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英语》大学生2014年7月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6 08:48:24

点击下载

作者:《新东方英语》编辑部

出版社:《海外文摘》杂志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东方英语》大学生2014年7月号

《新东方英语》大学生2014年7月号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新东方英语》大学生2014年7月号作者:《新东方英语》编辑部排版:KingStar出版社:《海外文摘》杂志社出版时间:2014-07-01ISBN:9771672418134本书由北京新东方大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Editors’Notes编辑手记球盲也看世界杯等球盲也看世界杯——“A Guide to the FIFA World Cup—Past, Present and Future”

我第一次看世界杯正赶上高考结束,那时我终于有了能肆意挥霍的大把时光。看着电视上反复播放的世界杯主题广告,听着周围人兴奋地谈论最新赛况,我不禁好奇:世界杯究竟为何能点燃这么多人的激情?抱着凑热闹的心态,我决定加入“伪球迷”的行列,好好感受一把世界杯的魔力,顺便释放心中积蓄已久的压力。虽然听不懂足球术语,也看不懂战略战术,我依然兴致盎然、津津有味地看完了剩下的几场比赛。球员们的飒爽英姿和球迷们的似火热情让我连呼过瘾,但看到最后我对世界杯的来龙去脉依然一无所知,直到我读到了这篇《球盲,请看过来》。如果你和我一样也是球盲一枚,不妨翻翻这篇“涨姿势的扫盲贴”,了解世界杯背后的故事。(王扬)夜空中最亮的星——“Friends for Ever: Why We’re Still Loving the Hit TV Show 20 Years On”

如果不是在一篇文章中偶然看到《老友记》首播于1994年,我也不会意识到这部情景喜剧已经这么“老”了。人人都说这是一部经典,不断有人拿来一遍一遍地重温,仿佛剧中的六人永远都是那么年轻。有人说,这类剧集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展现了每个人梦想中的生活:最好的朋友都在身边,想爱的人就住在对面。但这种生活显然只属于某个年龄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也许《老友记》更触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它记录了每个人的那段青春岁月。当我们渐渐长大,那段闪闪发光的日子会慢慢幻化成夜空中一颗最亮的星。即使距离遥远,但每当我们抬头仰望,便不再觉得孤单,唯有温暖。(李晓涵)在陌生的环境中成长——《步入自洽生活,收获成熟心智——我的美国留学感悟》

编辑这篇文章时,我的思绪不禁回到了自己刚上大学的时候。某年的8月,我来到美丽的校园,见到友好的老师与同学,内心有抑制不住的兴奋感。然而,陌生的生活环境和全新的教育模式还是让刚入校的我难以适从。犹记得自己忙完一天的功课躺在床上的孤独感,在高手如云的班级里的自卑感,面对大把自由时间的无措感……尽管内心有不少负面情绪,处于逆境的我还是努力调整自己,规划自己的时间,融入新的生活,鼓励自己走出舒适区,做自己认为重要却不敢尝试的事情……慢慢地,我惊喜地发现自己在一点点地蜕变,一点点地成熟。正如文章作者感叹的那样,“生活是一场自我成长”,这种成长虽然可能是痛苦的,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艰辛,然而最后收获的却是成熟的心态和面对周遭的自信和自如。(廖粮粮)用对生命的热爱抵抗与生俱来的孤独——《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我们将如何对抗孤独》

在诸如“一生必看的百部经典名著”之类的推荐书单中,《百年孤独》必定位列其中。每次看到“一生”这个字眼,我都备感压力,就好像如果不读,人生就会不完整。所以,为了使人生少些缺憾,在大学某个寒假,我把《百年孤独》从头到尾仔仔细细读了一遍。书中所讲的故事引人入胜,让人不忍释卷,但故事中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和重复来重复去的人名让我头疼。当时我深陷于小说的细节中,无法从宏观层面来理解小说的主题,所以它并未带给我多大触动。如今,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重读《百年孤独》时,我对小说的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透过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我仿佛看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轨迹,深深体会到人类那无法摆脱的孤独命运。那么,为了抵抗与生俱来的孤独和一切败坏行为的侵袭,我们该如何做?答案其实很简单,就像马尔克斯说的:“面对压迫、掠夺和孤单,我们的回答是生活。”(耳海燕)Test Bible考试手册谈托福独立写作题目的审题和构思◎ 文 /王君

在考场上面对托福独立写作题目时,考生要做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准确审题,避免跑题和偏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构思如何组织主体段的理由或分论点。如果审题和构思没有做好,出现跑题或是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即使文章在语言方面非常完美,字数写了很多,也还是得不到高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语言基本功不错的高中生或是六级考试得分很高的大学生没能在托福独立写作部分拿到高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审题和构思这个环节出现了失误。只有把准确审题和有效构思作为前提,想出合理的主体段理由,再加上详尽的论证和优质的语言才能保证拿到最高档次的分数。审题和构思阶段的功课做得不够好,论证和语言方面的努力就会事倍功半。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与考生分享一些审题、构思方面的注意事项和方法。【审题与构思的注意事项】准确理解关键词和基本概念

考生在审题时,对于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基本概念必须准确理解,防止因为概念理解错误而使文章内容不切题。下面笔者就以两道托福独立写作题目为例来说明。

2013年5月18日中国内地托福考试的独立写作题目如下:“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Government should support scientific research even if it does not have practical use.”对于这道题目,考生需要判断什么样的科学研究是“没有实际用途”的科学研究。有的考生对这一基本概念理解错误,认为和老百姓日常生活关联不大的研究就是没有实际用途的研究。由于这样的审题,该考生选择同意应当支持这样的研究,然后主体段分别从军事和航空角度展开论证。但事实上,没有实际用途的科学研究是指一些纯理论性的研究,比如纯数学理论的研究等。军事、航空方面的研究虽然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大,但仍是有实际用途的。考生对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基本概念理解错误,导致论证时的理由与事实背离。该考生本来英语水平不错,独立写作成绩却不理想。

再如,2014年3月15日中国内地托福考试的独立写作题目如下:“Which way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for a student to make new friends? a. joining a sports team; b. participating in community activities; c. travelling.”这道题目的重心是比较“交朋友的方式”。在构思理由时,考生必须切中这样的目的,否则就会偏题。比如,有的考生选择论证运动是最好的交友方式,其中一个理由是“参加运动的人大都是同龄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容易交到朋友”;另一个理由是“通过运动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其中第一个理由是合理的,切中了题目中“交朋友”的目的。第二个理由虽然是运动的优势,但是并不符合“交朋友”的目的,属于偏题。这道题目要求考生从交友的角度来比较哪种方式更好,而不是单纯讲运动、社区活动或旅游本身的好处。“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样的好处和交朋友没有太大关系,因此不适合作为论证的理由。另外,还有的考生没有注意到student这一关键词,没有从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角度来进行论证,而是从普通人甚至是从职场人的角度来论证。这些都是跑题的表现,都会导致分数的损失。

考生如果因为对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基本概念理解有误或把握不够,就会出现上述不够切题的问题。这样一来,即使文章的例子和细节充分,语言完美,也依然难以得到高分。全面理解题意和命题意图

考生在审题和构思时,既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基本概念,也要注意不能陷在题目的个别字词里,从而不能全面理解题目整个句子所传递的命题意图。下面来举例说明。

2014年3月1日中国内地托福考试的独立写作题目如下:“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It is not a good thing for people to move to a new city or a new country because of the losing of old friends.”这道题目问:是不是因为可能会失去老朋友,移居到一个新城市或新国家就不好?有些考生只注意到原因部分because of the losing of old friends,在论证时只是单纯地讨论会不会失去老朋友的问题,这样的构思具有片面性。因为从题目的整个句子来看,真正的重心在于“移居到一个新城市或新国家好不好”,而“可能失去老朋友”只是这个过程中需要处理和考虑的其中一个因素。考生在论证时不能只是讨论会不会失去老朋友这一个方面,还要回到移居到新地方好不好这个主要问题上来讨论,否则就出现了偏题的情况。“好写”比“想写”更重要

托福独立写作是一个要求考生在30分钟内完成的限时作文。考生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在选取写作角度时要记住:“好写”比“想写”更重要。也就是说,如果考生凭直觉想要选择某个立场,但在思考之后觉得这个立场并不好论证,没有充分的例子和素材可以支撑,那么考生在考场上就不要死守这一个立场,因为那样不仅会浪费很多时间,还会导致考生紧张和焦急,影响整体发挥。这时,笔者建议考生灵活一些,思考一下这个题目的另一种观点倾向:同意和不同意两种立场哪一种更好写?哪一种立场有更多例子和素材可以调取?哪一种立场更有利于自己在考场限时30分钟的紧张情况下发挥得更好?笔者建议考生最后选取那个相对好写的立场。下面来举例说明。

2012年10月28日中国内地托福考试的独立写作题目如下:“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All scientific discoveries should be shared among all scientists all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 government and businesses should not keep any discoveries in secret.”很多考生看到这个题目后,凭直觉想选择“同意分享”,因为感觉“分享”这样的理念很伟大。但是在现实世界中,科研成果不被分享的案例更多;或者即使考生知道一些科研成果是分享的,但是对事实细节了解得不够清楚;或者考生知道有这样的例子,但是例子很少,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充实的主体段;再或者这些例子涉及的专业术语比较难以准确描述和表达。在这些情况下,考生就不宜选择“同意分享”这样的立场。如果是日常生活类话题,考生也许可以“编造”某些例子,但这道题目不同,考生在列举科学成果分享方面的例子时必须符合客观事实和常识。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就可以灵活一些,看看“不同意分享”的角度好不好写。在现实世界中,一国政府或者一个著名企业掌握的某项核心技术一般都是不与外界分享的,这一点很容易举出例子。比如,大国的尖端军事技术和航空技术一般是不会分享的,大公司(如Google、Apple、Microsoft)的核心科技也一定不会分享。因此,“不同意分享”的角度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可能更容易写。出于这个考虑,考生在选取写作角度时就应该选择和自己直觉不同的角度,以保证自己正常水平的发挥。【破题与构思方法介绍】

在考场上限时写作的紧张情况下,考生可能会出现思路堵塞、无从下笔的情况。下面笔者就介绍几种方法,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打开思路,较快地破题和构思。主体分析法

如果题目没有限定考生站在某一单边主体的立场上发表看法,那考生就可以尝试运用主体分析法来构思。考生可以站在某种做法或现象所涉及的不同主体的角度来寻找理由,从而展开不同的段落。下面来举例说明。

2013年8月24日中国内地托福考试的独立写作题目如下:“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rules about the types of clothing that people are allowed to wear at work or school.”题目中规定着装的做法涉及学生和工人以及学校和工厂两方面的主体。假设考生选择的立场是同意规定着装,那从学生和工人的主体角度出发,考生可以给出这样的理由:规定着装有利于学生和工人专心学习或工作,避免攀比。从学校和工厂的主体角度出发,考生又可以给出另一个理由:规定着装便于学校和工厂的管理,有利于学校和工厂的整体形象。抽象词拆分法

某些题目中涉及的关键词是很抽象的词,考生如果单从理由来想,可能只能想出一个理由。这种情况下,考生可以考虑将题目中的抽象词拆分成具体的几个方面,从而展开不同的段落作为分论点。下面来举例说明。

2014年1月12日中国内地托福考试的独立写作题目如下:“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The advice from grandparents has no use for their grandchildren because the world changed a lot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假如考生不同意这个观点,即认为“祖父母的建议有用”,那么从理由的角度构思,似乎只能想出一个理由——祖父母的经验多。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可以把抽象词advice拆分成不同方面的advice,从而展开不同的段落。比如可以拆分成如下几个方面:工作上,人际关系方面的建议有用;生活上,衣食起居方面的建议有用;学习和情感方面的建议有用。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形成三个分论点来分别阐述。并列词拆分法

对于有些题目,考生如果实在想不出两个理由,而题目中存在并列词且并列词之间有一定的差异,那就可以把并列词拆分,分别进行论证,形成至少两个分论点。下面来举例说明。

2013年3月16日中国内地托福考试的独立写作题目如下:“Movies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made in your own country are more interesting than movies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made in other countries.”因为电影和电视节目的特点和趣味性有一定差异,考生可以将电影和电视这两个并列词汇拆开,形成两个主体段。假设考生选择国外的电影和电视节目更有趣的立场,那分论点就可以这样设计:电影方面,国外的电影因为技术水平较高,因此更有趣;电视节目方面,国外节目因为内容上言论自由等因素,因此更有趣。然后考生可以分别解释和举例论证。关联法

有些题目涉及A和B的优劣比较。假如考生选择支持A,但又实在想不出A的两个好处,那就可以先阐述A的一个好处,然后考虑到A和B的关联,由此得到另一个理由。下面来举例说明。

有这样一道机经题目:“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The government should focus its budgets more on preserv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les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考生如果选择“政府应重点支持经济发展”这一立场,很容易想出这样一个理由:经济发展关系到人们的基本生存和社会的稳定。然后,考生可以从经济和环境的关系出发形成另一个理由:经济发展好了,政府将更有能力来治理和改善环境。或者,假如考生选择“政府应重点支持环境保护”的立场,那首先可以想出一个理由:环境关系到人的健康和心情。然后,考生可以针对环境和经济的关系形成另一个理由:环境建设好了,将吸引更多的投资,从而得到更好的经济发展机会。

上文提到的注意事项和方法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亲身考试成败中总结出来的,需要考生特别注意。特别是那些语言基础很好、写的内容也很多的考生,如果没有在独立写作部分拿到满意的分数,都可能是因为在审题和构思环节出现了重大的失误。这样的失误是非常遗憾和可惜的。考生在考场上看到独立写作题目后,应当花至少2~3分钟的时间来审题和构思,想清楚总体的框架再下笔,这样才能在主体段落展开有效的论证,展现自己的语言功底。没有精准的审题和构思作为前提保障,段落论证和语言的发挥将会偏离航向,从而影响考试成绩。托福听力备考◎ 文 /秦朗

在目前的托福考试中,听力作为四大部分(阅读、听力、口语、写作)中的一个单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中国考生而言,阅读与写作的分数往往能在短期内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而听力和口语却往往是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也不见成效。本文笔者将对托福听力考试的基本情况与常见的题目类型进行介绍,希望对广大考生的备考有一定帮助。考试基本概况

为了让考生对托福听力考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们先从录音材料类型、题量与考试时间、答题方式和放音器材四个方面为考生进行简要介绍。▲录音材料类型

目前托福听力的录音材料类型共有两种:长对话(long conversation)和讲座(lecture)。长对话的录音时长一般为2分30秒至3分30秒,而讲座则一般为4分20秒至5分40秒。在长对话中,会有至少两个人就某个问题进行交流。而讲座则基本是由一个人就某话题进行讲述,内容通常为课堂上的一段介绍或演讲,在讲授期间偶尔会有旁人插话,向说话人提问或与之交流,但旁人说话的内容不多,以讲话人一个人的讲述为主。

值得考生注意的是,托福考试在1995年和2006年分别进行过题型改革。1995年改革前的听力部分共有四种录音材料类型,分别是单句、短对话、长对话和讲座,改革之后取消了单句题。而到了2006年则将录音材料类型进一步减少,短对话也被取消,仅剩下长对话和讲座两种。但在改革前的题目中,无论是长对话还是讲座,其难度都无法与目前的托福听力相比。这其中最直观的对比就体现在录音时长方面。改革前的长对话和讲座录音时长一般在3分30秒以内,超出这个长度的录音材料屈指可数。而在目前的托福听力中,尤其是讲座,一般录音时长已超过这个数值,实际考试中还曾出现过10分钟以上的文章。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只能将改革前的托福听力录音材料作为参考,不能将其作为备考的重点材料。▲题量与考试时间

托福听力的固定题量为每次考两个section,每个section中包含一个长对话和两篇讲座。其中每个长对话后会出5道考题,而每篇讲座后会出6道考题。因此,每个section的题量为17道题,两个section共34道题。

在考试时间方面,托福听力并不像国内常见的听力考试那样,每道题给出固定的答题时间,而是每个section给考生提供10分钟的答题时间。平均到每道考题上,大概要35秒完成一道题。将播放录音的时间与答题时间加在一起,听力部分的考试时间一般在40分钟左右。

不过考生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考试中经常会出现加试的情况。加试是托福考试中阅读和听力特有的补充测试部分。就听力而言,加试内容一般为一个完整的section,即增加一个长对话和两篇讲座的考题。题目总量会增加到51道题,而考试时间也会相应增加到一小时左右。▲答题方式

由于目前的托福考试采用机考的形式,这与国内考生常见的纸考有很大不同,这一点需要考生多加注意。具体来说,对于机考的答题界面,考生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目前的托福听力考试中,在播放录音材料时考生无法看到该材料所对应的题干。只有在播放完全文后,电脑屏幕上才会出现这道题的题干和四个对应选项。由于无法事先看到考题,这就给考生有针对性地听材料造成了障碍,也对考生的记录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次,托福听力与托福阅读的答题界面不同,托福听力每道题做完后是无法返回修改的。即使是同一篇材料的题目,一旦选定进入下一题后,就无法修改上一题的答案了。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养成选定后不再修改的做题习惯,以免在某一道题上纠结而浪费时间和精力。▲放音器材

目前的托福听力统一使用耳机来放音,这比起曾经的外放式放音器材效果要好很多。不过,笔者对考生的建议是,虽然考试时使用的是耳机,但是平常自己在练习时要尽量使用外放。这等于在练习中人为地给自己增加了一定的干扰,考试时就有希望发挥出更好的水平。题目类型介绍

如前文所述,托福听力的录音材料类型分为长对话和讲座两种。而这两种录音材料之后所设置的题目可以划分成以下几种题型。▲主旨题

主旨题又名主题题,是以录音材料的主旨大意作为考查内容的一种题型。主旨题的考查频率非常高,几乎每篇托福听力的录音材料都会考一道主旨题,有的录音材料甚至会考两道。主旨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lecture?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Why does the student go to see his professor?

主旨题虽然考查频率高,但是相对来说解题难度并不大。大多数托福听力录音材料的主题都会出现在开头的1~2分钟内,有时主题的关键词或是关键词组在录音中还会被反复提及。考生只要抓住录音开头的内容,就能够解决大多数的托福听力主旨题。除此之外,解答某些主旨题必须将录音材料各段的主题加以归纳,才能够得出全文的主旨。只要考生听懂了每段话的开头几句话,这些题目一般解题难度也不会很大。▲细节题

细节题,顾名思义,就是考查录音材料中细节信息的题型。这是在托福听力所有题型中考查频率最高的一种题型,每篇录音材料平均都会考查3~4道题。这种题目考查的具体内容非常琐碎,时间、数字、回答的内容、列举的内容都可能成为细节题的考查对象。要想做好细节题,考生需要对说话人提到的时间、地点、物品名等多留意。细节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When will the woman go to the lab?

What does the word “anthropologist” mean?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event in 2,000 B.C.?

Why does the critic dislike the ancient style of sculpture?▲结构题

结构题是以录音材料的行文结构、展开顺序作为考查内容的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What is the organization of this passage?

How is the lecture organized?

What method does the professor use to develop his idea?

在实际考试中,结构题考得并不多,但是解答起来却令很多考生感觉头疼。因为任何一篇录音材料都不会主动讲出“本文是一种怎样的结构”,因此想从讲述人所说的内容中直接找到答案是很困难的。那么想解答这种题目,考生就需要在复习时熟练掌握托福听力的录音材料有哪几种常见结构,每种结构有什么特征。只有这样,在做题的时候才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地听题。▲态度题

态度题是考查说话人对某话题所持的态度的题型。这种题型考查的范围比较广泛,有些题目考查说话人对某人的态度,有些则考查说话人对某事件的态度,还有些题目会考查说话人对某观点的态度。态度题常见的提问方式如下:

What is the professor’s attitude toward the expert on the television programme?

在解态度题时,讲话人的语气和语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题因素。在录音中,如果说话人突然出现声音变大、语调降低或者说话重复、结巴等现象,往往都从侧面表明了其对某一事物所持的态度。考生在听到这样的句子时一定要加以辨识。▲预测题

预测题是对长对话或讲座结束后将会发生何种事件的猜测的考查。这种题目有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在题干中经常会出现will这个表示将来时态的助动词。预测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What will the man do after the conversation?

What will the student include in his assignment?

What kind of assignment will the professor give?

考生在解答预测题时首先要注意,预测题有一个十分常见的情况,就是它的答案一般都出现在一篇录音材料的结尾。同时,预测题的答案在出现时一般都是由讲话人使用一个提出建议的句子来给出。因此,考生只要在文章结尾听到提出建议的句子,一定要将其中所提出的建议记下来,这往往就是预测题的答案。接下来笔者为考生列出几个表示建议的常见句型:How about .../What about .../Why not .../Why don’t you .../Would you mind .../Would you please .../I have a suggestion for you./You need to .../You should .../You’d better ...▲推理题

推理题是让考生根据所听内容进行推理从而选出答案的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包括:

What does the woman imply about the new medical research?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rofessor’s comment on the New England system?

在做题时,考生首先需要仔细读清楚选项。因为推理题的答案一般也不会在录音材料中给出,而是需要考生对材料内容进行进一步引申,得出更深层次的内容。所以,考生往往只有在读完选项之后才能知道答案对应的内容。同时,推理题虽然考查的是录音材料的细节之处,但是其考查内容还是围绕着全文主题展开的。因此在做题时,考生如果实在不知道选哪一个,那么就可以去选和全文主题最接近的选项,这样的选项大多数都是正确的。▲重听题

重听题是托福听力题目中一种非常特殊的题型。在这种题目中,讲述人会把录音材料中的一小部分内容重新读一遍,然后让考生根据这段重新听到的内容找出符合要求的选项。在考试中,每道重听题中都会给出一个耳机的图标。其常见的提问方式为:

Listen again to part of the lecture,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does the professor mean when she says this?

重听题的解题思路比较多样化。有些题目考查所重复段落的含义,有些题目考查段落中某个习惯用语的含义。考生要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内容,辨别出题人想考查的到底是哪方面的内容。另外,有些重听题中虽然重复了一部分文章内容,但是必须结合重复的内容在录音材料中的上下文去推理才能得出答案。所以考生在做题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如果发现从重复的内容中找不到答案,就要立刻回忆,从上下文中去寻找正确答案。▲是非判断题

是非判断题也是托福考试改革后出现的较为新颖的题型,一般是列出很多与录音材料中所提及的内容较为相似的句子,让考生辨别究竟哪些是录音材料中提到的。以下例题是其常见的出题方式:

The professor discusses how an animal becomes a fossil after its death. Indicate whether each sentence below is a step in the process.

是非判断题多数情况下与细节题考查的内容有类似之处,需要考生多关注录音材料中的细节之处。是非判断题的YES和NO的答案个数并不是平均分配的,但一般不会出现所有答案全是YES或者NO的情况,考生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做题时判断自己的选项是否选得合适。【作者简介】

秦朗,东南大学硕士,亚利桑那大学访问学者,南京新东方学校教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培训师,新东方20周年功勋奖获得者。考研英语大作文写作必备三要素◎ 文 /许密杉

自2010年开始,考研英语的试卷分为英语(一)和英语(二),前者适用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考试,后者适用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考试。两份试卷在写作部分的考查方式比较相似,都分为两部分,即应用文和议论文,也就是考生常说的小作文和大作文。其中,大作文常考“看图说话”,即根据给出的图画或图表进行论述。其实,图画和图表只是作为载体出现,考查的实质内容仍旧是考生对当今社会热点现象的评论和解读。笔者通过分析高分作文发现,一篇优秀的议论文通常具备下面三个必备要素:鲜明的观点、有力的论述和恰当的语言。在本文中,笔者将以2014年考研英语(一)大作文的真题为例进行分析,与考生共同探讨这三大要素在考研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真题回放【Directions】

Write an essay of 160~200 word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drawing. In your essay, you should

1) describe the drawing briefly,

2) interpret its intended meaning

3) give your comments.

You should write neatly on the ANSWER SHEET. (20 points)

考生在读完题目要求后会发现,考研英语的大作文可以采用传统的“三段式”写作模式。第一段是用三四句话对图画进行总体描述,并点明图画主题。第二段考生可以点明自己的观点,并对图画含义进行阐释。该段由主题句和延伸句构成,主要考查考生的写作思路和论述能力。第三段是评论段,要求考生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进一步提出建议或展望。鲜明的观点

众所周知,鲜明的立场和观点是一篇优秀议论文的灵魂。因此,在第一段的写作中,考生应根据图画及其下方的文字提示准确判断该图所反映的主题,用一个单词或短语(即主题词)概括出来,然后围绕主题词展开描述,并在第二段开头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真题回放”中的这张图主要分为两部分:左边是30年前一位年轻的母亲牵着一个小女孩,反映的是母亲陪伴孩子成长;右边是现在已经长大的女孩挽着年迈的母亲,表明孩子长大后也在陪伴和照顾母亲。图画下方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主题词:相携。因此,考生应围绕“相携”二字和图中反映的主要信息展开描述。描述时考生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这幅图虽然分为左右两部分,但仍是一幅完整的图画,所以考生在描述时应按一幅画去处理;第二,图画左右两边的时间不同,考生应正确运用相应的时态;第三,主题词“相携”(mutual support)的英文比较难翻译,考生也可译成“陪伴”(accompany)。【参考范文】

The left part of the drawing shows us a vivid scene from thirty years ago: along the road walks a young mother, holding the tiny hand of her lovely daughter, who is wearing a red scarf. The right part of the picture shows time flying, and the little girl, who has already grown up to be a gorgeous lady, is supporting her old mother. The caption below reads, “mutual support.”

描述完图画之后,考生应在第二段第一句(即该段的主题句)表明自己对图中的现象持何种态度和观点。写作时,考生既可持赞成态度,也可持反对态度,但千万不要持模棱两可的中立态度。很多考生误以为中立就是客观,却不知自己会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不明确的印象。考生若持赞成态度,可以用表示“重要”“必要”含义的核心词汇,如extremely important/exceedingly essential/be of great importance to/indispensable等,点明图中所反映的主题很重要。考生若持反对态度,则可以用表示“有害”含义的核心词汇,如do harm to/be a great threat to等。

上述真题想要表达的主题很简单,就是“尊老爱幼”这四个字,相信大多数考生对此都是持赞成态度。因此,第二段的首句就可以写成:“The aim of the picture is to illustrate that respecting the aged and loving the young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our current society.”有力的论述

一篇议论文的效果如何,不仅在于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还要看上述观点是否得到了充分、合理的论述。在第二段,考生要结合自己在首句所表明的态度来阐述理由,然后在第三段进行延伸,进一步提出建议。关于这两段,笔者建议考生采取“首尾态度呼应,中间结构展开”的写作方式。“首尾态度呼应”是指第二段首句和第三段尾句的态度要保持一致。为了同首句呼应,考生可以在尾句总结图中所反映的现象会产生好的影响(呼应赞成态度)还是坏的影响(呼应反对态度)。“中间结构展开”是指在中间部分阐述赞成或反对的理由。一般来说,阐述段的延伸句可写三至四句,句与句之间最好用逻辑词进行连接与过渡。由于每年考研英语大作文的图画题型变化多端,延伸句的写法与用词也会随之改变,因此考生平时要注重积累和总结不同主题的写作思路和常用词汇。至于论述方法,考生可采用平时常用的举例论证、正反论证等。

就2014年的真题而言,其论述部分可从两方面来写。一方面要表明整个社会应对老人多一份关爱和照顾,因为他们为后代美好的今天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另一方面,全社会也应关爱儿童的成长,因为他们代表着未来和希望。在第三段(即评论段),考生可结合前文给出评论和建议,指出年轻人应将尊重和照顾年迈的父母视为一种道德责任,而父母也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只有这样,家庭才会和睦,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参考范文】

On the one hand, what we have and enjoy now was created by our parents in our early days. As the old Chinese saying goes, “One generation plants trees under whose shade another generation rests.” On the other hand, all of us are supposed to take good care of youngsters, too. It is children who make us see the future of our state, for they are the future builders of our country. (本段首句参上文)

The young should consider it a moral obligation to respect and take care of their aged parents. Meanwhile, it is also the duty of the parents to protect, educate and look after the children. Let’s bear this in mind and cultivate these virtues together. Only by doing so can we live in a happy and harmonious world.恰当的语言

恰当的语言主要体现在用词和造句上。从用词方面来看,考生经常使用在初中时就已掌握的简单词汇,如important/very/more and more等,多次重复使用显得词汇量极为匮乏。考生平时应多积累高级词汇作为替换词,以便在考试中灵活运用。例如,在上述例文中,考生可将thirty years替换为three decades,hold sb.’s hand替换成hand in hand with sb.,he old替换成the senior citizens等。

另外,考生在写作时很爱用动词,这是受中式思维的影响。考生可尝试用抽象名词来代替动词,这样写出的句子会更地道。试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例1】爱情使我感到幸福。

a) Love makes me feel happy.

b) Love is a source of happiness to me.

评析:第一句显然是按照中式思维写出来的,连语序都和中文原文一模一样。第二句则采用了source这个抽象名词,意为“a place where ... comes from”,非常生动形象。【例2】父母总是期望我们能取得进步,并质疑我们为何没能做到。

a) Our parents always expect that we should make progress, and will ask why we fail to do so.

b) Our parents always anticipate progress and question its absence.

评析:第二句用absence来取代第一句后半个分句中的fail to do,不仅让句子变得十分地道,还显得更简洁、紧凑。

从造句方面来看,考生最常用的从句就是定语从句。使用过于频繁往往会让人觉得缺乏新意,读来倍感枯燥,考生不妨用介词词组进行替换。例如,范文第一段的who has already grown up to be a gorgeous lady就可以换成in the prime of her life。

总而言之,写作部分的大作文是考研英语的重点考查题型,笔者建议考生一定要提早准备,切忌拖到考前的冲刺阶段。如果考生只是依靠背过的模板和范文来应考,往往不能将头脑中的思路有效表达出来,甚至会将自己的思维局限在背过的模板和范文内,导致成绩不理想。希望广大考生能好好把握本文提到的三个要素,积极备考,取得理想的成绩。【作者简介】

许密杉,中国传媒大学日语与新闻专业双学士,2010年加入北京新东方学校国内部,主讲四、六级与考研英语课程。Learning Corner学习频道留学文书写作方法之如何表现出自信◎ 文 /谷约留学文书小课堂

在前几期文章里,我们谈到过写留学文书切忌高调(即自我表扬),不要把自己塑造成“高大上”的形象。要知道,这种自我表扬的做法既不可取又不高明,因为“阅人无数”的招生官一眼就能看出文书里哪些是“干货”,哪些是随意夸大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自我表扬其实是在贬低自己,可能会给人留下肤浅和浮夸的印象。不过,申请者也不能过于低调,没有必要连得了全国奥数竞赛第一名也归功于运气。那么,在写留学文书时,申请者到底要怎样做,才能做到既不张扬又不过于低调呢?答案是两个字:自信。这里所谓的自信,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申请者在文书中要表现得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但更精确地说,其实是“不卑但稍微有点亢”。

那么,要怎样做到“自信”呢?笔者建议申请者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内容,二是表达。内容指申请者突出的成绩,与众不同的经历,对自己的家庭、学校、社区、种族、文化等持有的独特观点等。简而言之,申请者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与众不同的经历等素材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那么,要怎么书呢?这就牵涉到第二个问题——表达。申请者在表达想要说的内容时,要掌握一个原则:对所叙述的事情进行独立、客观、正面的思考。有些申请者在文书中经常就中美在经济、文化、科研、教育、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中国在这些方面还很落后,因此,我希望去美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从某种角度看,这确实是事实。但是,申请者也没有必要一味地去揭自己的短处,要做到伸缩有度。案例分析

下面我们通过两个真实案例来谈谈在文书写作中如何做到自信。【文书案例1】

首先,我们来看一位多次借读、转学的申请者提供的文书原稿,大致内容如下:

从小到大,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我随他从温州到上海、北京,到杭州再回北京。期间,我借读、转学的学校超过十所。到北京我读的是私立学校,它一年的学费是公立学校的七倍,但是学校的设施齐全,校风开放。在这里,学校提供了200多种选修课程,从针织到表演无所不包,我选修了摄影和心理学。自由的学习氛围使我的兴趣变得广泛,同时也开阔了我的视野,但是我付出了代价:我虽然可以在北京参加中考,但因为是外地生,高中后依旧不能读北京公立学校。而如果我继续读私立高中,将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于是我回到浙江,进入了公立学校。在这里,高考竞争激烈,成绩就是一切,我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跟随父亲“四处漂泊”的生活让我与所到之处的发展和变化息息相关,但是这些地方容不了我。

中文原稿向我们描述了“我”从小跟随爸爸从一个城市迁移到另一个城市,后来因在北京无法参加高考回浙江读书,但回去后又无法适应当地学习氛围的尴尬境地。申请者在文书结尾也想要表达自己生活经历的好的一方面,但是却点不出来它好在哪里,全文弥漫着一股“悲壮”的情绪,更多的是“我”对自己辗转各地的无奈。殊不知,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这个“车轮上的国家”(the country on the wheels),搬迁(relocation)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在美国文化里,relocation这个词毫无贬义色彩,人的流动性(mobility)是一个亮点。

因此,我们建议申请者在文书中加入以下内容:“我”没有因自己的经历而郁郁寡欢,在多次的搬迁中,“我”的阅历丰富了,适应能力变强了,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变得成熟了。同时,搬迁又给“我”难得的机会去深入观察不同地区的人和事,从而让我对事物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又和“我”想申请学社会学专业有了联系。对“我”而言,除了在学校接受的传统教育,搬迁可以说是“我”在生活中接受的另一种教育,而且是非常有益和有趣的“教育”。全中国有难以计数的学校,但是几乎没有一所能够为在校学生提供如此宝贵的教育机会,而“我”却得到了。

如此一来,申请者的自信便在字里行间展露无遗,同时既没有自夸,也没有自卑,给读者留下的是自信的形象。请看以下参考范文:

China’s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called the keju, began in about 200 B.C. and lasted 2,000 plus years. It was an official method for recruiting bureaucrats. While the system was laudably intended to ensure that appointment 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was based on merit and not on favoritism or heredity, the topics candidates were tested on centered around poetry and Confucian classics and had nothing to do with leadership or problem-solving skills necessary to tackle the political, economic, legal, diplomatic and social issues of the time. They had nothing to do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cau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 concept or an academic discipline did not exist. The system itself was far removed from the realities of everyday life. The keju was abolished in 1905, but its influence was vast. Many other countries, such as Japan, Korea and Vietnam, followed China’s example at one point or other.

Even to this day, a student in China, much like the candidates of the keju, is judged almost exclusively by grad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When I told my friends and teachers that I excelled in photography or that I took an elective class on psychology, their typical response was that those were not going to get me into college because they were not subject areas being tested. There is something that makes me stand out wherever I go: my father’s legal profession requires that he move frequently. As a result, I have moved from one city to another and have transferred from one school to another, no fewer than ten times. I have seen South China and North China and I have seen coastal cities on the east and landlocked cities on the west. Not only have I seen these places, I have lived in them fo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long enough to observe the geographic, linguistic, ethnic and social diversity and to be able to compare and contrast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st of living and to analyze and critique numerous social issues either limited to a location or commonly applied to all. I know my relocation experiences and my social observations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 and unique perspectives developed as a result of my migration do not seem to count for much in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However, I do believe that this is a part of my education, and a very important and valuable part too.

I should consider myself fortunate because each time we move my father always wants to make sure that I go to the best school there and that my academics do not get disrupted. On my part, I succeeded in assuring him that I could handle frequent transitions well and that I could survive and thrive anywhere I go. As I contemplate on my biggest relocation ever—going overseas for my college education—I have to thank my father for having prepared me over and over again for the life of a sojourner.

评析:在参考范文中,申请者一改中文原稿中的悲观情绪,把叙述重点放在自己的经历所带来的好处上:

独立的思考能力、强大的适应能力、丰富的人文地理知识。另外,申请者还提到中国从科举制到现在的高考向来只看重成绩,而他本人却深知自己的独特经历很有价值,对学习社会学也有帮助。我们相信,这样的申请者会受到美国招生官的青睐。【文书案例2】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位自认为各方面都不如人的申请者提供的文书原稿,大致内容如下:“这孩子怎么这么笨!”小时候,我有时会听到家人这么评价我。我妈妈说我小时候学会走路和骑自行车都比同龄的孩子晚。小学时,班里的同学都会认钟表,而我学了好几个晚上才学会;学算术,我加减乘除混合算式总是搞不清。学小提琴,我考中央音乐学院六级,考了四次才通过。家人的评价让我很不舒服,但是也让我明白自己不是那种新东西一学就会的“聪明人”。我知道自己要笨鸟先飞,我相信勤能补拙。在学习方面,我会在下课后比别人多花时间去思考,多做一些题以巩固知识点。小提琴方面,我给自己规定每天比别人多练两个小时。就这样,我各方面都发生了好的转变。学习成绩大有进步,小提琴方面开始获得一些奖项。家人对我的评价一直刺激着我,使我在人生任何一段旅程上都会确定一个目标,并去长期努力。一路前行。

美国学校希望学生对自我有正面的认识,不要因为在某方面不如人而自卑,要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也许你没有数学天分,但小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