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表达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8 05:48:37

点击下载

作者:俞瑜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会表达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

不会表达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试读:

家,世上最没法谅解的地方

很多人都认为家里是最舒适的地方,然而,这种想法在某些孩子看来,却是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的。在很多遭受过家庭暴力(其中既包括我们熟知的身体暴力,也包括冷暴力,即语言和情感上的暴力)的孩子看来,家就是现实世界中的地狱,在这里没有温情,也没有情话,有的只是权利与欲望。家,是世上最没办法谅解的地方。

也许很多家长看到这里会非常不解,甚至气愤,因为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已经竭尽全力为自己的小家以及孩子付出了,最后却得到了这样的回答是十分冤枉的。至于在这件事情上孰是孰非我们暂且不论,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们所理解的世界究竟与大人有多么大的区别。

有人曾这样写到:孩子用心来看世界,而家长只会用眼;孩子都是哲学家,而家长则是教育家,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令他们感到费解的父母,每位父母却有着令人费解的教育法。有人甚至戏称大人和孩子之间唯一共同的感受就是都认为钱不够花(小孩总认为零用钱不够花,而父母则认为工资太少)。

抱着这么多截然不同的观点和态度面对世界的父母和孩子,他们之间的问题怎么可能少呢?

很多时候中国的父母不愿意承认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错误和失败,因为他们的确付出了太多——节衣缩食、放弃梦想,而这些却不能换来孩子的成功和感激,他们怎么可能不伤心失望呢?但他们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他们是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却不能代替孩子思考和生活。有人说,世界上的爱有很多种,这些爱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不断地靠近对方,但只有一种爱与之相反,那就是父母的爱。真正纯粹而无私的父母之爱应该是孤独的,因为父母最大的爱就是尽早让孩子离开自己,让孩子可以“遗世而独立”地生活。不过,这里所说的离开并不是我们常说的“离家出走”,而是心灵断奶,并且这种心灵断奶必须以积极的方式进行,不能以暴力的方式强行为之。

如果父母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就会得到升华,以一种更理性但又不失温情的方式得以延续。2010年8月24日,日本动漫大师今敏离开了这个难以用一句话概括的世界,但他的离去却和很多人去世时的悲情气氛不同,他的离去让人们更多地感受到了温情。因为在他的遗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昏睡中母亲说‘真对不起!没能把你生成一个健康的孩子’。这让我无法忘记也无法回答。虽然与双亲度过了短暂的时光,但这已足够。亲眼见到对方的脸,就会全部理解了。谢谢你们,父亲、母亲,作为你们的孩子出生在这个世上是最幸福的事,我对你们的感谢数之不尽。幸福虽是重要的事情,但同时也要感谢你们养育了我感受幸福的力量……怀着对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感激,我就此落笔。那么,我就先走一步了。”

今敏的遗言特别让人感动,他说他要感谢父母给了他感受幸福的力量。今敏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最简单的语言道出了父母之爱的真谛。父母真正的爱并不是让孩子成长为多么伟大的人物,或让他们过上多么富庶的生活,而是要教会他们“感受幸福的力量”。如果我们中国的父母能够参透这其中的道理,那么家就不会再是孩子们口中那个无法谅解的地方了,因为有爱,有爱的能力,一切都可以包容。(注:本书案例中的主人公均为化名。)

Chapter1:让我无奈的“打是亲,骂是爱”

“打是亲,骂是爱”在中国的运用极其广泛,很多家长认为这能彰显出父母对子女的“亲”和“爱”。然而在西方,打骂孩子却会引来官司。西方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尤为谨慎,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对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实施打骂式的教育,时常会给孩子带去无法弥补的伤害,甚至会隔断父母与子女的感情,让一个家庭遭受暴风雨。

[访谈]廖子凯(男)

廖子凯15岁,正在念初三,平时他在学校里是一个很平凡的学生,既不张扬也不是很内向。然而,这个被所有人都认为十分“正常”的孩子,却做出了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他离家出走了……

爷爷那传下来的“家法”

在廖子凯离家出走半个月后,他被父母从警察局带了回来。作为一名记者,在此期间,我有幸见到了他。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好,所以廖子凯离家出走后并没有像媒体报道的那些离家出走的孩子一样流落街头或沦为童工,他身上揣着几千元压岁钱,住进了一家小旅馆,白天就在旅馆中睡觉,晚上则到旅馆附近的网吧里玩游戏,吃饭的问题全都在饭馆中解决。身揣的千元钱让廖子凯这个未满18岁的少年免于像其他离家出走的孩子那样饱受社会黑暗面的侵害,然而,从他叛逆的眼神中,我清晰地看到了一个压抑而早熟的孩子,在他迷茫的眼睛中我看到了伤害和孤独,这让我不由得和他进行了一次交谈。

访谈者: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呢?

廖子凯:我爸请出“家法”打我,我觉得自己如果不逃的话早晚会被打死,还不如早点离开这个家。

访谈者:“家法”?你们家的“家法”是怎么定的?

廖子凯:据说我们家现在的“家法”是我过世的爷爷传下来的,但究竟是不是这样我也不清楚。但我知道,我爸妈肯定做了修改,不然的话,上面也不可能写着“玩网络游戏罚跪搓衣板一小时,竹条打屁股一百下”这样的话,我爸爸小时候根本就没有网络游戏。

访谈者:你爷爷以前也经常打你爸爸吗?

廖子凯:听我爸爸说是,现在他之所以能够出人头地、事业有成都是爷爷当年打出来的,所以现在他也奉行这一套来对待我。

访谈者:你怎么看待爷爷打你爸爸的事情?

廖子凯:也许是时代不同了吧,在我爸爸他们那个时代也许打孩子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但他现在用这种粗暴的方式对待我,我觉得除了让我感到自尊心受创、让我更讨厌他之外,其实根本无法让我从内心里服他。

访谈者:这次你是因为什么被打?

廖子凯:我和同学出去玩网络游戏被我妈发现了,然后又让她看到我这次月考的成绩不太好,就告诉了我爸。我爸知道以后就罚我跪搓板,还用竹条抽我。不过这次比以往打得都凶,可能是因为要中考了吧,我爸妈一直想让我上重点中学。

访谈者:你父母还因为别的事情打你吗?

廖子凯:嗯,我在家时常挨打,我们家的“家法”针对的就是我,上面写的都是限制我行为的,如果我哪一项做得不好就要挨打。

访谈者:你觉得你家的“家法”定得合理吗?

廖子凯:有些也许是合理的吧,但有些就是为了打我而定的。

访谈者:能举个例子吗?

廖子凯:行。比如我们家的“家法”上有一条说,如果我的单科成绩低于120分就要跪搓板半小时,然后还要让我爸用竹条打50下。上个学期的一次月考,我们班同学的数学成绩就没有超过110分的,但我回家还是被打了,虽然那一次我的数学成绩在我们班已经算中上等水平了。

访谈者:像这样的情况你没有告诉你爸爸吗?

廖子凯:我说过,但我一说我爸就认定我是在找借口,打我更狠了,所以后来我就不再提了,他爱怎么打就怎么打吧。

访谈者:那你觉得父母用什么样的方式更能让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你又可以接受?

廖子凯:其实很多时候我不是不清楚自己有错,但在我爸面前我就是不想低头,现在我上初三了,我和我爸基本上没什么话题,他如果在家里,我一般都在自己的房里。我想可能不管他用什么样的方式,我现在都很难接受吧。

访谈者:你觉得这是因为你爸爸经常打你造成的吗?

廖子凯:对。他总打我,所以现在不知道怎么面对他了。

访谈者:那你妈妈在家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廖子凯:一般情况下,她更喜欢骂我,不会和我爸一块打我,但其实她也是站在我爸那边的。我爸打我的时候,她偶尔帮我说两句话,如果我爸坚持她就妥协了。

访谈者:如果让你和你爸爸调换角色,你会怎么做?

廖子凯:没想过,不过应该不会用暴力吧。

访谈者:现在你父母把你找回来了,你以后打算怎么和他们相处?

廖子凯:我也不清楚,走一步算一步吧。

访谈者:你觉得以后你爸爸还会对你用“家法”吗?

廖子凯:肯定会。

访谈者:为什么这么肯定?

廖子凯:他打我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他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那一套。

访谈者:那你觉得自己会被这种方式“降服”吗?

廖子凯:不会。我特别反感这种方式,其他男生都特别喜欢看暴力片,但我现在看到那些电影都很反感。

访谈者:那如果以后你爸爸还用“爷爷的家法”来对待你,你打算怎么办?

廖子凯:应该还是会逃吧,不过也想过和他摊牌。

访谈者:摊牌是什么意思?

廖子凯:和他说清楚,让他资助我到18岁,之后我会离开这个家,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在和廖子凯的交谈中,我可以感受到这个孩子的孤独和无奈,在家里,父亲常年对他实施家暴,而母亲则奉行“以夫为天”的传统观念,纵容丈夫的行为,甚至有时候还会对孩子实施冷暴力。对一个年仅15岁的孩子来说,所有家庭的温暖都消解在暴力之中了。然而更让人感到心疼的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完全活在自己的经历中,身边的老师、同学、朋友竟然没有人察觉他的异常。一个孩子究竟要用多大的自制力才能压抑住来自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呢?

大呼“打死你”和“没出息”的父母

在那次交谈后,我和廖子凯一直保持着联络,有时他会给我写电子邮件,有时会在我的QQ上留言。通过网络我更了解他了,但同时也更担心他了,因为我记得在上次的交谈中,他说过他父母并不喜欢他上网,怕他耽误学习。从他给我发的邮件和留言中我可以看出,他是半夜偷偷上网做的这些事。距离上次与廖子凯交谈一个月后,我打开邮箱发现里面有一封长长的信,署名廖子凯。在信里,他并没有诉说很多让人潸然泪下的场景,只是用十分平淡的口吻和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成熟讲述了他和父母之间相处的故事。

廖子凯的父亲是一个民营企业家,他的母亲是典型的家庭主妇。在廖子凯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经常到外地出差,所以廖子凯和妈妈的感情一直比和爸爸好。大约在他上了小学之后,爸爸的事业逐渐步入了正轨,出差也慢慢少了,然而缺席孩子的童年,却让廖子凯与爸爸之间有了一层隔阂,而这层隔阂也成了廖家父子冲突不断的最原始的理由。

由于廖子凯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对他的期待很高,要求也十分严格,在学校,廖子凯被要求不论大小考试都要取得全班前十名的好成绩;在家里,尊敬父母、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父母对他最基本的要求。对此,廖子凯都努力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然而望子成龙的父母认为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于是又给廖子凯报了很多课外辅导班,例如英语班、国画班、声乐班以及奥数班等,除此之外,父母还给廖子凯请了家庭教师辅导他的功课。

小小年纪的廖子凯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下,几乎丢弃了所有的娱乐活动,当全班同学都在谈论动画片和游乐园的时候,廖子凯只能在数学、英语、绘画和声乐之间不停地转换,为此他在学校中没有什么谈得来的朋友,他很孤独,但没有人了解。

然而促使廖子凯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变得越来越淡的关键原因还是在于爸爸的“不打不成材”的旧观念和妈妈的恶语相向。

虽然廖子凯一直努力在做父母的好儿子,但小孩的天性就是好玩,一次廖子凯的一位同学带着他去网吧玩网络游戏。回家晚了的廖子凯将一切对父母坦诚相告,然而最终却换来了父亲的一阵毒打,从此以后,家中多了一本“家法”,其中所有的条款都是针对廖子凯的。

不过最让廖子凯幼小的心灵受伤的却不是父亲的毒打,而是父亲在每一板落下时,口中的那句“打死你”和妈妈冷着脸站在旁边说的那句“没出息”。

从那一刻开始,廖子凯身上仿佛背负了很多罪责,他成了家里最大的耻辱,成了那个企业家爸爸口中无可救药的逆子,而随之而来的就是无数的跪搓板和被竹条打。

廖子凯说从自己上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他爸爸为了打他弄坏的竹条没有100也有80根,他不知道自己究竟犯了多么不可饶恕的错误,让父亲如此震怒。但可以肯定的是,爸爸从没有对他满意过,做好了没有任何奖赏,即使有也只是淡淡的一句:“下次继续努力。”做不好就肯定要遭受皮肉的痛苦和冷言冷语。甚至有时候,父亲还会为了莫名其妙的原因打骂他,后来他才从母亲那里知道,自己没有和爸爸的朋友带来的小朋友一起玩,让爸爸在朋友面前丢了面子以及出门没有遵守爸爸制定的家规,与陌生人说话都是他被打的原因。

廖子凯说,现在在父母的打骂中,他除了羞辱以外,已经没有任何感觉了——没有恨也没有痛……在信中,廖子凯这个年仅15岁的孩子不止一次地写道:“我想我来到这个家就是一个错,多少次我想亲自了解这个错……也许我是抱错了的孩子……”

童年无数个不眠的夜晚

以前我也接触过这种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很多孩子时常挂在嘴边的是“不想回家,父母不爱我”之类的话,但在廖子凯那里,我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一句有关“爱”这个字的话。刚开始我以为他是比较含蓄的孩子,不善表达对“爱”的需求,然而在我们两个人的又一次面对面的交谈中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不是不善表达对“爱”的需求,而是在自己十多年的生命中,从未感受过来自父母的爱。在收到廖子凯的电子邮件的那晚,我辗转反侧,始终觉得自己有必要再和这个孩子见一面,因此我们又有了一次见面的机会。

访谈者:你在电子邮件中提到父母从你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打你了,是吗?

廖子凯:嗯,再小一点的时候我爸爸时常在外地出差,家里就我和我妈。我妈不怎么打我。我上了小学我爸的生意也做大了,然后就有时间管我了。

访谈者:你爸爸都会因为什么事情打你?

廖子凯:我爸看不惯的都会打,学习不好、贪玩、不听话都是他打我的理由。

访谈者:你爸爸一般什么时候对你使用暴力?

廖子凯:多数是在晚上,因为白天他要上班,我也要上学,所以如果我犯了错,他一般会在晚上我放学回来之后再教训我。

访谈者:如果是在晚上不会耽误你写作业和第二天上课吗?

廖子凯:有时候会。我爸打了我之后还要让我跪搓板,我只能跪完搓板再写作业,有时候写不完,就只能熬夜写。我爸打我比较重的时候,我连椅子都坐不了,只能趴在床上写。

访谈者:那在这种情况下,你父母也要求你要写完作业吗?

廖子凯:嗯,我爸会让我妈或者家教看着我写。有时候我没写完就睡着了,我爸如果知道了就会叫醒我,让我接着写。

访谈者:不管多晚都是这样吗?

廖子凯:对,多晚都这样。有一次都早晨四点钟了,我实在太困就睡着了,结果我爸发现我有道题做错了,就让我妈又把我给叫醒了。

访谈者:像这样的情况多吗?

廖子凯:不算少吧,至少我觉得我的童年就是无数个不眠之夜组成的。

访谈者:那这样不会影响你的功课吗?

廖子凯:肯定会啊,有时候熬夜熬得太晚,第二天到学校特别困,上课根本听不清老师在说什么。

访谈者:那你在班上的学习成绩怎么样?

廖子凯:上小学的时候还可以,算是中上等,现在没有以前好了,但也算是中等吧。

访谈者:你觉得自己取得的成绩和爸爸打你有关系吗?

廖子凯:我觉得有,但他打我对我学习方面的帮助明显不如害处多。就像刚刚说的,我经常缺觉,所以上课的时候就会打瞌睡,很多东西课上没听到,只能下课自己回家补,不过这比起上课听老师讲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听老师讲效果好。

访谈者:那这些你都和你爸爸提过吗?

廖子凯:我爸这个人特别自负,也许是在公司发号施令习惯了吧,在我们家他就是大独裁者,别人的意见根本听不进去,别说我了,就连我妈的话他也不怎么听。现在我基本上也不太想和他交流,所以很多事情我也懒得和他说了。

访谈者:现在你爸爸还是经常在晚上打你吗?

廖子凯:他觉得我做得不好的时候还是会打,所以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活在N多个不眠之夜中。

访谈者:总这样的话,除了你的学习成绩,你的健康会不会受到不好的影响?

廖子凯:神经衰弱对我来说已经是老毛病了。

访谈者:你爸这样打你,你从来都没哭过吗?

廖子凯:上小学的时候会哭,我爸打人特别疼。后来长大了一点,我就尽量忍着,有时实在忍不住会在被子里偷偷哭。

访谈者:父母这样对你,你伤心吗?

廖子凯:以前会,现在已经习惯了。我爸刚开始打我的时候,我甚至会怀疑他们到底是不是我的亲生父母。有一次我看电视上说,用头发能验DNA,做亲子鉴定,我当时就想偷我爸的一根头发到医院去做检测。

访谈者:当时你多大就想去验DNA?

廖子凯:大概是我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吧,不过后来我又一想医院肯定不能给我这种小孩做这种检测,如果让我爸妈知道了估计还会打我,就不了了之了。童年的阴影对一个孩子来说,伤害的程度远胜于长大后来自社会的种种伤害。也许家长并没有发现孩子有什么异常,但这并不代表孩子没有受伤。每一个不眠的夜晚对孩子来说,都是一页被伤害的历史。这种伤害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孩子对父母之爱的质疑,与自己在家庭中存在的合理性的思考。

拨打了110之后

谈到童年那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时候,虽然廖子凯极力掩饰,但我依旧能从他落寞的眼神中解读出伤害的苦涩。当我以为这就是全部的时候,他却对我说,这其实还并不是最极端的,有一次,他被打得失声惨叫,邻居听到他的声音竟然以为有人被害,拨打了110……

访谈者:你印象最深的一次父亲打你是在什么时候?

廖子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访谈者:那次你爸是为什么打你?

廖子凯:那一次我爸是因为我英语考试不及格打的我。

访谈者:为什么那一次印象最深刻?

廖子凯:我记得那天他刚从外面应酬客户回来,喝了点酒,我妈向我爸告状,说我英语考试不及格,学校要请家长,他特别生气,就顺手把自己的皮带抽出来打了我一顿。因为打得特别重,所以我叫得声音很大,被邻居听到报警了。

访谈者:那一次警察还出动了?

廖子凯:嗯,我爸正打我的时候,警察上来敲我们家的门,我妈不知道是警察就开门了,我还记得当时我爸妈看到警察特别惊讶。

访谈者:警察进屋之后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廖子凯:警察问我爸妈为什么打我,我爸说因为我不好好学习。然后,警察就对我爸说打孩子不能解决问题,还说打孩子致伤、长期打孩子都是触犯刑法,让他以后别再打我。

访谈者:这次之后你爸爸还是经常打你吗?

廖子凯:比起以前好多了,但偶尔还是会打,不过我能明显感觉到他打我比以前轻了很多。

访谈者:除了那一次以外,还有人因为你挨打拨打过110吗?

廖子凯:没有了,那是唯一的一次。

访谈者:以前你们邻居没有听到你挨打的声音吗?

廖子凯:没有,我爸打我的时候,我很少叫出声,如果不是那一次我爸喝多了,下手特别重,可能没有人会知道我在家里挨打。我爸妈平时在外人面前很和善,没有人会想到他们在家打我。

访谈者:为什么被你爸爸打你从不出声?难道你不疼吗?

廖子凯:怎么可能不疼。我爸妈都特别爱面子,一般打我的时候都是做好隔音,关上门窗,而且也不在客厅打我,有时候甚至会让我咬住一块布再打。他们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像我考试不及格这类事情,从来不对邻居们说。

访谈者:你们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知道你父母在家打骂你吗?

廖子凯:不知道。我从不在学校里说这些。我这回离家出走,他们一开始都不知道是因为什么。

访谈者:为什么没有和老师、同学们讲过这些事情,是因为面子吗?

廖子凯:多少是吧,我觉得如果我说了自己在家挨打,也不会对我的境况产生什么帮助,但他们可能会用与平常不一样的眼光看我,与其这样,还不如什么都不说。

访谈者:你想过拨打110举报你爸爸打你的行为吗?

廖子凯:想过。说实话,想过很多回,但都没有实施。

访谈者:为什么呢?

廖子凯:如果我打了110,就是两种结果,一种是被我爸关起来,还有一种就是我和我爸彻底决裂,但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我真正希望看到的。

访谈者:你觉得如果你可以选择,你希望父母变成什么样?

廖子凯:我也不清楚,但凡事不用暴力解决,比较开明的家长应该是我喜欢的吧。

访谈者:这次你被警察找到,带回父母的身边,他们有没有特别激动?

廖子凯:嗯,我妈哭了,我爸一直抽烟来着。

访谈者:这一次出走又回归,你觉得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吗?

廖子凯:其实我离开家的时候也没有想太多,当时只是想不让我爸看到我,但我回来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其实还是挺担心我的。

访谈者:有没有想过这次回来和父母好好谈谈你的想法?

廖子凯:我也想和他们说,但有时候觉得自己不知道怎么和他们谈自己的想法。

访谈者:有没有尝试过面对面交谈之外的方式,比如写封信之类的?

廖子凯:没试过,不过我现在真的想试试。

访谈者:那不如你回去试试吧。

廖子凯:好。

我想快点自立,再也不回这个家

结束了和廖子凯的面谈后不久,我的邮箱中收到了一封名为《我想快点自立,再也不回这个家》的电子邮件。很显然这封信是廖子凯寄给我的,而我很难不被这封信的标题吸引,当我打开信的时候,一个压抑自己的情感、渴望父母的爱的孩子跃然而出,看着一个渴望父母之爱的孩子从受伤走向无奈再坚强地走出寻找之路,但最终迷失在途中,胸中溢满愤怒,只能在原地徘徊的样子,相信任何一个人都很难不动容……

我今年15岁了,距离成年还有3年,也许对别人来说,3年的时间并不算太漫长,但我还是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很想一觉醒来就变成18岁的我。

18岁的我可以做什么呢?18岁的我可以做很多事情:和朋友一起出去玩、打工、交女朋友、夜不归宿……最关键的是,我可以名正言顺地离开那个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期待你们将目光投注在我身上,虽然那曾经是我全部的希望。渐渐地我开始恐惧,恐惧你们走进我的房间里……

如果可以,我想早一点长大。我记得有一次学校让我们写一篇关于《我想长大》的作文,那次作文我得了全班的最低分。老师这样点评我的作文:别的同学都是为了梦想而长大,而你只为了期待长大而长大。一开始我没有明白老师的意思,现在我渐渐地懂了,的确我就是为了长大而期待着长大,没有梦想、不够阳光,我只想长大!

别问我为什么,因为你们很清楚。曾经我很想像同学们那样和父母一起去游乐园,也幻想过将来成为爸爸那样高大、成功的人。但当你们一次次将竹条、骂声加注在我身上的时候,我不知道我们之间还有什么是值得我珍惜的,虽然当同学们用羡慕的眼神看着我身上的名牌时,我的确骄傲过。

在理智上,我也许能够理解你们的行为,但在情感上我觉得自己与这个家格格不入,我是你们荣耀的一生中最失败的作品,我是这个家庭的耻辱。我的童年里充满了无数的竹条和搓板,它们经常出现在我本就不多的梦境之中。爸妈你们真的认为“打是亲,骂是爱”吗?那为什么我从来没有感受过你们为我付出的爱呢?

如果可以我真的很想离开那个家,去看看别人的家,我不知道究竟是我太不知足了,还是我们家一如我认为的那样的确是畸形的。但我知道你们是不会允许我这样做的,所以我很想快点长大,独立起来,去做很多我曾经没有权利做的事情。

爸,多少次我都想问你,你真的是我的亲生爸爸吗?为什么你对自己的下属都能够宽容,却不能对我宽容一次呢?妈,人家都说“打在儿身,痛在娘心”,为什么我从来感受不到呢?为什么在他打我的时候,你从来没有站出来保护过我一次呢?

我真的很想快点长大,也许长大后我会有新的烦恼,但我依旧想要早点长大,哪怕只早一天。我想独立,我想离开那个不是我的家的家,我想开始一段新的生活,重新认识对我的生活来说十分重要的人,你们真的懂我需要什么吗?——廖子凯这是我和廖子凯面谈之后,他发到我邮箱里的一封信,在信的最后他写了一段话,说他很想将这封信交给自己的父母,让他们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但同时他也表示其实自己并不寄希望于这封信,因为他不相信自己的父母能够从一封信中就能理解他,或者说他不相信他们会有想要理解他的欲望。从和廖子凯相识,到有了一些接触,我渐渐了解了廖子凯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比起同龄的孩子,他细腻、敏感、早熟、压抑、自卑,同时又极度缺乏安全感,比较孤僻,甚至还有神经衰弱症的困扰,而这些显然与他的父母“打是亲,骂是爱”的教育方式有关。这个孩子终于崩溃了,他选择了离家出走,虽然被找回来了,但显然他依旧怀有很深的焦虑,想要离开他口中的“那个家”,渴望独立、渴望一种崭新的生活。面对这样一个明明在内心中渴望着父母的爱,但又不敢言说的孩子,父母们除了反思自己的行为,重新挽救一个孩子的心,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呢?

点评:不打骂,给孩子健全的人格

“如果你打了狗,就是虐待动物;如果你打了人,就是刑事犯罪。但是,父母在家打孩子,却往往被认为是为孩子好——我们应该纠正这种观念。”欧盟欧洲理事会儿童权利委员会委员长艾尔达·莫瑞诺如是说。

在中国对孩子实行暴力,是很多家长不可避免的一种“教育方式”(如果这真的也可以称为一种教育的方式)。虽然对现在的中国人来说,“人权”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词语了,但很多家庭中孩子的“人权”依旧藏在父母的口袋中不见天日。

通常来说,中国的父母都或多或少地认为孩子就是调皮捣蛋的小恶魔,因此他们总结出了一条至理名言:“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而且很多做了家长的人,自己就是在父母的体罚中成长起来的,故而如今很多家长依旧对不受教的孩子实行鞭笞教育。然而,这种方式真的能够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吗?

不可否认,当父母将不听话的孩子痛揍一顿、辱骂一番之后,孩子时常会选择就范——顺从父母的意志。然而,这种顺从往往只是表面的顺从,所以父母与孩子之间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犯错——打骂——犯错——打骂……从这个循环圈来看,父母的打骂教育从长远来看,往往不能对孩子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而部分心理学家的说法则显示,父母对孩子使用暴力很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孩子的情况变得更糟糕。

有心理学家对那些在家庭中受到家长打骂的孩子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孩子被父母打骂后心理上会受到非常严重的伤害。如果父母经常打骂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形成暴躁易怒的性格,并且这样的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那些每周受打骂在两次以上的孩子的情况则更糟糕,他们不仅会养成偷窃和撒谎的恶习,而且还是名副其实的破坏王,喜欢四处搞破坏,同时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不会产生任何罪恶感,如果父母继续采用殴打、责骂的手段来“教育”孩子,他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与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驰。

心理学家们还发现,那些经受过父母责打和咒骂的孩子,即使能够在其他人那里得到关爱,或者说父母在打骂之后表现出关心的情绪,也很难抚平孩子已经受到的创伤、弥合其受伤的心灵。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时常成为一个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因素,一些已经成年的人经常表现出很多性格缺陷,而这些往往都是受其童年时代的经历所影响。在年幼的时候遭到父母的毒打和恶语相向,就是非常典型的导致孩子长大之后人格发展不健全的原因。

2009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被写成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在报告中有一个数字令人震惊,这个数字为18.7%,而这个数字归属于中国高中生的离家出走率。虽然这些离家出走的孩子并不一定都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孩子家长的教育水平让人堪忧,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正在戕害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孩子成为心灵上的流浪者,而打骂孩子就是家长错误教育方式中最严重的一种。

几乎每年我们都能在媒体上看到这样一类社会事件:弑父弑母或对自己的父母暴力相向。当很多心理专家介入到这样的事件中,为悲剧的发生寻找原因的时候,矛头最终的指向往往是事件中的受害者——父母。今天的父母如果不能意识到自己对于孩子的意义,那么必然也就无法正确地判断孩子之于自己的意义。孩子是稚嫩的,也是公平的,也许他看不懂大人的世界,他无法用严密的逻辑理性地思考父母的行为,但他明白你究竟爱不爱他。而这种情绪会一直伴随孩子的成长,那些长期受到压迫,感受不到爱的孩子,也就难免会酿出一出出人间惨剧。

当然,这并不是说打骂孩子的父母就真的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父母时常在面对孩子的时候,迷失自己选择了错误的教育方式。每一对父母在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时候,都认为自己可以担负起一个父亲或母亲的责任,然而这些被喜悦蒙蔽的父母,时常忽略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认为”与“能够”之间的现实距离。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多家长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过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知道孩子究竟需要些什么,怎么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但诸多事实证明,那些自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往往是最不懂得尊敬别人、尊重自己的人。

在面对那些不受教的孩子时,如果父母可以先放下自己“封建大家长”的架子,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反思自己的错误,那么父母就能剖析出孩子真正的需要和心之所系。虽然孩子是由父母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但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是独立的、有尊严的个体,而对于尊重的需求实际上与年龄的长幼无关。

另外,从一些资料显示,家长对男孩更容易采用打骂的方式,因为家长普遍认为男孩皮糙肉厚比较禁打,而且男孩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更强。然而事实证明,即使是男孩,在面对父母的责打和辱骂时也和女孩一样,会产生很多负面的情绪,形成不自信的性格。

喜欢使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的家长,通常来说更重视的是“教育”而不是“爱”。爱与教育相辅相成,但又是有区别的。老师对自己所教的孩子有教育的义务,但没有爱的义务,而父母则不是这样。合格的父母不仅要善尽自己教育子女的责任,对子女也应怀有一份真诚的爱。如果说父母的教育满足的是孩子社会化的需求,那么父母爱孩子则是满足孩子在情感上的需求,只有将爱与教育融合在一起,才能让一个孩子产生足够的安全感,健康成长。

Chapter2:冷酷的父母&最不幸的我

每一对父母都宣称自己爱孩子,然而爱孩子不仅仅是为他提供物质保障,同样也要关注他的心灵。一对真正懂得爱的真谛的夫妻,从来不将孩子与任何其他的情感或价值联系起来,更不会在轻怜蜜爱的时候将孩子视为爱情结晶,在夫妻缘尽之后就将孩子弃之不顾,用这种不负责任的方式去伤害孩子。

[访谈]柳莫亚(女)

一位朋友对我说,他姐姐家有一个女儿刚上小学五年级,但性格十分古怪,不仅显得早熟,而且和小朋友们相处时,也经常用嘲讽的口气谈论事情。更让他担心的是,姐姐和姐夫最近正在闹离婚,他担心孩子受他们的影响,就把小外甥女接到了自己家中住。因为知道我经常接触“问题”孩子,所以他希望我能够见见这个小孩,以便了解她的状况。在朋友的盛邀之下,我来到了他家,见到了他的小外甥女——柳莫亚,一个年仅11岁的“大人”……

时常处于冷战中的父母

刚见到柳莫亚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惊奇,她不像其他同龄孩子那样腼腆,但也不是很闹的孩子。我知道,她正习惯性地观察着我,而我在这个过程中也一直观察着她。在和她交谈起来后,我渐渐地发现,她是一个外表“强悍”的小女孩。

访谈者:你今年已经上五年级了?

柳莫亚:嗯。

访谈者:为什么到舅舅家来住?

柳莫亚:爸爸、妈妈正在闹离婚。

访谈者:你懂什么叫离婚吗?

柳莫亚:(莫亚用奇怪的眼神看了看我)我知道,以后爸妈就不住在一起了,我还会有新的爸爸和妈妈。

访谈者:那你呢?你觉得爸爸、妈妈不住在一起了,你以后怎么办?

柳莫亚:我不知道。

访谈者:如果你必须选择一个,你想和爸爸一起住,还是妈妈?

柳莫亚:谁都不想。我想自己一个人住。

访谈者:为什么呢?

柳莫亚:我讨厌他们。

访谈者:他们是爸爸、妈妈呀,莫亚不喜欢爸爸、妈妈吗?

柳莫亚:不喜欢,他们总是吵架,还摔东西,他们把我最喜欢的瓷娃娃都摔破了。比起爸爸、妈妈,我更喜欢小舅舅(我的朋友)。

访谈者:爸爸、妈妈经常吵架吗?

柳莫亚:嗯,他们有时候吵架,有时候不说话,但我知道他们那样叫冷战。

访谈者:他们经常在家冷战吗?

柳莫亚:从我有记忆以来,他们一直是这样的。如果他们没有吵架,多数时间都在冷战。

访谈者:他们冷战的时候,你怎么办?

柳莫亚: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画画、上网,有时候我也会和小朋友们一起出去玩。

访谈者:不会感觉害怕吗?

柳莫亚:他们一直是这样的,我已经习惯了,不觉得怎么样。

访谈者:你过得快乐吗?希望爸爸、妈妈有改变吗?

柳莫亚:我很想忘记他们的事情……我现在最大的希望是让他们离婚,我想开始新的生活。

访谈者:其实我一直有个问题想问你,你不觉得自己太早熟了吗?

柳莫亚:我知道,老师也是这样说的。不过我觉得这其实挺正常的,我的好几个朋友都是和妈妈或爸爸单独过,我觉得我们都是这样的,不过这样也挺好的。

访谈者:早熟很好吗?

柳莫亚:对啊,大家都说我很成熟、懂事,其他同学的家长也夸过我。

访谈者:你把自己的想法对爸爸、妈妈说过吗?

柳莫亚:他们根本没时间听我说,而且我知道他们还是很希望我快点长大的。

访谈者:为什么这么说?

柳莫亚:我要是早点长大,他们就不用顾忌我了,也不用再冷战了,可以直接离婚了。现在他们虽然说要离婚,但我觉得他们不会的。

访谈者:为什么呢?他们不是经常冷战,而且还时常吵架吗?

柳莫亚:但是如果他们离婚了,他们就有一个人要单独养我,如果不养,别人就会在他们背后戳脊梁骨,骂他们没人情味。但我知道我爸妈都不想养我,我爸是因为我是女孩,我妈是因为我会影响她再婚。

访谈者: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柳莫亚:不是我自己想的,上个月我们学校早放学,我提前回家偷听到我外婆和我妈说的。

活在家庭恐惧中的孩子

朋友走过来,打断了我们的谈话,他告诉莫亚,有小朋友来找她玩了。见莫亚和小朋友出门之后,朋友才叹了一口气,坐下来和我谈起了莫亚家的事情。

莫亚的爸爸、妈妈当年是自由恋爱结合的,本来双方父母都不赞同他们在一起,但他们一个活得自我,一个任性骄纵,所以两家人都管不了他们,最后也就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对于这样一个完全自主决定的婚姻,所有人之所以由反对转向支持,其实除了管不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然而,莫亚的爸爸、妈妈刚结婚没多久就让大家失望了,当时他们还没有孩子,两个人就已经因互不相让的性格提出了离婚。为了维护两家的名誉,也为了让莫亚的爸爸、妈妈变得成熟,本来互相看不对眼的亲家却走到了统一战线上,坚持反对他们离婚。缺乏足够经济来源的莫亚的父母就这样度过了第一次离婚危机。

一年后,莫亚出生了。这对两个家庭来说是一件大喜事,然而对莫亚来说,这也许真的称不上是一种幸运。从莫亚出生后,伴随着她的不是父母的欢笑声,而是两张冷脸和时常的争吵怒骂声以及摔东西的声音。其实对一个家庭来说,夫妻间彼此伤害的最大受害者往往都是夹在中间的孩子,莫亚家也不例外。从很小的时候开始,莫亚就经常要独自面对两个最亲近的人面目狰狞地互相伤害,或看似平静地漠视对方。与此同时,忙于搞家庭内部战争的父母却无暇顾及他们幼小的孩子,剑拔弩张的夫妻不仅忽略了莫亚在物质上的需求——经常忘记给莫亚开家长会,有时连孩子的晚饭也忘记做,对莫亚的情感需求就更无法满足。

很多时候,年幼的莫亚要一个人去上学,因为她的父母正在家里搞冷战,偶尔爸爸、妈妈送莫亚去上学,也会互相抱怨,这让夹在两个最亲近的人中间的莫亚在情感上很受伤。随着莫亚的不断长大,父母之间的关系也更加恶化了。

面对这样一对父母,莫亚的性情也发生了改变。小时候,莫亚是一个腼腆、害羞的女孩,然而上了小学以后,莫亚却变得尖锐了,不仅经常说反话,在和小朋友玩的时候也经常因一言不合而大打出手。

虽然莫亚的学习成绩不错,但她在学校里的表现却让老师们感到有点头疼。别看莫亚是个女孩子,但她在班上比男生更像小霸王,全班同学几乎都要接受莫亚的“领导”。好几次莫亚的班主任把她的父母请到了学校,但莫亚的父母竟然在老师面前互相指责,推卸责任,而莫亚则站在一边看着自己的父母在老师面前争吵……在叙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不仅完全明白了朋友的担心,对莫亚这个11岁的小大人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一个生活在压抑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即使她没有直接遭遇暴力,也依旧会产生恐惧,恐惧就是流动的不安的情绪,而莫亚则将自己的这种不安情绪用强悍的外表和叛逆的行为掩盖起来了。

同学生日宴会上的一幕

当莫亚每天耳中充斥着父母吵架的声音,感受着冷战的压抑时,她的同学们正开心地在家和自己的父母们亲热地玩着亲子游戏,或在父母的帮助下写着家庭作业……看到再一次回到舅舅家的莫亚,我忍不住又与她展开了交谈。

访谈者:刚刚来找你玩的是你的朋友吗?

柳莫亚:是我的同学,过两天就是她的生日了。

访谈者:她是来邀请你去给她过生日的吗?

柳莫亚:就算是吧。

访谈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柳莫亚:我知道她不是真的想要我去她家,肯定是想让我给她准备生日礼物。

访谈者:也许她并不是这么想的,你可以先去看看再说呀?

柳莫亚:我不去,我会送她礼物的。

访谈者:为什么不想去呢,她不是你的同学吗?

柳莫亚:我不想看到同学和父母在一起的那些笑脸。

访谈者:爸爸、妈妈没有为你办过生日宴吗?

柳莫亚:他们不是忙于自己的工作就是忙于冷战,根本没时间管我,从我有记忆以来,我从没开心地过过一次生日,他们不是冷战就是吵闹,根本没有生日的气氛。后来我上小学后,就主动要求他们不要给我过生日了。

访谈者:看到同学们过生日时快乐的样子,你感到很难受,是吗?

柳莫亚:嗯,我觉得看了之后很想哭,看着同学和她的爸爸、妈妈在一起,我就会想到自己不是吵架就是冷战的父母,感觉同学的幸福就像是在嘲笑我一样,所以同学过生日我向来只是送礼物。

访谈者:你也想让父母给你举办一个像同学们这样的生日宴会吗?

柳莫亚:(摇了摇头)我只想让他们不要再冷战或争吵了,不过我知道他们肯定还是会那样的。

访谈者:虽然你父母的关系不是很好,但他们对你难道也很不好吗?

柳莫亚:如果说不打骂孩子就是好父母的话,他们勉强合格。但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他们一点也不适合做父母,至少我不喜欢这样的父母。

访谈者:那你觉得好父母的标准是什么?

柳莫亚:我也不清楚,但我知道总吵架、冷战的父母不是好父母。

访谈者:你想要什么样的父母?

柳莫亚:我希望我的父母能够和我一起出去玩,能够在我每天放学之后和我一起做功课,还有就是能够给我去开家长会,在我过生日的时候也能和我一起招待同学来家里玩。

访谈者:你觉得自己的爸爸、妈妈是什么样的父母?

柳莫亚:我觉得他们根本不在乎对方,也不在乎我,他们很自私。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经常来劝他们,但他们还总是吵,要不然就冷战。有时候,我真的很恨他们、很想离开这个家。

访谈者:你曾经离家出走过?

柳莫亚:没有,我只是想想而已,因为我的零用钱不多,如果我就这样离家出走,很快就会被找回来的。有时候想想我这样比起我的同学好多了,她的父母也和我的父母一样,总是吵架,但他们很可恶,在生气的时候经常拿我同学出气,总是打骂她。

访谈者:像你这样的情况,在学校很多吗?

柳莫亚:我也不知道,但我们班上有几个同学的父母关系也不太好,所以我们经常在一起玩,感觉比较聊得来。

访谈者:他们也和你一样讨厌自己的父母、讨厌回家吗?

柳莫亚:嗯,我们都很讨厌自己的现状,我们约好了以后一起考中学还有大学,等我们自己能够挣钱的时候就离开家,一起到外面租房子住。

访谈者:那你们班上的其他同学呢?

柳莫亚:除了我们几个,其他同学和自己的父母相处得都很好,他们的父母经常来接他们回家,有时候还是爸爸、妈妈一起来。他们的父母都有说有笑的,和我们的父母很不一样,不过我觉得那些同学都很幼稚,我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玩。有人说,幸福不能比较,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幸福感的确是一个比较级。每当看到其他同学得到父母的关爱时,或看到同学们的父母有说有笑的样子,莫亚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情感,有时候它表现为自卑,有时候它则表现为嫉妒。

我成了父母口中的累赘

当父母用不幸的方式来解读自己的生活,用冷战、争吵来处理家庭问题时,其实最不幸的就是孩子,尤其是那些了解了别人的父母是如何幸福生活的孩子。然而这对一个孩子来说还不算最不幸的事情,对生活在家庭阴影下的孩子来说,被自己的父母厌恶,才是最不幸的事情。莫亚的父母整日忙于内斗,却忽视了莫亚在情感上的需求,甚至在无意中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而不自知。在我和莫亚见面一个月后,莫亚出事了……

拜访朋友(莫亚的舅舅)一个月后的某天下午,我再次接到了朋友的电话,在电话里他焦急地对我说,莫亚在学校打了同学,回家后遭到了父母的打骂,现在已经快一周了,莫亚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去上学,甚至家人和她说话也不理人。莫亚的父母和亲戚都很着急,看着孩子变成这样,终日搞冷战的夫妻也熄火了,但莫亚依旧沉默。

听了朋友的叙述,我连忙答应过去帮忙,不久后朋友开着车将我送到了莫亚的家。进入莫亚的房间我见到了一个月未见的小女孩,比起上个月,她现在的确变得有些不一样了,不仅仅是变得沉默了,她的眼神也变得更迷离、更茫然了,我不知道她是否知道我已经进入了她的小天地,但我清楚,她现在需要我的帮助。从莫亚的房间里出来,我将自己的看法告诉了朋友:莫亚很可能是因为暂时性的刺激产生了心理障碍,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位心理医生来引导一下。

朋友和莫亚的父母商量了一下,最终他们决定到心理咨询机构请一位心理咨询师过来。在等待心理咨询师的过程中,我和莫亚的父母又聊了一下莫亚打同学事件的全过程。莫亚打的是自己的同班同学杨庆,杨庆可以算得上是莫亚他们班的一个惹祸精了,只要班上出了事情,多半都与他有关。但杨庆平时和莫亚的关系还不错,至于两个孩子为什么会反目,甚至大打出手,就连莫亚的班主任也感到费解。事后,班主任曾经问过杨庆,杨庆却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莫亚会打自己,以前他们经常开玩笑,比那天过分的话都说过,但从来没有出现过打架事件。就这样,莫亚和杨庆打架的事情成了一件“悬案”,没有人能够解开这其中的奥秘,就连当事人之一的杨庆也是一样。

在谈论莫亚打人事情的同时,我和莫亚的父母也聊了一下莫亚平时在家的情况。据她的父母说,莫亚自幼就早熟,和父母的感情不算太亲,但平时在家还算懂事,也会帮忙做家务,这次和同学打架一点征兆都没有,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更是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

借着莫亚打人的事情,我和莫亚的父母又聊了一些她日常生活的事。从她父母的叙述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孩子的爱,他们非常关心莫亚的生活质量,害怕她在物质上受了委屈,据莫亚的母亲说,好多次她和丈夫吵架和冷战都是因为莫亚,有时候是为了“讨论”莫亚该上哪一所学校,有时候是为了争辩孩子该不该上补习班……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夫妻有了一种深切的感受——孩子虽然近在眼前,但已经离他们越来越远了。

就在我们谈论莫亚的时候,朋友已经带着一位心理咨询师回来了。经过简单的询问之后,咨询师同意让我和朋友作为旁听者,和她一起进入孩子的房间做心理咨询,至于莫亚的父母,心理咨询师认为他们很可能会造成孩子精神紧张而不愿意敞开心扉,因此他们留在客厅中等待。

与咨询师进入莫亚的房间之后,我和朋友坐在了一个不容易被发现的角落里。而咨询师则对莫亚进行了心理引导。

经过两个小时的心理咨询,莫亚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而我们也终于明白莫亚打人的动机了。

在我和莫亚见面之后不久,她父母的离婚风波就告一段落了,然而这对于莫亚来说却并不能算是一件好事,因为仅半个月之后,他们就再次起了冲突。虽然对莫亚来说,这已经算是家常便饭了,她也将自己伪装得很好,显示出了超越年龄的早熟,但她毕竟只是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面对没日没夜的争吵声,莫亚夜不能寐,更让莫亚不堪忍受的是,怒不可遏的父母竟然口不择言地将莫亚作为维持一段不幸婚姻的借口四处宣扬。

父母双方的亲戚每次来劝架都会对莫亚说,她的父母之所以不离婚就是为了她,告诉她这样做父亲(母亲)有多委屈,让她以后好好孝顺父母。而父母不实的指控和亲人们出于好意的话语却让莫亚承受了莫大的压力,她知道在父母离婚这件事情上,其实她是所有亲友中最不具有发言权的一个人,但现在她却俨然成了父母寻找幸福的绊脚石,成了名副其实、人见人嫌的累赘。一个11岁的女孩在这一刻感受到了彻彻底底的失败,这种失败不同于考试失利,也不同于受到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责骂,这是一种可以让人绝望的毒药。

然而正当莫亚处在情绪极端不稳定,被挫败感深深地困扰时,同学杨庆却在和莫亚争论事情的时候,无意间说了一句:“你就是一个没人要的小孩。”这句无心的话成了莫亚引发心理危机的导火索,这无疑是加重了她的挫败感,加深了她不被人所重视的恐惧。情绪的激动致使莫亚做出了与同学打架的决定,而在莫亚打了同学之后,老师和家长也没有在第一时间看出她的心理状况,反而严厉地斥责她,最终莫亚在失望、不安和恐惧中沉默了……

了解了莫亚的情况,我和朋友都感到有些沉重,虽然我们都很清楚莫亚的生活状况,但孩子内心的想法却时常藏在很多表象之下,而这些往往又是能够影响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所在。而这些显然不是我们这些亲友所能解决的,我和朋友一致认为应该让莫亚的父母了解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从而转变对莫亚的教育方式。

然而当我真正和莫亚的父母谈论到莫亚现实的心理状况时,她的父母一时间却很难接受,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是百分之百爱孩子的,他们也从来没有将孩子视为累赘,甚至在他们因离婚而烦恼的时候,都已经为孩子考虑了最好的“出路”,而他们最终没有选择离婚的原因也恰恰是为了莫亚。

莫亚与父母之间不同的心理感受其实就是孩子与父母之间在情感上缺乏共识的一种表现,而这显然不是我和朋友所能解决的。无奈之下,我们只好让心理咨询师又为莫亚的父母进行了一次心理疏导,同时我也从学教育的朋友那里要来了一张书单,上面罗列的都是如何教育孩子的经典之作,我将这张书单交给了莫亚的父母,因为我真心希望莫亚的父母能够学着用莫亚需要的方式去爱她、教育她,能让这个童年过得并不十分顺遂的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得到一些慰藉。

我赞成你们离婚

就在莫亚打人事件刚刚平息之后,我又一次见到了莫亚,而这一次是她主动来找我的。莫亚来找我的时候,我非常惊讶,不仅是因为她会主动来找我,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她说希望我能帮她做一期节目,她想劝自己的父母离婚……

虽然我知道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早熟,尤其是那些家庭不幸的孩子,但我从没想过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有一天会站在我的面前告诉我,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早日离婚,但这样的事情却真实地发生了。

周末的早晨下着沥沥细雨,刚起床的我正打算去做早餐就听到了门铃声,当我开门时发现竟然是仅见过两次面的莫亚。她见我看到她十分诧异,赶紧对我说是向朋友要的地址。我将她带进了房间,没等我说什么,她就将此次来找我的原因和盘托出。“阿姨您好,是我舅舅让我来的。我知道阿姨您是电视台的,我想请您帮我做一期节目可以吗?”

虽然不知道朋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我还是耐心地听莫亚诉说,因为我知道莫亚一定是又遇到了什么事情。对一个心理有障碍的孩子来说,能够主动来找我,我觉得这既是对我的一份信任,更重要的是这说明她的确有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帮忙,所以我并没有马上拒绝。“哦,好啊,那莫亚来告诉我吧,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节目呢?”

见我并没有拒绝,本来显得有些拘谨的莫亚仿佛松了一口气,于是她非常真诚地对我说:“我想给我父母做一期节目,我希望他们能够早点离婚。”

我很清楚我并没有听错,我眼前这个11岁的女孩的确说希望自己的父母早点离婚,并希望我能够帮他们做一期相关的节目。虽然我觉得这个提议有点超乎我的预料,但我还是决定先安抚好孩子,再打电话给我的朋友问清楚事情的原委。“莫亚吃过早饭了吗?这样吧,我先给你做一点早饭,你先吃完,然后我们再谈节目的事情。做节目可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有好多东西都要确定呢,等我们吃饱后,再好好地设计一下怎么样?”

莫亚是一大早就来找我的,也许是因为真的饿了,也或许是因为看出了我有些犹豫,所以她并没有拒绝我的好意。

在给莫亚做好早饭之后,我趁着她吃东西的时候,给朋友打了一个电话,想问清楚莫亚究竟是怎么了。在电话里,朋友先向我道歉,他说自己的确是管不了这个孩子,而他的姐姐、姐夫也的确走到了分道扬镳的程度,如果继续下去也无法摆脱原来的情况,这对莫亚的成长很不利,所以他是赞成他们离婚的,但双方的老人却坚持不同意他们离婚,而经历了打人事件的莫亚似乎比以前更早熟了,在上次接受了心理医生的引导后,她也开始正视父母的感情问题了,她说不管将来她和父母谁一起过,都支持他们离婚。而为了让双方的老人认同,他和莫亚就想出了做一期电视节目的主意,希望双方的老人能够真正认识到这段婚姻中存在的问题,坦然接受姐姐、姐夫要离婚的现实。

听了朋友的话,我不知道是应该高兴还是悲伤,高兴和悲伤都是因莫亚这个孩子而起的。她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但她的生活环境却让她必须过早地成熟起来,来思考自己未来的出路。我在电话里对朋友说,这个节目究竟能不能做现在还不好说,我先和莫亚谈谈吧,下午的时候我会把她送回家。

我打完电话,莫亚正好吃完了早饭。我顺势拉着莫亚坐到了沙发上,我们又一次谈起了莫亚的父母和莫亚的生活。

莫亚对我说,其实她很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她也很想像同学那样,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但她知道无论自己的父母是否离婚,她都不可能有那样的生活了。如果必须要做出一种选择,那么她宁愿让自己的父母离婚。

听到莫亚这样说,我不禁又问:“父母如果真的离婚了,你想过自己以后的生活吗?为什么一定要让父母离婚呢?”“我知道你们都认为我小,认为我不知道父母离婚是一件多大的事情,其实我都知道,我们班有几个同学的父母就离婚了。他们离婚之后,我就会跟着爸爸或妈妈中的一个过了,以后还可能有继父、继母和其他兄弟姐妹。别的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不想再听到他们吵架了,也不想听他们总对我说彼此的坏话了。我现在特别想让他们离婚,阿姨我和你说实话吧,我上课的时候都在想他们吵架时说的话,晚上还经常睡不着,好多次我都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没人要的小孩。阿姨,你说他们不爱我为什么要生我呢?”说到最后,莫亚已经泣不成声了,我明白在这一刻这个孩子所有的武装都崩裂了,她将自己最无助的一面展现在我的面前。

见到莫亚,让我联想起了以前一位做老师的好友说过的话,她说其实父母的冷战、争吵对孩子的伤害远远大于离婚,但很多家长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以为只要给孩子留有一个表面完整的家,就算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孰不知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是敏感的,父母之间的真实情感他们比谁都清楚,一个已经没有了爱的家又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呢?

然而,这些话我无法对莫亚说,同样也无法对莫亚的父母说,这不仅是因为我没有权利、没有资格去插手人家夫妻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这些需要孩子的父母自己想清楚,不然,即使离了婚,对孩子的伤害也依旧会存在。

我无法从言语上过多地安慰莫亚,但我希望她可以快一点长大,在父母亲情这方面能够少受一些伤害,这也是我仅能为她做的了。有心理专家称当孩子面临一个即将破碎的家庭时,往往会出现3种不同的情绪,第一类孩子处理问题比较理性、成熟,他们可以坦然接受父母之间无爱的事实,并主张自己的父母寻找新的幸福。莫亚就属于此类。而第二类孩子虽然也能够接受父母离婚的现实,但他们却很难接受自己的父母重新组建家庭,对父母依旧有着很强的依赖性。至于第三类孩子则完全无法接受父母离婚,对这样的孩子来说,一个看似完整的家是他们的绝对选择,因为他们特别缺乏安全感,总害怕被自己的父母抛弃。对待这些情况各异的孩子,如果父母不能视具体情形而选择应对的方式,很可能会对孩子产生更大的伤害,而亲情的伤是所有伤害中最痛、最难遗忘的一种。

点评:亲情的伤痛是最难弥补的

因亲情而留下的伤口往往是最难愈合的,即使表面的伤痕不见了,曾经受伤的记忆也会如影随形,也许对人类来说,亲情留下来的伤害真的要等到弥留之际才能释怀。

记得以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位网友写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说,虽然自己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但始终无法忘记小时候被父母用厌恶的眼神看着的情形,他还说这份挥之不去的阴影让他至今仍然不能坦然面对父母,每当他想靠近自己的父母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排斥感出现。而回忆自己走过的路,他惊奇地发现,父母当时对待自己的态度不仅影响了他长大后对待父母的方式,在其他很多方面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比如他恐惧要小孩,而这其中的原因只是怕自己无法教育好孩子,甚至为了逃避生孩子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交女朋友。虽然后两个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但隐隐在胸的被伤害的感觉却成了他的一种隐痛,不足为外人道,但对自己来说却是一种煎熬。看到自己的父母日渐衰老,他既想多为老人尽一点孝心,又总有想要逃避的感觉……

这是一个无助的人,他的两种感情折磨着他,一种属于过去,一种属于现在,过去的是受伤的记忆,现在的是子欲养的情绪,而这两种不同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却成了他难以跨越的难题。而造成如今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过去的经历,很多事情的确是时间可以抚平的,而有些事情则完全不受时间的影响,亲情的伤痛即是如此。

对孩子来说,亲情就像是滋养剂,如果缺少了就会影响其健康发展。美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关于家庭与亲情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如果父母的感情不好,时常搞冷战或争吵,让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即使情节不严重也会对孩子的身心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我曾经听过的一个台湾小女孩的故事就证明了这一点。那名台湾小女孩叫小雨,她的父母常年不和,还时常当着小雨的面争吵或长时间冷战,而小雨只能一边哭泣一边畏畏缩缩地躲在墙角看着自己的父母对峙……长时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使小雨的身心遭受了严重伤害,虽然已经是小学生了,但还时常尿床,甚至半夜也会无故惊醒,在学校的成绩和与人交往的能力都比同龄的小朋友差。小雨经心理医生测试后被认定有儿童抑郁症的倾向……

与此类似,一个小女孩因父母不和,被父亲强迫不见母亲,而在日记中写下了如下的话:“妈妈我很想见你,我很想送给你一幅我亲自画的画,但我不知道你在哪里,你为什么不来看我呢?我真的很想你,是不是要等我死了,你才会出现呢?”这是某报报道过的一个真实案例,而报道此事的记者在小女孩的日记中发现,这个深受亲情伤害的孩子,在父母分居以后写下的日记几乎篇篇都涉及“死”这个黑色的字眼,虽然这个小女孩仅有8岁。

对孩子来说,受伤是很容易的,尤其是在亲情方面。有些家长盲目地认为不打骂孩子就不会伤害孩子,其实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英国《泰晤士报》曾经发表过一篇家教题材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写道:“当父母以沉默掩饰矛盾时孩子最痛苦。”意思是说父母的冷战对孩子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甚至比父母间激烈的争吵还要伤害孩子的感情,加重其痛苦。虽然家庭冲突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但对孩子来说长期生活在充满了“战斗”硝烟的家庭里,会让他们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约有一半的孩子会在这种情况下产生行为的偏差,养成不良习惯。

综上而观,我们很容易能得出一个结论:父母之间的感情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家庭幸福度,从而影响其性格的形成和身心健康。而且从很多真实的案例中我们还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即因亲情缺失、受损而引发的伤害,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

虽然我相信每一对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都有自己爱孩子的方式,但家长经常会混淆爱与教育的区别。教育往往只能矫正一个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树立一种正确的行为模式,但对孩子的心灵来说,时常是鞭长莫及。只有父母润物细无声的亲情才能真正抚慰孩子的心灵,满足孩子在情感上的需要。

著名英国教育家洛克对此曾经有过鞭辟入里的解析:“不仅要看到学问对于心智善良的人大有助益,同时也得承认,对于那些心术不正的人,学问只会让他们更加愚蠢,成为更坏的人。”如果一个孩子不能获得心理上的成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那么即使有再多的知识也无法填补品行的缺失,甚至知识也只能是让他们变得更乖张荒唐的工具。而决定一个孩子能否成为正直的人,则完全取决于父母给了孩子什么,如果孩子得到的是亲情的爱,那么开出的必然是善良之花,反之,如果孩子得到的只是亲情的伤害,那么就难免会结出恶之花。

Chapter3:我不想被改变

教育应该是终生的问题,如果让孩子做一件事或不让他们做一件事情的价值仅仅体现在一个点上,那么这种做法最终就会沦为最没有价值的选择。对充满了创造力、可塑性强的孩子来说,多一点自由要比多一点约束来得更重要。

[访谈]李菁菁(女)

李菁菁和我是“笔友”关系,虽然这个时代的人大多已经习惯了电子邮件和QQ、MSN等在线聊天的方式,但我还是对最传统的“信”怀有一份虔诚,也正是因为我的这个特殊的癖好,让我认识了很多年轻的朋友,李菁菁就是其中的一位。我和李菁菁的相识要感谢我的工作。当时电视台开通了一个信箱,专门帮助那些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人,而我则负责阅读这些信,并从中找到新闻线索。李菁菁就是在我负责这份工作时认识的。刚认识李菁菁的时候,她刚满16岁,是一名高一学生,本应尽情享受花季青春的她却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尤其是自己和父母之间的代沟问题。

我就是这个家里的玩偶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我依旧记得李菁菁给我写的几封信。在她第一次写给我的信中,她说自己就像是父母的玩偶,完全没有自由。以前她一直以为是因为自己年龄太小,父母才会限制她,但现在她已经上高中了,是一个完全可以生活自理的大孩子了,她的父母竟然还在限制她,父母的控制已经让她不堪忍受了……

从我有记忆以来,父母就始终陪在我的身边,我知道和很多家庭不幸的孩子比起来,我真的是太幸运了,因为我不仅从小没有被父母打骂过,而且他们还会陪在我身边,和我一起面对所有我无法解决的问题。即使我有时不听话做错了事,他们也对我很宽容,不曾狠狠地责备过我。

然而,随着我一天天地长大,我发现自己的生活原来是如此的单调,我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朋友,就连一起学习了好几年的同学竟然也不熟悉,因为我必须在每天放学后就回到家里做作业,周末也不能独自出去玩。在我还没有上高中以前,这些问题我并没有意识到,因为我依旧享受被父母宠爱的感觉。然而我现在已经长大了,我很想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但我知道他们是不会同意的,因为无数次他们都拒绝了我想要和新同学一起出去玩的请求,他们只是不断地对我说:“你应该以学习为重。”

我很茫然,难道我每天认真上学、放学后回家就做作业,周末还要去上补习班,还不能说明我是以学习为重吗?难道我在学校中交一两个好朋友就会影响学习吗?

每当我想到自己每天的生活,想到他们无处不在的影子,我就觉得压抑,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为什么我却突然在这个家里失去了存在感呢?我很想将这些话告诉我的父母,但我又害怕他们会很伤心,我知道他们抚养我长大、供我读书很不容易,但这样的生活我真的是无法忍受了。上了高中以后,我觉得学习的压力一下子就变大了,我经常有想要和同学们一起出去放松一下的想法,然而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在我家都成了难以启齿的话题,因为不管说多少次,父母都认为那是我不成熟的贪玩的想法,认为我还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以前我从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家庭里的地位,我总是认为父母都围着自己转是一种幸福,这说明我在我们那个小家中很重要。然而现在看来我觉得过去的我实在太不成熟了,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即使我现在还没有成年,但这不代表我不想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

好多次我对爸爸、妈妈说,我并不喜欢弹钢琴,也不认为自己真的能在钢琴方面有什么成绩,我真正的兴趣只有读书,但他们却坚持让我必须学习钢琴。甚至为了学钢琴我不得不放弃我在学校的读书兴趣小组,因为这两者的活动时间有冲突……每当发生类似的事情时,我就想对他们说,我不想被改变,不想做家里的乖乖女,我只想做自己。

但联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些事情,我知道父母对我还是很关心的。记得在我上学前班的时候,我在奶奶家玩剪刀不小心被划伤了,他们虽然正在上班,却为了我放弃了一个月好几百元的全勤奖,从单位赶回来看我。我知道他们是真的爱我,我是他们的宝贝。但从那以后我失去了碰触菜刀、剪刀,甚至是指甲刀等一切带“刀”字的物品的权利,也正因为如此,至今我依旧不会炒菜、需要妈妈为我修剪指甲……

我从不否认爸妈是爱我的、疼我的,但我现在才知道他们对我的这种过度保护和限制是不正常的,长此以往,我就会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生活白痴,成为一个没有朋友的人,当然我的父母肯定是愿意陪着我的,但我不想要这样的“玩偶”生活,甚至只要一想到这些我就有要逃离这个家的想法。

我的父母虽然很重视我,但他们爱我的方式如此的极端、偏激,我不想盲目地服从,你能帮帮我吗?这是李菁菁写给我的第一封信,每当收到这些孩子的来信时,我就感到异常沉重。从这些向我倾诉的孩子身上,我不仅看到了他们的茫然无助,也看到了他们背后那些爱着孩子却又不知道应该如何去爱的父母。对于孩子,父母不要过度地限制,因为过度限制一个孩子并不是爱的表现,很多时候这种过于专制的方式,还会给孩子的成长设置很多阻碍。有教育专家称,如果因父母过于担心孩子而限制他的所有行为,那么就会使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甚至使孩子的智力发展速度减缓。虽然李菁菁没有这方面的困扰,但对一个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这极易使她产生逆反情绪,做出危险的举动。

一次钢琴课上的遭遇

在我给李菁菁回信之后,我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超越年龄的友谊,渐渐地我们将交流的主场地从纸质的、以周为周期的信上转移到了网络上,虽然我们都十分喜欢采用传统的寄信的方式来交流,但很多时候我没有时间回太多的信,就逐渐养成了在QQ上留言的习惯。有一次我又在网上回信,正好看到菁菁在线,就和她聊了起来。

访谈者:好久没联系了,最近怎么样啊?

李菁菁:正想给你写信呢,我和爸爸、妈妈吵架了。

访谈者:为什么?你不是和爸爸、妈妈的感情一直很好吗?

李菁菁:我去上钢琴课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以前的同学,我们好久没见了,我想和他一起到原来的学校转转,然后我妈妈就来接我了,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她却坚决反对我和朋友出去玩,我就和她吵了起来。

访谈者: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吧?

李菁菁:嗯,回到家之后我爸和我妈特别严肃地给我开了一个批斗会,指责我不应该当众和妈妈吵架,而且不应该和那些学习不好的人交朋友。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上高中以前根本没有什么朋友,那个同学是我小学时候的同班同学,上学的时候我们并不熟,如今人家肯主动亲近我,我特别高兴,难道就因为他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我就不能和他做朋友吗?

访谈者:当然不是了。那你把这些话都说给你爸爸、妈妈了吗?

李菁菁:说了,但他们根本不在意。他们说等我以后上了重点大学再交朋友,现在我身边的这些人只会带坏我。

访谈者:你在钢琴课上遇到的是男同学吗?

李菁菁:嗯,虽然我知道我爸妈可能是担心我早恋,但我觉得他们的这种想法实在是杞人忧天,他们根本不相信我,我觉得我再也忍受不了他们这种限制我交友,认为我缺乏自理能力的做法了。

访谈者:你和父母交流过了也不能解决问题,还是你不想和他们交流?

李菁菁:我已经说过好多次了,但他们总是忽视我的意见。我已经不想和他们说了,因为说了也没效果。

访谈者:你的父母怎么这么保护你啊?

李菁菁:可能因为我是独生女的原因吧,从小我的父母就对我特别保护,但现在我觉得这不是保护,而是束缚!

访谈者:那你以后你打算怎么办?继续听父母的话做乖女儿?

李菁菁:具体的我也没想过,但我肯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了,我已经长大了,不仅我的年龄增长了,其实我的心理也成熟了,我就是搞不懂为什么他们总是把我当成小孩子。不管怎么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了,我要学着独立。

访谈者:但你想过吗,这样难保你会和父母产生矛盾?

李菁菁:嗯,我知道。但我不想总是依从他们,我有我自己的想法,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交友方面,我都不可能完全按照父母所希望的那样生活。也许以前我没有意识到,但现在我有自己的坚持,即使是我的父母反对,我也不想因此改变。

访谈者:你真的长大了,我觉得你的独立意识已经觉醒了,但我想你的父母可能会和我有不同的想法。他们可能会认为你进入了青春期,有了逆反心理。

李菁菁:这我也知道,别为我担心,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访谈者:其实我还是觉得你最好不要和父母闹得不愉快,很多事情真的需要互相理解。当然了,你的很多想法我是认同的。

李菁菁:谢谢你,其实我明白父母都是为了我好,但我觉得他们在教育我的方式上存在很大问题。你能想象一个孩子从小就没有朋友的感受吗?我觉得如果今天换了别人,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早就疯了。以后我会逐步将自己的很多想法让爸爸妈妈知道,不过我肯定不会再是以前的我了。

访谈者:好,那如果有什么问题,随时和我联系。

李菁菁:嗯,下次再聊吧,我该收拾书包,准备睡觉了。我很庆幸李菁菁是这么的理性,在我以前接触的很多孩子中,也不乏李菁菁一类的孩子。不过那些孩子大多是用非常尖锐的反抗形式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不满,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与孩子间的冲突不断升级,伤害与被伤害的故事也不断地上演。从这个角度来看,李菁菁是很成熟的。

被没收的破洞牛仔裤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两个月,在这两个月里我并没有和李菁菁联系,因为我知道她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而无论结果如何她都会写信或在QQ上留言告诉我结果的。在度过了一个平静的周末之后,我终于收到了李菁菁的信。

我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要用这样的方式来面对自己的父母,也从没有想过他们会如此对我。因为我始终都相信他们是爱我的,他们是希望我快乐的,然而当他们将我的牛仔裤没收,又一次阻止我和朋友们见面的时候,我觉得也许之前我根本就想错了。

周五放学之前我和同学们约好周末一起去游乐园,为了这次难得的出游机会,我还和同学们专门买了现在最流行的破洞牛仔裤。当天晚上回家之后,我一边收拾东西,一边想象着和同学们周日的出游。为了周日能够没有心理负担地玩个痛快,我把所有的作业和父母为我布置的习题在周六就全部写完了。而我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能够和同学们一起玩,让自己变成一个有朋友的人。然而我的父母从来都不关心这些,他们关心的只是我的学习成绩。

周日的早晨天气很好,我早早地起来等待八点钟的到来,因为只要到了八点我就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去游乐园了。但父母好像很快就发现了我的异常,看到我在客厅里看电视,他们竟然未经我的同意就闯进了我的房间……

就这样我那塞满了零食的书包和破了洞的新潮牛仔裤被发现了。我以为他们看到这些还会像上次那样给我开批斗会,但他们却出乎我的意料,并没有批评我。当时我以为他们终于明白了我的心境,懂得了我这段时间不断和他们所说的那些话,但我真的错了,真的。他们虽然没有打骂我,但他们却严肃地没收了我的牛仔裤,禁止我出门!

当时我真的气疯了,我哭喊着让他们将牛仔裤还给我,但他们用我从没有听过的严厉声音斥责我,说我冥顽不灵、屡教不改,他们这么迁就我,我却丝毫不能体会他们的苦心。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哭得更大声了,其实不仅他们有不被理解的感受,我又何尝不是呢?

那天我对那些和我约好了要一起去玩的同学爽约了,我被父母关在房间里,不能出门、不能看电视,也不能上网,我知道他们是想让我在家面壁思过。虽然我认为在这件事情上错的根本不是我,我也没什么需要反思的,但他们还是到了晚上才允许我出门吃饭。

经过了这件事后,我在班上刚刚结交的几个朋友也逐渐远离了我,他们认为我故意放他们的鸽子,而我也并不想对他们说出实情,因为我不想让他们认为我生活在一个没有民主的家庭里,认为我是一个没有主见的应声虫、父母的玩偶。

但其实我心里特别难受,没收我的牛仔裤、不允许我出门也许在别人看来算不上什么大事,尤其是和那些承受着家庭暴力的孩子相比,我无疑是幸福的,但别人不会懂得,那条牛仔裤意味着什么。对我来说,父母没收的根本就不是一条牛仔裤,而是我的自由、我自己的生活。你懂吗?我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李菁菁的父母果然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出在她身上,是因为她到了叛逆的年龄才会变得如此不受教,而不是认真思考了孩子真正的需要。在很多家庭中,以爱为名是为人父母者最容易犯的一种错误。这种错误的主要特点就是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人产物、自己的附庸,让孩子生活在他们的规划之下,生活在他们的意识之下,而忽视了孩子自己的生命历程。显然,现在李菁菁的父母就是如此。

在自己的家中“坐牢”

从李菁菁寄来的信上,我知道她的情绪很不好,与上次她和我在QQ上聊天时相比,她现在和父母的关系非常紧张。在给李菁菁回了信之后,我一直在等待着她的回复,因为我很想知道她和父母之间的问题处理得怎么样了。高中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从这个角度来说,她和父母之间的问题真的是不容忽视。就在我一直担心李菁菁的时候,她终于在网上出现了。

访谈者:上次你给我写了信之后,我一直很担心你,你最近过得还好吗?

李菁菁:不好,一点都不好。你的回信我看过了,谢谢你这么关心我。但我和父母的关系还是没有什么进展,我甚至觉得越来也越不好了。

访谈者:怎么了?又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李菁菁:那倒没有,自从上次他们没收了我的牛仔裤之后,我就没和他们有正面冲突了。但我觉得现在家里的气氛特别压抑,他们管我管得更严了,在家就像坐牢一样。

访谈者:现在在家里你也要受到限制吗?

李菁菁:嗯,我同学给我打电话都要受到他们的盘查,现在已经没有同学敢再往我家打电话了。在家里我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也受到限制,好几次我甚至发现父母在我门外监视我,我现在放了学都不想回家,特别希望学校能够像对待高三学生那样也给我们开晚自习课,这样我就能晚点回来了。

访谈者:嗯,他们的做法的确有点偏激了。

李菁菁:他们总是想改变我的生活,让我能够按照他们规定的方式活下去。我真想对他们说,我不是你们的玩具,别再插手我的事情了,就算你们这么做,我也不会按照你们希望的那样改变。

访谈者:那你怎么不直接告诉他们?

李菁菁:我还是有点犹豫,虽然我不愿意承认,但我觉得我这么多年一直当个乖乖女,让我除了服从他们,已经不知道怎么和他们相处了。就算我有不同意见,我都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方式告诉他们。而且我也害怕告诉他们之后,他们管我更严了。

访谈者:但你们总是这样下去会影响你的课业和你的心理状况的。

李菁菁:我知道啊,但我也没有办法,我现在特别迷茫。

访谈者:想过给你的父母写信吗?就像我们之前那样。

李菁菁:以前真的没想过。总觉得那些话在他们面前我说不出口。

访谈者:为什么呢?其实你应该试一试,也许那些你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情感,用文字的方式更能让他们理解呢?

李菁菁:就像我给你写信那样吗?嗯,也许我真的应该试试,我真的不想再像现在这样像一个囚犯似的被他们看管了。从小到大我的吃穿住行都是我父母一手包办的,甚至我应该梳什么样的发型都要受他们的限制,现在我终于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我真的很想坚持,不想再像以前那样生活了。

访谈者:这样的想法其实每个人到了你这个年龄都会有,我以前也是这样的,你需要做的是让父母逐步接受你长大的这个事实,给他们一点时间来适应你的变化吧。李菁菁最后决定给父母写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希望他们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情,尊重自己的选择,而不是盲目地否定她的所有想法。说实话,虽然当时是我建议李菁菁这样做的,但我并不清楚这样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久后李菁菁寄来的信上说她和父母已经和好了,虽然现在他们依旧无法完全接受她的很多想法,但已经不再像看管犯人那样限制她了。看到这些,我很欣慰。其实,对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往往已经有了独立意识和自己的价值判断,即使父母不再事必躬亲,他们依旧能茁壮成长。

点评:不限制,他也能学会自律

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事实上,他们每一天都在长大,但家长时常忽略这一点,或直接漠视这一点,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感情越来越淡。

当孩子不断成长的时候,家长就要试着逐渐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律而不是总在父母的“他律”之下生活,尤其是对于那些独立意识已经觉醒的孩子,家长更要适时地放权,让孩子有机会为自己的生活做主,而不是盲目地限制,因为限制无法让一个人成熟起来,却可以扼杀一个人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起到负面作用。

当然,很多家长对孩子使用限制性手段是有着很明确、很充足的理由的,比如孩子不听话、不受管教、正在学坏等。孩子身上有时的确存在着各种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因此家长十分有必要帮助孩子建立起一个有纪律的世界,否则,孩子就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性格方面也会存在缺陷。但家长们同样必须重视的是,孩子不是布娃娃,他们的每一天和我们一样也有24小时,当我们费尽心机遮掩自己脸上的皱纹时,他们正在长大,他们的思想成熟度正在不断地向我们靠拢。

对那些已经上了中学的孩子来说,已经拥有了基本的是非观念和社会价值判断能力。即使家长不再限制他们的行为,从旁矫正他们的个性,他们也依旧可以做到大家预期的那样好。只不过与父母不同,他们往往在实现社会目标的同时,将自己的个性化需要和选择融入其中,而这在父母看来,往往成了他们不受教的证据,成了家长严厉惩罚孩子、严肃“纪律”的理由。

可惜纪律并不像那些父母想象得那么好维持,因为纪律既不是限制也不是惩罚,而是平等的相处之道。纪律存在的意义也不是为了控制,而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养成自律的习惯,学会自我控制。

长大成人是每个孩子都必须面对的,学会自律、学会独立则是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必须面对的挑战,父母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盲目地限制。虽然在父母眼中,儿女永远都是孩子,但他们在社会上的角色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改变,终有一天他们必须独自承担起生活的重负。父母过度地限制孩子的行为,只会阻碍其成长,并不是一种爱的表现,有些父母管教孩子时所使用的极端手段甚至可以说是孩子成长的大害。父母与其在孩子的知识教育上下工夫,还不如多关注他们的人格发展和行为方式的培养,因为正如Google的创始人布尔和佩奇所说的那样,他们的成功并非来源于知识的海洋、他们的母校——斯坦福大学,而是源于给他们启蒙教育、教授他们“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思想的蒙特梭利小学。

Chapter4:对我而言,她比父母更重要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难言之隐,即孩子偷食禁果,过早地陷入了成人世界的感情中,成了早恋少年。而通过媒体的报道,我们越来越无法忽视这个问题形成的社会原因——亲情的缺失。正如网上很多人热议的那样,孩子身上存在的任何性格缺陷和行为偏差都或多或少地沾染了他们父母的气息。

[访谈]吴言(男)

吴言是典型的早恋少年,虽然目前只是一个初二的学生,但和自己的小女友已经在一起5年了。说实话,刚刚接触到这个孩子的时候,我十分震惊,一个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早恋,并且这段稚嫩的感情竟然维持了5年之久,这的确是很多成年人所不能想象的。

父母离婚时,问都没问过我

我和吴言的第一次见面源于我的工作,当时电视台正在录制关于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类的节目,吴言是这个节目的一个小主人公。吴言的父母在他上小学的时候就离婚了,他一直跟着自己的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年龄大了,几年前吴言的爷爷也因病去世,这些因素致使吴言自幼缺乏家长的教育,养成了倔犟、好斗的性格,据吴言的奶奶和他家附近的邻居反映吴言经常在外惹是生非,最近又被家长发现他交了女朋友。

访谈者:你现在还和自己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吗?奶奶多大岁数了?

吴言:我奶奶75岁了,我已经和她一起生活很多年了。我父母没离婚之前的几年我也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不过我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

访谈者:奶奶现在身体怎么样?

吴言:不太好,最近经常上医院,从我小的时候,我就没看见过我奶奶的药停过。

访谈者:那现在这种情况,你没有想过回到父母一方的身边和他们一起生活吗?

吴言:没想过。

访谈者:为什么呢?

吴言:他们根本不想要我,我听说我妈早就成立新家庭了,对方也有孩子现在和他们一起过。至于我爸有时我几个月都看不见他一次,他一直在外忙事业。

访谈者:可是现在奶奶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你以后打算怎么办呢?

吴言:自己过呗,反正我现在也和自己一个人过差不多。

访谈者:当初你父母离婚的时候,法院将你的监护权判给了谁,你知道吗?

吴言:他们离婚的时候问都没问过我,他们离婚一年之后我才知道这件事。监护权应该是判给了我爸。

访谈者:你说他们离婚之前都没有和你商量过,那你希望他们离婚还是不离呢?

吴言:他们离不离婚其实都一样,在一起总是吵架,后来我听叔叔和姑姑他们闲聊时说,他们没离婚之前已经分居一年了。

访谈者:你父母现在给你生活费吗?

吴言:现在我妈一个月给我800块,我爸直接把钱寄给我奶奶,我也不知道是多少钱。

访谈者:你觉得他们离婚对你影响大吗?

吴言:还行吧,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访谈者:你父母离婚之后你和他们联系多吗?

吴言:还可以吧,他们离婚到现在已经快8年了,我妈固定每个月来看我一次,顺便给我送生活费。我爸出差的时候我几个月也看不到他一次,但他要是在家不需要出差的时候,几乎天天能看见。

访谈者:那你能同时见到自己的父母吗?比如说他们给你过生日之类的?

吴言:几乎没有过,他们总是互相躲着,唯一一次他们两个同时出现,是在我爷爷的葬礼上。

访谈者:你爷爷是在你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去世的,当时你父母已经离婚了,但你母亲还是来参加葬礼了?

吴言:对,因为我爷爷活着的时候对我妈不错,据说当初就是我爷爷的朋友给我父母说和的,所以我爷爷葬礼的时候,她也来了。

访谈者:父母离婚以后,你和他们的关系怎么样?

吴言:(耸了耸肩)就那样吧,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我跟他们要钱的时候,他们给的都挺痛快的。

访谈者:那你对他们不满意的地方主要在哪里?

吴言:不尊重我吧。

访谈者:能举个例子吗?

吴言:他们离婚没和我说的事就是最好的证明,还有很多其他的,几乎没有什么事情,他们是和我商量过的。

访谈者:也就是说,很多你认为自己应该知道的东西他们都没有告诉你?

吴言:对,他们所有的事情都不和我说。

访谈者:也许他们是因为你当时年龄还小不想让你担心呢?

吴言:有些事情不是年龄大小的问题,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现在我已经十多岁了,他们也应该对我说了,但他们什么都没对我说过。就连我妈再婚、我爸交了新女友的事情,我都是从我姑姑和叔叔那里知道的。他们根本就是把我排除在他们的生活之外,我知道在他们心里我就是一个只会捣蛋的拖油瓶。

访谈者:你小小的年纪就这样想会不会太悲观了?

吴言:这都是事实,不然他们也不会把我常年扔在奶奶家。

爷爷葬礼上的短暂幸福

在和吴言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吴言在提到父母一起参加爷爷的葬礼时,他的声音多少有些颤抖。对一个常年无法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同时又和父母之间存在着巨大隔阂的孩子来说,和父母的短暂相聚竟成了他遥不可及的幸福,所以那短暂的相聚就成了他记忆中最美的瞬间,虽然他自己对此显得懵懂而茫然。

访谈者:爷爷去世的时候,妈妈去了你是不是很高兴?

吴言:(低下了头)还可以吧,当时我爸妈已经离婚6年了,那是他们离婚之后,我第一看到他们在一起。

访谈者:同时和父母在一起感觉很幸福吗?

吴言:当时挺想哭的,没想那么多。现在想想可能是这样的画面我太久没看到过了吧。

访谈者:你的这种想法和父母说过吗

吴言:没有,我不知道怎么和他们说。

访谈者:你平时和父母基本上不怎么交流是吗?

吴言:嗯,很小的时候他们就不在我的身边,然后他们又离婚了,一直没什么机会和他们说什么,到了现在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访谈者:但从你在爷爷的葬礼上的感受来看,其实你内心里还是很渴望他们的爱的,对吗?

吴言:我也不知道,他们总是让我失望,甚至家里的事情也总是不对我说。我觉得他们根本没有像我关心他们那样关心过我。

访谈者:你妈妈再婚对你来说是不是一个挺大的打击?

吴言:如果不是姑姑他们和我说,我从没想过她会那么快就再结婚,她现在给那个人的孩子当后母呢。

访谈者:你妈妈来看你的时候,和你提过她现在的生活吗?

吴言:没怎么说过,我知道那边的小孩比我小,有几次她来给我送钱的时候放下钱就走了,她说要去接那个小孩。

访谈者:你爸爸现在也交女友了?

吴言:嗯,听说我爸妈没离婚的时候他就已经和那个女朋友在一起了。

访谈者:你父母是因为这个离婚的吗?

吴言:应该不是,他们的感情一直不算太好。我记事以后他们就总吵架,后来我爸就不怎么回家了,我妈还要上班没时间带我,所以我才一直住在爷爷家。

访谈者:如果你父亲和他的女友结婚了,你打算和他们一起过吗?

吴言: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结婚,如果结婚我肯定不会和他们一起过。

访谈者:为什么?

吴言:我和我爸关系一直不太好,那个女人我也见过,她不会对我好的。

访谈者:据我了解,你现在的学习不太好,而且还经常打架,有这种事情吗?

吴言:有。

访谈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吴言:无聊和空虚吧。学校里面多数同学都和我不一样,和他们、老师都没话可说,也不想和他们说,有时候就会选择用直接一点的方式解决。

访谈者:你觉得自己现在这样是父母离婚造成的吗?

吴言:差不多,如果他们不离婚,可能会好一点吧。但我知道他们肯定是要离婚的,就算不离婚也不会像别人家那么和谐。

访谈者:我从你的话中感觉好像你对自己的父母一直没有什么期待?

吴言:是不敢期待吧,小的时候是不明白,现在我自己可以过得很好,也不想管他们的事情了。

她给我的感觉很温暖

听到吴言说自己现在过得很好,我有些不解,他看了看我,腼腆地笑了笑,说自己现在有一个很要好的女友,而且他们已经交往5年了,也正是因为有这个互相扶持的小女友,他才能这么平和地面对自己的生活。

访谈者:听说你交往了一个小女友,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吴言:她和我上小学的时候是同班同学。

访谈者:你们是怎么在一起的?

吴言:大概是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吧,我们班几个不爱学习的同学就经常一起玩,她也是其中一个,后来我们上了五年级就在一起了。

访谈者:你不觉得现在谈恋爱太早了吗?

吴言:我不觉得。而且一个人是否谈恋爱我觉得和年龄没什么直接关系。

访谈者:那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吴言:感觉吧,和她在一起能让我感到以前从未感受过的温暖。她很关心我,也了解我的心情。就算有的时候我们会吵架,我还是觉得很温暖。如果没有她,我觉得我肯定要比现在坏。

访谈者:这种温暖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吴言:就是踏实、贴心,只要她在我身边,我就特别安心,如果我们两个分开一段时间,我就觉得心特慌。

访谈者:你们现在还在一个学校吗?

吴言:嗯,但不是同一个班了。

访谈者:学校知道你们在一起的事情吗?

吴言:刚上学的时候可能不知道吧,现在知道了。

访谈者:你们的事情怎么被学校发现的?

吴言:最近学校开始重点清查学生早恋的情况,我不知道是谁告诉老师的。

访谈者: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你的父母也不知道这件事是吗?

吴言:嗯,他们是在这次学校清查活动之后才知道的,我们老师通知了我爸,我妈是怎么知道的我不清楚。

访谈者:他们知道以后有什么反应?

吴言:我爸没说什么,就说让我别闹出事来。我妈骂了我一顿,说我这么小就恋爱影响学习。

访谈者: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直接让你结束这段恋情?

吴言:他们可能知道我也不听他们的吧,所以这次他们没说要阻止我们在一起。而且我也和他们说了,在我心里她比所谓的爸妈更重要,让他们不要找她的麻烦。

访谈者:为什么要这样和父母说呢?

吴言:他们以前对我的事情总是自作主张,经常不经过我的同意就干涉我的事情,所以我先和他们说清楚,不然我怕他们说不动我,会动她的主意。

访谈者:那她的父母对此事是什么态度你知道吗?

吴言:肯定是反对的,但她不会听家里人的意见。

访谈者:为什么?

吴言:她妈妈在她几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她爸给她找了一个继母,她和家里的关系也不太好,前一段时间她还想要离家出走。我们成年人很清楚也经常说这样一句话:“温暖不等同于爱。”也许从爱情的本质来说,温暖的确和爱有着巨大的差异,但在面对这样一个不断想要拥抱温暖却屡屡遭到挫折的孩子时,这样的质疑我竟然无法说出口。或许在很多人眼中,早恋的孩子都是不懂感情的,早恋亦是青春期躁动的结果,但吴言在提到女友的时候所展现出来的那种小小的幸福,却很难不让人动容,在那一刻我很想拥抱这个孩子。

我们都是没人要的小孩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孩子早恋之后,往往会采用斥责、隔离的态度来对待他们,或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述人生道理,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却忽视了孩子真正的情感需求。很多孩子之所以早恋并非是出于好奇,而是他们用拥抱彼此来温暖自己冰冷的心。

访谈者:你和你的女友都是家庭环境和别人不太一样的小孩,这是不是你们在一起的一个基础呢?

吴言:以前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很自然就在一起了。但现在想想,如果不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可能我们不会走得那么近吧。很多话题我和那些父母都在身边的孩子聊,他们根本不能理解,但我要是将同样的话题告诉她,她几乎全部都能理解。

访谈者:你刚刚说你觉得她比你父母对你来说更重要,这样说是不是太夸张了?

吴言:我觉得不夸张,这就是我最真实的想法。她对我的关心程度远胜于我的父母,而且她也很尊重我,她从来不会对我隐瞒事情,在她身边我就有安全感,但这种感觉我父母给不了我。

访谈者:她和父亲、继母关系不太好,是因为什么?

吴言:她继母总看不惯她,爱找她的麻烦,她爸爸也是没什么时间管家里的事,而且每次她和继母吵架,她爸爸总是向着她继母。久而久之她和她的爸爸、继母的关系就越来越不好了。

访谈者:你们在一起的时间也不算短了,想过未来要怎么走下去吗?

吴言:想过,想过很多次,有时候晚上睡觉的时候也想。我们计划等我们满18岁成年之后就开始挣钱,然后到了法定结婚年龄就打算结婚。

访谈者:这些事情你们都从来不和父母商量吗?

吴言:不想和他们商量,这是我们两个人的事情。而且告诉他们,他们也不会支持我们的。在他们眼中我们就是不听话的孩子,他们根本就无视我们的存在,说白了我们都是没人要的孩子。所以这种事情只要我们自己愿意,我觉得他们没必要知道。

访谈者:你不觉得自己有些想法有点过激,和同龄人不太一样吗?

吴言:我的确和很多同龄人无话可说,但我觉得我说的都是真心话,就算是偏激也没办法,我是真心的,我不想在这些事情上撒谎。

访谈者:其实我觉得你和父母之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他们总是不把事情告诉你这点上,对吗?

吴言:嗯。

访谈者:那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些问题可能通过沟通能得到解决,对你交女朋友的事情,他们不是也很开明吗?

吴言:我觉得他们根本没有把我当做一家人。他们的很多做法都特别自私,我现在已经对他们失去信心,不想再和他们有什么交流了。至于我和我女朋友的事情,估计他们是不想管吧。

访谈者:你对父母的怨恨好像很深?

吴言:养育我本身就应该是他们的职责,但他们不但不履行而且还把我交给年老的爷爷奶奶,这难道不是他们不负责任、自私的表现吗?他们是我的爸妈,我恨他们也是有理由的。

访谈者:那如果让你自己总结一下,你觉得自己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吴言:可能是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吧。

我想有个幸福的家庭

“自己的家”,这是我在采访众多“问题孩子”时,他们经常提到的。他们往往不容于自己和父母的那个家,但又对自己的家有着明显的渴望,他们渴望早一点独立,早一点摆脱现在的生活环境而成就一个属于自己的、安全又温馨的家。像吴言和他女友这样在家中缺乏话语权的孩子,自然也对“自己的家”充满了幻想。

访谈者:你理想中的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吴言:肯定是很温暖的。具体的场景我没想过,但我女朋友说她希望家里人能够一起吃晚饭,一起看电视,睡觉之前能互相说一句“晚安”,然后第二天醒来大家一起吃过早餐再出门。我想我的想法应该和她差不多。

访谈者:这个家看起来很简单啊。

吴言:是,在很多人看来的确挺简单的。但对我和她来说,从我们有记忆以来就没有感受过。这是我们自己想象的最幸福的画面。

访谈者:可能我还是把你们当成小孩子吧,我没想到你们对幸福家庭的定义会这么简单、这么成熟。

吴言:我和她的家庭都不幸福,我想我们是太渴望家的那种温暖的感觉了。

访谈者:在你们的这个家的设定中,有没有你们的父母?

吴言:我们会有各自不同的生活,我尊重他们的选择,所以也希望他们能够尊重我的选择。

访谈者:在你看来,一个温暖的家最需要什么?

吴言:我觉得是坦诚和尊重。如果很多事情家里人还需要互相隐瞒,肯定会发生矛盾,还有就是尊重,现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应该互相尊重,不要总想着改变对方。

访谈者:人家说一般父母离异的孩子都比较有主见,和你聊天我也有同样的感受,你觉得是父母的离异让你变得成熟的吗?

吴言:我认为九零后的孩子比起以前的孩子懂得的东西要多得多,可能是因为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多了吧,所以九零后的孩子都比较有主见。父母离婚多少也会有点影响,不过我觉得在我身上不明显。

访谈者:那你觉得父母离异这件事对你的成长有没有起到什么重要的影响?

吴言:应该说有吧。我觉得我比以前想东西更悲观了,而且以前不太习惯去想的东西,现在想得也比较多。

访谈者:从和你交流开始到现在,我似乎没有感觉到你是那种会经常惹事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

吴言:我觉得自己比较善变,有时候情绪不受控制,就会做出一些暴力行为。

访谈者: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生的?

吴言:小时候的想法比较简单,而且和社会接触得也少,最近两年上中学之后才这样的。

访谈者:你知道你的奶奶很担心你吗?

吴言:知道。

访谈者:那为什么还要做这么多让她担心的事情呢?

吴言:我和她的思想相差太远,她根本不理解我。就是和她说很多遍她也不能理解。我有自己的想法,我不可能像她希望的那样活着。但我知道她很关心我,从爷爷死后,我知道她是家里最关心我的人了,有时候让她生气我也很愧疚,但我改变不了,所以现在我不太敢让她知道我的一些事了。

点评:尊重孩子,从给他知情权开始

离婚在当代社会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如果将离婚和孩子融合在一起就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不少父母担心孩子年幼,心理承受能力差,如果贸然将离婚的消息“砸”向他们会造成他们心灵上的伤害,于是家长们选择离婚但同时向孩子保密。然而,父母的这种做法很可能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

每个孩子都是敏感的,在他们那里父母几乎是没有任何秘密可以隐瞒的。那些敏感的孩子甚至能够在父母之前发现他们一方有了外遇的对象。至少我身边就曾有过这样一个孩子,最后她的父母在她的“强力”介入下离婚了,而那一年她只有11岁。

那么这些敏感的孩子是什么都不害怕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孩子的世界其实是很简单的,他们可以对父母离婚报以宽容的态度,但却时常被父母的谎言或漠视所伤害。用欺骗和隐瞒的手段来对待孩子,他们最大的可能就是对家庭产生畸形联想,或怀疑家庭生活。就像案例中的吴言一样,他的父母离婚没有告诉他,结果导致了他和父母之间的信任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将怀疑的触角伸向了父母的所有举动中,他怀疑他们的动机,并用自己的理解阐释他们的行为,而这产生的最终结果就是吴言和父母在情感上的决裂——在他设想的完美家庭生活中,没有父母的影子。

我始终相信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极少数先天缺乏爱的能力的父母之外,所有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是疼爱的,所有的家庭问题的产生也是可以通过方法的改善而得到缓解的。就父母离婚如何向孩子表到这件事来说,它揭示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尊重与信任的问题。

有时候选择尊重孩子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保护孩子的原则,但父母应该明白一个孩子如果单靠父母的保护永远也不会成长,我们可以给他们讲述世间万物,讲述各种人生道理,但我们无法替代他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是他们必须自己面对的,这就是成长的代价。而尊重一个孩子的起点就是赋予他在这个家庭中的知情权。

一个孩子无论大小都是整个家庭中的一员,他也是这个家庭的主人,所以他对这个家庭所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应该具有知情权,这不仅是孩子的天赋人权,也是孩子获得成长所需尊重的重要来源。在自己的家中没有知情权的孩子,比起那些获得了较多知情权的孩子更容易产生不良心理情绪,形成心理问题的几率也比较大。相反,如果家长能够给孩子多一点知情权,孩子就会和这个家庭更贴近,尤其是那些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因为给孩子知情权,会让他感受到自己在家中的重要性,一个在情感上被满足的孩子,其破坏性的情绪和行为自然也就会减少了。

Chapter5:没文化的父母最可怕

如果说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和水平可能与父母受教育的程度有关,但父母爱孩子的天性和能力却与文化水平没有任何关系。然而,个别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但不讲究方式方法,还经常忽视孩子的存在,藐视孩子的权利,在他们眼中孩子不是宝贝,而是累赘。

[访谈]严宽(男)

严宽是我采访过的孩子中很普通的一个,已经上了高中的他,性格很好,非常健谈,但只要提到自己的父母,他就会流露出一种不屑的神情,这让我感到很诧异。在和他的交流过程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对自己父母的不满,他说,他的父母是他见过的最没有文化的父母,他们也是不合格的父母。

永远没有早餐的早晨

我采访严宽的时候,他正住在自己的外婆家,当我问到他为什么不在自己家住的时候,他非常不屑地说,不想看见自己那对“不争气”的父母。

访谈者:在外婆家住多久了?

严宽:快一个暑假了。

访谈者:开学之后还要在外婆家住吗?

严宽:开学以后就要回家去住了。

访谈者:为什么要住在外婆家呢?

严宽:我不想看到我那对“不争气”的父母。

访谈者:你这样说自己的父母,不怕承受别人的指责吗?

严宽:熟悉我家的人都知道我说的是事实,我也想尊重他们,但他们的所作所为让我根本无法尊重他们。

访谈者:他们对你不好,是吗?

严宽:对我好不好都是次要的,他们就没有做人父母、做人儿女的样子。他们两个人开了一个小饭店,别人家的父母都是早出晚归,他们和人家正好相反,而且还经常聚集一帮人到小饭店里去打牌。

访谈者:那你的生活怎么保证?

严宽:我们家永远都没有早饭,因为我爸妈基本都是刚打完牌早上才睡。中午饭和晚饭有时候我到他们开的小饭馆里去吃,有时候到外婆家吃,周六日我自己在家做饭。

访谈者:早饭你一般都是买着吃吗?

严宽:不一定,多数情况下就不吃了。有时候,我自己热点头一天的剩饭。

访谈者:你的学习他们也不关心吗?

严宽:吃饭的事情他们都不上心,学习的事情他们就更不管了。他们对我表示关心的方式,就是每个月给我100块钱零花钱。

访谈者:你对父母没有表示过你想要和他们一起吃饭的意愿吗?

严宽:说过,很早以前说过,大概是我上小学的时候吧。但没什么效果,现在我都上高中了,他们还是那样。

访谈者:你和父母平时还有别的矛盾吗?

严宽:我们之间的矛盾太多了,说都说不清楚。很多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几乎没有什么事情,我们是能够说到一块去的。

访谈者:这种情况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严宽:一直都是这样,从我小的时候就这样,他们总是有好多理由搪塞我。就连我让他们帮我开家长会,他们也总是推脱。

访谈者:你父母的行为的确挺让人不解的,你毕竟是他们的孩子,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对你呢?

严宽:关键就是因为他们沉迷麻将,做什么事情都要以不耽误他们玩麻将为原则。虽然我是他们的亲儿子,但我的事情在他们眼中远没有玩麻将重要。

访谈者:你的父母都痴迷麻将吗?

严宽:对,他们两个平时没什么共同爱好,唯一共同喜欢的就是玩麻将,我觉得如果不是因为这一点他们早就离婚了。从严宽的外婆那里,我了解到严宽从小就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但他却一直和自己的父母关系不好,每次学校放长假他不是到外婆家就是去爷爷家,从来不在自己家里过。他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他讨厌自己的父母,讨厌他们整天坐在牌桌前对他漠不关心。

夜夜不停的麻将声

严宽的父母热衷打麻将已经成了他们家亲戚朋友无人不知的事情了,即使是严宽家的邻居在提起严宽的父母时,都不免唉声叹气地为严宽抱不平。从严宽出生到现在,他的父母打麻将的次数比抱孩子的次数都多,不仅如此,严宽的父母还经常带人到家里去打麻将,打得兴起的时候经常是昼夜无休,这也对严宽的成长造成了阴影。

访谈者:你父母一般都在什么地方玩麻将?

严宽:哪里都玩,小饭店、家里,有时候别人叫他们到外边玩,他们也会去,不过最多的是在我家里。

访谈者:他们打麻将不影响你学习吗?

严宽:怎么可能不影响,他们玩起来可以不吃不睡,经常玩到夜里都不睡,我们家是老房子隔音也不好,我就算戴上耳机睡觉也多少能听见他们洗牌的声音,晚上根本睡不好觉,第二天经常打瞌睡。

访谈者:就这件事,你和他们谈过吗?

严宽:说过,他们玩起麻将来六亲不认,以前我们还因为这件事吵过架。

访谈者:现在他们还是这样整天打麻将吗?

严宽:二十多年的恶习了,怎么可能说改就改。反正我现在已经习惯了,他们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大不了我就到爷爷或外婆家去住。

访谈者:你父母沉迷打麻将,是你和父母关系不好的元凶吗?

严宽:应该说是吧,我基本上没见过他们不打麻将的样子,他们除了经营小饭店,就是打麻将。所以我想如果他们不玩麻将也许就会多关心我一点,为了这个小时候我还干过不少傻事。

访谈者:是什么样的傻事,可以说说吗?

严宽:我上小学的时候曾经偷偷地将他们的麻将倒进厕所里,后来我们家的厕所还因为这件事堵过,物业的人从我家的厕所中捅出来的都是麻将牌。之前我爸妈不知道麻将牌怎么没了,还以为是他们自己放错了地方找不到了呢,就又买了一副,后来通厕所才知道是被我给倒了,所以就打了我一顿。

访谈者:这听起来的确挺傻的,不过也能看出来你是多不想让自己的父母玩麻将。

严宽:嗯,其实他们在开小饭店之前是有工作的,后来都因为爱玩麻将丢了工作。而且,他们以前还特别喜欢到外边去玩,在外边玩的要比他们在我家里玩的大,所以他们也输了不少钱。

访谈者:你很担心他们是吗?

严宽:与其说我担心他们不如说是担心我自己,他们已经这样了,我担心也没用。但我听人家说上大学需要不少钱,我担心他们这样下去,我连上大学的钱也没有。

访谈者:你知道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这么喜欢玩麻将吗?

严宽:不知道,我自己对打麻将一点兴趣也没有。就几张牌他们竟然沉迷成这样我真的挺不解的。我想过,可能就和现在那些网瘾少年一样吧,他们就是自我控制能力差。

访谈者:你管不了他们,那你想过向自己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求助吗?

严宽:也试过,没用,他们自己愿意过这样的日子,别人又怎么管得了?而且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年纪也越来越大了,很多事情也已经有心无力了。偶尔说一次见效了,没几天他们又恢复原状了。有时候我就在想他们比我还像不懂事的孩子。

访谈者:除了这些,你和父母之间感情不好还有别的原因吗?

严宽:其实主要原因都来自他们打麻将,他们很少管我,很少像别的孩子的父母那样限制我,但一时这样是解脱,时间长了我相信谁都不会好受。而且他们总出去打麻将也让我承受了很多压力。

访谈者:这又是怎么说?

严宽:我家的邻居都知道他们喜欢打麻将、好赌,也许是出于好心吧,他们经常为我出出主意什么的,但别人和我说我父母没出息总上外边打麻将的事情,让我心里挺不好受的,好多次我都想离开这个家算了。

父母的喜怒,永远只与输赢有关

严宽说他因为父母痴迷麻将承受了不少来自外界的压力,而据我所知,严宽因为父母的这种不良爱好还经常要遭受父母无端的责骂,或受尽冷眼,而原因只是他的父母赌运不佳……

访谈者:我听说你父母牌运不好或输钱的时候,经常拿你出气。

严宽:的确有这种事情。其实判断我父母的喜怒哀乐挺简单的,如果最近他们赢钱了,心情就好,如果最近牌运差、输了钱自然而然就会不高兴,输得多的时候,还经常发脾气,他们也不是只向我一个人撒气,他们自己也经常因为这些事情打架。

访谈者:除了打牌的输赢之外,难道就没有什么能让他们感到高兴或生气的事情了吗?

严宽:少,太少了,至少我没看见过。我看见他们最高兴的一次是他们赢了买一台电视机的钱。但他们经常生气,因为他们输钱的时候总是比赢钱的时候多。

访谈者:和这样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你肯定受了不少委屈吧?

严宽:如果让我自己想,我觉得我肯定无法承受这么多,但事实上我都撑过来了。而且这么多年我也找到经验了,只要他们生气的时候不靠近他们也就没什么事情。有什么事情都等到他们心情好的时候说就行了。

访谈者:你这样说我觉得你就像个局外人,你不可能总是这么理智地面对这些事情吧?

严宽:以前的确也发生过一些事情,但时间长了也就不怎么提了。

访谈者:可以说来听听吗?

严宽:可以。其实也挺简单的,有一次他们可能刚从外面输了钱吧,心情很糟糕,但我又有事情必须和他们说,当时我正在上中学,学校要开家长会,我将这件事情告诉了他们,他们当时可能是心情不好喝了点酒,就狠狠地打了我一顿。

访谈者:你没有做错事,他们也会打你吗?

严宽:嗯,当时他们心情非常差,肯定是在外面输了不少钱,但具体是多少,我也不知道。从那以后我就长记性了,不管多大的事情,我再也不在他们输了钱之后说了。

访谈者:对于未来你有什么打算吗?

严宽:先把高中上完再说吧,至于能不能上大学以后再说,如果能上我就好好学,如果不能上我打算高中毕业后就找个工作,然后我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

访谈者:那你的父母呢?

严宽:他们还是过他们自己的生活,我肯定是不可能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如果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我不知道我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访谈者:你的这些想法,你父母知道吗?

严宽:他们那种状态我也不可能和他们说什么,而且除了打牌他们还关心过什么呢?我如果能够自己出去过,对他们来说也算是减轻了负担。

访谈者:你对自己的父母评价真的很低。

严宽:我今天所说的话都是非常保守的,除了给我钱,他们一天父母的责任都没有尽过,我这样说已经是很客气的了,对这样的父母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尊重。

访谈者:如果他们有一天老了,无法自己养活自己了,你打算怎么办?

严宽:我现在还没想那么多,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再说吧,现在说什么都太早了,未来的事情没有谁能说清楚。我现在只想好好上学,完成自己的高中学业。一个从来不被自己的父母所重视的孩子,一对因为打牌输了钱可以轻易对自己的孩子下手的父母,组成了一个畸形的家庭。这个家庭没有部分不幸家庭那么多的硝烟,也不那么悲情,但其中所蕴含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却和其他不幸的家庭一样多。父母长期的忽视换来的必然是一个冷漠的孩子。

那段中考落榜后的失落日子

采访严宽之后不久,严宽给我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电子邮件讲述的是一个孩子在中考落榜后茫然失措的落魄生活。从这篇文章中我更深地了解了严宽对自己家庭的不满和严宽父母的失职。

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落榜,真的,我一直觉得自己一定可以考上一所好的高中,但事情却总是事与愿违。走在大街上,我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但我知道自己失败透顶,看着夜晚大都市人来人往,我突然有一种想要结束一切的想法。

正当我胡思乱想,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方式结束一切的时候,我看见路边有一个卖烟的小贩。我不会抽烟,但我想要堕落,所以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一盒,那盒烟是我不知道的牌子,因为我实在是不知道现在这个世界上都卖些什么烟,唯一知道是同班同学雷习惯抽的那种,但我不想和他一样,所以我胡乱拿了一盒。烟圈从我的嘴中冒了出来,带有浓重烟草味的雾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了夜色中,原来这就是抽烟的感觉,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爽,但的确很魅惑。这时候我渐渐有些懂了,为什么我们班上那些女生都喜欢会吸烟的男生。

一盒烟很快就被我抽完了,但我丝毫没有感到解脱,我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我那对不知在哪张牌桌上潇洒的父母,是否知道他们的儿子落榜了,正在想着怎么摆脱他们、摆脱这个世界?我想他们肯定是不知道的,因为在他们眼中只有麻将牌才是他们的亲儿子。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很可笑,为什么我的父母会这样呢?就算是要刺激,也不应该选择麻将牌啊?到外面去赌不是输得赢得都更快吗?如果真是那样,我可能会更佩服他们,能让这个家早点毁灭,对我来说也算是一种解脱。

有人说我实在是太冷血了,对自己的父母竟然一点亲情都没有,也许吧,或许我真的是他们说的那样,我就是一个无情的人,是一个对自己的父母也没有感情的恶魔。现在想想一直以来我要上学的动力是什么呢?是复仇,我总有一天要让他们知道,给别人带来不幸不是他们特有的天赋,我也一样能够做到,而且能够比他们做得更完美。每当我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够亲自结束这个不幸的家,就感到特别的兴奋和幸福。

但现在这一切都因为我中考的失利而变得模糊了,我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复读,因为我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在考场上失败。以前经常听班上那些活得自我而真实的同学说,网络是一个可以让人忘记烦恼的地方,我想我今天真的需要到这样的地方去看看了。

最后我去的那家网吧比我想象中的要雅致很多,没有呛鼻的烟味,也没有多少人说话,由于我未满18岁最终还是被拒之门外了。那些成功堕落了的人肯定不会懂得我想要堕落却找不到门的苦闷,在这一刻我好像被全世界都抛弃了。向上的门——高中的大门,向我关闭了;向下的门——网吧的门,也始终不肯为我开启,我活得实在是失败得离奇。

从网吧出来之后,我突然很害怕,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去哪儿,回家是肯定不行的,去爷爷、奶奶家?还是姥姥、姥爷家?似乎都不妥当,如果他们知道我落榜了,免不了要安慰我一番,可天知道现在我最不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可怜,如果我只能接受别人的可怜,那么我就真的太失败了。可我又能去哪里呢?在不知走过了多少个红绿灯之后,我终于抑制不住自己发自内心的泪水,我跌坐在马路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和人群,我知道他们也在看我,但谁在乎呢,这一刻我只想发泄……

哭过后,我感觉自己的力气去了一半,头也晕晕的,我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发烧了,只是觉得浑身忽冷忽热,我勉强从地上站了起来,到不远处的小超市里买了一瓶矿泉水洗了洗脸,然后若无其事地回家了……在信的最后,严宽说写这封信给我没有别的目的,只是心中觉得很憋闷,他写这篇日记已经两年了,而他心中的苦闷则已经压在他心里十多年了。因为他不能选择自己的家庭,所以这一切必须由他自己来承受,但他希望这样的痛苦能够早点结束,他能够早一点摆脱自己无血无泪又没有文化的父母,因为他已经太累太累了。

没文化的父母没资格管我

收到严宽的信后,我反复思考这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和他现在的精神状态,我发现,此前我忽略了他的情绪的两面性,更多的时候,严宽是冷静的,是长辈和邻居眼中的好孩子,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住着一个性格乖张,消极冲动的灵魂,这样的孩子在遭受生活的打击时非常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因此做出让家长痛心的事情来。然而,面对这样的一个孩子,我们却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只有孩子的父母才能化解孩子的这些心结。就在我一直纠结于严宽的事情而又想不出办法的时候,我再一次收到了严宽的电子邮件。如果说他发给我的第一封日记是他迷茫而脆弱时的情感发泄,那么他发给我的第二封信就是他对自己父母的直接控诉。

我一直在隐忍着,我也以为我可以一直忍下去,可现在我发现,我越来越难以忍受他们了。一个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发了学费单据,让我们下周一上课的时候将学费交上来。由于最近他们又输钱了,所以回家之后我一直没有将这件事告诉他们,但我知道如果我还想上学就不得不向他们伸手。

周末的晚上,他们很晚了还没回来,而我却不敢睡觉,躺在床上一直没有合眼,我在等他们。大概夜里两点的时候,我听到大门响了,我知道他们回来了,丝毫不敢耽搁我赶紧起身到书桌旁将早已准备好的学费单拿了出来。

将学费单据攥在手里,我犹豫了半天终于把门打开了,刚刚出门我就知道我选错了时机,虽然还没有走到客厅,但我已经闻到了浓烈的酒味——他们肯定是又输钱了。

但已经到了周日,如果我再不和他们说,周一肯定是没办法交学费了,想到班主任那双火眼金睛,我最终还是选择了面对。

我将学费单据递给了他们,他们一时间还有些反应不过来,不过很快他们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于是他把单据拿了过去。在他拿走单据的一瞬间,我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我以为自己躲过了这一次。然而,我的兴奋维持了没有一分钟的时间就宣告结束了,他们开始不断地数落我,说我上学就是浪费钱,与其花这个钱去读书还不如帮他们管理小饭店,还说我复读的时候已经花不少钱了,如果知道上高中要花这么多钱当初还不如不念,况且现在我已经中学毕业了,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我也都念完了,他们也算是完成任务了……

我以为我已经习惯了他们漠视我的存在,习惯了他们在输了钱之后对我的冷言冷语,然而事实上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在我听来都像刀子一样,割得我血肉模糊。在这一刻我才明白生长在一个没有文化气息的家庭中是多么悲惨的一件事。在这里我必须学会伴着麻将声入梦,在这里没人关心我的心情是否低落,在这里更没有我上学的权利,我就是这个家里的累赘。

他们之后又念叨了些什么我都没有听到,因为我退到了他们身后,夺门而出。这是我第一次被记录在案的离家出走。出走之后,身无分文的我无处可去,我想去投奔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但我知道如果我真的这样做的话,他们很快就会找到我,而我不想面对他们,那会让我难以遏制自己对亲生父母的厌恶。

可我又能怎么样呢?最后我做了一个让现在的我想起来都有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我去找了一个一直被同学和老师认为是不可救药的同学——阿良。我曾经听同学们说过,阿良经常夜不归宿,在学校附近的一个酒吧里打工。我和阿良之间并没有什么交情,虽名为同学,但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同学之谊,可我实在是无处可去了,他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想到的可能帮我的人。于是我赶快向学校跑去,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信息,但我并不知道是否能找到阿良。不过很幸运,在那间酒吧的门口我遇到了阿良。

阿良看到我并不感到惊讶,但出乎我的意料,他什么也没有说就收留了我。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就和阿良待在他家里,我们两个都没有去上学。在这段时间里,阿良和我聊了很多他自己的经历,从他口中我得知他是父母离异的孩子,由于父母的经济条件都很好,就给他买了这套房子,每个月也给他寄来很多生活费,但却从来不允许他介入他们的生活,阿良一个人过得很无聊,就要求他父母给他买下了一家店,也就是同学们流传他打工的那间酒吧。

虽然我的父母没有离婚,但我觉得自己和阿良的遭遇有很多类似之处,就将自己这次离家出走的原因告诉了他。而我们两个男孩之间的友谊也就这样建立了起来。

不久后,在阿良的劝告下我回了家,我知道很多东西我必须自己去面对。回到家之后,我看到了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我果然还是让他们担心了,而我的父母沉默地坐在沙发上。我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也不关心他们究竟怎么看我这次的离家出走。不过我回家的那天,他们始终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

最终这件事在4位老人的介入下圆满落幕了,但我和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大约两个月后,就当我以为一切都过去了的时候,他们突然有一天对我说不要和坏孩子来往。刚听到他们说出这样的话,我感到很诧异,但转念一想我马上明白了,他们一定是看到我和阿良在一起了。虽然听到了他们的话,但我并没有吭声,因为我心里知道自己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

然而他们接下来又说了很多阿良的坏话,说阿良就是一个小痞子,我之所以当初没有一次就考上高中就是因为结交了像阿良这样的坏朋友。我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听着他们骂我,但我的心里一直有句话想对他们说:“你们有什么资格管我——没文化的爸妈没资格管我。”

点评:不忽视,孩子才有健康的心态

有心理专家称那些长期遭受父母忽视的孩子比起经常受父母批评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心理疾病。父母的忽视会让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情关系遭受破坏,同时使孩子产生不安全感和失败感。因此,爱孩子的父母应注意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和他建立良好的依赖关系,否则,孩子长大了很可能成为让你头痛的对象。

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交流,不能建立有效的依赖关系还会加大孩子患抑郁症的几率。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还秉持着老一代的思想,即管好孩子的吃穿住行就可以了。其实,很多孩子和父母之间亲情缺失就是因为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吃穿住行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孩子内心的隐性需要也不能因此就被忽视。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父母的关爱,父母的爱就是孩子的安全感和满足感的来源。而像严宽这样长期被父母忽视的孩子,却经常生活在孤独的恐惧和焦虑之中。

有些父母忽视孩子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也有些父母本身就属于忽略型父母。有教育专家称众多青少年儿童的父母虽然都名为父母,但实际上是存在着很大差别的。这些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会体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一般来说,根据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程度和个人行事作风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权威型父母,这类父母对孩子关爱有加,同时也对孩子有所要求;而第二类被称为专制型父母,专制型父母的特点是既不关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还特别多;至于第三类父母则是纵容型父母,纵容型父母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孩子没有什么要求,但这类父母对孩子还是很关爱的;最后一种就是我们要说的忽略型父母,此类父母对孩子既不关爱也缺乏要求,而只关心和自己的需求有关的事物,对孩子完全采取放牛吃草式的管理。忽视孩子的需求,对孩子十分冷淡,同时与孩子缺乏足够的交流也是忽略型父母比较典型的特点。

忽略型父母经常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由于他们对孩子缺乏关爱,因此孩子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并且这些心理问题很可能会长期潜伏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成为孩子终身的隐患。同时,忽略型父母对孩子的日常生活也经常处于忽视的状态中,正如案例中严宽的父母一样,他们经常忽视孩子的健康发展,甚至连最基本的早饭都不愿意给孩子做,原因只是自己通宵打麻将后需要休息。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称在这个世界上,每4个人中就会有一个人属于“无良心”的人,这些人不关心社会,甚至对自己的亲人也没有感情,他们所有的兴趣点都指向了一个方向——个人的输赢,在他们看来,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他们自己是最重要的核心,而世界存在的意义就是围绕他们而展开一场殊死较量,满足他们的争强好胜之心。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称“无良”是一种病。这个定义是非常准确的,因为作为一种病来说,首先伤害的必然是病者主体,而后才可能波及他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忽略型的父母多少体现出了这种“无良”的特质。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属忽略型的父母都是这种没良心的人,但需要父母反思的是,你是否对自己的孩子忽略了太久?你是否正在向这种“无良”靠拢呢?父母们不要再用忽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了。

Chapter6:有这样的父母,是我的“杯具”

有些家长对孩子奉行不打不骂的教育方式,但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度宠溺。这种养育子女的方式看似温和而充满家庭的温馨,但实际上却是名副其实的糖衣炮弹。如果孩子是吃着这样的糖衣炮弹长大的,其危害丝毫不小于从小遭受家庭暴力。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应该更多地奉行中庸之道,而不是走向极端。

[访谈]乔小羽(女)

乔小羽是我接触过的孩子中比较难沟通的一个,她似乎对周围的所有人都怀有一种抵触情绪。通过她的父母、老师和同学,我渐渐了解了乔小羽这个孩子,也渐渐懂得了她的悲伤与落寞。

骄纵无比的女王

乔小羽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典型的九零后女孩,目前正在一家私立中学读书。由于她是早产儿,又是乔家长孙女,从小就受到全家人的宠爱,尤其是她的父母,对她简直可以用百依百顺来形容了。然而全家的宠爱却并没有让乔小羽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公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性格在父母的眼中变得越来越糟糕了。面对他们从小宠到大的女儿,乔小羽的父母十分头痛,却又无计可施。

据乔父、乔母所说,乔小羽在没上中学之前虽然比较骄纵,但还是能够听得进去他们夫妻两人说的话的,在学校的成绩虽然不算亮眼,也勉强说得过去,但上了中学的乔小羽却好像变了一个人,不仅性格变得暴躁易怒,还经常和父母吵架。乔小羽的妈妈说,一开始他们还以为小羽只是因为换了新环境不习惯才导致心情烦躁,可眼看着她已经念初二了,她的情形不但没有好转,甚至还有变本加厉的趋势。前不久,小羽的班主任还给家里打来了电话,在电话里老师说的话让乔妈妈大吃一惊。原来,最近一段时间,小羽经常请假不上课,理由不是爸爸病了,就是妈妈不舒服,而最近的一次她竟然说自己的一个远方表舅去世了,她要和父母到老家奔丧,找老师请3天的假。小羽的班主任认为她最近总是请假不太正常就打电话到家里,想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没想到班主任的一席话却直接让小羽的妈妈惊呆了。小羽的妈妈在给我讲述这一段的时候十分无奈,因为她和小羽的爸爸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的女儿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不仅骄纵无礼还学会了撒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