士】

在商务会议中,与人握手的得体之法是,握手时间不能很长但是有一定的力度,眼睛不要左顾右盼,目光要停留在对方身上。

小名片,大学问,善用名片,你就是会场达人

名片,是现代人进行交往联络的一种基本工具。当今社会,人际交往频繁,不分行业职位,不分白领蓝领,名片被广泛使用。名片是个人身份的证明,自我推介的媒体,能起到结交朋友、增进了解、拓展业务、联络感情的作用。人们在各类会议场合与他人进行交际应酬时,倘若离开了名片的使用或者不善于使用名片,往往直接有碍于彼此之间的沟通,而且还有可能导致个人形象受到损害。刘志刚跟随上司到厦门参加交易会,临行前,他想着给上司提醒一下别忘了带名片,可由于一时忙乱给忘了,再说,出门谈生意必须带名片,这是常识性的问题,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上司,难道会不知道这个道理?两个人到了广州之后,很快联系到了十几个潜在的客户,上司决定把这些人邀到酒店,大家小聚一下,直到别人将名片递到上司手里的时候,上司才尴尬地发现自己没有带名片,只好拿出刘志刚的名片应付一下,这让参加聚会的客户们感到很惊讶,聚会的气氛也变得不那么和谐了。回来之后,上司把刘志刚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刘志刚感到非常冤枉,几天后,有个陌生的电话打过来,对方告诉刘志刚:他们在厦门见过面,他留下了刘志刚的名片,现在自己公司有个项目,需要刘志刚他们公司的产品,所以联系一下。商场如战场,为了避免上当受骗,刘志刚一边应承着对方,一边打开自己的抽屉,从一把乱七八糟的名片中寻找这个电话号码的来源,可是名片太多太杂了,他找了好久也没翻出来。对方似乎听出了他在翻找名片,语气慢慢变得冷淡起来,跟刘志刚客套了几句,就把电话撂了。就在这时,刘志刚才发现,对方的名片就在桌子角上,一单大生意就这样泡汤了。

参加会议时,免不了与人交换名片,名片虽小,在与人沟通过程中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如果不注意名片礼仪,不仅不能使名片起到“自我延伸”的作用,反会妨碍自己与对方的交流。

有人说,名片像一个人的履历表,是最重要的书面介绍材料。它直接承载着个人信息,担负着保持联系的重任。在商务会议或活动中,如果你要使名片发挥的作用更充分,就必须掌握相关的礼仪。2000年4月,北京举行了春季商品交易会,各方厂家云集,企业家们济济一堂。华新公司的徐总经理在交易会上听说衡诚集团的崔董事长也来了,想利用这个机会认识这位素未谋面又久仰大名的商界名人。午餐会上他们终于见面了,徐总彬彬有礼地走上前去,“崔董事长,您好,我是华新公司的总经理,我叫徐刚,这是我的名片。”说着,便从随身带的公文包里拿出名片,递给了对方。崔董事长显然还沉浸在之前的与人谈话中,他顺手接过徐刚的名片,“你好。”草草地看过,放在了一边的桌子上。徐总在一旁等了一会儿,并未见这位崔董有交换名片的意思,便失望地走开了。这位崔董事长对于名片这种交往方式太心不在焉了,他没有认识到他的举动对别人是非常不礼貌的,从而使自己失去了多认识一个朋友的机会,也失去了许多潜在的商机。

名片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当前已成为人们参加各种会议活动的一种社交工具。如何交换名片不但是其个人修养的一种反映,还是对交往对象尊重与否的直接体现。因此,如果你想要正确使用名片,就要对名片的准备、存放、和交换等方式予以充分的了解,遵守相应的规范和惯例。

1.名片的递交。

当你主动地把自己的名片递给他人时,首先应当选择适宜的时机。唯有在确有必要时递上名片,才会令其发挥功效。交往对象产生了了解自己的欲望,方为递上名片的最佳时机。递上名片,不宜过早或过迟。不要滥发名片,尤其是尽量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同时向多位陌生人递上名片。

双方交换名片时,正规的做法应为位低者首先向位高者递上名片,再由后者回复前者。不过对这一规定也不宜过于拘泥。需要向多人递上名片时,切勿跳跃式进行,或者遗漏其中的某些人。得体的方法,应当是由尊而卑或者由近而远地依次进行。

递上名片时,应当先向接受名片者打上一个招呼,令对方有所准备。既可以先做一下自我介绍,也可以说“请多多指教”,“希望今后保持联系”,“可否交换一下名片”。

递上名片时,应表现得郑重,不仅应当起身站立,主动走向对方,面含笑意,而且还应当以双方或右手持握名片,并且将名片正面面对对方。不要以左手递上名片,也不要在递上名片时将其反面对着对方。

2.名片的接受。

接受他人的名片时,不论自己多忙,均应暂停手中所做的一切事情,并且起身站立,面含微笑地迎向对方。尽量使用双手接过名片,至少也要使用右手,而不能仅用左手。

但凡有可能,接过他人名片后,即应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将其从头至尾默读一遍。若有疑问之处,还可当场向对方进行请教。

收到他人的名片后,切勿对其随意把玩,或者将其乱丢乱放。一般应将他人的名片放入自己的名片夹、公文包、办公桌或上衣口袋之内,把它扔在桌子上,压在玻璃板之下或者放在裤袋里是不礼貌的。

接受他人名片之后,一般均应当即回上对方一枚自己的名片。没有名片,名片用完了,或者忘了带名片的话,亦应以适当的方式向对方略加解释。切勿既不回上自己的名片,也不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

3.名片的索取。

依照惯例,通常尽量不要向他人直接开口索要名片。万一确有必要那样做时,则可相机采取下列方法:

一是互换法。所谓互换法,即以自己的名片为媒介与交往对象互换名片的做法。其具体方法有二:可以首先递上自己的名片,等候对方有来有往地回复自己;也可以在递上自己的名片之时明言此意:“能否有幸与您交换一下名片?”

二是暗示法。所谓暗示法,是指在索取他人的名片时采用婉言暗示的做法。通常,向尊长暗示自己索取名片之意时,可以说:“请问以后如何向您请教?”而向平辈或晚辈表达此意时,则可以询问对方:“请问今后怎样与您联络?”

4.名片的置放。

在参加商务活动时,要随身带名片。一般说来,把自己的名片放于容易拿出的地方,不要将它与杂物混在一起,以免要用名片礼仪时手忙脚乱,甚至拿不出来;若穿西装,宜将名片置于左上方口袋;若有手提包,可放于包内伸手可得的部位。不要把名片放在皮夹内,工作证内,甚至裤袋内,这是一种很失礼雅的行为。另外,不要把别人的名片与自己的名片放在一起,否则,一旦慌乱中误将他人的名片当作自己的名片送给对方,这是非常糟糕的。【小贴士】

发放名片的时,如果人很多,要按照顺时针的顺序逐一发放,不能错漏哪个人。如果错漏会给人一种不被重视的感觉,从而影响彼此之间的沟通。

会场上主动寒暄,让彼此熟悉起来

在会场中,寒暄是联络感情的手段,沟通心灵的方式和增进友谊的纽带,所以,我们绝对不能轻视和小看寒暄。而要有效地寒暄,首先应该积极主动地跟别人打招呼。刘明是一家合资公司总部的一名经理。他出差到了这家公司的北京分公司开会。主管北京地区业务的经理张凯接待了他。张凯:早上好。刘经理,再次见到你真好。你旅途还愉快吧?刘明:唔,还不错。昨天还有点累,现在没事儿了。张凯:太好了!如果你已经准备好了的话,我想把您介绍给这儿的主要工作人员。刘明:咱们走吧。……张凯:刘经理,这是王芳,我们的财务主管,王芳,我想让你见见刘经理。刘明:见到你真高兴王芳,你干得太棒了。分公司的财务达到了最佳的状态。王芳:谢谢,刘经理。见到您我也很高兴。张凯:这是袁鹏,他主管营销。袁鹏,我来介绍一下,这是刘经理。袁鹏:你好,刘经理!刘明:见到你很荣幸,袁鹏。我看过的那些了不起的销售数字,全是由你带领创下的吧。袁鹏:谢谢,可我得说那是因为我们有一个了不起的团队。张凯:我想你会发现我们所有的员工都是一流的。刘明:这些报告已经说服我了。嗯,如果可以的话,我想我们可以开会了。张凯:当然!这边请……众人走入了会议室。

由此可见,主动向别人打招呼,不仅可以让别人心情畅快,给人留下好感,还可以为接下来的会议作出铺垫,充分了解与会人员,为你的事业带来帮助。

打招呼是给对方带去好印象的第一步。打招呼其实是想向对方传递一种信息。这是为了使与会双方更加接近的重要行为。这不仅是接触的第一步,也是有效开会的起点。

有些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开会见面时,由于彼此都不太了解,往往容易陷入无话可说的尴尬场面。此时,你不妨以一些寒暄语作为打招呼的开头。

跟初次见面的人打招呼,最标准的说法是“您好!”“很高兴能认识你”“见到您非常荣幸”。比较文雅一些的话,可以说“久仰”,或者“幸会”。要想随便一些,也可以说“早听说过您的大名”“某某人经常跟我谈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读过您的大作”“我听过您做的报告”等。跟熟人打招呼,用语则不妨显得亲切一些,具体一些。可以说“最近忙些什么呢?”,也可以讲“您气色不错”等。虽然这些打招呼的话大部分并不重要,但它能使谈话的双方迅速摆脱尴尬的沉默。在打招呼时,语气要轻松柔和、充满感情,让对方彻底放松,这样才能让对方很顺利地接受你。

下面是两种比较常见的打招呼的方式:

1.问候型。

问候型打招呼的用语类型比较复杂,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表现礼貌的问候语如“早上好”、“您好”之类。交谈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场合、环境,进行不同的问候。(2)表现对对方关心的问候语如“最近身体好吗”、“生意还可以吧”、“最近工作进展如何,还顺利吧”。(3)表现思念之情的问候语如“好久不见,近来怎么样”、“多日不见,可把我想坏了”等。

2.言他型。“今天天气不错”。这类话也是常用的一种打招呼的方式。尤其是陌生人之间见面,一时难以找到话题,就会说类似:“东北天气很冷吧”之类的话,能够打破尴尬的场面。言他型打招呼的方式用于初次见面非常合适。

总之,“打招呼”不仅仅是会前沟通的一种礼仪,更重要的是,它是爱的桥梁、纽带,架起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平等,传递着亲人般的爱。【小贴士】

为了使会议有效进行,在会前进行短暂的寒暄是十分必要的。但寒暄语应当删繁就简,不要过于程式化,像写八股文。例如,两人初次见面,一个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另一个则道:“岂敢,岂敢!”搞得像演出古装戏一样,就大可不必了。在商务会议中,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将寒暄与问候合二为一,以一句“您好”来问候。

用好文明用语,做好会议接待工作

一次会议的成功开始,最关键的就在会议接待的环节。会议接待是否成功,不仅需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而且要求会议接待的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礼仪修养,确保会议接待过程的统一、规范、高效、流畅,使各个环节、方面,都体现出较高的职业水准和礼仪水准,通过优质服务、文明服务,展现接待地的文明礼仪形象。

俗话说,“言为心声,语为人镜”,说话讲文明、有礼貌,多使用礼貌用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水平。所以,会议接待中,应该多使用礼貌用语,这是博得他人好感与体谅的最为简单易行的做法,也是交谈的技巧。一海外客商到某地某公司商谈合资办厂事宜。公司经理在会客室等候,并准备了烟茶水果。客商进公司大门后,迎候在门厅的公司经理秘书和客商握过手,说:“我们经理在上面(指二楼会客室),他叫你去。”客商一听,当即一愣:他叫我去?我又不是他的下属,凭什么叫我?于是这客商转身,说:“贵公司如有合作诚意,叫你们经理到我住的宾馆去谈吧。”说完拂袖而去。如果那位秘书不说“叫”,而说“请”,情况又会如何呢?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所以会议接待时说话用词尽量要文雅;多使用礼貌用语,这样就让人从你那优美的语言形象中感受到你是懂礼貌有教养的人,就容易接受你。

礼貌是人们在频繁的交往中彼此表示尊重与友好的行为规范。而礼貌用语则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是友好关系的敲门砖。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会议接待中,会使用礼貌用语十分重要。多说客气话不仅表示对别人的尊重,而且表明自己有修养;所以多用礼貌用语,不仅有利于双方气氛融洽,而且有益于交际。

所谓礼貌用语,是指约定俗成的表示谦虚恭敬的专门用语。会议接待中,如果学会下述五句十字礼貌用语,并且熟练运用,对你一定会大有帮助。

1.您好。“您好”是一句标准的问候礼貌语。在会议接待中,谁都会遇到相识者与不相识者,不论是深入交谈,还是打个招呼,都应主动向对方先问一声“您好”。若对方先问候了自己,也要以此来回应。在有些地方,人们惯以“最近在忙什么”、“身体怎么样”、“一向可好”来打招呼或问候他人,但都没有“您好”简洁通用。

2.请。“请”是一句礼貌语。在要求他人做某件事情时,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不合适,低声下气、百般乞求也是不对的。在此情况下,多用上一个“请”字,就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赢得主动并得到对方的照应。

3.谢谢。“谢谢”是一句致谢的礼貌语。每逢获得理解、得到帮助、承蒙关照、接受服务、受到礼遇之时,都应当立即向对方道一声“谢谢”。这样做,既是真诚地感激对方,又是一种对对方的积极肯定。

4.对不起。“对不起”是一句道歉的礼貌语。当打扰、妨碍、影响了别人,或是在会议接待中给他人造成不便,甚至给对方造成某种程度的损失与伤害时,务必及时向对方说一声“对不起”。

5.再见。“再见”是一句道别的礼貌语,也是一种常见的礼貌用语。在会议结束、与人作别之际,说上一句“再见”,可以表达惜别之意和对他人的尊重之心。【小贴士】

在现今的文明社会,礼貌用语的使用就显得十分的频繁,甚至都变成日常用语了。那么在会议接待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1.遇到宾客要面带微笑,站立服务,主动问好打招呼,称谓要得当,对于熟客要注意称呼客人姓氏。

2.与客人对话时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注意请字当头、谢不离口,表现出对客人的尊重。

3.对客人的话要全神贯注、用心倾听,眼睛望着客人面部(但不要死盯着客人),面带微笑;要等客人把话说完,不要打断客人的谈话。

4.和客人谈话时,要停下手中的工作,不能有任何不耐烦的表示;对没听清楚的地方要礼貌地请客人重复一遍。

以小见大,会议签到不可马虎

某公司的经理王征带助手参加一个座谈会。在到达会场入口时,看到很多人排队签到。助手问:“经理,我们要不要排队签到。”王征看到人满为患的现场,皱皱眉说:“算了吧,先去再说。”两个刚走了几步,会场服务人员便拦下了他们:“不好意思,二位,你们是哪个单位的?签到了吗?”被人阻拦后,王征很生气地说:“人这么多,签什么到啊,简直是浪费时间!”但会场服务人员却执意不让二人进入会场,言语坚定地说:“签到,这是会议的规矩,每个人必须执行!”正在相持之时,周围不少与会人员也开始议论:这人怎么不懂会场纪律啊!这让王征有些无地自容,无奈之下,他只好带助手排队签到。

在与会礼仪中,签到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参加会议人员在进入会场一般要签到,会议签到是为了及时、准确地统计到会人数,便于安排会议工作。有些会议只有达到一定人数才能召开,否则会议通过的决议无效。因此,会议签到是一项重要的会前工作,它是出席也是会中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会议签到一般以下几种方法:

1.簿式签到。

与会人员在会议工作人员预先备好的签到簿上按要求签署自己的姓名,表示到会。签到簿上的内容一般有姓名、职务、所代表的单位等,与会人员必须逐项填写,不得遗漏。

2.证卡签到。

会议工作员将印好的签到证事先发给每个与会人员,签证卡上一般印有会议的名称、日期、座次号、编号等,与会人员在签证卡上写好自己的姓名,进入会场时,将签证卡交给会议工作人员,表示到会。

3.花名册签到。

通常,会议工作人员事先制定好参加本次会议的花名册,开会时,你就在该人名单后画上记号,表示到会。例如:“√”表示到会。

4.手机二维码签到。

有些会议,组织者通过短信或彩信电子二维码将邀请函发到与会者的手机中,通知会议主题、内容、时间、地点,同时将身份识别以二维码形式展示,而二维码可以做到与参与者的身份一一对应,参与会议人员只需携带手机到会议现场,通过对手机短信或彩信内的二维码进行识别、验证身份,完成会议的电子签到并通过系统迅速安排入席。

5.电脑签到。

参加会议的人员进入会场时,只要把特制的卡片放到签到机内,签到机就将与会人员的姓名、号码传到中心,与会者的签到手续就在几秒钟即办完。这种电脑签到是最快速、最准确、最简便的方式。【小贴士】

会议签到是一种基本礼仪,体现出与会者对会议的重视,与会者必须遵守。签到时,不能让他人代签。如果忘记签到,记得会后补签。

第三章 开会的时候,你该坐哪里

公司里最普遍的一种组织活动形式就是开会,在生活里也有不少一起商量和协调的场合。但开会绝非简单地“露个脸”、列席一下,仅就“座位的玄机”就很值得细细琢磨。在开会这一公司组织最常见的活动形式中,座位无疑也体现出了微妙的组织关系与人际关系。利用会议中座位的玄机更好地掌控会议、引导会议向预定目标推进并助推自身职业发展,则是一门公司组织心理学。

开会的座位决定你的前途命运

在职场中,人们常常要面对的一件事情就是开会,几乎每年每月甚至每日都在开着各种不同形式的会议。有的人喜欢开会,有的人厌烦开会,有的人把开会当成工作,有的人把开会当成累赘。但喜欢也罢,厌烦也罢,开会是职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

在开会的时候,也许你会发现这么一个现象,许多人都不乐意坐前排位置或者是领导身边的位置,通常缘由有两点:一是怕领导。即使是坐在领导的身边也觉得不自在;另一种也是怕,这种怕不是自身性格内向,而是怕同事说闲话以为有拍马屁的怀疑。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如此的想法,但却有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这一辈子的信念就是“永远都要坐前排”。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也要永远坐在前排。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玛格丽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5年学完的拉丁文课程,她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正因为如此,40多年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被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永远都要坐前排”正是一种积极的表现,它能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一流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坐到“前排”,是因为他们自己选择了放弃。如此轻易地舍弃“坐到前排”的权利,岂不让人惋惜?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

职场上,你选择的座位已经暴露出你是哪一种人,显示你以后的职场位置如何。开会时除非座位已事先安排好,否则宜选择靠近领导或前排的座位。此举并不是势利眼的表现,而是你若故意保持距离,在他人眼中看来,是有欠团队精神的表现,同时也缺乏进取心的表现。姜波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平面设计师。第一次开会,刚从外面办事回来的他有点迟到,到现场一看,只有总经理旁边有一个空位。当他正犹豫时,总经理已经热情地招呼他:“来,坐这边。”他在忐忑中坐下了。当天的会议,聊到了关于员工的福利政策等问题,发完言后,总经理还随口问了问新人姜波的意见。姜波当时既紧张又兴奋,结结巴巴地讲了自己的想法。总经理却认真地在听,让姜波觉得很感动。从那次开会后,姜波就一直选择坐总经理旁边。好在大家开会时多数人会默默往旁边坐,那个位置就歪打正着地为他“保留”了。坐在第一排,姜波觉得自己最大的好处是学习效率提高了,因为会议上,难免出现与领导互动的时候,领导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坐在前面的姜波通过认真做笔记和学习,学得很快。而且,他的表现也都被领导看在眼里。渐渐地,领导也对这个聪明肯学的新人刮目相看,多次在会议上表扬他。姜波觉得,秀自己也蛮成功的。

开会时,很多人往往不喜欢坐领导身边的位置,觉得拘谨,没有安全感。但其实那里才是提升自己的最佳位置。因此,去坐领导身旁的空位或前排位置,没什么不好。想要升迁的员工一定要把握在领导面前互动的机会,会议就提供了一个机会。

很多职场人大概都抱怨过“得不到领导的欣赏”。但是,当领导身边有一个空闲的位置,你不坐,偏要缩着头躲在角落里或选择靠后的座位,并美其名曰“明哲保身”,实则表现了你的“胸无大志”。自以为这个位置很低调又隐蔽,却没想到前面的同事可能会挡住自己,从而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领导又怎会发掘那些自甘退守二线的人呢?所以,别让领导觉得你是个“隐形人”,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在开会时选择靠前的位置。

除了尽量靠近领导坐之外,莫忘了要远离门边的座位。因为门口是出入必经之地,人来人往难免会干扰到你的发言,并会转移他人对你的注意。况且会议上的一般习惯是:权力愈高者说话,他人愈会注意听。因此,发言时愈易遭到他人打断者,愈是人微言轻的人。为避免造成这种没有分量的尴尬场面,应避免选择靠门的座位。

开会的时候,你选择坐在哪里,往往微妙地传递出你在这个集体中的自我定位以及对于未来的企图心。一个简单的座位,就能表现职场人对自身将来的选择,会场有几百个座位,而领导身边的座位只有一个,职场人要使用好这个“稀缺资源”,明确这个座位价值的人就比他人领先一步。【小贴士】

开会的时候坐在前排并不代表你在职场生涯中或是人生道路上也坐在了“前排”,但是它却能帮助你搭起一座通往“前排”的桥梁。所以想要被赏识,就不要怕抛头露面,多在与领导互动的场合展示自己。

坐对位置,开好会

有这样一个小笑话:有个妇女第一次坐飞机。上了飞机后她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了下来。一会儿,一个男人走过来坚持说她坐的是他的位子。这个妇女不理睬他,并叫他走开。“好吧,”这个男人说道,“如果你坚持的话,那你来驾驶飞机吧。”

这个笑话告诉我们,坐错了位置,不但会引起尴尬,还会为他人带来不便。

英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泽塔琼斯在刚上市的新书《身边的礼仪》里说,人的每一个行为都应该有礼数,即使是选择位置,都代表着你的心理和素质。尤其是在职场中,如果你选错了角色,坐错了位子,不但关乎于礼数,更影响着领导及同事对你的看法,甚至是你的职场生涯。许飞是一个工作能力很强的人,但一说到开会,他便头疼不已。他所在的单位不算大,工作也不算忙。人一闲,是非就多。有一次开会,许飞去得晚了点,只剩下领导旁边还有一个可以坐的位子,他想也没想,就坐领导旁边了。轮流发言时,领导说,小许,就从你开始吧。这本来是很常规的一个发言顺序,但在他的同事们看来,就没这么简单了。回到办公室,一个年长一点的同事发话了:“到底是年轻人,懂得如何把握机会。这事摆我们身上,我们也就拉把椅子,坐在老刘他们后面一排。”许飞想辩解,但一想这样讲究资历的单位,还是不要冒犯老同事为好。下一次开会,他就学乖了,主动拉了把椅子,坐老同事的后面。没想到,在他后面进来的年轻同事,看他坐在老同事后面,也纷纷效仿他的做法,跟他坐一排。领导进来一看,会议桌第一圈都没围满,第二圈倒围得挺严实。而且泾渭分明:第一排,老同事,第二排,年轻同事。领导很不高兴,说大家往前坐。听话一点的年轻同事开始见缝插针,最后只剩许飞一人坐在第二圈。会议开完后,领导找他谈话,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被同事孤立不是件好事,要跟同事搞好关系。而他的这次举动,在一些同事看来,又成了故意博领导眼球的行为,认为“年轻人就是点子多,又装了清高,又博得了领导关注”。年轻气盛的许飞真是百口莫辩。

公司开会的时候,很多人到了会议室,总是随便找个座位就坐下了。这样随便坐的结果,很可能就像故事中的许飞一样,坐了不该坐的位置。通常,会议室的中间或一端位置是留给领导的,因为这个位置可以俯视整个会场,便于了解整个会场情况和控制现场环境。所以,如果你是职场新人,进入公司没多久,对公司还不了解,可以选择不起眼的后排座位,这样可以“察言观色”,多了解公司复杂的人际关系,更可以显示自己谦虚低调。如果你已经是公司的元老或处于公司骨干地位,业务知识丰富,那么,你则可以选择第一排斜对着领导的座位。这样,你就可以尽情展现自己。如果你是会议中的主发言人,那么坐在靠近领导的位置是个最佳选择,首先可以给人一个最佳印象,表明你对会议是全心投入的、具有一定掌控能力,其次,便于在会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开会时,虽然有些公司没有论资排辈的位置规定,但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随便坐,一旦不小心错坐了领导的座位,那你就要倒霉了。伍斌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当行政助理。他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勤奋努力,一直受到老板的赞许。工作半年之后,伍斌觉得会议室的长条方桌有些占地方,于是建议老板换成圆桌。老板想了想,也就同意了。伍斌立即行动,把长桌换成了圆桌,可是,伍斌的职业生涯也因为这张圆桌发生了改变。那天公司开会,大家第一次围着一张圆桌子坐在一起,觉得十分新奇。伍斌看到大家脸上的表情,觉得这张桌子买得很值。他又看了看老板,发现老板的脸上不仅没什么喜悦,反而皱起了眉头。伍斌很纳闷,不过也没在意。作为一个年轻人,伍斌追求的是平等和自由,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这点都不会变。他觉得现在的老板应该有点民主思想,别总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所以老板的脸色虽然有些不好看,但伍斌觉得可能老板只是一时无法适应,时间长了就好了。会后,有同事小声对伍斌说:“你怎么坐老板的位置啊?”伍斌有些纳闷:“没有啊,再说桌子是圆的,坐在哪儿不都一样吗?”同事说:“怎么会一样啊?老板每次开会坐的位置,背后不都有一幅油画吗?可这次油画下面坐的却是你。”伍斌如梦初醒:原来会议室摆的是方桌子的时候,老板坐在短边的一头,背后靠着一幅油画。现在换了圆桌子,伍斌一时兴奋,忘了老板的位置,难怪老板脸色不好。这一下伍斌慌了。

会议上,座位表明了一种态度,会议席次的选择是一门大学问。中国人关于座次的选择,里面的讲究错综复杂,要综合考虑传统礼仪、职位尊卑、辈分高低等种种因素。

通常,单位内部会议的坐序排列方法是:领导坐在会议桌短边一侧(若是椭圆形会议则坐在会议桌一头),并且应面门而坐,远离大门。助理可坐在领导斜后方位置,以便能及时帮助领导分发有关材料、接受指示或完成电脑展示等。如果会议室有布景,则领导应该依景设座,即背依会议室内的主要景致(如字画、讲台)而坐,不用刻意强调面门而坐。

如果到别人的办公室去开会,更要注意座位的选择。有一些领导会有自己偏好的座位,因此,进入会议室之前一定要先主动询问接待人员该坐在哪个座位上,如果对方没有明确的回答,可再进一步询问稍后领导坐哪里;一定要先弄清楚情形,不然不小心坐到对方领导位置上,这是非常不礼貌的。如果领导没有偏好座位,一般而言,若是长方形桌,领导的位置通常是坐在讲台正前方面对大家的位置。若会议不是由领导主持,领导则可能坐在宣讲者的右手边的第一个位置。【小贴士】

开会时,虽然会议人数以及场地设置各不相同,然而不变的是会议座次中蕴含的公司企业文化、相关制度以及等级制度和职务权威的缩影。虽然看似不起眼的位置,但是如果坐错也是要犯雷池的,因此开会要小心,切勿坐错闹笑话。

勇敢秀出自己,开会主动坐前排

在开会时经常会发生一种现象,那就是大家一进会议室,就争抢后面的座位,以至于前两排的座位无人问津。没能坐到后排的还唉声叹气,只好万分不情愿地往前坐。于是乎,会场前面稀稀拉拉,十分空旷,后排则人潮如涌,会议场面极其凌乱。会议的组织者只好费尽心思地动员大家往前坐,央求这个往前挪,央求那个坐前面,得到的回答却往往是“嘿嘿,我坐这里正好”。无奈之下,会议组织者只能提前编好座号,让大家来的时候“对号入座”,硬性规定某些人必须坐某位置。

其实,这种现象一点也不奇怪。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有的人认为开会坐前排就是讨好领导,引起领导的注意,为了不让别人误解自己,就坐到了后面。有的人认为前面的位置比较重要,理应让给资格老、辈分高的同志,也坐到了后排。还有的人对开会则持有反感态度,参加会议只是出于无奈,应付了事。坐后面为开小差提供了便利,远离领导,可以随意聊聊天,困了还能打个盹。诸如此类的现象,在某种层面上折射出人们的“厌会”心态,甚至将开会作为负担。

既然这么多人都讨厌开会,那么能不能不开会?这是不可能的,很多时候开会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传达方式,甚至可以说,开会是必要的。在会议中,与会人员可以掌握很多应该掌握而没有掌握的知识,通过会议这种免费的“课堂”,了解、接触那些自己尚不知道的内容。如果知晓了认真听会的好处,抱定学习的心态,那么就会对参加会议产生兴趣。袁立明是公司的助理,开会的时候,他总是坐在第一排,从来不像其他人有所回避,而是高高地抬起头,迎着老板的目光侃侃而谈的人。而老板最欣赏的类型就是这种敢于面对挑战,从来没有畏惧之心的人。而且,工作中出现问题,他向来临危不惧,具备坦然的气质,是与生俱来的不怯场的性格和能言善辩的才华给了袁立明勇气。最早引起老板注意的是,每次开会的时候,当大家都四散坐定的时候,袁立明总是坐在第一排,正是因为选择了第一排的位置坐下,开会的时候,老板总是会与他有更多的眼神交流,也会耐心地听袁立明发言。其实,袁立明刚到公司的时候,他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每次开会,其他的同事都会早早地往会议室跑,大家找好座位就坐下了,而当袁立明去的时候,会议室已经满满当当,只剩第一排的位置。于是干脆就坐在了第一排。会议开始了,老板侃侃而谈。当老板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发现袁立明露出了思索的表情,正巧袁立明是新来的员工,老总就让他谈谈想法,没想到,袁立明机智的言语让老总在瞬间记住了袁立明的名字,于是老总就特意为袁立明安排了很多人都很意外的工作,这给了袁立明更大的信心。不多久,老板就给袁立明升职为助理,这份工作给了袁立明更好的发展机会。他可以管理公司内部的人员,处理公司与外部的关系,而开会时,前排的位置也成了袁立明的专座,似乎约定成俗了。

美国心理学专家指出,座位的选择通常与安全感和自信有关。坐在角落或后排,可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而坐在靠前的位置,通常意味着这个人精神饱满、信心十足。

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自信是有效的生存法宝。激发自信心,其实并不难,从一些细微的言行开始改变,你会很快发现自己的变化。一方面,前排代表着一种“领先者”的视角,坐在前排的人对后面发生的情况并不知情,会产生一种潜在的不确定感和危机意识,只有保持头脑清醒,充分调动积极性,才能对抗这种不安。另一方面,坐在前排无法逃避,需更直接地面对主讲人并与其眼神交流,这种互动会激发人的“挑战”意识,让自信心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来。因此,开会时,尽量往前坐,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激发自信的方法。美国哈佛大学一位著名教授应邀来中国作演讲,演讲的大礼堂里挤了上千人,没有座位的听众都站在走廊上。可是,最前排却没有一个人坐。见此情景,教授十分惊讶,便问大家:“这第一排怎么没有人愿意坐?难道坐着不如站着?”整个大礼堂一片寂静。教授笑着问道:“你们是怕坐第一排我向你们提问题吧?”这次,有人回答说:“是!”教授微笑着说:“你们怕什么呢?提问题有什么可怕的?我又不会吃掉你们!”大家不由得笑了。接着,教授对大家说:“在我们美国,大家都喜欢争着坐第一排,为什么呢?因为坐第一排才能亮出你自己,才能更引人注目。要知道,你引人注目,你才有机会被人赏识,被人看中。在这个人才辈出的社会里,只有坐在第一排,才有可能出人头地!如果你要想取得成功,做出一点成就来,你就得亮出你自己。而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管在什么时候,你都永远坐在第一排。坐第一排,就是争第一。坐第一排,就是给自己自信。我正是照着我的老师教我的去做,才取得今天的成绩的!”听了教授这番话后,大家纷纷地向前面涌来,争着坐第一排。

很多时候,开会也是工作的一部分。一遇开会便往后坐,往往给人一种不认真的感觉。别人或许会认为你在逃避,坐后面是为了打发时间,应付会议。久而久之,领导和同事都会对你有负面评价,影响你以后的工作和升迁。

开会坐前排,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工作作风和态度。开会坐前排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许有人不认为这习惯有什么用处,对此不以为然。不管怎么说,开会的时候坐前排是没有坏处的。公司下午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同事们纷纷赶往会议室,办公室职员于娜由于接了一个电话,赶到开会室时,里面已经满满当当只剩下上司身边一个空座。于娜想找个角落站一站算了,但又认为本身没出错误何需灰头土脸地站在角落里,索性就坐上司身边的空座,又怕同事们讽刺她是个马屁精。正在犹豫时,不知谁使坏,在她背上推了一把,借着那势头,她只得往上司那边走去。听到身后几个女同事窃暗笑声,于娜咬牙想:转头再找你们算账。会议开始了,上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仅如此,上司还时不时扭头对着于娜的脸问一句:“是不是呀?”或者用笔敲一下于娜的簿本说:“这个肯定要记牢!”于娜心里感觉不自在,但脸上还是露出虔敬认真的笑,嘴里时时应着上司的问题,手还得在簿本上认真做会议记录。一场会下来,于娜一身的汗。有了这次教导,于娜长了心眼,下次开会时,她早早地就坐进了会议室。但是谁叫她做的是文员的工作呢,她这边刚坐下,那边就有人喊:“于娜,发传真!”等于娜忙完,会议室又只剩上司身边一个空座。如是再三,于娜也认命了,懒得再在这件事上跟同事们斗智斗勇了。上司又不能把自己吃了,坐就坐呗!心定了,也就坦然了。此后于娜每次都面带微笑地坐在上司身边,耳里认真听着,笔下认真记录。以前是为了做样子,如今倒是真的要学习。不少同事暗笑于娜是个“倒霉蛋”,偶然来影印文件,会走到于娜跟前,仿照上司的语气说:“是不是呀,小于?”于娜只是无所谓地笑笑。半年过去了,于娜仿佛真的成了上司的红人,开会时上司身边的空座也成了于娜的专座。后来上司宣布了一件事:于娜提升为总经理助理。

开会应该坐前排,其中有诸多好处。坐前排是自信的体现,是态度认真、工作积极的表现。别人不敢坐,你坐了;别人不好意思坐,你坐了。这不仅表现了自信,更培养了自信。把这种自信带到其他工作中,同样也有相当的好处,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观察一下,不难发现,每次开会坐前排的人,大都是工作积极认真、能力强、不惧怕压力,工作非常出色的人。他们的言谈举止中都充满着自信,有一种敢作敢为、敢于迎接挑战的魄力。

坐前排,可以约束自己遵守会议纪律,加强对会议内容的理解。既然坐了前排,就只有认真听讲,领导讲话的地方近在咫尺,还占高瞻之势,对你的每一个动作都明察秋毫。你也只好秋毫不犯,不好意思打盹、交头接耳、摆弄手机和做小动作了,只有老老实实、专心听会。

坐前排,可以增强领导对你的信心。每次开会都主动坐前面,拉近了与领导的距离。与领导近距离接触,能加深领导对你的印象,就在领导眼皮子底下,领导自然会对你有所关注。坐前排,认真专注地听领导讲话,领导自然对你产生好感,也就对你提升了信任度。在日后的工作中,你才易于得到领导的关心、帮助、指导和支持。

无论参加什么样的会议,我们都要给自己勇气,敢于坐到前面去,大胆地展示自我、自信地推销自己。不仅如此,我们还应把会议当成是一种真实的学习,认真倾听、仔细记录,展现积极的心态,显示上进的自我。【小贴士】

开会时应该尽量争取往前坐,最好坐第一排。不过,在不同性质的企业里,还是有差别的。比如在国企,或者比较官僚的企业、人际关系复杂的企业里,就算前排位置空着,你也得见机行事,不能冒尖。但是,在看重人才,学习氛围好的企业里,往前坐是完全没有问题的。(1)往前坐是一种态度,是积极学习的一个信号。(2)坐在前排可以很清楚地听会议内容,离领导近,思想开小差的机会少。(3)有积极发言的机会,这是渴望进步的表现。

了解坐向效应,避免与领导面对面

开会是最普遍的一种工作活动形式,一次成功会议的召开需要诸多因素,特别是人的因素,如果能了解一些会议上的心理学,就能更好地洞察参会者的真实想法,更主动地控制会议场面,促成会议的成功。美国有一个评论型电视节目制作人,请教一位心理学家,怎样才能把节目办得更叫座。据他介绍,节目中找来的评论者,都是一时之选。可惜的是,总是缺乏论辩高潮,每次都在气势不足中收场。由于是众目睽睽之下的电视节目,制作人希望办得更出色一点。心理学家听后,给他建议:“改变座位的配置方式”。也就是说改变一下每个论辩者的坐向,由以往的横排而坐,改成两人相对而坐。自从接受这个建议后,每次的节目都能掀起热烈的论战。不多久,这个节目就成了众人争看的节目。

据说,争论之热烈,使那位心理学家都感到惊讶!这种因坐向所产生的心理效应现象,被称之为“坐向效应”。

为什么坐向不同就会发生如此不同的效应呢?这是受到了人的视线逼视心理的影响。与人相对而坐,就会产生一种自然压迫感,有一种直视对方心理的攻击性。这也难怪我们平时在与人争辩时,总是不知不觉地采取正面相对的姿势。彼此横向而坐或斜线而坐,让彼此的视线斜向交错,减弱视线的对立性,那么就可以避免尖锐的对立状态,反之,就可能造成对立关系。大学毕业后,年轻气盛的王楠,来到一家公司工作。每逢周一,公司都要开例会。而此时,大家都会展开一场座位之争。很多人喜欢找个不起眼的“角落”坐下,还有人专门躲在领导背后。“这又何必呢?坐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来了10次,可能没有被领导关注过一次。”王楠不理解其中之道。王楠认为,想被领导委以重任,应该经常在领导面前“晃悠”,增加“曝光率”。为此,每次开会他都落落大方地坐在领导正对面。不料,“杯具”来了!有一次,领导心情不好,不停找每一个部门的茬。王楠就坐在领导对面,领导一抬头,刚巧与他目光对视。领导当场就点了他的名字,还数落出他好几个缺点。王楠当场脸就绿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领导好似长了“顺风耳”、“千里眼”,而且听到看到的全是他的缺点。“自从有了第一次批评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王楠说,如今只要领导开会找茬,就会下意识地把矛头指向他。

其实,王楠之所以总是被批评,不是领导故意找茬,而是他在开会时坐错了位置。尽管他坐在领导对面的初衷是想在领导面前多露脸,但根据坐向效应我们知道,坐在领导对面,恰好是坐在与领导对立的位置,王楠与领导正面相对,视线强烈,有一种直视对方心理的攻击性,所以他受到批评也是必然的。

开会时,要尽量避免与领导正面相对,可以选择一个侧方的位子,或者中间隔个桌子、茶几等遮挡物,营造温和的沟通氛围。特别是在跟领导汇报成绩或提建议时,这一点尤为重要。【小贴士】

根据“坐向效应”原则,在一般性的会场中,避免与人正面交锋的办法就是坐在他的侧面而非对面。如果是商务谈判,你则可以选择与人针锋相对的方式,径直坐在对方的正对面,在气势上给对方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事业单位开会,请你对号入座

事业单位或机关开会,要对号入座,普通与会者去开会时,一定要搞清楚座位,千万不要随意坐,更不要错坐了领导的座位。否则情况会非常糟糕。领导可能表面上不说什么,但心理会认为你是一个不懂事的人。如果遇到心眼儿小的领导,还可能会给你“穿小鞋”。张春发是某县局的一名科员,别看他资历浅,刚上班两个月,但头脑灵活,很会办事,与领导、同事相处融洽。对县局里的会议文化,更显示出其极强适应性。这一天,局机关召开大会,张春发提前来到会场。环顾了一下主席台,简洁——一张长条桌子,外加两把椅子,这应该是局长和书记的座位,要么是主持人与局长或书记的位置。张春发对此摸得很透,自然不能坐,也不会去坐。主席台不能坐,那么就从前往后坐。但细想想,职位比自己高的人有很多,局里的副局长就有六七位,这第一排怎么会轮到自己啊!即便是坐了,也是对领导的大不敬。想到这,张春发走向第二排。刚坐下,屁股就像蛇咬了似的弹起来。不!这第二排也不能坐!这是纪检组长,工会主席……的位置。别看他们实权没有局长副局长大,可他们也是威望之人有威严之躯,他们的位置是万万占不得的。说不定什么时候犯了纪,谋点利还要他们开恩、开口呢。张春发来到了第三排,犹豫了下,这排也不能坐。副局长六七位,是富余了点,这科长就多于牛毛了,起码有十几个,他们的位置也是不能坐的。官大一级就压死人啊,何况自己只是一个小科员。坐第四排应该没问题了。张春发刚在第四排坐下,就见一位女同事进门就朝他张望,张春发反应敏捷,马上意识到这是女士的位置。他暗自责问,我怎么能与女同志抢位子呢?悄悄地退到第五排,刚坐下,抬起头,就见几个资历较老的同事,自己是新人,应主动让位才是呀。后退,到了第六排,这时年轻科员们鱼贯而入,他们向张春发所在的六排涌来,张春发明白,这是他们坐惯了的位置,自己一个新来的,怎么好意思让他们不舒服呢。不加多想,径直向最后一排挪去,坐定后,张春发心里甭提多踏实了。

看来,相比民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开会在座位细节方面有很多讲究,所以,不能随意找一个座位就坐下去。

事业单位或机关开会时,有一些人为了表现自己,尽可能地往前坐,甚至会选择坐在前三排。如果没有人安排你的话,你最好不要坐在前三排。因为在一些大型会议上,除了主席台,通常前三排的位置是最重要的,可以说是中层干部的固定“领地”。除非,前三排有空位置,而你又有晋升的梦想,还有超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怕同事说三道四,那么,你可以坐前三排。

开会时,座位的安排是有一定之规的,无论如何,你首先要弄清楚领导坐在哪里,千万不要坐在领导的位子。【小贴士】

通常,事业单位或机关开会的座次的原则是,前排高于后排;中央高于两侧;左侧高于右则。清楚这点后,你就可以根据自身的职位,选择适当的座次。

参加商务会议,注意座次礼仪

商务会议在商务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单位内部成员或者不同单位之间的成员商讨问题、交流经验、协调关系、处理有关事务的一种重要的工作形式。

组织会议或进行洽谈时,次序的安排会影响到议事的庄严性,关系到发言次序,甚至影响到参会人员的心情。尤其对商务人士来讲,应该格外注意座次礼仪,明确自己的位置在哪里,这是职业素质的表现,也是对商务伙伴的礼遇。余凯是一家礼品公司的销售经理。这天下午,他打算去拜访某商务公司的刘总,并洽谈相关合作事宜。经过一上午的精心准备,余凯带领两名销售助理小王和小李到达了对方公司的会议室。但令他感到尴尬的是,两名助理在会场上的表现很差,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坐什么位置。当余凯坐在商谈的主位后,小李却坐在了他的身后,令他更为恼火的是,小王竟然坐到了客户方的位置。余凯刚要训斥两名助理,刘总也带领自己的员工走进了会议室。见此情形,刘总打趣儿地说:“我方代表来了一个新成员啊!欢迎欢迎!”小王听后,还算机灵,连忙道歉,并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余凯这边,但又不敢挨着坐,于是余凯两侧的座位很突兀地空着。刘总一看,就指出小王、小李说道:“这两位先生,你们最好坐在你们经理两侧,一边一个,这样才能为你们经理保驾啊!”两人一听,赶紧坐到了余凯的两侧。而客户的几个工作人员则与余凯的两个助理正面而坐,一时间会场上多了几分正式会议的氛围。这次洽谈会的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余凯又为公司接了一个大单子。尽管如此,余凯依然感觉很没面子。回到公司,他马上安排人给销售人员补上一堂“座位课”:商务会议应该如何坐才对。

商务会议上如何坐有很多讲究。参加这类会议,如果你不想落人话柄,惹人不悦,就要在平时多学习,多请教,这样就能避免坐错了位置。

商务场合中的座次多数是按照国际惯例来安排的,基本原则是:右高左低,前高后低,中间高于两侧。如果考虑房门,还应遵循远高近低的原则。意思是离门远的位置为上座。我们经常碰到的商务场合有:商务会议,商务谈判。

1.商务会议的座次安排。

一般情况下,商务会议座次的安排分成两类:方桌会议和圆桌会议。

当会议室中摆放的是长方形的桌子,包括椭圆形,就是所谓的方桌会议,方桌可以体现主次。

在方桌会议中,特别要注意座次的安排。如果只有一位领导,那么他一般坐在这个长方形的短边的这边,或者是比较靠里的位置。就是说以会议室的门为基准点,在里侧是主宾的位置。如果是由主客双方来参加的会议,一般分两侧来就座,主人坐在会议桌的右边,而客人坐在会议桌的左边。

还有一种是为了尽量避免这种主次的安排,而以圆形桌为布局,就是圆桌会议。在圆桌会议中,则可以不用拘泥这么多的礼节,主要记住以门作为基准点,比较靠里面的位置是比较主要的座位就可以了。

2.商务谈判的座次安排。

商务谈判多为双边谈判。双边谈判时,宾主分列长桌或椭圆形桌的两侧,如果横放,则面对正门的一方为上,应属于客方;背对正门的一方为下,应属于主方;如果竖放(顺着门的方向),应以进门方向为准,右侧为上,属于客方;左侧为下,属于主方。主谈人员应在自己一方居中而坐。其他人员按照右高左低的原则,自近而远分坐。国际惯例与政务礼仪会议座次相悖。如果双方各带翻译,应就坐于主谈人员之右。【小贴士】

如果受到邀请参加一个排定座位的会议,最好等着主办方将自己引导到座位上去。通常会议主席坐在离会议门口最远的桌子末端。主席两边是为参加公司会议的客人和拜访者的座位,或是给高级管理人员、助理坐的,以便能帮助主席分发有关材料、接受指示或完成主席在会议中需要做的事情。

分清主次,安排好会场的座次

在会务工作中,如果你负责接待工作,那就经常遇到会议时领导的座次问题。如何安排领导座次?不少人往往凭想当然办事,结果往往出了错还不知道。

其实,会场的排座是一项非常有讲究的工作。一般来讲,在面临会议位次排列的时候,有三个问题要解决。

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会议有没有必要排列位次,有的时候小型会议两三个人,那就没必要排位次了。第二就是这个会议是什么样的性质和形式,内外有别、中外有别,不同性质的、不同形式的、不同规模的会议,座次排列讲究不一样。第三就是要注意会议的规范性位次排列、标准化做法。

一般来讲,我们所面对的政务会议、公务会议大体上是两种,第一种是小型会议,第二是大型会议。小型会议一般是指本系统内部的会议,大型会议一般是讲跨行业、跨部门、跨机关、跨地区的一种综合性的会议,下面作分别的介绍。

1.小型会议位次排列。

首先关于小型会议位次排列,一般强调以下几个点。第一,强调是面门设坐,小型会议一般讲究面门为上,就是主席台、主持人、发言人是面对会议室正门的,这一般人都知道。第二,居中设坐,就是中央的位次高于两侧,所以有必要排列位次的时候,一般中间的位次高。再者,一般强调可以自由择座,内部小型会议自由择座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不排位次。小型会议特别要强调就是面门为上,再者如果这个小型会议主持人不是一个人的话,还要注意强调左高右低,中外有别,中国人是讲左高的,这里讲的左和右是当事者自己之间的左和右,这是政务礼仪、位次排列的基本要求,这是小型会议。

2.大型会议位次排列。

大型会议实际上涉及两个问题。第一,主席台上位次的排列;第二,与会者位次的排列。主席台位次的排列,实际上是三个点,第一主席团,就是台上所有人怎么排;第二主持人;第三发言人。(1)主席台位次排列主席团位次的排列,国内外的做法差不多,首先是讲前排高于后排,其次中央高于两侧,第三恐怕中外有别,(中国的)政务礼仪是按照左高右低,就是左侧的人的位置比右侧的人位置高。

接着是关于会议主持者的位置,一般会议主持者的位置有三个讲法,第一他是应该坐在主席台头一排;第二他可以坐在会议的第一排居中的位置,是主席团的头一排中间的位置;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位置可以坐,就是在头一排的任意位置,是按照他的级别和职务可以排列的位置,当然一般的情况下,重要的会议往往会请主持人居中坐的,以示会议的隆重和对主持人的正规,因为会议的主持人实际上是会议的主席。

再者是发言人的位置,一般小型会议发言人可以在自己就座的位置上发言,或站或坐,但是重要的大型的会议,一般强调发言人要起立发言,他的标准位置有两个:第一是第一排居中的位置,当然有的时候这是主持人的位置,一般人不可能是去抢他的位置;第二按照我国的传统做法,就是主席团正前方居中的位置,发言席讲坛一般是在主席团前面的中间,当然目前随着国际交流的加速,我们有的时候也会参照国际会议的做法,国际会议的发言席实际上在主席团的右前方。(2)与会者位次排列

参加会议的时候还有一个来宾的位置,就是群众席、听众席,群众席排列一般强调两个办法。一是所谓自由择坐,二是划片儿就座。划片就座一般是强调左高右低,按照部门的约定的排列顺序,或者是按照拉丁字母的顺序,或者是按照汉字笔画的顺序,从进门方向的左侧向右侧排,这是竖排;还有一个办法是横排,从前排向后排排,这两种办法一般是交替使用的,这是位次排列的基本要求。【小贴士】

开会时的座次极有讲究,主席台便是领导的办公室,主要领导居中,几套班子成员按照职务级别从中间往两边有序排列,丝毫也马虎不得。若有上级领导出席和兄弟单位负责人参加,主席台上往往要摆几排桌椅,每人座位前摆放着各自的姓名牌,尊卑有序。

第四章 会场微表情,开会是察言观色的场所

在开会时,一个人的身体语言会透露很多的信息,而善于捕捉和解读他人的身体语言,不仅能让我们更准确地明白他人的感受和情绪,而且明白对方控制和操纵事物的方法。知道了这些,我们在开会中就做到了“知己知彼”,对方的想法和态度我们心里清楚,这无疑让我们处在了主动的地位。在此基础上的交流,又怎能不游刃有余、尽在掌握呢?

了解领导的微表情,掌握职场方向标

微表情,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它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内心的流露与掩饰。开会时,微表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情绪与想法。如果我们错误理解“微表情”的含义,会对交流对象形成错误的判断。这无疑会增加人们之间的隔阂,而不是互信。如果正确理解了“微表情”,我们就更能够从一闪而过的表情信号里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以此来准确地识别他人。

开会时,若你能在第一时间明白领导的“微表情”,势必会在事业上助你一臂之力。

在许多工作会议上,为了某项工作进度、情况汇报或是责任问题展开讨论,观察领导动作神态微表情,识别领导底线,这既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也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一个途径。

不过,在许多会议以及谈判桌上,大家心里通常比平时要紧张,所以微表情展现的时间可能比平时较短,需要更敏锐的观察力。某市政府曾经组织过一次辩论会,辩论的焦点是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的伐树问题,与会者则是开发商代表和绿化环保代表。显然,这次辩论会的双方有着比较突出的矛盾。辩论会一开始,双方便剑拔弩张、唇枪舌剑起来。有意思的是,除了言语上的犀利往来外,双方均使用了一个相当一致的肢体语言——双臂交叉合抱于胸前。在主持人发言,正式辩论即将开始时,有将近半数的与会人员出现了这个姿势;当开发商代表发言时,绿化环保代表中保持这一姿势的人数比例迅速上升到了90﹪;而当绿化环保代表开始发言时,开发商代表们又几乎都摆出了双臂合抱的姿势。

显然,故事中的辩论双方都是在以双臂合抱这种姿势传达着对对方观点的拒绝和否定,同时传达着对自身观点的坚持和维护,表明自己不会轻易被说服,对方很难化解他们的敌意。

在会议中,这样的场景很多。许多人通过一些不自觉的微表情或小动作来传达和表现内心真实的想法,如果你可以及时捕捉这些有效信息,你就可以了解他人的真实意图,做到知己知彼,掌握会场上的主动权。一个销售季度过去了,总经理组织销售部门全体职员开会。一开始,总经理总结了上个季度公司的销售业绩和销售利润情况,对销售部上个季度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表扬,还当场给“销售冠军”们发放了奖金。这些仪式过了,总经理定了定神,稳稳地坐在主席台中央,十根手指交叉钳在一起,放在了桌子上,表情看上去有些严肃:“当然了,虽然我们在销售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要看到一些不足。比如说,这个销售季度仅仅前两个月的差旅费就超出了预算,同期相比,增加40﹪多,以后应该注意控制一下。还有,虽然我们的销售额很高,但利润却下降了三个百分点,据我了解,是有个别人私自给客户打了过低的折扣,我希望这种事情以后不要再发生,下一个销售季度,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把这个销售季度的损失弥补回来……”销售主管一边听,一边心里合计着下个季度怎么提高销售额,并迅速拟订了一个新的营销计划,会后交给了总经理。总经理表示满意。一转眼又过了一个销售季度。这次的销售利润大幅度上升,不仅弥补了上个销售季度的损失,还超额完成了任务。但差旅费不仅没有得到控制,反而水涨船高地又超出10﹪的预算。当销售主管把报表递交上去的时候,总经理又摆出了上次开会的姿势,脸上表情十分僵硬,两手的十个手指死死地钳在一起:“这个差旅费的事情是怎么搞的,这么点小事你都管不住吗!从下个月起,取消差旅补贴!你出去吧。”销售主管一边走一边想:总经理这是怎么了?以前我们差旅费经常超支,从来没有说过什么,怎么今天发这么大火呢?

不要对领导暴风骤雨一般的批评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怪领导不近人情,怪只怪你平时只用耳朵听领导说了什么,没有用心观察领导的体态语言流露出来的真实想法。比如总经理所做的手势,你知道代表什么含义吗?

开会中,对领导的言语、表情、手势、动作以及看似不经意的行为有较为敏锐细致的观察,是掌握领导意图的先决条件。很多时候,领导不会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你,如果你对领导的暗语不太敏感,可能就会错失事业上的发展或晋升机会。

1.轻轻擦掌或是频繁点头。

研究显示,如果是男领导,与下属谈话时碰到感兴趣的问题或对你的意见表示赞同,他会轻轻对搓双手。而女领导,尤其是年轻女领导,表达赞同的方式则是频繁点头,示意她对你的建议非常满意。

2.用手摸耳朵。

当脏字不小心脱口而出,孩子往往马上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听到父母责骂时就迅速捂住耳朵,这种习惯跟随孩子长到成年。当领导对你的话表示怀疑时,不会当场提出,却会不由自主地用手摸耳朵,或靠近耳朵的颧骨和脸颊,有时眼睛还会漫不经心往桌上看。毕竟听下属汇报不确定消息,不是什么愉快的事,他这么做是试图分散瞬间的不快。

3.手指托住下巴。

当领导竖起食指,挨着脸颊,把大拇指抵在下巴上,千万别误以为他正在思考你的话,这其实表示他对你的话开始厌倦。如果你仍滔滔不绝,听者可能还会用食指摩擦眼睛,这种姿势常被误读为——对方听入迷了,但其实是人体在厌倦时的自然反应。这意味着,如果你再说下去,领导说不定会睡着。

4.上身斜倾。

当领导一边说话一边将身体往一侧倾斜,另一只手向前平摊,手心朝上放在桌面上,语速还会减慢,双眼直视你的嘴唇或眼睛。这说明领导在等待,此时他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用身体语言告诉你,该轮到你说话了。

5.双臂环抱,身体靠后。

双臂环抱是一种保护性姿势。当领导双臂环抱时,说明他在潜意识中抵触眼前的人;而身体靠后意味着领导刻意与你拉开距离,意味着他想结束本次谈话。

6.尖塔式手势。

当领导两只手的指尖轻轻相碰,形成尖塔式手势,放在嘴上或颌下,这代表他对眼前的事很自信。这是上级指导下级时的招牌动作。身体语言研究者发现,三成以上的领导,在和员工进行谈话时,都以“尖塔式”作为开场动作。【小贴士】

开会时,绝大部分职场人士都会注意领导所说的话,而那些精英人物还会注意领导说话的方式。领导们非常擅长使用肢体语言,读懂这些肢体语言背后的潜台词,更能对他们的意思心领神会。

开会时,读懂领导的眼神

民谚道:“一个目光表达了1000多句话。”眼神是运用眼睛的神态来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无声语言,在面部表情中,是最生动、最复杂、最微妙,也最富有表现力的。在一般面对面的谈话中,眼神接触通常占全部时间的50﹪~75﹪。作为一种沟通渠道,它最善于倾诉感情,沟通心灵,其功效绝不低于声音。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一个人的眼睛,可以看出此刻他在想什么。上下属之间的眼神交流,更能无声地传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默契与否。因此,开会时,你必须领会领导眼里的含义。采购部门老张所在的企业要与一家外资企业进行合作,这天老板带着他和几位同事和外企代表吃饭,但老板最近身体偶遇风寒,喝那么多酒恐怕招架不住。三杯酒下肚,老板向老张努努嘴,递了个眼色,这时老张正认真吃着一块鸭肉,看看老板,心里热乎乎地说:“谢谢,我在吃。”老板听后看看老张又冲着自己的酒杯点点头,示意他代为喝酒。老张自以为是老板鼓励自己喝酒,他拿起酒杯一仰头一杯酒下肚,连声说“谢谢老板”。老板看见老张一时半会儿领会不到自己的意思,就向左边的办公室主任小李看了一眼,小李心领神会,立马站起来频频向外方代表敬酒,不断活跃着气氛,化解了老板的尴尬。小李的主动出击倒是把外方代表灌了个八九成醉,越聊越热烈,合作的概率大大增加了。可是坐在老板右边的老张却丝毫没有察觉,上一道菜就品尝一道,外资代表一准备夹菜,老张就转桌,搞得好不尴尬。送走外资代表大家准备回去,老板在离去时又扫视老张、小李及诸陪同一遍,看小李的眼神充满了笑意,而看老张的眼神则多了几分“深意”。唉,要说这个老张,本来就近视,酒后反应更加迟钝,愣是没有读懂老板眼神中的含义。两年后小李成了采购经理,而老张则降了半级成了小李的副手。

由此可见,开会时,与领导沟通,与领导保持眼神接触,并对其眼神进行解读很有必要。

开会时,领导眼睛游离或看着别处,这是个不好的迹象,这表明领导不重视你,并且想用他的不重视来惩罚你;当领导把你从上到下大致瞄了一眼,则表明其优势和支配的特质,还意味着此类领导比较自负;如果领导一直不眨眼地盯着你看,说明他想了解更多,也说明对你表示出了一定的兴趣;如果领导友好地、坦率地看着你、甚至偶尔眨一眨眼睛,则表明他同情你,对你评价比较高或想鼓励你;如果领导用锐利的眼神目不转睛地盯着你,则表明他在显示自己的权力和优势,如果领导只是偶尔看一下你,并且当他的目光与你的目光相遇后马上躲避,这种情形连续发生几次,则表明在你面前,这位领导缺乏足够的自信。

总之,不论你身处何职,都应该注意对领导的观察,留意领导的眼神,读懂领导的心思,这样才能让他喜欢你,器重你,提拔你。【小贴士】

开会时,读懂了领导的眼神,你也就容易读懂领导的内心。(1)眼神流动异于平时。这个时候意味着领导想要给你出难题了,这时你应小心谨慎,夹起尾巴做人。(2)眼神凝定。这是一种表示接受的暗示,对于你的话,领导认为还是值得一听,你应该按照预定的计划委婉述说。(3)眼神似在发火。此刻,领导正是怒火中烧,雷霆大作,如果你不打算与领导决裂,那么应该表示妥协,速谋转机。否则你再逼紧一步,势必会引起剧烈的正面冲突。(4)眼神恬静,面有笑意。开会时,当领导表示满意和欣喜的时候就会是这种表情。此时是讨领导欢心的最佳时机,因此不妨多说几句恭维话。(5)眼神四射,神不守舍。这表明领导对你已经失去兴趣,不打算再交流下去,这时候你再说下去必无效果,不如赶紧告一段落,或乘机告退,或寻找新话题,谈谈领导想听的事。

听话听音,读懂领导的潜台词

开会时,我们首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倾听者,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去倾听对方的语言,找出合适的谈话点。和领导交流更要如此。当领导就某些问题询问你的意见时,不要急着表现自己,高谈阔论,以免自己的思路和领导相悖,让领导难堪、自己尴尬。这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聆听领导的想法,找出他真正的意图,然后顺着他的思路表达自己的观点。前不久,庞京跳槽到一家食品公司担任市场部总监,公司的老板是台湾人。入职之日起,庞京就努力工作,希望能得到老板的认可。老板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平时也喜欢与员工们打成一片,他对庞京的努力与成绩很是认可,多次在公司开会时公开表达对庞京的赞赏,这让庞京很有知恩图报之心。在一次公司举办的全国性渠道商会议上,有渠道商向庞京的老板提出,希望公司追加市场推广费用,加大电视广告宣传的投放,这样才能协助渠道商推进市场销售。老板听完此话静默了几秒钟说:“你的意见我赞同。加大市场投放是好事,但我们内部可能还要再探讨探讨。”接着,老板转头询问庞京的意见。庞京是做市场推广工作的,当然清楚市场推广对销售的促进作用,当时就顺着经销商的意思,将加大广告投放的好处介绍了一番。当庞京说完之后,下面不少经销商就附和起来,大声嚷嚷说今年市场不好做,如果公司不加大广告投放,他们就没办法完成销售任务。在经销商的压力之下,公司老板导不得不当众许诺,第一季度追加广告投放费用100万元。渠道商会议后,老板黑着脸将庞京训斥了半个多小时,说庞京没有听懂他的意思,反而逆他的意。这时庞京才明白过来,在大会上老板所谓的“赞同”是虚话,他的真实意思却是反对。他是希望庞京听懂自己的“暗语”,替他出面回绝经销商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

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是领导常用的工作方式之一。因此,在开会时,你要仔细地听领导所说的话,认真地感悟,分析表象下面隐藏的真实,而不要仅仅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只有会听这些话的弦外之音,才能较好地与领导相处。

开会时,我们要了解领导的言语风格,能够跟得上他的思维。当领导说出一句话时,你能知道他的下一句话要讲什么;当你的领导想到下个月的计划时,你已有了一年之后的发展宏图,这样,你跟他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小,此时,他若不想重用你、提拔你是不可能的事情。萧岗是某公司市场开发部主任助理,为人热情,积极进取,对领导的意图也深有认知。有一次,主任召集所有市场开发部负责人员开会,分析当时的市场形势说:“大家都知道,我们公司成立至今,面对全国市场的激烈竞争,业绩却直线上升,这是与我们市场开发部的出色工作分不开的,现在,我们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已领先其他同类公司很多,只有西部还有两个省份我们没有进去,如果我们占有了西部市场……”此时,萧岗早已明了主任话中的意思,接着说道:“主任的意思,是想要我们市场开发部进军西部最后两省?”“对!”开发部主任赞许地看了萧岗一眼,“萧岗说得很对,看来你平日对此深有考虑。作为我们市场开发部的得力人员,最重要的就是要胸有全局,规划宏远,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萧岗在这点上,比各位要略胜一筹,根据公司的长远战略规划,经研究决定,我们公司将于年内开拓西部两省市场,具体工作由萧岗全权负责,希望各位都能够给予最大的支持。”于是,在开发部主任的大力举荐和公司领导的决定下,萧岗担当起了开拓市场的新任务。

在开会时,不但要用耳朵听,更要用脑袋听,才能正确解读领导话中的信息,进而准确把握领导的真实想法,说出切合领导心思的话语,赢得领导的信任和好感。

听领导说话,不仅要听字面的意思,还要听他话语之外的弦外之音。这是一种境界很高的倾听,也是倾听中最不容易做到的。在开会中,学会倾听,善于领悟领导的意图,对于自己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胡伟在一家销售公司工作,他是公司经理的行政助理,主要负责帮经理打理一些杂务,和经理一起到处出差寻找合适的商机。这一次来到英国,胡伟和经理一起拜访了不少老客户,在和这些客户的交流中胡伟总能猜出他们的意图,给出让双方都满意的方案,对此领导对胡伟非常满意,觉得他是自己必不可少的左右手。在他们此次行程的最后,他们参加一场宴会,期间一名客户对经理提到了一款新产品,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通过采集太阳能来发电,这种产品造型多样,颜色漂亮,领导认为它还是有很大商机的。领导想了一会儿之后问胡伟:“小胡,你觉得这个商品怎样?”胡伟平时经常和领导打交道,他知道领导的神态、语言都表示什么,通常领导这样询问他时,其实已经下定了决心,只是需要别人赞同而已。于是胡伟说:“我觉得这款商品很漂亮,虽然制作简单,但是品种繁多,应该能受到时下年轻人的喜欢。”经理又问:“那你觉得我们公司应该引进它吗?”胡伟说:“我相信经理的眼光,这款商品挺有发展前景的,我觉得值得我们购买。”胡伟的话让经理非常高兴,他决定购买这种商品,很快就和对方签了合同。之后这种商品果然很快占领了市场,经理对胡伟更加器重了。

在开会中,要想和领导进行有效的沟通,看穿领导的心思、领悟领导的真实意图、听懂领导的弦外之音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倾听中一种比较高的境界。

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揣摩领导的意图并不容易,需要长期练习,才有可能同其达成思想的默契。所以,若没有十成的把握,你最好不要妄加判断。在开会时,若你还没弄清领导的真实意图钱,千万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你不妨多听多问,否则如果与领导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驰,恐怕麻烦的就是自己了。【小贴士】

领导说的这些话,你听得懂吗?

你很善于社交——你很能喝。

观察能力强——爱打小报告。

知道了——既不反对也不同意。最好问问工作细节,领导的态度会告诉你怎么做。

你先了解一下——如果没有进一步指示,多半是暂缓执行的信号。最好进一步请教,比如何时可以开会等。如果态度冷淡或语焉不详,就别太当真。

你觉得呢——你得非常慎重。可能是在寻求你的支持,也有可能希望你重新思考。

独立思考能力强——拜托,能否重视一下团队合作?

你出勤很准时——能否不要总是踩点到,提前一点好吗?

你的设计很有艺术天分——你全无商业头脑,我们不需要艺术青年。

你确实与众不同——太耍个性了,公司不会对异类特别照顾。

我一点也没怪你——年度考核见真章吧。

这个方案挺有意思——这句话有下文,就按反面意思理解。

你一定能做好的,你能力很强——领导说得越漂亮,你的工作越难做。

开会时,别让小动作出卖你

开会时,当你要面对领导,面对第一次约见的重要客户,或谈判对手,我们不希望对方能清晰地了解我们的意图却希望一下子能看穿对方的内心,但你想过没有?我们的内心却在一刻不停地说话,而且一些不自觉的小动作比你的言辞更直接更真实地出卖了你。了解那些悄无声息的小动作不仅可以更好地洞悉自己,重塑形象,更能跨过言语的幌子用眼睛读懂他人的内心。

人们常常会用摩拳擦掌这个词来表示无比期待的心情,例如在丢骰子之前,人们会将骰子放于掌心之内,反复摩擦,目的是期待掷出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数字。一个人在等待上场或等来期盼很久的出行时,也会做出相关的动作,此时,即使动作者不说出他非常期待的心情,我们也可以从他的动作上解读出来。但是在开会时,你如果不合时宜地反复摩擦手掌,就会给人造成误解。刘洋的公司老总召开了一个公司会议,让员工积极给公司管理和他本人提出批判性意见,在同事们都静默不语时,刘洋低着头不停地搓着自己的双手。这时,领导说:“刘洋,我看你准备好说了,你先说。”接着刘洋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听完刘洋的意见,领导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事后同事告诉刘洋他触到了领导的敏感问题。刘洋虽然当时心里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可他并没有做好第一个发言的准备,但是他表示热切期待的动作将他拉到了第一线。

肢体语言往往是人下意识的动作,更能真实地反应出一个人当时的内心状态,那么在职场中,一定要了解这些小动作,特别是开会时,有些小动作不能有的,因为它可能决定着你在别人心中的形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