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国家统编版语文教材·名著阅读丛书九年级上册“自主阅读推荐”必读书目)(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4 06:25:21

点击下载

作者:(南朝宋)刘义庆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说新语(国家统编版语文教材·名著阅读丛书九年级上册“自主阅读推荐”必读书目)

世说新语(国家统编版语文教材·名著阅读丛书九年级上册“自主阅读推荐”必读书目)试读:

前言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403—444)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载东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世说》之名,始于西汉刘向。但刘向所著的《世说》早已亡佚。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起初亦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区分,别称《世说新书》,大约在五代以后才改称今名;一说唐初已称《世说新语》。“新书”和“新语”二名,孰先孰后,难以凭现有的文献做出准确判断,只好存疑。但比较确定的是,从宋初起,《世说新语》这个名字就已经通行了。《世说新语》所反映的时代——东汉末、三国、两晋,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时代,宗白华先生称之为“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这一时期,经历了汉末农民起义,西晋的短暂统一、“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乃至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极端动乱的时期。与此同时,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纠缠在一起。不仅普通百姓经受了无以聊生的苦痛,即使是高门大族,甚至天子贵胄,也不得不面对山河沦陷、朝不保夕的彷徨与痛苦。

这一时期,产生了两种新的思想倾向:何晏、王弼高谈《老》《庄》,玄学兴起,并逐渐动摇了儒学定于一尊的局面;而佛教也在中土大兴,僧侣接踵而来,大量佛经被译成汉语。这两种思想倾向,蔚然成风,缓和了当时人们精神上的痛苦与空虚。但当它们与东汉末年以来盛行的月旦品评之风相结合后,大家以谈空说有、相互评议为得,清谈之风日益盛行,更加导致了政治的萎靡与风气的虚浮。

东汉末年形成的士族阶层以及门阀制度,在这一时期进一步发展、巩固,士族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享有种种特权,把持着人物品评以及官吏推选的主导权。不但士族与庶族之间等级森严,不可混同,即使在士族阶层内部,也有严格的区分。享有特权的名士们多好醉酒、服药、清谈,崇尚言辞、仪态之美,重视人物品评,逃避政事,以不理实务为清高。《世说新语》一书,充分展现了这一时代的风俗、习尚,以及人物的风貌、思想,所涉及的人物不下五六百人,上至帝王卿相,下至士庶僧徒,都记载在列。全书原八卷,南朝梁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共一千二百多条。

此书主要记载东汉末至魏晋间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琐语,其中以两晋时期为主。其价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保存大量史实,真实地反映了从汉末到两晋这个动荡时期的政治现状、社会百态、人民生活及思想观念等。这些记载虽然偶有失实、讹误,但总体来说,因为刘义庆去古未远,又参考过当时的第一手材料,其可信程度是比较高的。也正因为这样,后来《晋书》等正史的作者都曾大量参考此书,甚至几乎一字不动地照搬其中的内容。同时,此书通过记述人物言行,真切地反映出当时重视门第、崇尚玄思、“清谈”盛行、饮酒服药等时代风气。其历史、文献价值可见一斑。

二是因为此书形成于东汉以来品藻人物的风气之下,故主要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和品评的对象;言约旨丰,文笔清雅,记事简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遂成为魏晋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这一体裁深受后人喜爱。《世说新语》可谓开风气之先,其艺术成就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三是《世说新语》的精神趣味。书中如“德行”“栖逸”等所载人物的修养和精神,往往成为后世士人的典范;“文学”门所记条目则往往成为后世文史典故的出处;至于“任诞”“排调”,则又带有谑而不虐的幽默。一言以蔽之,《世说新语》为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呈现了广义的“魏晋风度”。

四是其在训诂、名物等方面的价值。由于刘义庆及其手下文士在写作时并未刻意求古,故原书保存了大量当时的语言,尤其是丰富的俗语、口语。这些词语的用法既不同于上古,也不同于近代,反映出语言的时代特点乃至地域特点,为后人研究中古汉语留下了可贵的资料。至于书中记载的名物,则为中古文物的辨识、鉴定等工作提供了参照。但也正因此书包含大量当时的语汇,使后人在释读此书时常感困难,历来学者都认为《世说新语》是一部难读而又具有挑战性的书。《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杰出代表。鲁迅曾称其“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给予极高的评价。文中所载人事虽各各不同,但逸笔草草,传神写照的特色却一以贯之。作者写人,往往抓住人物的三言两语或神态举止来刻画其精神风貌,又或者通过美好的自然景物来比拟人物仪态。如“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一语,成功地描写出王子猷超然物外的形象,而“濯濯如春月柳”,则令读者在对融融柳烟的想象中,体味到王恭和煦安恬的风仪。《世说新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而又饱满真实的魏晋时代,它也因此成为历代文人百读不厌的书。其优美的文笔,引领着读者去追怀“魏晋风度”,也由此影响了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人格和志趣,成为他们的“精神桃花源”。《世说新语》刻画人物众多,其中较为突出的可以桓温为代表。桓温的可爱之处,就在于其形象的丰富性与多面性。

在《世说新语》的记载中,这位权势赫赫的大将军反对清谈,致力实务,曾三次北伐,一度驻军长安、收复洛阳,却也能行废立之事,废黜海西公司马奕,拥立简文帝司马昱,甚至在晚年图谋篡立。

桓温集豪勇和英气于一身,能坦荡说出“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耶”,却也有着细腻善感的一面,在率军出征之际,手抚昔日所植之树,感慨“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甚至泫然泪下。

桓温曾对居于宰辅之位的谢安和王坦之起过杀心,最终却也能真心欣赏谢安:“吾门中久不见如此人!”

桓温能体恤下属的官吏,以仁厚为怀,即使遇到必不可免的杖责,也一定让执行之人轻轻下手。但他的属下因为捕捉小猿,致使母猿哀嚎不止,肝肠寸寸断,他却坚决果断地废黜了这名属下,体现了最自然最真挚的同情心。

这样的人物,千载之下,犹懔懔有生气。《世说新语》对于人物的塑造,莫不如此。

这次选译此书,有几点需要说明。

首先是注释体例。在每条“注释”部分,对于所涉人物均给予基本介绍。但对于频繁出现的人物,只在首次出现时详细介绍,以后再见,一般只说明“参见某则注某”。如《德行》篇第2则已注“陈季方”,第3则再注“季方”,即直接列明:参见德行2注①。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条目标号是选译时标注的,而非原文标号。读者如有需要,请自行查对原书。

其次是注释、翻译的深度。考虑中学生的接受水平,尽量用浅显直白的语言进行注译。对具体字义的阐释,各家有不同说法的,一般择取其一,不作一一说明。对于历史背景酌情介绍,而较为复杂的职官、地理等问题,不涉及理解时,一般从简处理。

再次是本书容量。限于体例,综合考虑趣味性、知识性等因素,本书所选条目数量力求适中,不以多取胜。但《世说新语》的校注、注译全本是比较多的,读者如有兴趣,可以结合下文介绍,适当选择一两种进行学习。

本书由周梦烨、陆蓓容共同注译、点评,其中第一至第十章由周梦烨完成,第十一至第三十六章由陆蓓容完成。在工作过程中,主要参考了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堮、杨勇两种《世说新语校笺》,许绍早、岳希仁、张撝之等三种《世说新语译注》这些相关书籍。捃摭前贤,不敢掠美;如有纰缪,责在作者。

由于我们学力疏浅,本书一定存在不少错误和不足之处,希望广大读者给予指正。德行第一①

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②③④⑤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⑥⑦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释】

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人。东汉桓帝末年时官至太傅,参与谋诛宦官,事情泄露后,被杀。

②豫章: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③徐孺子:徐稚,字孺子,江西南昌人,终身隐居不仕,有“南州高士”之誉。陈蕃在豫章做太守时,特意为徐稚设下一榻(一种狭长、低矮的坐具),徐稚走后便悬挂不用,表示对他的敬重与推崇。

④看:拜访。

⑤主簿: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⑥府君:汉魏时对太守的尊称。廨(xiè):官署,旧时官吏办公处的通称。

⑦武王:周武王姬发。式:同“轼”,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这里作动词使用,表示乘车时俯身扶轼,以示敬意。商容:商代贤人,因进谏被纣王废黜。闾:里巷。【今译】

陈仲举的言谈是士人的榜样,行为是世间的典范,登上公车,手执缰绳,怀抱着使天下清平安宁的志向。他担任豫章太守时,刚赴任,就问徐孺子在哪,打算先去拜访他。主簿禀告:“大家希望您先进官署。”陈仲举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连席子都来不及坐暖,就先去商容住过的里巷寻访致敬。我礼遇贤者,有什么不可!”【点评】

陈蕃赴任之后,还未进入官署,就先去拜访当地名士徐孺子,并且为他专设一榻,体现了他礼贤下士的风度,以及襟怀天下的志向。唐代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指的就是陈蕃当年对徐孺子的重视,后代用“悬榻”比喻礼待贤士。①②2.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③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④之深;上为甘露所霑,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注释】

①陈季方:陈谌,字季方,东汉人,太丘长陈寔之子。

②足下:对人的尊称。家君:原本用于对人称呼自己的父亲,这里加上“足下”,则用来尊称对方的父亲。太丘:指陈谌的父亲陈寔,字仲弓,曾任太丘(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长。荷(hè):承担,担当。

③阿(ē):山的角落。仞:古代长度单位,以八尺为一仞,一说七尺。

④霑(zhān):湿润,浸润。【今译】

有人问陈季方:“您的父亲太丘长,究竟有什么功德,能够承担天下崇高的名声?”季方回答:“我的父亲就像是生长在泰山之角的桂树,上有万丈高峰,下有不测深渊;上为甘露所浸染,下为源泉所滋润。在这个时候,桂树怎能知道泰山的高度和源泉的深度呢?这不知是有功德还是没功德。”【点评】

陈太丘陈寔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名望,他去世之后,吊丧者有三万余人。他的儿子陈谌在这里没有直接评价父亲的功德,而是通过比喻,说明他父亲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领受了怎样的恩惠,委婉、客观而又谦虚地回答了客人的问题。①②

3.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③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注释】

①陈元方:陈纪,字元方,东汉陈寔之子。长文:陈群,字长文,陈纪之子。

②季方:见德行2注①。孝先:陈忠,字孝先,陈谌之子。

③太丘:陈寔,见德行2注②。【今译】

陈元方的儿子长文,有杰出的才干,与陈季方的儿子孝先,各自夸赞自己父亲的功德,两人争论不决,就去询问祖父陈太丘。太丘说:“元方做哥哥不容易,季方做弟弟也不容易啊。”【点评】

陈元方、陈季方兄弟俩虽有长幼之分,但才德品行却难分高下,所以他们的父亲陈寔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成语“难兄难弟”正出于这个典故,比喻两人同样优秀,不分上下;后来也可以用来比喻曾共患难或同处困境的人,如元代张可久《折桂令·湖上饮别》曲:“难兄难弟俱白发相逢异邦,无风无雨未黄花不似重阳。”①②

4.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③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④⑤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注释】

①荀巨伯:东汉人,生平不详。

②胡贼:指胡人军队,蔑称。“胡”泛指西北少数民族。

③子: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④汝:你。止:停留,滞留。

⑤委:丢下,抛弃。【今译】

荀巨伯远道去探望朋友的病情,正遇上胡人攻打郡城,朋友对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您还是回去吧。”巨伯说:“远道来探病,您却让我离开,损坏道义而苟且求生,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事么!”胡人到了之后,问巨伯:“大军一到,全郡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敢独自在此滞留?”巨伯说:“朋友生病,我不忍心丢下他,宁可用我的生命去换回他的生命。”胡人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了有道义的国家。”于是率军撤退,全郡因此得以保全。【点评】

荀巨伯重义而轻生,在危急时刻誓与朋友共存亡。他的义举最终使敌人惭愧而退兵。①②

5.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③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注释】

①华歆(huàxīn):字子鱼,东汉末年官至尚书令,魏国建立,任司徒,封博平侯。整:端庄严格。

②闲室:私室,指非正式场合。朝典:指朝廷典礼,正式场合。

③陈元方兄弟:见德行2注①和德行3注①。恣(zì):放任,听凭。

④雍熙(yōngxī):和睦亲切。轨:法度。【今译】

华歆对待子弟非常严格,即使私室之内,也严肃得好像是参加朝廷典礼。陈元方兄弟一味施行温柔友爱的方法。但两家都没有失去和睦亲善的法度。【点评】

华、陈两家各自采取自己的方法,但都没有在家庭内失去和睦亲善的法度,可谓殊途同归。①

6.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②③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④⑤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注释】

①管宁:字幼安,三国时魏国人。避居辽东三十余年,淡泊名利,不愿出仕。华歆:见德行5注①。

②捉:拿,拾。

③轩:官员乘坐的车子,四周有帷幕,前顶较高。冕:天子、诸侯、官员的礼帽。这里“轩冕”连用,是偏义复词,实际只有“轩”的意思,指车。

④废:放下。

⑤割席:割裂坐席。坐:同“座”,座位。后来用“割席”表示朋友绝交。【今译】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子里种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继续挥动锄头,把金子看得和瓦片石块一样,华歆则拾起金子丢开。两人又曾经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达官贵人乘车经过,管宁依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割裂坐席,说:“你不是我的朋友!”【点评】

管宁淡泊名利,视钱财、权位如粪土,而华歆不能彻底无视名利,所以管宁认为华歆与他志向不合,不能继续做朋友,因此割席断交。而事实上,华歆的才识和品德都很出众,也并非一味追求富贵荣利,所以,不必因这则故事而鄙视他,因为世俗的进取心也是必要的。但管宁也有自己的处世原则,孔子说过“贫而乐,富而好礼”,其实,在贫穷窘迫的环境下保持良善的品德和对学问的热忱,远远难于在富裕的环境下做到彬彬有礼、谦和守礼,所以,“贫而乐道”是管宁的难能可贵之处。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只能说这两人各有各的选择,不必分出优劣高下。后来用“割席”来比喻朋友之间断绝交往。①②

7.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③④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注释】

①王朗:字景兴,东汉末年曾任会稽太守,入魏后官至司徒。识度:见识与气度。华歆:见德行5注①。

②蜡(zhà):古代的一种年终祭祀仪式。燕饮:即宴会,“燕”通“宴”。

③张华:字茂先,有功于灭吴,晋惠帝时任侍中、中书监、司空,博学有名望,后在西晋八王之乱中被赵王司马伦所杀。

④形骸:原指人的身体,这里指外在的表面的东西。【今译】

王朗每每推崇华歆的见识与气度。华歆在蜡日曾召集子侄宴饮,王朗也学他的做法。有人将此事告诉张华,张华说:“王朗学华歆,学的都是表面的,所以距离华歆更远了。”【点评】

俗话说“画虎不成反类犬”,模仿或学习,应该注重内在的、本质的东西,而不应只看形式,不然,学习到的只能是一些皮毛,距离本质反而更加遥远。①②

8.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③④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注释】

①王朗:见德行7注①。华歆:见德行5注①。

②辄:便,就。难:认为……难。

③纳:接受。

④携拯:携带救援。【今译】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感到为难,王朗却说:“幸好船还算宽敞,为什么不行?”后来有强盗追上来了,王朗想要丢下那个人不管,华歆说:“我之前犹豫,正是因为考虑到会有这种情况。现在既然已经接受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而抛下他呢?”于是仍然像原来那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便根据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品质的优劣。【点评】

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就是说,只有合理的承诺,才有实现的可能。因此,承诺之前必须深思熟虑,量力而行,不能为了沽名钓誉而许下承诺;而一旦做出承诺,就必须负责到底,因为承诺即意味着责任。①②

9.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

③④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⑤⑥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注释】

①王祥:字休征,出仕于魏,官至司空、太尉,入晋后官至太保。

②殊:很,非常。

③恒:常常。

④斫(zhuó):砍。

⑤私:小便。

⑥憾:恨。【今译】

王祥侍奉继母朱夫人非常恭敬。家中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子非常好,继母常常叫王祥去守护李树。有时风雨忽然来临,王祥就抱树哭泣。王祥有一次在另一张床上睡觉,继母亲自走过去,暗中拿刀砍他。恰好王祥起床小便,继母只砍到被子。王祥回来后,知道继母恨他,不会罢休,于是跪在继母面前请求处死自己。继母因此而感悟,从此像爱自己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点评】“孝”是儒家的传统美德。继母憎恨王祥,并屡次为难他、暗害他,王祥却以德报怨,谨守孝道,最终以自己的言行感化了继母。关于王祥的孝顺,还有一则求鱼的故事:隆冬季节,河流冰冻,继母却要吃鱼,王祥解下棉衣,打算敲冰捉鱼,忽然有一小块冰面融化,跃出一双鲤鱼。这个故事最初记载在晋代的《搜神记》中,后代衍生为“卧冰求鲤”。①

10.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②物。【注释】

①晋文王:司马昭,字子上,司马懿次子,曾任魏大将军,专擅国政,后为晋王,死后谥文王,其子司马炎建立晋朝而称帝,追尊他为文帝。阮嗣宗:阮籍,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善诗文,嗜酒,不拘礼法,但为人谨慎。

②臧否(zāngpǐ):褒贬、评论。【今译】

晋文王司马昭称赞阮籍为人极其谨慎,每次与他交谈,他的言论都玄妙深远,从来不评论人物的优劣。【点评】

阮籍行为放达,为了避免当政的司马氏集团的猜疑与迫害,常以醉酒的方式来保全自己,同时谨言慎行。魏晋之间,名士多因政治而遭到谗害,阮籍正是因为他的“至慎”而得以善终。①②

11.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注释】①王戎:字濬(jùn)冲,晋琅邪(lángyá)临沂(今属山东)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封安丰侯,为人吝啬,好清谈。

②嵇康:字叔夜,“竹林七贤”之一,幼年丧父,娶曹操孙女(一说曾孙女)为妻,曾任中散大夫,故称“嵇中散”。因触犯当政的司马氏集团而被司马昭杀害,行刑时有三千太学生集体请愿,要求赦免嵇康,但没有获准。【今译】

王戎说:“我与嵇康相处二十年,从未见过他有高兴或发怒的神情。”【点评】魏晋时期,喜怒不形于色,被认为是士人良好的风姿仪态及具有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①②③④

12.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

⑤⑥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注释】

①王戎:见德行11注①。王浑:字长原,王戎的父亲,官至尚书、凉州刺史。

②令名:好名声。

③凉州:辖区相当于今甘肃、宁夏和青海、内蒙古部分地区,治所在姑臧(今甘肃武威)。

④薨:周代诸侯死亡称薨,后也指高级官员死亡。

⑤九郡:指凉州所辖的郡。义故:义从和故吏,指自愿跟随者和原来的属下。

⑥赙(fù):资助别人办理丧事的财物。【今译】

王戎的父亲王浑,很有声誉,官做到凉州刺史。他去世之后,凉州所辖各郡的随从和部下,怀念他的品德和恩惠,共同筹集了几百万钱,资助丧事,王戎一概不接受。【点评】

王戎的父亲生前很得部下拥戴,在他去世之后,原来的部属筹钱资助丧事,王戎却一概拒绝。史书记载,王戎因此而受到当时舆论的赞赏。①②

13.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③④广笑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注释】

①王平子:王澄,字平子,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素有高名,行为轻躁,言行放达,官至荆州刺史,后为王敦所杀。胡毋彦国:胡毋辅之,字彦国,晋泰山奉高(今山东泰安东)人,有才干而不拘礼法,官至湘州刺史。

②任放:任性而放纵。

③乐广:字彦辅,晋河南淯阳(今河南南阳东南)人。善清谈,精玄理,在当时很有名望。

④名教:指儒家提倡的以正名分为中心的礼法规矩,也就是摆正君臣、父子的关系,并各尽职守。乐地:快乐的境地。【今译】

王平子、胡毋彦国等人,都把任性放纵当作通达,有人甚至赤身裸体。乐广笑他们说:“名教中自然有快乐的境地,为什么竟要这么做呢?”【点评】

魏晋时期,不少名士崇尚玄学,藐视礼法,渴望摆脱一切拘束,甚至有人为此而裸体。乐广虽然是玄学名士,却也重视名教,不满意这种放荡浮泛的风气,他的“名教中自有乐地”既是嘲讽,又微含规劝之意。①②

14.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③④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⑤⑥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⑦⑧⑨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注释】

①郗(xī)公:郗鉴,字道徽,晋高平金乡(今属山东)人,官至太尉,以儒雅著称。永嘉丧乱:指晋怀帝永嘉年间,匈奴攻破西晋国都洛阳,俘虏怀帝,史称“永嘉之乱”。

②穷馁(něi):穷困饥饿。

③传:轮流。饴:通“饲”,拿食物给人吃。

④迈:郗鉴的侄子郗迈,字思远,曾任少府、中护军。周翼:字子卿,曾任剡县县令、青州刺史、少府卿。郗鉴外甥。

⑤著:在。

⑥过江:永嘉之乱后,中原士人为躲避战乱,纷纷渡江到江南。晋宗室琅邪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史称东晋。

⑦为剡(shàn)县:做剡县的县令。剡县即今浙江嵊州。

⑧苫(shān):草垫。这里是指服丧期间,以草垫为席。

⑨心丧:不穿孝服,在心中悼念死者,是古代弟子悼念师长的礼仪,但后来不再限于师长。【今译】

郗鉴遭遇永嘉之乱时,住在乡里,十分贫苦,还挨饿。乡里人因为郗鉴以德行闻名,便轮流供给他食物。郗鉴常常带侄子郗迈和外甥周翼这两个小孩一起去吃,乡里人说:“大家都很饥饿穷困,因为您的贤德,才想共同接济您,恐怕不能同时养活两个小孩。”郗鉴于是独自去吃饭,将饭含在腮帮子里,回去后,吐给两个孩子吃。后来,他们都活了下来,一起渡江南下。郗鉴去世时,周翼任剡县的县令,他辞官回来,在郗鉴灵床前以草垫为席,为郗鉴

服心丧整整三年。【点评】

战乱中,乡人因为郗鉴德高望重而接济他,但无力兼顾两个孩子,郗鉴却想方设法地保全他们。后来这两个孩子成为了栋梁之材,都铭记着郗鉴的恩惠。①②

15.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③④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⑤⑥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注释】

①顾荣:字彦先,晋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吴国丞相顾雍之孙。吴国灭亡后入晋,曾任尚书郎、散骑常侍,死后追赠侍中、骠骑将军,又称“顾骠骑”。

②行炙人:分烤肉的人。行,传递、分送。炙,烤肉。

③辍(chuò):让出。施:给予。

④嗤(chī):嘲笑。

⑤左右:救助。

⑥所以:缘由。【今译】

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应邀赴宴,发觉分送烤肉的人流露出想尝一尝烤肉的神情,于是让出自己的那份给他。同座的人嘲笑他,顾荣说:“哪里有整天拿着烤肉,却不知道烤肉滋味的道理?”后来顾荣遭逢乱世,渡江南下,每次遇上危急的状况,总有一人来救助自己。顾荣问那个人这样做的原因,原来他就是接受烤肉的那个人。【点评】

顾荣在富贵安泰时,能体恤他人,设身处地地照顾到他人的感受;后来遭逢战乱,却因此得到了意外的回报。①②

16.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③④。时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王曰:⑤⑥“胡威之清,何以过此!”即启用为吴兴郡。【注释】

①周镇:字康时,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为人清心寡欲,有政绩。临川郡:在今江西,治所在南城(今江西临川东南),这里是以地名指代临川太守的职务。

②青溪:三国时期东吴所开凿的河渠,在今江苏南京东南。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③王丞相:王导,字茂弘,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辅佐司马睿(晋元帝)称帝,建立东晋,居宰辅之位,是稳定东晋政权的重要人物。

④卒:通“猝”,突然。

⑤胡威:字伯虎,淮南人,以清廉著称。

⑥吴兴郡:今浙江湖州一带,这里是以地名指代吴兴太守的职务。【今译】

周镇卸了临川太守的职务后,乘船回京都,还没来得及上岸,船停在青溪渚,丞相王导前去拜访他。当时正是夏季,忽然下起暴雨,船极其狭小,而且漏雨漏得厉害,几乎没有可坐的地方。王导说:“胡威的清廉,怎么能超过这样的呢!”立即起用他为吴兴太守。【点评】

胡威是西晋人,父亲胡质担任荆州刺史时,他前往省亲,一路上没有车马僮仆,只是骑驴单行。回去前父亲给他一匹绢,胡威问清这是父亲的俸禄,并非不义之财之后,才肯接受。胡质的属下暗中在途中资助胡威,胡威察觉后,将仅有的一匹绢送给他,遣他回去。回到家后,胡威写信将这件事告诉父亲,胡质得知,立刻将这名属下杖责一百,然后除名。他们父子俩为官清廉,对于自己的名声也十分谨慎。东晋时期,周镇同样为官廉洁,生活简朴,因此而被丞相王导委以重任。①②③

17.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既过江,取一妾,④甚宠爱。历年后,询其所由,妾具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⑤⑥攸之甥也。攸素有德业,言行无玷,闻之哀恨终身,遂不复畜妾。【注释】

①邓攸:字伯道,为人有节操,官至吴兴太守,尚书右仆射。避难:指避永嘉之乱。

②全:保全。弟子:指弟弟的儿子,侄子。

③取:通“娶”。

④具说:详细地叙说。

⑤玷(diàn):玉上的瑕疵,比喻品行上的污点和过失。

⑥畜(xù):养。【今译】

邓攸当初逃难时,在路上舍弃了自己的儿子,保全了侄子。过江后,娶了一个小妾,十分宠爱。过了一年,问起小妾的来历,她详细说明是北方人遭遇战乱,回忆起父母的姓名,竟是邓攸的外甥女。邓攸一向德行高尚,言行没有污点,听说之后终身哀伤悔恨,从此不再纳妾。【点评】

邓攸德行高尚,但没有子嗣,当时的人们感叹:“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①②

18.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③④⑤敬豫辄嗔。长豫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及行,⑥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并当箱箧。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⑦车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开。【注释】

①王长豫:王悦,字长豫,丞相王导长子,早亡。谨顺:恭谨和顺。

②色养:出自《论语·为政》,指能够和颜悦色地奉养父母。

③敬豫:王恬,字敬豫,丞相王导次子。嗔(chēn):不高兴,生气。

④恒:常常。端:主要的,首要的。⑤台:指尚书省,中央衙署。

⑥并当:收拾整理。箧(qiè):小箱子。

⑦簏(lù):竹箱子。【今译】

王长豫为人恭谨和顺,侍奉双亲能够和颜悦色。丞相王导看到长子长豫就高兴,看到次子敬豫就生气。长豫与丞相说话,总是以谨慎缜密为主。丞相回尚书省,临走时,长豫没有不送到车后的。长豫还常常和母亲曹夫人一起整理箱子。长豫去世之后,丞相回尚书台,上车后一直哭到尚书省门口。曹夫人则把长豫料理过的箱笼封住,不忍心打开。【点评】

王悦生前对待父母,以体贴柔顺为主。与父亲谈话,谦恭而缜密;帮母亲料理家务,和悦而细心。他的过世使父母格外痛惜悲伤,即使王导贵为丞相,也不能掩饰这种痛苦的自然流露。①

19.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②,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注释】

①庾公:庾亮,字元规,晋颍川鄢陵(今属河南)人。妹为明帝皇后,成帝初,以帝舅身份辅政,官至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死后追赠太尉,谥号文康。的卢:马名,据说这种马白额入口至齿,相传会给骑者带来不幸。

②孙叔敖:名敖,字孙叔。春秋时楚国人,儿时曾遇见一条两头蛇,传说见过这种蛇的人必死,孙叔敖为了避免后人再见到这种蛇而遭遇不幸,就将蛇杀死,然后埋掉。孙叔敖后来成为楚国令尹,辅佐楚庄王。【今译】

庾亮的坐骑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劝他将这匹马卖掉。庾亮说:“如果卖马,就必定有买的人,那就又害了马的新主人,怎么可以因为对自己有害而将这种祸害转嫁给他人呢?过去孙叔敖为了不使后人遭难而杀掉双头蛇,这是古代的美谈。我效仿他,不也很通达吗?”【点评】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庾亮正是这样的人,他能做到推己及人,对自己不利的东西,宁可自己承担后果,也不转嫁他人。①

20.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②?”遂焚之。【注释】

①阮光禄:阮裕,字思旷,东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曾任王敦主簿,又任临海、东阳太守,不久辞官退隐。后征秘书监、侍中、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都没有就职。剡(shàn):剡县,今浙江嵊州。

②何以车为:要车子做什么。何……为,表示反问,要……做什么呢?【今译】

阮裕在剡县时,曾有一辆好车,凡是向他借车的人,他没有不借的。有一个人要安葬母亲,想向阮裕借车却不敢开口。阮裕听说后,叹息道:“我有车,却让人不敢来借,还要这车干什么呢?”于是就把车烧了。【点评】

阮裕为人旷达,不重身外之物。有人想借车而不敢开口,这并不是阮裕的错,但阮裕却有深刻的责己精神。①

21.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②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③④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注释】

①谢奕:字无奕,晋陈郡阳夏(今属河南)人。谢安之兄,谢玄、谢道韫之父。官至豫州刺史,死后追赠镇西将军。

②太傅:指谢安,字安石,谢奕的弟弟,早年隐居东山。前秦苻坚率兵南下,谢安出仕主持局面,任征讨大都督,指挥谢玄等人在前方大破秦军,史称“淝水之战”。死后追赠太傅。

③可念:值得怜悯。

④阿奴:六朝时一种表示亲昵的称呼,用于长辈称呼幼辈,尊者称呼卑者。【今译】

谢奕做剡县县令时,有一位老翁犯了法,谢奕让他喝浓烈的酒,作为惩罚,直到老翁醉酒过量,惩罚却还未停止。太傅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着青布裤子,坐在兄长膝边,劝道:“哥哥,这老人很可怜,怎么可以这么做呢!”谢奕听了,神色为之改变,说:“你想放他走吗?”于是就放了那位老翁。【点评】这一则写幼年时的谢安有同情怜悯之心。谢安是魏晋风流的主脑人物,也是日后在淝水之战前后支撑东晋政局的关键人物,而这天真仁爱的赤子之心正是他人格的根基。①

22.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②。”【注释】

①谢太傅:指谢安。见德行21注②。褚(chǔ)公:褚裒(póu),字季野,东晋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女儿为晋康帝皇后,官至征北大将军、兖州刺史,死后赠太傅。为人持重,言语谨慎。

②四时之气:指四季寒暑阴晴的气象。这里也隐含春秋之意,即如《春秋》笔法一般内含褒贬。【今译】

谢安很器重褚裒,常常称赞:“褚季野嘴上虽然不说,但是心中却有褒有贬,就像具备了四季的气象。”【点评】

褚季野为人稳重而谨慎,嘴上很少评论别人的得失,但心中是非分明,有自己的立场。成语“皮里阳秋”就出自这个典故,比喻嘴上不说,但心中褒贬分明。①②

23.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注释】

①谢公,指谢安。见德行21注②。

②那得:如何,怎么。初:副词,与否定词“无”“不”等连用,表示“本来不……”“从来不……”的意思。【今译】

谢安的夫人教育儿女,问谢安:“怎么从来没见过你教育孩子?”谢安回答:“我常常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点评】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相比而言,谢安更倾向于“身教”,即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①②

24.晋简文为抚军时,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迹,视以为③④⑤佳。有参军见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抚军意色不说。门下⑥⑦起弹,教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⑧乎?”【注释】

①晋简文:指东晋简文帝司马昱(yù),字道万,即位前封会稽王,曾任抚军将军,后来位居丞相,又被权臣桓温立为帝,但国政由桓温掌握。

②床:魏晋南北朝时期指坐具。听:听凭,任凭。

③参军:官名,军府或相府的幕僚,助理政事。④手板:即笏。古代官员觐见皇帝或谒见上司时所拿的狭长形小木板,有事时握在手中,用来记事,不用时插入腰带。批:击。

⑤说:同“悦”,高兴。

⑥门下:下属。弹:弹劾。

⑦教:指上级(王侯、大臣等)发布的指令、批示。

⑧无乃:表示委婉的推测的语气,相当于“恐怕”。【今译】

晋简文帝任抚军将军的时候,他座位上的灰尘不让别人拂拭,看见有老鼠走过的痕迹,认为很好。有个参军看见老鼠白天出来跑动,就用手板将它打死了。抚军流露出不高兴的神情。他的下属弹劾那位参军,抚军批示道:“老鼠被害,我尚且不能忘怀,现在又因为老鼠去损害人,恐怕不行吧?”【点评】

简文帝宅心仁厚,考虑事情详细周到,又善于节制个人的喜恶,既憎恶属下伤害老鼠,又不忍心因为老鼠的死而迁怒于人。①

25.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②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③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④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⑤无裈邪?”范笑而受之。【注释】①范宣:字宣子,晋陈留(今属河南)人。博览群书,被召为太学博士、散骑郎,皆推辞不就,居家清贫。

②“身体发肤”两句:出自《孝经》,古人认为身体发肤都是父母给予的,无故毁伤是不孝的行为。

③韩豫章:韩伯,字康伯,晋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曾任豫章太守,所以又称“韩豫章”。遗(wèi):赠送。

④同载:同车而坐。

⑤裈(kūn):裤子。【今译】

范宣八岁时,有一次在后园里挖菜,不小心伤了手指,大声啼哭。有人问他:“是因为痛吗?”他回答:“不是因为痛,而是因为身体发肤是受之于父母的,不敢毁伤,所以啼哭。”范宣品行高洁,生活俭朴。有一次韩康伯送他一百匹绢,他不肯接受;减为五十匹,还是不肯接受。像这样一直减半,最后减到了一匹,范宣最终还是不肯接受。后来韩康伯与范宣同乘一辆车,在车中扯了两丈绢给范宣,说:“一个人难道可以让老婆没裤子穿吗?”范宣这才笑着接受了。【点评】

范宣安贫乐道,能做到“贫而无谄”,韩康伯的“人宁可使妇无裈邪”,是友好而调侃的玩笑。①②③

26.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④⑤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注释】

①王子敬:王献之,字子敬,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羲之第七子,东晋著名书法家,曾任建威将军、吴兴太守、中书令,女为晋安帝皇后。笃:(病势)沉重。

②道家:这里指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上章:道士替病人向天帝上奏章,奏章上写病人的罪过,祈求天帝庇护等内容,与香火一起焚烧。

③首过:道教用语,指道教徒坦陈自己的罪过。

④由来:向来。异同得失:偏义复词,这里指过失。⑤与郗家离婚:王献之原来娶舅舅郗昙的女儿郗道茂为妻,后来不得已而离婚,娶简文帝的女儿新安公主。【今译】

王献之病重,请道士向天帝上奏章祈求庇护,这时候病人应该坦陈自己的过失。道士问他:“你一向有什么过失?”王献之说:“没想到有其他事,只记得与郗家离婚。”【点评】

王献之回忆一生过失,最耿耿于怀的便是昔日与郗家离婚。这种愧疚与遗憾,他也不加以掩饰。从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的无奈和痛苦。①②③

27.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④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⑤⑥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⑦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注释】

①殷仲堪:东晋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东北)人,善清谈,又信奉天师道。官至荆州刺史,后与桓玄相攻伐,兵败,被桓玄所杀。为荆州:担任荆州刺史。荆州,州名,治所在今湖北江陵。

②水俭:因水涝成灾而年成不好。俭,歉收。

③五碗盘:魏晋六朝时流行的一种成套食器,由一个托盘和五只小碗组成。

④率物:做众人的表率。率,表率,做榜样。物,指人。

⑤方州:大州。方,大。另一个说法指州郡。⑥豁:舍弃。

⑦捐:丢弃。

⑧尔曹:你们。其:表示祈使、期望的语气。【今译】

殷仲堪担任荆州刺史之后,正遇上水灾,收成不足,他日常吃饭只用五碗盘,此外没有其他菜肴,饭粒掉到席上,就捡起来吃掉。他这么做虽然是为了给大家做一个榜样,但也出于他本性真诚朴素。他常常对子弟们说:“不要以为我担任了一个州的长官,就说我舍弃了昔日的志向,到现在我还没有改变志向。清贫,是士人的本分,怎么能够因为登上高位而丢弃根本呢?你们要记住!”【点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殷仲堪并不因为自己的升迁而改变昔日作风;也不因昔日的贫贱而改变自己的品行,反而认为清贫才是本分,可见士人的襟怀与修养。①②③

28.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④“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⑤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⑥⑦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注释】

①王恭:字孝伯,东晋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孝武帝王皇后兄,曾任青、兖二州刺史,后与殷仲堪、桓玄等起兵,兵败被杀。会(kuài)稽:郡名,治所在山阴(今浙江绍兴)。

②王大,即王忱,字元达,小字佛大,东晋太原晋阳人。官至荆州刺史、武将军。

③簟(diàn):竹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