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名山大川(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6 17:02:29

点击下载

作者:《游遍名山大川》编写组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游遍名山大川

游遍名山大川试读:

前言

我国的名山大川众多,数不胜数,雄、奇、灵、秀,各具特色。它们有着数千年古老文明的历史,从千千万万普通山水中被选择、保护起来,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景观风貌。

我国的名山大川无不注入炎黄子孙对大自然的情感和精神,不少文人、名士、学者以及旅行家为追求自然山水之美而踏遍天下名山大川,他们寄情山水,触景生情,发之于笔墨,著之于文学,再现于书画。“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就以“一斗百篇逸兴豪,到处山水皆故宅”的豪情逸趣,浪迹天下,为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不朽的佳作。李白的诗因得灵于名山大川,显得博大瑰奇;壮丽的河山因李白的诗而更加绚丽多彩。

这本《游遍名山大川》基本囊括了我国的名山大川,让青少年漫步在这些名山胜水之中,不仅可以领略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还能从中感悟到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本书分为

名山篇

和大川篇,分别对名山和大川进行比较详细的阐释。名山也是神话传说最多的地方,从三皇五帝、君王大臣到民间的凡夫俗子,都留下了或喜、或悲、或怒、或怨的美丽传说,名山也因此而充满了灵性。因此本书在介绍名山的时候还选取了一些美丽动人的传说,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开拓眼界,丰富知识。名山篇

盘山

距天津市蓟(jì)县城西北12千米处,有一处峰奇林茂、古迹众多、山峦叠嶂、风景优美、环境清幽的风景区,它就是享有“京东第一山”美誉的盘山。

盘山古名盘龙山、四正山、无终山、徐无山。因它蜿蜒盘踞,“形无定向势如龙”,故名盘龙山;盘山一峰独起,兀立无依,峰若莲瓣,四面如一,故又名四正山;又因它位于古代无终国内,也称无终山;相传东汉末年,田畴率众隐居于此,曹操北伐乌桓时曾得助于田畴,故将徐无山改名田盘山,后人简称盘山。盘山属于燕山余脉,平均海拔500米,巍峨壮丽,高大挺拔。

盘山以“红杏青松之丽,层峦峭壁之奇”著称,山奇水秀,云海变幻多姿,松涛汹涌澎湃,景色优美,尤以“五峰八台”、“三盘之胜”令人称绝。挂月、自来、紫盖、舞剑、九华(唐代称为“东五台”)五峰攒簇,山峦竞妍。盘山五峰耸立,怪石嶙峋,形成三盘之胜:上盘松胜,苍翠翳(yì)天,环境清幽深邃;中盘石胜,奇岩异石,怪异神奇;下盘水胜,泉水甘洌淳美,长流不息,诗赞:“山秀石多怪,林深路转奇。三盘无限意,幽绝少人知”。主峰挂月峰,海拔864.4米,为盘山之巅;八石(悬空石、摇动石、晾甲石、将军石、夹木石、天井石、蛤蟆石、蟒石)形态逼真,栩栩如生,自然天成。

盘山史书记载于汉,盛建于唐,极盛于清。自魏晋开始,历代帝王就在盘山大兴土木,开山建寺,先后建有了2座佛寺、13座玲珑宝塔和1座规模浩大的皇家园林。盘山人文景观众多,这里印满文人墨客的手迹、名宦达贤的足迹,留有大量的传奇遗址、诗词歌赋、轶闻趣话,多种体例的摩崖石刻遍布危崖幽谷。盘山历经沧桑,近百年来破坏严重。现在已经恢复重建的有天成寺、万松寺和云罩寺等30多个景点。天成寺

天成寺始建于唐,寺名即取“天成画图”之意。清朝康熙、乾隆几代皇帝都曾巡幸天成寺。乾隆巡游次数最多,他的替身僧就在这里出家。若遇三月初一到十五盘山桃花会时节驾幸,僧侣、百姓则向皇帝顶礼膜拜。

寺门东面有座两层六楹高脊飞檐的卧云楼。阴雨天气,白云穿楼而过或隐蔽楼身,故名。楼对面的山脚下,有小戏台旧址。是乾隆皇帝在卧云楼休息赏景时,御用戏班、乐工登台献艺的地方。步入寺门,有雕梁画栋的江山一览阁。阁通院中的曲廊。走过三间殿堂,登上坎台,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开阔院落。院中有正殿、朱红的明柱、灿烂的彩顶,壮丽雄伟。殿前有两株千年银杏,干围3.1米,高25米,挺拔直立,均为雌性。正殿东侧有配殿。正殿后面是翠屏峰,古木参天,石崖壁立,石壁下有两个方形水池。池中有泉,名涓涓泉,常年不干,清澈见底,是难得的矿泉水。正殿西侧有一座很大的方形条石台基,台基上高耸着一座浅黄色的古塔——舍利塔。

古佛舍利塔是辽代建筑,明代重修的。重修时曾发现塔内藏有石函、舍利和佛像等物。塔高22.63米,边长3.38米,八角十三层。塔基由花岗岩须弥座和三层仰复莲花组成。塔身正面有门,内置佛龛,侧面有浮雕花窗。密檐角上挂着104个铜铃,山风徐来,丁零有声。塔前有一株千年以上的古柏,为天津市年代最久的树。塔西有彻公长老和尚灵塔。塔下有“善蛇洞”,传说有72条护塔的蛇。银杏树的传说

盘山有一棵世上少见的银杏树。据说,这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树是怎么来的,当地流传这么个传说。

唐朝年间,某地姓邓和姓江的两个邻居在池塘边各种了株冬瓜。秋天到了,只结了一个大冬瓜。冬瓜到底是谁的呢?他们俩顺着藤去看,原来两株藤生夹了。姓邓的就对姓江的说:“老邻居,我们干脆把瓜切开,每人一半吧。”姓江的同意了。姓邓的操刀把瓜一切,嘿,从里面钻出一个小孩来。两邻居十分欢喜,连忙抱回家去抚养。因为孩子是两姓人的,所以取名叫邓江。

邓江生长在穷家苦户,十三岁时,不幸亲人亡故。他只得给村上的一个财主做小工。他没读过书,也认不得字,就用泥团子记工数,每做一日,就做个泥团子丢进工棚的坛子里。到了年底,要算工钱了,财主生出恶计,用一勺水灌满坛子,把泥团子浸糊了。邓江去算工钱,财主说:“邓江,你在我家做了怕有二三十天吧,我给你三斤茶油做工钱。”邓江说不出具体的天数,只得收了。

再说,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有座古庙,那里住着几十个和尚。这天一早,方丈吩咐小和尚:“今天你早点去路口迎接,有位大施主要来。”

小和尚守了一清早,只见一个衣衫挂豆角的穷人提着一竹筒茶油上山,就很不高兴地跑回去说:“哪里有什么大施主,只有一个……”

方丈说:“对啊,他就是大施主。”于是率领大小和尚去迎接。

添上油,点上灯,一个个菩萨都出了大汗,邓江一年的工钱,连菩萨都消受不起哩。方丈有一套法术,轻易不传人,见邓江心诚,就暗暗地传给他。不久,方丈归天了。

恰巧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死了。唐太宗很相信神鬼,就下诏各地和尚超度他母亲,做了七七四十九天香火道场。李世民提出要和母亲见面,和尚挤了一庙堂,个个摇头,人人叹气。因为邓江是削发才一年多的小和尚,没有资格参加议论,被关在庙门外。邓江不服气,闯进大庙,看见凳子早坐满了人,就在一条板凳上用力一拉,一下拉长了七寸,坐了上去。大家见他有这等功夫,另眼相看,一致推举他去见唐太宗李世民。

邓江做了一顶老人帐,将一间房子隔成两段,吩咐唐太宗站在门外看。唐太宗真看见了他母亲的影子很高兴,要奖赏邓江。邓江什么都不要,只要殿里一口重九百九十九斤的大钟。唐太宗说:“那好,我命人给你抬去。”邓江说:“还是我自己提回去方便。”他像别人提斤把重的小铃铛一样提着那口大钟,走出了金銮殿。

邓江提着大钟,一路走啊走啊,一直走到盘山。他看到那里花香鸟语,很是幽静,还有三脚狐狸、四方竹等“十怪”,就打算在那里安生。可是登山一望,他发现福建的岩前有一头水狮在兴风作浪,淹没了许多庄稼田园,就急忙赶到岩前去。可惜岩前有了一个仙家——何仙姑,原来水狮是她养的。

怎么办?邓江灵机一动,哄何仙姑说:“何仙姑,你的织笼掉进河里去了。”

何仙姑说:“我的织笼不会跟水走。”

邓江说:“它逆水向上走哩。”

何仙姑赶忙走出去看,邓江趁机坐到何仙姑的莲花宝座。何仙姑发现上了当,就去拉邓江。可是邓江力气大,拉不动。何仙姑发了火,拔下头上的银针,向邓江刺去。邓江抢过银针,往盘山一扔,说:“何仙姑,请你到盘山去吧。”

银针在盘山一落地,就生根、发芽、长叶,变成了一株银杏树。何仙姑没法子,只好带着水狮到盘山去了。水狮离了水,就再也不能兴风作浪了。

这棵银杏树长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了。

五台山

坐落于“华北屋脊”上的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距太原市230千米,五台山与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我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它是著名旅游胜地,被列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首。

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故称五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其中北峰——叶斗峰海拔3058米,是五峰中最高的山峰,有“华北屋脊”之称。这里不仅峰峦叠翠,沟壑纵横,谷河漫流,林木葱茏;而且气候奇特诱人,最冷的地方终年结坚冰,最暖的地方冻不封河,常年无霜,所以整个五台山温差很大。由于五台山五峰高耸,盛夏气候凉爽,所以五台山又有“清凉山”之称。

奇险高耸的峰崖,森严挺拔的古松劲柏,弥漫沉浮的云山雾海,金碧辉煌的殿宇楼台构成五台山奇异瑰丽的画卷。盛夏登临北台台顶极目远眺,千峰竞秀,云海翻腾。有时,还会出现难得的奇景:或者山下大雨倾盆,山上红日摩顶;或者山下绿柳泛翠,百花争春,山顶却是白雪皑皑。

五台山现有建筑比较完整的寺院95处,其中南禅寺和佛光寺建于唐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气势宏伟的建筑物,精美绝伦的雕刻,折射着历史的光辉。佛光寺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更有“亚洲佛光”之称。这些古朴典雅的艺术珍品和珍贵文件,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宗教和建筑艺术发展的历史风貌,而且凝聚着一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菩萨顶

菩萨顶是五台山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寺院,位于传说中文殊菩萨居住的灵鹫峰顶。由于它建筑雄伟、金碧辉煌,远看好像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因此人们又把它叫做喇嘛宫。

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因文殊菩萨曾在这里显露真容的传说,唐代由最初的大文殊院改名为真容院。南宋才改回原称叫大文殊寺。明朝永乐初年,始有菩萨顶的称谓。清代皇帝崇信喇嘛教。顺治十七年(1660年),遂将菩萨顶由青庙(和尚庙)改为黄庙(喇嘛庙),并从北京派去了主持喇嘛。从此,按照清王朝的规定,菩萨顶的主要殿宇铺上了表示尊贵的黄色琉璃瓦,山门前的牌楼也修成了四柱七楼的形式。这在五台山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自此以后,菩萨顶成了清朝皇室的庙宇。

菩萨顶现在占地面积9160平方米,有殿堂僧舍等大小房屋100余间,均为清朝康熙年间的建筑。顺山就势而筑的殿宇布局严谨,全寺建筑大体上可以分为前院、中院、后院三个部分。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等。两旁对称地排列着钟楼、鼓楼、禅院等。寺院中的九龙吸水石雕、康熙御笔“五台圣境”石坊和分别刻有汉、藏、蒙、满四种文字的汉白玉碑以及众多清朝皇帝的题匾赠礼等,都显示了菩萨顶的超凡地位。

菩萨顶各主要大殿的布置和雕塑都具有浓烈的喇嘛教色彩。面阔七间的大雄宝殿内,后部供着毗卢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前面则供着喇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像。文殊殿内的文殊像与一般佛教寺庙(青庙)内的文殊菩萨像不同,它是按喇嘛教的经典规定制作的:头取旁观势,腰取扭动势,发取散披式,同时身挂璎珞,显得活泼、生动。两侧墙壁上还挂着唐卡。另外,大雄宝殿、文殊殿的柱头上还挂着桃形小匾,上面写着梵文咒语,这些都是喇嘛教寺庙建筑装饰中所独有的。五台山的传说

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九华山,传说分别是佛教中四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的修行地。

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无法到田里种庄稼。文殊菩萨碰巧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

文殊菩萨了解到东海龙王那里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可以把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于是她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巨石。还没有走到跟前,已经感觉到一股凉气迎面扑来。文殊菩萨见到龙王,说明来意。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因为它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龙子们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龙子们就没有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萨反复说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是为了造福于人间特地来求援的。

龙王不愿意把神石借走,又不便直接回绝文殊菩萨的请求。龙王估计这位老和尚一人无法将石头运走,便勉强答应说:“神石很重,在没有人帮助你的情况,如果你能拿得动,就拿走吧!”

文殊菩萨谢过龙王,走到神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刻使巨石变成了小小的弹丸。文殊菩萨将弹丸塞进袖筒,飘然而去。老龙王惊得目瞪口呆,但已后悔莫及。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因为久旱不雨,大地干裂,人们遭受着深深的苦难。文殊菩萨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间的一个山谷中,奇迹发生了: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于是,这个山谷被命名为清凉谷,人们又在这里建了一座寺院,起名叫清凉寺,五峰山也改名叫做清凉山了。至今,五台山又叫清凉山。

恒山

北岳恒山又名“太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南10千米处。恒山雄伟险峻,气势磅礴,景区总面积147平方千米,是我国重要的文物古迹荟萃处和道教发祥地。其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8米,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恒山曾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据史书记载,恒山最早开发于汉代,北魏时期最盛。后经唐、金、明、清历代扩建和重修,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有“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之说。今尚存悬空寺、朝殿、九天宫、会仙府等30多处寺庙。

恒山风景名胜区以双峰并峙的天峰岭和翠屏峰为中心,包括天峰岭景区、翠屏峰景区、千佛岭景区、温泉景区和浑源城景点群。恒山主峰分东西两峰,东为天峰岭西为翠屏峰,两峰对峙,风格独具,断崖绿带、层次分明。金龙峡居于天峰岭、翠屏峰之间,峡谷幽深,峭壁侧立,石夹青天,最窄处不过10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北魏时,道武帝发兵数万人在此劈山凿道据守,作为进退中原的门户。宋代,杨业父子在此以险为凭,抵抗外族的入侵。

恒山景观中,果老岭、姑嫂岩、飞石窟、还原洞、虎风日、大宇湾等处,充满了神奇色彩,还伴有优美的神话传说。悬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观中的奇景。苦甜井位于恒山半腰,双井并列,相隔1米,水质迥然不同。一井水如甘露,甜美清凉,水井深数尺,取之不尽,可供万人饮用,唐玄宗李隆基赐匾“龙泉观”。另一井则水苦涩难饮,成为鲜明对照。现苦井已封。恒山松为恒山一景。其中,“四大夫松”古松的根部悬于石外,紧抓岩石,傲然挺立,姿态雄健。在虎风门观松,或立于丹崖上,或倒挂于绝壁间,如伞如翼如亭如龙如桥,千姿百态、仪态万方。恒山的云,变幻无穷。出云洞在后土夫人庙的不远处山腰,晴日朗朗,洞口寂静,阴雨来临,洞口便游出缕缕白云,引人遐思。悬空寺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建在恒山天险金龙峡口的悬崖峭壁上,大有凌空欲飞之势,被誉为恒山第一奇观。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悬空寺创建于北魏后期(471~523年),已经经历了1400多个年头。现存建筑主要是明、清两代修建的。据说以前这里是南去五台、北往大同的交通要道,悬空寺建在这里,可以方便来往的信徒进香。其次,浑河河水从寺前山脚下流过。常常暴雨成灾,河水泛滥。人们以为有金龙作祟,便想到建寺院来镇压。于是就在这百丈悬崖上悬空修建了寺院。

悬空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悬空寺现存殿宇、楼阁40余间,有朝殿、会仙府、碧霞宫、纯阳宫、楼台亭、寝宫、梳妆楼、御碑亭等,分布于山腰、崖边、坡道上。由于寺庙距谷底26米,寺庙最高处离地面约50米,整个寺庙如挂在悬崖绝壁之上。南北有三檐歇山顶建筑,危楼耸起,对峙而立,从低到高附于绝壁之上。楼阁和殿宇之间都是由悬空栈道相连,迂回曲折。

悬空寺由北魏的了然和尚创建,后来发展成为佛、道、儒三教共处的寺庙群。寺内有铜铸、铁铸、石刻、泥塑的佛像和道教、儒教造像78尊。三圣殿内的泥塑具有唐、明两代风韵,释迦、韦驮、天女、阿难形体丰满,神态动人。寺庙最高处的三教殿内,释迦、老子、孔子塑像共居一室,耐人寻味。寺旁的恒山水库景色秀丽,每遇溢洪开闸,涛声大作,气势磅礴。

远望悬空寺,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登临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一线青天,俯首而视,峡水长流,叮咚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舍身崖的传说

在果老岭的东侧,有一座万仞险峰面西而立,直插云端,这就是恒山的一处胜景——“舍身崖”。每当日落之时,瑰丽的晚霞辉映着诡奇万状的险峰怪石,奇光异景,色彩缤纷,令人赞叹不已。

关于这美丽如画的“舍身崖”,还流传着一个悲壮动人的故事。

相传古代浑源城里有一个美丽的少女。一年夏天,她年迈的母亲得病,少女就和嫂子一道上恒山为母亲采药。不料刚走进幽深树林,便撞见了一只恶狼。恶狼张开血盆大口,朝她们扑过来。就在这危急时刻,一个年轻人听见姑嫂二人的呼叫声,就从后面赶来,挥舞木棒,赶跑了恶狼。姑嫂二人非常感激,连连向青年道谢。言谈之中得知这个青年是在恒山修庙的画匠。少女见他容貌英俊,言谈举止又十分稳重干练,不由产生了爱慕之情。好心的嫂嫂看出了小姑的心思,就在一旁穿针引线,帮助小姑与画匠定了终身。

谁知好事多磨,祸从天降。浑源县的少爷久闻少女美貌出众,便要娶她为妾。而少女的父亲也嫌贫爱富,贪图县太爷家的钱财,又是打,又是骂,逼着女儿进火坑。少女无法忍受,连夜逃离家门,上恒山去寻找画匠。贤惠的嫂嫂怕小姑发生意外,也急忙跟随上山,暗中保护小姑。

然而,不幸的是,少女跑遍了恒山山岭,也不见画匠的身影。这时,知县的少爷又率领家丁追来。眼看着如狼似虎的家丁们步步逼近,少女把心一横,就从这万仞峰顶跳了下去。嫂嫂赶到崖顶,不见小姑踪影,四处寻找,不料一失足也跌落崖下。姑嫂二人的事迹感动了北岳山神。北岳山神施展神法,使少女化为百灵鸟,嫂嫂化为找姑鸟,日夜形影不离,飞绕此山,凄凉的叫声不绝于耳。“舍身崖”便由此得名。

千山

位于鞍山市东南20千米的千山,与吉林的长白山齐名,有“东北明珠”之称。千山层峦起伏,山峰壮美,近千座山峰犹如千朵莲花绽放在富饶的辽东半岛上。清代诗人姚元之诗赞:“欲向青天数花朵,九百九十九芙蓉”。

千山以“峰秀、石峭、谷幽、庙古、佛高、松奇、花盛”著称于世。它虽无五岳之雄峻,却有千峰之秀美,它以绚丽的英姿和神奇的风韵在辽东大地上勾勒了一幅如诗如梦的美丽画卷。千山以奇峰、岩松、古庙、梨花组成四大景观。按自然地形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西部4个景区,包括20个小景区和200余处风景点。千山景色秀丽,四季各异,是集寺庙、园林于一山的风景旅游胜地。它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梨花遍谷,山花满壑;夏天重峦叠翠,郁郁葱葱;秋天漫山红叶,落霞飞虹;冬天银装素裹,雪浪连绵。美景佳境终年纷呈,吸引游人流连忘返。

千山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而宗教文化正是千山文化的主题。自隋唐开始,山上就建有寺庙,到辽、金时已初具规模。千山有寺、观、宫、庙、庵等20余处,宛如一颗颗闪光的宝石,镶嵌在奇峰秀谷之中,使古老的千山更加迷人。这些古老而宏伟的寺庙,有的高耸于险峰之上;有的依偎于群山环抱之中;有的坐落在向阳坡上;有的隐蔽在古松怪石之阴。它们与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为一体,构成一幅优美、雅致、幽静的动人画面。其中五大禅林(祖越寺、龙泉寺、大安寺、中会寺、香岩寺)最具特色。清康熙六年建的无量观规模最大,观内有19幢建筑。周围有“聚仙台”、“葛公塔”等景点。

千山胜景吸引了历代的文人学士,因此山上石崖题刻、碑文塔记、匾额楹联不胜枚举。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和清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多次游幸此山。仙人台

千山的主峰仙人台,又名观音峰,以丁令威成仙化鹤归来的传说而得名,位于南部游览区诸山脉之巅,海拔708.3米,为千山风景区最高峰。登山远望,诸峰千姿百态,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古松参天迎风泻涛,怪石嶙峋星罗棋布,古洞宝塔云烟缭绕,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仙人台峰奇、地险,峰头似蛇背,长20余米,宽10米,峰头西端撅起一根巨大的石柱,呈四棱形,高7米,直径约20米,由东向北倾斜,状如鹅头,故俗称鹅头峰。西南北三面均为峭壁深渊,唯东一面可行。明朝初年,曾在峰顶大兴土木,将半球峰顶变成一个平台,修建成仙人台。上面基石上刻有棋盘,周围安放着八仙和南极寿星的石雕坐像,布陈为庆寿,弈棋行图。鹅头下峭壁上有一个佛龛,内有浮雕一尊半身观音菩萨像。佛龛之上横刻“仙人台”三个篆字。大佛

在千山众多的奇峰中,最为奇特的是千山大佛。大佛位于千山风景区北部,是自然造化的全国特大石佛之一。佛像身高70米,体宽46米,头高9.9米,头宽11.8米,耳长4.8米,依山而坐,貌似弥勒,形象逼真,神态可掬,栩栩如生,端坐于千朵莲花山之中。整座大佛就是一座高耸的山峰。圆圆光亮的头部高如三层楼房,长满绿苔的浓眉之下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其五官摆放位置适宜,比例恰到好处。大佛左手分开放在膝盖上,右手握拳,手臂压在右腿上,右胳膊上方还端坐着一尊南极寿星,从整体看去是向右倾坐的姿态。大佛的胸前还天然形成了一只捻珠,其长短比例及位置非常神奇,迎着阳光还可以看到圆圆的珠环。千山大佛为千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千山的传说

千山,又名千朵莲花山。相传在遥远的上古时代,辽东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叫太子海。海上有一座宝岛,叫积翠岛。岛上有一座高山,叫积翠山,山中居住着美丽善良的积翠仙子。仙子施展神力,使宝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过着幸福的生活。

后来,从遥远的东海迁移来一条双尾恶龙。它对宝岛垂涎三尺,经常兴风作浪,率水族劫掠,使百姓深受其害。积翠仙子十分同情人们的遭遇,她不顾个人安危,决定用金莲挡水的方法来拒恶龙于海岛之外。

积翠仙子冒着犯天条戒律的危险,盗取日月精华和九天锦绣来不分昼夜地纺织朵朵金莲,很快绣成了千朵金莲花。她又和人们一道将莲花沿海岛的边缘排列起来。这样,金莲便光焰万丈,能避水火。恶龙几次率鱼精虾怪进攻积翠岛都被金莲所阻,恶龙失去水势,不敢贸然上岛,心中十分恼怒。一天,恶龙派鲤鱼精去盗金莲。鲤鱼精趁着月色,潜入宝岛,想挥刀砍断捆绑金莲的锁链,然后将它偷走。不料,金莲发出一声巨响,惊动了岛上的人们和积翠仙子,他们纷纷持械赶来。鲤鱼精见势不妙,慌忙拾起砍下的那朵金莲花,乘风向海上逃去。积翠仙子飞剑击中鲤鱼精,鲤鱼精坠空而亡,化作一堆怪石。

因此,千山中会寺遗留下了宝剑刺鱼的怪异山景。被盗去的金莲花在狂风的吹逐下,飘飘摇摇向南而去,坠入大连海湾的飞莲池中,从此池中年年莲花怒放,岁岁碧荷争艳。恶龙不甘失败,奏本天庭,控告积翠仙子暗盗日月精华,私采九天锦绣,并力诛水族精灵,犯下大罪。玉帝闻报大怒,不问情由即派天将捉走了积翠仙子。当岛上的百姓闻讯赶来时,已不见积翠仙子,只有她留下的莲花化成了风景秀丽的九百九十九座山峰,正在飞快地增长着,为驱逐水族而向大海深处蔓延,须臾填平了太子海,太子海变成一片陆地,被人们称太子海峡。人们日夜思念和呼唤着积翠仙子,泪水化作了涓涓细流,流淌在千峰万壑之中,呼声化作阵阵松涛,回响在千山万岭之巅,为了纪念积翠仙子,人们把莲花化成的山峰和积翠山合称为千朵莲花山,也就是现在的千山。

闾山

闾山又叫医巫闾山,位于辽宁省北宁市境内,面积630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866.6米。闾山为虞舜所封全国十二大名山之一,又是中华“五岳五镇”中幽州的镇山。《全辽志》载:“辽境内,山以医巫闾为灵秀之最”。

闾山集美、香、奇、雄于一体,汇山、石、松、泉、洞为一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闾山的奇峰险壑,描绘出一处处人间仙境,白云、浓雾、佛光、月色、古松,令人心怡神往。春来梨花绽放,香雪如海;盛夏青山凝翠,远山如黛;深秋红叶满山,果香漫谷;隆冬层峦积雪,如银似玉。四季异景使闾山成为一幅天然的丹青长卷。

闾山分北部、中部、南部、东部4个主要游览区,共计100多个景点。主要景点有北镇庙、圣水桥、鱼池、观音阁、四角亭、旷观亭、蓬莱仙境、莲花石、望海寺、万年松、名山、老爷阁、风井、桃花洞、白云关、游目天表等。除北镇庙在山下外,其余景点全在山上,而且集中在观音阁一带,彼此相距较近。北镇县有条路直通北镇庙、圣水桥和道隐谷。自道隐谷起,此路虽始分为两支,但左右环通,无论左行或右行,山上景点皆可遍游。以寺院为中心的景区为大石棚、圣水盆、观音阁、白云观、辽代萧太后蜡像馆、元代宰相耶律楚材读书堂、玉泉寺、药王庙、祖峰长城等,新建的千米索道把大阁、玉泉寺两景区连为一体。远眺峰峦翠色,近睹千丈危岩,景色秀丽,姿态万千,像一幅恢弘博大的泼墨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想。

闾山历史悠久,人文景观极其丰富。历代帝王对闾山皆有封号:唐代封为“广宁公”,金代封为“广宁王”,元代封为“祯德广宁王”,明和清代封为“医巫闾山之神”。闾山是历代朝廷推崇的灵山圣地,辽代有六位皇帝先后四十多次在此山祭山祭祖,众多英才贤士留下大量的诗文、石刻、碑记,其中战国时期屈原在他的名作《远游》中曾表达了对闾山的向往之情。闾山数千年来是佛、道修身养性和皇家祭祀山神之地。宫观庙宇错落有致,亭榭楼台随处可见,形成了悠久而深厚的宗教文化,从辽、金开始,历代在此都有所营建。辽代有望海堂;金代有悬岩寺、胜鉴亭;明清两代有玉泉寺、清安寺、灵山寺、云岩寺、具瞻亭、览秀亭、会仙亭等。观音阁在望海峰的南面,明时称清安寺,清初改称现名,有前殿、正殿和东西配殿,周围奇峰怪石林立,苍松翠柏秀美。阁中保存着清乾隆皇帝题的“圣水盆”三字刻石及他题咏观阁的石刻两方。由观音阁进山后,沿石路向上,岩间题铭逐渐增多。据说乾隆皇帝曾钦定的“闾山八景”:道隐谷、圣水盆、桃花洞、吕公岩、望海寺、旷观亭、万年松、蝌蚪碑都在这一带。闾山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北镇这块地方是一片大海,它和渤海相连,名字叫闾海。闾海里有个龙宫,龙宫里住着镇海龙王名叫医巫闾。这个海龙王爱喝酒,好女色。它喝多了就上岸吃人,发水去冲村庄,趁机把一些年轻美貌的姑娘抢进龙宫,供它寻欢取乐。

闾海边上有个小伙子名叫广宁。他父母都去世了,三十多岁了还没娶上媳妇,孤零零的一个人,靠打鱼为生。小伙子能干又善良。他恨透了那条恶龙,一心想杀死它为民除害,可是想不出除龙的办法。

一天,广宁又到闾海打鱼,刚要撒网,忽见恶龙从海里蹿了出来,扬起龙爪张着大嘴向他扑来。广宁急中生智,把手里的渔网一甩,丢进恶龙的嘴里。渔网挂住了恶龙的牙齿,吞又吞不进去,吐又吐不出来,气得它张开龙爪,抓住广宁返回了龙宫。

恶龙医巫闾回到龙宫,一面忙着撕扯渔网,一面吩咐虾兵蟹将把广宁打一顿,然后扔到冷宫后面的水牢里关起来。

广宁被关在水牢里,没有饭吃也没有水喝。关了好几天后,他饿得昏了过去。水牢前面有座冷宫,宫里住着恶龙的原配王后。她是东海龙王的女儿玉静公主。玉静公主嫁给医巫闾以后,常劝他少喝酒,别吃人,不要做坏事。开始恶龙还听她的话,后来觉得受她限制,不能为所欲为,就心烦了。天长日久,他嫌公主碍眼,就把她打入了冷宫。

这一天,玉静公主在后花园里闲游,路过水牢,听见水牢里有响动,便停下了脚步,往水牢里一看,见里面关着一个小伙子,见他可怜,公主便偷偷地把小伙子带到了自己的后宫。

广宁慢慢地苏醒过来,他睁眼一看,见有一位天仙一样的姑娘坐在自己身旁,背后还站着两个丫鬟,一时也弄不清状况。公主见广宁长得眉清目秀、又很正派,很是喜欢他,便问他叫什么名字,怎么到龙宫里来了。广宁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身世和被恶龙抓来的经过告诉了公主。公主也讲了自己的遭遇,两人说得很投缘。

广宁在公主的后宫住了几天,身体也复原了。他感激公主救了他,公主喜欢广宁的忠厚老实,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好。可是,广宁住在龙宫,心里实在不踏实,他总想除掉恶龙,于是和公主商量逃出龙宫。正说着,一个宫女跑进来禀报:“大王来了!”玉静公主慌忙把广宁藏在床底下,然后装出很高兴的样子,去迎接医巫闾。

恶龙进来就问:“是你把那个小伙子放了吗?”公主稳了稳神儿,对恶龙说:“我把谁放了?你是知道的,平日里我是一步也不离后宫的。你听了谁的挑拨,到我这里说些没影的话?”恶龙说:“我抓来一个人,放在水牢里不见了,龟丞相让我问问你。”

公主听完假装生气地说:“我和大王是夫妻,怎么能救一个生人呢?这个老乌龟,无中生有挑拨是非,我得问问他去!”恶龙忙拦住公主说:“别去了,我只不过随便问问”。他边说话两眼边向四下直撒目,也没看出有啥可疑的地方,抬身就要往回走。

公主上前拦住医巫闾说:“一晃好几年,你也不上这儿来看看我,你是真把我忘了!”恶龙看了看公主,不由得笑了起来。公主把他按在座位上,让宫女设宴、摆酒,就一杯一杯地劝起酒来。

恶龙足足喝了二九一十八坛好酒,喝完就昏昏沉沉地睡着了。当夜,公主拉着广宁飞上了天空,架起云头逃到了渤海。渤海龙王没儿没女,便把侄女玉静当成亲女儿,听他们讲了逃到这里来的原因,就把他们俩留下了。

过了两天,医巫闾来到渤海,闯进龙宫,让老龙王交出玉静和广宁。老龙王推说没见着。恶龙没有办法便离开了渤海龙宫。恶龙走后,渤海龙王劝玉静和广宁住在这里躲些日子再说。广宁就和公主商量怎样能除掉恶龙。玉静公主说:“小时候听叔叔说过,杀龙要用斩龙剑;还得有覆海土,这种土往海里一撒,龙就藏不住了。这两种宝贝都放在东海我父王的藏珍楼里。我到父王那里想法把宝贝弄来,我们就能杀死恶龙医巫闾了。”广宁一听说:“那你小心,快去吧!”

几天后,玉静公主从东海拿回了两件宝物交给了广宁,并嘱咐他说:“这剑只能砍一下,砍多了沾满龙血,宝剑就失灵了,覆海土也只能撒一点,撒多了要触犯玉皇大帝,会把你变成石头。”广宁听完公主的嘱咐,带上宝剑,装好覆海土辞别了公主,向闾海走去。

广宁到了闾海边上,藏在树林里等恶龙上岸。

这天,恶龙喝完酒,又上岸来吃人了。他抓住一个人刚要吃,广宁冲出树林,挥剑向恶龙医巫闾砍去,恶龙一抵挡,被砍下一只前爪,它扔下前爪,逃回了龙宫。

广宁见恶龙逃跑了,就抓起一把覆海土,想海里撒去。土一撒进闾海,海里立即出现了一片土地,广宁高兴了,心想,要是土地多了,人们就可以种庄稼了。不管自己能不能变成石头,撒吧!他就大把大把地撒起了覆海土。

刚撒了一半,恶龙在龙宫里就待不住了,他从水里蹿出来,又和广宁厮打起来。广宁又砍下一只龙爪,恶龙掉头就往水里钻,广宁又挥剑砍下了它的尾巴。恶龙没有了尾巴,爬不动了,广宁追上去,连砍几剑,把恶龙医巫闾砍死了。

广宁连用了几次斩龙剑,斩龙剑失灵了,覆海土也撒了一半,自己就要变成石头了。他想:只要能把大海变成平地,为百姓造福,自己变成石头也心甘情愿。他拿定主意后,就把覆海土全部都撒在闾海里了。

他站在恶龙身上,拄着宝剑向四处张望,只见原来的一片汪洋大海,渐渐地变成了平地;死去的恶龙医巫闾变成了一条蜿蜒大山。广宁自己也变成了大山上的一座高峰了。

从此,人们在闾海变成的这片平坦土地上,建起了城镇、村庄。人们为了纪念斩龙英雄广宁,就把建起的城镇叫广宁镇,把城西的山叫医巫闾山。

凤凰山

山势突兀峥嵘,犹如一只凤凰展翅高飞,这就是位于辽宁省凤城东南3千米处的凤凰山。凤凰山系长白山支脉,主峰攒云峰海拔836米,素以“险中含奇,秀里藏幽”著称。它与千山、闾山并称为辽宁三大名山,又称“辽东第一山”、“半岛明珠”。凤凰山是融自然美、人文美于一体的一幅天然绝妙、和谐壮观的中国山水画卷。

凤凰山景区面积216平方千米,全山分为西山、东山、庙沟、古城4大景区,其中以西山景区最为著名。山上崖险壁峭,谷幽石奇,清流潺潺,古木参天,自然景观奇险而繁多,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浑然天成。凤凰洞、三教堂、通玄洞等古洞幽深神奇、引人入胜;山云铺海、涧水飞涛、斗母圣境如梦如幻;老牛背、百步紧、天下绝等奇险令人叹为观止;圣源、甘泪丹泉等清淳甘洌,沁人心脾;金龟求凤、碧海飞舟等怪石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紫阳观、碧霞宫、观音阁庄严肃穆,古朴雅致。

凤凰山高度虽远逊于华山,但奇险相似。如老牛背上的岭脊,尽管光滑难行,却不凿一个台级,全靠手拉铁栏杆攀登,倘逢冬日结冰积雪,它便成了绝路。其奇险之情景,绝不亚于华山的苍龙岭。而天下绝的栈道,开凿在上凸下凹的悬崖腰上,且向下倾斜,倘无铁栏杆保护,即使不结冰积雪,也成了绝路。其奇险之情景,也绝不亚于华山的长空栈道。凤凰山的山路,常似断实续、这种“绝处逢生”之妙却是华山所无。如遇此情景,一戒焦灼不安,二须仔细找寻。当发现石隙内有铁环或石把手时,即使仅可容身,也要攀缘而进,待到尽头,便可充分品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有时,由此石跃上彼石,竟会突然发现脚下有路,这同样能品味到“绝处逢生”的意境。石壁鹤影

在“箭眼峰”下方近300米高的大石壁上,有一个妙趣横生的天然浮雕,画面是一个驱光欲进,唤之欲出,栩栩如生的仙鹤,这就是凤凰山著名的石壁鹤影。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年,观音菩萨出游四方,开辟仙境。当她来到山上时向下一望,只见山上树木参天,怪石嶙峋,云缠雾绕,鸟语花香,不觉心中一喜,进了此山。

各路神仙见观音至此,纷纷前来参见,并陪同观音一起游览,引导着众仙寻幽谷,入隧洞,攀悬崖,登险峰。观音菩萨和众神仙逛得十分开心。

凤凰山有一只凤凰,前来朝拜观音菩萨和众神仙。为了助兴,凤凰便在一块岩石上跳起舞来。凤凰以她圆润的歌喉,优美的舞姿,令观音菩萨和众神仙十分欣赏。

这时有一只白鹤听说观音众仙来到此山,也来朝拜。因为来迟了,凤凰的歌舞已毕。白鹤听到了大家对凤凰的赞叹声,便凑近观音道:“我也愿为大仙献丑”。说罢,把双翅一拍舞了起来。其实这只白鹤也是能歌善舞的好手,心中对凤凰很不服气,可眼下由于紧张,它的腿脚不灵,嗓子也越唱越窄,唱着唱着竟走了调。低一声,高一声的,众仙听了十分扫兴。观音菩萨及众神仙见此样子,不由得都大笑起来,观音菩萨对白鹤说道:“白鹤,原以为你很有绝技,未想也只不过如此!”白鹤听到此话,羞愧万分,百感交集,没脸见人,哀叫三声,一头撞在石壁上。从此白鹤的身影便留在这块石壁之上了。

大孤山

大孤山位于辽宁省东港市西南东沟县境内的大洋河河口右岸,孤山镇环绕其南麓。

大孤山陡峭挺拔,孤峙于黄海之滨,兼得海山之胜,为辽东著名风景区。其山脊状如锯齿,主峰海拔近340米。沿山路上行,茂林巨树遮天成阴,野草闲花覆坡为锦,景色清幽,引人入胜。大孤山山势雄伟,古树苍劲,风光妖娆,四季宜人,宛如浩瀚黄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大孤山泉、河风光相呼应,既相独立,各具特色,又以各自风姿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构成纷繁绚丽的自然景观。山上景色繁多,历史悠久,素有“水底洞天”、“鹿门海蜃”、“海岛渔舟”、“鸽洞云深”、“泰山魁楼”、“西岭松涛”、“孤山圣水”、“峭壁石人”八大景之说。这里蓝天、白云、晨曦、晚霞、珠海、绿洲、青山、古城、古树、古刹交辉,实谓一幅诗情画意的天然美景。

大孤山山腰有一组寺庙建筑,供奉着儒释道的创始人和重要的神、佛、仙,如孔子、释迦牟尼、玉皇大帝、地藏王、药仙等,是一组典型的“三教合一”建筑。整个建筑占地5000平方米,有104间房间,其中除极少数始建于唐,重修于清乾隆年间外,其余全建于清中、晚期。这一组建筑,皆为砖木结构,飞檐翘角,画栋雕梁,十分美观,是辽东保存最完好的古寺庙建筑群之一。大孤山寺庙依山势构筑,层层递升,错落有致,十分宏伟。整个寺庙分下庙、上庙两大部分,但上下贯通,连成一体。每个部分都由一个个小寺庙构成,每个小寺庙又都是一个四合院,有正殿和配殿。这种布局,是北方寺庙建筑群的典型布局。下庙左右翼连,左翼中轴线上,由前至后建有前殿、天后圣母殿;右翼中轴线上,由前至后建有天王殿、地藏殿、释迦牟尼殿、财神帝、关帝殿。下庙于正殿之外,还有东、西十王殿和吕祖亭等。上庙布局较散,由前至后有佛塔、观海亭、玉皇殿。玉皇殿的左边有药王殿,其右前方并列有龙王殿、罗汉殿、三霄娘娘殿。登上观海亭四望,海陆风光尽收眼底。海上,波涛起伏,风帆点点,獐、鹿二岛隐隐可见;陆上,屋宇参差,街道纵横,平畴沃野历历在目,真可谓气象万千,风景如画。大孤山的传说

大孤山这地方偎山抱海,风景特别美。大孤山上古树参天,常年青翠。这里的人长得特别俊,小伙子都愿意娶大孤山的姑娘做媳妇,说这儿的水土好,姑娘长得秀气。为什么呢?这里有宝。

很早很早以前,大孤山在海外就很有名气了。有两个南蛮子听说这个地方以后,他俩用隔山镜一望,发现大孤山顶上站了一个小红孩儿,长得秀秀气气,精精乖乖。原来,这是一株千年的老人参成了精。人参成精可以变成人,是镇山之宝,哪里有了它,哪里就兴旺发达,谁要是得到它,谁就有了无价之宝。

两个南蛮子坐着船,在海上走呀,走呀,不知走了多少天,来到了大孤山。这一天,正赶上是阴历四月十八庙会,山上山下人山人海。这两个南蛮子想,人参娃一定会下山赶庙会。于是,他俩便装着逛庙会的,在人群里钻来钻去。突然,他俩发现了一个穿着红裤红袄的小姑娘,长得聪俊,头上扎着两只小乖乖辫儿,笑眯眯地在人群中四处看热闹。他俩一眼就认出了这就是人参娃,便悄悄地从兜儿里掏出红线想把她捆住。可是,他们还没等挨近小红孩儿,小红孩却转眼间不见了,他俩找了半天也没找到。

有一天,他俩又上山想捉人参娃,刚走到孤山脚下有一棵叫蛤蟆树的地方,只见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白胡子的老头,拄着拐杖慢慢从山上走下来。老人走到他俩跟前问:“二位上山干什么呀?”他俩说:“我们俩想上山捉棒槌,老头,你知道它在什么地方吗?”老人捋着白胡子嘿嘿笑了:“捉棒槌?怕是棒槌走到跟前你们也不认识。”其中一个脑瓜来得快,大声说:“棒槌!”说着便向老头儿扑去。老头儿不见了,他手里只抓了一把人参叶子。

就这样,他俩还不放弃,站在山上,拿起隔山镜向南一望,发现在大鹿岛的山顶上有一个秀秀气气的小红孩儿跳来跳去,他俩便乘船来到了大鹿岛。可是,到岛上一看,什么也没有。他俩用隔山镜往北一望,发现小红孩儿又站在大孤山顶上。于是,他们一个留在大鹿岛,一个乘船来到大孤山。等他爬上山一看,连个人参娃的影子也没有。俩人同时用隔山镜一望,发现小红孩儿站在海当中。这一回他俩服气了,人参娃走到跟前都捉不住,现在就更没办法了。从此,这棵千年成精的老人参就在大孤山扎了根。所以,大孤山总是那么古怪、秀气。

长白山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和白山市抚松县境内,是中朝两国的界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中国境内的白云峰海拔高度2691米,是东北第一高峰。长白山还有一个美好的寓意“长相守、到白头”。

长白山山路崎岖,天气变化无常,忽阴忽晴、忽雨忽雾。据有关资料介绍,长白山一年365天中,有360天下雨下雪,只有60多天是好天气。

由于气候高低悬殊及奇特的地质地貌,长白山自下而上形成了四个明显的垂直景观带,展现了从温带到寒带的不同景观:针阔叶林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海拔2000米以上是高山苔原带。从山下到山上不过几十千米,却荟萃了我国从南到北几千千米的自然景观。长白山是一座巨型复合式的盾状火山体,每300~400年间爆发一次,每次喷发都有大量的熔岩物质堆积在火山口周围,自1702年4月停止喷发后,火山口积水形成天池,而大量的熔岩物质则在天池周围形成了16座千姿百态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山峰,天晴时,群峰毕露,直插蓝天,气势极为雄伟壮观。

长白山有语言和文字留传下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这座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山脉,汇集了从温带到寒带的多种动植物物种,是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区域,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据统计,这里生存着1800多种高等植物,栖息着50多种兽类,280多种鸟类,50种鱼类以及1000多种昆虫。长白山的密林深处盛产人参、北五味子等药材,野生动物有濒临灭绝的东北虎及马鹿、紫貂、水獭和黑熊等。鸟类中鸳鸯、黑鹳、绿头鸭等候鸟占70%。长白山天池

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口湖,荣获海拔最高的火山湖吉尼斯世界之最。天池四周奇峰林立,池水碧绿清澈,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三江之源。从天池倾泻而下的长白飞瀑,是世界落差最大的火山湖瀑布,它轰鸣如雷,水花四溅,雾气遮天。位于冠冕峰南的锦江瀑布,两次跌落汇成巨流,直泻谷底,惊心动魄,与天池瀑布一南一北,遥相呼应,蔚为壮观,生动地再现了“疑似龙池喷瑞雪,如同天际挂飞流”的神奇境界,游者身临其境,会产生细雨飘洒、凉透心田的惬意感受。鸭绿江大峡谷和长白山大峡谷集奇峰、怪石、幽谷、秀水、古树、珍草为一体,沟壑险峻狭长,溪水淙淙清幽。其博大雄浑的风格和洪荒原始的意境,深深地震撼了旅游者的心魄。天池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每逢农历七月七日这天,长白山必有天火喷吐,只见浓烟滚滚、火光满天,大火燃烧七七四十九天才熄,把山上的树木花草全部烧尽,就连各种动物也烧得尽皆无存。山下的老百姓为求生机,只得远逃外地,流离失所痛苦难言。

原来这天火是由一个火魔吐火而造成的。为了救乡亲,降火魔,有个叫日吉纳的姑娘,自告奋勇,要除掉火魔。乡亲们送她一匹宝马,还送给她一束山花,祝愿她马到成功。她辞别了乡亲,跨上宝马,英姿飒爽地上路了。日吉纳一路上饥餐渴饮,昼夜兼程,历尽艰难登上了光秃秃、凄凉凉的长白山顶。她先祷告风神,请求神威消灭火焰,又祷告雪神,乞求帮助灭火。只可惜风雪二神,神力微薄,帮不了她。她没有灰心,接着她求助天鹅仙女,请她飞上天去,请求玉帝赐给降魔法宝,解救苦难中的乡亲。

天鹅仙女被她的壮举感动了,答应了她的请求,很快地飞上了天庭。玉帝听了天鹅仙女的陈述,很支持日吉纳,就赐给她很多冰块,天鹅仙女带着冰块返回地上,交给了日吉纳。

第二年七月七日这天,大火又熊熊地燃烧起来。日吉纳带着刺骨的冰块,登上火山口,一头钻进火口中,此时,风、雪、雨各路神仙,联合起来,各展神术,很快将火口填平,烧红了的山峰、沟谷冷却了,由于冷热不均,一声巨响,山峰塌下来,炸成个巨大的坑,集水成湖。

火魔降服后,她又借助天鹅的两只翅膀,飞上天庭,去答谢玉帝。这天正赶上是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各路天将、诸洞仙神全部在此欢聚,听说下方来了个舍己为人、降妖除怪的小姑娘,都想见一见,看看她是不是长了三头六臂。当她大大方方走到众人面前时,大家一看原来是个普普通通的姑娘,对她更是佩服万分,齐声夸奖:“了不起,实乃英雄也。”她的到来,又给蟠桃盛会添了几分欢乐,几分光彩。王母娘娘一高兴就收下她为义女,还口口声地说:“看,我女儿能降妖除怪,多有本事。”日吉纳谦虚地说:“我个人有何能,多亏各路神仙帮助,全靠玉帝的恩赐,这也是天意呀。”玉帝一听说:“好,就封长白山上那个火口湖为天池吧。”天池故此得名。

钟山

钟山屹立在江苏省南京城东郊,是宁镇山川的主体山脉,主峰海拔448.9米。山体略呈弧形。弧口朝南,远望其山脊宛如一条蜿蜒巨龙、故有“钟山龙”之说。钟山在战国时期原称“金陵山”。秦汉时始称“钟山”。此山北坡有大量紫红色页岩,在阳光下呈紫金色,因而又称为“紫金山”。钟山主峰称北高峰、第二峰居东为茅山、第三峰居西名天堡山,三峰并列如笔架。外围有九华山、富贵山、梅花山等簇拥。山脚有玄武湖、紫霞湖、前湖等秀水点缀。整个山体气势磅礴、雄伟壮丽。钟山自古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又是佛教圣地,因而山中名胜古迹比较集中。钟山为龙脉所系,是公认的风水宝地,被历代帝王所重视,因而又是理想的陵墓墓地。今天,这里已经成为著名的陵墓风景区。

钟山之南有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钟山之北有明朝功臣徐达墓、常遇春墓、李文忠墓、吴良和吴桢墓;前坡有闻名中外的中山陵,长眠着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旁有民主革命者廖仲恺、何香凝墓;钟山左侧还有辛亥革命名人邓演达墓、谭廷恺墓、范鸿仙墓等。“钟山”集中了南京名胜古迹的精华,尽显了南京山水美景的神韵。

钟山景区是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享誉国内外,成为来宁游客必游之地。天文台

天文台坐落在钟山第三峰北侧,此峰曾因太平天国在此筑天堡城,故又称“天堡山”。紫金山天文台建成于1934年9月,是我国自己建立的一座综合性天文台,曾被称为“远东第一台”,是世界著名的天文台之一。这里除了具有当今一流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外,还保留了历代天象观测仪器,如天球仪、浑天仪、简仪、圭表等,可供游人观瞻。钟山的传说

相传在明朝隆庆二年(1568年),有一得道高僧到达此山,在此修寺建庙,庙中置一大钟,每天敲钟念佛,为众乡亲祈福求雨,十分灵验。一时间此庙香火大盛,声名远播。山下有一村名叫车家沟,村内有货郎与和尚相交甚好,货郎每天挑担赶集,东到安丘,南到沂(yí)水,有时歇脚庙中,与和尚谈经论佛。

有一天,货郎到沂水赶集往回走,由于中午喝了点酒,到达南圈时天色已晚,又加酒力发作,便在村东一深潭边歇脚,不知不觉昏然睡去。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突然被一阵美妙的歌声惊醒,他睁开睡眼望去,只见深潭上戏台高扎,戏台上锣鼓喧天,歌女袅娜,不觉沉浸此中。这时一位美女踏水而来,邀他前去,他不自觉地跟着来到了美女房中,只见珍珠翡翠,满屋生辉,珠罗幔帐,玉床香寝,当晚便与美女成就了百年之好。那美女告诉货郎,自己是潭中一只千年乌龟,因吸收日月精华,变为人形,希望货郎不要与外人道,自可与货郎定期相聚,共享荣华,货郎点头答应。第二天一早,美女送他出潭,货郎仍然白天赶集,夜晚到此住宿,差不多有一个月的时间了。

一天,货郎到东乡贩货,途经和尚庙中,和尚见货郎后凝神不语,半晌后说道:“施主印堂发暗,脸色焦黑,恐有性命危险。”并接着问道:“你是否有什么事情瞒着我?”货郎不敢如实回答,只说:“没有。”和尚说:“你的灾难近在眼前,如若不照实说,我是无能为力了。”货郎心里害怕,便将事情的经过,如实向和尚做了述说。和尚说:“无妨,你再次去时,可将她的绣花鞋拿来,我仍有办法制服她,叫她不再祸害你。”货郎将老和尚的话谨记在心,第二夜当美女睡熟后,他悄然起来,将美女的绣鞋藏于货担中,出潭急奔寺庙而来。天刚放亮,他便赶到庙中,将绣鞋交给老和尚。和尚急忙设坛,准备作法。

就在这时,那乌龟醒来,发现绣鞋丢失,急忙顺路赶来,见货郎藏在和尚身后,和尚正在仗剑作法。一怒之下,乌龟施展妖法,驱动水兵,只见洪水滚滚,直漫山顶,和尚急命货郎敲钟示警,山下百姓闻警后,见山顶洪水滚滚而下,将到村头,急忙组织向东山逃去。

山上庙宇已被洪水冲走,龟妖仍然兴风作浪,向老和尚直扑。水涨坛高,最后老和尚终于作法将绣鞋钉住,制服了龟妖,并打去了龟妖的千年道行,放了龟妖一条生路,老和尚也累倒在地,力尽而寂。货郎得救了,车家沟的全体村民得救了。

为感谢老和尚鸣钟报警的救命之恩,他们挖山厚葬了老和尚,后来他们把老和尚居住的山峰起名叫钟山。

栖霞山

栖霞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城东北22千米处,又名摄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栖霞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拔286米,又名凤翔峰;东北一山,形若卧龙,名为龙山;西北一山,状如伏虎,名称虎山。栖霞山古迹名胜很多,特别是2000年发现的“东飞天”石窟,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旅游胜地。栖霞山没有钟山高峻,但清幽怡静,风景迷人,名胜古迹,遍布诸峰,被誉为“金陵第一名秀山”。尤其是深秋的栖霞,枫林如火,漫山红遍,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素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

栖霞山风景区的第一景是明镜湖,有“彩虹明镜”碑立于湖边,它位于栖霞寺大门西面,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向东有月牙池,向前就来到栖霞寺大门。栖霞寺

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栖霞寺历史上几易其名。最初称栖霞精舍,唐时改名功德寺,五代十国时改为妙因寺,宋代又改名为普云寺、栖霞寺、崇报寺、虎穴寺。明洪武五年(1372年)复称栖霞寺。清朝末年,太平天国与清兵作战时,栖霞寺毁于战火。1919年重建。

栖霞寺占地面积40多亩,寺前是一片开阔的绿色草坪,有波平如镜的明镜湖和形如弯月的白莲池,四周是葱郁的树木花草,远处是蜿蜒起伏的山峰,空气清新,景色幽静秀丽。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弥勒佛殿、毗卢宝殿、法堂、念佛堂、藏经楼、过海大师纪念堂、舍利石塔。寺前有明徽君碑,寺后有千佛岩等众多名胜。

寺前左侧有明徽君碑,是初唐为纪念明僧绍而立,碑文为唐高宗李治撰文,唐代书法家高正臣所书,碑阴“栖霞”二字,传为李治亲笔所题。此乃江南古碑之一,是珍贵文物。

进入山门,便是弥勒佛殿,殿内供奉袒胸露乳、面带笑容的弥勒佛,背后韦驮天王,昂首挺立。出殿拾级而上,是寺内的主要殿堂枣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高达10米的释迦牟尼佛。其后为毗卢宝殿,雄伟庄严,正中供奉高约5米的金身毗卢遮那佛,弟子梵王、帝释侍立左右,二十诸天分列大殿两侧。佛后是海岛观音塑像,观世音伫立鳌头号,善财、龙女侍立身旁,观音三十二应化身遍布全岛。堂内塑像,工艺精湛,入化传神,令人赞叹。

过了毗卢宝殿,依山而建的是法堂、念佛堂和藏经楼。藏经楼内珍态着汉文《大藏经》7168卷,另有各种经书1.4万余册。在佛龛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玉像一尊。藏经楼左侧为“过海大师纪念堂”,堂内供奉着鉴真和尚脱纱像,陈列着鉴真和尚第六次东渡图以及鉴真和尚纪念集等文物,这些都是日本佛教界赠送的,是中日佛教界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栖霞山的传说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栖霞山与四周其他的山没有什么两样。上面生满了杂色树种,没有针叶林。奇怪的是主峰上却有一棵两抱来粗的樟子松,干枝挺拔,针叶茂密。每年这棵巨大的樟子松上面都结有很多的树塔。可让人纳闷的是,在它四周围根本看不到一棵小松树。

有一年,一个叫栖的少年猎人来到了这个山岭。当他看到这棵巨大的樟子松旁边有一个可以容身的石洞时,就把这里当成了家。白天,他凭借着准确的箭法,到旁边的山上打猎,晚上就睡在石洞里,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日子一天天过去,少年栖已长成高壮的青年了。有一年的晚秋,栖因为贪看风景,不知不觉回来晚了。半路上,天上忽然飘起了百年不遇的鹅毛大雪,这雪越下越大,不一会的工夫就把整个山严严实实地包裹了起来。

栖迷路了。他又累又饿,已经挪不动步了,可是他仍然坚信自己一定能找到家。他咬咬牙,拄着长弓吃力地向山顶走去……

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辨别方向挪到了他居住的山顶,便一屁股倚着山顶上那棵樟子松坐了下来。刚坐下,漫天飞舞的大雪忽然停了下来,星星眨着眼睛出来了,皎洁的一轮圆月正微笑着注视着他。

就在栖诧异眼前这一切的时候,眼前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位美丽的少女,那少女缓步上前对着栖说道:“我是这山的山神,我的名字叫霞。那棵高大的樟子松就是我的化身。”

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这些年来,我一直与这位美丽的树神做着邻居?我为什么一直没有发现呀?

见栖面露惊讶的表情,树神霞微笑着说:“今天要不是考验你的毅力,我是不会现身的。”“考验我什么呀?请告诉我。”栖还是不解。

霞停顿了片刻,满脸含笑地对栖说道:“傻小子,你什么都不知道。这些年,我看到你从来不在这个山上打猎,并且爱护这座山上的一草一木,就喜欢上你了。但我们树神家族有个规矩,与谁结婚这样的大事,并不看是不是我们的同类,关键是要看有没有缘分。今天的暴雪,就是考验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是否有诚意回到我的身边来。”

听到这里,栖的脸一下红到了耳根子。他结结巴巴地说:“我连自己都照顾不过来,怎么照顾你呀?”没容栖讲完,霞便打断他的话说:“只要我们相爱就够了,何必说那样的话呢?”说着,霞一挥手,顿时满山遍地长满苍翠的樟子松,林下珍稀植物遍地。栖再也不用去打猎了。

从此,他们一年又一年地在这座山上过着幸福的生活。

若干年过去了,虽然人们再也没有看到过他们,但据当年开发塔河的第一代老人们讲,当年他们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曾看到山顶上那棵巨大的樟子松依然苍翠遮天。人们为了永远记下这段久远的故事,就把当年那个猎人的名字——栖与树神的名字——霞合并在一起,他们生活过的山,便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栖霞山。

云台山

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北30多千米处的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是以山水岩洞为特色的景区,包括花果山、孔望山、宿城、海滨4个部分。面积约180平方千米。其中,花果山以古典名著《西游记》所描述的“齐天大圣的老家”而闻名于世。

云台山从西到东分前、中、后云台山,其中前云台山范围最大,地势最高。景区内有秀美的大小山峰134座。山岳地层经长期的海水侵蚀冲刷和频繁的地质变化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海浪石、海蚀洞及壮丽的石海胜景。云台山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冬温夏凉,降水充裕,生物资源丰富,是我国赤松林分布的南界。

云台山古称郁洲山、郁林山,唐宋时称苍梧山。明嘉靖年间道教兴盛,寺庙宫殿遍布全山,多达120余座,有“海内四大灵山之一”、“七十一福地”的美誉。具有“海、古、神、奇”特色的三元宫、海清寺阿育王塔、东磊石海、郁林观摩崖石刻颇具盛名。花果山风景区

花果山风景区,景区面积84.3平方千米,层峦叠嶂136峰,其中花果山玉女峰是江苏省最高峰,海拔625.3米,峭壁悬崖,巍峨壮观。

花果山集山石、海景、古迹、神话于一身,具有很高的观赏、游览和历史科学研究价值,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秀美的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呈现山海相依、峻峭与开阔呼应对比的壮丽景色。山里古树参天、水流潺潺、花果飘香、猕猴嬉闹、奇峰异洞、怪石云海、景色神奇秀丽,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植物种类1700余种,其中药物资源就有1190种,金镶玉竹、古银杏等都是省内罕见、国内少有的树种和古树古木,是江苏省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库,每年吸引了国内外许多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来此考察研究。与《西游记》故事相关联的孙悟空降生地的女娲石、栖身之水帘洞,以及七十二洞、唐僧崖、八戒石、沙僧石等,神形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花果山的人文景观源远流长,唐、宋、元、明、清都先后在这里筑庙建塔,使它成为香火旺盛的佛教圣地、海内四大灵山之一。早在明万历三十年,朱翊钧皇帝已颁旨花果山中的主庙宇三元宫为天下名山寺院,清康熙皇帝亲题“遥镇洪流”四字镌刻在花果山主峰玉女峰上,以表对花果山神灵的敬仰。毛泽东主席生前对《西游记》很有研究,他特别关注《西游记》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花果山上镌刻的“孙猴子的老家在新海连市(现连云港市)云台山”的石碑被称为“毛公碑”。

花果山景观特色鲜明,它具有迷离神奇的色彩,《西游记》里描述的花果山美猴王水帘洞以及神话中女娲补天遗留下来的娲遗石等种种神话和民间传说,把自然界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景观风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发人遐想。大桅尖的传说

从前,大海上住着张家父子,长年累月以弄船为生。父子两人不怕风浪,勤俭节约,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儿子到了成亲的岁数,说上了一门亲事,这年腊月下了聘礼,单等来年春天盖两间草屋,就把媳妇娶过门。

过了年,父子俩一合计,盖屋的钱还差不少,便决定连天赶夜出海捕鱼捞虾,把钱凑足了,再动手盖房。

这一天,父子俩出了海,头几网就兴旺,网网都是两三尺长的大马鲛,父子俩满心欢喜,直到天黑鱼已满舱了还不肯收网。

太阳下了山,天上起了云,跟着就刮起了大风,海浪把船往岸边冲。连舵都把不住,离岸约莫二三十里的时候,突然“咔嚓”一声响,船底撞上了暗礁,破了个大窟窿,直往下沉,转眼之间,船就沉没了。

张家父子抱着一块破船板在浪中颠荡,正要往岸上游,父亲忽然说:“儿啊,我们倒是游走了,谁知这里的水下藏着暗山,日后过往船只,不是还会遭殃吗?”

儿子点头称是,但也想不出好主意。父亲“呼隆”沉入船底,过了一阵钻出水面说:“我们船的大桅尖离水面不到一人高,儿啊,若要让渔民不遭殃,我们钻到水底把它顶起来,大桅尖露出水面,过往的渔船看见了,就可以绕道而行了。”

儿子点点头,同意父亲的说法,但又犹豫,只是十分挂念没过门的媳妇,怕她难过,承受不住。父亲对儿子说:“姑娘日后知道了,只要她一望到海,就会看见我们父子托起的大桅尖,她一定佩服你的。”

父子俩一商定,赶忙沉到水底,把船托了起来,从此,大桅尖高高露出了水面,救了无数过往船只。

又过了多少年,大桅尖慢慢化作一座山峰,高入云端,这就是云台山的最高峰——大桅尖。

天台山

天台山风景名胜区地处浙江省天台县境内,是杭宁温三角的中心,面积150平方千米。天台山以“山水神奇、佛宗仙源”著称,素有“

黄山

之秀,天台之奇”之说。

天台山群峰竞妍,奇岩多姿,飞瀑腾空,修竹蔽日。主峰华顶峰海拔1138米。山中美景处处,有清帝乾隆御批“天台十景图”:赤城栖霞、双涧回澜、螺溪钓艇、石梁飞瀑、华顶归云、凉台夜月、桃源春晓、寒岩夕照、清溪落雁、南山秋色。

天台山的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人文景观悠久灿烂。这里既有汉末高道葛玄炼丹的“仙山”桃溪、碧玉连环的“仙都”琼台、道教“南宗”圣地桐柏、天下第六洞天玉京;又有佛教“五百罗汉道场”石梁方广寺、隋代古刹国清寺、唐代诗僧寒山子隐居地寒石山、宋禅宗“五山十刹”之一的万年寺和全国重点寺院高明寺;还有那画不尽的奇石、幽洞、飞瀑、清泉,说不完的古木、名花、珍禽、异兽,因而获得“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美称。

天台山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为天台宗总道场,是日韩两国天台宗祖庭。它建在华顶山南麓,建筑规模宏大,有殿宇14座,房屋600余伺,总面积7300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3条轴线上。整个建筑群由1800余米的环廊连接,高低错落有致,禅门深深,堪称古代建筑之奇。大雄宝殿内供奉明代铜铸贴金释迦牟尼坐像,金碧辉煌;殿东侧有一棵隋代古梅,枝叶繁茂。

天台山历代都是名人雅士、文人骚客访古探幽的佳地。唐代诗僧寒山子隐居天台山70年,留下诗作300余首。王羲之、孟浩然、苏东坡、陆游、徐霞客、康有为、郭沫若等都在此留下足迹、诗文。三仙下天台的传说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一天夜里,有三个神仙来到天台山。他们是石仙、塔仙和海仙,奉玉帝之命,一个到石梁造桥,一个到国清寺造塔,一个把海水赶到苍山合酋的地方。

造桥的石仙来到石梁,只见飞瀑从天而降,水花飞溅,一泻千丈;两峰对立,两边都是悬崖峭壁,必须从中间架一座桥。那石仙好气力,双手抓住两边的岩笋使劲一拉,哗啦一声,两峰联结在一起,变成一座石梁桥。这座石梁桥长二丈,背宽五寸,龙形龟背,又窄又险,桥上飞瀑临空,桥下水流湍急,身临其地,惊心动魄。石仙造了石梁后无事可做,时间还只半夜,灵机一动,想戏弄塔仙和海仙一下。他装作公鸡,“喔喔喔”地啼叫起来。

一鸡唱,百鸡应,鸡鸣早看天,黎明在眼前。神仙做事是不让凡人知道的,造塔的塔仙摄去了附近各村的青年,搬的搬,垒的垒,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塔身已经完工,正准备放上塔头。塔头已经造好,放在五里外的金鸡岭。听到鸡啼,来不及装上,塔仙就偷偷地遁走了。这天夜里,附近各村的青年都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担着家里的灶砖到国清寺造塔。醒来一看,国清寺前果然多了一座塔。这座塔看上去呈暗红色,传说就是灶砖造的,但它还少个头。塔头在金鸡岭拿不过来,人们就在那里造了座寺,叫“塔头寺”。

那赶海水的海仙,来到碧波万顷的东洋大海,手里挥着神鞭,赶着海水,朝天台合酋而来。一路上海水所到之处,水浪哗哗,波涛汹涌,鱼虾成群,上下欢腾,平地顷刻变成海洋。谁知海仙刚把海水赶到三门海游地方,忽听一声鸡啼,心里一慌,把海游当作合酋,以为到了目的地,马上遁走了。所以,合酋地方仍是陆地,看不到海,海水到海游就不上来了。现在,欢岙(ào)口还能看到一块小岩石,传说是海仙把船桩都早已埋好了。

普陀山

“海天佛国”——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舟山群岛的东部,它以山海兼胜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宗教文化名扬天下,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普陀山历史悠久,山名历代更改较多。西汉时称梅岑;宋时称白华山,后改称补怛洛迦(是梵文音译),意为“美丽的小白花”,而从元、明两代起称此山为普陀山。

普陀山佛教文化灿烂深厚。唐朝末年佛教在此兴起,嘉定七年(1214年)被指定为观音道场。佛教鼎盛时期,山上有3大寺,88庵堂,128茅篷,僧尼3000人,真可谓“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遇僧”。目前开放的有普济寺、慧济寺等寺庙30多处,殿宇巍峨,佛像庄严。“南海观音”铜像高33米,金碧辉煌,宏伟壮观。

普陀山风景区总面积41.95平方千米,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66种百年以上的树木1221株。除千年古樟,还有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普陀鹅耳枥。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等。大多的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它们各呈奇姿,引人入胜。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普济禅寺

普济禅寺又叫前寺,坐落在普陀山南、灵鹫峰下,是供奉观音的主刹。全寺占地37019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5289平方米。寺内有大圆通殿、天王殿、藏经楼等,殿、堂、楼、轩共计357间。大圆通殿是全寺主殿,人称“活大殿”,供奉着高8.8米的毗卢观音。普济禅寺与法雨禅寺、慧济禅寺并称为普陀山三大禅寺。

普济禅寺的前身为不肯去观音院,创建于唐咸通年间,后宋神宗于1080年将其改名为“陀观音寺”,专供观音菩萨,香火始盛。到南宋嘉定年间,御赐“圆通宝殿”匾额,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后来明初朱元璋实行海禁毁寺,直到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朝廷拨款重建,并赐额敕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使普济寺成为当时江南规模最大的寺院。清康熙年间,遭荷兰殖民侵略者践踏,寺院被劫掠一空。1689年海疆平息后,康熙下旨重新修缮、扩大规模,至雍正九年(1731年)时基本完成,现在的大部分建筑都是这期间完成的。抗日战争后,寺院萧条败落;“文革”期间佛像尽毁,僧侣被遣散。1979年开始全面修复原貌,重筑了毗卢观音等佛像和楼阁,形成了现在的规模。法雨禅寺

法雨禅寺又称后寺,在普陀山白华顶左、光熙峰下,距普济寺2.8千米,为普陀三大寺之一。

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1581年),因当时此地泉石幽胜,结茅为庵,取“法海潮音”之义,取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1595年)改名“海潮寺”,三十四年(1597年)又名“护国镇海禅寺”。现法雨寺占地33408平方米,现存殿宇294间,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又后依次为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整座寺庙宏大高远,气象超凡;不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北宋王安石曾赞之“树色秋擎书,钟声浪答回”。不肯去观音院的传说

普陀山是观音的道场,岛上有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等寺院,寺院里主要供奉的都是观音,有一个叫做“不肯去观音院”的小寺院的名字还有一段传说呢。

据传,有位名叫慧锷的日本和尚来到中国,在五台山见到有尊檀香木雕成的观音佛像栩栩如生,十分喜爱,方丈就将佛像送给了慧锷。

慧锷打算将观音像带回日本去建寺供养,回去的路上,船到普陀山,突然刮起了大风,慧锷只好抛锚落帆,等大风平息后再走。第二天,风息了,浪平了,慧锷扬帆起航,可是船刚驶出不远,洋面上突然升起浓雾挡住了去路。船在海上绕来绕去,最后还是回到了普陀山。到了第三天,海面上又是风又是浪,船根本无法行驶,慧锷想,一次又一次开船,都有风浪和大雾阻挡,难道是观音大士不愿去日本么?他跪在观音像面前祷告说:观音大士是不是不肯去日本?如果您真的不肯去,我就在这里建寺院把您供起来吧!话音未落,云也散了,天也晴了,慧锷看海边沙滩上金光闪闪,海潮时退时涨;郁郁葱葱的山峰周围,是一片茫茫无际的海洋。晨观日出,夜听潮声,真是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周围的渔民听说慧锷和尚要建佛院,都来相助,没多久,就造起了一座小佛院。

从此,这尊檀香木雕成的观音像就留在普陀山了,而这座普陀山最早建成的小佛院也被当地信徒称为不肯去观音院。

雁荡山

雁荡山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境内,因“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雁荡”。它距杭州297千米,距温州68千米。

雁荡山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古为我国“东南第一山”,以“山水奇秀”驰名中外。雁荡山系绵延数百千米,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泽雅)、东雁荡山(洞头半屏山),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是指乐清市境内的北雁荡山。

北雁荡山,群峰峥嵘、怪石嶙峋、洞壁幽深、泉瀑雄奇、梵宇壮观、古木参天,自古就有“寰中绝胜”之誉。雁荡胜景可分为灵峰、灵岩、大龙湫、显圣门、雁湖5个景区,景点多达380余处,计有102峰、64岩、26石、46洞、14嶂、18瀑等,雁荡奇峰林立,较为著名的有卓笔峰、独秀峰、玉女峰等,这些奇峰或拟兽或拟物,形状栩栩如生。如果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去观赏,则有一峰多态之神妙。

雁荡46洞中,以观音洞最高、天窗洞最险、仙人洞最大、仙姑洞最奇。观音洞嵌于合掌峰中,最早为唐代高僧善牧的居所。洞高100米,宽深各40余米,洞内佛楼倚岩而建,高达9层。入洞口处为天王殿,内塑四大金刚,殿后有377级石磴,直达顶屋。顶屋为观音殿,其余为僧舍。从第8层楼左壁往洞口看,可见一尊一丁点儿大的观音佛像端坐在莲台上,此谓“一指观音”。从洞顶往外望,天空仅留一线,人称“一线天”。洞内尚有洗心、漱玉诸泉,最顶层的大殿旁还有一处洗心池,水质清淳甘洌。雁荡瀑布以大龙湫、散水岩、西大瀑、梅雨瀑、三折瀑等最负盛名。这瀑布终年奔泻不息,随着季节、晴雨、风力的变化,形态各异。有的如匹练横空,银河倒挂;有的似珠帘成串,烟雨霏霏;有的凌空飘洒,因风作态。雁荡三绝

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区被称为“雁荡三绝”。

灵峰是雁荡山的东大门。危峰乱叠,山外有山,谷中有谷,无峰不奇,无石不怪。主要名胜有:玉女、金鸡、独秀、双笋、巨柱、一帆、仙仗、会仙、新娘、吹箫。这里每一个山峰都寓意着一种不同风格之美。灵峰日景耐看,夜景更销魂。每当夜幕降临,诸峰剪出片片倩影,“雄鹰敛翅”、“犀牛望月”、“夫妻峰”、“相思女”……一一显灵,形神兼备,令人神思飞翔,浮想联翩。

灵岩因状如屏风而被称屏霞嶂,以灵岩为据点,它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周围古木参天,险峰奇石。至灵岩寺前,映入眼帘的有天窗洞、霞客亭,还有群山环抱。这里无洞不奇,无洞不巧,有的藏于两峰之间,有的嵌夹在悬崖上。

三折瀑是造物主玩弄的一个迷藏,它居然瞒过了徐霞客的眼睛,直到本世纪才向人展露真容。名山如名著,就这般能予人以不断发现的惊喜。在雁荡山众多瀑布中,三折瀑最为奇异,其中尤以中折瀑为极致——有人甚至称它为“雁山第一胜景”。据说包藏中折瀑的是冷却了的火山口,火与水如此相克又相生,竟造就了天地间的一种奇观。瀑分三折天上来,自属高远型风景,然而就在近旁,一条叫做初月谷的峡谷却显示了雁荡山幽深的一面,此谷把气象万千的雁荡山第一名嶂铁城嶂抱在怀里,藏藏抱抱反而把境界扩大了。“藏”是雁荡山的一种绝技。

站在大龙湫峡谷,只见一道势不可挡的瀑布飞泻而下,坠入197米深的峡谷;瀑布下水珠晶莹,犹如杨花飘落,使大龙湫峡谷显得更加壮观和妩媚。大龙湫的水变幻无穷,正如清时袁枚所写:“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夫妻峰的传说

朦胧的黄昏,日里被人们称为合掌峰的那座山峰,就变了样子,好比一对温情脉脉的情侣:那右边稍高的灵峰,像一位身穿马褂的俊伟青年;左边那座倚天峰,又如一位窈窕淑女,披着长发,左手搭在青年的肩上,而青年的右手挽着姑娘的纤腰。他俩偎依着,在月下窃窃私语。

相传很多年前,合掌峰下住着一位赵天官,他有个独生子名叫小郎,那年已二十二岁,只因癞头、麻面、拐脚,相貌丑陋,未能婚配。那小郎竟不自量,非美貌淑女不娶。天官到处求访,打听得将军洞内张将军有个独生女,名叫素贞,年方十八,有沉鱼落雁之姿,就用重金请李媒婆前去说亲。李媒婆一生练就一张“尺水能掀百丈波”的巧嘴,经她一番花言巧语,将军自然允诺,接过了聘礼,择定八月十八日的吉日良辰,送女成婚。

天官当然高兴,但又愁拜堂之时儿子丑相一旦暴露,吵起来,那儿子的婚事必然成为泡影。媒婆当即献了一条李代桃僵之计,说如此如此,万无一失,只要生米煮成熟饭,将军后悔也来不及了。而且你的职位又在他之上,看他能将你如何?天官一听,连连点头说妙,便吩咐手下速请外甥王聪明前来议事。王聪明是个文武全才的后生,人也俊秀,只因父母双亡,才寄居舅家。如今听了舅父的意旨,暗自思忖了一番,也只好遵命照办。

到了八月十八日这个“黄道吉日”,赵府上挂灯结彩,管乐齐鸣,一派喜庆。天官还邀请了观音洞中的一指观音、土地爷,超云峰上的金童玉女,倚天峰前的五老三贤等诸位近邻前来赴席。及至一对新人拜过天地,拥入洞房后,赵府亲友还在啧啧称赞说:“好一对郎才女貌的好夫妻!”

待到夜静客散时,新娘坐在床沿上偷偷地看了一眼新郎,见他十分标致,心中非常满意。但新郎只管对案读书,素贞起初也还以为他有些腼腆,及至三更已过,见他仍然不释卷,素贞倒有些介意起来,但新婚之夜,要开口催他上床,总觉羞答答地难以启齿。于是她灵机一动,走到窗口装作欣赏犀牛峰,口吟一联:“犀牛不吃草,光看月亮圆。”新郎听后自然会意,偷看了新娘一眼,觉得新娘貌美才捷,不禁轻轻叹了一口气,走到另一个窗口装作欣赏金鸡峰和渡船岩,立即口吟一联:“五更金鸡叫,渡船快快摇。”意思是说,可惜五更过后,他很快就要走了。素贞又怎能想到这个新郎是个代新郎,名叫王聪明呢!这样猜了一阵哑谜之后,素贞就自己和衣上床睡了。王聪明怕她着凉,替她盖好红缎被后,准备要走。

到了五更,小郎在洞房外,踮起脚尖,探头探脑,早已等得难受。当王聪明刚迈出房门,小郎就急匆匆地溜了进来,挨着素贞身边睡下。等到鸡叫天亮,素贞睁开睡眼,发觉一个癞头、麻面的丑汉睡在自己身边,吓了一大跳,立即下床,厉声啐道:“你是谁?竟敢如此无礼,赶走我的心上人!”小郎这时只好直说:“娘子,我就是天官之子小郎,才真正是你的心上人呢。至于昨晚代我行交拜之礼的乃是我表弟王聪明,此事请勿见怪。”说着就拐着腿,意欲前去拥抱。素贞当即大怒,打了他一个嘴巴,冲出洞房,直奔将军洞去了。

将军听了女儿的哭诉,怒不可遏,立即奔到真济寺前的“系马桩”,解开马,翻身而上,抽出宝剑,劈倒灵峰,突破石门,疾马驰去。吓得超云峰壁的“五鼠争洞”、“壁虎倒挂”,碧霄峰旁“溪鳖上山”,北斗洞内的“鸡鸭同窝”、“青蛙挂壁”,北斗洞前“双虎伏地”,双笋峰顶的“乌龟朝天”,群兽纷纷闪避。他一口气冲进赵府。天官和媒婆知将军来意不善,拔腿从后门逃走。将军紧紧追赶,于是天官被赶到果盒桥外,媒婆被撵到塔头岭上。

将军余怒未息,忙找来土地爷写状,请五老三贤作证,准备亲自到玉皇大帝尊前去告状。这场官司是否打赢,谁也不晓得。据说还是观音大士发了善心,为使有情人终成眷属,便嘴里念念有词:“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我叫你们夜夜夫妻多恩爱,日日合掌朝人拜。”便将王聪明和张素贞化为一座巨大的不可分离的夫妻峰。

雪窦山

雪窦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奉化市,包括溪口镇、雪窦山、亭下湖三部分,素以清幽雄奇而闻名遐迩。

雪窦山在溪口镇8千米处,四明山东沿,最高峰海拔917米,被赞为“四明第一山”、“雪窦山水甲四明”。山顶开阔,群峰峥嵘,峰上有石窦(洞),有清泉喷涌而发,色白如乳,飞洒如雪,故名雪窦山。山中的千丈岩、妙高台、三隐潭、徐凫岩、飞雪亭、御书亭、仰止桥以及天下禅宗雪窦寺等胜景各具佳趣。

雪窦寺,坐落在雪窦山顶,始建于唐代,千百年来,香火旺盛,高僧辈出,我国佛教界将它与杭州中天竺天宁万寿永祚寺、南京蒋山太平兴国寺等9寺并称“天下禅宗十刹”,有极高地位。寺前有古银杏两株,寺后有张学良将军亲栽楠木两棵,繁茂蔽日,人称“将军楠”。

千丈岩瀑布在雪窦寺南,乳泉之水流入锦镜池,穿过关山桥,在千丈岩倾泻而下,自岩顶至深潭,高达186米。半壁有巨石相隔,每逢春夏,大雨滂沱,飞流直下,至半壁为巨石所碰撞,击碎溪岩飞雪,经日光照耀,便会出现一道长虹,蔚为奇观。妙高台又名天柱峰,峭壁悬崖、三面凌空、山顶平坦如台,四周修竹蔽日。三隐潭瀑布是一条涧水形成的上、中、下瀑布,富有溪谷野趣。位于雪窦山顶的徐凫岩瀑布高242米,相传有仙人骑凫在此升天,有“江浙第一瀑”之誉。

溪口镇山明水秀,风光旖旎。武岭门雄踞镇口。山脚的憩水桥、山腰的书亭、中街上的古建筑丰镐房屋都极具历史韵味。亭下湖是剡溪上游的大型人工湖景区,面积6平方千米,湖山景观美不胜收。妙高台别墅,1930年所建,旧时为蒋介石专用。现楼房已修葺一新。雪窦山“商量岗”的传说

很早以前,有两个和尚修行得了正果,即将上天成佛。一个是雪窦寺住持和尚,另一位是他的师父,在杖锡寺做住持。有一天,他俩来到东岙村后的山尖上下棋。只下了一局棋,人间已经过去一个世纪。他俩下得肚子饿了,师父指望天上能掉下可吃的东西,使出身上法道,把手中的拐杖朝天上丢出。拐杖出手后,朝天空飞行,不偏不倚,正巧打在过路的“梅龙精”头皮上,痛得“梅龙精”差点昏去。“梅龙精”也非等闲之辈,伸手接住拐杖,仔细辨认,才知是个法宝,曾经见过。他再仔细辨认,发现是杖锡寺老和尚不离手的宝贝。他借用拐杖,施展法术,拐杖头朝着西山杖锡寺,只听得说声“放!”拐杖头射出一道红光,直射杖锡寺。然后,收起拐杖,顺手丢出。

杖锡寺和尚的后背挨了一拐杖。这一拐杖不打紧,但杖锡和尚的道行折损五百年。他接回拐杖,见上面刻着“梅龙”两字,才知“梅龙精”做了手脚。他懊悔不迭,害人反害自身啊!自己损失五百年道行倒还罢了,杖锡寺将走向败落。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将面临败落的杖锡寺责任推给他的徒弟。他开口说:“我与你商量一件事,咱俩住持的位置对调一下好吗?杖锡寺的规模你是知道的,比起雪窦寺大得多,香火旺,佛徒众,你到那里去,一定会早日上天。你看如何?”他的徒弟很清楚杖锡寺是个很兴旺的寺院,比五台山还要出名,在江浙一带,除了杭州灵隐寺、天台国清寺外,便是杖锡寺了。但他喜欢雪窦寺优美的风景和周围香客对佛的虔诚,况且自己住惯了雪窦寺。山门虽小,只要真心修道,功夫自然会到家,何处不能成佛?他心里不太愿意去杖锡寺。但在师父面前,又不能表现出不乐意。于是,他想了个法子,对师父说:“调换住持,是要商量。咱们再下两局棋吧,若是我输了,就去杖锡寺,如果师父没赢我,那你回杖锡寺吧!”

老和尚觉得徒弟言之有理,点头同意。两人继续下棋。老和尚向来不把他的徒弟放在眼里,他急于想赢对手,失去良好的心态,当走错一步棋后,就大骂徒弟不让一手,生着气跳上云头,长思棋艺,徒弟趁师父思考期间,脚踩云尖,悠悠安闲,到天庭寻找饮食充饥。老和尚终因屡屡失手,接连输了两局。收摊时,人间又过了两百多年。老和尚手提拐杖,与徒弟分手,回他的杖锡寺。

回到杖锡寺的和尚须发已灰白。他走进庙门,打听到他出寺以来,一直没有住持,寺里由另一名师父代理。老和尚便说明自己原是住持,出去一趟才回来。众和尚问他到哪里去了,怎么才回来?他回答说:“在‘商量岗’跟徒弟商量去了。”众和尚一听,哈哈大笑,你们商量一件事要三百多年,真够拖拉的!老和尚不好把自己下棋打赌,进出天庭的事说与众和尚听,耍了个点子说:“不是我不想回来,实在那地方太好了。”众和尚问:“在哪里?”老和尚摸着长须说:“就在‘商量岗’啊!”他用手一指寺院后边山峰道:“就在那边,举目可见。”众和尚道:“那是我们常去砍柴的地方,近在眼前哪!”老和尚笑道:“嘿嘿,近者不知远也,远者哪知近乎?此乃为人之道矣!”从此,才有“商量岗”这个名称。

琅琊山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琅琊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南约5千米处的群山之中,山色绚丽,林深木秀,景色清爽,素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的赞誉。

琅琊山,古称摩陀岭,因东晋琅琊王避难于此,故得此名。风景区包括琅琊山、城西湖、姑山湖、三古寺4大景区,面积115平方千米。主要山峰有摩陀岭、凤凰山、大丰山、小丰山、琅琊山等。琅琊山险峻而秀美,林木茂密,花草烂漫。数百年的松树、梅树苍劲挺拔;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亭亭玉立;琅琊溪清澈甘洌,潺潺不绝;礼泉、紫薇泉等散布山间;归云洞、雪鸿洞等神奇诱人。

琅琊山不仅以其山水之美而著称于世,更有古清流关、唐代琅琊寺、宋代醉翁亭、丰乐亭、唐代画圣吴道子刻绘的观音像、宋代书法大家苏轼敬书“一代宗师”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碑刻等丰富的人文景观;唐寺、宋亭、南唐古关、幽深古道相映生辉,吸引了宋朝以后历代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前来访古探幽,吟诗作赋,造就了琅琊山独有的名山、名林、名泉、名洞、名亭、名寺、名文、名人等“八名”胜境。山林幽谷中重修和复建的南天门、琅琊墨苑、深秀湖、欧阳修纪念馆等景点和苏唐青、苏轼、赵孟、董其昌、文征明、祝枝山、张瑞图、黄元治等历代书法名家书写的《醉翁亭记》,“真、草、隶、篆”碑刻与山中原有的古道、古建筑相得益彰。醉翁亭

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9处互不雷同的景致。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古梅台、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终年水声潺潺,清澈见底。琅琊山不仅山色淡雅,而且文化渊源久远;自唐宋以来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无数文豪墨客,赋诗题咏,皆在山中。醉翁亭中有宋代大文豪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称为“欧文苏字”。亭后最高处有一高台,名曰“玄帝宫”,登台环视,只见群山滴翠,百鸟齐鸣,令人心旷神怡!琅琊寺

琅琊寺依山而建,殿堂隐映在绿树碧水之中。琅琊寺在建筑风格上兼具南北两种建筑风格,庙门、院墙及寺外各建筑采用红墙、拱门,有北方皇家陵园建筑风格。但寺内有明月观、山门、藏经楼等建筑则采用粉墙、细木柱、鹅颈椅、漏窗、小青瓦屋等江南古典园林建筑处理手法,十分独特。

琅琊寺的第一道山门上有“琅琊胜境”四个大字。通过石板路进入韦驮殿,也称弥勒殿,殿中供奉着弥勒佛、韦驮像。出韦驮殿前行,进入长方形庭院,院中有放生池、明月观。明月观之北由三友亭、濯缨泉、积馨斋组成一院落。三友亭,是因院内有松、竹、梅岁寒三友而得名。濯缨泉,又称庶子泉,为唐时滁州刺史李幼卿开发,泉面约9平方米,深约3米,泉流出石罅中,清洌见底,味甘可口。琅琊山的传说

好多年以前,东海龙宫里有一座宝山。这座山比珊瑚树有气派,比珍珠塔更精巧。东海龙王高兴的时候总要去观赏观赏,增添一下兴致;苦闷的时候也要到宝山前转悠转悠,消愁解闷。

可这座神山却感到自己无依无靠怪孤单的。一天,它趁东海龙王去南海观音那里吃酒,自己偷偷地跑出东海来到陆地,赏花看景。它还要跟南三山拜为兄弟,与北五岳比试高低。东海龙王得知消息后,直气得一根根龙须直抖,立即从观音老母那里讨了根定山针,想把宝山钉在陆地,不许它乱跑。于是,这座山既没留在长江南,也没去成黄河北,被钉在江淮之间的滁州,成了滁州府的西山。

自从有了这座山,滁州府的风景美了十分。西山横穿南北,像一座绿色屏风。远看莽莽苍苍,近看一片黛色。山上奇树、怪石、红花、清泉,处处可见。天上的白云缠绕着山腰,空中的鸟儿也一群群一阵阵地飞来在山上做窝垒巢,不愿离去。

一天,一个云游的和尚见滁州西山这般美,就在山上盖了座寺院叫“西山寺”。还收留了一个小和尚,取名超然,跟自己学着念经。这小和尚外表像个机灵鬼,谁知笨得不开窍。随你教他怎样念经,他是喘气就忘。学了几个月的“阿弥陀佛”,他把四个字忘了两个,还有一个念歪了。他只会念“摩陀,摩陀”。老和尚只好摇摇头,叹口气。心里想:算了吧,这小超然简直是“歪脖子树——磨不直”了。老和尚一气拍拍屁股,一个人下山云游四方去了。

老和尚在外面一呆呆了半年多。这天,听说滁州蝗虫成灾,老和尚犯愁了,心想:怪我火星顶脑门子,一气丢下超然留在寺院,这一回十有八九要饿坏了。想着想着,老和尚翻山涉水地往回赶。回到寺院一看,小超然比早先长得又高又大,又白又胖,一点不像受饿的样子。

老和尚说:“超然啊,为师我外出这么长日子,你是吃什么东西长得这样好的?”

超然还是那句话:“摩陀,摩陀。”“什么摩陀可以填肚充饥呀?”

小和尚指了指几块五彩石头连说道:“摩陀,摩陀。”

老和尚摇摇头说:“笑话,石头怎能充饥呢?徒弟你莫骗我。”

小和尚见师傅不信,就转身到院外,不一会拾来一堆石头,放在锅内。小和尚一边烧火煮石,一边嘴里念着:“摩陀,摩陀。”不一会儿,从热气腾腾的锅里冒出了一股股香气,闻了叫人流口水。小和尚盛了满满的一钵子,端到老和尚面前。老和尚在山下走得又累又饿,见石头煮得又黄又香,就抓起一个送到嘴里尝。想不到这东西黄得像杏子,软得像芋子,甜得赛桃子。老和尚三口两口把钵子里的都吃下肚了,又把锅里剩的一点也填进了嘴里。老和尚吃过以后,觉得满身爽快,连脸上的皱纹也消失了。

第二天,老和尚说:“超然呀,你念的‘摩陀经’,是真经,你成了佛啦。从今以后,我们都念‘摩陀经’,这寺院也叫‘摩陀寺’吧。”

从此后,摩陀寺的香火一天旺似一天,人们也就把西山改叫“摩陀山”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到了西晋末年。那时山东有位琅琊王,名字叫司马睿。他被八王夺权闹得性命难保。只好收拾打扮往南逃难。一路上,白天藏身荒庙,夜晚拣着小道一脚高一脚低地赶路。这一天,来到摩陀山下一个破草棚子里住下。没想到因为连日的奔波劳累,琅琊王心口疼病半夜里犯了,疼得他头上身上冷汗直冒,脸色跟纸一样黄,在棚子里翻身打滚直到天亮。碰巧,摩陀寺一个挑水和尚看见了,慌忙跑回山上。不一会就从山上端来了一碗香茶,让琅琊王喝下。过了一时三刻,琅琊王伸伸膀子挺挺腰,觉得心口也不疼了,身上也有劲了,一点病也没有了。

琅琊王对和尚说:“多谢师傅救命之恩。我这心口疼病从小就有,犯起来没有十天半月不见轻,药草吃了不知多少,病却越来越重。不知师傅用的是什么神药有这样的奇效?”“出家人,行善为本。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施主不必多礼。适才的香茶乃是用本山石头与各样草药煮成的,什么病都能去根。”“怎么,山上的石头也能治病?”

和尚将寺院祖师摩陀大师煮石充饥的故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又说:“现如今石头虽不能煮熟充饥了,因为当年摩陀大师把煮石之水泼在这山前山后,这山上就长满了奇花异草。所以这花花草草、树根石头都能治病呢。但不知施主尊姓大名,听口音不是本地人,怎么流落在荒郊野外?”

琅琊王哪敢说出实话呢,就胡编了一套说:“我姓刘,叫刘顺。家住山东巨野县。因为要到江南投亲访友,半路上短了盘缠钱,只好一路忍饥受寒。我想在这里找些活干干,等凑足了钱再去江南。”

和尚对琅琊王说:“放心,放心。施主只要不惜力气,来到滁州你就不愁吃穿了。这地方有句话:‘滁州地养穷人,一条扁担两根绳’。你看这摩陀山上有柴,有草,有药材,兔子、山鸡满山转,是座宝山啊。”

琅琊王司马睿往山上一看,果然有男男女女在砍柴剜(wān)药打山枣,从绿树中传来一阵阵山歌声。从此后,琅琊王就装成个打柴汉子住在山中,一边集合四方兄弟,一边在山中集粮屯兵,日夜操练。没过多久,司马睿带领人马浩浩荡荡打过长江,在建业城建立了东晋王朝,司马睿成了第一个东晋皇帝。

有一天,东晋皇帝司马睿带领文武百官从建业来到滁州观赏西山摩陀寺风光。司马睿想起当年自己在这儿落难得救、屯兵聚粮的往事,便吩咐传下圣旨:将山上寺院扩建百间,改“摩陀寺”为“琅琊寺”,改“摩陀山”为“琅琊山”。他还命御医住在琅琊山搜集山中百草,编成《琅琊草木篇》,广传天下,救四方百姓疾苦。

天柱山

天柱山地处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境内,大别山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交会处。景区分为梅城、野寨、玉镜、马祖、良药、东关、飞来、主峰8个景区。

天柱山,又称皖山或潜山,因其主峰天柱峰突兀如柱,直插云霄而得名,是我国五大“镇山”之“中镇”,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被道家列入三十六洞天的第十四洞天。庙、观、塔、石刻等人文景观丰富,历史名人李白、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等来此驻足。全山有53怪石、25洞、22泉、13井、8池、3潭、2溪;有植物119科、1000多种,珍稀动物数十种,鱼鳞木、天女花、娃娃鱼为天柱山“三宝”。

梅城景区,主要景点有舒王台、胭脂井、太平塔、薛家岗古文化遗址等古迹。舒王台是宋代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时的读书处,登台远眺,清清碧波,叠叠云岚,层层烟树,景色如画。

野寨景区,有三祖寺、祭台、觉寂塔、真源宫、吴塘、九井河等景点。三祖寺古木参天,香烟缭绕,是皖南著名寺院。寺西旁深谷悬崖耸立,松竹遮天,石壁上布满了唐、宋、元、明、清许多文人骚客的诗文题刻。谷腹的牛石洞,为北宋诗人黄庭坚读书处。寺东卓锡泉,水流潺潺,清澈甘洌。

东关、飞来、主峰3景区相连,天柱峰、天狮峰、飞来峰皆在这里。景区内奇峰耸立,或峭如笋尖,或肋口猛狮。奇花、异草、古松、怪石遍布,有飞龙洞、东宫洞、西宫洞等形态各异的54个连环洞穴,扑朔迷离,妙趣横生,有“天柱一绝”的美誉。天柱峰

天柱峰,又名笋子尖,海拔1488.4米,为江淮地区最高山峰。远远望去,屹然独立,如柱倚天,不仅武帝封为南岳,道家称为司命峰,为司命真人祥地,就连游遍祖国名山大川的晚唐诗人曹松也为柱山的迷离景色所陶醉。他在赞天柱山一诗中写道“七千七百七十丈,丈丈藤萝势入天。未必展来浑翅,不妨开去也成莲。月将河汉随崖转,僧与龙蛇共眠。真是画工须搁笔,更无名画可流传”。

游天柱,看云海,最好的地方在天柱峰下的拜石台。如果碰巧,还能看到天柱佛光。此景多出现在雨后初晴,红日当空之时,但见危石上下,云浪涛涛,刹那间阳光射来,白浪化为红波,烟云层中出现一个五彩车轮,灿烂绚丽,光辉夺目,十分好看。此刻,四射的阳光照在游人的身上,将人的身影投射到彩轮之中,那时在云海的屏幕上立即出现人的影像。人动影也动,人停影也停,好似“仙人”,在赤、橙、黄、青、蓝、紫的七色包围下,仿佛在腾云驾雾。这彩色光轮,好似佛光。奇峰飞来的传说

在天柱峰前,有一座海拔1400多米高的天柱山第二高峰,下粗上细,就像是一只锥子,倒插在地上。顶端有一圆形巨石压在锥子尖顶,这就是飞来峰。无论是近观,还是远眺,它都似是一个仙人,穿着法衣,戴着帽子,端庄肃立,作法镇妖,所以飞来峰又名仙人戴帽。

天柱山原是茫茫大海,各种妖怪为争夺领域,各自故弄玄虚,显示自己的一技之长,搅得波涛汹涌,狂风大作,巨浪翻天。即使是风平浪静的天气,也常出现巨龙腾空似的水柱此起彼伏,害得生活在海上的渔民和周边百姓叫苦连天。忽然有一天,太上老君乘仙鹤云游,在空中看到海里一些虾兵蟹将,兴风作浪,残害人民,怒不可遏,即回天庭,奏请玉帝,调来天兵天将,降妖灭怪,经过激烈的交战,把妖怪一网打尽,压在巨石底下,然后太上老君找到龙王从东海运来一块镇妖石,稳稳当当地放在巨石上,使妖怪永远不能再出来为非作歹。

九华山

有“东南第一山”之誉的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内,山中有99峰,群峰竞秀,以天台、莲花等9峰最为著名,因山峰整体状若莲花,取“花”与“华”谐音,故称九华山。

九华山峰峦叠翠,林深水秀,满山翠竹苍松,郁郁葱葱,自然风光幽静秀美。唐时李白曾游此山,见山清水秀,风光绮丽,遂赋诗云:“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和“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九华山著名景观有“天台晓日”、“五溪山色”、“桃岩瀑布”、“舒潭印月”、“九子泉声”、“莲峰云海”、“平岗积雪”、“东崖晏坐”、“天柱仙迹”、“化城晚钟”等十景。

九华山为地藏菩萨的道场,自古为佛教信徒向往的理想境地,有“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的描绘。东晋时代,就有天竺僧怀渡禅师来此山传经,创建茅庵。唐代以后,佛教寺庙陆续而建,全盛时有“九华千寺”之说,素称“莲花佛国”。九华山至明、清两代成为佛教发展最鼎盛时期,成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现存寺院84座,佛像6400余尊,著名寺院有甘露寺、衹园寺、东崖寺、百岁宫四大丛林及化城寺、肉身殿、通慧庵、拜经堂、天台寺、慧居寺等。各寺中收藏珍贵文物2000余件,其保存之好,数量之多,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九华街

游九华山,首先要到九华街,这里海拔600多米,是九华山的中心,主要寺庙也集中在这里,因此有“莲花佛国”之称。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山镇,除了庙宇外,还有学校、旅店、商店、农舍。九华街上的化城寺,是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晋代古寺,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从九华街往东走不远,有一座建在悬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岁宫”,其匾额上书有“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十个金字。据说,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无瑕的和尚,26岁来到九华山,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里苦修了100年。死后3年,人们才在洞中发现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认为他是活佛转世,遂将尸体装金供奉。明崇祯皇帝知道后封他为“应身菩萨”。于是供奉他的小庙香火日旺,寺庙扩展,成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天台

九华胜景在天台。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从九华街上天台,约15里山路,沿路经过很多风景点。当你气喘吁吁,到达天台正顶,眼前的景色,将使你胸襟开阔,疲劳顿消。四周群山匍伏,远望九华街,只有巴掌那么大了。极目远眺,天地浑然一体,长江如练,隐隐可见。清冽的山风送来阵阵松涛、使人陶醉。周围的岩石,奇形怪状,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间”三字。此时此刻,真使人有身临蓬莱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据说其瑰丽景色不亚于在泰山日观峰看日出。因此“天台晓日”被列为“九华十景”之一。九华山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真武大帝去武当山修炼,路过古上庸国(今湖北竹山)南部腹地一片大深山时,眼观山峦奇特险峻,山清水秀,不仅大发感慨:“无奈上天安排已定,否则,我就在这里修炼。既然我不能在这里修炼,也不要亏了这个好地方!”于是,就请观音菩萨出面说合,让九天玄女补补人间修炼这一课。观音菩萨很乐意出面办这件大好事情,就在天宫做了具体部署。至于怎样部署,天机不可泄露。

一转眼,人间过去了好多年头。且说堵河上游岸畔的峪口小街上,有一位姓华的猎人到了娶亲的年龄。成婚的那天晚上,搂着漂亮的新媳妇做了一个梦,梦见九个仙女从南天门上飘飘荡荡,边歌边舞,在他家石瓦房院子里按落了云头,化成九朵鲜花开在他媳妇的身上。说来也怪,从此,华猎人的媳妇就一年生一个女儿,两年生一双姑娘,一连生出了九个姑娘来。

华家那九个姑娘,吃着南山里的包谷洋芋饭,喝着堵河里甜甜沁沁的水,滋养得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水灵,个个都像鲜花一样美丽好看。一时间,山里山外的人有事情没事情,人前人后都在夸奖、羡慕华家的九个姑娘,说她们是九朵花。

唯独驴头山上的聋耳大王明德成起了歹心,要把华家九朵花都弄去当压寨夫人。那一天,华猎人夫妇见明德成一帮子人马恶狼一样地闯来,就一个放箭,一个放枪,拼命抵挡着,让如花似玉的九个女儿从后门逃走,叫她们朝后山上奔跑。华猎人夫妇终于因寡不敌众,被明德成的人马乱刀剁死。他们的院子也被那些强盗一把火给烧成了灰烬。

山大王明德成的目的是想一人独霸华家九个姑娘。调过头来,催逼众喽罗朝后山追赶。可怜九个姑娘哪里受过这样的惊吓?跟头掀天跑不及,还直跌跤。眼看着恶人就要拢身,姐妹九人手拉手,不忍心各自分手逃命。眼见得恶人就要把九姐妹全部捉住,可一眨眼呢,却不见了九姐妹,只见山坡上九朵花在跳跃着向前。这个蹊跷,九姐妹自己也不知道,还以为是山大王和众喽罗看花了眼。就又手挽手朝前跑。眼看恶人又追拢了,又不见了九个姑娘。又只见九朵花在闪跳腾挪。山大王这会儿明白了蹊跷和讲究,就横下心来,骂骂唧唧地说:“不管你是九朵花还是九个姑娘,今天我都非要弄到手不可!”

正在这万分紧急的危难时刻,山坡上忽然涌出成群结队的飞禽走兽,对山大王明德成和众喽罗抓的抓,嘬的嘬,啃的啃,咬的咬,不一会儿就把一帮子恶人给整死了。

恶人死光了,九姐妹认为这山上的野兽比天下的恶人都善良,决定以森林为家,与飞禽、走兽为伴。她们就搬石头垒寨安住下来,还先后招了九个女婿上山成亲,男耕女织,繁衍后代儿孙,带来了山上的生机和兴旺。后人为了记住那一段传奇故事,也是为了纪念华家九姐妹,就把那山叫成九花山。再后来,华家后人一直坚持要突出“华”姓,就又叫成了九华山。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黄山为道教圣地,遗址遗迹众多,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

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清凉。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黄山群峰林立,72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最高峰天都峰一起雄踞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的立体画面。

黄山自古闻名,许多文人前来游历并留下名诗吟诵。另外还有寺庙亭台,为黄山增色。自古为道教名山,方圆250千米,山中以道教命名的名胜有朱砂峰、炼丹峰、天都峰、轩辕峰、仙人峰、丹井、试剑石、蒲团松、仙人晒靴石、仙女绣花石、望仙台、炼丹台、炼丹源、神仙洞等。山南部朱砂峰下的慈光阁和山北部叠嶂峰下的松谷庵均为道教庙宇。黄山五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

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1000~1600米处。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最著名的黄山松有迎客松、送客松、蒲团松、黑虎松、探海松和卧龙松等。黄山松姿态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因此,黄山松的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根部很深,黄山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霜却依然永葆青春。

黄山千岩万壑,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许多灵幻奇巧的怪石,黄山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迄今为止,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黄山怪石在不同的天气,从不同的位置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怪石的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

大凡高山都可以见到云海,但是黄山的云海更有特色。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而登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则可尽收诸海于眼底,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地。

黄山“五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可饮可浴。传说轩辕黄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以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故又被誉之为“灵泉”。

黄山的冬雪可称得上是大自然的上乘之作,是精品中的“极品”,是当之无愧的黄山“第五绝”。黄山冬雪不同于北国的冬雪,它不是那种厚重严实,并且持久不化的雪,黄山的冬雪,妙就妙在与黄山的松、石、云、泉巧妙而完美的结合。飞雪、冰挂、雾凇堪称黄山奇景。黄山传说

黄山从前叫黟(yī)山,这是由于山石黑黝黝的光泽而得名。黟山为什么后来改称黄山呢?这与黄山流传着许多有关黄帝的故事不无关系。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相传他在位一百多年,深受百姓的爱戴。后来,由于年事渐高,精力日衰,黄帝就将帝位禅让少昊。黄帝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他不愿意坐着等死,便决心去追求一种长生不老的境界,于是拜仙翁容成子、浮丘公为师,跟随他俩学道炼丹,求长生不老之术。浮丘公对他说:“修道炼丹,一定要选择灵山秀水,丹药才能炼成。”于是黄帝就跟随浮丘公、容成子外出寻找炼丹胜地。他们跋山涉水,遍历五岳三山,最后来到江南黟山。只见这里的山峰很多很高,高出云头;这里的山谷很陡很深,深到海底。白云像绸子一样,整天绕着山峰飘来荡去,真是人间仙境。黄帝认为这里是炼丹修仙最理想的地方。从此以后,他就和浮丘公、容成子同住此山炼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